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说西汉(原创连载,不断更新)

第三十四节 立太子刘启

刘恒改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封故赵王刘友(被吕后饿死)的儿子刘遂继赵王位。刘恒任命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并派他前去代国迎接皇太后薄氏入京。
右丞相陈平托病请辞,刘恒慰问他,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劳不如臣,但这次诛灭诸吕,臣的功劳没有周勃大,希望能把右丞相之位让给周勃。”于是刘恒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又把诸吕夺取的齐国和楚国的土地,全部交还。
刘恒评定诛杀诸吕的功劳,赏赐周勃黄金五千金,食邑万户,其他人等不再一一细表。每次散朝后,周勃走出大殿,志得意满;刘恒对他也很尊敬,甚至有点恐惧,常常目送他离开。有次郎中令袁盎劝刘恒道:“当年诸吕大逆不道,大臣同心协力,诛杀了他们。当时右丞相(周勃)为太尉,掌握军权,给他成功创造了条件。而今右丞相有骄傲的神情,陛下对他谦让,君臣失礼,臣以为陛下这样做不妥。”刘恒接受,以后再举行朝会的时候,变得端庄肃穆,包括丞相在内,都开始敬畏。
公元前179年正月,有关主管官员请求立太子,因为前王后及她所生的四个儿子均已经去世,于是刘恒立嫡长子刘启为太子。刘启本年十岁,是刘恒和姬妾窦漪房所生。窦漪房(?—前135年)是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惠帝时,吕后专政,当时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吕后挑选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人五个宫女,窦漪房名列其中,她希望能到赵国去,这样离家也近一些,她嘱咐负责派遣的宦官说:“一定要把我放到赵国的名册里。”但不巧的是,宦官忘了这回事(估计窦漪房没有给宦官送礼),误把她放到了代国的队伍里,然后上奏,得到批准。准备出发的时候,窦漪房知道自己要被派往边远的代国,她痛哭流涕,埋怨宦官,不肯走,但名单已经经过批准了,不走是不行的,宦官强迫,她才终于上路。但到了代国后,代王刘恒对她非常痴迷,深受宠爱,生下了女儿刘嫖和儿子刘启、刘武。不过刘武的出生年月并不详,这时候刘武出生没有,仍是个未知数,我们统计的是总数。
等到三月的时候,有关主管官员又请求设立皇后,薄太后说:“立太子母亲窦氏为皇后。”然后刘恒就册立了窦漪房为皇后,追封窦皇后已经去世的父亲为安成侯,去世的母亲为安成夫人。并为他们修建了陵园,安排了二百户人家守墓。
窦漪房自幼家境贫寒,她有一个哥哥叫窦建,字长君;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有次在大街上玩耍,被人拐走后卖掉,家里人四处找寻也找不到。这时候窦漪房已经入宫,她得到弟弟失踪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好长一段时间,每天以泪洗面。
窦广国被转卖了十几家,最后卖给了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的一户人家,负责给主人进山烧炭。有天黄昏时分,劳累了一天了,一百多个工人在一处山崖下躺着休息,突然,山崖崩塌,除窦广国外,其他人全被砸死。窦广国大难不死,认为有神灵庇佑,就自己占卜了一卦,卦象显示日后能被封侯。
窦漪房被立为皇后不久,有天窦广国跟随主人到京师长安办事,他听说册立的皇后家是观津县的,姓窦,这让他心里一动。因为窦广国被拐走的时候,虽然年幼,但已经记得他们的县名及他的姓氏,又曾经和他姐姐窦漪房到桑树上采桑,一个不注意,从树上掉了下来,姐姐当时心疼的不行。他认为如果新设立的皇后如果是他的姐姐的话,肯定会记得这件事,因此他把采桑的事写了下来,上书言明自己的身世。
皇后窦漪房见到窦广国的书信侯,非常惊喜和激动,她预感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很快就要和自己相见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帝刘恒。刘恒和窦漪房召见了窦广国询问,窦广国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果然不差。窦漪房又问窦广国是否还记得其它的一些事情,窦广国说:“姐姐离开家西去入宫的时候,在驿站分别,讨来沐具为我洗头,又喂我吃饭后,方才依依不舍的走了。”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在旁的窦漪房早已泣不成声,他走到窦广国近前,拉起他的手,放声痛哭。左右侍从也被他们姐弟的事情打到,无不悲痛。窦漪房重重赏赐了弟弟窦广国,在长安城内给他安了家。窦漪房也召来了哥哥窦长君,赏赐了田宅,安置在了长安。
周勃和灌婴商议说:“我们以后是死是生,命运就在他们兄弟手里了,他们出身低微,不能不为他们选择良师,否则,吕氏家族的事情就又会出现了。”于是他们为窦长君兄弟选择了有德行者和他们共同居住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二人。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二人日后成为了懂得谦让的君子,没有以贵戚的身份去凌辱他人。
有人向刘恒献上了一匹千里马,刘恒说:“銮旗在前,侍从车辆在后,平时日行五十里,出征时日行三十里。朕如果乘坐千里马,能单独奔到何处呢?”于是刘恒归还了千里马,赏赐给了来人路费,还下诏说:“朕不接受进献,转告天下,不要费心费力来献。”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06 18:07:15 +0800 CST  
第三十五节 贾谊作《过秦论》

刘恒对国家大事越来越熟悉。有一天朝会的时候,他问右丞相周勃道:“全国每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一听就懵了,这么具体的问题,他记不清,回答不上来。
刘恒又问道:“每年钱粮收支多少?”
周勃又回答不上来,大庭广众之中,周勃惭愧加紧张,汗流浃背。(成语“汗流浃背”出自此)
刘恒又拿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回答道:“各有主管官员,他们掌握详细数据。”
刘恒又问道:“主管官员是哪位?”
陈平回答道:“陛下如果问刑狱之事,应该问廷尉;如果问钱粮之事,应该问治粟内史。”
刘恒接着问道:“每件事都有主管官员负责,哪你有负责什么呢?”
陈平回答道:“臣罪该万死!陛下不嫌弃臣不才,把我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协调君臣关系,顺应四时,下遂世间万物的运转规律。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近团结百姓,使各级官吏各司其职。”
刘恒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
周勃感到很惭愧,散朝走出大殿后,他责备陈平道:“明公平时不单独教教我。”
陈平笑着说:“明公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再问长安城内有多少盗贼,难道明公也要勉强回答吗?”
周勃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远不如陈平。这时候也有人劝周勃说:“明公诛灭了诸吕,立代王为帝,威震天下,而明公得到了厚厚的赏赐和尊贵的地位,如果长此下去,则就会大祸临头了。”
周勃恐惧,为自己的安危担忧,就向刘恒提出辞呈。刘恒批准,免去了周勃的右丞相之职,废掉了左右丞相的设置,只设置丞相一职,由陈平任丞相。
当年刘邦去世后,南越武帝赵佗就躁动不安,开始骚扰长沙国,图谋中原,吕太后派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当时是夏天,南方天气潮湿,部队水土不服,发生了瘟疫,死伤不少人,不能翻过大庾岭。一年之后,吕太后去世,周灶也率军撤回。赵佗用重金收买了闽越国、西瓯国和骆越国的国君,让他们服从自己的领导,于是越发骄横,出行和汉朝的皇帝一样的排场,分庭抗礼。
刘恒认为南越距离遥远,不宜用兵,决心以怀柔手段解决南越的问题,他命人整修了赵佗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的祖坟,派人守墓。刘恒又派陆贾(公元前196年五月,陆贾曾经出使南越)出使南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赵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撤销了武帝的称号,归附汉朝。
刘恒听说河南郡(郡府洛阳)太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又与故秦朝丞相李斯是老乡,还曾经跟随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进京担任廷尉一职务。吴公向刘恒推荐说自己的属下贾谊,虽然年轻,但通晓各家之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刘恒就征召贾谊入京,任命为博士。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以能背诵诗书和善于写文章而闻名河南郡。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他后,便把他召到门下做事,非常欣赏他。
刘恒任命贾谊为博士时,贾谊当时二十岁出头,在诸位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每次刘恒召集博士们议事,诸位老先生不能表达尽的意思,贾谊都能一一接续,并且老先生们都认为贾谊表达的就是他们要说的意思。博士们都夸赞贾谊的才能。刘恒很高兴,超规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把贾谊提拔到了太中大夫(三级官员)的位置。贾谊为人善于学习,他得知御史大夫张苍精通《左传》后,就拜张苍为师,跟随张苍学习《左传》。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目前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应该更改正朔,把每年的一月作为第一个月,改变官服颜色,用以区分官员的级别,修订官员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礼仪和法令制度,建议崇尚黄色,以“五”为吉数,重新确定官员名称,大幅度改变现有制度。但刘恒刚登基,不敢马上改变现有制度。
贾谊又提出来让居住在京师遥控指挥封地事务的列侯们到封地就任。刘恒采纳,正准备实施,恰好曲逆侯、丞相陈平(公元前178年十月去世,年龄不详)去世了,就暂缓实施。等处理完陈平的丧事后,刘恒下令说,除在朝廷任职和特别批准外,列侯统统返回封地,留在长安城的,派遣嫡长子前去。
陈平去世后,丞相之位空缺,刘恒又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
贾谊又作了名篇《论积贮疏》和《过秦论》。《论积贮疏》中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其中的名句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等等。
《过秦论》名气更大一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篇目,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希望汉朝借鉴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改革制度,为长久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过秦论》中的名句有:“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等。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10 16:18:49 +0800 CST  
第三十六节 济北王造反

