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诸事顺利,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合家欢乐!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9-02-04 19:31:44 +0800 CST  
2021年,祝朋友们一切顺利,身体健康,财源广进,阖家欢乐!

也谢谢朋友们一直的支持。2021年,会认真写出更好的作品,报答大家的厚爱。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0-12-31 20:41:26 +0800 CST  
从今年开始,会一直写下去,来报答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1 20:20:47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四章:华容道小谈。

赤壁时,若曹操战死,则北方必定分裂。因为:此时的曹操,还没有立继承人。

赤壁是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直到建安二十二年,才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中间这几年,立不立继承人、立谁当继承人,曹操是有些犹豫的。《魏略》记载:【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指曹丕)自疑。】把长子曹丕搞的疑神疑鬼,十分紧张。

所以,曹操若是战死,各有势力、党羽的几个儿子,便必定会内战,导致曹操集团,乃至整个北方分裂。

这么看来,在华容道,刘备集团故意放走曹操,就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了,是刻意而为之,并不是关羽在讲义气。

因为,北方若是发生内战,就无能力南下,孙权就没了抗曹的压力。那么,就无需联刘,下一步,就必定是进攻刘备,重新实行江东集团原本的战略,占领荆州。

赤壁时(不是赤壁后)的刘备,完全不是孙权的对手。所以,对此时的刘备来说,曹操还不能死。即使能杀死曹操,刘备也要故意放他一马才行。

历史上,在华容道放曹操的并不是关羽,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山阳公载记》记载:【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和演义不同,历史上曹操逃跑时,并没分什么大路小路。他的逃跑路线,几乎只有这一条——后来,刘备追杀曹操,追的也确实是这一条。只不过,刘备慢了点,等他到了华容道,准备放火时,曹操已经跑了。

曹操逃跑后,笑道:‘刘备的水平和我相似,只不过他的计谋总是慢我一拍。要是他早在此处放火,我就必死无疑了。’

刘备在荆州住了好几年,这一带的地形,他肯定比曹操熟悉。而曹操这边的逃跑方式,是【步行】,道路又不通,又泥泞,曹操又派人填了半天路——都这样了,在路线没有追错的前提下,士气冲天的刘备集团还是追不上曹操,这就只能证明:刘备是故意追的慢一拍,故意【得计少晚】。

不然,十个曹操也追死了。

————
注:

关羽对曹操怀有感恩之情,不想杀曹操,这其实是很多人对关羽的误解。

《蜀记》记载:兵败长坂坡时,刘备与关羽会合,关羽向刘备怒道:‘如果早在许田打猎时杀了曹操,也不会到今天这一步了!’可见,赤壁前夕,关羽还在后悔当初没能杀了曹操。那么,赤壁后,若能杀,关羽就绝不可能因为心软、义气而放了曹操。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1 20:25:09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五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一)

江东集团里,分成‘三分派’和‘二分派’。三分派的代表人物是鲁肃,主张三分天下、借荆州、联刘抗曹。二分派的代表人物是周瑜、甘宁,主张二分天下、孙权独占南方,与北方的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状态。

这两个战略哪个更好一些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二。

首先,二分天下这一战略,并不是孙权时期才提出来的。该战略的发明者,也不是周瑜,而是张纮。

《吴历》记载:孙策离开袁术后,去请张纮出山,对张纮说出了他的计划,是:【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为朝廷外藩。君以为如何?】从袁术手中要回孙坚的残兵,和丹杨的舅父一族合作,吞并一些小势力,占领吴郡、会稽郡一带,做朝廷外部的一道屏障,保卫国家。

很明显,这套战略只是孙策随口一说而已,大家不能当真。

张纮是来江东避难的中原读书人,按《吴书》的载,大将军何进等人请他当官,他都是不当的。十分清高。孙策第一次见他,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忠君爱国、心系汉室的传统儒生,当然不敢说自己想一统天下之类的话。所以,孙策就颇虚伪的道:‘今汉室衰微,我虽年幼,却也有微志,想做朝廷的一道屏障,保卫汉室。’

(【为朝廷外藩。】这里是外部屏藩、屏障之意,并不是藩王之意。)

孙策最后说:【君以为如何?】你觉得怎么样呢?语气明显是在试探张纮,想看一下张纮的态度。

(后来孙权初见鲁肃,也是颇虚伪的道:‘我只想尽心辅佐汉室而已,你劝我称王称霸,我不能做。’)

不料张纮的态度,是支持孙策造反的。他给孙策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战略,是:

1,【将军若投丹阳,收兵吴会,荆扬可一,仇敌可报。】

孙策原本的意思,是只占据扬州。因为荆州是国家的领土,他孙家是没资格占的。

但是,张纮却劝他统一荆、扬,连荆州也占了!占了荆州后,直接把刘表杀了,以报杀父之仇。

2,【据长江,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长江流域,是荆州和扬州(暂且看作江东)共享的。占据江东,只能算占着半个长江。张纮的战略,是想把整个长江都据为己有。即:荆州、江东,张纮全都要。

有了这二州,孙策就有资本逐步消灭其他诸侯,做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诸侯霸主,连皇帝都要听他号令。到时候,【岂徒外藩而已哉?】意思是:小小的朝廷外藩,谁还稀罕做呢?

