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玄武门之变

2015年,天涯论坛评选年度十佳原创牛人。为了鼓励网友为我投票冲榜,我曾许诺凡为我投票冲榜的网友,都会赠送一本亲笔签名的作品。
一转眼五年时间过去了,但是承诺却毫无兑现之机。
前不久,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沈宗宇编辑,联系我出版玄武门之变,并且已成功签约出版。五年前的承诺终于有机会兑现了。

现在,我将2015年为我投票冲榜的网友名单列出。
网中伊人 86票
Liubangzx 86票
axjl_jiao 84票
轻描淡写0828 80票
不许我叫阿弥 80票
蓝天之灵 78票
Tflhcy 70票
倒二窗 168票
左道正门 67票
卓然无双 67票
明月故长安 65票
zjyjxdx123 63票
gyaoi 63票
泪痕闪闪 61票
放手一点空 60票
真希真希 60票
飞啊飞  60票
经略辽东 60票
hyy125793100 60票
大怪物噜噜 60票
xiaocui_0217  60票
木燮 54票
李劲555 52票
随便选一个 51票
Luweima 50票
待我施为地煞变11 50票
Lostar 50票
我喜欢胡扯 48票
andy92050 45票
江湖武松  41票
41票
凌晨0930 40票
致远悠扬 40票
theperfectroger 37票
zhaojian0372  35票
coraly     33票
千古忠臣侯景  31票
aabb380961504 30票
斩业非斩人    30票
luckyduck2015 30票
念小雨    30票
Xushen1423 30票
chentian200 30票
西田介    28票
156032032 23票
夜空长明灯 21票
u_104640019 20票
夏世祖 20票
东河水  20票
风暴1567 20票
跳啊跳  20票
伞打雨下 20票
傻傻光  20票
苏格拉底不是底 20票。
Nanjingshanghair 20票
吾有天灵盖  17票
新恐怖鸟   16票
紫苏020211 14票
谢扶瑶   14票
轩窗少年  14票
仰望巅峰  14票
诗人孟云卿 12票
u_97965775 10票
刘秀的江湖 10票
弯路不可绕  10票
苏涂涂 10票
小子爵  10票
新石器2014  10票
勇士用剑 10票
亚小当  10票
修戈1993 10票
无尽的恋 10票
霜刃ABC 10票
莫漠寞 10票
nyw655  10票
daechunghwa 10票
凤凰山2012   7票
甲学蒸蒸蒸  7票
现今社会012  7票
我是小土包 6票
hank568  5票
在牛A和牛C之间 5票
王第QQ870193479  4票
财神爷关二哥 3票
9xxxzzzxxx1985 2票
大灰狼2014 2票
乱乱来了  1票
岭南陈氏  1票
锦阳春991 1票
禾    1票
化成大明 1票
东瞰浮梁 1票
单纯快乐 1票
才到中天万国明1票
别天神ABC 1票
xinj1983  1票
Prairial   1票
bj303    1票
天涯民生社区 1票
新昌仁慧   1票
杨枝甘露 1票
u_104657694 1票
南北极四方 50票
相关网友可在天涯站信联系我,并把邮寄地址发给我。

另:截止此时此刻起,凡在天涯煮酒打赏过我的网友,也都可以获赠一本玄武门之变。相关网友也可在天涯站信联系我,把邮寄地址发给我。

另:玄武之变将参加8月中下旬的上海书展。期间我会到现场签名售书(赠书),有意到书展现场的网友,站信联系我。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5-27 19:59:11 +0800 CST  
第一章 云遮雾罩玄武门

第一节 一面之词是什么样的

说到玄武门之变,中国人大约都知道,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著名了,而且与此相关的文艺作品也实在太多了。从这层意义上,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玄武之变,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事实上,流传到后世,玄武门之变已成为手足相残的代名词;甚至而言,一说到玄武门,都不用提之变两个字,人们也会马上想到手足相残的典故。

