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亲子不疼、季子不屑”的文化富矿


唐虞帝都是舜帝重华始创“中国”之地,是世界上唯一不间断传承的“中华文明”发端之地,有着盖世无双的文化底蕴。在这里重华发动合国改革、开创等级制度打造了世上第一个“中央帝国”而始称“中国”;在这里重华“肇十有二州”、行十二牧,首度区划地方;在这里重华始设司空、司徒等九大中央部门官佐,最早实现了中央集权;在这里重华“禋于六宗”、启用八愷八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大融合;在这里重华指派大禹治水保障了初生“中国”的安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首度腾飞;在这里重华指派皋陶制定“五刑”、指派子偰敬服“五教”开启了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在这里重华指派司徒子偰开市兴商、指派司稷姬弃推广农耕技术,开辟了商贸流通和粮食生产两大支柱产业;在这里重华倚重禹、偰、弃三人奠基了夏、商、周三代的衔接辉煌••••••可就是这样的一座“文化富矿”,如今却沦落成一个“被改嫁”后又被索还的女人,陷入了亲子不疼、季子不屑的尴尬境地。究竟原因何在呢?
一是今人思维方式的固化、人文意识的缺失。近日史痴与人争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问题,一朋友张口就来: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离不开黄河沿岸。这真是叫易中天一语中的,易中天就说过:中国教育能把脑子搞坏到什么程度,一事当前,不过脑子,只想当然,然后大发议论。说黄河是我国最大的河,那长江还是我国最大的江呢!喜马拉雅山还是世界最高的山呢!咋就发源不得中华文明哩?从易大名人的语录中看:遇事不动脑子者恐怕不单单是我的那位朋友,他是代表着相当一批人的。这样的“懒惰思维”--或称“不思维”构成了“文化富矿”得不到开发的根本性原因。
二是“唯书唯上不唯实”痼疾未除。由于我国数千年的皇权统治,使得“官本位、人身依附”根深蒂固。尽管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喊了30多年,可“唯书唯上不唯实”的痼疾依然难除。只要抱紧了上级领导的粗腿,庸人可以升官,而一些敢冒风险、标新立异者不仅难获赏识,甚至反遭耻笑。于是乎,跑官买官的禁区有人敢闯,而公益性文化项目却无人肯于涉足。笔者曾把自己积十数年之功撰写的“辛虞学说”研考资料,特别是归纳的十数项唐虞帝都指向性佐证上报有关机构,可主管人士不是不屑理睬就是客气回复: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没有专家认定••••••。言外之意就是你说的再对,没有上级意志、没有专家认可依然等于个零!这或许也是文化富矿难见天日的一大关键性因素。
三是唐虞帝都“亲子不疼季子不屑”的具体成因。因了上述两项弊端,再加上明万历年间的几位糊涂修志人无端把鲜虞古都说成在正定新城铺,才造成了如今正定人开发起这座富矿来理不直气不壮,而新乐人则觉得既然娘已嫁过人自己也就再不愿去理会了。其实,仅有两名外地籍教师编撰、两名新乐籍生员李鹏程和默仲霍参与编校的万历本《新乐县志》不仅把鲜虞古都的遗址坐标南移了20里,还同时把“义台”的坐标也南移了20里:把“县西南15里”的义台说成在“县西南35里柴里社”,又把县东南35里的孔村社胡安在“县东南25里”,反倒把其西10里、距当时的县治25里的张村社硬安在“县东南30里”。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和明显错漏。其72年后的康熙年修志时,在“声誉籍著”的时任新乐知县林华皖邀约下,经曾任江南镇江知府的郝应第、曾任陕西庆阳府同知的张文星、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的史缙、曾任山东齐东知县的张师孔、曾任浙江宁海知县的李文、曾任易州训导的赵应聘、曾任香河教谕的举人李可柱以及举人:陶光峻、闫足兴、白象乾、田仲萃等30余名新乐大儒的深入稽考,早对万历新乐志有所拨乱反正。明确将传承辛唐虞三代帝都、鲜虞国都和中山初都的“古新市”遗址标注在了“县西南25里、藁城界、赵铎河”的北岸。还在与正定毫无瓜葛的吴村、马头两铺之间的藁城、新乐交界上戳起了一座“新市旧城”牌坊。这在当时已形成朝野共识,并因之督修该志的林华皖还被“巡按董荐为八郡循良第一”旋升万州知州。还有前清兵部大员傅镇商题在新乐驿馆(今承安铺)墙上的壁间诗“观风频访陶唐迹,晓日羲台非旧年”亦可佐证,并且该诗还被驻谒驿馆的文人骚客、过往吏宦步韵达30余首,足见当时也是盛名远播的。可如今的人们却依然坚持懒汉思维不过脑子,迷信权威、坐等专家、先入为主、抱残守缺,真是莫大的悲哀呀!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3-29 09:12:23 +0800 CST  
说这座富矿“得天独厚、盖世无双”有愧吗?谁能告诉我:文化底蕴超过新乐者在哪里???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3-29 17:48:13 +0800 CST  
