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王风云录

第一卷:英国女王的故事

第一章 婚姻的裂痕

近日闲来无事乱翻书,看到一些关于英国女王的故事,心有所感,自觉十分手痒,故而写下几笔。
英国女王可以视为英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在女王陛下的带动下,英国的女权主义可以说是比较盛行的,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列。我对于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太了解,但至少就中英两国而言,中国迄今为止对女性权利的保护是远远不如英国的。
重男轻女是父系社会的普遍现象,既然男性把持住了政治军事文化的话语权,那么女性所能发出的声音就会显得微弱了。在我以往的认知当中,既然英国人认同英国女王的存在,英国的女权主义又颇为盛行,那么英国的女权运动就是应该有悠远历史的。
然而当我真正把目光投向英国历史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情况其实并非如此。
英国的首位女王,号称“血腥玛丽”的玛丽·都铎女士(Mary Tudor),她的登基时间是1553年;对比一下来自东方的大唐女帝武则天,她的登基时间是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同样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女性掌权者,同样是历史的缔造者,这两人的时间差几乎有上千年之久,所以如果有什么人说英国的女权运动比中国更早,我是第一个要出来反对的,这完全不符合事实。
可是,为什么武则天称帝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从此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女皇,而英国女王这个席位却一直能传承至今呢?强大的男权势力能在中国把女皇之路彻底断绝,为什么在英国却又行不通了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关于英国女王的故事。
常言道:最无情是帝王家。这句话不仅是在中国成立,在英国也成立,甚至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存在君主制的国家都成立。原因无他,不过是“权势”二字作怪罢了。
玛丽·都铎生于帝王之家,然而她一大半的人生,都是在悲惨中度过的。玛丽·都铎的父亲名为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年-1547年),是一位相当强势的君王,在他的一生之中曾做过许多件大事,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英国国内进行宗教改革。
所谓的宗教改革,其实最终目的都是想在君权与神权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在人类以往的蒙昧时代,因为无知无能而无依无靠,于是便幻想这世界有神明,以此来作为心灵的依托。
既然有了神,那就要拜神;既然要拜神,总得有仪式;有了仪式就要有人负责仪式,那么这个负责仪式的人,就化身成了神的代言人;世界上有很多人要拜神,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代言人的数量也多了起来;代言人多了,就要抱团取暖形成组织,而这类组织的名称,就叫做宗教。
地球上有很多种赚钱的生意,而宗教就是其中一种。想一想,你帮别人给神烧点纸钱,别人就会给你真钱,纸钱换真钱,这门生意你说好不好做?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09 12:55:01 +0800 CST  
垄断,必须垄断!要死死把它抓住不放手,谁敢来抢生意,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必须砍他没商量!
宗教组织想赚钱,其他组织想不想赚钱?当然也想。世上或许有不喜欢钱的人,但后来他们都穷死了,所以剩下的那些人就都是喜欢钱的了。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轨迹,没办法,谁叫钱那么可爱呢?
大家都想赚钱,但市场就这么大,你赚多了,我就赚少了。如此一来,就产生了矛盾,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矛盾呢?
是不是要君子动口不动手,跟别人讲道理,打嘴炮,说什么团结友爱和谐互助?不不不,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作用,最快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动拳头,谁拳头大谁说了算。除非是在双方的拳头差不多大的情况下,才有讲道理的可能,不然的话,任你万语千言,我只一拳撂倒,再多的道理也是没人理。
英王亨利八世,就是一个用拳头讲道理的专家。面对君权与神权的矛盾,他知道打嘴炮是毫无意义的,毕竟那些教徒们人手一本《圣经》,别的本事没有,嘴里念经的功夫最擅长了。跟他们瞎扯一些有的没的,根本就扯不赢,就算扯赢了人家也不鸟你,还不如直接动拳头来得实在。
现在我们要问了,英国的教会具体侵犯了英王的什么利益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起来,亨利八世之所以对教会恨得咬牙切齿,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婚姻问题。
亨利八世他爹亨利七世,曾经给亨利八世包办过一次婚姻。亨利八世12岁那年,他的哥哥死了,留下一个比他大6岁的嫂子,来自于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的凯瑟琳公主(Catherine of Aragon)。
就像中国内部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样,西班牙内部也并非一直都是铁板一块,有时候分裂成几个王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作为阿拉贡的公主,凯瑟琳女士自然地位尊崇,而地位越尊崇的人,进行政治联姻的意义也就越重大。亨利七世认为,如果就这么让凯瑟琳回归国内,实在是太可惜了,倒不如让她继续留在英国,还能多发挥一点余热。
于是亨利七世就大手一挥,把凯瑟琳许配给了自己的次子,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八世。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随口一说那么简单,为了包办这桩婚姻,亨利七世是花了很大力气,跑了很多关系,最后才达成目标的。
之所以这件事这么难办,是因为当时的天主教教规有这么一条,说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而上帝的旨意显然是不能违背的,所以要想离婚另外找一个,基本上是想都别想,即便是丧偶再婚,也要经过教皇批准。
想一想,一般人能搭得上教皇这条关系吗?这回没戏了吧?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09 13:10:56 +0800 CST  
别人搭不上教皇,但亨利七世作为英王,他要是想托教皇办点事情,还是能搞定的。至于亨利七世在找关系的过程中花了多少钱,就不必深究了,毕竟有些东西不好拿到台面上来讲嘛。
总而言之,在亨利七世的极力促成下,在天主教皇的同意批准下,12岁的亨利八世和18岁的凯瑟琳公主结婚了。
这对夫妻这种年龄,要是换到现在,就是小学生和高中生。我本来想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制高点,对这桩婚姻进行一番哲学角度的深刻批判,但考虑到当今社会小学生谈恋爱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所以就姑且让我认为,小学生是知道什么叫做爱的,高中生是爱着小学生的。
小学生和高中生结婚之后,高中生作为一个成熟美艳经验丰富的大姐姐,把初经人事的小学生弟弟伺候得妥妥帖帖。就这样爱来爱去爱了许多年之后,在1516年,夫妻俩生了一个女儿,名之为玛丽·都铎。
那一年,亨利八世已经25岁了。而早在7年前的时候,也就是1509年,他的老爸亨利七世驾崩了,他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新一任英王。
从一个小学生成长为一国之君,其中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而当一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对自己以往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往往就有了新的审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亨利八世对自己的婚姻产生了一丝不满的情绪。面对自己与妻子所生的女儿,他并没有产生太多的父爱,家庭伦理方面的情感对他而言或许是无足轻重的。他首先是一位君王,其次才是一位父亲,所以他考虑最多的是继承人的问题,至于父女之间的天伦之乐——算了吧,那根本就无所谓。
玛丽能当他的继承人吗?不能。迄今为止,英国并没有出现过女王当政的先例。既然没有先例,那就不必考虑,所以亨利八世更为迫切地需要凯瑟琳王后给他生一个儿子,以便于解决继承人的问题。
生儿子这种事情,说容易倒也容易,说难其实也难。说是50%的概率,可是有些人很轻易就有了,另外一些人连续生好几个都是女儿,涉及运气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天爷要这么玩,你有什么办法?
