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killywen 2015-09-08 17:15:00
张国焘本来没杀曾中生的意思,《我的回忆》对曾中生评论还算公允,并回避杀曾问题。之所以要杀,就是参加了沙窝会议后,担心中央将他拿下,用曾中生领导四方面军,这才下了杀手。其实,在所有苏区肃反中,张国焘那里是最温和的,比毛主席温和多了。
===
一旦发觉自己地位可能变化,就下杀手。
你若是毛泽东,在张国焘身边,不怕吗?
而且你以为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陈赓在张国焘手下过得舒服吗?
前......
-----------------------------
你说的对,张国焘这一点确实不如毛主席,也该他后半生穷困潦倒。但毛主席如果被他胁迫南下,肯定不会甘心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失败,为了这,也不得不为张国焘当个军师。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17:25:59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08 16:37:32
我觉得你搜索到的东西是对的。但没搜索到的东西,结论有些问题。
毛泽东挨博古整的时候,是受得了。但博古指挥出现问题,要败掉红军的时候,毛泽东就开始提意见了。
而小河口会议曾中生看见张国焘要输了,也提意见。结果等张国焘赢了,曾中生等全部被杀。你觉得张国焘是个好人?
-----------------------------
@zhaoyu1027 2015-09-08 16:59:44
可以明确告诉你,博古、李德广昌保卫战失败,毛主席一言不发。后来,博古中央要毛主席守苏区南大门,毛主席二话不说,接受任务。《清平乐.会昌》就是那个时候写的,“战士遥指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一派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你哪里看得出,苏区快要坚持不要去了,毛主席一腔忧虑和悲愤?他这是不到关键时刻,不暴露真实想法。
-----------------------------
@killywen 2015-09-08 17:17:03
开始退出根据地的时候,毛就在会议上要求博古、李德开会检讨。
那时候朱德、周恩来还没回过神来,于是总不通过。
如果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不是毛的人,毛早就被干掉了!
-----------------------------
这倒没听说过,有过硬史料证明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17:27:19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08 16:37:32
我觉得你搜索到的东西是对的。但没搜索到的东西,结论有些问题。
毛泽东挨博古整的时候,是受得了。但博古指挥出现问题,要败掉红军的时候,毛泽东就开始提意见了。
而小河口会议曾中生看见张国焘要输了,也提意见。结果等张国焘赢了,曾中生等全部被杀。你觉得张国焘是个好人?
-----------------------------
@zhaoyu1027 2015-09-08 16:59:44
可以明确告诉你,博古、李德广昌保卫战失败,毛主席一言不发。后来,博古中央要毛主席守苏区南大门,毛主席二话不说,接受任务。《清平乐.会昌》就是那个时候写的,“战士遥指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一派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你哪里看得出,苏区快要坚持不要去了,毛主席一腔忧虑和悲愤?他这是不到关键时刻,不暴露真实想法。
-----------------------------
killywen 2015-09-08 17:17:03
开始退出根据地的时候,毛就在会议上要求博古、李德开会检讨。
那时候朱德、周恩来还没回过神来,于是总不通过。
如果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不是毛的人,毛早就被干掉了!
-----------------------------
@zhaoyu1027 2015-09-08 17:27:19
这倒没听说过,有过硬史料证明吗?
-----------------------------
@killywen 2015-09-08 17:39:02
毛晚年对旁边人说的,说投票总是3:4,通不过。
后来毛提议开一个扩大的。
看到将要被军队抛弃了,周恩来、朱德马上转变过来。
当然这是毛的一家之言。具体内情怎样,还不知道。
-----------------------------
毛主席晚年回忆的这事,应该是湘江之战惨败后,通道会议的结果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17:47:3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8-28 14:04:21
以后每逢整风运动,小平对于这件一生中唯一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总不免涕泪交加检讨一番。但等成了总设计师以后,便渐渐对此事作了选择性遗忘。文献片《邓小平》中,有一段他同妻女同游漓江时回忆红七军往事的漫谈,在观众听来,他似乎是和李明瑞一路直接到达瑞金。至于为何突然从军政委降职为县委书记,则被用王明路线迫害搪塞。当然,不犯错误的完人是没有的,小平执政时,各个山头军事首领们大多健在,若再对自己错误日日......
-----------------------------
killywen 2015-09-07 15:13:14
感觉肃反不代表争议,而是毛泽东找借口杀人。当然你理念中就是这样的。
那么这么会让上下服气吗? 毛泽东肃反时候,中央派了很多代表在他这里的。毛杀人,也得中央局同意吧。为啥任弼时、王稼祥一来也直接抓人?
而且毛杀的人若是死敌,那么中央可以扣着这批人,等毛下台的时候,让这批人再反咬毛泽东。
但这样的事情没发生,是中央在毛下台后,继续杀了李文林。
只能说,肃反材料里面,有被肃反者很多见不......
-----------------------------
@zhaoyu1027 2015-09-07 20:02:59
李文林这批人,是当地受压制的地主闹革命,一旦掌握政权,便与正统共产党思想有差距(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所以,无论是毛还是中央代表,都要铲除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反革命,又有地方势力,用党内斗争方式奈何不得。肃反就这样被国际共运大发明家发明出来了。
-----------------------------
@killywen 2015-09-07 21:30:46
中共发明的倒不一定。
好比现在政府在打击腐败,三严三整之类的。
然后被人借鉴来了。你说这个算心狠手辣的表现么?
张国焘被28星宿整,这是很正常的。一是张国焘作为北大才子,护送这批人去苏联留学时候,就对他们不尊敬;二是张国焘若想上位,就得忍受下面的批评和指责。留苏派说你几句就受不了,这样也配做大事么。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当年鄂豫皖......
-----------------------------
@zhaoyu1027 2015-09-08 15:56:32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
你不要小看毛主席。他在挨博古整的时候,很沉得住气,一点脾气也没有。如果决心做张国焘军师了,可能对别人会发脾气,对张国焘决不会乱发脾气。
再者,张国焘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只要对他有利,肯定会容会听。他的大局观虽差,但不等于不能接受正确的大局观。草地会师后,毛主席从来不提到陕北,只说北上,万一不行就跑外蒙,他当然无法......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6:16:48
毛可不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毛是甘心屈居人下的
-----------------------------
@zhaoyu1027 222楼 2015-09-08 16:53
可以明确告诉你,毛泽东不是薄熙来式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当中国的一把手不可。只要能挽救中华民族,实在不行,屈就张国焘的军师(前提是张国焘肯听他的正确建议)也可以。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9:12:47
凭张那点本事,肯定会错误百出,最终会被党和部下抛弃,也可能完败于老蒋,凭毛经天伟地之长,共党全体同仁也会选择毛而抛弃张,张比毛差远了,
-----------------------------
那如果张国焘狡猾,学学刘备,在对敌斗争策略上,完全听毛的,对外宣称是他的主意。毛总不见为了让张犯错,故意出馊主意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19:34:1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8-28 14:04:21
以后每逢整风运动,小平对于这件一生中唯一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总不免涕泪交加检讨一番。但等成了总设计师以后,便渐渐对此事作了选择性遗忘。文献片《邓小平》中,有一段他同妻女同游漓江时回忆红七军往事的漫谈,在观众听来,他似乎是和李明瑞一路直接到达瑞金。至于为何突然从军政委降职为县委书记,则被用王明路线迫害搪塞。当然,不犯错误的完人是没有的,小平执政时,各个山头军事首领们大多健在,若再对自己错误日日......
-----------------------------
killywen 2015-09-07 15:13:14
感觉肃反不代表争议,而是毛泽东找借口杀人。当然你理念中就是这样的。
那么这么会让上下服气吗? 毛泽东肃反时候,中央派了很多代表在他这里的。毛杀人,也得中央局同意吧。为啥任弼时、王稼祥一来也直接抓人?
而且毛杀的人若是死敌,那么中央可以扣着这批人,等毛下台的时候,让这批人再反咬毛泽东。
但这样的事情没发生,是中央在毛下台后,继续杀了李文林。
只能说,肃反材料里面,有被肃反者很多见不......
