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立群论岳飞




说说王立群说岳飞(一)
王立群教授本来是说秦汉史的,不知怎么他对宋史也有兴趣,也就是说,他一手抓秦汉,出版著作《王立群读<史记>》;另一手抓两宋,出版著作《王立群读<宋史>》。他能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吗?对他来说,宋史是读的吗?他这样的资深教授,对历史应该是考的,是研的,是究的,是思的,怎么也比读好吧。读谁不会,如果不下什么的功夫,那就是复读机,照搬照抄不走样,囫囵吞枣不消化。这样能学好历史吗?能教好历史吗?
王立群先生说岳飞是在最近的百家讲坛——中国故事——“爱国篇”中,就是和其他的教授一起各讲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看来这是个政治任务,分派到选定的人头上。稍加准备,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通过了就上电视。酬劳是少不了的,数量是小不了的,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这个难度并不大,40多分钟的内容,跟上一节课差不多。但比一节课划算多了。
本来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王立群胆真大》,上中央电视台不算胆大,说岳飞不算胆大,说他胆大是指的竟敢捧着一部《宋史》走上台。而且也仅仅是《宋史》中的《岳飞传》,胆大就在这里了。我们知道,《宋史》属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低级读物,也是入门读物,它的来历很不扎实,很不可靠。其根源出自于岳飞的孙子岳珂为他祖父写的东西,然后还有一些民间的东西,是南宋绍兴年间二百多年之后的产物,已经严重地发酵变味了。王教授竟然毫无顾忌地用它来对付了“百家讲坛”,用它对全国的大众播撒岳飞“爱国”的种子,说他真大胆能有错吗?
既然他拿《宋史》做文章,即可知道他对宋朝的研究不是两手硬的,可以说是滥竽充数。记得聂卫平写文章说,在1988年,他在日本参加世界桥牌锦标赛,竟然拿了个冠军。聂卫平很得意,在酒宴上猛吹自己如何拿冠军的事。当时在座的围棋泰斗吴清源冷不丁给他来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在围棋上应该心无旁骛,如果在桥牌上花费精力过多,势必影响到围棋。王教授的研究也是这样,你既研究春秋秦汉《史记》,又研究千年之后的两宋,还要教书育人,你不是“搏三兔”吗?
为什么说王教授是拿了《宋史》上讲台,因为他在台上言必称《宋史》,在半个多小时的滔滔不绝中,竟然有十一出引用了《宋史》。早有学者说过,一个学者的水平高低,看他引用的是什么,如果是低级的史料,那么他的水平也高不了。若说《宋史》是低级的,那么王教授的学问是高级的吗?没有发现他读过《全宋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宋会要》、《续资治通鉴》这一类的文献,他有时间来读吗?如果他精读了,怎么会青睐于《宋史》呢?
王教授在讲台上张口就错,也就是开始说话十多秒钟。说岳飞被杀于风波亭,这出自于民间老百姓的传说故事,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个内容。还说岳飞是秦桧递纸条矫诏杀害。明明是高宗赐死岳飞,而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秦桧谋害岳飞的一个字,一句话。他引用明朝人文征明的《满江红》:“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的意思就是排除了秦桧,等于是宣告秦桧无罪。在你王教授这里却成了秦桧递条子,可以这样信口开河的吗?
王教授提到的一些关于岳飞的读物,全是民间产物,全是传奇故事,全是文艺作品。提到民间对岳飞的认可,皆出自于说唱、评书、故事等。民间编造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满江红、莫须有、东窗事发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东西并没有任何的真实性。请问王教授真的相信你提到的六部文艺作品吗,你相信刘兰芳的说唱演出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刘兰芳请去宋史研究中心,或者大学历史系上班呢?在这里你提到刘兰芳就不妥当,就是个错误,除非你要说明刘兰芳在卖她的注水猪肉。
一般的老百姓相信宋孝宗给岳飞平反是因为他们不懂历史,你王教授也这样说算是懂历史吗?孝宗即位,大赦天下,但他仍然强调了岳飞“坐事以没”,是个有罪的人。岳飞家属的放还,是和蔡京、童贯家属一并施行的,连这样的奸臣家属都赦免了,岳飞的地位不如他们,也就沾了“六贼”的光。
王教授提到纪念岳飞出于我们这个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抵御外侮的需要。也就是说,纪念岳飞是把金国的女真人摆错了位置,没有把他们当做中国人来看待,是大民族主义在作祟。在王教授的眼里,金国既然成了“民族政权”,那么辽国是什么政权,元朝是什么政权,吐蕃、大理、西辽呢?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又何在呢?在南宋人的眼里,并没有这样的看法,他们称金国为北朝,金军为北军。女真人既非外来,也不是侵略,是国内纷争,兄弟阋墙。这样的事情是我们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与“外侮”毫无关系。宋朝打的、灭的国家十数个,对人家来说是外侮吗?中国王朝的改朝换代是外侮吗?那么汉人推翻清朝政权,他们说过是外侮吗?连内外都没有分清楚,却敢走上百家讲坛,不是很胆大吗?
这样看来,只要披上了爱国的外衣,即可无所畏惧,无往而不胜了。

王立群说岳飞(二)
王教授说岳飞立下不朽的的功绩。这话是随便说的吗?在古人这里还有不朽的功绩吗?请问不朽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你认为岳飞杀了特别多的中国人?你应该好好解释一下,但是他没有说出来。另外王教授还说到秦桧杀害岳飞的第一步是解除兵权,看来他根本不知道“释兵权”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早在宋太祖时就已经实施了的。在南宋更是被人屡屡提起。因为岳飞已经跋扈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绍兴之初就有南宋大臣言道:臣窃观自古帝王之兴,兵权未尝重假于人,如汉光武皆亲御六师,独有唐末藩镇之权太重,故有朱全忠之祸。今陛下亲御之众不如藩镇之多也,臣窃忧之。这话里的意思王教授不明白吗?
早有人指出:1、岳家军的对金战绩颇多夸张,其主战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2、从南宋的国家利益考虑,岳家军应该被解散,其解散也是众望所归;3、岳飞本人并无主动促成“家军”国家化的任何意愿。考虑到战争是“家军”存在的必要前提,岳飞的主战立场多少与此有关;4、岳飞之死,不是岳飞与秦桧之间矛盾的结果,更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矛盾的结果,而是“家军”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矛盾的结果。也就是说,杀岳飞与罢兵权并无直接的关系,是国家的既定方针,只是受到岳飞的抵制,才有了图谋兵变的计划。
如果说杀岳飞需要解除兵权,那么韩世忠、张俊解除兵权是为了什么?许多文臣提出罢兵权,他们也是为了杀岳飞吗?如果要杀岳飞,又如何让他回到江州家中呢?就不担心岳飞潜逃军中造反兵变吗?想要杀人了,却不担心人家狗急跳墙,说得通吗?说秦桧指使万俟卨,你有证据吗?说秦桧联系张俊,再勾结、唆使王贵、王俊谋害岳飞,有证据吗?是通过语言还是文字,是什么方式?你怎么不拿出来呢?而拿出来的“莫须有”,也是出自于民间的杜撰,早就被否定了的,并没有任何的价值。“莫须有”其实就是“必须有”,你韩世忠不去问高宗,不去问张俊,连万俟卨也不问,你怎么解释?
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可信,可信的基础是真实,《宋史》的特性就是不真实,自然也就不可信了。有些话我看王教授自己都未必信,很明显的自相矛盾。如他说的兀术知道杀了岳飞,便说:“和议自此坚矣”。仿佛金国一心要和,而南宋不肯,金国为此发愁,而秦桧帮他们解决了难题,总算让他们放心满意了。一个教授如此解释历史,不是误人子弟吗?尤其是连低级错误都犯,说什么岳飞在建炎年间给高宗上奏书,反对南迁,这也是早就被否定了的。以岳飞的身份,一个营连级干部,给高宗上书,岂不荒唐!岳飞从东京“迁”到建康算什么,从建康“迁”到广德、宜兴算什么?这段历史王教授或许不知道吧。
一个研究宋朝的人,对于《宋史》说什么就信什么,与复读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朱仙镇之役连《岳飞传》的作者邓广铭先生都明确指出是造假,我们“秦桧吧”的吧友也深入探讨过,而王教授却信以为真,其治学的水平亟待提高啊。《三朝北盟汇编》的文字是:牛皋、李横、董先及金人战於朱仙镇。刘豫请援于金人兀术,以兵援豫。王师相遇於朱仙镇,王师败绩。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把这一段移植到岳飞的身上了。
王教授说岳飞一生就两件事,一是抗金,二是复国。而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岳飞消极避战不抗金,更谈不上什么复国了。你知道复国需要什么条件吗?南宋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基本条件吗?皇帝、宰相及诸将支持你吗?你连岳家内部都搞不好,竟然让“奸臣”轻而易举从内部瓦解了心腹主将,连老婆都不跟你恢复家庭,你复国的资本何在?高宗逃亡海上你不上心,复国你到上心,一旦没有了高宗,国又何在?
“尽忠报国”出自《宋史》,岳飞在被审之时裂裳给人家看背上的四个字,这能证明什么?是不是我们抓的贪官在背上也刺上这四个字,就可以不抓不判了呢?岳母刺字本来就是造假,是为树立岳飞形象的产物。对一个人的判断是重证据,你岳飞指斥乘舆是众证,你岳飞没有去淮西是铁证,你岳飞与张宪书是众证,你岳飞对朝廷不忠不是表现在一两件事情上,是有很多迹象和事实的。综合起来看,你岳飞不死是不行的了。
许多人还不知道,尤其对于国家主义教育者所提倡的给少年讲文天祥、岳飞的事,是最使鲁迅反感的。他认为将描写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印在给少年们看的刊物上,实在是一种“迂远”的做法。说:“他们俩,一位是文官,一位是武将,倘使少年们受了感动,要来模仿他。他就先得在普通学校卒业之后,或进大学,再应文官考试,或进陆军学校,做到将官。于是武的呢,准备被十二金牌召还,死在牢狱里;文的呢,起兵失败,死在蒙古人的手中。”以他们的故事给大人老爷们看看,以“励现任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倒还合适,登在给少年看的刊物上,那就简直是“登错的文章”了。
鲁迅认为把岳飞和文天祥等人当作历史的光荣,都是对历史没有细加研究而提出的。如果查查岳飞、文天祥们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是“奉旨不抵抗的忠”,十二金牌召还,死在牢狱里;另一个是起兵失败,死在蒙古人手里。他们虽然被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地当作榜样来学习,但是没有人追问一下他们的行为和结局何尝复兴了民族?
八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思想仍然远比不上鲁迅的深邃,这与许许多多教授们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而教授们是不会思考这些的,为了对国家的下一代负责,他们按照标准答案批发复读机就可以了,否则是过不了应试教育这一关的。。

