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89 十年中越战争片段集萃(每日更新)

23,越南人民军步兵第346师简史

越南人民军第346师于1976年底在河宣省宣光地区组建,是以第一军区经济建设346团为基础扩编而成。别称“高北师”,组建时仅辖246团,是一个架子经济建设师,首任师长黄便山大校。1978年2月该编为步兵师,6月,步兵677团、851团相继编入该师,并东调高平省。11月,组建了炮兵188团。
1979年2月,中越边境战争爆发。346师在高平省东部与解放军交战,遭到歼灭性打击。在朔江组织防御的246团基本被歼,政委、副政委被击毙,1营教导员被俘虏;在茶灵组织防御的677团仅剩不到两百人;在高平以北组织防御的851团遭重创,第8营被全歼;188炮团大部被歼,一名副团长被击毙。
战后,该师进行了休整补充,编入新成立的第8军(即北坡兵团,后改称26军)。1980年后,新组建了一个坦克营和萨姆-7型防空导弹排。
346师由经济建设部队扩编而成,部队军事素质差,所属各团除246团参加过抗美战争外,其余均是在南方解放后新建的,战斗力弱。1979年作战时师长黄便山、政委黄越龙。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15 16:04:31 +0800 CST  
24,50军150师448团受损问题

1、被围的是2营,不是全团,增援的是1、8连,总参战兵力,7个连。
2、2营中伏,完全是50军驻该师工作组的指挥失误,先让他们去走小路。且在出现紧急情况后处置失当。战后算帐,工作组成员关副军长撤职,侯副政委党内警告,林(?这个我还不能肯定)副军长降职。此事后来被作为加强指挥的反面典型写入军内教材。
3、8连投降的那对活宝,一个叫冯增敏,一个叫李和平,遣返后判刑十余年。
4、此战448团共有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
5、448团2营遇伏的地点并不是班英而是那嘎,班英是他们回撤的起点。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16 08:48:17 +0800 CST  
25,55军的辉煌

在1979年的对越作战中,55军主官决心坚定、部署得当、靠前指挥,部队作风勇猛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攻坚,各兵种密切协同、灵活运用战术、后勤保障得力,基本歼灭第3师、独立205营、高禄县独立第8营和4个公安屯;大部歼灭公安12团,部分歼灭327师、337师52团和北太省197团;共毙敌10843人,俘敌108人,取得了同登、谅山地区进攻战斗的辉煌胜利,亦是东西两线的最大胜利。是故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肯定,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7个)和英模个人(14名)位居参战各军之首。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79年参战部队从军师团到营连各个建制级别歼敌之最的记录,均由55军创造。
55军:毙敌10843名 俘敌108名(不含鬼屯炮台、二三星洞窒死之敌)
163师:毙敌5293名 俘敌38名
163师488团:歼敌1700余名
163师488团3营:毙敌1005名 俘敌15名
163师488团3营7连:毙敌470余名 俘敌2名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17 09:05:52 +0800 CST  
26,55军简要沿革:

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将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并将原辖之第241、第217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另以第48军军部及所属第144师,第49军所辖第145师和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组成新的第21兵团。第48军军部改组为第21兵团兵团部 ,第48军番号撤销。原第48军第144师仍为第144师;原第21兵团仍为第215师;原第49军第145师与第219师合编为第219师,第145师番号撤销。
10月8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21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仍辖第144、第215、第219师。
陆军第215师1969年10月调福州军区,后改称89师、29军87师.1969年12月,军委重排陆军师番号,次年1月,陆军第14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3师。陆军第219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4师.由55军、41军、42军、海南军区抽调部分建制单位和干部战士新建165师。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18 10:01:13 +0800 CST  
27,13军的作战计划及调整

13军1979年1月10日上报昆明军区的作战方案中部署的各师任务如下:集中37师和39师歼灭谷柳、龙金、谷珊地区守敌和第345师;38师以一个团直插代乃、奔西爱抢占要点,阻敌316A师来援,保证军主力侧后安全,师主力则负责歼灭坝洒之敌后转为军预备队;如316A师东援,我再集中军主力,将其包围歼灭于沙巴地区。

