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捕食长颈鹿的杂谈

狮子们,请先放下工作。来,看镜头,保持微笑!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08:00 +0800 CST  
利用爪痕研究狮子对塞伦盖蒂长颈鹿的捕食(2012)
虽然狮子是长颈鹿的主要捕食者,但很少直接观察到这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人们对狮子对长颈鹿死亡率和行为的影响知之甚少。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测试狮子对马赛长颈鹿的捕食模式:在活着的长颈鹿的皮肤上观察到狮子爪子的痕迹。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我们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3个非邻近地区研究了702只个体已知的长颈鹿。在13%的1岁以上的长颈鹿身上观察到狮子爪痕。爪痕最常见于长颈鹿的后躯和侧翼,表明非致命的狮子攻击最常发生在后方。在小长颈鹿身上(0-1岁)没有观察到爪痕,这表明小长颈鹿很少能在狮子攻击中存活。在成年龄组(>5岁),雌性长颈鹿身上爪子痕迹率显著高于雄性。我们观察到研究区域内爪痕率的显著变化,表明塞伦盖蒂地区的狮子捕食风险可能是异质的。我们发现爪痕是狮子和长颈鹿相互作用的重要数据来源。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09:00 +0800 CST  
我们在生活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马赛长颈鹿身上用狮子爪痕来解释狮子的攻击行为和捕食模式。具体来说,我们研究了爪痕与长颈鹿年龄、性别、群大小、身高和研究区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塞伦盖蒂狮子项目的补充尸体数据来检验季节效应。我们将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狮子与长颈鹿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相结合。
研究区域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25000平方公里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塞伦盖蒂生态系统是坦桑尼亚北部和肯尼亚南部的一个区域,支持大量的有蹄动物和迁徙有蹄动物,因此,包括狮子在内的大量捕食者。在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的每个旱季,在塞伦盖蒂的3个非邻近地区(Pellew首先描述的研究区域,1983a)对长颈鹿进行了采样:(1)基拉维拉Seronera(240km2);(2)Kirawira(210km2);(3)Bologonja(175km2,仅在2010年采样)。
捕食标记分析
本研究共鉴定出917只个体长颈鹿。对702只长颈鹿(132头幼崽、187头亚成年鹿和383只成年长颈鹿)的照片进行了捕食痕迹检查。这些数据用于计算捕食标记的爪子痕迹率。排除照片不满意的个体(n=215)。小长颈鹿很少被排除在外,而雄性被排除在外的频率略高于雌性,因为有些雄性很少被发现,或者只出现在远处。
记录了两类捕食标记:清晰的狮爪标记和模糊的标记。我们将清晰的爪印定义为一组平行的切口/疤痕,或延伸到多个,通常是相邻的身体区域的长疤痕。图1显示了两种食草动物斑马(Equas burchelli)和大羚羊(eland Taurotragus oryx)的狮子爪印,图2显示了塞伦盖蒂长颈鹿的狮子爪痕。模棱两可的痕迹通常是单一的,短的疤痕通常只出现在一个身体部位,不能可靠地归因于狮子。由于9.5%(n=67)的个体没有在两侧拍照,我们应用了一个修正系数,以考虑某些个体可能在未照相的身体一侧有捕食标记的可能性。记录每个标记在身上的位置,包括身体侧面和区域(图3)。
附加数据
为了补充捕食标记数据,我们研究了1966年至2011年间被狮子杀死的52具长颈鹿尸体的死亡季节和年龄。这些数据来自对塞伦盖蒂中部林地和东南部平原狮子的持续长期研究。平均值报告为±标准差,显著性为α=0.05。