凯瑟琳王后当然能察觉到亨利八世的那点小心思,她也希望自己能生一个儿子,然而她已经很努力了,肚子却偏偏毫无动静。
肚子大了,尚且只有一半可能;肚子不大,那就真的是半点指望都没有了。
老婆怀不上怎么办?男人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找医生,老中医专治各种不孕不育;二是找情人,小情人最容易被搞大肚子。
亨利八世选择了第二种。他的这一位情人名叫安妮·博林(Anne Boleyn),是凯瑟琳王后的侍女。
常言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亨利八世放着堂堂一位王后不要,却要去跟侍女乱搞,倒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09 13:32:23 +0800 CST  
第二章 宗教的变革

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搞来搞去,搞多了就搞出感情来了。当一个男人对女人产生了感情之后,往往就会对这个女人有求必应,亨利八世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安妮博林对亨利八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是不是要像言情故事里的那些无知少女一样,温柔地倒在男人的怀里,深情地对他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爱我?”
别傻了,男人付出得越多,才越懂得珍惜。真要是轻飘飘的一句“我爱你”就能得到女人的一切,反而会让男人觉得兴趣索然。就好比是玩游戏,一路千辛万苦过关斩将,好不容易才推倒最终BOSS,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假如最终BOSS跟新手村小怪一样脆弱,出门一刀就砍死了,然后game over了,你认为这样的游戏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两个字,无聊。
安妮博林或许不懂得如何玩游戏,但她一定非常懂得玩感情。面对亨利八世的追求,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爱我可以,我也很乐意接受你的爱。但我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我要的是堂堂正正的爱,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爱。你若不能将我立为王后,让举世皆知,而只是想让我做你的地下情人,那么我将放弃这段感情,永远地离开你。”
安妮博林在赌,赌她在亨利八世心中的分量能抵得上一位王后。倘若赌赢了,自然是千好万好,倘若赌输了……
你以为安妮博林会就此认账?笑话!
即便是真的赌债,也有翻脸不认的时候,何况是热恋中的男女说的那些话呢?多少情侣头一天吵得不可开交,结果夜里往床上一睡,第二天还不是照样甜到腻歪?说什么“我再跟你说一句话就是是小狗”,过了没多久还不是厚着脸皮凑上去说“汪汪汪”?
所以安妮博林完全有理由赌一把。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生意,任谁也不会拒绝去做的。
安妮博林把亨利八世拉进了赌局,那么亨利八世又会如何下注呢?
以亨利八世的视角来看,摆在他面前的两个女人,都有各自的筹码。她们的筹码分别如下:
凯瑟琳王后:由亨利七世许配;得到了天主教皇的支持;家族势力强大。
安妮博林:得到了亨利八世的爱;有可能会为亨利八世生下一个儿子。
亨利八世思虑再三,首先把凯瑟琳王后的第一个筹码剔除了:死人的行为不足以影响生者的决策,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父亲。随后他又剔除了凯瑟琳王后的第二个筹码:作为一名君王,他向来热爱君权,痛恨神权。接着他把凯瑟琳王后的第三个筹码也毫不犹豫地剔除了:西班牙王室固然强大,但现在他的英国王室更加强大。
所以现在的赌局就很明了了:凯瑟琳王后一个筹码也没有,安妮博林有两个。
就这样,亨利八世把赌注压在了安妮博林身上。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0 11:04:55 +0800 CST  
1526年,亨利八世正式向教皇提出书面的离婚请求,为了体现这个请求的合法性,他还引用了《圣经·旧约·利未记》第十八章十六节“不可露你弟兄妻子的下体  ”以及第二十章二十一节“人若娶弟兄之妻,这本是污秽的事,羞辱了他的弟兄,二人必无子女”。
亨利八世引用这两句经文,等于是把他死去的兄长拿出来说事。凯瑟琳王后本是他的兄长的妻子,但后来既然嫁给了他,那么她就向他露出了下体,显然这种行为不符合第一句经文的教义;亨利八世娶凯瑟琳王后,也就是娶了弟兄之妻,那就更加糟糕了,既是羞耻,又无子女,这段受到上帝诅咒的婚姻,何不早日了断?
《圣经》是基督教的最高圣典,亨利八世把《圣经》里面的经文拿出来作为他离婚的理由,简直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至少就亨利八世本人而言,他觉得自己胜算很大,难免觉得有些得意洋洋。
然而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意之事?现任教皇克里门七世早已在战争中变成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阶下囚,而这位西班牙国王是凯瑟琳王后的亲侄子,你说,教皇陛下敢批准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离婚吗?信不信只要他一点头,西班牙国王就能让他脑袋落地?
教皇陛下自然不敢拿自己的大好头颅开玩笑,于是就跟亨利八世打起了太极,说什么你的请求我们已经收到啦,组织对这个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正在开会进行研究解决,你在家里面安心等通知啊……
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其实中心思想就也就是那一回事:年轻人好好做白日梦吧,其他事情就别想太多啦。
教皇陛下跟亨利八世打太极,这下子,亨利八世可就不爽了。他心里面琢磨了一下,所谓的教皇陛下只不过是西班牙人的阶下囚罢了,他堂堂一个英国国王,连西班牙都不怕,难道会怕了教皇?你说不许就不许,请问你丫算老几?
所以亨利八世就决定绕过教皇,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他把自己的婚姻状况写成书信,送到欧洲各国的知名大学,由那些专家教授们来进行表决,看看自己离婚再娶是否合法。
当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代,在整个欧洲的学术圈中,人文主义思潮已经十分流行。既然要讲人文主义,当然要注重人权,那么婚姻自由算不算一项基本人权呢?
算,必须算。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婚姻都不能自主,相爱的不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不能分开,那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每天面对着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甚至相互憎恨相互伤害,简直能把人折磨得想死的心都有,这样的日子请问还怎么过?
不能过,不想过,不愿过,那就最好不要再过!
