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山海经、左手基因学,解释华夏的起源

@行知合一1 2017-02-08 08:54:25
@汉之战虎 4348楼 2017-02-05 23:23:00
复旦最新的Y染色体树(2015-2016版)
O1、O2已经合并了,O3变为O2。

—————————————————
为何如此合并?
-----------------------------
O1、O2的同源性比较大,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一起的,是有共祖的。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08 17:03:34 +0800 CST  
@行知合一1 2017-02-08 09:04:25
@汉之战虎 4313楼 2016-08-25 00:18:00
匈奴Y染色体的完整版(2016年)
外蒙东部贵族:R1a1 、C3;
外蒙北部:N1c、Q(贵族)、C3;
内蒙井沟子:C
内蒙大山前奴隶:N1c 、O3、少量C;
新疆东部贵族:Q1a*、Q1b ;
...
—————————————————
突然想到,商的宗教色彩非常浓,从孔子家族的基因看,商的主体可能是C,而匈奴贵族又是Q C为主,显然,他们融合过,美洲的印......
-----------------------------
说对了一点,商重视宗教,周重视祖先。

印第安和商都是有大量人殉的。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08 17:04:45 +0800 CST  
@浅饮低啜 2017-02-08 21:29:37
@汉之战虎 2016-08-25 00:34:09
现代人类不是北京人的后裔了,Y不同。
————
“现代(中国)人类不是北京人的后裔了,Y不同。”
你能作出正面答复么???
-----------------------------
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元谋人的Y染色体和现代人类不同,说明他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

我是根据分子人类学去判断的。你信你自己那套,我也没话说,不再回复。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08 22:51:59 +0800 CST  
@行知合一1 2017-02-09 09:26:49

突然想到,商的宗教色彩非常浓,从孔子家族的基因看,商的主体可能是C,而匈......
—————————————————
@汉之战虎 4355楼 2017-02-08 17:04:00

说对了一点,商重视宗教,周重视祖先。

印第安和商都是有大量人殉的。
—————————————————
祭祀用羌
-----------------------------
是有羌,但也有其他的。

转一个老佛林特船长 的:

周人先民源於今陝西寶雞一帶。最近石鼓山墓地的發現配合寶雞弓魚國墓地以及戴家灣墓地的歷史,更揭示周人在商代晚期的狀態。從有完整考古信息的石鼓山來看,周人早期的物質文化相對貧瘠,沒有形成獨屬的青銅器文化,但從一座周人墓地擁有11個不同姓氏的商代貴族青銅器來分析,他們是傾慕商文化的。依據商代甲骨文中有關周人的記載。他們是被商王征服的盟邦。是在強悍武力威脅之下屈從與強大鄰居的弱者。在商代的甲骨卜詞中的記錄里,周人是一支必須祭祀商人祖先的臣服部落。而且被商王封為方伯,也就是管理西方少數民族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但周人并不甘於奴役。占卜中同樣有大量關於與周人進行戰爭的記錄。同時更重要的是,西方這片廣袤的土地對商王朝是非常重要的。商代一出現經濟危機。西部的人口、財富就是他們掠奪的對象,是支撐統治的重要資源。商代與周人及在更西邊的民族例如羌方等常有掠奪性戰爭爆發,且是單向的。西部人少力薄的部落一直不是有著完整軍陣以及雄厚實力的東方大國的對手。他們常受劫掠,這其中最重要的苦主就是為周人部族滅商出力很多的姜氏部族。

在公元前1059年五月下旬的某一天。周人觀測到五顆太陽系行星連珠橫列在東方的天象奇景。當時周人的領袖,後來的周文王認為這是上天有變,神器更易的昭示。於是文王開始稱王。不再服從商朝的統治。

相信周人的叛變對於商王來說乃是一種經常性的舉動。因此之前,商王擊殺文王的父親亶父。如歷代中央大邦對周邊民族一貫行為,輕率而殘忍的處死了這個方國的領袖。於是商王似乎並沒有對這樣一個危險的僭越行動立刻討伐。當時商王正忙於對付來自南方密林地帶河淮地區的威脅。九夷以及徐夷活動範圍就在今安徽北部。他們常常越過淮河襲擾商的重地南陽盆地。由於當時針對整個南方的征服還沒有完全展開。且南方特殊的雨林地理風貌是中原人不甚了然的。商王當時一直將此地作為重點征服的區域。末代商王是第一個將中原文化影響推進到漢水以南區域的統治者。倘若從古典史的觀點來看,他必然是一位有所建樹的王者。只不過由於當時他玩火過甚導致了周人乘虛而入。更因商代自身體制的缺陷,導致在牧野之戰后,商代便被族滅。曾經的大邑商被來自西部邊陲的帶有狄夷血脈的民族取代了。