在塞伦盖蒂长颈鹿身上观察到的狮子爪痕的例子。 长颈鹿(a)后腿,(b)臀部和(c)侧腹-臀部区域上的爪痕已愈合。 在每种情况下都存在多个平行痕迹,但与图1中的图像相比,狮子爪很少会在长颈鹿身上造成严重割伤,愈合的痕迹很难被发现。 部分断尾(d)总是在尾巴,后腿和/或臀部上有爪痕,这表明是狮子而不是斑鬣狗造成的尾巴缺失的原因。 尾巴截肢可能会影响长颈鹿驱赶采采蝇和其它昆虫,或从皮肤上去除相思树刺的能力。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09:00 +0800 CST  
爪痕流行
这里的结果集中在令人信服地归因于狮子的标记上。据估计,有10.6%的长颈鹿(13.1%的1岁以上的长颈鹿)有证据表明,至少有一次狮子袭击后存活下来。成年爪痕的发现率(17.6%)明显高于亚成年(3.7%)[χ2=21.34,自由度(d.f.)=1,P<0.0001]。在观察到的7个有爪痕的亚成年中,1个是一岁,1个是2岁,5个估计在第一次发现时年龄在3到5岁之间。小长颈鹿身上没有发现爪痕。
我们发现性别和爪痕率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雌性的发现率(14.1%,n=379)高于雄性(6.5%,n=323)(x2=10.69,d.f.=1,P=0.001)。这一结果是由成年之间的性别差异造成的[成年雌性(22.0%)与成年雄性(12.0%),x2=5.83,d.f.=1,P=0.016;亚成年雌性(5.4%)与亚成年雄性(2.1%),P=0.27,两面精确检验]。
各研究区域的捕食标记流行率见表1。在年龄-性别分类中,发现Kirawira的爪痕率低于2个取样良好地区Seronera的爪痕率。对于两性均大于1岁的长颈鹿,Kirawira的爪痕率为1.3%(n=177),而Seronera的爪痕率估计为18.3%(n=311)(x2=29.14,d.f.=1,P<0.0001)。这一结果归因于成年爪痕率的差异。图4总结了Kirawira和Seronera爪痕率的年龄-性别趋势。
爪印特征和位置
我们观察到1名亚成年雌性身上有新鲜的爪痕,有血干的迹象。所有其他的爪印看起来都愈合了,或者太浅而不能引起出血(图2)。无严重损伤,但皮下损伤无法评估。有后腿痕迹的长颈鹿腿部运动没有任何明显的减少。我们没有发现腿筋拉伤的情况。
爪痕最常见于臀部,其次是后腿和侧翼(图3)。后腿的痕迹出现在关节的上方和下方。我们在6.8%(n=5)有爪痕的个体(n=74)上观察到部分断掉的尾巴(图2d)。颈部、胸部或前腿很少有痕迹。对于亚成年年,在胸部、颈部、前腿或肩部没有发现任何痕迹。我们发现长颈鹿左右两侧爪痕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x2=0.43,d.f.=1,P=0.51)。爪标记身体区域的数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n=2-5个身体区域合并;x2=1.40,d.f.=1,P=0.24);然而,只有雌性在4个或更多身体区域有爪痕(表2)。
在这项研究中,只有2只经过审查的长颈鹿(1只雄性和1只雌性)在成年时出现爪痕。雌性长颈鹿有早期狮子攻击的痕迹,因此至少在2次攻击下存活了下来。这表明,其他一些被观察到有几组爪痕的个体也可能在多次攻击中幸存下来。
群体规模效应
我们计算了在两侧拍摄的Seronera(n=378)和Kirawira(n=189)的平均旱季牧群规模。基拉韦拉的个体通常出现在较大的长颈鹿群中。在基拉维拉中,“平均种群规模”(我们计算每个个体的平均种群规模,然后对所有个体进行平均)为7.99±3.95,而Kirawira为21.99±9.49,差异非常显著(t=-19.45,Satterthwaite的d.f.=221.13,P<0.0001,假设方差不等,独立2样本t检验)。对于Seronera,我们发现有爪痕的个体(n=57)和没有爪痕的个体(n=292)(t=0.97,d.f.=347,P=0.33)之间的平均长颈鹿群大小没有差异。
高度效应
我们测量了83只个体长颈鹿的身高。分析集中在48名被测成年(雄性:n=15;雌性:n=33)。成年雄性平均身高为5.08±0.32m(范围:4.40-5.55m),成年雌性平均身高为4.30±0.20m(范围:3.95-4.70m)。我们发现有爪痕的成年长颈鹿与没有爪痕的成年长颈鹿的身高没有差异(z=-1.06,n1=20,n2=28,P=0.29,双侧Mann-Whitney U检验)。雌性更易达到理想的身高测量条件,仅有4名雄性有爪痕。将分析局限于成年雄性并不影响结果(z=0.11,n1=16,n2=17,P=0.91,双侧Mann-Whitney U检验)。
捕食季节性
关于塞伦盖蒂狮子死亡的长期数据显示,在旱季死亡的长颈鹿数量显著增加(x2=4.23,d.f.=1,P=0.04)。幼崽占尸体的14%,而亚成年/成年占86%。
数据的偏差
