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旧事

毛泽东的电报,给山东野战军指明了方向,也给陈毅增加了压力。攻泗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桂系第七军之第一七二师很不一般:老兵多,当兵时间平均在7年以上;善守,是他们的特点。应该说,这次山东野战军对该师没有掉以轻心:敌方仅仅2个团,山东野战军南下部队却有近20个团。诚如《陈毅传》所言:“以多胜少,应当是有把握的。”然而,当时正值暴雨季节,本来就河多沟深的泗县地区一片泽国。出击泗县,部队在齐胸的积水中艰难行进,炮车无法跟上,弹药大多受潮失效,部队相当疲劳。部队信心也不足。“由于部署变更仓促,既未能组织各方面攻击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致使担任主攻的八师负担过重,又未能进行周详的战术侦察,因此担任攻城突击任务的八师感觉把握不大”。但是,陈毅有自己的考虑:战机不可失!要赶在敌第七军部署调整未完与敌第五军未到淮北之时,干掉敌第一七二师主力。
8月7日午夜时分,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以5个营兵力发起攻城,连续爆破勇猛冲击,不到10分钟即突破大北门和西北门攻入城内。敌守军组织顽强反扑。由于攻击部队准备不足,未能及时打通两突破口之间的联系,又无有力预备队和炮火支援;天亮后,守敌以猛烈炮火卡断城内外联系,先对突入西北门的山东野战军两个营疯狂连续冲击,攻城部队无工事依托,伤亡甚重,阵地丢失,伤亡和溺水者甚多。守敌又集中炮火、飞机、步兵打击攻入大北门的两个营,该两营反复拼杀,顽强守住。是夜,第八师投入预备队3个营接替,仍因力量不足难以发展,形成对峙局面。与此同时,第九纵队在城东的攻击未奏效,第二纵队因河水阻隔既不能攻西门又无法增援大北门。8月8日凌晨2时,陈毅接到第八师报告后,“甚焦虑,派参谋长赶去师里处置,同时发电询问具体战况”。
8月9日,五河敌人来援,被第七师据险击退,而更多敌人正准备向淮北运动。城内,第八师战士与守敌拼杀竟日,血流遍地,河水为之染红,但战斗仍在僵持消耗状态。毛泽东指示过,“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而这时连击溃都不能,更谈不上歼灭!怎么办?指战员们都把目光转向陈毅。8月9日夜,指挥部下令第八师停止攻击,全部主力撤至睢宁以西地区休整待机。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认为山东野战军指挥上“存在不小的失着”,陈毅总结检讨泗县失利
泗县战斗后,国民党军乘势推进淮北,进一步加强了对陇海路的控制。9月中下旬,国民党军重兵隐蔽指向华中战略要地淮阴、淮安,造成了陈毅一方进一步的被动。9月初,中央军委考虑到敌人在控制陇海线之后,山东与华中的联系将被切断,拟派徐向前到山东负责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而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员,他当然明白中央军委这一考虑的全部含义,故从第二天起连电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主持。”所谓“全部含义”,就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认为,山东野战军“总可找到各个歼敌之机会”,并“可转换局势”,结果却顿兵挫锐于小小的泗县城下,认为山东野战军指挥上“存在不小的失着”。由于种种原因,徐向前没有到山东前线,但是陈毅的压力可想而知。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3:59:31 +0800 CST  
泗县失利,对山东野战军士气影响很大。曾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的第八师,从未打过这样的“窝囊仗”。虽歼敌3000余人,但第八师也付出2000余人的伤亡代价;更可恼的是,泗县城池未攻下,使山东野战军西击津浦线的计划受挫。一时间,悲愤、消沉、牢骚、埋怨的话很多。战士们说:“上级老说要集中兵力,临到打起来却要敌人两个打我们一个!”此话确实有理。泗县之战,参战总兵力共22个团,但用于攻城的部队仅6个团,而这6个团在攻城时还分去将近一半力量打外围据点……结果,战役上的优势,变为战术上的劣势。无疑,这是一个值得作战指挥者深刻记取的教训。
这种消极埋怨的情绪如果蔓延发展下去,将对下一步作战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1946年10月4日,痛定思痛的陈毅给第八师领导写了一封信,诚恳地说:“8月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他坦诚自责,肯定第八师“始终是很好的头等兵团,纪律为各军之冠”。信中同时也分析了有利的局势,指出胜利的前途。第八师领导读到这样的一封信,受到极大感动与鼓舞。他们动员上上下下,认真总结了泗县失利的教训。
在陈毅主持的总结检讨会上,各纵队(师)的领导干部及参谋人员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参谋主任王德反映:此次作战,事前未召集各纵(师)首长开会,未进行具体组织准备,造成总的部署有兵用不上,主攻部队兵力分散无预备队。对大家中肯的意见,陈毅都坦诚接受。
1947年12月底,在《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中,陈毅又从辩证法的高度提到了泗县攻坚受挫一事:“没有常胜的将军,没有一直打胜仗的军队,也没有一直打败仗的军队。打了胜仗就骄傲,容易栽跟头,栽了跟头爬起来是不容易的,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领导上主要是在栽跟头之后,如何领导爬起来。……在两淮、泗县就未打好,经过检讨失败原因,大家虚心了,谨慎了,所以又打了胜仗,接连在宿北、鲁南、孟良崮等地打了五次大胜仗。敌人也有同样的现象。“进攻泗县城损失较大,从而更加坚定了毛泽东让华中野战军继续在苏中内线作战的决心”
1946年8月10日夜,即在外线出击泗县失利第二天,乘国民党军新编第七旅旅部及1个团在海安县李堡与第一○五旅旅部及1个团换防之机,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突然向李堡发起攻击,于11日下午将两个旅部及3个团全部歼灭。李堡战斗,共歼敌9000余人。8月1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宋时轮,更加强调内线作战价值: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的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指蚌埠至浦口的铁路,即今京沪线一段)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
从8月20日至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又接连取得丁(堰)林(梓)战斗、邵伯保卫战、如(皋)黄(桥)战斗胜利,连同前四次胜利,七战七捷,一气呵成。
内线作战七战七捷,外线作战连连受挫,在泗县失利稍后,又有大同失利!
从北线大同失利、自己指挥的泗县失利及苏中七战七捷,对曾经积极主张外线出击、反复要求华中野战军西移淮南作战的陈毅触动很大:“战争初期各地主力在熟悉地区的内线先寻机歼灭分路进攻的敌人是正确的,过早集中成大兵团未必妥当。”8月13日,他电告粟裕、谭震林:“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同样,毛泽东也从大同失利、泗县失利及苏中七战七捷得到启发。“就在粟裕率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内线连打几个胜仗的同时,陈毅率山东野战军进行外线出击作战则不断受挫,特别是进攻泗县城损失较大,从而更加坚定了毛泽东让华中野战军继续在苏中内线作战的决心。”于是,毛泽东开始调整外线出击战略方针:“只要有好仗打,在内线多歼灭几部分敌人再转外线作战更为有利。”
泗县失利,也让陈毅、粟裕对桂系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深刻认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由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准备歼击桂系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但是,粟裕认为两者并不是理想的打击对象。“这两支部队属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号称‘猴子军’,打仗很狡猾,又比较顽强,同他们作战难有俘获,往往打成消耗仗。”他建议把目标改为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陈毅深以为然,遂有孟良崮战役。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4:01:29 +0800 CST  
华中野的第一次造反,其实也是个矛盾积累的过程,前有陈不断想拉部队北上、华中野有留部队在华中的结构性矛盾,再加上又有一个华中野战军名为野战军,上头还有一个新四军军部这样的小婆婆再上头又有一个军委大婆婆的体制性矛盾,矛盾爆发是必然的,唯独矛盾走向是不确定的。从我所谓的第一次造反,到华中野和陈毅(或者也可称为山野方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陈毅显然已经不再是站在新四军军部的高度看问题而是被山野方面牵制住了)的最后对决和二者合二为一结局,就是历史现实中这个矛盾的发展和消亡以及新矛盾的出现的过程。
这也许真是按照老毛矛盾论的说法在发展呢。
我们现代人看历史人物,会得出一个结论,但历史上别的人物对另一个人物的看法,是不可能看到即将发生的未来的,而只能从他们所处时代之前的事件判断,因此,我们就会为陈毅居于粟裕之上困惑或者叫屈,但历史再发展一遍,我看粟裕的第一次造反仍然会未遂。

