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17:32:39 +0800 CST  
@caijun960 2015-09-24 17:34:44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每次看到主席的这段话,我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没有胸襟、没有胸怀、内心不是真这样想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所谓“言为心声”。
可是你看萧子升都写了些什么呢?某个女人应该嫁给他、别人的老婆应该嫁给他、他结了婚也应该嫁给他,总之好的东西都应该是属于他的。读了真是令人作呕。和现在那些热衷于......
-----------------------------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是啊,我也喜欢这些话。前面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18:01:12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zhaoyu1027 2015-09-23 22:02:17
张国焘才华远不如萧子升,何以见得?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57:02
不知北大保留的有没有张国焘的手稿。而湖南一师,至今仍保留的仍有毛、萧、蔡的手稿和入学答卷。萧,当时是一师字写得最好的一个,他能左右手同时写字,而且一样好!能写一手好字,也是一种才华。当然,他的文采也不错,毛、蔡、萧,被称为一师“三杰”。而罗章龙,当时考起了北大,但是罗的名气远远在毛、蔡、萧之后。
-----------------------------
人的才华有很多方面,岂能只看写文章一个方面?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18:34:40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2:14:01
读了萧的《我与毛行乞的日子》,感觉萧的才华,很多在毛之上;读了张的《我的回忆》,感觉张的才智,在毛之下。那么,我的感觉,张的才华,远在萧之下。
-----------------------------
两篇文章都看了,从文笔上来看,各有千秋。从内容上看,张国焘虽已脱离中国革命,但对往昔革命岁月仍有深情,格调不低。而萧子升处处试图踩毛主席的肩膀突出他自己,仿佛这样一来,他就是比毛主席更伟大的人物。真是可笑之极!
不过,萧子升透露了杨度加入中共的真实原因,道出了毛主席日后处处注意不忘对他有帮助的人,也算提供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19:37:07 +0800 CST  
应该是,道出了毛主席日后处处注意不忘对他有帮助的人的原因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19:38:00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zhaoyu1027 2015-09-24 17:32:39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03:57
那是我读了张的《我的回忆》前面章节的感觉——他就是个芸芸众生之一的纨袴子弟,这种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也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我的感觉,但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从童年、少年时期,就会与众不同,如骆宾王七岁时就能作出至今中国年龄最小的是优异的儿童诗《鹅,鹅,鹅》、李白的《石牛》。
-----------------------------
不要装神弄鬼,必须举例说明。《我的回忆》记载的张国焘少年时代的故事不多,随便举一个即可。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21:39:25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zhaoyu1027 2015-09-24 17:32:39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03:57
那是我读了张的《我的回忆》前面章节的感觉——他就是个芸芸众生之一的纨袴子弟,这种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也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我的感觉,但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从童年、少年时期,就会与众不同,如骆宾王七岁时就能作出至今中国年龄最小的是优异的儿童诗《鹅,鹅,鹅》、李白的《石牛》。
-----------------------------
@zhaoyu1027 2015-09-24 21:39:25
不要装神弄鬼,必须举例说明。《我的回忆》记载的张国焘少年时代的故事不多,随便举一个即可。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59:58
不是装神弄鬼,我手头只有PDF版的电子书,无法复制。举例也就困难。细细读他前面章节,感觉乏善可陈!共有80万字,内容还是不少。只是前面他青少年时期的内容非常单薄。
-----------------------------
我手头有书,你讲个大概就行。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23:03:40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0:19:03
萧子升的才华,远在张国焘之上,是肯定的。萧懂英、法两国外语,写一手好字,国学优异,文采出众,博士学位!
而张只懂俄语,北大仅仅只实实在在读了一年半,从他90万字的《我的回忆》看,文字功底不足为外人道。
-----------------------------
你又信口开河了,张国焘英语好,但不怎么懂俄语。六大以后,他被留在俄国,没有翻译无法与苏联人交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4 23:54:32 +0800 CST  
第四十五章 挫败溶共
八路军在敌后力量迅速壮大,让老蒋和整个国民党都产生了强烈不安。他们最初采取的对策是招安,就是设法把中共主要领导重新迎回国民党做官,从国民党这块利益大蛋糕上切下一小块来,供中共领导们“享用”。国民党为此投石问路,于1938年6月3日,在中央监察委员会第142次常会上,决定恢复陈总、国焘、主席、总理、吴玉章、林伯渠、董老、叶帅、邓颖超等26人国民党党籍,企图造成中共已归并国民党的既成事实。
当时,长江局虽说还在王明把持之下,但对此原则问题,王明、总理等与主席态度完全一致。当天深夜,王、周及董老等人就开会研讨对策,决定发表《中共七人紧急声明》,称:“此事并未事先通知与征求本党中央与本人的意见”,并向国民党交涉不准在报上刊登中监委决议。6月4日,吴玉章受长江局委派,坐飞机前往国民党中央所在地重庆交涉,最终迫使国民党以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声明,取消了监察委员会所谓“恢复党籍案”。