王立群说岳飞(三)
既然是历史自有后人评说,那么就应该是各种各样的说法,不可能统一了口径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我们既要看到岳飞的精神,也要看到他失败的结局;既要看到他自行其是的一面,也有看到他没有头脑的表现。
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最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也就是是非观不明这样的人如果干了法官, 要害死多少人。岳飞的行为能给南宋带来什么?学术界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秦桧给南宋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国家中兴,天下太平,宋金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让整个世界和谐持续发展,这样不好吗?难道金国人就没有生存权吗?宋金各百年以上的国祚,这样不好吗?
我们早已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秦桧的政策是经过检验的,南宋的状况很糟糕吗?那么不糟糕应该是个什么样?岳飞的那一套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也能说是真理吗?我们有谁说过岳飞实践的前景呢?他为南宋画的是个什么蓝图呢?既然连这样的蓝图都没有,我们凭什么认为他是正确的?你王立群说岳飞爱国,你来画个蓝图可以吗?在没有蓝图的情况下说北伐,说战争,那就是胡干、蛮干,而讲述着是胡说、瞎说。不要说对你王先生不敬了,胡说、瞎说首先是对大众的不敬。
更可怕的是,即便知道了什么是正确,却还去做那错误的。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照本宣科,除非你不想上班领工资了,否则口径是必须统一的。于是他们干脆是不去想什么正确与错误,自己面前的道路畅通无阻就可以了。于是在教授的心里,虚构往往是可信的,而真实往往是不可信的。
教授的职业轨迹基本是随波逐流,他们不想激怒上面的人,学生是绵羊,他们是领头羊。在我们中国,铮铮之言是很少见的,实属凤毛麟角,独立思考的见解让人颇有为难。所以我们见到的是“千人之诺诺”,而不存在“一士之谔谔”。几十年的教学,教授本人也是从诺诺中成长起来的。在主流意识方面,在社会效益方面,他敢于“谔谔”吗,那么你能指望他什么呢?
叶圣陶先生在1965年发表了一篇小文《老爷说的准没错》,里面说到昆区《十五贯》局中人娄阿鼠的一句台词:“老爷说的是通奸谋杀,自然是通奸谋杀的了。”叶圣陶将此话解释为:“老爷说的话准没有错,为什么准没有错,就因为说话的老爷。”教师会认为教材有错吗?全中国都说岳飞没有错,教师会认为有错吗?因为说岳飞对的是教材,所以是不会有错的。
教师是怕校领导的,而后者又怕党政领导,怕那些来学校视察的领导。这些人是需要你有教材呢?还是需要你有思想呢?如果你有了思想,他们很高兴吗,不担心你影响了教材吗?被支配、被使唤往往是没有思想的特征,教书人难道不是被支配和使唤的人吗?据说胡适就读美国康奈尔大学时,适逢小学开学,他就跑到一所小学旁听,听小学生跟着老师反复背诵誓词:“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的道理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自作判断。”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美国学生亲自撰写的。看看人家小学生都能做到的事情,在我们的教授这里却做不到,那么他走上百家讲坛会说出什么东西来是不言而喻的。
糊弄人的说教是很害怕细节的,所以“爱国篇”完全避开细节,用的是编筐技术。看起来是个好容器,其实到处都是漏洞。结果是竹篮子打水——不能用的。在没有细节的时候看起来像个英雄,一旦有了细节,绝对不可能是英雄。所以王教授是不肯说细节的,当然更不可能拿出证据来,根本就是在编故事,论概念。
我们喜欢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帮,总是把郁达夫的话奉为圭臬,津津乐道,不厌其烦。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是什么英雄,是谁的英雄,看看这个英雄会给人民带来什么。如果说尽忠报国是好东西,同时也别忘了,这是谁都可以拿来的四个字。那些“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他也是尽忠报国的,但“比鸿毛还轻”。当东条英机首相叫喊“大和民族尽忠报国的精神力量是万邦无比的”的时候,各种人体炸弹纷纷送上前线,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这里说的是“神风特工队”,对侵略战争中的日本来说他们不是英雄吗?岳飞“喋血虏廷,尽屠夷种”我们也认为他是英雄吗?岳飞的英雄表现之一是他杀了许多江西人的结果。一方的英雄就是另一方的魔鬼,在岳飞身上是充分体现的。
人说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作品,而不朽的作品来自深刻的批判。那些与大国崛起伴生的伟大作家,如雨果、托尔斯泰,他们中有哪个只是时代的讴歌者呢?拒绝批判,就是扼杀这个时代通往美好之路的最后希望。具有老师和学者双重身份的人,他们有批判的勇气吗?
钱钟书曾经说过:“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我们说:“整个中国没有一个学者有资格批秦桧”。因为他们都没有研究过秦桧。王先生对岳飞的研究也很不够,否则他就不会揣着《宋史》上讲台了。

王立群说岳飞(四)

