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一百八十九章【齐国的兴亡(4)】

在这次竞赛中,由于胜利者的奖赏实在是太过诱人,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成为方圆三千里的大齐国的新主人。有两个人,最有可能获得胜利。一个是公子小白,身在莒国,由鲍叔等人辅佐;另一个是公子纠,身在鲁国,现由管仲等人辅佐。虽然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匹,但是路近的,总占一些优势,管仲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一定是公子小白先到齐国,于是,他就向公子纠建议:由他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抄近道到齐、莒两国的必经之地,先将公子小白射杀。
于是,管仲就出发了,而且他还不辱使命,终于等到了风尘仆仆的公子小白,两军对阵了,也不多话,管仲直接一箭射之,这一箭“射死”了满身鲜血的公子小白。于是,捷报传回给公子纠,由于自己唯一的对手小白已死,公子纠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齐名正言顺的唯一继承人,所以,公子纠就放松了警惕,缓缓慢慢而行,六天后才到齐国。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机,公子小白当时只被射中了衣带钩,他是装死,估计,公子纠悔得肠子都青了,赶紧离开齐境。

齐桓公继位之后,重用了自己的心腹鲍叔和齐国的高氏、国氏两大家族,如此齐国迅速稳定。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由于公子纠是和自己争夺君位,而且其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种外在的威胁。于是,在这一年秋天,齐国率军伐鲁,双方在乾时交战,本来就是齐强鲁弱,再加上这是齐桓公立威之战,因此鲁国大败,败军的退路被齐军切断。这时,齐国派出使者对鲁国提出了条件:一是,逼迫鲁国杀害公子纠;二是,将管仲押送到齐国,寡人要亲自将他剁成肉酱。毕竟形势比人强,鲁国无奈,只能照做。鲁人都认为此次管仲必死无疑,只有管仲自己心里知道,自请往之。
管仲和鲍叔牙是一个生死之交,只不过是各为其主,在管仲落难之际,齐桓公等人都想要杀管仲,这时,鲍叔牙直言道:“如果您想要治理齐国,偏居东方一隅,那么有我和高傒也就够了;但是如果您想要称霸天下,成就一番伟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再三思虑,最后答应了鲍叔牙的要求。等到管仲到达齐国之后,鲍叔牙亲自迎接,并且立即给管仲除去桎梏,让他沐浴斋戒三日后去见齐桓公。齐桓公面对这个曾经用箭射杀过他的管仲,一点也没有怪罪,反而是重赏之,并且任命管仲为大夫,主持齐国的政务。

管仲和鲍叔牙二人之交,至今传为美谈,朋友之交,情深义重,公私分明;而齐桓公与管仲这对君臣,如鱼得水,正是他们开创了齐国的一个鼎盛时代。当然,齐桓公重用管仲,不仅仅使得齐国得到了一位旷世奇才,而且使得齐人对于这位新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得齐国朝堂迅速凝聚在一起,上下一心,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开辟这个属于他们君臣的时代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1-27 12:38:35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章 【齐国的兴亡(5)】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悦)。”
——《史记·齐太公世家》

对于齐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强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善用人才。不仅仅是管仲、鲍叔牙、高傒,齐桓公还重用到了能言善辩,举动规范、进退得体的隰朋,为齐国大司行(主管外交);王子城父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三军将士们都十分信任他,封为大司马(统帅三军);宾胥无公正廉明,奉公守法,为大司里(主管刑法);东郭牙敢于直言进谏,刚正不阿,为大谏之臣(负责监察谏议)。而且齐桓公拜管仲为齐国丞相,齐国大治,朝野政治清明,深得百姓拥戴,再加上齐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齐国国富兵强。对于此次的齐国变法,称为管仲改革,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
主要是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首都为国,地方为野。说简单点,这其实就是“郡县制”的早期雏形。国中设有21乡,其中有工居3乡,士居15乡,商居3乡,分别设官进行管理。地方上设置了县、乡、卒、邑4级,分级管理。这和后来的郡县制的区别在于: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而管仲的“国野分治”在于齐桓公将部分地方的权力交给了齐国的士大夫管理,可以说是半个郡县制。

二、经济制度
对于这个,其实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渔业”和“盐业”。这也是跟齐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模仿。在渔盐业的优势下,齐国大富,而且齐国将一些财政收入补贴给贫穷的百姓,如此人人称善。除此之外,管仲提出的“相地而衰征”,即根据耕地的肥力、产量来调整赋税;制定“山泽各致其时”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适当的保护过度开发渔业和林业。当然,对于货币,齐国还专门铸造了统一的“刀币”,史称齐大刀。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管仲还发展了“官妓制度”,简单的来说就是官方经营,私家经营的必须要给国家交重税,如此不仅使得齐国的国库更加充盈,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管仲的发明迅速被别国纷纷采用,一时之间,官妓大兴。

三、外交制度
此时的齐国,在国际上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盟主之身,号令天下。其中,齐桓公向北援救燕国,抗击狄人;向西阻击戎人;联合天下诸侯,南征楚国。如此,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

四、军事制度
管仲创立了“参其国而伍其鄙”,将士居的十五个乡,定为五乡一帅,一帅有11000人,这由齐桓公自己率领,是为中军;其余的由另外两个上卿率领,这就是“参其国”。后面的“伍其鄙”就是商鞅变法中“什伍连坐制”的前身,由于各家的荣辱与共,因此,大家都愿意奋力一战,这大大增强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

那么,齐桓公又是如何多次会盟诸侯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1-29 08:45:57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一章【齐国的兴亡(6)】

在齐桓公二年的时候,齐军小试牛刀,拿无礼的郯国开刀,齐军大胜之,郯国的国君逃到了莒国。在齐桓公五年的时候,齐国再次伐鲁,三战三捷,夺取了鲁国许多城池。鲁庄公无奈,只能请求割地求和,于是双方在柯地会盟。哪知在祭坛之上,鲁国大将曹沫劫持了齐桓公,逼迫齐国归还侵占之地,无奈之下,齐桓公只能答应。可是,随后齐桓公又后悔,这时管仲劝说齐桓公:“要以信义为重,不可失信于天下人。”最终齐桓公归还了土地,对于这件事,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上有着这样的记载:
“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齐国虽未得地,但是却得到了天下诸侯之心,他们都愿意依附齐国。在一年后,诸侯和齐桓公在甄地会盟,这标志着:从此刻起,齐国成为了天下诸侯的霸主。