但此时,八路军、新四军还在发展之中,中共毕竟羽毛还未丰满。所以,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与总理商定了两套国共合作方案,其核心思想还是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葫芦画瓢,建议采取中共党员公开加入国民党的“跨党”办法。总理赶回武汉后,于10月4日将写有中共意见的主席亲笔信交给了老蒋。老蒋见中共主动又提跨党合作,生怕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再次让有活力的中共党员占据了政权里要职,遂于14日表示:“关于中共党员公开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的问题,必须由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讨论。”将此事暂时搁置了起来。
但老蒋在处理从武汉和广州撤退事宜同时,仍孜孜不忘溶共计划。他经过反复思考后认为,采取1937年6月与总理进行庐山会谈时提出的国民革命同盟会方案,对他较为有利。而且,中共当初不仅同意老蒋任有最后决定权的主席,而且还同意该会可代替中共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于是,老蒋于12月6日晚在桂林会见总理,对国共组织合作关系提议:“一、跨党不赞成,中共既行三民主义,最好合并成一个组织,力量可以加倍发展;二、如果此点可谈,在西安召开华北西北将领会议后,就约毛泽东面谈;三、如果共产党全体加入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
现在党史提及此事,都把着眼点放在老蒋欲吞并中共险恶用心上面,却忽略了他此时也有敬佩中共、要求个人进步的心理状态。老蒋本质上还是爱国敬业的政治家,经过长期观察,国民党人在他眼里形象是:做官不做事;有私利而无公利,有小我而无大我;重权利而不重责任,享权利而不重义务,早已“不能为国牺牲,为民服务,为主义奋斗”。而中共屡遭追杀却百折不饶坚定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也感染了追杀中共的老蒋本人。在他看来,如果这些共产党人能为他所用,那中国的前景会很美好,而他个人的统治也更稳固。所以,老蒋尽管没有喊出“只要拥护我当总书记,宁愿加入共产党”的口号(当然,撇开政治利害考虑,他也没有达到这样高的思想境界),但内心已经以重用共产党人为荣了。
然而,老蒋只要认真审视一下新近前来投奔的国焘的经历,就应该知道他的溶共计划,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国焘身为正牌中共创始者,在党内斗争中不小心借用了一点枪杆子力量,立刻遭遇党内大老们群起而攻之,非但总书记宝座无望,连在中共内都无容身之地。老蒋身为屠杀中共的刽子手,就算愿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屈就”中共总书记宝座,广大中共党员干部能答应吗?以天下为己任的主席能答应吗?至于什么中共归属于老蒋领导的国民革命同盟会,那只是主席在西安事变以后为了求生存的权宜之计,绝非出自真心。而在中共力量增长到近20万军队、近50万党员、近5000万根据地的情况下,主席绝对不会再同意此等权宜之计了。
果然,总理对老蒋提议冷静而明确地答道:“第一、中共实行三民主义,不仅因为这是抗战的出路,而且因为这是达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国民党则不都如此想,所以国共终究是两个党;第二、跨党的办法我们不强求,如认为时机未到,可采用其他办法;第三、加入国民党,退出共产党,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第四、少数人退出共产党而加入国民党,不仅失节失信仰,而且于国家有害无益。”
但老蒋还不死心,抓住总理没有快速交通工具弱点,赶紧飞抵重庆,又于12月12日约见前来参加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博古、董老、吴玉章等人,再次提出关于两党合并问题。这次,他除了对总理所提各点之外,竟说只要中共合并于国民党成为一个组织,连国民党名义都可以取消。可保持党独立性是中共领导层共识,即使条件再优惠诱人,也还是当即遭到博、董等人拒绝。老蒋见状恼羞成怒,亮出底牌说:“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内发展也不行,因为民众也是国民党的,如果共产党在民众中发展,那么,国共之间的冲突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博、董等人知道事态严重,当晚便联名(名字中包括还未到渝的总理)把与老蒋谈话情况,如实电告中央。主席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仔细思考,于1939年1月15日,以中央书记处名义,给在重庆的总理、博古等人发出了暂时静观老蒋态度的指示。但形势发展不容中共静观,而必须表明态度。因为汪逆在长期散布消极思想之后,终于走上叛国投敌当汉奸的不归路,老蒋不得不决定于1月21日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统一国民党内部思想认识,消除汪逆流毒。既然召开全会,老蒋也得在大会上就国共合作组织关系进展作出一个交代。为此,老蒋于1月20日晚约见总理,最后一次提出国共两党合并要求。当遭到总理拒绝后,他发出了将加剧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的威胁性暗示。
其实自1938年秋以来,这类事件已经在河北、山东、陕甘宁等地层出不穷,经常有中共人员被捕,而老蒋威胁意味着这类事件将要升级。感觉事态严重的总理,于次日致电中央书记处,报告了与老蒋会见情况,并提出两条建议:一、对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中央应有表示。二、拍一密电,提出中共具体意见。主席根据总理建议,于1月24日以中央名义发出《中共中央致国民党蒋总裁及五中全会电》,在祝贺全会召开同时,建议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与扩大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06:40:33 +0800 CST  
为表明中共严正立场,主席又与次日(1月25日),以中央名义发出《为国共两党关系问题致蒋介石电》。称中共“绝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绝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它任何政党。”同日,总理也为各地磨擦日益加剧致信老蒋,称目前国共两党关系,如不彻底改善,就既不能减少磨擦,也不能合作到底。但也作出一定让步,表示中共不再在国民党及国民党军队中发展党员,并愿在某些省区减少发展。
