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之《起源》

而且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没有被现代科学重视。如同现代人抠文嚼字的注释古学经典,人们热衷的似乎永远不是经典中阐述的道理,而是经典背后隐藏的名利。如“这个字词该何如解释?我认为……”如此这般无非是在做文字游戏,好使自己的解释流芳千古。但好吃与难吃,好吃与很好吃的有多大区别?阐述难道不都是吃的感官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物理定律如何拗口,如何难解,归根结底它们阐述的肯定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物理解释。
那么,对同一种自然现象的解释,难道只有发现者的解释才是唯一答案?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02 20:54:36 +0800 CST  
史前文明认为,生化万物的第二个条件是“和也者”,既天文计算中揭示的第二个自然现象,“阴阳反背”后,空间与时间的总量为一。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02 20:58:36 +0800 CST  
依然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空间与时间总量为一的自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是“时空一体”,时间与空间是此消彼长的统一整体。既刘牧在《易数钩隐图》中早有指出,常人无法理解”太极“的关键问题:“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02 21:06:15 +0800 CST  
但早在文王作《周易》的西周初年,甚至更早之前,传承上古龙族文化的“龙的传人”便早知晓,天地(空间与时间)是无法分割统一整体。因此《周易·六十四卦》,将“天卦”与“地卦”共同设为首卦。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02 21:11:03 +0800 CST  
那么史前文明认为,生化万物的第三个条件是什么?是“致中和”,停止在既中又和,既对立又统一,恰到好处的中庸状态。
如何通过计算证明这种状态后文将进行阐述,但最近孩子生病,时间比较紧张,希望大家理解。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02 21:33:09 +0800 CST  
如此我们解释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古者效法的自然“对立、统一”之理。但“致中和”之后,为什么会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结论性阐述?您决然想不到,儒学之后同样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道家也阐述过生化万物之理,那便是耳熟能详的道家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19:21:48 +0800 CST  
所谓“道生一”指的便是"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时空统一之理。
关于这个问题,先前我们将“阴阳反背”理念引入现代天文学计算,已经证明空间参数的三次方,与时间参数的两次方的反背乘积,总量为一。不但证明了时间与空间总量为一,还证明了它们互为彼此的反面。既是说,空间的背面是时间,时间的背面是空间。如爱因斯坦所言,空间与时间同步膨胀,但不同的是空间膨胀表现为大与小,时间膨胀却表现为快于慢。这便“尺缩钟慢”。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19:37:19 +0800 CST  
如此,“一生二”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时空统一”中的存在的“天地对立”现象。
空间与时间虽然是统一整体,但时空的表现形式却所不同。其中最明显的证据便是“行星运动定律”中开普勒发现,只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两次方的比较结果为常数,恒定为数字一。
但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两次方的比较结果恒定为数字一说明什么?说明“天地虽大其化均”,时空虽然广大,但两者的分布却始终均衡对等。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19:46:57 +0800 CST  
否则古者何德何能,能够未卜先知,明确指出易学立卦之数为“参天两地”,空间的三次方与时间的两次方?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19:49:20 +0800 CST  
因此通过天文计算证明“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三生万物”的古理才是本文的关键。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其中的“序”便指构成事物的“阳与阴”既“天与地”的次序。
既是说,事物的变化与区别,仅在于内在“阴与阳”“天与地”“能量与物质”的排列与分布不同。人为什么彼此长的不同?因为构成人身的原子分布与排列次序不同,仅此而已。
既是说,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与时间。因此,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沿着时间与空间展开。因此我们之后要计算的是天文学中空间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尺缩钟慢。
但我们不使用相对论,而用古者易理,大道至简的简单规则。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0:25:18 +0800 CST  
那么,现行天文学中,哪个天文参数能过直观的表达空间与时间双重属性?
行星轨道转速——公里/秒。
如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
那么通过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可以计算出其他天体的轨道转速吗?当然可以,只要我们清楚这颗天体轨道半长轴与地球轨道半长轴的比例。
如之前所述,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沿着空间与时间展开,因此只要清楚时空两者之一的展开比例,就能准确的计算出相应变化。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0:37:54 +0800 CST  
依然是火星,那颗曾经辉煌无比,孕育过璀璨文明,如今却形将陨灭的美丽行星,它与地球轨道半长轴的比值是1.5236比1。

既是说,火星轨道平均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平均半长轴的1.5236倍。

那么火星轨道平均转速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的开方:29.784/√1.5236≈24.13公里/秒。

同理,木星轨道平均转速,依然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5.204)的开方:29.784/√5.204≈13.06公里/秒。

土星轨道平均转速,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9.554)的开方:29.784/√9.554≈9.63公里/秒。

为什么?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是此消彼长,古学太极之理。

用现代话讲空间膨胀的同时,空间的反面时间的流逝速率将随同空间膨胀的程度相应变慢,既产生相对论早已预言过的时空现象——时空扭曲。

但在古学中“时空扭曲”并非不常见奇异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也是必然存在的时空本质现象——上一日,地上一年”。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1:02:39 +0800 CST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试图阐明的自然之理,相对论也在试图阐明过,那便是相对论得出耸人结论,海平面与喜玛亚拉峰顶,地表与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流逝速率不同。因此才会有闻名遐迩的“双生子佯谬实验”。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1:14:15 +0800 CST  
但如果把实验中的比对距离加大,加大到地球与火星那么遥远,人们可能会发现火星的时间流逝速率大概比地球慢1.2343……倍。

因为,火星沿着绕心点太阳展开运动,既古学所说的动力之源极心展开运动的范围,是地球运动范围的1.5236倍。但此膨胀程度,不止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如同古者的反复叙述,时空是个无法分割统一整体,看似1.5236倍的空间膨胀中有一半属于时间,因为火星的时空运动范围比地球的时空运动范围大,因此火星时间流逝速率要比地球慢,并且不多不少,慢1.5236的开方倍(1.2343……)。
因为古者曾经说过“天地虽大其化均”,空间与时间的分布始终均衡对等。
因此,我们可以准确推算出,火星轨道平均转速大约为24.13公里/秒。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1:48:42 +0800 CST  
既是说,古学绕开了现代科学的质能理论,更加本质的从形成质能的时空入手,完成了殊途同归的自然结论——时空一体互化。因为爱因斯坦也完成了闻名遐迩的“质能方程”,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计算出质量与能量确实可以相互转化。但为什么其中会有光速的平方?光速的平方又在时空互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问题我们讲完《四书》再讨论,如今说它为时尚早。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10 21:57:29 +0800 CST  
综上所述,‘道生一’指的便是有无形无象,无法言状的太极。时空混淆为一的原始状态。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25 15:19:44 +0800 CST  
‘一生二’指的便是由太极而生的两仪,空间与时间。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25 15:21:16 +0800 CST  
‘’二生三‘’则指由两仪轮转而生,恒停在时间与空间交汇一刹那的灵性之光。
楼主 梨花居士  发布于 2020-11-25 15:24:29 +0800 CST  

楼主:梨花居士

字数:72022

发表时间:2020-08-07 22:39: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08:59:24 +0800 CST

评论数:4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