当然,不妨先说说到底咋造反的吧。


中央并报陈饶张:
一、近一二个月来,华中军事上我们深感处于被动。如十月间四师[指六、七、八、九四个纵队]部队破击津浦徐宿段,那时徐宿空虚,如有别的部队配合,徐宿段我可完全控制,徐州战局便可完全改观,但此目的并未达成。
二、十月初,我们六、八、九纵队已完全集结淮北,如按我们原定计划进行破击,则徐宿段今天亦已在我手,但此时军委电令停止,又失良机。此次高邮战役,已经中央电准,六、八纵队已开往前线,八纵队已一切准备完毕,后又奉军长②电令停止。因此,我们只得以八纵、七纵攻下高邮、邵伯、塘头、郭村等据点,巩固了南边的门户,并便于今后七纵北开作战。而将六纵重开淮北配合九纵破路,六纵未南开失掉夺取泰州之良机。六纵刚到淮北,九纵已展开破击,正需六纵增援,又奉军长电令六纵北上入鲁,致使九纵孤军作战,不能完成任务。此种军事上被动情形,一方面使部队忙于转移,疲于奔命响战果不大,我们对下不好解释;另一方面使战争丧失良机。我们研究此种被动情形,固由于情况变化太快及我们未能将情况随时报告上级外,但多头指挥亦为要因之一。因此:

(一)建议中央确定华中军区与野战军的建制及指挥系统。如归军部建制,则军委对野战军行动最好通过军部,以便我们执行命令有所遵循。同时军部指挥,是通过陈,还是通过饶张,也请明示。
(二)望确定在华中坚持之一定部队。目前华中尚虽号称十八万兵,但实际能集中使用的部队,最多只四个纵队。其余苏中、淮南三个独立旅,目前实际上不能调动。此四个纵队除六、八纵队外,其余九纵比九旅③差,七纵比刘飞旅④差。我们认为入鲁部队无论在数量、质量已经够用,因此我们建议军长前电再要华中调一个旅人鲁之计划应予放弃,以便我们能在华中坚持。我们认为坚持华中现有阵地,对巩固华北、山东,争取津浦决战胜利,争取全国和平、民主局面与将来向南发展,都有极大作用。我们完全拥护中央“坚决坚持华中,不再退让”的方针,不应再作撤退之准备。因此给华中一定的兵力,不再改变原议,是有必要的。
(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我们以机动权。
上述建议是否有当,尚望明示⑤。

张 粟 邓 谭 曾二日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4:09:51 +0800 CST  
注释
①这是张鼎丞、粟裕、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致中共中央并陈毅、饶漱石、张云逸的电报。
②军长,指新四军军长陈毅。
③九旅,指津浦前线野战军的第二师第九旅,原为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④刘飞旅,指刘飞任旅长的津浦前线野战军的第一师第二旅,其前身为苏中军区教导旅。

⑤军委1946年1月4日复电:“二日电悉。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于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同志指挥。你们野战军经常的位置及战略性的行动,均须事先取得陈毅的同意并报告军委。”
这份电报是经过了几次战役后,粟裕和陈毅或者说华中野、华中军区对新四军军部山野前身的一次矛盾总爆发。
不过,事情的解决,还是倾向于维护陈毅的权威。

复电就是上贴的注释5.:“二日电悉。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于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同志指挥。你们野战军经常的位置及战略性的行动,均须事先取得陈毅的同意并报告军委。”

所以叫造反未遂。

电文的重点所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华中军区和华中野的指挥关系提出质疑,认为令出多家,无所适从。文来电复,经常左右冲突,贻误战机。能指挥华中方面的,一个是军委,一个是陈黎,还有个饶张。够乱的了。

二是说陈黎和军委瞎指挥,徐蚌段战机好的时候不让打,战机不好的时候偏要打,能打好就见鬼了。陈毅把六纵到处调来调去的,浪费兵力又没有用武之地。

三是说陈对调部队到山东成瘾了。“我们认为入鲁部队无论在数量、质量已经够用,因此我们建议军长前电再要华中调一个旅人鲁之计划应予放弃”,留点人给华中吧。

四是好歹给点机动权。


请注意,按照挺粟大佬的说法,这是《粟裕文选》中粟裕措词最强烈的一份电报,我完全赞同。最有意思也是最符合粟裕“阴”的特点的是,把中央“坚决坚持华中,不再退让”的方针拿出来,反对陈毅再管华中要部队。
如果熟悉应该可以想起来解放后粟裕也干过此事,当然结局仍然是失败。


为什么华中和粟裕方面会失败?

这就牵扯到军委对陈毅的认识了。

众所周知,陈毅43年因为黄花塘事件被调离新四军军部,45年返回。我们也有很多蛛丝马迹可以证明粟裕在这之前陈毅的军事指挥中发挥了相当分量的作用,但军委却未必知道,因此,陈毅45年底在军委心目中的分量仍然是很重的,是典型的军事大员,不可以轻易动摇其权威。

当然,在具体部署上,粟裕还是为自己争了某些有限话语权的,这些要到内战正式开打,双方刺刀见红才能见效,在“和战交织的岁月”这样的小打小闹,是看不出来的。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4:13:41 +0800 CST  
为嘛说华野有造反吗?我们来看下原因:
现在就先说苏中战役以及和苏中战役同步展开的一些战事及战果吧。

苏中战役貌似还是后来的总结性说法,开始有没有此叫法,尚有待考证,至少据说有领导不喜欢七战七捷的说法,叫改成苏中战役的。

说苏中战役,最基本的还是数番号,就把开打这个临界时间的双方番号大致数一下吧。


查看当时的兵力部署,一般的,当以现在的军史为准,因为当时的电报所了解的,可能有误。
但我们姑且以当时的电报为准,看一下双方力量对比:

华中周围:
南线:九十九军,一部分在苏北,一部分在苏南,未过江;
一百军,
二十五军;
二十一军在镇江;七十四军主要在淮南;
四十九军;
共六个军十八个师,外加两个前伪军投诚的纵队,共约二十万,估计在一线的要少不小的部分。

西线:七十三军两个师、七军两个师、五十八军两个师在徐宿段,共三个军六个师,所以另外还有几个师不在第一线。

北线:二十八军、八十八军、九十八军在徐海段,共三个军八个师。

番号大概是十二个军,再加上些凑数的,大概四十万上下。

另外,根据粟裕在一份讲话中的情况,大概认为:

山东北线七万人;
徐州海州一线十万人;
南线共约十六万人;
西线的浦口道徐州八个师;