面对亨利八世的这种情况,欧洲各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自由万岁!离婚有理!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0 12:11:11 +0800 CST  
这下子,亨利八世心里面可高兴了,然后他又做了一件更加令自己高兴的事情——他颁布了一部法律,名为《上诉法》,规定本国的神职人员未经国王许可,不得向罗马教廷缴纳贡奉,同时禁止本国公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
亨利八世的这一部《上诉法》,不仅从经济上掐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把罗马教廷在英国的最高司法权也一并取消了,可谓是正中要害,打出了双倍暴击。
亨利八世对罗马教廷下手如此之狠,莫非是真的要跟神权彻底决裂了吗?
当然不是。严格来说,亨利八世并非真正厌恶神权,他只是厌恶不能被自己掌握在手中的神权。这种神权令他处处受制,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君王,对此都不会感到满意。
所以,对于亨利八世来说,最完美的形态应该是政教合一权力集中,无论政治还是宗教,他都是英国国内的一把手,这样才能符合他的心意。
为了解读亨利八世的下一步行动,我们现在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基督教的发展史。
相传耶稣基督创立了基督教,经过多年发展,后来在392年的时候,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前面我已说过,宗教是一种可以用纸钱换真钱的生意,这种生意是如此之好做,以至于人人想做,甚至是垄断来做。
罗马帝国曾经无比强大,国土横跨亚非欧三洲,能够成为这么一个强大帝国的国教,这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自然不必多说。这利益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基督教内部开始山头林立派系纷争,都想把最高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分裂趋势。
事实上,早在基督教被罗马帝国立为国教之前,基督教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了——没办法,罗马帝国实在太大了,大到基督教徒要从东西两路分头出动,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传教,才能尽量撒播主的荣光。
久而久之,因为地域和语言不同,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就产生了东西两个派别。再加上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了东西罗马帝国,基督教内部也开始兄弟分家了,分家分的久了,亲人也变成仇人了。到了1054年,东西两派彻底决裂,西派教会以摇身一变成了“天主教”,总部位于梵蒂冈,最高权力机构称“罗马教廷”;东派教会则转而化为“东正教”,总部位于君士坦丁堡。
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声称自己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言人,都想垄断宗教这门赚钱的生意,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只可惜谁也奈何不了谁,无法真正吞并对方,所以后来也就只能这样一直共存下去了。
到了亨利八世所处的时代,天主教内部又开始闹分裂,德国人马丁路德觉得天主教这帮人做垄断生意实在是太没良心,尤其是他们居然做起了一种叫做“赎罪券”的买卖,在一张白纸上印几行字就有了赎罪功能,不管你活着的时候犯下了再多的罪孽,只要买了赎罪券就能洗清罪孽死后飞升天堂,这完全是拿宗教当作赚钱的工具,而失去了惩罚与救赎的本来意义。
马丁路德实在看不惯天主教做这种纸钱换真钱的生意,所以就决定进行宗教改革,另立新教。
最初,亨利八世是反对改革的,他为了获得天主教皇的支持,以便于稳定国内与国际局势,甚至还写了一篇文章去攻击马丁路德。然而后来亨利八世发现自己的举动并没有什么作用,天主教皇依然不鸟他,连自己想跟老婆离婚都不肯批准,这下子,亨利八世可就气炸了。
既然教皇不肯支持我,那我就倒向教皇的对立面,马丁路德你想立新教是吗,行,我来帮你,咱们一起!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0 16:34:16 +0800 CST  
第三章 女人的悲哀

于是,亨利八世就开始在英国国内大搞新教运动,力图撇清英国本土教会与天主教之间的关系。他取消了天主教在英国的经济权和司法权,随后又在英国教会内部开庭审理了他与凯瑟琳王后的离婚案,英国大主教克莱默在凯瑟琳王后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她与国王亨利八世的婚姻无效,并承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为合法婚姻。
自此以后,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王后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英国教会和天主教之间也渐行渐远。再后来,凯瑟琳王后在无比的悲伤与愤怒中郁郁而终,而天主教试图夺回自己在英国的各项权力,双方大打出手,然而面对亨利八世这一位强势君王,天主教到最后也没能占到上风,只能以惨败收场。
故事看到这里,我们现在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把目光投向凯瑟琳王后的女儿,英国的首位女王,玛丽·都铎女士。
毫无疑问,玛丽的童年是悲惨的。她的父亲是如此厌恶她的母亲,所谓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她所受到的待遇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父爱”在玛丽的脑海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她当然听说过这个词汇,但似乎自己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父爱的存在。即便是有,也只不过是涓滴之细流,而她的父亲在她的内心世界里所给她构建的,不是什么繁华的宫殿,而是一片荒凉的沙漠。这种涓滴细流落到沙漠里,很快就会消失殆尽,那是半点痕迹都不会留下的。
或许有人要问了,玛丽没有父爱,但她至少有母爱吧?
抱歉,玛丽连母爱也没有。并不是凯瑟琳王后不爱她,然而自从亨利八世向凯瑟琳王后提出离婚遭到拒绝之后,他就开始折磨这对母女。折磨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只允许凯瑟琳王后和玛丽公主见面一次,而且每次见面的时间还非常短。
在母女俩每天的短暂相会当中,即便玛丽再怎么舍不得离开母亲,到最后也只能硬生生被侍女和卫兵们强行分开。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幼的玛丽又能得到多少母爱呢?
玛丽没有父爱,得到的母爱也近乎于无,在她幼小的心灵当中,被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如果只是如此,那倒也罢了,偏偏新任王后安妮博林对她充满敌意,千方百计地对她施加伤害,可谓是恶毒后妈的典型代表。
玛丽受到了如此之多的不公待遇,可是仔细想想,她自己难道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吗,她到底错在哪里,为何要被如此对待?
不,玛丽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个世界有时候非常奇怪,一个人越是伤天害理,就越不会受到不公待遇,因为他足够凶恶,足够暴力,足够令人畏惧,所以从来都只有他欺负别人,别人不敢欺负他。
反倒是那些心存善良的好人,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对人体谅、忍让、关爱,所以别人就以为他好欺负了,一个个都骑到他头上去了。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1 08:58:34 +0800 CST  
恶人制造不公,善人承受不公;恶人施加伤害,善人遭到伤害。事实固然残酷,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非要为玛丽的悲惨遭遇找一个理由,那么错就错在她是一个女人。
因为她是一个女人,所以不能继承王位;因为不能继承王位,所以她的父亲迫切想要一个儿子;因为母亲已经无法生育,所以父亲要去找情人;因为情人想上位,所以父亲要和母亲离婚;因为母亲被迫与父亲离婚,所以只能郁郁而终;因为她不是新王后的孩子,所以她的地位愈发一落千丈……
真是难以想象,她所遭遇的所有痛苦,所有不幸,原因竟然都只是因为她的性别!就因为她是一个女人,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就全都压到她身上,仿佛她生来就该遭罪,生来就该受难,生来就该面对种种不公的谴责!