-----------------------------
@zhaoyu1027 2015-09-07 20:02:59
李文林这批人,是当地受压制的地主闹革命,一旦掌握政权,便与正统共产党思想有差距(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所以,无论是毛还是中央代表,都要铲除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反革命,又有地方势力,用党内斗争方式奈何不得。肃反就这样被国际共运大发明家发明出来了。
-----------------------------
@killywen 2015-09-07 21:30:46
中共发明的倒不一定。
好比现在政府在打击腐败,三严三整之类的。
然后被人借鉴来了。你说这个算心狠手辣的表现么?
张国焘被28星宿整,这是很正常的。一是张国焘作为北大才子,护送这批人去苏联留学时候,就对他们不尊敬;二是张国焘若想上位,就得忍受下面的批评和指责。留苏派说你几句就受不了,这样也配做大事么。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当年鄂豫皖......
-----------------------------
@zhaoyu1027 2015-09-08 15:56:32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
你不要小看毛主席。他在挨博古整的时候,很沉得住气,一点脾气也没有。如果决心做张国焘军师了,可能对别人会发脾气,对张国焘决不会乱发脾气。
再者,张国焘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只要对他有利,肯定会容会听。他的大局观虽差,但不等于不能接受正确的大局观。草地会师后,毛主席从来不提到陕北,只说北上,万一不行就跑外蒙,他当然无法......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6:16:48
毛可不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毛是甘心屈居人下的
-----------------------------
@zhaoyu1027 222楼 2015-09-08 16:53
可以明确告诉你,毛泽东不是薄熙来式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当中国的一把手不可。只要能挽救中华民族,实在不行,屈就张国焘的军师(前提是张国焘肯听他的正确建议)也可以。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9:12:47
凭张那点本事,肯定会错误百出,最终会被党和部下抛弃,也可能完败于老蒋,凭毛经天伟地之长,共党全体同仁也会选择毛而抛弃张,张比毛差远了,
-----------------------------
那如果张国焘狡猾,学学刘备,在对敌斗争策略上,完全听毛的,对外宣称是他的主意。毛总不见为了让张犯错,故意出馊主意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19:34:1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8-28 14:04:21
以后每逢整风运动,小平对于这件一生中唯一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总不免涕泪交加检讨一番。但等成了总设计师以后,便渐渐对此事作了选择性遗忘。文献片《邓小平》中,有一段他同妻女同游漓江时回忆红七军往事的漫谈,在观众听来,他似乎是和李明瑞一路直接到达瑞金。至于为何突然从军政委降职为县委书记,则被用王明路线迫害搪塞。当然,不犯错误的完人是没有的,小平执政时,各个山头军事首领们大多健在,若再对自己错误日日......
-----------------------------
killywen 2015-09-07 15:13:14
感觉肃反不代表争议,而是毛泽东找借口杀人。当然你理念中就是这样的。
那么这么会让上下服气吗? 毛泽东肃反时候,中央派了很多代表在他这里的。毛杀人,也得中央局同意吧。为啥任弼时、王稼祥一来也直接抓人?
而且毛杀的人若是死敌,那么中央可以扣着这批人,等毛下台的时候,让这批人再反咬毛泽东。
但这样的事情没发生,是中央在毛下台后,继续杀了李文林。
只能说,肃反材料里面,有被肃反者很多见不......
-----------------------------
@zhaoyu1027 2015-09-07 20:02:59
李文林这批人,是当地受压制的地主闹革命,一旦掌握政权,便与正统共产党思想有差距(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所以,无论是毛还是中央代表,都要铲除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反革命,又有地方势力,用党内斗争方式奈何不得。肃反就这样被国际共运大发明家发明出来了。
-----------------------------
@killywen 2015-09-07 21:30:46
中共发明的倒不一定。
好比现在政府在打击腐败,三严三整之类的。
然后被人借鉴来了。你说这个算心狠手辣的表现么?
张国焘被28星宿整,这是很正常的。一是张国焘作为北大才子,护送这批人去苏联留学时候,就对他们不尊敬;二是张国焘若想上位,就得忍受下面的批评和指责。留苏派说你几句就受不了,这样也配做大事么。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当年鄂豫皖......
-----------------------------
@zhaoyu1027 2015-09-08 15:56:32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
你不要小看毛主席。他在挨博古整的时候,很沉得住气,一点脾气也没有。如果决心做张国焘军师了,可能对别人会发脾气,对张国焘决不会乱发脾气。
再者,张国焘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只要对他有利,肯定会容会听。他的大局观虽差,但不等于不能接受正确的大局观。草地会师后,毛主席从来不提到陕北,只说北上,万一不行就跑外蒙,他当然无法......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6:16:48
毛可不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毛是甘心屈居人下的
-----------------------------
@zhaoyu1027 222楼 2015-09-08 16:53
可以明确告诉你,毛泽东不是薄熙来式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当中国的一把手不可。只要能挽救中华民族,实在不行,屈就张国焘的军师(前提是张国焘肯听他的正确建议)也可以。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9:12:47
凭张那点本事,肯定会错误百出,最终会被党和部下抛弃,也可能完败于老蒋,凭毛经天伟地之长,共党全体同仁也会选择毛而抛弃张,张比毛差远了,
-----------------------------
@zhaoyu1027 233楼 2015-09-08 19:34
那如果张国焘狡猾,学学刘备,在对敌斗争策略上,完全听毛的,对外宣称是他的主意。毛总不见为了让张犯错,故意出馊主意吧。
------------------------------
@卡佩王族 2015-09-08 20:34:33
张要是完全听毛,早晚会成毛的傀儡了。 历史 没有假如,:还是继续你的大作吧,确实不错。
-----------------------------
张要是完全听毛,早晚会成毛的傀儡了。

这倒也是。看来,张毛就是瑜亮,非淘汰掉一个不可。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8 23:29:2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8-28 14:04:21
以后每逢整风运动,小平对于这件一生中唯一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总不免涕泪交加检讨一番。但等成了总设计师以后,便渐渐对此事作了选择性遗忘。文献片《邓小平》中,有一段他同妻女同游漓江时回忆红七军往事的漫谈,在观众听来,他似乎是和李明瑞一路直接到达瑞金。至于为何突然从军政委降职为县委书记,则被用王明路线迫害搪塞。当然,不犯错误的完人是没有的,小平执政时,各个山头军事首领们大多健在,若再对自己错误日日......
-----------------------------
killywen 2015-09-07 15:13:14
感觉肃反不代表争议,而是毛泽东找借口杀人。当然你理念中就是这样的。
那么这么会让上下服气吗? 毛泽东肃反时候,中央派了很多代表在他这里的。毛杀人,也得中央局同意吧。为啥任弼时、王稼祥一来也直接抓人?
而且毛杀的人若是死敌,那么中央可以扣着这批人,等毛下台的时候,让这批人再反咬毛泽东。
但这样的事情没发生,是中央在毛下台后,继续杀了李文林。
只能说,肃反材料里面,有被肃反者很多见不......
-----------------------------
@zhaoyu1027 2015-09-07 20:02:59
李文林这批人,是当地受压制的地主闹革命,一旦掌握政权,便与正统共产党思想有差距(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所以,无论是毛还是中央代表,都要铲除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反革命,又有地方势力,用党内斗争方式奈何不得。肃反就这样被国际共运大发明家发明出来了。
-----------------------------
@killywen 2015-09-07 21:30:46
中共发明的倒不一定。
好比现在政府在打击腐败,三严三整之类的。
然后被人借鉴来了。你说这个算心狠手辣的表现么?
张国焘被28星宿整,这是很正常的。一是张国焘作为北大才子,护送这批人去苏联留学时候,就对他们不尊敬;二是张国焘若想上位,就得忍受下面的批评和指责。留苏派说你几句就受不了,这样也配做大事么。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当年鄂豫皖......