这些文件彻底粉碎了老蒋一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在1月21日至30日在重庆举行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他于23日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秘密报告。报告号召“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决定“对中共是要斗争的,不好怕它”,“我们对中共不好像十五、十六年那样,而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正—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它如能取消共产主义我们就容纳它。”老蒋这个报告及《整顿党务要点》,被全会指定为今后国民党党务工作方针。全会还秘密通过他提出的《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并决议设立“防共委员会”,严密限制中共思想、言论和行动。
会后,国民党又发布了《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草案》、《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实施办法》、《陕甘两省防止异党活动联络办法》、《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开始在消极抗日同时,大张旗鼓地制造借口,与中共搞军事磨擦。
不过,八路军、新四军这时已经在抗战中越战越强,与国民党军力量对比并不像七七事变前后那样极其悬殊了。在1938年9月到1939年1月五个月里,除了第4纵队主力和冀东抗日联军四五万人,在10月上旬向平西转移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外,八路军主力粉碎了所有鬼子对根据地的扫荡。120师大青山支队主力,于9月初越过平绥铁路,进入大青山地区,开辟了绥远新根据地。1938年12月,中央针对鬼子把进攻重点转向敌后根据地区,老蒋在敌后建立苏鲁、冀察两个司令部以遏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的新情况,决定以115师主力挺进山东,120师主力挺进冀中,129师主力挺进冀鲁豫地区,以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而新四军除第1、2支队继续在江南敌后打击鬼子之外,谭震林率领第3支队于8月中旬开赴皖南,执行正面战场守备任务。他们在10月底取得马家园战斗胜利,毙伤鬼子300余人。12月,他们奉国民党三战区命令,防守铜陵、繁昌沿江地区,并在1939年取得五保繁昌的胜利。第4支队在高敬亭率领下,于4月中旬抵达皖中敌后(高本人在5月初病愈后到达皖中),先后取得蒋家河口(5月12日)、棋盘岭(9月3日)战斗胜利。
有了这样的底气,主席也不怕老蒋翻脸,继续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发展。1939年3月2日,115师直属队和686团抵达鲁西地区。两天后就袭击了郓城县樊坝伪军据点,歼敌500余人。而此后,随着系列反共文件传达到位,八路军与所谓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便慢慢多了起来。
第一个摩擦地点在河北省。本来国民党在这里已无政治势力,但老蒋从中共处学到了深入敌后办法以后,也任命了西北军著名将领鹿钟麟为河北省主席。鹿某本人没有军队,遂找同为西北军的孙良诚部作军事后盾,于1938年9月进入冀南,并把前文提及的赵云祥部及胡和道、夏维礼等不肯接受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收归麾下。而被任命为河北省民政厅长的张荫梧,也带着他任总指挥的国民党河北民军,由豫北进至赵县、栾城地区。
当时,因中共与老蒋个人合作谈判尚未破裂,负责经营冀南的129师不便跟鹿钟麟等翻脸,甚至希望与一直被老蒋打压的他们联手合作。但军阀对看重地盘,与今人看重钞票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地盘上冲突,鹿钟麟们自可与中共建立统战关系,但一旦大家都在同一块地盘上,他们就忘记了与老蒋的恩怨,而要与八路军大打出手了。
果然,张荫梧于12月初,亲率河北民军一、六、七团及特务团,向博野县进犯,企图抢占冀中军区第二分区根据地。结果反在12月16日,被二分区八路军部队在小店、杜村一带包围歼灭,史称“博野事件”。此后,鹿钟麟收编的各部继续与八路军搞摩擦,又多次制造捕杀中共党员事件。直到1939年3月,鬼子扫荡冀南平原时,鹿某才遗弃电台辎重,率张荫梧、夏维礼等部逃往冀西山地(其保安第一、三团溃散,赵云祥部一个团投降鬼子),把平原抗战重任推给了八路军。
河北摩擦事件引起主席高度警觉。2月5日,他在中央党校做题为《反对投降主义》讲演,提醒大家巩固统一战线就要进行两条战线斗争,反对关门主义与投降主义。提出对付国民党磨擦两条原则,即著名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2月28日,他又在书记处讨论国民党五中全会后形势及党的方针的会议上,提出要阻止妥协磨擦危险倾向发展,就必须争取国民党大多数,争取中央军,发展八路军游击队,以逼迫老蒋不得不继续抗战(当时认为老蒋是国民党里的中间派)。
这时,老蒋虽溶共不成,却仍在不断向中共施加压力。3月12日,他借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纪念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宣布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规定它的共同目标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其实依然是对付中共的“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变相提法。4月29日,主席在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利用他们的东西来反对他们,压倒他们”。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07:47:15 +0800 CST  
于是,主席在4月29日出席延安活动分子会议时,作《关于国民党所号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问题》报告。他指出,国民党所号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有积极的东西,一方面号召全国人民对抗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是对付共产党的。”中共任务是“要使它得到一个正确的方针,使它有利于‘打日本,救中国’”。5月1日,主席又在延安各界国民精神总动员及纪念五一劳动节大会上,作题为《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讲演。他拿过老蒋提出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口号,谴责“有些捣乱分子、磨擦专家,不是把力量集中而是把力量分散”,提出要打倒这些人的方针。无疑是把老蒋治人之道还治了其自身。