可是她到底犯了什么错啊!难道性别是她可以决定的吗?
如果她是因为品行不端而受到责难,那她倒也无话可说,可她却因为自己的性别而遭到如此待遇,这叫她如何能承受得了?
难道男人生来就占理,女人生来就负有原罪?
倘若真的如此,那万能的上帝为何还要创造女人,干脆让那些自认为伟大光荣正确的男人自行繁衍,让全世界都只剩下雄性,这样岂不是更好?
然而上帝并没有这样做,哪怕是再怎么光辉伟岸的男人,他最初也是要从女人的身体当中孕育出来的啊!
到底男人是哪里来的底气,能够对女人如此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乃至于渺视践踏肆意欺凌,连人与人之间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也失去了?
如果是别的男人欺负她倒也罢了,但为何伤她最重的人,竟然是她的父亲,这个她在世上最亲最亲的男人!
她多想向父亲辩解啊,辩解这世上的男人未必能强于女人,多少败家子六亲不认辱没家门,无德无行无信无义,把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又有多少巾帼不让须眉,做出种种壮举,令男人也自叹不如,难以望其项背?
可是她的父亲又怎会给她辩解的机会?怎会给她表现的机会?更何况除了她的父亲之外,还有一个后妈对她虎视眈眈,她这个折翼之鸟,何时才能翱翔天空?
年幼的玛丽一直承受着如此之多的痛苦,而这一切自然都被旁人看在眼里。毫无疑问,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儿怜悯之心的人,都会对她的种种遭遇表示同情。
英国民众是如此同情玛丽,以至于在1533年6月1日,新王后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上,竟然出现了喧宾夺主的一幕:众多臣民固然是向安妮博林欢呼致敬,但他们同时也向玛丽公主欢呼致敬,而且他们的欢呼声是如此之响亮,甚至要把安妮博林的风头给掩盖下去了。
这下子,安妮博林可就不爽了。这就好比是在拍电影,她本是这部片子的主角,然而她演到一半才发现,某个死跑龙套的竟然比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镜头,仿佛她才是龙套别人才是主角,你说,她怎么能忍?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1 17:49:35 +0800 CST  
那一刻,安妮博林几乎忍不住要咆哮起来了:你个死跑龙套的,你知道什么叫做演员的自我修养吗?你就不能静静地躺在地上演一个死尸吗,为什么要跳起来抢我的风头?信不信我分分钟让你明白什么叫做龙套的一千种死法,让你死得安静又美丽,无声又无息?
当然,作为新王后,安妮博林至少要在加冕典礼上保持风度,所以她当时也没说啥,只是微笑着向她的臣民挥手示意而已。
等到加冕典礼结束后,一切都回归平静,在日常的生活中,安妮博林口中就难免冒出了许多攻击性的语言。比如说什么“给玛丽来点儿砒霜拌饭啊地沟油炒苏丹红啊三聚氰胺配瘦肉精啊”,“给玛丽许配一个矮丑穷挫土肥圆啊”,如果有人认为安妮博林说话太过恶毒,她还可以振振有词地解释一番:“给玛丽吃加料食品是为了提高她的抵抗力让她百毒不侵嘛,让她嫁一个渣渣是为了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免得被人说她是拜金女绿茶婊嘛,这一切都是为她好,我的良苦用心,你又怎么会知道?”
如此振振有词的说法,旁边的听众只能为她鼓掌致敬了:“好有道理,无法反驳,真不愧是王后殿下,说话的水平就是高啊。”
虽然安妮博林说话确实很有道理,但有些语言毕竟只能停留在语言范围内,而不能真正付诸行动。就好像那句经典国骂“X你妈”一样,说起来固然是中气十足,却不见有谁是真能做到的,所以玛丽公主固然遭到了很多语言攻击,却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她既没有死于非命,也没有嫁给什么渣渣,虽然日子是过得惨了点儿,但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吗?
安妮博林加冕之后,过了三个多月,也就是1533年9月7日,怀胎十月的她生下了一个女儿,未来的英国第二任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之所以要叫伊丽莎白一世,是因为截至2020年为止,英国现任女王也叫伊丽莎白,为了对二者进行区分,所以也只能分别冠以伊丽莎白一世和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称呼了。
说到这里,我也只能由衷感叹外国人重名率之高了,各种汤姆约翰杰克玛丽苏珊露丝,完了还得什么一世二世三世亨利七八世,真是看得人纠结万分,难道取个独特点儿的名字就有那么难吗?
伴随着伊丽莎白的出生,英国王宫内的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亨利八世之所以要折腾这么多,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一个男性继承人,但他现在所得到的,却只是另一个女儿而已。
至于安妮博林,她之所以能当上王后,一半是靠她的个人手段,另一半是靠她的肚子,本来她打的是“母凭子贵”的主意,但现在她的底气可能要被消除一大半了。
或许在伊丽莎白出生的那一刻,17岁的玛丽心中闪过了一丝嘲讽和不屑:你们心心念念用尽手段,对我百般欺侮肆意践踏,可是现在又如何?还不是照样生了一个女儿?我是女人我没法继承王位,那么她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1 21:15:23 +0800 CST  
第四章 王后的陨落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
一直以来都想要一个儿子的亨利八世,现在却突然不再折腾了,他没有再去找新的情人,而是默认了这个事实。
在伊丽莎白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534年,在亨利八世授意之下,英格兰议会中通过了一项《继承法案》,这一项法案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第一,将王位的继承权赋予伊丽莎白;第二,取消玛丽的王室身份,从现在起,她既无继承权,也不是什么公主,只能以“私生女”的名义存在。
世上有许多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谬的事情,而这一事件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堂堂一个明媒正娶的王后,曾受到过英王和教皇的认可,这一桩婚姻举世皆知,然而现在亨利八世竟然对此全盘否定,竟然连玛丽的公主身份也不予承认了?