牧野之戰。弔民伐罪。流血漂櫓。見逸周書等記載。

商代滅亡是因為他們違背了一些農耕民族統治的基本原則。總結以下三點。
1統治內部秩序紊亂。商代沒有一個成熟的統治繼承規則。兄終弟及以及父死子繼交替進行,沒有一套完整的章法可循。每一次秩序的更替都伴隨著血腥的政治鬥爭。

2農耕民族不能選擇類似遊牧民族的遷徙。而商代曾經有數次遷都。比如比較著名的盤庚遷殷等就是在統治政權面對廣漠領土而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做出的應對措施。然而農耕民族的統治核心應該是城市。歷代不斷建設的所積累的財富、威望只有通過城市才可以得到繼承。而經由考古研究,還有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商代遺存,我們認為商代遷都次數十分頻繁。這應該是這個政權統治基礎一直沒有得到很好鞏固的原因。

最後商代沒有對周邊部落進行很好地融合。商代的甲骨卜詞中似乎沒有提及這個王朝有什麽盟邦。而他一次次的遷都似乎都是一種頻與奔命的表現,是對周邊有所異動民族的不得已的一種應對措施。遷都導致政權中心不定。沒有一個能稱為戰略縱深的區域。導致一次決戰的失利便滅亡。這樣的例子似乎在整個中國歷史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次。之後的繼承者們身上發生的幾乎都是被多次淩遲的慘澹經歷。而這樣暴亡似乎只有非經濟政治的歷史因素可以概括

天下初定,兼收並蓄。鞏固禮法。外耀王權

周人本來是西北邊陲的小部。在短暫的戰爭之後,他依然缺乏統治一個如此廣漠地區的能力。對於他們來說,幅員達河南整個省,河北北部,山西南部以及整個山東省的區域過分龐大了。商代有著數百年的統治基礎。當它一瞬間轟然倒塌,便使得如此龐大空間突然出現了權力真空,這一個形勢對新王朝而言是非常兇險的挑戰。它甚至不亞於商代這個最大敵人本身帶給周人帶來的威脅。

新興的周人是一個具有智慧的民族。由智慧所驅動的最美好的行為是學習與創造。周代針對商代統治的缺陷便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創造力的改進以適應當時西周統治面臨的問題。他們很好的汲取了商人滅亡教訓。但是基於對商代滅亡原因的隱晦,周人並沒有將他們所敏銳察覺到的秘密在他們自己編寫的歷史中公開出來。

針對商代統治的無序性,周人創造了禮法來規定內部組織結構運行的秩序。這種秩序是被強大的國家機器所保護的。周人將家族分為大宗跟小宗。大宗即為長子,長子繼承父親的主業而優子則被分配到更小一些產業保證中央的力量與威權。繼承的規則不可更改,除非長子早夭。家長並沒有權力更改規則。父子之外的人更對繼承沒有染指的可能。

周人運用銘文所得到的社會效益遠大於商代。儘管這一傳統在商代晚期就開始了。但周人真正將這類器物的社會作用發揮到極致。青銅器這類時時刻刻出現在重要典禮場合的器物必然是萬衆矚目的焦點。它造價極其昂貴,在古代文獻中記述中,它是大王最高封賞的一種。與土地、奴隸等各種財富並列。它是在盟誓、王室祭祀典禮、貴族聯姻,交往等政治活動中擔當儀式典禮的主要用具。被列在整個會場中心。而銘文則是將這些活動記述下來並且將昭示周王與地方貴族關係的證明。周人很好的利用了社會效應。用明確的、物化的手段明晰統治關係。將不成文的傳統變成系統的法統。這是西周政治文明的一大進步。