1939年2到5月四个月里,八路军、新四军在与鬼子斗争中又有斩获。2月10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旅长陈赓,副旅长和尚指挥下,在河北省邱县县城以南香城固地区诱伏鬼子。共毙伤鬼子大队长以下200余人,俘8人,缴获火炮4门、枪百余支(挺),毁汽车8辆,而自身仅伤亡50人。4月23日到25日,八路军120师在师长贺帅、政委关向应指挥下(贺帅中毒受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毙伤鬼子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200余支,鬼子突围逃跑者仅40多人。5月10日,八路军115师师部、第686团、津浦支队及山东纵队第6支队,在山东省肥城县陆房地区抗击日伪军8000余人围攻。战至12日胜利突围,共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自身伤亡300人。
新四军1支队司令陈毅于4月上旬,派遣管文蔚率挺进纵队(前身是身为中共党员的管在家乡江苏省丹阳县独立组建的地方抗日武装),北上位于长江之中的扬中县,将盘踞该地土匪武装尽数消灭。接着,陈毅继续令管率梅嘉生、韦永义两个支队1000余人渡江到苏北。经与驻泰州国民党军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著名电影《东进序曲》里“江州二刘”原型)达成谅解,把江都嘶马、大桥地区作为活动区域。此举是新四军贯彻中央“发展华中”方针,最终发展为一支拥有30万兵力战略力量过程中极其关键的一步。
中共有了这点实力,即使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被国民党十九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外加三个保安旅和十七个保安队共约四十万人包围与封锁,主席依然稳坐钓鱼船。6月10日,他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反对投降问题报告,指出:国民党存在投降与继续抗战两种可能性,中共要从坏的可能性作准备,随时对付各种意料之外袭击及各种大小事变。当然,主席深知先挑起事端理亏的道理,故恪守“人不犯人,我不犯人”原则。
而国民党军尽管在这五个月里,又丢失了南昌(3月28日)、海南(2月10日)等要地,却于5月下旬,在宜昌外围取得了石牌保卫战重大胜利。国民党军在该保卫战中以15万兵力对抗鬼子投入10万兵力,最终仅以一万余人伤亡,毙伤鬼子25718人,击毁飞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艘,取得了辉煌胜利。顶住了鬼子三板斧进攻,老蒋便觉得不再需要中共在敌后牵制鬼子了。于是,石牌保卫战刚一胜利,他便于6月初,给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及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下达密令,大意是:中共在平江嘉义暗中活动,阻挠抗战,速将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处人员黄耀南、涂正坤等人一一解决。
薛岳自己当然不会赤膊上阵,遂授意国民党军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执行。身为四川军阀的杨森虽是老总好友,但在选边时也不会顾及往日情分。在他亲自策划下,27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营一个连,于6月12日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当场枪杀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党内职务江西省委副书记),并在当晚将被捕的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党内职务湘鄂特委书记)、通讯处秘书吴渊(党内职务湘鄂特委秘书长)等6人,活埋于平江县黄金洞,还将通讯处财物被洗劫一空。史称“平江惨案”。
据笔者分析,老蒋未派军队袭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却单单挑一个偏僻的平江留守处下手,所杀者不过六人,且都不是中共重要干部。其用意还不在与中共全面决裂,而是向中共传递威胁恐吓信息,以达到强制溶共目的。按老蒋如意算盘,中共如果识相,自然不会将此事张扬出去,乖乖就合并于国民党之范。中共如果不识相张扬出去,他也能借口说,涂正坤等人纠集土匪扰乱后方治安,国民党军杀人举动是为维护治安的正当剿匪行为。总而言之,横竖都有理。而且,平江不处在交通要道上,惨案消息传到延安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最后一点,老蒋没有料错,平江惨案消息果然在20多天后才传到延安。利用这个时间差,他又推波助澜,做成了一件令中共痛而让他快的事情,那就是新四军冤杀高敬亭事件。对高敬亭的历史,前面已作简略交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四军内部,这位老高同志的四支队属于四方面军系统,而其余一、二、三支队都属于一方面军系统,而且掌握新四军领导大权的,也是一方面军系统干部。因此,当新四军要统一内部指挥系统时,老高显然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他肯逆来顺受,把“党叫干啥就干啥”(其实是上级叫干啥就干啥)奉为圭臬,则还能明哲保身。
然而,老高偏偏是条硬铮铮的汉子,有不同意见就要提,这就容易得罪上级。抗战爆发后,老高得罪的第一个领导就是王明。1937年12月,他去武汉参加长江局军事会议,王明以“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为由,要求红28军不在大别山留一兵一卒。老高不肯盲目服从,强烈要求在大别山留下一支部队,结果被王明扣上“在言论上反对中央、轻蔑中央,对中央在武汉的领袖不尊重至极”大帽子。而长江局和中共安徽工委,非但逼迫四支队让出大别山,而且还派上万名党员和革命青年,帮助进驻大别山的国民党白崇禧部第五路军改造基层政权,训练乡、保长,登记户口,建立保甲制度。致使中野1947年挺近大别山时,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项英和王明都是国际一系人物,老高得罪了王明,也就等于间接得罪了项英。到他有危难时候,项英是不会为他说话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09:24:03 +0800 CST  
但到1939年初,老蒋开始推行“限共”、“反共”政策时,原先持正确主张的老高就站到了错误立场上了。当时,中央觉得留在抗日后方的新四军容易遭致国民党军袭击,不如与八路军一样,深入到鬼子后面开辟根据地,在政治上更为主动。于是,中央令叶挺于5月6日到达庐江县汤池,筹建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赖传珠任参谋长),督促四支队东进皖东,创立抗日根据地。但这时老高思想还停留在一年前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上面,对于东进存在抵触情绪。而祸不单行,当他在5月中旬终于执行命令东进时,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逃跑叛变,投靠国民党桂系军队。这就让叶挺等人找到了整肃老高的机会。
6月21日至23日,叶挺主持连以上干部大会斗争老高,邓子恢宣布了他的主要罪状:反对中央在武汉的领袖(指王明);不服从命令,对抗军部领导;擅自招兵买马;破坏统一战线等等。老高用大量事实反驳了这些罪状,并曾在去斗争会场途中,纵身跳沟以死抗争,但全都无济于事。按着邓子恢他们想法,通过斗争把四支队兵权夺过来就可以了,并没有起杀心,真正起了杀心的是叶挺。作为北伐名将的他很清楚,想要取得从未指挥过的新四军控制权,必须杀将立威!
