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远在长安的曹操听到夏侯渊之死,见形势危急,也终于坐不住了,亲率大军由路程最短的褒斜道入汉中,并先派曹真抵达阳平关协助张郃。但此时出兵已为时已晚,以至于刘备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曹操为什么姗姗来迟呢?前面已经说过,刘备的谋士法正曾分析出曹操内有“忧逼”忧逼,观整个汉中之战,曹操内部的确不稳定,因为这些不稳定,使得曹操贻误战机。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曹操挟天子的副作用是内在原因,表现在外面就是叛乱不断。“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这些种种不稳定让曹操不能安心率兵出征,从侯音之叛,就能看得出来,“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但曹操却等到夏侯渊已死,迟迟三月才出兵,期间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宛城作为从荆北运输补给至汉中的地区,这么一叛乱也不仅仅是影响了汉中曹军后勤,更是会给其他运输区带来坏的影响,像《管宁传》还记载了陆浑百姓叛乱事件。这些不稳定因素,虽不是直接,但也间接造成了曹军的失败。
曹操亲率大军入汉中,刘备转攻势为守势,敛众拒险。曹操率大军硬攻,却是“积月不拔,亡者日多”。曹操“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戎马一生,经历大大小小数十百战,如今面临这场大战,却是不知所措了,真是“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此消彼长,刘备的大脑倒是清醒得很,在坚守不交战的背后是暗潮涌动,分遣机动兵不断地袭扰曹军。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29 22:05:47 +0800 CST  
回复第3324楼,@执手相看_累眼

顶顶顶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29 23:10:34 +0800 CST  
回复第3328楼,@Wczwcz555

楼主早啊,其实曹操方面有不少军事方面的谋士,不像刘备处这么缺乏军事方面的谋士。不知为什么曹操为什么不为夏侯渊配备几个,因为汉中的位置太重要,守汉中面对是刘备全力进攻,所以,夏侯渊的死曹操要负一定责任。

--------------------------

后期曹操身边的能够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谋士也不多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29 23:12:03 +0800 CST  
回复第3329楼,@我说的你别信

楼主觉得谁比较合适呢?曹仁?

--------------------------

曹仁可能会谨慎一点,不过那一段夏侯渊表现实在太耀眼,曹仁相对平淡得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30 07:15:17 +0800 CST  
@1422793818 3314楼 2014-09-27 08:13:17
楼主博学,各种利益关系剖析得很到位。膜拜之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30 17:31:06 +0800 CST  
@qhayjf 3327楼 2014-09-28 20:38:26
为什么要争夺高地呢?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怎样才能做到知彼呢?当然不是靠猜,靠的是侦察,占领了高地,一览众山小,敌人的军事部署、动向等将会一览无遗,有了高地的视野,战争就好像在健全人与盲人之间展开一样,胜利的天平一般都会偏向拥有高地的的一方的。其二在高地上拥有势能,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山上随便扔块石头下来都是致命的武器,而在山下想把箭射上去都很难,在高地上,远程武器的控制范围也......