1月14日,总部、军区领导杨勇、何正文、张贤约、杨得志、刘志坚、张至秀等到达13军前指临时驻地南溪检查战备工作。13军参谋长刘桐树将上述方案做了详细汇报,得到肯定。

战役发起后,114团在孟珊地区受阻,继续穿插困难,遂配合39师歼敌。21日军调整部署,以37师为左翼、38师为右翼对柑糖实施钳形突击,以39师担任阻援任务。

39师虽然未能成功插至外波河,但在任务变换后于代乃阻击316A师东援,硬是没让对手一兵一卒过去,歼敌近千,彻底粉碎了316师侧击13军,解柑糖之围的企图,保证了军主力攻占柑糖。这个13军里最年轻,临战由乙种师扩编的师打得英勇顽强,一战打出军委授予称号的两个英雄连(116团6连——能攻善守英雄连 117团2连——守如泰山英雄连),三名战斗英雄(116团2营机枪连3排排长阿尔子日——战斗英雄 117团特务连工兵排1班班长李水波(烈士)——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 117团2连2班机枪手 徐泽贵(烈士)——战斗英雄),为13军乃至整个西线各师之首,大出了一次风头。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1 09:31:03 +0800 CST  
28,关于西线总指挥杨得志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调,已经率部进行了两个月作战准备的王必成突然被调走,杨得志出任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西线总指挥。1月7日,杨得志乘飞机抵达春城,和王必成进行工作交接。杨得志见到王必成后说“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王必成回答“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吧”。云南方向的作战指挥就由杨得志正式负责起来,1月14日,杨得志陪同副总参谋长杨勇、何正文、总后副部长张贤约到前线视察部队,检查战备情况,在四连山上拍板,以红河为13军和14军的战斗分界线,两个军分别在西岸和东岸作战。2月17日,战役发起,西线部队突破红河、南溪河,接连攻占老街、谷柳、保胜、西罗楼等要点,进展顺利。21日,军委指示昆明军区:要在柑塘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恶仗,歼敌万把人。就在这大战在即的时候,杨得志突然发病(胃出血?),就此被迫离开指挥位置,职务由副司令员张至秀代理,一直到自卫还击作战结束。

后人在评论1979年这段历史的时候,多将杨得志和许世友作对比,认为杨得志战后提升总参谋长,而许世友却去职,而且西线遭受的非议比东线少得多,是为杨得志表现出色、许世友水平低下的明证。而从上述时间表上可以明确看出,西线的准备工作是王必成做的,杨得志只进行了5天左右的指挥就因为患病离职,后面的工作又是张至秀、查玉升等做的。西线的胜利还是昆明军区老将的功劳,和杨得志关系不大。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2 08:49:33 +0800 CST  
29,18分钟歼敌一个营大部

