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史演义(1949-1984)》

第五十六章 热气腾腾的河北(2)
徐水成了全中国的光辉榜样。除了主席外,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谭震林等中央领导也先后来河北徐水县视察。还有900多位国际友人也前来这里参观共产主义试点。
有《人民日报》肯定,有省委撑腰,张国忠搞大 跃 进理直气壮,冲锋在前。他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全县搞了200多个营。他成了最高司令官,说一不二。
比如他指示全县搞密植,要求每亩山药种植数要达到15万棵。有的农民接受不了,可又不敢公开对抗,就采取“镶边儿”的办法:仅仅在地边密植。
张国忠得知后,专门横穿庄稼地,检查地中间。随行公安人员带着绳子、铐子。
果然,很快就发现一块山药地中间密度不够。张国忠板着脸问:“哪个队的?”一个队长硬着头皮承认是自己队的。
张国忠当即命令:“绑起来!”牵着继续走,走了4块地,又绑了4名队长。
张国忠下令把5人带进村里,绑在大树上,就地召开现场会,批判他们弄虚作假,反对大 跃 进,并让积极分子进行了一番皮肉教育。然后送县看守所。其中一个叫高老先的队长,3个月后死在县大狱。
张国忠的话就是法律。群众反映说,他当时奉行的是“四大政策”:大逮捕、大捆绑、大斗争、大劳改。他说每亩小麦播种100斤,就一斤也不能少;
他宣布要拆20年以上的旧房,以增加肥源。全县马上就拆了3万3千多间房,弄得农民没地方住。
他陪同过毛主席,身上沾着毛主席的圣光,成了徐水的小主席,他的指示必须句句执行,否则你就要倒大霉。
1958年8月和 10月,张国忠搞过两次捕人高潮,指示县乡村三级都要成立劳改队,下达捕人指标,限额完成。
他还亲自在漕河公社主持捕人现场会,一次即逮捕358人。张国忠认为“逮捕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大 跃 进”。
这一年,徐水共逮捕4643人。其中31人死亡,包括两名支部书记在内(见李锐《“大 跃 进”亲历记》)。
省长刘某某高度评价徐水典型。认为它为河北省争了光!让河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自解放以后,河北省还从没有这么为党中央毛主席所器重。大 跃 进为河北带来了无限风光,无限殊荣!
全国各地来徐水县参观学习的人如潮水一般,以至于县委不得不给中央打报告,请求中央紧急通知各地不要再来参观,实在无能力接待。
徐水办食堂也是标兵。1958年7月12日,《河北日报》报道:徐水县村村办起了公共食堂,全县共成立了1771个食堂,成为全省办食堂的先进县。到当年秋,河北省就普遍实行了食堂化。
省委肯定了徐水“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的口号。
当主席听到食堂吃饭不要钱时,非常高兴,他说:“做到吃饭不要钱,有全世界的影响,可比苏联放一颗卫星大得多。”
于是,全中国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停了伙,一律到食堂吃饭。因为吃饭不要钱,很有吸引力,最初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他们感到新鲜好奇,感到生活有了保障。自古至今,还从来没听说过哪个朝代可以白吃白喝的。
这情景恐怕是全世界一绝。
既然是大 跃 进,一天等于二十年,就得大干苦干拼命干,劳动强度非常之大,白天黑夜连轴转。什么措施使得老百姓这么拼命呢?一言以蔽之,威慑。
比如辩论会、插白旗、反右 倾等等。如果你干活情绪低落,老偷懒,就要开会和你辩论,表面是辩论,其实就是斗争,组织积极分子批判你,羞辱你,再不老实就打。
干部们公开说:搞不搞大 跃 进是立场问题,打人只是方法问题;打人是为了打出干劲,打出大 跃 进的局面。
徐水还发明了 “全民肃反”的口号,说这是根据主席指示所制定。
主席在1958年11月说:1957年右 派分子鸣放,地富反坏也乘机而起,所以青岛会议才开捉戒,开杀戒,湖南斗十万,捉一万,杀一千,别的省也一样,问题就解决了。
、  张国忠对有不同意见的人,最厉害的一招儿就是“全民肃反”。反他张国忠就是反县委,就是反党、反革命。要坐县大狱、判刑,给你整个屁滚尿流。
这是革命的浮夸,紧跟党中央的浮夸。
但粮食就那么多,再怎么吹,也还那么多。吃完了就要饿肚子。张国忠说徐水县1958年全年产粮12亿斤,可到冬天却出现了粮食短缺。
农民们被饥饿所迫,晚上冒着隆冬严寒,偷偷跑到庄稼地里去刨挖丢在地里的山药和红薯。
大量农民因营养不良而浮肿。次年1月,经上级一再追查,县委被迫上报的浮肿病人为2447人,因浮肿病死亡329人。
1960年3月29日,徐水县老河头公社有26个村的550名农民因吃野菜中毒,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4人不治身亡。
第二天张国忠却在北京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发言说:如今的徐水县人民公社,工业产值一年翻三番,粮食增长1.3倍,社员生活水平超过前两年的综合水平,群众称人民公社是“铁打的江山金饭碗”。
随着徐水县饿死人越来越多,真实情况逐渐显露,年轻有为的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终于开始走下坡,不久以欺骗党中央毛主席之罪,被逮捕入狱。此是后话。
到了1959年春,连老书记林铁也头脑发热,在省委会上提出“农业3年包天津,5年包北京”的口号。刘某某、马某等人一致赞成。只有杨英杰不同意,胡开明也认为不能这么提,实现有困难。
副省长李某某坚决支持刘某某,他说:这就像打球一样,你要想打赢就能打赢,关键是有没有自信。
此话博得书记处多数人叫好。于是就宣布,除了杨英杰和胡开明外,一致通过。
以后由刘某某主持省委开会,再次提高农业生产指标。把1959年的粮食产量指标提到800亿斤,省委农工部长王某某甚至还提出1200亿斤。
还提出了苦战3年改变河北面貌和各项工作力争全国第一等口号。而实际上,丰收的1958年全省粮食产量才167.5亿斤,到1959年产量下降到147.9亿斤。
河北出了徐水这个共产主义典型后,总想再闹出点名堂,再拿个全国第一。
河北省委曾在 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
到了1959年5 月,河北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伙。
这就是河北的大 跃 进。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4 06:29:18 +0800 CST  
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对有不同意见的人,最厉害的一招儿就是“全民肃反”。反他张国忠就是反县委,就是反党、反革命。要坐县大狱、判刑,给你整个屁滚尿流。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4 11:30:49 +0800 CST  
第五十七章 张家口狂热大 跃 进(1)
1957年冬,党中央号召批判右 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 跃 进的口号时,张家口地委积极响应。
于1957年10月22日至26日召开了张家口地委十三次(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指示,并提出了组织生产跃进,实现1958年粮食产量22亿斤的奋斗目标。
并于11月13日至30日召开了1278人参加的三级干部会,传达了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贯彻地委十三次全会决议。
会议采取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批判了所谓“右 倾保守思想”,通过了地委关于《深入开展全民整风运动,大力促进生产跃进,为实现1958年全区粮食产量22亿斤而奋斗》的报告。
1958年1月11日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后,各县在1月底先后召开了1958年农业生产大 跃 进誓师大会。通过“四大”、狠批了“右 倾保守思想”,制定了跃进规划。
2月20日地委根据中央南宁会议精神和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精神,向全区发出《关于动员全党力量在全区开展农业生产大 跃 进宣传运动的指示》。
指示中提出的口号是:全民动员,乘风破浪,10年计划5年完成,苦战3年,改变面貌,3年实现“三化”(水利化、高产化、绿化),5年实现“五化”(水利化、高产化、绿化,机械化、电气化);要越“长城”,跨“黄河”,奔“长江”;实现“四无” (无蚊、蝇、鼠、雀四害)专区。
张北、尚义、商都、康保、沽源合并为张北县,万全、怀安并为一县叫怀安县,龙关、赤城并为一县叫赤城县,蔚县、阳原并为一县叫蔚县,怀来、涿鹿并为一县叫怀来县,崇礼、宣化二县划归张家口市。
5月28日至6月1日,地委召开了958人参加的地市委扩大干部会议。(4月28日省一届七次人代会决定张市划归张家口专区领导)。
会议传达了中央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七年超英、十五年超美”的口号。
要求必须插红旗、拔白旗,反对和批判“观潮派”、“秋后算帐派”、“白专道路”。