刘恒采纳贾谊的建议,命令列侯返回封地,有的接到命令就走了,有的留恋京城的繁华,找各种理由迟迟不肯前去,刘恒又下诏说:“丞相,是朕所倚重的左膀右臂,请丞相率领各列侯赴任。”
公元前177年十二月,周勃被免去了丞相的职务,周勃按照刘恒的要求,返回了封地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刘恒任命太尉灌婴接任了丞相一职,并取消了太尉这一职务,太尉的职责归属于丞相。
当年,赵王张敖向岳父刘邦进献了一位美女赵姬,不久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可是,接着贯高刺杀刘邦的事件爆发,张敖、赵姬等人都被牵连进去,赵姬被关押到了河内郡。赵姬的弟弟赵兼携厚礼向吕后的情夫、辟阳侯审食其求情,请求吕后向刘邦求情,赦免赵姬。吕后嫉妒赵姬,拒绝了审食其。赵姬这时候也产下了一子,她又气又恨,自尽了。有官员把赵姬所生之子送交了刘邦,刘邦想赦免赵姬,已经为时已晚,刘邦就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叫刘长,让吕后养育。刘邦把赵姬埋葬在了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淮南王英布叛变被消灭后,刘邦封刘长为淮南王。因为刘长是由吕后养大的,所以吕后当权期间,刘长平安无事。刘长得知母亲的死因后,对审食其一直怀恨在心,认为是他没有尽力争取,才使得自己的母亲身死,他伺机报复审食其。但他知道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不敢轻举妄动。
前文我们交代过,刘恒继位为帝的时候,刘邦的诸多儿子中,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了,刘长也自认为和刘恒最为亲近,他日渐骄横,多行不法之事,刘恒听说后,也常常宽恕他。长大后的刘长臂力惊人,力能扛鼎。公元前177年四月的时候,他来到了京师长安,把铁锥藏到了宽大的袖袍里,然后前去拜会辟阳侯审食其。趁着审食其不备,刘长拿出铁锥砸向了审食其,把他砸倒在地,并命令随从魏敬杀死了他。刘长飞驰皇宫,光着背跪倒,请求治罪,刘恒念他是为母报仇,因此赦免了他。
公元前177年五月的时候,匈奴右贤王率军攻打上郡(郡府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地区降服汉朝的蛮夷部落,烧杀抢掠。刘恒御驾亲征,到达了甘泉(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后,他命丞相灌婴率领八万五千将士,援救高奴。右贤王得知汉朝大军增援后,他率军撤退。
刘恒从高奴北上,到达了太原郡(郡府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接见了他做代王时的臣属,免除了晋阳县和中都县三年的赋税。
铲除吕氏的时候,朱虚侯刘章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大臣们许诺封刘章为赵王,东牟侯刘兴居(刘章弟弟)为梁王。但等到刘恒继位后,得知刘章兄弟本来是准备拥戴齐王刘襄为帝的消息后,非常恼怒,因此故意贬低他们的功劳,迟迟不封他们兄弟,直到去年刘恒分封儿子们为王的时候,才分割了齐国的两个郡,分别封给刘章和刘兴居,刘章为城阳王(首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刘兴居为济北王(首府卢县,今山东省长清县)。不久刘章郁郁而终,刘兴居颇为不满。这次刘恒亲征匈奴,刘兴居认为长安空虚,趁机起兵造反,杀向长安。
刘恒得到刘兴居造反的消息后,命令灌婴率军回保长安;任命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率大军十万阻击刘兴居;任命祁侯缯贺为将军,率军屯扎荥阳。
公元前177年七月,刘恒从太原郡返回了长安,他下诏瓦解刘兴居的军队,诏书中说:济北国的官民,朝廷大军还没有抵达的时候先明辨是非及献出城池投降者,皆赦免,官职和爵位一律保留;弃暗投明者,赦免。
诏书的威力很大,济北国不断有人投降朝廷,等到八月的时候,济北国的军队和柴武的军队遭遇,济北国的军队大败,刘兴居也自杀而死。济北国被废除。
五个月后,丞相、颍阴侯灌婴去世,西汉又失去了一位开国功臣。刘恒任命御使大夫张苍为丞相。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11 18:44:45 +0800 CST  
第三十七节 张释之结袜

张释之,字季,出生年月不详,是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省方城县东)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哥哥用钱给张释之买了个骑郎(侍从皇帝和宿卫的郎官)的官,这也符合当时的规定,汉制,家财五百万钱以上,可选任为郎官。张释之侍奉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已经十多年没有升官了,也没有什么名气。当时制度,为郎官者须自备衣裘鞍马等物,这些钱都是哥哥张仲出的,张释之觉得自己官职卑微,也没有回报哥哥,他惭愧的对人说:“我做了这么长的郎官,没有升迁,徒耗哥哥的钱财,太失败了。”他准备辞官回家。
中郎将袁盎了解张释之,知道他是个贤才,得知张释之准备辞职,他感到非常可惜,就是亲自向皇帝刘恒请求,刘恒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袁盎也是西汉名臣,这里对他简要介绍一下。袁盎,字丝,出生年月不详,他父亲是楚国人,曾经做过强盗,后来迁到了安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吕后专政时期,袁盎在吕禄手下做事。孝文帝刘恒继位后,因袁盎的哥哥袁哙和绛侯周勃关系比价好,在袁哙的推荐下袁盎出任郎中。袁盎为人比较正直,他曾经劝刚继位不久的韩刘恒严肃对待丞相周勃。后袁盎升迁为中郎将。
有次刘恒从霸陵返回宫中,遇到了一个陡坡,刘恒准备骑马飞驰下去,袁盎认为这非常危险,于是拉着马的缰绳规劝,刘恒听从。刘恒特别宠爱慎夫人,宫内规矩,刘恒的妃子见了皇后要跪拜行礼,并下坐,但刘恒命慎夫人和窦皇后时常同席而坐。有次在郎署之内,郎署的长官安排慎夫人和窦皇后同坐,袁盎却引导慎夫人坐到了窦皇后的侧位。慎夫人大怒,不肯去坐。刘恒也非常生气,起身准备离开。袁盎这时候上前奏报说:“微臣听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洽,今陛下已经立了窦皇后,慎夫人就是妾,妾和皇后怎么能同席而坐呢!陛下宠幸她,厚加赏赐就行了。陛下这样对待慎夫人,恰好是给她带来了灾祸,陛下难道忘了‘人彘’了吗?”刘恒这才猛然醒悟,把袁盎的话又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赐给了袁盎黄金五十斤。
再回到张释之身上。有天,刘恒命张释之一同乘车,车队缓缓而行,刘恒向张释之询问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张释之滔滔不绝,一一作答,刘恒很满意,到达皇宫后,刘恒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属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等)。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揖(刘启四弟)共乘一辆车入朝,到达皇宫大门--司马门的时候,他们没有下车,直接入内。宫中有规定,进司马门者,皆需下车,刘启兄弟不肯下车,负责掌管司马门的公车令张释之追上了刘启他们的车辆,阻止他们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听到消息后,很不悦,刘恒亲自脱下了官帽致歉,教育儿子不严。于是薄太后亲自派人传达命令,赦免了刘启和刘揖,他们二人才得以入宫。从此,刘恒认为很特别,对他更加信任,提拔他为中大夫。不久,刘恒又提拔张释之为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
张释之跟随刘恒行至霸陵,当时慎夫人同行,刘恒指着新丰道(新丰为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对慎夫人说道:“此路可以直达邯郸(慎夫人为邯郸人)啊!”刘恒让慎夫人弹瑟,刘恒倚瑟音而歌,意境凄凉感怀。刘恒回头对群臣说道:“以北山石为椁(棺外之棺),用麻布切碎的絮沾漆填充石椁之间,难道还能打开的了吗!”
众臣都说:“陛下说的太对了。”
张释之向前一步,说:“如果石椁之中有可以引起贪欲的金银财宝,即使封了南山作为椁,犹有缝隙;如果其中没有引起贪欲的物品,虽无石椁,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刘恒赞许,任命张释之为廷尉(最高司法官)。
不久,张释之陪同刘恒经过渭桥,突然一个人从桥下跑过,惊吓了驾车的御马,刘恒也被惊吓到了。刘恒发怒,命令骑兵把这个人捉来,交给廷尉处治。
张释之审问,那人回答道:“我是长安县人,听说皇帝出巡,需要清道,就跑到桥下躲避。过了许久,以为皇帝已经经过,所以走了出来,哪成想看到了皇帝的车驾,于是就跑了。”
问明了原因,张释之奏报道:“该人犯了戒严的法令,当判处罚金。”
刘恒对判决不满意,怒道:“此人惊扰了朕的御马,亏得马的性情温和,假如换了别的马,不是要伤着朕了吗?廷尉竟然只判处罚金了事!”
张释之回答说:“法者,天子和天下人所共有,按照法令,就是这样判决的,如果故意加重处罚,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当时,陛下命人杀了该人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给了廷尉,廷尉,掌管法律的公平,一旦破坏,天下用法可轻可重,百姓将手足无措,请陛下明察。”
刘恒沉思良久,说:“廷尉做的对。”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偷盗汉高祖刘邦庙前的玉环,被抓个现行。刘恒大怒,把这名盗贼交给廷尉处治。张释之按照盗取宗庙衣服饰物的罪名,判处斩首。刘恒对判决很不满意,愤怒地说道:“盗贼胆大包天,敢盗先帝的器物!朕把他交给廷尉,就是让廷尉判处他灭族之罪,而你却以法判处,并不是朕要敬祖宗宗庙的意思。”
张释之脱下官帽,叩拜,谢罪道:“臣是按照法令定格判刑的,且即使罪行等同,还要根据情节轻重做出适当判决。现今盗贼盗取宗庙器物被判处灭族,但他的罪行只相当于灭族罪行的万分之一,加入有老百姓挖了长陵(刘邦墓地)上的一抔土,陛下又该用什么法令判处他的罪行呢?”
刘恒觉得张释之说的有道理,但又不敢自作决定,就去和薄太后商量,这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当时又命隐士叫王生的,擅长黄老之言,曾经被征召入宫中,因为马上要上朝了,公卿大臣们当时都站立着。王生是位老人,他说:“我的袜带子松了。”他回头对张释之说道:“烦请给我把带着系牢。”张释之二话不说,跪在地上,把带子给他系好了。
事情过去后,有人责备张生说:“你为什么当众这样侮辱张廷尉呢?”王生说:“我老了,而且地位卑贱,自己寻思不会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让他给我结袜,其实是加重他的名气。”众人听说后,认为王生贤能,而也更加敬重张释之。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12 18:32:44 +0800 CST  
第三十八节 周勃入狱

太中大夫贾谊提出的改革措施,特别是让列侯到封地去的措施,得罪了当朝权贵,因此当刘恒准备提拔贾谊担任公卿(西汉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高位的时候,遭到了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典客冯敬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陷害贾谊说:“洛阳之人,年少初学,却准备独揽权力,把事情搅乱。”刘恒看到这么多人反对,也就打消了原意,并逐渐疏远了贾谊,外放贾谊为长沙王吴差(吴芮玄孙)的太傅。
绛侯周勃回到了封地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他时常为自己的安危担忧,绛县属于河东郡,每当河东郡太守和郡尉巡视到绛县,拜见他的时候,周勃都害怕被害,因此他每次都身披铠甲,让家里人手拿兵器,然后才接见太守和郡尉。但他的这些举动反而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刘恒,揭发周勃准备谋反。刘恒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逮捕了周勃,准备审理后治罪。周勃面对如此场面,感到很害怕,他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在回答审讯问话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申辩。负责看管周勃的狱吏也是势利之徒,落井下石,对周勃不断凌辱。
周勃的家人拿出了一千斤金的重礼贿赂狱吏,狱吏见钱眼开,帮周勃想办法,把字写在木牍(当时还没有纸)的背面给周勃看,上面写着“让公主作证”。这里说的公主,是指昌平公主,为刘恒的次女,嫁给周勃的长子周胜之为妻。狱吏准备让昌平公主以亲情打动刘恒,赦免周勃。
当初,周勃为了联络感情,把刘恒封赏的土地、金钱都都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刘恒舅舅),因此当周勃被捕后,薄昭就去找薄太后,替周勃求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造反。当刘恒前来拜见薄太后的时候,薄太后把头巾掷向了刘恒,口中说道:“当年,绛侯周勃手握皇帝玉玺,掌控者北军,不在那时候造反,今天居住在一个小县里,怎么可能造反呢!”
刘恒又见到了的辩词,于是道歉道:“廷尉已经调查核实,情况并不属实,我马上把他放了。”
于是刘恒命人持节,赦免了周勃,并恢复一切待遇。周勃身经百战,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今天竟然还靠狱吏说情保命,因此他从监狱里出来,感慨道:“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那会不知道狱吏也竟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周勃返回了封地,他闭门谢客,低调做人,到了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时候去世,年龄不详,朝廷赐给他谥号:武侯。周勃共有三子:周胜之、周亚夫和周坚。汉景帝时,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这是后话。
再说贾谊被贬到了长沙国后,很不得意,在渡湘江的时候,他抚今追昔,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赋悼念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赋中说:“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其后,贾谊又被刘恒征召,这是后话。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22 17:56:09 +0800 CST  
第三十九节 淮南王绝食

