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

一百一十六、郦氏兄弟
司马导演又出现了!他大喊着演员各就各位,灯光、摄影、录音机,准备拍摄!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来到旅舍,先递进自己的名谒。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下拜。
郦生说:“足下想要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吗?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呢?”
沛公骂道:“竖儒!天下人遭受秦国的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
郦生又说:“如果足下决定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国,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站起来,穿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
刘邦问道:“怎样制定计策呢?”
郦生说道:“足下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也不满一万人。如果想以此来直接对抗强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探虎口啊。陈留县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臣和陈留的县令关系很好,请允许我出使,让他向足下投降。如果他不听从的话,足下再发兵攻城,臣可以作为内应。”
到此为止,人物的对话结束。我们在这里感谢司马迁为我们杜撰出如此精彩的场景描写。
其实,关于这段历史事实,陆贾在《楚汉春秋》中留下的记载充其量就是,砀郡长刘邦召见郦食其,派他前去游说陈留县令,如此而已。至于刘邦让两个女子洗脚、郦食其对刘邦说的言语等等,都是司马迁本人穿凿附会的一些小说描写而已。其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是黑刘邦,二是增加自己作品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连纸都没有,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的话,还得用小刀慢慢地刮掉。当然,也没有录音笔,无法对人物间的对话进行速记。更糟糕的是,刘邦身边也没有专职史官,只能让陆贾这样耍嘴皮子的人临时兼职。一直到汉武帝即位时,约公元前140年,国家才开始设置专职史官。
听完郦食其的高见后,砀郡长刘邦就派遣郦生前往陈留县游说县令;同时,自己带着军队紧随其后。通过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楚军很快夺取了陈留县。
郦生因为立下的功劳,被刘邦封为广野君。到了此处,汉唐氏忽然意识到少介绍了一个人,他就是广野君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后来,郦商在功臣表中排名第6位。
著名的将军郦商登场!
据司马迁记载,郦商在陈胜起兵时,聚集了一群少年,四处拉人入伙,很快得到数千人。当刘邦率军到达陈留县时,他和兄长一起加入了楚军。郦商虽然加入了刘邦集团,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独作战。占领陈留县后,刘邦把陈留的军队交给郦商带领,以表示自己对郦商的信任。而郦商也很快证明,自己值得信赖,绝对不会让砀郡长失望!
根据郦食其的年纪推算,郦商的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与刘邦的年纪差不多,可能比刘邦还要年长。这或许就是郦商经常单独行军打仗的原因吧,毕竟让一个比自己年幼的人领导,心理上总有些无法接受。
攻占陈留县对于楚军刘邦部意义重大,因为刘邦获得了城内充裕的粮草。俗话说:“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拥有大量积粟辎重后,刘邦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积蓄力量,进而西征灭秦。
或许,郦氏兄弟在去年就想加入刘邦集团,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引荐人,而且楚军主帅项梁突然战死,刘邦的军队迅速向东进行撤退,兄弟二人还没有准备好就失去了机会。因此,当刘邦再次进军到砀西时,他们便入了伙。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6 13:43:45 +0800 CST  
一百一十七、秦将赵贲
公元前207年3月,黄河以北,项籍的楚军和章邯的秦军仍在呈胶着状态。
至于诸侯联军,估计正在休整。毕竟钜鹿城已经成功解围了,进攻秦军的事情还是交给项籍这个小年轻吧,谁不知道章邯是杀死项梁的元凶啊,让楚军和秦军死磕吧。等秦军疲惫后,我们再以逸待劳,一举歼之!
刘邦在陈留县短暂休整后,率军继续西进。很快,楚军到达了启封县。
启封,也就是后来的开封。早在公元前8世纪,在今天的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郑庄公开始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后来,汉代灭亡了,但城名却一直没有恢复为原来的“启封”。
守卫启封城的秦将氏名为赵贲。关于赵贲的具体资料,史书上没有留下多少记载。此人在秦二世时期的秦国军界中,能够排进前5名。他擅长于防守,更擅长于长途奔走。换句话说,赵贲擅长逃命。这是他第一次与刘邦交战,之后还会出现两次。
启封城北面和东面的城门缓缓打开,一批批黑色的秦军以整齐的步伐跑出,然后在黑色旗帜的指挥下,迅速严阵以待。
红色的旗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楚军兵分两路,分别向城北和城东的秦军发起了进攻。战役进程是复杂而又残酷的,但结果却是清晰的,楚军胜利,秦军龟缩如启封城固守。
现列举楚军刘邦部主要将领的功劳,如下:
曹参: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