-----------------------------
@龙纹鞭影 3334楼 2014-09-29 17:48:26
是不是换作曹仁会更好一些,开始守南郡,后来守襄阳,都守的不错,而这时也是主守的。
-----------------------------
我们现在看历史,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夏侯渊在之前的一段实在表现太过抢眼,横扫西北,如果他胜利后病死,那也是曹操营中战神,可以最后败得那么惨。其实三国的历史还比较正常,至少没有那种不败神话,所有的战将都有过败绩,刘备那样的不用说了,不过刘备每次都能保住性命,最后还能再次站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以前有个老师这个样子对我们说,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永远正确的人,能够做十件事成功八件,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还得保证其他那三次不能一败涂地,夏侯渊最关键是把命都丢了,对于这个,曹操就不能原谅他。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30 17:39:11 +0800 CST  
@柳城公子 3332楼 2014-09-29 12:59:04
马克
-----------------------------
感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30 21:26:16 +0800 CST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任城威王传注引魏略》:“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
台下精彩绝伦,赵云一身是胆显威能,刘封挑战曹操,然而台上却又是另一种沉闷的局面。双方相持月余,曹营后勤供给出现了问题,亡者日多,魏将王平也投靠了刘备。曹操觉得汉中争夺战已无利可图,以“鸡肋”相喻而撤出汉中守备军团,很惋惜地撤离了汉中战场。
刘备为什么能在曹操到来后断定自己必能拿下汉中呢?首先这是刘备给下属建立信心,但他这也说得还是很有根据的,现在刘备拿下定军山,据险而守,以现在自己的实力,不主动出击,守住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曹操现在朝内问题一大堆,而且补给线很长,还翻山越岭,刘备还可以派兵不断骚扰曹军的运粮道,曹操很难跟刘备在这里耗下去,曹操只要一撤,刘备就马上可以拿下汉中,所以汉中对于曹操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犹豫良久,最后还是撤兵了。
刘备成功占领汉中后,于六月刘备派孟达由秭归攻房陵,杀死太守蒯祺。后再命刘封由汉中顺沔水而下,率孟达军攻打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为益州作了更完满的防备。而刘备亦在同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与魏王曹操抗衡。曹操方面,因怕撤军以后刘备攻打武都,于是命雍州刺史张既到武都领五万多氐人迁徙到扶风郡和天水郡一带。
这是天下两大英雄的最后一次战斗,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现在的刘备已经不是那个曹操的骑兵一冲击,就只有抛妻弃子的刘备,现在的刘备已经完全有实力可以和曹操掰一掰手腕,如果说之前的赤壁之战是因为东吴的帮助以及曹操遭受瘟疫的话,这一仗赢得绝无侥幸,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智谋取得了胜利。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9-30 21:41:13 +0800 CST  
回复第3341楼,@草根道人超人来了