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在全区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生动活泼,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宣传总路线群众运动。
并且在干部中狠批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本位主义和官气、骄气、怨气、暮气、娇气、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就更加促进了“大 跃 进”发展。
总之,从中央1月南宁会议到3月成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的三、四个月时间内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批判的“四大”方法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反右”整风。
经过“反右”整风,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党团员和人民群众的劲头越来越足,在农业“人跃进”的口号下,各条战线很快掀起了一个全面“大 跃 进”的新高潮。
与此同时地委于7月9日发出通知:把全区14个县并为1市5县,由于面积大,不便领导,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领导失控。
在全面掀起“大 跃 进”的同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和命令主义的“五风”开始发展起来。
特别是贯彻了8月17日至30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的扩大会议精神后在“生产跃进取决于思想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只有低产思想,没有低产土地”,“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等口号推动下,指标越订越高,海口越夸越大。
地委为实现三年“三化”,五年“五化”的奋斗目标,要求工业产值超农业(县社),1958年建厂10万个。
农业上要求粮食总产量先计划为28亿斤,隔了不到2个月又改为保证34亿斤,争取42亿斤。
7月地委扩大会议又提出42亿斤有可能,52亿斤有希望。并将指标分到各县。
为实现粮食奋斗目标,要求各县大抓水、土、肥、林、草五个关键,大搞群众运动。
在多快和急于求成思想促使下,水利建设贪多求快不讲实效非常严重,1957年冬至1959年春打机井1522眼,能使用的只有399眼,利用效率很低,群众讲:这不是水井是看井。
由于集中劳力,短促突击,1958年修建的大小水库和水渠百十多处,有的根本不能蓄水,有的塌方漏水,造成劳民伤财。
在“依靠群众,苦战三年,自育、自造、自护,全区实现绿化”的方针指导下,全区掀起了春、秋、冬植树造林的高潮。
由于大兵团作战,突击完成,全年号称造林580万亩,(实际造林687400亩)而且成活率相当低。
大搞积肥运动。有的完不成积肥任务,就号召群众打狗、杀猫、宰猪、捞蝌蚪、抓哈蟆,煮肉汤用做追肥。
有的强迫农民把水缸、淹菜缸作了厕所缸。有的还将麻油、牛奶追在试验田、丰产田、卫星田。
八月份在粮食“元帅”升帐,成群“卫星上天,农业生产“大 跃 进”高潮已经来到的口号推动下,生产指标层层加码,浮夸风越演越烈。
到10月21日《张家口日报》共刊出六个《号外》。
其中有张北县三号乡中盘道社莜麦亩产3011斤;
张北二台公社马铃薯亩产24759斤。还有小麦亩产1176斤,蚕豆亩产2600斤;
怀安县红旗公社(柴沟堡镇)高梁亩产3642斤;
涿鹿县桑洋河公社(城关镇)玉米亩产4554斤;
张北县粮食生产平均亩产412斤(实际111斤。)称为全区元帅县。
全区粮食总产量为287000万斤(以后落实总产量165900万斤),并且几天完成了粮食入库,实际上都是虚数。
1958年7月2日至3日地委召开钢铁生产会议,贯彻了中央关于大办钢铁的指示和“小、土、群”(小型、简易、群众化)的方针后,紧接着于13日又召开了地、市委联合(扩大)会议。
会议按照省委六次全会精神,要求各级党委的领导重心转移到钢铁生产方面。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钢铁元帅升帐”服务。
会后,各县、区、乡都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首的钢铁生产指挥部。抽调了三分之二的机关干部,动员了全区80%以上的劳力,掀起了全党、全民大搞钢铁运动的高潮。
从城市到农村,建立大小高炉,到处大炼钢铁。
在“元帅升帐”、干劲冲天,排除万难,炉旁餐,伴炉眠,“钢铁战士钢铁心,炼铁炼钢也炼心”的口号鼓舞下,特别是地委提出完不成日产4千吨的任务不下火线的要求后,白天人山人海,夜间火把通明,全区摆开了几十个大战场。
到9月底全区建成各式炼铁炉128590多座,小高炉40座,阳城式高炉136座。从9月下旬开始全区组织了三次大型战役。
到11月中旬的“高产卫星周”就生产生铁90万吨,钢2万多吨。(据统计部门统计,1958年全区共生产生铁26.6万吨,钢5765吨。)
由于完不成任务,在全区开展了献铁运动,除一户留一口锅外,其余金属用具全部献了出来。
由于钢铁大会战正处于秋收之际,人力、物力全部被动员大炼钢铁,除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外,农业上劳力很少了,造成全区秋收普遍粗放,大批粮食烂在地里,糟在场里。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4 13:56:35 +0800 CST  
由于钢铁大会战正处于秋收之际,人力、物力全部被动员大炼钢铁,除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外,农业上劳力很少了,造成全区秋收普遍粗放,大批粮食烂在地里,糟在场里。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4 16:50:11 +0800 CST  
共和国野史演义》,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期的历史故事,从1949年筹建新中国写起,直到1984年底人民公社制度消亡。编者青少年和中年,正生活在这一段历史时期,耳闻目睹亲历了这一时期的很多故事,熟悉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尤其熟悉这段历史时期的农村风风雨雨和农民的苦辣酸甜。因为所编选的绝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社会下层,官修正史很少提及,并且没有经过考证核实,故称之为“野史演义”。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4 21:04:23 +0800 CST  
第五十八章 张家口狂热大 跃 进(2)

与此同时,在工业、财贸、文教卫生方面浮夸风也相当严重。
工业上普遍要求产值翻番,一厂顶二厂,一顶二五八运动。
民办工厂一年建厂10万个,先上马后加鞭。从1958年至1961年先后上马的工程项目1231个,投贷1241万元,实际完工的只有 771个,有的资源用尽,只好下马。
1958年到1960年共增加农业机械1364台,有600多台不能使用,排灌机械1274台,半数以上不能使用,至于大搞农具革新的浪费就更难以计算了。
1957年全区共有手工业企业491个,从业人员16700人,到1961年手工业只剩下93个,从业人员8990人,整个手工业减少了一半,许多手工业产品很难买到,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商业上大购大销,要求一天完成一季的任务。结果积压了大批物资销不出去。
1958年在教育大革命的口号下,向省报喜,在教育上实现了无文盲专区。
并办起“红专大学”6000多所,校办工厂1000多个,新建中等以上学校270所,相当于1957年总和的3倍多。
新建小学898所,新建幼儿园5420所,新建卫生事业单位296处。并且社社有了篮球队、剧团、队队有了俱乐部。
实际上大部分是有名无实。全区还实现了四无 (无鼠、雀、蚊、蝇)专区。
并且还离奇地说:经检查全区只发现了二只麻雀,一只是从山西飞来的,一只是从内蒙飞来的。
在“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和“一大二公”的口号下,地委于1958年8月21日至28日召开了市、县委书记会议。
会议决定立即动员并社并乡,建立人民公社。到本月28日全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原来的2234个农业高级社并为109个工农兵学商相结合的人民公社,2064个大队,9589个小队,每个小队100到150户。
由于社队规模太大,村与村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并在一起穷富拉平,助长了穷村吃“便宜饭”的依懒思想,打击了富村的生产积极性。
在“一大二公”的思想指导下,大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幸福院,推行半供给制及半工资加奖励制度,农村食堂全部实行了吃饭不要钱,大锅饭。
群众不满意地说:“干不干三顿饭,过去懒汉是坐着吃,现在是躺着吃”。
由于分配上的平均土义,农村普遍出现了“你推我靠,谁也不向前”的状况,草垛倒了,牛喂瘦了。过几年人们都成了穷光棍。
由于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半供给制度,都到食堂吃饭。失掉了评工记分,定额管理小包工和按劳分配的原则,1958年供给制占社员分配50%。