算起来,对方主力在华中周围的是三十万上下。

其中北线七万人和徐州海州的,主要由山东方面负责,南线由华中野战军及地方部队负责。


拿华中野战军的其它战绩续捷的记录;第二则是华中野战军以实打实的战绩,硬生生的把战略方向由外转内,
第三则是把“你们一切听陈舒指挥”,变成了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可以说,没有苏中战役,粟裕绝不可能获得一个战略区的军事指挥权,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蒋委员长,
是他自信慢慢的要三个月解决匪军,才把本来只够资格当新一师师长的粟裕拱上了华东大舞台。
6月26日,围攻中原解放区开打,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皮旅东向牵引,一个解放区算是基本交代了,虽然延 安还是嘴硬,说神马“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8〕三 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既然被对方拿下一个解放区,至少也得给对方点colour se吧,于是自毛以降,都齐刷刷的想到了打出去
,拿下淮北,收复淮南,于是部署来了,山野南下淮北,华中野西出淮南,粟谭率主力不少于十五个团如何如 何,一切听陈舒指挥,真是万事俱备,只等陈令了。
慢着,慢着,粟裕有话说。
粟裕选择了不去淮南出气而是留在苏中歼敌。

粟裕没说淮南不重要,但说淮南地广人稀而苏中人稠粮多,更有利于支撑战争,丢了不利;二是拿华中野主力多为苏中子弟,要不战而弃苏中,不利士气;三是去了淮南,则苏中反而很有可能很快丢掉。

我们也替老毛算笔帐,先不要管现在的空头军事家们所谓淮南有多重要的大帽子,给你是老毛,拿胜负难料的淮南和个人多粮多苏中给你,你选哪个?

当然这是未知苏中粟裕和他的华中野战军能否歼敌的前提下,要是上帝给老毛打包票粟裕打七战七捷歼敌五六万人的话,老毛绝对不会那么纠结的,管他什么战役胜利战略失败。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4:28:24 +0800 CST  
开打后,粟裕的第一招就是先下手为强,你不是要稳扎稳打的往前推吗?我先集中两个主力纵队,一个主力纵队六个团打你一个团,先啃你俩团再说。这就是宣泰战斗,当然在实际战斗中还是有打援兵力的。结果很简单,到了不到两天后,83师两个团基本报销。

第二招则是长途奔袭,靠的当然是苏中的厚实底子,这就是如南。
如南的对手,则是四十九军,或者也可以叫整编四十九师和整编六十五师,战果大概一万六七。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据说被俘后逃跑,但还是有其它少将旅长被俘,也不差他,放他去重建49师给东北野战军再吃一次吧。
七战七捷第一阶段至此结束。

七战的第三战海安防御战,据说创造了十五比一的敌我伤亡比,我表示鸭梨不小,但是,既然是七纵上报的战绩,考虑他们是啃骨头的防御方,不如姑且听之。

粟裕毕竟权力小,因此为了主动放弃海安,自己百里飞奔,车船马并用,赶到淮阴or淮安同华中分局的老大们为此研商。
说啦这些再看下淮南淮北的泗县失利与北线大同失利原因也就明了啦。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0 14:36:14 +0800 CST  
陈(毅)佳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八师、九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当山野据守众兴,陈拟北撤回山东,我们建议守泗阳,陈决在众兴与淮阴待机,但以后敌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阳防务交给元气未复之九纵把守。以后李延年三军南下泗阳,阵地三天即失。陈尤不守淮阴,虽经中央电示两淮关系全局。但陈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等待桂顽,一无所获。而淮阴方面我守军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们几次求陈派队南援,终不来。后五旅赶驶顽强,给七四军以惨重杀伤,淮阴局面已定,六师亦于皓日可到淮阴,陈亦允派二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三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两淮失后,中央决定山野与华野合并,陈、粟、谭统一指挥,命令已公布,但陈始终保持两个机关,拖不合并,陈亦自己行动,不在一起,仍采取临时接头会商方式。我们屡电建议,陈不采纳。此次因敌知我北移,攻宿七四军,东攻涟水,决一、六师南下配合五旅、皮旅歼敌,要八师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务,保持六塘河防线,但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一、六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

我们主张:
一、山野仍应在原地担任后防,候华野十日后北来,再配合作战。

二、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三、为了兼顾山东起见,以八师回鲁南,由叶去指挥。并要山东补充叶纵五千人(闻叶纵人数很少)。

四、如陈定要北返,至少应以二纵留下,山野无论如何,要在一、六师北返前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否则前途极坏。

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1946.10.4酉时张鼎丞、邓子恢、曾山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1 14:49:51 +0800 CST  
有兴趣的军迷可以对着这份电报,讲两淮丢失前后的华中腰部战局复盘一次,看张邓曾所言是否属实和在理?

这恐怕也是陈毅“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原因之一。

这份电报发出后,军委的回电我也敲几个吧。

军委14日电报回复陈宋:“现在因感到渡运向西作战困难,而主张全军入鲁,假如入鲁后仍感到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如何?且渡河作战是你自己曾经同意之方案。此次你与张、邓、曾会商,亦以渡运作战列为方案之一。何以元亥电又有不同?如按元亥电实行,你与张邓粟谭之间关系是否将生影响?
九月间整个华东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是薛岳得手很多,得了两淮,基本可以看到切断华中山东腰部的希望了,反过来,无论山野还是华野,均没有值得一提的胜利。

如果说战争初期,因为地域太过广大而不适合集中兵力的话,在淮南淮北丢失,两淮细腰部丢失后,华中野和山野集中其实是个迫在眉睫的选择。

可惜,在战争开始热衷于战役配合的陈军长现在却对两军统一指挥,没那么热情了,怪哉。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1 14:52:33 +0800 CST  
九十月间,粟裕指挥的部队越来越多,而陈军长指挥的部队则越来越少。

