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完此书不读史-完整中国史(活着写完)

民族大融合
在黄帝之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氏族的形式,就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住在一起,黄帝和炎帝生活的氏族叫有熊氏,有熊氏在少典的领导下逐渐壮大成为有熊部落,少典死后部落就分成两部分分别由黄帝、炎帝为首领。后来由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各个部落出现了生存危机,炎、黄部落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处理危机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们先来看看炎帝是怎么应对的,两个字“暴力”我们没东西吃就到别的部落去抢,不给就打,于是史书记载的中国第一场战争爆发了。炎帝首先攻打斧、燧,斧是擅长打造石斧的部落,燧是擅长使用火的部落很可能是燧人氏的后裔。为什么要打他们原因很简单“不供乃伐斧、燧”就是炎帝找他们要东西他们不给于是炎帝就开始打,是不是很霸道啊,估计后来的许多游牧民族都是效仿炎帝的。之后炎帝以这样的方式武力胁迫纳贡,引起很多部族的不满。

而面对同样的危机黄帝是作何处理的呢?顺应天时,安抚落难百姓,种植五谷共度灾荒。于是很多部族投靠黄帝,跟着黄帝有饭吃啊。这样一来炎、黄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就激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帝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拉拢炎帝共度灾荒,习惯了吃霸王餐的炎帝根本不吃那一套。黄帝只能整军备战了。于是著名的“炎黄大战”在阪泉爆发。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死伤遍野,血流成河,黄帝甚至还拉来许多动物参战,像熊罴、貔貅、貙虎等。据说在这场战争中黄帝还用了许多战术,估计后来的各种兵法都源于此。在大战三场后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结束了吗?不,炎黄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4 10:07:41 +0800 CST  
战后黄帝和的愿望初步实现,加强生产带领大家共抗灾害,斧、燧部落加入了黄帝部落,为抗击灾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黄帝并没有灭了炎帝部族,兄弟二人在具茨山握手言和,比以前更和睦,正所谓打仗才能打出感情吗。所以我们要向祖先学习啊,如果下次你和某人闹矛盾就打一架,打累了去喝点小酒什么都解决了。据说后来中华大地风调雨顺,田地里长出了许多双穗谷粟,这种谷粟被民间称为炎黄和睦草。由于炎黄集团的融合,部落不断壮大,中华民族至此有了最初的雏形,炎黄子孙就此诞生。炎帝被称为农业之神,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他把这些技术引进黄帝部落,二人齐心合力共同抗灾,之后炎黄部落不断繁荣昌盛。


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这样各区域的这种交流、刺激、碰撞、融合,就没有炎黄集团,华夏集团的兴盛,也不会有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此后五千年,先战后和,因和而融的故事不断上演,无论是朝代更迭,不同民族的战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却依旧在黄帝开创的包容兼蓄的精神中发展传承,从原始部落到一个民族,从一个民族到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宽容和融合始终延绵不绝。和睦草的传说是后人期望和平园路战争的希望,但是在黄帝时代战争还会发生生存的危机并没有化解,有时甚至更加惨烈。黄帝所祈望达成天下大治,天下大同的理想依旧漫长。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4 10:40:07 +0800 CST  
@问道的马甲 2012-08-14 11:01:18
同爱历史之人,给予你支持。马克
-----------------------------
谢了,共同学习!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4 11:23:44 +0800 CST  
地球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古文明的出现都与河流息息相关,无论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是印度河恒河成就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孕育的中华文明都是如此。其实我们想一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除了空气就是水,陆地上的水资源是以河流作为它的一个存在方式,所以文明都是傍河而居。哪个民族或哪个群体占据了有利的水利地势这个民族就比较强大。我们知道黄帝大败炎帝后,炎、黄开始融合,由于炎帝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使黄帝部落告别了游牧和狩猎进入了农耕文明,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步,之后的炎黄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体。