-----------------------------
@zhaoyu1027 2015-09-08 15:56:32
所以你说的毛泽东成为张国焘军师也不成立。毛脾气偏执急躁,张也忍受不了。
你不要小看毛主席。他在挨博古整的时候,很沉得住气,一点脾气也没有。如果决心做张国焘军师了,可能对别人会发脾气,对张国焘决不会乱发脾气。
再者,张国焘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只要对他有利,肯定会容会听。他的大局观虽差,但不等于不能接受正确的大局观。草地会师后,毛主席从来不提到陕北,只说北上,万一不行就跑外蒙,他当然无法......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6:16:48
毛可不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毛是甘心屈居人下的
-----------------------------
@zhaoyu1027 222楼 2015-09-08 16:53
可以明确告诉你,毛泽东不是薄熙来式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当中国的一把手不可。只要能挽救中华民族,实在不行,屈就张国焘的军师(前提是张国焘肯听他的正确建议)也可以。
------------------------------
@卡佩王族 2015-09-08 19:12:47
凭张那点本事,肯定会错误百出,最终会被党和部下抛弃,也可能完败于老蒋,凭毛经天伟地之长,共党全体同仁也会选择毛而抛弃张,张比毛差远了,
-----------------------------
@zhaoyu1027 233楼 2015-09-08 19:34
那如果张国焘狡猾,学学刘备,在对敌斗争策略上,完全听毛的,对外宣称是他的主意。毛总不见为了让张犯错,故意出馊主意吧。
------------------------------
@卡佩王族 2015-09-08 20:34:33
张要是完全听毛,早晚会成毛的傀儡了。 历史 没有假如,:还是继续你的大作吧,确实不错。
-----------------------------
仔细想想,还是有些问题。张国焘只要在对敌斗争策略上完全听毛的,人事安排,党内整顿,经济建设,统一战线,都可以自己拿主意。这应该成不了傀儡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06:34:13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 妙手统战
中国共产党与国内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峥嵘岁月,也是中华民族遭受日寇侵略、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危急关头,更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的光荣时刻。这一进程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领头羊依然是五四的开路先锋——青年学生,按通俗说法就是愤青。只不过,老一代愤青早已大多加入了中共,此时的愤青是新长成的一批。
九一八事变刚一爆发时,学生就连续三次赴南京联合请愿。第一次请愿发生在1931年9月28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共三千余人,冒雨至国民党外交部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针对出面接见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忍辱含愤”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的懦弱立场,愤怒的学生当即指出:“国联”只不过是一个‘宰割弱小民族’的‘强盗分赃所’,哪有什么公理可讲(直到现在,这仍是至理名言。)?为了表达中国民众要和帝国主义势不两立,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民众不象政府那样可侮,学生们痛殴了这位王外长。
第二次请愿发生在同年11月下旬。当时,老蒋在“国联”两次撤兵决议都遭鬼子拒绝情况下,为抵制国民党内反蒋派要他下野的呼声,诡称将率师北上抗日。结果,南京各大中学校立即发起送蒋北上运动,各地学生闻讯后,大批来南京助威,到11月25日,人数多达两万余人。从26日起,万余学生结队前往国民党政府,要求老蒋签署出兵日期,要求汉卿戴罪立功,并堵门静坐不走。延至27日,全国舆论大哗,老蒋只好在卫士簇拥下出见学生,表示三年以后一定收复失地,还当场写下保证书。
第三次请愿紧接着第二次请愿发生。起因是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提议:将锦州划为“中立区”,从而使其向鬼子割东三省及热河省大部而求和的意图昭然若揭。而且,接替被打王外长的顾维钧,已经向日使芳泽直接交涉此事。消息传出,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北京学生示威团,组织了两千多人,于12月3日中午到达南京,并散发了事先印制的《告全国民众书》和《南下示威宣言》。其中的具体要求有:立刻出兵抗日,组织和援助东北义勇军,武装民众,停止进攻红军,开放民众抗日爱国运动,不承认以锦州为中立区,退出“国联”,惩办外交失职人员和实行革命外交等。
但当12月5日,北京大学示威团三百余人在南京街头举行示威时,遭遇一千多名军警镇压,导致多人被捕和重伤。这下全国学生是群情激奋,纷纷涌到南京请愿,到13日,先后抵达者超过三万人。学生汇聚南京后不断举行示威,并与15日先冲击外交部,捣毁办公设施(顾维钧以下所有职员害怕挨打,闻风逃走),后包围正举行中央临时会议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结果,学生们在与已会上宣布“下野”的老蒋调来的军警搏斗时,误打了受老蒋之命出见学生、态度倾向抗日的蔡元培(时任考试院院长,五四时期学生保护神)和陈铭枢(时任京沪卫戍司令)。至此,冲突愈加升级。17日这一天,各地学生三万多人在南京街头示威游行,并在冲击中央党部未果之后,捣毁了位于珍珠桥的、指责学生受中共指使的《中央日报》报社。随即,老蒋下野后的国民党政府调来大批军警,进行残酷镇压,学生牺牲生命者达三十人以上,受伤者更多。为防国民党政府进一步迫害,所有示威学生当晚集中居住在中央大学,但依然没能躲过去。次日一早,军警们包围中央大学,将全体学生都捆绑起来,其中本地的武装遣送回家,外地的武装遣送回原籍。这一事件史称“珍珠桥事件”。
珍珠桥事件以后,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暂时陷入低潮。但与学生运动同时兴起的抵制日货、购买国货运动,却方兴未艾。“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一个月内,全国就有超过100个以上的城市,举行了万人聚会抗议活动,当众焚烧日货。上海、广州等地银行断绝与鬼子银行一切交往,搬运和码头工人拒绝装卸鬼子货物。日资企业的中国雇员,则被人们强烈鼓励辞去工作,如果不从,就可能“享受汉奸待遇”,遭受殴打。在上海,那些敢偷卖日货的店主,会被“反日协会”自行任命的“警察”抓进临时设立的监狱,吓得他们赶紧改买国货。据当时《申报》报道,“在上海买卖日本产品事实上已是不可能”。
九一八以后那几年,中国人民在抗日问题上的立场,可谓众志成城、高度一致。当时的报纸如果敢发表媚日言论,即使后台硬如《中央日报》,也照样会被冲击捣毁。到1935年,甚至发生了天津日租界内汉奸报社社长被暗杀的极端事件。而个人如果敢于当着群众的面,散布媚日言论,则不管他有八十还是九十高龄,必定遭致众人痛殴。这样一来,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以抗日反日为荣,媚日降日为耻”基本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也深深影响到了社会上层,坚决主张抗日的上层人物意志更加坚定,处于摇摆状态者也大多站到了国家民族一边(例如,北洋军阀中著名亲日派段祺瑞,就拒绝鬼子引诱,离开天津南下),而铁杆汉奸也暂时不敢过于放肆。不难看出,最近因鬼子购买钓鱼岛所引发的反日示威,与九一八那阵子情况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当然,本次与日所争的,仅是几个小岛,与当时痛失整块东北富饶国土,毕竟不能同日而语。如果现在失去的是像东北这样的大块领土,估计全国人民连跟小鬼子同归于尽的心都会有,那反日示威的规模,就会大得让人看不懂。
抗日大潮也被善于投机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所利用。中原大战中输光本钱的冯玉祥,便在1933年5月,召集旧部方振武、吉鸿昌(已秘密加入中共),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试图东山再起。福建事变中,十九路军所打旗号,同样是反蒋抗日。粤系、桂系等西南军阀与老蒋抗衡的资本,也是高举抗日大旗。到了后来,连鬼子自己为了分裂中国,竟然也要向主张抗日的西南军阀提供经济援助。但可惜的是,这样一股浩浩荡荡正义大潮,这样一块惊人的政治能量,中共最初竟未能妥善利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基本沿袭处理五四、五卅反帝运动老经验,按原计划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并一面以该政府名义向鬼子宣战,一面把国民党所有当权派都一起放到了屈膝投降卖国政府审判台上,继续号召推翻他们。如此就脱离了广大爱国群众,反倒让老蒋抓住了不思共赴国难而专心内斗的把柄,得以打着“攘外必先安内”旗号,暂时在资产阶级和地主阵营里摆脱了政治被动,几乎把中国革命逼入绝境。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06:37:13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 妙手统战