《孟子》载:“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有或之先也。”说明亚圣孟轲是认同舜帝打造“首代中国”是在丰镐、曲阜共同北边儿的石家庄地区的。如果是在菏泽地区,孔丘何须“北学”呢?如果是在新郑或运城地区,姬旦又岂用去“北学”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1 09:48:52 +0800 CST  
《吕览》载:“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说明吕不韦是认同有虞重华伙同北人无择、石户之农等为打造首代中国而进行的第一场合国改革失败后北人无择是投水自尽在封龙山北边的今行唐口头的。吕不韦曾“悬百金以求错”,不正说明舜帝建造的唐虞中央帝国在新乐是当时的朝野共识吗?谁能告诉我:吕不韦之前何人否定过新乐的“中国始都”地位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2 11:29:18 +0800 CST  
《左传》记载着孔丘葬鲁昭公于“乾候”的“墓道南沟”表明:鲁昭公是被孔子埋在了今新乐的赤堠村南木刀沟里。同时亦表明孔子的价值理念、孔编《六书》的基本素材均为孔丘追随鲁昭公流亡新乐的七年中形成的。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3 11:07:12 +0800 CST  
《诗经》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止于岐下”。由甘东或陕北到岐山能叫“率西水浒”吗?显然表明着:古公是由冀西新乐西渡“漆水”--今灵寿磁河、“沮水”--今平山的多股滹沱河支流--“且”字的概念本意为“多”,再翻越被《尔雅》称之“晋望”的“梁山”,到陕西去延续其600余年“豳后国”、孕育大周王朝的。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4 10:31:32 +0800 CST  
《尚书》说“黑水、西河汇沩汭”。于是乎,人们在“汉唐思维模式”下盲目崇大:把“黑水、西河”皆搬去甘肃、新疆,讹“沩”做“渭”;反倒把“漆沮梁山”全部缩微至麟游。这不是把“率西”改成“率南”了吗?唐虞之“西”与汉唐之“西”能同日而语吗?驴唇不对马嘴者“信者恒信”,这不是易中天口中的“脑残族”又算什么?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5 10:06:21 +0800 CST  
@鲜虞郭峰 2019-04-14 10:31:32
《诗经》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止于岐下”。由甘东或陕北到岐山能叫“率西水浒”吗?显然表明着:古公是由冀西新乐西渡“漆水”--今灵寿磁河、“沮水”--今平山的多股滹沱河支流--“且”字的概念本意为“多”,再翻越被《尔雅》称之“晋望”的“梁山”,到陕西去延续其600余年“豳后国”、孕育大周王朝的。
-----------------------------
说“漆水”即今灵寿磁河,是基于磁河发源于古称“墨黑驼山”的今驼梁“五岳寨”。汉末黄巾军二代首领张燕在未接替张角前不是“黑山军首领褚飞燕”吗?不也说明,汉代驼梁也叫过“黑山”吗?源发黑山的磁河就没有“黑水”之名?另外磁河之前还曾名“兹水”,“兹、玄”二字同体,所以今磁河也是商祖子偰母亲有戎简狄携姊妹玩水的“玄丘水”。最早的“漆水”离开了这条“玄水、黑水”还能到哪里去找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5 19:43:38 +0800 CST  
《尚书》说:禹行自冀州始。大禹治水为什么从“冀州”开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当时的唐虞帝都在冀西新乐吗?难道大禹放着被“原泒”--今行唐郜河直冲威胁的唐虞帝都--今新乐市区不管、放着泡在水里的舜帝重华不管,执拗去治理毫不相干的黄河壶口是想步乃父后尘被舜帝杀头吗?这么直白浅显的道理咋硬有人无视、却去坚信那些“皇帝的新衣”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18 09:56:45 +0800 CST  
“中华文明”咋不称之“炎黄文明”?说明炎黄时代虽已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化,但尚未进化的“文明时代”。只有到了唐虞时代,重华“禋六宗、合万国”才打造出了“首代中国和重华文明”而称之“中华文明”,以致4000多年来“中”不离“华”、“华”不离“中”。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20 10:39:39 +0800 CST  
为什么河南有了夏商文明、陕西有了周汉文明,还要争抢冀西的唐虞文明?盖因其皆为冀西的派生文明,为了祭祖方便才竞相把祖先的牌位立于身边的。一个本来当做祖庙的祭祀场所,时间一久就被讹传成了先祖的“生地”或“活动中心”。而真实的原生地则由于能人的出走而日趋衰落、以致湮没。比如大禹的“让避南阳”,比如亶父的“率西水浒”等。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20 18:49:46 +0800 CST  
