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zhaoyu1027 2015-09-14 18:04:53
百万红军大部分是建立新根据地,发动翻身农民入伍,也有像红5军这样的起义部队。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一两年不也壮大很快吗?而且,那是在日寇占领了点线以后,完全从穷乡僻壤发展出来的。如果蒋介石被杀,国内大乱,日寇又不入侵,与苏联交通线畅通。通过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如何不能搞出百万红军?还有生源问题,不要忘记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潜伏在国民党各部门里的地下党及侯镜如、郭汝瑰这样的失联者。为了迅速发展,......
-----------------------------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请你不要低估毛主席的政治运作能力。如果中国历史发展是张杨杀蒋,张杨被诸侯讨灭,南京何应钦政权随即解体,红军两年内壮大到百万;毛主席就自有办法把这百万大军整合成一支钢铁雄师。中共只要有毛主席掌舵,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4 19:36:10 +0800 CST  
@每天看到 2015-09-14 19:21:52
观点很独特
-----------------------------
如果我没有一些特别的认识,也不用再写了。大家直接看正统党史不就行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4 20:22:17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4 16:52:49
1936美国主流报刊如何报道"西安事变":老练的记者们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西安事变--"不可思议"。从任何西方视角来看,"不可思议"的是东亚地区最有权势的人物竟为暴力所俘,46名卫兵悉数被杀;事变中他本人假牙丢失,在被囚禁的13天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诵读《圣经》;最后,他又突返南京,宣称惨遭绑架在部分程度是咎由自取;而绑架者之所以把他放走,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读了他1936年大约5万字的个人 日记 后,深受 感......
-----------------------------
而绑架者之所以把他放走,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读了他1936年大约5万字的个人日记后,深受感动!而在东方人看来,这一切没有什么不可思议,不过是中国人在"保全面子"。


前面一句是笑话,后面一句才是真实情况。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4 21:52:43 +0800 CST  
第三十五章 当代张仪
从1936年12月19日起,中共、国际和张、杨,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接下去,就是张、杨在台前,中共在幕后,怎样与南京政府和老蒋本人达成协议的问题了。这一天,是老蒋暂停三天进攻手令中最后一天,汉卿又一次晋见老蒋,要求他接受八项主张。但老蒋依然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架势,严词拒绝。眼看暂停期一到又要开战,汉卿也十分着急。经过与总理等讨论,他决定以强硬对强硬,于12月20日发表《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将士们坚决抵抗中央军进攻,告诉南京政府要打奉陪。
不过,着急的不只汉卿一家,在南京的美龄同样很着急。为阻止老何重新开战,她抢在12月19日,说服兄弟宋子文,请他于20日去西安,与张、杨作深度接触。在美龄运作下,大批黄埔系将领要求老何,在子文去西安有确切音讯前(或回或被捉、被杀),不能动手开打。老何犟不过带兵官们,只好同意。子文于20日以私人身份飞到西安,同老蒋、汉卿和总理都进行了交谈。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于21日匆匆返回南京。而端纳也在子文到达后,坐飞机回南京向美龄复命,由于飞机故障,当晚降落洛阳,次日与子文前后脚到了南京。
从子文、端纳那里了解到西安实际情况以后,美龄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已充满信心。12月22日,她亲自出马飞往西安,一来看望老蒋,说服并代表他与张、杨和谈,二来培养和老蒋的爱情(其二姐庆龄是这样认为的)。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必须由美龄出面,才能使谈判成为可能。事情是这样的,老蒋在与端纳和子文会面以后,应该已经透露出谈判解决的意思。但他如果亲自与汉卿等人谈判,作为国家领袖尊严荡然无存,还有什么资格继续领导国民党政府?因此,必须有一个人配合他演双簧,但在没有中共如此严密政治纪律的国民党内,能够与老蒋唱双簧的人,也只有夫人宋美龄了。这就是美龄必须飞西安的根本原因。
美龄随行人员包括子文、端纳、蒋鼎文和戴笠等,其中子文、端纳为中间人和谈判助手,鼎文是老蒋信使去而复返,意在取信于汉卿,唯独戴笠乃主动要求前往。前面讲过,戴笠根据他布在汉卿身边特务密报,早就担心汉卿会兵谏,劝老蒋不要冒险去西安督战。但老蒋认为汉卿素讲忠义,对自己又非常崇敬(老蒋对汉卿,果然打是亲骂是爱),根本不信。因此,戴笠总觉得自己有失职之嫌,经主张和谈的好友胡宗南(此公在关键时刻都要发挥作用,而且是对中共有利的作用)在电话里指点,决心以黄埔系代表名义,冒险去西安“伴驾”,挽回老蒋对他信任。美龄本觉得,带个特务头子过去,会使汉卿起疑心。但子文却认为戴笠与汉卿私交甚好,去了反能证明谈判诚意,这才让他搭上了飞机。
一行人到达西安后,除戴笠被软禁外,其他人很快同蒋介石相见,并且与汉卿进行长谈。美龄对汉卿说,目前事已至此,唯一问题是怎样解决事变。为此,她愿意见任何人,即使老蒋不愿见的人,她也可以代为相见。这意思就是,她可以代老蒋,见总理等中共代表,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端纳赞同。于是22日晚,美龄与总理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会面。这事实上就是一出双簧,表面是蒋夫人出面,实质转达的则是老蒋意思。