中国共产党与国内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峥嵘岁月,也是中华民族遭受日寇侵略、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危急关头,更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的光荣时刻。这一进程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领头羊依然是五四的开路先锋——青年学生,按通俗说法就是愤青。只不过,老一代愤青早已大多加入了中共,此时的愤青是新长成的一批。
九一八事变刚一爆发时,学生就连续三次赴南京联合请愿。第一次请愿发生在1931年9月28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共三千余人,冒雨至国民党外交部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针对出面接见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忍辱含愤”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的懦弱立场,愤怒的学生当即指出:“国联”只不过是一个‘宰割弱小民族’的‘强盗分赃所’,哪有什么公理可讲(直到现在,这仍是至理名言。)?为了表达中国民众要和帝国主义势不两立,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民众不象政府那样可侮,学生们痛殴了这位王外长。
第二次请愿发生在同年11月下旬。当时,老蒋在“国联”两次撤兵决议都遭鬼子拒绝情况下,为抵制国民党内反蒋派要他下野的呼声,诡称将率师北上抗日。结果,南京各大中学校立即发起送蒋北上运动,各地学生闻讯后,大批来南京助威,到11月25日,人数多达两万余人。从26日起,万余学生结队前往国民党政府,要求老蒋签署出兵日期,要求汉卿戴罪立功,并堵门静坐不走。延至27日,全国舆论大哗,老蒋只好在卫士簇拥下出见学生,表示三年以后一定收复失地,还当场写下保证书。
第三次请愿紧接着第二次请愿发生。起因是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提议:将锦州划为“中立区”,从而使其向鬼子割东三省及热河省大部而求和的意图昭然若揭。而且,接替被打王外长的顾维钧,已经向日使芳泽直接交涉此事。消息传出,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北京学生示威团,组织了两千多人,于12月3日中午到达南京,并散发了事先印制的《告全国民众书》和《南下示威宣言》。其中的具体要求有:立刻出兵抗日,组织和援助东北义勇军,武装民众,停止进攻红军,开放民众抗日爱国运动,不承认以锦州为中立区,退出“国联”,惩办外交失职人员和实行革命外交等。
但当12月5日,北京大学示威团三百余人在南京街头举行示威时,遭遇一千多名军警镇压,导致多人被捕和重伤。这下全国学生是群情激奋,纷纷涌到南京请愿,到13日,先后抵达者超过三万人。学生汇聚南京后不断举行示威,并与15日先冲击外交部,捣毁办公设施(顾维钧以下所有职员害怕挨打,闻风逃走),后包围正举行中央临时会议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结果,学生们在与已会上宣布“下野”的老蒋调来的军警搏斗时,误打了受老蒋之命出见学生、态度倾向抗日的蔡元培(时任考试院院长,五四时期学生保护神)和陈铭枢(时任京沪卫戍司令)。至此,冲突愈加升级。17日这一天,各地学生三万多人在南京街头示威游行,并在冲击中央党部未果之后,捣毁了位于珍珠桥的、指责学生受中共指使的《中央日报》报社。随即,老蒋下野后的国民党政府调来大批军警,进行残酷镇压,学生牺牲生命者达三十人以上,受伤者更多。为防国民党政府进一步迫害,所有示威学生当晚集中居住在中央大学,但依然没能躲过去。次日一早,军警们包围中央大学,将全体学生都捆绑起来,其中本地的武装遣送回家,外地的武装遣送回原籍。这一事件史称“珍珠桥事件”。
珍珠桥事件以后,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暂时陷入低潮。但与学生运动同时兴起的抵制日货、购买国货运动,却方兴未艾。“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一个月内,全国就有超过100个以上的城市,举行了万人聚会抗议活动,当众焚烧日货。上海、广州等地银行断绝与鬼子银行一切交往,搬运和码头工人拒绝装卸鬼子货物。日资企业的中国雇员,则被人们强烈鼓励辞去工作,如果不从,就可能“享受汉奸待遇”,遭受殴打。在上海,那些敢偷卖日货的店主,会被“反日协会”自行任命的“警察”抓进临时设立的监狱,吓得他们赶紧改买国货。据当时《申报》报道,“在上海买卖日本产品事实上已是不可能”。
九一八以后那几年,中国人民在抗日问题上的立场,可谓众志成城、高度一致。当时的报纸如果敢发表媚日言论,即使后台硬如《中央日报》,也照样会被冲击捣毁。到1935年,甚至发生了天津日租界内汉奸报社社长被暗杀的极端事件。而个人如果敢于当着群众的面,散布媚日言论,则不管他有八十还是九十高龄,必定遭致众人痛殴。这样一来,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以抗日反日为荣,媚日降日为耻”基本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也深深影响到了社会上层,坚决主张抗日的上层人物意志更加坚定,处于摇摆状态者也大多站到了国家民族一边(例如,北洋军阀中著名亲日派段祺瑞,就拒绝鬼子引诱,离开天津南下),而铁杆汉奸也暂时不敢过于放肆。不难看出,最近因鬼子购买钓鱼岛所引发的反日示威,与九一八那阵子情况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当然,本次与日所争的,仅是几个小岛,与当时痛失整块东北富饶国土,毕竟不能同日而语。如果现在失去的是像东北这样的大块领土,估计全国人民连跟小鬼子同归于尽的心都会有,那反日示威的规模,就会大得让人看不懂。
抗日大潮也被善于投机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所利用。中原大战中输光本钱的冯玉祥,便在1933年5月,召集旧部方振武、吉鸿昌(已秘密加入中共),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试图东山再起。福建事变中,十九路军所打旗号,同样是反蒋抗日。粤系、桂系等西南军阀与老蒋抗衡的资本,也是高举抗日大旗。到了后来,连鬼子自己为了分裂中国,竟然也要向主张抗日的西南军阀提供经济援助。但可惜的是,这样一股浩浩荡荡正义大潮,这样一块惊人的政治能量,中共最初竟未能妥善利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基本沿袭处理五四、五卅反帝运动老经验,按原计划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并一面以该政府名义向鬼子宣战,一面把国民党所有当权派都一起放到了屈膝投降卖国政府审判台上,继续号召推翻他们。如此就脱离了广大爱国群众,反倒让老蒋抓住了不思共赴国难而专心内斗的把柄,得以打着“攘外必先安内”旗号,暂时在资产阶级和地主阵营里摆脱了政治被动,几乎把中国革命逼入绝境。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06:37:13 +0800 CST  
此后,中共对抗日这件大事不可谓不关心,但除了把红军军事行动包装成抗日行动(例如,将向中央苏区外线出击的七军团,说成是抗日先遣队)之外,依然不会正确利用抗日大潮能量。直到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党内才有一个人开始重新审视正确处理抗日与革命关系的问题。当然,这个人不会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总理,也不会是虽有战略家气质却目光短浅的国焘,更不会是只知翻阅马列经典的二十八宿之流,而只能是雄才大略的主席。笔者还是要说,如果不是宁都会议的罢黜,被具体事务所困扰的主席,对革命策略的认识,也许拔高不到战略层面,而仅停留于战术层面。正是由于暂时罢黜,让他有了充裕时间思考战略问题。思考的第一个成果,是巧妙利用老蒋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求得红军在长征中夹缝求存突围北上,这在前面已有详述。但红军光生存不发展,顶多还只是慢性自杀,要避免这种噩运,还必须使红军大力发展。
那么,什么样形势能让红军大力发展呢?答案是敌人互斗的形势。具体而言,主席很希望国民党内部重演1930年中原大战那样的重大分裂,在主席记忆中,那可是红军由小做大的黄金时节。而要国民党内部重演大分裂,就必须在抗日这个题材上做文章。当然,这文章不能按经典布尔什维克的做法,只号召下层民众抗日,而应该把更多力量放在争取有抗日意向的地方实力派上。主席这种考虑,应该是早在与国焘斗法之余,就已经开始了。但等真正来到陕北苏区,发现当面主要之敌竟是汉卿时,他更不由喜出望外。
主席之喜应该来自于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东北军作为客军,在陕北当地既无统治基础又无地方利益,与红军间不存在势不两立的利害冲突,有天然合作基础。比较重要的层次是,东北军这个基业并非汉卿本人所创立,而是继承父业而来。套用时下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汉卿就是不折不扣的“阀二代”,而且还是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阀二代”。与亲手打下基业的“阀一代”相比,二代即使主观上不愿当败家子,但政治判别力和应变力,显然要比其父辈差得多,容易被自己这样的政治高手忽悠得晕头转向。最重要的层次是,汉卿还不是普通阀二代,而是丢失东北的当事人,早在全国舆论界眼里,被视作败家败国的双料纨绔子弟。但汉卿又不甘心以如此不堪的形象载入史册,保住尚未完全失去的父辈基业(主要就是军队)和改善历史形象的心情极其迫切。因此,跟汉卿谈合作抗日,胜算大得不是一般。