原来,张纮也不是忠于汉室的人。当初他不做何进的官,大概只是嫌官小。【岂徒外藩而已哉?】要当官,还是要当开国功臣,亲自辅佐别人造反才行。

孙策听了,高兴道:‘我的看法和你完全相同。’

以上两点,就是孙策、张纮最初的战略:第一步,占领江东。第二步,占领荆州。第三步,尊王攘夷,借着匡扶汉室之名,把所有诸侯都灭了!

别说三分天下,最开始孙策连二分天下都不稀罕,他要的是一统天下!

请注意:孙策、张纮制定此战略的这一年,是兴平元年之前。

这一年,曹操还没挟天子,汉献帝还在李傕、郭汜手中。二袁、公孙瓒、陶谦吕布等诸侯,全都活着。整个北方,处于极度分裂的状态。此时的孙策,想要趁乱一统天下,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过,在孙策十分厉害,【数年间遂有江东】的时候,北方的领土,也很快被袁绍、曹操二人统一了。北方的地盘,孙策是抢不到了。

于是,孙策的战略就只能退一步,改变为:第一步,占领江东(已完成)。第二步,占领荆州。第三步,统一南方,与北方诸侯平分天下。

所以,战略‘二分天下’,其实是孙策最初的战略‘独霸天下’的退而求其次版。

《周瑜传》记载:【时周瑜年二十四,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十年前)左右,孙策就开始准备夺取荆州了。可见,荆州在孙策眼里,一直就是必须抢走的地盘,而不是什么联合对抗北方的盟友。

后来孙策想袭击许都,【迎汉帝】,明显也是在为二分天下做准备。

为何这么说呢?

许多年后,三分天下时,曹操拥有皇帝和朝廷,是真正的正统。刘备是刘姓皇族,他称曹操是挟持天子的汉贼,自己要光复汉室,也可以算是正统。只有江东孙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属于割据(造反)势力,和正统无关。

不过,孙家也无所谓。

因三分天下时,形势复杂一些,正统、大义、名分这些东西,孙家是很容易糊弄过去的,并不会因此失了人心。

魏、蜀是完全敌对的,孙家若想对付魏国,便可自称是汉朝刘氏的盟友(孙刘联盟),自己要讨汉贼、伐魏。

孙家若想对付蜀国,便可自称是魏朝的吴王。他的吴国,是皇帝曹丕亲封的合法国家。而刘备,汉献帝都把汉朝禅让出去了,你凭啥占着益州自立一国呢?这不是造反么!

三分天下,或军阀混战的好处是:正统、反贼之间的界限,会变的十分模糊。只要能找到与正统多少沾点边的理由,都可以自称正统。如果实在是一点理由都找不到,那就随便找个‘正统’结盟,然后站在正统那边,就可以去打非正统了。

不必证明我是对的,只需证明你是错的。

不过,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呢?说不清。我既可以说魏朝是正统,也可以说汉朝是正统。怎么对我更有利,我就怎么说了。这个,是三分天下时的状况。

可是,若天下只有二分,那么,谁是正统就极其关键了,一点也含糊不得的。孙策就必须要把皇帝抢过来才行。

这道理十分简单:天下只有两个势力,一个是曹操,占着皇帝,占着中原,占着朝廷百官。(百官都是出身官宦世家,通过国家正规渠道当的官,手里都有证书。)

另一个是孙策,没有皇帝,他本人也不姓刘,占着当时比较偏僻的南方,手下的官员都是江东本地的地头蛇、土霸王。

那你说,曹操哪一点不像正统?孙策哪一点不像反贼!当天下只有孙策与曹操争霸时,这种情况根本就不能叫群雄逐鹿,只是单纯的‘孙策造反了,朝廷(曹操)正在镇压他’而已。

投曹操,是保家卫国,可以当公务员。投孙策,是造反,只能当反贼。天下的人才、民心会偏向谁,不必多说。

故,抢走皇帝,使自己也有与曹操对抗的名义,就十分重要了。

(后来孙权等人没有劫天子的想法,是因为:1,若是三分天下,如上所讲,正统并不重要,就没必要浪费巨大的成本去抢皇帝。2,孙策劫天子的时机极好,正是袁曹大战,曹操最薄弱的时候,较容易成功。而后来孙权时,北方一统,固若金汤,就完全没可能了。)

综上所述,虽然史书上没有明说,但我们还是可以分析出建安三年后,孙策的战略主张是二分天下。具体步骤是:袭击许都,迎汉帝,攻占荆州。(周瑜则是这一战略的二号人物。)

不过,还没等战略实行,建安五年,孙策就被刺杀了。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1 20:37:14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1 20:37:42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六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二)

孙策死后,江东集团执行的是何战略呢?