粟裕此时除了直接掌握原华中野战军的一师、六师、7纵、9纵、10纵以为,又指挥了淮南的5旅,从中原突围
来的13旅即皮旅,一不小心又把陈军长的2纵也给指挥了,搞的叶飞都要说陈军长这个大司令比他这个小司令
就多指挥一个团,向军长进言不受各方牵制,手握三个主力纵队,可陈军长也是英雄气短,见天的催要二纵,
得不到军委的支持不说,还要被说:“应靠打得好,不要靠兵多。。。”
这时候陈军长基本在鲁南指挥,粟裕带着大部队在淮海坚持,打了一系列仗,大胜的没有,但也没有什么失利。按时间先后,计有:
东台保卫战:歼敌3k,伤亡三百,我怀疑一下,而且东台丢失,虽然战前的既定政策就是反击灭敌为主;
一战涟水:歼整74师6千余,整二十八师3000余,伤亡五千。战绩有水分,但不大;十纵司令谢祥军阵亡。
淮沐路反击战:歼整74师、整28师4千余,我仍然小小怀疑;
盐南反击战:歼敌6千余,反正我也得怀疑下。

12月9日,解放日报甚至说这是五个月以来粟裕将军所部的第十一次大胜仗,是不是就是前七结加这四仗呢?

不过,虽然我对这几仗的战果均有所怀疑,但毫无例外,每次都是敌攻我守,最后都是敌溃逃,除了以弱旅守卫(7纵)的东台外,说他们是胜仗,也不为过。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4:31:29 +0800 CST  
不幸的是,虽然后来写回忆录的时候,华东诸将貌似都挺厉害,但这段时间中,他们的表现仍然是乏善可陈。当然,需要继续罗列:

自胶济路反击战零敲碎打歼敌15000后,北线又打了平度安丘战役,战果仍然是15000。这其中比较辉煌的是歼敌两个团的粉子山战斗战果四千多,团长副团长就歼。

王建安、叶飞方面,台枣、傅山口反击战,按叶飞的话,都是得不偿失的击溃战。

总之,苏中战役后,宿北战役前,华东战局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是乱。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4:34:17 +0800 CST  
如果我评点陈毅在此上面的责任,就是左支右绌,左右为难,左顾右盼,完完全全的缺乏一个真正统帅的刚毅、决断。至于粟裕,此阶段因为他只能负责一个小战区,他对华东整个战局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影响陈毅,所以是间接的,非决定性的。等到饶漱石返回华东,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后,这个问题才慢慢解决了。如果说苏中战役是战术胜利战略失败不如华东战局在初期是战术胜利战略失败,而且这个责任肯定不是粟裕负责,而是陈毅负责。
补记个小插曲,即军委的徐向前东西和“以粟代陈”事件。
稍微了解粟裕或者陈粟这对搭档的人,应该知道王德此人,作为山野的参谋处长和后来华野的参谋处长,他当然知晓很多军机,后来还写书曰《华东战场参谋笔记》,书名笔记,实际上是回忆录而不是日记。其中就记述了军委调徐向前元帅到华东和所谓饶漱石“以粟代陈”。在此还得稍微小小展开一下下。
徐向前赴山东一事,我感觉军委还是真心实意的,但并不是以徐向前代替陈毅,而是让徐向前具体负责一个方面,陈毅仍然抓总,具体地说,就是拟派徐来山东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让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按照王德在他的笔记中说的“这一措施的真正含义,谁看了都会心里明白”。倒是以我看来,也只是削了陈毅一个方面的权力,虽然有架空的嫌疑,但并没有去职,也不是以徐向前代替陈毅,陈毅仍然在徐向前粟裕之上,如果陈毅连这点都记得牢牢地,实在太过有心。倒是以粟代陈,我认为可能的确有,但具体是谁,却未必如王德那样指向死老虎饶漱石,而是华中的张邓曾谭。粟裕作为当事人自然不方便表态,但观察这几位的电报和向军委的电报,至少也是有此心,当然在具体言语上,可能没那么直接。此事最后的结果,是粟裕负责军事指挥,算是完成了以粟代陈的一半,后一半则是七月分兵后逐步实现了,进而让陈毅彻底失去了直接指挥华野的机会。至于我这样说的理由,一是此事饶漱石不在华东,对情况不了解,按当时的饶漱石,并不具备遥控指挥的条件,即便有表达过意见,也不过是军委领导有可能就此事征求过意见而已,说饶漱石此事操弄以粟代陈,实在是王德把屎盆子往死老虎身上扣的小把戏而已。至于后来粟裕代理,饶漱石及刘应该的确是有起作用,这个说实话,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国为党聚贤,可内举不避亲,何况饶粟有何沾亲带故?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4:37:01 +0800 CST  
宿北战役
指挥宿北战役深感责任重大,心情紧张。这是因为即将开始的这一仗,是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合并后共同作战的第一仗。由于我军这一段战事进展不算顺利,部分同志产生了一些埋怨和怀疑情绪,虽然作了许多工作,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何况敌人已对我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我们处于敌人四个方向的进攻之中,这一仗是我摆脱被动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但是,从战役指挥来说,我对情况却比较生疏。这次直接参战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山东野战军。叶飞同志指挥的第一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是了解的,但日本投降后他们北上山东,已一年多了。对其它部队就更不了解。同时,两个野战军合并后,指挥机关尚未统一,我只身前来,对司令部工作的同志也是生疏的。我对淮海地区的民情、地形诸情况也远不如对苏中地区熟悉。至于作战对象,许多部队都是新交手,这些都使我感到心中无底。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指挥的特点都是慎重,而就我个人的心情来说,宿北战役时更为紧张一些。