解决了老蒋不出席也能谈判的面子问题,12月23日,西安、南京和中共三方代表开始举行正式会谈,讨论和平解决事变、释放老蒋条件。谈判条件三方各有盘算,张、杨方面考虑了四项先决条件:一是老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三是东北军、十七路军(简称两军)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不难看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至于红军安危,则推给了将来的抗日联合政府。按照这个设想,张、杨在23日上午提出,由老蒋出面,即刻在西安召集一由朝野各界官员名流大会,出席者应包括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济琛、冯玉祥、宋庆龄、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子文、汉卿等各界名流(因为老西不够朋友,汉卿不请他与会)。等大会作出决议后,老蒋才能获释回南京。
而总理提出的六项主张,则较能考虑张、杨利益。这六项是:(一)双方停战,中央军撤至潼关以东;(二)改组南京政府,肃清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六)与同情抗日的国家合作。其中,第一项虽未要求保证张、杨政治地位,但至少缓和了他们危急的军事形势。二到五项包括了张、杨12月12日发表的八项主张,第六条则是暗指与苏联合作。而子文提出的还价是,老蒋下令撤兵即能获释回京,到京后再释放爱国七君子。爱卿、虎城、总理当然不同意,坚持中央军先撤走,爱国领袖先释放。直到此时,张、杨、共三方态度还比较一致。
但当张、杨要求中共参加预拟宣布成立的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世人公开张、杨、共“三位一体”关系时,情况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2月23日,中共中央为此又一次开会讨论,主席在会上明确表示,如果对外公开“三位一体”关系,中共第三方地位就将取消,故不能答应张、杨要求。尽管有些政治局委员私下觉得。主席主张不够朋友,但会议最终还是做出了不同意张、杨要求的决议,并立刻电告总理,由他在当晚向张、杨当面宣布。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06:30:39 +0800 CST  
《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叫做“王六郎”的故事,说河里的淹死鬼想投胎重生,必须等待下一个淹死者来做替身。在主席眼里,一旦杀蒋之路不通,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共就是想投胎重生的王六郎,而张、杨正是那位将要淹死的替身。作为一个合格政治家,主席不会有王六郎那样的妇人之仁。而且按照革命理论,中共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确实没有必要,跟作为利用对象的旧军阀讲江湖义气。此时,汉卿想必在心里,不知把主席咒骂了多少回,但由于上一章所讲的道理,汉卿依然只能再咽一颗碎牙,而不能与中共撕破脸皮。
12月24日,老蒋就六项要求,做出具体保证:(子)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丑)委托孔祥熙、子文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成孔、宋与汉卿商讨改组政府名单,决令老何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寅)老蒋先回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卯)联红容共,蒋主张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汉卿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辰)准备召开国民大会。(巳)主张联俄联英美。该答复非但完全满足了六项要求,而且不少地方还有超出,诸如让老何出洋,汉卿与孔、宋商讨政府名单,朱绍良等离开陕甘等等。
根据老蒋答复意见,三方再次谈判,达成如下结果:(子)孔、宋组院,子文负绝对责任,保证组织符合国人意愿的政府,肃清亲日派。(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美龄、子文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老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队已退)。(寅)老蒋回南京后,释放爱国领袖,西安可先发表,由子文负责释放。(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美龄、子文担保老蒋停止剿共,并可经汉卿接济(子文担保总理与汉卿商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辰)先开国民党会议,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巳)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具体办法与庆龄商量。(午)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
然而,这样的结果看上去很理想,却仍有画饼之嫌。因为老蒋对此只是以“领袖人格”担保实施,既不对外公布,更不签字画押。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在耍滑头,一旦脱离险境,立马会不顾“领袖人格”,推翻所有口头承诺。但观察后来发生的事情,谈判结果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符合老蒋政治利益乃至个人利益(将在后面几章详细分析),他并无全盘推翻承诺意思。老蒋真正不肯签字的原因是,一旦签字,将丧失担任国家领袖必不可少的“光辉形象”,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对于老蒋而言,此时是“无形象,毋宁死”。
那么,西安事变必须对外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收场,才能使老蒋保持光辉形象,继续充当中国领袖呢?说来也不难,就是要让发动兵谏的张、杨做浪子回头状,不提任何条件恭送老蒋回南京,最好还要发表公开声明,表示误会了领袖,已痛不欲生、洗心革面矣。如此一来,老蒋形象依然光辉。他过后所采取的和解抗日政策,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自主行为,与西安事变没有半点关系。
老蒋既然有挽回声誉迫切需求,汉卿这位“新科王六郎”就有机会抓到下一个淹死鬼,作为自己替身了。于是,当美龄在稍后时间向汉卿提出,希望能在25日送老蒋回南京,作为送给老蒋圣诞礼物时,汉卿立刻用英语表示赞同,生生在虎城(他听不懂英语)眼皮底下,完成了一宗重大交易。汉卿此时不仅打定主意,要把不签字的老蒋放回南京,而且还决定届时亲自送他回南京。
汉卿出此“下策”看似自投罗网,其实却是竭其有限智力,精心设计出的政治生涯“安全降落”行动。第一次把“安全降落”这个航空名词用在政治领域上的,似乎是许家屯。此公在被开除党籍后向世界推广的这个名词,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以正面形象退出政治舞台。汉卿之所以着急忙慌发动西安事变,关键原因就是他的公众形象,是花花公子和不抵抗将军。如果这时让老蒋弄光了东北军,那他留在历史上的形象就丑陋无比了。但西安事变使情况起变化了,不仅不抵抗将军变成了爱国将领,而且他这种敢作敢为的胆大包天行为,也使花花公子这顶帽子随风飘去,再加上成为中共事实上救命恩人,汉卿形象便高大起来了。