如果我的逻辑没有混乱的话,那么“私生女”的定义应该是“男人与妻子以外的女人私通所生下的女儿”,显然玛丽公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符合这一定义,然而亨利八世非要给玛丽公主安上这么一个名头,我就有点看不明白了。
我很想拆开亨利八世的脑壳看一下他的脑回路到底是如何构造的,毕竟我一个写小说的都不敢这么编,那么他又是哪来的自信,竟然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女儿是私生女呢?
当然,其中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在整个事件中,安妮博林必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是主要作用。毕竟这一事件的主要受益人是她和自己的女儿,谁要是说她什么事情也没干,我是半点儿也不信的。
对于玛丽而言,这一事件毫无疑问是在她早已千疮百孔的内心之中又刺了一刀。在她以往所受的磨难当中,她或许还可以逆来顺受,对这一切就此认命,可是现在呢?
她以前曾经认为,她受罪是因为她的性别,但现在她的妹妹跟她性别一样,为什么妹妹就能被立为继承人,而她不行?谁能给她一个答案,谁能给她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如果不是因为性别,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难道说,她整个人根本就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又或者是她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所以这辈子要来还债,要一直一直被折磨,被歧视,被欺侮?
现实太沉重,沉重到玛丽无法去思,无法去想,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感觉自己的存在即是错,连呼吸都是错!
打击总是接踵而来的。早在《继承法案》通过之前,玛丽还有公主身份的时候,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就已经给她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她搬到伊丽莎白的住所去当一个侍女。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众多臣民齐声反对,然而对于无比强势的亨利八世而言,这些反对的声音根本就无所谓。即便是面对强大无比的罗马教廷,他也不曾低头,国内的这些反对者又岂能奈何得了他?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2 11:23:15 +0800 CST  
所以玛丽只能乖乖地当侍女,不久之后又变成了私生女,如尘埃般渺小卑微地活着。
在玛丽为伊丽莎白做侍女的期间,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令她高兴的,那就是新王后安妮博林之死。
俗语有云:伴君如伴虎。陪伴在君王之侧,固然能得到许多平常人不能得到的好处,但风险是往往与收益成正比的,欲得其利,必承其弊。
尤其是对于亨利八世这种作风强势喜怒无常的君主而言,你完全无法预估他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举动,说不定一爪子拍过来,就让你变成肉酱,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安妮博林之所以会死掉,是因为有人告发她“通奸”,然后她就被亨利八世处死了。
说实话,对于这个罪名,我是完全不信的。就算是一个农妇与人通奸,也要冒着被农夫痛打甚至怒杀的风险,更何况是伴君如伴虎的王后,又怎敢轻易给一国之君戴绿帽?须知匹夫一怒血流五步,天子一怒流血漂橹,冒着生命危险去图那一时之快,安妮博林有那么蠢吗?
不,我绝不相信。如果她真有那么蠢,她就不可能以侍女之身(安妮博林曾是凯瑟琳的侍女),坐上王后之位。纵观人类整个历史,固然在深宫之中有许多女性大肆包养男宠,但包养男宠有个前提,她们必须是太后而不是王后,而且她们手中还必须掌握有权力,若她们夫君健在,而自己又没能执掌大权,包养男宠只不过是取死之道而已。更何况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安妮博林不怕死,莫非别人也会因为偷情而不怕死么?
当然,这世上永远不会缺少欲令智昏之人,也不乏自寻死路之人,一国之君的老婆跟别人通奸的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北魏有个孝文帝元宏,她的皇后冯氏,就因为孝文帝长期在外征战,结果她就寂寞难耐,与一个名叫“高菩萨”的人通奸。本来这事儿还没那么容易被人发现,但她后来听说孝文帝在战场上得了重病,说不定没法活着回来,于是她就公然与奸夫出双入对,全然不顾他人眼光。既然她如此作死,后来孝文帝也只能成全她,让她和奸夫的脑袋双双落地了。
虽然冯皇后确实与人通奸,但前提也是建立在皇帝出征在外的情况下。而像亨利八世这种作风强势,平时也没有出门在外,安妮博林脑子又不蠢的情况,你要说她通奸,叫人如何能信?
客观地说,安妮博林确实曾与人通奸,但她通奸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高高在上的亨利八世。当初若不是这两人私底下搞在一起,亨利八世又怎会决意跟凯瑟琳王后离婚,安妮博林又怎能将凯瑟琳取而代之?
安妮博林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一切,莫非她就这么不懂珍惜,非得继续和别人通奸下去吗?别人又能给她什么好处呢?
能够成为一国之王后,已经算是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莫非她还能泡到一个神,让她得道成仙不成?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2 15:55:07 +0800 CST  
这些理由完全不能成立,所以我个人倾向于相信另一个理由:安妮博林失宠了,这才是她死亡的直接原因。
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偷情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好几年。在这几年时间里,亨利八世一直都没有将她立为王后,直到她肚子变大了,才真正有了说话的筹码,并最终成功上位。
由此可见,亨利八世对她所谓的爱,也只不过是因为她有可能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所以才允许她成为王后。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人意,亨利八世发现自己折腾了这么多年,费了好大的劲,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决裂,但最后他所得到的,只是另一个女儿罢了。
年纪越大越难生育,亨利八世如今已是40多岁的人了,要想再生,可谓极难。况且他若是能生,这么多年早就一生一大堆了,到现在又怎会只有两个女儿而已?
所以亨利八世颁布《继承法案》,未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他只能承认自己有心无力难以生子,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伊丽莎白的继承权,以免自己死后有人觊觎王位,并为此发动战争,将英国卷入一片混乱之中。
亨利八世可以向现实妥协,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对安妮博林毫无意见。当初两人之间所做的交易,让安妮博林如愿以偿成为王后,可是亨利八世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儿子,他怎么可能会感到满意?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亨利八世之为人,爱则爱极,恨则恨极,既然他在安妮博林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便只能恨她了。
以亨利八世之无情无义,废黜嫡妻长女眼都不眨一下,安妮博林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她到最后也只能被押上刑场,以“通奸罪”受死了。
江湖上曾有传言,说这位安妮王后被斩首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有一个纤细的脖子”。
她的这句遗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自己脖子细比较好砍,还是让别人看在她细皮嫩肉的份上下手轻点,抑或只是单纯地想表达自己体型纤细身材好?