占卜以及祭祀也被周人所廣泛運用。只不過針對自然、萬物有靈類神靈的祭祀逐漸淡化。而原本在商代就相對重要的祖先祭祀在周代變成了唯一的存在。

同時,周王固定了首都。也對首都周邊的地區進行了分封制,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政治創造。從原來的無序的多次征討過渡到一種有序的管理。甚至有的漢學家如夏含夷先生便將這一程序跟後世的殖民手段進行對比。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僅就青銅銘文的例子來看,如在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燕國青銅器上就記載初始的分封,在第一任燕君到達封地之後,他接受了土地以及人口的冊籍。隨著他北上的還有原來周地的小氏族以及一些後來歸順的商代遺民。由此可見,此行為具有將嫡系政治精英安插到各個地方以鞏固統治。目的就是為了更有效的利用邊疆的資源為中央所用。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10 12:57:30 +0800 CST  
@行知合一1 2017-02-14 07:42:50
商被取代的是政权为主还是文明为主?否则被解读成蒙元满清的合法正当性
-----------------------------

把商设定为C3要慎重,即使商贵族有C,但也可能有O的,史前的部落大多混居。

商发达的文明,也不可能是C系独立创造的。必然和古东夷有关。

所以商不可能等于蒙元满清。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16 14:48:40 +0800 CST  
@王者之风lll 2017-02-17 13:17:53
支持楼主!!携拙作《铁血传说——成吉思汗是怎样炼成的》前来拜贴
-----------------------------
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是C3*星簇的,具体为C3b2b-F3273。有些家伙别再YY他是汉人了。 ​​​​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17 13:29:08 +0800 CST  
以石峁遗址来确定夏朝、五帝(一)

战虎

石峁遗址的挖掘,开始使上古的脉络清晰了。

原先考古学者把石峁的时间定为前2300-2000年,现在更延伸到前2300年-前1780年。对比一下,夏朝的时间为前2070-前1600。非常明显,石峁的时间贯彻了半个夏朝。从时间的契合上来说,石峁不但可能和夏朝有关,还可能和五帝有关。

熟悉我观点的读者会发现,我以前提出过一个观点,黄帝就是活跃于4300年前,石峁的时间与之是吻合的,所以石峁会不会是黄帝、大禹等夏王共同的都城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石峁外城墙修于前2100年,说明这个时间战争频繁,需要加强对敌人的防御。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2100年正是夏朝、大禹快要立国的时间。同时,石峁遗址在向东南方向扩张。在石峁遗址东南的是什么?就是陶寺遗址,陶寺是传说中的尧都。石峁的城门上还发现了陶瓦,这是中国最早的陶瓦。

我们先假设陶寺就是尧都,石峁就是黄帝部落的。那么黄帝为什么要攻打尧都呢?这可以从考古上来剖析。著名的考古学家许宏这么说的:“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邦国林立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古国时代”或“邦国时代”,有的则借用欧美学界的话语系统,将其称之为“酋邦时代”。无论如何,那是一个小国寡民的时代。”,用简单的话就是,当时是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家家欲为帝王的时代。而这个尧都的权力范围,不过晋南而已。当时所谓的天下共主,也要大打折扣一下,有的只是晋南共主、陕北共主。

所以,石峁攻打陶寺,是“陕北共主”打“晋南共主”的故事。“晋南”的主人是谁呢?陶寺文化的创立时间比石峁更早,所以“晋南”邦国的创立者肯定不是尧,尧只是中期的一任。这个我们先放一放。

征服晋南的“陕北共主”会是谁呢?陶寺遗址的时间为前2500-前1900年。下限的前1900已经进入了夏朝,而夏朝的确立是从夏后启算起的,所以我们大致得出一个结论,石峁的夏后启登基之后,在晋南的东夷伯益不服,益争夺启的帝位,后来益被启打败,尧都就逐渐荒废了。——《古书纪年》云:“益干启位,启杀之。”《史通》〈疑古篇〉、〈杂说篇〉两引《竹书》云:“益为后启所诛。”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17 23:53:43 +0800 CST  
公告:临沂洗砚池晋墓遗骸DNA研究报告

临沂洗砚池晋墓M2,可能是晋代琅琊王司马觐或司马裒的墓葬,复旦大学古DNA团队对遗骨进行了DNA检测,研究报告收录于《临沂洗砚池晋墓》附录二。
DNA检测获得了Y染色体上8个str标记,并用SnaPshot检验了SNP,确认墓主的父系遗传类型为C3南支-F3880-F948。

————————————
简单来说,晋朝的司马氏家族可以确定为C3南支。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22 01:36:01 +0800 CST  
@shiyia116 2017-02-20 12:58:50
向楼主请教一下颜姓的起源,很困惑,很多种说法
-----------------------------
颜姓早期起源于山东,后来迁徙到西北、西南了。可以说,颜氏后裔大多离开祖居地了。