当然,作为国际一个支部,中共路线方针还必须符合国际指导世界共运的总体精神。这也是主席刚到陕北时,还不便马上向中央诸要员挑明用抗日旗帜对汉卿做统战工作的原因。然而,英雄所见略同,国际实际当家人老斯,也在国际七大上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纲领。老斯提出这一总纲领,自然不是因为看到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想中共所想,急中共所急,替中共找一个挽救危亡救生圈。而是他看到了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国际大气候对苏联十分不利,想苏联所想,急苏联所急,想出的一条联合世界各类力量共同对付德、日威胁的救苏联之计。结果,附带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求生之路。
按照国际提出的新总路线,善于领会上级意图的王明,于1935年8月1日,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作为救亡图存临时领导机关,并由一切愿意抗日的军队共同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实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随着张浩到来,这个新精神便成为了中央新的指针。就在此时,因鬼子不断策划华北各省脱离国民党中央政府进程,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学生爱国运动。一度陷入低潮的全民抗日爱国运动,顿时又掀巨澜。
在此大背景下,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明确指出,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会议决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并猛烈扩大红军。因为是讨论政治策略,除彭总、尚昆之外,其他红军领导均未与会。被扩大的成员变成了张浩、李维汉、郭洪涛(因为在陕北肃反问题上持相对温和立场,他当时仍受中央器重)这些擅长政治工作的人员,而李德作为国际顾问也参加了会议。此外,担任主席英语翻译的吴亮平,也和前段时间贾拓夫一样,参加了一生中唯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意味着,中央是要把统战精神翻译成英语,向世界广而告之。
瓦窑堡会议为主席对汉卿进行统战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据。会后,主席又于12月27日,在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篇报告(被收入《毛选》中),明确提出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以工农为主体、但容纳其他反帝反封建阶级的人民共和国,大造统战舆论。当然,做统战工作需要技巧,必须造成汉卿有求于红军、而非红军有求于汉卿的态势,才能占据主动、主导地位。为此,主席先率红军成功反击了割据榆林长达23年的军阀井岳秀南犯,收复被其占领的保安县城,稳定住了苏区北线(井本人在1936年1月中旬意外中枪死亡,继任者高双成忙于整合内部,再也无力威胁苏区)。然后,开始对东北军孤悬于苏区之中的城市,进行了攻击。但此时,红军的城市攻坚能力比在中央苏区时还要弱,好在红25军带来了四方面军的攻城基因——长期围困战法。红军按照此法,对守军仅五个连、城墙又比较残破的甘泉城,进行了围困和攻击。
到1936年1月初,东北军守军士气在喊话攻势下已相当低落,不断有人携枪出城投降。于是,前线指挥彭总决心派被俘的东北军团长高福源入城,劝说守军撤离甘泉或起义。守将在高劝说下,同意放弃甘泉,南撤洛川归还主力。但那样的话,红军与东北军就更没了对话渠道,决不是主席所希望的结果。为此,主席额外提出,要甘泉守军先举抗日义旗,待整个东北军响应后再归还主力。这样一来,守军就需要用电台请示上级,再继续谈判,结果惊动了67军军长王以哲。可能是汉卿授意,王电邀高去其洛川军部一谈。
这高福源在入东北讲武堂之前,曾是北大学生,深受五四以后革命思潮影响,骨子里也是个愤青,被俘后经思想教育,已经成了中共的人。所以,得知王的邀约后,他立即出城报告彭总,表示愿冒被杀危险,去洛川见王。这正对了主席胃口,经批准,高遂于1月8日前往洛川。1月15日,他又返回了一方面军总部,并带来了重大“利好”:汉卿亲自驾机从西安到洛川与他谈话,表示愿意与中共全权代表商讨联手抗日大计。彭总对此将信将疑,只能向中央汇报了再说。而此事正是主席之盼望的,故他一收到彭总来电,便立即拍板:派一名初谈代表去洛川,并与东北军交换密码。当然,主席那时并无统战经验,最初提出的代表人选是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周桓。遭彭总反对后,又提出派伍修权当代表,仍未能说服彭总。恰好在这时,担任中央联络局局长的情报前三杰之一李克农来到一方面军总部,立刻就成为最合适的初谈代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09:02:50 +0800 CST  
此后,中共对抗日这件大事不可谓不关心,但除了把红军军事行动包装成抗日行动(例如,将向中央苏区外线出击的七军团,说成是抗日先遣队)之外,依然不会正确利用抗日大潮能量。直到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党内才有一个人开始重新审视正确处理抗日与革命关系的问题。当然,这个人不会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总理,也不会是虽有战略家气质却目光短浅的国焘,更不会是只知翻阅马列经典的二十八宿之流,而只能是雄才大略的主席。笔者还是要说,如果不是宁都会议的罢黜,被具体事务所困扰的主席,对革命策略的认识,也许拔高不到战略层面,而仅停留于战术层面。正是由于暂时罢黜,让他有了充裕时间思考战略问题。思考的第一个成果,是巧妙利用老蒋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求得红军在长征中夹缝求存突围北上,这在前面已有详述。但红军光生存不发展,顶多还只是慢性自杀,要避免这种噩运,还必须使红军大力发展。
那么,什么样形势能让红军大力发展呢?答案是敌人互斗的形势。具体而言,主席很希望国民党内部重演1930年中原大战那样的重大分裂,在主席记忆中,那可是红军由小做大的黄金时节。而要国民党内部重演大分裂,就必须在抗日这个题材上做文章。当然,这文章不能按经典布尔什维克的做法,只号召下层民众抗日,而应该把更多力量放在争取有抗日意向的地方实力派上。主席这种考虑,应该是早在与国焘斗法之余,就已经开始了。但等真正来到陕北苏区,发现当面主要之敌竟是汉卿时,他更不由喜出望外。
主席之喜应该来自于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东北军作为客军,在陕北当地既无统治基础又无地方利益,与红军间不存在势不两立的利害冲突,有天然合作基础。比较重要的层次是,东北军这个基业并非汉卿本人所创立,而是继承父业而来。套用时下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汉卿就是不折不扣的“阀二代”,而且还是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阀二代”。与亲手打下基业的“阀一代”相比,二代即使主观上不愿当败家子,但政治判别力和应变力,显然要比其父辈差得多,容易被自己这样的政治高手忽悠得晕头转向。最重要的层次是,汉卿还不是普通阀二代,而是丢失东北的当事人,早在全国舆论界眼里,被视作败家败国的双料纨绔子弟。但汉卿又不甘心以如此不堪的形象载入史册,保住尚未完全失去的父辈基业(主要就是军队)和改善历史形象的心情极其迫切。因此,跟汉卿谈合作抗日,胜算大得不是一般。
当然,作为国际一个支部,中共路线方针还必须符合国际指导世界共运的总体精神。这也是主席刚到陕北时,还不便马上向中央诸要员挑明用抗日旗帜对汉卿做统战工作的原因。然而,英雄所见略同,国际实际当家人老斯,也在国际七大上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纲领。老斯提出这一总纲领,自然不是因为看到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想中共所想,急中共所急,替中共找一个挽救危亡救生圈。而是他看到了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国际大气候对苏联十分不利,想苏联所想,急苏联所急,想出的一条联合世界各类力量共同对付德、日威胁的救苏联之计。结果,附带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求生之路。
按照国际提出的新总路线,善于领会上级意图的王明,于1935年8月1日,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作为救亡图存临时领导机关,并由一切愿意抗日的军队共同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实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随着张浩到来,这个新精神便成为了中央新的指针。就在此时,因鬼子不断策划华北各省脱离国民党中央政府进程,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学生爱国运动。一度陷入低潮的全民抗日爱国运动,顿时又掀巨澜。