周勃: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多”指单独率军的周勃功劳突出。
樊哙:击破赵贲军开封北,打退了秦军进攻、率先登城,斩秦侯1人,斩首68级,捕虏27人,赐爵位为卿(相当于现在的少校军衔)。
夏侯婴:击赵贲军开封,击杨熊军曲遇。捕虏68人,降卒850人,得到一盒印信。
灌婴:攻秦军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相当于现在的中校军衔),获号宣陵君。
靳歙:击秦军开封东,斩骑千人将1人,斩首57级,捕虏73人,获封临平君。
尽管楚军打败了启封城下的秦军,但是却并没有攻克启封城。樊哙在率先登城后,很快就被守城的秦军赶了下来。去年7月份进攻东郡的濮阳城时,尽管樊哙成率先登上了濮阳城,最后却被章邯赶了下去。
“贲”就是“奔走、快跑”的意思,“虎贲”指勇士。赵贲和秦始皇时期的名将通武侯王贲同名。王贲,也就是武城侯王离的父亲,名将王翦的儿子。赵贲以“贲”为名,大概是王贲的粉丝吧。只可惜史书上关于王贲的记载太少了,让后世的人们无法领略到赵贲的风采。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6 17:58:00 +0800 CST  
一百一十八、杨熊的末路
当楚军刘邦部正在围攻启封城时,从北边的东郡来了一个使者,建议刘邦放弃启封县,双方共同攻打曲遇邑的秦军。
战争进行到此处,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刘邦的大舅子吕泽。作为刘邦集团的一个派系,吕泽似乎被笼罩在刘、项这两个主角耀眼的光环下。更重要的一点,吕泽战死19年后,功臣集团联合刘氏诸侯王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吕氏集团连锅端了,吕泽受此牵连,其记录在档的功劳也被后来的汉政府删除了。因此,今天的我们很难从史书中获取吕泽派系的具体规模、成员以及战功。
在此之前,吕泽并没有跟随刘邦的军队西征,而是配合楚军项籍部在黄河沿线作战。当诸侯联军消灭了秦军王离部时,吕泽带领军队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向南进军,希望与刘邦会师。
但是,在白马县,吕泽碰到了杨熊率领的秦军。二话不说,两军交战,杨熊不敌,带领秦军朝西南方向逃窜。于是,吕泽率领楚军在杨熊的屁股后面紧紧追击。
这可以从吕泽部将郭蒙的作战记录看出。根据《高祖功臣侯者表》记载,(东武侯郭蒙)“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其中,“杠里”指的是公元前208年10月的杠里大战,刘邦的嫡系部将樊哙、灌婴、傅宽等人均参加了此次大战。后来,刘邦开始了西征。郭蒙跟随吕泽继续留在东郡等地作战。钜鹿城解围后,郭蒙又跟着吕泽南下与刘邦汇合。
杨熊估计是秦始皇时期名将杨端和的儿子。从秦国使用王贲的儿子王离平叛这件事来看,上述猜测是有可能的。汉武帝时期的伍被在谈到大将军卫青时,曾坦言:“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伍被把名将卫青同秦将章邯、杨熊相提并论。由此可知,杨熊在汉代人眼中的地位足以和名将章邯、卫青相比较。
秦始皇时期的杨端和曾经两次攻打魏国,一次攻打赵国。根据现存文献,杨端和一生从未打过败仗。想当年父亲因为攻打魏国成名,如今儿子却在魏地作战,很快也会出名。
然而,杨熊出得是恶名,因为他被打败了!在楚将吕泽的追击下,溃败的秦军一路南下,在三川郡与砀郡交界处的曲遇以东,又遇到了刘邦率领的楚军。
不出所料,杨熊这一次是大败,差点把裤衩都输了。楚军继续向西追击秦军,攻占了三川郡的阳武县后,就停止了西进。
在进攻秦将杨熊的这系列战役中,曹参俘虏了秦军杨熊部的司马和御史各一人,立下了大功,爵位晋升为执珪(相当于现在的上校军衔)。而将领傅宽因为斩首12级,爵位晋升为卿(相当于现在的少校军衔)。
杨熊输得了精光,带着少数亲信慌不择路地逃到了荥阳城。咸阳很快派来了使者,斩杀了杨熊,然后示众。
貌似杨熊并不怎么厉害,实际上,这是因为史书记载不详细,导致今天的我们对秦末时的很多人物和大战役都不了解。或许有一天,《楚汉春秋》在哪个大人物的陵墓中被发掘出来,到时候,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定是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秦汉史。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6 21:11:25 +0800 CST  
杨熊败退路线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6 21:12:20 +0800 CST  
一百一十九、未来焦虑症
公元前207年4月,上将军项籍带着楚军与章邯死磕。攻打秦军章邯部的战役已经进行将近3个月了,却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来以为消灭秦军王离部后,楚军会一鼓作气地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但残酷的现实让项籍从美好的憧憬中清醒过来。
如果打不败章邯,季父项梁的仇何时能报!未来怎么办?如何才能找到克敌制胜的途径。当然,如果项籍能够预测到两年后的章邯居然孤军坚守废丘城长达10个月,或许他会改变攻打章邯的策略。
不仅项籍着急,秦将章邯对未来也忧心忡忡。他让王离围住钜鹿城,自己准备攻打诸侯的援军,就像上次攻打临济城一样。简言之,即围点打援。万万没想到,钜鹿城这个“饵”居然调来了这么多“鱼”,而且“鱼”还把“鱼竿”拉入到了水中。如今,楚军的统帅项籍发了疯地攻打秦军,看来他想要为项梁报仇啊。
这仗真没法打了,叛军越来越强大,力不从心啊!
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咸阳终于沉不住气了。三个月前,将军王离战败被俘;一个月前,将军杨熊也战败逃到咸阳,不过已经被中央政府正法了。如今的秦帝国就像得了重病的病人,浑身到处溃脓。
楚军三番两次攻打秦军,章邯虽然多次打退了楚军的进攻,但却没有足够的兵力消灭势力正旺的反秦联盟。
咸阳派来了使者。使者到达军中后,捧着圣旨,语气严厉地朗读了起来。圣旨的主要意思是责问章邯为什么还没有平定关东的盗贼,并要求章邯到咸阳述职。
章邯害怕了,毕竟杨熊一个月前刚被处死,自己冒然前去一定凶多吉少。于是,他思虑再三,决定派遣长史司马欣代替自己前往咸阳。理由当然是充分的!前线战事吃紧,离不开主帅的指挥。
长史欣到达咸阳后,被滞留在宫外,在司马门待了三天。秦二世自然不管这事,因为他正在享受人生,而当权者赵高居然也不接见!
