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王风云录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3 15:07:32 +0800 CST  
第十三章 折中的路线

倘若你与伊丽莎白女王易地而处,面对这一堆烂摊子,你该如何收拾?
在内忧外患之际,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家的问题解决好。这就好比一个人是病秧子,出门又整天被人欺负,这种时候要的不是提刀出去跟别人拼命,而是先吃点药,把身体调理好,然后再锻炼身体,把胸大肌和上臂肱二头肌练出来,到时候再出门连刀都不用提,一拳就把那些混账揍趴下了,岂不是大快人心?
所以有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我倒是觉得这句话挺对的。
伊丽莎白女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决定先下手解决国内问题。
面对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纷纷扰扰,该怎么处理才好?
让我们回顾一下伊丽莎白女王的前任几位领导,他们是这样处理的:亨利八世,吊打天主教;爱德华六世,继续吊打天主教;血腥玛丽女王,让天主教咸鱼翻身,反压新教。
如果是按照“我信仰我支持,我不信仰我反对”的逻辑来行动的话,那么伊丽莎白女王作为一个新教徒,她应该强力镇压天主教,以此来维护新教的尊严。
但是如果伊丽莎白女王真的这么做了,那她跟她的前任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种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起到激化矛盾的效果,有识之士,不可为之。
对于强力镇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伊丽莎白心知肚明。她现在需要的是“安内”,而不是进一步制造内乱,所以无论她信仰哪个教派,都不能对另一个教派进行打击,不然就是自乱阵脚,自讨苦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伊丽莎白决定走折中路线。
伊丽莎白的宗教折中路线,是基于两个前提而定的:第一,无论信仰天主教,还是信仰新教,都是信仰同一个上帝;第二,英国女王是英国的宗教最高领袖,一切宗教行为应受女王陛下所管辖。
这两个前提有什么意义呢?把里面的意思提取一下,讲得直白一点,是这样的:第一,不管你要怎么折腾,咱们始终都是一家人;第二,这个家我是老大,我说了算。
如果我们把宗教比作是一个家庭,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豁然开朗了。
一个家庭里面,你要说一点儿矛盾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但总不能因为这点儿矛盾,就闹得要夫妻离婚兄弟分家父子反目,对喷口水对拼拳头,亲人变成仇人,硬生生把一个家拆成两个家甚至几个家,这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有什么问题,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慢慢谈,谈妥了不就没事了嘛,大不了各自退让一步,何必非要把事情闹大,弄得一拍两散呢?至于要怎么谈,这又是一门学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下怎么办?
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能拍板做决定的人站出来,不管一家人怎么吵,到最后都要以一个人的意见为主,省得大伙儿叫嚷嚷吵个没完。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3 20:08:58 +0800 CST  
瞧瞧,伊丽莎白女王玩的这一手,是不是很高明?
我们要想把问题分析清楚,除了可以把宗教问题转化为家庭问题来看待,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试看这样又会有何结果:第一,我信仰的上帝才是真上帝,你信仰的不是,所以你是异教徒,我要弄死你;第二,宗教归宗教,政治归政治,女王无权指挥教徒。
倘若伊丽莎白女王真的这么做,恐怕英国就要完蛋了。国内两种教派的冲突必然会因此而加剧,甚至引发宗教战争,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而是确确实实已经在其他国家发生了——
欧洲大陆的德意志王国正在为教派信仰问题打得不可开交,双方都各自声称对方是异教徒,彼此之间丝毫不让,好好的一个国家被打得千疮百孔,德意志民族在战火中痛苦呻吟,你说,这算是什么破事儿?
除了德意志王国之外,法兰西王国的宗教斗争也很激烈,国内形势岌岌可危,后来更是引发了长达30多年的内战,导致法兰西王国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要比较一下的话,哪怕是14-15世纪发生的英法百年战争,也不如这场宗教战争来得惨烈。
宗教战争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外国人而言,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不同宗教之间有战争,同一个宗教内部的不同教派之间也有战争,哪怕时至今日,宗教战争依然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因为“信仰”二字,不知有多少人因此头破血流,打得不可开交。
我们中国人打仗,只要攻城略地,把土地搞到手,就算万事大吉,至于你要信仰哪路天神,完全没人管你。外国人打仗则不同,他们打仗不仅为争夺地盘,同时也为争夺信仰,只要这片土地归我所有,那么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要皈依我的宗教,信仰我的真神,不然你就是异教徒,而非我的臣民,我照样打你没商量。
由于中国人对宗教方面的事情不太感冒,所以外国人就难免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人没有信仰”。对于这种说法,我表示嗤之以鼻,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太多了。
读书拜孔子,出来混拜关公,谈恋爱拜月老,生孩子拜送子观音,做生意拜财神,逢年过节拜祖宗,吃斋念佛拜如来,这满天神佛,但凡是叫得上名号的,哪一个缺过香火?
所以就宗教信仰这方面而言,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的区别。不过外国人要是一口咬定只有信仰他们的唯一真神才算是有信仰,那么不好意思,您还是当我没信仰吧,这锅我背了。
正因为外国人在宗教信仰方面如此固执,甚至可以因为信仰而死,所以发生宗教战争也是常事。不说别人,就说玛丽女王和伊丽莎白女王这两姐妹,她们的信仰就无比坚定,哪里有半点改变信仰的意思?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3 20:17:00 +0800 CST  
伊丽莎白推己及人,她深知任何一个人的宗教信仰都是难以改变的,如果支持一方而打压另一方,最终的结果绝不会是另一方因此而低头,而是奋起反抗,到时候一旦引发内战,就不是轻易能结束的了。
所以伊丽莎白只能走折中路线,无论她有多么信仰新教,都不能对天主教过于打压,她抛出“同一个上帝”的理论,正是为了化解矛盾,减少纠纷。
作为一国的统治者,能够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行事,而是以大局为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一个国家能拥有顾全大局的领导人,此为万民之福。
至于伊丽莎白坚持英国女王对英国宗教有绝对领导权,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的话,她这么辛苦治理国家,结果国内这些教徒都不听她的,那她这个女王当的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回乡下放羊种地算了,至少还能省点儿心,乐得逍遥自在。
就这样,伊丽莎白上台之后,在宗教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行折中政策,使得英国得以保持和谐稳定,尽可能地减少了国内两个教派之间的冲突。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伊丽莎白如何执行折中政策,她本人毕竟还是一个坚定的新教徒,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她是新教徒,那么在总体上,她还是比较偏向于保障新教利益的,英国的宗教势力基本上还是以新教为主导的。
虽然有所偏向,但相较于伊丽莎白的前几任国王而言,她已经算是致力于宗教平衡了。对待两个教派,她固然做不到五五开,但至少做到四六开、三七开。
不像她的几位前任,非得来个十零开,动不动就要上断头台、火刑柱,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你把人家的路都逼死了,又叫人怎能不反抗?