但通过西安事变,汉卿也看到了自己政治能力极其低下的残酷事实。如果还不肯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一旦老蒋回南京后爽约,对自己和虎城大打出手,中共不会施以援手已经肯定,是否乘火打劫还不一定。届时,面对前有老蒋这头虎,后有中共这条狼的凶险局面,自己能力又有限,很可能不但身家性命无保障,靠西安事变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好名声,也将荡然无存。要摆脱如此险境唯一办法,就是打着“不知老蒋有抗日决心,对兵谏追悔莫及”旗号,主动跟老蒋去南京负荆请罪。尽管根据老蒋一贯为人,按对待胡汉民、李济深方式,扣押自己的可能性很大,但这也正是他体面退出政治舞台的良机。
当然,有一点汉卿不能不防,那便是老蒋乘机杀害他。对此,汉卿设置了三道防线:头一道是共荣共损防线,老蒋要把汉卿明正典刑,就必须宣布他是十恶不赦罪人。一旦汉卿成为坏人,那老蒋也将成了轻易被坏人绑架的庸人,既然是庸人,还有什么资格领导国家?所以,只要汉卿跟老蒋回南京,老蒋是不能明下杀手的。但防住了明杀,还不能防止暗杀。对此,汉卿把宋氏兄妹作为第二道防线,由讲交情的他俩负责阻止老蒋下令暗杀。而为了防止宋氏兄妹不讲交情,还需要他俩在那份老蒋不肯签字的协议上,代老蒋签个字,再通过秘密渠道送到国外,交正妻于凤至收藏,以此形成第三道防线。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07:47:58 +0800 CST  
分析至此,有人也许会说,汉卿怎么能确定老蒋一定会扣押他?万一老蒋放他回西安,“安全降落”目的不是落空了吗?但事实是那样更好!老蒋如能放汉卿回西安,也就意味着原谅了汉卿这次重大“过错”,短期内再不能派兵来讨伐。至于中长期,汉卿只要能熬到抗日军兴,就可以通过让东北军在正面战场上与鬼子拼个精光,从此顶着爱国将领光环,像老冯那样,靠唱爱国高调,练就政治上的金刚不坏体了。
汉卿放蒋决心已定,但光有决心远远不够,还必须排除障碍,落实到行动上。放蒋主要障碍就是“三位一体”中的另两位:虎城和中共。其中,十七路军在西安城内和周边共有九个团,与东北军一个团相比,兵力占绝对优势。中共在西安虽没有兵力,但在两军内部都有大批地下党员,他们在总理统一领导下,与两军内少壮激进分子结合在一起,呼风唤雨能力极强。汉卿再三权衡,觉得刀客出身的虎城好糊弄,关键还是要和中共沟通好。他于12月24日一早,直接了当地向总理提出放蒋主张,没想到总理竟爽快地答应了。
尽管总理是在来不及向中央请示情况下,同意汉卿主张的,但放蒋本身符合中共此时利益。有人可能会问,主席派总理来西安的重要目的不就是杀蒋吗?既然杀蒋更符合中共利益,总理不如联合虎城,共同反对在老蒋不签字情况下放蒋。这样三拖四拖,拖出变故来,不是又能杀蒋了吗?但笔者要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一周前,老斯保蒋精神被主席隐瞒住,还没传达到全党,自可暗箱操作杀蒋之事。如今,国际来电在党内已是人人皆知,如再玩杀蒋花样,中共可真要被开除“共运”籍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更重要的是,一周前红军已经做好杀蒋后南下中原准备。如今,红军已就地展开,接防东北军让出的地盘了。即使杀蒋成功,也根本来不及再出中原,这时中央军四面一围攻,无疑自取灭亡。
那么,老蒋回到南京后一旦反悔,红军是否危险呢?也不危险,因为红军已经有了三道保险。第一道保险同样是,老蒋要再进行剿共,等于在说自己根本无意抗日,张、杨兵谏做得对;张、杨兵谏一旦对了,老蒋依然是轻易被人绑架的庸人;既然是庸人,还有什么资格领导国家(正是由于这一点,西安事变才使老蒋、汉卿、中共敌对三方,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抗日则成为三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唯一途径)?而经过两周剧烈变动,红军已经从东北军手里接防了陕西中部广大地区,陕甘宁根据地就此具备了规模。国民党军再想围剿,不可能速战速决,只能重新采取旷日持久的碉堡战术。而老蒋本来就只是想抢在与苏联结盟之前,打一个时间差,快速消灭红军。现在时间差没有了,也就等于上了第二道保险。第三道保险则是拟议中的苏联援助,老蒋总不见得为消灭红军,连抗日必不可少的苏援都不要了吧?
但善于独立办外交、有超强临场机变能力的总理,还不太放心,遂又提出必须在当晚(12月24日晚)与老蒋见面要求,以便再加两道保险。在汉卿以老蒋故人来访为说辞,宋氏兄妹从旁相助,老蒋未置可否情况下,总理终于实现了与老蒋在四一二大屠杀以后的首次见面。见面本身只是礼节性质,并未进行实质性谈判,但总理却成功地又为中共加了两道保险。这第四道保险就是见面本身,老蒋既然肯与用八万大洋悬赏缉拿的中共重要领导人谈话,自然较难在事后立刻翻脸,继续剿共。而第五道保险则是,总理在与老蒋叙家常时,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仍被老斯扣留在苏联的其子蒋经国(以后简称小蒋)。当老蒋微露思子之情时,总理则一口答应将帮助他们父子团聚。这样,就使老蒋为求小蒋归来,更加无心剿共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不服气,认为老蒋剿共十年,从未以小蒋安危为念,为何西安事变以后,就能为小蒋归来这等私事,而放弃“剿共大业”呢?笔者还是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也。昔日,剿共作为南京政府一致公认的“国策”,老蒋自然不能为自己一己私利,既违背“国策”,又损害个人政治利益。但现在,老蒋既然以容共抗日为个人政治利益和基本“国策”,当然可以公私兼顾一下。而这公私利益混杂在一起,就使老蒋容共抗日决心更大了。
至此,三方力量中两方已经同意放蒋,扛着不肯放蒋的,除了遍布各个角落的少壮派军官以外,大佬级人物中只剩下虎城一位。事实上,在政坛上缺见少识的虎城,因为来不及像汉卿那样在政治上迅速转弯,已经沦为汉卿的替死鬼。要说服他同意放蒋,无异于与狐谋皮。因此,当汉卿于24日晚征求虎城意见时,遭到坚决反对,两人发生激烈争吵,汉卿甚至说虎城若不同意,可以开枪打死自己。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12月25日一早,不知是否经虎城煽动,两军高级军官鲍文樾、马占山、杜斌丞等,将连夜写成的联名信交给宋子文,要求老蒋必须签字。否则,即使张、杨同意,他们也决不答应,将誓死阻止老蒋离去。子文大惊,连忙找汉卿商量。两人正在密议,黎天才又来报告,说两军中一批少壮军官正在密谋武装叛乱,打算自行杀掉老蒋,如果汉卿阻止也一起杀掉。眼看部下也要效仿自己行为了,汉卿感到已行将失去对东北军控制力,如再不放蒋,可能会身败名裂。为了让虎城能够松口,他又找了总理,希望这位当代张仪能够说服虎城。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代辩士中翘楚人物,但他俩性质有很大不同。主张合纵的苏秦有自身战略,辩才是帮助他实现战略的工具,而战略本身是站得住脚的,故他的辩才是正辩,是为被游说者着想的。主张连横的张仪就不同了,他自身并没有战略,所执行的是秦国连横战略,被游说对象则是这种战略受害者,故他的辩才是歪才。汉卿晚年回忆总理辩才说,头天听他站在这个立场上分析问题,讲得头头是道;次日又听他站在相反立场上分析问题,同样讲得头头是道。而国焘在《我的回忆》中写道:“当时毛泽东与周恩来,一个在内策划,一个在外周旋,二人配合得很好。毛氏曾向周尽情吐露他心中所想的和企图做到的,周恩来则根据外面的实况,分别予以实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09:53:22 +0800 CST  