王立群先生比我大七八岁,在文革的时候也是个成年人了,红卫兵的狂暴及野蛮行为,你即使没有干过,至少也是见到过的吧,难道你不敏感不反思吗?显然王先生是已经麻木了,否则对于岳庙里的秦桧等人铁跪像为什么取赞成的态度。红卫兵继承了古人的野蛮与残忍,他们为什么能够继承,是因为许多的老同志的传承。河南就有两处岳庙用铁跪像来暴虐古人,你怎么视若无睹呢?人们在那里侮辱妇女,我们并没有见到在河南大学工作并且在河南生活了30多年的王先生表示了同情和憎恶,显然在你的心灵深处不存在柔软的地方。
在老同志这里不存在心灵的柔软,于是传到了下一代。使得我们中国人至今也不够和善,社会也不够和谐,体现暴虐的行为随处可见。如果在秦桧跪像这里得到制止,对我们这个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要知道在岳庙里跪着的可是两位王氏的先祖,他们是秦夫人王氏,还有一个武将王俊。作为王家人,王先生没有触动吗?王先生的祖籍是山东,如果先祖是山东人的话,那么他也就曾经是金国人,甚至可能还有女真血统。站在老祖宗的立场想一想,他们不会赞成跟自己的祖国过不去。
王先生出的书很多,本人没有一一看过,并且对《史记》也没有深入研究,因为本人不会去“搏二兔”,因为本人至少要得一兔。但是出书多就一定有学问吗?至少从“爱国篇”这里让人感觉到《宋史》他是没有读好的,这个兔子他没有得到,否则不会劳烦本人来评论一回了。另外技术性的错误还有,将越州搞成了岳州;将宋金以淮河为界搞成了以长江为界等。更糟的是,许多时候他是不加思考的,竟然认为徽钦二帝回来高宗赵构的皇位就坐不成了。这类说法,连普通网友这里都没有了市场。可见长年的教学,形成了不勤于思的痼疾,头脑中深深扎根了娄阿鼠的意识。
有学者曾言:“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整个学术界面临的是重建,需求之迫切使得学术规范之类的问题来不及进入学界的视野。”还说:“国内学术界与外国学术界的发展几乎有百余年的差距,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能力、研究范式,都尚未进入现代社会。如果以现在国际通行的学术标准来考察当时的研究成果,很多人是经不起考验的。其中既有学理上的错误,也有学术规范的不当,甚至严重错误。”那么王先生的学术是落后还是先进的?是规范的还是不当的?与国际的学术发展相差了百余年还是几十年?
我们的学术界对岳飞的认识为什么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为什么把一个定罪的人说成是爱国者,为什一口咬定秦桧谋害了岳飞,为什么对岳飞之罪视而不见,对司法审判视而不见,为什么见到对秦桧辩护就那么紧张,为什么揣着《宋史》敢上讲坛。别说教授、学者的差距跟外国相差百余年了,中国的老百姓们的历史知识能好得了吗?我们的教授能教出什么学生来是可想而知的,不言而喻的。
在学者这里不规范,不严谨,在老百姓这里就得翻番。在民众这里甚至存在岳、秦不通婚的习俗,你有本事跟姓赵的不通婚看看。是赵构杀的岳飞,他们要么不知道,要么装不知道。我们中国学术的规范是什么,是社会效益、是主流意识、是民族大义、是民众的态度。这些都必须取悦了,不能违反了。这样还有学术的生命吗?在外国人那里有这些吗?搞学术还需要学术以外的东西吗,还需要符合政治的标准吗?把岳飞定在爱国的框框里,然后让老师来评说,老师干的就是传声筒的工作,在他们这里能有学术可言吗?
我们中国人的爱国许多时候还停留在表面上,做表面的文章。在岳庙打秦桧就是爱国了,侮辱坏人的人就是好人了。你打秦桧越恨,打得越狠,你的爱国心就越是体现出来。《人民日报》有文章说,在浙江横店,游客只要高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号,只要声音达到110分贝,就可以在活动期间享受门票优惠。有人指出,这无疑是对抗战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粗暴消费,也是民族精神直接的消解。我们需要爱国主义,但不需要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的爱国主义。不需要以消费崇高精神和民族信仰为代价的市场经济。形式主义的爱国主义本来就已经很可笑,再加以如此形式主义的爱国主义换取消费主义的折扣,就变成可耻的了。那么我们在岳庙里侮辱秦桧等人,不也是简单粗暴的可耻行为吗?
百家讲坛用四十分钟讲完了岳飞的爱国,捎带了讲明了秦桧的爱国,这里也存在着简单和粗暴。详细的有啊,是王立群先生欣赏的刘兰芳的评书,这样的一简一繁都没有价值。讲坛搞的是木匠的斧子——一面砍。为什么宣传岳飞几百年,仍然不断有人反岳飞,是因为一直搞的是简单粗暴,一直在消费爱国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在搞学术。
越是有争议的人物,就越是应该在选定的场合搞研讨和辩论,也可以在不选定的场合搞批判。让人们知道在南宋时,“诸将自夸雄豪,刘光世、张俊、吴玠兄弟、韩世忠、岳飞,各以成军,雄视海内。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将版之禄,多于兵卒之数;朝廷以转运使馈饷,随意诛剥,无复顾惜,志意盛满,仇疾互生。”这说明了什么?也应该让人们知道建炎二年杜充决黄河与岳飞有什么关系,他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岳飞这里,在秦桧这里,需要搞清楚的地方和没有搞清楚的地方千千万万,想要几十分钟里说清楚岳飞,根本就是在瞎胡闹。
其实百家讲坛是在搞消费爱国主义,是在搞历史解说的大跃进,根本不尊重历史研究的规律,是急功近利的思维在作怪。到了21世纪,我们还能用这种方法解说爱国主义吗?揣了《宋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一些地方打造景区,就请去专家学者说道一番,这样顿时具有了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爱国主义,请来一些固定思维的人说一些不用思维的话,意图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于是我们就见到了“爱国篇”。在这里历史被糟蹋是不用管的,爱国就是目的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5 01:52:00 +0800 CST  
鼓励翻案(一)
一些人很怕翻案,一提到翻案就很不舒服,极其的难受,总要跟翻案者过不去。试问,如果是你或你的家人受到了冤屈,感觉到判决不公,你会不会想方设法去翻案?尤其是这个案子会让你遗臭万年,几乎是永世不得翻身,而你确定这是个冤案,你会怎么样?别人反对你翻案,你会怎么样?你会不会承认别人说你是在搞“历史虚无主义”?想必你是不会承认的,是要辩解的。
鼓励翻案,就是欢迎翻案,这说明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当然这个发现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检验。如果检验不合格,是错误的,说明翻案不成功。翻案说明什么,说明有人认为过去的结论是错误的,难道有错误不能指出吗,有错误就得一错再错并且错到底吗?
我们搞历史研究的都要有一个认识,过去的历史结论是封建王朝时代的结论,他们对历史的态度和结论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读、审定的,不能照搬照抄。而民国时期的历史研究,不仅封建时代的影响继续存在,而且还很严重。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刚刚进入中国,因此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期。接着进入了新中国,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走上正轨,封建的东西远没有肃清,极左的东西开始蔓延,中国人在患狂热病。“反右”、“文革”期间的历史研究是在正确轨道上的科学方法吗?当然不是,可以说一部分是停滞了的,一部分是纷乱着的。以批林批孔,儒法斗争为代表的史学状况,足以表明,我们中国的史学已经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
文革结束,一切从头开始的基础也是过去的基础,历史研究的土壤里依旧是病毒滋生。如果自身的病没有治好,想治别人的病同样也是治不好的。那么治疗自身的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二三十年不够,因为那是被严重污染的土地,是布满有害化学物的土地。你想一下子让它符合种植和养殖的条件,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有些东西需要彻底清除,这个清除,就有翻案的成分在内。所以我们要理解翻案,欢迎和鼓励翻案。你不要怪别人做你不高兴的事情,你先看看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脚下的土壤是多么地糟糕啊,不翻案怎么行呢?
认为翻案糟得很的人说:“在多数情况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恶毒攻击的方式,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些这些人还比较容易识别。但更多的是他们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这样的人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既然进入了学术范围,就不应该说是幌子了。你把一件金属投入到熔炉里,就不能说是幌子了,而是在经受检验。如今我们这个时代与文革的极左时代不同了,已经没有幌子的市场了,那么你相信幌子能够接受住检验吗?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别人有政治诉求不要大惊小怪,就允许你有不允许别人有吗?你敢说天底下没有可以翻案的事情吗?你看不到的不等于别人也看不到,你想不到的不等于别人也想不到。你能喝半斤酒,不等于别人不能喝三斤酒;你百米跑15秒不等于别人不能跑出10秒来。你说人家颠覆和歪曲历史,难道历史在你的手里不曾被颠覆和被歪曲吗?就说秦桧的卖国行为,首先没有经过司法的审判,其次没有经过权威的认定。当权臣韩侂胄否定了秦桧之后,秦桧又很快被肯定了。直到南宋的终结,秦桧的形象是固定的,是二百年后元朝的古人翻的案。那么我们现在翻《宋史》的案,难道不可以吗?难道古人说什么我们必须认可什么吗?
我们许多人没有想过,对岳飞的罪名指控,如今尚无人予以推翻。岳飞没有去淮西就是没有去淮西;岳飞“指斥乘舆”,而“众证”者并没有改口;我们并没有见到张宪、岳云否认他们的罪名,我们并没有见到王贵、王俊承认是受人指使诬陷了岳飞。好歹岳飞是经过司法审判的,是走完了法律程序的,可以说体现了程序正义。而岳飞杀亲舅舅,杀刘经、傅庆有过这样的程序吗?一些人好说岳飞是千古奇冤,那么岳飞杀的无辜者就不冤了吗,他们的命不值钱吗?他们可以死,岳飞不能死吗?
杭州西湖的岳庙里,有一副名联:“忠奸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辨真伪”。于是有人说这就是做翻案文章,翻风波亭千古奇冤的案。好啊,古人可以翻案,我们则不行是吗?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风波亭,那是文学作品的杜撰。岳飞赐死于大理寺,至于怎么死的尚存争议,也就是说,连岳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咬定是个奇冤,这样的翻案就是真实的吗?就有价值吗?你古人可以“辨真伪”,而我们不行吗?
我们长期被一个认识所控制,符合主流意识的就是正直的史学工作者,是在扬我民族之浩然正气,是在扶正压邪,是在涤浊扬清。反之则动机不纯,是在搞歪门邪道。我们应该认识到,搞史学是一项科学研究,局内和局外人都不能指指点点,说你是正直的,他是不正直的,甚至说人家是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中国有个学者道德监督委员会吗?有个鉴定、甄别组织吗?一个史学工作者,说真话就是正直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是正直的。谁也无权在政治上来评判别人,你只能在学术方面就事论事。
如果搞的是随大流,想的是社会效益,看的是领导的脸色,怕的是主流意识,那么他会有良知吗?有人说:“今天如果再有人要翻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历史铁案,忠佞颠倒,指鹿为马,一定会被视为荒唐与可笑。然而不幸的是,甚至连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也成了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凭什么说岳飞就是铁案,谁定的铁案,是元朝那些《宋史》的编纂者吗?是《说岳全传》的作者吗?是邓广铭、王曾瑜吗,是岳飞研究会吗?是民间的艺术形象吗?是封建王朝的皇帝吗?你先把这个说清楚再说什么铁案好了。如果说不清楚,你还是一边凉快去。
你还要说清楚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英雄,民族一词是怎么产生的,在中国的古代怎样界定民族英雄。你不同意人家的观点,写出你的文章来好了,写出专著来好了,再有本事就和人家辩论一番。如果什么都不敢做,只知道躲在一边瞎汪汪,也就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甚至是可耻、卑鄙的行为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5 22:07:08 +0800 CST  
可笑的进攻型(一)_
捧岳飞的人喜欢说岳飞是南宋唯一的大兵团作战的进攻型武将,说这话的意思是,岳飞很勇敢,很有战斗力,也是很爱国的表现了。我们要问的是,进攻型就那么好吗,拿破仑也是进攻型,希特勒更是进攻型,日本军国主义甚至进攻到了东南亚,差点到了澳大利亚,他们的这个进攻型体现了什么?金军灭辽,灭宋,多次南侵南宋,还有刘豫伪齐,他们个个是进攻型,伪齐总比南宋弱吧,也都是汉人吧,他们也敢于多次进攻南宋,岳飞比起他们来很突出吗?显得了不起,本事大吗?
作为优秀的军人标准是能攻能守,攻要攻得上, 要守得住.而且是让你守就守,让你攻就攻;需要攻则攻,需要守则守,守也是为了攻。谁说守中不能攻了,积极防御就是守中有攻,利于守攻则不对,利于攻守则不对,既要看局部,也要看大局。局部服从大局,大局影响局部。另外还要服从命令,命令你守则守,命令你攻则攻。这就是军人的服从命令听指挥。
进攻型的特点是什么,岳飞具备了吗?进攻型的特点必须是兵贵神速。而岳家军行军的速度如同漫步,日行军三十里,且磨磨蹭蹭,畏首畏尾,每当重大时刻他就是这样的表现。进攻还需要攻城略地,具有很强的攻坚能力,这一点在岳家军中并无体现。我们看到建康是空城时,岳飞“收复”了,襄阳是空城时,岳飞“收复”了。随州攻坚岳家军月余拿不下来,牛皋军带了三日粮,粮未尽城便攻破。岳家军这点本事都没有,谈什么进攻型呢?难道进攻不攻城吗?
南宋弱时以守为主,南宋强时以攻为主,而南宋何时强过?议和前的最后一战,南宋仍然是大败仗,输得很惨,一塌糊涂,完全体现不出南宋的强来。我们可以看看岳飞的进攻情况:岳飞从东京到建康,是进攻吗?从建康到广德,到宜兴是进攻吗?他应该攻到浙江去保卫皇帝,他却去了太湖边攻上了渔家女的木板床。岳飞本来可以攻到楚州去的,可他没有去,再后来他攻的可不是金军了。他在江西进攻的农民军,在襄阳进攻的是伪齐军,在洞庭湖进攻的是杨幺的渔农军。绍兴十年岳家军去河南,到了颖昌、郾城即戛然而止,而朱仙镇是编造的故事,至今也没有人敢说岳家军在那里杀了几个敌人。至于绍兴十一年不援淮西,更与进攻型不沾边了。
有人说出了真话:“岳飞在高宗赵构撤离东海时,找到了一个金兵找不到的好地方宜兴躲起来。等到金军撤离,他出来抢功劳。吹牛什么撼岳家军难之类。金国五万多大军怕岳飞这支一千多人的流寇部队,真是笑话。
宋金之战是持久战,敌强我弱是不争的事实,南宋有灭亡的危险。但是只要让敌人明白了他们不能灭宋,这就是南宋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高宗放手让诸将扩充势力,并且容忍他们的骄横跋扈。直到议和已成事实之后,高宗才进行内部整肃,削夺兵权。
南宋的胜利有三种,一是让敌人无力再攻;二是让敌人愿意和谈;三是让敌人不想再犯。能做到这些就很了不起,因为南宋的实力一直不能超越金国。这里有种种的原因,但是有个普遍的原因,南宋人不具备打仗的条件,人不行,将不行,又缺乏战马,双方很不对等。南宋的优势是地利比较好,经济比较好,可这些都不是进攻的条件,所以南宋只能是议和,而没有别的选择。
岳飞进攻了谁?他进攻了刘经、傅庆、亲舅舅,都是岳飞下手杀了他们,这时候的岳飞很能进攻了。岳飞如果懂军事的话,他就应该明白南宋的实力在短时间里不能超越金国,战胜金国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具备。你岳飞与何人和了?取得谁的支持和信任了?皇帝、宰相站在你这一边吗?岳飞后来才发现,王贵、王俊为首的诸将们跟他也不是一条心,你岳飞想要直捣黄龙府不是痴人说梦吗?杨家将的杨业很了不得吧,人称“杨无敌”,但他少了潘洪等人的援兵,照样是一战而亡。你岳飞比他强了多少?
宋太祖两次伐辽,全是进攻,又怎么样了,还不是骑驴而逃。辽军攻到澶渊不也一样议和了吗?你要说岳飞是进攻型,就必须拿出人家的不进攻事实来,把刘光世、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王德、刘锜、李宝等人不进攻说个明明白白。看看名不见经传的李横、牛皋、董先等人,他们早于岳飞三五年即进攻了颖昌和朱仙镇,当时在伪齐境内无敌手,不也一样失败了吗?他们甚至把老巢襄阳也丢掉了,这就是盲目进攻的结局了。
宋金战争可以打持久战,也可以不打持久战,抗日战争之所以打持久战,是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但是宋金战争则没有这个目的。大家都是中国人,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在可以接受的条件下议和,就无须再打持久战了。议和的好处是所有的危险都可以避免,巨大的伤亡都可以避免,并且谁也不会亡国,妥协之后是太平的天下。
中国自古就有多王朝并存的局面,南宋当然很清楚北宋与主要的大国、强国——辽国、西夏、吐蕃的并存,那么与金国的并存怎么不可以呢?辽不灭宋,金一样也可以不灭宋,那么双方停止进攻,才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需要有意义的进攻,有意义的防御,反之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战争是施展多种手段的舞台,而不是单一手段的舞台。如果你不想防御,而你的实力又不能强于对方十倍、八倍,那么发动的进攻往往是自杀的行为。南宋只有防御做到位了,停止了对方的进攻,也一样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让金国走到谈判桌后来,南宋的目标就实现了。实践证明,南宋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为南宋笑到最后创造了条件,那么谁能说南宋不是胜利者呢?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7 00:13:01 +0800 CST  
可笑的进攻型(二)
在岳飞的一生中,他这个“进攻型”取得了什么成果,是我们必须搞明白的。他进攻江西,杀人如麻,其成果是把后勤基地安在了江西江州(今九江市)。这里好啊,逃跑可以顺流而下,不是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吗?岳飞是清楚这些的。他的智商不高,逃生的本能是有的。如果逃不掉呢?还有庐山可以藏身。当年岳飞在马家渡战败,不是在建康的蒋山藏身吗?
岳飞对于自身的安全是很重视的,在宜兴安家,这里是三面环水的鱼米之乡,只有一条路通往外面,此关把住了,他们就安全了。在江州有长江,有庐山,在鄂州有长江,在襄阳有长江,在郾城有颖河,按说进攻型的武将是不应该这样过于保命的吧。
兀术才是真正的进攻型军事家,他在岳飞面前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即便是议和前的最后两年,他也是先攻顺昌,最后再攻淮西,而这两个地方岳家军都没有赶到与其作战,论胆气岳飞是比他差远了。如果说进攻型就了不起,在当时最了不起的非兀术莫属了。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的非常明白:“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战争的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岳飞恰恰是在这方面做得最糟糕。
岳飞从来没有想过大量地消灭敌人,他连消灭敌人的概念都没有,而保存自己的概念是表现充分的。我们说岳飞放弃八大战场: 1、放弃河南战场,逃至建康,十年后再弃河南战场,逃至鄂州;2、放弃建康战场,逃至广德;3、放弃杭州战场,逃至宜兴;4、放弃黄天荡战场,金军反败为胜;5、放弃楚州战场,坐观赵立战死;6、放弃泰州战场,逃至江阴军避难;7、放弃顺昌战场,消极避战以图自保;8、放弃淮西战场,三失杀敌良机。这样岳飞还能够消灭敌人吗?更谈不上大量了。
在岳飞跟随高宗的十多年里,岳飞本来有数不清的杀敌机会,他一个都不抓住。如果在第一次刘豫南侵时能够打残了他,刘豫怎么可能一年之后再次发动进攻呢?如果在援顺昌时配合刘锜重创金军,河南也不会失去,也不会有第二年的入侵了。
我们看到郾城之役,是被动防御中金军进攻的结果;颖昌之役也是如此。杨再兴战死于临沂亦非进攻的结果。那些为岳飞不能进攻而着急的人,才编造出了岳飞是“进攻型”的谎言。总结岳飞的一生,进攻占了二成,避战占了四成,逃跑占了四成。总之消极避战占了八成。或许有人会问,岳飞的如此表现,高宗为什么还要提拔重用他?我们应该明白,岳飞的进攻主要是在江西,湖南,是内战的表现。深入商虢他去了,是抢粮食,与进攻无关。
兀术的一生都在进攻,当时他一个人对付了南宋五大将,除了岳飞所在的中线没有他的身影外,东西两线都有他的足迹,可以说他是南宋最大的死敌。如果岳飞在建康、在越州、在黄天荡、在顺昌等等机会中将其干掉,哪还有他猖狂的机会。这个计划岳飞是没有的,你想迎回二圣,不打胜仗行吗?不擒杀兀术行吗?而嘴上说说有用吗?
我们应该知道,有人写史是很诡异的,许多事情他只是告诉你一面,另一面不提。就好比是一个西瓜,在他剖为两半之后,他吃掉了一半,然后把另一半捧到你面前说:看,西瓜就是这样的,是半圆形的。他还告诉你,这是个正义之瓜,是不能怀疑的。
毛主席告诉我们:“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该避免决战。赌国家之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我们主张一切有利条件下的决战,不论是战斗的和大小战役的,在这上面不允许任何的消极。”而岳飞是典型的消极分子。如果岳飞在绍兴十年真的说出了“十年之功毁于一旦”,那么他就是准备投入战略决战之中去,是在赌国家的命运了。十年之功还能不是决战吗?如果不是决战,二三十年功才是决战吗?在皇帝和宰相都没有做出决策的情况下,在东线诸将都没有表态的情况下,谁批准了你的十年之功。在第一次绍兴和议的时候,你岳飞提到过十年之功吗?怎么就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呢?那些赞成岳飞的,知道什么是十年之功吗?他做了哪些准备呢?
上个世纪的抗战成功,包含了国际力量的帮助和支援,仅凭中国的一国之力是难以想象的。而南宋对金的作战有这样的条件吗?你岳飞靠谁来帮助和支援呢?如果没有,你岳飞靠什么取得胜利呢?靠的是单打独斗加上说大话吗?胡适说: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情,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是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胡适指出,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名做出来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在岳飞这里的口号中,也属于这样的情况。岳飞有了好听的口号,他就是正义的化身,而我们也不能去分辨岳飞身上的伪装。于是许多人就成了谈主义的人,而不是研究问题的人。中国的学术很糟糕,比国外落后了不少,皆因主义、正义主导了我们的学术。学者们必须背负了这个大包袱前行,他们还走得动吗,行得远吗?
主义先行、主义主导,是为了让人们满足于神像的耸立。中国的学者不懒,缺的是胆量,说穿了是个怕。他们有许多的怕,在“民族英雄”面前相当的怕,上面会一巴掌拍死你,下面有唾沫星子淹死你,这样吹捧岳飞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别说岳飞是进攻型的了,说他是武圣也不奇怪。只有那些无所畏惧的人才会去认真地研究问题,让人们明白岳飞是怎样进攻敌人的,是怎样去爱国的。而这个爱国者的“惨死”,人们才能去仇恨秦桧,于是目的也就达到了。
“进攻型”是贴在岳飞身上的一张金箔,时间长了粘的比较牢了,要揭下来颇不容易。在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明白,那不是岳飞的本来面目。凡是不能还原真相的历史学者,都是不合格的,都应该为此而羞愧。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7 00:16:12 +0800 CST  
岳飞劣迹一览表
一、带走王彦军队;二、掘开黄河放水;三、失守马家渡口;四、不保建康吏民;五、咫尺杭州不救;六、避战偷安宜兴;七、皇帝逃亡娶亲;八、谋害同僚刘经;九、残杀战友傅庆;十、破腹挖心舅舅;十一、坐观世忠胜败;十二、楚州危急不救;十三、泰州放弃不守;十四、江西杀人如麻;十五、刘豫南侵不理;十六、不援顺昌纵敌;十七、放弃河南逃跑;十八、不援淮西害国;十九、潜逃江州谋叛;二十、辱骂皇帝谋反。