淮南王刘长是文帝刘恒的七弟,他们是汉高祖刘邦目前仅在世的儿子,刘长力能扛鼎,性格彪悍,曾经击杀了辟阳侯审食其,包括薄太后、太子到文武大臣都很忌惮他。
刘长回到淮南国(首府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后,更加肆无忌惮,在封国内自行制定法律,还驱逐了朝廷派到封国的官员(封国丞相、内史、中尉都是朝廷委派,以下官员封国才能自行任命),他自己任命心腹担任这些职务,刘恒都容忍了他,予以批准。刘长出入警卫的设置、清道,如同皇帝一般威风;擅自处死封国人民;擅自封爵,甚至封到了关内侯;上书文帝的时候,言辞不恭。
刘恒碍于情面,不好亲自斥责他,就让舅舅薄昭以长辈的口吻,写信给刘长,列举了刘恒宽恕刘长的种种事情,并用周朝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安定周朝;秦始皇杀死两个弟弟,把母亲迁移到咸阳宫,安定秦朝;以及把代王刘喜贬为侯爵和不久前刘兴居谋反被杀的列子,希望刘长能幡然醒悟,悔过自新,上书谢罪。
但刘长接到薄昭的信后,非但不反省,反而很不高兴。公元前174年的时候,刘长派大夫但先生、士伍开章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已去世)之子柴奇密谋,准备派战车四十辆在谷口(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发动叛乱。刘长还派人出使闽越和匈奴,争取支持。
但他们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事情还没有发动,就有人禀报了朝廷。刘恒大怒,再也无法容忍下去,准备治刘长的罪,于是派人召刘长进京。
刘长不敢不来,到达京师长安后,丞相张苍、典客冯敬兼代理御史大夫,和宗正、廷尉进行了联合审讯,然后上奏说:“刘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令,生活奢侈无度,比拟天子乘坐黄缯车盖的车子,擅为法令,不用朝廷法令,并图谋造反,应当在闹市斩首。”
刘恒下诏说:“朕不忍心以此罪治淮南王,和诸侯及公卿再商议一下吧。”他们四十三人商议后,说:“应当依法治罪!”刘恒说:“赦免刘长死罪,废掉他的王位。”官员们又上奏说:“请陛下把刘长流放到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邛崃山(Qiónglái,荥经县西南大相岭),让他的妻子和儿女随从。县里负责给他们建造房屋,购置家具及铺盖,供给柴火、炊具、菜盐等物品,让他们自力更生。”
刘长下令说:“供给刘长食物,一日肉五斤,酒二斗。让他过去宠爱的美人等十个人跟他共同生活。”
刘恒又命把参与谋反之人全部诛杀。刘长被装进了囚车里,流放到蜀郡,所经过的各个县,依次押送。
袁盎劝谏说:“陛下向来放任淮南王,没有为他配备严厉的国相和太傅,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而且淮南王为人刚直,如今遭到如此打击,臣担心他受不了沿途的雾露,犯寒暑而死,到时候陛下就背负了杀害弟弟的名声,该当如何!”
刘恒说:“我也正为此苦恼,我让他受点苦后,就把他召回来。”
刘长对属下说:“谁说你家老子勇敢?我因为骄纵,没有反思过错,所以至此。”刘长沿途不吃不喝,绝食而死,年二十五岁。
囚车密封,沿途的县不敢打开,等到了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的时候,雍县县令命揭开封条,才发现刘长已经死亡,赶紧奏报朝廷。
刘恒得到刘长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痛哭,并对袁盎说道:“我不听爱卿所言,害死了淮南王。”
袁盎说:“事已至此,请陛下节哀顺变。”
刘恒问道:“该如何善后?”
袁盎回答道:“处死丞相和御史大夫方可以谢天下。”
从袁盎的回答看,反映出了他冷酷残忍的一面,这事本和丞相及御史大夫没有关系,他们不过是秉公处理,袁盎则借机想杀死他们,大概不是平日有仇,就是想自己上位。
刘恒没有照着袁盎的话做,而是派人处死了沿途没有及时揭开封条的官员。又以列侯的礼仪,把刘长葬在了雍县,安排三十户人守墓。
又过了两年,刘恒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侯爵:刘安封阜陵侯,刘勃封安阳侯,刘赐封阳周侯,刘良封东城侯。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1-28 19:37:09 +0800 CST  
祝各位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大吉!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2-16 17:40:23 +0800 CST  
第四十节 中行说投匈奴

汉文帝刘恒收到了匈奴冒顿单于的 ,信中说:“前些时日因为小吏而毁坏了我们之间的合约,所以罚右贤王(指的是公元前177年右贤王侵略河南之地,被灌婴击退),然他向西进攻月氏国(首府在今甘肃省张掖市),承蒙上天的垂爱,我军将士精良,兵马强壮,夷平了月氏。楼兰(今新疆若羌县)、乌孙(今天山山脉北部,)、呼揭(今阿尔泰山山脉一带)及附近的二十六国,已经全部归附于匈奴。习惯骑马射箭的人民已经并为一家,北部已经平定。我愿意休兵养马,放弃往日的不愉快,修复之前的合约,安定边民,像过去一样,使少者得以成长,老者得以安宁,世世代代平静安乐。我们不了解皇帝陛下的意思,所以派郎中系虖(通‘乎’)浅奉书求见,并献上骆驼一匹,可骑乘之马两匹,可驾车的马八匹。皇帝不想让匈奴接近边塞,也请下令让吏民远离边塞居住。”
刘恒收到冒顿单于的信后,召集群臣商议是打还是和亲,公卿大臣们都说:“单于最近攻破了月氏等国,声势正盛,不可进攻。且即使夺得了匈奴的土地,那里是低洼盐碱之地,不能耕种居住,和亲最好。”
刘恒同意,命人给冒顿单于写了回信,信中说:“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赠送给单于的礼物向来厚重,但违背盟约抛弃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右贤王的事,发生在大赦之前,请不要再深究了。单于如果能够按照书中所说,明确告诉诸位官吏,使他们不背弃盟约,我们也将信守盟约,如单于书中所说那样。来使说单于亲自指挥作战,统一国家有功,苦于用兵。特别送给绣夹绮衣、长袄、锦袍各一件,比疏(古人辫发上的一种金属饰物)一个,饰有黄金的腰带一个,黄金做的带钩一个,绣十匹,锦二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送给单于。”
不久(公元前174年)挛鞮冒顿去世,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挛鞮稽粥继位,称为老上单于,他也是匈奴的第三任单于。
新单于初立,按照传统,刘恒挑选了一位翁主(亲王家的女儿)要嫁给稽粥为单于阏氏,并派宦官中行说陪同前往匈奴,留在匈奴服饰翁主。中行说是燕国人,中行为复姓,年龄不详,大概是当年为了生活所迫,进宫做了宦官,他接到要到匈奴生活的命令后,很不情愿到苦寒之地生活,他向上请求留在京师,但朝廷强迫他前往。中行说抗不过命令,他不得不去,他转而对朝廷充满怨恨,说:“如果必须派我去,为将会成为汉朝的隐患。”中行说和翁主到了匈奴之后,就投靠了稽粥单于,深得单于的信任。
稽粥单于喜欢汉朝的丝织品和食物,中行说对单于说:“匈奴人数抵不过汉朝的一个郡,然而之说以能这么强大,是因为穿衣饮食和汉朝不同,无需仰视汉朝。今单于改变习俗喜欢汉朝的东西,汉朝馈赠他们的十分之二,则匈奴就会尽归于汉了。请单于把汉朝的丝绸等衣服让士兵穿上,在草丛荆棘中奔驰,则衣服必被割裂,用以证明这些衣服不如匈奴的毛毯皮袄坚实耐穿;把汉朝的食物统统丢弃,用以证明不如奶酪可口美味。”
稽粥单于照做。中行说又教单于身边的人写字记数,来记载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汉朝写给单于的书信,用的是长一尺一寸的木牍,开头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然后送一些物品及客套话。中行说让稽粥单于用长一尺二寸的木牍回信,印章和封条都比汉朝的又宽又长,言辞傲慢,开头说:“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及赠送礼物及一些客套话。
汉朝的使者有说匈奴风俗轻视老者,中行说责问汉朝使者说:“汉朝习俗戍边的将士将要出发时,他们的亲人是不是把不舍得吃的美食美酒送给将士们?”
汉使者回答说:“是。”
中行说说:“匈奴人以作战作为职业,老弱之人不能战斗,所以把肥美食物给健壮者让他们保卫家园,如此父子各得保全,何以说匈奴人轻视老者呢?”
汉使者说:“匈奴父子同住一个帐篷,父亲死了,儿子就要娶他的后母为妻;兄弟死了,活着的兄弟就要娶了他们的妻子为妻。没有服制、和朝廷礼仪。”
中行说反驳道:“匈奴的风俗,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奶,穿它们的皮;牲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所以事情紧急就练习骑马射箭,事缓时就安乐无事。匈奴限制少,简单易行;君臣关系纯粹,可以持久。一个国家的政事就和一个身体一样。父兄死,则妻其妻,担心的是种姓的灭亡。所以匈奴虽乱,必立本宗的后代。今汉朝虽然宣扬不取父兄之妻,亲属则日渐疏远且互相残杀,以至于改换姓氏,皆是此类事情啊。且礼仪过于繁琐,上下之间互相怨恨;而极力营建房屋,劳民伤财。所以要尽力耕种土地、种桑养蚕换取衣食,修筑城郭用以防卫,所以才会在紧急时不熟悉战斗,在平时疏于作业。你们居住在土屋子里的人,不要再喋喋不休了,衣冠楚楚又有多大用处!”
从此之后,汉朝使者想辩论的,中行说制止道:“汉使毋须多言,希望汉朝送来的丝麻和谷物酒曲,数量充足就行了,务必尽善尽美,何必多说呢?如果送来的齐备完好就算了,如果粗制滥造,缺斤少两,则等到秋季的时候,就派骑兵践踏你们的庄稼了。”
在中行说的教唆下,稽粥单于对汉朝的好感日渐减少,仇恨感日渐增多。中行说又带稽粥单于窥视边界要塞,图谋不轨。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2-23 19:13:22 +0800 CST  
第四十一节 晁错议移民戍边