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以攻占谅山市为目标,积极打过奇穷河,造成威逼河内之势的指示,第55军决心3月3日进行1天准备,然后以6个营的兵力从恢复至昆八地段分4路打过奇穷河,攻歼南市区和附近要点之敌。3日中午11时50分,164师炮兵群1营(122榴弹炮)前进观察所在3连连长戴可炎的带领下转移至362高地后发现391高地东侧的梅陂竹林里有敌1个步兵营、1个榴弹炮营和1个坦克连集结。师当即决定以1营火力对其进行突击,前观迅速上报坐标和方位。在猛烈炮击下,越军四处溃散,前观及时指挥修正,适时加大火力,射击时间持续18分钟,经5次火力急袭,共发射炮弹444发,击毁敌榴弹炮6门、坦克5辆、履带牵引车4台、汽车3台、毙伤敌300余人。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3 11:03:39 +0800 CST  
30,军博那辆28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辆编号为289的苏制T34坦克,是55军163师在谅山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3月2日上午,489团进攻谅山市北区要点大、小石山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9时35分,1连和2连协同占领了小石山表面阵地。团为了迅速扩大战果,即令1营2连控制表面阵地肃清残敌,1连由北向南攻击大石山,3连直插大石山的三清洞,6连沿火车站西侧迂回大石山东南侧,协同1、3连攻歼大石山守敌。10时25分,6连在炮火支援下发起攻击,当主力进至奇穷河大桥北桥头附近时,迎面撞上了越军南逃的坦克、装甲车。10班副班长黄炳培抄起火箭筒,一炮正中第一辆坦克的油箱,坦克霎时间燃起大火,堵塞了大桥的通路。编号为289的坦克见去路已断,马上调转车头绕到桥下面,准备从水面下桥逃跑。又被班长庄玉成一发40火命中,淤陷在奇穷河北岸边。剩下的一辆装甲车也被新战士叶木火干掉。55军坦克团技术保障力量奉命去把289拖回来,头一次去了一台T34牵引车,刚一接近,南岸的越军就打来20多发炮弹,没有成功。第二次用一台651牵引车,钢丝绳被拉断了还是拖不动。第三次团长和政委亲自出马,还加上了一个工兵分队,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289号坦克拖了回来。经检查,289车还是越军的“英雄坦克”。《解放军报》在1979年3月8日第四版上,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刘玉生拍摄的广西凭祥市群众参观289号坦克的照片。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4 09:13:20 +0800 CST  
31,“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由来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登载魏巍采写的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和高贵品质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人民群众被志愿军官兵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最可爱的人”这一崇高称谓成为了志愿军将士的代称。28年后的3月3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记者李启科写作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43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通讯也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引起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陆军第43军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连续作战28天,基本歼灭越军1个团5个营,大部歼灭越军3个营,部分歼灭越军5个营,共歼敌5269名,其中毙4991名,伤177名,俘101名;缴获各种枪支1297支(挺),各种火炮65门,40火箭筒180具,各种车辆25台,电台27部,各种子弹190余万发,各种炮弹1万余发,地雷近2万个。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5 08:54:27 +0800 CST  
32,朔江方向一个失败的步坦协同作战战例

1979年2月20日15时,担负朔江地区进攻任务的41军122师接到军电令:迅速打通平孟、朔江至安乐的公路。就在这个时候,364团3营上报:攻占郭寿西南两个无名高地,并占领了朔江东南山最后一个山头(实际上部队只是进到了这两个高地,正在与敌军激战中)。师对3营报告的战斗情况未作仔细考虑和核实,认为朔江东南山有利地形已经基本被我占领,必须尽快按照军的命令,打通公路,于是命令364团准备以一个连的兵力搭乘坦克沿公路向朔江高速突击,在365团协同下,在18时前歼灭朔江之敌。16时,364团决定以2连(欠一个排)加强部分火器,搭乘7辆坦克向朔江攻击。17时,2连在波源村东侧搭乘完毕。团随即以2个迫击炮连对朔江、那册进行5分钟火力急袭,支援2连战斗。当2连进至波源西侧公路时,遭敌火力袭击。连长向团请示是否下车展开,团未作答复,该连继续乘坦克高速前进。17时37分,第一辆坦克进至朔江东侧公路拐弯处时被敌击中,道路堵塞。其余坦克就地展开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此时,3营仍在郭寿西南两个无名高地山顶作战,未能控制伸向公路的山腿,北面石山又无部队攻击,致使2连处在公路两侧越军多层火网之中,虽英勇奋战,仍无法摆脱被动局面,仅10多分钟即伤亡惨重,损伤坦克6辆,伤59人,亡49人,进攻失利。

教训:指挥员处置上有急燥情绪,对下级上报的进展情况未作核实,在敌情、地形不明的情况下盲目指挥部队搭乘坦克沿公路进攻,以至遭敌火力夹击,造成重大伤亡,进攻受挫。

亮点:2连的党员和干部在遭敌火力夹击后,只剩下党员、3班长杨建能一人,他坚定沉着,挺身而出,主动接替指挥,把未负伤的7名战友组织起来,经过10小时战斗,抢救出伤员30余人,战后被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6 09:10:01 +0800 CST  
事实是,当解放军撤军时,越南军队开始反攻,导致少数解放军部队受到不小损失。如果8万至10万越南武装真的被消灭近6万,那么解放军撤军时就可以没受什么损失的安全撤军。
=========================================================================
几十万大军回撤,因为某几个人的指挥错误,导致部队进入险境,损失一个营几百人,仅此而已。用安全撤军来形容,恰如其分。