这就让人纳闷了!明明是章将军派我前来汇报工作,向皇帝陛下请求增加兵力,但居然没有一个人接见我。前线正在吃紧,莫非后线正在紧吃吗?连一个传话的使者都不接见!现在就开始流行无政府主义吗?
长史欣正在郁闷中,赵高的使者终于来了。使者一见到长史欣,就劈头盖脸地痛骂,为什么章邯没有来,反而是你这个虾兵蟹将来了,为什么战争越打越烂等等。
没办法,自己只能低着头倾听这不堪入耳的呵斥,还要装出一副羞愧至极的表情。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是在这气象万千、高官云集的咸阳城!如果有可能,长史欣希望把头低到地球深处,这样的话,一是能表达自己对上级的恭敬,二是能躲过难听的申斥。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0:03:17 +0800 CST  
一百二十、南下颍川郡
楚军在刘邦的带领下,攻克阳武县后,有一个叫张苍的人前来投靠。
张苍是三川郡阳武县人,喜欢读书和研究法律、历法。他曾经担任过秦国的御史,负责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相当于现在正厅级干部,是典型的技术型官员。后来不知何故,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联想到曹参打败杨熊的军队时,俘虏了一名御史,因此,汉唐氏推测,张苍估计是戴罪成为了杨熊军中的御史,希望立功免去自己犯下的罪过。但是,楚军的胜利使张苍的想法破灭了。被俘后,张苍归顺了刘邦,跟随刘邦攻城略地。后来,他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御史大夫。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张苍会遭受一场杀身之祸。
在占领三川郡的阳武县后,楚军并没有继续向西。因为三川郡中西部的荥阳县以山地为主,地势险要,非常不利于楚军的攻城作战。此外,刘邦始终担心躲在启封城内的赵贲会不会突然发动袭击。如果那样,楚军就会被秦军两面夹攻,陷入危险的境地。
总之,从阳武县往西进军,成本太大。因此,砀郡长刘邦决定南下进攻颍川郡,然后绕道攻取函谷关。
当楚军进入颍川郡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宛陵县。刘邦的连襟樊哙作为攻城的先锋,率先对宛陵县发起了进攻。樊哙发挥自己攻城的特长,带领军队率先登城,斩首8级,俘虏敌人44人,因为功劳被刘邦赐封号为贤成君。
“贤”是有本事的意思,“成”则是能够成大事的意思。总之,贤成君樊哙的表现很让刘邦满意。
顺着宛陵县南下,楚军很快来到了长社县。周勃指挥军队向长社县发起了冲锋,将军郦商率先登城,因此被赐封号信成君。
两座县城的攻取成就了樊哙、郦商的封君之路。刘邦营造了一个公平的氛围,只要诸将立下功劳,就会得到封赏。樊、郦二人成为了楚军中很多人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为了荣华富贵更加的拼命。
战斗在动乱时代的楚军将士,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砀郡长刘邦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当楚军准备继续攻占颍川郡的土地时,砀郡长刘邦遇到了他昔日的好友。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0:38:18 +0800 CST  
南下颍川郡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0:42:23 +0800 CST  
一百二十一、沮丧的张良
颍川郡属于韩地,而负责在韩地攻城略地的正是韩国人张良。张良被后世的人们盛称为神机军师,赞誉声不绝于耳,基本上被捧成了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是,此时的张良却一点名气也没有,反而带着太多的晦气。他带领军队已经在颍川郡攻打城邑将近一年了,仍然没有打下一片根据地,心里窝着的怒火足以融化掉整个颍川郡。
根据《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看来,统兵打仗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自去年六月彭城一别后,如今刘邦、张良这对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兄弟再次相遇。砀郡长刘邦已经是楚军西征军总司令,帐下猛将如云,早非昔日之沛公;而张良的情况却不比当初强多少,他还是当初的那个张良。
不好意思,我的那本《太公兵法》丢了!
项梁以前曾给张良一千多士卒,让他和公子成去攻取韩地。虽然公子成做了韩王,但是却没有固定的地盘。这一千多名韩军一直在秦军的追击下,来回地在颍川郡打游击。
韩王成觉得,自己大概是当时最窝囊的王了,自从成为王之后,不仅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反而成天提心吊胆地和秦军玩捉迷藏。如果给他一把刀的话,他一定把豆腐切得粉碎,前所未有的粉碎,以宣泄内心的愤怒。
当碰到刘邦率领的楚军时,韩申徒张良和韩王成的情绪显得格外激动,有种党员费劲千辛万苦找到党组织的感觉。于是,韩军和楚军联合,共同攻取韩地。
在攻克颍阳县时,联军和守城秦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高祖本纪》中记载“南攻颍阳,屠之”。从“屠”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防守颍阳县秦军之顽抗精神。黄河以北,楚军项籍部已经与秦军鏖战三个月了,依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黄河以南,刘邦的楚军在秦军遍布的韩地举步维艰,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行军!