从以上两条史料不难看出,总理本人是没有战略的,他的任务是用辩才使对手接受主席定下的战略。主席制定的战略必定对中共有利,但未必有利于合作方,总理用辩才让合作方接受对其不利战略时,所履行的职责就与张仪一样了。这时,要说服虎城接受对其极端不利的放蒋主张,由总理出面再合适不过了。总理果然不负众望,通过一番口舌,再加虎城谋士们(几乎全是中共党员)也不作梗,终于使他同意放蒋。
乘着这个热乎劲,老蒋召见了张、杨,表示尽管他们做法属于叛变行为,但还是原谅他们,并允诺他以领袖人格担保的一切均会履行。之后,汉卿立刻收拾简单行李,不顾爱妾赵一荻等身边人员阻拦,领着老蒋、美龄、子文、端纳一干人等,直奔机场,打算亲自陪老蒋回南京。到了机场还有一段插曲,当时有2000多人在等着欢迎傅作义。老蒋误以为这些人是来阻拦他的,便急忙再次对汉卿、虎城表示决不食言。在证明是虚惊一场后,汉卿掏出一张早已写好、相当于政治遗嘱的手令,让人转交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主席于学忠,称去南京期间,万一发生变故,东北军将领均听虎城与学忠两人指挥,由虎城代理自己职务,便抢在老蒋前面,登上两宋带来的波音飞机。
按正统党史说法,总理此时正找人谈话,闻讯急忙赶往机场,结果飞机已经起飞。然而,国焘在《我的回忆》中,是这样转述总理向中央报告的:“蒋氏飞机将起飞的时候,他(指总理)正和张学良站在一块送行,张说:‘我送委员长。’便步上飞机,虽经蒋劝阻,但张仍是登机起飞了。周说明他当时真着急,但在稠人之中又不好说话。”笔者认为国焘说得对。理由为:首先,该日老蒋回南京已是大概率事件,总理怎么可能对此不闻不问,去找什么人谈话?难道找人谈话,比关注老蒋动态还要重要吗?其次,老蒋既然已经答应不再剿共,临走时为表示诚意,能不喊上总理一起送行吗?基于这两点理由,总理分明就在现场,而且还不是不好劝,而是希望汉卿去南京,根本不想劝。
前面已经分析过,主席一旦同意放蒋,就必须拿张、杨来做中共替死鬼,达到与老蒋和解目的。既然要以张、杨为替死鬼,当老蒋回南京后对张、杨动武时,红军一定不能施以援手。但那样一来,中共社会名誉将很坏,以后再搞统战就有难度了。故看到汉卿识相,愿意自投老蒋罗网,后面难题迎刃而解,总理在心里乐还乐不过来呢,如何会劝阻汉卿?对此,主席在1937年3月1日接受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曾说:“西安事变中,国内一部分人极力挑动内战,内战的危险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12月25日张汉卿先生送蒋介石先生回南京一举,如果不依照蒋先生处置西安事变的善后办法,则和平解决就不可能,兵连祸结不知要闹到何种地步,必然给日本一个绝好的侵略机会。”就基本上道出了其中天机。
载着蒋氏夫妇、子文、端纳及汉卿的波音专机,于12月25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安然抵达洛阳。至此,生命历程一度可能停留在五十岁时点上的老蒋,非但逃出生天,而且还把他对国民党的控制权延续了三十九年,把蒋家王朝(包括台湾小朝廷)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老蒋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主要应该归功两个人。其中,“头号功臣”就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老斯,没有他及时下令在真理、消息两报上刊发社论,汉卿在主席忽悠下,不要说一个老蒋,就是十个老蒋也杀得干干净净。“二号功臣”则是美龄,如果她没有一定政治智慧,先请端纳后派子文去西安,与老蒋建立联系,而只知撒泼打滚,老何等主战派完全可以不顾其感受,坚决攻击西安。如此一来,就算老斯有意相救,汉卿不愿杀人,老蒋最终还是会被形势所杀。至于汉卿以及主席、总理等中共领袖,虽然对放蒋也有贡献,但他们骨子里是想杀蒋,放蒋只是迫于形势,故不能以功臣自居。
随着老蒋“逃离”西安,狭义西安事变宣告结束(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写到这里为止),但影响中共安危的广义西安事变尚未结束。接下来,老蒋不再有剿共的理由、时间和利益取向,却有的是瓦解张、杨军事集团的理由、时间和利益取向。已经扎根陕北的红军,处于双方斗争漩涡之旁,应对稍有不当,让老蒋重新抓到可以军事讨伐的把柄,则主席从1936年1月开始精心下的这盘脱困大棋,就可能在收官阶段功亏一篑。要知道,主席、总理是如何密切配合,最终使老蒋报复张、杨的火焰,无法烧到中共,请看第三十六章《李代桃僵》。
在结束本章之际,想谈的是围绕西安事变党史的写作体会。在写完第三十三章《西安事变》时,觉得叙述短短两周事变经过,用一个章节篇幅足够了。不料,第三十四章《“斯”命难违》用了一万余字篇幅,却只能写到12月19日。于是,考虑本章不仅包括12月20日到25日的最终谈判过程,而且还应包括老蒋回南京后扣押汉卿、瓦解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全部内容。总而言之,将西安事变余波一并作一归结。但实际写作下来,又只能到放蒋为止,估计余波也得占据一章篇幅。不得不承认,西安事变的内涵,远比正统党史中所描绘的单线条来得复杂。
细细想来并不奇怪。西安事变作为中国当时政治格局全面洗牌的重要契机,方方面面政治势力都想对其进程施加影响,以图己方在新的政治格局里能够获利。一旦众多政治势力插手,短短两周内所发生的或明或暗政治事件就会层出不穷,而这些政治事件也对放蒋结局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影响就已经不是西安事变幕后策动者主席,前台发起者张、杨所能消除和改变的。这种情况与三十年后的文革,有着非常相似的性质。当然,由于持续时间更长,文革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也更为典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0:58:12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4 18:04:53
百万红军大部分是建立新根据地,发动翻身农民入伍,也有像红5军这样的起义部队。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一两年不也壮大很快吗?而且,那是在日寇占领了点线以后,完全从穷乡僻壤发展出来的。如果蒋介石被杀,国内大乱,日寇又不入侵,与苏联交通线畅通。通过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如何不能搞出百万红军?还有生源问题,不要忘记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潜伏在国民党各部门里的地下党及侯镜如、郭汝瑰这样的失联者。为了迅速发展,......