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高级社每个劳动日值1元左右,1958年公社化后下降到6角、2角、1角。
评工记分取消了,(男的老八分十分,女的老八分六分),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年到头拉了旱船,积极的不积极了,不积极的等待吃现成的了。
食堂化后,不仅浪费粮食,浪费柴煤,浪费劳动力,而且吃不好,喝不好,家中又不能取暖,群众更加不满地说:“公社优越性就是吃不好,睡不暖”。
为了给大 跃 进运动和人民公社筹积资金,根据省委现场会议精神全区广泛开展了“储蓄百元化”,“死宝变活财”运动。
把埋在地下的金银首饰和房子、被褥、衣服、布料、锅、箱、柜、农具以及生活用品等都列入“死宝”范围。
这次运动5个月就收回黄金12800多两,银元654000多块,废钢铁294万斤,还有大批实物储蓄。
至于大办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大办交通、大办文教、大办体育、大办幸福院、大办托儿所、大办食堂等等,所用资金、土地、材料、劳力、房子、工具等都是从生产队和社员手里无偿调拨的。
“一平二调”大刮共产风违背了群众自愿的原则,侵犯了群众利益,以行政命令代替了政策。
对说真话,说实话的干部视作“白旗”、“保守”,先批判,后拔掉。
给有不满情绪的社员办集训班,甚至挂黑牌子游街。这样不仅打击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广大群众极大的不满。
群众中流传着“大办水利不记报酬、自带干粮还贴料”。
“死宝变活财,变成国家的活财”。
“大积肥杀了群众的狗,搬走了群众的缸”。
“食堂化大锅饭,还让群众搬了家”。
“大炼钢铁,丢掉了粮食砸了群众的锅,砍了群众的树”。
“厂社挂勾,干部占光,群众吃亏”。
“大 跃 进”真正好,就是粮食越打越少。“一大二公真优越,好人吃亏、懒人占光”。
“食堂呱呱叫,好人做了饭,好驴磨了面,好车拉了炭,就是农活没人干”。
“一铺一盖、一碗一筷,其余的东西全是祸害”等等。
由于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丢掉了,干什么都不讲经济核算,不计成本,不惜开支,讲排场、比阔气,大吃大喝,挥霍浪费非常严重,象过节一样,几乎天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四处报喜,锦旗奖状满天飞,只讲形式不讲效果,仅行政费就超过1957年 1.3倍。
在早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大协作”的口号下,县、社、队普遍采取了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全区组织了9个民兵师,95万人。实行了“生产军事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除星期日允许民兵回家外,都是集体食宿,使群众生活失去了自由。
并在大批“右 倾保守派”、“观潮派”、“秋后算帐派”、“唯条件论”和畏难情绪的压力下,到处设“打擂台”、“点将台”、“光荣榜”、“比决心、比干劲、比成绩”批“落后”。
把完不成任务、不敢说假话的人视为黑旗、予以拔掉。甚至还要给予组织纪律处分。特别是把一些敢提意见,敢说实话的人和不满意这种做法的人,还要集训,甚至挂牌游街。
总之,“大 跃 进”的错误,总的看,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上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高产量;在生产关系上急于求成,追求“一大二公”,刮“共产风”,“一平二调”,剥夺农民,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经营管理上过度集中,统的过死,瞎指挥、强迫命令。
所以,“大 跃 进”中的错误,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这些错误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58年的“大 跃 进”,是在不断地批判所谓右 倾保守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结果是越批越“左”,使许多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道路和政策上,都把“左”的一套当成正统的东西接受下来,“左”比右好,“左”是方法,右是立场,宁“左”勿右,逐渐养成习惯。
并且把总路线,“大 跃 进”,“人民公社”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新发展,把对待“三面红旗”的态度做为真革命、假革命、不革命和衡量一个人政治立场的绝对标准。
由于对党内矛盾的主要倾向作了错误的估计,对党内矛盾性质做了错误的判断,把对“大 跃 进”、人民公社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到阶级斗争问题。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5 06:58:18 +0800 CST  
把对“大 跃 进”、人民公社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到阶级斗争问题。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5 10:26:10 +0800 CST  
第五十九章 副省长的疑虑(1)

在大 跃 进刚开始时,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胡开明也一度激情满怀,头脑发昏。
但胡开明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人云亦云,对任何问题总要独立的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随着全国各地的高产卫星一个比一个高,亩产10万斤的卫星比比皆是。
徐水县第一书记张国忠甚至对毛主席说土豆亩产可达100万斤。胡开明的头脑开始冷静,对这些高产卫星的真实性越来越怀疑。
那时,省会已从保定搬到了天津。他亲自去小站参观一块水稻高产试验田。
为不暴露身份,让老乡敢讲实话,他特地吩咐司机,将轿车停在很远的地方,自己步行到试验田跟前。
因为报上介绍过这块试验田,并配有一张照片,小孩能坐在稻子上,使它远近闻名。
胡开明绕着稻田走了一圈,发现稻子确实长得茁壮,茂密。四周都竖着木杆子,上面挂着一排排电灯照射。
但试验田旁边的稻子就明显差了许多。他遇见了一个老农,上前询问:那块田的稻子为什么长得那么好?旁边的稻子为什么就不如它?
老农说:那是试验田哇,把四五亩地的稻子放在一起了。
真的呀?
可不呗。见天用吹风机往里吹,通风通气,整夜地用电灯照,增加光合作用。
那拔了稻子的地还能种什么呢?
啥也不能种了。季节过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干?
让你放卫星,就得放啊,你不糊弄上头,就要挨整。
联想到全国各地的高产卫星,胡开明明白了这里面的虚假。自从搞起大 跃 进,是非对错的标准似乎都变了。睁眼说瞎话,大吹大擂成了“敢想敢说”,总受表扬。
《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狂热地宣传这个卫星,那个卫星,越来越离谱。这样弄虚作假的卫星值得宣传吗?值得全国学习吗?他开始担忧起来。
他事后这样回忆道:
58年放卫星,保定地区说麦子亩产几千斤,那根本不可能。虽然我不了解农业,但这个常识还是有的。麦子亩产400斤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试验田能达到也算非常不错了。
谭震林副总理来过保定一次。那时,保定的农业指标已经相当高,他打气还要再提高,要亩产麦子800斤。
58年夏,一次在河北农大开会,我见到了张克让,他是主管农业的副省长。
我对他说:克让,你的卫星都是瞎放,全是假的呀。
他说:你不信,下去看看嘛。
我说:不用看,我过去就在河北打游击,从河北农村出来的,这个常识还是有的。
看来克让是相信的,他对农村并不了解。曾在边区政府当过科长,后来在省农业厅当处长、厅长、副省长,提的挺快。
他本人是学生出身,联大毕业的。他所以让我下去看看,是因为他认为卫星都是真的,确有其事的。
我这时已经不相信了,说用不着看,肯定没那么高。当时的浮夸风很厉害,开始并不怨下边。
当时说安国苦干几个月成什么千斤县,徐水搞共产主义试验等等都是省委负责农业的书记阎达开吹起来的。
当时中央管农业的是谭震林,浮夸风是从上面刮下来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某某经过和闫达开商量,很快决定除了徐水作为中央的共产主义试点外,全河北各专区都要办一个试点县,两三年内实现共产主义。
保定专区是安国县。为此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机械化、电气化计划,责成省政府马上拨给各种机械和建设物资。
这就找到了胡开明头上,他是负责工业的副省长。
胡开明这样回忆道:
1958年在天津,大约7、8月份,刘某某把我叫去,叫我解决多少多少台拖拉机,多少多少辆卡车。说省委为了搞共产主义试验县,每个专区都要搞一个试点。因此要求省里提供大量的农业机械。
我如实告之:一台设备也解决不了。
刘某某问:为什么一台也没有?