我们慢慢来看。

历史上,孙策的托孤大臣是张昭,不是周瑜。(周瑜当时不在孙策身边。)《张昭传》记载:【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所以,张昭就像后来的诸葛亮一样,权力盖过君主也好,总揽朝政也罢,都是合法、合理的。

不过,周瑜从外地回来后,竟也揽走了一半的朝政,和张昭平起平坐。史载:【与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又不是托孤大臣,他凭什么总揽朝政呢?这样合理吗?

合理。

《周瑜传》记载:【五年,策薨,权统事。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中护军这一职位,本来就是孙策执行二分天下时,怕周瑜调兵遣将不方便,年轻不能服众,给周瑜的一个二把手名分。可以说,周瑜坐这个位子,是专门为了‘取荆州’安排的。

中护军的性质,比较像私人的部下,(虽然并不是。)而不是朝廷官员。写《汉书》的班固,就做过‘大将军中护军’,供职于将军府,而非朝廷。

《晋书》也记载:【魏武为相,韩浩为护军,非汉官也。】早在曹操还不是魏公,只是汉朝官员的时候,韩浩就不算汉朝的官员了,而是曹操的私人部下。

所以,周瑜是孙策的部下,而非江东集团的部下。史书重点强调他是用‘中护军’的身份揽走的朝政,就是想说明周瑜这一行为,也是合法、合理的。因为:

孙策死了,江东集团由孙家老二孙权继承,没问题。

孙策死了,孙策‘二分天下’战略的私人班子,由该班子的二把手周瑜继承,替孙策继续执行该战略,也没问题。

故,周瑜回来揽走了朝政,没人反对,也没人以夺权的名义攻击他。

这时,江东集团的战略,仍然是二分天下。不过,战略虽没变,执行战略的力度却变弱了。

原本的战略步骤是:统一江东(已完成),然后:袭击许都,迎汉帝,攻占荆州。

现在的情况却是:

1,孙策意外死亡,孙权匆忙继位,原本已接近统一的江东,又有了分裂的风险。不得已,整个战略需要重新退回第一步,继续以统一江东(或者说:防止已经统一的江东分裂)为主。

2,同一时期,袁绍败亡,曹操统一北方,江东集团已经没有袭击许都的可能性了。于是,袭击许都、迎汉帝两个步骤,不得已,只能从战略中删除。

3,删除后,最新的战略步骤便成了:第一步,防止已经统一的江东分裂。第二步,攻占荆州。(至于二分天下的事,则暂时不用考虑,至少要等占下荆州后再说了。)

很明显,第一步需要耗费极多的时间与精力,会严重拖慢整个战略的进度——大部分的兵力,都要用在稳定孙权的统治上,哪还有多余的兵力去攻占荆州呢?

所以,随后的几年,江东集团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稳定不服孙权的官员与地方势力,以及讨伐山越族、镇压反贼等。至于攻占荆州,好不容易腾出手来,只是和江夏郡交过几次手而已。二分天下的战略,是毫无进展的。

这一尴尬情况,一直持续到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还是没见好转:表面上,孙家早就统一了江东。可实际上,敌人一打过来,较多的人,都是劝孙权快投降的。这个,哪叫统一了江东呢?

一一一一一
注:

张昭的身份,其实也是孙策的私人秘书长,而非江东集团的官员。

《吴主传》记载:【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张昭是孙策私人的长史。

《张昭传》则记载:孙权继位后,【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又成了孙权私人的长史。工作内容、身份、地位,和孙策时期是完全一样的。

之前我们分析过,孙权继位其实是一个意外事件,大家都没想到的。故,孙权从来没培养过自己的班子,匆忙上位后,便只能全面套用孙策的班子了。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2 21:03:54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2 21:04:09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七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三)

赤壁后,江东集团这一尴尬情况,改善了不少。因为:

1,曹操乃当时的霸主,被颇多人认为是无法战胜之人。赤壁乃千古第一奇战,打赢了曹操,便是向不服的人展示了孙家的能力,极大的稳固了孙权的统治。

后来,吴国百官便认为这一战,打的【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荆蛮,莫不宾服。】全服了。

2,曹操退回北方后,首要目标是韩马,而非江东。没了赤壁那种大难临头的压迫,江东内部自也不会无端端的闹分裂。

3,建安五年到十三年,足足八年的时间,张昭、周瑜、程普等的巩固工作,本身做的也极好。

故,最新战略的第一步,防止江东分裂、巩固孙权的统治,已经接近完成了。(赤壁后,江东就再也没出现过大批官员要求投降的情况。)是时候进行第二步,攻占荆州了。

可是,就在这时,刘备却来问孙权‘借南郡’。

孙权该不该借呢?周瑜建议趁机扣住刘备,软禁他。(便是二分天下。)鲁肃则建议答应刘备。(便是三分天下。)两个选择完全相反,无法共存。孙权选了哪个,江东集团以后的总战略就是哪个了。

这一选,关系到整个江东集团的未来。

鲁肃想答应刘备的原因,我们在‘借荆州’几章中,已经分析的相当清楚了,此处就不再复述。周瑜想软禁刘备的原因,则很简单。他道:

1,刘备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绝非甘愿当小弟的人。

2,如今之计,可将刘备扣在江东,多送他美女豪宅,让他沉溺在温柔乡里,荒废他争天下的斗志。

3,再把关羽、张飞分隔两地,派一些心腹牵制、控制他们,让他们帮我们打仗。这样,大事可定也。

4,相反的,若我们资助给刘备土地,凭刘备三人的本事,恐怕就要蛟龙得雨,一飞冲天了!