对于玄武门之变,最有利于李世民的记述是什么样子的?自然就是传统史书中的记载。

总而言之,大唐开国时代,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都是庸人,他们都是打酱油的;只有李世民是个雄才,整个李唐的开国时代,无论从组织策划到实施,都是以李世民为主进行的。

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李世民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胜利果实,却被他老爸摘取了。
这个说起来,已让太多人想替李世民抱打不平了,因为凭什么啊?
但是面对如此不公的事,李世民从来毫无怨言,因为谁叫李渊是他爹,而且还是最大的出资人呢。

问题是,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李渊享受着李世民打拼出来的胜利果实,还一心纵容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败家子排挤李世民。
这个说起来,已让人感觉没有天理了。因为这叫什么事呢?
但是面对如此不公平的事,李世民还是选择了接受,因为谁叫李渊是他爹,李建成、李元吉是他的一奶同胞呢。

但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在于,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败家子,不但享受着李世民辛苦打拼出来的胜利果实,还想把李世民害死,完全独霸这些胜利果实

比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李世民到李建成家喝酒,李建成就给李世民酒中下毒。李世民喝完毒酒,顿时吐血数升,幸好天命所在,所以没死。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吐血数升,淮安王扶掖还宫。

再比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李世民到齐王李元吉家喝酒,李元吉派杀手潜入李世民休息间,如果没有意外,李世民也难逃一死;幸好李世民天命所在,所以李建成竟然及时劝止了李元吉。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秦王尝从帝幸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於我何害?”

再比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李建成找了一匹烈马,骗李世民去骑,没有意外的话,李世民这次死定了,幸好李世民天命所在,所以也没有死。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世民乘以逐鹿,马蹶,世民跃立于数步之外,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顾谓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面对此情此景,李民民一忍一再忍,忍无可忍,终于无需再忍,于是某年某月某一天,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杀了,并逼着老爸李渊退位了。
到此为止,李世民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面对这种结果,谁也会感觉,实在太大快人心了!

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正史中,找到大量的文字支持;甚至而言,传说中的正史里,翻来覆去,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内容可信吗?显然是不可信的!

我为什么说这些内容的可信度非常低呢?
因为相关内容,怎么看也就是一面之词;更主要的是,怎么看,也就是欺负原告死无对证,而且没有证人出来说话,所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就好像,一个人杀了自己哥哥、弟弟,逼迫自己父亲把家产都交给自己,然后就对围观群众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家的财产,全是我打拼出来的,我哥哥弟弟不但是败家子,还一心想杀我,关键是我爸爸总是偏袒他们,弄得我好几次差点被他们害死,所以我只能这样做了........。
如果你是围观群众,你会怎么判断这件事呢?不管你怎样判断,显然都会认为,这就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
如果一个围观群众,会认为当事人的这种说词非常可信,那得多低的智商、多可怜的社会经验啊!

至于到了法庭上,如果一个法官会相信当事人这种说词,人们肯定都会认为,这个法官被当事人收买了。因为这种漏洞百出的说词,正常人怎么可能相信呢?

最简单而言,史书中李建成谋杀李世民的场面,也未免太离奇了。喝完毒酒,吐血数升就没事了;谋杀人时,竟能想到骗对方骑烈马,这是哪跟哪的事啊?
类似的内容,明摆着就是欺负被告没有机会发言,所以信口开河罢了。
这就好像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的原告一手遮天,所以就说被告买了半斤砒霜投毒一样。而等被告有机会翻案时,法官自然会问他们,嫌犯买半斤砒霜投毒,这符合情理吗?