岁月悠远,许多故事的细节早已无从得知。安妮博林以侍女之身,曾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最终都烟消云散了。通往最高王位的路上,历来是人头滚滚鲜血淋漓,安妮博林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安妮博林死于1536年5月19日,值得顺带一提的是,前任王后凯瑟琳和她死于同一年。在1月7日这一天,这位王后郁郁而终。
或许,亨利八世之所以要将安妮博林斩首,有一半的原因是要让她为凯瑟琳陪葬吧。至于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也只有他本人才知道了。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2 21:28:05 +0800 CST  
第五章 王子的诞生

伴随着安妮博林的死,英国的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而这一章翻篇的速度,远远超出常人之想象:就在安妮博林死后第二天,亨利八世又有了新的婚约,与他订婚的女人名叫简·西摩。
简·西摩(Jane Seymour,或译作珍·西摩),生于1508年(不确定,亦有生于1509年之说),此人曾担任过凯瑟琳王后的侍从女官,自安妮博林上位之后,她又转而服侍安妮博林。
从这三个女人的得宠与失宠过程来看,亨利八世似乎总是喜欢冷落王后,反而对王后的侍女情有独钟。他和简西摩具体是什么时候搞在一起的,此事不得而知,或许在他发现安妮博林为他所生的也是女儿之后,他心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打算。
一个国王想要猎艳,这自然是不难的。在亨利八世目之所及的女性群体当中,简西摩算得上是他看得比较顺眼的一个,既然国王有意,那么女人自然无有不允。于是,这两人之间便有了一腿。
男人有了新欢,对旧爱的态度免不得就要变差了。或许,在安妮博林之死这件事上,简西摩从中推了一把,就像当初安妮博林用尽手段将凯瑟琳拉下马一样。
当然也有可能这一切都是亨利八世自己所为,与简西摩无关。至于具体内幕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我们对此也不必深究,只需确认亨利八世与简西摩于安妮博林死后第二天订婚,这就足够了。
我们中国人要描述一个人对自己的配偶如何无情无义,常用“尸骨未寒”这四字来形容,亨利八世另寻新欢的速度之快,简直是对这句成语的最好注解。
亨利八世与简西摩订婚之后,又过了10天,也就是1536年5月30日,两人正式举行了婚礼。到了6月4日这一天,简西摩开始在公开场合被称为王后,不过这一名号看起来并不是十分正式——她与真正的王后之间,还差了一个加冕仪式,而且亨利八世似乎也没有为她补办的意思。
亨利八世的心思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位新王后也和她的前两任一样,生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那么她休想获得正式承认,甚至还会被无情抛弃。不要怀疑,以亨利八世的禀性,他绝对做得出来。
那么简西摩有没有为亨利八世生出一个儿子来呢?答案足以令人感到喜悦,但同时又带着万分悲伤:她确实生了一个儿子,但生子过后不久,她便死去了。
1537年2月,简西摩发现自己的大姨妈并未像往常一样如期而至,在往后的时间里,它也一直没来。当她确认自己怀孕之后,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了亨利八世,亨利八世自然是心中大喜,对简西摩的要求,也是尽可能地满足。
相传简西摩怀孕期间,不爱吃酸,却偏爱吃鹌鹑肉。普通人家的媳妇怀孕了,尚且有各种补品伺候着,何况是一国之君的王后,想要吃点啥更是不成问题。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3 11:59:06 +0800 CST  
所以那段时间的英国鹌鹑就成了宫廷贡品,幸亏简西摩一个人吃不了多少,鹌鹑的数量倒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若是换了一群中国人上阵,只怕是分分钟要弄出什么《论鹌鹑的100种吃法》来,到时候,鹌鹑可就得自求多福了。
遥想当年杨贵妃爱吃荔枝,一到季节唐明皇就派人给她八百里加急快递运过来,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亨利八世命人进贡鹌鹑,以满足简西摩之欲,古今中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西摩之为人,相对自己的前任要善良一些。当年凯瑟琳曾为主,她曾为仆,彼此之间有过一段感情,而凯瑟琳之女玛丽都铎只比她小了七八岁,这两人有些许姐妹情谊,也并不稀奇。从她对玛丽都铎的态度来看,称她是一位“英国好后妈”,也算是名副其实。
总的来说,简西摩在亨利八世和玛丽都铎父女之间,起到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凭借自己作为王后的身份,她对亨利八世说“要和谐,要有爱,父女不要互相伤害”,对此,亨利八世只是撇撇嘴,满脸不在乎的样子,说:“她若是能顺我的意,我和她自然是和谐有爱,如若不然,也只能互相伤害了。”
如何才能顺亨利八世的意?玛丽都铎揣测父亲的心思,给他写了很多书信,哪怕自己心中对亨利八世恨意滔天,在信中也表现得无比恭谦温顺,说什么“你是意义,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除了爱你,没有真理”,简直是要唱起歌儿赞美他,完全是一副人畜无害小绵羊的样子。若是这些书信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看见了,只怕是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句“模范父女”。
然而亨利八世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吗?不不不,作为一国之君,他所掌握的真相比任何人都多。所以,对于玛丽都铎的这些书信,他没有丝毫兴趣,而是把它们丢到一边,并向玛丽都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亲爱的女儿,你的来信我已收到了,你的心意我也已经知晓。既然你向我表达了心意,那我也向你表达一下心意。你若明确承认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并以书面形式递交给我,那我也不介意和你演一场“父慈女孝”的把戏,但你若是非要死鸭子嘴硬,整天说自己是什么“玛丽公主”,那么不好意思,我可能会忍不住想要弄死你。
千万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说笑,我这个人从来不喜欢说笑。对于你一直以来的种种忤逆之举,公然挑衅我的《继承法案》,拒不承认你的私生女身份,我的忍耐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点。我发起飙来连我自己都怕,甚至也无法确定我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我希望你能做出一些明智之举,不要再火上浇油,这样对你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再次重申一下,我现在不是以父亲的身份向女儿提出建议,而是以国王的名义向臣民下达命令。你最好擦亮眼睛,认清形势,不要自己撞到枪口上,懂?

你最亲爱的父亲
某年某月某日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3 15:37:23 +0800 CST  
玛丽都铎懂不懂呢?她其实是懂的。再没有比自己的父亲更加狠心无情的人了,由于自己拒不承认私生女的身份,父亲对此雷霆震怒。他非但禁止自己去探视生病的母亲,甚至不允许自己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同时还剥夺了自己结婚的权利,拒绝自己与任何人的亲事。
你说,这世上为何会有这样的父亲?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玛丽都铎对这句话是半点也不信的,什么情人,仇人还差不多。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仇人,非得是那种不共戴天的生死大仇,一见面就燃烧,就爆炸,就忍不住要挥刀互砍,一定要把对方折磨得死去活来才肯罢休。
亨利八世对女儿百般羞辱,玛丽都铎对父亲恨意滔天,两人之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任何交流了。现如今,安妮博林死去,简西摩上位,在她的有意调解之下,这对父女才重新开始了交流。只不过,这一次的交流依然是亨利八世固执己见,玛丽都铎又该如何应对呢?她还能像以前那样拒不承认私生女的身份吗?