周瑜的计划看上去不错,但其实有三个问题:

1,关羽、张飞的性格,是能被周瑜威胁住,乖乖帮江东做事的人吗?

很悬。

2,刘备为人百折不挠,又能被豪宅美女迷惑,放弃争天下吗?

也很悬。不过,这个试一试也无妨:若成功了,最好。若失败了,最多就是放刘备回去呗,也没什么损失。

然而,就算以上两个问题都解决掉,那么,也还有更难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过的。

刘备借荆州的时间点,是【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时。

荆州原来是刘表的,刘表死后,按官方遗嘱是刘琮的。这个,毫无争议。

刘备支持刘琦抢荆州,其实是不合理的,与强盗无异。不过,虽然不合理,却还是抢成功了,并受到了许多荆州人的认可与支持,其原因有三:

1,刘琦是长子,刘备若要怀疑遗嘱的真实性,硬说刘琦也有资格继承荆州,也是可以的。

2,刘备早就和荆州的本地家族结盟了,得到了地头蛇们的大力支持。

3,刘备在荆州混了八九年,收揽了大量人心。不止百姓愿意跟着刘备跑,就算是当官的,刘琮献荆州时,刘备怒喝一声,也有不少人立刻离开刘琮,改投刘备。

而如今,周瑜若敢扣住(甚至杀害)刘备,那么,荆州绝对会被曹操抢走!因为:

1,原本刘琦能和刘琮一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刘琮的背后是曹操,而刘琦的背后,却是和刘表一样,都姓刘,都算半个荆州人的刘备。若刘备被扣住,刘琦的背后变作孙权,那么,刘琦便和刘琮一样了,都是把领土献给外人的人。(只不过一个献给曹操,一个献给孙权。)怎么和有遗嘱的刘琮争?

2,原本各大家族和刘备结盟,纯粹是因为刘备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能帮助他们自保或翻身,是没有任何感情因素的。若刘备被江东扣住,他们支持刘备还有什么用?刘备又能帮到他们什么?必定是不可能再支持了。

不支持刘备,又会支持谁?曹操是汉朝丞相,孙权是造反军阀。曹操兵强,孙权兵弱。投靠曹操的本地家族,都获得了丰厚的待遇。投靠孙权的刘备,却被周瑜扣住了。你说,他们会支持谁?

所以,孙权不用周瑜之谋。若用了,就会失去占据荆州的名分、荆州本地家族的支持、抵挡曹操的盟友。这三样东西,都是孙权没有的。只有跟刘备联盟,孙权才能有!

即:赤壁后的孙权集团,是没有能力不靠刘备,单靠自己获得并守住荆州的。扣住刘备,等于将荆州送给曹操。

《汉晋春秋》记载:谋士吕范也赞成扣住刘备,鲁肃反对道:【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安抚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

鲁肃说的十分清楚:曹操的优势是什么?实力强。劣势是什么?在荆州的人心还没稳定——不过,只是暂时还没稳定而已。鲁肃说曹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言下之意便是:不稳,只是因为曹操刚来而已!曹操手握皇帝、朝廷、刘琮、蔡蒯等本地家族,等经营上一段时间,曹操在荆州的人心,肯定比刘表、刘备还要高!

所以,孙权不但不能扣留刘备,反而要趁着曹操还没稳的时候,资助刘备,赶紧派拥有大量人心的刘备去压制曹操收揽人心,多给曹操树立敌人才行。不然,曹操如果抢走了荆州,那局势就又会回到赤壁前夕,孙权集团还是会完蛋的。

一一一一一一
注:

刘备集团中,周瑜比较忌惮的人,是关羽、张飞,而不是诸葛亮。周瑜多次提到要小心关张二将,却丝毫没提过诸葛亮的名字。

虽然《演义》把诸葛亮、周瑜描绘成宿敌,让两人纠缠的不死不休。但在历史上,两人其实没什么交流。《三国志》中,甚至找不到两人见过面、说过话的记载。说他们压根不认识,只是知道对方集团中有这么个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注2:

有人道:‘刘琦至少是个成年人,刘表不该把荆州交给刘琮这个小孩子。’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刘琮的年龄,史书上并无记载。按照史书的惯例,一般来说,他的言行举止没有特别幼稚之处,史书又没有特地点明他是个孩子,那么,刘琮的年龄,就很有可能并不小,而是也有二十岁、甚至三四十岁左右。只是《演义》将他刻画成小孩子而已。

