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皇后萧燕燕,慢随大辽从中兴到盛世

六十八留取丹心照汗青
日暮时分,萧燕燕安静的坐在寝殿,面前的案几上摆了一把酒壶,两支酒杯,每一支酒杯里的酒满的仿佛要溢出来,窗台之上的卵白釉并蒂瓶中各插了一枝初战的梅,一枝白梅,一枝赤梅,亦如一位雪衣公子与一位红衣女子并肩而立。此时燕燕手执一卷书,悠然的翻阅着,突然有宫女来报说韩德让大人在殿外求见,顷刻间一抹灿烂的笑意绽放在燕燕那略施脂粉,美丽逼人的脸上,亦如窗外绽放的梅,“请。”,单是一个请字都透着那散不尽的温柔,少顷,韩德让随着宫女来到燕燕面前,赶忙朝上叩拜,“臣韩德让拜见太后,愿太后长乐未央。”在人前韩德让向来不失分寸,燕燕嘴角微微一扬,并未直接要对方平身,而是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酒杯柔声轻问,“晚来天欲雪,可饮一杯无?”韩德让稍做迟疑,而后恭敬的u回答道;“臣遵命。”而此时燕燕已起身至德让面前,,亲自把对方搀起,在韩德让面前萧燕燕完全卸掉了威严的外衣,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无尽柔情。
韩德让被燕燕安排坐在其下垂手,几个宫女在一旁伺候着,韩德让显得有些拘谨,燕燕朝一旁一挥手宫女们会意陆续退了出去,如此大殿之内只剩下他们俩人。
“让,这一杯我敬你,贺卿荣升政事令,”一天之前韩德让刚刚被提拔为政事令,等同与副宰相,韩家自韩知古至德让这祖孙三代难得出了一个副宰相,当年韩匡嗣虽受辽景宗其中,可始终能官居一品。韩德让作为先帝钦命的托孤大臣,官拜政事令也在情理之中。
燕燕素手轻托翠玉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韩德让起身接受燕燕的敬酒,“如今只有你我,无需太拘束,若不然人家可生气了。”看德让如此拘泥燕燕忙扯拐道,韩德让只得坐回到位置上,“这杯酒我们举杯痛饮。”韩德让手持酒杯郑重道,燕燕含笑点头,“好,”俩人的酒杯微微一碰,发出一声动人清脆,而后各自将杯中物一饮而尽。
俩人一杯一杯复一杯之间韩德让拘束感一点点的消失,他的目光一刻也舍不得从燕燕身上诺移开来。
燕燕从对方的目光里感知到了百转千回的留恋,柔情似水的缠绵。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燕燕刚要吩咐宫人进来掌灯,而韩德让却起身欲告辞,燕燕一把嫁给其拉下,”别走。“向是在命令,然这命令的背后透着深深的渴望与温柔。
韩德让摇摇头,”天色已晚,我该回去了。“
”每次你来呆不了多久就要走,你可曾在意过我的难过?“燕燕牵住男人的衣袖,无限哀怨的质问。
转眼辽景宗已去世三年多,而在这三年多里燕燕备受寂寞的折磨,多少良辰美景俱成何,莫问新娘与旧年。她不过才三十多,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正是需要男人滋润与疼惜的时候,特别是那种对鱼水之欢的渴望更是在深深折磨着燕燕,所以她才如此放下身段要把韩德让留住。
韩德让自然知晓燕燕的不易,更知她千方百计留住自己的目的,“燕燕你松手,我不能毁了你的名声。”韩德让虽身在契丹,可他终究是一个汉人,很多事他终究放不开,即便对眼前人再说如何的渴望,可儒家礼教的束缚迫使他只能狠心的把燕燕推开。
“你是怕毁了我的名声还是会了你自己的英明,韩德让你别忘了这是在契丹,不是在中原,我们契丹女子下嫁是在寻常不过的事,即便她是首领的女人,一朝夫去,嫁做他人夫也是无可厚非,我们契丹女子五福遵守你们汉家女子的三从四德,之前我大姐金蝉在齐王罨撒葛死后不久便嫁给了阿波那个仆人,当初我反对并非是因为丈夫尸骨未寒她就下嫁,而是我嫌阿波出身卑微,与大姐不配,不过最后我还是允了,而今我才明白大姐当初大姐为何如此急切想嫁给自己的心上人,没有夫君的日子说度日如年一点也不为过。韩德让,你应该懂得入乡随俗,既然你身为我们契丹的臣子就该适应我们契丹人的规矩,你与我如何都不会有人奈何你,就算明日我i下嫁与你,上至皇上下至百姓也绝没有半分异议。”萧燕燕拽着韩德让的手与之义正词严道,燕燕嫌少会在韩德让面前如此强硬,这几年自己多次放下身段想与之合欢,可对方却始终在拒绝,燕燕无比失望。
尽管燕燕把话说的如此直接可韩德让依旧在犹豫,“你一直拒绝我是因不想辜负韩夫人吗?”
韩德让忙摇摇头,解释道;“我与她虽夫妻多年,然真正在一起的机会屈指可数,苍天可鉴我韩德让从不曾负萧燕燕。”
听到这些燕燕倍感欣慰,“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着燕燕将自己柔软的身躯依偎进男人温暖的怀抱,她贪恋着男人每一分的温度。
韩德让心内的矜持在缓缓崩溃,他下意识的将怀里温香暖玉的身体抱紧。
渐渐的,两人的身心开始相互靠拢,靠拢,直至最后的零距离。
燕燕一个女子都能放下颜面,自己堂堂男儿怎就不如一女子?韩德让再也无法要自己变得理智,不管明日如何,此刻的美好他不想错过,如此韩德让将所有的负担抛开,将自己积压多年的激情放肆个彻底,干柴烈火碰撞在一起后便是一场痛快的燃烧。
沧海很宽,人生很短,她只想和自己的心上人把握每一个可以相依相偎的瞬间。
何为天长地久?两情相悦,相互依傍的时时刻刻便是天长地久。
半月之后,韩德让的夫人李氏突然暴亡,一时间韩夫人的死在上京激起千层浪,正直锦瑟华年的李夫人突然暴亡的确让人倍感惊诧,关于韩夫人的死在上京有三种猜测,第一是萧太后不满与李夫人共享一个韩德让,于是悄悄打发人将李氏毒死,而第二种猜测则是李氏受不了自己夫君与太后的纠纠缠缠心中愤懑而终,第三种猜测则是韩德让为了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衷心悄悄将妻子李氏毒死,如今对于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契丹这个风俗开放的地方无可厚非,太后寡居,下嫁旁人也在情理之中,在辽景宗时期知晓萧燕燕与韩德让私情的人寥寥无几,而今朝中大臣及升斗百姓仿佛都已知晓太后与韩德让重修旧好。自从萧燕燕执政以来大量提拔和重用汉人很多人都猜这于韩德让脱不了关系,韩德让是汉人,太后爱屋及乌。