总而言之,伊丽莎白女王在处理宗教问题方面,既有对天主教的妥协,又有自己作为新教徒的坚持,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最好的程度。相信除非是有上帝降下神迹,让英国人民统一信仰,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能做到更好了。
当然,无论伊丽莎白做的有多好,她都始终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算你给别人送钱,也会有人嫌你送钱送的不多,送的不快,甚至对你指指点点,百般责难。你说,这有什么办法?
在当时,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的宗教折中政策,至少有四个群体感到不满。
天主教徒:我堂堂天主教,在英国屹立千年,凭什么要被新教压一头?我不服,我不服!
新教徒:女王陛下,你好歹也是信仰新教的,那帮天主教的老古董凭什么跟我们新教平起平坐?我不爽,我不爽!
中间派:大英帝国的女王,难道就只会和稀泥吗?你办事能不能利索点,要么支持天主教,要么支持新教,为什么要两头讨好?哼,你这种人就是缺少魄力!
分离主义者:凭什么女王要插手宗教?你又不是教皇,教会的事情怎么轮得到你说三道四?强烈要求政教分离,你管好你的政治就行了,宗教的事情我们自己解决!
你瞧瞧,女王难做不难做?解决了旧的问题,又出来新的问题,想要两头不得罪,结果四面难做人。什么叫众口难调,这就叫众口难调啊。
衷心地说一句,女王真不容易。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3 20:28:17 +0800 CST  
第十四章 如何打太极

不管伊丽莎白女王在私底下遭受到多少非议,但至少在明面上,英国国内还是比较和谐的。毕竟,伊丽莎白顾全到了各方面的利益,虽然各方势力都想在分蛋糕的时候分得多一点,不过大家也都非常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块,你分得多了,别人就分得少了,甚至是没得分了,到时候岂不是矛盾更大?
相较于德国那种因为教派信仰不同而引发内战的局面,英国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想要多分蛋糕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很简单,只要把蛋糕做大就行了。如此一来,哪怕各方势力依旧是等比例划分蛋糕,能拿到的好处也比以前要多。
那么,如何把蛋糕做大?这也正是伊丽莎白女王接下来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丽莎白把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如果只是单独在英国国内来回折腾,那么不管如何捣鼓,也弄不出多大的成就来。
这就如同一个鱼缸,只能养一些小鱼小虾,但如果换成湖泊、江河、海洋,就会诞生江湖大鳄深海巨鲸之类的物种,相差之大,何止百倍千倍?
有大视野,才有大格局,有大格局,才有大事业。
已经初步稳定了国内形势的伊丽莎白,自然不能就此而停留,她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来一展雄才,成就霸业。现在,她必须要走上国际舞台了。
伊丽莎白有充分的理由介入国际形势,而且这对她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并不需要她主动出击,各个国家就已经派人来联系她了。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求婚。
一个未婚的英国女王,绝对是各国王公贵族眼中的香饽饽,想当年,伊丽莎白的姐姐玛丽刚刚登基的时候,各国前来求婚的人不也是踏破了门槛吗?而且伊丽莎白如今才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无论怎么说,都比当初年近四十的玛丽女王要好很多倍吧?
两个国家之间和亲,这简直是结成盟友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了。而且结盟之后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说别的,就说菲利普和玛丽结婚,后来不就忽悠得玛丽出兵跟法国人打仗了吗?一个好的婚姻,能顶千军万马,这绝不是玩笑话。
人人都知道结盟有好处,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次和英国女王和亲的机会,所以也就争先恐后地跑来英国向伊丽莎白求婚了。
在各国的众多求婚者当中,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是行动最早的一个——对,不要怀疑,这一位玛丽女王的丈夫,伊丽莎白女王的姐夫,现在想要更进一步,把伊丽莎白女王也搞到手。
收一对姐妹花,这绝对是许多男人心目中的梦想,而菲利普国王想要更进一步,收一对女王姐妹花。如果他真能把伊丽莎白女王也搞到手,那他可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菲利普的算盘打得精,但伊丽莎白女王会让他得偿所愿吗?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4 16:31:51 +0800 CST  
笑话!菲利普是个什么样的人,伊丽莎白难道不清楚吗?就凭他那一年到头不见人的架势,嫁给他也是守活寡,更别说这家伙处处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有好处的时候蹦跶得最欢,没好处的时候对你爱理不理,这种人能嫁吗?要想伊丽莎白看上菲利普,除非她瞎了眼,或者被门夹坏了脑子,不然的话,她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蠢事的!
既然伊丽莎白不可能选择菲利普,那她应该怎么做?一口回绝对方吗?
女人回绝男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你是个好人”、“我一直把你当哥哥”、“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之类的,这种方式较为温和,好歹给人家留了一丝丝面子;除此之外还有“就你这穷逼也想泡老娘”、“滚你丫的蛋”、“撒泡尿照照你那挫样”等等,这种方式比较激进,连做备胎的机会都不给人家;至于大叫“非礼啊”什么的,这已经算是刑事案件了,还是等警察叔叔来解决吧。
伊丽莎白要是用上面这些法子,那她就不叫伊丽莎白了。她固然是一个女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政客,既然是政客,那就必须掌握一种基本技能:打太极。
打太极,和稀泥,答非所问,模棱两可,不清不楚,方便操作,易于回旋,正是政客说话的最常见话术。举例如下:
问:你们这里是不是还没有相关基础设施?