从齐桓公七年~四十三年,在这长达36年的时间里,是春秋时期齐国最强盛的时候,齐桓公手执牛耳,号令天下。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有一个人来到了齐国,对于十分爱贤才的齐桓公来说,他是非常高兴,而且齐桓公打算任命他为齐国的卿,可是他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毫无尺寸之功,不敢深居如此高位,后来只是做了齐国的工正之官,他的名字叫做田敬仲。他不知道的是在二百八十六年后,他的后代也成为了齐国之君,史称田氏代齐。
在齐桓公二十三年,齐国答应了燕国的要求,北上援救燕国,免除山戎之祸,齐军连战连捷,最终一直打到了孤竹才班师回朝。如此,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回齐,到了齐境之后还继续相送,可是这样却违背了周朝的法制,除了周天子,其他诸侯之间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国境。于是,齐桓公就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地再送给了燕国,并且希望燕国重修召公之政,向周天子纳贡。“诸侯闻之,皆从齐。”摘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后来,齐桓公还大义灭亲,杀害了祸乱鲁国的哀姜(桓公之妹)。之后,齐桓公助卫国西抗狄人。在齐桓公三十年,联合鲁、宋、郑、卫等七国,一同南征楚国,楚国率军抵挡。由于此时的楚国实力强大,而以齐军为主的联军南下远来,最终双方打成了一个平手,楚成王答应从此以后向周天子纳贡。

在齐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在葵丘和天下诸侯会盟,这是齐国霸业的最巅峰。周襄王为了犒劳齐桓公之功,特意将周室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天子的车驾等赠给了齐桓公,并且特许齐桓公不要下拜谢恩。虽然此时的齐桓公有些骄傲,但是在管仲的劝说下,下拜称谢。同年秋天,齐桓公再次在葵丘会盟,这是齐桓公第九次会盟诸侯,当然也是齐桓公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
那么,愈发骄傲的齐桓公步入了强君暮政,那么桓公又会给齐国埋下多大的隐患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1-30 20:46:31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二章【齐国的兴亡(7)】

在齐国这样的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对于这个危急,又是谁第一个发现呢?在这一集中我们来一起为您讲述。
在桓公四十一年,齐桓公的许多重要谋臣都已经去世,例如:隰朋、管仲。在管仲临死前,齐桓公曾去探望,在这时,管仲劝说齐桓公疏远易牙、开方、竖刀这三人,齐桓公不解,这几个人都对自己的很忠心呀!管仲说道:
“易牙这个人,为了满足君王您的口味,居然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人对君王又有何爱心?开方虽然侍奉君上十五年,但是这个人在他父母去世的时候都不会去奔丧,如此不尊重自己父母,怎么会对君上有忠心?竖刁居然自宫,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这个竖刁连自己也不爱惜,怎么会对他人有爱惜呢?”
齐桓公听了,口头上答应了管仲,但是依旧重用这三人,使得这三人专权,最终导致了齐国的大乱。

在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桓公病死,齐国发生了五位公子争位事件,一时之间齐国大乱,这使得齐桓公的尸体在病床上呆了67天,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出了门外,才被收殓。公子无诡在易牙、竖刁的支持下,最先继位为君,可惜三个月后就死去,齐国再次发生内乱。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齐桓公的十余个儿子,先后有五个登上君位,最终,太子姜昭在宋、曹、卫等国的支持下,回到了临淄,正式继位,是为齐孝公。这次的大规模内乱,大大消耗了齐国的国力,使得齐国大衰,齐桓公时期的霸业就此终止,晋楚两国开始兴起。
在齐孝公七年的时候,晋国迎来了他们的新的君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标志着晋楚争霸的正式开启。当然,这位齐孝公继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可是他并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太子被孝公之弟公子潘杀害,而后公子潘继位,是为齐昭公。齐国自从五公子之乱后,数代以来,开启了内乱争位之风,这些都大大消耗了齐国的国力,使得齐国从一个超级大国变成了二流国家。

此时,齐国出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晏婴(晏子),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时间五十余年,而且道德高尚,仁义睿智,机智雄辩。
在齐灵公二十六年的时候,晏婴接替了自己的父亲,成为了齐国的上大夫。在一年后,齐晋两国发生战争,此时的晋国十分的强大,齐军不是对手,在这时,齐灵公就跑到了临淄城内,晋军兵临城下。在这时,晏婴直言劝谏齐灵公主动出战,可是此时的灵公已经被晋军打怕了,不从,晏子居然说道:“君亦无勇矣!”在古代君主专制的时代,晏子为了国家利益,居然敢这样直言君王之短,不得不令人佩服。当然,由于齐军龟缩不出,晋军将临淄场外烧杀抢掠之后,扬长而去。
那么,之后晏子还会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1 08:35:41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三章【齐国的兴亡(8)】

在齐灵公晚期,又犯下了一个错误,废长立幼,将原来的太子光驱逐。之后,崔杼趁着齐灵公病重不能理事,就迎回了太子光,并且杀了太子牙、高厚等一党。由于齐国的内乱,晋国再次出兵攻齐,又割了一大块肥肉,兵锋直抵高唐,如此齐晋两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齐国太子光继位,是为齐庄公,在齐庄公三年的时候,晋国的大夫栾盈叛逃到了齐国,齐庄公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因此热情招待,不听从晏子和田文子的忠言。晏子无奈,将自己家中财产都捐给了国家和周围的百姓,自己和家人到东海偏僻之地,靠着打渔、耕种为生。

这位齐庄公出了好武之外,而且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缺点——好色,正是由于此,使得他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在齐庄公六年,齐庄公贪恋崔杼之妻的美色,仗着自己是国君,多次与之通奸,而且还把崔杼的冠帽随便赏赐给别人。崔杼知道了,不堪其辱,于是就联合了(被庄公鞭打过的)宦官贾举,二人密谋,最终在乙亥日,崔杼一党发动叛乱,在崔杼家中关门打狗,将齐庄公杀害了。
晏婴来迟了,但是等到他们进入了院内,晏子枕庄公尸而哭,三次顿足以示其哀痛,对于这样一位不上道的人,崔杼的手下都说:“一定要杀死晏婴。”那么,崔杼的决定呢?他认为:“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摘自《史记·齐太公世家》)”不可以因为杀一人,而失去天下人心。
对于崔杼弑君这件事,齐国的史官如实记载,崔杼大怒,就杀之,可是随后的史官还是如实记载,并且加上了崔杼杀史官之事。崔杼不信,在他的强权,在他的屠刀下,会有人不畏惧,但是事实就是铁一般的事实。齐国的太史和他的两个弟弟都被崔杼杀害,太史季还是如实记录,崔杼无奈,最终他知道即使杀了太史季也是无济于事的,最后放过了他。当然,太史季回去的时候,在半道上发现他的继任者也来了,他以为太史季被崔杼杀了,正想继续如实记载。

在齐庄公之后,继位的是齐景公,当时崔杼为齐国的右丞相,庆封为左丞相,他们二人逼迫朝堂的群臣与他们一起盟誓。我们的晏子又不去,庆封想杀之,崔杼说道:“忠臣也,舍之。”
后来,庆封为了更进一步,利用了崔杼家族中的矛盾,削弱了崔氏的力量,并且最后逼迫崔杼自杀。之后的庆封独揽朝政,成为了齐国的真正之主。在齐景公三年,庆封想要笼络人心,就大肆封赏给晏子六十余个小城池,可惜的是这个晏子,软硬不吃,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拒绝了,群臣都十分佩服晏子的高尚品德,对于这样的人物,就算是只手遮天的庆封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当然,庆封也没有逍遥多久,在齐景公四年,田氏、鲍氏、高氏、栾氏四大家族联合谋划消灭庆氏。最终,庆封失败,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出了齐国。