反观当时的中华大地绝不仅仅只有炎黄一个部落,与此同时,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还有覆盖今天河南省中南部以及洞庭鄱阳两湖等地的黎苗集团也相继形成,这其中黄帝统领的华夏集团最为强大,其次就是东夷集团蚩尤统领的九黎部族(之后的那场大战的主角之一)。我们来看看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黄帝统领的华夏部族主要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今陕西河南等地)蚩尤的九黎部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今山西山东等地)。那么有人会问他们相距这么远井水不患河水(想患也患不着)他俩有毛关系啊,是的刚开始是没什么关系各过个日子谁也不知道谁,但是随着各部族的不断发展(那时没有计划生育之类的),人口大量增加,地盘就那么大你说怎么办,就像明治维新后的小日本一样只能扩张,随着扩张的进行原本相对独立的部族集团之间开始了越来越频繁的接触,接触就接触吧顺便沟通交流下领导搞搞外交人民搞搞通婚之类的不是挺好吗,然而文明的推进过程并不都是和风细雨的,而是在恢弘的战争中拉开序幕。就像史前文明的封神榜一样,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融合和重组,甚至是争斗,其核心动能只有一个,就是对资源的占有。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4 17:06:23 +0800 CST  
耳鬓如戟,头有角,手持戈矛足蹬弓矢,这是对战神蚩尤的描述,和黄帝一样蚩尤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带领族人一步步走向强大,当时蚩尤部落就已经掌握了煮盐技术,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还不算又一次葛卢山发洪水冲出了一个铜矿,聪明的九黎族人利用煮盐技术开始冶炼铜制造兵器,可能是经常打仗的缘故,他们发现什么都能想到武器上。我们都知道现在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那时也不例外蚩尤依靠强大的生产力优势肆意兼并其他部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黄帝部族。我们都知道黄帝是个仁义之君,当年炎黄大战黄帝是先争取炎帝不成才被迫用的武力,这次也不例外,黄帝开始试用仁义来感化蚩尤,其实也谈不上什么仁义,就是说蚩尤我们两家强强联合共同发展,这样不好吗?当然好,但是两家联合谁来当联合国秘书长?于是双方在谁当联合国秘书长上产生分歧,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谁也不让。那就打吧谁赢了谁当,于是黄帝与蚩尤大战拉开序幕。

这一天晴空万里万籁俱寂,或许这一天风云突变,雷雨交加,黄帝率领着以熊,貔貅,虎等为图腾的部族浩浩荡荡开赴战场,蚩尤和他的勇士们严阵以待,殊死一搏,双方在涿鹿展开大战。场面异常惨烈,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双方的是拼命的架势从早上打到晚上直到双方都看不清敌人才收场,第二天天亮接着打。等到双方的累的不行了就休整一段时间再打,他们是人啊不是战争机器,没有机关枪没有坦克,那拼是体力啊。但是打仗也不光靠体力,还有武器装备的优良和作战经验,这两方面黄帝都落下风,我们前面说蚩尤部已经开始用铜作为兵器了而黄帝他们只能用木棍之类的,另外,蚩尤常年征战经验丰富,说不定趁敌人还在睡觉来个突然偷袭之类的都说不准。所以黄帝怎么也打不败蚩尤,“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大约三年时间共打了九杖也没大败蚩尤。据史书记载,最后黄帝把神仙请来施法才把蚩尤打败,我估计是黄帝遇到了高人指点用计打败的蚩尤。反正不管怎么说黄帝最终在涿鹿大败蚩尤,一代战神就这样战败身亡,他的部族归顺黄帝。

和炎黄大战一样,这场战争是加速中华文明进程的又一次对决,黄帝大败蚩尤后率领部族继续东进,一直抵达泰山,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汉武帝最爱啊,一生七次登封)后,凯旋西归。涿鹿大战后,黄帝又平定了刑天等部族,至此华夏集团地盘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黄帝是个喜欢思考的人,经历了这么多黄帝明白了战争可以让天下部族平定,但要长治久安更重要的还要靠治理天下的智慧。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四方,探寻治世方略。

涿鹿大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天下初定,我们的祖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当中,那时人类智慧的延续,中华大地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把这个时代中华文明的开端!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4 18:33:34 +0800 CST  
@cocozz 2012-08-15 08:00:16
五千年历史,看样子写的还不是粗写,这么艰苦的工作,您一个人准备写几年
-----------------------------
不管是天荒地老,还是沧海桑田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5 08:08:34 +0800 CST  
今天去趟苏州,可能更新不了,明天继续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5 08:16:35 +0800 CST  
@ling9596967508 2012-08-15 08:12:50
顶你楼主。绝对不能太监。