在此大背景下,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明确指出,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会议决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并猛烈扩大红军。因为是讨论政治策略,除彭总、尚昆之外,其他红军领导均未与会。被扩大的成员变成了张浩、李维汉、郭洪涛(因为在陕北肃反问题上持相对温和立场,他当时仍受中央器重)这些擅长政治工作的人员,而李德作为国际顾问也参加了会议。此外,担任主席英语翻译的吴亮平,也和前段时间贾拓夫一样,参加了一生中唯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意味着,中央是要把统战精神翻译成英语,向世界广而告之。
瓦窑堡会议为主席对汉卿进行统战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据。会后,主席又于12月27日,在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篇报告(被收入《毛选》中),明确提出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以工农为主体、但容纳其他反帝反封建阶级的人民共和国,大造统战舆论。当然,做统战工作需要技巧,必须造成汉卿有求于红军、而非红军有求于汉卿的态势,才能占据主动、主导地位。为此,主席先率红军成功反击了割据榆林长达23年的军阀井岳秀南犯,收复被其占领的保安县城,稳定住了苏区北线(井本人在1936年1月中旬意外中枪死亡,继任者高双成忙于整合内部,再也无力威胁苏区)。然后,开始对东北军孤悬于苏区之中的城市,进行了攻击。但此时,红军的城市攻坚能力比在中央苏区时还要弱,好在红25军带来了四方面军的攻城基因——长期围困战法。红军按照此法,对守军仅五个连、城墙又比较残破的甘泉城,进行了围困和攻击。
到1936年1月初,东北军守军士气在喊话攻势下已相当低落,不断有人携枪出城投降。于是,前线指挥彭总决心派被俘的东北军团长高福源入城,劝说守军撤离甘泉或起义。守将在高劝说下,同意放弃甘泉,南撤洛川归还主力。但那样的话,红军与东北军就更没了对话渠道,决不是主席所希望的结果。为此,主席额外提出,要甘泉守军先举抗日义旗,待整个东北军响应后再归还主力。这样一来,守军就需要用电台请示上级,再继续谈判,结果惊动了67军军长王以哲。可能是汉卿授意,王电邀高去其洛川军部一谈。
这高福源在入东北讲武堂之前,曾是北大学生,深受五四以后革命思潮影响,骨子里也是个愤青,被俘后经思想教育,已经成了中共的人。所以,得知王的邀约后,他立即出城报告彭总,表示愿冒被杀危险,去洛川见王。这正对了主席胃口,经批准,高遂于1月8日前往洛川。1月15日,他又返回了一方面军总部,并带来了重大“利好”:汉卿亲自驾机从西安到洛川与他谈话,表示愿意与中共全权代表商讨联手抗日大计。彭总对此将信将疑,只能向中央汇报了再说。而此事正是主席之盼望的,故他一收到彭总来电,便立即拍板:派一名初谈代表去洛川,并与东北军交换密码。当然,主席那时并无统战经验,最初提出的代表人选是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周桓。遭彭总反对后,又提出派伍修权当代表,仍未能说服彭总。恰好在这时,担任中央联络局局长的情报前三杰之一李克农来到一方面军总部,立刻就成为最合适的初谈代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09:02:50 +0800 CST  
兵贵神速,克农于次日(1月16日)随高一起去了洛川。而为表示谈判诚意,主席于1月20日给彭总下达明确指示:解除甘泉之围,并通过密电告知克农再转告汉卿,这样就使这一天克农和汉卿的会谈气氛相当融洽。那么,汉卿急于跟中共拉关系言和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根据对现有史料分析,笔者认为大致是两方面动机。第一,直罗镇等数次战斗证实,东北军战斗力远远不如红军。而老蒋撤销被红军歼灭东北军番号的冷酷行为,更表明再与红军打下去,东北军势必走向灭亡。为了破老蒋借刀杀人之局,汉卿不得不与红军讲和。第二,汉卿急于借抗日题材,寻找个人政治前途和洗刷误国败家恶名。而真要抗日就必须得到苏联军事援助,汉卿自己因中东路事件得罪了苏联,故只能先与中共建立联系,再依靠中共打通与苏联联系。但汉卿毕竟在中国最高政治舞台上周旋了七八年,大本事没学到家,政治小伎俩还是有一些的。他并未向克农摊出自己底牌,而是告诉克农:只要中共确有与国民党合作成立国防政府诚意,他愿意从中奔走;试图变自己有求于中共,为中共有求于自己。
克农于1月21日返回后,向中央汇报了谈判情况,认为王以哲诚恳而汉卿滑头。但主席却不这样看,在他认为,只要汉卿主动与中共建立联系,就已达到了初步目标。这一初步目标包含两项内容:其一是与东北军讲和后,红军就具备了向陕北以外地域发展的条件;其二便是奠定了继续忽悠汉卿的基础。接下去,主席一面通过克农继续给汉卿灌米汤,说什么只要汉卿同意“抗日反蒋”,未来国防政府第一把交椅可以让他坐;一面将红军东征提上了议事日程。
东征决策早在瓦窑堡会议时便已酝酿,高福源带回汉卿愿与红军谈判重大利好当天1月15日,主席正式与总理、彭总共同签发了命令。该行动对外理由是开赴对日作战第一线;对内给二十八宿的理由是,渡黄河经山西再转内蒙,打通国际线,但其实都不是主席真实意图。前面讲过,主席坚持北上的意图,既不是外逃苏蒙求安全,也不是偏安陕北避风头,而是要在北方这块革命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借抗日题材将革命烈火烧得更旺。因此,东征首要目的就是赤化山西甚至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区(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共就是以这些地区为主要抗日根据地的)。当然,如果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也可以从东征地区征集资财,支持极其脆弱的陕北苏区经济。东征一个附加目的是,把老蒋对红军的注意力,从四方面军所在地川康,吸引到一方面军的陕晋来,从而迫使汉卿在老蒋和中共之间作出明确选择,而不是左右逢源,坐收渔利。
然而,由于主席不可能把真实想法告诉一线将领,彭、林二总均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对于彭总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无根据地作战惨痛经历历历在目,他十分担心再次失去根据地,因而要主席绝对保证东征队伍与陕北的联系。林总则不但反对东征,甚至连陕北也不愿再呆,数次向中央要求带少量部队去陕南打游击。他这种反常举动,其实是对主席领导丧失信心。在他看来,主席不思在陕北韬光养晦,反而还想打出去招惹是非,迟早会在惊涛骇浪中翻船的,不如自划一只“舢板”,去陕南求生。关于林总这段历史,中央在他出事之后的评价,应该不是诬蔑不实之词。
意志坚定的主席没有退让,依靠用党性大义相责,再加上汉卿与红军讲和后陕北危险解除的事实,终于在2月20日,拉着二总启动了东征。就在此时,主席认准了中国革命航船已渐渐驶出激流险滩,就要按照自己预设的正确航道,向着胜利彼岸进发。于是,出于对革命前途和自身雄才伟略高度自信,他借景抒怀,谱写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鉴于大家都在课堂上学过此词,耳熟能详,笔者就不在这里转录了。
2月20日,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并在以后两个多月里,击溃阎锡山晋军30多个团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余人。同时,还扩红8000余名,筹款50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在山西播下了日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火种。由于晋军战斗力弱,阎最终决定向老蒋求援。不久,中央军在陈诚率领下,沿同蒲线和正太路进入山西。见在山西建立根据地有困难,主席按早已准备好的预案,率红军结束东征,在5月初重新渡过了黄河。
令人遗憾的是,时任新成立红28军军长的志丹,于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因为志丹是此后革命进程中为数很少的牺牲的高级将领,少数反毛分子便自以为找到了攻击题材,硬说他是被主席派人从背后打黑枪暗杀的。笔者认为,且不说有铁证证明,志丹是前胸中了晋军机枪子弹牺牲的。就算没有证据,仅凭推理,也得不出主席派人暗杀的结论。因为大凡政治家消灭政敌,都有惯常手段,一旦使用就不止一例。主席一生中对政敌以政治打击为主,肉体消灭案例十分罕见。即使有,也是前期采用肃反方式,后期采用群众斗争方式(不能确保成功),就是没有用过暗杀。而且,志丹忠于革命事业,未与主席在路线上发生过冲突,根本就是主席的战友而不是政敌。反毛分子如此诬陷,恐怕是照搬老蒋惯于暗杀政敌套路,纯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东征期间,汉卿终于忍耐不住,于3月3日率先向克农提出,希望中共能介绍他的代表去苏联,与苏联政府商讨合作抗日事宜。汉卿求上门来,固然是因为他政治功力比主席差得太远,却也和他在履行对克农承诺,为团结中共一起抗日之事,于南京及各方实力派间奔走时,意外得知老蒋已派人找中共秘密谈判,有着重大关系。