那么,齐国在经历了“崔庆之乱”后,国家不稳定,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而晏子也真正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开始辅政。接下去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2 15:34:10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三章【齐国的兴亡(8)】

在齐灵公晚期,又犯下了一个错误,废长立幼,将原来的太子光驱逐。之后,崔杼趁着齐灵公病重不能理事,就迎回了太子光,并且杀了太子牙、高厚等一党。由于齐国的内乱,晋国再次出兵攻齐,又割了一大块肥肉,兵锋直抵高唐,如此齐晋两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齐国太子光继位,是为齐庄公,在齐庄公三年的时候,晋国的大夫栾盈叛逃到了齐国,齐庄公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因此热情招待,不听从晏子和田文子的忠言。晏子无奈,将自己家中财产都捐给了国家和周围的百姓,自己和家人到东海偏僻之地,靠着打渔、耕种为生。

这位齐庄公出了好武之外,而且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缺点——好色,正是由于此,使得他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在齐庄公六年,齐庄公贪恋崔杼之妻的美色,仗着自己是国君,多次与之通奸,而且还把崔杼的冠帽随便赏赐给别人。崔杼知道了,不堪其辱,于是就联合了(被庄公鞭打过的)宦官贾举,二人密谋,最终在乙亥日,崔杼一党发动叛乱,在崔杼家中关门打狗,将齐庄公杀害了。
晏婴来迟了,但是等到他们进入了院内,晏子枕庄公尸而哭,三次顿足以示其哀痛,对于这样一位不上道的人,崔杼的手下都说:“一定要杀死晏婴。”那么,崔杼的决定呢?他认为:“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摘自《史记·齐太公世家》)”不可以因为杀一人,而失去天下人心。
对于崔杼弑君这件事,齐国的史官如实记载,崔杼大怒,就杀之,可是随后的史官还是如实记载,并且加上了崔杼杀史官之事。崔杼不信,在他的强权,在他的屠刀下,会有人不畏惧,但是事实就是铁一般的事实。齐国的太史和他的两个弟弟都被崔杼杀害,太史季还是如实记录,崔杼无奈,最终他知道即使杀了太史季也是无济于事的,最后放过了他。当然,太史季回去的时候,在半道上发现他的继任者也来了,他以为太史季被崔杼杀了,正想继续如实记载。

在齐庄公之后,继位的是齐景公,当时崔杼为齐国的右丞相,庆封为左丞相,他们二人逼迫朝堂的群臣与他们一起盟誓。我们的晏子又不去,庆封想杀之,崔杼说道:“忠臣也,舍之。”
后来,庆封为了更进一步,利用了崔杼家族中的矛盾,削弱了崔氏的力量,并且最后逼迫崔杼自杀。之后的庆封独揽朝政,成为了齐国的真正之主。在齐景公三年,庆封想要笼络人心,就大肆封赏给晏子六十余个小城池,可惜的是这个晏子,软硬不吃,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拒绝了,群臣都十分佩服晏子的高尚品德,对于这样的人物,就算是只手遮天的庆封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当然,庆封也没有逍遥多久,在齐景公四年,田氏、鲍氏、高氏、栾氏四大家族联合谋划消灭庆氏。最终,庆封失败,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出了齐国。

那么,齐国在经历了“崔庆之乱”后,国家不稳定,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而晏子也真正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开始辅政。接下去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2 15:34:31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四章【齐国的兴亡(9)】

在齐景公九年的时候,晏子出使晋国,由于此时齐国田氏在收国家赋税的时候,用小斗来计之,而予民却用大斗,后人称之为“小斗进,大斗出”,如此田氏借此收买人心。晏子对于这件事不满,假公济私,用国家的权力来增添自己恩惠,并且多次劝说齐景公,可是齐景公没有听从。为此,晏子做出了:“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的预言,一百五十三年后,果然预言成真,田氏代齐。
当然,晏子最令人脍炙人口的当属“晏子使楚”的故事了,在这里,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下。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可是由于晏子的身材矮小,楚王想要羞辱他,就派人在郢都城门的旁边又开了一个小门,楚人打算让晏子从这个门进入。那么晏子是如何回答的,“只有出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楚人听了之后,立即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入城。
当然,楚人的刁难远远没有结束,楚王见了晏子之后,就说道:“难道齐国无人了吗?竟然派你做使臣?”晏子听了并没有生气,答道:“齐国的临淄有三百闾,只要人们将自己的衣袖举起,就能够遮住太阳、挥汗成雨;而齐国派使者出访各国,礼节很有讲究:贤者访贤国,不肖者使不肖主。就是因为我最愚蠢、最无能所以才来楚国。”楚国的群臣听了,都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对于晏子的答辩,楚王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双方的第三次交锋开始了。有一个齐国人在楚国犯了盗窃罪,楚王于是问道:“齐人固善盗乎?”晏子起身答道:“大家都知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道理,水土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也不同。齐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可是一到楚国就偷盗,难道这是楚国的水土所导致的缘故?”
对于楚国的三次侮辱,晏子都非常巧妙的反驳,晏子的能言善辩善辩,不畏强权、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晏子是一个政治家,为了齐国的国家利益,有时候,他也不得不想出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

二桃杀三士
在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他们都异常勇猛,曾经为齐国立下大功,并且结为异姓兄弟,可是他们现在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如此迟早生乱。晏子担心他们祸乱齐国,于是建议齐景公除之,可是景公担心他们三人的勇猛,无法制伏。晏子笑了,因为齐景公不知道的是:有时候,舌头也可以杀人。
于是,齐景公下令要封赏这三位大臣,他们三个都非常的高兴,兴冲冲的来了,可是晏子只拿出了两个桃子,但他们有三人,于是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定。公孙接因为自己以前击杀野猪和老虎得一桃,吃了;田开疆两次统兵出战,击溃敌军,保卫了齐国的安全,得一桃,吃了;最后的古冶子说自己在渡河中斩鼋除怪,救了齐景公一命。众人都觉得古冶子功劳最大,可是已经没有桃子了。古冶子不堪其辱,拔剑自杀了,其余二人觉得自己不该吃桃,导致了自己兄弟之死,他们回想起以前结拜时“不求同生,但求共死”的誓言,最后也纷纷拔剑自刎。

晏子以“二桃杀三士”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国家,为了公义也。那么,接下去齐国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3 09:15:55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五章【齐国的兴亡(10)】