-----------------------------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zhaoyu1027 2015-09-14 19:36:10
请你不要低估毛主席的政治运作能力。如果中国 历史 发展是张杨杀蒋,张杨被诸侯讨灭,南京何应钦政权随即解体,红军两年内壮大到百万;毛主席就自有办法把这百万大军整合成一支钢铁雄师。中共只要有毛主席掌舵,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0:25:30
如果毛泽东一意孤行,将成为李立三的下场。斯大林不会容许毛泽东危害苏联国家利益和全力避免两线作战的既定战略。
-----------------------------
毛主席说中共忠实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决策,力图救蒋,但毕竟做不了张杨的主,蒋还是死了。请问,斯大林怎么能定毛主席一意孤行的罪名?毛主席又如何会有李立三的下场?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1:27:2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4 18:04:53
百万红军大部分是建立新根据地,发动翻身农民入伍,也有像红5军这样的起义部队。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一两年不也壮大很快吗?而且,那是在日寇占领了点线以后,完全从穷乡僻壤发展出来的。如果蒋介石被杀,国内大乱,日寇又不入侵,与苏联交通线畅通。通过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如何不能搞出百万红军?还有生源问题,不要忘记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潜伏在国民党各部门里的地下党及侯镜如、郭汝瑰这样的失联者。为了迅速发展,......
-----------------------------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zhaoyu1027 2015-09-14 19:36:10
请你不要低估毛主席的政治运作能力。如果中国 历史 发展是张杨杀蒋,张杨被诸侯讨灭,南京何应钦政权随即解体,红军两年内壮大到百万;毛主席就自有办法把这百万大军整合成一支钢铁雄师。中共只要有毛主席掌舵,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0:25:30
如果毛泽东一意孤行,将成为李立三的下场。斯大林不会容许毛泽东危害苏联国家利益和全力避免两线作战的既定战略。
-----------------------------
@zhaoyu1027 2015-09-15 11:27:26
毛主席说中共忠实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决策,力图救蒋,但毕竟做不了张杨的主,蒋还是死了。请问,斯大林怎么能定毛主席一意孤行的罪名?毛主席又如何会有李立三的下场?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2:12:05
斯大林为了防止中共暗中搞鬼,迅速表明了立场,实际在苏联表明态度的这一时刻,西安事变就已经结束,下面只是如何收场而已。张学良从收音机里听到《真理报》和《消息报》的社论,与原来的期待和保证完全相反,他感到极大的震惊与愤懑。派到张学良身边秘书中共党员宋黎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
-----------------------------
苏联两报社论一出,毛主席瞒天过海这一招当然不灵了,这不就开始改为释蒋了吗?你仔细去看看我的原文,就是按这个路子分析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2:24:5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4 18:04:53
百万红军大部分是建立新根据地,发动翻身农民入伍,也有像红5军这样的起义部队。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一两年不也壮大很快吗?而且,那是在日寇占领了点线以后,完全从穷乡僻壤发展出来的。如果蒋介石被杀,国内大乱,日寇又不入侵,与苏联交通线畅通。通过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如何不能搞出百万红军?还有生源问题,不要忘记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潜伏在国民党各部门里的地下党及侯镜如、郭汝瑰这样的失联者。为了迅速发展,......
-----------------------------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zhaoyu1027 2015-09-14 19:36:10
请你不要低估毛主席的政治运作能力。如果中国 历史 发展是张杨杀蒋,张杨被诸侯讨灭,南京何应钦政权随即解体,红军两年内壮大到百万;毛主席就自有办法把这百万大军整合成一支钢铁雄师。中共只要有毛主席掌舵,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0:25:30
如果毛泽东一意孤行,将成为李立三的下场。斯大林不会容许毛泽东危害苏联国家利益和全力避免两线作战的既定战略。
-----------------------------
@zhaoyu1027 2015-09-15 11:27:26
毛主席说中共忠实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决策,力图救蒋,但毕竟做不了张杨的主,蒋还是死了。请问,斯大林怎么能定毛主席一意孤行的罪名?毛主席又如何会有李立三的下场?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2:12:05
斯大林为了防止中共暗中搞鬼,迅速表明了立场,实际在苏联表明态度的这一时刻,西安事变就已经结束,下面只是如何收场而已。张学良从收音机里听到《真理报》和《消息报》的社论,与原来的期待和保证完全相反,他感到极大的震惊与愤懑。派到张学良身边秘书中共党员宋黎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
-----------------------------
@zhaoyu1027 2015-09-15 12:24:56
苏联两报社论一出,毛主席瞒天过海这一招当然不灵了,这不就开始改为释蒋了吗?你仔细去看看我的原文,就是按这个路子分析的。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3:02:26
所谓瞒天过海,不过枉费心机,张学良又岂会轻易杀蒋。
-----------------------------
没错,张学良雄才大略没有,但自保能力超强。毛主席这叫尽人事、听天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3:05:04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zhaoyu1027 2015-09-14 19:36:10
请你不要低估毛主席的政治运作能力。如果中国 历史 发展是张杨杀蒋,张杨被诸侯讨灭,南京何应钦政权随即解体,红军两年内壮大到百万;毛主席就自有办法把这百万大军整合成一支钢铁雄师。中共只要有毛主席掌舵,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
@新昌仁慧 2015-09-15 10:25:30
如果毛泽东一意孤行,将成为李立三的下场。斯大林不会容许毛泽东危害苏联国家利益和全力避免两线作战的既定战略。
-----------------------------
@zhaoyu1027 2015-09-15 11:27:26
毛主席说中共忠实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决策,力图救蒋,但毕竟做不了张杨的主,蒋还是死了。请问,斯大林怎么能定毛主席一意孤行的罪名?毛主席又如何会有李立三的下场?