熟读古书 方知天下事
--------------------------

欢迎常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1 08:02:37 +0800 CST  
刘备和曹操方面,在战术上基本差不多。而刘备方面则在战略上“先发制人”,抢在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汉中之前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不但斩杀大将夏侯渊,重搓曹军锐气,而且抢占了地利的优势。从而为后来“不战而夺人之地”打下了基础。曹操方面只有夏侯渊、张郃等人,他们虽是名将,可是就像法正讲的“不胜国之将帅”。相比之下,刘备方面有熟悉当地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智谋人才如:法正、黄权,善于争战的将军如:张飞、马超、黄忠、魏延、赵云等等。蜀国举倾国之力,打击夏侯渊、张郃等魏国地方部队,还是拥有一定优势的。在稳定了梓潼地位后,成都的后援物资和兵力源源不绝的运往前线,诸葛亮的后勤工作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曹操方面在刘备打败夏侯渊后则陷入了后勤补给困乏的地步。刘备方面对于汉中是举国上下都齐心和力的,对于抢夺汉中的目标明确。可是,曹操方面则是有点漫不经心,支援行动迟缓。对于汉中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
总而言之,刘备汉中之战所以胜利,是“略”胜于“战”。即是在战略布局上超出曹操,用少数几个局部上取得了“以多打少”的胜利,奠定了在总体上的优势。迫使曹操“知难而退”。而在军事对阵中,并没有很大的战术上的优势。而直接与曹操本人的对阵中,则是完全依靠的是后勤补给,一方面有梓潼、成都补给的源源不绝。另一方面,则是千方百计的截断曹操的补给。在这种相差甚远的补给对比之下,终于迫使曹操退军。
刘备拿下汉中,引来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这时刘备已经占领了益州全境、荆州的一部分以及汉中地区,光从地图上来看领土已经非常可观,这也是刘备拥有最多领土的时刻,刘备志得意满,决定称王。当然这种话不能由刘备自己说,所以最后就成为群臣上表汉献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具体是这样写的“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硃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籓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遂於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1 21:45:56 +0800 CST  
非常不好意思,假期去出去玩,停更两天。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2 19:38:23 +0800 CST  
这段文字看起来稍有点费劲,我这里也就不一一翻译了,这个上表与往常的上表有着很大的不同,往常诸侯之间互相上表封官,大家还是把这个游戏的面子做足,曹操这边一般对于这样的请求也不为难,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大家图个高兴,反正也也损失不到谁的真正利益。但这次的上表与其说是上表,不如说是刘备对于曹操的檄文。因为文中直接把曹操定义为国贼,里面回顾了了自己为了匡扶汉室与国贼曹操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大家都知道,这种上表与其说是写给汉献帝的,不如说是写给曹操的,汉献帝现在只是橡皮图章而已,所以刘备无非是通过这篇上表告诉曹操,我现在要自立为王了,而且要坚决地与你为敌,现在我也有力量可以与你抗衡了。
为什么刘备拿下益州以后不称蜀王,而是到了占领汉中以后才自立为汉中王呢?其实汉中并不大,刘备的主要领地还是在蜀地,刘备这个时候称汉中王还是有深意的。当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治所就在汉中,后来刘邦率军南达汉中。在此招纳贤才,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从这里出兵,并夺取天下。所以对于老刘家来说,汉中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刘备当然不可能再称为汉王,所以就自立为汉中王,希望也能借老祖宗的好彩头,将来自己也能兵出汉中,夺得天下。
仔细看这篇上表,其实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首先这篇表是以群臣的名义来写的,中国人喜欢排座次,这篇表中的人物排行就可以从分说明当时刘备群臣的声望和重要程度。一般谈到刘备团队的核心,我们马上想到的是关羽、张飞、诸葛亮、接下来就是赵云等等,但那只是历史知名度、不是他们当时的知名度,刘备这个团体说起来也就是刘备知名度最高,最有影响力,但剩下的人在当时就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名了,关羽、张飞其实也没有打过多少有影响力的战斗,赵云就更不用说了,而诸葛亮除了在幕后默默地搞经济和后勤外,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表中的排名是这样的: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剩下的赵云、魏延之流就根本排不上号了。马超名满天下,以一己之力对抗曹操,应该是是当时刘备阵营最有影响力的一位。马超相对还好理解,那许靖、庞羲、射援这些人都是干啥的呢?估计研究三国的爱好者还知道,一般的人肯定是没有听说过的。先说一下许靖,许靖这个人从史书上来看确实没有过人的才干,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也怪不得在后世没有什么名气,那刘备为什么会重用他呢?原因就是许靖比较有名。现实生活中着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有许多人很有名,但不见的他很有才干,有时是因为他有一些特殊技能或者是有好的背景和机遇。就像现在的影视明星,他们的这种技能在古代那就是一无是处,对于治国安邦也确实没有半点作用,但他们确实很有名,有名就意味着有影响力。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4 21:20:03 +0800 CST  
回复第3383楼,@Wczwcz555

楼主游玩回来了,顶!许靖,庞義还知道,许靖好像做到太傅。射援就真的不清楚。

--------------------------

唉,明知道出去就是受罪还是要出去,没办法,玩得不好总胜过不玩,不然一年到头也太悲催了。现在有的砖家还提出取消黄金周,这和直接取消假期有啥区别,这些砖家简直就是晋惠帝的作派。
就一个休假,国外那么简单的东西,为啥到国内就成了奢望了?是人种问题,制度问题,还是。。。。。。?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4 23:16:23 +0800 CST  
回复第3346楼,@Wczwcz555

曹操是恨夏侯渊打仗太猛,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多次告诫过夏侯渊,作为统帅不能过于突前,但夏侯渊不听,终于在定军山被黄忠斩首,也造成汉中陷落。

