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思想,你懂吗?

商鞅就是商鞅变法的那个商鞅,是使秦国强大的制度的奠基者,也是作法自毙的那个“傻逼”。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6 00:54:00 +0800 CST  
要说商鞅的思想,就必须说秦国的制度。在说秦国的制度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即世上有完美的制度吗。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6 12:10:28 +0800 CST  
接上文…既然称作完美,那就是没有任何缺陷。这样的制度有吗?让我们在现实中找找,没缺陷的找不到,倒是能找到很多制度的缺陷。就拿改革开发来说吧,这应该算是当今最好的几个制度之一了吧,他使十多亿中国人脱贫致富。但是它在蛋糕的分配中存在很大缺陷,就拿多劳多得、收获应跟付出成正比这条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标准来说吧,在相同的努力劳动的条件下,东部沿海居民的收获明显比西部地区多,有关系的人明显比没关系的人收获多,更不用说一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劳也能有收获,并且比别人努力劳动的收获的还多。如果标准再苛刻一些,那改革开放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不是说改革就是利益的从新分配吗,既然是利益的从新分配,那分配的过程中肯定有人利益受损,若是完美的制度,怎会有人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呢?从现实中,可以说很难找到完美制度的例子,那我们就从理论上找,可是无论是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还是马克思的事物是矛盾的,都在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坏的一样。所以根据这些大哲学家的观点,也是不存在完美的制度。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6 18:40:08 +0800 CST  
作法自毙的“傻逼”
《史记 商君列传》上说:“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于是作法自毙这个成语就此形成。作法自毙的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这个成语现在是贬义词,主要是为了
嘲笑像商鞅这样的傻逼,更确切的说是商鞅这个傻逼。你想《史记》的影响多大,商鞅
的这个故事多有教育意义,后世的官员们多聪明。别说对自己有害的不做,就是对自己
没害的也只要看心情做,而要做就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所以商鞅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像
商鞅这样作法自毙的傻逼了。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6 21:30:43 +0800 CST  
回复第3楼(作者:@英子婆 于 2014-04-16 18:50)
回复第1楼(作者:@z小刚 于 2014-04-16 12:10)
要说商鞅的思想,就必须说……
==========
谢谢英子回复。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7 00:17:50 +0800 CST  
接上文……下面我对商鞅作法自毙这件事稍作论述。住店验身份证这件事,在当时是一件新鲜的事,但是现在已经很普遍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捕盗,它是和连坐举报一起使用的。一个人犯了罪想逃跑,住店需要验身份证,你没法住,住朋友家,主人,邻居会举报你,你也没法住,只能逃亡深山老林,但这一步不是死罪,一般人不会做。所以这对盗贼来说是威力巨大的一个杀招,也是秦国山无盗贼的重要原因。但是商鞅为什么会说“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呢?当然这句话也可能是司马迁借商鞅之口说的。法之弊是什么?是住店需要身份吗?显然不是,这条法令古今中外都在用,并且效果良好,怎能是法之弊呢?那法之弊到底是什么呢?法之弊是这条法令把犯人和名士一网打尽了,而没给名士一条出口。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7 01:05:30 +0800 CST  
接上文...为什么要给名士留条出口呢?在当时,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各国奔走,用之则留,不用则走,像吴起从鲁到魏再到楚,曾在三国国家任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传统。到秦国这就不行了,很多时候,秦国都是大才之士,我愿用就用,不愿用了,就杀了。商鞅、吕不韦都这样被杀了。那商鞅为什么没给名士留给出口呢,即名士在不能自由走的时候,起码可以自己逃走。或许是商鞅执政时没有想到这,毕竟人在富贵之时,很难想到落魄之人的无奈。或许是商鞅想到了,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做,毕竟士之自由出走是春秋时代就有的传统了,而不遵守这种传统,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怎么付出代价,我在讲到商鞅死的时候会讲。所以可以相信秦会遵守这种传统。再说,给名士留条退路,也不是说留就留的。全部网住,制度容易设计,而有区别的网,制度设计时就会很复杂,并且很可能还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15:36:43 +0800 CST  
接上文...商鞅最终因为自己设计的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而没能逃脱,是自做自受吗?我觉得我们不能这样说。就拿制度中存在缺陷这件事来说,能把制度设计的称的上好已很难,把制度设计的完美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也不能苛则商鞅没把这项制度设计完美。既然商鞅设计的制度中可以存在缺陷,那么商鞅就不能叫自做自受。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15:51:23 +0800 CST  
接上文...回到这章开头,我们在这章开头讽刺了后世一些官员的不作为,不肯做对自己不利的事。而根据我们上文的分析,我们不能看出商鞅是否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对此,我做些补充。商鞅被害,直接的原因就是商鞅执法时得罪了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秦王。商鞅得罪太子,肯定会对自己以后不利 --当然商鞅当时可能没有想到代价会是自己的生命--但是却毫无顾及的依法执法做了。因此,商鞅是一个勇于作为的人,而这点却被后世所嘲笑,是商鞅的悲哀,也是后人的悲哀呀。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16:17:52 +0800 CST  
2、活着就要耕战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16:27:40 +0800 CST  
这章我们主要讲秦国的农业生产。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想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然什么是世界潮流呢?毫无疑问,农业时代以农业时代为主,工业时代以工业为主,未来以服务业为主,这就是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世界的潮流。什么样的时代是农业时代,什么样的时代是工业时代,什么样的时代又是服务业时代?时代是怎么划分的?又是什么决定了各个时代的特征?我想中国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这里我就不系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来说了,而是用大白话简单解释一下。我们知道工业时代的出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早期的蒸汽机耗煤量大,效率很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比如他发明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而他的这些发明必需是科学知识和制造技术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比如如果没有前人对气体的研究,他又怎么能发明压力计呢?而科技的发展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从而造成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转变经历了很长时间。在农业时代,特别是农业时代的早期,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发展农业,而不是追求向工业时代的转变。而商鞅所处的时代就是农业时代的早期,从时间上讲,当时离工业时代的出现还有两千年,从技术上讲,当时铁刚开始大量使用。所以商鞅无论是富国强兵还是提高秦人的生活水平,他都必须在秦国大力发展农业。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21:08:36 +0800 CST  
发展农业就发展农业吧,为什么要抑制商业呢?我则不认为商鞅抑制商业。我认为商鞅所做的只是在控制从事的人数。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后者的意思是发展商业,但不因商业的发展而害农。我们知道当时的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给自足的,而需要买的,比如最重要的盐铁,春秋时候的管仲就已经实行了国家专卖。所以普通人所需要的商业贸易很小。而富人所消费的奢侈品,一是所需要的人数少,而是需要经营者具有一定的资本。再加上,一是秦国比较节俭,像为了节省粮食,限量酿造酒。华丽的衣服和车子,只有立功达到一定爵位才可以想用。二是秦国远离大海,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一项物品——盐没法大量生产出口。所以秦国的市场非常有限。但是就像很多人愿意买彩票,不是因为彩票平均收益高,而是因为它能使你有机会一夜暴富。当时的经商也一样,不是你经商就会发财,但是你有发财的可能性。而农业收入比较固定,也不高。所以很多人都去经商去了。市场一定,发财的人数也差不多固定了,经商的人越多打酱油的也越多。经商不赚钱,又不能同时进行农业生产。一人连累的一家贫,国家也没税收。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22:14:46 +0800 CST  
接上文...所以,秦国经商的人数必须得到控制。要控制人数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人数控制到多少,一是剩谁去经商。秦国下了一道法令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法令是事末利(即商业)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商可以,但如果你赔了,要受到惩罚。这样,经商不赚钱的就不敢经商了,转而务农,赚钱的继续经商。当经商变得容易了,就会有人加入,当经商难了,就会有人退出。这条法令使经商的都是商界精英,既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发展。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18 22:41:28 +0800 CST  
@英子婆 14楼 2014-04-20 07:13:40
楼主中国历代制度都是重农抑商,为什么?
-----------------------------
谢谢英子的回复。没有英子的回复,我的帖子就单机了。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客观原因是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业时代,是农业社会,又是大国。由于是大国,对周边小国所能依赖的少,什么都得靠自己。在农业时代,生产力低,一个人的生产所能供养的人很少,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人数来生产。而在农业和商业的竞争中,商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需要对商业进行一定的控制,保证农业和商业均衡发展。主观原因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占统治地位,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对商业活动很轻视。需要指出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政策墨守陈规,脱离实际。政策可以改变了,也需要改变了,却没有改变,束缚了生产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