低头,或者砍头,二选一,怎么选?
世上有许多大无畏的勇士,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一路高歌猛进勇往直前,宁折不弯永不低头,这种品质固然值得称道;然而世上还有许多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即便是做好了防御措施,依然不能保障自身安全,更何况是闷头闷脑向前冲,只怕是有死无生。
有时候迂回前进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看似换了一条路,距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但总不能来到悬崖边上还继续往前走,那已经是属于找死了。
玛丽都铎就算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最终也只能向自己无比强势的父亲低头。她满含泪水,心怀憎恨,在无比复杂的心境当中,向亨利八世承认了自己私生女的身份。
伴随着玛丽都铎的这一举动,这一场父女之间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了。
既然玛丽都铎愿意低头,那么很多事情就有得商量。父女关系有所缓和之后,历史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1537年10月12日,简西摩生下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六世(Edward VI)。
儿子的诞生令亨利八世欣喜若狂,他今年已经46岁了,可谓是老来得子,如果这一胎还是女儿的话,恐怕他真的要怀疑人生了。感谢上帝,让他终于有了儿子!
既然要感谢上帝,当然要搞一点宗教仪式,以表示对他老人家的敬意。对于基督徒而言,孩子诞生之后所要搞的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洗礼。
事实上,洗礼并不仅限于婴儿,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只要是新入教的信徒,总要经过这一仪式才行。洗礼可以是往身上洒水,也可以是全身浸入水中,这一仪式的意义大致在于洗去罪恶,以洁净之身来皈依宗教。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3 17:23:46 +0800 CST  
第六章 母子的悲歌

10月15日,亨利八世为爱德华举行了一场仪式,在简西摩王后的邀请下,爱德华的两位姐姐回到宫廷为他洗礼。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姐姐目前的身份都不是公主,而是爱德华的侍女。
想必在爱德华的受洗之日,玛丽都铎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她的妹妹伊丽莎白终于受到了和她一样的待遇,也变成了侍女,你要是说她高兴吧,似乎是有那么一点,但你要是说她有多高兴,其实也高兴不到哪里去。
就好比有两个人,一个人断腿,另一个本来没断,但后来也断了,难道原本断腿的那个人就该高兴了?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不是看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惨,甚至不是别人比自己更惨,而是自己比别人过得好,这才值得高兴。
同样是拿腿来打比方,我和你腿脚都正常,但我跑得比你快,比赛能拿第一,这才是真的高兴。我要是不跟你比赛跑,反而跟你比断腿,那我一定是疯了。
所以做人不能比惨,要比就比好。假如一个人要从比惨中获得心理慰藉,而不是卯足了劲儿去拼搏奋斗比谁过得好,那这个人的心理肯定是有点儿问题的。建议去找什么高僧大师给自己的脑袋开光,只有脑袋开光了,做人才能灵光啊。
下面言归正传,把目光放回到英国宫廷。
爱德华王子的诞生,对于英国而言是一件喜事,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管是乐极生悲,还是否极泰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简西摩生下王子之后第十二天,也就是1537年10月24日,她的身体因为出现了一些产后不适症状,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她甚至还未满30岁。
喜事与丧事接踵而来,这令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即便是冷血无情如亨利八世,也对此感到十分悲伤,在他后来与别人的书信往来当中,曾提及此事,说:“她为我带来喜悦,天主却将它混搅着她的死所带来的苦痛。”
毫无疑问,所谓的“喜悦”并不是指亨利八世与简西摩相处有多愉快,纯粹是因为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而已。倘若简西摩未有生育,或者生下的是个女儿,只怕她也要被离婚、被砍头,从她的前任以及后任的遭遇来看,这一点也不奇怪。
不得不说,这种事情对于女性群体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一个男人爱你,但爱的并不是你本身,只不过因为你有一个子宫,可以为他做生育机器,所以他就对你说爱。一旦你不能生,或者生的不是儿子,他的爱就突然不见了,就开始对你冷漠了、无情了,那么这种所谓的爱能有几分真实性呢?
令我想不明白的是,男人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倒也罢了,有时候甚至女人也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这又是什么道理?世间不知有多少婆媳关系产生裂痕,起因就是媳妇没有为婆婆生个孙子,所以婆婆就对媳妇各种看不顺眼了,要恶语中伤了,要挑拨离间了,要逼着媳妇一直生、一直生,非得生出个孙子不可了。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5 13:38:02 +0800 CST  
我个人是很无法理解这种逻辑的,既然同样是女人,那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处于什么阵营,就自然会为这个阵营的人说话,调转枪头一致对外,这才是合理的情况。
比如我是路边小摊贩,你是街头古惑仔,你整天来收我保护费,还动不动欺负我,我肯定是巴不得你出门被车撞死,这才符合逻辑。假如我不诅咒你,反而去诅咒整条街的小摊贩,骂小摊贩为什么不交保护费,那我要么是古惑仔的卧底,要么就是脑残无药医了。
然而这世上脑残无药医的人还少吗?不,不少。要不然,又怎么会有“汉奸国贼”这种群体的存在?不维护自己原本的族群,反而投向敌对阵营,然后疯狂地迫害自己的族人,这种情况发生的已经够多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说的是受害者对迫害者产生依赖、迷恋、崇拜的心态,通俗地讲,就是“受虐狂”,你不虐他不爽,你越虐他越爽。
说着说着就远了,还是回到故事当中吧。
无论如何,亨利八世确实是对简西摩有一点感情的,在简西摩死后,亨利八世将她以王后之礼下葬,并为她穿了三个月的丧服,另外还三年不娶,又在自己死后与简西摩合葬。以上种种待遇,都不是其他几位王后所能享受到的,可以说,一向强势霸道冷血的亨利八世,很少见地对简西摩流露出了温情的一面。
即便这一切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简西摩为亨利八世生了一个儿子,但有温情总好过没温情,不是吗?
简西摩下葬之时,玛丽都铎出席并协助主持了她的葬礼。作为相应的回馈,亨利八世将她召回皇宫,并重新给她安排了一些仆从。自此,玛丽都铎的日子才稍微比以前好过了一点。
下面以一段铭文来为简西摩的故事划上句号:
Here lieth a Phoenix, by whose death
Another Phoenix life gave breath
It is to be lamented much
The world at once ne'er knew two such.