征讨女真辽不断取得胜利,十一月下旬,征女真的都统萧闼览、菩萨奴把在刑拘过程中途径处所得的物产依次献给皇帝,以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他们很可能是边走边劫掠,然后把劫掠的好东西孝敬给皇帝。
转眼至统和四年正月,新年伊始。林牙耶律谋鲁姑、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将在征女真过程中擒的敌君俘虏献给朝廷,皇帝下诏书对献俘者加以褒奖。与此同时耶律斜轸与萧勤德等上书奏报此次讨女真得生口十余万,这里的生口则是牲畜与人口的总合,一般情况下咱们看史料经常看到生口二字,都是泛指的牲畜与人口。除得生口十余万之外还有二十多万的马匹及其他物资,可以说契丹这次讨女者是收获颇丰,契丹这边大获全胜而春风得意,相比女真诸部则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伤亡与损失怎一个惨重了得。
这里林牙萧勤德,与之前提到的监军驸马萧恳德可能是同一个,史书记载有误。如果是俩人的话为何自八月出征时提了一下萧恳德,此后再无提及,萧恳得可是监军,怎可能不在提及,再说萧勤德在之前就出现过,他在统和二年四月曾与耶律普宁征女真取得胜利,也就是因为这场胜利他才从历史舞台的这背面走到了人前,我们才得以与之相识,因为之前征过女真勤德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此次正太派他做监军也不是不可鞥,至于那位监军驸马萧恳德我个人还是觉得乃是史料记载的失误,
到了正月下旬耶律斜轸,萧勤德,萧闼览。统军使室罗、侍中耶律抹只、奚王府监军敌烈与安吉等与女真进行了一场最后的殊死搏杀,女真大败而归,而契丹则奏凯歌还朝。燕燕太后与皇帝亲自遣近视前去犒赏三军,如此历时半年多的战争以契丹的大获全胜,女者的败北而宣告结束。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6 09:27:54 +0800 CST  
六十八留取丹心照汗青
日暮时分,萧燕燕安静的坐在寝殿,面前的案几上摆了一把酒壶,两支酒杯,每一支酒杯里的酒满的仿佛要溢出来,窗台之上的卵白釉并蒂瓶中各插了一枝初战的梅,一枝白梅,一枝赤梅,亦如一位雪衣公子与一位红衣女子并肩而立。此时燕燕手执一卷书,悠然的翻阅着,突然有宫女来报说韩德让大人在殿外求见,顷刻间一抹灿烂的笑意绽放在燕燕那略施脂粉,美丽逼人的脸上,亦如窗外绽放的梅,“请。”,单是一个请字都透着那散不尽的温柔,少顷,韩德让随着宫女来到燕燕面前,赶忙朝上叩拜,“臣韩德让拜见太后,愿太后长乐未央。”在人前韩德让向来不失分寸,燕燕嘴角微微一扬,并未直接要对方平身,而是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酒杯柔声轻问,“晚来天欲雪,可饮一杯无?”韩德让稍做迟疑,而后恭敬的u回答道;“臣遵命。”而此时燕燕已起身至德让面前,,亲自把对方搀起,在韩德让面前萧燕燕完全卸掉了威严的外衣,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无尽柔情。
韩德让被燕燕安排坐在其下垂手,几个宫女在一旁伺候着,韩德让显得有些拘谨,燕燕朝一旁一挥手宫女们会意陆续退了出去,如此大殿之内只剩下他们俩人。
“让,这一杯我敬你,贺卿荣升政事令,”一天之前韩德让刚刚被提拔为政事令,等同与副宰相,韩家自韩知古至德让这祖孙三代难得出了一个副宰相,当年韩匡嗣虽受辽景宗其中,可始终能官居一品。韩德让作为先帝钦命的托孤大臣,官拜政事令也在情理之中。
燕燕素手轻托翠玉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韩德让起身接受燕燕的敬酒,“如今只有你我,无需太拘束,若不然人家可生气了。”看德让如此拘泥燕燕忙扯拐道,韩德让只得坐回到位置上,“这杯酒我们举杯痛饮。”韩德让手持酒杯郑重道,燕燕含笑点头,“好,”俩人的酒杯微微一碰,发出一声动人清脆,而后各自将杯中物一饮而尽。
俩人一杯一杯复一杯之间韩德让拘束感一点点的消失,他的目光一刻也舍不得从燕燕身上诺移开来。
燕燕从对方的目光里感知到了百转千回的留恋,柔情似水的缠绵。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燕燕刚要吩咐宫人进来掌灯,而韩德让却起身欲告辞,燕燕一把嫁给其拉下,”别走。“向是在命令,然这命令的背后透着深深的渴望与温柔。
韩德让摇摇头,”天色已晚,我该回去了。“
”每次你来呆不了多久就要走,你可曾在意过我的难过?“燕燕牵住男人的衣袖,无限哀怨的质问。
转眼辽景宗已去世三年多,而在这三年多里燕燕备受寂寞的折磨,多少良辰美景俱成何,莫问新娘与旧年。她不过才三十多,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正是需要男人滋润与疼惜的时候,特别是那种对鱼水之欢的渴望更是在深深折磨着燕燕,所以她才如此放下身段要把韩德让留住。
韩德让自然知晓燕燕的不易,更知她千方百计留住自己的目的,“燕燕你松手,我不能毁了你的名声。”韩德让虽身在契丹,可他终究是一个汉人,很多事他终究放不开,即便对眼前人再说如何的渴望,可儒家礼教的束缚迫使他只能狠心的把燕燕推开。
“你是怕毁了我的名声还是会了你自己的英明,韩德让你别忘了这是在契丹,不是在中原,我们契丹女子下嫁是在寻常不过的事,即便她是首领的女人,一朝夫去,嫁做他人夫也是无可厚非,我们契丹女子五福遵守你们汉家女子的三从四德,之前我大姐金蝉在齐王罨撒葛死后不久便嫁给了阿波那个仆人,当初我反对并非是因为丈夫尸骨未寒她就下嫁,而是我嫌阿波出身卑微,与大姐不配,不过最后我还是允了,而今我才明白大姐当初大姐为何如此急切想嫁给自己的心上人,没有夫君的日子说度日如年一点也不为过。韩德让,你应该懂得入乡随俗,既然你身为我们契丹的臣子就该适应我们契丹人的规矩,你与我如何都不会有人奈何你,就算明日我i下嫁与你,上至皇上下至百姓也绝没有半分异议。”萧燕燕拽着韩德让的手与之义正词严道,燕燕嫌少会在韩德让面前如此强硬,这几年自己多次放下身段想与之合欢,可对方却始终在拒绝,燕燕无比失望。
尽管燕燕把话说的如此直接可韩德让依旧在犹豫,“你一直拒绝我是因不想辜负韩夫人吗?”
