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的战歌——维京海盗传奇

序章:林迪思法恩修道院的劫难



“主历793年。这年诺森伯利亚出现了可怕的凶兆,把人们吓坏了。它们包括狂猛的旋风和闪电,又看见火龙在空中飞舞。一场严重的灾荒立即继这些朕兆而来。同年不久之后,6月8日,异教徒将林迪思法恩的天主的教堂惨加破坏,又抢又杀”——《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引文出自11世纪中期撰写的伍斯特稿本,现代学者将其排编为D稿本)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0:02:27 +0800 CST  
林迪思法恩岛,一个位于诺森伯利亚东北,靠近陆地部分的小岛屿,早在西元六世纪,就有一小群基督教隐修士在这里定居。在这片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修士们可以摆脱红尘的诱惑——特别是对于那些修为不够的人而言。

修士们胼手砥足,在林迪思法恩的南端海角修建了一所小小的修道院,每当修士们晨昏祈祷之余,可以透过狭窄的高窗眺望到不远处一片宁静的海水。岛上的这种自发的修道制度,则是源自于爱尔兰的一种避世修行的宗教传统。

诺森伯利亚王国(英格兰七国时代的小王国之一)未来的主保圣人卡斯伯特也被这里脱尘的环境所吸引,一住就是23年。

当时的英格兰,由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所建立的七个小王国所组成。诺森伯利亚正是位于北英格兰的大国(相较于其它较小国家而言),北起爱丁堡(苏格兰首府),南达亨伯河。




图为七国时代的英格兰


8世纪时,诺森伯利亚已经丧失了一个世纪之前的英格兰霸主地位,取而代之的中部的大国麦西亚王国。但是,这一时期的诺森伯利亚文化昌盛,基督教会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西方历史学家有的将这段时期称之为“诺森伯利亚文艺复兴”。而正是这一时期撰写与林迪思法恩修道院的《林迪思法恩福音书》被认为是英格兰在中世纪的最高艺术成就之一。


8世纪末的林迪思法恩岛,沐浴在一片平和的阳光之下,岛上那座修道院之内,贮藏了数百年来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里有用于圣餐仪式的陈年佳酿,用来制作法袍的精密织物,还有用来装饰和荣耀圣物的金银珠宝。

自然而然的,拥有着大量财富的修道院也成为了中世纪最早的金融机构和商品交易场所。当时的贵族和富人经常把贵重物品存放在修道院中,因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冒着亵渎上帝的危险来这里偷抢。而对于商人而言,不断被修道院吸引而来的香客则是他们兜售商品的好场所。因此,此时的修道院,还起到了“银行”和市场的作用。

这里气氛神圣,环境静谧,自然也没有人考虑到在此地重兵驻守。林迪思法恩就如同一个怀抱财富而又童真烂漫的天使,对来自异域的危险全无准备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0:34:14 +0800 CST  
这些涉海而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似乎已经忘记了祖先是如何征服了古不列颠的历史。他们天真的以为大海就是天然的屏障,在天主的赐福之下,会永远保护他们的安全、财富以及虔诚的信仰。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英吉利海峡中的波特兰岛已经遭到过不明身份的维京海盗的袭击,当地治安官比杜希德成为了第一个被记载在册的死于和维京人冲突的英格兰人。这群海盗在袭击和掠夺之后不知所踪。不久之后,英格兰沿海之地多出遭到了不明来路的海盗的小规模进攻,进犯者抢了就走,不多做停留和深入。

西历792年,为应对这些不知来自何方的海盗,英吉利海峡地区的农民被编入民兵组织,修道院也被要求采取措施防范。位于英格兰东南角的肯特王国国王下令境内所有修道院提高海防能力以防止外来的侵袭。但是,当时英格兰各小国彼此纷争不断,海岸武备废弛,更没有海军和常备军。肯特的禁令并未引起远在诺森伯利亚一隅的林迪思法恩重视。