在叙述老蒋与中共秘密谈判史实之前,有必要对老蒋动机作一较为详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此后历史发展脉络。应该说,老蒋找中共谈判最大动机是联苏抗日。尽管正统党史在一段时间里不承认老蒋在西安事变之前有抗日思想,但只要撇开鬼子的异民族属性,把它当做国内最强大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就不难理解老蒋即使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必然有抗日思想。
老蒋抗日动机还来自于他比较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从他留学日本时反驳老师借细菌发表辱华言论,因苏联反对国民党以外蒙为基地而产生反共思想,怂恿汉卿收回中东路主权等行为可见一斑。1995年北影与香港思远影业合拍的电影《宋家三姐妹》里有这样一个场景:老蒋将去西安督促汉卿继续剿共,官邸门口有一爱国青年全身浇满汽油对他进行死谏。老蒋不为所动,下令开车而去,青年毅然点火自焚,车内老蒋回视后热泪盈眶。艺术场景属于虚构,但也源于生活。在1933年10月10日旧中国五运会开幕式上,当全场观众看到东三省运动员率先入场,触景生情集体痛哭之时,端坐在主席台上的老蒋也难得一见地泪流不止。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0:51:10 +0800 CST  
当时,中国是农业国,鬼子是工业国,老蒋想抗日就必须在列强里找靠山,才能获得持续战争必不可少的重武器。可德、意已在向鬼子靠拢之中,英法自顾不暇。美国虽有余力,却并不像现在亲美人士所描述的那样,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或至少是真诚朋友;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对中国遭受鬼子侵略熟视无睹。老蒋环顾四周,只有苏联因受德、日双边威胁,存在与中国结盟可能。为此,他在1932年底,恢复了因中东路事件而与苏联断绝的外交关系,为联苏抗日准备好了必要条件。当然,靠反共起家的老蒋对中共与苏联实质性关系非常清楚,生怕联苏以后,红军东山再起。故当红军力量受到极大削弱,暂时不能对他构成实质性威胁,而且地处边远地带,不易彻底剿灭时,他便有了抢在与苏联订立互助条约之前,政治解决红军问题想法。故当1935年12月中旬,驻苏武官邓文仪将刊登《八一宣言》内容的苏联报纸译文交给老蒋时,老蒋便要邓文仪立刻返回莫斯科,利用他与王明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关系,与王明就政治解决中共问题可能性,进行初步商讨。
经过一番周折,邓终于通过原19路军流亡将领在莫斯科代表胡秋原,联系上了王明。王明先于1936年1月13日,派小开与邓接触,随后,自己又在17日和22日与邓商谈了两次。前面已经说过,王明只是老斯看中的应声虫,自然不会有自己想法,而只是将邓开出的条件:中共取消苏维埃,主要领导参加国民党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党军,必须开赴外蒙,通过国际上报老斯。老斯一看,自己为保卫苏联定下的国际统一战线之策,竟也可能顺带挽救“奄奄一息”的中国红军之命,自然不会反对谈判。但他不能接受老蒋过高要价,便以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均在国内为由,让王明告诉邓,两党谈判应当也只能在国内进行。其实,他是想用拖延战术,减缓老蒋进攻红军力度。为此,作为谈判代表的小开,拖拖拉拉到2月24日,才拟经列宁格勒乘希腊客轮绕道香港回国。结果船开了两天,却希腊政治情况突变,又回到了列宁格勒。这样一直到5月中旬,他才以旅游者身份回到香港,真正在南京与陈立夫、陈果夫接上头,要到7月7日。
由此可见,汉卿所风闻的老蒋与中共秘密谈判之事,还只是双方在苏联的试探性接触,与汉卿真心要跟中共合作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这却让不可能了解实情的汉卿,总算找到了一个大干快上理由。于是他通过克农,要求尽快与中共领导人(最好是主席或总理)在延安会面,当面商讨东北军代表赴苏寻求支持大事。然而,中共领导层四巨头(也就是国焘要通缉的四人)中,主席和洛甫正在晋西东征前线,能立刻与汉卿会面的只有总理和博古。但因为中央准备在晋西石楼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周、博等后方政治局委员已经动身前往,好在汉卿没几天也患了喉疾,拟议中的高峰会谈便拖了下来。
3月16日,后方委员来到石楼,便立刻商定出席峰会人选。由于这种峰会不同于现在的APEC峰会,出席者面临一定危险性,因而怕死的洛甫必定不肯去。敢作敢为的博古倒是肯去,但他处事刻板教条,并不适合主谈。至于主席自己,因已是中央实际掌舵人,本就不宜亲冒风险前往“敌营”。更何况,主席临场反应能力较慢(以后的很多史实表明,主席遇到与己立场相左观点时,基本不当场表态,而要熟筹良久后,才加以批驳),也不适合参加面对面谈判活动。于是,临场应变能力奇快的总理,就成了唯一合适的出席峰会者。正是从这次谈判开始,主席认可了总理杰出外交谈判才能,总理则独家领略了主席纵横捭阖战略策划能力,两人优势互补,逐渐成长为一对世界顶级水平的外交忽悠二人组,基本合作到死。
就在此时,北方局王世英也经瓦窑堡来到石楼。他带来一个好消息:从1935年11月开始,经南汉宸、汪锋和王本人多次工作,杨虎城已同意与红军共同抗日、互不侵犯。前面讲过,虎臣作为地方性小军阀,一向信奉夹缝中求生存哲学。早在1933年,他就授意孙蔚如部,与四方面军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所以,此时与红军讲和不足为怪。
晋西会议在一连串好消息中,于3月20日至27日召开。抛开法定参加成员不提,这次被扩大的成员有张浩、彭总、尚昆、林伯渠和陆定一。其中,一生以宣传为专业的陆定一与会,意味着对抗日统一战线宣传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晋西会议在瓦窑堡会议反对关门主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抗日统一战线在上层、下层同时开展,为统战汉卿和虎城,提供了更权威的理论基础。
会后,总理赶回瓦窑堡,并在克农陪同下,携带电台于4月7日向延安进发。于是,对中国现代历史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周、张延安峰会,终于在4月9日晚9时举行。欲知峰会所谈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看第三十章《柳暗花明》。
在结束本章之际,再想深度谈谈主席做汉卿统战工作的技巧。平心而论,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都有求于对方。汉卿是既要破老蒋驱狼吞虎之局,又想通过中共渠道寻求苏援。主席低端目标是双方互不侵犯,以便红军东征点火;高端目标则是将东北军拉到抗日统一战线里,为革命所用,并在关键时刻一举打碎老蒋营造的统治体系,以便红军在乱中壮大力量。因此,谁先开口相求对方,谁就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但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红军显然比东北军更有求于对方。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大智慧。
主席的智慧是,第一步欲和先战,通过围攻甘泉制造双方接触的热点。第二步巧妙使用高福源,给汉卿提供一个较为放心的对话渠道。第三步后发制人,谈判中只应答条件,不主动提条件,让汉卿摸不到底牌。而且,达成互不侵犯协定后,在第一时间东征,既避免在经济上依赖汉卿,沦为事实上附庸的可能;更通过吸引老蒋注意力,迫使汉卿亮出底牌。经过如此系列运作,本处于谈判优势地位的汉卿处于被动,加之“阀二代”年轻浮躁,终于渐渐落入了主席圈套。由于主席这种运作手法,与市场经济中的商战原则基本一致,西方党史专家把主席称为“革命企业家”,也就不足为怪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1:36:27 +0800 CST  
当时,中国是农业国,鬼子是工业国,老蒋想抗日就必须在列强里找靠山,才能获得持续战争必不可少的重武器。可德、意已在向鬼子靠拢之中,英法自顾不暇。美国虽有余力,却并不像现在亲美人士所描述的那样,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或至少是真诚朋友;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对中国遭受鬼子侵略熟视无睹。老蒋环顾四周,只有苏联因受德、日双边威胁,存在与中国结盟可能。为此,他在1932年底,恢复了因中东路事件而与苏联断绝的外交关系,为联苏抗日准备好了必要条件。当然,靠反共起家的老蒋对中共与苏联实质性关系非常清楚,生怕联苏以后,红军东山再起。故当红军力量受到极大削弱,暂时不能对他构成实质性威胁,而且地处边远地带,不易彻底剿灭时,他便有了抢在与苏联订立互助条约之前,政治解决红军问题想法。故当1935年12月中旬,驻苏武官邓文仪将刊登《八一宣言》内容的苏联报纸译文交给老蒋时,老蒋便要邓文仪立刻返回莫斯科,利用他与王明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关系,与王明就政治解决中共问题可能性,进行初步商讨。