韩德让忙摇摇头,解释道;“我与她虽夫妻多年,然真正在一起的机会屈指可数,苍天可鉴我韩德让从不曾负萧燕燕。”
听到这些燕燕倍感欣慰,“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着燕燕将自己柔软的身躯依偎进男人温暖的怀抱,她贪恋着男人每一分的温度。
韩德让心内的矜持在缓缓崩溃,他下意识的将怀里温香暖玉的身体抱紧。
渐渐的,两人的身心开始相互靠拢,靠拢,直至最后的零距离。
燕燕一个女子都能放下颜面,自己堂堂男儿怎就不如一女子?韩德让再也无法要自己变得理智,不管明日如何,此刻的美好他不想错过,如此韩德让将所有的负担抛开,将自己积压多年的激情放肆个彻底,干柴烈火碰撞在一起后便是一场痛快的燃烧。
沧海很宽,人生很短,她只想和自己的心上人把握每一个可以相依相偎的瞬间。
何为天长地久?两情相悦,相互依傍的时时刻刻便是天长地久。
半月之后,韩德让的夫人李氏突然暴亡,一时间韩夫人的死在上京激起千层浪,正直锦瑟华年的李夫人突然暴亡的确让人倍感惊诧,关于韩夫人的死在上京有三种猜测,第一是萧太后不满与李夫人共享一个韩德让,于是悄悄打发人将李氏毒死,而第二种猜测则是李氏受不了自己夫君与太后的纠纠缠缠心中愤懑而终,第三种猜测则是韩德让为了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衷心悄悄将妻子李氏毒死,如今对于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契丹这个风俗开放的地方无可厚非,太后寡居,下嫁旁人也在情理之中,在辽景宗时期知晓萧燕燕与韩德让私情的人寥寥无几,而今朝中大臣及升斗百姓仿佛都已知晓太后与韩德让重修旧好。自从萧燕燕执政以来大量提拔和重用汉人很多人都猜这于韩德让脱不了关系,韩德让是汉人,太后爱屋及乌。
征讨女真辽不断取得胜利,十一月下旬,征女真的都统萧闼览、菩萨奴把在刑拘过程中途径处所得的物产依次献给皇帝,以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他们很可能是边走边劫掠,然后把劫掠的好东西孝敬给皇帝。
转眼至统和四年正月,新年伊始。林牙耶律谋鲁姑、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将在征女真过程中擒的敌君俘虏献给朝廷,皇帝下诏书对献俘者加以褒奖。与此同时耶律斜轸与萧勤德等上书奏报此次讨女真得生口十余万,这里的生口则是牲畜与人口的总合,一般情况下咱们看史料经常看到生口二字,都是泛指的牲畜与人口。除得生口十余万之外还有二十多万的马匹及其他物资,可以说契丹这次讨女者是收获颇丰,契丹这边大获全胜而春风得意,相比女真诸部则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伤亡与损失怎一个惨重了得。
这里林牙萧勤德,与之前提到的监军驸马萧恳德可能是同一个,史书记载有误。如果是俩人的话为何自八月出征时提了一下萧恳德,此后再无提及,萧恳得可是监军,怎可能不在提及,再说萧勤德在之前就出现过,他在统和二年四月曾与耶律普宁征女真取得胜利,也就是因为这场胜利他才从历史舞台的这背面走到了人前,我们才得以与之相识,因为之前征过女真勤德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此次正太派他做监军也不是不可鞥,至于那位监军驸马萧恳德我个人还是觉得乃是史料记载的失误,
到了正月下旬耶律斜轸,萧勤德,萧闼览。统军使室罗、侍中耶律抹只、奚王府监军敌烈与安吉等与女真进行了一场最后的殊死搏杀,女真大败而归,而契丹则奏凯歌还朝。燕燕太后与皇帝亲自遣近视前去犒赏三军,如此历时半年多的战争以契丹的大获全胜,女者的败北而宣告结束。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6 09:27:54 +0800 CST  
六十八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篇
到了正月下旬耶律斜轸,萧勤德,萧闼览。统军使室罗、侍中耶律抹只、奚王府监军敌烈与安吉等与女真进行了一场最后的殊死搏杀,女真大败而归,而契丹则奏凯歌还朝。燕燕太后与皇帝亲自遣近视前去犒赏三军,如此历时半年多的战争以契丹的大获全胜,女者的败北而宣告结束。
而到了二月底耶律斜轸等方才帅胜利之师去朝拜天子,行饮至之礼,何为饮至之礼?这里简单的做一下解释,所谓饮至之礼便是上古时期诸侯会盟之后祭祀宗庙且饮酒庆贺的典礼,而发展到后来便成为军队奏凯还朝之后的宗庙祭祀宴饮欢庆之礼,从辽景宗至今将近二十年里契丹打过不少胜仗,可是行饮至礼却是首次,至少在我所能看到的史料里是首次,足见这一场仗耶律斜轸等打的是何等漂亮,契丹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举行完了饮至礼以后耶律斜轸等功臣分别得到了君王根据他们各自军功的差异所给予的相应赏赐。
女真是居与松花江与黑龙江及大兴安岭流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过着氏族生活,之前被渤海国所统治,契丹在征服了渤海国之后女真就归于他们统治。契丹对女真的统治我个人觉得可以用压迫二字来形容。辽为了削弱女真的实力实行分而治之的方法,把其中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一部分女真族人迁至东京辽阳以南,过定居农耕的生活,并且将他们编入辽的户籍,成这帮入辽户籍的女真为熟女真,而其余则继续留在原地过游牧的生活,称他们为生女真。生女真总共有大小七十二个部落,地方千余里,户口十多万,他们散居与河流沿岸或者山谷之间。而到了辽圣宗时期生女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想辽景宗及辽圣宗这两朝多次提到女真叛乱,征伐女真应该就是指的生女真。
从统和二年至今这两年多内朝廷发布的相关人事任命百分之八十五为汉人,而契丹人只有少部分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如此一来契丹人对于抢了自己奶酪的汉人是仇恨的,同时他们对重用汉人的萧太后同样憎恨,我不知道那句汉人不滚,江山不稳是燕燕执政多久之后那些心怀不满的契丹人呐喊出来的,但近两年来燕燕以提拔重用汉人来巩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是事实,必然也计划了她与一部分契丹贵族的矛盾。是年二月,四番督军李继忠被任命为检笑司徒,上柱国,其地位等同与宰相,,此人同样是一位汉人,同样这也是统和四年朝廷所颁布的第一条人事命令,而就在这件事过去不久党项人李继迁叛宋带来投辽,辽圣宗与母及朝廷重臣经过一番商议及反复权衡以后决定接纳李继迁,便以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鼾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辽之所以冒着得罪强敌大宋的危险来接纳和支持李继迁主要还是因为河西这块土地。。这河西也就是今天陕西一代素来是宋的军事重地,如果辽支持李继迁将那块地盘拿下就等于将宋的实力削弱,辽与李继迁大手拉小手立正齐步走无疑对宋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李继迁此人可非比寻常,我们知道后来党项人建立了一个西夏政权,而这位李继迁就是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的爷爷,后来西夏的建立与眼下辽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辽为西夏的建立打下了一个基础。
简单介绍一下李继迁其人。
李继迁(生与963年-1死与004年1月26日),只活了四十二岁,李继捧之族弟,银州(今陕西横山县)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下来就有牙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知族兄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后,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带领党项各部叛宋。
关于辽与党项之间的合作暂时搁浅,之后再续。
话说辽统和四年也是大宋太宗赵光义雍熙三年。
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辽宋两国无战事,两国的相安无事维持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和平共处,实则各有小算盘,这段时间就好比是两个武功高手,他们先比拼内力,不用刀枪剑戟,俩人对视对视,往往最渴望胜利且无耐心的一个自然会先熬不住,率先使出兵器,想来一招先发制人。在这场表面相安无事实则暗潮汹涌的两国较量中显然宋便是最先耐不住性子的那一个。这三四年的市价辽宋都在休养生息,可他们也都清楚眼前的平静不会维持太久。当初萧燕燕在将宋的克星耶律休哥派遣至幽州驻守为的就是提放宋国趁着主少国疑来侵,而事实证明当初萧燕燕的判断是正确的,宋终究是沉不住气了。