在齐景公二十年,晏子“二桃杀三士”之后,晋国、楚国趁着齐国无大将,率领大军进攻齐国,并且侵占了齐国的不少领土。在齐国的危急时刻,晏子向齐景公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军事家——田穰苴(随后因为其长期担任大司马一职,后人称其为司马穰苴),晏子的推荐理由是:虽然田穰苴是小妾之子,但是他一定会“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田穰苴之后诛杀了违反军令的景公宠臣庄贾,整顿军队、论功行赏,并且与自己的士卒同甘共苦,这使得齐军大治,战斗力极强。后来,列国听说田穰苴治军,晋、燕两国不敢与这样的齐军交战,各自撤军回国了。田穰苴的兵家大才,已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恐怖地步了。

在齐景公三十二年,齐国的上空出现了彗星,齐景公和群臣都十分的忧虑,唯有晏子一人大笑,齐景公怒,就问晏子笑什么?晏子回答说:“自己笑群臣太过于阿谀奉承了。”可是现在的情况确实是“扫把星”袭来,晏子说:“您现在不停地修高台,建筑宫殿,而且还不断的增加赋税,滥施刑罚,估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最凶险的茀(bei)星都马上就要出现,区区一个彗星有什么好怕的?即使您派人去祭祀,可是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有千千万万,怎么能够平息众人的怨恨呢?”其实晏子说的都是反语,这是为了劝谏齐景公,生活去奢从简,减轻赋税,施行仁政,爱民如子。后来,晏子还为了国家利益,劝止了沽名钓誉的齐景公,不要给予孔子封地。
之后在齐景公四十八年的时候,一代贤相晏子病逝了,享年78岁,纵观晏子的一生,历经三朝,为人忠义,道德高尚,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使得风雨飘摇的齐国,再一次得到了稳定、发展,如果不是晏子这一时期使得齐国的中兴,姜氏齐国不可能再流传一百一十多年。

在齐景公的晚年(五十八年),这位齐景公再一次犯下了一个错误,由于以前立下的太子逝世,齐国的储君之位再一次空缺,可是齐景公却偏向于幼子姜荼,可是这个姜荼行为不端,群臣皆反对。在朝廷大朝会的时候,年迈的齐景公居然说出了:“为乐耳,国何患无君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样的话语。最终在秋天,幼子荼被立为太子,国惠子、高昭子辅政,并且驱逐了其他的公子,这也埋下了后来齐国乱象的根源。同年冬天,齐景公终于逝世了。
齐景公之后,继位的是太子荼,高氏和国氏两大家族共同辅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田氏家族开始兴起。那么,田氏又是如何一步步掌握最高权力,渐渐登上巅峰之上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5 10:40:17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六章【齐国的兴亡(11)】

最狡猾的敌人往往先使你放松自己的警惕,在晏孺子元年,田乞将自己伪装成了高氏、国氏的心腹,忠于二氏,而且每一次二氏上朝的时候,田乞都为他们骖乘。高氏、国氏放心了,他们认为养了一条忠心的狗,但是,他们其实养的是一头狼,他们不知道田乞的另一面。
田乞一直在挑拨二氏和群臣的关系,使得他们越来越对立,形成了二氏和群臣两大集团,并且关系越来越紧张。后来,田乞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同年6月,田乞和群臣联合进攻毫无准备的高昭子、国惠子。8月,田乞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是现在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谁继位,成为齐国的新君?

同年10月,大权在握的田乞就先将群臣请到了自己的家中,暗中提前将秘密回齐的公子阳生(齐景公之子)安置在家中,宴会开始,群臣聚集,田乞就将阳生装在一个大口袋中,并且拥立其为齐国新君。群臣面对这么突然的局面,不知所措,田乞想要和群臣一起发誓效忠公子阳生。如果群臣不答应,怕是今天走不出田家之门了,最终在形势所迫下,群臣共立阳生为齐国之君,是为齐悼公。晏孺子在流放途中被杀害,其母被流放。
因为有了拥立新君的特功,田乞为相,专齐政,但是不久,齐悼公被鲍息弑杀,田乞病死,齐悼公之子壬继位,是为齐简公。虽然田氏日渐兴盛,但是田氏一族还需要面对一个最艰难的生死存亡的考验,才能登到巅峰之上。这个可怕的敌人名字叫做监止,当初齐悼公、齐简公在鲁国时,他就作为大夫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可以说是齐王心腹中的心腹。在齐简公继位后,使监止为政,如此监止和田氏就成为了齐国的左膀右臂,手握国家大权。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对于这位深得齐简公信任的主政大臣,田常(田乞之子,后来被称为田成子)害怕监止的加害,心存戒备,甚至在上朝的时候总是戒备的地回头看监止。对于齐国的左右丞相这样的关系,就连齐简公的御手田鞅都看出来了:“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可惜的是忠言,没有被齐简公听从。

在齐简公四年,双方的第一次交手开始,这一次为监止主动进攻,恰巧此时田氏宗族中的田逆杀人,于是田逆被监止下令逮捕。此时的田氏宗族非常的团结,就让田逆装病,并且故意给里面的看守送酒,灌醉看守之后,田氏救出了田逆,并且给了监止送了重金。最终,监止和田氏双方盟誓和解。
虽然乍看之下,监止占据了一些上风,但是这件事也给田氏一族释放了一个信号,双方早晚必有一场生死之战。为此,田氏一族更加小心谨慎,积蓄力量。那么,决战又是怎样开始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07 19:25:32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七章【齐国的兴亡(12)】

其实在决战之前,田氏早就派了卧底去监止那边,这一双眼睛,将监止的情报源源不断的告知田氏。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做田豹。
田豹是田氏远亲旁支,一开始他就想给监止做家臣,可惜那时刚刚服丧,就算了。后来,田豹终于找到了机会,成为了监止的家臣,而且深受其信任。后来,监止和田氏之争愈演愈烈,监止就有了驱除田氏,并让自己信任的田豹做田氏之长的念头。田豹表面上答应了,但是暗中却告知田氏,田氏的核心成员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将田逆安排到了宫中,以作内应。

在齐简公四年5月,田常兄弟四人乘车进宫,并且将宫门关闭,准备在齐简公的宫中诛杀监止、子我一党。监止派出宦官抵挡,可是田逆勇猛,又是早有准备,因此田氏一族大占上风。自己的王宫突然大乱,而且田常要“请”简公回到寝宫,齐简公大怒,想要拿起戈反击,但是旁边的太史子余说道:“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后来,田常担心国君发怒,内心惶恐,想要逃亡。这时,田逆拔剑说道:“何国无君,此时只能进不能退,你若逃跑,我就斩你。”最终,田常定下了自己的决心,封锁宫门,继续追杀逃亡的监止和子我一党,最后,田氏大胜,杀了监止、子我一党,并且“一不做,二不休”连齐简公也杀害了。简公之后,田常立姜鳌为齐国新君,后称为齐平公。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
“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