看看岳飞多少心:一:背叛王彦有野心;二、决开黄河丧良心;三、抛弃杜充有叛心;四、不救高宗无忠心;五、不援楚州有私心;六、放弃泰州有怯心;七、残杀舅舅有毒心;八、江西屠杀无仁心;九、谋杀战友有狠心;九、争抢淮西军有贪心;十、放弃河南无战心;十一、淮西不赴叛国心;十二、勾结张宪谋反心。

岳飞触犯的人物一览表

赵构、王彦、张用、王善、杜充、刘经、傅庆、舅舅、戚方、李回、李纲、韩京、吴锡、赵秉渊、韩世忠、张俊、张浚、秦桧、李宝;间接者:王贵、王俊、王德、杨沂中、韩世忠、刘錡、结发之妻

谁说岳飞是英雄:
王彦说岳飞是英雄了吗?杜充说岳飞是英雄吗?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说岳飞是英雄吗?张浚、赵鼎、吕颐浩、黄潜善、李回、李纲说岳飞是英雄吗?王德、刘锜、杨沂中、郦琼、刘经、傅庆、牛皋、赵秉渊、王贵、王俊、张宪、姚政、李横、吴锡、韩京、李兴说岳飞是英雄吗?李若虚、薛弼、胡铨说岳飞是英雄吗?皇帝高宗说岳飞是英雄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无岳飞之名,体现他是英雄吗?

岳飞守不住的地方
1、守不住东京,放弃河南,逃往建康;2、守不住建康,3、守不住长江天险马家渡;4、守不住泰州;5、守不住郾城;6、守不住颖昌;7、守不住河南。岳飞守住了鄂州、襄阳,但从未遭到敌人进攻;岳飞收复了二城:建康、襄阳,但全是被敌人放弃的空城。

岳飞以少胜多:
1、在汴京南熏门,八百破五十万;在朱仙镇五百破十万;在郾城带四十骑冲锋;在临颍杨再兴三百杀敌二千;在去临安路上,用两千骑护送;在私下里对诸将说,用一万人蹉跎了韩家军,用一万人蹉跎了张家军。

岳飞的家庭状况
父亲岳和比岳飞大16岁,岳飞比儿子岳云大16岁,岳母比岳飞大36岁,岳母比老公岳和大20岁,岳飞老婆李娃比岳飞大2岁。岳母单独葬一处,李娃单独葬一处,岳飞单独葬一处,岳飞四子各葬个的。与父母均不附葬。
岳飞爱民吗
岳飞放弃东京,他爱东京之民吗?决开黄河放水,他爱河南之民吗?放弃建康不守,他爱江苏之民吗?咫尺杭州不救,他爱浙江之民吗?放弃泰州不守,他爱泰州之民吗?三次不援淮西,他爱安徽之民吗?放弃河南不守,他爱河南之民吗?在江西杀人如麻,他爱江西之民吗?深入商虢抢粮,他爱河南之民吗?

了解岳飞的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民间传说知道的岳飞
第二层次,通过上学课本知道的岳飞
第三层次,通过《说岳全传》知道的岳飞
第四层次,通过《宋史》知道的岳飞
第五层次,通过岳飞孙子岳珂著作知道的岳飞
第六层次,通过《岳飞传》、《岳飞新传》知道的岳飞
第七层次,通过学术论文知道的岳飞
第八层次,通过诸多历史文献知道的岳飞


谁沾岳飞谁倒霉
王彦沾上岳飞倒霉,人马被带跑了;杜充沾上岳飞倒霉,被无情抛弃了;刘经沾上岳飞倒霉,惨遭谋杀;傅庆沾上岳飞倒霉,杀一儆百;亲舅舅沾上岳飞倒霉,开膛破肚再剜心;牛皋沾上岳飞倒霉,被夺占军功;张俊沾上岳飞倒霉,成终身死敌;张浚沾上岳飞倒霉,淮西兵变下台;赵秉渊沾上岳飞倒霉,挨揍几死;高宗沾上岳飞倒霉,不服指挥,不援淮西,宋军大败,国家危亡;张宪沾上岳飞倒霉,图谋兵变,极刑处死;岳云沾上岳飞倒霉,身首异处;李娃沾上岳飞倒霉,半辈子守寡;韩侂胄沾上岳飞倒霉,兵败名裂,函首安边。

岳飞杀人表:
1、放任金军杀安徽人;2、坐视金军杀浙江人;3、亲自动手杀江西人;4、决开黄河淹亡河南人;5、消极避战害苦江苏人;6、在岳庙里跪了江苏人、四川人、河南人、甘肃人。

岳飞放弃八大战场
1、放弃河南战场,逃至建康;2、放弃建康战场,逃至广德;3、放弃杭州战场,逃至宜兴;4、放弃黄天荡战场,金军反败为胜;5、放弃楚州战场,坐观赵立战死;6、放弃泰州战场,逃至江阴军避难;7、放弃顺昌战场,消极避战以图自保;8、放弃淮西战场,三失杀敌良机。


关于南宋的基本常识
这族那族,都是中华民族,这国那国,都是我们中国
南宋是中国、金朝是中国、西夏是中国、蒙古是中国,吐蕃是中国、大理是中国、西辽是中国,岳 飞爱的哪个国
宋是中国,金是中国,我们岂能爱宋不爱金
岳飞如果是民族英雄,赵构岂不是民族皇帝,秦桧岂不是民族宰相
岳飞如果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难道金朝是中华民族的敌人
我们中国是统一的多元一体国家,我们中国各民族共建
战争百姓之悲,和平百姓之幸
给土地给金帛,都是给的中国人
中国人不杀中国人,利在中国人
岳飞杀的是中国人,恨的是中国人,岂可夸耀与赞扬
你不打,我不打,不打的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以和为贵
你报仇我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休
作为中国人,岂可扬宋抑金、褒宋贬金
和则国兴,战则国衰,古人自有选择权
能与夏和,能与辽和,凭什么不能与金和
秦桧之前北宋有两和,秦桧之后南宋有两和,凭什么秦桧不能和
大汉有和,大唐有和,历朝历代有和,凭什么南宋不能和
蔡文姬可以嫁出去,王昭君可以嫁出去,文成公主可以嫁出去,南宋金帛也可以送出去
一王朝灭,一王朝生,王朝更替才是中国历史,才是历史规律
北宋亡十个王朝,金朝亡一个北宋,该从何处找公平
岳飞可以杀他人,他人不能杀岳飞,什么逻辑
岳飞之罪谏官言、众人证、司法判、高宗定,何来秦桧事

一、谋害岳飞可有秦桧的一个字、一句话
二、秦桧是奸细可有证据
三、秦桧卖国可有好处
四、秦桧投降可有目的
五、秦桧贪腐可有数字
六、屡兴大狱可有证据
如果这个都搞不清楚,骂秦桧没有道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7 00:22:51 +0800 CST  
@hesqsam 2015-10-17 01:18:33
楼主太操心啦!你说说的无非就是些猜测,也无非是野。岳飞武怎样,对手金已经给出评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必杀飞始可和。岳飞是否忠,孝宗在太上皇赵构还活着的时候,已经给他平反,追封侯王拜神,百姓敬仰。同时代的人还不如你清楚?这才是最直接的证据,你少点猜测吧
-----------------------------
孝宗对岳飞无非是登基大赦官复原职而已,所有罪名并未推翻,故有“坐事以没”之句。何来平反??你看不懂吗?撼山易····必杀飞····出自野史,杜撰而已。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7 23:47:23 +0800 CST  

苏东坡咏桧
人们知道秦桧,也知道桧是某种植物,但是种什么植物,是普通的还是珍贵的,却不一定清楚。在介绍桧树之前,先说明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是喜欢桧树的,在苏轼留传下来的诗歌中,有几首咏桧诗,其中《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是比较有名的,诗云:
吴王池馆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另外还有“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等诗句。《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这首诗是写给钱塘秀才王复的,有人写文章说:当时王复在乡间行医,悬壶济世,口碑甚好。王复在候潮门外的家,庭院中有两棵高大的百年古桧。被苏轼看在眼里,觉得真是好桧树,于是取来纸笔,一挥而就,这二首名诗便使得桧树名声大噪了。
诗文的意思是说,两棵桧树相对挺立,表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令人敬畏。它们不仅树干笔直耸入云天,更为惊奇的是,它们的根也深深地扎入地下,在九泉之处也并不弯曲。虽然人们看不见,但是唯有潜伏于地下的蛰龙是很清楚的,双桧的根是如此之直。诗中以桧喻人,赞美威武不屈、刚正不阿的优良品德,颂扬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
桧树干直根直,明处暗处不走样,对人来说就是大义凛然的好汉子。苏东坡想说的是,做人就做这样的人。然而这样一首好诗,在震惊北宋朝野的乌台诗案中,差一点让苏轼死于非命。关于这场文字狱,《宋史》和许多诗话、笔记中都有记述,而语焉甚详的则是宋人朋九万编撰的《东坡乌台诗案》和《眉山诗案广证》。
元丰二年(1079),44岁的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到任不久,御史中丞李定和何正臣等人就上章弹劾他,说他的到湖州谢表中有诽谤朝廷的词句。他们还从苏轼的诗集中找出一百多首诗,肆意歪曲,罗织成罪。
总而言之,苏轼是以诗惹祸,看来人是不能太有才华的,如果你不会作诗,人家想搞文字狱就困难了。可是偏偏苏轼才华出众,而捕风捉影的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将苏轼的诗作夸大为对神宗的不满,于是性质就严重了。由于御史台众口一词,且逼迫苏轼承认叛逆,人家说的可是振振有词: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蛰龙,不是想造反吗?这样宋神宗命令御史派人把苏轼拘捕入京问罪。
我们也见到过这样的文字,神宗说:“彼自咏桧,何预朕事。”其意是:他咏桧树,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问题被说得那么严重了,显然不下狱是不行的了。看来苏轼为他的才华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还写过《塔前古桧》这样的诗句:
当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有人作出解释说:古桧历经沧桑,面临生死考验,受尽磨难而不屈不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们说秦桧的理想就是给南宋人民一个天平的天下,当然金国的人民也是受益者。所以这个“只留双桧待升平”,也是秦桧成功的写照。
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故于公元1101年,他比秦桧大57岁,是祖父辈的了。苏轼去世的时候秦桧才11岁,秦桧的父亲秦敏学或许认识苏轼,或许见过他的诗作,于是看中了桧树,才用到了秦桧的名上。他想不到,秦桧也是个历经磨难的人,是个有过生死考验的人。
有意思的是,秦桧夫人王氏的祖父王珪是四川华阳人,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据说王珪参与了对苏轼的迫害,而秦桧却有了桧树一般的品格和人生。这里的关系很复杂,要搞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我们所知的是,桧树又叫圆柏,原产于中国,是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达3~5米,寿命可长达数百年。其嫩芽如同柏树叶,为鳞状,但随着生长,叶片成为刺状,如同刺柏或杉树。
桧树木材耐腐蚀,有芳香,细致,可制作工艺品;其枝叶可以提取挥发油,也适合作为绿化树。在四川剑阁张飞庙附近有大片几百年树龄的桧树,球果近圆球形。当地人认为其似松又似柏,称为“张飞柏”。也被称为“蜀柏木”。
桧树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优良的用材树种,由于桧叶常绿树姿梃拔,适应性强、寿命长,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亦稍耐湿,耐修剪。桧为深根性树种,对土质要求不严、易管理,我国大部地区都能生长,有优良的观赏价值,各地都作园林绿化树栽植。
桧树幼龄时树冠整齐圆锥形,树形优美,大树干枝扭曲,姿态奇古,可以独树成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树种。古庭院、古寺庙等风景名胜区多有千年古柏,清、奇、古、怪各具幽趣。可作绿篱,行道树,还可以作桩景、盆景材料。桧树不仅老干枯荣,寿高千古,且南北皆生,四海为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的高尚、吉祥象征,早已形成在庭宇、殿堂、祠庙、陵园栽植的传统。
南宋陆游撰《老学庵笔记》载,安徽毫州太清宫多桧树,“桧花开时蜜蜂飞集其间,不可胜数。作蜜极香,而带微苦,谓之桧花蜜”。在欧阳修笔下,苍桧成毫州独特景物,“古郡谁云毫陋邦,蜂采桧花村落香”。宋元祐六年(1091)欧阳修门生苏东坡知颍州,为官之余还考察了桧树,写下纪实性的诗:“汝阴有老桧,处处屯苍山。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应邻四孺子,不坠凡木群。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术熏。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历史曾传闻亳州老君观,颍州(汝阴)灵坛观有老桧枯而再生。又相传亳州太清宫有八桧,八桧为老子手植,根株枝干皆左扭,但今都寿终谢世,踪迹全无。
安徽是桧树的故乡,秦桧的老丈人家可以说是安徽舒州潜山县人,秦桧上学也是在安徽,并有多位亲戚在安徽做官。可以说安徽人喜欢桧树,秦桧对安徽也极有感情。秦桧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对桧树是不会不了解的,所以桧树影响了他,使他具有了桧树的品格。秦桧果然是“不坠凡木群”啊。