话说是年正月的某个夜晚宋都城开封以北出现了红色的云气,而且那红色云气呈现出一座城的形状,这红色云气到天明还不肯散去,古代人都迷信,相比一早宋太宗便要负责天象的官员询问吉凶,红色云气出现与帝国北方,而且还呈一座城的样子,想必这些负责夜观天象的官员学究们会说是吉兆,因为不日知雄贺令图等就跟皇帝建议征伐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而当时贺令图等人请求伐辽的理由是契丹国皇帝年幼,而且太后专政,宠幸汉人韩德让,契丹所统辖的如女真等相关部落不安分,还有契丹有二百多部落手握重兵,认为此时是伐辽夺幽云的大好时机。宋太宗也认为这是一个伐辽的好机会,于是就采纳了贺令图等的建议,决定北伐。于是宋太宗就颁布了一系列北伐将领的名单,兵分三路,东路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中路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戊戌,参知政事李至罢为礼部侍郎。二月,西路军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出雁门。,这次北伐宋太宗依旧没有任命一个总览全局的总指挥,三路军过与分散,至于为何宋太宗不肯任命前敌总指挥这个在辽景宗一篇已经详细解释过,总之这次宋太宗是信心满满,大有志在必得之决心,我们看这些被派出的将领,既有曹彬,潘美这样当年跟着宋太祖打天下,平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有被契丹人称为无敌的杨业,而田重进,米信等同样也是大宋相当当的名将,这次宋太宗把能大宋从开国至今所有可用的名将全都派到战场上,可以说宋太宗为这次北伐倾尽天下了。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8 09:27:05 +0800 CST  
六十八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篇
到了正月下旬耶律斜轸,萧勤德,萧闼览。统军使室罗、侍中耶律抹只、奚王府监军敌烈与安吉等与女真进行了一场最后的殊死搏杀,女真大败而归,而契丹则奏凯歌还朝。燕燕太后与皇帝亲自遣近视前去犒赏三军,如此历时半年多的战争以契丹的大获全胜,女者的败北而宣告结束。
而到了二月底耶律斜轸等方才帅胜利之师去朝拜天子,行饮至之礼,何为饮至之礼?这里简单的做一下解释,所谓饮至之礼便是上古时期诸侯会盟之后祭祀宗庙且饮酒庆贺的典礼,而发展到后来便成为军队奏凯还朝之后的宗庙祭祀宴饮欢庆之礼,从辽景宗至今将近二十年里契丹打过不少胜仗,可是行饮至礼却是首次,至少在我所能看到的史料里是首次,足见这一场仗耶律斜轸等打的是何等漂亮,契丹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举行完了饮至礼以后耶律斜轸等功臣分别得到了君王根据他们各自军功的差异所给予的相应赏赐。
女真是居与松花江与黑龙江及大兴安岭流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过着氏族生活,之前被渤海国所统治,契丹在征服了渤海国之后女真就归于他们统治。契丹对女真的统治我个人觉得可以用压迫二字来形容。辽为了削弱女真的实力实行分而治之的方法,把其中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一部分女真族人迁至东京辽阳以南,过定居农耕的生活,并且将他们编入辽的户籍,成这帮入辽户籍的女真为熟女真,而其余则继续留在原地过游牧的生活,称他们为生女真。生女真总共有大小七十二个部落,地方千余里,户口十多万,他们散居与河流沿岸或者山谷之间。而到了辽圣宗时期生女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想辽景宗及辽圣宗这两朝多次提到女真叛乱,征伐女真应该就是指的生女真。
从统和二年至今这两年多内朝廷发布的相关人事任命百分之八十五为汉人,而契丹人只有少部分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如此一来契丹人对于抢了自己奶酪的汉人是仇恨的,同时他们对重用汉人的萧太后同样憎恨,我不知道那句汉人不滚,江山不稳是燕燕执政多久之后那些心怀不满的契丹人呐喊出来的,但近两年来燕燕以提拔重用汉人来巩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是事实,必然也计划了她与一部分契丹贵族的矛盾。是年二月,四番督军李继忠被任命为检笑司徒,上柱国,其地位等同与宰相,,此人同样是一位汉人,同样这也是统和四年朝廷所颁布的第一条人事命令,而就在这件事过去不久党项人李继迁叛宋带来投辽,辽圣宗与母及朝廷重臣经过一番商议及反复权衡以后决定接纳李继迁,便以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鼾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辽之所以冒着得罪强敌大宋的危险来接纳和支持李继迁主要还是因为河西这块土地。。这河西也就是今天陕西一代素来是宋的军事重地,如果辽支持李继迁将那块地盘拿下就等于将宋的实力削弱,辽与李继迁大手拉小手立正齐步走无疑对宋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李继迁此人可非比寻常,我们知道后来党项人建立了一个西夏政权,而这位李继迁就是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的爷爷,后来西夏的建立与眼下辽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辽为西夏的建立打下了一个基础。
简单介绍一下李继迁其人。
李继迁(生与963年-1死与004年1月26日),只活了四十二岁,李继捧之族弟,银州(今陕西横山县)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下来就有牙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知族兄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后,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带领党项各部叛宋。
关于辽与党项之间的合作暂时搁浅,之后再续。
话说辽统和四年也是大宋太宗赵光义雍熙三年。
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辽宋两国无战事,两国的相安无事维持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和平共处,实则各有小算盘,这段时间就好比是两个武功高手,他们先比拼内力,不用刀枪剑戟,俩人对视对视,往往最渴望胜利且无耐心的一个自然会先熬不住,率先使出兵器,想来一招先发制人。在这场表面相安无事实则暗潮汹涌的两国较量中显然宋便是最先耐不住性子的那一个。这三四年的市价辽宋都在休养生息,可他们也都清楚眼前的平静不会维持太久。当初萧燕燕在将宋的克星耶律休哥派遣至幽州驻守为的就是提放宋国趁着主少国疑来侵,而事实证明当初萧燕燕的判断是正确的,宋终究是沉不住气了。
话说是年正月的某个夜晚宋都城开封以北出现了红色的云气,而且那红色云气呈现出一座城的形状,这红色云气到天明还不肯散去,古代人都迷信,相比一早宋太宗便要负责天象的官员询问吉凶,红色云气出现与帝国北方,而且还呈一座城的样子,想必这些负责夜观天象的官员学究们会说是吉兆,因为不日知雄贺令图等就跟皇帝建议征伐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而当时贺令图等人请求伐辽的理由是契丹国皇帝年幼,而且太后专政,宠幸汉人韩德让,契丹所统辖的如女真等相关部落不安分,还有契丹有二百多部落手握重兵,认为此时是伐辽夺幽云的大好时机。宋太宗也认为这是一个伐辽的好机会,于是就采纳了贺令图等的建议,决定北伐。于是宋太宗就颁布了一系列北伐将领的名单,兵分三路,东路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中路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戊戌,参知政事李至罢为礼部侍郎。二月,西路军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出雁门。,这次北伐宋太宗依旧没有任命一个总览全局的总指挥,三路军过与分散,至于为何宋太宗不肯任命前敌总指挥这个在辽景宗一篇已经详细解释过,总之这次宋太宗是信心满满,大有志在必得之决心,我们看这些被派出的将领,既有曹彬,潘美这样当年跟着宋太祖打天下,平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有被契丹人称为无敌的杨业,而田重进,米信等同样也是大宋相当当的名将,这次宋太宗把能大宋从开国至今所有可用的名将全都派到战场上,可以说宋太宗为这次北伐倾尽天下了。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8 09:27:05 +0800 CST  
不好意思,最近几天我们这里高温,三十五六度,我的房间里没有风扇和空调,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只好暂时停下写作,上面有一个回帖说我该用萧绰,而非燕燕,说燕燕像是农村出来的,没办法本人就是农村人,而且名字里也有燕字,有人如果觉得我这农村土包子的土文侮了眼,可以闪人。再说没有我们农民来种地, 全国人民吃什么。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9 09:11:53 +0800 CST  