林迪思法恩岛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1:00:17 +0800 CST  


维京战船


很快,入侵者向林迪思法恩的修士证明了虔诚和大海都不能给他们带来永久的安全。特别是当他们拥有了如此巨大的世俗财富之后。

事实上,有关于那些建筑在海边(当时英格兰各国有将修道院建在海边的传统),内中存放着巨额财富的修道院的传说,早已经通过吟游诗人的歌谣和往来的商人(当时的商人往往和海盗是一回事)传到了那些对于8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而言极为陌生的土地。

793年之前所发生的那些零散的袭击和劫掠,不过是一些试探性的攻击。入侵者是为了探知英格兰防备的虚实,以及财富的多少,从而精准计算出己方需要配备的力量和攻击的方法,以及未来所能获得的收益及风险。

所以,海盗们机警的避开了防卫森严人口稠密的多赛特、南安普顿等重镇,而是选择了孤悬于海上,平和脱尘的林迪思法恩修道院——这里的修士们除了祈祷和沉思以外对外界漠不关心——据一位修道院的幸存者说:“当时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次袭击居然来自于海上。”

另一位修士则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海盗的突袭:“犹如凶猛的蜂群,北方的异教徒携带者强大的海上力量扑向不列颠岛;随即又化作凶残的狼群,在岛上肆意的烧杀抢掠。”

海盗袭击之时,修士们正在祈祷(这是他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要做的事情),海盗将恐怖的龙头战舰停泊在海岸,徒步进入建立在高处的修道院。没有理由不认为当海盗大举来袭之时修士们一无所知,但是除了继续祈祷以外,又能如之奈何?



维京战士


《旧约全书.耶利米书》:“耶和华对我说,必有灾祸从北方出发,临到这地的一切居民”

修士们犹如待宰的羔羊,海盗们将大部分遇到的修士就地杀死,少部分掠走作为奴隶(大部分也死于返回的海上途中),他们将修道院中能搬走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将不能搬走或者不知其为何物的圣像圣物随意毁坏。然后呼啸而去,返回他们贫瘠嶙峋的家乡。

这一天,是西历793年6月8日。



出生在爱尔兰不列颠著名学者阿尔昆


袭击结束后,正在法兰克王国服务于查理曼的学者不列颠阿尔昆在写给林迪思法恩主教的信中这样写道“也许这是一场更大灾难的开端”


阿尔昆预言成真。这次海盗袭击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在未来的岁月中,一批又一批来自于博学的阿尔昆也不知的所在海盗们,将不断侵袭不列颠、爱尔兰、法兰克、基辅乃至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和中东。这些原本蜗居在世界一隅的野蛮人,将会深刻改变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历史频道电视剧《维京传奇》中的几位主角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1:32:17 +0800 CST  



发个福利:凯瑟琳·温妮克镇楼 女神啊。。。。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4:52:44 +0800 CST  




再来一张:侧颜杀也是那么霸气外露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4:53:51 +0800 CST  
各位下午好

今天本帖争取再更新一章,敬请关注!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5:23:17 +0800 CST  




林迪思法恩修道院被793年的维京劫掠者付之一炬,修道院中保存的绝大部分手抄本经卷都被焚毁,《林迪思法恩福音书》是极少数幸免于难的杰作之一,被认为是中世纪英格兰的文化瑰宝之一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7:05:19 +0800 CST  
第一章:通往瓦尔哈拉之路


无论是好命运还是坏命运,
我系上绳索,将歌声唱起。
我曾将系在树枝上的绳索编织,
树木高大,枝繁叶茂,
生长在树林里。
树林的阴影下流淌着潺潺流水,
溪水泛起明澈的涟漪

姐妹,我将绳索给你,
你可知该如何编制?


他向瓦尔哈拉的英雄们呼吁
将干枯的树枝,
同那大树一道伐去。
大树被砍去,
溪水将永远干涸流尽!
今天我在这里,
将绳索系向岩石

姐妹。我将绳索交给你,
你可知该如何将绳索编制起?