总的来说,正史上的大唐开国历史,就是李世民的一面之词。类似的观点,在现在历史学界,大约早已达成了共识。
《剑桥中国通史》是这样记述的: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传统说法,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而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相反地,他的次子李世民(公元617年时19岁)倒被说成一位高超的军事领袖:有魄力,有进取心,英明天聪。.....。历史学家近年经过对正史中所记关于此事的材料重新加以研究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

在皇权时代的政治舞台上,实力决定一切,什么法理云云,都是用来扯淡的。
最简单而言,谁应该继承皇位,那是凭实力说话的。至于大道理,它实在太多了,只要你需要,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你的!
比如,国赖长君,皇子自然不能与皇弟、皇叔相争了;再比如,立功立能,嫡长子自然不能与弟弟相争了;至于把尧舜禹的禅让、商汤周武的革命理论搬出来,就是自古皇帝轮着坐了。

老妈势力巨大,如果有人敢说皇帝成年了就应该亲政,那他肯定是不想活了!对此只要看一下武则天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儿子势力巨大,如果有人敢说老皇帝一天不死,大家就应该听老皇帝的话,那他肯定也是不想活了!对此,只要看一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次子势力巨大,如果有人敢说我们应该坚持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他肯定也是不想活了。对此只要看一下唐太宗、唐玄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叔叔、叔祖势力巨大,如果有人敢说老皇帝死了,我们就应该听老皇帝儿子的话,那他肯定也是不想活了,对此只要看看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臣子势力巨大、叛乱者势力巨大,如果有人敢说什么应该永远忠于一世二世,他肯定也是不想活了,对此只要杨坚、李渊称帝时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从这层意义上,李世民在大唐开国历史上,真有传统史书说的那样牛,就根本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了。因为一个人的实力、地位都牛到这种地步了,想当个太子(皇帝),还用弄得一地鸡毛、一片狼籍?

如果李世民真有自己说的那么牛,历史肯定是这样发展的。
李建成一心要让出太子之位,但是李世民一再表示拒绝;下面的军政大佬,也纷纷上书,希望李世民当太子,但是李世民依然一再拒绝;最后呢,李世民拒绝来拒绝去,终于盛情难却,就只能当太子了。
如果故事这样发展,随后李渊表示要禅让出帝位,也就自然而然,毫无被强迫的痕迹了。
这样一折腾,兄也友了,弟也恭了;父也慈了、子也孝了。

翻开历史书,有实力的大哥,都是这样玩的。最简单而言,后来的李隆基(唐玄宗)就是这样玩的啊。
唐睿宗夺权的时候,李隆基是主角,所以唐睿宗绝不敢让长子成器当太子;而且也没有人敢提议让长子成器当太子;关键是,就算有人敢提这种建议,太子成器也得哭着喊着拒绝啊;当然了,李隆基一再希望哥哥李成器当太子,李成器也得哭着喊着拒绝啊。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玄宗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固让,睿宗不许。

在这种背景下,李隆基与哥哥李成器,那就是兄也友了,弟也恭了。
关键是再看到唐睿宗退休当太上皇,人们也觉得这就是父慈子孝的表现。

一个人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不惜发动一场政变,还杀死自己两个一奶同胞的兄弟;更把十个侄子全部斩草锄根。就凭他这种表现,说他当时拥有压倒性的实力地位,谁信呢?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
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

类似的事实,本身就证明李世民兄弟三人实力一直相差无几,所以李世民想取得胜利,才需要用如此赤裸裸的、血腥而残忍的方式取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5-27 20:01:06 +0800 CST  
第二节 李渊如果有机会说话

如果李渊控制着局势,他的御用文人,会如何写唐初这段历史呢?

