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平安繸 2016-03-19 09:47:18
酒鬼性情中人,功力深厚。
哈哈哈! 受不了。到您这里来开开心,您老又在调皮了。
我可是准备把《山海经》当作上古正史来用的。我见过《山海经》中著名的“九尾狐狸”的甲骨文:请数一数,八个分叉,一条主干,8+1 = 9 吗。

继续继续! 建议您搞出一个神来,统领八方。
-----------------------------
平安君:8十1肯定等于酒,您别想蒙酒鬼,《山海经》中根本没有长着九条尾巴的狐狸,青丘之山上的那个兽,只是形壮如狐狸般大小,而且也有着长长的尾巴的动物罢,需知九通久也,久也有长的意思也,说不定那个兽就是藏狐也难说也

~~~哈哈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19 13:53:15 +0800 CST  
酒鬼的第三个观点:《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应该就是象刘秀所言的那样,成经于唐虞之际的禹益之时。
说起《山海经》的成书时间,目前通行的说法是,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这一说法,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近代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山海经全译•前言》开卷就说的:“《山海经》是一部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性质非常奇特的古书。它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到西汉初年这一长时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为中心西及巴、东及齐;这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学者们研讨大致得出的结论。……”。他概括了近半个世纪学者们对《山海经》研究的结论,将成书的年代定在春秋末到西汉初的漫长岁月中,但却没有说出什么理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袁珂把《山海经》当作“以神话为主流、而包罗宏富的多学科古籍”来读,把《山海经》内容引入了歧途,使《山海经》无缘无故地生出许多荒谬,让神话主宰了《山海经》。
其主要反对者宫玉海、胡远鹏先生等等,他们把《山海经》,认定是古老的《天下地理志》,其范围到达美洲黑脚族地域、亚洲蒙古地域、朝鲜地域、印度半岛地域、阿富汗地域、非洲东北地域、欧洲地域、大洋洲地域、南美地域、太平洋地域……成书时间遥不可及~~~但他们又将神话,移得比中国神话境界更远的地域中去了。他们从研究《山海经》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古华夏的古九州地理,扯到全球的九大洲上面去,更是将《山海经》内容引入了另一个更大的歧途,还是被神话主宰着《山海经》。
再有一类学者,如梁启超、苏雪林等等,他们认定《山海经》是我先民居留阿拉伯半岛时的著述,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四海和两河, ,后人把中土硬附会上去,造成很多误会和错解. 。酒鬼且先不评论他们这种“文明西来说”,是否值得可信,但他们将中国神话简单地移到两河流域,确系民族自信心丧失的表现。
反正现今的学者大都不相信《山海经》中有些经篇为禹益所作之说。是乎己成定论,除了所记多异物、奇怪之处,无人能识外,也有所记的“八方之海”现今己无踪影,“昆仑之虚”形同神话,这些因素外,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书中竟然出现了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时期的郡县名!还有朝鲜、巴国、成汤、夏桀、王亥等这些不符禹益时的国名和人名,所以现今学者无法相信《山海经》是出于唐虞之际的禹益之手,这也理所当然。
但酒鬼为什么说,《山臧山经》、是出自唐虞之际的禹益之时呢?理由入下:
1, 酒鬼在本贴的最前面己经介绍过刘秀的《上山海经表》,刘秀在《上〈山海经〉表》说:“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 八篇,已定。”这就是说当时放在刘秀面前的有三十二篇,刘秀将它们校定后,定为了一十八篇,舍去了十四篇,刘秀为什么要舍去那十四篇呢,其中缘由酒鬼肯定不知,但酒鬼可以推测,那十四篇可能是与定的这一十八篇,内容完全相同或是损坏严重,故而才舍去的,他可能是将那三十二篇一一对照过的,所以才会刪去有相同内容的篇冊,将有记录有异的内容增编为一曰某某字样,应该说刘秀还是严谨的,那为什么会出现名与时代不符的现象呢?这正是因为那三十二篇,可能是不同时期出现的几个《山海经》版本,有夏时的,有商周时的,有秦时的一大堆竹简,刘秀父子在那一大堆竹简中,经过认真核对对照其共同之处,才疏理出《五臧山经》五篇,《海外海内八经》八篇,《大荒四经》四篇,《海内经》一篇,这一十八篇的《山海经》。也就是说我们现今读的《山海经》,是经刘向、刘秀父子整理后的《山海经》,故我们现今读的《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准确地讲,应该是成书于西汉汉成帝时,但它的内容则是,来自于至禹益时到秦赢时的几个不同版本的《山海经》,所以,我们现今读的《山海经》里面,肯定有来自于禹益时的记录,其中《五臧山经》的五篇因所记内容早于夏启之时,故这五篇的内容,一定有个版本出自于禹益之时。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19 16:01:06 +0800 CST  
2, 细观《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各经顺序井然,从南山经首山鹊山开始记载,经南次二南次三,便走到西山经,又经西次二西次山西次四,转到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最后又回到中次十二经南方的洞庭山,全篇条理明确,无一“一曰”字样,且无一个禹益后的人名出现,所记的全是名山矿、植、动物的资料,出水水流的流向记录,所熟悉的神话传说人物,也只记有“帝”、“西王母”、“黄帝”、“白帝”、“禹”这么几位,而且那些山水记录,南止到古南海、西却至古西海、北又至古北海,东又才到古东海,如《西次三经》中记录的那样,往西记到了青藏高原的黄河源上,这些所记的内容,是夏商周三代王室都无法,也沒条件没必要去完成的记录,只有为了治理水患的大禹、益、稷这批人才有必要去做这些记录。因此足以证明此五篇在那三十二篇中,属于毫无争议的竹简,故刘向刘秀父子才将此五篇列为《山海经》之首,故,这是酒鬼认为《五臧山经》应是出自禹益之手的理由之二也。