古典小说对懦弱君主的刻画,往往有意无意的往小孩子形象上靠。类似的错误印象有许多:如汉献帝的年龄,与诸葛亮相同,比曹丕还大上5岁。但在颇多人的印象中,三国后期,诸葛亮是老丞相,曹丕至少30岁上下,汉献帝却始终是小孩模样。

《水浒》之类的小说,更为夸张。宣和年间,宋徽宗已经年近40了,但辽国欧阳侍郎仍说道:【宋朝童子皇帝,被贼臣弄权。】把他当作童子来看。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3 09:57:50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3 09:58:08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八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四)

既然不能扣留刘备,那便只好答应刘备。故,孙权将南郡(江陵)借给了刘备,并同意刘备【都督荆州】。

这代表着三分派的战略已经初步完成,(刘备借到了南郡,有了一定实力,可以与孙权联合抗曹。)也代表着二分派的战略彻底破产。(二分派拿荆州便是破坏联盟,不拿荆州便只能三分天下。)

周瑜该怎么办呢?他只有以下两种选择:

选择一:坚持二分天下。

这一选择很不好,因为三分派的战略已经启动,并且投入了一定的成本,(把南郡送给了刘备。)若周瑜继续坚持二分天下,过上几年,江东集团内部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二分派战胜了三分派:由于孙权是支持三分天下的,周瑜是不可能和孙权争的。故,这一情况不可能出现。

2,三分派战胜了二分派:那么,周瑜还坚持什么二分天下呢?倒不如一早就跟着三分派混,还不用集团内斗。

3,两派不分胜负,互相僵持:那么,江东集团就会处于无战略状态,有想这样的,有想那样的,力气用不到一块去,行动力会产生极大的浪费。严重些,甚至会产生矛盾,爆发内战。

故,这一选择,周瑜不能选。

选择二:支持三分天下。

周瑜始终认为刘备会成为江东的大患,所谓【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故,这一选择,周瑜不想选。

既不能二分,也不想三分,那么,周瑜为了整个江东集团着想,便硬生生创造出了第三个选择:自孙策、孙权修改战略后,周瑜再度退而求其次,再度修改战略,把战略修改成:不支持天下三分,但可以与三分派共存。

什么意思呢?便是:周瑜与他的二分派决定‘伐蜀’,不要荆州了,去抢益州刘璋的地盘。

周瑜为何要伐蜀?《演义》上说他伐蜀是假,实际是想假虞灭虢,在去益州的路上偷袭荆州——这个,完全是在胡扯。

此时偷袭荆州,孙刘交战,只会出现两种结果:

1,曹操来袭,孙刘和好,联盟整体实力下降。

2,曹操来袭,孙刘不和好,周瑜消灭刘备,然后无法独自抵抗曹操。

你看,两个结果都是没利润的,只会亏本——如果周瑜真想用这个假虞灭虢之计,那么,他还不如一开始就扣住刘备呢!好歹还不用孙刘交战,产生损失。

故,周瑜伐蜀并不是针对荆州、刘备,而是另有打算。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4 10:38:24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4 10:38:39 +0800 CST  
@曹铜爵 2021-01-04 10:38:3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
@马风8127 2021-01-04 11:02:40
感谢曹老师复出,继续完成大作!!祝曹老师和一直守候曹老师作品的大家新年快乐!
-----------------------------
谢谢朋友的支持,也祝朋友新年快乐~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5 22:14:27 +0800 CST  
第二百一十九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五)

周瑜想伐蜀,孙权的态度却十分微妙。

一方面,孙权答应了周瑜,并给了周瑜足够的兵力。另一方面,孙权却主动联系了刘备,并对刘备说道:咱们联手进攻蜀地吧!

你看。

周瑜伐蜀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想获得益州的地盘之外,实际上,周瑜还想借着‘伐蜀’来转移江东政坛的内部矛盾。

江东集团的总战略,虽然已经定下用三分派的了,但是,人数众多的二分派,肯定是心里十分不满,并觉得三分派的路线走错了的。(不可能孙权一声令下,二分派就全部转变为三分派了。)与其让二分派与三分派暗自内斗,倒不如将这一矛盾转移到外人身上。

转移到谁身上呢?刘备是三分派的盟友,不能转。曹操太强,强行转移到曹操身上,则会让自己吃亏。那么,就只好转移到益州蜀地的刘璋身上。

这么做,二分派的头号敌人是刘璋,主要任务是伐蜀,自然就不会最仇视远在荆州,和伐蜀计划无关的刘备及三分派。而三分派的头号敌人是曹操,主要任务是联刘抗曹,也和远在益州的二分派没了战略冲突,可以各干各的活了。

上一章,我说周瑜伐蜀是另有打算,就是指这个:伐蜀若胜,则获得益州的地盘。若败,则维护了江东政坛的稳定。不论胜败,都对江东集团有着极大的好处。故,伐蜀一事,是可以让二分派、三分派共存的完美战略。

可是,孙权却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先主传》记载:【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孙权要和刘备【共取蜀】。

这么一搞,局面就变得很复杂了:

1,周瑜要伐蜀这一军事情报,被孙权泄露给了刘备。

2,周瑜本就想躲着刘备,然后转移矛盾。可如今,刘备却可能和周瑜组成伐蜀联军——荆州的胜利果实已经被刘备抢走了,如今,连益州的利润刘备也要抢!那你说,二分派还会不会继续忍着刘备呢?到时候,恐怕连周瑜都管不了手下对刘备的杀意了!