答: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当中。
问的是“有或没有”,答的是“在建”,所谓的“在建”,就是还没有。这就好比爹妈问你有没有对象,你说“在找”,至于到底有没有开始找,能不能找到,什么时候找到,找到个什么样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打太极的精髓就在于他好像说了很多,什么“狠抓落实”“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一个劲儿地往外飚,分分钟给人一种“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真的好厉害”的样子。但是你仔细一想,他到底说了啥?根本就啥也没说嘛!这篇课文完全没有重点,就算我想做语言理解文字分析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怎么分析啊!
说人话,行吗?
答案是不行。政客要是不打太极,也就不叫政客了。
面对菲利普国王的追求,伊丽莎白女王也打起了太极。哪怕她早已看透菲利普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哪怕她对菲利普厌恶至极,甚至恨不得往他脸上抽几耳光,但这一切她都没有表现出来。
她只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说着一些很好听的话,比如什么“英西两国一衣带水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合作交流源远流长”、“和亲之事提上议程正在考虑”……
如果把这些外交辞令都剔除掉,英西两国的对话其实是这样的:
西班牙:美女,有空吗?
英格兰:呵呵,睡觉,去洗澡。
西班牙:美女,有对象没?
英格兰:有啊,除了对象,我还有对车马炮相士呢!
西班牙:美女,今夜你是一个人吗?
英格兰:我岂止今夜是一个人,我夜夜都是一个人,我不是一个人难道还是一个鬼?
西班牙:你看这花前月下,有没有兴趣来约炮?
英格兰:约我放鞭炮?是时候掏出我的意大利炮来干他一发了。
西班牙:千山万水总是情,说声爱我行不行?
英格兰:我还是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4 17:36:27 +0800 CST  
于是西班牙自以为得计,静待佳音,满意而归。只可惜菲利普国王的地理知识没学好,要知道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能达到200米/秒,换算一下就是720千米/时,八千里=四千公里=4000千米。简单计算一下,龙卷风旋转八千里只需5.55小时,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对菲利普的“喜欢”还不到一个晚上。
就算是2级轻风,速度也有2米/秒,即7.2千米/时,走完八千里只需555.55小时,23天即可到达终点。
这就是所谓的情话啊……美则美矣,然而仔细一想,其实经不起推敲。
菲利普好歹也是一个情场老手,可惜他读书少,把上课的功夫都拿来泡妞了,这固然使得他能够骗到玛丽女王的真爱,但遇上精通多国语言擅长多门学科的顶级学霸伊丽莎白,他的智商就明显不够用了。
人比人,气死人。玛丽女王只能被菲利普玩弄于股掌之上,一旦女王换成伊丽莎白,就能反过来玩弄菲利普,什么叫差距,这就叫差距。
由于伊丽莎白给了菲利普一种“我有机会”的错觉,所以他就像站在树下的狐狸,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乌鸦,等着她开口叫唤,就把上好的肥肉掉到他嘴上。
只可惜伊丽莎白作为一个资深演员,表演技巧突破天际,虽然看起来是很像要把肥肉掉下去的样子,但偏偏一直就差那么一点点,把那菲利普馋的呀,口水都能用来浇花了。
嘴馋伊丽莎白的,又岂止是西班牙人?欧洲大陆各国,但凡是有资格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基本上都派人前来提亲了,甚至是英格兰的宿敌法兰西,也派出了大使,对伊丽莎白表达诚意。
求婚之人这么多,伊丽莎白是否会从中挑选一个?
理论上来说,假如伊丽莎白不是女王,肩上没有扛着这么多责任,那她说不定还真会动心。毕竟,谁也不会拒绝真爱,拒绝幸福美满的婚姻。
但伊丽莎白既然是女王,就意味着她不仅是女人,更是国王,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她身后的国家。这使得她在下决定的时候,不能只顾个人喜好,更要考虑全局利益。
恋爱可以随便谈,因为只有两个人;婚姻不可以随便结,因为那是两个家。
女王的婚姻之所以要比常人更为审慎,那是因为她的家,叫做国家。
所以呢?面对各国王公贵族的求婚,伊丽莎白女王只能一直打太极,言语模糊,态度暧昧,给人的感觉是有机会,但具体这个机会到底有多大,却让人不甚明了。
面对伊丽莎白的如此做法,众多大使不由得心生疑虑:女王陛下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4 17:44:53 +0800 CST  
d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4 21:19:56 +0800 CST  
第十五章 女王的婚姻

伊丽莎白女王在想她的婚姻,同时,她也在想她的国。
从伊丽莎白的人生经历来看,她对婚姻是很难抱有什么幻想的。她的父亲的婚姻完全就是一出出悲剧、惨剧,根本没有什么好结果;她的姐姐的婚姻则是一出闹剧,闹来闹去也只是贻笑大方,毫无幸福可言。
一个人活在世上,真的一定要找个伴侣才能过一生吗?有了伴侣,一定要结婚才行吗?结了婚一定就幸福吗?不结婚一定就不幸福吗?
伊丽莎白并不认为婚姻等同于幸福,甚至婚姻很有可能会对人造成不幸——她的几位至亲的婚姻就是非常鲜明的例子。
婚姻本身是不能代表幸福的。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不是婚姻,而是人。因为那个人能给你带来幸福,所以你的婚姻才能让你幸福;假如那个人只能给你带来不幸,那么趁早离开才是真理,强行因为婚姻而婚姻,只能给你带来更大的不幸。
既然婚姻不能等同于幸福,那么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的期待感也就降低了许多。即便婚姻真的能等同于幸福,伊丽莎白也不一定非要结婚不可。
因为伊丽莎白不仅仅是个女人,更是一个女王。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对于伊丽莎白而言,因为她女王的身份,她的婚姻牵涉到的层面更广,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更多了。
如果伊丽莎白女王选择一位外国的伴侣,那么她的婚姻问题是国际问题;如果伊丽莎白女王选择一位国内的伴侣,那么她的婚姻问题是国家问题;如果伊丽莎白女王选择某个教派的伴侣,那么她的婚姻问题是宗教问题。
对于国家之间而言,联姻是天然的盟友关系。假如伊丽莎白嫁给了法国人,那么西班牙人怎么看?德国人怎么看?法国人怎么看?你和别人结盟了,是想与我为敌吗?