说到大唐帝国的建立,肯定会这样说,李渊是一个算无遗策、绝胜千里之外的旷世大英雄;在他的带领下,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创建了大唐帝国;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统一了天下。这种成就翻开中国历史,也是罕有人能及的。

当然了,类似的说法,实在有诱惑不逞之徒窥视皇权的嫡疑,所以史书还会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李渊能取得这种成就,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他神功无敌,更是因为他血统高贵、天命所在。

至于说到李渊与几个儿子的关系,肯定会这样说,李渊是一个严父、也是一个慈父,在他的悉教导、培养下,几个儿子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5:41 +0800 CST  
类似的内容,是我脑补出来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专业历史圈之所以普遍认为,李唐开国历史经过了李世民修改篡位,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有一本非常权威的李唐开国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流传到了后世。
《大唐创业起居注》成书于玄武门之变前。而在这本历史书中,李渊才是大唐开国的真正主角。
《剑桥中国通史》是这样说的:历史学家近年经过对正史中所记关于此事的材料重新加以研究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根据其他材料,特别是根据从前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历史学家已经能够对唐朝创立史的传统说法中的某些偏见和歪曲之处做出订正。

《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名叫温大雅,他是李渊的机要秘书。
在这种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李渊,是一个英明神武、绝胜千里之外的英雄形象,他才是大唐帝国的真正创业者。相对而言,李世民只是一个配角,其戏份、与作用,并不会多于李建成。
《剑桥中国通史》是这样转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太原府人,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他的翔实记述着重指出,正是李渊本人策划了太原叛乱,也正是他的英明统率使唐军在夺取隋都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温大雅笔下的李渊不同于传统史书上的李渊;温大雅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根据《起居注》的说法,十几岁的李世民不仅在叛乱事件中只起到次要作用,甚至他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也并不多于他的长兄,即后来成为太子的李建成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6:06 +0800 CST  
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大唐起居注》中所写的内容,感觉它更符合情理、常理。
要知道,李渊七岁就袭爵唐国公;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历任各种省军级职务。在地方,李渊当刺使、太守;在中央政府当过少监、卫尉少卿。
隋炀帝末期就更不得了。开始李渊以弘化郡留守的身份,兼管关西十三郡的军事。
后来,李渊更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坐镇战略要地晋阳,负责了许多军事行动,据说一度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
《大唐创业起居注》是这样记述的:自尔厥后,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晋阳起兵起时,李渊已50岁了。
这样一个资深的豪门大佬、军政大佬;军政经验自然是非常丰富的;而李世民呢,只是一个刚满20岁的年青小伙子。
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史书中,这个资深豪门大佬、军政大佬,遇事跟个没头脑一样,事事被20岁的儿子牵着鼻子走,这可以想象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6:53 +0800 CST  
我无意认为20岁的李世民,在当时肯定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
因为当时只有20岁李世民,军政能力肯定是第一流的。

豪门子弟表现优秀,那是自然而然的;草根子弟表现优秀,却是需要各种机缘巧合的。
草根之所以有机会逆袭,主要是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实现。因为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草根子弟之中,肯定会出现大量天赋异常、能力出众的人;肯定也有大量机遇、命运眷顾的人。但是就整体的平均水平而言,草根子弟是无法与豪门子弟相比的。

标准的豪门子弟,从小就有众多最优秀的专业人士,传授他军事、政治知识;更主要的是,随时可以在众多职业高手、专业经理人的协助下,进行各种实践。
这种昂贵的学成机会、成本,普通老百姓自然不敢想象了,就是普通的富豪之家,肯定也不敢想象的,因为这是顶级豪门子弟的成长之路。

最简单而言,李世民16岁就能参加省军级的会议,还能在会上随便发言。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述的:李渊之子世民,年十六,应募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说定兴多赍旗鼓为疑兵,曰:“.......。”定兴从之。
普通人家的子弟在16岁时,如果参加县团级会议,还能在会上随便发言,恐怕就称得上人生开挂了。

从这层意义上,李渊起兵时,李世民虽然只有20岁,但是他的军事政治水平,都也达到专业水准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7:28 +0800 CST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
人才这种东西,你说它缺吧,肯定是缺的;说它不缺吧,它其实一点也不缺。
最简单而言,你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是人才吗?肯定是啊。问题是,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有几千呢?
再简单而言,白手起家混成年薪百万以上的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吗?肯定是啊。问题是,这种人何止几千啊?