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第三年(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74年)的一天,一只鸮(xiāo,猫头鹰)突然飞进了他的房间,落在了座位旁边。楚地人叫鸮为“服”,是不祥之鸟,贾谊认为长沙低洼潮湿,生活在这里,自己的寿命不会长,因此他感怀自身的境遇,写了一篇赋,名为《鵩鸟赋》,此赋借与鵩(fú)鸟问答以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不久,刘恒思念贾谊,征召他入京。贾谊到达长安时,刘恒正在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接受神灵赐福。刘恒感怀鬼神之事,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详细的加以了讲述。两个人谈到了夜半时分,刘恒兴趣浓厚,不觉在坐席上向前移了移,以便能听得更仔细。贾谊谈完后,刘恒感叹道:“朕好些日子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贾生,今天看来,还比不上啊。”贾谊对于刘恒没有向他征询治国安邦之策,而追问鬼神之事也颇感意外。唐代李商隐有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刘恒很喜欢也是最小的儿子(四子)、梁王刘揖,刘揖本人也非常喜欢读书,刘恒就任命贾谊为梁王的太傅,让贾谊好好辅导刘揖,教他成败得失的道理。贾谊到了梁国(首府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后,又向刘恒献上了著名的《治安策》,指出了朝廷与封国之间、汉朝与匈奴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并富有针对性地一一指明相应对策和补救措施。特别是针对诸侯国强盛的情况,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把诸侯国化整为零,逐渐分化,减少诸侯国的势力。但他的这篇《治安策》并没有引起刘恒的足够重视。
可惜的是,梁王刘揖在公元前169年不幸坠马而死,他没有儿子。当时梁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北到泰山,西到高阳(今河南省杞县西南高阳镇),有大城四十多座,刘恒在贾谊的建议下,改封淮阳王刘武(刘恒次子)为梁王。
贾谊认为刘揖的死亡,自己作为太傅也没有尽到责任,常常伤感落泪,一年多之后(公元前168年),贾谊也去世了,年三十三岁。
匈奴在中行说的怂恿下,不断攻击汉朝的狄道县(陇西郡治所,今甘肃省临洮县)等处。太子家令(管理家事)晁错向汉文帝刘恒上书,对匈奴和汉朝的优势和劣势做了比较,并写道:“今胡人、义渠、蛮夷,归顺者多达数千,他们的饮食等生活习惯、所擅长的本领等和匈奴相同,如果发给他们盔甲、衣服、劲弓、利箭,再交给他们一些边郡的良马,派熟悉他们习俗、得到他们拥护的将领率领他们,在陛下的圣明领导之下,把他们团结在一起。艰难险阻之地,派这些人进攻;平地通畅之地,以汉的轻车、材官进击。两军交相呼应,各用所长,加之我们的众多部队,此乃万全之策。”
刘恒对晁错的建议非常赞同,专门给他回了 ,以示赞许。
晁错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我们对他作一简要介绍。晁错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是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刚开始他在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向张恢生学习申不害和商鞅(二人均为战国时法学家)的刑名之学(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当时他的师兄弟里还有洛阳的宋孟和刘带。晁错以文学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太常属官)。
晁错为人刚直不阿,严厉苛刻。当时刘恒征求天下能通晓《尚书》之人,听说齐地有一位叫伏生(原秦朝博士,上文讲过)的精通《尚书》,但当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经受不了旅途的颠簸,不可能到京师长安去了,刘恒就命令太常找人去到齐地,向伏生当面学习。太常选中了晁错,派他向伏生学习《尚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晁错学有所成,辞别伏生,回到了长安,上书刘恒,汇报了自己的学习经过及心得体会,并对《尚书》进行了一番夸赞。刘恒很高兴,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又任命他为博士,后再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因为晁错能言善辩,得到太子刘启的宠信,在太子家被称为“智囊”。
晁错认为迁徙百姓巩固边防,并鼓励他们农耕,因此他上书说:“胡人不在一块固定的土地上生活,他们居无定所的生活习惯容易扰乱边境。胡人吃肉饮用奶酪,以野兽的皮毛为衣,没有田宅城郭用来居住生活,如飞鸟走兽游走于广阔的田野,见到草水肥美的地方就停下,草尽水竭则转移。以此看来,漂移不定,不时来不时去,就这就是胡人的生活习惯。如今胡人在边塞附近的数个地点放牧打猎,或到燕、代,或到上郡、北地郡、陇西郡,趁机侦察边塞守卫力量,防守力量薄弱,他们就进攻。陛下如果不发兵救援,则边民绝望而有投敌之心;如果派兵救援,兵少了不当用,兵多了,从远方征调的军队刚抵达,胡人则已经离开了。如果留守在那里,费用耗费巨大;如果撤走,则胡人就会再来。如此连年累月,则造成中原贫苦而民心不安。
“陛下忧虑边境,派遣兵将来治理边塞,这大有裨益。然而令远来之兵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过于频繁,他们不会深入了解胡人的特长,不如派人长期居住,举家从事农作,用以备边。农闲之时建高城挖深沟,多备雷石,布铁蒺藜,在城内再造一城,两城相距一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河之道,规划建立城邑,城中居民不下千家,城周围设置陷阱,竹篱笆插在陷坑内。提前建造好房屋,准备好农具,然后招募有罪之人和免除刑罚需要服劳役之人;或者招募平民,赐给他们封爵,免去全家赋役迁居边塞。发给他们冬夏服装,供给食物,直到他们能自给自足为止。
“边塞之民,利禄不厚,不能使他们甘心久居危险之地。能驱逐胡人侵略者的,把所截获的一半牛羊等给予他们,由县官按等价值的金钱发给被掳掠的百姓。如此的话,乡里百姓就会互相支援,和胡人拼死搏斗。他们并非德义高尚,而是要保全亲戚,也利用他们取得财产。和东方将士不熟悉地势、心里畏惧胡人相比,战绩会相差万倍以上。陛下在位之时,迁徙人民充实边塞,使远方的百姓没有了屯戍之事,塞下的百姓父子相保,没有了被俘获之患,利于后世,为圣明之君,这样做和秦朝的做法相比,有天壤之别。”
刘恒看过后,很欣赏晁错的这项建议,于是命令招募民众前去到边塞定居。
为了解决边塞的粮食问题,晁错建议百姓直接把粮食送到边塞,以送粮食的多少来封给相应爵位的高低。刘恒也予以采纳。
晁错建议采取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既充实了边塞人口,又化解了民众的怨恨,一举两得,为上策。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2-23 19:15:00 +0800 CST  
第四十二节 冯唐智谏刘恒

公元前166年冬季,匈奴单于挛鞮稽粥率领十四万人的强大骑兵部队,攻陷了汉朝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西)、萧关(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杀死了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都尉孙卬,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百姓。然后直抵彭阳县(今甘肃省镇原县),出奇兵烧毁了回中宫(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伺候已经在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甘泉县(今陕西省淳化县)出现,甘泉县在京师长安西北不足二百里处。长安城内顿时被紧张气氛弥漫,刘恒命中尉周舍和郎中令张武担任将军,征调兵车一千辆、十万大军在长安周围布防,防备匈奴。
刘恒又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今陕西省延安市)将军,宁侯魏遫(ch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将军,拨付他们军队,驻守三郡。刘恒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准备亲征匈奴,群臣急忙劝阻,但刘恒不听。群臣又请薄太后出马,薄太后态度坚决,刘恒这才打消了亲征的念头。他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又任命成侯董赤和长安内史栾布为将军,反击匈奴。挛鞮稽粥在塞内居留了一个多月,看到汉军准备充分,他就率军撤退,汉军追击到塞外后不敢深入,立即撤回,无所斩获。
刘恒巡视郎署(郎是禁卫官,有“议郎”“侍郎”“郎中”等),刘恒问郎署长冯唐道:“看您年纪不小了,您家是哪里的?”
冯唐这时候大概五十多岁,他回答说:“臣的祖父是赵国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了代国。”
刘恒曾经做过代王,听说冯唐来自代国,他又问道:“朕为代王时,朕的尚食监(主管膳食的官)高祛(qū)多次给我提起赵国大将李齐非常有能耐,和秦将王离战于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城下。直到今天,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想起高祛之言,您了解李齐吗?”
冯唐回答说:“李齐作为将军,还比不上廉颇和李牧(两个人都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呢。”
刘恒闻听,一拍胯骨,说道:“遗憾啊!我得不到像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为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还担忧匈奴吗!”
出乎周围人意料的是,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刘恒一愣,继而发怒,起身回到了宫中,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怒气才消,命人把冯唐召来,责怪冯唐道:“明公为什么当众羞辱我,不能单独对我讲吗?”
冯唐赶忙道歉说:“鄙人不知忌讳。”
刘恒这时候主要忧虑的还是匈奴,他问冯唐道:“明公为什么说我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能用?”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君王派将军出征,会亲手去推车轮,说‘城门之内,寡人负责;城门以外,将军负责。’军功大小,赐爵高低,皆有将军决定,回师后奏报即可,此并非虚言。臣的祖父说李牧守边时,军中市场上得来的收入全部用来犒赏将士,全由李牧说了算,朝廷不予以干预,朝廷只颁发委任状,命令他成功即可。所以李牧才能尽其所能,挑选军车一千三百辆,擅长射箭的骑兵一万三千人,受重赏的勇士十万人,北逐匈奴,破东胡,灭澹林(少数民族名),西边对抗强秦,向南支援韩、魏。当时,赵国几乎就要成为霸主。后赵幽王继位,他的母亲是卖唱家的女人,听信宦官郭开谗言,杀害了李牧,命颜聚顶替了李牧的位置。所以后来导致兵败,赵国被秦国所灭。今臣听说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魏尚,把军市上得来的收入全部给予士卒,拿出自己的私钱,五天杀一头牛,宴请宾客军官及属员。所以匈奴远避,不接近云中郡的边塞。匈奴曾经进攻一次,魏尚率人马抵抗,杀死众多匈奴人。魏尚的士卒都是平民家的孩子,他们从田地里进入军营,不了解军中的法令,只知死战,斩杀俘虏敌人,向将军府报功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不符合事实,执法官就用法令惩罚他们。赏赐还没有施行而执法官的法令先到。臣以为陛下赏赐太轻,处罚太重。而且魏尚报功的时候,数目只差了六个敌人的首级,陛下就命令执法官,削去了他的爵位,罚他做苦役。所以据此判断,陛下得到李牧也不会用他。臣愚昧,犯了忌讳,死罪!”
刘恒认为冯唐说的很有道理,大喜,当天就命冯唐持节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的云中太守之职。刘恒又拜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车骑士),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这里说的冯唐就是典故“冯唐易老”里的冯唐,他以后的事迹我们以后再讲。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04 19:06:48 +0800 CST  
第四十三节 申屠嘉封相