-----------------------------
@killywen 2015-09-15 14:14:18
放蒋也是对中共一个次优的策略。
另外从大局来说,在蒋介石取得完全优势情况下,将其暗杀掉或者诱捕,然后中共趁机夺权,有点胜之不武的感觉。若这般做法,苏联和美国也完全可以找中共里面代理人,暗中干掉老毛或者谁,再趁机夺权。
而将老蒋放回去,逼其抗日。如此双方共同在抗日而非在内耗,对民族是一个交代。另外双方在抗日中重新积蓄自身力量,再来堂堂正正对打。
如此,输者老蒋就算心不服,也是口服。对......
-----------------------------
如果不是次优,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4:54:35 +0800 CST  
@断桥残荷 2015-09-15 15:41:56
总的感觉,写的不错,但是评论水平不行,还是希望提供 历史 资料不评论为好。
-----------------------------
请把你认为评论水平最不行的一段指出来。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5:56:39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4 18:04:53
百万红军大部分是建立新根据地,发动翻身农民入伍,也有像红5军这样的起义部队。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一两年不也壮大很快吗?而且,那是在日寇占领了点线以后,完全从穷乡僻壤发展出来的。如果蒋介石被杀,国内大乱,日寇又不入侵,与苏联交通线畅通。通过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如何不能搞出百万红军?还有生源问题,不要忘记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潜伏在国民党各部门里的地下党及侯镜如、郭汝瑰这样的失联者。为了迅速发展,......
-----------------------------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卡佩王族 2015-09-15 10:22:39
人多力量不大,耗能大
-----------------------------
苏联红军是1918年2月组建的,当年10月底就达80万,1919年底300万,1920年秋500万。这不是乌合之众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17:57:23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卡佩王族 2015-09-15 10:22:39
人多力量不大,耗能大
-----------------------------
@zhaoyu1027 2015-09-15 17:57:23
苏联红军是1918年2月组建的,当年10月底就达80万,1919年底300万,1920年秋500万。这不是乌合之众吧?
-----------------------------
@killywen 2015-09-15 21:46:31
苏联红军有战斗力的就那几个集团军吧,而且其中2个集团军,在攻击大波波的时候覆没了。
在1941年的战争中,苏联红军刚开始半年损失三四百万。后面几乎是重建了红军去打仗的。
打仗是团队和团队的较量,而且要看地形。不是人多就能完成任务。
好比我熟悉黑森林防守地形。这种时候,你国军用10几倍的兵力来进攻,都被我远程器械杀个干净。然后国军整体上会把人心都散了,总崩溃!
你动员了几十万没经验的农民......
-----------------------------
第一,新成立的苏联红军平定了国内叛乱没有?制止了波兰侵略没有(当然,吞并波兰还没这个实力)?
第二,谁告诉你毛主席会让几十万刚参军的农民,按国民党军淞沪抗战模式搞血肉磨房的?让他们对入侵日寇打小规模运动战、游击战难道不行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22:04:44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14 19:03:51
人多,但人心不齐,是没用的。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人也多,研发人员数千数万,但并不容易做出一款先进的仪器出来。
比如我曾在某实验室,和二三十个人做出一款仪器出来。而其他人若没经验,几百几千人也做不出来。战争博弈和商业博弈类似,靠人多是没用的。要看组织能力强,同时训练时间长。农村发动起来的人,没啥作战经验。解放战争中都是从乡、县里面升级到野战军的。
动员到百万是可能。但这百万如同富士康员......
-----------------------------
@卡佩王族 2015-09-15 10:22:39
人多力量不大,耗能大
-----------------------------
@zhaoyu1027 2015-09-15 17:57:23
苏联红军是1918年2月组建的,当年10月底就达80万,1919年底300万,1920年秋500万。这不是乌合之众吧?
-----------------------------
@killywen 2015-09-15 21:46:31
苏联红军有战斗力的就那几个集团军吧,而且其中2个集团军,在攻击大波波的时候覆没了。
在1941年的战争中,苏联红军刚开始半年损失三四百万。后面几乎是重建了红军去打仗的。
打仗是团队和团队的较量,而且要看地形。不是人多就能完成任务。
好比我熟悉黑森林防守地形。这种时候,你国军用10几倍的兵力来进攻,都被我远程器械杀个干净。然后国军整体上会把人心都散了,总崩溃!
你动员了几十万没经验的农民......
-----------------------------
现在都有很好的比方,给你富士康的几百万员工,你能做出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苹果手机出来么?

如果就是掌握微软和苹果核心技术的人,领导富士康员工,不要说几百万,几千就造出来了。所以,你这比方根本是错误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22:06:58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5 22:04:44
第一,新成立的苏联红军平定了国内叛乱没有?制止了波兰侵略没有(当然,吞并波兰还没这个实力)?
第二,谁告诉你毛主席会让几十万刚参军的农民,按国民党军淞沪抗战模式搞血肉磨房的?让他们对入侵日寇打小规模运动战、游击战难道不行吗?
-----------------------------
@killywen 2015-09-15 22:22:46
不要高看苏联。当时沙皇不得人心,其他部队听说有人夺权,准备解散回家。但听说列宁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出卖土地,才让一批人重新拉人造反。而这批人只是没战胜列宁。不代表苏联几百万红军可以直接和外国匹敌。
前面是你说的杀了老蒋,引来日本入侵,然后趁机扩军百万。这百万没得到训练,如何打仗? 就算游击战,也要时间磨练战斗力的。看看粟裕带出来2万,剩下几百,花了近10年磨练到了一两万人,这才有战斗力。
-----------------------------
谁告诉你杀了老蒋会引来日本入侵的?日本是靠预案过日子的民族,有这个灵感吗?一两年扩军百万,难道会不训练?请问,这一两年干什么用?玩吗?
苏联几百万红军既然不能保家卫国,英国组织的干涉军为什么都撤退了?
请问,粟裕什么时候带出来2万剩下几百?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22:34:44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15 22:24:10
现在都有很好的比方,给你富士康的几百万员工,你能做出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苹果手机出来么?
如果就是掌握微软和苹果核心技术的人,领导富士康员工,不要说几百万,几千就造出来了。所以,你这比方根本是错误的。
===========
可每年出苹果、微软跳槽出来的人很多。
怎么不见他们几十个组织几百万富士康员工,把老东家操翻?