--------------------------

还有为将要知道害怕,看到形势不好该龟缩就得龟缩,不能一味逞强,夏侯渊前面打仗一直都比较顺,还是挫折受的太少,一败就把命都丢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5 20:58:37 +0800 CST  
感谢换换空气、龙纹鞭影、我说的你别信、年华似水1986、heumxl、怪丫出逃、执手相看_累眼、西风笋干、爱听不听都要说、lxd101_99、Wczwcz555、尼古熊猫维奇、1422793818、一品豆腐NO1、chess202x、潘驴邓大闲、潘驴邓大闲、Ssk112233、p110000、秋天的童话ll、柳城公子、haijiaoxyq、牛皮特2006、1129603478、草根道人超人来了、一羽锈箭、msshxx、山七二十一、418506592、chess202x、快刀客o、cjld2008、bchshr、vsimile、点烟抽寂寞9K、从小有腹肌、wcj1251、清馨2013、疯狂的鸭腿的回帖,谢谢大家支持,再更一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5 22:49:05 +0800 CST  
说许靖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有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多人应该都是听说过的,这是当时的名士许劭品评少年曹操是说的一句话,这个许靖就是许劭的堂兄,东汉末年,在士人之间非常流行品评人物,而许家这兄弟俩就是其中之翘楚,大家都以能得到他们的品评为荣,许靖也因此名噪一时,成为社会的名流。许靖虽然有名,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并不好,他本身才能有限,胆子又小,估计也就是能说会道,善于装装样子,这种人实在不合适在乱世中混的,或许他到现在会混得很不错。
许靖本来在董卓控制下的朝廷为官,他的的堂兄许瑒为陈国国相,与孔伷共同谋划进攻董卓,许靖害怕董卓诛杀自己,于是逃奔孔伷那里。孔伷死后,许靖又投靠扬州刺史陈祎。陈祎死后,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向来与许靖交情深厚,因而收留了许靖。后来中原战乱,许靖看着呆不下去了,流落到了交趾郡,受到了交趾太守士燮的格外敬重厚加款待。
后来张翔奉王命出使交州,张翔知道许靖有些名气,就想让许靖出来当官为自己服务,结果许靖根本就看不上他,拒绝了张翔,这让张翔非常恼怒。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许靖也非常希望回到朝廷当官,于是他写信给曹操,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并给曹操提出了一些意见。张翔怨恨许靖不为自己所用,他把许靖寄给曹操的信简搜查出来后,全部都扔到水里,许靖的这条路也就被断了。
当然许靖的名气还是起了大作用,益州牧刘璋听说许靖流落在交趾郡,就派遣使者征召许靖,许靖由此入蜀,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广汉太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许靖企图越城投降,但事情泄露并未成功。刘璋因为益州即将失陷,才没有处决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许靖,对他不加任用。因为刘备觉得,同样是背主,许靖的行为和法正和张松有本质的不同,法正、张松从来就没有看得起过刘璋,在刘备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他们就死心塌地地为刘备服务了,而许靖的行为就属于典型的见风使舵,刘璋大势已去的时候就偷偷背着大家出城投降,这种行为简直太猥琐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5 22:53:46 +0800 CST  
回复第3337楼,@1129603478

觉得楼主一边批判把问题当童话看一边又有这倾向,美国的政治制度没宣传中那么美好,也是黑幕丛丛,北欧各国在经济好的时候日子过得很好,到现在可没那么好了,至于辛普生那案件我听留学的同学讲也没那么黑白分明,很多都只是他雇的律师团一面之词,律师在法庭上也干了很多不能说的把戏,放了个杀人犯还能讲出这么多大道理,美国自己像什么脱口秀网上也都对这案件不满
--------------------------