当然,叶挺想杀将立威也不那么容易,因为新四军将领都是党的忠诚战士、宝贵财富,不是封建王朝君主可以随时抛弃牺牲的鹰犬,不可能让他这个党外人士想杀就杀。但叶挺尽管此时不是中共党员,而且在思想上也从未入过党,却能够从中共内部严肃的肃反行动里,看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在叶挺看来,即使别人搞的肃反行动都是出于革命目的,而他照样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以达到与历史上田穰苴借庄贾人头确立对齐军指挥权相同的目的。于是,叶挺佯装对老高所谓“罪行”疾恶如仇,同时致电延安的主席和重庆的老蒋,要求严惩(就是处死的意思)老高。
主席接电后犯了思量,邓子恢等人是主席当时无法带走一起长征的心腹爱将,他们整倒老高,其实就是新四军内一方面军系统压倒四方面军系统,自然乐观其成。但他也清楚,老高是一位骁勇战将,可夺去兵权而不应肉体消灭。如果调来延安学习,经自己亲手调教,像和尚一样转而为己所用,将对革命事业更为有利。主席花了几天考虑停当后,便电告新四军军部,调老高到延安学习。但他哪里知道,老蒋已经抢在了他前面。
老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早就悬赏老高人头而不得,现在得知新四军自己要杀老高,那还有不准之理?而且,老蒋更清楚“平江惨案”消息马上就会走漏,中共军队以后可能不会向他请示任何事情了,有权不用等于过期作废。所以,他接到电报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在第一时间批转叶挺:“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极刑照准。”(有资料说,老蒋早在5月间就发了这封电报,叶挺是暗藏着这份电报去四支队寻衅杀老高的。但笔者认为这不符合逻辑。)
叶挺收到老蒋批复,提出不等主席回电就杀老高。如果项英、张云逸、邓子恢等与老高有点交情,稍微提些不同意见,他性命依然可保。但问题是,他们虽未与老高结下深仇大恨,却也不喜欢他。故在叶挺坚持杀人情况下,也就做了壁上观。老高遂于6月24日,被叶挺的警卫班枪杀。
老高死讯传出后,老蒋欢喜雀跃,很快又给叶挺去电,说什么“贵军长巡视部属,抗战支队得以整顿就绪,辛劳备著,殊堪嘉慰。”而主席闻讯后气得大声疾呼,连称项英好糊涂。项英尽管不喜欢老高,却也不愿背着黑锅,很快就当面责备叶挺上了老蒋当,以致老蒋高兴得要给叶挺发奖章。叶挺立威不成,反被迫与张、邓一起向中央检讨,弄得灰头土脸,遂又萌生去意。就这样,他与项英尴尬的关系一直维持到皖南事变。
当然出于政治需要,主席没有把老高之死的账算在叶挺名下,而是在党内算在了项英名下,在敌方算在了老蒋名下。没等他找机会与老蒋清算反间杀将之账,“平江惨案”噩耗终于传到延安。愤怒的主席让总理两次致电陈诚质问,陈诚果然用涂正坤纠集土匪的理由做挡箭牌。8月1日,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忍无可忍的主席在会上作了《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报告(收入毛选时,题目改为《必须制裁反动派》),表示要制裁那些投降派、反动派,就要保护一切革命的同志、抗日的同志、抗日的人民。
主席这个表示,其实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意思。既然国民党主动挑衅了,那中共就必须反击。从7月3日至8月25日,中央多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反磨擦斗争问题。在此之后,八路军、新四军也开始主动袭击在日伪敌后活动的国民党军,双方武装冲突愈演愈烈。欲知事态如何步步升级,请看四十六章《摩擦升级》。
在行将结束本章之时,还想评点一下叶挺杀高敬亭一事性质。笔者认为,连这位满脑子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北伐将领都知道打着肃反旗号为自己谋利,在中共内部一度作为整合利器的肃反,就必须寿终正寝了。这是因为,中共内部因战争环境而山头林立,每个山头都有整合内部要求。肃反刚被主席发明出来、被国焘发扬光大之时,这面西洋镜还有一定的神秘性,不是每个山头首脑所敢于玩并善于玩的。到了红25军在陕北对刘志丹肃反,这面西洋镜就已经拆穿得差不多了。而到了连叶挺也会用的时候,西洋镜已经完全拆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继续允许各山头使用肃反整合内部的话,则半数久经考验的革命干部将死于自己人之手,不等鬼子、老蒋来剿杀,中共自己就把自己杀垮了。不久后发生的湖西肃托事件,便又一次以活生生的事实诠释了这个道理。这些荒唐事件一再发生,促使作为国际共运大发明家的主席,亲自否定了自己发明的肃反,转而发明了整风这种新的整合内部的方法。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0:34:11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0:19:03
萧子升的才华,远在张国焘之上,是肯定的。萧懂英、法两国外语,写一手好字,国学优异,文采出众,博士学位!