中国人读史,喜欢盲信盲从,一旦捧起书本,就以为作者是神明,字字句句,信之不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所谓“历史”的真相,渐渐地,也就没有人去刨根问底了。
殊不知,写史之人,其实与读者并无二致,都是凡夫俗子,吃喝拉撒,一摸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尤其是历史类书籍的作者,有相当多其实是在商场上不能生存的书呆子、迫于无奈转向写史为生,这些人的智商,可想而知:就算不笨,也不会比一般人更高。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史书可以读,但是绝对不能全信,尤其是不能盲信,有不少的历史作者,他们的智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是严重不合格的。王次翁的《叙纪》中说: 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7 23:51:00 +0800 CST  

拆穿岳家军的纪律神话
岳飞是个“神人”,岳飞的所作所为往往也就成了神话。说岳家军有纪律,当然也就是神话了。说岳家军有纪律的人,百分之百是没有好好研究岳飞的人,或者是根本不了解岳飞的人。这样的人是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反正对岳飞有利的他都信,对岳飞不利的他全不信。同样,对岳飞有利的他就宣传,对岳飞不利的他就反对。甚至是拼命地反对。
军队,应该是个讲纪律的组织;军人,应该是个守纪律的战士。而岳飞也好,岳家军也好,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岳飞守纪律,他是不会死的,而本人也会同情他的。可惜,本人研究岳飞之后,对岳飞不投赞成票,只能投反对票。
不了解岳飞而宣传岳飞的人地方上有,军队也有。本人当兵的时候,没有见到什么人宣传岳飞,所以也就谈不上盲从了。现在见到军队的人赞扬岳飞,就觉得不应该了。近期所见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的桑先生说岳飞讲纪律,他举出的例子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还有就是因为岳家军守纪律,因此他们很有战斗力,金军便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先不说这些内容的真伪,这些可以另外写文章来讨论。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岳飞平日的表现,看看这些话的漏洞和破绽,即可明白神话毕竟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要冻死不拆屋?当然拆屋是为了烤火取暖,在南宋那样的年代,你一千的军队要拆多少的屋,一万的军队要拆多少的屋,你在什么地方会有够你拆的屋?如果没有屋拆,你会冻死吗?难道你是的军队全是靠了拆屋取暖的吗?在屋子里盖被子比烧房子取暖好吧,难道你岳家军没有被子盖的吗?冬天就是拆房烧火过的吗?如果你在一座城里拆屋子,只能说你被敌人围困了,那么岳家军离被歼已经不远了。
如果岳家军靠掳掠过日子,也没几天过的了,而如果掳掠不到的话,是不是就会饿死呢?既然你的后勤保障出了问题,毫无疑问,你离被歼也是不远了。一个好的军队的口号是“听指挥,打胜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而不是什么冻死、饿死的。军队围绕的就是个打胜仗。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如果做不到,说什么纪律全是废话。
军队的行动,全是围绕着打胜仗,如果没有这些,纪律有用吗?纪律是能战的保证,是能战的条件,而岳家军恰恰是不能战,是不能打胜仗。所以什么不拆屋,不掳掠毫无意义了。
岳飞早期带跑了王彦的军队,是纪律的表现吗?岳飞与杜充决了黄河,其性质比拆屋子严重多少倍搞不明白吗?你有纪律,怎么马家渡败了?而岳飞弃上级杜充而去,是接到了杜充的命令吗?显然他是自行其是,长江是不守了,建康是不要了,岳飞给自己下了命令,去宜兴娶媳妇。岳飞心里连国家都没有了,难道还有纪律吗?是啊,房子可以不拆,好好装修做洞房吧,度蜜月没有房子难道打野战吗?
上级下命令让岳飞去援楚州,他执行了吗?让他守泰州,他执行了吗?为了淮西军岳飞弃军而去,高宗三令五申,就差没有下诛杀令了,而岳飞硬扛了六天,算是给高宗一点面子,这才回到军中掌兵。这就是岳飞的守纪律吗?
你岳飞可以不随便拆屋,你随便杀人怎么说,人不如房子吗?在岳家军的纪律里就有我岳飞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吗?从家法说,你不能杀亲舅舅,从军法说你不能杀刘经、傅庆。既然你岳飞做出来了,说明纪律在岳家军里是不存在的。
你可以不拆屋,不掳掠,你能制止敌人不拆屋,不掳掠才是本事。你岳飞弃了东京,弃了建康,弃了整个的浙江,弃了泰州及整个的河南,而且放任金军及伪齐军对东线安徽、江苏的进攻,敌人所过之处,他们的掳掠、破坏,你岳飞放在心上了吗?宋金的议和,是一切破坏的停止,宋金之间、敌我双方,不再有兵连祸结,不再有流血杀戮,是所有人的企盼。秦桧给南宋带来的太平天下,胜过你岳飞不掳掠,不拆屋的千万倍。如今我们的军人和民众不会算大帐,只会算小账,这是对历史缺乏研究的主要原因了。
岳家军真有纪律,那么在绍兴十一年岳飞在高宗磨破嘴皮子连续发出十七道御札的情况下,岳飞就是不上战场杀敌。我们应该问问岳飞:“你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淮西战场?”你不掳掠就够了吗,不拆屋就够了吗?我们现代军人竟然提出向岳飞这样的低标准看齐,不是耻辱又是什么?习主席强调指出:“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得好,慈不掌兵。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这后面还可以加上一句,对于这样的人,必须严惩不贷,将其拿下。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让他脑袋搬家。用文明的说法就是上军事法庭,以“军法从事”。
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而命脉的体现就是听从指挥,而岳飞恰恰是不听指挥,这个问题是现代军人应该高度重视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岳飞听从过谁的指挥,他连高宗的话都不听,他还能听谁的。岳飞在杀他的舅舅之前,其母已经恳求过岳飞不要杀她的弟弟了,但是岳飞根本不听,照杀不误,说什么不杀舅舅,舅舅就要杀了他。这样我们看到,岳飞自身就是个不讲纪律、骄横跋扈的人。一个讲纪律的人会长年酗酒吗?一个讲纪律的人会谁的话都不听吗?一个讲纪律的人不团结任何人吗?一个讲纪律的人不以打胜仗为目标吗?岳飞死于无纪律,是铁的事实,仅仅用什么不掳掠,不拆屋的低标准来证明岳飞如何,其实恰恰是什么都证明不了。
另外顺便说一句,国防大学的人应该好好研究什么是民族英雄,不要口口声声岳飞是民族英雄,既然宋金都是中国人,而中国人杀中国人还杀出民族英雄来了吗?那么我们的解放战争是民族战争吗?既然不懂基本常识,这样显得桑先生没有学问,让老百姓对你们的学识有疑心,对你们的卫国能力不放心。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9 00:15:57 +0800 CST  

