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四大经典的感悟

@ty_zzy007 2020-02-17 07:50:33
太棒了,顶!
-----------------------------
多谢!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17 20:25:04 +0800 CST  
第二战区――阳明经

很多人认为中医对脏腑经络的认识太虚拟、太抽象,毫无科学根据,不太容易理解。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仰以观天,俯以察地,通过观察天地来了解我们的人体,因为人秉天地之气生,天地人是合一的、是相应的。所以我们中国人都是取天地之象来类比我们的人体。而我们的人体就好比是我们的大中国。
前面我们讲到人秉天之六气化生了我们人体的六条经脉,这六经从内到外分布全身组建了我们的人体。而这六经从内到外就好比人体的六道防线,外邪入侵人体就需要一道防线一道防线的进攻,如果六道防线都很坚固,外邪就攻不进去;如果其中有任何一道内部空虚防守不力这道防线就会被攻破。而我们人体的六道防线就好比我们大中国的六道防线。你可能会说我们大中国现在是五道防线――五大战区,不是六道防线――六大战区呀?这个说的很对,我国现在确实是五大战区,因为这是按五行主五位――东南西北中的理论划分的,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如果按六经来划分就会有六大战区。而这六大战区的划分可以从当年日本鬼子侵略我国的进攻路线来划分。
日本鬼子当年先从东北三省入侵的,这东北三省离老蒋的南京很远可以说是最外围,我们人体的太阳经就在最外围,因此我们人体的太阳经就好比是东北三省。
鬼子站稳东北三省之后就开始入侵山海关进攻中原,这第二道防线就是山海关到淮河,其实到黄河应该更合理一些,因为黄河是一道天然屏障,当年老蒋决黄河之水阻挡鬼子三个月,但是黄河南部的大片地区才是中原的核心地区,而且淮河以南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淮河以北就不同了,而我国的长江才是我国南北的分界线,因此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既可以说是南方(种植水稻),也可以说是北方(在长江以北)。这个很像人体的少阳经半在表半在里。所以我们的第二道防线――阳明经就好比是我国的山海关到淮河这一地区;而第三道防线――少阳经就好比是我国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鬼子过了长江就占领了南京,因此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就好比是人体的第四道防线――太阴经。
过了江浙往西南进攻就是两湖两广,当年的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广西保卫战打的也都很激烈。所以人体的第五道防线――少阴经就好比我国的两湖两广地区。
而当年的抗曰战争之所以能够抵抗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我国有最后一道起死回生的防线――云贵川地区。这一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鬼子到此也只能望地兴叹。这一地区成了我国抗日的大后方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而云贵川地区就好比我们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厥阴经。厥阴经也是人的起死回生之地,厥胜则死,热复则生。
以上就是我们用取类比象法把人体的六经按我国的六道地理防线来作一个类比,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却很类似,按照这一类比法来学习伤寒六经病证就比较明白些、有意思些。

第一战区――太阳经的主要病证我们前面讲完了,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战区看看阳明经的病证。也就是鬼子入关进入中原之后会有哪些恶战。

前面我们讲到阳明经秉天之燥气而生,所以阳明经的特性就是燥。当外邪入侵阳明经之后就会激发出阳明经的燥热之气。阳明经分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因此大肠和胃就是燥气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所以大肠中的大便和胃中的食物经过燥热之气的烤炼之后水湿被完全蒸化掉变得坚硬难通。因此阳明经的主证就是大便坚硬不通。
仲景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仲景说的“胃家实”指的就是胃与大肠之中的食物残渣被燥热之气烘烤的变坚硬结实了。
而病情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胃家的实证也不是瞬间就形成的,我们要把病情阻挡在初级阶段,所以要及时的侦察到敌情的变化,第一时间把入侵的敌人消灭掉,以绝后患。而阳明病将要爆发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外在表现。
仲景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经是燥气主令,由于体内偏燥,外邪激发了其燥热之气就表现出了身热,汗出,恶热的证状。