3, 在刘秀父子编辑《山海经》前,太史公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已经提到有《山海经》这一书名,更往前推在屈原的《天问》中,己经有了与《山海经》中的昆仑之虚相同记载内容的诗文描写,在《尔雅》中也颇多昆仑字样:《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琳琅珷焉。”《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者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河曲。”《尔雅》亦相传为周公姬旦所作,故亦归入正统学派,而列为十三经之一,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在《逸周书•王会解》中也有:“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己、赅耳、贯胸、雕题、雕丘、漆齿。”这些与《山海经》中所记相同的名词出现,在《穆天子传》中,更是点明了昆仑之丘在什么位置,这些文献足能证明刘秀父子不是凭空编辑的,在《汉书•艺文志》中载此书时作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又是根据刘秀的《七略》改编而成。他没有将《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也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恰恰,《山海经》中出现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时期的郡县名!还有朝鲜、巴国、成汤、夏桀、王亥等这些不符禹益时的国名和人名的怪异之处,正是出现在《大荒四经》和《海内经》中,这难道是巧合么?还是班固有意为之?酒鬼推测这是班固有意为之的,因为班固(32年-92年)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十六岁(47年)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故作为博览群书的他,在刘秀死后二十几年便入西汉太学,他完全有可能接触到那些被刘秀编辑时的三十二篇竹简,所以他认为《大荒四经》和《海内经》不应该纳入出自于禹益时的《山海经》目录中,因此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就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看官们,您们说说,有这个可能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19 17:47:36 +0800 CST  
4, 作为编辑《山海经》的主编刘秀,为什么要对汉成帝言:《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太史公司马迁为什么会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又为什么说:“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条枝西入,天马内向。葱岭无尘,盐池息浪。旷哉绝域,往往亭障。”?班固为什么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将《大荒经》和《海内经》收入目录?东汉赵晔撰著的《吴越春秋》为什么会云:“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淮南子》为什么知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屈原的那些关于昆仑的知识又是从何而来?穆天子怎知昆仑之丘在什么方位?《尔雅》和《逸周书》为什么会有关于昆仑的记载?唉,太多的疑问均指向“帝之下都”“河出昆仑”这一话题也,然而“帝之下都”“河岀昆仑”, 恰恰也只有《五臧山经》记得最为古老,也由此说明《五臧山经》流传甚久也,所以酒鬼不得不认为《五臧山经》,确系出于禹益之手也。
5,从《五臧山经》所记的内容来看,当时的“古四海” 还在,比如《南山经》中的“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箕尾之山”,其尾囗于东海。《南次二经》中的“漆吴之山”,处于东海,《南次三经》中的“祷过之山”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丹穴之山” ,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西山经》中的“騩山” ,是錞于西海,凄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西次四经》中的“崦嵫之山” ,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北山经》中的“浑夕之山” ,器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东次四经》中的“北号之山” ,临于北海。那么这么一个古老的地理时期,绝不会是在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战国、秦汉的地理时期段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地理时期,只有出现在大禹治理洪水中的“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的时期中,请问一下各位看官,酒鬼有理由认为《五臧山经》,应该就是象刘秀所言的那样,成经于唐虞之际的禹益之时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19 20:37:44 +0800 CST  
@平安繸 2016-03-19 20:24:50
更正:是六尾。
《山海经》还是有靠谱的上古资料的,就看如何解读出来了。
-----------------------------
嗯。。平安君,,这就是您我想法的共同点也,酒鬼认定“昆仑之虚”还在黄河源周边静静地等着咱们去发掘,也会有人会认定“昆仑之虚”在其它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发掘,这就叫人各有所识,不是么?走一个!如何?~~~干!酒鬼先干为敬了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19 20:47:18 +0800 CST  
共同!共同。
-----------------------------
@平安繸 2016-03-19 21:41:45
不好意思啊,不喝酒,一喝就脸红。正宗种水稻的汉人。
人有两种酶,第一种负责把酒精分解成乙醛,乙醛这个东西会使人脸红、呕吐、头痛。还有一种酶,负责把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屁事没有,一泡尿就出去了。
有高人写过一篇有关基因的论文,说中国古代种水稻的,第一种酶强,酒精下肚立马就给分解成了乙醛,悲惨的是大部分人第二种酶比较少。分解不了那么多的乙醛,结果就是脸红、呕吐、头痛。
西方人一般第一......