这种战胜对方的事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反让许多人觉得打了鸡血认为自己能......
-----------------------------
你前面说的是能不能造出来东西来,这跟把老东家操翻是一回事吗?请不要偷换概念。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22:36:15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07 14:45:45
接下去,主席就开始布置单独北上事宜了。当时,红1军已到俄界,关键是拉走红3军和军委直属队。直属队与前敌总指挥部驻扎在一起,叶帅遂拿为南下准备粮食为由(从前面所叙过草地的艰难来看,回程前打粮至关重要),向陈、徐(其实就是昌浩)要求让直属队于9月10日凌晨两点外出打粮。国焘既已嘱咐昌浩,见到“皮衣”暗号后什么都别干,昌浩自然一概准许。至此万事俱备,但主席还想争取一下徐帅,便在9月9日晚,去他住处征求意......
-----------------------------
@leiting1891 2015-09-15 22:17:37
这么推论,还不如推论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日本就不会侵华。
-----------------------------
请问,什么推论不对?话要说清楚。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5 22:37:17 +0800 CST  
第三十六章 李代桃僵
由于电报往来滞后性,主席并不了解总理同意放蒋的原委,故当他得知老蒋已经离开西安时,短时间内还是有些惊恐。在主席看来,他在事变之初播下的是龙种,但现在收获的却是跳蚤。通过与总理电报往来,主席慢慢对五道保险有了认识,觉得虽然未得小龙,却也远远不是跳蚤,便略感心安。1936年12月27日,中央又一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主席在会上说道:“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会议决定,根据主席发言基调,向党内发出《中央关于蒋介石释放后的指示》,肯定了西安事变成果。
但老蒋脱身后就露出了反悔苗头:12月25日他刚到洛阳,就让汉卿下令,把还扣押在西安的陈诚、卫立煌等一干大员以及五十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要了回去。回到南京后的27日,他发表了陈布雷代拟的《对张杨的训词》,隐瞒西安事变真实情况,大肆塑造自己“光辉形象”。对此,主席又有些放心不下,便在12月28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被收入《毛选》第一卷),将老蒋以“领袖人格”允诺的六项条件和盘托出,敦促其履行兑现。
见底细被中共揭穿,老蒋不便继续剿共,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瓦解张、杨经营的西安阵营上面。1937年1月4日,他派张冲告诉小开,南京政府会答应中共之前要求,但希望中共不要干扰他处理张、杨的政治军事手段。与此同时,老蒋从12月27日到1937年1月4日,第一步指使手下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提交审判汉卿议案;第二步,组织军事法庭判处汉卿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5年;第三步,假作善人,出面呈请特赦;授意到国民党政府准予特赦,但把汉卿交军委会“严加管束”;从而完成了扣押汉卿的法律程序。
老蒋弯弯绕绕玩了这一出,除了向汉卿报自己受伤、兄长(蒋介卿)吓死、侄孙(蒋孝先)被杀之仇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发东北军内讧,以便较为平稳地达到乘势瓦解西安阵营目的。果然,如狼似虎的东北军少壮派军官坐不住了,他们集体围攻总理,指责中共先挑动西安事变,再与老蒋秘密达成协议,靠出卖东北军,维护自己利益(倒也点到了问题要害),要作为“罪魁祸首”的总理负全责。幸而总理有张仪之才,用诚恳语言分析道,如果内讧,则汉卿很快就会丧失生命,东北军也将灭亡;并保证中共决不出卖朋友,让汉卿和东北军独自受害。这才把少壮派忽悠走,避免了不测事件发生。
总理做完安抚工作,当然也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他与虎城及东北军诸将积极协商,决定由虎城领衔,于1月5日发出歌电,抗议老蒋违背诺言行为,表示迫不得已时,仍将奋起抗争。老蒋当然不便也没有必要再次掀起内战,遂不断派人到西安劝和。双方经过数次往来,老蒋终于在1月15日,抛出针对西安三方军政所拟的甲乙两案。
其中,甲案主要内容是,东北军包括于学忠部,驻扎在甘肃省,另一部分驻扎在陕西省之豳州以西地区,与兰州相接。十七路军驻扎在泾河、渭河以北地区。红军仍返回陕北原地。中央军进驻西安,沿陇海铁路线上驻十二个团。陕西省主席由十七路军人选充任。乙案主要内容是,东北军全部移驻安徽省淮河流域,十七路军移驻甘肃省,红军仍驻陕北,中央军驻西安和关中地区。安徽省主席由东北军人选充任,据传以何柱国为安徽省主席,于学忠为江苏省主席。
善于给对手出选择题的老蒋,出的这道甲乙二选一题,可谓老辣之极。辣就辣在,甲案能使十七路军能继续驻扎陕西,不去甘肃苦穷之地,对十七路军有利。而乙案可以让东北军离开苦穷的甘肃,改到相对富庶的淮河流域安家,对东北军有利。至于红军,甲乙案完全一样,可以作壁上观。所以,只要在西安阵营内部一讨论接受哪一案,立刻就会因为利益对立而走向分裂。尽管虎城和学忠在1月16日,接受南京政府停职留任处分,分别就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和甘肃省主席,暂时还维持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格局,并一致要求老蒋放回汉卿。但西安阵营内部裂痕,已经隐约可见了。
老蒋利用这道裂痕,在分别接见虎城、学忠派出的使者时,采取了不同态度,借以进一步离间双方关系。具体策略是,优待虎城代表而怠慢学忠代表,以激怒东北军少壮派,进而引发东北军内讧。