对于国家内部而言,上层之间联姻往往是获取权力的不二法门。假如伊丽莎白嫁给了国内某个男子,那么他的家族自然也将一步登天,到时候其他贵族会不会有意见?
对于宗教而言,伊丽莎白作为英国的宗教最高领袖,她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极深的意义。首先她不可能嫁给一个无神论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无论是嫁给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都会引发另一个教派的不满。她好不容易才推行下去的教派平衡政策,本来就有不少非议,倘若因为一桩婚姻就破坏了这个脆弱的平衡,那她如何能够接受?
伊丽莎白思来想去,虽然她的求婚者甚多,但她竟然找不到一个可嫁之人!女王的地位何等尊贵,但她又是何等的无可奈何!
伊丽莎白很苦恼。假如她像她姐姐那样,为了爱情不管不顾,那当然不必费心,但她又怎能如此?怎能将个人意愿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这简直是一个无解之局。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5 11:00:21 +0800 CST  
伊丽莎白为国家考虑了很多,但人们似乎并不理解她的心意。国内的老百姓们呼吁女王早日成婚,官员们也恳请女王早生贵子,至于国外那些求婚者,更是纷至杳来,简直踏破了门槛,显得无比急切。
在国外的求婚队伍当中,一名法国大使的埋怨很有代表性,他说:“万年的上帝创造世界也只用了6天,可女王陛下已经过了80天还没打定主意。”
上帝6天创世是《圣经》中的经典故事,说他在这6天时间里,分别创造了阳光空气水、陆地星辰动植物,第6天创造了人。
关于上帝创世的故事,还有一个段子:
有个人花钱请鞋匠做鞋子,鞋匠做了快一个月才把鞋子做好。这个人很不满意,说:“上帝创世才花了6天,怎么你做鞋子要一个月?”
鞋匠很生气,打开窗户指着外面说:“你瞧瞧这个世界!再瞧瞧我这双鞋子!”
这足以证明,上帝并不总是正确的。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伊丽莎白固然信仰上帝,但她更信仰权谋。所以,哪怕法国使臣搬出了上帝的名义,她也依然没有最终确定她的终身伴侣。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此时此刻的伊丽莎白,就像是一个情场浪子,对所有人都示好,但实际上对所有人都没有示好;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有机会,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没有机会。
在这若即若离之间,伊丽莎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国内外各个势力之间脆弱的平衡,以此来为英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伊丽莎白拖得了一时,却拖不了一世。在当时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中,一个人无论男女,始终都是要结婚的,作为女王,伊丽莎白的婚姻不仅仅是她的终身大事,更是整个英国的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悬而未决则民心不稳,民心不稳则国家动荡,所以英国议会代表团反复上书,恳请女王陛下成婚。
面对臣民们期望的眼神,伊丽莎白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在某一天的朝会上,伊丽莎白掏出了一个结婚戒指,平静而从容地将其戴到了自己手上,淡然说道:“诸君,我已有了应许之人——伟大的不列颠帝国,将是我侍奉终身的伴侣。”
一国之王,与国成婚!
伊丽莎白此言一出,顿时举国震惊,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火速传遍了整个欧洲。
毫不夸张地说,伊丽莎白真真正正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可谓是有目共睹。她之所以能在《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榜单中排名第七,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英国而言,伊丽莎白固然称得上伟大,但她的敌人并不会因为她伟大而停止干戈,反而会愈发感到不安,会想方设法对她下手。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所有人都对其虎视眈眈,境内外势力觊觎女王的宝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被后世称为“英国”的这片岛屿上,哪怕伊丽莎白苦心经营,政局也并没有十分稳定。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5 11:13:27 +0800 CST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政治实体组成。作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真正能够完全掌控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只有英格兰地区,至于其他地方还远远谈不上完全掌控。
实际上,哪怕是时至今日,苏格兰也依然隔三岔五要闹一闹独立,至于16世纪的英国,就更加谈不上稳定了。
在伊丽莎白即位之初,苏格兰人也拥立了一位女王,名为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1542-1587)。此女乃是亨利七世的曾外孙女,而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的女儿,按照辈分来算,玛丽·斯图亚特比伊丽莎白小一辈,算得上是伊丽莎白的侄女。
玛丽·斯图亚特女王也可以被称为玛丽女王,但由于伊丽莎白的姐姐也是玛丽女王,为了不引起读者混淆,我们不妨将这一位玛丽·斯图亚特女王简称斯图亚特,或斯图亚特女王。
斯图亚特比伊丽莎白小9岁,相对于童年不幸的伊丽莎白而言,她年少时期的生活可谓是相当优渥。5岁时,她就被送往法兰西生活,像绝大多数的王族成员一样,作风奢靡,随心所欲。
1558年,根据父辈之间缔结的婚约,还未满16周岁的斯图亚特与小她一岁多的表弟结婚。这位表弟名为弗朗索瓦二世,是法兰西王子,婚后一年加冕为王。
斯图亚特结婚这一年,同时也是玛丽都铎逝去、伊丽莎白登基为王的一年。
新教徒伊丽莎白上位,对于天主教徒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斯图亚特是一位天主教徒,对天主教怀有天然的敌意,自然而然地,也就对伊丽莎白产生了敌意。
在当时,新教徒是天主教徒眼中的异教徒,反之亦然。天主教恨不得拔掉伊丽莎白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但英格兰并不是欧洲各国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尤其是在伊丽莎白治理之下的英格兰,更是不可小觑。
扶持另一个国家的反对势力,是国与国之间较量的常用手段之一。为了把伊丽莎白拉下马,天主教拒绝承认她对英格兰的继承权,同时对斯图亚特表示大力支持——
毕竟,双方同为亨利七世的后裔,体内都拥有着英格兰的王室血统,自然而然也就拥有了对英格兰王室的合法继承权。
在天主教的大力扶持下,斯图亚特声称自己才是英格兰王室的合法继承人,她拒绝承认伊丽莎白一世为英格兰女王,并将英格兰王室纹章用于自己的部队。
显然,斯图亚特准备和伊丽莎白杠上了。
1560年,斯图亚特的丈夫去世了。作为法兰西王后,她在法兰西王国的权势并未达到巅峰,因此当丈夫去世之后,她在法兰西王国遭到了冷遇。
从小养尊处优的斯图亚特,如何能受得了旁人的冷眼?再加上此时的苏格兰局势不稳,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大局,因此在1561年,斯图亚特回到了她的母国苏格兰。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出生六天后就获得了苏格兰女王的身份,但时至今日,她才真正开始了对苏格兰的掌控。
英格兰,苏格兰;新教,天主教;伊丽莎白,斯图亚特——国与国之间,教与教之间,女王与女王之间,注定要发生一场碰撞。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5 11:25:00 +0800 CST  
3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5 21:45:44 +0800 CST  
第十六章 信仰的冲突

在之前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伊丽莎白所掌控的英格兰境内,面临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信仰冲突。
那么,斯图亚特所掌控的苏格兰境内,是否就是铁板一块,毫无信仰冲突呢?