但是,有了张良这个韩地人的带路,楚军攻城略地才显得稍微容易些。在攻取韩地时,刘邦得到了守城秦军的一个将领,该人氏名为韩信。
这个韩信不是大家熟知的那个“战神”韩信。他是韩襄王的孽孙,即庶子的儿子,地位低贱。但和另一个宗室远支的韩信相比,血统高贵多了。按照辈分,韩信是末代韩王安的叔父。在韩国灭亡后,韩信成为了秦国地方政府的一名官员。当刘邦平定韩地时,或者战败后投降,或者主动投诚。总之,韩信投降了砀郡长刘邦。后来,韩信还会有两次投降。
韩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身材高大。史书记载其身高“长八尺五寸”,换算成现代单位,约为196厘米。刘邦很欣赏韩信,让他担任韩国的将领,跟着自己西征。此时的韩国虽然名义上的王是韩王成,但实际上的老大是刘邦,毕竟韩国的地盘大部分都是刘邦的楚军打下来的。
韩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见风使舵。关于这一点,下文还会论述。
韩信喜欢俯视别人,并不是因为他清高、骄傲,而是他个子过高。但是,当他见到刘邦时,总是忍不住弯腰驼背、面带微笑地向刘邦问好“刘公”,然后刘邦也用慈祥的微笑回复他“是小韩啊,不错,不错”。
此时,另一个韩信还没有投靠刘邦,因此,人们还是习惯用韩信原来的氏名称呼韩信,或者尊称韩信的职务。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3:15:14 +0800 CST  
一百二十二、张耳的想法
公元前207年4月,正当刘邦在韩地攻城略地时,赵将司马卬单独率军想要渡过黄河,进军关中。赵国的实际掌权者便是赵相张耳。
此时的张耳大约六七十岁,距离病逝还有五年。作为国际知名人士,张耳门徒众多,连刘邦都曾经是他的小跟班。秦国没有兼并六国前,张耳在魏国都城大梁秘密从事反秦工作。魏国灭亡后,张耳隐氏埋名,与亲信陈馀躲在淮阳郡陈县的农村里,成为了一名看门保安。陈胜起兵后,张耳随陈胜部将武臣北上建立了赵国。赵王武臣在政变中死去后,张耳扶立赵王歇,成为了赵国的实权派。
自去年12月钜鹿城解围以来,已经过了四个月,赵军早就恢复了元气。赵国丞相张耳借机夺了将军陈馀的权力,全面掌控了赵国大权,野心勃勃地计划着攻灭秦国,想要一血钜鹿城下的耻辱。
当然,也是为了那句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虽然心里没底,但总得试一试吧。没准成功了呢,自己就是秦王了!
刘邦很快得知了赵将司马卬的意图后,迅速向北进军,目标平阴县!
平阴县位于三川郡的北部,与河内郡隔着黄河。从“阴”这个字,就可以看出平阴县位于黄河的南部。河内郡属于赵国的地盘。赵国在秦军的围攻下,侥幸存活后,趁着楚军项籍部与章邯鏖战之际,便趁机想要渡过黄河,攻打函谷关。
楚军一路朝西北方向进军,先后攻克了轘辕邑、缑氏县,很快就到达了平阴县。在刘邦的指挥下,曹参、周勃、郦商、灌婴等名将亲自参与了攻取平阴县的战役。攻克平阴县后,楚军烧毁了通往黄河北岸的浮桥,彻底断绝了黄河渡口。
不论司马卬背后站着什么人,都不能给他机会抢夺胜利果实,兄弟们都指望着我称王呢!
在黄河北岸,司马卬看着奔腾不息的河水,无奈地放弃了进军关中的想法。这样也好,自己有了向上级交差的借口。事实上,他本人对能否攻进关中都不抱希望。想当年,周章不也是豪情万丈,如今却早已成为朽骨。只有梦想而没有与之对应的实力,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志大才疏”!
至于刘邦如何得知了赵国的意图,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汉唐氏猜测如下:
第一,偶然得知。三川郡、颍川郡均属于韩地。楚军攻克颍阳县后,在韩人张良的带领下,四处攻城略地。一部分楚军刚好在三川郡北部靠近黄河一带的区域同秦军作战,从俘虏的秦军嘴中得知,赵国的兵马正从北方赶过来。因此,砀郡长刘邦非常重视这条情报,亲自带兵切断了三川郡与河内郡交界的黄河渡口。赵军要想渡过黄河的话,必须迂回到邯郸郡与东郡交界的白马县了。这样,刘邦就能赶在赵军前面向函谷关发动进攻了。
第二,赵将告密。刘邦集团中有很多投诚或投降的赵将,比如丁复、雍齿等人。史书记载丁复“以赵将从起邺”,可以解释为“丁复以赵将的身份在邯郸郡邺县加入了刘邦集团的吕泽派系”,也可以解释为“邺县人丁复以赵将的身份加入了刘邦集团。”如果是后一种解释,丁复可能是带着赵国的秘密向刘邦投诚。雍齿“以赵将前三年从,定诸侯”,其中,“前三年”即公元前207年。雍齿因为率领丰邑投降过魏国,魏国灭亡后,雍齿可能逃到了赵地,知道赵相张耳的想法后,便向刘邦告密,以将功抵罪。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不作讨论。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6:58:24 +0800 CST  
刘邦北攻平阴形势图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7 17:02:49 +0800 CST  
一百二十三、“打不死”的赵贲
摧毁平阴县的黄河渡口后,楚军挥师南下,准备回到东南。楚军在尸乡以北遭遇了秦军,而统帅秦军的居然是老对手赵贲!