很多姓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迁徙,因为战乱或者其他的缘故。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2-25 23:23:15 +0800 CST  
天涯有点没落了,去知乎耍下。

大家关注我的知乎号:战虎。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3-01 15:57:10 +0800 CST  
@橘子樹 2017-03-12 18:55:53
求楼主弄个表,简单介绍下中国基因分类!!!求!
-----------------------------
复旦制作的官方表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3-14 12:24:36 +0800 CST  
与知乎网友谈东夷

某知乎网友邀请我回答东夷问题,我把以前写的加工了一下,回答给他。





我回答:

首先,东夷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个地方集团。而且,根据复旦命名,现在Y染色体的单倍体类型O1、O2已经合并了,都属于O1。

东夷土著原先指O1(现在叫O1a)的百越,也有O2(现在叫O1b),后来O3-002611(现在叫O2a1b)的少昊也加入了。 东夷就成为了一个指地域的名词。

所以,东夷和东北亚一样有鸟图腾,这个主要是O1、O2(现在都属于O1)部落的特征。

商人和先羌无关,先商起源于河北甚至更北一些的地方,先羌是起源于西部。商人先使用甲骨文,然后周人仿效。二者的语言也是有所不同的。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4-04 21:01:31 +0800 CST  
【新闻】城头山首领墓重大发现:首领属于华夏始祖太昊氏

尚一网讯(记者 陈集亮 王敏 通讯员 谢晓婷)5月5日,记者从澧县城头山遗址管理处获悉,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提取城头山首领墓DNA基因检测,城头山首领属于华夏始祖太昊氏。

太昊,是上古东夷文化时期的祖先和首领,是三皇之首,也有东方天帝一说。亦作大嗥、太皞、大皥,风姓,号伏羲氏。

负责这项研究的是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分子人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李辉。他所在的实验室,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的数据库,其中现代人群的DNA样本数据约有40万份,古代遗骸DNA样本数据约有4000份。

城头山遗址发现的这个首领墓位于城东祭坛之上,是一个长方形竖穴,墓坑长250厘米,宽110厘米,坑底撒有零星朱砂。属仰身直肢葬,从骨架推断身高在1.75米左右,二件玉璜置于颈部,右手置一小鼎。墓中陪葬陶器达25件之多,从炊具到盛具一应俱全,制作也相当精美。骨架左侧有一疑似陪葬的小孩头骨。墓左侧还发现2座女性殉葬墓,随葬品分别为12件、13件,有极为罕见的橙黄薄胎黑彩单耳杯和珍贵的玉玦。

王墓中的玉璜在当时属非常尊贵的饰品,而鼎在当时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专家推断这位右手握鼎,颈部佩戴玉璜的墓主就是城头山的首领。这也为城头山是最早的“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李辉和合作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有接近一半的男人来自3个谱系,这3个谱系的扩张时间非常早,速度也非常快。这3个谱系中,目前后代最多的是第一个男性始祖,中国男人约有五分之一都是他的后代,他大概生活在距今约6800年前的那个时代,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多孩子,其中儿子很多,数量或达上百个,随后,他的后代又在很短的几代里,迅速繁衍至上万人,“所以这个人不可能是普通农民,应该是一个帝王级的人物。”

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最早的城市湖南常德城头山古城,初建年代就在约6800年前。李辉判断,这个男人很可能就是城头山古城的首领。“城头山古城出土的白陶盘上面刻着八角星,这在中国早期文化中相当于国徽,这和伏羲演八卦有没有关系?他会不会是我们古代传说中的伏羲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

缘于这种分析,2016年10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专家来到城头山,提取了首领墓中的DNA,经过长达半年的科学分析,终于有了城头山首领属于华夏始祖太昊氏这一重大发现。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5-10 12:28:52 +0800 CST  
@花非花的天空 2017-03-15 12:34:18
看了一些分析古埃及、古希腊的文章,那些文明都是西方炮制的虚假文明,假造的金字塔、木乃伊等不过几百余年历史,楼主在分析那些基因时要明辨。
-----------------------------
古埃及aDNA

Verena J. Schuenemann, Alexander Peltzer, Beatrix Welte, W. Paul van Pelt, Martyna Molak, Chuan-Chao Wang, Anja Furtwängler, Christian Urban, Ella Reiter, Kay Nieselt, Barbara Teßmann, Michael Francken, Katerina Harvati, Wolfgang Haak, Stephan Schiffels & Johannes Krau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Article number: 15694 (2017)
doi:10.1038/ncomms15694