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自身争夺利益最大化是人类的本能,它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而宗教信仰冲突就是其中之一。
基督教原本只有一个,后来因为利益冲突,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再后来,又因为天主教皇利奥十世死要钱,大肆贩卖赎罪券,引爆各方利益冲突,导致再分裂出一个新教。
新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创立之初,就根据各方利益的需求,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路德宗、安立甘宗、加尔文宗。
路德宗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属,安立甘宗则由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掌控,至于加尔文宗则由法国人加尔文所创。
在当时的不列颠群岛中,虽然都有着新教信仰,但这种信仰并不统一,英格兰信仰安立甘宗,苏格兰信仰加尔文宗,彼此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
斯图亚特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当她回归苏格兰王国之后,面对这样的现状,实在是很难让她感到满意。
哪怕抛开宗教信仰不谈,斯图亚特和苏格兰本地贵族之间,也很难谈得拢。她虽然是名义上的苏格兰女王,但常年在外,如今就算回归,也根基不稳,那些平日里过惯了好日子的苏格兰贵族,怎会心甘情愿让斯图亚特骑到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作威作福?
权力是伴随着斗争而产生的,没有谁能够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轻易地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哪怕你占据大义,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君,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服你,甚至还有可能被人反压一头。
纵观历朝历代,强臣欺弱主的事例层出不穷,没有过硬的政治斗争本领,根本不可能坐稳江山。
哪怕是神,哪怕是上帝,耶稣他老人家也曾被犹大背叛。至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被人背后捅刀子,又有什么稀奇?
斯图亚特作为苏格兰女王,她想不想坐稳江山?想。
苏格兰境内,有没有人想对斯图亚特背后捅刀?有。
那么斯图亚特应该怎么办?
面对苏格兰内部纷争,斯图亚特把目光投向了境外。
境外有什么?境外有斯图亚特所信仰的天主教。
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斯图亚特无法容忍新教信仰在不列颠群岛传播,而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势力,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收复失地,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早在回国之前,斯图亚特就向时任天主教皇做出承诺,发誓要在苏格兰王国境内重建天主教信仰。
天主教派对于斯图亚特的表态很满意,在精神上对她表示大力支持,至于行动上……倒也不能说没有支持,但支持的力度实在大不到哪里去。
毕竟天主教哪怕是之前实力强大的时候,都无法阻止不列颠群岛从他们的信仰版图中分裂出去,现如今,新教已经牢牢占据了不列颠群岛,要想虎口夺食,绝非易事。
新教在苏格兰的势力有多大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6 10:18:43 +0800 CST  
斯图亚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有一个私生子,名叫詹姆斯·斯图亚特。他是斯图亚特女王的私生兄长,同时也是苏格兰境内的新教徒领袖。
斯图亚特女王的回归,有没有改变她哥哥詹姆斯的新教信仰呢?
答案是没有。
斯图亚特连自家兄弟的信仰都改变不了,她要想改变苏格兰国民的信仰,光复天主教在苏格兰的荣光,有可能吗?
答案同样是没有。
斯图亚特非但改变不了新教徒的信仰,甚至还被新教徒反压一头,她的天主教信仰受到了国内新教徒的强烈谴责。
在反对斯图亚特的人群之中,约翰·诺克斯是跳得最欢的一位。
这位约翰先生生于苏格兰,信仰新教,曾在英格兰担任牧师。后来英格兰信仰天主教的“血腥玛丽女王”上位,对新教徒大肆清洗,新教徒要么低头,要么死,如果既不想低头又不想死,就只能逃。
面对血腥玛丽的镇压,约翰选择了逃离不列颠,前往欧洲大陆。
后来血腥玛丽死了,新教势力卷土重来,1559年,约翰回归英伦群岛,在苏格兰重新撒播新教信仰。
约翰回归英伦第三年,也就是1561年,斯图亚特女王也回到了苏格兰。面对这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王,约翰实在提不起半分好感,女王正式登基的那一天,他终于又想起了,曾经被天主教支配的恐惧。
我曾在英格兰被天主教的血腥玛丽女王强力镇压,难道我现在又要在苏格兰被天主教的斯图亚特女王继续镇压吗?
不,我不允许,我绝不允许!
约翰下定决心要将苏格兰的天主教势力扼杀于襁褓之中,不给斯图亚特半点翻盘的机会。作为新教加尔文宗在苏格兰的灵魂人物,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号召新教徒追随他的脚步,开启了一场全方位无死角的“黑人运动”。
黑人,黑哪个人?自然是黑斯图亚特。
可怜的斯图亚特女王,王位还没坐热,就遭到了新教徒的大肆抹黑,从头到脚被黑了个遍。
穿的衣服太华贵,黑!劳苦大众衣衫褴褛,衣不遮体,你作为女王不体恤民情,穿这么贵的衣服是想干嘛?没人性,没良心!