————引自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指环第四幕:诸神的黄昏》




美丽的北欧极光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19:57:40 +0800 CST  
关于“维京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分为两种看法:

一个认为其本意是“港湾或者峡湾”。古代的北欧人聚居在空间狭小的峡湾之中,贫瘠的土地不足以供养不断繁衍的人口,于是没有足够土地的年轻人变成了驾船远航异域的商人和劫掠者。




北欧峡湾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维京”一词原指“桨手轮班”。因为最早期的维京船只是没有后来那种显眼的大帆的,仅仅依靠桨手的轮番划桨来推动。

两种意见中,第一种自然更加为人所认同。但似乎第二个说法也有其语源学上的依据。

不论怎样,当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第一次向世人提到这些“野蛮人”时,他已经知道了他们所居住的大概位置,只是错误的将那里当做只是一个大的岛屿而非半岛。普林尼将这个“岛屿”起名为“斯堪尼亚”——也就是现在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来源。

而与老普林尼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则成这些人为“瑞尼人”——也就是“瑞典”的来源。

在罗马人的眼里,这些“瑞尼人”“是出色的水手,武装到了牙齿、贪婪的获取财富;他们的船怪模怪样,而且两端都是船头。。。”




维京长船模型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0:13:03 +0800 CST  
对于那些已经生活在基督教时代的欧洲人来说,这些一头金发、浑身满是如尼文纹身、无论男女都佩戴着大量配饰(十世纪早期的阿拉伯学者伊本. 吕斯塔在其百科全书中写道:(维京人)的衣着总是干净的,男人们带着黄金手镯),并且身材高大(据考古分析,当时北欧人男子平均身高在1.77M,女子则在1.55M左右)——相对于当时欧洲和中东其他的人种而言——在水里尽显神通,确不擅长马上作战(早期维京人没有骑兵)的异教徒一定是十分怪异的存在。以至于很多神甫认为之所以遭到这些人的不断袭击是上帝对基督徒们不虔诚的惩罚。

但实际上,这些异教徒与生活在英格兰和法兰克的日耳曼后裔都来自于今天的日德兰半岛(即丹麦)一带。



日德兰半岛地图

在罗马帝国的末代,一波接一波的日耳曼部落从日德兰半岛出发,向着高卢、不列颠、色雷斯、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前进。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号: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当他们离开困顿寒冷的家乡,开始分食罗马帝国庞大而颓败的身体时,他们日渐空旷的家乡日德兰半岛则为新的来客所占据——不同于靠着双脚徒步艰苦跋涉征服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这些新来客更喜欢乘坐快船驰骋于海上——他们就是后来的维京人。

到八世纪时,这些维京人已经占据了欧洲最为苦寒之地:从日德兰半岛一直延伸至北极圈内的克尼夫谢洛登角,全长约1986公里。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麦,以及格陵兰和冰岛,都是维京人的家园。依据冰岛史诗的记载,西元1000年左右,冰岛开拓者很可能已经发现了北美,并曾经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间。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0:47:26 +0800 CST  


北欧地图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0:48:11 +0800 CST  
维京人所定居的这些地方,是以往的文明之火从未到达之所。这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为积雪所覆盖。

相对而言,在流经日德兰半岛海域的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作用下,丹麦是当时维京人所占据的最适合生存的土地。每到夏天,这里芳草萋萋,林木苍翠。不仅如此 ,日德兰半岛与今天德国的西海岸相接,这样,半岛的西侧更成为了勇敢者积极向外探索的通路。



维京长船的独特构造使其吃水很浅,可以轻快的驶入内河航道而不至于搁浅,这对于当时欧洲的其他民族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欧洲的基督徒们经常对突然出现在内河岸边袭击他们的维京人大吃一惊