现在江东集团的总战略是联刘,如果二分派真的和刘备翻脸了,(甚至开战了。)那么,错的就一定是二分派!二分派就犯了严重的政治+战略错误!

到时候,孙权会怎么处置二分派呢?

3,同时,刘备的兵力守荆州都不够用,如果再派出一部分兵去伐蜀,那荆州就会更加空虚——面对更加空虚的荆州,二分派会不会忍不住违背总战略,再度升起趁机抢夺荆州的念头呢?

如果二分派真的这么做了,孙权又会怎么处置二分派呢?

总之,横看竖看,伐蜀这件事,也不该通知刘备的。(通知刘备,不但会增加江东的内部矛盾,而且,抢到益州的地盘后,也要莫名的分一部分给刘备。)孙权到底是傻,还是他也另有打算呢?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5 22:16:38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5 22:16:58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6 14:19:34 +0800 CST  
不知为何被删掉了,再发一次。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6 15:09:25 +0800 CST  
第二百二十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六)

关于伐蜀,周瑜是这么对孙权分析的:

1,曹操赤壁战败,又有心腹之忧,(指西凉韩马、荆州刘备等。)不可能与您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2,张鲁正在侵略刘璋,我与孙瑜(孙氏宗亲,孙权的堂兄)趁机去伐蜀,便可先拿下蜀地,再吞并张鲁。

3,然后,留孙瑜镇守益州,与马超结盟。我则回来,与您对付曹操。如此,北方可图也!

很明显,周瑜这番话是在骗孙权。自古以来,分析这番话军事可行性的人,也都被周瑜骗了。

我们可以拿刘备做标准,来看看周瑜伐蜀成功(得到益州的领土,吞并张鲁)的可能性有多少。

赤壁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孙权也只能拿出3万兵左右。赤壁后,孙权还要分一部分去盯着荆州,防止刘备捣乱,他又能给周瑜多少兵呢?往最多算,也就是3万左右。

再看刘备。

《先主传》记载:【先主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刘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先主北到葭萌,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备打益州的兵力,至少有四五万人:他并军3万多,刘璋又给了他几千兵,他又在葭萌关收揽人心,招了些新兵。

兵比周瑜多一两万,刘备还是刘璋请到益州的,不用从益州外面的关口开始打,(《刘璋传》记载:【璋从之,遣法正请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刘备进入益州时,就像回家一样轻松。)又有张松的西川地形图,又有法正做内奸,又把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部队调了过来——就这样,占了这么多优势,刘备还打了足足两三年!光一座雒城,刘备就打了一整年!

最后,成都还有3万精兵,粮草军饷还能再撑一年,【吏民咸欲死战】。要不是刘璋投降了,刘备恐怕还要再打个几年才行。

那你说,周瑜要打多少年呢?(更何况,周瑜身后还有个随时准备偷袭他的刘备。)

周瑜根本就拿不下益州,伐蜀必定会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

‘只靠区区3万兵,根本就吞并不了刘璋和张鲁。’这件事,周瑜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他这一套伐蜀计划,显然是在故意骗孙权的,根本不可能完成。

上一章我们分析过,周瑜伐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妄图拿下整个益州,(最多只能抢到一部分地盘。)而是转移江东政坛的内部矛盾。不过,牵扯到派系之争,尤其孙权已经站到了三分派上,真正的目的,周瑜肯定是不方便明说的——他总不能说:‘因为我的二分派,跟主公您的三分派不合,所以我要去伐蜀。’这样,不成造反了吗?大臣凭什么自己有一派,然后违背总战略,跟主公的派不合呢?

后来的姜维也是这样:他离开成都,去外地种麦,也不是为了那点麦子,而是想转移蜀国的矛盾。把他那一派,和刘禅、黄皓那一派先分开。

周瑜的伐蜀战略,最假的地方是:整套计划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刘备和荆州,就好像世界上根本没有刘备这个人一样。

攻打益州,没说要不要防着刘备。

吞并张鲁,也没说要不要防着刘备。

结盟马超,没提到另一个盟友刘备。

进攻曹操,还是没有提到刘备——不是联刘抗曹吗?为什么整套计划里,连一个‘刘’字都没有出现呢?

尤其是最后,连北方都可图了,整个世界都在计划之中了,为何一心想夺回南郡的周瑜,还是丝毫没有提到近在江东眼前的荆州、南郡、刘备等事呢?