不好意思,最近几天我们这里高温,三十五六度,我的房间里没有风扇和空调,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只好暂时停下写作,上面有一个回帖说我该用萧绰,而非燕燕,说燕燕像是农村出来的,没办法本人就是农村人,而且名字里也有燕字,有人如果觉得我这农村土包子的土文侮了眼,可以闪人。再说没有我们农民来种地, 全国人民吃什么。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5-29 09:11:53 +0800 CST  
契丹人也过端午,这一日午时辽宫采艾叶和帛相合絮成御衣给皇帝穿,寓意是驱灾避邪,番汉臣僚也要向皇帝进献艾衣,皇帝可赏赐大臣,然后在宫设宴,渤海厨子做艾搞,宫女们则用杂结成合欢索,缠在臂膀,寓意吉祥,宫人还做长命锁,宛转如人像戴在身上,祈愿长寿。辽人称端午节为讨赛离。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2 11:13:36 +0800 CST  
契丹人也过端午,这一日午时辽宫采艾叶和帛相合絮成御衣给皇帝穿,寓意是驱灾避邪,番汉臣僚也要向皇帝进献艾衣,皇帝可赏赐大臣,然后在宫设宴,渤海厨子做艾搞,宫女们则用杂结成合欢索,缠在臂膀,寓意吉祥,宫人还做长命锁,宛转如人像戴在身上,祈愿长寿。辽人称端午节为讨赛离。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2 11:13:36 +0800 CST  
六十九留取丹心照汗青2
上篇
话说宋太宗虽对契丹的金戈铁马产生了恐惧,然而他对夺回燕云的渴望却从未消逝过。
宋太宗为何没有在辽圣宗继位之出来北伐,而是选择在小皇帝根基稳定之后来伐?我想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之前的几年宋辽连续有几场大的战役,两国都有较大损失,不管是在人力物力,特别是处于战败方的宋损失更为显著,他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同时趁人国丧期间去打人家多少有点不仗义,,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扯敌有丧攻之的在五代常发生,主要还是宋太宗需要一段时间的修正。四年多的斗转星移,在这期间宋无其他大的战事,算是天下安澜,经济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我不认为宋太宗是趁辽国丧期间用兵,毕竟辽景宗已驾鹤西去四年多,丧期已过,但宋太宗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爷们去从孤儿寡母手里抢地盘还是有些不仗义,在两国相安无事的时候谁先挑起战争谁就理亏,显然宋是理亏的一方,同时宋太宗把绯闻当情报,在完全不知敌的情况下出兵冒犯此乃大错一桩。
当贺令图等人提出北伐契丹时宋太宗如此爽快的答应,主要还是他对自己国力的信心及对敌国的轻视。常言说知己知彼方才百战百胜,宋太宗只是做到了知己没有做到知彼。宋太宗没有换个角度看敌人,他认为辽皇帝年少,太后专政,宠信韩德让,族属手握重兵,还时有边患那么这孤儿寡母就好对付,实际上他不了解契的政治体系还有一些与中原不一样的地方。在深受儒家思想捆绑的中原自然女主政属于国之大患,即便如吕后,武则天这样在执政期间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依旧是站在与正统的对立面,当年汉武帝在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储君的时候因钩弋夫人太过年轻,恐会是第二个吕后,于是无情的将其杀死。在契丹女子主政并非大寄,譬如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在做皇后就多次被丈夫太祖耶律阿保机授权主政,当时耶律倍,耶律德光都不年少,若在中原皇帝则会将国政交给自己的储君而非妻子。从辽开国至辽圣宗时女子主政非稀罕事,契丹人早已是习以为常,因而当萧燕燕代皇帝主政并非是顺理成章,至于太后宠信韩德让,这个也不算什么毛病,契丹女子夫君死后可i下嫁,很多时候继承人会把自己父亲生前的妻妾除了自己母亲之外的女人统统收下,或者是哥哥死后弟弟可将自己的嫂子们收在身边,这叫收继婚,不光在契丹,在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譬如匈奴,王昭君一生嫁过s三人可汗,又譬如契丹的前身突厥,当年北周和亲至突厥的千金公主一生嫁了三个丈夫。至于契丹族属都手握重兵,虽别有用心者对皇帝虎视眈眈,然而一般情况下中央对这些族属是有绝完全控制的,契丹的部落众多,看似如一盘散沙,可在我看来契丹的部落与中央之间的架构模式形如一篇散文,形散意不散。到了关键时刻各部落还是会挺冲中央的调遣,鞥做到指哪打哪儿。至于契丹的边患危机,党项也好女真及其他附属也好,虽常出来捣蛋,可最终还是被朝廷的军队收拾的服服帖帖。
宋太宗把朝廷里能用的将领全都派出去,这次北伐他好像志在必得。可是宋太宗制定的兵分三路的策略同样是错,宋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若能将三路大军合归一处,直接朝幽州禁军也许是另一种结果,在兵力上宋如一个大拳头,辽是个小拳头,那大拳头去打小拳头胜利显而易见,可是宋却没有握拳去打,而是把手指头伸出来去跟人家的拳头去干。这次宋兵分三路攻辽使我想起了明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当时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明军最终一败涂地,明军兵分四路分别去进攻满洲军,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洲军则是一路一路的将明军击退,当我在读宋太宗对辽的作战方略时我不自已的想到距离当时六百年的萨尔浒之战。虽然宋太宗的作战方针失误,但一开始曹斌等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中原大地又见烽火连三月。曹彬先拿下固安,大军乘胜前进,又攻克涿州,杀其守将贺斯,而田重也顺利拿下飞狐口以北,还将辽西南招安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頵给俘虏,而潘美,杨业的大军西路军同样出师得利,先后拿下了寰州,朔州,应州,在宋的相关史书里面对于潘美大军连拿三座城池我发现都是同一种记载,宋军没怎么打,城主讲就主动出城投降,而田重进拿下飞狐亦是如此,守将等举城降,给人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感觉,而这三座城池的守将都是汉人,给我的感受是他们早盼王师北定中原日,于是当宋军一到城下就立马投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当我去看《辽史》方才证明了的确在这次战役中宋辽的多位汉将都投降大宋,至于是不战而降,还是经过一番搏杀因技不如人而投这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宋三路军连拿数城,收俘数将,宋太宗连连收到前方的胜利捷报,想必当时的赵光义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十六州。
契丹有四时捺钵的习俗,也就是射猎操练,而春三月初他们正在松花江一代行捺钵,与幽州隔千里,萧燕燕与耶律隆绪母子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宋军侵犯,故而无丝毫防备,当萧燕燕接到于越耶律休哥奏报的时候不免是大惊失色。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3 16:20:09 +0800 CST  
六十九留取丹心照汗青2
上篇
话说宋太宗虽对契丹的金戈铁马产生了恐惧,然而他对夺回燕云的渴望却从未消逝过。
宋太宗为何没有在辽圣宗继位之出来北伐,而是选择在小皇帝根基稳定之后来伐?我想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之前的几年宋辽连续有几场大的战役,两国都有较大损失,不管是在人力物力,特别是处于战败方的宋损失更为显著,他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同时趁人国丧期间去打人家多少有点不仗义,,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扯敌有丧攻之的在五代常发生,主要还是宋太宗需要一段时间的修正。四年多的斗转星移,在这期间宋无其他大的战事,算是天下安澜,经济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我不认为宋太宗是趁辽国丧期间用兵,毕竟辽景宗已驾鹤西去四年多,丧期已过,但宋太宗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爷们去从孤儿寡母手里抢地盘还是有些不仗义,在两国相安无事的时候谁先挑起战争谁就理亏,显然宋是理亏的一方,同时宋太宗把绯闻当情报,在完全不知敌的情况下出兵冒犯此乃大错一桩。