符合明确爪印标准的标记可以可靠地归因于狮子;然而,狮子可能造成了一些模棱两可的标记,因此报告爪痕的流行率是保守的。此外,由于不同的摄影条件,一些痕迹不可避免地被遗漏。爪痕最难在成年雄性身上发现,成年雄性的皮毛斑纹随年龄增长而变暗,有时甚至几乎呈黑色。长颈鹿的皮肤非常厚,因此一些接触攻击可能没有留下任何证据。细微的痕迹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年轻动物身上的伤痕愈合也可能不同于老年身上的伤痕。然而,在这项为期2年的研究开始时观察到的所有痕迹,包括亚成体上的痕迹,在研究结束时仍然清晰可见。
狮子攻击行为
影响狮子狩猎成功的因素包括猎物的大小、参与狩猎的狮子的数量、一天中的时间和掩盖的数量,尽管独居的狮子也可以攻击成年长颈鹿(Pienaar,1969),但成群的狮子更能成功地击倒大型猎物(Schaller,1972)。在这项为期2年的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几乎没有对长颈鹿进行狮子狩猎的尝试,也没有导致接触的尝试。再加上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少量爪痕,这表明接触攻击很少见。
我们希望在长颈鹿的后肢上发现爪痕,因为狮子经常从后面攻击大型猎物,用前爪抓住猎物(Schaller,1972)。与此一致的是,爪痕主要位于长颈鹿的臀部、后腿和侧翼,这表明大多数非致命攻击也发生在长颈鹿的尾部。这一发现也支持Sathar等人的假设。长颈鹿上侧和臀部较厚的皮肤可以防止狮子造成的伤害。狮子通过咬或抓住猎物的鼻子或喉咙来猎杀,并且能够抓住站立的成年长颈鹿的脖子。在我们的样本中,两只成年雌性长颈鹿在上颈部有爪痕。长颈鹿如果被放倒在地上会非常脆弱,所以这些雌性长颈鹿大概不是。狮子很少从正面攻击猎物(Schaller,1972),这与我们的发现一致,即很少有长颈鹿胸部、颈部和前腿有爪痕。长颈鹿用前后踢来保护自己(Schaller,1972;Dagg&Foster,1982),能够致残甚至杀死狮子,狮子在攻击长颈鹿时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狮子捕食模式
在塞伦盖蒂,长颈鹿不是狮子的首选猎物(Scheel&Packer,1991),那里斑马和角马等较小的猎物非常丰富(Sinclair&Norton-Griffiths,1979)。然而,长颈鹿的大小意味着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肉。Schaller(1972)估计,虽然狮子杀死的长颈鹿很少,但长颈鹿在20世纪60年代末塞伦盖蒂狮子的年度饮食中占27.5%-32.5%。此后,塞伦盖蒂的角马数量翻了一番(Mduma,Sinclair&Hilborn,1999),而长颈鹿数量则下降了(Strauss,unpubl)。数据)。如今,长颈鹿对狮子的饮食贡献可能大大减少。
长颈鹿幼崽没有爪痕表明,幼崽在狮子攻击的地方极不可能存活下来。在长颈鹿种群中发现的幼崽尸体与其可获得性成比例。然而,长颈鹿幼崽很快就会被吃掉,所以我们预计狮子杀死的长颈鹿幼崽比观察到的要多。我们在亚成年长颈鹿身上发现了一些爪痕,较年轻的成年长颈鹿似乎比年龄较大的成年长颈鹿更容易受到伤害(图4)。
爪痕率从亚成年到成年急剧上升。尽管大小似乎是逃逸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爪痕的获得也取决于其他变量,正如我们的身高分析和亚成年雄性在3-4岁时达到成年雌性的身高这一事实,反而爪痕率较低。Bleich(1999)提出缺乏经验是导致郊狼攻击加拿大盘羊幼崽致死率较高的原因。同样,年长和经验丰富的成年长颈鹿是最可能在狮子攻击中成功的存活下来。此外,长颈鹿的最大年龄约为25岁,因此成年长颈鹿受到攻击的时间比亚成年长颈鹿长得多。支持这一点的是,大多数有爪痕的成年(92.5%)已经完全成熟。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09:00 +0800 CST  
观察到的成年而非亚成年爪痕率的性别差异需要解释。在南部非洲,雄性长颈鹿因狮子的捕食而死亡率较高(Hirst,1969;Pienaar,1969;Owen-Smith,2008),因此我们预计塞伦盖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成年雄性的爪痕率较低,可能表明雄性更容易受到致命攻击,如在其他有蹄类动物中观察到的,包括Kongoni Alcelaphus buselaphus(Rudnai,1974)和Thompson's gazelles Gazella thomsonii(FitzGibbon,1990)。长颈鹿这种模式的一个可能解释是成年雄性往往更孤独(Foster&Dagg,1972;Leuthold,1979;Pratt&Anderson,1985;van der Jeugd&Prins,2000;Bercovitch&Berry,2010),而且单独的有蹄动物被证明具有更高的捕食风险。此外,成年雄性在植被茂密的地区比雌性花更多的时间,这是可以很好地给狮子提供捕杀场所,同时也能掩盖狮子的攻击(Hopcraft,2005)。
