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发现地外文明★ ? ▂▃▄▅▆




回复红旗,~~~~~~~~~呵呵,这次我们的肉体虽然会原地不动,但是这里,我们的思维,一定会借助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穿越到宇宙诞生之前,穿越到宇宙“死亡”之后,还可以穿越到我们现在肉眼看不到的,文献也没有留下直接记录的,科幻也不曾想象过的“另一个宇宙”中。这“另一个宇宙”与我们这个宇宙耦合,近在咫尺,更准确地说,它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另一半!在这个另一半的宇宙中,还生存着另一个你,让我们“把手伸向另一个宇宙中”和另一个自己亲切“握手”。书的最后,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去进行这次疯狂刺激的时空大旅行,这是一次前人从未体验过的思维的时空大穿越啊。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2-27 20:18:59 +0800 CST  
只是,要到书的最后,中间还间隔着很多很多的内容,还要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甚至我们还要学习一套完整的外星人肢体语言,不知红旗有耐心坚持下去没有。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2-27 20:27:17 +0800 CST  


呵呵,龙抬头日,回复亲们,多写了一点,透漏了少许书中的内容,有不同观点者,权且把它当成科幻吧,谢谢!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2-27 20:31:53 +0800 CST  

在这个时间绵长、地域辽阔国度的东方,现在河南舞阳贾湖文明遗址出土的龟甲等器物上,残存下了至少十七例可辨认的“刻符”,通过碳十四测定,这些“刻符”的年代为7762(±128)年前。

进一步对这些“刻符”进行辨认,竟然能够发现,在这些“刻符”中,悄悄地隐藏了两个特殊的文字,这两个特殊的文字,是远古中华文明中,用于对宇宙诞生前信息核进行标注而使用的文字!

对于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从民间传承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它曾经以视觉
(包括文字、图形、色谱)、听觉、味觉、甚至情绪觉、生理觉等多种方式存在于我们身边。原来认识宇宙、认识生命,要达到最高境界,竟有如此之多的途径!怪不得宇宙诞生前信息核在最初的古籍中被称作“道”,——通向对宇宙对生命终极认识的条条道路!——不完全是我们今天理解的“道”。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2-27 20:59:44 +0800 CST  

出土的《黄帝四书》,清晰地反映了500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一个更高的文明,这种文明不完全以人对物质的占有为最终目的,它更主要是体现在社会的人文关怀上、对宇宙对生命的深度认知上、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上。

当我们解读了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就会从不少的古籍记录中发现,这个5000年前文明的某些方面,早已融合并运用了部分信息核中相关人文方面的思想、认识和知识,后面历史的某些阶段,便逆流成河了。在这些思想、认识和知识面前,以倒退了不知多少的《天演论》为思想基础的现代人无疑是汗颜的。

那一时期虽然科学萌芽还没产生,更谈不上普及,但很多方面的科学因素又远远高于今天,比如,考古发现中,从祁连山脉到太平洋西岸,广阔的区域内,能够使生命延续的成功开颅手术广泛使用;那时的很多玉器,比如凌家滩出土的小玉人等,我们现在即便利用了3D打印,使用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复制不出与原件相同复制品,更没有当时的钻孔材料;还有那些我们现在完全达不到的那些高深的信息核中的关于宇宙关于生命的知识等等。

5000年前一个长达10000多年时间的历史阶段中,客观地来看待,它应该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地外文明与尚处在蒙昧级段人类历史的混合体。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2-27 22:04:27 +0800 CST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11:17:33 +0800 CST  





感谢亲们的参与,历史的时刻,已经烙下亲们的靓影,若干年后,我们的回忆会很温馨,也很欣慰,因为亲没有错过历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大发现机会,有什么事会比星际文明的交流更重要呢?欢迎更多的亲们加入到人类第一次对地外文明大发现的行列中!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世界所有文明中,先后都传承过宇宙诞生前信息核的内容,但是,为什么最终只有华夏文明对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进行了有效的承传?

难道,像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人的思维,真的与众不同?难道,只有我们,才肩负着这样的重任?


这个帖子进行到这里,我们就要揭开又一篇新的篇章了。

在揭开新的篇章之前,请允许小小的我为亲们做两点小提示。

第一点小提示,对于解读宇宙诞生前信息核者,不存在专业区分的限制,不存在学历高低的比较,只需要严谨的、客观的逻辑思维,也许,以前拥有的知识越多,有时是可以用的上,有时反而会来束缚我们的思想呢,必要的知识,我会为亲们准备的,呵呵,感受裸奔吧,思想的裸奔,思维的裸奔、智慧的裸奔啊!那种惬意,那种轻松!