闲来无事跳支舞,黑!劳苦大众日夜辛劳,奔波劳累,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你倒好,一有空就跳宫廷舞!没道德,没操守!
听天主教弥撒曲,黑!这里是苏格兰,是新教的地盘,你不学习新教的教义就是脱离群众,公然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没思想,没文化!
今天出门先迈左脚,黑!
今天出门先迈右脚,黑!
今天出门跳着出来,黑!
今天……不管你干嘛,黑就对了!
????????????????
斯图亚特脑袋上缓缓冒出了一串问号。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有人黑?
面对铺天盖地接踵而来的黑锅,斯图亚特有些慌了,她阵脚大乱,不知所为。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6 10:37:38 +0800 CST  
如果仅仅是口头上的黑,斯图亚特倒也不至于如此。然而新教徒的“黑人运动”愈演愈烈,对斯图亚特逐渐从语言攻击上升到了行动攻击,开始公然叛乱,无视斯图亚特的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围追堵截,压制其在苏格兰境内的一切宗教活动。
在当时,除了斯图亚特女王及其亲属能够进行有限度的天主教弥撒仪式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在苏格兰境内开展天主教的宗教活动。
斯图亚特对此感到非常憋屈,但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忍着。
她当然不想忍,但就算她不忍,又能拿别人怎么样?在新教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的
苏格兰,她作为一名天主教徒,本来就天然受到他人的排挤。更何况她长期在外,在国内没有根基,可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根本站不稳脚跟,甚至有可能被人弄死——新教徒针对天主教所开展的叛乱行动,就是对她的最好警示。
政令不出王宫,就是斯图亚特的最好写照。
不得不说,斯图亚特实在是弱爆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她,毕竟她此时只是一个19岁少女而已,要是搁到现在,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或者大一新生。
这样一个稚嫩少女,能有多大威严,如何能让人信服?别说是做国王了,就算是让她做一个村长,恐怕都压不住各位村民,分分钟被人指着鼻子骂。
斯图亚特堂堂女王,竟过得如此憋屈,瞧瞧人家隔壁英格兰的几位国王,那日子多风光!
亨利八世,说换信仰就换信仰,成为新教安立甘宗首领,把天主教按在地上一顿暴揍;玛丽女王,说杀人就杀人,重振天主教荣光,把新教徒撵得鸡飞狗跳,杀出了“血腥玛丽”的威名;伊丽莎白,说平衡就平衡,天主教跳不起来,新教也跳不起来,乖乖在她的统治之下彼此共存。
斯图亚特呢?她能干啥?她啥也干不了。别人是镇压,她是被镇压,拿新教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斯图亚特只想当一个傀儡女王,每天只要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就算满足要求,那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她心里不服啊,她感觉自己的信仰受到了侮辱,她也想像英格兰那几位国王一样,手掌大权,呼风唤雨,在国内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力推行自己的信仰。
斯图亚特想搞事情。搞很大很大的事情。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但凡是想搞事情的,都少不了武力支持。
伟人曾曰:枪杆子里出政权。一个想搞事的人,手里如果没有枪,只靠一张嘴皮子,是绝对搞不起来的。
斯图亚特想干翻新教势力,但她手里没枪,缺乏军事力量,在苏格兰境内根本掀不起浪花。
面对如此状况,她能怎么做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6 11:09:13 +0800 CST  
第十七章 突然的危机

不得不说,斯图亚特还是有点儿脑子的。她知道自己短时间内在苏格兰无法打开局面,于是就换了个思路,准备以英格兰作为突破口,来迂回作战。
前面已经介绍过,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都是前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后裔,体内都拥有着英格兰的王室血统,自然而然也就拥有了对英格兰王室的合法继承权。
斯图亚特的英格兰王室血统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加以否认。因此她一直都拒绝承认伊丽莎白的王位合理性,反复声称自己才是英格兰王国的合法继承人。
如果伊丽莎白的脸皮厚一点,拒绝承认斯图亚特的血统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你都说我继承王位不合理了,那我反过来说你继承王位不合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伊丽莎白同时兼具脸皮厚、心肠黑的政客两大优点,那她甚至可以倒打一耙,说斯图亚特是个私生女——毕竟她的老爸亨利八世已经给世人做了一个示范,公然声称自己明媒正娶的皇后所生的嫡长女玛丽都铎是个私生女,她作为亨利八世的女儿,有样学样,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是,伊丽莎白毕竟有别于她的父亲,她脸皮不够厚,心肠也不够黑,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毕竟她作为一个新教徒,连信仰不同的天主教徒都能容纳,还有什么是容不下的?
所以,让伊丽莎白公然否认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实在是太为难了一点。
由于伊丽莎白对斯图亚特略显宽容,不忍心攻击对方,这就给了斯图亚特主动出击的机会。她派出使臣,给伊丽莎白寄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亲爱的伊丽莎白姑妈: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自从我由法兰西回到苏格兰,就一直忙于政事,没空走亲访友,我作为你的侄女,实在是对你想念的紧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的很想跟你见上一面,一起吃吃饭,逛逛街,聊聊天什么的。
要不这样吧,我想邀请你到苏格兰来,让你感受一下苏格兰美妙的田园风光,同时也感受一下我对你的热情。你什么时候有空,麻烦给我个答复,我一定会以最高的规格来接待你,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你最亲爱的侄女:玛丽·斯图亚特
1561年X月X日
伊丽莎白看到斯图亚特的邀请信,当时就很想问对方几个问题:为什么是要我去你的地盘苏格兰,而不是你来我的地盘英格兰?难道我英格兰的风光就不美?难道我对你就没有热情?