解放军撤军时,有少数越军是在尾追而不是反攻,连排规模的兵力,能叫哪门子的反攻。

越北的越军,在毁灭性打击之下,已经无力对解放军造成威胁,所以只能在解放军回撤时进行连徘规模的尾追。而从柬埔寨调回来的生力军304师,325师,到达谅山之后,也没有对55军展开反攻。55军3月9日撤到扣马山、559高地一线之后,专门等了三天,结果越军的两个主力师也不敢上来嘛。

如果越军的损失比解放军还小,既无法解释那21个城镇是怎么丢的,也无法解释为何在“反攻”阶段只消灭了解放军一个营。更何况448团2营其实也不是在越军的“反攻”中损失的,而是自身误入险地所致。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3-26 09:48:40 +0800 CST  
33, 《闪电行动》的原型之一

198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银都机构联合拍摄了一部中越战争题材战斗故事片《闪电行动》,讲述解放军一支敌后侦察小分队与越军斗智斗勇,巧识打入内部的女特工,力破越军重重封锁线,历经艰难险阻,成功指挥炮兵摧毁一个隐蔽配置的重炮阵地的故事。这部片子给中国的电影观众,尤其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起关于中越战争的影视剧,总是许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它的原型之一就是朔江战斗中广州军区炮兵第1师第27团2营副营长吴志平带领的敌后观察小组的战斗实例。

炮兵第27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奉命配属陆军第122师进攻朔江。2营副营长吴志平率领敌后观察小组,在步兵侦察班的护送下插入敌纵深20公里,坚持战斗3天3夜,尔后转为前进观察所,随同步兵部队前进,13次报告敌情和我炮火射击效果,5次指挥我炮兵准确射击,共歼敌340余人,摧毁敌炮阵地2个,火力点5个,火炮5门,营房1座,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被指战员誉为“神奇的眼睛”。吴志平和观察小组均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吴志平“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2月17日凌晨5时许,观察小组在让涌西南三公里无名高地占领阵地,报告对越军246团团部的射击效果,据我技侦截获破译越军电报,246团团长(不确定)、副政委被击毙。
2,2月17日下午,潜伏位置被越南公安包围,入夜后,从西侧一面200多米高的陡坡爬下山冲出包围圈,而后化装为越军于18日凌晨占领巴然西北无名高地主峰。
3,18日上午,发现位于坂涯的敌85加农炮连阵地,指挥炮兵以4发急促射,击毁1门,迫使余敌丢下1门,拖着2门逃跑。
4,18日黄昏,发现从坂黄溃逃下来的越军2个连,指挥1个营以齐射毙敌100余人。
5,20日下午,指挥炮火摧毁坂涯敌了望哨和火力点;3月1日凌晨,指挥炮火射击敌弄密火力点。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01 09:09:19 +0800 CST  
34,越军第二军区简况

越南人民军第二军区,于1979年6月30日从第一军区划出建立,武立少将任司令员兼政委,直属机关有:参谋部(14个处1个所)、政治局(14个处)、后勤局(9个处)、技术局(2个处)、经济建设总局。主要担负对我云南方向的反华作战指挥。辖区包括5个省:黄连山 山罗 永富 莱州 河宣。
二军区下辖3个作战师(316A、326、345),3个生产师(334、344、341B),1个训练师(411)及5省军事指挥部(9个独立团),20余个县独立营。加上直属炮兵2个团 装甲兵1个团 通信兵2个团 工兵1个团 高炮1个团 2个特工营,共11万余人。
1979年战争中,2军区基指在富寿附近的锦溪,前指在保河。

武立(1924.7.25---1987.7.18) 原越共中央委员 第2军区司令 上将
原名张文卷,农文珀.高平省和安县荣光乡人,岱依族,农民家庭出身.1940年1月参
加地方爱友会,3月被派到国外学习,1944年回国.同年底参加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
的组建工作,任小队、中队政治员。1945年2月加如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
党),同年初担任步兵连连长和太原省军事委员。1946年至1947年任国防部警卫
团长。
1948年任步兵308团副团长,后任泸江团团长,山罗团(147团)团长兼党委书记
。1953年任步兵316师参谋长,党委委员。1955年11月任西北区军区参谋长。1958年
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到中国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4年3月任西北军区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升任司令员。1970年任越南驻老挝志愿军司令。1974年被
授予少将军衔。西北军区与越北军区合并后,任第1军区副司令。1976年12月越共
“四大”当选中央委员。
1978年6月任新组建的第2军区司令兼政委。指挥军区所属部队参加了中越边界作
战。1980年1月晋升为中将。1984年12月晋升为上将。1987年7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
,在河内108军医院病故。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04 15:44:58 +0800 CST  
35,三战士生擒三越军