从这层意义上,李世民肯定是优秀的人才。
但是说他优秀到了,可以辗压当时的所有人,也未免太夸张了。

当时白起起家,混成市师级、省军级大哥的人,那是多的去了。当时与李世民处于相似背景下,人生好像开挂的豪门子弟,也多的去了。至少让你抄一遍他们的名字,你一时半会儿肯定抄不完。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7:54 +0800 CST  
从这层意义上,《大唐起居注》中所写的内容,是比较合情合理的。那就是李建成、李世民都是在慈父、严父指导监管下,共同学习实践的有为青年。

在李建成、李世民率军第一次出战时。李渊是这样对他们说的,这是你们人生第一次大战,希望你们好好表现,因为大家都在看着你们。李建成、李世民都说,我们不会辜负您长期以来的悉心教育。您放心好了。
《大唐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临行,帝语二儿曰:“尔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对曰:“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家国之事,忠孝在焉。故従严令,事须称旨。如或有违,请选军法。”帝曰:“尔曹能尔,吾复何忧。”
后来,在高级军事会议上,李渊总是循循善诱的让李建成、李世民发言;他们发言有可观之处,李渊总是不失时机表示的赞许。
《大唐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谓之曰:“以天赞我而言,应无此势。以人事见机而发,无有不为。此行遣吾当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来之理。诸公意谓何“.....帝顾谓大郎、二郎等曰:“尔辈如何?”......帝喜曰:“尔谋得之,吾其决矣。三占従二,何籍舆言。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8:08 +0800 CST  
这样的李渊,在李世民的笔下,就完全成了另一副样子。
总而言之,李渊为什么要起兵呢?是因为李世民给李渊设了个套。
话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李世民的设计下,李渊把隋炀帝的女人给睡了;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当时就吓得不知所措了,因为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在这种背景下,只能任由李世民摆布,宣布起兵造反了。
类似的内容玄幻不玄幻?足够玄幻。但传说中的正史就是这样记载的。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唐高祖初为晋阳留守时,宫监裴寂私以宫人入侍。后太宗起兵,使寂以此事胁高祖,谓“二郎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发族诛耳。”高祖意乃决。
起兵之后不久,李渊就犯了严重的战略性的错误,如果不是李世民极力坚持正确意见,李渊当时就要玩完了。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 ,以图后举。太宗曰:“......!”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高祖乃悟而止。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1 20:18:25 +0800 CST  
第三节 李元吉如果有机会说话

秦王李世民为什么和太子李建成拥有对等的地位呢?
传统史书给我们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李世民神功无敌,而且功勋盖世。

如果李元吉有机会发言肯定会说,你李世民和大哥李建成地位相当,是因为你神功无敌,而且功勋盖世;那我和你拥有相当的地位,又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李元吉失败了,所以我们谁也知道,李元吉能和李世民拥有对等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嫡子。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似乎是没有了;其实是真的没有了。
因为翻开传统历史书,李元吉那就是要一壶没一壶,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夜壶。因为,在传统史书中,李元吉实在比高衙内还不堪。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2:11:42 +0800 CST  
在传说中的二十四史中,李元吉坐镇晋阳时,竟然喜欢没事在大街上随便射箭,以观看人们惊惶失措的逃避为乐趣;你说高衙内敢这样玩吗?
真心说,高衙内不敢这样玩,因为他爹只是太尉,李元吉的爹却是皇帝。身份能一样吗?

更夸张的还在于,李元吉纵容小弟四处抢劫老百姓,没事还要带着小弟闯进别人家淫乱,你说,高衙内有这样嚣张吗?
真心说,高衙内没有这样嚣张,因为他爹只是太尉,李元吉的爹却是皇帝。身份能一样吗?