自从上次在砀郡启封县被楚军击溃后,赵贲一直不甘心失败,于是率领军队来到雒阳城,希望痛歼楚军。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啊!你把他打败后,他躲起来;等缓过神来,又向你发动进攻。
然而,在雒阳以北的尸乡,楚军再次打败了秦军,秦将赵贲逃到雒阳城。当楚军经过雒阳以东时,赵贲居然又率领秦军冲出城门,严阵以待。
有了固若金汤的雒阳城作为依靠,秦军信心瞬间爆棚。楚军多次冲锋,秦军的阵地依然十分稳固。秦军等到楚军的攻势减弱后,发动了反攻。眼看楚军就要败绩。关键时刻,老司机登场!
城墙上的秦军吃过夏侯婴的亏,于是大喊,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老司机死得惨。他们想以此打击夏侯婴的信心,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夏侯婴听不懂他们的方言!
夏侯婴不为所动,率领车兵对秦军侧翼突然袭击,秦军淬不及防,开始溃散。楚军的车兵反复冲击,对方开始收缩阵型,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双方厮杀到天黑,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于是鸣金收兵,各回各家吃饭。
刘邦看到无法取得胜利,再待下去,情况会对楚军不利,只好朝东南方向撤兵。
根据《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夏侯婴因为此次的功劳,刘邦赐给他“封”的爵位,相当于现在的少将军衔。不久,夏侯婴晋升为滕公。滕县位于薛郡,此时刘邦封夏侯婴为滕公,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犹如曹参被封为戚公一样。
刘邦从雒阳经过轘辕时,韩国申徒张良带兵前来跟随刘邦。楚军帮着实力弱小的韩军攻占了韩地十多座城邑。至此,韩国才真正有了一个国家的样子,韩王成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扛着一个破旗,逃到哪里,哪里就是韩国的领土。
楚军返回颍川郡的阳城县后,收拢军中的战车、马匹,休整士卒,开始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8 13:21:36 +0800 CST  
一百二十四、司马欣的阴谋
公元前207年5月,留在咸阳的长史欣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说赵高要诛杀他。长史欣十分害怕,于是骑上快马,带着卫兵奔回了棘原军中。
长史欣真不容易,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还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不然,半路上碰到反秦联盟或者赵高的追兵,他就有可能挂掉。
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但是没有追上,因为长史欣没有走原来的路。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即使能打了胜仗,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赢的话,恐怕难免一死。希望将军认真考虑这种情况!”
以上言语大概是司马迁虚构的,汉唐氏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对话怎么会流传到司马迁的耳中。诸君姑且随便一读,反正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让汉唐氏虚构的话,也会和这差不多,主旨是劝章邯不要再效忠咸阳,内容无非是朝廷昏庸、再待下去没有希望、早作打算之类的套话。
如果非要认为司马欣的话是真实的,有这样极小的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欣把这段经历讲给了他的家人,而司马欣的家人就包括司马迁的曾祖父,然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司马欣属于秦系司马氏,正如两人的籍贯,其极有可能与司马迁的曾祖父司马无泽是兄弟或叔侄关系。由于司马欣后来的名声很差,因此司马迁在撰写《太史公自序》时故意忽略了司马欣这个人。但是,司马欣毕竟在秦末这个大舞台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司马迁又不得不记载此人的一些事情。读者诸君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司马迁放在21世纪的中国,司马欣就是类似于汪精卫一样的反面人物,作为新中国的中高层官员,自然要极力划清与反面人物的关系。
当然,考虑到司马欣和项籍季父项梁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再加上项籍的手段,不排除司马欣已经被项籍策反的可能。因此,司马欣故意这样忽悠、暗示章邯背叛咸阳。
对于项籍而言,他现在的心情是烦躁的,因为楚军已经连续攻打秦军四个月了,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周围将领看他的眼神也发展了变化,由巨鹿之战后的钦佩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怀疑。项籍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尽快消灭秦军,自己更想立刻、马上、迅速痛歼秦军,然后用章邯的人头为季父祭祀。但是,现实不允许啊。
不是楚军无能,而是秦军太狡猾啊!
军事手段无法消灭章邯,只有靠政治手段了。凭借着自己的高智商,项籍肯定会想到通过策反章邯身边的人,然后再策反章邯。至于季父的仇,可以等章邯投降后,再寻找机会杀掉。但是,章邯也不是傻子,难道他不晓得自己的想法吗?他一定会有所防范!如果这样,季父的仇恨只能放一边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8 19:06:01 +0800 CST  
一百二十四、陈馀的劝降
这时,据说陈馀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司马迁把它收录到《项羽本纪》中,内容有鼻子有眼。但是,这封信是如何流传到司马迁手中的呢?仔细一读,这封信的内容和《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鲁连劝降燕将的书信内容非常的相似。估计两封信都是小说家蒯彻编造的。
现把书信内容摘录,让诸君自行评价。如下:
“白起作为秦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攻取的城池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将,向北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数千里的土地,最终在阳周被杀害。为什么呢?因为战功太多,秦廷不可能封赏每个人,所以就用法律诛杀了他们。