从此以后,田氏真正掌握齐国大权,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君王,姜氏齐国名存实亡,成为其傀儡。随后,田常开始削弱(诛杀)自己的对手鲍氏、晏氏及公族中较强盛的部族,后来田常的封地比齐平公的还要大。虽然如此,可是居安思危的田氏一脉并未满足,田常认为自己的儿子较少,势单力薄,于是就让自己的宾客随意出入自己的后宫,在田常去世之前,共有七十多个儿子。
之后的襄子田盘接替了田常的位置,成为了齐国的丞相,而且他在三家分晋之后,积极和赵魏韩互通使者,各国之间相互默认了自己的政权。如此以来,田氏齐国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承认。最终田氏齐国的继任齐太公与魏文侯在浊泽相会,并且请求自己成为诸侯,对于这样的顺水人情,魏文侯当然愿意去做。在公元前386年,齐康公田和正式被周天子封为二等诸侯,如此田氏齐国正式诞生。

那么,历经了六百六十年的姜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10 16:48:22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八章【齐国的兴亡(13)】

纵观历史,我们知道齐国是以姜太公立国,而且贤臣姜尚勤政爱民、发展经济,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而且在周成王年幼之际,齐国获得了镇守一方的征伐之权;虽然在太公之后,齐国走向了数代的衰落,可是在齐桓公继位后,齐国任用管仲为相,任用贤臣,使得齐国迅速成为了超级大国,并且齐桓公“九会诸侯”。可惜的是“物极必反”,在齐桓公之后,齐国发生了五公子争位大乱,使得齐国大大衰落,这也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启了齐国之后国内多次大乱和齐国权臣兴起的序幕。
齐国随后的历史有点像晋国后期,权臣逐鹿,一开始的崔杼和庆封,后来的一代名相晏子。齐国有了像晏子和司马穰苴这样的忠义之臣,使得齐国中兴而起。随后齐国的国惠子、高昭子两大家族,还有田氏中田乞、田常和监止,权臣争位。在齐国后期,君权旁落,最终姜氏齐国也走向了灭亡的地步。

那么,我们产生了第二个问题:田氏是如何一步步兴起,最终成为齐国之君的呢?
田完原名叫做陈完,字敬仲,在齐桓公十四年时来到了齐国,当时的齐桓公还想要直接任命他为齐国的卿,田敬仲完没有答应,只在齐国为工正。后来,对田敬仲完有着这样的占卜有预言: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五代之后,田氏必将大兴,田氏的职位会成为正卿。八代之后,田氏的地位之高,无人能及(暗示田氏日后必将成为一国之君)。

当然,这样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田氏的前面还有太多的鼎盛氏族门阀,田氏还需要不仅仅是一代两代的努力。在田乞时期,田氏迎来了第二个大转机,齐景公时期,田乞小斗进,大斗出,收买天下人心。景公却不加制止,晏子只能干着急,晏子仰天长叹,做出了:“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的预言。后来,田乞援助范氏和中行氏,在国际上树立名声,继续收买人心。在齐景公之后,田乞拥立了阳生为齐国新君,田氏一脉,越来越强大。田乞之子田常,联合田氏的力量,最终在与监止的权争之中获得了胜利,从此以后,田常掌握齐国大权,大肆分封自己的土地,使得田氏的封邑大于齐平公,而且对外结交好列国,提高田氏的国际地位,为最后田氏代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等到了田和那一代,水到渠成,取代姜齐,立为诸侯。
我认为田氏代齐的根本原因在于姜齐是分封制,而新兴的地主阶级必将取代奴隶主阶级,田氏的代齐,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其他诸侯国,有的是像新兴的赵、魏、韩瓜分晋国,也有的一些国家也采用主动变法的形势,使得自己的国家成为半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国家,前者如楚国的吴起变法,后者是大名鼎鼎的秦国商鞅变法。

那么,田氏立国之后,齐国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12 08:36:22 +0800 CST  
第一百九十九章【齐国的兴亡(14)】

在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了齐国的君王,并且被周室和天下诸侯承认,田氏正式取代姜氏,成为了齐国最高权力者。历史上称田和为太公,对于姜氏的齐康公姜贷。田和将其贬迁到了海滨,并且给了他一座城池作为食邑,还允许他祭祀祖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田氏齐国的历代国君,如下图46

很显然,我们从图中可以得知,这位田氏齐国的开国之君齐太公田和立国后,区区两年就逝世了,但是田和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使得田氏齐国政权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成为了二等诸侯国。那么,之后的齐国君王呢?
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并没有关于田剡的记载,可是在《竹书纪年》中又有:“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由此可见,这位田剡在齐国的历史上毫无疑问是存在过的。可惜身为齐太公田和长子的田剡被自己的弟弟田午所弑,最终,田午夺取了齐国的君位,成为了齐国的最高统治者。这位齐桓公田午又是一位怎样的君王呢?

在齐桓公五年的时候,秦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韩国向各国求救。这时,齐桓公田午就上朝和文武百官商议,在朝会上,众说纷纷。有的说早点去救韩国,也有的说晚点去救韩国,还有的说不要就韩国。齐国的一位大臣田臣思却给出惊人的建议:“赵、楚一定会去救韩国,这是齐国攻打燕国的好机会。”最终,齐桓公表面答应去救韩国,让韩国全力抵抗,暗中集合兵马准备攻打燕国,并且夺取了燕国的桑丘。后来,魏、韩、赵三国大怒,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兵至桑丘。
当然,让齐桓公真正名声大噪的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他和神医扁鹊的故事。由于齐桓公曾经将都城迁到了河南上蔡,因此后人也称其为蔡桓公。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您有一些小毛病在腠理(肌肤纹理),不治恐加重。”第二次,扁鹊又说道:“您的病情已经加深到了肌肤,在拖下去将会越来越严重。”第三次,扁鹊说道:“您的病在肠胃了,再不治就来不及了。”第四次,扁鹊见了蔡桓公,直接调头就走了,病入骨髓,无药可治。果然数天后,蔡桓公病逝。

虽然,田氏齐国在田和、田剡、田午时期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甚至齐桓公田午还留下了“讳疾忌医”的恶名,但是他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生下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儿子,即后来大名鼎鼎的齐威王田因齐。那么,齐威王又是如何一步步将齐国变成超级大国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13 12:37:41 +0800 CST  
第二百章 【齐国的兴亡(15)】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3年,三晋灭晋後而分其地。6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7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这,感觉像是衰败之君、亡国之君的气息多些,不要说战国七雄中的赵魏韩三国,就来鲁国、卫国这样的小国也来侵略齐国,田因齐继位九年以来,各国都来讨伐,齐人并不太平。昔日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鸣惊人;今朝齐威王,九年不理政,而后称霸天下。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田因齐表面上沉迷于酒色,暗中却保持这一双锐利的眼睛,将满朝文武的面目都看得一清二楚。之后,田因齐召见了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这位即墨大夫即位后,事必躬亲、尽职尽责,即墨的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可是他却不懂得巴结拍马,使得田因齐的左右经常说其坏话;反观阿城大夫不谋事,擅长送礼行贿,使得阿城土地荒芜,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在朝野中却得到了很好的名声。于是,田因齐下令将阿城大夫和自己身边的几个佞臣全部当众烹杀。并且任用贤能,朝野为之一振,而后发兵向西攻打赵、卫,大败了魏国,天下皆惊。如此,这个沉睡的东方大国开始苏醒,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上有着这样的记载:
“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20馀年。”