李元吉在晋阳,那就是传说中花花太岁;而且无法无天到了极点。关键是,相关的内容,还不是来自小报上八卦新闻,而是源于一个高级官员写的汇报材料。

这个官员在给李渊写上述材料时,还对李渊提出一个非常担心的问题。那就是,您把晋阳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李元吉这种未成年的花花太岁,我实在担心的很厉害啊!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先是,巢王元吉授并州总管,于是纵其左右攘夺百姓,宇文歆频谏不纳,乃上表曰:“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为笑乐。......夜开府门,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怀愤叹。以此守城,安能自保!”
李渊看到这种汇报,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就决定把李元吉调离晋阳。但是李元吉岂是高衙内那种人可比?所以,在李元吉的软硬兼施下,晋阳的官员百姓都是纷纷上书,总而言之,晋阳不可一日无李元吉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2:12:39 +0800 CST  
李渊晋阳起兵时,15岁的李元吉是姑臧公,中路军元帅。
这种地位与29岁的李建成、20岁的李世民完全是对等的。因为当时太子建成是陇西公,左路军元帅;李世民是敦煌公,右路军元帅。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以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军隶焉;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军隶焉;元吉为姑臧公,中军隶焉。

从这层意义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这个管理团队中的地位,虽然是以元帅的名义出现,但是真实的身份,其实是类似监军的形象。换而言之,他们坐在相关军队的头把交椅上,只是为了保证这枝军队,永远是李家的、永远是忠于李家的。
否则,李渊让20岁的李世民当大军统帅,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按传统史书所说,李世民英明神武、神功无敌;那李渊让15岁的李元吉当大军统帅,又是所谓何事呢?甚至而言,让资质平庸的李建成当大军统帅,他也不是个事啊。

类似的人事安排,翻当时的历史,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最简单而言,隋文帝平定江南时,大军统帅就是20岁的晋王杨广,真有人相信,平定江南的主要负责人,就是晋王杨广?
因为晋王杨广,就是后来是隋炀帝,所以随便拉出一个人也知道,20岁的晋王杨广只是名义上的大军统帅,军队的真正负责人,就是他手下的高级助手。所以隋朝统一天下的战争,根本和晋王杨广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而言,在整个过程中,晋王杨广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问题是,在隋炀帝高高在的时候,真有史官敢这样写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吗?
当然了,如果后世的统治者都需要高举隋炀帝的大旗,真有史官敢这样写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2:13:16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从李元吉说起。
李渊进入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16岁的李元吉,爵位是齐国公;主要是官职“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
这种权力地位,丝毫不逊色于30岁的李建成,21岁时的李世民。因为当时的李建成是世子,左军元帅;李世民是秦国公,右军元帅。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戊辰,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国公世民为右元帅,徇地东都。....。三月己酉,齐国公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高祖兵已西,留守太原,封姑臧郡公,进齐国,总十五郡诸军事,加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

武德元年,16岁的李元吉是齐王;21岁的李世民是秦王。
武德四年,19岁的李元吉领司空,24岁李世民领司徒。
武德八年,23岁的李元吉官拜侍中、28岁的李世民官拜中书令。
从相关爵位、头衔、职务去看,李元吉和李世民在大唐帝国的地位完全对等的。

李世民明显高于李元吉的头衔只有一个,那就是天策上将。因为李元吉与此对应的头衔只是大都督,明显低一个格。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2:13:40 +0800 CST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的权力地位,是排在李渊、李建成之后的。因为天策上将说得再拉风,也不能与东宫太子相比啊;至于天策上将说得再拉风,也不可能和皇帝相比啊。