我说农业机械都是国家统配物资,来了就发下去了,仓库里一辆也没有。我们河北又不生产拖拉机和卡车。就是有也不能随便分配。
刘某某说:老胡,我看你对共产主义好像不怎么感兴趣呀?
我说:我对共产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实不清楚。但我入党宣誓的时候,说过要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对共产主义是有兴趣的。可对现在这种搞法,确实没兴趣。为了搞一个试点,特殊照顾物资,即使这个点实现了共产主义,也推广不起啊!
刘某某说:现在看来,一搞大 跃 进,共产主义很快就要实现了。你的思想还是落后于形势,没有跟上。
我说:马克思早就说过,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首先实现,苏联至今也没到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一个县的范围内首先实现也是不可能的。
刘某某说:共产主义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遥遥无期。共产主义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了。党中央已经有了这种预见。
我说:可能我保守一些,目前我还看不出这么快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生产力起码要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很多很多,才能按需分配。我们现在的生产力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差很大一截。
刘某某说:你就是太保守了。现在这形势还看不出来?一天等于20年呀!我们用不了几年就能超过他们。
当时第一书记林铁在北戴河休养。刘某某就对旁边的解学恭说:老解,你来筹措农业机械吧。我看老胡是不行了。你负责吧。
解学恭说:行,我负责。当时解学恭是省委书记处书记,主管财贸工作。
过了些日子,解学恭见到了我说:老胡啊,你说的是事实,没有错儿。农业机械咱们省里确实一辆也没有,一部也没有,连一台小拖拉机也找不到。
结果各专区的共产主义试点县只好撤销,改为和中央合办徐水一个试点县。
刘某某从此就对胡开明有了看法,认为不积极支持他的工作,缺少干劲。应该说,刘某某对大 跃 进是非常投入,非常热情的。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5 15:22:52 +0800 CST  
徐水县第一书记张国忠甚至对毛主席说土豆亩产可达100万斤。胡开明的头脑开始冷静,对这些高产卫星的真实性越来越怀疑。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5 16:41:18 +0800 CST  
第六十章 副省长的疑虑(2)
胡开明自己这样叙述:
当时我在省里处境已很困难。那时候,刘某某是省长,我是常务副省长。原来省政府有总党组,我还是总党组书记。刘某某来了后,总党组取消,弄得政府机关的工作很难协调……
刘某某不在省政府住,也不在省政府办公,总在省委。因林铁身体不好,经常出去休养。实际上第一书记是刘某某了。
政府工作他不管,向他汇报也不爱听,听了汇报,问他有什么意见,他摇摇头。
后来从国家计委调来杨英杰同志任副省长,是个经济专家。他来了之后,我向林铁建议,让他当常务副省长,我就专门管工业吧。
杨英杰同志对经济工作熟悉,那时正是大 跃 进,工农业计划指标很高,他管计划,干常务副省长好。
这样,自己也回避和减少了与刘同志的摩擦。
于是省里最后批准杨英杰担任了常务副省长。
胡开明和刘某某的“摩擦”,还在大炼钢铁。
如果要研究人类疯狂行为,大 跃 进中的大炼钢铁是必须提到的一例。这可以说是世界一大奇观。
1958年8月,主席下决心要这年的钢产量翻一倍,即由1957年的535万吨,增长为1070万吨。
本来要完成原定年产量710万吨钢都非常困难,现在突然要在剩下的4个月里生产出600多万吨钢,根本不可能。
但主席既然已经决定,就不惜一切代价,用大搞群众运动来实现。于是特地颁发了中 共中央文件,一声号令,全国几千万人齐上阵,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河北省与全中国一样,到处都是土高炉林立,浓烟滚滚。入夜,你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红红的光芒星散在漆黑的大地。农民们昼夜加班,直到深夜,大喇叭里还广播着优美的革命歌曲。
河北全省有460万人在炼铁。逐鹿县有个80多户的三堡村,为炼钢将所有能收集到的木材全烧了。
不仅把山上的野树伐光,还把果园里的果树、葡萄藤砍了,用来炼钢。
实在找不到木料,就把无人住的房屋扒掉,找出旧木头来炼钢。甚至有的村还把老人给自己准备的棺材都拿去烧。
毫无科学知识的农民能炼出什么钢来?质量合格与否?经济核算是否值得?这些问题似乎没人认真过问。革命热情完全压倒了人们的正常理性。
胡开明是主管工业的,省委让他具体负责大炼钢铁。他很清楚本省钢铁产量所能达到的极限。
河北当时只有个唐山钢厂,再大 跃 进,也不能成倍地增产。在北京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期间,省委要胡开明搞一个当年产铁的计划。胡开明找各有关同志研究之后,提出了年产30万吨的指标。过去河北连一吨铁也不生产,这个计划已相当破格了。
可刘某某一听,就批评胡开明思想不解放,把指标定得太低。他撇开胡开明,自己召集地委书记开会,提出100万吨指标,并具体分到各地市。
7月底,刘某某主持召开省委会,又提出125万吨生铁指标。并发出了“破釜沉舟,一切为钢铁让路”的口号。
胡开明当然不能接受刘某某的指责,炼钢炼铁是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技术工程,不能想当然,不能凭热情,得按照高炉的承受力确定指标,否则高炉就要出事故。
眼看这么瞎指挥,胡开明无法认同,就主动提出:大炼钢铁的工作由别的同志负责吧,我去负责交通,保证你们炼多少,我就运多少。
省委批准了,他才得以从大炼钢铁中脱身出来。
为此刘某某对人说胡开明思想比较保守。
结果呢,目标根本无力实现。
然而1959年春召开省人代会时,刘某某仍未接受教训,在他的报告稿上又提出了当年要生产300万吨铁。
胡开明看后当面向他提出:我省既无这么大的炼铁设备和生产能力,又无所需资金和技术人才。同时铁的生产必须由国家统一安排。
但刘省长根本听不进去,认为设备和能力可以增加,资金和技术人才可以争取,国家计划可以申请,完不成以后再更改。
胡开明仍坚持不要公开这一指标。双方争执不下,就一道找林铁。最后林铁还是同意了刘某某的意见。
结果造成了河北经济极度困难的局面,为了炼铁,严重挤了农业和轻工业,弄得全省生活用品奇缺。后来虽然不得已降低了指标,还是没有完成。
在公社化问题上,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胡开明态度谨慎。刘某某与主管农业的书记阎达开都主张公社的规模越大越好,要办万户社。
胡开明却认为刚开始办时规模不宜太大。
刘某某解释说:群众最怕经常变动生产关系。这次把公社的规模定下以后,虽然大了一些,就可以一直到共产主义,再也不变了。
胡开明认为:人民公社规模过大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就不相适应,因此不能太超前。
刘某某说:主席讲了,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这正是公社优越性的表现。
胡开明承认大是方向,但不能超出一定范围,超出了要出问题。
刘某某语意深长地说:毛主席号召要并县并社,搞万人大社,搞一乡一社……这是高瞻远瞩,是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伟大创举。党中央明确表示,共产主义并非遥远的未来,而是几年内的事情。老胡啊,不是我批评你,要打破迷信,不能用老皇历观察新事务,否则会跟不上形势的。
胡开明不再说话,可内心里的疑问并未消除。
到了1959年春,连老书记林铁也头脑发热,在省委会上提出“农业3年包天津,5年包北京”的口号。刘某某、马某等人一致赞成。只有杨英杰不同意,胡开明也认为不能这么提,实现有困难。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6 06:34:52 +0800 CST  
7月底,刘某某主持召开省委会,又提出125万吨生铁指标。并发出了“破釜沉舟,一切为钢铁让路”的口号。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6 10:07:41 +0800 CST  
第六十一章 河北乐亭县大 跃 进(1)