而敌人入侵第二战区――阳明经有三个来路,由于第二战区与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相邻,所以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的敌人都有可能转战到第二战区。还有一个就是敌人直接入侵第二战区。因此第二战区可以被三路敌人入侵。
仲景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仲景又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阳明病第一是因为自身的胃阳旺,外邪激发了其自身的燥热之气形成了阳明病。还有两种是敌人在太阳经与少阳经可是治疗不当,经过汗吐下伤津亡津使燥气大发形成了阳明病。这好比当年倭寇在福建为害作乱,可是由于抗倭不彻底又把倭寇赶到了浙江,因此还要到浙江继续灭倭。

阳明病有三个来路,因此在这三条来路上我们都要及早的发现敌人,消灭敌人。

第十军团――葛根汤

阳明经的特性是燥之气,只要人的体质偏燥外邪就容易入侵阳明经,所以当我们发现到有燥气显现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把这个燥气清除掉。当外邪入侵第一战区――太阳经的时候,如果体内偏燥就会有燥气的表现这时就要及时消灭掉,阻挡其继续前进。
仲景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脉迟,微恶寒,表未解为太阳中风证,宜桂枝汤发表,又因其汗出多,为胃阳旺,燥热将发,所以称阳明病。

仲景又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以上两条皆是外邪侵入太阳经,太阳经与阳明经相邻,而阳明经的燥气又旺,在外邪的侵逼下形成太阳阳明合病,但是病邪从太阳经来,而阳明经气还未大发,这时及时用麻黄汤解除太阳经的表邪,阳明经的警报亦被解除。

上面的阳明经病证都是从第一战区――太阳经来,不过病邪主要在第一战区――太阳经,第二战区――阳明经只是刚刚受到一点影响,但是仲景立马调集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麻桂二方及时发散风寒消除隐患。如果阳明经的燥气显现出来了,对人体造成了影响,仲景又及时的添兵添将歼灭入侵之敌。
仲景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以上两条也是太阳经的中风、伤寒证可是它们多了一个同样的证状就是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是什么意思呢?太阳经走项背部,可项背部几几不柔是因为太阳经脉被燥气所伤使津液消耗不足,经脉津液不足就会收缩,经脉一收缩就形成了强几几的证状。关于这个燥伤津液使经脉收缩不柔我是从一次泡海带悟到的。干燥的海带小小的一块,可是在水里泡发之后却变的很大,而我们的经脉平时津液充足的时候是柔软很大的,可是被燥气消耗掉一些津液之后,我们的经脉就会像泡发的海带变干燥之后一样会收缩变小。经脉收缩变小就会强几几。严重的会背不着席,当然这个在燥气非常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仲景针对这个燥气的增加及时添加了一味灵丹妙药――葛根来生津润燥。所以就有了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加了一味葛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葛根汤。因此葛根汤就是我们的第十军团。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二两,桂枝二两,白芍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葛根汤证是外邪在第一战区――太阳经而人体津液亏耗燥气增加直接影响到了第二战区――阳明经,仲景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这就说明了敌人占领了第一战区又入侵了第二战区,所以仲景用第一战区的边军猛将麻黄和桂枝来消灭太阳经的表邪,又挑选了一员能生津润燥的虎将――葛根来协同作战消灭阳明经的燥热之气。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葛根的战斗力

葛根
《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味甘,性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中草药有的用植物之根,有的用其茎,有的用其叶,有的用其花,有的用其实。而植物的根茎叶花实之功用有的大致相同,有的相反。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反,其功效决定于各部秉气之厚薄多少,得气薄者其功效就小,得气厚者其功效就大。
葛根用的是葛的根,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就有很多根类的,比如土豆、红薯,可是土豆和红薯的大小和葛根确实没法比。土豆一般也就拳头那么大,红薯比土豆稍微大一点,而葛根大的有人那么高,比人的腿还粗,可见其根之大,得气之厚。
葛根又长又粗,入土深,得土之气厚,得土中之津液也多,所以其能补人身之津液,清润阳明胃土之燥热,能治消渴、除热。
葛不仅根大,其藤蔓也长,长的有十余米,可见葛根能把津液输送之运。而藤蔓细长好比人身之经脉,人身最长的经脉为太阳经,而葛根就能补太阳经之津激。
葛根色白、气平、味辛甘与肺颇合,肺主皮毛,因此葛根能发散腠理,除热邪。我们知道酒是热性的,喝多了会心烦口渴脸红,而葛根和葛花都能清热解酒毒,由于花能散,所以葛花解酒毒之力犹胜葛根。