田因齐非常喜欢音乐,因此许多乐师也被召见宫中,其中有一个乐师名叫驺忌(同邹忌),擅长弹琴,并且以乐律暗喻治国之理。大弦缓慢而温和,象征着国君;小弦廉明清亮,是丞相;勾弦攫(jue)深但舒缓放开,这是政令;琴音和谐,配合的相得益彰,这是四时。治理国家和琴音一样,田因齐听了大悦。
驺忌进见田因齐才三个月就被拜为齐国的丞相,他的官场升迁速度可谓是坐上了火箭,齐国的另一位大臣淳于髡,就想去试探一下驺忌的的深浅。于是,淳于髡就说道:“棘木车轴孔如果是方形就无法顺利的转动;胶虽然能够将弓干粘合,但是还会留有缝隙;黄狗皮不能去补狐皮袄;大车要校正才能载重,琴瑟要调好弦,才各音和谐。”驺忌对于淳于髡的这些隐语,了然于心,谦虚的回答自己会谨慎侍奉君王;依附于万民之中;慧眼识珠,不让小人混在君子之中;认真制定法律,严查监察的官吏,以防其腐败。淳于髡听了之后,预言道:“这人必封不久矣。”果然一年后,驺忌被封为成侯,封邑下邳。后来,驺忌还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美谈——驺忌讽齐王纳谏。

之后,齐威王还和魏惠王有着“国宝论”,魏惠王认为国宝是大珍珠,而齐威王认为国宝是人才,这两种观点使得二人“泾渭分明”,这也使得齐国最终能够取得对魏国决定性的胜利。那么,齐魏两国的决战又是怎样爆发的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18 20:13:58 +0800 CST  
第二百零一章【齐国的兴亡(16)】

这场大战的起因大家都应该很清楚,魏国攻打赵国,连战连捷,兵临邯郸城下,赵国向列国求救。这时,齐威王就召开了会议,救赵的利大,还是不救赵的利大?
对于这个问题,驺忌认为不救,而齐国的另一位大臣段干朋却认为不救是不义,而且对于我们也是大大的不利。齐威王就问道:“为什么呢?”
“首先,魏国的称霸之心日盛,如果吞下邯郸,实力大涨,虽然现在对齐国没有什么威胁,但是远期的威胁更大。如果我们救赵,大军驻扎在邯郸城外,那么魏国畏惧,不会攻赵,如此魏、赵两军都得以保全。所以,我们不如南下进攻魏国的襄陵,即使赵国的邯郸被攻下,那么齐国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段干朋回答道。
后来的孙膑和田忌更进一步,不仅南攻襄陵,西攻大梁,而且“围魏救赵”,在桂陵山地大败魏军主力,将“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十余年后,齐国在马陵大战中再胜魏军主力,这一战使得魏国从此一蹶不振,此战也奠定了齐国称霸天下的基础。由于此时的秦国还在孝公商鞅变法,底子薄,还处于一个上升期间,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齐国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可惜,孙膑两战之后就选择了退隐著书,而田忌在齐威王三十五年,田忌本来就是功高震主,又由于驺忌的流言陷害(驺忌派人用重金在大街上占卜,其人伪装成田忌之人,说田忌三战三捷,威震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然后,在临淄城内流言满天飞,齐威王也甚为猜忌。最终,田忌大怒,就率军攻打临淄,想要清君侧,捉拿驺忌。可是,齐威王和驺忌联合,死守临淄,田忌不胜,最终逃往他国,齐国的霸业也走向了下坡路。一年后,齐威王逝世,齐宣王田辟疆继位。
在齐宣王时期,齐国主要做了两件著名的事,一件就是在公元前314年(齐宣王六年)的时候,齐国趁着燕国子之大乱时,齐宣王派章子率领五都之兵,向北伐燕。燕国先是经历内乱,后来以为齐军是为了讨伐子之而来,因此士卒不战,城门不闭。所以,在短短的五十天内,齐军就攻陷了蓟都,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几乎使得燕国亡国。后来,列国不愿意齐国坐大,在公元前312年,秦、韩、魏三国联军攻齐,齐军抵挡不住,最终答应从燕国撤军。齐军撤退时将燕国数百年的财富全部席卷一空,由此,齐燕两国的深仇大恨就此结下。
齐宣王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大力发展稷下学士,可以说是齐国的巅峰时期,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
“……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76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不为政,却专致于治学,当时齐国的思想文化,领先列国。虽然如此,但是稷下学宫只是沦为单纯的治学之所,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的治国之政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惜哉!叹哉!

那么,齐宣王之后的齐湣王田地又是一个怎样的君王?正是由于他的统治时期,使得齐国由盛转衰,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21 09:34:57 +0800 CST  
第二百零二章【齐国的兴亡(17)】

在公元前300年(齐湣王元年),我们来看看此时其他列国的时期,是秦昭襄王七年,楚怀王二十九年,魏襄王十九年,韩襄王十二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燕昭王十三年。在这一列强争雄的时期,秦国要和楚国大战,于是秦国将四贵之一的泾阳君嬴芾送到了齐国,作为人质,因此,秦齐两国结盟,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积极南下攻楚,斩首三万,并且攻破了襄城,击杀了楚国大将景缺,楚怀王无奈,将太子送到齐国求和,此时的齐国可谓是举足轻重。
后来,国际形势发生巨变,赵国的赵武灵王退位,幼子赵何继位,赵雍自称主父。楚国再一次被秦国大败,损失八城,最后甚至在武关之会中被秦昭襄王俘虏到咸阳做了人质。于是,齐湣王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放回了楚国太子,楚人立之,是为楚顷襄王。