正如预期的那样,塞伦盖蒂狮子在旱季杀死了更多的长颈鹿,同时这与优先捕食迁徙的猎物也减少了相吻合。这也是长颈鹿紧张的时期(Hirst,1969;Hall-Martin&Basson,1975;Owen-Smith,2008)。在塞伦盖蒂旱季,山坡和山林地区域的食物获取率下降,长颈鹿将栖息地利用转移到谷底和河岸区域(Pellew,1984),狮子的主要伏击区域(Hopcraft etal.,2005)。成年雄性长颈鹿的饮食营养比雌性长颈鹿差,营养不良的成年雄性长颈鹿可能特别容易被捕食(Owen-Smith,2008)。
与成年雄性长颈鹿不同,成年雌性长颈鹿,特别是有幼年期的母亲,经常在大群动物中和开阔地区,或植被较短的地区观察到,这一模式与我们在塞伦盖蒂的观察结果一致。Bercovitch&Berry(2010)提出,在开阔地带,增加长颈鹿种群规模确实可以降低长颈鹿的捕食风险。在加拿大盘羊中,观察到了类似的行为:雌性和后代占据了它们能够发现和躲避捕食的区域,而雄性占据了它们更容易遇到捕食者的高风险区域。与这一想法一致,爪痕在基拉维拉是最罕见的,那里长颈鹿通常聚集在开阔的草原地区的大型种群中。虽然我们没有发现个体的平均群体规模与基拉维拉地区中爪痕的存在之间的任何关系,但是如果个体只在暂时单独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受到攻击,那么平均个体群体规模可能不是一个有用的衡量标准。
如果成年雌性的行为通常风险较小,那么为什么它们的爪痕率最高?成年雌性长颈鹿爪痕率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小腿防御过程中获得的痕记。在对瓶鼻海豚的研究中,Tursiops Truncus,Corkeron(1987)在数量相对较多的带幼崽的雌性动物身上观察到了新的捕食痕迹,他们认为雌性的幼崽对更容易被捕食。长颈鹿幼崽是狮子喜欢的目标。母亲通过将幼崽放在两腿之间,在追逐中长颈鹿用踢向捕食者来保护幼崽。有人观察到狮子向哺乳期的雌性长颈鹿猛扑,以分散它们对幼崽的注意力,这可能是它们造成表面较多爪痕的原因。为了支持这一假设,我们发现4-5岁雌性爪痕率大幅上升,与第一次分娩的开始一致(图4a)。小腿防御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成年雌性长颈鹿在4个或更多的身体部位有爪痕。此外,对一名成年雌性进行的观察显示,一名雌性在一次以上的非致命性攻击中幸存下来。观察哺乳期雌性的新鲜爪印可以为这一假设提供额外的支持。
成年雌性长颈鹿在怀孕的最后几周和分娩后最容易受到致命的狮子攻击,此时雌性的行为更像成熟雄性:怀孕雌性花更多的时间在茂密的植被中进食以满足营养需求(Young&Isbell,1991)。雌性在分娩前不久也变得孤独,并在产后3周内保持其新生儿与其它长颈鹿的相对隔离,从而放弃了其它种群成员的共同警戒利益。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10:00 +0800 CST  
捕食风险指数
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捕食痕迹的流行率可以作为捕食风险的有用指标(Heithaus,2001;Bertilsson-Friedman,2006)。例如,在瓶鼻海豚中,捕食标记的流行率在不同种群中差异很大,从0到>70%。同样,狮爪痕迹的流行率是评估长颈鹿捕食风险的时空模式的一种方法。我们推测,在Kirawira观察到的低爪痕率表明被狮子捕食风险较低。由于有高密度的猎物可供选择,狮子可能很少以基拉韦拉长颈鹿为目标。此外,由于植被较低,基拉韦拉长颈鹿可从高能见度中受益。Kirawira长颈鹿也聚集在大群中,这降低了每个个体的捕食风险,因为发现捕食者的可能性增加和稀释效应(Hamilton,1971;Pulliam,1973;Bercovitch&Berry,2010)。白天长颈鹿卧息在基拉韦拉是常见的,但在Seronera却很少,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关于基拉韦拉狮子捕食风险较低的假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基拉韦拉典型的大型长颈鹿种群。