-----------------------------
平安君也是南方人?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0 09:17:42 +0800 CST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3-20 15:26:17
不错,据说黄河源头那神山有头大身小的外星人墓地,而西藏也有外星人坐飞船入侵的传说。
-----------------------------
哈哈,,,远不止这些也,青海还有贝壳梁也,而且在贝壳梁上的贝壳还没石化,,嘿,嘿,又一个未解之迷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0 20:10:35 +0800 CST  


这是一张,海平面在现今的基础上,上升200米后的预报图也,各位看官,您们能看出点什么奥秘么?哈哈哈~~~醉也,先去梦昆仑去,明儿再言华夏九州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0 21:30:35 +0800 CST  
《海内南经》曰:“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瓯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隅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绣。~剧。闽,古闽国名称的简称,包括今天的福建全部、广东东部潮汕梅一带、浙江旧温州、台州、处州三府属等地,就是现在的福建省、浙江省东部宁海县及以南一带,包括温州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衢州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一带。
瓯居海中。闽在海瓯中,这样的地理,不是跟个酒鬼贴的下图情形,极度相似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1 10:50:56 +0800 CST  
@牛天啸 2016-03-21 21:09:34
如果山海经上提及的山川、河泽等指的是现实当中的地形、地名,并且你都能一一考证,那么里面提到的各种怪人、异兽,你看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天帝就是天帝,不是哪个上古的帝王。山海经讲的应该是其他层次、世界的地理形势与风貌,不是讲的地球、东亚这个一亩三分地。上古人或许遍有神通,他们的文明形式和我们现在这个灵性低下、精神混沌的时代大有不同,不能用现在的狭隘观念去判断它。
-----------------------------
嘿嘿,老兄或者是老弟,几千年后的山川,谁都知道不可能与几千年前相同,或许还是有相同的,比如华山、少华山、鸟鼠山、等等,它们的地理位置,在这几千年来,确实没变!但它们的植被、山高、溪流等等早已面目全非,这个理,还用您来教么?但这几千年来,它们的纵横地理单位又能有多大变化?跟酒鬼谈神通层次,酒鬼不如您,但从《山海经》的内容上看,不管它是从神话的角度,还是从地理的角度,或者综合地说,在人文地理上,它还真离不开咱华夏这一亩三分地也,,,嘿嘿,君没见酒鬼一直在强调“天皇有十二头”么?哈哈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1 22:32:36 +0800 CST  
@pusu0802 2016-03-21 20:01:03
@酒鬼醉客 75楼 2016-03-21 10:50:00
《海内南经》曰:“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瓯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隅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绣。~剧。闽,古闽国名称的简称,包括今天的福建全部、广东东部潮汕梅一带、浙江旧温州、台州、处州三府属......
