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从“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再来看文献记载,就会获得不一样的视角。从新的视角去看问题,就会获得更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

我们接着分析,首先,比如《竹书纪年》记载“星陨如雨”,这就说明当时有大量的小天体像雨一般落向地面。所以,撞击地球的天体应该是一个很大,同时又由无数零散的个体组合而成的整体。而《博物志》等书则说“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所以,“在东者”和“在西者”之间并不是间断开来,应该是两者之间有无数“如雨”的陨星。

进一步分析,无论是“在东者”还是“在西者”,肯定不会是夏朝都城处的正东方和正西方,要不然,这次天体撞击从东到西要覆盖夏朝都城,到时,夏朝都城就会被无数的陨星轰成粉碎,人也就都死光光了。所以,这些陨星撞击的地方“在东者”应该在夏都东边的偏北或者偏南处,“在西者”在夏都的西边偏北或者偏南处。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2:59 +0800 CST  
既然有天体撞击的描写,那么就可能有天体撞击痕迹残留。人类发明文字的历史并不久远,如此惨烈的天体撞击事件,在这么不太长的历史里,不可能所有的痕迹烟消云散。也许,我们能够找到天体撞击的痕迹残留才能更为准确地了解这次撞击事件的真相。

夏都在何方暂且不说,我们先来看地图。在地图上,南方都是茂密森林覆盖的大山河流,看着不像是被文字所描述的陨星剧烈撞击的景象。而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坡,从地理环境上来看,这倒比较符合被陨星撞击之后的惨烈景象。所以,陨星撞击事件应该发生在中国北方才对。撞击事件既然发生在北方,那么夏都肯定不在北方。要不然,这么多陨星一路撞击过去,夏朝在覆盖的区域,也就自燃变成一堆粉末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4:23 +0800 CST  
既然文献记载了这场天文灾难,那么夏朝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南方。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合理了。所以,文献记载的这个“在东者”应该是指撞击地带的东边,位置在夏都的东北方向,“在西者”应该是指撞击地带的西边,位置在夏都的西北方向,从东往西的陨星撞击是在夏都的东北开始,一路向西轰炸过去。

一直以来,我们总认为黄河地区土壤环境恶劣是人类对地球的大肆破坏造成的。但看看上面图四就明白了,中国北方的沙漠戈壁地区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人类的破坏力再大,也还没大到这种程度,尤其是古代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看看塔里木盆地,整个一个巨大的沙漠盆地,如果北方恶劣的环境是人类造成的。那么我不妨问一句:古代的人类有将整个塔里木盆地破坏成这个样子的能力吗?

试问:什么样的天灾才会造成如此悲惨景象?

我的回答是:彗星撞地球!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4:57 +0800 CST  
天体撞击地面,其撞击的爆发燃烧的大火跟太阳一样的炙热和光照亮度,并且长时间持续,让古人用太阳来形容。同时,这次撞击造成至少200公里以外的夏都附近地震,大地开裂,造成伊水、洛水两条河流的水全部流干。只有“彗星撞地球”才符合上述所有条件,同时也才可能造成如此惨烈的后果。无论是撞击面积,持续时间,伤害程度……都只有彗星撞地球才有可能。

因为:

1、只有彗星才有如此庞大的体积,携带数量超多的陨石。要造成如此严重的惨烈景象,需要数量超多的陨石撞击地球才可能造成。要不然,陨石少了,在大气层外围就已经燃烧殆尽,也没法可能撞击到地球。只有数量超多的陨石,大气层完全来不及将所有的陨石燃烧完,就一头撞在地面上。

2、只有彗星才有如此庞大的体积覆盖如此大面积的范围。看上面图二,其撞击的地区东边到东北三省,北边到贝加尔湖,西边到中亚乃至更远地区,南边到秦岭,西南边完全覆盖整个印度次大陆乃至更远的西亚、非洲。如此广阔的范围,只有彗星才办得到,其他星体无法完成。

3、只有彗星才能持续如此长久的时间。陨石撞击地球,只是撞击一下,两下的话,古人就不会认为是“两日出”。既然说是“两日”,太阳的一个特征就是高高挂在天上,经久不灭。古人既然用“日”这个词来描述、形容,就说明撞击时间非常持久。因为彗星体积庞大,携带陨石众多,所以,撞击撞击时间才会变得极其长久。也就达到了人们认为的“两日”的效果了。

只有彗星撞击地球才符合古书上的特征描写。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5:40 +0800 CST  
因为飞行的缘故,彗星呈椭圆形线性,撞击地球的话,彗头在前面,最先着地。然后才是彗尾部分陆陆续续跟着散落撞击下来。彗头携带的陨石密度大,份量足,所以撞击效果最严重。而彗尾相对而言携带的陨石密度小得多,撞击效果也就没那么严重了。地球自西向东转,彗星撞击地球的话,也自然是自东向西撞击。彗头撞击在西边,彗尾撞击在东边。