老蒋阴谋很快得逞。1月19日,东北军代表鲍文樾飞回西安,逢人便讲老蒋霸道。东北少壮派军人听后,不觉愤怒,乘机滋事。这批军官灵魂人物有三位:一是政治处处长应德田,二是西安事变前去天津避风、1月初刚回西安的汉卿前副官苗剑秋,三就是临潼捉蒋的孙铭九,合称“三剑客”。三剑客都有政治野心,他们喊出“老蒋不放汉卿回西安,宁可开战”口号,不仅仅是忠于汉卿,更主要的是想从于学忠、王以哲等元老派手里夺取军权。不过,他们毕竟只掌握一个特务团兵力,势单力薄,便又想到要争取红军帮助。
1月19日晚,应、苗二人来到中共代表驻地,找总理、叶帅等人,明确要求红军投桃报李,站在东北军一边,不惜以兵戎相见,共同向老蒋施压。但前面已经讲过,主席交代给总理的策略,是要让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李代桃僵,又怎肯为了区区汉卿,断送好不容易挽救回来的革命大业?但相当懂得保护自己的总理,已经领教过少壮派厉害,只能先顺着应、苗的话说,红军不会对不起朋友。然后他话锋一转,说与老蒋开战将有利于鬼子,不是汉卿所希望的,还会让汉卿回来希望变得更渺茫。应、苗被这番诡辩忽悠得晕头转向,明知其中有问题,却抓不出把柄来,只好讪讪告辞。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6 09:38:16 +0800 CST  
其实作为外派代表,总理所谓“不会对不起朋友”的话要生效,还得看居于幕后控制局面的主席是否首肯。而在得到小开传回的老蒋1月4日口信以后,主席已经断定,昔日具有极大利用价值的东北军,现在非但没有利用价值,甚至还是连累革命的累赘。避之犹恐不及,怎么可能继续它再做朋友呢?为此,当入党申请曾经得到批准的王以哲,多次给中共来电,希望继承汉卿与中共联盟关系时,却均遭主席托词拒绝。
主席对十七路军原则立场亦然,只是因为虎城并未被扣,还得虚与委蛇。故当虎城要求红军南下声援时,主席表面上派了彭总、贺帅和左权率领包括四方面军红4、31军的一、二、四方面军野战部队,南下声援。其中,一军团在1月8日,到达耀县、泾阳、三原一带。第十五军团在9日到达咸阳,又根据虎城建议,于15日前往陕南商洛地区。红27军在10日,开抵洛川。但在暗中,主席却严令彭总他们:不得与中央军接触,以避免其利用挑衅方式找到进攻借口。此外,主席还电令在上海的小开,要他速向陈立夫说明,红军没有扰乱中央军和攻入国统区的企图。
不过,为了日后继续对其他实力派进行统战工作,主席不可能一下子与虎城他们断得太彻底。这就让不知就里的老斯,觉得又有必要校正中共航向了。1月16日,老季根据老斯意思,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给中共电报,并经老斯审阅后,在1月19日拍发。来电批评中共,仍未彻底摆脱以前“力图通过排除蒋介石和推翻南京政府的方法建立统一战线”错误方针的影响;由此认为,中共一方面把同老蒋在事变期间达成的妥协,看成是老蒋和南京政府的投降;一方面又把与西安合作“搞成了反对南京的联盟”,试图维持西北半独立局面,将可能使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果前功尽弃。来电甚至改变了国际在西安事变期间给中共指示中所强调的政治条件,宜称“现在党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切实停止内战,首先是争取使国民党和南京政府放弃消灭红军的政策,争取同南京共同抗日,即使初期没有正式协议”也在所不计。
电报发出以后,老斯还担心中共像西安事变期间那样,佯装没有收到电报,遂于当日(1月19日)主持召开有老季参加的联共高层会议。会议作出决定,国际应再次致电中共,要求其必须根本改变苏维埃革命方针。1月20日,老季按老斯定下宗旨,以国际执委会名义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并要求迅速答复。因担心中共不能接受,他特意改用征求意见口气,问中共是否认为根据地从“苏维埃制度过渡到人民革命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宜和适时的?”
让老季没想到的是,这两份电报对主席来说,恰似瞌睡遇到枕头,正好可用来把不同意“背弃朋友”的总理和坚持苏维埃路线的二十八宿的嘴都堵上。因此接电后,他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很快在1月24日召开了常委会(常委中,总理、博古都在西安,实际上就是主席、洛甫再加上国焘的三人小会),明着是接受国际指示,其实根本就是把他自己已在执行的务实路线公开化。
常委会没开之前,要和平不要开战新精神,已经传达到了总理那儿。总理于1月22日从三原把彭总和弼时请到西安,一起说服东北军少壮派,要求他们同意接受甲案。而在此之前,中共真实态度就已渐渐被有心人看出。失望之余的虎城和东北军将领经讨论后,于1月21日决定,不再提营救汉卿之事,直接接受甲案算了。但这样一来,东北军少壮派更为不满,他们感到前途无望,既恨老蒋又恨东北军想取代汉卿的高官们,捎带也恨红军花言巧语。一时间,“红军出卖朋友”、“东北军高官以被蒋介石收买”的流言不胫而走。
这些情况也被潜伏在西安的军统特务掌握,并经戴笠报告到老蒋那里。老蒋觉得火候已差不多,可以制造摩擦,施加一点压力了。他在1月23日,又一次接见虎城代表李志刚时说,后面具体事宜到潼关去与顾祝同谈。老蒋让西安阵营跟老顾谈,实际上是让双方近距离接触,边谈边摩擦,以压促谈。
果然,老顾和陈诚一边交涉,一边对西安进行军事压迫,搞得虎城他们十分被动。而且,谈判是由西安阵营的何柱国(东北军骑1军军长)用电话与老顾商谈,使西安内部矛盾更趋激化。因为何柱国与顾祝同通完电话,对虎城和王以哲也不能做到每日通报,更不可能经常性地告知东北军少壮派。于是,三国时曹操在渭河边抹书间韩遂的一幕,就又在渭河边以电话离间东北军的形式重演:虎城以及东北军少壮派十分担心,何柱国等东北军上层将官投靠老蒋,出卖他们。
至此,西安方面形势已处于内乱临界点,偏偏有人还觉得乱得不够,前来煽风点火。此人名叫张慕陶,曾是一名中共党员,担任过顺直省委书记、长江局军委部总兵委书记等要职,但终因追随罗章龙从事分裂活动以及思想右倾,于1933年9月被开除出党。之后,张某被老西聘为高级参议,并于1935年在山西建立“新共产党”,成为有别于托派和罗章龙系以外的前共产党人。西安事变以后,因其谋士的名声在外,他被虎城特地从北平请来商议大事。别看此人过去曾经右倾,此时却左得很。他告诉虎城,中共同意放蒋是犯了右倾错误,但此时老蒋威信还未恢复,以战求和平大有希望。因此,虎城非但不能再听信中共的话,而且还要把红军拉进来,一起抗击中央军,这样才有光明前途。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16 10:42:05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