我们密切注视着敌情的变化。十三日,宿迁之敌分左右两个纵队沿宿(迁)新(安镇)、宿(迁)沭(阳)公路发起进攻,其左纵队先头部队占领晓店子、嶂山镇(宿迁以北),其右纵队先头占领曹家集、高圩(宿迁以北)等地。只是整编第十一师是否参战,仍末得到证实。我们的作战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首先歼灭向新安镇进攻之敌左纵队于五花顶地区,尔后再歼灭进攻沭阳之敌。第二方案是如敌左纵队迟迟不进,而敌右纵队发起进攻,则首先集中兵力歼灭该敌于耿圩以西、颜集以南(宿迁以东)地区。为了保证不失时机地发起战役,令第一纵队、第八师于当晚向新安镇西南的新店子以北地区隐蔽开进。

十二月十四日,敌继续向我军进攻。中午,查明:由曹家集向来龙庵进攻之敌右纵队确系整编第十一师;向五花顶、邵店方向进攻之敌为整编第六十九师。我们又根据这一情况,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第一,向华东进攻之四路敌人中,东台、两淮、峄枣三路敌人因遭到我军打击,顾虑较多,进攻速度不会太快。而宿迂之敌,见我主力分别部署于盐城、涟水和陇海路以北地区,可能集中兵力乘虚进犯沭阳和新安镇。第二,敌整编第十一师(还附属炮兵第十五团及第二十五团一个营),装备精良,兵多将骄,可能冒进。整编第六十九师新任师长戴之奇是三青团中央委员,反共的死硬分子,该师曾受我歼灭性打击(曾歼其两个旅),这次必图邀功请赏,冒险的劲头可能比整编十一师还大。第三,整编第六十九师是由三个不同建制单位的旅(整编五十七师的预备第三旅,整编二十六师的第四十一旅,整编六十九师的第六十旅和第九十二旅各一个团)重新组成的,内部矛盾较多,战斗力弱;整编第十一师是刚由他区调来,对苏北地形民情不熟。第四,宿迁以北公路两侧有几个小高地,宿迁东北地形开阔,村落小而密,房屋不坚固,运河、六塘河、沭河横贯其间,不能徒涉,有利于我分割包围、各个歼敌。此时,我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一部已进入机动位置,可在两天内抵达进攻出发地域,向敌两翼实施突然攻击,造成战役优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这一仗如能打好,我们就可变被动为主动,南下可以围歼进攻涟水之敌,北上可以歼灭鲁南之敌,西进可以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威胁徐州,调动敌人寻歼回援之敌。

我们于当日定下决心,即以二十四个团的兵力,除以一部割裂敌整编第六十九师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并阻击整编第十一师外,集中三倍于敌的兵力,首先围歼立足未稳之整编第六十九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尔后视战况发展,如有可能,再转移兵力会同北上的第一师(八个团)歼灭整编第十一师。我们命令各部队于当夜隐蔽开进:第一纵队、第八师按原计划于十五日拂晓前进到新安镇西南新店子以北地区集结;第七师第五旅于十五日拂晓前进至西鲍圩(宿迁北),并准备西渡沭河,控制宿新公路峒(山吾)镇地区;第二纵队于十五日拂晓前进到韩集、泰山集地区;第九纵队坚守五花顶、叶海子、来龙庵等既设阵地、迟滞敌前进,掩护主力开进;第一师昼夜兼程北上,准备参战。

为策应宿、沭、新方向作战,我们以二十八个团的兵力分别监视和阻击其它三路敌人:(一)以第六师、第十纵队的第六旅、第七师的第十九旅共十三个团的兵力,在涟水一带监视和阻击自淮阴出犯之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二十五师,以保障主力在宿北的翼侧的安全。(二)以第七纵队的第三十一旅、第十纵队的第三十旅及第十三旅共十个团的兵力,监视和阻击自东台,兴化向盐城进犯之敌。以上两个方向,由谭震林同志率一个指挥所在涟水城北郊负责指挥。(三)鲁南方面则以第十师及滨海警备旅共五个团的兵力,位于峄县以东,协同鲁南地方武装,坚决阻击由台儿庄、峄县、枣庄东犯之敌,确保临沂、郯城地区。我们立即于十四日午时将此决心与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报告我已按军委指示北返,与陈毅同志在一起指挥宿沭方向的作战。十五日军委复示:“决心与部署甚好,战况望随时电告”。