匈奴不断的攻打汉朝的边塞,屠杀和俘虏官员百姓及牛羊等牲畜,云中郡和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损失最大,多达万人以上。汉文帝刘恒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匈奴行踪不定,且实力强大,和亲仍是最佳方案,于是公元前162年夏季,他派使者向匈奴单于挛鞮稽粥修书一封,建议消除嫌隙,和平相处,并互相赦免投靠到对方的人。
挛鞮稽粥复信,同意和亲。刘恒又下令不准接纳投降的匈奴人,匈奴人不入塞,汉人也不准出塞,违者杀头。顺便交代一句,一年之后(公元前161年),挛鞮稽粥去世,他的儿子挛鞮军臣继位,为匈奴的第四任单于。
丞相张苍推荐别人任中候(官名),但此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汉文帝很生气,责备张苍用人不当。公元前162年八月二日,刘恒以张苍有病为由,免去了他的职务。丞相之位空缺,因为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德才兼备,自小寄人篱下,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刘恒准备任命窦广国为丞相,但他思考良久,自言自语说:“这样做的话,恐怕天下人会说我偏私”,终于作罢。
现御史大夫申屠嘉(申屠为复姓),当年以强弩手的身份跟随刘邦打天下,逐渐升任为队长,又跟随刘邦攻打英布有功,被任命为都尉。惠帝刘盈时期,被任命为淮阳(治所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太守,刘恒继位后,封申屠嘉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后又升迁为御史大夫。这时候高祖时期的大臣已经所剩无几,活着的也没有担任丞相的合适人选。因此,刘恒封申屠嘉为丞相,封故安侯。
太中大夫邓通当初由父亲资助,到宫中做了郎官,因他善于撑船,被任命为黄头郎(船夫,戴黄帽)。刘恒也免不了喜欢迷信、登天、长生这样的古代帝王通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刘恒曾梦到自己想要登天,但却不能上去,他非常着急,正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黄头郎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上了天,他回头观看,见这个黄头郎的上衣系于臀部革带之下,刘恒记住了这个黄头郎的特征。刘恒梦中乐开了花,梦醒后他来到了未央宫苍池的渐台上,寻找和梦中相似的黄头郎,他看见邓通,其衣后穿,就如梦中所见之黄头郎,刘恒召见邓通,问他的姓名,邓通回答说他姓邓名通。“邓”和“登”的读音相似,刘恒非常高兴,从此对邓通非常宠信。邓通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交际,即使刘恒赐给他假期,他也不外出。刘恒赏赐给邓通数十万钱,把他提拔为上太中大夫(郎中令属官)。
刘恒有次趁空闲时间到邓通家游玩,但邓通没有其它技能表演给刘恒看,他只有使尽浑身解数,溜须拍马,讨刘恒欢心。刘恒让女神相许负(女)给邓通相面,许负给邓通相面后说:“此人日后会因为贫困被饿死。”刘恒很吃惊,说道:“能给邓通富贵者在朕,为什么会说他贫困?”
为了不让邓通日后贫困,刘恒把蜀郡严道(今四川省荥经县)的铜山赐给邓通,让他自由开采,然后铸钱,称为“邓钱”。吴王刘濞封国内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也有座铜山,刘濞也集结了一批人,私自开矿铸钱,称为“吴钱”。“邓钱”和“吴钱”都在全国流通,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这里顺便交代一下女神相许负。许负出生于公元前221年,字莫负,她擅长易学,精通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言非常灵验。得到汉高帝刘邦赏识,受封“鸣雌亭侯”,成为古代少数的女性列侯之一。许负曾经预言当今皇太后会贵为天子之母,也得到应验。许负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女神相。
丞相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从不私下接受别人的拜见、请托。有一天申屠嘉入朝,邓通站在刘恒身旁,对申屠嘉傲慢无礼。申屠嘉向刘恒汇报完工作,说道:“陛下宠爱某人,就给予他富贵,无可厚非,但朝廷的礼仪,不能不严肃。”
刘恒自然知道申屠嘉所指,制止他道:“丞相毋须多言,我私下处理这个问题。”
申屠嘉散朝回家后,决心给邓通个教训,让他长长记性,他端坐府中,命人拿文书传召邓通到丞相府中,如果邓通不来,立即斩首。邓通接到命令后,大为恐慌,他急忙入宫觐见刘恒。刘恒对他说:“今尽管放心前去,我一会派人把你召回来。”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他摘下帽子,赤脚入内,叩头请罪。申屠嘉看见邓通进来,他一动不动,没有回礼,然后斥责邓通道:“朝廷是高皇帝建立的朝廷,你邓通只是一介小吏,也敢在大殿之上态度不恭,这是大不敬,论罪当斩。来人,拉出去斩了。”
邓通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拼命磕头求饶,额头都磕出了血,但申屠嘉不为所动。刘恒这时候也预料到申屠嘉已经给邓通以颜色了,因此他派使者持节到丞相府召邓通,并对申屠嘉说:“他是供朕取乐的臣子,明公把他放了吧。”
申屠嘉不过是要教训一下邓通,自然不想真的把他处死,因此使节到来后,他也把邓通放了回去。邓通到了宫中后,委屈的抹着眼泪对刘恒说:“丞相只差一点就把我给杀了。”
刘恒哈哈一笑,安慰了邓通几句。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04 19:07:30 +0800 CST  
第四十四节 细柳营

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为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太守,河内人许负(女)曾经给他看相,说:“明公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官至将相,执掌朝政,贵不可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又九年之后会被饿死。”
周亚夫听许负,笑道:“我的哥哥(周胜之)已经继承父亲的侯爵,如果他死了,他的儿子会继承,为什么说我能封侯呢?既然如您所说我会成为重臣,又何说饿死呢?请明示。”
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说:“脸上的竖纹直达嘴边,这是饿死的面相。”
过了三年,果然应验。绛侯周胜之娶了汉文帝刘恒的次女昌平公主为妻,但他们的关系并不和睦,又因为周胜之犯杀人罪,被处死,绛国被废除。刘恒感念周勃的功劳,想从周勃剩下的两个儿子—周亚夫和周坚中选择一个贤能之人封侯,很多人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刘恒封周亚夫为条侯(条县在今河北景县南)。
公元前158年冬季,匈奴单于挛鞮军臣撕毁和约,派六万骑兵南下,三万军队攻击西汉上郡,三万军队攻击云中郡,烧杀抢掠,汉朝损失惨重。军情传到了长安,刘恒任命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南);任命原楚国丞相苏意为将军,率军进驻句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将军张武进驻北地(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阻击匈奴。又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进驻细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河畔);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拱卫长安。
刘恒决定亲自劳军,当他到达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时候,长驱直入,将帅列队迎送。但当刘恒到了细柳军营的时候,望见把守军营的士兵身披铠甲,兵刃在手,弓弩上弦,拉满了弓,对准了他们。天子的先导部队到了营门后,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马上就到!”
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之诏。”
先导部队回禀刘恒,刘恒亲自到了营门,也无法进入。刘恒派人持节,传召周亚夫说:“朕欲劳军。”
于是周亚夫下命令说:“打开营门。”但他并没有亲自出营门迎接刘恒。
营门守兵对皇帝的卫队说:“将军有约,军中不能纵马驰骋。”
于是刘恒用手拉着马的缰绳,慢慢前行。将要到军中大帐的时候,周亚夫手拿兵器,在帐外迎候,他拱手作揖道:“甲胄之士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臣以军礼相见。”
刘恒深受触动,脸色变得严肃,用手扶了一下扶手,以示回礼,然后派人传话致歉道:“皇帝敬劳将军。”
礼节已毕,刘恒等人离去,走出营门之后,随从大臣们这才敢大喘了一口气,他们对于周亚夫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皇帝大为惊恐。刘恒对他们说道:“难得啊,此乃真将军也!刚才霸上、棘门军营如儿戏一般,如果匈奴发动突袭,他们的将领必被俘虏啊。至于周亚夫,哪敢进犯呢!”
刘恒赞叹良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军抵达边界,匈奴已经远离边塞,汉军回师。刘恒任命周亚夫为中尉,守卫京师。
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07 17:11:10 +0800 CST  
第四十五节 文帝驾崩

公元前157年六月一日,刘恒在未央宫去世,年四十六岁,庙号太宗,谥号为文。六月七日,汉文帝被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角)。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花苑、车骑、服装等等,几乎都没有增添;有骚扰百姓的,就把它废弃。文帝曾经想建造一个露台,召来工匠制作预算,需要耗费黄金一百斤,他认为花销过大,就停止了修建。平时不穿华丽的衣服,只穿黑色的丝织服装。连他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拖地,帷帐之内也不允许用刺绣华美的丝织品用品,以示简朴,为天下表率。霸陵之内的陪葬用品,都是陶器,不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霸陵因山势修建,不刻意加高。他以德化民,海内殷实富足,推行礼仪,减少刑罚。文帝的无为而治的方略,使得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为著名的“文景之治”开了好头。
汉文帝特别孝顺,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是二十四孝子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六月九日,年三十二岁的太子刘启继位为帝,他尊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两年后去世),母亲窦皇后为皇太后。刘启立太子妃薄氏(太皇太后的远房族孙女)为皇后。
新皇登基,为了防止匈奴发动进攻,刘启派御使大夫陶青出使匈奴,缓和和匈奴的关系。
郎中令主管宫中禁卫兵,位置非常重要,刘启任命太中大夫周仁担任郎中令。周仁曾经任太子舍人,深受刘启的信任,是刘启的嫡系,他先人是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人,因为医术高超,而受到皇帝的接见。周仁为人成熟稳重,不泄露他人秘密,为人又比较清廉,因此深受刘启的信任。
刘启又任命中大夫晁错为长安内史,主管京师事务。晁错肚里真有墨水,之前汉文帝刘恒亲自出题测试各王爷公卿及各地推荐的贤良百余人,晁错成绩名列前茅(当时贾谊已去世),被提拔为中大夫。
晁错多次向刘启单独奏事,刘启都能采纳,所受到的恩遇超过了九卿,法令不断变更。而丞相申屠嘉所作的建议,多不被刘启采用,因此他非常嫉妒晁错,但也想不到加害的办法。晁错府门向东,每次上下班进出不便,他就又在南边开了一个门,方便进出。但南门外空连接在太上皇(高祖刘邦的父亲刘执嘉)庙的围墙。申屠嘉得到消息后,认为抓到晁错的把柄了,搬倒晁错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上奏刘启,弹劾他擅自穿过太上皇的庙墙,请求诛杀晁错。
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错,晁错感到非常恐惧,深夜进宫拜见刘启,深深谢罪。等到朝会的时候,申屠嘉请求诛杀晁错,刘启说:“晁错穿过的不是太上皇祭庙的围墙,而是墙外的空地,一些散官住在那里,并不妨事,而且这个事情是我同意过的,晁错无罪。”
散朝后,申屠嘉对他的长史说道:“我应当先杀了晁错再上奏,先行奏报,才误了事。”申屠嘉回到府中后,越想越气,吐血不止,与世长辞。
刘启任命御使大夫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对位越发显贵。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12 18:57:33 +0800 CST  
第四十六节 司马相如投梁王