这里,我们不仅看到那种光怪陆离的精髓,我们更重要的时会从这里迈开走向人生道路另一个方向的一步。这小小的一步,足以使我们在日后变成另一个我。

第二点小提示,请大家重读《序》,这,很重要!


这是一部慢摇的舞曲,慢摇,才更具有穿透力。请亲们享受慢摇吧!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13:15:30 +0800 CST  
呵呵,亲们不要忘记重读《序》啊,这很重要呢!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书”中的理论、知识和认识,至少历经了一个以上连续、完整的宇宙大爆炸——大坍缩律动周期阶段的观察、观测和总结,还需要经历一个以上的与之相当的宇宙大爆炸——大坍缩律动周期阶段,在这样长时间中的实践检验,然后它的理论,它的知识,它的认识才能成立。我们手中有过这样一本书吗?

“书”中的理论、知识和认识,对于我们来说,或者对于宇宙中任何一种智慧生命来讲,是不可能仅凭自己的能力去从实践中去获得的,因而“这本书”绝不是书!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14:48:32 +0800 CST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书”中的内容,围绕着宇宙诞生前传来的信息核而展开,对于我们来说,不用说获得来自宇宙诞生前的信息,获得信息核中那些多到永远没有止境的信息,获得那些最终几乎可以涉及到所有学科的信息,获得那些终极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即便是在宇宙之内,在近在咫尺的星系当中,我们可曾获得过一星半点的信息吗?

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它是一个纯粹的宇宙逻辑模型,最初时,它是一堆逻辑模块的堆放,它不使用任何文字或符号。我们书中将要看到的文字符号,以及历史文献中使用的文字符号,包括七八千年前贾湖遗址代表组成信息核元素的文字符号,都是后来人们为了用来对信息核的解释而人为地附加上去的,这些文字符号,并不是书的本身。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19:14:11 +0800 CST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出土的《黄帝四书•道原》曾经这样来描述它:宇宙之内它充盈,宇宙之外它包裹。

一方面宇宙之内它充满宇宙,另一方面宇宙之外它又包裹着宇宙,它的神奇玄奥,它的体积庞大,它几乎到了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无法用思维来想象的程度,这样的“东西”,怎么会是你手中的书呢?“这本书”,不是书,绝不是书!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20:01:09 +0800 CST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它是一个简洁的理论,一个此前的智者们曾经朦胧中感觉到的,并且在行动中孜孜追求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它至简至洁,在它的面前,即便是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多余的。而在这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显得多余的语境中,却涵盖了宇宙中所有的一切。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多余,怎么会是书呢?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21:28:45 +0800 CST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它是一个能够自动生长信息的逻辑模块,一个所谓的“核”。“核”中所生长出来的信息之多,多到永远没有止境。在这些无尽的信息中,甚至可以找到天下每一个人的信息。一个能够生长信息的核,可不是一本书那么简单啊。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21:58:53 +0800 CST  

“这本书”,

不是书,

绝不是书!

它是一个核,一个有性别的核。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眼前的这个核,它的性别都是属于雄性的,他围绕着你蹒跚,他围绕着你蹉跎,万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他依依不舍,他频频回头,他不忍从你身边离去,最后他冲破世俗的阻挠,再次勇敢地站立到了你的面前,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还“囚禁”着另外一个“她”。

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洞里,还“住着”另外一个信息核。这个核是雌性的,她与我们体外的那个雄性信息核成双成对,伴随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她一直在我们体内等待着,这一等待,就是十多万年之久的时间,她在等,等待着催情,等待着生产,等待着风花雪月的缠绵,等待着与游离于我们体外的如意郎君的爱恋!一旦你眼前的那个雄性核,冲破世俗与偏见的防线,冲破科学经验(而不是科学思想)的牢篱,与你脑洞中的那个雌性信息核合二为一,在那炽热的拥抱、深情地长吻之后,就会在你的大脑中生产出那些原本很久以后才会出现的未来知识与认识,这是终极的知识与认识。生长这些知识的同时,还会释放出多到永远没有止境的信息!