拆穿岳家军的纪律神话(二)
岳家军有纪律,看来成了一些人的招牌菜,而这个菜名就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我们知道,凡是能打仗的军队无一不是有纪律的军队,而能打仗的军队在中外的历史上比比皆是,那么岳家军算什么呢?我们还知道,对一个人,应该是听其言尔后观其行,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同样比比皆是。岳飞就是这样的典型。
那些说岳家军有纪律的人举出几个例子来吧,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守纪律的,而这样的例子能举出来吗?当然是做不到的。强调纪律的人还忘记了更重要的一条:听指挥。即带兵的人听指挥,否则纪律再好,带兵的是个叛国者,走的是错误路线,这个纪律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郦琼的军队不是没有纪律,他们兵变投靠了伪齐,金军有纪律,坚韧不拔,7天行军1200里,平均每天是170里,而岳家军是30里,这样比较起来,谁有战斗力呢?
纪律不是战斗力,是战斗力的一部分,长官就想逃跑,就想消极避战,纪律有用吗?帝国主义的军队,殖民主义者的军队也不是没有纪律,有时候甚至是很强的纪律性。建炎年间金军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包括岳飞在内无一不藏身自保,那么强调讲纪律有意义吗?
我们看看岳家军是如何有纪律的吧。岳飞的亲舅舅之所以被杀,岳飞给他的罪名是骚扰了老百姓,如果岳家军有纪律,能让他做这样的事情吗?自己人都管不好,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岳家军的武将韩顺夫作战期间搂了所掳的妇人饮酒作乐,被杨再兴杀死,是有纪律的表现吗?岳家军在鄂州的家属多与僧人通奸,甚至惊动了岳飞,这是有纪律吗?在马家渡诸军皆溃,岳家军跑到蒋山纵军掳掠,是有纪律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载:(岳飞)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旃靡辙乱,飞望之,口怯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遂遣诸将还武昌。飞以亲兵二千,自顺昌渡淮,赴行在。于是颖昌、淮宁、蔡、郑诸州皆复为金人所取,议者惜之。这是有纪律吗?
历史学家马端临说:“张韩刘岳之徒,一遇女真,非败即遁。”
历史学家赵翼说:“依靠韩岳等恢复失地,虽三岁小儿亦知不能也。”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最可笑的是金兵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进兵到朱仙镇,是必无之事。高宗逃入海。”
绍兴十一年八月九日甲戌,臣僚上言:“伏见枢密副使岳飞亟蒙奖拔,不十年间,致位三孤。且复使之握重兵,居上游,其所委付,可谓重矣。而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堕。今春虏寇大入,疆场骚然,陛下趣飞出师,以为掎角,玺书络绎,使者相继于道,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忽卒复还。所幸诸帅兵力自能却贼,不然,则其败挠国事,可胜言哉!”这里说的是岳飞典型的不听指挥。“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难道国防大学的桑先生看不懂吗?或者是他根本没有看过有关宋代的史料。我更相信他是不会读的,他会的是道听途说而已。
绍兴十一年,臣僚继续上言:“诸帅凯旋,飞独无功。圣恩宽大,例有枢管之拜,宠数优渥,义当感激图报, 而飞方事矫饰,有识之士已讥其伪。”
又言:“窃见枢密副使岳飞顷由简拔,委以节制,慨然似有功名之志,人亦以此称之。数年之间,宠数频仍,官兼两镇,秩视二府,乃始安于荣利,不复为国远图矣。故昨来被旨起兵,则固稽严诏,略至龙舒而不进;兹者街命出使,则坚执偏见,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昔不应至是,岂其忠衰于君,诚如古人之谓耶?臣又闻飞自登枢管,郁郁不乐,日谋引去,以就安闲,每对士大夫但言山林之适。其诚与伪固不得而知,然以陛下眷待之隆,委任之峻,不思报称,遽为是计,亦忧国爱君者所不忍为也。”
又言:“臣比论列枢密副使岳飞之罪,章已三上。陛下尊宠枢臣,眷眷然惟恐伤之,姑示优容,未加谴斥。 臣谬当言责,安可但已。况其间一二事,大亏忠节。若坚拒明诏,不肯出师,以玩合肥之寇。”
又言:“今春虏犯淮西,张俊既全师遇敌,朝廷连降圣旨,趣飞来援;而逗遛不进,辄以道远乏饷为辞。大将之体国,固如是乎?陛下新命枢臣,处飞为副,超腧甚峻。正欲感励其心,使飞改意激昂,尚盖前失,而外为恭逊,情实饰奸。”
又言:“顷者惟西之役,俊方力战,而飞乃按兵不动。飞当是时岂以谓虏去国远关,其锋不可当,而欲避之乎?岂以谓坐观成败,而效卞庄刺虎之说乎?殆皆不然也。其意不过专务保江之计,而嫉淮西之成功耳!”
不知道赞美岳飞的人能看懂否?“不思报称”、“大亏忠节”、“飞自登枢管,郁郁不乐,日谋引去,以就安闲”、“亦忧国爱君者所不忍为也”,这些哪一点与“尽忠报国”沾上边的。
熊克《中兴小历》曰:“初,上诏湖北宣抚使岳飞以兵援淮西。飞念前此每胜,复被诏还,乃以粮乏为辞。至是濠州已破,飞始以兵来援,张俊、秦桧皆恨之。”
《王次翁叙纪》(王伯庠撰)曰:“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飞意。”
《野史》传曰:“绍兴十一年,兀术重兵攻淮西。飞念前此每胜,复被诏还,壮心己阑,且轧于和议,辞以乏粮。及濠梁已破,方以兵来援,张俊、秦桧皆恨之。这些都是岳飞严重不听指挥的典型表现,而岳家军的纪律又从何体现呢?这样的人不诛,才是没有国法、军法,南宋不亡那才怪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19 11:19:42 +0800 CST  
你信岳飞吗
赞美岳飞的人很多,因为他坚持北伐,坚持收复失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爱国的事业。这些看起来好看,听起来好听,可是做起来怎么样呢?肯定是不好做的,甚至肯定是行不通的。一些人偏说行得通,那么你站在高宗皇帝的立场上,还会这样认为吗?而你信岳飞吗?你能比高宗更了解岳飞吗?你比高宗更了解当时的处境吗?相信岳飞研究会会长都不敢说这样的话。
岳飞是个什么人,高宗多次会面岳飞,他能不清楚岳飞吗?而我们有谁与岳飞交谈过?有谁见过岳飞?如果有这样的人存在,他该九百多岁了。不仅是高宗皇帝,其他人也没有信岳飞的,因为岳飞没有做出让人信任他的事情来。看看王彦信任岳飞是个什么结果?杜充信任岳飞是个什么结果,信任岳飞的刘经、傅庆都被他杀了。你再看张俊信任他吗?李纲是著名的抗金文臣,他住的地方靠近岳飞,他说过岳飞好吗?
岳飞为找一块根据地,“收复”了襄阳六郡;为抢粮食,深入了商虢,而与敌人正面交锋,见不到岳飞的良好表现。尤其是在杀敌方面,岳飞没有积极性,说他消极避战的根据出自这里。绍兴十年,岳飞进入了河南,怕自己的侧翼不安全,让刘锜留下别走,后来再让刘锜出兵来援助他;他害怕敌军断后,逃得催促而又狼狈,一口气奔回武昌。这样的表现怎么可以信他呢?
岳飞真的会北伐吗,如果会的话,他首先要把伪齐刘豫给打残了,可是尽管东线诸将屡次与伪齐军作战,岳飞都作了壁上观,可以说他根本不打刘豫,那么他可能会打金人吗?真的北伐,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万一失败,就没有了翻本的机会。敌军深入南宋,打不好也能保存实力。而去了金国境内,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当初“澶渊之盟”,大臣王若钦对真宗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者快把钱输光的时候,他就将老本押上,来个孤注一掷。而寇准催促陛下上前线,也是孤注一掷,是非常危险的。万一有个闪失,恐怕得改朝换代了。如果南宋也搞孤注一掷,高宗愿意冒这个险吗?岳飞大不了学了杜充、郦琼去投敌人,高宗也能这样吗?
金国能够打败北宋并将其灭亡,是王朝整体的力量,而北宋与南宋恰恰是缺乏这样的整体合作。我们看看建炎三年金军把宋军打得稀里哗啦,是诸将只顾自己的原因。马家渡之所以战败,毫无疑问是这样的结果。韩世忠在黄天荡苦战不休,岳飞援助他了吗?如果北伐收复失地,是岳飞一个人能干的事情吗?岳家军能够独当一面吗?
所以我们注意到南宋的各军有不相救的习惯。《三朝北盟汇编》卷一九三曰:(绍兴九年)布衣周南仲上书曰:“今之诸军将帅,相视若冰炭,相疾如仇雠。假使一军深入,其谁为应,一军陷阵其谁为援?刘光世窃琳馆之清名,张俊负跋扈之大恶,岳飞、吴阶、韩世忠之流,裹甲坐粮,首鼠两端。所以然者,无主帅故也•••••今诸将尾大不掉,陛下已失于初矣。”布衣都有了这样的认识,朝廷的文武不清楚吗?高宗不清楚吗?在这些人里,高宗信谁?难道会信这个“裹甲坐粮,首鼠两端”的岳飞吗?
岳飞始终坚持辞去枢密副使一职,坚持提出返回两镇(鄂州、襄阳),也就是回到原先的统兵位置上去。高宗诏曰: “朕以二三大帅各当一隅,不足以展其才,故命登于枢机之府,以极吾委任之意。今卿授任甫及旬浃,乃求去位,行府之命,措置之责,乃辞不能。举措如此,朕所未喻。夫有其时,有其位,有其权,而谓不可以有为,人固弗之信也。”
高宗说的很明白:你岳飞有其位,有其权,而说什么不可以有为,人们会相信吗?。看来岳飞说明白了,在枢密副使的位置上,不能展其才,恐怕也表明了自己的文化不行,干不了这个。但是高宗是铁了心不让岳飞再掌兵了,因为他不信任岳飞了。
所以高宗决定:三帅同参知政事(升副宰相职),张俊、韩世忠同为枢密使,岳飞副之,岳飞排在第三位。 张俊立即将所部兵权交御前司(由大本营亲掌),韩世忠不置可否,岳飞则留恋兵权,力辞枢密副使职。高宗安慰三帅: “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府本兵之权甚大,卿等宜共为一心,勿分彼此。则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顾如宗弼(兀术),何足扫除乎?”
有人说:如果岳飞真的非常忠心,何必对上交兵权如此迟疑?在高宗管治下,他依然可以指挥打仗么,难道岳飞的军队只属于岳飞自己,而不属于皇帝吗?其实高宗是在怀疑岳飞的忠心,因为岳飞的表现很不好,发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尤其是对皇帝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说一套做一套,皇帝已经指挥不动他了。
有人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高尔基说:“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而岳飞在这两方面都占全了。有人说岳飞是个完人,是个完美的人。其实他根本不了解岳飞。看看他怎么对待王彦、杜充、刘经、傅庆、赵秉渊、牛皋、张浚、张俊、赵构等人,就知道他这个人的品德了。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岳飞既无人之道,那么只能是天之道来灭掉他了。如果你是岳飞不诚的受害者,还能说岳飞是个完人吗?岳飞连品德的底线都不存在了,他也就只能活到39岁,老天爷甚至不让他凑个整数,显然是彻底容不下他了。连老天都不信岳飞,他也就不可能有救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0 00:56:39 +0800 CST  
@花似锦 2015-10-19 15:11:05
@ejoun 33楼 2015-10-19 12:56:00
@叽叽喳喳侃大山 2015-10-17 00:13:01
可笑的进攻型(一)_
捧岳飞的人喜欢说岳飞是南宋唯一的大兵团作战的进攻型武将,说这话的意思是,岳飞很勇敢,很有战斗力,也是很爱国的表现了。我们要问的是,进攻型就那么好吗,拿破仑也是进攻型,希特勒更是进攻型,日本军国主义甚至进攻到了东南亚,差点到了澳大利亚,他们的这个进攻型体现了什么?金军灭辽,灭宋,多次南侵......
-----------------------------
在你身上未必没有女真血统,你的先祖未必不是金国人,那么你的先祖是中国人吗?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0 01:00:00 +0800 CST  
@李西华2015 2015-10-19 17:02:58
真真荒唐文,一派胡言乱语,整篇纵横交错跨越世纪的猜测。细看一下才明白,是在给秦桧之流翻案
-----------------------------
你的先祖是山东人吗,如果是的话,就是金国人了,你也未必不是女真人与汉人融合的结果。这个你能排除吗?那么你的身上有外国人血统吗?中国自古多元一体,这个多元一体从来没有日本人的份。岳飞尽屠夷种,就是想 杀你的先祖,你没有想过吗?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0 01:03:43 +0800 CST  
秦桧到底有没有罪,我们只需掌握几个关键点:一:宋金议和是中国人不杀中国人,乃中国人之福;二、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秦桧谋害岳飞的一个字、一句话;三、历朝历代有议和,北宋与辽朝与西夏有两和,秦桧之后南宋与金有两和,且文天祥也议和,为什么偏偏秦桧不能和;四、宋金议和,南宋得以中兴,国祚一百五十余年。不要多了,只要明白一个道理,秦桧给了南宋一个太平天下,国家有繁荣,可持续发展,而人民有幸福。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为秦桧翻案的人。
一、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丘浚言:“秦桧再造南宋,岳飞不能恢复”明朗瑛《七修类稿》卷三);
二、清代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言:“从前之主和,以时势论之,未为失算也。”(《十驾斋养新录《卷八);
三、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 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佗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大历史学家赵翼说:“依靠韩岳等恢复失地,虽三岁小儿亦知不能也”。
四、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他与金人和谈成功,给国家带来了一百年的和平•••••七百五十年来,秦桧从来没有得到原谅•••••(因为)他与敌人达成了屈辱的和平”;
五、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和比战难,战败仍不失为民族英雄,和成则是万古罪人。故主和是在更需要有政治的定见与道德的毅力也。”(《再谈油炸鬼》)
六、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至谓秦桧为大奸,为私通敌国之人,其议和,其杀忠武,均系金人之指使,此等不衷情实之小人口吻,断不可以不辨。”“最可笑的是金兵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进兵到朱仙镇,是必无之事。 高宗逃入海。 ”
“挞懒攻山阳(楚州),秦桧亦在军中,与妻王氏,渡海南归。宋朝人就说是金人暗放他回来,以图和议的。请问这时候,金人怕宋朝什么?要讲和,还怕宋朝不肯?何必要放个人回来,暗中图谋。秦桧既是金朝的奸细,在北朝,还怕不能得富贵?跑回这风雨飘摇的宋朝来做什么?当时和战之局,毫无把握,秦桧又焉知高宗要用他做宰相呢?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懒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
七、清康熙皇帝:“(南宋)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 若为雪耻复仇, 同死于国难者, 尤不知于明末同乎?”
八、大历史学家马端临说:“张韩刘岳之徒,一遇女真,非败即遁。”
九、《南宋书》认为宋朝想打败金国“萎人望起矣。”
十、茅盾1941年在《笔谈》第三期上发表的《谈一件历史公案》,认为:“迫于当时的客观形势,靠岳飞等人的努力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南宋和金朝的力量对比,秦桧主持和议是不能避免的选择•••••才能苟安于半壁河山,由此背负了千古骂名,实在是有些冤枉•••••秦桧是谨慎恭顺的,他执行了高宗的意志,而且还为了顾全朝廷和诸将的关系,他宁愿自负恶名,这难道还能说他不忠于朝廷?”
十一、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说:秦桧久居异国,略谙敌情。及其当国,排群议而主和。当时号称贤士大夫及后世主持清议者多唾骂之。然而设身处地,为当时谋国计,固亦未可厚非也。
十二、夏绍曾《朝野佥言》赞道:“力排群议,独抗仇敌,主持宗社,义不苟生,则有秦桧者。”士子之间流传一副对联赞扬秦桧:“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霜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策。”成造福于民得高度褒扬不愧一朝圣相 被指功为罪受极端侮辱无疑千古奇冤
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为秦桧翻案,后来又说为秦桧翻案的人没有断过。有人叹息:唉,看来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是越来越不好说清楚了,像我这样的人还得使劲想上很久很久。看来确实需要有一部颇有分量的研究秦桧的著作问世,把秦桧说得更深透一些,让人们少一些迷惘,多一分清醒。
历史进入21世纪,认识到秦桧被冤的人更是有增无减。但是能够做到为秦桧翻案的人,却还没有出现。虽然“研究”岳飞的人数不胜数,但是他们并不研究秦桧,所以他们对秦桧的认识无疑是很不充分的,自然在提到秦桧的时候依然是被重复过无数遍的老调子,不过是用词略有些区别而已。
有人说:自从秦桧冤案形成后,到现在总共四个朝代,各个朝代的最精英们前赴后继的一致为秦桧翻案,公开说秦桧有冤情。而像我这样的无名的在为秦桧翻案的学者更是不知有多少。民族的良知并未泯灭,邪不胜正,正义不可侮,天地不可欺。林肯说过,你可以一段时间内骗一部分人,你无法永远骗所有的人。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0 01:07:50 +0800 CST  
因为未来若干年后中国日本可能会成为一个国家的,————————你是在做梦吗?你是在精神病院吗?我是不是可以说,若干年后你可能是我的儿子呢,中国竟然有你这样的人,你说给你的父亲母亲听听,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吧。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02:16:02 +0800 CST  
拆穿岳家军的纪律神话(四)
纪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纪律,一种是对别人的纪律。上面的纪律是对自己的,如党纪,军纪;对别人的纪律是对下的纪律,如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的纪律,这样的纪律对属下有用,对自己无用。但是最高的纪律是国家的政治纪律,显然要高于组织和军事纪律。也就是说,政治是大局,一切服从大局。国家说与金议和不打仗,你就不能自行其是另搞一套。
许多人说岳飞爱国,就常常引用岳飞的一句话:“愿定谋而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据说表词为岳飞幕属张节夫之文。据说秦桧见之切齿,不过秦桧切齿你又没有亲眼见,只是想象而已。但是岳飞说的话显然违反了政治纪律,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未能保持一致。国家的利益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是一个军人的起码要求,即我们说的“党指挥枪”。如果你自行其是,目中无人,国家能不把你拿下吗?再说你岳飞平常的表现又不怎么样,建炎三年、四年,你复了什么地方?你是一路的逃跑,哪里有复国的样子呢?
南宋有大臣说:初建康军溃于蒋山也。统制刘经、扈成、岳飞皆入茅山,经屯上观,成屯中观,飞屯下观,皆纵兵虏掠为资。飞与经、成议移军入广德军锺村,经与成皆许之。岳飞与经引兵先行,飞等既行,成按军在路,下摆拨不劝。大臣后面说到:飞与经军马置君父不测之险而不恤,臣窃观今日诸将在古法皆当诛。为什么这样说,当时岳飞可以去的地方有五:一是江西保孟太后;二是保卫建康;三是跟随杜充;四是在建康附近杀敌;五是进入浙江保护高宗。这五地不管去了何处都是爱国心的体现,但是岳飞与刘经商议去广德,这可能就是岳飞提出来的。这是一条由怯懦引发的逃跑路线和完全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的自保计划。
在当时,防守长江一线的最高指挥官是杜充,他手里有六万大军,岳飞当然是听他的指挥。如果你是个守纪律的军人,不会将其弃如撇履,而杜充也肯定没有说让岳飞他们去广德。去广德就是逃命,就是放弃抗金。我们相信岳飞对部下的管束很严,但未必就要相信他对自己要求很严,能够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
有个吉州布衣周南仲上书曰:假使一军深入其谁为应?一军陷阵其谁为援?刘光世窃林馆之清名,张俊负跋扈之大恶,岳飞、吴玠、韩世忠之流裹粮坐甲,首鼠两端,所以然者无主帅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胄亲冒烟尘,诏书具在,谁不闻知,(却)未收尺寸之功。这是岳飞形象的真实写照。
我们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的纪律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而“裹粮坐甲,首鼠两端”能说是纪律吗?高宗命令岳飞守住河南,命令岳飞救援淮西,岳飞执行了吗?高宗还命令岳飞增援顺昌助刘锜一臂之力,岳飞去顺昌了吗?如果刘锜有个三长两短,难道不是岳飞的责任吗?即便刘锜能够自保,去顺昌还有一个目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岳飞都没有做到。
曾经统领岳飞的王彦放过了岳飞不诛,岳飞算是捡了一条命,这样岳飞也尝到了不守纪律的甜头,即别人不能把他怎么样。后来王彦斩了提举一行事务的赵横及中军统领门璋。当时王彦既败李忠,凯歌回金州,大赏战士,待赵横如初,终不言丰里之败事。他与兵将会饭,语话如平常,赵横亦不疑。至是忽往教场点兵,会兵官具酒饮,至四行,叱赵横立起,使人数其丰里不援之罪,命杖之百,而勇士已捽捉执缚矣。
赵横被缚之后问:“受杖何至缚耶?”王彦曰:“敢有起身告赵横者,与赵横偕死!”诸将皆不敢动。彦数之曰:“丰里之战,吾屡麾使汝援之,汝不援何也?”横曰:“与贾甯之争气耳。”彦问其故,横曰:“镇抚唯用提辖官贾甯,及战乃用赵横乎!”彦以其罪遂斩之。又叱门璋下堦数之如前。璋曰:“璋为偏将有统制赵横在不得自由。”彦曰:“见危不救安用将为何!”这样门璋也掉了脑袋。
绍兴十年岳飞不援淮西,导致濠州之役大败,其性质比丰里之败严重得多。对岳飞来说,他就是赵横,王贵、张宪就是门璋。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二人有谁参与此次行动,或者谁都没有去,或者岳云算一个。那么按照王彦的说法:“见危不救安用将为何!”说来不援淮西至少要斩一个岳飞的副手,或许就是张宪及岳云了。
岳飞不援淮西是严重的不守军纪,如果换了王彦来任最高统帅,他会不会斩岳飞及张宪呢?我们的读者会怎么想呢?大理寺审岳飞没有如此详细的对话,他们问岳飞:“淮西之役,上屡麾使汝援之,汝不援何也?”看岳飞怎么说。有人说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黑岳飞”,但我们看不到岳飞黑的地方吗?他不援淮西是黑是白呢?
南宋朝廷杀了个叫李允文的官员,他的罪名是恣睢专杀。于是赐死于大理狱。岳飞也是“赐死于大理寺狱”,不过人家并没有什么风波亭的说法。读者注意了,凡是提到风波亭的人,就要给他的历史学识扣分,因为他连风波亭这样子虚乌有的事情都相信了,他的鉴别能力是高不到哪去的。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凡是能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是有纪律的军队,而有纪律的军队未必是能打胜仗的军队。打仗要看指挥官的能力,也就是说,一把好刀看用在谁的手里,你能好好保养,不一定就能好好使用。这样说来,即便你岳家军真的有纪律,而岳飞消极避战,只想逃跑,一样是不能打胜仗的。我们的讲纪律是为了打胜仗,没有这个前提,纪律就没有价值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02:17:48 +0800 CST  
拆穿岳家军的纪律神话(三)
岳飞强调的是属下诸将守纪律,强调是士兵守纪律,他自己完全不必守纪律。守纪律的重要表现是有监督的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不仅会产生腐败,而且会导致人头落地。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削兵权,这是整个宋朝的既定国策。而偏偏有历史学者说这是高宗、秦桧准备谋害岳飞的步骤之一。凭他们说的看起来是有道理,并且说下一步就是将岳飞削职为民,连枢密使都不是。
岳飞在援淮西行动中的表现不可能不引起御史们的注意,他们在纠劾岳飞之后,岳飞随即罢为万寿观使。于是有历史学者说了:看看,这不是想杀岳飞的前奏吗?但是他就不说岳飞的表现如何,不说这是岳飞准备谋反的前奏,即高宗说的话他不再听从。
在南宋,万寿观是专设皇帝本命殿,为皇帝本命祝寿的地方,这里又不是监狱。而岳飞无法忍耐对他的待遇,心生不轨之意。其实不难看出,如果宋金议和,岳飞想的是他有可能再也不能回到他的军中。
对于宫观,早在徽宗时期,为解决官多阙少的问题,朝廷一直在增加宫观官的数量,从而使宫观官阙成为官阙的一大类。北宋后期及南宋,几乎每一个官员都曾经任过宫观官,有些官员一生中则任过多次宫观官,比如著名的理学领袖朱熹。难道说朝廷想杀朱熹吗?
岳飞之所以能够残杀刘经、傅庆,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监督他的结果。而岳飞在杀人之后,则更加没有人来监督他了,这对岳飞来说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不去淮西战场,谁也拿他没有办法。我们说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见了缺点、错误只字不提,这样长久下去,岳飞还能不失败吗?他的所谓“十年之功”能成功吗?我们现在监督缺失的地方就是腐败的地方,就是唯我独尊的地方,就是自以为是的地方,就是骄横跋扈,不把朝廷、皇帝以及军纪国法放在眼里的地方。
十多年来,岳飞对唯我独尊的至高权力就像吸毒一样上瘾而不能自拔。当这些权力在岳飞面前彻底消失的时候,他能够接受吗?受得了吗?于是我们看到,岳飞从临安悄悄地溜回了江州,可以说他是不辞而别的。我们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岳飞任何的告假证据,尤其是他的子女也不在临安,即没有“人质”在朝廷这里,人家能不疑心你吗,尤其是在相当的敏感时期。
早有人指出,岳飞回大本营后,始终坚持辞去枢密副使一职,返回两镇(鄂州、襄阳),也就是回到原先的统兵位置上去。高宗诏曰: “朕以二三大帅各当一隅,不足以展其才,故命登于枢机之府,以极委任之意。今卿授任甫及旬浃,乃求去位,行府之命,措置之责,乃辞不能。举措如此,朕所未喻。夫有其时,有其位,有其权,而谓不可以有为,人固弗之信也。”
高宗决定:三帅同参知政事(升副宰相职),张俊、韩世忠同为枢密使,岳飞副之,岳飞排在第三位。 张俊立即将所部兵权交御前司(由大本营亲掌),韩世忠不置可否,岳飞则留恋兵权,力辞枢密副使职。高宗特意安慰三帅:“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府本兵之权甚大。卿等宜共为一心,勿分彼此,则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顾如宗弼(金兀术),何足扫除乎
这里岳飞应该体现的是大纪律,而不是什么掳掠,拆屋的小事情,不是什么管束军队士兵的纪律,而是岳飞本人的政治纪律——随时随地,时时刻刻与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如果岳飞真的非常忠心,何必对上交兵权如此迟疑?在高宗管治下,他依然可以指挥打仗么,难道岳飞的军队只属于岳飞自己,而不属于皇帝?
秦桧是最讲纪律的人,当初他被罢去宰相职务以后,数年间丝毫不做出格的事情。对皇帝的话是耳提面命,言听计从,尤其是在大纪律方面,你说议和,我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尽管有人反对议和,但是确实没有人在个人问题上,在忠君的问题上找出他的问题来。可以说,秦桧是谦虚而又谨慎的,是遵守朝廷纪律的。也可以说,朝廷的纪律是最高的纪律,在这个纪律面前胆子一定要小。有人说胆量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其实,胆量也决定一个人的性命。在纪律面前就是要胆子小,而岳飞偏偏是胆子大,他想杀谁就杀谁,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淮西不去就不去。他以为朝廷不能把他怎么样,结果以身试法,不会有好结局的。
纪律应该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产物,而不是符合法西斯利益的产物。纪律是把双刃剑,看用在谁的手里。如果用纪律发动战争,谋求个人的利益,这个纪律当然是有害的。《道德经》曰:“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秦桧议和,使得宋金都放弃了“不详之器”,秦桧以他的行动做了一个“有道者”。这样天下太平了,国富民安了,生命得以保障了,这里还有掳掠吗?还有拆屋吗?南宋人民应该感谢谁呢?
有人说,太平是岳飞打出来的。而我们看到岳飞上面的种种表现,还能认为天下太平与岳飞有关吗?“所有的母亲都憎恶战争”,这是古罗马诗人的诗句。自然所有善良的人都欢迎太平,这是秦桧送给南宋人的礼物,难道是岳飞给的吗?难道不拆屋,不掳掠强于太平日子吗?
我们还要重复一遍前面说过的话,对于一个人的认识,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从古至今说好听话的人比比皆是,难道我们就相信吗?如果你真的信了岳飞,就请举出例子来,让人心服口服才是真理。可惜,还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出现,说空话的人倒是一再的出现,这就是目前社会上对岳飞认识的现状。那么当有人站出来拆穿神话(谎言)的时候,就不要有什么想不通乃至大惊小怪的了。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02:19:22 +0800 CST  
宋朝灭十国,谁是外侮?宋朝攻辽,谁是外侮?宋朝灭金,谁是外侮?怎么一到金灭宋朝是外侮了。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谁是外侮?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是外侮?改朝换代,历史发展,谁是外侮?