美国确实也是问题多多,但我觉得陪审团制度是目前来说最客观的,对于案件真相,谁也搞不清楚了,这样做到客观,也只有靠尽量多的人处于案件利益群体之外的人来进行判断。这一定也会有错,但相对出错率还是能低一些。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6 11:42:56 +0800 CST  
这时,法正对刘备说了这样一段话,使刘备开始重用许靖,是法正很看重许靖吗?其实也不是,法正的话是这么说的:“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天下有一些人是有名而无实的,许靖就是典型,然而现在刘备现在是初创大业,不可能每家每户去解释许靖徒有虚名,而许靖无疑是非常有名的人,刘备对这样有名望的人都置之不理,会让人觉得刘备有人才而不用,认为刘备轻视和糟践人才,所以不如像当年燕昭王厚待郭隗一样,这样才利于吸引人才,壮大发展。
著名的“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就出自于郭隗之口,当年燕昭王励精图治,想报齐国的大仇,结果花了不少功夫却没有什么成果。于是燕昭王拜访郭隗,向他求计问策,郭隗就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骨”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国君,他非常欣赏书上描写的那些千里马,但没有亲眼见过。他给了一个手下人一千两黄金,让他去购求一匹千里骏马回来。这个人便访求国中所有养马的人,但始终找不到。有一天,他见到一群人围成一圈在议论叹息,便走过去问究竟。原来恰好有一匹好马不幸病死,大家觉得可惜,对着马的尸骨叹息。这个人便用五百两黄金把这匹马的尸骨买了下来,众人都感觉奇怪。这个人回国见到了国君,国君一看,非常发怒,指责道:“我让你买马,你买匹死马回来,有什么用处?你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马?真是没用的废物!退下!”可这个手下人却说:“大王您不要发怒,请让奴才把话说完再处罚我。我之所以买这匹死马,正是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宝马良驹。您想,我这个举动大家都感到新鲜奇怪,一定会纷纷议论,互相传说。连死了的好马都这么被君王看重,更何况真正活着的宝马呢?所以您不要着急,我保证不久就会有人带着千里马送上门了。”结果不到一年,国内是凡有好马的人都纷纷来参见国君。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讲完故事后郭隗给出的方法就是:“请先自隗始”。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并称之为“尊贤堂”,把郭隗当作老师来尊重。这样燕昭王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来投,燕国也因此强大起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6 22:44:42 +0800 CST  
以前我也看过一些评论,认为法正在教坏刘备,让他开始图虚名。但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才是有效的生存之道,虚名该图还得图,刘备现在手中的人才并不多,而且没有天下闻名的人,所以也还得靠许靖这样的人来装点一下门面。说这个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见了,刘备手下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古今第一贤相诸葛亮,有将来万人膜拜成为神的关羽,有天下无敌的五虎将,怎么会说没有知名度呢?很简单,因为我说的不是演义,也不是说现在的情况,在当时刘备的团队虽然不能说是默默无闻,但是也确实之前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名气跟士人中的偶像许靖还差得远。知名度的重要性其实很好理解,就像现在各种品牌的推广需要名人代言一样,“星星”火了后,“都叫兽”金秀贤竟然一口气代言了71个产品,看得人都想吐,但是你也不能说做这些品牌的人脑残,能够把一个品牌做大,至少那些人是比我等在营销上厉害得多,千万不要小看脑残粉的力量,不要小看随大流的力量,尽管“都叫兽”与这些商品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产品的销量却实实在在上去了,这东西不服不行。
庞羲曾经汉灵帝时担任议郎,时任巴西太守,也是有实力有名气的人物,射援也是当时的名士,太尉皇甫嵩爱其才能,将女儿嫁给了他,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响当当的人物,能做他的女婿,自然名气也不一般。好了,再回到刘备这里,刘备炮制出这篇群臣的上表以后,自己也给汉献帝上了份表,这里就不摘抄了,意思就是先谦虚一下,再骂骂奸臣曹操,然后自己被迫无奈在这种国家危难的时候领受汉中王的位置。说完这些,刘备留下魏延守汉中,自己回到成都称王去了。
当一个人爬的很高的的时候,接下来的就可能是很惨地跌倒。果不其然,短短几个月后,噩耗传来,关羽被东吴偷袭而被擒杀害,整个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刘备的一个臂膀就此折断。孙权接着向曹操称臣,魏国与吴国结成联盟,刘备这边陷入非常不利的位置,这也成了刘备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8 00:07:33 +0800 CST  
@qhayjf 1660楼 2014-05-01 20:28:36
说实话,外战国民党打得不好,共产党更是拿不出一点像样的战绩。现在机会来了,挑战的是公认世界第一的美国,只要少输就可以当赢了,只要能顶得住美国的三板斧,那共产党的军队就是给国人争脸了,到时威望肯定是极大地提高。果然打完仗后,共产党的支持率激增,后来随便搞个反右运动,就把这些民主党派制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提什么民选的事。
当然,这次战争的目的还不止于此,还有很多的利益需求。建国以后,国内最缺......
-----------------------------
@南山图 3397楼 2014-10-06 09:13:06
楼主分析精辟,还有一点是毛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的话语权
-----------------------------
毛还是有雄心壮志的,不过后来悲哀地发现那些发达国家实在是难以逾越,于是弄了一个三个世界的概念,至少可以在第三世界称雄的,也算自我安慰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08 09:04:31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