-----------------------------
唉,兄弟,在几千年前,华夏大地上,真还沒创造出“湖”这个字也,就连现今的“洞庭湖”一带,他们者叫它为“南海”也,您如果用心去读《山海经》;连想一下,在7000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现今的镇江,杨中一带,您便会联想到,洞庭湖一带是该称为什么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1 22:43:03 +0800 CST  
@逰鹏 2016-03-21 20:04:28
青海
-----------------------------
嗯!黄河源西北不远处~~~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1 22:44:17 +0800 CST  
@pusu0802 2016-03-21 23:36:54
@pusu0802 2016-03-21 20:01:03
@酒鬼醉客 75楼 2016-03-21 10:50:00
《海内南经》曰:“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瓯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桂林八树在番隅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绣。~剧。闽,古闽国名
—————————————————
......
-----------------------------
兄弟,说文解字是这样释“海”之意的,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从水每聲。呼改切。
如果四、五千年前的尧时,真有十日并岀(幻日),焦禾稼,杀草朩,而民无所食的极端炎热的灾害天气出现,你可以想想一下,青藏高原上如果也是这种极端天气,那些众多的冰川消融后的世界,该是怎么样?另外,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当四面八方都有以納百川者的天池出现,秦岭、大巴山脉一带是不是成了在海之中的国了呢?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2 10:50:12 +0800 CST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3-21 23:09:50
酒老哥,不周山又在何处?
-----------------------------
酒鬼认为“不周山”就是《五臧山经·西次山经》中的“不周之山”,在现今“三江源”区域,具体在那个位置,待考证,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酒鬼是这样看的,第一共工是水神,颛顼是地王,共工与颛顼争帝,酒鬼视为是洪水与土地相互争斗,也就是说一开始只是一些小洪水现象发生,众所周知,一般的小洪水有涨有落,这就是一个争斗的过程,在水与地的争斗中,一开始水神没有争赢地王,洪水退去啦,结果水神共工一怒之下,就将在三江源区域的不周之山上的众多冰川融化啦,结果就带来了更大的洪水,也带来啦大规模的海侵事件发生,海平面上升了很多,人们只有往海拨高的地方迁移,而海侵事件发生在东、南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的人们只有往西北方向海拨高的地方迁移,故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2 11:15:05 +0800 CST  
酒鬼的第四个观点:《山海经》确是禹益等人所作的上古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也。
刘秀的《上山海经表》写得明明白白:“《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危攴][阝区]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 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 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 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给皇帝汉成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 的,岂敢胡言乱语?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能证明刘向父子是奉旨召编的《山海经》的,他在《艺文志》中记录了这一过程,言: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故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叙曰:郦善长注水经云:“山海经薶缊岁久,编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然则古经残简,非复完篇,殆自昔而然矣。艺文志不言此经谁作,刘子骏表云:出于唐虞之际。以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王仲任论衡、赵长君吴越春秋亦称禹益所作。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山海经禹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今考海外南经之篇,而有说文王葬所,海外西经之篇,而有说夏后启事。夫经称夏后,明非禹书;篇有文王,又疑周简:是亦后人所羼也。至于郡县之名,起自周代,周书作雒篇云:“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春秋哀公二年左传云:“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杜元凯注云:“县百里,郡五十里。”今考南次二经云:“县多土功”、“县多放士”,又云“郡县大水”、“县有大繇”:是又后人所羼也。大戴礼五帝德篇云:“使禹敷土,主名山川。”尔雅亦云:“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观禹贡一书,足觇梗概。因知五臧山经五篇,主于纪道里、说山川,真为禹书无疑矣。而中次三经说青要之山云:“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次十二经说天下名山,首引“禹曰”。一则称禹父,再则述禹言,亦知此语,必皆后人所羼矣。然以此类致疑本经,则非也。何以明之?周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夏官职方亦掌天下地图。山师、川师掌山林川泽,致其珍异。邍(原)师辨其丘陵坟衍邍□之名物,秋官复有冥氏、庶氏、穴氏、翨氏、柞氏、薙氏之属,掌攻夭鸟猛兽虫豸草木之怪蠥。左传称禹铸鼎象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民入山林川泽,禁御不若,螭魅□□,莫能逢旃。周官左氏所述即与此经义合。禹作司空,洒沈澹灾,烧不暇撌,濡不给扢,身执藟垂,以为民先。爰有禹贡,复着此经。寻山脉川,周览无垠,中述怪变,俾民不眩。美哉禹功,明德远矣;自非神圣,孰能修之。而后之读者,类以夷坚所志,方诸齐谐,不亦悲乎!