如今,将军做秦将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赵高那个人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也害怕二世皇帝诛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漏洞,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然后,他让别人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将军在外面时间长久,朝廷里有嫌隙的人就会很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在朝堂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子、儿女被杀相比,哪个好呢?”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快点背叛秦国吧。背叛的话,好处大大的有;否则,全家死啦死啦的。陈馀在这封信中为章邯作了人生规划,即首先向反秦联盟投诚,然后共同灭秦,最后裂土称王,逍遥一生。
或许,章邯读完这封信后,把它交给了长史司马欣,恰好司马欣本人有收藏癖,便把该信小心地存放了起来;后来,刘邦在彭城大败,司马欣突然投降了楚国,于是留在关中的这封信就流传到了司马迁的手中。
从书信的写作情况来看,陈馀有没有写这封信的可能呢?众所周知,去年12月份巨鹿城解围后,陈馀就和老大哥张耳撕破了脸皮。张耳借机夺了陈馀的兵权,进而掌握了赵国大权,而陈馀作为政治斗争的失意者回到了巨鹿郡的南皮县去打渔。
南皮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靠近渤海。由于秦将章邯摧毁了邯郸城,因此张耳把赵国的都城设在了信都县。南皮和信都的距离相当遥远,和秦军章邯部所在的棘原更是遥远。
根据《张耳陈馀列传》记载,当张、陈关系破裂后,陈馀“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其中,“河上泽”并没有准确的地点。到了公元前206年2月时,当项籍分封天下诸侯时,陈馀在南皮县,而南皮县刚好位于黄河的下游。由此推断,“河上泽”应该指的是南皮县。由于陈馀已经不掌握赵国权力,项籍为什么冒着得罪张耳的风险去请陈馀劝降章邯呢?难道陈馀和章邯以前认识?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这封信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要想弄清历史真相的话,只能期待以后的考古发现了。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8 21:18:18 +0800 CST  
章邯、陈馀位置图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8 21:21:43 +0800 CST  
一百二十五、赵贲还是桓齮
公元前207年5月,史书中没有楚军刘邦部在这个月军事行动的记载。估计刘邦的楚军由于经历了雒阳等一系列战役,军队消耗比较大,因此驻扎在颍川郡的阳城县休整。
同时,主帅刘邦也正思考未来的作战方向。
怎么能避开眼前的秦军迅速灭亡秦国呢?如果走周章的老路,从函谷关西进灭秦,势必要从雒阳经过。尽管楚军肃清了雒阳城周围的秦军,但是却不能攻克据城死守的秦军。摆在刘邦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放弃雒阳,直扑函谷关;二是继续攻打函谷关;三是放弃函谷关,沿陈胜部将宋留的路线,从武关进入关中。
如果选择第一种,万一攻打不下来函谷关,很容易腹背受敌,被两处的秦军前后夹攻。第二种的话,也很困难,因为雒阳城太坚固了,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打下来,心中完全没底。假如自己持续攻城,势必耗费大量时间,到时候黄河以北的楚军战胜了秦军,肯定挥师西进,自己也就白忙活了。
因此,楚军应该南下攻打南阳郡,然后从武关进入关中。
但是,由于两年前楚将宋留就曾经带兵攻打过南阳郡,秦国为此加强了南阳郡的防守力量,改派资深老将桓齮担任南阳郡太守。如果太守齮据城固守的话,南阳郡地形以山川、盆地为主,非常利于秦军居高临下的防守,估计楚军又要陷入艰苦卓绝的攻城战役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攻入关中。
赵贲还是桓齮?这是个问题。
本文认为秦始皇时期的将军桓齮和秦二世时期的南阳郡太守齮是一个人,理由如下:
第一,“齮”字属于生僻字,发音和“衣”字相同。通过人名检索,有公元前4世纪的齐国人胡齕,还有公元前3世纪的秦国人王齮和桓齮。王齮主要生活在秦昭王时期,在秦王政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前两位可以忽略;
第二,两人基本上属于同一个时代,跨年度很小,还不到二十年。如果桓齮在兼并六国时30多岁的话,此时也就50多岁,和刘邦、郦商等人的年龄相仿;
第三,周章曾经从三川郡攻打过函谷关,宋留想通过南阳郡而攻打武关。两人先后失败后,咸阳加强了三川郡和南阳郡的防备力量,派驻了李由、赵贲防守三川郡等地,桓齮则防守南阳郡。
史书中关于桓齮战死的记载,仅见于《战国策·赵策四》的记载“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为“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为“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显然,《史记》比《战国策》的记载准确许多。
有学者认为,桓齮战败后逃到了燕国,也就是樊於期,然后荆轲用樊於期的人头去刺杀秦王政。这种说法过于荒诞,荆轲由“庆卿”而被燕人误称为“荆卿”,但那是两个字的发音,至于“桓齮”和“樊於期”发音相似,则属于过分的穿凿附会了。
在秦王政初期,发生了两次大事件,第一件是秦王政八年的长安君成蛟叛逃事件,第二是秦王政九年的嫪毐叛乱事件。汉唐氏认为,樊於期应该是上两次事件的参与者之一,而非战败的桓齮。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桓齮和太守齮应该是一个人。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9 10:07:17 +0800 CST  
一百二十六、进攻南阳郡
公元前207年6月,刘邦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县,然后带着韩国申徒张良南下。
阳翟县是颍川郡的郡治,也是秦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的故乡。不过,此时,它仅仅是一座楚军攻占的城池,由韩王成管辖。至于辅佐韩王成防守的楚将,史书上并没有留下相关记载。但我们凭常识推断,至少是个楚军中厉害的角色,因为颍川郡西边的雒阳城还有号称“打不死的小强”赵贲在虎视眈眈呢?