土地的贫瘠,耕地的狭小,天气苦寒,维京人从早期开始就习惯于不依赖于土地,而是依靠海洋为生。北欧高大繁盛的原始森林不仅在夏季提供了丰富的猎物,而且有着取之不尽的木材资源——这正是造船的好材料。维京人战船之所以可以在水面行动迅速,是因为他们造船不用铆钉和支架,也不采用罗马式的多层甲板结构。维京长船往往由取自当地所产的橡树板叠接而成。维京人中间没有专门的造船技工,但是他们似乎人人都是造船的行家里手。他们总是凭经验选择最好的原木,从不用那些已经风干了的木材。因为在海洋中航行之时,原木制成的板材韧性要高于干燥后的木料,可以随着风浪适当的弯曲,而不会折断。



现代人复原的维京船,部分采用了当时的木板叠接技术制造


8世纪时,维京人就发明了龙骨——这就使得船身强固稳定,哪怕跋涉重样也无所畏惧。而且有了龙骨,船体上就有了安放固定桅杆的基座。维京人开始安装巨大的风帆——帆布一般是由条纹布做成的,人们将其染成蓝色、紫色或者红色。为了赐福于自己的船或者船上的勇士,船头往往刻有北欧如尼文写成的咒语。




复原的维京长船:可见高耸的船头和矗立着的主桅杆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1:15:34 +0800 CST  
说明:

本章会涉及维京人的生活情况、经商作战的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我争取在这一章里面将维京人的总体情况全部交代清楚,这样后面就可以一心一意讲故事了(当然必要的注释还会有)。所以这一章内容不少,写着写着就总觉得还有些内容需要交代一下才好。看样子今晚无法全部写完了,我尽量在本周之内将第一章更新完毕,见谅。


PS:

本人另外一个长贴:《失血的大陆——拉丁美洲的前世与今生 》 同步持续更新中,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前来围观

帖子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490611-2.shtml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1:32:44 +0800 CST  
正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热爱他们的战马,维京人也热爱他们的战船。

事实上,当时的维京吟游诗人确实将维京长船称之为“海上的骏马”。但事实上,它们更像是海上的群狼——这这好也是那些维京人入侵的受害者们给这些北方人起的绰号。在北欧神话中,海狼是生活在人类和神族住所之外,总是伺机侵夺的黑暗力量。



陈列在博物馆中的维京长船复原物


在维京人时代,远航的船只主要分为商船和战船。战船雕刻有龙头,被称作“长船”。一般维京长船最多可以装载100个携带武器的人,但其实只需要区区15个人,就可以自由的驾驶长船纵横海上。

在不满员的情况下,长船上的空间很是富裕,容得下维京人四处劫掠的所得。船体是有层层叠加的船板密接而成,丝毫无惧于大西洋的惊涛骇浪。

但是由于维京长船一般没有船舱,所以水手和战士们全部暴露于风雨之中,海上天气恶劣之时更是苦不堪言。但是自幼生长于苦寒之地的维京战士有着刚劲铁骨和被贪婪驱使着的火热雄心,足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所向无前。

据测算,一般情况下,长船的航速为4节,而在顺风顺水的时候,这些扯满了风帆的长船最高时速竟然可达8-10节。要知道,即便是蒸汽轮船时代,具备蒸汽锅炉的普通的民用船只一般航速也只能达到9-11节。

因此,维京人可以只花上三周左右的时间便能够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抵达法兰克的塞纳河河口,日平均速度达到了64公里——而且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单单靠划桨他们也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845年,传说中的挪威英雄朗格纳.罗德布洛克带领着他的船队就是按照这个速度奇袭巴黎。而在1893年,有十二个人驾驶者一艘复制的维京长船,仅仅用了28天,就从挪威的卑尔根航行至加拿大的纽芬兰。

与同时代欧洲的其它船只相比,维京长船的速度是其五倍以上。而且因为船体轻便,事实上他们可以将船驶入可以探知的任何浅水区域航行。

维京人对他们的战船视若珍宝。很多吟游诗人的歌谣都在歌颂强大的维京长船:


“我们的船自南方而来,就如蛟龙口喷烈焰。”

“那海龙的鬃毛光芒耀眼”

“黄金和着海浪的泡沫起起伏伏,浪头冲刷着船头”


维京长船劈波斩浪,神出鬼没——据说,很多法兰克的基督徒在祈祷时都会加上一句“主啊,让我免遭野蛮的北方人的袭击吧 !”