Received: 19 October 2016
Accepted: 20 April 2017
Published online: 30 May 2017

Abstract

Egypt, located on the isthmus of Africa, is an ideal region to study historical population dynamics due to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documented interactions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Africa, Asia and Europe. Particularly, in the first millennium BCE Egypt endured foreign domination leading to growing numbers of foreigners living within its borders possibly contributing genetically to the local population. Here we present 90 mitochondrial genomes as well as genome-wide data sets from three individuals obtained from Egyptian mummies. The samples recovered from Middle Egypt span around 1,300 years of ancient Egyptian history from the New Kingdom to the Roman Period. Our analyses reveal that ancient Egyptians shared more ancestry with Near Easterners than present-day Egyptians, who received additional sub-Saharan admixture in more recent times. This analysis establishes ancient Egyptian mummies as a genetic source to study ancient human history and offers the perspective of deciphering Egypt’s past at a genome-wide leve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694

重点来了,结论是,
古埃及人种三例样本分别是J(mt-J1d),J(mt-M1a1),E1b1b1a1b2(mt-U6a2)。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5-31 20:34:01 +0800 CST  
不急,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汉族之声。

我会在上面写文章。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6-01 00:16:51 +0800 CST  
@汉之战虎 2017-05-10 12:28:52
【新闻】城头山首领墓重大发现:首领属于华夏始祖太昊氏

-----------------------------
@十万昆仑 2017-06-18 09:17:59
复旦大学是瞎说。城头山遗址历史年代最远不过公元前5000年,主体是公元前4300至公元前3500年的文化,离太昊伏羲的历史年代相差很远!伏羲是炎黄以前人物,历史年代远在公元前10000年以前。二者年代不合。城头山遗址看不出鸟崇拜,不是太昊伏羲氏,更不是东夷。复旦大学对城头山遗址的年代不明、族属不明,竟然也敢宣称这是太昊伏羲氏的文化,真是胆大。
那么城头山文化是哪一族属的文化呢?城头山文化的源头在湖南高庙......
-----------------------------
一万年前只是你这个民科的结论,你的结论基本是全错的,所以没有资格去评论分子人类学。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6-21 18:12:53 +0800 CST  
匈奴曾经强大于一时,领土非常广阔。但匈奴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有的说他们是突厥人先祖,有的说他们是蒙古人先祖等等。他们的语言也有多种说法,例如突厥语、叶尼塞语、蒙古语等,西汉司马迁还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意思就是:匈奴是夏人的后裔。到底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





众所周知,“天之骄子”汉武帝击败了匈奴,迫使匈奴人大部分西迁,直至土崩瓦解。但西迁之后,后人则对匈奴的了解甚少。现在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去解剖一下匈奴。

匈奴原始的势力范围一直在漠北,即今蒙古高原,开始时他们以小部落的方式存在。到了战国末期,他们才正式形成一个国家。下图为前250年,匈奴的版图。



根据语言学者的研究,其实“匈奴”、“胡”都是一个意思,匈奴人就是胡人。但是,当时华夏对漠北以及西域的很多民族,都笼统称为胡。匈奴也的确由多个民族构成,他的血统来源很复杂。


我们直入主题吧。

匈奴Y染色体的完整版(2016年):






外蒙东部贵族:R1a1 、C3;

外蒙北部:N1c、Q(贵族)、C3;

内蒙井沟子:C

内蒙大山前奴隶:N1c 、O3、少量C;

新疆东部贵族:Q1a*、Q1b ;


匈奴的Y染色体完整版出炉了,作为“东胡”特征的N,只作为战俘和奴隶出现,说明匈奴虽然是部落联盟,但原先和N并不混合。港真,匈奴早期并不强大, 《汉书》曰:“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曾经臣服于东胡,把爱妾献给东胡王。