而张只懂俄语,北大仅仅只实实在在读了一年半,从他90万字的《我的回忆》看,文字功底不足为外人道。
-----------------------------
@zhaoyu1027 2015-09-24 23:54:32
你又信口开河了,张国焘英语好,但不怎么懂俄语。六大以后,他被留在俄国,没有翻译无法与苏联人交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09:42:43
国焘英语不好,这点我没乱说。这是他在《我的回忆》中写的,你可以自己去看。至于他从北大辍学后,英语水平究竟好不好,没有其它资料佐证。我猜想,以他热心学生运动而耽搁学业的情况看,可能并没有多大改观。
如果你有其它可信资料,可以提供,让我们也消除疑点。
-----------------------------
《我的回忆》至少在五个地方显示张国焘英语水平不错,现全部列举如下:
一、张国焘1920年1月到上海躲避北洋军阀搜捕时,拜访了孙中山,并得到孙的赏识,请他再去谈话。那次谈话中,孙知道张喜欢研究马克思主义,指着一个摆满英语书籍的书架说,这是书都是讲社会主义的,让张都拿去看。张如果英语不好,怎么能看。
二、1920年4月,张国焘重回北大校园,索性专心看马克思主义著作,他读到的第一本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是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英文本。
三、张国焘1921年10月到1922年2月,受党委派赴苏俄参加远东劳苦人民大会,在旅行途中,他与苏方接待人员,用彼此勉强能听懂的英语交流情况。
四、张国焘在莫斯科期间受到列宁接见,谈话方式是张等人说英语,再由翻译译成俄语。张承认自己英语说得不够流利,但毕竟能进行口语交流。
五、中共六大以后,张国焘被留在莫斯科,充当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他把生活费结余的钱都用来买书,其中莫斯科能买到的英语政治性书籍,他都买了。他要是看不懂英语,买这些做什么?
现在回答你,张国焘为什么英语不错?因为当时中国理工科本土教材非常有限,必须直接学习西方理工类教科书。张国焘如果英语不过关,根本没资格在北大学理工。
好了,你不是说你在《我的回忆》里看到张国焘承认英语不好,在哪里?请指出来。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1:11:28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0:19:03
萧子升的才华,远在张国焘之上,是肯定的。萧懂英、法两国外语,写一手好字,国学优异,文采出众,博士学位!
而张只懂俄语,北大仅仅只实实在在读了一年半,从他90万字的《我的回忆》看,文字功底不足为外人道。
-----------------------------
@zhaoyu1027 2015-09-24 23:54:32
你又信口开河了,张国焘英语好,但不怎么懂俄语。六大以后,他被留在俄国,没有翻译无法与苏联人交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09:42:43
国焘英语不好,这点我没乱说。这是他在《我的回忆》中写的,你可以自己去看。至于他从北大辍学后,英语水平究竟好不好,没有其它资料佐证。我猜想,以他热心学生运动而耽搁学业的情况看,可能并没有多大改观。
如果你有其它可信资料,可以提供,让我们也消除疑点。
-----------------------------
@zhaoyu1027 2015-09-25 11:11:28
《我的回忆》至少在五个地方显示张国焘英语水平不错,现全部列举如下:
一、张国焘1920年1月到上海躲避北洋军阀搜捕时,拜访了孙中山,并得到孙的赏识,请他再去谈话。那次谈话中,孙知道张喜欢研究马克思主义,指着一个摆满英语书籍的书架说,这是书都是讲社会主义的,让张都拿去看。张如果英语不好,怎么能看。
二、1920年4月,张国焘重回北大校园,索性专心看马克思主义著作,他读到的第一本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13:11:35
很抱歉,由于是PDF电子书,不好搜索,他说他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一些功课学习吃力的那段文字,没有找到。那就认可你说的吧,他英语水平较高。
-----------------------------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对自己在北大学习情况,有这样两段文字:一是(刚1916年10月入校时)“我这个一年级生,最初是埋头于功课,成绩还算优良”。二是(1920年4月回校后)“我的学业已耽误了一个学期,到了无法追上的地步。教室们知道我所以耽误的原因,总是善意地给我一个勉强及格的分数。我也就索性将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图书馆,贪婪地阅读社会主义的书籍。”没有你说的由于英语底子差的说法。
我读的是纸质书,不可能搜索,但很快就能在可能的地方,找到我需要的材料。希望你也练练这种功夫,不要依赖搜索功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3:45:31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zhaoyu1027 2015-09-24 17:32:39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03:57