就这样,高高昂起的龙头,船舷两侧披挂着的发亮的盾牌,以及船上高大威猛的维京武士,变成了基督徒们的梦魇。




19世纪在赫布里底出土的维京象棋,由海象牙雕刻而成,这是一个维京狂战士的形象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7 23:41:28 +0800 CST  
尽管拥有着如飞的战舰的维京武士们成为了中世纪早期欧洲各国的共同梦魇,但是,这些可怖的维京人也有另外一面。

西元795年,一支维京人的队伍试图突袭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当时这座城市还不叫这个名字,事实上都柏林恰恰是由维京人建立)的一座修道院,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与英格兰文弱的修士们相比,爱尔兰的修士更像是一群武僧。这主要是因为爱尔兰岛上当时酋帮林立,战争远较英格兰更为频繁。在这些纷争的过程中,当地修道院往往被卷入,因此洗劫修道院的行为在当时的爱尔兰并非少见之举。据统计,795-820年间,爱尔兰修道院共受到了超过130次的袭击,而其中由维京人主导的袭击仅仅有26次,连其中四分之一都不到。

在这样混乱环境中生存的爱尔兰修士们,除了用祈祷和抄写书籍来崇敬上帝以外,也会用烈烈武风来彰显上主的荣光。




爱尔兰修道院遗址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8 22:38:38 +0800 CST  
面对爱尔兰修士的激烈和卓有成效的抵抗,维京人很快改变了做法。这些来自北方的蛮族并非真正的鲁莽之辈,如果需要,他们也很乐意使用谋略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于是,维京人开始在爱尔兰各个酋邦之间寻找盟友,通过与一些“国王”的结盟来对抗另外一些“国王”。从现在遗留下来的记录来看,维京人与爱尔兰人的通婚在当时也不是罕见之事。当然这种结合很可能包含了强暴的成分,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十三世纪冰岛萨迦的内容来看,两个不同民族间的贵族通婚应该是存在的,维京人的首领会迎娶爱尔兰小某个小邦国的公主,而作为回报,首领和他手下的维京人会为他的爱尔兰岳父国王作战。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8 22:49:32 +0800 CST  
除了通过审慎的结盟和和亲来为自己某得利益,维京人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维京人所生活的土地是寒冷而贫瘠的,但是大自然仍旧用她丰厚的赠礼抵消了这种严酷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匮乏。

海洋起到了当时维京人所生活的分散的定居地点连接在一起的作用。被北欧广袤的密林以及沼泽湖泊分割的支离破碎的土地,利用海路的交通成为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不仅如此,从很早起的时代开始,维京人就开始利用高超的航海技术来为自己打开通往欧洲其他更温暖更富庶的世界的大门。