而不管怎么说,李元吉的权力地位,一直也是仅次于李世民的。因为齐王、司空、侍中、大都督这几个头衔摆在一起,除了皇帝、太子、天策上将,谁也得靠边站。
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杜伏威作为一方强藩投靠了李渊;为了表示重视杜伏威,李渊让他排在李元吉之前,但他的实际地位显然不能与李元吉相比。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元吉为什么会拥有这样高的权力地位?
显然是因为,李元吉是仅次于李建成、李世民的嫡子!
从这层意义上,李世民之所以会拥有那样高的权力地位,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用类似的事实,想证明李世民的权力地位,就是因为投胎好,肯定是不够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用类似的事实证明,大唐的真正开国皇帝是李渊,显然是足够的。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真如传统史书所说,大唐帝国的真正缔造者是李世民,就凭李元吉的年龄、能力,还一心和李世民作对,怎么可能一直拥有和李世民对等的地位呢?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2:14:13 +0800 CST  
复泪痕春雨2020:

我开我的楼,我写我的文章,和你好像没有深仇大恨吧。你这样一个劲的如是牛皮癣一样,把我的楼污损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不知所谓何事。
其实,我开始就应该拉黑你。如果拉黑了你,我的这个楼,也不会变得好像一个垃圾场一样。

盖一座房子很难;拆一座房子呢?
装修一间房很难,想破坏它呢?
你有能力,就自己搭一间房,或是装修一间房。如果人们感觉你建的很好,很愿意多看。这是你的本事。一个劲的干扰别人、自己却毫无创作,真是一种LOW到极点的行为。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别人楼里,装傻充楞的、胡搅蛮缠的、断章取意的自以为是。是一种非常LOW的行为。
你觉得,你很有学问,我觉得你好像一个小丑。
我在天涯连载了十年。优秀的跟楼者见多了,没素质的跟楼者也见多了。但是像你这样的人,还真是头一次见到。你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恶心人。

还泪痕春雨2020,一个人有一点点自信,就不会起出这样LOW的网名。
你觉得,你是一个与我同等量级的对手,甚至是一个可以辗压我的对手。在我看来,甚至在大多数人眼,这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你继续表演,反正这个楼早已变成了一垃圾场,我也懒得拉黑你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7 17:05:39 +0800 CST  
复泪痕春雨2020:


若是一个虚名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个“天策上将”不仅有军事实权,而且还有另一项非常特别的权力:“许自置官属”。
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单独设置自己的“朝廷”!太子李建成有这个权力么?没有。
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这些牛X人物,全都是李世民天策府出身。

大问题来了!
李世民,若当时没有实际地位和权力,他是如何从李渊手里获得这个外挂机构的?
得到这个外挂机构的李世民,如何便说实际权力不如李建成?

===========================

我觉得,你的历史知识,大多都是源于一些英雄传奇故事,或是零星碎打的网络搜索。你没事,简单把《唐书》浏览一遍,也不会说出这么离奇的话。

李世民有自置官属的权力,李建成没有自置官属的权力!
你能不能再幽默一点?

先给你简单引用一段内容,让你看看唐代的亲王府,法定机构有多大?换而言之,齐王府最低也是这种配置。

亲王府:
傅一人, 从三品。
谘议参军一人, 正五品上。
友一人, 从五品下。
文学二人, 从六品上。
东阁、西阁祭酒各一人。 从七品上。

长史一人, 从四品上。
司马一人, 从四品下。
掾一人, 正六品上。
属一人, 正六品上。
主簿一人, 从六品上。
史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 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一人, 从六品上。
录事一人,从九品上。
功仓户兵骑法士等七曹参军事各一人, 正七品上。
参军事二人, 正八品下。
行参军四人, 从八品。
典签二人。 从八品下。
长史、司马统领府僚,纪纲职务。掾统判七曹参军事。主簿掌覆省王教。

你是不是觉得,齐王府与天策府就没法相比啊?
齐王府的机构,也不会多逊色于秦王府(天策上将府)的。至于东宫体系,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整个东宫机构,完全就是一个小而化之的三省六部。东宫的官属,三品、四品的官员,伸出两把手、加上两个脚的指头都数不过来。

我实在想知道,天策府的官属,都是几品的?比如,你上面罗列的这一大堆人名,在玄武门之变前,都是什么品级的?就他们也可以与东宫的属员相比;就这种班子,在你眼中,就远远超过了东宫体系?