那是我读了张的《我的回忆》前面章节的感觉——他就是个芸芸众生之一的纨袴子弟,这种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也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我的感觉,但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从童年、少年时期,就会与众不同,如骆宾王七岁时就能作出至今中国年龄最小的是优异的儿童诗《鹅,鹅,鹅》、李白的《石牛》。
-----------------------------
@zhaoyu1027 2015-09-24 21:39:25
不要装神弄鬼,必须举例说明。《我的回忆》记载的张国焘少年时代的故事不多,随便举一个即可。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59:58
不是装神弄鬼,我手头只有PDF版的电子书,无法复制。举例也就困难。细细读他前面章节,感觉乏善可陈!共有80万字,内容还是不少。只是前面他青少年时期的内容非常单薄。
-----------------------------
@zhaoyu1027 2015-09-24 23:03:40
我手头有书,你讲个大概就行。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00:11:59
有两个情节,让我产生那种感觉。只能说个大概,不能细致具体,请谅解。一是一些当兵的与他们同住,他与他们曾一道逛街到很晚,然后买些便宜的酒食回来,喝酒谈女人;二是在北大,他与高年级同学同住,当时北大管理很乱,高年级同学常出去醉酒捧戏子,低年级同学就抗议。他对这些事记忆很深,关注度高,但不置可否,说明他心不由己,身不由己,曾经被染过。由于是自传性回忆,他不可能写出对自己有污点的事和话,只能这样感......
-----------------------------
两件事都存在,但都发生在1916、17两年,张国焘早已成年,无法说明张小时候是纨绔子弟。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4:01:17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24 21:38:24
看大决战里面的萧三,很小资情调的。没怎么吃过苦,受过歧视,所以对这个社会也不抱什么敌视,觉得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
而张国焘为啥组织这么一个激进的政党呢? 感觉他在北大成绩不太好,考北大成绩不够先读了预科,后面可能也受到同学歧视。所以才会走这么一条激进的路。
同理,林彪家境算好,但被老蒋抛弃;粟裕那是父亲被国民党害死,义无反顾走这条路了。朱德那也是不受到各处重视。。。
-----------------------------
而张国焘为啥组织这么一个激进的政党呢? 感觉他在北大成绩不太好,考北大成绩不够先读了预科,后面可能也受到同学歧视。所以才会走这么一条激进的路。

这你搞错了。北大当时的学制就是预科三年本科三年,张国焘成绩不好受同学歧视而走上革命道路是不成立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6:13:11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zhaoyu1027 2015-09-24 17:32:39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03:57
那是我读了张的《我的回忆》前面章节的感觉——他就是个芸芸众生之一的纨袴子弟,这种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也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我的感觉,但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从童年、少年时期,就会与众不同,如骆宾王七岁时就能作出至今中国年龄最小的是优异的儿童诗《鹅,鹅,鹅》、李白的《石牛》。
-----------------------------
@zhaoyu1027 2015-09-24 21:39:25
不要装神弄鬼,必须举例说明。《我的回忆》记载的张国焘少年时代的故事不多,随便举一个即可。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59:58
不是装神弄鬼,我手头只有PDF版的电子书,无法复制。举例也就困难。细细读他前面章节,感觉乏善可陈!共有80万字,内容还是不少。只是前面他青少年时期的内容非常单薄。
-----------------------------
@zhaoyu1027 2015-09-24 23:03:40
我手头有书,你讲个大概就行。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00:11:59
有两个情节,让我产生那种感觉。只能说个大概,不能细致具体,请谅解。一是一些当兵的与他们同住,他与他们曾一道逛街到很晚,然后买些便宜的酒食回来,喝酒谈女人;二是在北大,他与高年级同学同住,当时北大管理很乱,高年级同学常出去醉酒捧戏子,低年级同学就抗议。他对这些事记忆很深,关注度高,但不置可否,说明他心不由己,身不由己,曾经被染过。由于是自传性回忆,他不可能写出对自己有污点的事和话,只能这样感......