在蒙古北部的额金河墓地,挖出的头骨测试出主要Y染色体是N、Q、少量C3北支,一部分匈奴人表现出印欧白人的特征。

这里可以得出,汉族人中的C3南支真的来自匈奴,那么一定同时有很多C3北支,因为不可能只有匈奴人中的南支选择性进入中原而同时北支不进入中原。

逻辑上很清楚,额金河B组中的C3南支,不是汉族中C3南支的来源,匈奴没有大规模融入汉族人,因为匈奴人常见的M48等北支,在汉族中非常罕见。

如果一处不能作准,再看另一处的杭爱山墓地测试,发现以R1a为主、少数的C3。带有R1a的匈奴,长相和今天的土耳其人相似,据说这些R1a是匈奴的贵族,是上层人物。

总体,后期的匈奴贵族居然是以Q系为主的,根据分子学,Q系是比较晚才进入亚洲的。那么Q系之前呢?C3。作为“老亚洲”的C3比Q更早地在蒙古高原活动了,所以可推理出,匈奴的早期土著应该是C3了。


这些测试证明出,早期的匈奴人有部分是印欧白人,部分是北亚黄种人。就拿他们主要的Q、N、C、R四种类型来说,混血现象很明显。匈奴人的母系也不单纯,不单止混杂,还有兄死弟妻的习俗。




而匈奴的语言,目前主流是倾向于突厥语言,是属于突厥语中古老的一支,只是有一些叶尼塞语的借词而已,当然也和蒙古语有些关系。现在匈奴语已经彻底消失了,无法准确地求证。

现代蒙古人的Y染色体主要就是C3北支,而匈奴人C3北支只占少数,Q占多数,所以蒙古人和匈奴不存在主体的继承关系。

总之,匈奴人在人种学上的血缘是很复杂的,他们更象是一个混合多个种族的游牧集团。今天有八万匈牙利人自称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后裔,但他们少部分的Y能和匈奴人对上号,多数对不上,保加利亚也是如此。



夏人也不可能是匈奴人的先祖。有人会问,你又不确定夏人的Y染色体是什么,怎么知道夏人不是匈奴先祖?

很简单,即使不能确定夏人的Y,看匈奴占主体的R1a、N1、Q1、C3北支这四个类型,这些在中国境内都是极少数的。夏人就算有部分人去了匈奴那边,但还是有后代保留在中国的。例如夏桀带余部去了南巢;夏人的后代杞国在河南省杞县一带。夏人源于黄帝,夏人有很多的后代繁衍了下来,所以夏人的后裔在中国不可能占低比例。同样,代表华夏族的O,在匈奴中也占比例不高。

所以,夏人不可能是匈奴的直系祖先,只是夏桀子孙和匈奴有一些渊源。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6-21 18:13:43 +0800 CST  
古人的汉语发音是怎样的?

话说秦始皇当初虽然统一了文字,但没有统一语言的发音,所以中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中国方言包括了:粤语、客语、闽语、吴语、赣语、官话、湘语与晋语这八种语言,各地的方言是相差巨大的,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所以秦始皇的伟大就在这里,如果没有他,中国的各个省份就和欧洲小国一样,是彼此独立的,秦始皇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

那么,古代的普通话是怎样的呢?何种方言更接近普通话呢?


古代的汉语发音,其实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可以明确的是,从周朝开始就存在着一种官方的语言——雅言。商朝据说也是使用雅言的,待考。再之前的太久远,就难以考究了。

从大的方向上,古汉语可以分为三个分类。现代的语言学者把周秦汉时期的汉语称为上古汉语,把南北朝至宋朝的汉语称为中古汉语。魏晋是上古与中古汉语的分界线,有些人把魏晋归入上古。到了明朝则称为近代汉语,这时期的汉语和今天的普通话已经很接近了。

上古汉语没有声调,声母系统比中古汉语复杂,复辅音多。雅言是周朝王室的官方语言,但流行的的范围有限。除了雅言之外,各地方还存在着多种上古方言。上古时期,华夏人所说的语言,和今日普通话有着天壤之别,但由于缺乏资料,只能通过《切韵》反推,构拟上古音。现代各个学者的拟音不尽相同,争议比较大。

中古汉语出现了声调,声母系统比上古简化,但还是比普通话多,韵母系统变得复杂。语言学者发现,客家话和中古汉语的承袭关系明显。而在词汇方面,粤语与客家语是最为接近的,粤语、客家语对中古汉语都有所传承 。当然,不能说客家话、粤语就是中古汉语,二者只是保存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其他几个方言也是如此,多多少少都有所保存。

近代汉语、近代音以当时的南京话(今天的江淮官话)为主,而古南京话的特点是:有入声、分尖团、分平翘,传承了中古音的体系。古南京话历史悠久,在南朝就存在了,属于江淮官话的一种,现在保存得最好的是江苏一带。