1979年2月22日,步兵第371团3连在博山担任师后指的警戒任务。17时10分,连长派6班副黄雄彪小组(3人)寻找已派出半天未归的一个搜索组。黄雄彪小组受领任务后,首先明确了寻找路线,采取先观察后前进的方法分段寻找。当走到一条小溪边时,黄雄彪发现右侧小山包的草丛里露出一双脚,立即指挥全组卧倒仔细观察,查明是一名越军在观察4号公路上的情况,同时发现其左侧10多米处还有两名越军在吃干粮。决心分两路活捉这三名越军。黄雄彪从右翼接近,捕捉正在窥探之敌;战士李时金、董水从左翼接近,捕捉正在吃干粮之敌,并规定互相配合同时行动。过了大约5分钟,3人秘密隐蔽接近各自目标后,黄雄彪首先跃起,一个箭步冲上去活捉了窥探之敌。李和董也接着猛扑了上去,一名敌人见李时金来势凶猛,立即举手投降。另一名敌人则拔出匕首和董水扭打,李时金迅速绑好俘虏,赶过来用枪托打掉了匕首,董水趁势将敌人按住。3名越军全部被俘。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05 08:40:35 +0800 CST  
36,经典战例之14军42师124团5连1排夜袭拉敏

拉敏距我河口农场10队4公里,位于拉(敏)他(辣)简易公路的南侧,路北有少数民房,路南为营房。拉敏南山直接控制公路,是越军黄连山省队254团2营防御阵地前沿,也是通向其纵深的必经之路。陆军第14军42师124团5连接受攻歼该据点之敌,为团主力向纵深发展打开通路的任务后,组织班以上骨干到国境线上进行了现地勘察和沙盘作业。2月15日下午,副连长张烨带两人前出到距拉敏300米处,摸清了越军人数、活动规律、工事构筑和火力配置。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5连定下了实施夜袭的战斗方案。
2月16日16时,1排从河口农场10队出发,沿公路秘密接敌,21时30分到达拉敏以西100余米处。连主力18时出发,进至拉敏西侧19号高地南侧触雷。拉敏之敌听到爆炸声立即熄灭营房灯火,哨兵向公路盲目开枪射击。1排迅速隐蔽,观察敌情,并做好战斗准备。敌一个小组沿公路进行搜索,未发现可疑征候返回营房。副连长张烨和一排长聂光荣判断敌没有发现我企图,今全排继续接近营房。半小时后,敌又点起灯火,唱歌、跳舞、谈笑。22时30分,2、3排进至19号高地和20号高地鞍部时第二次触雷,敌即向公路、山坡方向搜索、射击,1排在草丛中沉着荫蔽,敌仍未发觉。经抵近侦察,发现越军集中在营房里,不在阵地上。
连主力由于两次触雷,行动迟缓,没有能够按时到达20号高地,1排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张烨和聂光荣决定乘敌不备单独向营房发起攻击。23时许,连主力到达20号高地,与1排沟通了联系,同意1排的战斗方案,决定2、3排在20号高地展开,配合1排战斗。
23时10分,张烨带通信员从1班检查完冲击准备返回的途中,与敌大队长和卫兵遭遇。通信员迅速开枪将2人击毙。聂光荣听到枪声,立即指挥82无和40火向敌营房射击,越军顿时大乱。2班以火力掩护3班发起冲击,并在3班后跟进。冲入营房后,以手榴弹、炸药包和抵近射击逐屋消灭敌人。部分敌人向20号高地溃逃,被2、3排击毙3名,俘虏1名,其余逃回营房。23时20分,29号高地约1个班的敌人在重机枪、高射机枪掩护下赶来增援,被负责阻击的1排1班击退。逃敌夺占20号高地未成,转而沿公路向拔坡方向突围。被1班击毙8名后堵回营房。为迅速解决战斗,张烨令1班留下一个组原地阻击敌人,班长带两个组进入营房,协同2、3班战斗。3班副班长龙世江在班长余正富掩护下,以轻机枪对躲藏在屋后山脚防炮洞里的越军行抵近射击,先后毙敌12名,俘敌1名。24时,战斗胜利结束。1排毙敌57名、俘敌1名,连主力毙敌3名,俘敌1名。5连此次战斗,总计毙敌60名,俘敌2名。我仅重机枪班伤亡各1人,创造了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夜间进攻战斗的经典战例。