十二月十四日全天,敌整编第六十九师预备第三旅一部沿公路北犯五花顶以南阵地,遭我第九纵队一部反击后,缩回嶂山镇。敌第六十旅进至罗庄、博家湖地区。敌第四十一旅进至邵店,并以一部兵力东犯叶海子,为我第九纵队一部所阻。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率第二六七团(属九十二旅)进抵人和圩。与此同时,敌整编第十一师之第一一八旅攻我小牌坊、来龙庵阵地,被我第九纵队一部击退,敌师部率第十八旅进至曹家集地区。至此,敌第一梯队整编第六十九师全部及整编第十一师主力,已呈扇形展开,正面、纵深约为二十五公里左右,其后方补给仅宿迁一点。

敌人这一冒进态势的出现,说明敌人对我军主力的行动尚未发觉,急于按预定的时间抢占沭阳和新安镇,这正是我军割裂其战斗队形、各个予以歼灭的太好时机。我们为使主攻部队的战前准备工作更加充分,保持战役发起的最大突然性,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攻击,又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十五日晚。为先求歼较弱的整编第六十九师左翼的预备第三旅,再歼该师主力,我们对作战部署又作了调整,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队的任务: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4:49:47 +0800 CST  
以第九纵队主力继续坚守五花顶、叶海子、来龙庵阵地,吸住敌人,保障我军主力对敌达成合围,尔后协同主力向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出击;(二)以第八师、第一纵队一部及第七师的第五旅,分别围歼烽山、晓店子、嶂山镇地区之敌预备第三旅,任务完成后,由西向东攻击,协同友邻聚歼整编第六十九师主力;(三)以第一纵队主力自晓店子、井儿头之间楔入敌之纵深,切断整编第六十九师向宿迁的退路相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四)以第二纵队由东向西突击,与第一纵队协同割裂整编第六十九师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并参加歼灭被围之敌。这一部署,一是先打弱敌,矛头首先指向战斗力较弱的整编第六十九师。二是秘密接敌,突然攻击,乘敌在运动中和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歼灭。三是四面包围,两面夹击,穿插分割,各个歼灭。

十九日上午,困守苗庄之敌第四十一旅分两股向南北突围,除三百余人逃跑外,全被我歼灭。至此,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灭,我歼敌两万一千余人,战役遂告结束。军委、毛泽东同志十八日就来电,“庆祝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二十日又来电指出:“歼敌二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在此期间,在鲁南、涟水、盐城方向作战之我军,均积极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牵制、策应和保障了宿沭地区的作战。其中涟水之战打得很艰苦。涟水城距宿迁为一百三十公里,距沭阳为八十公里,处于淮阴至沭阳公路的东侧,如淮阴之敌向沭阳北上,涟水我军随时可攻击敌人的侧后,这就使敌非首先攻下涟水城才能北进。这一路进攻的敌人是蒋介石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敌于十二月三日开始向我进攻,我军浴血奋战,坚守了十三天。因我方战场指挥判断一时失误,被敌人钻了我防御部署上的空子。十六日敌攻入了涟水城,我军随即撤出。这一仗我毙伤敌四千余人,我军亦伤亡四千人,而且失去了涟水城。因此有人说,这是一个败仗。这不对,它是一个消耗仗。涟水作战并没有死守的任务,而是运动防御。迟滞敌人前进,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结果是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我军阻住在六塘河以南,无法救出整编第六十九师,从南线保障了宿北战役的进行。

军委、毛泽东同志曾有电指出:“关系全局的宿沭前线……取得大胜,涟水暂失,不足为患。”由于战前用“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来激励部队,人们就以涟水城的得失来衡量这一仗的胜负,这是动员口号的失误。对这一仗的估价应同宿北战役的胜利联系起来看。当然,涟水战场指挥上的教训也是应当记取的。

也有的同志认为,宿北战役中打援部队太多,影响战役结束后的扩大战果。这些同志不了解当时敌人对我已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如让任何一路敌人的计划实现,战场局势必趋险恶。何况宿北战役十二月十九日结束,一月二日即开始鲁南战役,中间仅相隔十二天,部队由苏中北移鲁南,实际上是连续行军作战,谈不上什么打援部队过多,影响扩大战果问题。

三个月的战局表明,正确的战略意图,必须通过战役的胜利来实现。自我军放弃两淮之后,敌我双方都在重新布局,酝酿着新的更大的较量,当时敌人分四路向我压来,在战场上我处于被动地位。宿北战役的胜利,打垮了敌人四路中对我威胁最大的一路,从而使敌人不仅未能实现其切断我山东、华中两野战军的联系,实行各个击破“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企图,反而被我军切断了南北联系,分割成山东、苏北两坨,暴露了翼侧,处于受我军攻击的威胁之中。当时国民党的伪国大尚未闭幕,宿北战役给了吹嘘所谓“胜利”的蒋介石一记响亮的耳光。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4:56:11 +0800 CST  
在叶飞与陈对宿北战役的嘴战及其他战友的回忆录我们来解析下粟在宿北战役的指挥艺术.......请各位军史达人发言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5 15:08:31 +0800 CST  
抄书是为啦评论战役的指挥艺术,人气太少不想写啦!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7 09:28:35 +0800 CST  
得到了可以放弃海安的背书之后,华中野主力的一师六师外加7纵则就近休息,补充俘虏,需要说的是,这个时间段,虽然华中野战军已经歼敌近两万,但内外压力并未减少而是增加了。一方面,对方五个旅加两个**纵队密集靠近海安城并占领之,另一方面,要求粟裕帅华中野主力西出淮南配合山野南北呼应的压力并没有稍缓。