南阳郡大概是秦国东部所有郡县中在秦末大乱中保存最好的郡了。除了宋留派兵进攻过南阳郡外,其他反秦武装基本上没有攻打过,而宋留也很快地失败了。其太守的名为齕,氏不详,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秦始皇时期的猛将桓齮。桓齮曾经在攻打赵国的战役中立下大功,但被赵将李牧打败后,便不知所踪,或许被同时期的王翦、李信等名将的光芒遮住了。直到秦二世三年,他才以南阳守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中。
楚军一路南下,首先在犨县遭遇了太守齮率领的秦军。双方在犨县东发生了战争,楚军胜利,秦军向南溃逃。
在阳城县的城东,两军再次交战。曹参亲自率军冲破了秦军的阵型,打败了太守齮。太守齮率领残军向西南方向的郡治宛城逃去。
关于该系列战役地记载如下:
《高祖本纪》:“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
《曹相国世家》:“(曹参)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
《绛侯世家》:“(周勃)南攻南阳守齮。”
《樊郦滕灌列传》:“(樊哙)南攻秦军于犨。破南阳守齮于阳城。”
《樊郦滕灌列传》:“(灌婴)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
此处不见将军傅宽和临平君靳歙的记载,估计傅、靳二人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说佯攻敌军,或者留守颍川郡以防止秦将赵贲的偷袭等等。总之,一场战役打下来,需要多方的配合,尤其是在秦军统治基础很强的南阳郡作战。
从作战路线可以看出,太守齮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官员,基本上每场战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只不过太守齮有些急躁,偏要跑出城池与楚军交战,大概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但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很快意识到秦军野战能力的不足。于是他改变战术,据城固守,希望和楚军打防御战。
当红色的楚军到达城高池深的宛县时,迎望着高大的城墙,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9 13:29:14 +0800 CST  
楚军进攻南阳郡路线图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9 13:31:21 +0800 CST  
一百二十七、以战促和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邯郸郡与河内郡交界的河北战场。此时,秦军章邯部和楚军项籍部已经相持不下4个月了,谁也无法打败另一方。
长史欣回到军中后,向统帅章邯汇报了首都咸阳的混乱情况,并力劝章邯不要效忠于咸阳,而是要早作打算。章邯尽管有些犹豫,依然秘密派遣军候始成作为使者,到项籍那里谈判。
双方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磋商。
终于,军候始成高高兴兴地回去,对主帅章邯说,经过臣的不懈努力,楚军统帅项籍已经全部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是否下令士卒饮酒庆贺?
章邯看着笑容满面的亲信,淡淡地说,君回去好好休息吧,我另有安排。
当军帐中只剩下章邯一个人时,他紧锁双眉,深深陷入了沉思之中。在这三年的战争中,章邯已经锤炼出异于常人的思维模式。他敏锐地觉察出这次谈判有问题,楚军答应得太轻松了,自己可是杀死项籍叔父的元凶啊,其中一定有诈。因此,章邯丝毫没有放松军队的防守,仍然下令军中保持高度戒备。
果不其然,项籍向秦军发动了偷袭。没想到,秦军早有所准备,因此楚军被打败。但奇怪的是,秦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了原地待命。
项籍自然是恼羞成怒,没想到章邯是如此老奸巨猾,表面上讲和,暗中居然提防楚军。于是,他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水以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小股秦军。秦军主力固守,楚军依然不能取胜。
项籍亲自率领全军在汙水攻击秦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还是无法攻破秦军的防线。
章邯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向项籍证明了自己超强的防守能力。一年多后,他也会向刘邦证明,自己才是当时国际社会上最擅长防守的将领,没有之一。
楚军终于停止进攻了!项籍通过巨鹿之战在军中建立的威信已经被章邯带给他的挫败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战争再进行下去,没准项籍就是下一个宋义!见好就收是他目前最有利的选择。
真是让人沮丧,为什么章邯贼竖子的防守能力这么强悍。每当楚军进攻时,他总会像缩头乌龟一样把军队撤到营盘里,然后用弩箭对付大批冲锋的楚军。如果有一点点战胜的可能,我绝对会倾尽全力继续进攻。我要亲手看下他的头颅,摆放在我季父的灵位前祭奠,以消除我内心的愤怒。但是,我却必须面对无法战胜他的事实。楚军中已经有人开始怀疑我的指挥能力了!假如章邯再次派人和谈,我一定不会像上次一样欺骗他。
不久,章邯再次派遣使者来到楚军中,想和诸侯订立和约。对于现在的秦军来说,既然无法依靠进攻消灭反秦联盟,那么和谈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上将军项籍召集诸侯联军的首领商议,说:“粮少,欲听其约。”
早干嘛去了!打不过人家,才想到谈判,死了这么多兄弟,也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谁不知道,你想要替你家武信君报仇。秦军明明有了和谈的想法,我们却欺诈他们,结果在秦军的壁垒前血流成河。识时务者为俊杰,再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还是和谈吧。
对待这位年轻统帅的提议,大家只用了一个“善”字回应。没有多余的言语,连项籍都感到有些意外,同志们居然如此高度统一。如果联军进攻章邯时那么同心协力就好了!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9 14:56:42 +0800 CST  
一百二十八、有条件投降
公元前207年7月,项籍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以南的殷墟上会晤,诸侯联军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谈。双方订立了盟约,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秦军投降反秦联盟后,必须协助攻灭秦国;
第二,楚军必须停止进攻,秦军统帅章邯在灭亡秦国后应该被封为雍王,而且必须保证全军士卒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后来,据参加这次会盟仪式的楚军军官回忆,当时章邯见了项籍,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籍诉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而楚军统帅项籍则一脸铁青,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也难怪,每当项籍看到章邯,就会想起叔父项梁的惨死,但自己却没有能力为他报仇,心中自然是憋着火。