当贺令图等人提出北伐契丹时宋太宗如此爽快的答应,主要还是他对自己国力的信心及对敌国的轻视。常言说知己知彼方才百战百胜,宋太宗只是做到了知己没有做到知彼。宋太宗没有换个角度看敌人,他认为辽皇帝年少,太后专政,宠信韩德让,族属手握重兵,还时有边患那么这孤儿寡母就好对付,实际上他不了解契的政治体系还有一些与中原不一样的地方。在深受儒家思想捆绑的中原自然女主政属于国之大患,即便如吕后,武则天这样在执政期间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依旧是站在与正统的对立面,当年汉武帝在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储君的时候因钩弋夫人太过年轻,恐会是第二个吕后,于是无情的将其杀死。在契丹女子主政并非大寄,譬如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在做皇后就多次被丈夫太祖耶律阿保机授权主政,当时耶律倍,耶律德光都不年少,若在中原皇帝则会将国政交给自己的储君而非妻子。从辽开国至辽圣宗时女子主政非稀罕事,契丹人早已是习以为常,因而当萧燕燕代皇帝主政并非是顺理成章,至于太后宠信韩德让,这个也不算什么毛病,契丹女子夫君死后可i下嫁,很多时候继承人会把自己父亲生前的妻妾除了自己母亲之外的女人统统收下,或者是哥哥死后弟弟可将自己的嫂子们收在身边,这叫收继婚,不光在契丹,在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譬如匈奴,王昭君一生嫁过s三人可汗,又譬如契丹的前身突厥,当年北周和亲至突厥的千金公主一生嫁了三个丈夫。至于契丹族属都手握重兵,虽别有用心者对皇帝虎视眈眈,然而一般情况下中央对这些族属是有绝完全控制的,契丹的部落众多,看似如一盘散沙,可在我看来契丹的部落与中央之间的架构模式形如一篇散文,形散意不散。到了关键时刻各部落还是会挺冲中央的调遣,鞥做到指哪打哪儿。至于契丹的边患危机,党项也好女真及其他附属也好,虽常出来捣蛋,可最终还是被朝廷的军队收拾的服服帖帖。
宋太宗把朝廷里能用的将领全都派出去,这次北伐他好像志在必得。可是宋太宗制定的兵分三路的策略同样是错,宋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若能将三路大军合归一处,直接朝幽州禁军也许是另一种结果,在兵力上宋如一个大拳头,辽是个小拳头,那大拳头去打小拳头胜利显而易见,可是宋却没有握拳去打,而是把手指头伸出来去跟人家的拳头去干。这次宋兵分三路攻辽使我想起了明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当时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明军最终一败涂地,明军兵分四路分别去进攻满洲军,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洲军则是一路一路的将明军击退,当我在读宋太宗对辽的作战方略时我不自已的想到距离当时六百年的萨尔浒之战。虽然宋太宗的作战方针失误,但一开始曹斌等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中原大地又见烽火连三月。曹彬先拿下固安,大军乘胜前进,又攻克涿州,杀其守将贺斯,而田重也顺利拿下飞狐口以北,还将辽西南招安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頵给俘虏,而潘美,杨业的大军西路军同样出师得利,先后拿下了寰州,朔州,应州,在宋的相关史书里面对于潘美大军连拿三座城池我发现都是同一种记载,宋军没怎么打,城主讲就主动出城投降,而田重进拿下飞狐亦是如此,守将等举城降,给人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感觉,而这三座城池的守将都是汉人,给我的感受是他们早盼王师北定中原日,于是当宋军一到城下就立马投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当我去看《辽史》方才证明了的确在这次战役中宋辽的多位汉将都投降大宋,至于是不战而降,还是经过一番搏杀因技不如人而投这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宋三路军连拿数城,收俘数将,宋太宗连连收到前方的胜利捷报,想必当时的赵光义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十六州。
契丹有四时捺钵的习俗,也就是射猎操练,而春三月初他们正在松花江一代行捺钵,与幽州隔千里,萧燕燕与耶律隆绪母子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宋军侵犯,故而无丝毫防备,当萧燕燕接到于越耶律休哥奏报的时候不免是大惊失色。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3 16:20:09 +0800 CST  
修改三十六章节《江山依旧笑春风3》关于韩德让家族的介绍,之前写的太过简单,经过了本人细致d 查阅各种资料,做了详细的补充
相对于韩延徽这一脉的兴旺发达,韩德让他们这一蓟州韩氏最初并不算太辉煌,韩延徽原本就出身官宦,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出人头地的机会,然韩德让的祖上则出身寒微,故韩德让这一脉能发达更是不易,不过有时候成功的定律是幸运加个人的努力,这条定律用在韩德让祖父与父亲从人下人到人上人的华丽转身非常贴切。
韩德让的祖上乃河北玉田小韩庄。
一九八四年编写的《玉田县地名志》记载:“一九八一年玉田县进行地名普查时查证,城东南10.7公里处的小韩庄,建村于唐代,为韩氏先祖所建,称韩家庄。明嘉靖年间,附近万泉庄因迁民韩姓势大而改称大韩庄后,该村遂改称小韩庄。据该村老人回忆,小韩庄韩姓有两支:一支是明初由山东迁入的;一支是韩昌的后裔,过去有族谱为证。”
根据《辽史.韩知古传》、《韩匡嗣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遂正(韩昌)墓志铭》的记载,可以推出“韩懿——韩融——韩知古——韩匡嗣——韩德威——韩昌”六代直系血亲传承关系。据此,足以认定大辽“玉田韩氏家族”的祖籍在今河北省玉田县小韩庄村。玉田韩氏见证了辽的建立,中兴,盛世,衰落及最终的灭亡。
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在太祖评定蓟州才六岁,后来被述律太后的哥哥欲稳所虏,收为奴仆,之后熟虑平嫁给太祖阿保机韩只古作为嫁妆至上京,才有机会见到太祖,韩知古能够有机会建功立业多亏了其子哈韩匡嗣,也就是德让之父,话说韩匡嗣通医术,侍奉与长乐宫,因常给述律后看病,在这期间韩匡嗣表现不俗,述律后就将其推荐给太祖要重用,一番交谈太祖也觉得匡嗣有才识故要用之,韩匡嗣趁机推荐了自己的父亲,如此父子二人的命运才发生了转变,从奴仆逆袭为官人,光耀门楣,使韩家从社会最低层逐步朝高层迈进,在大辽汉人的地诶要低于契丹人,那汉奴地位就更低了。
经过韩知古父子的不懈努力到了韩德让这一代其家族在上京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即韩延徽的幽州韩氏之后的第二个在大辽的汉臣名门望族。
在《辽史》韩只古的传里只记录他的一个儿子韩匡嗣,而而根据《契丹国志》及一九九四年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蘇木的白音罕山的韓匡嗣墓中出土的韩匡嗣墓志都对于其家族成员多寡我们有了详细了解,有兄二人:彰國軍衙內都將匡圖;天成軍節度使、司徒匡業。有弟八人:臨海軍節度使、太傅匡祐;燕京統軍使、天雄軍節度使、太師、政事令、鄴王匡美;戶部使、鎮安軍節度使、太保匡胤;鎮安軍節度使、司徒匡贊;殿中侍御史匡文;東頭供奉官匡道;彰武軍中軍使圖育氏;熊軍將軍唐兀都。而在《辽史》韩匡嗣的个人传记里头对于他的子嗣只记载了德源,德让,德威,德崇,德凝五人,而在《契丹国志》及出土的韩匡嗣墓志里头同样有着更加详细的记载。
韩匡嗣娶妻萧氏,这位韩夫人十分的温柔贤惠,被封为秦国夫人,韩匡嗣有生九男七女。这些孩子究竟是韩匡嗣与萧氏的嫡出,还是有其他妾侍所出我就不得而知了,七女只有三个长大成人。一女嫁予昭义军节度使、太傅耿绍纪;一女嫁予辽兴军节度使、太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猥恩,生齐天皇后萧菩萨哥;一女嫁与大国舅之弟萧罕,生五子,均为或文或武之俊杰。
关于韩德让的诸兄弟下面我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因德让德威兄弟俩有专门的传记,而且后来还会多次提到,所以关于他们的的生平事迹不在下面的介绍范围之内