之后,齐湣王把田婴封在薛邑,薛公礼贤下士,养士三千,是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秦国见孟尝君贤能,就请其入秦为相,有人对秦昭襄王说:“孟尝君为秦相,必先齐后秦。”秦昭襄王信之,孟尝君的手下最后通过“鸡鸣狗盗”,使得孟尝君回到了齐国。
在公元前296年(齐湣王五年)的时候,齐、韩、魏、赵、宋五国组成合纵联军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破了函谷关,一直打到盐氏(今山西运城)而还。当然,这次联军的撤退不仅仅是由于粮草、军械、兵力、各国的矛盾等问题,秦国对韩魏两国许下了重利,归还了(韩)武遂、(魏)封陵。齐湣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北上攻打燕国,赵国不愿意齐国坐大,最终列国反目,合纵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但是对阻挡秦国的东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齐国攻燕的战争中,齐国继续大胜,斩杀了十万燕军,赵国只是口头答应出兵,实际上和齐国秘密达成了协议:齐攻燕,赵灭中山。此时的齐国向西成为合纵长,攻破秦国函谷关;向北大胜燕军,斩十余万,齐国的实力、声势大涨,齐湣王的称霸天下之心日渐膨胀。在这时,燕昭王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继续对内积极改革,对外示弱,侍奉齐国,并且派出了苏代入齐,行间谍之事。
在他人的怂恿之下,齐国东征西讨,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国家长期的穷兵黩武,使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在公元前288年(齐湣王十三年),秦昭襄王和他共同称帝,如此,天下就有了东西二帝,虽然齐国的称帝时间不过区区数天,但是他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在齐国丞相苏代的劝说怂恿之下,游说列国再次组成合纵联军,攻打秦国,这一次,由齐国作为合纵长。可是,齐国表面上是和赵、燕、韩、魏四国联合削弱秦国,实际上却是趁着各国注意力在秦国的时候,自己却率军背后偷袭宋国,如此“南辕北辙”,令列国寒心,更重要是此时齐国独吞富饶的宋国,惹得众人眼红,齐国三年连续攻宋,最终在齐愍王十六年(公元前285年),齐国灭了宋国。列国想要分一杯羹,齐愍王当然是直接拒绝,在《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此时,齐国的亡国之象已经显现,在燕国的主倡下,燕、秦、赵、魏、韩五国在公元前284年,联合攻齐,最终联军大败齐军,燕军攻破齐国临淄,吞并了这个方圆三千余里的大国。后来,在田单的努力下,施行反间计,而后大摆火牛阵,最终复国。那么,历经亡国之痛的齐襄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23 09:04:09 +0800 CST  
第二百零三章【齐国的兴亡(18)】

在齐国经历淖齿之乱后(齐愍王被杀害),齐愍王之子田法章改名换姓躲到了莒城的太史敫家,当然这一次他充当的是一名佣人。这时,太史敫之女认为他的外貌奇伟,他的身上有着一种不同常人的气质,于是另眼相待,常常私下送衣服和食物给他。一来二去,这两位乱世儿女渐渐产生情意,于是二人私通,暗中结为了夫妻。
齐国的王孙贾本来只是齐愍王的左右,在兵荒马乱之中找不到王子的下落,后来他的母亲直接说道:“你侍奉君王左右,现在君王离开了,你连王子(田法章)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回来干什么?”在母亲的激励下,王孙贾深以为是,于是在街上振臂高呼,“淖齿乱齐,并且杀害了大王,现在有谁愿意跟我一起去诛杀这个逆贼的,请袒露右臂。”众人跟随着王孙贾杀了淖齿,想要拥立齐愍王之子,可是有不知其下落,急的团团转。而田法章当然知道众人在找寻自己,可是他一开始害怕他们对自己不利(毕竟自己的父亲齐愍王是前车之鉴),所以他没有立即说明自己的身份,最终过了很久,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随后,田法章在南方的孤城莒城继位称王,以此抵抗燕军,并且昭告天下:“王已立在莒矣!”

在公元前279年,田单大摆火牛阵,收复齐国全境,齐襄王田法章回到了都城临淄,成为了齐国真正的之主,并且封田单为安平君,拜为齐国丞相。随后,齐襄王立了自己的患难之妻(太史敫之女)为齐国的王后(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君王后),不久立了她的儿子田建为齐国太子,如此,敫家就成为了齐国的当朝国丈,声势兴隆。虽然如此,可是太史敫却因为自己的女儿不经过自己的同意,私定终身,认为其辱坏门风,就发誓终身不再见她。但是,君王后始终十分尊敬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不能失了礼数。
在齐襄王复国之后,虽然明里重用田单,可是暗中却是宠信九大宠臣,让他们处处掣肘田单,以防其功高震主。并且,齐国虽然复国,可是数百年来的财富被燕军洗劫一空,齐国多年战乱,百姓出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齐国在这一段时间,也是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积蓄国力”为主,再说在这一段时间,秦赵两国相互争雄,无暇顾他,最终秦赵两国以长平大决战为分水岭,赵国一蹶不振,秦国从此一强独大。
齐襄王在位时间总共为十九年,公元前283~280年,在孤城莒城继位称王;在公元前279年~265年复国后,在临淄继位称王。齐襄王逝世后,继位的是齐王田建,此时的国家大权掌握在君王后的手中,她继续实行齐襄王休养生息的国策,偏安一隅;而她的儿子齐王田建在她逝世后,也实行的是“偏安一隅”。最终,在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王贲率军所灭。
那么,田氏齐国又为什么会灭亡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25 13:28:46 +0800 CST  
第二百零四章【齐国的兴亡(19)】

其实,对于田氏齐国的灭亡,大家的观点比较统一,前期的齐国好战,但是在齐襄王复国之后的齐国却是偏安一隅。而这一切,都跟齐愍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齐愍王时期,由于继承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数十年的基业,齐国家大业大,这也导致了齐愍王前中期不断地对外战争,无论是对三晋,还是对北方的燕国,甚至是发动合纵抗秦,压制秦国,这所有的一切,也造就了齐愍王“东帝”的辉煌,但是实质上齐愍王却是将齐国两代君王的积蓄一点一点的挥霍干净。最后,在对于宋国的问题上,齐国不注重外交,独吞宋国,这下捅了马蜂窝,使得自己成为了天下公敌,再加上世仇燕国的乐毅、燕昭王变法强国,而后燕国联合五国攻齐,夺取了临淄,直下齐国七十二城,最后就连齐愍王自己也惨遭身死。
这是齐国第一次灭亡,当然对于这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方的田单独守即墨,南方的莒城,齐襄王在危难之中继位,齐国人心不死,继续抗击强燕五年有余,最终等到了复国的机会。当然,在这里也产生了一个千古的疑问:为什么乐毅没有率领燕军主力,强行攻下这两座最后的孤城呢?