(注释:尖团音字正腔圆,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



明朝的官方语言是一种中古音、吴语的结合物,和北京话有一定的差异,古南京话是没有儿化音的。

近代音相对于中古音而言,已经发生了重要的音变,近代音有全浊音、入声消失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入声消失了,入声是指短促的-p、-t、-k,它是何时消失的?在蒙元的《中原音韵》里,即发现丢失了古汉语的入声,——在蒙古人入主中原时期,导致了入声消失了,所以异族入侵中国,对文化的破坏是很大的。

入声仍存在于江淮官话里,也存在于一些非官话方言如晋语、吴语里;完整的-p、-t、-k韵尾也仍然存在于粤语、客家话、赣语、闽语。湘语倒是没有保存,所以湘语和普通话相差不算大。除了晋语之外,其他方言都偏南方。所以,说南方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有根据的。

今天的普通话或多或少地受到满语的影响,藏在普通话中的满语词汇有不少,这里举例一些:点心“萨其马”就是一个满语,原意是“狗奶子糖蘸”。“马马虎虎”是来自满语的“lalahuhu”,东北话的“磨蹭”也是满语来的的。“巴不得”也来自满语,只稍微变化了下。嬷嬷,满文转写meme,本意为 乳。麻利——爽快、利落,来自满语中的“喇利(lal)。哈尔滨、吉林也是满语音译而来。




分割线



研究古汉语的意义,并不是夸大汉人内部矛盾,古今汉语的差异、地方方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普通话对于古汉语有所变化,也是肯定的,每种语言都在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的确需要一种通用语来维系,否则各方言的人坐在一起,都是“鸡同鸭讲”了。为了彼此能沟通,这就是普通话存在的原因。

研究古汉语会不会引起地域黑、地域优越、以及南北矛盾?要搞地域黑的人,就算研不研究古汉语也同样会搞,我们并不去宣扬地域黑、地域优越就是了。东晋的衣冠南渡之后,南方方言的确更好地保存了古汉语,南北差异是有的,这是有资料可查的。

研究古汉语,更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史料、诗词歌赋。尤其是古诗词,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读唐诗宋词,会发现有一些是不押韵、不守平仄的,其实原因并不在于诗词本身,而是汉语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汉语的口头语资料偏少,也激发了一些语言、方言爱好者,以及文化爱好者的兴趣。总的来说,研究古汉语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统文化、汉文化,因为古代语言也是汉文化下属的一个分类,是不可或缺的。

更多新鲜的文章,请关注汉族之声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6-27 16:45:07 +0800 CST  
夏朝探秘(综合版),夏朝到底存在吗?夏朝发源于何处?

谈上古历史绕不开夏朝,我们常说“华夏文化”一词,“华夏”的夏即来源于夏朝,先确定了夏朝的身份,就好解释“华夏文化”了。近代的疑古学派、西方的学者,都怀疑夏朝的存在,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人伪造出来的历史。考古学上又缺乏有力的证据,缺乏夏朝文字的出土,所以夏朝的身世一直是个谜。今天我们从多个领域去证实有夏。



史料证明

众多的古史籍就能证明有夏,集体说谎的几率是很少的。其中,从《山海经》的记载也可以证明夏的存在,《山海经》记载了禹、启。《山海经》中的《海经》、《荒经》记载了帝俊的世系,这个在周朝的典籍是没有的,说明《海经》、《荒经》可能早于周朝。

古本的《竹书纪年》也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竹书纪年》记载的商朝世系与甲骨文惊人一致,二者相同之处高于《史记》等其他史籍,说明了《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世系也很可能是靠谱的。



考古证明

二里头的考古遗址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夏的,有人认为不是。二里头属于夏朝晚期还是靠谱的,因为夏桀就是定都于河南偃师,时间也吻合。而正因为是晚期的,所以得到的实物证据不多,也可能是夏的部分痕迹比商人抹去了。


夏人曾经多次迁都,所以他们的痕迹未必都在河南,应该多从其他的地方寻找。《山海经》里面的《中山经》对晋南的记载是比较丰富的,说明晋南在上古已经是华夏人的活动中心。
《尸子》更记载有“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如果《尸子》记载没错的话,夏人是从陕北的孟门渡河到山西,然后沿着汾河而下中原。