)韩德源,韩匡嗣长子,契丹名“延宁?苏得里赫。”大约生于天显十一年(936年),大约卒于开泰元年(1012年)。(9)《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任始平军节度使、太尉。《辽史》中的附传载:“(德源)统和间,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以贿名,德让贻书谏之。”“后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德源娶过三妻,均为契丹族。大妻曹桂?楚哥;二妻欧妮?□,属欧古妮萧氏;三妻兰□夫人,属国舅帐。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庆,韩匡嗣次子,契丹名“崇翁”。约生于天显十二年(937年)至会同二年(939年)之间,卒年不详。《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为“左监门卫将军、司徒,早亡。”娶妻欧妮?地安,属契丹族欧古妮萧氏,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彰,韩匡嗣三子,契丹名“范”。约生于会同元年(938年)至会同三年(940年)之间,卒年不详。《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为“毡毯使,左散骑常侍,早亡。”娶妻石□,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让,韩匡嗣四子。
韩德威,韩匡嗣五子。
(韩德冲,韩匡嗣六子。《辽史》上称之“韩德崇”。契丹名“汉阿?哈。”生于会同六年(943年)至会同九年(945年)之间,卒于统和十二年(994年)之后。《韩匡嗣墓志铭》、《韩瑞墓志铭》记载他“任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太尉。”《辽史?韩制心传》记载:“父德崇,善医,视人形色,辄决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辽史》载:“统和十二年五月庚辰,武定军节度使韩德冲秩满,其民请留,从之。”韩德冲之女《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铭》称:“烈考讳德冲,武定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赠侍中。”可见,德冲是因军功民望而拜使相。韩德冲娶妻欧妮?执琨,属契丹族欧古妮萧氏,生一子一女。女儿嫁予永兴宫渤海都部署耿延毅。
韩德顒,韩匡嗣七子。(下文另表)
韩德晟,韩匡嗣八子,未仕而终。
)韩德昌,韩匡嗣九子,字克柔,契丹名“富哥”。生于应历四年(954年),卒于乾亨五年(983年)。有墓志铭出土。据《韩德昌墓志铭》载,德昌曾任“卢龙军节院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耶律遂忠(郭三)墓志铭》称烈考德昌“莫不威风千里,位列百城。”“良辅资忠履信,见人郜之机;硕量雄才,效当年之用。”“学富而宗文祖武,”“踏德詠仁,含奇佩美,咸有昆□乎。”娶妻契丹族欧古妮萧氏,名欧妮?偶宁娘子,生二男三女。
如今韩家祖孙三代都在大辽朝堂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契丹统治的王朝里一家祖孙几代都能够能在同一时期纵横官场,少见,即便是在中原历朝历代父子一众同时在朝为官的也少有,若有,极可能被别有用心者认为朋党,从而引起皇帝的猜忌,在大辽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在辽为官要比在中原轻松许多,韩家祖孙从辽之初开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辽景宗时期的各领风骚数一世年的确不易,在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想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家几代都能够为官做宰足矣证明韩氏一族中人对辽有一颗赤胆忠心,譬如韩匡嗣他从太祖至景宗历经五朝,而且这期间辽的政权交替并非传统的父死子继,而是充满了血雨腥风,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韩匡嗣及整个家族能在五代天子手下得到重用这是不易中的不易。同时韩家能世代为辽天子所用除了忠诚之外便是才能,如果韩匡嗣的子侄都是一帮纨绔子弟,废物点心,即使他在忠心耿耿也是徒劳,机会可贵,除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之外你必须还有与这机会对等的能力。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8 15:16:41 +0800 CST  
修改三十六章节《江山依旧笑春风3》关于韩德让家族的介绍,之前写的太过简单,经过了本人细致d 查阅各种资料,做了详细的补充
相对于韩延徽这一脉的兴旺发达,韩德让他们这一蓟州韩氏最初并不算太辉煌,韩延徽原本就出身官宦,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出人头地的机会,然韩德让的祖上则出身寒微,故韩德让这一脉能发达更是不易,不过有时候成功的定律是幸运加个人的努力,这条定律用在韩德让祖父与父亲从人下人到人上人的华丽转身非常贴切。
韩德让的祖上乃河北玉田小韩庄。
一九八四年编写的《玉田县地名志》记载:“一九八一年玉田县进行地名普查时查证,城东南10.7公里处的小韩庄,建村于唐代,为韩氏先祖所建,称韩家庄。明嘉靖年间,附近万泉庄因迁民韩姓势大而改称大韩庄后,该村遂改称小韩庄。据该村老人回忆,小韩庄韩姓有两支:一支是明初由山东迁入的;一支是韩昌的后裔,过去有族谱为证。”
根据《辽史.韩知古传》、《韩匡嗣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遂正(韩昌)墓志铭》的记载,可以推出“韩懿——韩融——韩知古——韩匡嗣——韩德威——韩昌”六代直系血亲传承关系。据此,足以认定大辽“玉田韩氏家族”的祖籍在今河北省玉田县小韩庄村。玉田韩氏见证了辽的建立,中兴,盛世,衰落及最终的灭亡。
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在太祖评定蓟州才六岁,后来被述律太后的哥哥欲稳所虏,收为奴仆,之后熟虑平嫁给太祖阿保机韩只古作为嫁妆至上京,才有机会见到太祖,韩知古能够有机会建功立业多亏了其子哈韩匡嗣,也就是德让之父,话说韩匡嗣通医术,侍奉与长乐宫,因常给述律后看病,在这期间韩匡嗣表现不俗,述律后就将其推荐给太祖要重用,一番交谈太祖也觉得匡嗣有才识故要用之,韩匡嗣趁机推荐了自己的父亲,如此父子二人的命运才发生了转变,从奴仆逆袭为官人,光耀门楣,使韩家从社会最低层逐步朝高层迈进,在大辽汉人的地诶要低于契丹人,那汉奴地位就更低了。
经过韩知古父子的不懈努力到了韩德让这一代其家族在上京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即韩延徽的幽州韩氏之后的第二个在大辽的汉臣名门望族。
在《辽史》韩只古的传里只记录他的一个儿子韩匡嗣,而而根据《契丹国志》及一九九四年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蘇木的白音罕山的韓匡嗣墓中出土的韩匡嗣墓志都对于其家族成员多寡我们有了详细了解,有兄二人:彰國軍衙內都將匡圖;天成軍節度使、司徒匡業。有弟八人:臨海軍節度使、太傅匡祐;燕京統軍使、天雄軍節度使、太師、政事令、鄴王匡美;戶部使、鎮安軍節度使、太保匡胤;鎮安軍節度使、司徒匡贊;殿中侍御史匡文;東頭供奉官匡道;彰武軍中軍使圖育氏;熊軍將軍唐兀都。而在《辽史》韩匡嗣的个人传记里头对于他的子嗣只记载了德源,德让,德威,德崇,德凝五人,而在《契丹国志》及出土的韩匡嗣墓志里头同样有着更加详细的记载。
韩匡嗣娶妻萧氏,这位韩夫人十分的温柔贤惠,被封为秦国夫人,韩匡嗣有生九男七女。这些孩子究竟是韩匡嗣与萧氏的嫡出,还是有其他妾侍所出我就不得而知了,七女只有三个长大成人。一女嫁予昭义军节度使、太傅耿绍纪;一女嫁予辽兴军节度使、太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猥恩,生齐天皇后萧菩萨哥;一女嫁与大国舅之弟萧罕,生五子,均为或文或武之俊杰。
关于韩德让的诸兄弟下面我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因德让德威兄弟俩有专门的传记,而且后来还会多次提到,所以关于他们的的生平事迹不在下面的介绍范围之内
)韩德源,韩匡嗣长子,契丹名“延宁?苏得里赫。”大约生于天显十一年(936年),大约卒于开泰元年(1012年)。(9)《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任始平军节度使、太尉。《辽史》中的附传载:“(德源)统和间,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以贿名,德让贻书谏之。”“后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德源娶过三妻,均为契丹族。大妻曹桂?楚哥;二妻欧妮?□,属欧古妮萧氏;三妻兰□夫人,属国舅帐。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庆,韩匡嗣次子,契丹名“崇翁”。约生于天显十二年(937年)至会同二年(939年)之间,卒年不详。《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为“左监门卫将军、司徒,早亡。”娶妻欧妮?地安,属契丹族欧古妮萧氏,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彰,韩匡嗣三子,契丹名“范”。约生于会同元年(938年)至会同三年(940年)之间,卒年不详。《韩匡嗣墓志铭》记其为“毡毯使,左散骑常侍,早亡。”娶妻石□,子嗣情况不详。