汉文帝刘恒共有四子两女,四子为:刘启、刘武、刘参(?—前162年)和刘揖(?—公元前169年);两女为:馆陶公主和昌平公主。其中刘启、刘武和馆陶公主为刘恒和皇后窦漪房所生。很多母亲,更喜欢小儿子,窦漪房也不例外,她对小儿子刘武特别宠爱。刘武出生年月不详,他初封代王,后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梁怀王刘揖去世,刘揖没有子嗣,刘武继嗣梁王。刘恒割襄邑(今河南睢县)、傿县(今河南省柘城县北)、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三城于梁国(首府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使梁国拥有多达四十多座城池,拥有天下肥沃的田地。朝廷对刘武又多有赏赐,不可胜数,梁国府库中的金钱巨万,珠玉宝器甚至比京师府库中的还多。
刘武恃宠放纵,他在国内修建了东苑,方圆达三百多里,把首府睢阳城扩大到方圆七十多里地,又大规模修建宫室,修建长达三十多里的双层道路(复道),使王宫和离宫相连。
刘武有个优点,非常喜欢人才,他广募天下豪俊之士,枚乘、严忌、羊胜、公孙诡、邹阳、司马相如等人都前去投靠了梁国。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学士、辞赋家。枚乘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盛于汉,故世称汉赋。
司马相如是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之一,我们重点对他作一介绍。司马相如字长卿,约出生于公元前179年,是蜀郡成都人,少年时候喜欢读书和练习击剑,取名犬子。“犬子”一词就出自此。司马犬子学有所成,他追慕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的为人,因此更名为相如。他因为家里捐献钱财,而被征召到宫中为郎,侍奉皇帝刘启,被任命为武骑常侍,常跟随刘启猎杀猛兽,但这并不是司马相如的志向。
刘启并不喜欢辞赋,司马相如感觉自己的特长无所施展。当时梁王刘武进京朝见,他的随从有邹阳、枚乘、严忌等人,司马相如和他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他称病辞职,毅然决然去了梁国。司马相如的事迹,先暂时讲到这里,至于他和美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我们放到以后再讲,这时候(公元前155年)卓文君也方才六岁。
刘启也很喜欢这个弟弟,刘武每次要到京师朝见,刘启都要派使者持节,带着皇帝御用车马,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外迎接。入宫后,刘启又常常让刘武和他同乘一辆车打猎等。刘武要求在京师多留几日,刘启批准他居留长达半年。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等随意出入宫门,和朝廷同样官职官员待遇相同。
公元前154年十月,刘武又来长安朝见。这时候,刘启还没有设置太子,有次他和刘武豪饮,酒至半酣,刘启不紧不慢的对刘武说道:“我千秋万岁之后,要把皇位传给你。”
刘武自然不敢接受,他推辞道谢,虽然知道刘启说的不是真心话,但内心里仍然乐开了花。窦太后听到后也很高兴。
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窦婴端起酒杯向皇上敬酒说:“天下者,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汉朝的制度,陛下何以说要传位给梁王!”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他字王孙,是窦太后堂兄之子,他父亲之前,世代居住在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喜欢结交宾客。汉文帝时期,窦婴为吴王刘濞的国相。刘启即位后,被任命为詹事。
听到窦婴不替刘武说话,窦太后从此对窦婴开始憎恶起来,逐渐疏远了他。窦婴觉察出了窦太后对他的态度,同时他也嫌詹事这个官职小,因此称病辞职。窦太后除去了窦婴进入宫门的权力,不得入宫朝见。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14 18:56:37 +0800 CST  
第四十七节 削藩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有次,吴国(首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太子刘贤进京朝见,得以有机会和太子一起饮酒赌博。刘贤的师傅们都是楚地人,轻浮凶悍,素来骄横。有次,刘启和刘贤下棋,两个人都比较投入,下着下着,两个人争论了起来,刘贤对刘启无礼,刘启生气,拿起棋盘掷向了刘贤,两个人距离比较近,正中刘贤的脑门,刘贤当场丧命。
刘恒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了吴国,吴王刘濞伤心欲绝,他大怒道:“天下刘姓是一个宗族,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安葬!”刘濞又命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
从此,刘濞对朝廷产生怨恨,不再守藩臣之礼,称病不再进京朝见。朝廷调查后,得知刘濞不来朝见的原因,因此每当吴国的使者进京的时候,就对他们责罚。刘濞惶恐不安,准备谋乱。有年秋天的时候,刘濞派使者进京朝见,刘恒又派人责问吴国使者,使者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病,只因朝廷多次审问吴国使者,吴王恐惧,所以称病。俗语说‘察见渊中鱼,不祥(皇帝察见大臣的隐私,并不是好事)’,今吴王称病被发觉,他恐怕被诛杀,他的反应对朝廷更会不利,请陛下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刘恒赦免了吴国使者,还赐给刘濞坐几和手杖(古代敬劳用),允许他年老不朝。刘濞既然已经被原谅,他也就放弃了谋乱的想法。我们前文说过,吴国之内有矿山,造有“吴钱”,又能产盐,因此百姓不用缴纳赋税。为了收买人心,吴国内有需要戍卫边疆的,刘濞都给予钱财。每年吴国都要对境内的有才华者进行慰问,并对百姓进行赏赐。其它封国和郡派人来吴国追捕逃犯者,一律予以拒绝,不让他们把人从吴国带走。这种做法在吴国已经施行了四十多年了。
晁错数次上书文帝刘恒,趁着吴王刘濞有过错的机会,削减吴国的国土面积,但刘恒宅心仁厚,不肯这么做。
刘启登基以后,晁错又上书说:“高帝(刘邦)平定天下的时候,兄弟少,诸子们年幼,所以封给同宗的国家都非常大,齐国拥有七十多座城池,楚国拥有四十多座城池,吴国拥有五十多座城池。这三个封国的封王,目前血亲关系疏远,却分走了天下一半的土地。而今吴王因为之前吴国太子的关系,称病不来朝见,如果按古法,应该诛杀。文帝不忍,还赐给他几仗,恩德隆厚,他应当改过自新。但事实是他却越加骄横,就山铸钱,煮海水为盐,引诱天下亡命之徒,密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他就急着谋反,祸小;不削,谋反推迟,祸大。”
刘启命公卿、列侯、皇家宗室讨论,除了窦婴,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窦婴认为,削藩并不会进展的很顺利,他反对削藩,因此和晁错之间有了嫌隙。
汉高祖刘邦当年废掉韩信楚王封号之后,把楚国一分为二,分为荆国和楚国,他封堂兄刘贾为荆王;封自己的四弟刘交为楚王(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刘交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他跟鲁国的申公、穆生及白生为好朋友,他们一起拜浮丘伯(齐国人,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为师,学习《诗经》。刘交被封为楚王后,就带申公三人到了楚国,任命他们为中大夫。
吕后主政时期,浮丘伯居住在长安,刘交就派二儿子刘郢客和申公到长安,向浮丘伯求教,并学有所成。吕后任命刘郢客为宗正,封为上邳侯。公元前179年楚王刘交去世,因楚国太子刘辟非之前已经去世,所以刚继位不久的文帝刘恒封刘郢客嗣楚王位。之前刘恒听说申公精于《诗经》,就任命他为博士,不久申公因故丢官,他就和刘郢客一起回到了楚国,再被任命为中大夫。公元前174年,刘郢客去世,他的儿子刘戊继嗣,为楚王。
穆生不喜欢饮酒,刘交在世时,每次举行宴会的时候,都在他面前摆上甜酒。刘戊为楚王后,刚开始还比较尊重申公、白生、穆生等人,举行宴会的时候,也按惯例在穆生面前摆上甜酒。不久,就对他们白发老头傲慢无礼起来,再摆酒宴的时候,也忘了为穆生摆上甜酒。散席之后,穆生对白生和申公说道:“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甜酒不摆,楚王已经表露出怠慢的意思,再不走,他们就要将我刑具加身,在闹市游行了。”遂称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劝穆生道:“难道您不感念先王(刘交)对我们的恩德了吗?如今楚王不过是一时失利,何至于如此!”
穆生说:“先王之所以礼敬我们三人,是因为道义的缘故;如今疏忽,是忘记了道义所致。忘道之人,怎能和他久处!这不仅仅是小小的礼节缺失啊!”
穆生以生病为由,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继续留在楚国。
不出穆生所料,刘戊逐渐变得荒淫残暴,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私自和美女上床,被举报。这也正好给了晁错以机会,他上书弹劾刘戊,应该被处以死刑。刘启从宽处理,削去了楚国的东海郡(今山东省郯城县)。
晁错又追查赵王刘遂(赵国首府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过错,赵国被削去了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追查胶西王(胶西国首府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刘卬卖爵的时候有舞弊行为,被削掉了六个县。
晁错的削藩举措在继续推进。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20 18:23:10 +0800 CST  
第四十八节 七国之乱—起兵