不足:1排占领表面阵地后,未能及时发现躲进掩蔽部的20余名残敌,次日被团后勤发现经十小时喊话才缴械投降。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06 09:53:18 +0800 CST  
37,攻击队形密集遭致较大伤亡一例


1979年3月1日,在攻打谅山市北区时,489团3连为营预备队,在1连之后跟进。9时10分进至当坤、泥壶之间时,由于队形过于密集,人员暴露,遭越军炮火袭击。一发炮弹落到战斗队形内,当即伤亡10余人。此时该连连长不及时指挥部队成疏开队形迅速通过敌炮火封锁区,而是在原地包扎伤员,结果又被两发炮弹击中,致使该连共伤26人,亡7人。之后,连只对班、排骨干进行了调整,还是没有成疏开队形前进。进至当坤南侧700米处无名高地时,再次遭敌高机、重机、57高炮火力压制,增加了伤亡,前进又一次受阻,战斗力严重削弱。该连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未能按时完成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07 08:49:00 +0800 CST  
38,一个坦克连两小时歼敌三个炮兵连

1979年2月19日5时,41军坦克团3营7连进至坂黄,受命搭载步兵364团1营2连沿敦张向朔江实施迂回包围,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朔江之敌。5时30分,7连搭载步兵从坂黄出发。5时50分,2排进至敦张岔路口时,突然遭到路口左侧坂洋敌炮兵阵地射击。2排停止前进,沿公路展开还击敌人,并将情况报告连长路纯生。营长刘宏生接到7连长报告后,机断行事,即令7连向左打敌炮兵。路纯生指挥步兵下车,率本连迅速展开,向敌炮兵阵地勇猛冲击。这个时候天还没有亮,视度不良,敌炮发射闪光短暂,捕捉目标困难,无法进行精确瞄准射击。7连发扬近战传统,果敢靠近到距敌300米处,抓住敌火炮发射闪光的瞬间,以概略瞄准、集火射击的方法进行突袭。经1小时激战,全歼越军一个37高炮连,一个85加农炮连。7时,7连进至坂洋西北侧,又遭那瓦地区敌122榴弹炮射击。刘宏生立即命令7连以短停火力边冲边打。经过40分钟战斗,歼灭,敌122榴弹炮连,有力支援了在这个地区作战的步兵366团的行动。战斗中,共毙敌90余人,摧毁双37高炮4门、14.5高机4挺、85加农炮6门、122榴弹炮3门、汽车6辆。我战伤坦克3辆。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11 08:37:23 +0800 CST  
39,当时《解放军报》的报头语

1979年3月的《解放军报》根据不同主题使用的报头语分别有:

“祖国边疆不容侵犯 正义之师所向无敌”
(《越军“英雄团”覆灭记》、《神炮破敌胆》、《越军“英雄师”的败北》……)

“热烈祝贺自卫还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直捣高平》、《攻克谅山“要塞”》、《威震南天》、《捣毁越南侵略者的桥头堡-记老街攻坚战》……)

“感谢祖国人民的亲切关怀”
(《中央慰问团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分赴广西云南慰问自卫还击胜利归来的边防部队和民兵》……)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百倍警惕 严守边界”
(《踏平南海千重浪》、《智取禄平》……)

“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
(《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充分发动群众认真总结自卫还击作战宝贵经验》……)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中央军委决定颁发战时英模奖章和立功奖章》、《为保卫祖国立军功当英雄》……)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12 08:40:50 +0800 CST  
40,被张万年指名接见的牛人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时40分,陆军第43军第127师从宁明县爱店地区向越南禄平县支马、龙头地区发起进攻,步兵第379团2营6连奉命夺取那昆西南侧无名高地(编为2号高地)。2号高地及其东侧、东南侧无名高地坡陡林密地势险要,和1号高地互为呼应,居高临下扼守着通往禄平县的唯一一条公路,是谅山省123团防御的一个要点。我军必须拿下这个高地,才能沿公路向越军纵深发展进攻。