(韩德让,韩匡嗣四子。
韩德威,韩匡嗣五子。
(韩德冲,韩匡嗣六子。《辽史》上称之“韩德崇”。契丹名“汉阿?哈。”生于会同六年(943年)至会同九年(945年)之间,卒于统和十二年(994年)之后。《韩匡嗣墓志铭》、《韩瑞墓志铭》记载他“任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太尉。”《辽史?韩制心传》记载:“父德崇,善医,视人形色,辄决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辽史》载:“统和十二年五月庚辰,武定军节度使韩德冲秩满,其民请留,从之。”韩德冲之女《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铭》称:“烈考讳德冲,武定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赠侍中。”可见,德冲是因军功民望而拜使相。韩德冲娶妻欧妮?执琨,属契丹族欧古妮萧氏,生一子一女。女儿嫁予永兴宫渤海都部署耿延毅。
韩德顒,韩匡嗣七子。(下文另表)
韩德晟,韩匡嗣八子,未仕而终。
)韩德昌,韩匡嗣九子,字克柔,契丹名“富哥”。生于应历四年(954年),卒于乾亨五年(983年)。有墓志铭出土。据《韩德昌墓志铭》载,德昌曾任“卢龙军节院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耶律遂忠(郭三)墓志铭》称烈考德昌“莫不威风千里,位列百城。”“良辅资忠履信,见人郜之机;硕量雄才,效当年之用。”“学富而宗文祖武,”“踏德詠仁,含奇佩美,咸有昆□乎。”娶妻契丹族欧古妮萧氏,名欧妮?偶宁娘子,生二男三女。
如今韩家祖孙三代都在大辽朝堂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契丹统治的王朝里一家祖孙几代都能够能在同一时期纵横官场,少见,即便是在中原历朝历代父子一众同时在朝为官的也少有,若有,极可能被别有用心者认为朋党,从而引起皇帝的猜忌,在大辽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在辽为官要比在中原轻松许多,韩家祖孙从辽之初开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辽景宗时期的各领风骚数一世年的确不易,在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想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家几代都能够为官做宰足矣证明韩氏一族中人对辽有一颗赤胆忠心,譬如韩匡嗣他从太祖至景宗历经五朝,而且这期间辽的政权交替并非传统的父死子继,而是充满了血雨腥风,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韩匡嗣及整个家族能在五代天子手下得到重用这是不易中的不易。同时韩家能世代为辽天子所用除了忠诚之外便是才能,如果韩匡嗣的子侄都是一帮纨绔子弟,废物点心,即使他在忠心耿耿也是徒劳,机会可贵,除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之外你必须还有与这机会对等的能力。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4-06-08 15:16:41 +0800 CST  
@运运212 2015-08-19 11:34:40
那个齐国的国君不就和自己的妹妹乱伦,最后被砍死了吗
-----------------------------
如果齐襄公是一个好国君估计就没有小白齐桓公了,我发现历代君王里就是齐桓公的名字可爱,小白,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19 11:55:51 +0800 CST  
@运运212 2015-08-19 11:34:40
那个齐国的国君不就和自己的妹妹乱伦,最后被砍死了吗
-----------------------------
@云蒙居士2011 2015-08-19 11:55:51
如果齐襄公是一个好国君估计就没有小白齐桓公了,我发现历代君王里就是齐桓公的名字可爱,小白,
-----------------------------
@河北赵二 2015-08-19 12:50:34
曹操小名阿瞒,估计小时候就很鬼点子多,好诳人,所以有这么个小名
-----------------------------
曹操,我觉得他小时候就应该是一个非常内敛的孩子,肚子里东西多,做事沉稳。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19 14:14:39 +0800 CST  
之前看过百家讲坛《东汉开国》,最近的历史评书《话说汉朝》也到了刘秀那一段了,其实他的世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可我就是对于刘秀,对于那些云台将无半分的兴趣可言,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1 10:06:18 +0800 CST  
@云蒙居士2011 2015-08-21 10:06:18
之前看过百家讲坛《东汉开国》,最近的 历史 评书《话说汉朝》也到了刘秀那一段了,其实他的世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可我就是对于刘秀,对于那些云台将无半分的兴趣可言,
-----------------------------
@河北赵二 2015-08-21 12:44:40
相对于其他时代,这段 历史 确实不太为人所关注
-----------------------------
其实喜欢这一段历史的也不少,只是我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其实这段时间真的出了不少英雄,刘秀我觉得他作为一个君王没有太值得后人诟病的大过,同时也没有一次扭转历史的大改革,他身上在我看来少了一些作为开国之君的传奇,和锐意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1 13:55:13 +0800 CST  
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一个君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他的继任者一定短命,譬如秦昭王在位五十多年,安国君即位三天就去了,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汉昭帝二十一岁就死翘翘了,还有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唐肃宗也就十三年,父子俩死的一前一后还。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宋英宗不到四年。嘉靖在位四十五年,穆宗在位不足六年。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2 09:45:34 +0800 CST  
@运运212 2015-08-22 13:30:02
刘秀在位三十年,刘庄十八年,算不算。康熙在位六十年,雍正十三年。乾隆活到八十九,嘉庆多大挂掉的
-----------------------------
嘉庆好像无十几岁挂的,他在位貌似二十年出头,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2 15:30:05 +0800 CST  
@运运212 2015-08-23 09:15:34
雍正也活了五十多。
唯一可惜的是刘庄。如果他能活他爹那么大岁数,还有他儿子能多活几年,不那么年级轻轻就挂掉,或许东汉不会那么早就陷入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专权的境地。从刘炟一下,没见过成年皇帝。除了汉献帝。
-----------------------------
而且东汉中期以后的外戚坏多好少。然后就是太监,西汉的外戚除了王莽之外大部分都是好的,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3 15:48:28 +0800 CST  
@运运212 2015-08-24 22:18:18
汉武帝时那个田酚就不是好东西。
-----------------------------
不过比起东汉中后期的一些舅舅,这个田舅舅还算可以,不过田舅舅也没落好下场。
楼主 云蒙居士2011  发布于 2015-08-25 09:38:04 +0800 CST  

楼主:云蒙居士2011

字数:243741

发表时间:2013-12-15 19: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33 +0800 CST

评论数:48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