-----------------------------
张国焘1916年在上海同住的军人不是普通士兵,而是孙中山麾下的少壮军官(其中一人是张的表兄杜君),受孙委派去日本学军事。他们喜欢醇酒美人,但张国焘不喜欢,虽住在一起,却不一起行动。后来,张上街看书,他们得到船票后不辞而别,还拿走张八十银元和一些衣服,留了些不要的东西给张。
至于买便宜酒食回来吃喝的人,是叶先生(后来去印尼教书,不知所终)等革命党人,酒酣谈的是时事及袁世凯的丑事,并发发牢骚,不是谈女人。
你看书颠三倒四,临到讨论时不加核实就来乱说,非常不严肃。希望以后改正。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7:19:37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24 21:38:24
看大决战里面的萧三,很小资情调的。没怎么吃过苦,受过歧视,所以对这个社会也不抱什么敌视,觉得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
而张国焘为啥组织这么一个激进的政党呢? 感觉他在北大成绩不太好,考北大成绩不够先读了预科,后面可能也受到同学歧视。所以才会走这么一条激进的路。
同理,林彪家境算好,但被老蒋抛弃;粟裕那是父亲被国民党害死,义无反顾走这条路了。朱德那也是不受到各处重视。。。
-----------------------------
@zhaoyu1027 2015-09-25 16:13:11
而张国焘为啥组织这么一个激进的政党呢? 感觉他在北大成绩不太好,考北大成绩不够先读了预科,后面可能也受到同学歧视。所以才会走这么一条激进的路。
这你搞错了。北大当时的学制就是预科三年本科三年,张国焘成绩不好受同学歧视而走上革命道路是不成立的。
-----------------------------
@killywen 2015-09-25 17:28:37
当时成绩不太好,预科都是一年吧。
话说,张国焘当年是很瞧不起后面的一些书生的。好比一个北大本硕博的,对外地院校考来读研的,有些轻视。
-----------------------------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里说北大当时学制是预科三年本科三年,难道他说谎?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7:34:25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25 18:42:17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里说北大当时学制是预科三年本科三年,难道他说谎?
--------
又不是读高中,而是读预科。读一年而升入大学的。
所以国焘成绩较差,预科读久了吧。。。
-----------------------------

刚才又查到茅盾在北大学习,也是三年预科(http://lizichi.blog.hexun.com/96283460_d.html)。奉劝你不要不懂装懂。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19:38:44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3 19:42:29
而国焘的才华,可能远不如萧子升。因为,没听到谁夸奖过。李大钊没有,陈独秀也没有。
-----------------------------
@killywen 2015-09-23 22:13:16
萧子升兄弟和毛泽东本想报北大的,但没钱,所以读了湖南一师。
张国焘家里有点钱,去了北大。
所以萧在18岁的学识水平上,未必输给张国焘。
但很多事情是机缘巧合,张国焘有幸组建党这个平台,获得许多经验,有的发挥。无论怎么功利、险恶,毕竟在党史上还留下一段记忆了。
萧就没有。萧也有机会,但不敢闯,过老实人生活了,于是混个教书而老死。
其实孙文、蒋介石也如此。在没有与苏联联合前,孙文......
-----------------------------
@zhaoyu1027 2015-09-23 22:43:08
不能这样说,北大不是有钱就能考进的,也要靠学习好,萧子升情况不清楚,以毛主席严重偏科的情况,再有钱也考不进北上。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01:49:52
读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就知道他小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北大读书时,被陈独秀抓去搞学生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不代表他有多能干,而是当时愿意听老陈的学生,可能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张国焘在北大,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当时入学考试,都是一篇文章布局。那么,国焘文章的文采如何?
-----------------------------
@zhaoyu1027 2015-09-24 16:19:14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国焘小时候是纨绔子弟?他在1916年10月入北大,到1919年5月,基本上已经读满三年书了。你所谓认认真真读书时间可能仅有一年半左右,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17:10:10
你去看他的《我的回忆》吧,我是从他自己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五四前,他有一年多从事推动五四运动的工作,学业荒废,老师给他照顾,他才应付过来。后来干脆放弃学业,专职革命。
张国焘小时候是不是纨绔子弟?你看了他的《我的回忆》,自有不同的认识。那是我的认识。
-----------------------------
@zhaoyu1027 2015-09-24 17:32:39
五四运动是突然发生的,什么叫有一年多推动五四运动?你从哪件事上认为张国焘是纨绔子弟?讲!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03:57
那是我读了张的《我的回忆》前面章节的感觉——他就是个芸芸众生之一的纨袴子弟,这种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也许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我的感觉,但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从童年、少年时期,就会与众不同,如骆宾王七岁时就能作出至今中国年龄最小的是优异的儿童诗《鹅,鹅,鹅》、李白的《石牛》。
-----------------------------
@zhaoyu1027 2015-09-24 21:39:25
不要装神弄鬼,必须举例说明。《我的回忆》记载的张国焘少年时代的故事不多,随便举一个即可。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4 21:59:58
不是装神弄鬼,我手头只有PDF版的电子书,无法复制。举例也就困难。细细读他前面章节,感觉乏善可陈!共有80万字,内容还是不少。只是前面他青少年时期的内容非常单薄。
-----------------------------
@zhaoyu1027 2015-09-24 23:03:40
我手头有书,你讲个大概就行。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5 00:11:59
有两个情节,让我产生那种感觉。只能说个大概,不能细致具体,请谅解。一是一些当兵的与他们同住,他与他们曾一道逛街到很晚,然后买些便宜的酒食回来,喝酒谈女人;二是在北大,他与高年级同学同住,当时北大管理很乱,高年级同学常出去醉酒捧戏子,低年级同学就抗议。他对这些事记忆很深,关注度高,但不置可否,说明他心不由己,身不由己,曾经被染过。由于是自传性回忆,他不可能写出对自己有污点的事和话,只能这样感......
-----------------------------
你把张国焘抗议高年级同学醉酒捧女戏子,说成是也喜欢这一套,就更没有道理了。我念大学时,班上有同学喜欢打麻将,一直打到凌晨三四点,上课时无精打采甚至不去上。二十多年后,我还记忆犹新,难道就说明我也参加打麻将吗?
你对张国焘如此推测,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5 20:11:48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