战至11时,6连已经先后占领了05号高地、那昆东南侧无名高地、4号高地。11时20分,3排进至2号高地东侧高地山脚,未组织火力掩护即发起冲击,伤亡16人,无力继续发展进攻。连长聂荣桂及时调整部署,命令2排(4班送伤员未归建,配属3排7班)接替3排的主攻任务。2排长万清华带领2名战士利用茅草的掩护通过抵近观察摸清了越军的阵地编成和火力配系,决心以7班在正面进行牵制,吸引守敌兵力火力,自己带领5班从阵地右侧迂回。13时0分,2排按计划发起攻击。5班以疏开队形迅速突入敌阵地西南侧堑壕,越军被迫退守A字型工事。万清华在机枪手曾春荣和张道友的掩护下,用爆破筒在敌工事顶部起爆。由于工事坚固,顶部又有1米多厚的土层覆盖,爆破筒只在顶部炸开一个坑。里面的机枪仍然在不停的向外射击。万清华接过战士苏子垒递过来的炸药包,又一次爬到工事顶部将其炸毁。5班趁着爆炸的烟雾冲入敌阵地向两翼搜索,至14时攻占了该高地。此时,配属2营指挥的381团6连2排已经攻占2号高地主峰。6连奉命改向2号高地东南侧无名高地发展进攻。14时30分,营炮兵对2号高地东南侧无名高地进行火力急袭,2排(4班已归建)和7班利用炮火效果迅速接敌。在距敌约50米时,聂荣桂要求营炮火停止射击,随即命令82无、40火、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摧毁了部分工事。2排和7班仅15分钟就攻占了表面阵地。残敌依托一个大型的A字型工事继续抵抗,4、5、7班连续爆破三次未成。因为工事坚固,改用从顶部挖洞爆破的方法耗时30分钟也没有能够挖通。万清华在火力掩护下,再次用炸药包从正面爆破成功。2排占领主峰后正在搜索残敌,突然遭到西南侧半山腰敌倒打火力射击。万清华立即率两个班包围上去,以手榴弹和抵近射击的手段消灭了这个暗堡。

2排的英勇战斗,万清华的冲锋陷阵,这一切都被指挥所里的副军长兼师长张万年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他高兴吩咐周围的参谋人员:“你们把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小伙子给我找来,我要给他请功”。战斗结束后,万清华来到指挥所,张万年拍着他的肩头夸奖“好小子,打得不错,今年多大了?”“二十一。”“叫啥名字啊?”“万清华。”“有你们这样的勇敢的干部战士,这次反击战,我们赢定了!”

万清华在战友的配合下,连续炸毁3个工事,以爆破筒、炸药包、手榴弹、冲锋枪毙敌17人,俘敌1人(重伤),战后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13 11:16:23 +0800 CST  
@小城岑 2016-04-01 09:09:19
33, 《闪电行动》的原型之一
198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银都机构联合拍摄了一部中越战争题材战斗故事片《闪电行动》,讲述解放军一支敌后侦察小分队与越军斗智斗勇,巧识打入内部的女特工,力破越军重重封锁线,历经艰难险阻,成功指挥炮兵摧毁一个隐蔽配置的重炮阵地的故事。这部片子给中国的电影观众,尤其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起关于中越战争的影视剧,总是许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它的原型......
-----------------------------
@serpant123 2016-04-13 16:12:34
八一制片厂拍的《黑豹突击队》哪里去了? 楼主没看过?演员全部是参战特等功臣和一等功臣
-----------------------------
八一厂是拍电影的,黑豹突击队是电视剧。
军事题材不要只想到八一厂,地方也拍,黑豹突击队是13军驻地——重庆电视台拍的。
特等功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老黄历,55年正规化之后是一二三等功。
楼主 小城岑  发布于 2016-04-14 10:06:35 +0800 CST  

楼主:小城岑

字数:25772

发表时间:2016-02-22 20: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4:42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