如果不是你的大脑中早就被雌性信息核做了铺垫,如果不是那些早就布下的潜意识发挥了作用,无论如何,无论如何你也是读不懂信息核中的那些知识的。试想一下,不用说一万多年前,如果让一位一千多年前我们的某位祖先,穿越后来到今天的社会,面对今天的科技,他会怎样想呢?我们在这里将要领悟的哲学,学习的科学,那可是亿万年后的哲学,亿万年后的科学啊。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3 22:30:22 +0800 CST  


呵呵,楼上回眸老师的目光相当敏锐,提到了对历史某些问题认知的根本,下面是小小的我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啊,仅供参考。

一,最早的文献,仅见到昆仑墟、昆仑丘词。

二、昆仑、昆仑山词,出现的时间很晚。

三、昆仑者,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曾经作为对昆仑墟、昆仑丘、昆仑、昆仑山的判断,后面经常跟着“也”字而成为古文中的判断句。另一个含义是对某些人的称谓,这不在我们讨论的话题之内。

四、昆仑与终南,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人类文明中,终南山可以说是第二个对宇宙诞生前信息核传承的“起始点”。这样的认为一点也不为过:没有终南山,我们今天很可能与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失之交臂!!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个问题十年前曾被禁言,也不知现在情况如何,还是少说为好,见谅啊,请不要再涉及到这个问题了。

楼上回眸老师眼界开阔博学多才,值得我学习。也请亲们多多提出意见和见解,有时不经意的提问,也会爆出闪光点呢,谢谢!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4 20:06:54 +0800 CST  




前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条线索:18000年前,人类文明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在大西洋中的亚特兰蒂斯大岛上,宇宙深处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人们”,将宇宙诞生前信息核传递到了我们地球人手上。

于是,地球上拥有航天器起落与飞行的第一个文明产生了,这个文明就是传说中的瞬间产生而又很快消失的高度发达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这个文明一定与外星人有关。与外星人有关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传说中当时亚特兰蒂斯文明所拥有的航天器,就是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

时隔18000多年后,现在的我们,除了那些古老的记录外,可能再也找不到敦巴辛绕与亚特兰蒂斯、与外星人发生关系的直接证据了。

但是,我们能不能在亚特兰蒂斯最后幸存者敦巴辛绕降落的这个区域,在冈仁波钦(昆仑山)周围,找到那个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或者得到相关方面的发现?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4 22:16:01 +0800 CST  


让我们再次回到古象雄王国这片热土,展开一次更加深刻的探秘,那将是一次挑战我们智慧、颠覆我们认识的大发现。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4 22:21:43 +0800 CST  


茫茫的雪域高原上,皑皑的雪山山脚下,色调变幻的各种“错”旁,静静蓝天的怀抱里,每当我们瞻仰神圣的庙宇,脚步刚刚进入,呜咽的朔风总是扑面而来,或拽动着你的衣襟,或奋举起你的手臂,或推着你向前迈步,好像急于要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又好像让我们去看那保留了千年万年时间的秘密,叮当风铃的伴奏下,那一扇扇巨幅的黑牦牛尾编制的窗帘、门帘、遮阳帘等,他们也翻动起身躯,在风的鼓动下强劲起舞,他们好像当地戏剧中的一个个主角,他们怒目圆睁,他们骑马射箭,他们在挥刀斩魔,动作中尽显着神秘的肢体语言,似乎努力吸引着我们的眼光,急于让刚刚进去的我们一行去解读。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5 14:37:37 +0800 CST  
回复127楼,巴菲兄的目光总有独到之处,宇宙诞生前的信息核,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讲宇宙,一个方面讲生命。讲到生命,怎么能够缺少关于人性这样重大的课题呢 请兄莫急。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6 01:58:28 +0800 CST  
呵呵,有一句话,叫做人在做天在看,天早就在看了,是吧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6 02:20:43 +0800 CST  



前风后风上风下风左风右风,衣襟里风腰间是风裤口袖笼里装满风,当我们从风的簇拥中回过神来,定睛看去,突然发现,黑色牦牛尾编制的各种帘上,都绣有白色醒目的符号,这种现象在庙宇中非常普遍。

人们对“卍”,对这个符号好像有些了解,不了解的,只要百度一下,它的解释就会出现千万条。这个卍字,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它在现在的汉语中,发音读作“万”。藏语中它读作“雍仲”,佛教寺院广泛地把它用来作为记号或标志,二战时纳粹也盗用它作为自己的符号。各种对它解释不计其数。有些解释,玩笑开的真是和天一样的大。

但是,在这些解释之外,有一种解释,搜索引擎中是查不到的。

其实,外边的人,对“卍”字,对这个符号,根本不知其意!

楼主 ET做客  发布于 2017-03-06 21:18:35 +0800 CST  

楼主:ET做客

字数:44131

发表时间:2017-02-16 06: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9 21:01:48 +0800 CST

评论数:3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