从清代学者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叙》中不难看出,在汉至清对研究《山海经》成书为谁手的争论中,绝大部分学者是赞同《山海经》的最早版本应该是成经于禹益等人之手,至于流传到汉代时,《山海经》被后人增添了不少内容,但其《五臧山经》,由于是地理类知识为主的经文,故被增添的内容甚少,在《五臧山经》中保留的原版经文最多,所以清代学者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 酒鬼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2 16:05:04 +0800 CST  
众所周知,要想完成象《五臧山经》这样,有如旅行记录般,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记录,绝不会是某个或者某群地理学者们的心血来潮的梦想可写出来的,从经中经文来看,也不是捕风捉影般的幻境。而是扎扎实实的客观的事实,比如“鸟鼠同穴之山”, 确实是现今渭河的发源地。尽观《五臧山经》的水系情况,也绝不会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人,能够凭空想象或道听途说能编得岀来的,象“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的记录方式,绝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故郦道元的《水经注》在叙次某山某水时往往会引证《山海经》,这就说明《五臧山经》是古人脚踏实地走岀来的山水记录。
见于汉晋以来记载,据说在《五臧山经》中,可以指实其确切地理位置者,约计为一百四十座山左右,不及总数三分之一。这一百四十座山的分布又极不平衡。其中半数属于中山经,另外半数分属于南西北东四山经。就各经而言:中山经共有一百九十七山,七十山可指实,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南山经共有三十九山,可指实的只有三座,仅占十三分之一。西山经共有七十七山,可指实者较多,约三十六座,还是不到半数。北山经共有八十八山,可指实者约二十五座,不及三分之一。东山经最差,四十六山中可指实者只有二座,仅占二十三分之一。这么一个庞大的地理系统记录工程,至夏到汉,从来都没有组织过这个“工程”组织者参与者的记录和传闻,在中国的四书五经中,只有《尚书》中有这个“工程”的记录,那就是《尚书•大禹谟》云:“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尚书•益稷》曰“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尚书•禹贡》言:“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这就是说,只有禹益一行有,才有组织者参与者,去完成那个庞大的地理系统记录工程的历史记录或传说,所以,东汉赵晔撰著的《吴越春秋》云:禹“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这就很清楚了我们,《山海经》的最初版本,就是禹益一行所作的上古人文地理调查报告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2 17:10:02 +0800 CST  
@逰鹏 2016-03-21 20:04:28
青海
-----------------------------
@酒鬼醉客 2016-03-21 22:44:17
嗯!黄河源西北不远处~~~
-----------------------------
@逰鹏 2016-03-22 21:16:52


-----------------------------
此龙非彼龙,它不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下图那个才叫“龙”~~~哈哈,哈罗,地球的公民们,早上好!~~~哈哈哈~~~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3 07:50:21 +0800 CST  
今儿因天有预测风雨,无所事事,又来聊《山海经》也,嘿嘿~~~
酒鬼的第五个观点,“昆仑之虚” 就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域某地。
理由如下:
1,现今古籍,除《山海经》外,最早古籍见于《尚书•禹贡》的“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其次,则《尔雅》颇多昆仑字样:《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琳琅珷焉。”《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者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河曲。”再其次,则是出于汲冢之三书,一为《逸周书》,二为《竹书纪年》,三为《穆天子
传》。亦都提及昆仑。再再其次,楚辞》、《庄子》、《列子》、、《管子》、《吕氏春秋》、《尸子》、《国语》之文者,不可悉数。再再再其次,为纬书《淮南子》《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遁甲开山图》等等,总之,不可尽数,然,不管它们是与各种方式言昆仑的,始终未离“河出昆仑” 这个亘古话题也。
何谓“河”也?古代对黄河的专称。见《尚书•禹贡》“导河积石”。“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那么“河出昆仑”自然是指的黄河发源于昆仑,换句话说那个“昆仑”,就应该在黄河发源的地方,“昆仑之虚”也应该在黄河发源的区域,大家都知道,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这也是现今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定论。现今科学考察已经证实,黄河正源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卡日曲在三江源地区,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这不正应了《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的“不周之山”中的“河水所潜(潜出)也,其原浑浑泡泡”么?所以,这便是酒鬼认为“昆仑之虚” 就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域某地的理由之一。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3 11:13:07 +0800 CST  