长颈鹿是一些地区狮子的重要食物来源,包括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和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如果长颈鹿是狮子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能会期望比在塞伦盖蒂观察到的更高的爪痕率。另外,如果这些地区的狮子是更成功的长颈鹿猎手,或者长颈鹿不太擅长在狮子攻击下存活,爪痕的流行率可能会更低。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10:00 +0800 CST  
总而言之,捕食爪痕表明,即使是最大的猎物,大自然也确实是“牙齿和爪子都是红了”(PS,在狮群的有蹄猎物里,没有什么体型是绝对安全的)。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先前公布的长颈鹿捕食数据,表明幼年长颈鹿最容易被捕食,而且在旱季致命攻击会增加。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虽然成年雄性更容易受到致命攻击,但雌性也有可能在保护幼崽的小腿防御过程中遭受非致命攻击。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塞伦盖蒂的捕食风险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在没有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爪痕提供了狮子捕食长颈鹿的重要数据来源。与尸体数据不同,爪痕数据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个体样本,借助数码相机技术和匹配模式软件的不断进步,可以迅速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建议使用爪痕来增加狮子捕食长颈鹿的样本量。爪痕研究也可能证明对其它狮子猎物物种有用。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10:00 +0800 CST  
PS,在很多地区,长颈鹿的数量和行为都明显受到狮子的影响,我有空会再补发一篇短的文献,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受狮子密度的影响。下面说一下我的观点:
1.零散的特殊猎物捕杀记录,不能做为猎食者实力的体现,例如单只斑鬣狗捕食白犀牛的记录,因为这些偶然的单个记录的运气成分很高,猎物的状态非常有可能存在问题;
2.连续捕杀巨兽的记录,是一个地区猎食者实力的体现,这种形成专业猎杀的能力并不是和运气有关系,因为零散不能形成连续的特殊猎物记录,说明猎食者是靠运气偶錰捕食,而不能在下一次遭遇中再次成功捕食;
3.同物种猎手里,每个地区的猎手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研究中发现了有专业猎杀成年河马、黑犀牛、非洲象的狮群,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狮群都具备的;
4.猫科动物里,狮子是巨兽的专业猎手和生态环境里的猫科老大,这点毋庸置疑。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1 12:10:00 +0800 CST  
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在人类活动和狮子密度对比区域的社交网络(2019)
由于本文主讲长颈鹿社会关系,所以我只节选主要涉及狮子的部分,在研究区域长颈鹿表现出回避狮子密度高的地区,同时长颈鹿的数量受到了狮子的影响:
在试验阶段,我们还发现长颈鹿群体是自我定义的;群体内个体的接近度通常高达200米,但群体间距离始终在1公里以上。我们还注意到,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是同步的。因此,我们将群体定义为“彼此相距1公里内的所有个体,并从事一般相似的行为”。记录所有组成员的个体ID。我们对每组进行了30分钟的取样,以标准化各组之间的观察时间,并确保所有组员都被记录在案。我们使用“可靠性评分”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分类,1:确定所有组成员都被观察到;2:不确定所有组成员都被观察到;或3:确定所有组成员都没有被观察到。在本研究中,SC包含77头长颈鹿:26头雌性、25头雄性和26头长颈鹿幼崽(个体<1岁),LNNP包含89头长颈鹿:44头雌性、40头雄性和5头长颈鹿幼崽。