朝廷的削藩举动,在各封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封王们都担心有一天会削到自己的头上。吴王刘濞心情格外焦灼,但他得到朝廷准备削吴国土地的时候,就又萌发了起兵谋乱的念头。刘濞了解胶西王刘卬勇猛,善于用兵,各诸侯王对他都比较忌惮,刘濞利用刘卬被削掉一个郡,对朝廷心怀不满的时机,派中大夫应高前去游说刘卬。
应高拜见胶西王刘卬,并游说道:“今主上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变更律令,侵犯削减封国土地,征收日渐增多,惩罚日益严重。俗话说‘狧穅及米(shì kǎn,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吴国和胶西国,在诸侯国中知名度比较高,一旦被查处,就再也没有自由了。吴王身体有恙,已经不上京师朝见二十多年了,常常担心被猜疑,无法解释清楚,于是缩敛肩膀,不敢大步走路,还恐怕不能被朝廷放过。听说大王因为在卖爵的事情上犯了过错,被削地,处罚明显过重,恐怕朝廷不会只是削地这么简单。”
应高的这番话很厉害,刘卬一听就着急了,忙问道:“是这样,先生,这当如何是好?”
应高说:“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如今吴王和大王同病相怜,愿因时而动,舍弃身躯以除去天下的隐患,大王意下如何?”
刘卬没有想到应该如此胆大包天,他露出了恐惧的表情,说:“寡人怎么敢这么做?主上虽然逼得急,最多不过一死,怎么敢不听命?”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犯掠夺诸侯国的土地,遮蔽忠贤进言,朝廷大臣都对他充满怨恨,诸侯都有背叛之心,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且彗星出现,蝗虫遍地,此乃万世之良机。人民愁苦之时,就是圣人起事之机。吴王对朝廷宣称诛杀晁错,在外在追追随大王,驰骋天下,必走动哪里,哪里投降;攻打哪里,哪里能下,没有人敢不服从。大王如果诚心答应并给个回信,吴王则会率领楚王攻打函谷关,夺取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朝廷的兵马,修建部队休息之处,等待大王。大王到来后,天下可并,吴王和大王分而治之,这样不是很好吗?”
刘卬听后,心动了,他心一横,说:“就这么办。”
应高回到吴国,把出使的情况汇报给了刘濞。刘濞大喜,但为了稳妥起见,他秘密潜入胶西国,和刘卬当面定下誓约。
胶西国的文武大臣听说刘卬要起兵造反,劝他说:“诸侯国的土地不及汉的十分之二,起兵为叛逆而使太后(胶西太后)忧虑,这不是上策。今天侍奉一个皇帝,还不容易,即使事成后,两主分争,隐患就会更大。”
刘卬哪里还听得进去,他派使者约齐国、甾川国、胶东国、济南国一起发兵,他们都同意。
申公和白生得知刘卬和刘濞的阴谋后,直言相劝,但刘卬早就认为他们年老体衰,已经不堪大用,刘卬命把他们脖子上系上绳子,穿上粗布衣服,放到街上舂米,供人们参观。
刘卬的叔叔、休侯刘富,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劝阻刘卬,刘卬说:“叔父如果不和我一起行动,我起兵的时候先取叔父。”使者把话传给了刘富。刘富害怕,他带着母亲及家人投奔了长安。
公元前154年春季,朝廷诏书下达,削掉吴国的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下达。吴王刘濞首先起兵,诛杀了朝廷派到吴国的太守以下的所有官员。胶西国、胶东国、甾川国、济南国、楚国和赵国紧接着起兵反抗朝廷。因为他们一共是七个国家,所以史称这次叛乱为“七国之乱”。
楚国国相张尚和太傅赵夷吾还在苦劝楚王刘戊,但被刘戊杀死。赵国国相建德和长史王悍也苦劝赵王刘遂,被刘遂投入火中烧死。
齐王(齐国首府为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刘将闾之前答应和七国一起起兵,但他突然反悔了,他收回承诺,拒绝起兵,守城戒严。济北国(首府卢县,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城墙坍塌,修补工作还没有完成,济北国的郎中令挟持了济北王刘志,不让他起兵响应。
胶西王刘卬和胶东王刘雄渠作为主帅,率领本国及甾川国、济南国的部队,进攻齐国首府临淄。赵王刘遂率军推进到边界,等待吴国和楚国的军队到来后,一同西进。刘遂还派人向匈奴求援,要求匈奴派兵支援。
吴王刘濞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通令全国说:“寡人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亲自率军,幼子(刘驹)才十四岁,也身先士卒。全国年龄上至寡人的年龄,下至幼子年龄,皆需到军队报到。”吴国一共集合了二十多万军队。刘濞还派人到闽越和东越王国求援,两国都派出了兵马相助。
吴国军队从广陵县(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出发,西渡淮河,和楚军会合。刘濞向各诸侯国发布文告,号称拥有精兵八十万,他控诉晁错罪行,要求朝廷诛杀晁错。吴国和楚国的联军向西挺进,攻陷了梁国的棘壁(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杀死梁军数万人,乘胜前进,声势浩大。梁王刘武派军和吴楚联军再战,又败,溃不成军,士兵四散奔逃。刘武命令关闭首府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城门,坚守城池。
汉文帝刘恒去世前,专门交代刘启道:“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担任将军,率军出征。”七国叛乱的消息传来后,刘启遂提拔当时担任中尉的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领及军队,讨伐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率军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胶东等国。
刘启准备从宗室和外戚中选择一人担任大将军,监视各军,以备不测,但他发现没有人能比窦婴贤能,召他入宫相见,准备委以重任,但窦婴推辞,称病不就任。窦太后这时候也感觉对窦婴处罚不当,她面见窦婴,表示惭愧。刘启对窦婴说:“今天下事急,王孙(窦婴的字)怎么能如此推辞呢?”
窦婴听皇帝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刘启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赐金千金,窦婴把所赐的金子摆在走廊里,军吏经过的时候,就让他们拿取一些使用,把千金全部散发了出去。窦婴率军进驻荥阳,监督讨伐齐国和赵国的军队。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22 19:54:10 +0800 CST  
第四十九节 七国之乱—诛晁错

当初晁错变更法令三十章,很多都是针对诸侯国的,诸侯国哗然,对晁错怀恨在心。晁错父亲听到消息后,从老家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赶到了京城,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参与朝政,建议削藩,离间皇家骨肉,他们都把矛头指向了你,对你口诛笔伐,你这样做图什么?”
晁错回答说:“父亲说的对,但不如此做,天子的地位就不稳,皇家宗庙就不得平安。”
晁父看也劝不动儿子,他气恼地说道:“刘氏平安了,但晁氏危险了,我这就离开你了,你好自为之吧!”晁父遂吃毒药自尽,临死前,他说:“我不忍心看着大祸降临到我身上。”
景帝刘启和晁错商议出兵讨伐七国事宜,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长安,并说道:“吴国还没有攻下徐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和僮县(今安徽省泗县东北),可以把这个两个地方给了吴国。”刘启一听,感到很迷惑,削藩的主意是晁错出的,今天又要把两个县给了吴国,增加刘濞的实力,刘启不知道晁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晁错提议皇帝亲征,他自己留守,这让刘启又对晁错多了一层怀疑。
前文我们说过,袁盎多次直谏,后被排斥,调任为陇西都尉。袁盎对待士卒非常好,士卒争相效命,不惜一死。后袁盎被任命为齐国丞相,再迁吴国丞相。袁盎要去吴国赴任的时候,在朝廷任常侍骑(皇帝的侍从)的侄子袁种(袁盎兄长之子)向叔叔辞行,袁种对叔叔袁盎说:“吴王骄横已久,吴国也多奸猾之徒,如果你到任后想立即进行整治,恐怕他们不是上书诬告你,就是会派人刺杀你。南方地势低洼潮湿,您不妨日日饮酒,不过多过问吴国事情,只是旁击侧敲,提醒吴王不要谋反就是了,这样的话,叔叔或许可以得以保全。”袁盎到了吴国后,采用袁种的计策,不过多干预吴国国事,吴王刘濞高兴,厚待袁盎。待在吴国非长久之计,袁盎借故告假回京。
晁错与袁盎素来不和,两个人避免同处一室,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躲避,袁盎在的地方,晁错就躲避,两个人极少说话。晁错担任御使大夫后,就想打击袁盎,派人查到袁盎收受吴王刘濞钱财的实事,要求景帝刘启对袁盎进行惩罚,刘启从轻处罚,贬袁盎为平民百姓。吴国起兵后,晁错又想借机打击袁盎,他对御史丞、吏说:“袁盎接受吴王的厚礼,所以替吴王遮掩,对朝廷说吴王不会造反,今吴王已反,我准备请求主上治袁盎的罪,袁盎应该知道刘濞的阴谋。”
丞吏说:“反叛没有发生的时候,治袁盎的罪,或许可以震慑吴王,而今反叛已经发生,治袁盎的罪又有什么益处,而且袁盎应该不知道刘濞的阴谋。”
晁错听后,犹豫不决。这个间隙,有人把消息告诉了袁盎,参与谋反是灭族之罪,他大惊失色,连夜求见窦婴,并分析了吴国所以造反的原因,表示愿意到皇帝面前,当面陈述。窦婴进入宫中,向刘启汇报了情况,刘启召见袁盎。袁盎入宫,当时刘启正和晁错在讨论筹措军饷事宜,刘启问袁盎道:“你曾经为吴国丞相,今吴楚造反,你怎么看?”
袁盎回答说:“陛下不必忧虑,破之易如反掌。”
刘启说:“吴王利用铜山造钱,煮海制盐,引诱天下豪杰,筹划这么多年,在头发白了的时候才举事,如果不是思虑周密,他能起兵吗?为什么说能轻易击败他呢?”
袁盎回答说:“吴国虽然富有,但并没能引来英雄豪杰,如果有英雄豪杰前去,就会好好的辅佐他,他就不会造反了。吴国所引诱的,皆是流氓无赖子弟,亡命铸钱的奸人,所以他们狼狈为奸,密谋作乱。”
晁错认为袁盎分析的很有道理,在旁插嘴说:“袁盎说的对。”
刘启问:“我们该如何平叛?”
袁盎说:“请陛下屏退左右。”
刘启让左右退下,唯独留下了晁错。袁盎说:“臣所说的话,其他人不能听到。”刘启让晁错退下。晁错到东厢房等待,内心对袁盎涌起仇恨。
刘启让袁盎快说。袁盎说道:“吴楚相继送来书信,说高皇帝子弟各有封地,今贼子晁错擅自贬抑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他们举兵西进,不过是要诛杀晁错,恢复故土罢了。为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把削掉的土地还给他们,则就可以兵不血刃而让他们息兵。”
刘启沉默了,大军压境,他对于能否战胜七国,心里没底,但杀死处于公心而削藩的晁错,他又于心不忍,他内心也很矛盾,过了很久,他心一横,说道:“他们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不会为了天下人而顾惜一个人。”
袁盎大喜道:“臣的方案就是如此,请陛下定夺。”
刘启任命袁盎为奉常,秘密整装准备出发。
十几天之后,丞相陶青、中尉嘉(姓不详)、廷尉张欧联名上奏说:“吴王叛逆无道,欲危害社稷,天下应当共诛之。今御史大夫晁错却说‘兵数百万,交给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御驾亲征,让错留守。徐、僮之周围没有被攻占的地方可以给予吴国’。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信,却想疏远陛下和群臣百姓的关系,又准备把城池交给吴国,没有臣子之礼,大逆不道。晁错应当腰斩,他的父母妻儿及同母的兄弟姐妹,无论长幼,皆在闹市处死。”
这些大臣之所以联名上书,肯定是刘启背后指使的,当刘启收到奏书后,批示“可。”
可怜的晁错,对朝廷的这些变化,这时候还一无所知。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刘启命中尉嘉传召晁错,当他们乘车走到街市上,晁错身着朝服被斩于东市。
晁错一心为朝廷,对自身安危考虑的太少,在不适当的时机(刘启即位不久)开始了削藩行动,引起了巨大反弹,假如他能亲自请命出征,在周亚夫等将领的努力下,七国之乱也不难平息,但他却提议皇帝刘启亲征,而自己留守后方,引起了刘启的猜忌。晁错不停变更法令,得罪了诸侯国和朝中大臣,树敌过多,心胸也不够宽阔,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却还想着要报私仇,诛杀袁盎,却被袁盎使计杀害,而朝中大臣没人为其说话,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后人感念其忠心,悲叹其遭遇。
晁错死后,刘启派袁盎和宗正、德侯刘通(刘濞弟弟之子)前去接洽刘濞。
谒者仆射(掌管接待宾客和传达事务)邓公当时为校尉,出击吴楚,他回到长安,禀报前线军事情况。刘启问他道:“听到晁错死后,吴楚会不会罢兵?”
邓公说:“吴国已经筹划了数十年了,为削地而反,不过是借口,虽然是以诛晁错为名起兵的,但其意不在晁错啊。臣恐怕从此之后天下之士不敢再提什么建议了。”
刘启说:“为何?”
邓公说:“晁错担心的是诸侯强大不好控制,所以才请示削夺他们的土地,使朝廷保持权威,这是利于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施行,却全族被杀,对内堵塞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报了仇,臣以为陛下这么做并不可取。”
刘启听后,喟然长叹道:“你说的对,我也感到后悔啊!”
刘启任命邓公为城阳中尉。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24 18:33:07 +0800 CST  
第五十节 七国之乱 首恶伏诛