在那个年代,东宫体系常常都是可以威胁皇权的,事实上,这才是总会有强势亲王压制太子的原因。
最简单而言,李渊时代,秦王、太子相争;李世民时代,又是魏王、太子相争。你以为这是偶然?往上翻,杨坚时代,晋王与太子相争。
而且,表现在外,都是太子无能,亲王优势虎視眈眈太子。你以为,这一切都是偶然?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8 20:46:49 +0800 CST  
复泪痕春雨2020:

请回去看看你的那些粉丝,几个字也会占你一个楼层。另外,实话说,有我这种抬杠的人不是挺好吗?比如你那段《唐书》的内容,明明不是《唐书》的,你却硬说是《唐书》的。我指出这些问题,对你不也是一种鞭策吗?请直面自己的错误可以吗?

======================

如果你觉得我的作品有可观之处,所以经常跟楼,并且挑出一些硬伤,我非常感谢。

如果你觉得,我的作品,可以让你从头批到尾,随便一段都可以让批出一大堆问题来。我觉得,你真是闲得没事了。
一篇文章滥到这种地步,你还有心思看,还有心思批?我也真服了你了。对此,我从来不会领情的。

你这样批,还不如从开楼层去评论。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18 20:50:51 +0800 CST  
第四节  李建成如果有机会说话

李世民是玄武门事变的胜利者,更是整个时代的胜利者,因为此后二百多年时间里的统治者,都需要高举李世民的大旗。所以说起玄武门之变时,最符合李世民利益的记述,就成为正史中唯一的记述。

如果李建成有机会写这段历史,会怎么写呢?
肯定是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大致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一下明初靖难之变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看明初靖难之变,我们难免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的故事,与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的故事惊人的相似。

朱棣靖难起兵时,汉王朱高煦是朱棣的主要助手,而且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甚至从某些内容去看,如果没有汉王朱高煦,朱棣早就失败好多次了。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起兵,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

关键是,许多人也认为,汉王功高,所以应该取代太子。更主要的是,朱棣也一度认为,汉王朱高煦比太子优秀,所以也曾流露出让汉王当太子的意思。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成祖即位,命将兵往开平备边。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21 20:41:23 +0800 CST  
而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呢?则一直留守后方,相对而言就没有什么军功。关键是,明成祖朱棣一直不看好太子朱高炽。所以一度想废掉他太之位,朱高炽之所以能保住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所以朱棣并没有废掉他。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故事发展到这里,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相争的历史,就是从前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故事的改编版,雷同度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如果汉王朱煦后来也并太子上了位;这段历史,估计就和唐初的历史一模一样了。
问题是,因为汉王朱高煦最后失败了,所以我们再看这段历史,就感觉它和玄武门之变截然不同了。
因为在这段历史上,汉王朱高煦就是一个丑角,而且是一个大反派;而太子朱高炽却是男一号,而且代表着正义。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21 20:41:48 +0800 CST  
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失败了,写在历史书,估计也就是汉王朱高煦的翻版。总而言之,他有才能,也有功劳,问题是,怎么看他,他也是一个大坏蛋啊,所以看到他咄咄逼人的想夺储,谁也希望,他的阴谋不会得逞。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 .....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成祖闻之怒。.....。
更主要的是,他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他不作不死。话说宣宗皇帝(太子朱高炽之子)上位后,一直对他很好,但是他非要造反;造反失败,大仁大义的宣宗皇帝也想保全他的性命。问题是,他一点情也不领,还要和宣宗皇帝死磕,宣宗皇帝才杀了他全家。
《国朝献征录》是这样记载的: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6-21 20:42:10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6255

发表时间:2020-05-28 03:59: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4:00:00 +0800 CST

评论数:15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