经过一番周折,邓终于通过原19路军流亡将领在莫斯科代表胡秋原,联系上了王明。王明先于1936年1月13日,派小开与邓接触,随后,自己又在17日和22日与邓商谈了两次。前面已经说过,王明只是老斯看中的应声虫,自然不会有自己想法,而只是将邓开出的条件:中共取消苏维埃,主要领导参加国民党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党军,必须开赴外蒙,通过国际上报老斯。老斯一看,自己为保卫苏联定下的国际统一战线之策,竟也可能顺带挽救“奄奄一息”的中国红军之命,自然不会反对谈判。但他不能接受老蒋过高要价,便以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均在国内为由,让王明告诉邓,两党谈判应当也只能在国内进行。其实,他是想用拖延战术,减缓老蒋进攻红军力度。为此,作为谈判代表的小开,拖拖拉拉到2月24日,才拟经列宁格勒乘希腊客轮绕道香港回国。结果船开了两天,却希腊政治情况突变,又回到了列宁格勒。这样一直到5月中旬,他才以旅游者身份回到香港,真正在南京与陈立夫、陈果夫接上头,要到7月7日。
由此可见,汉卿所风闻的老蒋与中共秘密谈判之事,还只是双方在苏联的试探性接触,与汉卿真心要跟中共合作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这却让不可能了解实情的汉卿,总算找到了一个大干快上理由。于是他通过克农,要求尽快与中共领导人(最好是主席或总理)在延安会面,当面商讨东北军代表赴苏寻求支持大事。然而,中共领导层四巨头(也就是国焘要通缉的四人)中,主席和洛甫正在晋西东征前线,能立刻与汉卿会面的只有总理和博古。但因为中央准备在晋西石楼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周、博等后方政治局委员已经动身前往,好在汉卿没几天也患了喉疾,拟议中的高峰会谈便拖了下来。
3月16日,后方委员来到石楼,便立刻商定出席峰会人选。由于这种峰会不同于现在的APEC峰会,出席者面临一定危险性,因而怕死的洛甫必定不肯去。敢作敢为的博古倒是肯去,但他处事刻板教条,并不适合主谈。至于主席自己,因已是中央实际掌舵人,本就不宜亲冒风险前往“敌营”。更何况,主席临场反应能力较慢(以后的很多史实表明,主席遇到与己立场相左观点时,基本不当场表态,而要熟筹良久后,才加以批驳),也不适合参加面对面谈判活动。于是,临场应变能力奇快的总理,就成了唯一合适的出席峰会者。正是从这次谈判开始,主席认可了总理杰出外交谈判才能,总理则独家领略了主席纵横捭阖战略策划能力,两人优势互补,逐渐成长为一对世界顶级水平的外交忽悠二人组,基本合作到死。
就在此时,北方局王世英也经瓦窑堡来到石楼。他带来一个好消息:从1935年11月开始,经南汉宸、汪锋和王本人多次工作,杨虎城已同意与红军共同抗日、互不侵犯。前面讲过,虎臣作为地方性小军阀,一向信奉夹缝中求生存哲学。早在1933年,他就授意孙蔚如部,与四方面军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所以,此时与红军讲和不足为怪。
晋西会议在一连串好消息中,于3月20日至27日召开。抛开法定参加成员不提,这次被扩大的成员有张浩、彭总、尚昆、林伯渠和陆定一。其中,一生以宣传为专业的陆定一与会,意味着对抗日统一战线宣传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晋西会议在瓦窑堡会议反对关门主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抗日统一战线在上层、下层同时开展,为统战汉卿和虎城,提供了更权威的理论基础。
会后,总理赶回瓦窑堡,并在克农陪同下,携带电台于4月7日向延安进发。于是,对中国现代历史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周、张延安峰会,终于在4月9日晚9时举行。欲知峰会所谈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看第三十章《柳暗花明》。
在结束本章之际,再想深度谈谈主席做汉卿统战工作的技巧。平心而论,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都有求于对方。汉卿是既要破老蒋驱狼吞虎之局,又想通过中共渠道寻求苏援。主席低端目标是双方互不侵犯,以便红军东征点火;高端目标则是将东北军拉到抗日统一战线里,为革命所用,并在关键时刻一举打碎老蒋营造的统治体系,以便红军在乱中壮大力量。因此,谁先开口相求对方,谁就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但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红军显然比东北军更有求于对方。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大智慧。
主席的智慧是,第一步欲和先战,通过围攻甘泉制造双方接触的热点。第二步巧妙使用高福源,给汉卿提供一个较为放心的对话渠道。第三步后发制人,谈判中只应答条件,不主动提条件,让汉卿摸不到底牌。而且,达成互不侵犯协定后,在第一时间东征,既避免在经济上依赖汉卿,沦为事实上附庸的可能;更通过吸引老蒋注意力,迫使汉卿亮出底牌。经过如此系列运作,本处于谈判优势地位的汉卿处于被动,加之“阀二代”年轻浮躁,终于渐渐落入了主席圈套。由于主席这种运作手法,与市场经济中的商战原则基本一致,西方党史专家把主席称为“革命企业家”,也就不足为怪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1:36:27 +0800 CST  
@慕云斋主人 2015-09-09 11:33:51
积贫积弱,人穷志短。
-----------------------------
是啊,写到老蒋落泪这一段,我自己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4:15:46 +0800 CST  
@慕云斋主人 2015-09-09 11:33:51
积贫积弱,人穷志短。
-----------------------------
是啊,写到老蒋落泪这一段,我自己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4:15:4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09 10:51:10
兵贵神速,克农于次日(1月16日)随高一起去了洛川。而为表示谈判诚意,主席于1月20日给彭总下达明确指示:解除甘泉之围,并通过密电告知克农再转告汉卿,这样就使这一天克农和汉卿的会谈气氛相当融洽。那么,汉卿急于跟中共拉关系言和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根据对现有史料分析,笔者认为大致是两方面动机。第一,直罗镇等数次战斗证实,东北军战斗力远远不如红军。而老蒋撤销被红军歼灭东北军番号的冷酷行为,更表明再与红军打......
-----------------------------
@新昌仁慧 2015-09-09 12:17:12
东征不过是困兽犹斗~~~~
-----------------------------
你看我在后面章节里的分析,就知道东征的妙处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7:07:25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09 10:51:10
兵贵神速,克农于次日(1月16日)随高一起去了洛川。而为表示谈判诚意,主席于1月20日给彭总下达明确指示:解除甘泉之围,并通过密电告知克农再转告汉卿,这样就使这一天克农和汉卿的会谈气氛相当融洽。那么,汉卿急于跟中共拉关系言和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根据对现有史料分析,笔者认为大致是两方面动机。第一,直罗镇等数次战斗证实,东北军战斗力远远不如红军。而老蒋撤销被红军歼灭东北军番号的冷酷行为,更表明再与红军打......
-----------------------------
@新昌仁慧 2015-09-09 12:17:12
东征不过是困兽犹斗~~~~
-----------------------------
你看我在后面章节里的分析,就知道东征的妙处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17:07:25 +0800 CST  
@zhaoyu1027 64楼 2015-08-28 22:54:00
@何不鸣 2015-08-28 15:49:51
好文,高论
-----------------------------
@spookyhui 2015-09-09 19:44:04
谢谢表扬。您看我像李鬼吗?
—————————————————
恶心的文章,打着写实的幌子卖弄私货
-----------------------------
请讲出我卖弄了哪些私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20:36:22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09 15:58:51
对罗章龙等人的这些活动,米夫、王明等经与共产国际汇报后,商议之下,即展开了一系列反击措施。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开除罗章龙中央委员及党籍的决定》。同日,中共中央还作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开除王克全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王凤飞同志中央委员等问题的决议案》。几天后,中共中央又进一步将王克全、王凤飞、史文彬、韩连会等“罗派骨干”开除党籍。与此同时,中共各省、市、区委也纷纷采取类......
-----------------------------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这些工人党员哪里理解得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09 21:47:20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