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个高举三面红旗(总路线、大 跃 进、人民公社)的运动,这个运动很快风靡全国,乐亭被迅速的卷入这个洪流之中,在全县掀起大 跃 进、人民公社的高潮。
进入1958年,县委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贯彻地委会议精神,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反右倾破保守,修订工农业生产计划,批判对大 跃 进抱怀疑态度的“观潮派”、“秋后算账派”,号召拔白旗插红旗,人们急于求成,左的思想进一步膨胀起来,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大办。
1958年5月,召开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宣称中国正处于马克思曾经预言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经济文化事业完全能够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
农业提出了“以粮为纲”,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两年内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工业提出了“以钢为纲”,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乐亭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传达地委会议精神,再次修订粮棉指标,提出在乐亭开展“破除迷信,打破常规,敢想敢说敢干,实现农业大 跃 进,在全县开展“千百万”运动,即计划粮食亩产1000斤,棉花亩产100斤,白薯亩产量一万斤。
高指标带来了高估产。1958年夏收期间,各地出现了虚报产量的浮夸风,竞相大放高产卫星。
中卜王庄社的安各庄队首先放了一颗小麦丰产的大卫星,2.12亩小麦,亩产达到2537.7斤。同时亩产1000斤、1500斤、2000斤的地块几乎各地都有。
到秋季,新寨片的青联社报3亩多穗高粱亩产2500斤,2亩白薯亩产1.5万斤。
但是远不及全国乃至唐山地区的卫星。
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卫星亩产达到7320斤,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早稻卫星亩产3.69万斤。
唐山地区组织参观了天津小站亩产万斤的稻田,我参加了,看到他们把将要成熟的稻子移栽在一块地,上边用竹竿架着,下边用吹风机吹着,稻秧上能坐一个小孩。
抚宁多穗高粱亩估产达到几千斤。
报刊上还大加鼓吹,并且用大字标题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公开批判粮食增产“有限论”,批判从实际出发的所谓“条件论”,这就使严重的浮夸风愈演愈烈,形成了谁越敢吹谁英雄,谁不敢吹谁挨批判。
这一年(1958年)乐亭报粮食产量亩产1301斤,总产9亿7千5百万斤。成为全国“粮食元帅县”。并出现了9个粮食元帅乡,3.8万亩卫星田。
这些不靠边的粮食产量都是虚报假报的,也都是通过“大辩论”、“拔白旗”、“反右倾”一系列的政治高压压出来的。
如我县有一位公社书记给大队书记打电话问:“你们的白薯产量是多少啊?”这位书记回答说5000斤。
公社书记厉声大喊:“说什么?那位大队书记灵机一动,说是‘干儿’啊!”(一斤薯干折4至5斤鲜薯)一下子变成了亩产2万斤,这个话以后竟成了乐亭的话柄。
粮食生产的大 跃 进,推动了其他各行各业的大 跃 进,掀起了各种大办,也推动了生产关系急于向更高的形式过渡,当时有的人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秋,《人民日报》社论提出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五位一体的大公社。
这时,河南、山东许多地方闻风而动建立了人民公社。接着,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8月21日到25日,唐山地委召开会议,贯彻中央决议精神。
会后,乐亭县委立即召开了各乡党委书记工作会,研究贯彻会议精神,筹划建立人民公社,于1958年9月3日在乐亭一中召开全县干部群众3万人参加的大会,宣布城关人民公社成立,各乡、社代表发言表态,纷纷要求成立。
城关人民公社是由7个乡(镇),35个高级社合并组建的。接着,9月9日汤家河、闫各庄、新寨、汀流河、姜各庄、北港公社也相继建立。
11月份撤消了滦县,滦县的倴城、长凝、胡各庄、南堡四个公社也并入乐亭,全县共有11个公社(9个农业公社,2个渔业公社),基本上一个工委一个社。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下设9部3委1室,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互为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取消评工记分,实行组织军事化,劳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从公社到生产队,组建师团、营、排、班建制,打乱各集体耕地范围,重新划片成方,种植计划,操作规程“一刀切”。
取消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关闭了农村市场。
在经济上实行财务收支由公社统一核算,粮食等各种物资统一分配,工副业由公社统一经营,对社员实行半工资半供给制度,即吃饭不要钱,托儿不要钱,养老不要钱,上学不要钱,小病治疗不要钱,每人每月发3~5元生活费(但发了几个月便停了)。
当时,正当秋收种麦,公社的第一项任务是种好小麦。全县计划播种小麦38万亩,争取亩产1000斤。
为达到这个目标,县委提出不深翻不种,不施万斤肥不种,不水浇地不种,不密植不种,并大搞丰产方、丰产田、卫星田。
县委委员包社、包方、包丰产田。在全县掀起了大搞深翻地的高潮,组织社员、学生、机关干部下田深翻。
当时多数庄稼没收,就先翻垄背,后翻垄台,在玉米地翻地的人们胳膊、手背都被玉米叶子划出一道道血印。
结果有的庄稼没熟因深翻断了根系,造成早枯减产。各级书记搞的丰产田、卫星田就更加用功了。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6 14:46:51 +0800 CST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下设9部3委1室,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互为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取消评工记分,实行组织军事化,劳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从公社到生产队,组建师团、营、排、班建制,打乱各集体耕地范围,重新划片成方,种植计划,操作规程“一刀切”。
取消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关闭了农村市场。
在经济上实行财务收支由公社统一核算,粮食等各种物资统一分配,工副业由公社统一经营,对社员实行半工资半供给制度,即吃饭不要钱,托儿不要钱,养老不要钱,上学不要钱,小病治疗不要钱,每人每月发3~5元生活费(但发了几个月便停了)。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6 17:15:23 +0800 CST  
第六十二章 河北乐亭县大 跃 进(2)

县委书记张子明在城关齐庄搞了两亩丰产田,因为他是农民出身,没有瞎搞,亩施近两万斤肥,用种几十斤。
包新寨的县委成员在新寨中学西边搞了一亩地特大丰产田,平地深翻六尺,层土层肥,各管理区送肥60万斤,亩用种200斤,计划亩产小麦1.2万斤。
结果由于违背科学,肥种过多,有的根本就没有出苗,有的出苗后也被肥烧死了,后来肥土也被各队拉走了,只剩下了一个两米深的大坑,直到70年代还有痕迹。
大搞丰产方,城关公社于坨小麦丰产方最大,号称一万亩,方内搭起两个牌楼,第一个牌楼上写:一进跃 进门,便成跃 进人,横幅是“于坨小麦跃 进丰产方”。
第二个牌楼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横幅是:敢想敢干。
丰产方内的公路两旁以及田间的主要地块几乎全是小麦,由于麦田集中劳力不足,组织了其他队帮助协作,从秋分种到霜降。
有的地块上冻前勉强出了苗。到了1959年收麦的时候,由于麦田多、劳力少,收不过来,再加之公社取消了按劳取酬,下地大帮哄,干活一窝蜂,出人不出力,出力不出工的结果。