反秦联盟中,项籍自然是名义上的老大,其次就是威望很高的老年人张耳。张耳此时大约六十岁,而且掌握了赵国军政大权。赵国在没有被秦国灭亡前,曾经多次打败强大的秦军,直至秦国用反间计除掉赵将廉颇、李牧等人后,才平定了赵国。可以这样说,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其次就是赵国了;至于楚国,根据和秦国过去作战的表现来看,似乎比赵国差了一点。后来,刘邦平定赵国时,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赵国。因此,赵相张耳在诸侯联军中的地位可以和上将军项籍相抗衡。
巨鹿之战时,项籍的威信超过了张耳。而当项籍多次攻打秦军收效甚微后,此时张耳的赵军早已恢复了元气,因此,张耳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国际上的威望,其威信又盖过了项籍。
虽然项籍是楚军的上将军,但是当阳君黥布并非其下属,而是项籍季父武信君项梁的同事。项籍利用诸侯联军的矛盾,左右逢源,让他们互相牵制,从而驾驭他们。
签订完盟约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秦军在反秦联盟中应该占有的比例了。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这就好像抗日战争时,红军加入国民革命军被改编成八路军一样,其中自然免不了讨价还价,甚至局部发生小的冲突。后来的新安屠杀秦军事件,估计就是因为冲突达到了顶点,双方实在无法调解了而痛下杀手。
根据《秦楚之际月表》记载,这种讨价还价、推诿扯皮又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一直到10月份,诸侯联军才开始缓缓地行动起来。
至于章邯投降对刘邦攻打秦军的影响,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章邯投降的地点是在邯郸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而刘邦攻打的南阳郡则大部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放在今天,这段距离基本上可以忽略,一个电话就可以传达消息,驾车的话,也花不了几个小时。
但是,在那个通信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尽管秦始皇修了很多驰道,但由于到处都是战争,道路上的驿站也大多荒废,原本就不发达的通信在传递信息时会更加滞后。因此,在短时间内,秦将章邯投降的事情传到南阳郡秦军的可能性很小。
退一步讲,即使传到了南阳郡太守的耳朵中,他也无法迅速验证,进而短期内不会相信章邯投降的传言,只会怀疑这是楚军的虚假宣传。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09 21:03:58 +0800 CST  
一百二十九、谜一样的宛县战役
宛县是南阳郡的郡治,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太守齮经过上两次战败,老脸都丢尽了。因此,他改变了战术,既然野战不如你楚军,那就在防守上战胜你们。因此,宛县被守城的秦军打造得固若金汤,号称东方的“马奇诺防线”。当然,真正的马奇诺防线要等到2147年后才会出现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摆在刘邦面前的似乎又是一座牢不可破的雒阳城!
然后,史书中又出现了一段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现摘录《高祖本纪》,如下:
沛公引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进谏说:“沛公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秦兵还有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现在不攻下宛城的话,宛城之敌从背后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啊。”
于是沛公连夜引兵从另外一条道返回,更换旗帜,黎明时分,把宛城紧紧围住。南阳太守想要自刎。
郡太守的舍人陈恢说:“现在死还太早。”
于是,陈恢越过城墙去见沛公,说:“臣听说足下有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现在足下停下来攻打宛城。宛城是个大郡的都城,相连的城池有几十座,人民众多,积蓄充足,官民都认为投降肯定要被杀死,因此都决心据城坚守。现在,足下整天停在这里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引军离去,宛城军队一定在后面追击。这样的话,足下向西前进就会错过咸阳称王的约定,后面又有宛城强大军队袭击的担心。为足下着想,不如约定条件投降,封赏南阳太守,让他留下来守城。然后,足下率领宛城的士兵一起西进。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城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争着打开城门等候。足下就可以一路畅通,不必担心什么了。”
沛公说:“善!”
于是,沛公封南阳太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率兵继续西进,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降服的。
以上是司马迁的记载。记忆力好的读者可能会忍不住说:“这样的故事桥段感到太熟悉了,和公元前209年蒯彻劝说范阳令的情节如出一辙。历史怎么会如此相似!”
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宛县并非和平解放,而是经过了一番战斗,根本不像司马迁描写的那么简单,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可以证明 “殷侯”的真实性。证据如下:
《曹相国世家》中记载:“(曹参)取宛,虏齮,尽定南阳郡。”
《樊郦滕灌列传》中记载:“(樊哙)东攻宛城,先登。”
《樊郦滕灌列传》中记载:“(郦商)从攻下宛、穰。”
根据上述记载,宛城县是被楚军刘邦部攻陷的,而且南阳郡太守齮也被俘虏了。
然而,史书中为什么会出现陈恢劝降的场景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那些对话纯属子虚乌有的捏造。真正属实的部分正如《楚汉之际月表》记载的那样简单——“降下南阳,封其守齮”。砀郡长刘邦之所以封赏一个秦军的降将,很明显是想通过虚假的宣传,兵不血刃地解放南阳郡。
我们可以想象,太守齮被楚军俘虏后,一定认为自己是死路一条,但没想到刘邦居然不杀自己,而且还加以封赏,因此其内心应该是充满感激的。实际上,从太守齮在战败后没有自杀殉职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当刘邦进攻南阳郡其它县邑时,太守齮一定在城下力劝他的下属投降。刘邦正是凭借这种方式很快平定了大部分南阳郡。至于像穰县这样个别固守的县城,那就只能依靠武力攻取了。
楼主 汉唐星空  发布于 2016-11-10 16:11:07 +0800 CST  

楼主:汉唐星空

字数:270588

发表时间:2016-10-01 18: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4 10:16:54 +0800 CST

评论数:9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