因为周瑜很清楚:现在的江东政坛,他的二分派身份,让他根本就不敢说出‘荆州、南郡、刘备’等敏、感词汇!说了的话,若言语中不支持联刘,就会让他站在孙权的对立面。若支持联刘,则二分派就会被顺理成章的解散、打散,然后编入三分派。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刘备不存在!在与刘备相关的事情上,不发表任何见解,绝口不提‘刘备’二字。

可见,周瑜是很懂政治,很谨慎的一个人。他很怕犯忌讳,言谈举止十分小心,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风流自赏、恃才傲物形象。(也正因他为人谨慎,他的人际关系才可处理的特别好,让大家都爱他,不觉自醉。)

周瑜对孙权更是格外的谨慎。这个,早在八年前就可以看出来了:《江表传》记载:建安七年,曹操命孙权送子做人质,孙权问该不该送?周瑜却道:先观察一下,若曹操是个贤臣,我们便投降他。若曹操是个奸臣,挟天子只是为了篡位,我们便反抗他!

周瑜说‘若曹操是个忠臣,我们便投降他。’显然也是骗人的——赤壁时,周瑜都宁死不降,何况八年前,曹操还没打过来的时候呢?周瑜是根本不想投降,又明知道曹操不是个忠臣,才故意这么说的。

不过,周瑜为何要说这种冠冕堂皇的假话呢?如果说在公众场合,怕别人知道他们坚决抗曹,那还可以理解。可是,他和孙权正在密会,除他二人外,现场就只有孙权的母亲而已,他为何不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周瑜不信任孙权。

年少时的孙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能不能顶住压力,与曹操抗争到底?周瑜是不敢保证的。孙策死前,百官认为孙翊更适合继位,性格彪悍,更像孙策。看这个意思,孙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比较柔和的,并不强硬。不然,也不可能跨过他这个老二,去立更小的老三孙翊了。

也就是说,如果孙权真的是性格软弱的人,向曹操投降了,那么,坚决反对投降的人,就会成为投降后最受曹操集团针对的人!所以,八年前,周瑜和孙权说话,是十分谨慎圆滑的,给将来留了些余地。八年后,周瑜知道他不是软弱的人了,说话才比较直接了:【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周瑜的心思,旁边的权母是很清楚的。当时,孙权的位子极度不稳,必须要倚仗周瑜才行。所以,周瑜一说完,权母便道:【公瑾所言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立刻拉拢周瑜。然后,命孙权把周瑜当哥哥看待,刻意加深周瑜与孙权的关系,以及信任度。

当时的孙权,自然是十分愿意拜周瑜做哥哥的。可是,数年后…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6 15:12:00 +0800 CST  
第二百二十一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七)

孙权继位时,江东集团一部分人并不服他,《吴主传》说他们【未有君臣之固。】另一部分人虽服他,实力上却压他一头。其中,政治班子由张昭为首,连孙权上位,都是张昭命令他换衣服,带着群臣扶他登基的。军事部队则由周瑜、程普等将分别掌握——这里面,周瑜的实力又最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还能分走一部分朝政大权,【与张昭共掌众事。】

继位之初,孙权没有自己的嫡系,故,只能借着张昭、周瑜来压制江东的本地家族。但孙权的性格,一向是不想受制于人的。赤壁时,孙权勃然大怒道:【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既然他连曹操的制都不愿意受,那么,他能愿意受张昭、周瑜的制吗?

所以,孙权就开始费尽心机的组建嫡系班底了。

孙盛是这么评价孙权的:【观孙权之养士,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

赤壁后,孙权的嫡系班底基本形成,而且实力不小,由:鲁肃、吕蒙、诸葛瑾、蒋钦、陈武、周泰、凌统等人组成。这些人,都是孙权【倾心竭思】,一点一点招揽、感动、提拔、培养出来的。只听孙权的,不听江东集团的。

自己的班底已形成,下一步,就该打压异己了。

此时,对孙权威胁最大的人是谁?

不是曹操,因为合肥线曹操呈守势,荆州线则由刘备替孙权挡着。而且,马超、韩遂尚在曹操之后。

也不是刘备,因为目前的孙刘是盟友,刘备最多在荆州问题上占占便宜,不可能进攻江东。

也不是本地家族,因为前文我们分析过,既得利益者,都是不希望目前的环境改变的。既然孙权可以抵挡住曹操,那么,继续受孙权的统治,对本地家族来讲,就要好过冒险重新洗牌,受曹操的统治。故,他们不会造孙权的反。

如此看来,与外敌的冲突都不激烈,那么,对孙权威胁最大的,就是张昭、周瑜这两个把持朝政的人了。

有了嫡系班底的孙权,不用张昭和周瑜帮他压制本地家族,更不用他们帮他‘总揽朝政’,【共掌众事】。

这其中,张昭一力主降,差点断送了江东集团,地位与声望都跌了一些,对孙权的威胁较小。(赤壁后,张昭若想篡权,附和他的人不会太多。)