县组织县直干部、学生帮助收割,一直到7月21日滦河发了大水也没收完,以至使没收的麦子遭水浸泡,没脱粒的小麦被水冲走,造成严重损失。
大办水利。公社化后,提出苦战三年改变落后面貌,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全县规划了5条贯通全县的大型灌渠,152条二干渠,5个大型水库,计划打井300眼。
达到甜水不入海,咸水不入田。提出了“引进滦河水,利用清河湾,改变沙碱地,旱田变水田”。
新寨公社在古河修建了一座平原水库,占地3000亩。在古河村以东,李各庄以北,葛庄子以南,筑起15华里的拦水坝,用工上万个,结果由于事前没有勘测,建成后因没有水源而报废。
以后80年代分到村,都成了亩产千斤的稻田地。其余水库、如石碑水库、聂庄水库、胡各庄三家子水库由于设计不合理,也被报废。只有孟营引滦工程,三条干渠仍在发挥着作用。
在大办水利中,还规划了5个水利发电站,有救阵幸福发电站,王庄上大钊发电站,夏康庄发电站、关帝庙发电站、沙铺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除王庄上大钊发电站安装了一台110瓦电机一台,运转了几个月外,其余有的打了地桩、砌了石块,有的建了厂房,根本没有发电,其消耗的人力物力远远超过了建水库。
大办猪场,养猪积肥。提出书记抓养猪,社社队队建猪场。
社办猪场由各队出工出料,甚至出猪办集体猪场,全县大型猪场有青坨猪场,长凝大马庄猪场、于坨猪场,波口猪场,胡各庄三家子综合畜牧场等,后来由于规模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不足,而被迫停办。
大炼钢铁。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9年达到2700~3000万吨,工业以钢为纲,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乐亭当时没有炼钢企业,也没有矿源,专署下达给900吨的炼钢任务,县委提出土洋并举,社社建炉,队队冒烟,大搞群众运动。
当时正值秋收种麦,组织了三万名干部群众的炼钢大军,建钢炉,采铁砂,运煤炭。
全县在汀流河建小高炉3座,土炉367座,各队建土钢炉2842座。
从滦河采铁砂,从滦县运煤炭。缺少鼓风机用板柜制作大风箱,20个人拉纤鼓风。
提出书记上钢炉,党员起带头,陪炉吃,陪炉眠,苦干实干不下战场。
前方大干,后方支援,矿源不足,入户收集钢铁,有的地方一户只给留一口锅,其余的铁锅、铁火盆、铁炉盖,甚至柜钥子都被收来炼钢炼铁。
据当时统计,共炼出生铁1225吨,土钢3123吨。其中有许多是因为技术、设备不过关,成了毫无利用价值的废物。
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农业,也打乱了其他行业的正常秩序。
成熟的庄稼不能及时收获,收获的庄稼不能及时脱粒,用步犁收白薯收花生,在大地里切薯干,造成严重的丢、烂、糟。据事后统计,可损失粮食20%以上。
工农业生产“大 跃 进”,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大 跃 进,当时叫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掀起了大办食堂,大办托儿所,大办文化,除四害讲卫生,大办运输,大办民兵师。
公社化以后,为了适应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需要,解放劳动力,特别是解放妇女劳动力,扩大共产主义因素,随着公社化,全县实现了四化,即:吃饭食堂化,米面加工机械化,托儿互助化,缝纫机集体化。
大办食堂,为了扩大共产主义因素,解放劳动力,提出大办集体食堂,全县11月份实现了食堂化,一般一个村一个或两个食堂开始还不错,三天不重饭,有干有稀,吃饭时间长流水,敞开肚皮吃,吃饭不要钱。
1959年2~3月份,由于高估产,带来的高征购(全县2.1亿斤征购任务),食堂的口粮很快没有了。
由于实行了公社核算,就凭公社一封信穷村就可以到富村拉粮食,这样有的村把粮食藏起来,有些村就无米下锅了,为了使食堂不停伙,公社大队的干部开始逐村的安排生活。
1959年5月,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食堂成了大问题,为了使食堂不停伙,县委提出政治进食堂,书记下伙房,实行统一用粮,指标到户,凭票吃饭,节约归己。
推行增量法,代食品,到7月份全县只剩食堂329个。
1959年7月21日全县境内普降大雨,滦河涨水,滦河大堤14处决口,全县受灾面积达60万亩,水淹村庄561个,粮食严重减产,食堂被迫解散。
1960年春,全县只能吃低指标、瓜菜代,全县平均每人每天供应口粮8.75两,干部每月27斤,县政府食堂每天中午每人只能吃到三两米的萝卜条饭。全县闹了大 饥 荒。
很多人患浮肿、肝炎,出现了非正常死亡现象。据统计,1960年全县人口死亡率达到了15.14%0,比1958年前增加8.6%。一些青壮年跑到东北,跑到外地当了盲流。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6 20:14:29 +0800 CST  
第六十三章 保定一中大 跃 进(1)
当年保定第一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写了一篇《回忆录》,回忆1958年的大 跃 进,摘编如下。
1958年下半年,我作为保定一中高二的学生,参加了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大 跃 进”运动。
48年的岁月过去了,那一幕幕“跃 进”的情景至今还不时在脑海中映现,挥之不去。
刨红薯
1958年9月1日保定一中开学后,在“大 跃 进”的氛围中仅上课一个多月,全校师生即开赴满城县江城公社大搞“深翻土地”。高中二年级师生分配到江城公社李铁庄。
满城县的江城公社在保定市西边,紧邻市区,路途不远。当年保定一中三年制的高中班,从保定市和保定地区22县招生,面很广,但不招收女生,都是清一色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当年学校又实行军事编制,称为“钢铁民兵连”,所以高中部一、二、三年级的同学“刚性”十足。动员大会后,大家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出发那天,写有“保定一中钢铁民兵连”的红旗猎猎前导,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肩扛行李卷儿,手提洗脸盆,高唱着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歌声从保定南关舢航头一中,一直唱到满城县江城公社。
队伍行至保定西下关火车站,只见对面丁字路口有一座石雕像,一壮汉伸开双臂将一座大山劈开,说明文字是当年全国非常流行的一首诗《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看到这样的雕像,读到这样的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倍增。
真可谓一路走来一路歌,那歌声回荡在保定市西郊,与正在建设中的西郊八大厂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融为一体,“大 跃 进”的气氛相当浓郁。
进村后,师生三五人一组分住在社员家,担水、扫院子,忙个不停。一切安顿好,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
我们进驻李铁庄的任务,主要是“深翻土地”,但此项劳动须待秋收完毕方能进行。
当时地里的玉米、谷子已收割完,棉花已摘尽,棉柴已拔,只剩下刨红薯(当地称之为山药)。
社员们已给我们把红薯秧子(当地叫山药蔓)割净运走,只待我们尽快刨完红薯,以便深翻土地。
不谦虚地说,刨红薯这样的农活儿,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儿,因在老家农村经常干,可谓驾轻就熟。关键是怎样既刨得快,又刨得好(既不丢落也不伤镐)。
在与同学们的劳动比赛中,我创造了“三镐一提一甩”的经验,即瞄准红薯棵,左一镐,右一镐,前一镐,旋即用镐提出红薯墩,落在右脚面上,右脚往右一甩,一墩红薯搞定。
我那年20岁,身体倍儿棒,一连干4个多小时不休息也不觉累,每天干活总把其他同学远远拉在后面。
老师曾让我向同学们介绍经验,我就强调这“五步法”必须要快,只能在五六秒钟内完成;如果你用十来秒,进度必然慢一倍。
同学们点头称是,此后我们班刨红薯的进度大大加快,受到全校表扬。1960年我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有两个(任选一个),一是《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二是《大 跃 进中的新事物》。我选了第一题,就是记述的“刨红薯”这件事,人学后得知得的分数还不低。