台湾历史大家许倬云老先生曾在凤凰网发文《华夏文化中心是如何形成的》认为:五帝集团(或称五帝系统)是在渤海周边(或称外围)的。这是比较靠谱的。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21 19:32:07 +0800 CST  
从四个“岳村”的区位布局看辛唐虞三代帝都的区位。在汉武帝未封“五岳”之前,“岳”字与山并无关联。《尚书》中的“四岳”仅仅是指的高辛喾帝的四个老丈人--即尧帝外公“北岳陈锋氏”、挚帝外公“南岳娵訾氏”、姬弃外公“东岳有邰氏”和子偰外公“西岳有戎氏”。今新乐市区北30里有大岳镇、东30里有邯邰镇的东岳村、西20里有化皮镇的西咬村、南20里有正定县的东中西仨咬村。这些村名若非舜帝“禋六宗、合万国”打造首代中国时为笼络当时地位显赫的四岳家族所命名,其后又有谁能有那么大本事来给涉及两个县的村子起名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04-24 19:04:15 +0800 CST  
捧着金碗讨饭吃的新乐人真让人羡其有兴、怒其不争!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11-21 19:09:12 +0800 CST  
何时变“哀”为“喜”!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12-22 10:29:29 +0800 CST  
@常留一片月 2019-05-28 21:14:12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两岸没有错。只不过黄河的中下游河道摆动巨大,5000年前大约是今天津一带入海吧。
济水河道有一段大约是从黄河下面过,或者你流你的我流我的,交叉着流过去。这里有点儿费脑子。
-----------------------------
“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继承好发展。一为少康打造,一为重华打造。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19-12-26 09:55:30 +0800 CST  
@鲜虞郭峰 2019-04-18 09:56:45
《尚书》说:禹行自冀州始。大禹治水为什么从“冀州”开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当时的唐虞帝都在冀西新乐吗?难道大禹放着被“原泒”--今行唐郜河直冲威胁的唐虞帝都--今新乐市区不管、放着泡在水里的舜帝重华不管,执拗去治理毫不相干的黄河壶口是想步乃父后尘被舜帝杀头吗?这么直白浅显的道理咋硬有人无视、却去坚信那些“皇帝的新衣”呢?
-----------------------------
《墨子》说:昔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渎,以泄渠孙皇之水。北防原泒,注后之邸、滹池之窦。洒为砥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狐貉与西河之民。这“西河--渠孙皇”不是唐虞帝都--新乐西边的滹、磁、郜三河又是哪里呢?这“原泒”不是行唐“郜河”,还有哪条河能够分流注入羲台后边“氐水”、前边“滹池”呢?山西、河南的“砥柱山、龙门山”咋“利燕代狐貉”呢?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20-01-13 09:49:11 +0800 CST  
@常留一片月 2019-05-28 21:14:12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两岸没有错。只不过黄河的中下游河道摆动巨大,5000年前大约是今天津一带入海吧。
济水河道有一段大约是从黄河下面过,或者你流你的我流我的,交叉着流过去。这里有点儿费脑子。
-----------------------------
不用“费脑子”!有机会请你踏勘一下墨子说的“(大禹)北防原泒,注后之氐---”遗迹就一目了然了。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20-02-01 21:12:05 +0800 CST  
知道“黄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文献中吗?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20-02-02 19:59:21 +0800 CST  
唐虞帝都在冀西一直是周、汉、宋、清诸代的朝野共视,咋就成了当今社会的“无视”?
楼主 鲜虞郭峰  发布于 2020-02-28 19:44:35 +0800 CST  

楼主:鲜虞郭峰

字数:4005

发表时间:2019-03-29 17:12: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1 14:23:06 +0800 CST

评论数: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