斯图亚特很聪明,伊丽莎白当然也不傻。
这是一场明摆着的鸿门宴,只要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对方绝无好意:一个和自己信仰冲突的、口口声声否认自己合法继承权的人,邀请自己到她的地盘去感受“热情”,会有什么好事吗?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7 14:13:00 +0800 CST  
伊丽莎白真要是过去了,只怕屁股还没来得及坐到椅子上,斯图亚特就来个摔杯为号,三百刀斧手鱼贯冲出,把她团团围住,然后你一刀我一刀,一刀一刀又一刀……
所以伊丽莎白就很客气地回绝了斯图亚特的邀请,然后对她进行了一个反邀请,希望斯图亚特来到英格兰,来感受一下英格兰的风土人情。
面对伊丽莎白的反邀请,斯图亚特有可能离开苏格兰,前往英格兰吗?
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双方就这么耗上了。大家都表示特别热情,特别想和对方见面,时间什么的无所谓,关键是地点一定要在自家的地盘。
没有哪个地点能够同时满足双方的要求,所以见面这件事,一直都没能真正落实到位。
由于进入了僵持状态,斯图亚特为了打开局面,又使出了新的一招,把一封新的信件寄了过去:
亲爱的伊丽莎白姑妈:
我这么热情邀请你到苏格兰来做客,你一直都拒绝,实在是让我太伤心太难过啦。我感觉我的好心被人当了驴肝肺,甚至怀疑你根本就不重视你我之间的亲情,根本没有把我当成侄女看待。
姑妈,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都是英格兰国王的后代,有着尊贵的王室血统。换言之,我才是真正的英格兰接班人。
现在,我要向你郑重提出一个要求:请你昭告世界,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是英格兰王室继承人。如果有一天,你不幸驾崩了,那么我将会成为新一任的英格兰女王,接替你的工作。
我知道,你讨厌我,你看我不爽,但是我对你的态度则恰恰相反,我喜欢你,尤其喜欢你看我不爽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假如你因为讨厌我,而不满足我的要求,那么我将会自己动手,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
姑妈,不管你愿不愿意嫁人,我反正是要嫁人的。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我的意中人肯定也是一个天主教徒。他最好是欧洲某个国家的王子,有一天,他会骑着白马,身后带着千军万马来娶我。
如果我被人欺负,如果我合法正当的继承权受到践踏,我的王子将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将他的千军万马化作最锋利的刀,刺进敌人的心脏。
当然,如果我的合法继承权得到尊重,得到承认,那我肯定不希望发生战争。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万一我最亲爱的姑妈死在了某一场战争中,让我痛失亲人,那我该多伤心呀?你说是不是?
姑妈,你是聪明人,你一定懂我的意思。所以我也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最诚挚的祝福送给你,愿你拥有美好的明天。
你最亲爱的侄女:玛丽·斯图亚特
1561年X月X日
如果说之前斯图亚特“盛情邀请”伊丽莎白前往苏格兰做客,伊丽莎白还可以对此置之不理的话,那么这一次,伊丽莎白是真的不能对此坐视不管了。
伊丽莎白感受到了危机。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7 16:28:36 +0800 CST  
看到这封信之后,伊丽莎白第一时间宣召自己的首席顾问塞西尔入宫,研究应对之策。
伊丽莎白道:“依你之见,斯图亚特意欲何为?”
塞西尔道:“此为软硬兼施之策。若陛下答应了她的要求,立她为嗣,自然就能软着陆;若陛下不肯,只怕一场硬仗就要来了。”
伊丽莎白道:“我若服软会如何?”
塞西尔道:“不妥,不妥。若服软,只怕她得寸进尺,又提出什么过分要求。而且无论她如何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英格兰正统继承人,只要陛下不承认,她的身份就永远没有合法性。但若是陛下把她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认了下来,她就能借着这个身份搞七搞八,搅风搅雨,祸害实在不小。”
伊丽莎白点头道:“爱卿此言,正合我意。我若不认她,她就是贼人,敢来我英格兰,我把她一棍子打出去也合情合理;我若是认了她,她就成了家人,来我英格兰怎么闹,我都不好拿她怎么样。所以我对她服软、立她为嗣,是万万行不通的。”
塞西尔道:“陛下服软不妥,硬来易不妥。”
伊丽莎白道:“愿闻爱卿高见。”
塞西尔道:“战争残酷,而宗教战争比一般的战争更残酷。若是真让斯图亚特嫁了欧洲天主教王子,带着一群天主教徒来和我们开战,形势可就大大不妙了。咱们英格兰现在可是有着双重信仰的,新教与天主教并立,本来就积怨重重,只不过看在陛下的面子上,没有闹掰而已。这种脆弱的平衡实在是很难维持,外面的天主教徒一旦杀进来,只怕咱们国内的天主教徒会跟他们里应外合,到时候内外交困,英格兰崩盘不远。”
伊丽莎白道:“既然左右为难,我该如何是好?请先生教我。”
塞西尔道:“她可以漫天要价,我们也可以就地还钱,只要还没到兵刃相见的最后关头,一切都还有商量的余地。”
伊丽莎白道:“此事何解?”
塞西尔道:“打仗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决不可让斯图亚特嫁给天主教王子,这一点必须要跟她说清楚。作为交换,陛下可以给她一个承诺,只要她愿意嫁给陛下指定的人,我们英格兰就愿意立她为嗣。”
伊丽莎白思忖片刻,道:“爱卿此言甚妙。她不嫁天主教王子,就免去了一场宗教战争,我完全可以让她嫁给一位新教徒,让这位新教徒给她日日洗脑,夜夜吹枕边风。她若是耳根子稍微软一点,听进去了一些,自然就能为我所掌控,又岂会与我作对?”
塞西尔笑道:“陛下圣明,正应如此。”
伊丽莎白道:“话虽如此,但具体选谁做斯图亚特的夫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且退下,待我深思一番。”
塞西尔道:“微臣告退。”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7 16:45:15 +0800 CST  
第十八章 女王的情人

伊丽莎白思来想去,想去思来,最终想到了自己的可爱小情人身上。
这位可爱小情人名叫罗伯特·达德利,早在玛丽女王统治时期,他就和伊丽莎白相识相知相爱了。
当年,玛丽女王上位,因为种种原因,对伊丽莎白心生猜忌。为了防止伊丽莎白谋朝篡位,她就把伊丽莎白关押进了伦敦塔内。
伦敦塔这个地方,上演过许多惨剧,比如亨利八世的两位王后,就曾被囚禁在这里,最后被砍掉了脑袋——其中一位,就是伊丽莎白的生身之母,安妮博林女士。
在当时,伦敦塔即是英格兰人心目中恐怖与黑暗的代名词,有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一旦被关进去了,只怕不死也要脱层皮。
然而谁又能料到,在这恐怖幽暗的牢狱之中,两个危在旦夕的囚徒之间,竟会发生一段爱情故事?