所以,要找夏朝的痕迹,要上溯到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因为根据——
《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里得出,唐叔的封地和陶寺很接近。唐叔就是史记里面的唐叔虞,是晋国的创始人。周王室以武王的次子来镇守这里,说明了武王对这一带的重视。而且,尧的首都平阳也在晋南,二者都指向晋南,所以陶寺遗址应该曾经是夏都。在陶寺文化里,曾经出土怀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台(观星台)。




就算认为二里头遗址不是夏的,还是能简单列举两个考古证据:夏的后代有个杞国,所谓杞人忧天的典故就是出自杞国。有六块殷墟的甲骨文提到了杞侯,说明杞国是存在的。2002年挖出的遂公盨(属西周中期),盨里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的字样——禹即是夏的创始人。西周人已经知道了夏朝,并不是战国时期创造出来的。





夏可以推测出是存在的。先商还没入中原之前,或在河北一带,汤入主中原后,商才向中原发展。那么商之前,中原的政权是什么呢?这可以间接推测出有夏。还有,通过考古发现,西北的石峁遗址曾存在一个大势力。





石峁遗址的挖掘,开始使上古的脉络清晰了。原先考古学者把石峁的时间定为前2300-2000年,现在更延伸到前2300年-前1780年。对比一下,夏朝的时间为前2070-前1600。非常明显,石峁的时间贯彻了半个夏朝。从时间的契合上来说,石峁不但可能和夏朝有关,还可能和五帝有关。

首先,石峁外城墙修于前2100年,说明这个时间战争频繁,需要加强对敌人的防御。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2100年正是夏朝、大禹快要立国的时间。




分子学证明


从分子学上来看,可以从夏人的后代推敲。夏侯氏怀疑就是夏(后)的后人,有一夏侯渊的后裔,他族谱记载是大禹后人,测试出Y染色体类型是O3。当然,夏侯氏是否真的出于大禹?这是有争议的,还有待更多的数据去证明。

分子学上,O3是从西北出中原,刚好和史料记载的炎黄轨迹相同,发生的时间也差不多,有炎黄自然就有夏,夏存在的可能性很大。注:今天汉族的标志基因就是O3了。



语言学证明

研究一下“上古汉语”,也会发现真相。

从语言学上亦能证明夏,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在他的《夏语探索》,已经能证明出夏语的存在,结构特征是SVO“主动宾”结构、“定中”结构,和甲骨文的语言结构相符合,所以,夏语即雅言,有夏语必定有夏朝。夏人称首领为“后”[goo’],故号“夏后”,这跟藏文Hgo相同。藏语能解释夏语,这也证实了汉藏是同源的,那么汉羌也应该是同源的,因为羌藏是近亲的关系。

证明夏朝的存在一定要按西方的标准么?

从语言学——史料——考古三者,已经形成了证据链。就算认为史料不靠谱,还是有其他两个为证。如果说考古上的是间接的证据,那么语言学上又给出了有力的补证。

用西方的话来说,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证明夏朝存在,但更没证据证明他不存在,这话是玄了点,但很合理。考古的文化遗迹能证明在商之前,就有部落联盟的存在,他可能不符合西方提的文明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但既然有部落联盟的存在,那么他是不是真叫夏是无所谓的,因为史料都说他叫夏,所以人们就约定俗成地称呼他为夏了。


金属质感分割线


那么夏朝到底发源于哪里呢?汉羌同源是一个突破口。司马迁在《史记 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传》曰:“禹生自西羌。”。又,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石纽在哪里我们先不管他。重要的线索是,大禹是生于古羌族活动范围内,有三个史料作为支持。前面提过,羌字和姜字同形,古羌族和炎帝是有密切关系的,古羌族很可能是炎帝的后人。炎帝、黄帝部落都发源于西北,所以西北是古羌族的活动范围,西北主要指青海、甘肃、陕西。

《山海经》记载了大禹是黄帝的后人,根据炎、黄同源,炎帝发源于姜水、即今陕西宝鸡,所以推出大禹生于陕西是靠谱的。

那么,夏人的发展轨迹为:陕西——山西——河南,一路走来,始终向东。夏朝历经了四百多年,直到夏桀在河南被商人打败,夏朝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 汉族之声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7-07-03 22:20:52 +0800 CST  
@zijing8611 2018-04-13 16:03:05
楼主,你还没讲昆仑究竟在哪里
-----------------------------
其实就是青海的巴颜喀拉山。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8-05-17 19:05:31 +0800 CST  

楼主:汉之战虎

字数:415951

发表时间:2015-01-14 05: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8 10:13:24 +0800 CST

评论数:45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