陈毅在8月1日给军委的电报中说:“张邓谭粟舍不得苏中,以主力在该地打转,实际上淮南在全局上臂苏中更重要,此道理以前讲过多次,讲不通。现在粟在海安、东台再打几个胜仗,恐仍不能退敌,值得考虑一下”。隔几日的电报里,意思大致一样,字眼上不离“贪恋”。

必须交待一下,这个时间段,山野刚打了朝阳集,歼敌数千,俘获少将二员,虽不及华中野,但也是得胜之师,陈底气尚足,更又西进之大计,因此对粟的原地打转的小家子气看不是是可以理解的。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9 09:19:18 +0800 CST  
不过,粟裕到底还是在毛哪里获得了打一两仗再西去淮南的宽宥,并获得了五旅的机动使用权,既然不能改变军委的大政方针,在执行上能有这样的机动,就已经很好了,反正战争中最重要的还是战机和硬成绩。

8月7日,粟裕所谓的“良机到了”,山野那边谋划不小的大动作也展开了,结果如何呢?不几日便见分晓。

山野7日以大军攻泗县,结果激战二日不利,撤出战斗,颇能攻坚的八师伤筋动骨,要陈毅大包大揽的鼓励八师学会打败仗,而这边厢华中野利用李默庵占领海安后志得意满调整部署时的小小混乱,又来一次隐蔽奇袭,歼敌一个半旅9000余人。

这下不但军委的口风变了,连陈宋也变的似乎认为苏中打战也很有利于“大局”了。有电报为证。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9 09:20:27 +0800 CST  
泗县攻坚失利是9日,华中野打李堡则正好是就在其后的10日至11日。
差不多就是前后揭着。

两重天:
泗县攻坚的八师伤亡两千多,据说杀伤敌3000多,按说是胜仗,但连陈毅都认为是一个“败仗”,这数字怎么统计出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是泗县没有拿下,八师很郁闷,陈毅自己写信承担责任,但另一个没听说要求被承担责任的宋时轮不久就被解除了山野参谋长职务到渤海去挂职锻炼去了。

华中野这边呢?
利用李默庵在占领海安后忙着调整部署换防的机会,打了个时间差,乘对方俩建制旅换防一顿猛揍,伤亡九百多,俘虏一个旅长,一个副旅长等五千多人,毙伤三千多。

就此再休整。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9 09:22:00 +0800 CST  
补充一下,陈士榘的这个说法最早应该是1990年和丁秋生一起写的回忆史料
《宿北战役》。其回忆录基本采用这个说法。
第三个小故事则相对简单一些,不过也意味伸长,我印象中这个事首先是来自于张震回忆录,不过最近查证却不可得,倒是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佐证,说明我所记可能另有出处。有没有比这早的版本,不得而知,请知道的指点。具体是这样的:2纵在宿北战役中带着华中野9纵也就是张副主席带的那个九纵而不是许上将后来带出来的华野9纵主攻人和圩,结果屡战不克,关键当口,粟裕祭出“军法”,限时拿下人和圩,否则军法从事,准备交脑袋吧。虽然说军令如山,但如此严厉的军令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少的。粟裕自己的说法,是自己单骑北上指挥宿北战役,部队基本没有熟悉的,就一个一纵还是离开了一年多了,何况又不在手边上,从来没有带过2纵这个新四军二师传下来的部队,战役紧张当口,说出来恐怕也是可以理解的。战后韦国清庆幸自己保住了人头,但此时他相比印象深刻吧?
其实命令中强调的是不执行命令,而不是完不成任务!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9 09:25:42 +0800 CST  
到此为止,宿北战役结束,华野拿下整编69师,戴子奇成仁,大约还有n个少将当了俘虏,可惜我没有看到具体的统计数字。。。战果两万多。按陈上将的说法,可能还不止。但一般都按2.1万计算,也够可以了。就各个部队的表现来看,还是一纵强,表现在一纵担负的是穿插和围攻两个任务,虽然陈上将给一纵点眼药,但一纵还是稳妥的完成了任务,其次是八师,峰山打的不错,虽然八师有一纵保障其侧翼安全。其次二纵,任务完成的拖泥带水,再次九纵、七师,贡献不突出。陈上将的表现嘛,前面已经说了,还不够火候,那个前面出击的命令显然过于无厘头了。陈军长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做事了,就是那首“试看峰山下,埋了戴子奇!”顺便说一下,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关于宿北战役的回忆文章,甚至可以找不到粟裕的名字,我估计八一这样的公道派也可以推荐给各位看,我鄙视之。。。。。。
楼主 挺进二师  发布于 2015-09-29 09:30:02 +0800 CST  

楼主:挺进二师

字数:75583

发表时间:2015-09-19 05: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3 18:11:35 +0800 CST

评论数:9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