巧合的是,LNNP的长颈鹿数量很少(Muller,2018)。这归因于狮子的高捕食率(Brenneman等人,2009年),这是一个明显的结论,因为已知狮子对长颈鹿幼崽的捕食率很高,坦桑尼亚小于1年的幼崽中58%被狮子杀死,并且因为LNNP地区含有高密度的狮子。但是,如果狮子的高捕食是LNNP长颈鹿种群中缺少幼崽的直接原因,那么最终原因是什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如果社交网络为长颈鹿幼崽提供了生存利益,而这些长颈鹿社交网络被破坏(如可能是由于高度的干扰,斑鬣狗被证实;),那么这种破坏会导致长颈鹿幼崽的生存率降低吗?很明显,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长颈鹿幼崽的生存,因此,这些网络的中断可能会影响幼崽的生存,并可能解释LNNP长颈鹿中缺少幼崽,这似乎是合理的。长颈鹿有异种照顾的观念;幼年的幼崽经常被留在托儿所系统中,由母亲以外的成年照顾;雌性长颈鹿在另一个幼崽(非亲生)死亡后表现出痛苦行为(Bercovitch,2012;Strauss&Muller,2013)。因此,成年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对于促进幼崽的生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LNNP长颈鹿种群中这些纽带联系的中断可能会对幼崽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种假设是,狮子高强度的捕食长颈鹿幼崽,是幼崽少的原因,而幼崽的缺乏也导致了雌性的合作关系的破坏。在将长颈鹿幼崽从长颈鹿关系网络中过滤出来之前和之后保持较高的平均强度表明,成年之间的联系存在着较强的结合,而幼崽并不是网络水平上平均强度高的唯一因素。社会结构的破坏会对社会物种内更广泛的种群过程产生严重影响(Manor&Saltz,2003),使得LNNP长颈鹿网络的破坏有可能对长颈鹿幼崽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要理解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成年之间的紧密联系会导致长颈鹿幼崽存活率的提高,还是长颈鹿幼崽的出现会促进成年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这些社会过程的方向,物种之间的这些变化,以及对个体成功的影响,仍然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还认识到,我们两个研究群体之间观察到的网络结构差异可能是由干扰水平以外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两个地点之间特定物种的相对可用性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生态的模式。同样,在结构和食物供应方面的当地习惯差异可能有影响,但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我们强调这些局限性,以便我们的结果能够在正确的上下文中被解释,并且使未来的工作可以在他们的研究设计中考虑这些方面。我们还认识到,如果将长颈鹿网络结构与适应性和生存结果联系起来,这样的研究将能够得出更强的结论,但需要比我们能够收集的更长的长期数据集。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2 12:34:00 +0800 CST  
图1肯尼亚大裂谷地区研究地点的位置。

图2SC地区节点中整个网络的可视化按性别着色:壮年成年公长颈鹿=深蓝色;年轻成年雄性=中蓝色;亚成年雄性=浅蓝色;成年雌性=深粉色;亚成年雌性=浅粉色;长颈鹿幼崽=黄色。边缘是无向的,并由关联指数(简单比率指数)加权;较深的线表示个体之间更强的关系
图3:LNNP地区中整个网络的可视化。节点按性别着色:年成年公长颈鹿=深蓝色;年轻成年雄性=中蓝色;亚成年雄性=浅蓝色;成年雌性=深粉色;亚成年雌性=浅粉色;长颈鹿幼崽=黄色。边缘是无向的,并由关联指数(简单比率指数)加权;较深的线表示个体之间更强的关系









楼主 中恐狮王  发布于 2020-04-22 12:35:00 +0800 CST  

楼主:中恐狮王

字数:9501

发表时间:2020-04-21 20: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1 21:03:26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