有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乐毅“沽名钓誉”,害怕损坏自己“仁政化齐”之策的名声,最终给了田单,给了齐国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褒贬不一,在这里我就抛砖引玉,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如果要是以当时燕军“辽东坚兵”的战力,以乐毅的智谋、兵家统帅之才,只是单纯的攻下这两座孤城,那是绰绰有余的。那么为什么乐毅没有那么做呢?我们都知道,齐愍王之所以犯了众怒是因为独吞了六七百里的宋国,那么天下诸侯要是见了燕国独自吞下三千余里的齐国,那又会作何感想?很显然,乐毅和燕昭王都知道,如果燕军强行攻下即墨、莒城,那么在这场硬战、恶战中,冲锋在前的是燕军;流血牺牲的是燕人,等到燕国精疲力尽的拿下这二城,那么真正的战斗可能才刚刚开始。其余诸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秦、楚、韩、赵、魏等国一定会纷纷进军,分一杯羹。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在那个用实力说话的年代,此时此刻哪里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此就会演变成为六大战国瓜分齐国的局面,而这显然是燕国君臣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燕国君臣才实行分别治理,谁都知道孤城绝对不能久守的道理,乐毅派出燕军重兵围困住即墨、莒城,而且围而不打,给天下诸侯看到齐国“将亡未亡”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齐国的七十余城施行仁政,颁布燕国法律,收纳赋税……所有的这一些,使得燕国已经实际占有了齐国。这就叫做“留齐国之名,得齐国之实”,长此以往,即墨、莒城最终必将投降(或者到时燕军顺其自然、一战而下)。如此人心归燕,燕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才能真正得到三千余里的大齐国。可惜的是时间不等人,贤明的燕昭王逝世了,继位的燕惠王和乐毅有矛盾,再加上田单行使的“反间计”,最终骑劫换乐毅,而且更重要的是燕惠王改变了燕昭王和乐毅“仁政化齐”的方略,骑劫的割鼻、挖坟、焚尸政策,致使燕齐两国的世仇矛盾激化,齐国百姓惶恐不安,田单趁机大摆火牛阵,大败燕军,一举收复齐国了全境。

然而,继位的齐襄王、君王后、齐王建三位统治者,施行的都是“偏安一隅”之策。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多次北伐,这是因为谁都知道的一个通理——偏安必亡。在公元前279年,齐襄王复国,将都城迁回了临淄至公元前221年,在这长达四十八年的时间里,齐国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呢?请看下集。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2-28 08:09:30 +0800 CST  
第二百零五章【齐国的兴亡(20)】

对于齐国后期与列国的交战次数,可谓是屈指可数。
(1)在公元前279年,齐国复国后,田单准备率军攻打狄族,可是鲁仲连却认为他攻不下,田单不信,率军前往,果然如此,齐国对一个小小的狄族竟然三个月不克。田单就去请教鲁仲连,鲁仲连说道:“将士被荣华富贵所迷,无死战之心,因此必败。”于是,田单自己冒着敌人的箭雨,亲自击鼓呐喊,将士们在统帅的激励下,一鼓作气,最终获得了胜利。

(2)在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国的安平君田单作为赵国的统帅,率军出征,攻下了燕国的中阳;之后又西征韩国,夺取了注人。对于这一次,齐国只是单纯的出人,不出兵。所以在实质上,这场战役其实跟齐国的军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3)在公元前250年,燕将主动进攻齐国的聊城,并且拔之。齐国的田单率军打响了收复聊城之战,可惜打了一年多,都未攻克。这时,又是这个鲁仲连,告诉了田单什么叫做“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一封书信,陈述厉害,最后燕将知道自己被燕王猜忌,无法归燕;自己又杀了很多齐兵,降齐也是不敢想,于是他就自杀了。燕军群龙无首,齐国最终夺回了聊城。

一个堂堂三千余里的大战国,在灭亡之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只有攻狄、夺回失地聊城这样两场的小战,在战国争雄年年有战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异数。如果再加上燕军围即墨、莒城五年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未交战,齐国(除了复国之战)可以说是五十余年未战。一个大国的君臣,将士们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苟且偷安近五十年,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在田单复国后,率军攻打狄族之战就可以看出端详,齐军的战斗力已经开始大打折扣,而这一切,也才是仅仅距离复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齐军的战斗力下降的速度真是令人感到可怕。后来,那个在战国初期号称为技击之士的齐军,居然连羸弱的燕军都打不过,而这一名燕军统将还是无所知名的。如此,像齐国这样数十年“偏安一隅”的国家怎么不会灭亡?
对于田氏齐国最终灭亡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但是在此我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齐国要长期采用“偏安一隅”的国策呢?
其实对于这整件事情的经过、因果,我们都十分的清楚,就是在于五国联合攻齐。这使得齐国遭遇了一次亡国之痛,齐国君臣对于这次亡国的经验教训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由于齐国以前参与了山东列国之争,从而导致了五国攻齐的悲剧。所以,齐襄王、君王后、齐王建三位齐国的最高决策者,都采取了“偏安”之策,无论是对山东五国,还是秦国,都是不管不问,恰在此时,秦国也施行“远交近攻”,齐国也是受益国,所以,秦齐两国一拍即合。因此,在秦赵两国长平大决战最关键的时候,赵国拼命向齐国求援,可是齐国就连粮食也不肯借,更何况出兵;所以一直到后来韩国亡了、赵国破了、燕国被赶到辽东了、魏国被王贲水攻大梁三个月、秦楚淮南淮北大对决、北方的代赵也最终走向灭亡……所有的这一些,齐国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齐国也寿终正寝,走向了灭亡。

除此之外,我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不重用人才,排外思想。对于齐国手握重权的人才,我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田氏旁支,比如:田氏齐国重用的上将军田忌,立下赫赫战功,可是后来和驺忌互攻,逃往国外;靖郭君田婴,孟尝君之父,齐威王将薛邑封给他,为人老实谨慎,性格有点像王绾;孟尝君田文,养士三千,名扬天下,可惜多次被罢相;安平君田单,火牛阵复国,可惜日后被齐襄王猜忌,受到九大宠臣的掣肘……亲娘养的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
第二类,齐国人,例如:孙武之后的孙膑,著名的军事家,两次率领齐军大败魏军,使得魏国从此一蹶不振;驺忌(邹忌)出身琴师,但是他讽齐王纳谏,尽心尽力辅佐,被封为成侯。其余的还有淳于髡、段干朋、驺衍等等,这些算是后娘养的。
第三类,外来士子,接予、慎到、环渊、荀子等等这些贤才都在稷下学宫,可惜治学不治国,齐国有那么多的贤才却不得重用。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法家荀子,在稷下学宫只不过是区区“祭酒”的虚职虚名,可惜!可叹!后来,荀子教出了两位名震天下的弟子:李斯和韩非。徒弟尚且如此,更何况师尊本人。

在齐国,真正的贤明之士很难得到重用,特别是外来士子,反观秦国,名将名相几乎都是外来之士,例如: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的张仪、司马错;秦武王时期的甘茂;秦昭襄王时期的魏冉、范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时期的吕不韦、蒙骜;秦始皇时期就更不用说了,人才济济一堂,文有王绾、李斯、尉缭子、顿弱、姚贾等;武有蒙武、蒙恬、马兴等等。如此齐国,不灭亡,岂有天理?
在本部书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六国的灭亡以及探究它们各自灭亡的原因,那么,这个为周王室在陇西牧马的嬴秦部落,又是如何一步步兴起,强大,最终统一天下的呢?而后这个庞大的帝国最终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请看下部——《嬴秦帝国的兴衰》
楼主 福建大德  发布于 2018-03-01 13:02:02 +0800 CST  

楼主:福建大德

字数:1812

发表时间:2016-07-31 17: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30 19:03:43 +0800 CST

评论数:13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