伊丽莎白成为囚徒之后,很快就在伦敦塔里认识了罗伯特·达德利。罗伯特比伊丽莎白大一岁,入狱的时间也比她更早。
当初,诺森伯兰公爵意欲谋夺天下,拥立自己的儿媳妇简·格雷为女王,结果被玛丽女王一刀砍翻,他的家人也因此变成了阶下囚。
这位罗伯特乃是诺森伯兰公爵的第五子,而简·格雷嫁给了他的弟弟。也正是因为简·格雷没有嫁给他,所以他不是玛丽女王的第一顺位仇恨对象,后来玛丽女王先砍诺森伯兰公爵,再砍简·格雷夫妇二人,把罗伯特的行刑日期安排在了后面。
然而罗伯特内心深知,就算他的行刑日期被安排得再晚,也迟早是要死的。看着至亲之人一个个被砍掉脑袋,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他感到十分恐惧。
直到他后来看到一道光。
这道光的名字,叫做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他的光,同时,他也是伊丽莎白的光。这两个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就这样彼此照亮,彼此温暖,在幽深的牢狱之中,上演了一场爱的罗曼史。
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抚慰人心了。哪怕此时的罗伯特已有妻室,但这并不影响他和伊丽莎白好好谈场恋爱,毕竟他连命都快没了,老婆就更加顾不上了。
一句句海枯石烂,一声声天崩地裂,满嘴情话不要钱似的往外掏,罗伯特甚至和伊丽莎白相约来生,准备含笑九泉。
当然罗伯特后来并没有含笑九泉,因为另一道光来了。
如果是伊丽莎白是他的爱情之光的话,那么西班牙的国王菲利普二世则是他的生命之光。
玛丽女王嫁给了菲利普二世,而菲利普二世和罗伯特有些七拐八拐的交情,大概就是那种“我邻居的二大爷的孙媳妇的好闺蜜的蓝颜知己的好基友”的关系。
靠着这一层关系,经过一番求爷告奶,最终就求到了菲利普二世的头上。菲利普二世听说此事之后,对此十分上心,马上就给玛丽女王吹枕头风,说:“老婆啊,我邻居的二大爷的孙媳妇的好闺蜜的蓝颜知己的好基友,就是那个叫做罗伯特·达德利的家伙,最近遇上了点儿麻烦,被你关进伦敦塔里面去了。亲爱的老婆,我知道你一向心地善良,能不能给我个面子,放他一条生路?”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8 09:12:39 +0800 CST  
玛丽女王道:“你刚刚说啥?我没听清楚。”
菲利普二世道:“能不能给我个面子,放他一条……”
玛丽女王道:“不对,不是这句。”
菲利普二世道:“我知道你一向……”
玛丽女王道:“不对,也不是这句。”
菲利普二世道:“亲爱的老婆……”
玛丽女王道:“对,就是这句。我没听清,麻烦你再说一遍。”
菲利普二世:“亲爱的老婆。”
玛丽女王:“大声点。”
菲利普二世:“亲爱的老婆!老婆老婆老婆!”
于是玛丽女王杏目含春,满脸羞涩,娇躯无力,柔柔弱弱地倒在了菲利普二世的怀里,说:“好老公,你说的,我都依你……”
结果罗伯特就被放出来了。
出狱之后,罗伯特四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给他求情,才让他捡回一条命。
对于这位救命恩人,罗伯特内心十分感激,常常说自己欠对方一命。为了报答菲利普二世的救命之恩,罗伯特从此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为他做牛做马。
后来玛丽女王被菲利普二世忽悠,派兵去协助西班牙,和法国开战,罗伯特作为一名英国军官,和自家兄弟亲赴加莱战场,和法国人打得天昏地暗。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英国痛失加莱,罗伯特的弟弟战死,而他则幸免于难,一家人报答了菲利普二世的救命之恩。
战后,罗伯特回归英格兰,继续与伊丽莎白每日厮混,感情逐渐升温。
等到玛丽女王驾崩后,伊丽莎白登基,罗伯特作为女王宠臣,立即摇身一变,成了宫廷弼马温(Master of Horses)。这个职位专门负责掌管宫廷马匹,顺带兼职承办各类大型典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这个职务非心腹之臣不能担任,因为女王出行必须用到马车,而罗伯特掌管马匹调配,也就等于是掌握了女王的日常动向,对她的行踪可谓是了如指掌。
如果罗伯特有心造反,只要和别人里应外合,提前埋伏,那么女王陛下几乎是必死无疑的。
当然,罗伯特并没有任何造反的理由。
从感情上来说,他和女王陛下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更是彼此倾慕的爱人;从利益上来说,只有抱紧女王的大腿,才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好处,若失去女王的支持,他将一无所有;从品行上来说,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曾为了报答菲利普二世的救命之恩,不惜亲赴战场,女王待他不薄,他又怎会反咬女王一口?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伯特对女王陛下的忠诚都是无可置疑的。
伊丽莎白深知罗伯特之为人,因此对他的恩宠也异于常人,不仅让他亲手操办自己的加冕典礼,甚至还在加冕次年封他为嘉德勋爵,让他平步青云,走进了英格兰的权力核心。
此刻的罗伯特风头之盛,一时无两。在当时的英格兰人心目中,如果伊丽莎白女王要嫁人的话,他几乎是不二之选,排名顺位甚至还在欧洲各国王子之前。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28 10:17:07 +0800 CST  

楼主:尘洛若影

字数:217776

发表时间:2020-02-09 20:55: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1 20:28:10 +0800 CST

评论数:8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