我们在李铁庄可以放开肚皮吃,馒头、红薯管够,白菜汤随便喝。我每顿吃四五个馒头再加五六块红薯,不在话下。
二年制高中班有个女同学叫王良素,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夺“饭量大”之冠,被同学们传为佳话。
只是因为刚成立人民公社,许多社员感到反正是大集体了,庄稼收多收少,又不是自个儿家的,再加之男劳力大都上山去大炼钢铁,不少庄稼丢在地里没收好,浪费了许多。
大概是半个多月后,红薯刨完,田野里再没有任何农作物,一马平川,只待深翻土地了。
深翻土地
农民们都知道,种庄稼要深耕细作,这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但深耕“深”到什么程度,是有限度的,不是越深越好。
任何农作物都吃“熟”而怕“生”,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只有含有腐殖质的土层才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如果土层挖得太深了,农作物根部接触的是翻腾出的没有腐殖质的生土,一定会影响生长;
而农作物需要的含有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当时还不兴化肥)都施在半尺多深的土层,所以耕地不需要太深,六七寸最多一尺足矣。种庄稼不是栽树,需要挖个大深坑。
可是当年的“大 跃 进”,好多事情走向极端,主观意志超过了客观规律,在农田耕作上一味强调“深翻”,似乎越深越好。
我们这次在李铁庄大搞深翻土地,明确要求最少是两尺,能达到3尺更好。
那时许多从农村来的同学虽然在家种过地,但并不懂得科学技术。何况这又是上边的要求,没有人提出怀疑,个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铆足劲儿大翻猛翻。
你翻两尺,我就翻两尺半;你翻两尺半,我就翻3尺。谁翻得快、翻得深,就叫放了“卫星”。
当时二年制高中班的郭登科同学(此公现任《河北法学》杂志主编)就对我说,他们班正在竞赛,比赛一分钟能翻多少下,以多取胜放“卫星”。
我们年级4个班200多人,因都是男生,小伙子们年轻气盛,体格又好,翻得最快最多也最深,不时在广播里报出一个个“卫星”。
深翻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创“高产田”,至于能不能创“高产”,谁也不会多想,大家只是按要求热火朝天地大翻特翻。
当时的那种干劲,用“冲天”来形容远远不够,人人像疯了一样。在太行山东麓李铁庄广阔的田野里,同学们仿佛不是在劳动,而是在进行一场战斗,如果写一篇通讯,用“沸腾的田野”为题最恰当不过。
红旗招展,喇叭声声,喊声、比赛声连成一片。
田野里专门设有广播站,主要播送各班的“捷报”、“卫星”,鼓舞士气。
一会儿一个“捷报”,一会儿一个“卫星”,热闹极了。二年制高中班有个女同学叫王宁丽,嗓音脆亮甜润,她担任广播员堪称一流,不时播出各班的战况,还穿插着朗诵同学们写的“战地诗”,鼓动性极强。
至今保定一中的老同学们聚在一起时,还常常说到当年深翻土地的情景。
在李铁庄这样闹腾半个多月,大功告成,就该种麦了,我们也就离村返校。
至于小麦出土后长得怎样,不甚了了,因为回校后马上又投人“大炼钢铁”运动。
这种深翻土地创高产的群众运动,不唯满城,而在全省各地也普遍开展。
当时就听说石家庄地区某县有个学校大搞“高产田”,在操场上挖了一个长3米、宽1米、深1米的大坑,在坑里施上15厘米厚的大粪,然后撒了10斤麦种,却没有长出一棵麦苗。因为施肥过量,麦粒刚出芽就让大粪给烧死了。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7 06:58:33 +0800 CST  
当年的“大 跃 进”,好多事情走向极端,主观意志超过了客观规律,在农田耕作上一味强调“深翻”,似乎越深越好。
我们这次在李铁庄大搞深翻土地,明确要求最少是两尺,能达到3尺更好。
那时许多从农村来的同学虽然在家种过地,但并不懂得科学技术。何况这又是上边的要求,没有人提出怀疑,个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铆足劲儿大翻猛翻。
你翻两尺,我就翻两尺半;你翻两尺半,我就翻3尺。谁翻得快、翻得深,就叫放了“卫星”。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7 09:55:40 +0800 CST  
第六十四章 保定一中大 跃 进(2)
大炼钢铁
“大炼钢铁”是“大 跃 进”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9月 1日,中共中央发出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从9月份起,指标层层分配下达,各级第一书记挂帅,采用“大兵团作战”、“各行各业支援”、“土洋结合”、“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等办法,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当时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跃 进跃 进大 跃 进,快马加鞭向前进。十五年内赶上英国,中国人民有信心!”豪言壮语足见豪情壮志。
因为保定一中师生秋天到满城县大搞深翻土地,大炼钢铁较全国起步较晚。
1958年11月上旬在结束深翻土地时,学校领导就传达过,回校后紧接着大炼钢铁,所以有思想准备。
我们从满城县江城公社返校途中,已看到保定市西郊炼钢的小土炉小高炉鳞次栉比,公路上人欢马叫,运焦炭和运铁矿石的车辆来往穿梭,全市的大炼钢铁运动已热火潮天地开展起来。
回校后,师生们马不停蹄,立即投入大炼钢铁战斗。
搞运动首先开誓师大会,这是历来开展运动的贯例。
保定一中先是在东操场召开誓师大会,校党支部书记作动员讲话,继之师生宣誓表态。
党支部书记慷慨激昂地讲了大炼钢铁的政治意义,赶超英美的雄心壮志,布置了学校必须完成的任务,最后他大声疾呼“我们一中师生坚决为完成党中央提出的1070吨钢的任务而奋斗”时,引起师生们的一阵哄笑。
因为“1070万吨”这个数字当时已家喻户晓,深人人心,支部书记讲话时可能由于太激动了,竟丢掉了一个“万”字,这怎么不成为笑柄呢?
全校誓师大会后,首先分班级在东操场修建“小土炉”。
说实话,从农村进城读书的学子,对农活儿还算略知一二,深翻土地也不露怯,但建炼钢炉却是一窍不通。
好在有技术人员(实际上也是学校老师从别处取经回校后现买现卖)指导,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建起了一座座不土不洋的小土炉。
小土炉遍布东操场,横看成排竖成行,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微型碉堡。
小土炉建成后,同学们分成两拨儿,劳动“两班倒”,每拨儿连续劳动12个小时,有的到西郊山区拉焦炭、铁矿石,有的守在小士炉前操炉出钢。
虽然那时同学们年轻力壮,但大冷的天,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连续强体力劳动十二三个小时(提前半小时接班,下班时交班又半个小时),也是难以消受的。
我当时的感觉就两个字——累和困。操炉出钢劳动时还好受些,一是接触高温,很暖和,二是必须死盯着炉内变化,按时添焦炭,精神要高度集中,困顿不得。可是一下班,倒头便睡,若是没人招呼绝对醒不了。
若轮到去西郊拉焦炭和铁矿石,困劲儿就来了。当时机动车非常紧张,我们到西郊拉料,虽一律用大卡车,但不知为何,不是司机开车,而是用人拉。
十几个男同学肩上套紧绳索,往返几十里,回来时装满铁矿石,人人累个臭死。
有一天深夜,我们拉着铁矿石回校,不少同学太累了,昏昏欲睡,就半睡半醒地拉车赶路。这种功夫若不在“大 跃 进”的实践中是学不到的。
大家拉着车刚走上京广铁路线,就远远听到北京方向传来火车的轰鸣声,有个机灵的同学大喊一声:“快拉!火车来了!”
同学们如梦初醒,快拉硬拽,一股劲儿把车拉过铁轨,仅过了十几秒钟火车即呼啸而过,把大家吓出一声冷汗,异口同声道:“好险哪!”再无睡意了。
实事求是地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师生们的革命精神是非常高涨的,干劲也是十足的,大家心无旁骛地为1070万吨钢而战,就是为了在国际上争气,为了赶英超美。
在保定一中操场上,我亲自垒过小土炉,也操炉出过钢,但那“钢”都是一块块掺杂着炭渣的铁疙瘩。
有时实在炼不出什么钢。老师就让把从各家各户收来的破铁勺、破刀、门吊等旧铁器投人炉内,这样炼出的产品成色稍好一些,但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钢”。
再者说,这些民用铁器是极其有限的,哪能总有这些东西供炼钢用?