-----------------------------
说实话,在天涯看过不少贴子,很少能看完的,很纠结啊,我前面说过,除非我不在了,不然必须写完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5 08:38:41 +0800 CST  
@630220933 2012-08-15 09:46:16
楼主速度更新,不要因为某些人的风凉话而磨灭了斗志,顶你,每天都会看,会关注。佩服你的这种精神!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谢谢,我会坚持的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5 10:33:44 +0800 CST  
文明的缔造
纵观中国历史,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天下初定黄帝又面临新的问题,怎样治世?如何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是黄帝及其大臣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都有哪些作为,大臣曹湖创造了上衣,伯余创造了下衣,于则发明了鞋子。黄帝根据树叶漂泊在水上的原理发明了舟船,依据转篷的原理创造了轮车,使交通大为便利。黄帝还定下万事万物的名称,划分二十八星宿,用甲乙等十天干来纪日,子丑等十二时辰来纪月,规定六十年为一甲子,因此人们有了时空的观念。黄帝又令仓颉造字,从此华夏文明依靠文字代代相传。黄帝还和岐伯合写了《黄帝内经》用来治病救人。史称,当时人们“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局”一派太平盛世。鉴于很多发明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我们来介绍下黄帝时代的一些伟大人物。

嫘祖养蚕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伟大的女人”黄帝也不例外,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和普及了养蚕,缫丝,织布等技术使人类第一次穿上柔软舒适的服装,结束了穿着兽衣树皮的生活。她辅佐黄帝,确立以农桑为立国之本,首倡婚嫁,福泽万民,得被华夏。被后世尊为“蚕神”,赞做“先蚕娘娘”世代供奉。
仓颉造字 上古时期文字尚未发明前,人们采用结绳记事。到了黄帝时代,社会已有了较大发展,结绳记事逐渐地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帝手下的一名叫仓颉的史官发明了文字。仓颉学识渊博,他的职责就是负责“记事”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经验,创造出了最初的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乐师伶伦 伶伦是黄帝时代的乐官,他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鼻祖。黄帝为了改善当时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命令伶伦制律乐,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制出了十二律。对于非常重视礼乐的古代中国来说伶伦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大的。
宁封子制陶 中国是文明世界的陶瓷古国,传说,陶器的发明者是生活于黄帝时代的宁封子。一次,宁封子意外地发现陶土居然可以烧制成器皿,于是开始潜心钻研,最终发明陶器。陶器作为最初的储藏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由此宁封子被历代称颂。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7 16:21:23 +0800 CST  
龙图腾
我们前面提到过一些部落以虎、貔貅等作为图腾,其实当时大部分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并且大部分都以动物,炎黄部落的前身叫有熊氏就以熊为图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黄帝把很多部落统一管理,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图腾,因此,他命令各个部落将他们原先的图腾送来,用以商定新的图腾,可是当黄帝看到他们的图腾就发愁了,蛇、鹰、马、鱼……竟达上百个。这可如何是好啊?采用哪个都不好,你要是用其中任何一个为图腾,那么其他部族就不高兴,就会影响安定。一天夜间,天空闪过一道雷电,深刻烙在黄帝的脑海中。好像是突然来了灵感,他指着各种各样的图腾对大家说:“为了顾及各个部落,从全局出发,我们应当依据各个图腾的特征,制造这样一个图腾:蛇身,鱼鳞,马头,狮鼻,虎眼。牛舌。鹿角,象牙,羊须,鹰爪,狗尾。造字专家仓颉给他取名为“龙”。此后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归宿
据说黄帝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有一次,他在河南出巡,忽然一个晴天霹雳,有条黄龙从天而降,它向黄帝说:“你地任务已经完成,让我带你共同归天吧.”黄帝见天命难违,只好跨上龙被。当黄帝飞到陕西桥山时,百姓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再三挽留,但仅拽下黄帝的一片衣襟。黄帝乘龙归去后,人们把他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今天人们祭祀的黄帝陵就在陕西黄陵县桥山山顶。黄帝是伟大的伟大到五千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祭祀,被后世成为“人文初祖”。黄帝走了,但是他的功业还要延续,那么在黄帝时代由谁来接这个重担呢?他就是“五帝”中的另一位,被称为“绝地天通”的颛顼帝。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7 16:21:51 +0800 CST  
顶楼主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7 22:43:16 +0800 CST  
回复第92楼(作者:@shenguoliu 于 2012-08-18 02:44)   马克,楼主挺住。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果断挺住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18 07:17:36 +0800 CST  
颛顼帝
黄帝在世时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单独建立姓氏,有两个从了黄帝的姓也就是姬姓,有九个被各封一国。而其中黄帝和嫘祖(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被封为江国诸侯,一个叫昌意被封为若水诸侯。为什么要单独介绍他们俩呢,因为在后面的帝王中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昌意与蜀山氏昌仆的女儿结婚生了高阳也就是颛顼。我们来看看黄帝为什么传位给颛顼?“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这就是描述颛顼的,也就是说各种动植物,各处山岳河流的神,凡是太阳所照的地方没有谁不服的,没有谁不归附他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可以看出颛顼是有能力的。