2,众所周之《尚书•禹贡》中的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全文为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2,泾属渭汭3,漆沮既从4,沣水攸同5。荆、岐既旅6,终南、惇物,至于鸟鼠7。原隰厎绩8。至于猪野9。三危既宅10,三苗丕叙11。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12。浮于积石13,至于龙门、西河14,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15,西戎即叙16。译文为:黑水到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泾河流入渭河之湾,漆沮水已经会合洛水流入黄河,沣水也向北流同渭河会合。荆山、岐山治理以后,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原隰的治理取得了成绩,至于猪野泽也得到了治理。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就安定了。那里的土是黄色的,那里的田是第一等,那里的赋税是第六等。那里的贡物是美玉、美石和珠宝。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行到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座山下,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
查阅了现今很多注释,多数均是这样注释的13、积石: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14、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东北15、析支: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渠搜: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也就是说织皮昆仑应该在析支、渠搜不远。可能就在青海境内。
再看尚书正义卷六禹贡第一: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髳之属皆就次叙。美禹之功及戎狄也。○仑,曾门反,马云:“昆仑在临羌西。”析,星历反,马云:“析支在河关西。”搜,所由反。《汉书•志》朔方郡有渠搜县,《武纪》云“北发渠搜”是也。髳音谋,又音毛。西戎,国名。
[疏]传“织皮”至“戎狄也”○正义曰:四国皆衣皮毛,故以“织皮”冠之。传言“织皮,毛布。有此四国”,昆仑也,析支也,渠也,搜也,四国皆是戎狄也。末以“西戎”总之。此戎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牧誓》云,武王伐纣,有羌髳从之。此是羌髳之属,禹皆就次叙。美禹之功远及戎狄,故记之也。郑玄云:“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王肃云:“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西域也。”王肃不言“渠搜”,郑并“渠搜”为一,孔传不明。或亦以“渠搜”为一,通“西戎”为四也。郑以“昆仑”为山,谓别有昆仑之山,非河所出者也。所以孔意或是地名国号,不必为山也。
酒鬼不管那些大儒们争《禹贡》中的“昆仑”是山名也好,是国名也罢,酒鬼只认定最早记载昆仑这个名词的古籍《禹贡》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这四个名词之地都在西戒之地的范围内,而“析支”这个地名或是国名或是族名,分布在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这个解释是当今学者们的共识,随便查关于“析支”的资料,都是又称鲜支﹑赐支﹑河曲羌。分布在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 “析支河”古河名。即今黄河上游。秦汉时称析支河(赐支河),并称今青海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曲回地区为“析支河曲”,称今青海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河源地区为“析支河首”。 那么在《禹贡》中排在“析支” 前的“昆仑”之山或之国或之族,肯定是在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之西,并且还不可能西之甚远,如果西之甚远,就不可能将“昆仑”之山或之国或之族,纳入《禹贡》中啦。在现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之西,就是现今青海的三江源地区,而《山海经》中的“昆仑之虚”也是在黄河源头的地方,故酒鬼认为“昆仑之虚” 应该就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域某地的理由之二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3 14:41:14 +0800 CST  
3,自《汲冢书》,于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出土以来,《穆天子传》由苟勖、和峤、束皙等人奉诏撰次编校,改为隶书,写为定本。初经荀勖校分五篇,后由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古本。《穆天子传》是现今所存的所有古书中,所记唯一一位在禹之后的古“天子”到过“昆仑之丘”的人物,《穆天子传》曰:“戊午,[C120]□之人居虑,献酒百□于天子。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爰有<垔鸟>鸟之山,天子三日舍于<垔鸟>鸟之山。□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诏后世。”
酒鬼先不管此事真否属实,也先不管《穆天子传》的真伪,也暂时不管周穆王西征的线路,现在只管在《穆天子传》中,周穆王所登的“昆仑之丘”在什么方位,据《穆天子传》所记“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吉日甲申,天子祭于宗周之庙。”河首到昆仑之丘只有七百(周)里。
何谓河首,顾名思意,就是黄河源头段的意思,在秦汉之前均将黄河源头段称为河首,见《后汉书•西羌传》:“滨于赐支,至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又据汉代桑钦撰《水经注•河水二》:“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东北流,径于析支之地,是为河曲矣。应劭曰:《禹贡》析支属雍州,在河关之西,东去河关千余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也。”从上述古籍记载看,其地理位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以西的共和、贵南、兴海、同德、久治等县的黄河弯曲之处。从这些地方再往西去七百(周)里,不正是在现今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域么?故这就是酒鬼认为“昆仑之虚” 应该就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域某地也的理由之三也。
楼主 酒鬼醉客  发布于 2016-03-23 16:44:04 +0800 CST  

楼主:酒鬼醉客

字数:305718

发表时间:2016-03-15 01: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7 07:59:07 +0800 CST

评论数:13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