而周瑜,则刚刚以主帅的身份,打赢了千古第一奇战!以五万胜数十万,声势极大!再加上周瑜有他自己的一派,又把持着一部分朝政,政治理念又与孙权相悖——所以,周瑜对孙权的威胁,其实是比曹操还要大的。

《江表传》记载:赤壁后,刘备对孙权说道:【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暗示周瑜很可能造孙权的反。

刘备这番话,自然是在挑拨孙权、周瑜的关系。因为:江东集团的高层中,孙权是偏向联刘的,鲁肃是坚决联刘的,只有周瑜反对联刘,对刘备的威胁最大。

不过,挑拨也是要有事实做依据的——刘备这番话,把周瑜的名字换成任何一个别的大臣,如鲁肃、张昭、程普、黄盖等,都是不成立的。看来看去,江东集团里,还真的只有周瑜才能【不为人臣】,造孙权的反。其余的人,都是没那个实力的。

所以,周瑜不但对孙权的威胁最大,对刘备的威胁也最大。

这样看来,周瑜伐蜀,孙权却主动通知、邀请刘备,就明显是不怀好意了。背后的可能性有二:

1,孙权、刘备已经暗中联手了,准备在伐蜀的路上除掉周瑜。

2,孙权、刘备并未联手,刘备是不知情的。孙权只是提供给刘备一个机会,看刘备会不会再度抢夺周瑜的利益,(益州的领土。)甚至趁机除掉周瑜。

不过,从刘备拒绝了共同伐蜀来看,周瑜的死,刘备是不知情、没参与的。所以,周瑜死于孙权之手,就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然,孙权何必要多此一举,邀请刘备伐蜀呢?

周瑜伐蜀的真正目的,孙权是不知道的,周瑜也不能明说。故,孙权只知道周瑜要带着数万兵,去一个离他很远,他完全管不到的地方。至于周瑜会不会中途转投其他诸侯?又或者抢几个郡县后自立?孙权不知道。

要知道,这是有可能的。第一,周瑜有过想要转投他人的记录。《周瑜传》记载:周瑜刚加入孙策时,【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还吴。】

这段话,是史书的一个曲笔:周瑜看袁术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还是回到了孙策身边。言下之意,如果袁术是个有潜力的君主,周瑜就跟着袁术混了。

第二,周瑜的军事水平又是极高的,为人又极自信。《江表传》记载:曹操命孙权质子时,周瑜道:楚国最早不满百里之地,但他们继嗣贤能,广土开境,遂据荆扬,传国九百余年。我们又怕什么曹操!

可见,周瑜认为:只要有本事,地盘再小,也是可以发展成超级大国的。所以,在孙权眼中,抢几个郡县自立这种事,别人不敢做,怕刚自立,便被人灭了。周瑜却是敢的。

故,周瑜现在的处境很尴尬:留在江东,不好。(为何不好?前几章已经详细分析过了,此处就不再复述了。)离开江东,又有转投他人,或是自立为王的嫌疑——不过,始终比留在江东要好些。所以,周瑜为了避嫌,就请求孙权,让孙权的堂兄和他一同伐蜀,并在成功后,由堂兄留守益州,周瑜则立刻返回江东。【乞与奋威俱进取蜀。留奋威固守其地,瑜还与将军据襄阳。】

周瑜的心思是很明显的:他认为,主动让一个孙氏宗亲监视他,并把胜利成果全部交给孙氏宗亲保管,便可以打消孙权对他的怀疑。

可是,为什么要挑孙瑜这个堂兄弟呢?因为:自孙权开始,江东集团便开了一个先例:主公死后,不一定父死子继,也可以兄终弟及。即:弟弟也是有继承权的。

所以,如果挑孙权的亲兄弟去,如四弟孙匡,(注:此时三弟孙翊已过世。)反而会加深周瑜想造反的嫌疑,令人怀疑他要在蜀地立孙匡为主,建立第二个江东集团。毕竟,都是孙策的亲弟弟,孙权可以继位,孙匡自然也可以。

不过,堂兄弟就万无一失了吗?也不一定。

孙瑜的父亲孙静,是孙坚的亲弟弟,江东集团的开国功臣,资历极高。(目前的江东集团,应该没有比他资历还高的人了。)孙坚初起兵时,手下一共才一千多兵,孙静就资助了他六百!所以,孙策死时,孙静的长子孙暠(孙瑜的亲哥哥)就点起兵马,准备杀了孙权,自立为江东之主。

你看,孙静这一脉,是有造反的资本,并真的造过反的。周瑜拉上孙瑜同队,对孙权来说,到底是打消了怀疑,还是加深了怀疑,其实是很不好说的。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7 10:14:21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21-01-07 10:14:36 +0800 CST  

楼主:曹铜爵

字数:566373

发表时间:2015-07-06 00: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5 19:06:30 +0800 CST

评论数:29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