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当年的大炼钢铁确实是得不偿失。在195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当月,全国直接参加炼钢铁的人数就达5000万,l 月份增加到6000万人,年底最高达9000万人,将近1亿,须知那时全国才6亿人(主席当年“六亿神州尽舜尧”诗句为证)。
全国建土高炉的情况,8月份为17万座,9月份为66万座。由于搞“以钢为纲”的“大 跃 进”,1958年基建投资由上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67亿元;积累率由上年的249%增加到339%;国家职工由上年的2451万人猛增到 4532万人。
1958年底,全国钢产量虽然达到了1073万吨,但其中有300万吨钢基本不能用。大炼钢铁影响了农业生产,冲击了轻工业生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7 11:24:49 +0800 CST  
小土炉遍布东操场,横看成排竖成行,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微型碉堡。
小土炉建成后,同学们分成两拨儿,劳动“两班倒”,每拨儿连续劳动12个小时,有的到西郊山区拉焦炭、铁矿石,有的守在小士炉前操炉出钢。
虽然那时同学们年轻力壮,但大冷的天,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连续强体力劳动十二三个小时(提前半小时接班,下班时交班又半个小时),也是难以消受的。
我当时的感觉就两个字——累和困。操炉出钢劳动时还好受些,一是接触高温,很暖和,二是必须死盯着炉内变化,按时添焦炭,精神要高度集中,困顿不得。可是一下班,倒头便睡,若是没人招呼绝对醒不了。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7 17:53:27 +0800 CST  
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当年的大炼钢铁确实是得不偿失。在195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当月,全国直接参加炼钢铁的人数就达5000万,l 月份增加到6000万人,年底最高达9000万人,将近1亿,须知那时全国才6亿人(主席当年“六亿神州尽舜尧”诗句为证)。
全国建土高炉的情况,8月份为17万座,9月份为66万座。由于搞“以钢为纲”的“大 跃 进”,1958年基建投资由上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67亿元;积累率由上年的249%增加到339%;国家职工由上年的2451万人猛增到 4532万人。
1958年底,全国钢产量虽然达到了1073万吨,但其中有300万吨钢基本不能用。大炼钢铁影响了农业生产,冲击了轻工业生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7 19:36:47 +0800 CST  
第六十五章 山西“红薯卫星大王”(1)
“红薯卫星大王”,是大 跃 进年代中,大放粮食高产“卫星”热潮就要收尾时爆出的特大号新闻。
1958年11月25日,《山西日报》报道:
侯马市新绛县东方红人民公社,创造了全国红薯亩产新纪录。
以社主任刘文生为主经营的一亩红薯试验田,共产1139789斤,超过湖南红专人民公社创造的红薯为产567570斤全国纪录一倍还多。
这亩红薯共15400株,平均每株收70余斤,最高一株产125斤,每个薯块的重量一般5-10斤,最大的一个重28.4斤,地面4尺以下都有红薯块,连串的薯块和薯蔓一样长。
有125人参加这一亩红薯的收获工作,从11月10日开始收,经11天,至21日才收运完毕,除用小平车拉了1854车外,还用筐抬了2660筐。
参加验收的,有中共侯马市委副书记李俊卿,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连岐山,市人委农业科长孙振民和地专卫星田验收的陈俊哲等13人,公社党委书记张有奇、农业部长卫兴国等,也参加了验收。
这一亩红薯试验田,是峨眉岭上的一亩细沙旱地。
在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刘文生等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一奇迹,是由于他们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坚决地执行了毛主席所制定的农业增产宪法——水、肥、土、种、密、窖、工、管。
这块地深翻五尺三,施各种肥料51万斤,并分期分层施肥。
同时因地制宜,大胆进行耕作技术改期,变少锄为多锄,变不培土为培土,变翻蔓为提蔓,变平地为高垅,从各方面保证了产量的提高。
另外,和这一亩卫星田相近的16.52亩红薯,也得到丰收。其中,党分支书记行步云经营的一亩二分试验田,平均亩产203811斤;生产股长行帮柱经营的一亩红薯试验田,产红薯53926.4斤。
红薯“卫星大王”一出世,以其“创造人类粮食生产史上的最大奇迹”,理所当然地轰动了全国!各地报道中均将其称之为“红薯卫星大王”。
报道称:1958年11月,山西省候马市新绛东方红公社发射出一颗红薯卫星大王,亩产红薯113万余斤,勇夺全国粮食“卫星”之最,创造了大 跃 进年代粮食亩产最高纪录的特大“卫星”。
报喜的喜报上画着:一位喜气洋洋的中国农民,满面春风头扎白羊肚毛巾,身穿白背心,骑在火箭式的特大红薯“卫星”上,正飞向标着“共产主义人间天堂”字样的天宇。各种高产“卫星”,作为陪衬,也在飞速升空。
报喜者们豪气冲天:“我们创造了人类粮食生产史上的最大奇迹,在迎接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将要创造出更大的人间奇迹!”
是的,这是大 跃 进年代,放出的最高粮食亩产“卫星”,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粮食亩产量!
《新绛县志》:公社化后,平调土地、房屋、劳力、资金、粮食等,在生产组织上实行团、营、连等军事化建制,分配上实行以政治表现为主的工分制。
同时实施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770余个。集中劳力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础建设,“大兵团作战”。1958年建三泉水库,同时使社员利益受到损害。
自留地、自留树被当作资本主义成分全部划归公社所有,核算以生产大队为单位。
1958年,那是一个狂歌高放的年代。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人放起“卫星”大 跃 进。
“放卫星”,是大 跃 进时代的专有名词。“放卫星”,后来成为对大 跃 进年代干部弄虚作假,浮夸虚报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高产指标行为的代名词。
大 跃 进有一个响亮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大胆,是“卫星”上天的动力。“跃 进卫星”越来越大,“卫星”创造者们的胆量也越放越大。
在“放卫星”的大竞赛中,终于,侯马市新绛东方红人民公社的红薯“卫星大王”气盖群雄,勇夺魁首,成为大 跃 进年代中,中国大陆粮食生产放“卫星”所创造的产量最高纪录。
红薯“卫星大王”创造者们的胆气和豪兴,是这样一步一步激发上来的:
1958年6月8日,《 人民日报》报道: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在亩产一百多斤的低产区,放出小麦亩产2105斤的高产卫星;
7月31日,《人民日报》又报奇迹,湖北应城春光农业社早稻亩产10597斤8两,卫星闯过万斤关;
继之,湖北麻城县建国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
广东连江县中稻亩产648419斤2两6钱;
广西环江县中稻亩产13万多斤;
至于花生亩产两三万斤,高粱、玉米亩产三五万斤,马铃薯亩产10多万斤,更是到处有见,热闹非凡。
各地上天入云的高产“卫星”,把中共山西省晋南地委和侯马市委的一些干部,激动得按捺不住,豪兴上涌,一个个象战马闻金刨蹄竖腿地热血沸腾,要杀上阵来。
“放卫星”,比大胆,胆大的“卫星”夺魁,荣誉地位都会滚滚而来;放不出“卫星”要“反右倾”,“拔白旗”,受批判。
如此的名利诱惑和恩威并重,又怎么叫人按捺得住放“卫星”的冲动呢!
当官谁又不想得个好,谁又愿意落得个“插白旗”,挨批斗,撤职送劳改呢,“更上一层楼”,是好大喜功的干部们的本能和冲动。
晋南地区放出过全省第一、甚至在全国也名列前茅的棉花“卫星”、玉米“卫星” ………
新绛县横桥乡行云庄,也在全国“卫星”大潮中,放出过红薯亩产20万斤 的“大卫星”,得了个全国红薯“卫星”第三名.
但是,山西还没有放出一个全国第一的“大卫星”!山西省委甚是着急,直至10月初,省委发文件,打电话,督促各地要“放大卫星”要“夺冠军”争上游。
秋粮正在入库,晋南地委领导人赶紧两手抓。
一是抓明年,抓全面。10月22日,中共晋南地委召开各县第一书记和直属机关干部会议,要求59年全区400万人,人均完成一吨铁,500斤钢;收一万斤粮,300斤皮棉;全区400万亩卫星田全部深翻3尺以上,每亩施土杂肥30万斤,化肥500斤,亩产万斤粮,总产400亿斤。
另一手大抓当前秋收“卫星”。为强化放“卫星”,晋南专署特派专署农业科科长陈俊哲,组成卫星检查组,到各县督战和验收。
一路巡来,卫星检查组对各县发射的“卫星”都不满意。没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卫星”,真怕辜负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时光。
楼主 秦家老太爷  发布于 2015-10-18 10:06:09 +0800 CST  

楼主:秦家老太爷

字数:2643456

发表时间:2014-01-26 20: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5 17:26:02 +0800 CST

评论数:28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