根据地面破坏程度来看,东三省的破坏程度最轻,只是地表尽是黄土,气候干燥,但间或有植物生长,有河流的地方人类还能生存繁衍,可见撞击的程度并不很严重。往西一点的蒙古高原,就是千里戈壁,土壤恶化,植被稀少,河流干涸,开始变得不太适合生物生存。再往西边的蒙古高原西部和新疆、甘肃地区,干脆就是沙漠,不适合生物生存了。毫无疑问,这是彗头部分的高密度陨石撞击效果。通过地表环境来分析,这也符合自东向西撞击的特征。彗星撞击地球的时候是彗头先着地的,彗尾后着地。撞击结果必然是先着地的先结束,后着地的后结束。所以,《博物志》曰:“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这只是初步解读,下面还有进一步解读。)的记录也跟实际的彗星撞地球相符合。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5:53 +0800 CST  
再来看看“二日”的描写,我认为这不是我们所认为古人看到两个太阳的景象。而是说彗星撞击地球时,东边和西边同时大火燃烧,像是两个太阳同时在线。如果我们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那肯定是百思不得其解,永远也想不通怎么可能会有两个太阳同时在天上,自然也就无法破解这场天文灾难了。

关于这个“二日”,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足足想了我好几年,直到最近才突然有所突破。别的不提,我们先来看看“二”字是怎么写的。

看着这个字,我突然灵光乍现:既然早期的文字大多是象形而来,那么,这个“二”字也许就是模拟当时的场景来的呢?比如,下面这一横表示地平线,而上面这一横则表示燃烧的一线火光呢?这个字的造字原理跟“旦”其实是一样的。“旦”字下面表示大地,上面的日表示太阳。所以,这里的“二”并不是表示数目,而是象形描述。又或者最初的字并不是“二”,后来流传着,原字被简化成“二”字差不多的字型,再后来,就让“二”取代了。

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也许这个想法未必是原意,但也不失为一种猜想吧。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6:54 +0800 CST  
上面的图四所展示的陨石撞击地球并不全面,上面说到,新疆和甘肃地区全是沙漠。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自内蒙古中部以西,万里延绵的全是沙漠,一直到非洲北部。所以,有必要做一个更全面的图样来看看当时发生的这个天文灾难。

从图六来看,这次“彗星撞地球”远远不是上面我说的那么简单。这次人类文明史上发生的灾难比我上面所描述的更为惨烈——整个中东和非洲北部全部被轰成沙漠。其中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地区原本也要遭受同样的轰炸,但这几个地区全是山地,对陨石轰炸起到了缓冲作用。同时,因为高山的缘故,被撞击之后的日子里,山地保存了水气不流失,对后来的植被环境起到了修复作用。而像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以及新疆、蒙古中部等部分地区全是平地。这些地区不但在“彗星撞地球”的事件中被毫无保留地轰炸,同时又因为平地无法保存水气而导致常年干旱,环境难以修复。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8:03 +0800 CST  
这次“彗星撞地球”,彗星已经从亚洲东部横跨半个地球,飞到非洲北部去了。彗头并不是我一开始所说的撞击在中国西部地区,而是撞击在非洲北部大陆。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从实际观测角度来看,彗头撞击到地面的时候,在东亚夏都的人是看不到的。西边彗头撞击之后的燃烧景象虽然看不到,但东边的燃烧壮观景象还是看得到的。所以,《博物志》上说:“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 “在西者”都已经超出了视线所及角度,超出视线角度的同时,又依然在燃烧,自然也就是“沈沈将灭”的效果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8:49 +0800 CST  
本人在煮酒论史板块发表学术性历史研究文章,既没有涉及到他人,更谈不上与人有攻击、诋毁、谩骂等行为,却无端被删主帖。我的帖子纯属学术研究,原本与世无争,但却遭受删帖的处理,百思不得其解,所以特此投诉,请问这是哪个版主干的,希望给个说法。

之前本月月初本人在国际观察板块发表的文章也遭到同样的待遇,本人进行投诉,但至今没得到论坛管理层任何回复和处理,所以,我也只能用自己的办法进行抗诉。本人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公正处理。如果得不到公正处理的话,那么本人在这里郑重发出声明:我这里将折叠昨天发的帖子,重新再发一遍。以后但凡无理由屏蔽本人的主帖部分内容以及这个主帖的回帖,你家里女人世代为娼万人草!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10:50 +0800 CST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字数:21307

发表时间:2020-05-18 07:55: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14:54:40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