有人会问“绝地天通”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也是个故事,是个传说。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传说时代,大家看这段历史完全可以当故事看。传说,天地原本相通,通过天梯贤德之人可登天,神仙也可以下凡到人间,后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很多无才无德之人也能登上天梯来到天庭和众神鬼混,搞得天庭鸡犬不宁。而天上的凶神也经常跑到凡间兴风作浪。据说蚩尤就是偷偷下凡的。颛顼不想让他爷爷时代的悲剧重演,也想要人间和神界秩序井然,泾渭分明,于是派人把天梯拆了,从此天上是天上,人间是人间。

我们来看看颛顼是怎么治理国家的“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天象,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契戒以祭祀。”就是说:“他镇静深沉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种植各种作物以尽地利,按时行事,顺应自然,调理五行之气,教化民众,斋戒沐浴虔诚地祭祀天地神灵。”另外,颛顼还制定人间礼法,制作乐器钟罄,改革历法,制定了颛顼历法所以颛顼也被后世称为“历宗”。

颛顼基本上继承了他爷爷的遗志,顺应民意,遵时少征伐,举贤任能。以他的功绩被称为“五帝”还算合情合理吧。颛顼二十岁继位统治七十八年,算是治世之君吧。其实在颛顼时代还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百鸟之王少昊”“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我这里就不细述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3:06:26 +0800 CST  
共祖帝喾
颛顼死后,他的侄子高辛继位也就是帝喾。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下帝喾,据说帝喾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似曾相识)广施恩德,惠及万物,确一点也不为自己打算。他明辨是非,能洞察远方的情况;审事细微,能烛照隐幽。顺从上天的旨意,了解民众疾苦。仁爱而有威严,慈惠而有信义,修养德行而天下归服。获取土地的物产而节制使用,安抚教育民众而因势利导……,在这里我也不想多写反正不论黄帝、颛顼、还是帝喾包括后面的尧舜,大凡评价明君都差不多,好的形容词往上套就行。

下面我们来说说帝喾的家族,因为它对后面的历史有影响。帝喾娶了四个妃子,长妃叫江嫄,是有掷国(今陕西武功)的公主,据说江嫄由于踩了巨人的脚印而有孕,她不太喜欢这个孩子,就把这个婴儿先后扔到深巷里,野林中和寒冰上,但婴儿受到牛羊虎豹和百鸟的呵护而活了下来。后来江嫄没办法就捡了回来,给婴儿取名叫“弃”,应该是抛弃不了的意思吧。弃长大后对农业生产有浓厚的兴趣,他教人播种五谷,被人们奉为“后稷”就是后来周朝的祖先。次妃叫简狄,是有松国(今甘肃高台)据说,简狄在娘家时,春分时节和妹妹建疵一起去玄池的温泉洗澡,一只燕子掠过,产下了一只蛋,简狄将蛋一口吃了,后来便有孕生下了契,就是后来商朝的始祖。三妃庆都,据传她是大帝的女儿(哪个大帝不知道),降生在斗维(今河北蓟县)的荒野,先是被陈锋氏收养,陈锋氏去世后又由尹长孺抚养。庆都头上始终有一朵黄云盘旋,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奇女子。帝喾的母亲听说后,便说服帝喾将她娶回家,后来就生下了尧(接班人之一)。四妃长仪,美貌聪慧,头发像瀑布垂到脚跟,后来生下了女儿帝女和儿子挚。挚长大后继承了帝位,九年后禅位给尧,我认为是帝喾太宠爱常仪,结果子以母贵,挚就当上了接班人,后来证明能力不行,所以禅让。据传,帝喾还有两个儿子,叫淤伯和实沉。这对兄弟生来脾气不和,八字相克,见面就吵,还不断滋事,帝喾屡次教导兄弟二人从来不听。帝喾后来没办法只好将二人分开,将淤伯派到商丘,命他负责管理东方的商星,又将实沉派往大夏,负责管理西方的参星。在空中,参星和商星恰好遥相对应,是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降落。从此兄弟二人一起一落再也不能够重逢。诗圣杜甫有句诗“人生不想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说的这个典故。后来人们把兄弟不和也称作参商。