下面就是岳飞的精神!!下面就是一丝不挂的岳飞形象。


岳飞劣迹一览表
一、带走王彦军队;二、掘开黄河放水;三、失守马家渡口;四、不保建康吏民;五、咫尺杭州不救;六、避战偷安宜兴;七、皇帝逃亡娶亲;八、谋害同僚刘经;九、残杀战友傅庆;十、破腹挖心舅舅;十一、坐观世忠胜败;十二、楚州危急不救;十三、泰州放弃不守;十四、江西杀人如麻;十五、刘豫南侵不理;十六、不援顺昌纵敌;十七、放弃河南逃跑;十八、不援淮西害国;十九、潜逃江州谋叛;二十、辱骂皇帝谋反。

看看岳飞多少心:一:背叛王彦有野心;二、决开黄河丧良心;三、抛弃杜充有叛心;四、不救高宗无忠心;五、不援楚州有私心;六、放弃泰州有怯心;七、残杀舅舅有毒心;八、江西屠杀无仁心;九、谋杀战友有狠心;九、争抢淮西军有贪心;十、放弃河南无战心;十一、淮西不赴叛国心;十二、勾结张宪谋反心。

岳飞触犯的人物一览表

赵构、王彦、张用、王善、杜充、刘经、傅庆、舅舅、戚方、李回、李纲、韩京、吴锡、赵秉渊、韩世忠、张俊、张浚、秦桧、李宝;间接者:王贵、王俊、王德、杨沂中、韩世忠、刘錡、结发之妻

谁说岳飞是英雄:
王彦说岳飞是英雄了吗?杜充说岳飞是英雄吗?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说岳飞是英雄吗?张浚、赵鼎、吕颐浩、黄潜善、李回、李纲说岳飞是英雄吗?王德、刘锜、杨沂中、郦琼、刘经、傅庆、牛皋、赵秉渊、王贵、王俊、张宪、姚政、李横、吴锡、韩京、李兴说岳飞是英雄吗?李若虚、薛弼、胡铨说岳飞是英雄吗?皇帝高宗说岳飞是英雄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无岳飞之名,体现他是英雄吗?