袁盎和刘通到达了吴国,因为刘通是皇族的关系,刘通先去见刘濞,令刘濞下拜接受诏书。刘濞知道袁盎也来了,肯定又要讲一些大道理,他冷笑着说:“我已经为东帝,还向谁拜!”刘濞不见袁盎,把他扣留在军中,准备任命他为将军,为己效力,袁盎不肯。刘濞准备杀了袁盎,派一个都尉率五百人看守住袁盎。
当初袁盎为吴国丞相的时候,一个属官和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得知后,就当不知道,待这个下属和从前一样。好事者告诉属官说:“丞相对你和婢女私通的事心知肚明。”属官大惊,急忙逃跑,袁盎骑马追赶,追到属官后,袁盎把婢女赐给了属官,并让他担任以前的官职,属官对袁盎感恩戴德。这次袁盎被困,这个属官正好担任看守袁盎部队的司马,他认为报恩的机会到了,于是拿出钱财买了二石浓酒备用。当时天气突然变得寒冷,士卒又饥又渴,属官就拿出酒让他们喝,西南方向的士卒喝得酩酊大醉。属官趁机找到袁盎,对他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明天可能就要杀您了。”袁盎刚开始没有认出这个昔日的属官,于是说:“你是干什么的?”属官回答说:“我就是当年和明公的婢女私通的那个人啊。”袁盎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道谢说:“你还有亲人,我不能连累你。”属官说:“明公只管去,公走后,我马上也就走了,我把亲人藏匿了起来,您不要担心!”属官用刀砍开帐幕,从醉酒的士卒旁边逃出。袁盎和属官分手后,步行了七十多里后,天明了,碰到了梁国的骑兵,表明身份后,袁盎骑马飞奔京师。
周亚夫对刘启说:“楚军强悍轻捷,难于他们正面争锋,不如牺牲梁国,吸引叛军的主力,然后我军趁机断绝叛军的粮道,才能制服他们。”刘启同意。
周亚夫出发,准备在荥阳会师,当走到霸上的时候,赵涉拦住路,对周亚夫说道:“将军要东进灭吴楚,胜利了则社稷平安,不胜则天下危险,能听臣之言吗?”
周亚夫下车,很礼貌接待赵涉,愿意听他高见。陈涉说:“吴王一向富裕,笼络了很多死士,他知道将军一定走这条道,必会在崤山和渑池之间的狭道上埋伏杀手。而且兵事崇尚神秘,将军何不从此地向右走,走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时间上不会差个一两日。然后取出武库里的武器,击鼓,诸侯听到消息后,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
周亚夫认为赵涉说的很有道理,就照着他说的路线前进,顺利抵达洛阳。周亚夫大喜道:“我没有想到能这么安全的到达此地,今我占据荥阳(荥阳在洛阳东),荥阳以东,不足虑了。”周亚夫又派人到崤山和渑池之间寻找搜索,果然捉到了吴国的伏兵。于是周亚夫任命赵涉为护军。
周亚夫率军直扑东北方向的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吴楚联军猛攻梁国,梁国形势吃紧,梁王刘武不断派人向周亚夫请求支援,周亚夫有既定方略,自然没有派兵救援梁国。刘武气恼,派人向刘启状告周亚夫,刘启担心弟弟刘武的安危,命周亚夫救援,周亚夫不奉召,而坚守营垒不出。他派弓高侯韩颓当(韩王韩信之子,吕后时期,韩王信的妻子携儿子韩颓当和孙子从匈奴归汉。韩颓当也是唐代诗人韩愈的祖先)等率轻骑兵出淮河和泗水的交汇口,悄悄绕到吴楚联军的后军,切断他们的粮道。
梁国中大夫韩安国和楚国国相张尚(死于楚王刘戊之手)的弟弟张羽为将军,防守首府睢阳。张羽为兄报仇心切,力战不屈,韩安国老成持重,他们让吴楚军队颇受挫折。为了睢阳的阻挡,无楚联军无法西进,攻城又攻不下,于是他们转变进攻方向,向东北的昌邑发起攻击,但周亚夫坚守不出。这时候联军缺粮,他们急于攻下城池,数度发起攻击,但周亚夫军始终不肯出城迎战。这时候有周亚夫的军中突然发生了“夜惊”,军中内部互相攻击,纷乱已经抵至周亚夫的帐前,但周亚夫表现得很镇定,他卧在床上,一动不动。过了一会,骚动自然平息。
吴楚联军声东击西,猛攻周亚夫军的东南方,周亚夫明白叛军的意图,命令加强西北方的防守,不久,叛军精锐果然向西北方发起猛攻,但周亚夫军防守严密,叛军无法攻破。吴楚联军军中开始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不少士兵逃亡,仗也打不下去了,吴楚军队撤走。
公元前154年二月,周亚夫派精兵追击,两军首尾相接后,吴楚联军大败。吴王刘濞也顾不上他的大军了,只率了数千亲兵连夜逃走。楚王刘戊绝望,自杀身亡。
吴楚联军发现吴王刘濞已经逃走,顿时军心瓦解,四散奔逃,还有的投降了周亚夫军和梁国军队。
刘濞向南渡过长江,逃到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东丹徒镇),准备凭借东越国(首府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自保,刘濞收拢散兵,聚集了一万多人。汉朝派人用厚礼贿赂东海国王骆望,让他除掉刘濞。骆望写信,让刘濞亲自出面慰劳东越援军,刘濞不能不听,正在慰劳之计,东越的杀手冲出,用铁矛刺死了刘濞(年63岁),砍下了刘濞的头颅,送往长安。吴国太子刘驹南逃闽越。
吴楚联军从起兵到失败,共历时三个月,诸将都认为由于是周亚夫的正确领导,才迅速取得了胜利,但梁王刘武却对周亚夫不出援兵救援自己恨之入骨,伺机报复。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3-29 18:14:26 +0800 CST  
第五十一节 七国之乱—终场

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和菑川王刘贤率领三国军队围攻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战事吃紧,齐王刘将闾派中大夫路先生出城向长安求救。路先生见到皇帝刘启后,刘启让他回去禀报齐王,让齐国坚守城池,朝廷军队马上就要击溃吴楚联军,然后回援齐国。
路先生从长安回来,发现临淄已经被三国军队团团围住,密不透风,自己根本无法进入城内,这时候他也被叛军发现,被抓获。叛军许诺路先生富贵,并叫他在城下喊:“汉军已败,齐国应该立即投降,不然,攻破后将被屠城。”路先生假装答应了下来。到了城下后,路先生望见了齐王,大喊道:“朝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率军击破了吴楚,正引兵救齐,请王爷务必坚守。”叛军将领一听,上了陆先生的当了,他们大怒,把陆先生斩首。
路先生去搬救兵期间,三国军队一度进攻非常猛烈,临淄城池几乎不保,齐王刘将闾秘密派人向三国求和,准备献城投降,但就在这个当头,路先生回来了,齐国将领也听到了路先生的喊话,就劝刘将闾坚守。不久,将军、猛将栾布和平阳侯曹奇率军杀到,大破三国联军,三国军队败走。
不久栾布得到消息,齐王之前和叛军讲和,准备投降叛军,栾布发怒,准备率军攻打齐王。刘将闾非常恐惧,服毒自尽。
胶西王刘卬采用古人做法,光着脚、睡草席、饮水,以向胶西太后请罪。胶西太子刘德说:“朝廷军队正在回撤,我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已经很疲惫,请父王收余兵袭击他们,如果不胜,再逃入大海也不晚。”
刘卬已经丧失信心,他说道:“我军已经士气涣散,无法再战了。”
弓高侯韩颓当写信给刘卬说:“我奉诏讨伐不义之人,投降者赦免他的罪行,官复原职;不降者予以消灭。王爷如何抉择,我等着答案。”
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刘卬坦露上体,到了韩颓当大营,叩头说:“罪臣刘卬,不遵守法令,惊扰百姓,劳烦将军远道莅临穷国,请把我碎尸万段。”
韩颓当也不敢大意,他手拿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出来和刘卬相见,他对问刘卬道:“王爷何况用兵?愿闻其详。”
刘卬再叩头,以膝盖先前挪动了几步,回答说:“晁错变更高祖法令,削夺诸侯土地,刘卬等人恐晁错败乱天下,所以七国才发兵诛杀晁错。今听说晁错已经伏诛,我等就罢兵回国。”
韩颓当说:“王爷如果晁错行为不当,为何不向朝廷奏报?在没有诏书、虎符的情况下擅自发兵,如此看来,你们的本意并非只是诛杀晁错那么简单了。”韩颓当把诏书拿了出来,宣读了一遍,说:“请王爷自己选择!”
刘卬说:“刘卬等人死有余辜。”于是自杀身亡,胶西国的太后、太子也全都自杀。
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都被诛杀。
曲周侯郦寄负责攻打赵国,但赵国首府邯郸城池非常坚固,郦寄攻打了七个月,无法攻破。匈奴人听说吴楚联军已经失败,也不再入塞。栾布处理好齐地的事情后,率军支援郦寄,他们挖开河水灌入邯郸,城墙坍塌,赵王刘遂走投无路,自杀而死。
济北王刘志也准备自杀,来保全妻子和儿女。齐人公孙玃(jué)对刘志说:“臣请为大王去游说梁王,请梁王向天子转达,如果没用,再死不晚。”刘志同意。
公孙玃遂拜见梁王刘武,说道:“济北国,东接强大的齐国,南边受制于吴楚,北面被燕国、赵国。济北国四面受敌,力量不足以自守,也不足以御寇,也没有天兵天将救难,虽然在吴国使者面前没有坚守本分,但也是自保之计。如果我国当时实话实说,不表示服从,则吴国就会穿过齐国,消灭济北国,然后招降燕、赵,如此则山东(崤山以东)就会连成一片,没有缝隙。如今吴王刘濞联合诸侯军队,驱逐非习军旅之人,向西与天子对抗。济北国不肯相助,使吴半步难行,最后土崩瓦解,未必不是济北国之力啊。今唯有大王能直通皇太后和主上,如果大王肯为济北国说情,就有保全济北国之功和安抚百姓的美名。济北王对大王的恩情将深入骨髓,感恩戴德,请大王仔细考量。”
刘武也正想笼络人心,争取支持力量,他听后也很高兴,派人到京师长安上书。刘启赦免了刘志,改封为菑川王。
河间国(首府乐成,今河北省献县)的太傅卫绾(wǎn),之前曾为朝中的中郎将,卫绾忠厚谨慎,深得信任,因此刘启任命他为河间国太傅。七国之乱发生,刘启任命卫绾为将军,率领河间国的军队攻打吴楚联军立功,卫绾被任命为中尉。
刘启又下诏大赦。七国之乱很快被平息,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刘启准备封刘濞弟弟刘广的儿子刘通为吴王,重建吴国,但窦太后阻止,刘启作罢。刘启封楚王刘交的儿子刘礼为楚王,重建楚国。刘启又封淮阳王刘馀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管辖原来吴国的土地。刘启封自己第八个儿子刘端为胶西王,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
顺便交代一句,中山王刘胜就是刘备的先祖。


楼主 旧时艳阳  发布于 2021-04-01 19:42:19 +0800 CST  

楼主:旧时艳阳

字数:96040

发表时间:2020-09-07 01:59: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11:20:15 +0800 CST

评论数:1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