从前面介绍我们了解到尧是三妃庆都所生,而帝喾死后并没有直接传位给尧,而是传给了挚,挚在位期间由于能力有限管理不善,所以禅让给尧,而在我国古人心中,最圣明,最贤良的帝王莫过于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五帝中尧帝的事迹。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3:07:15 +0800 CST  
@深圳衰哥 2012-08-21 13:39:21
顶楼主 不过这要真的按照你的标题写出来 先不论质量 关说这数量 就算没有回复和评论 你这也是天涯第一贴了
期待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楼主写完!呵呵!千万别太监了啊!
-----------------------------
没想过什么第一不第一的,只是爱好历史,写着自娱自乐罢了!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4:27:41 +0800 CST  
唐尧

其实现在的天下还算是太平盛世,只要君王不犯二,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大的事迹。尧帝勤俭朴素,能见微知著,任人唯贤,关心百姓疾苦,在他的治理下,天下井然有序,政通人和,四海升平。要说到尧帝时期的发明,那就要说说義和制历法,前面我们讲到过《颛顼历法》规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起始月,九月为末月,但人们用着就发现其中的时间不太准。后来尧命令掌管天文历法的義和家族重新制定历法。義氏和氏经过刻苦努力反复推敲制定出了一部初始历法,规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的办法来校正四季气候。这部历法问世后老百姓知道了春夏秋冬的准确时间,生产和生活有了可循的法度。这部历法后来就演变成我们今天的阴历,沿用好几千年,直到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才改西历纪年。许由洗耳 尧是个求贤若渴的人,他听说南阳城有个叫许由的贤者“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且德高望重,甘于清贫。帝尧统治时期,许由带领许姓部落在今天颖水区域的登封、许昌、禹州等地活动。后来这个区域就成了许国的封地,许由也因此成了许姓的鼻祖。
帝尧听说许由的贤良,便想选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许由和帝尧经过一番争辩之后,坚决请辞。后来他怕帝尧再来请他,便隐姓埋名到箕山做了农夫。又过了几年,尧一心逊位,便派人去找许由,想请他先当九州长然后再让位,许由听完这番话心想王位我都不要何况九州长,便匆忙来到颖河边,用瓢舀起清水洗自己的耳朵,表明不想再听这番话,以显示自己的超凡脱俗。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弄脏这清溪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许由和巢父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隐士。下面用首诗来纪念下许由先生:
洗耳溪水细流长
犹蕴许由旷古腔
听得官字嫌脏耳
满腹经纶深幽藏

金风悠然香飘桂
染得溪畔菊花黄
归隐贤士焉知晓
从此天下归君王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4:29:00 +0800 CST  
尧舜的禅让
随着尧的渐渐老去,他想寻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位置,看来许由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尧广开言路,让手下人举荐,自己也留心打听。有人为了讨好尧,就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别人不了解尧还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吗,生性粗野,无德无才,爱惹是非,对此尧还专门发明围棋来教育。因此当即否决,但尧又想到如果不把地位传给丹朱,他一定会心有不甘,到时可能会出事,于是下令把丹朱流放到南方偏远之地。有人推荐颇有政绩的共工,但尧认为他巧舌如簧阳奉阴违心术不正,结果也给否了。后来,人们跟尧推荐舜,说他善良宽容,品行很好。尧对此人只是耳闻并不了解,因此就让人讲述舜的事迹。当尧听完大家的讲述,决定以三年为期考察舜,最终确定舜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举行禅让仪式将帝位禅让给舜。尧舜禅让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为后世人们所传颂。尧让位后,继续关注国事,经常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禅位二十八年以后,尧以一百一十八岁(有说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岁)的高龄逝世,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鄄城县南)。百姓们听到尧逝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如丧父母。在此后的三年中,人们自动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尧的哀思。三年丧期结束,舜提出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以南的荒野。人们都不服丹朱的号令,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重新回到国都,再一次登上共主之位。那么是什么样的事迹使尧最终选择舜的呢,舜继位后又有哪些伟大功绩呢?下面我们介绍五帝中的最后一位舜帝。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4:29:50 +0800 CST  
@喵喵喵333 2012-08-21 15:07:13
用那么多马甲干嘛,看,乌龙了吧

-----------------------------
什么意思啊?你以为我闲的没事做是吧。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5:13:52 +0800 CST  
虞舜

先来列下家谱,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虞舜),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东荷泽东北)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
楼主 疯子的疯狂2012  发布于 2012-08-21 15:15:26 +0800 CST  

楼主:疯子的疯狂2012

字数:32796

发表时间:2012-08-12 01: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27:59 +0800 CST

评论数:3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