早期的维京人更多的是推销毛皮、高品位的琥珀、海象牙以及奴隶的商人。除了奴隶是依靠劫掠获得之外,其余土产都是维京人在自己生活的苦寒之地获得的大自然的馈赠。

盎格鲁-萨克逊的编年史作者记录到,这些野蛮人甚至很有商业头脑,他们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会先将质地上乘的海象牙赠与初次见面的国王,以促成日后更多的海象牙交易——既是作为礼物,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推销的广告。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丰富的自然产出,成为了维京人以物易物的商品。在7世纪时,瑞典的维京人就曾建立起交易用的贸易中心。考古发现,在维京人留下过痕迹的欧洲很多地方,都有出土过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建筑群落。年代检测现实, 在8世纪早期甚至7世纪时,维京人就曾在欧洲其他部分的异国土地定居和贸易。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8 23:15:20 +0800 CST  
尽管以物易物是普通维京人的普遍贸易方式之一,但是很多证据显示,在10世纪之前,就有大量白银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发掘显示,在维京人遗留下来的窖藏中,迄今已发现不少于三万多枚阿拉伯银币,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人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的新的银币。有学者估计,在整个10世纪期间,粗略计算有大约375吨纯银流入瑞典的哥德兰岛、黑尔戈兰岛以及丹麦国王戈德弗雷德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设立的海泽比商业中心。

经过考古学家在海泽比一百多年的持续发掘, 再加上对比相关文献,学者们发现这个城镇建立了造币厂,铺就了比之的木砌街道,还建造了防洪设施,并开始向往来商旅征税。

考古发掘显示,作为一处理想的贸易中心,海泽比四通八达,城镇内包含了纺织、制鞋、木工、造船、铁器制作、陶器生产、珠宝和贵金属以及其它各类行当。

当然,在维京人的概念中,劫掠与经商两者之间并不显著的分水岭存在。抢劫得来的物品也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出售。而发达的贸易也刺激了维京人更大的野心。

新航路不断被开辟。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挪威、瑞典和丹麦的维京人所选择的劫掠和贸易路线也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丹麦的维京人喜欢去往英格兰,瑞典人则青睐其东方的基辅国家。与丹麦人在英格兰的蚕箔行为相比,瑞典人在基辅的表现要相对温和一些,他们基本以和平贸易为主。

至于地处更北,因此也就更加荒凉寒冷的挪威,其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以内,西部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小岛,这些岛链形成了去往北极圈的天然通道——挪威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挪威人不断向北向西航行,正是这些彪悍的探险者,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在此定居,在西元1000年左右,又发现了北美大陆。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8 23:47:27 +0800 CST  
修改重发:


尽管以物易物是普通维京人的普遍贸易方式之一,但是很多证据显示,在10世纪之前,就有大量白银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发掘显示,在维京人遗留下来的窖藏中,迄今已发现不少于三万多枚阿拉伯银币,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人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的新的银币。有学者估计,在整个10世纪期间,粗略计算有大约375吨纯银流入瑞典的哥德兰岛、黑尔戈兰岛以及丹麦国王戈德弗雷德在九世纪就设立的海泽比商业中心。

经过考古学家在海泽比一百多年的持续发掘, 再加上对比相关文献,学者们发现这个城镇建立了造币厂,铺就了笔直的木砌街道,还建造了防洪设施,并开始向往来商旅征税。

考古发掘显示,作为一处理想的贸易中心,海泽比四通八达,城镇内包含了纺织、制鞋、木工、造船、铁器制作、陶器生产、珠宝和贵金属以及其它各类行当。

当然,在维京人的概念中,劫掠与经商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分水岭存在。抢劫得来的物品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出售。而发达的贸易也刺激了维京人更大的劫掠野心。

新航路不断被开辟。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挪威、瑞典和丹麦的维京人所选择的劫掠和贸易路线也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丹麦的维京人喜欢去往英格兰,瑞典人则青睐位于其东方的基辅国家。同丹麦人在英格兰的残暴行为相比,瑞典人在基辅的表现要相对温和一些,他们基本以和平贸易为主。

至于地处更北,因此也就更加荒凉寒冷的挪威,其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在北极圈以内,西部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小岛,这些岛链形成了去往北极圈的天然通道——挪威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挪威人不断向北向西航行,正是这些彪悍的探险者,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在此定居,在西元1000年左右,又发现了北美大陆。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9-01-18 23:55:26 +0800 CST  

楼主:执着的尘埃

字数:54406

发表时间:2019-01-17 18:02: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8 17:50:36 +0800 CST

评论数:10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