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很渣,但是简单翻译一下还是可以的。铭文的大意如下:
此凤离世,永眠于此。
彼凤初诞,展翅翱翔。
悲之甚矣,哀之无极。
何日得见,双凤齐飞?
翻译完之后我心血来潮,又顺手写出了另一个版本:
此凤诞,彼凤殇。
子飞扬,母殓葬。
世人怜,多嗟叹。
子与母,难成双!
简西摩死后,亨利八世陆陆续续又娶了三位妻子,但夫妻生活都不算和睦。其中,第四位妻子与亨利八世只持续了半年的婚姻,随后该婚姻被宣告无效;过了一个月以后,亨利八世闪电迎娶了他的第五位妻子,但这位妻子婚后一年便失宠,又过了一年之后被亨利八世以“通奸罪”斩首;再过一年,亨利八世迎娶了他的第六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妻子,这段婚姻持续了四年,直到1547年亨利八世死去,才宣告结束。
关于亨利八世的六次婚姻,英国的史学界用了一句口诀来描述: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活。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5 14:16:49 +0800 CST  
总的来说,亨利八世此人绝非善类,从他对自己妻子女儿的态度来看,他把“心狠手辣”这四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能对自己的家人都如此之狠,那么他对外人就会更狠,即便是强势无比的天主教会,也在他面前被打得满地找牙,什么叫唯我独尊,这就叫唯我独尊。
作为一个独裁者,亨利八世把自身权力推向了极致。他是英国当之无愧的政治领袖,然后以此为基础,撬动天主教在英国的根基,并另立新教,成为英国的宗教领袖。
权力高度集中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避免无谓的内耗,而且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之后,不必再向罗马教廷交税进贡,从而提升了英国的经济实力。
客观地讲,亨利八世对英国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不失为一代雄主。他折腾了半辈子,终于折腾出了一个儿子,因此含笑九泉。但他绝不会料到,日后带领英国走向“日不落帝国”辉煌盛世的人,不是什么儿子,而是一直以来被他所轻视的女儿,伊丽莎白。
以我之见,女人除了在体力方面确实不如男人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很大差异,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只不过体力往往代表暴力,暴力代表权力,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拳头越大越有底气说话。在权力争夺战中,即便是男人之间也要拼得头破血流,他们又怎会允许女人插足?
无权无势之人,最易受到轻视,有些轻视是针对个体,比如“某人有什么用”;而有些轻视是针对群体,比如“女人有什么用”。既然觉得女人无用,自然就不会将优势资源向女人身上倾斜,无论是生存权教育权继承权,都要留给男人,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生儿子要养,生女儿要扔;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女儿却只能回家种地喂猪;儿子继承家业,女儿只能看着儿子继承家业……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肉体上被消灭,从思想上被愚昧,从经济上被制裁,那她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呢?活着就已不易,想要有所成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条路如此坎坷艰辛,叫人如何走下去?
因为被歧视,所以没权利;因为没权利,所以没能力;因为没能力,所以被歧视……一个怪圈就这样形成了。
其实,哪里是女人没能力,只不过是她们没有展现能力的机会罢了!把一辆宝马放在泥水路当然跑不快,有本事把泥水路换成水泥路试试?
有朝一日,伊丽莎白这辆宝马会走上水泥路,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她还要在泥水路上挣扎很久。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5 14:39:07 +0800 CST  
第七章 权力的争夺

亨利八世死后,年仅十岁的爱德华六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一个十岁的小娃娃,能够自理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想让他治理国家,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在爱德华六世即位之初,真正掌握权力的是他的舅舅,爱德华·西摩。
爱德华·西摩过了两年的风光日子,整天日子乐哈哈,只可惜后来乐极生悲,在1549年被扣上了“图谋造反”的帽子,结果他的脑袋就没了。
爱德华·西摩脑袋没了之后,新的辅政大臣上位,此人也就是后来的诺森伯兰公爵。诺森伯兰公爵和爱德华六世一起,共同推行先王亨利八世所留下的基本国策,继续坚定不移地在英国国内打压天主教,扶持新教。
但凡是打压一方、扶持另一方,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利益再分配,而上层权贵之间的争权夺利,最终的好处怎么也不会落到下层民众的头上去,甚至还有可能损害到下层民众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所以在那段时间里,英国国内的局势颇有几分鸡飞狗跳之感。
到了1553年,英王爱德华六世因为与病魔搏斗失败,最终壮烈牺牲,享年十六岁。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爱德华六世死了以后,究竟要由谁来继承英国的王位呢?
如果爱德华六世有孩子,那自然是让他的孩子上位。但他自己本来就只是个孩子,要求一个孩子有孩子,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所以这就不用想了。既然如此,那么现在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大姐玛丽都铎,另一个是他的二姐伊丽莎白。
按道理来讲,这两人的继承权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政治斗争从来都是只讲利益不讲道理,她们想要继承王位,那些既得利益者会答应吗?
当然不会。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无异杀人父母,砸人饭碗,必将结怨九世。那些既得利益者既不愿意被断财路,也不愿意被砸饭碗,所以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阻止爱德华六世的两个姐姐继承王位。
于是,在爱德华六世死后,人们就看到了一份这样的遗嘱:剥夺玛丽都铎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同时将简·格雷指定为新任国王。
简·格雷何许人也?
简·格雷(Lady Jane Grey),或译作珍·格雷,她与爱德华六世同年同月同日生,都是生于1537年10月12日。她的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所以按照辈分来说,她是玛丽都铎和伊丽莎白姐妹俩的侄女。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身份,是现任辅政大臣诺森伯兰公爵的儿媳妇。
很显然,如果简·格雷变成了英国女王,那么她的丈夫马上就能夫凭妻贵,身份得到巨大跃升,同时,诺森伯兰公爵也能继续执掌大权。甚至更进一步地说,等到简·格雷以后生了孩子,并让自己的孩子继承王位,那么整个英国可以说就是这一家人的了。如此巨大的利益,叫诺森伯兰公爵如何不心动?又如何能不付诸行动?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6 19:50:45 +0800 CST  
@剩土 2020-02-15 22:15:00
楼主太罗嗦了,太能发挥了。你这是写历史呢?还是传教呢?
-----------------------------
写作风格如此,谢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2-16 19:51:11 +0800 CST  

楼主:尘洛若影

字数:217776

发表时间:2020-02-09 20:55: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1 20:28:10 +0800 CST

评论数:8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