下面是晁错的《论贵粟疏》中的一段,说的是农业竞争不过商业,给农业造成了破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11)。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12),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13)。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14);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15),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16),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17)。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18),履丝曳缟(19)。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20),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0 09:47:51 +0800 CST  
回复第16楼(作者:@英子婆 于 2014-04-20 22:12)
@英子婆 14楼 2014-04-20 07:13:40
楼主中国历代制度都是重农抑商,为什……
==========
谢谢英子的建议,我会努力去做的。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00:52:15 +0800 CST  
回复第17楼(作者:@xajh2001 于 2014-04-20 23:31)
我觉得商鞅比较无能,把问题想的太简单。
==========
谢谢回复。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00:53:55 +0800 CST  
回复第18楼(作者:@halfmagic 于 2014-04-21 00:20)
商君大才,没有商君,东周之后很有可能就是魏朝,楚朝
[来自UC浏览器]
==========
谢谢支持!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00:55:21 +0800 CST  
接上文……重视农业只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具体的措施。为了发展秦国的农业,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改封建土地制为授田制。这条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土地从贵族手中收回,分给农户;一是解放奴隶,使之变为自由民。其次,提高农民地位,增加农民的荣誉感。农民收获粮食,布匹多了,可以获得爵位。而商人不行。再次,无偿为农民提供铁质等先进农具和耕牛。铁质农具和耕牛在当时都是非常昂贵的物品。普通人家根本置备不起。但对提高种田效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国家无偿为农户提供这些设备。最后,一切为农业让道。像徭役这些工作都是趁农闲时做。农忙时,一般的犯人也可以回家做农活。真正做到了不违农时。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01:19:36 +0800 CST  
接上文……一些人认为秦国就是一个劳改营。因为他们认为人民整天被束缚在农田和徭役中。我认为这种推理是错误。现在和当时相比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生产力也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可是现在很多人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一干就是一年,天天在工厂里挣着血汗钱,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和当时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能说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劳改营吗?再说我们拿商鞅变法前和变法相比,变法前存在大量的奴隶,这些人没有一点自由,没有一点权利。而变法后大量奴隶得到解放,分到土地。变法前农民要受贵族领主和国家两层盘剥,变法后只需向国家交税就行了。这是多大的社会进步呀!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秦国的这种重农做法呢?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01:38:51 +0800 CST  
@石头1357 24楼 2014-04-21 02:01:02
顶一个
-----------------------------
谢谢支持!
楼主 z小刚  发布于 2014-04-21 13:58:52 +0800 CST  

楼主:z小刚

字数:10172

发表时间:2014-04-16 08: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30:22 +0800 CST

评论数: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