岳飞守不住的地方
1、守不住东京,放弃河南,逃往建康;2、守不住建康,3、守不住长江天险马家渡;4、守不住泰州;5、守不住郾城;6、守不住颖昌;7、守不住河南。岳飞守住了鄂州、襄阳,但从未遭到敌人进攻;岳飞收复了二城:建康、襄阳,但全是被敌人放弃的空城。

岳飞以少胜多:
1、在汴京南熏门,八百破五十万;在朱仙镇五百破十万;在郾城带四十骑冲锋;在临颍杨再兴三百杀敌二千;在去临安路上,用两千骑护送;在私下里对诸将说,用一万人蹉跎了韩家军,用一万人蹉跎了张家军。

岳飞的家庭状况
父亲岳和比岳飞大16岁,岳飞比儿子岳云大16岁,岳母比岳飞大36岁,岳母比老公岳和大20岁,岳飞老婆李娃比岳飞大2岁。岳母单独葬一处,李娃单独葬一处,岳飞单独葬一处,岳飞四子各葬个的。与父母均不附葬。

岳飞爱民吗
岳飞放弃东京,他爱东京之民吗?决开黄河放水,他爱河南之民吗?放弃建康不守,他爱江苏之民吗?咫尺杭州不救,他爱浙江之民吗?放弃泰州不守,他爱泰州之民吗?三次不援淮西,他爱安徽之民吗?放弃河南不守,他爱河南之民吗?在江西杀人如麻,他爱江西之民吗?深入商虢抢粮,他爱河南之民吗?

了解岳飞的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民间传说知道的岳飞
第二层次,通过上学课本知道的岳飞
第三层次,通过《说岳全传》知道的岳飞
第四层次,通过《宋史》知道的岳飞
第五层次,通过岳飞孙子岳珂著作知道的岳飞
第六层次,通过《岳飞传》、《岳飞新传》知道的岳飞
第七层次,通过学术论文知道的岳飞
第八层次,通过诸多历史文献知道的岳飞


谁沾岳飞谁倒霉
王彦沾上岳飞倒霉,人马被带跑了;杜充沾上岳飞倒霉,被无情抛弃了;刘经沾上岳飞倒霉,惨遭谋杀;傅庆沾上岳飞倒霉,杀一儆百;亲舅舅沾上岳飞倒霉,开膛破肚再剜心;牛皋沾上岳飞倒霉,被夺占军功;张俊沾上岳飞倒霉,成终身死敌;张浚沾上岳飞倒霉,淮西兵变下台;赵秉渊沾上岳飞倒霉,挨揍几死;高宗沾上岳飞倒霉,不服指挥,不援淮西,宋军大败,国家危亡;张宪沾上岳飞倒霉,图谋兵变,极刑处死;岳云沾上岳飞倒霉,身首异处;李娃沾上岳飞倒霉,半辈子守寡;韩侂胄沾上岳飞倒霉,兵败名裂,函首安边。

岳飞杀人表:
1、放任金军杀安徽人;2、坐视金军杀浙江人;3、亲自动手杀江西人;4、决开黄河淹亡河南人;5、消极避战害苦江苏人;6、在岳庙里跪了江苏人、四川人、河南人、甘肃人。

岳飞放弃八大战场
1、放弃河南战场,逃至建康;2、放弃建康战场,逃至广德;3、放弃杭州战场,逃至宜兴;4、放弃黄天荡战场,金军反败为胜;5、放弃楚州战场,坐观赵立战死;6、放弃泰州战场,逃至江阴军避难;7、放弃顺昌战场,消极避战以图自保;8、放弃淮西战场,三失杀敌良机。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02:29:28 +0800 CST  
又言:“今春虏犯淮 西,张俊既全师遇敌,朝廷连降圣旨,趣飞来 援;而逗遛不进,辄以道远乏饷为辞。大将之体国,固如是乎?陛下新命枢臣,处飞为副,超腧甚峻。正欲感励其心,使飞改意激昂,尚盖前失,而外为恭逊,情实 饰奸。”又言:“顷者惟西之役,俊方力战,而飞乃按兵不动。飞当是时岂以谓虏去国远关,其锋不可当,而欲避之 乎?岂以谓坐观成败,而效卞庄刺虎之说乎?殆 皆不然也。其意不过专务保江之计,而嫉淮西之成功耳!”

这就是岳飞的爱国精神啊。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02:33:23 +0800 CST  
岳飞不可能是民族英雄
岳飞的头衔很多,我们可以数数看:英雄、汉族英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英雄。一般人都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这里既是汉民族英雄,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因为这些人的心里,中华民族即汉民族,它们是划等号的,通常不会认为是代表整个中华各民族的英雄。
岳飞是个军事人物,这样的英雄一定是有个对立面存在而成为英雄的,不可能没有对立面便获得了英雄的称号。英雄的对立面是敌人,汉族的对立面是非汉族,中华民族英雄的对立面是非中华民族。而我们知道,岳飞的对立面是金国,金国也是个汉人为主的国家(王朝),即便是女真人,他们是汉人的敌人吗?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吗?当然不是,他们是中华民族多民族中的一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既然如此,岳飞怎么可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呢?否则就等于认定金国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中国自古是个多元一体的国家,各民族都是我们中国人,他们过去不是中华民族的敌人,现在更不是。如果我们一定要认定岳飞是民族英雄,就等于是否定其他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这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团结的破坏。这样的问题一般老百姓不能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学家也不能认识到,可见他们对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很不够,很差劲。他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好好努力提高自己。
通常情况下,英雄都是有敌人的,抗灾英雄的敌人是大自然,如抗震英雄,他们的敌人是地震。地震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洪水夺去千万人的生命,这时候可以产生出英雄。战争中的英雄是杀敌人,杀的越多越是英雄。但是你在杀中国人,你却成了民族英雄,岂不是很荒唐吗?
金国的汉人四千万,岳飞当然不能代表他们了,所以岳飞也算不上是汉族英雄。早在辽朝时就存在许多不属于宋朝的汉人族群,金朝统一了北方,包括宋朝的汉人都统一在金国这个王朝之内。岳飞跟他们没有关系,在岳飞的眼里他们也是敌人,跟南宋打仗的也都是以他们为主,即所谓的“签军”。
如果一定要认定岳飞是个英雄,他充其量是个保卫南宋王朝的英雄,我们知道“三国”英雄,知道“隋唐英雄传”,他们都是王朝的英雄。即便是汉朝跟匈奴打仗的英雄,他们也不过是大汉英雄,谁能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呢?
南宋的敌人是金国,他们之间的敌对不是各族之间的敌对,女真不是对汉人开战,否则他们为何不对本朝的汉人开战呢?金国的大部分官员,甚至高官都是汉人。更重要的是,女真人自来到了中原,就已经递交“申请加入汉人表”。在他们之前,已经有许多的族群加入进来了,大的族群有匈奴、鲜卑、突厥、高丽等等。随着蒙古人的到来,这个“申请表”获得了审批通过,女真人正式加入汉族之中。当我们现在再说岳飞是汉民族的英雄,是为了保卫汉族文化等等,就显得很可笑了。
一般是战争年代产生英雄,和平时期产生模范。后者没有敌人,唾骂在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贡献;而前者一定有敌人。南宋可以认为金国是敌人,而在我们的眼里,南宋与金国都不是敌人,只有把金国当成是我们的敌人之时,我们才说岳飞是民族英雄。许多人的祖先连南宋人都不是,他们的眼里岳飞怎么会是英雄呢?金国人想的是,我们把南宋打得稀里哗啦,他们俯首称臣,岳飞却是英雄,还是民族英雄。首先金国人不服,我们现在读历史的人会服吗?
在南宋时期,不存在中华民族的敌人,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不存在敌人。有人说文天祥是民族英雄,那么蒙古元朝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吗?有人说于谦是民族英雄,那么蒙古瓦剌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吗?有人说张煌言、史可法是民族英雄,大清满族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吗?如果他们都不是,这些人算是民族英雄吗?戚继光面对的敌人中有倭寇在内;郑成功面对的敌人是荷兰人;林则徐、关天培面对的敌人是英国人。说他们是民族英雄还有点靠谱,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与之为敌的凡不属于中华民族的,在与他们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英雄,可以往民族英雄上面靠。否则是乱靠,瞎靠,是对历史的无知,是对民族的无知。
我们中华大地,从来就是各民族表演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建立了各个王朝,他们之间产生出来的英雄均属于王朝英雄。我们何尝认为“刘关张”是中华英雄?他们能代表中华吗?“水浒英雄”甚至连大宋英雄都不是,武松不过是山东好汉,谁能说他是大宋好汉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长江可以代表中华,浪花淘尽的英雄是各王朝的英雄,如果是中华英雄,浪花能淘尽他们吗?中国的历史,是个王朝英雄登场的舞台。不过在中国统一了之后,在这个统一中国对外的战争所产生出来的英雄,才算得上中华英雄。如果在内部纷争中所产生出来的英雄,仍然不算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民族英雄一般代表了正义性,而中国内部王朝的纷争通常不代表正义性。一定有人不服气地说,金国侵略南宋,当然是非正义的。两宋没有惹他们,凭什么要灭人之国,凭什么要进攻南宋。那么要问了,南方十国没有招惹北宋,北宋凭什么灭了他们?辽朝没有招惹北宋,而北宋凭什么联金灭辽,出卖并且与金国瓜分自己的老朋友?
许多人没有想明白,古人为什么要“侵略”,要灭他人之国?如果你是古人,是会选择“侵略”还是不“侵略”呢?如果你是赵匡胤,是会老老实实为后周尽忠报国吗?赵匡胤黄袍加身,他既然没有做到“尽忠报国”,他的后代们凭什么要求别人这样做呢?如果别人不这样做是有错吗?
如果你学好了历史,即可知道,古人的“侵略”是为了获取生存空间,是为了减弱或者消除来自他国的威胁。减弱就是让人家臣服,消除就是把人家灭掉。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这样做,对此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仍然与人家和平友好吗?减弱威胁的方式之一是获取对方的财富及土地,以求壮大自己,削弱对方。另外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剧烈的,这个冲突导致了仇恨的产生。南宋恨金国,才有了多次北伐;后金对明朝“七大恨”,才有了对明朝的战争。不难想象,当大家都是这个心态时,还有客气可言吗?
在中国的古代,大家都想成为庞大的国家,大的特点是空间大,难以被别的王朝所灭。所以都尽量使自己成为大国,并且是越大越好。战略空间使得人家啃不动你,你不就安全了吗?为什么别人灭不了我们中国,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才能更好地生存,为了这个目的才有战争,才有灭国的行为。既然大家都是为生存而战,都抱了对人家“不怀好心”的态度,你怎么可能说一方正义,一方不正义呢?
人类的历史证明,谁掌握了强大的实力,谁就有生存的权利,否则将被淘汰。王朝更替,其实是实力的更替,没有实力无法完成这个过程,这就是王朝之间的战争起源。我们不能说,人家来灭你的时候你有正义感,你灭人家的时候仍然有正义感。历史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如果把民族英雄用在这个地方,是名不副实,摆错了位置,那就应该改正过来。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1 22:24:18 +0800 CST  
岳飞放弃八大战场
1、放弃河南战场,逃至建康;2、放弃建康战场,逃至广德;3、放弃杭州战场,逃至宜兴;4、放弃黄天荡战场,金军反败为胜;5、放弃楚州战场,坐观赵立战死;6、放弃泰州战场,逃至江阴军避难;7、放弃顺昌战场,消极避战以图自保;8、放弃淮西战场,三失杀敌良机。
----------------------------
@关天何处不逢君 2015-10-22 09:54:27
这里只有泰州,岳飞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淮西之败,岳飞是比较消极,但战败责任不在他。
-----------------------------
关键是不听指挥,心里没有皇帝,就是犯上的性质。说的是不援淮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阳奉阴违,骄横跋扈,是严重问题。
楼主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发布于 2015-10-23 01:36:07 +0800 CST  

楼主:叽叽喳喳侃大山

字数:198541

发表时间:2015-10-15 09: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2-18 12:13:33 +0800 CST

评论数:10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