葛根汤证是外有表邪但是体内津液耗伤燥气偏盛将入阳明之腑,仲景及时调兵遣将派遣麻、桂二将发散表邪,又派大将葛根出马生津润燥阻击病邪深入前进。由于葛根在此战为主力起重要作用,因此第十军团取名葛根汤。
下面我们举一个葛根汤的案例。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日有三人同去找曹颖甫看病,让曹颖甫感到奇怪的是这三个人都是头痛,身恶寒,项背强痛,脉浮数,其中一人有汗,二人无汗,所以有汗的是桂枝加葛根汤证,另两个为无汗的为葛根汤证。就给他们对证下药,服后其病皆愈。后来问他们为什么都一起生病了,原来这哥三夜里一起杀猪,杀猪不像杀鸡一下就搞定了,杀猪是很费力气的,这哥三忙的都累出了汗,又在深夜就都受了风寒。这哥三就是因为出汗伤了津液使燥气增加造成项背强痛,所以就随证加了葛根。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0 10:18:19 +0800 CST  
@大福堂 2020-02-19 23:29:24
大师快更新!等的好着急
-----------------------------
久等了。我尽量写快一点。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0 10:45:07 +0800 CST  
第十一军团――调胃承气汤

外邪入侵人体首先侵犯的是太阳经,第二天就会传到阳明经,好比鬼子入侵东北之后,下一步就要入山海关进攻中原,当然如果山海关防守坚固,内部人民团结鬼子也就攻不进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体的第二战区――阳明经防守坚固,内部和谐不偏,外邪也就攻不进来。可是如果胃阳偏旺,自身的燥气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人体就会有燥热爆发的表现。首先在脉象上就有很大的表现。
仲景曰:“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仲景的意思是如果阳明经被外邪入侵了,第三天就会有脉大的现象。因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传阳明,到了第三天就传到少阳,如果传入阳明经,阳明经气就会燥热,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脉象就会变大。到了第三天如果脉大说明敌人攻占了阳明经,待在那里不走了。

我们根据“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这一现象就能确定敌人进入了第二战区――阳明经,这时我们就要调集第二战区的防守部队对敌人进行围剿歼灭。可是要调集哪些军种、多少军队去作战呢?这个要根据敌人的军事实力来决定。如果敌人只有三万人,我们出动三十万大军,显然太过劳师动众,虽然轻而易举的把敌人灭了,但是三十万人的出征费用对国力也是很大的损伤。所以这时我们要量敌之多少,病情之轻重,对证下药。
仲景曰: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以上两条就是仲景根据敌情派遣了相应的作战部队。此时外邪刚传入阳明,敌人的根基不稳,实力还不雄厚,只是蒸蒸发热、心烦,还没有完全掌控第二战区,胃家还未大实,这时仲景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迅速调遣了空军部队第十一军团――调胃承气汤对敌人发起空袭快速的解决战斗,不给敌人任何站稳根基的机会。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三两,芒硝半斤,炙甘草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仲景用炙甘草把两个重磅炸弹――大黄和芒硝空袭到敌军,这两个炸弹放在一起威力无比,可以说威力不输原子弹,所以一次不能发射太多(少少温服),只要把敌人干掉就不能在发射了。下面我们就见识一下大黄和芒硝的威力。

大黄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味苦,性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大黄被称为药中将军。做为一个将军首先就要很勇猛,虽然说将在谋不在勇,但是到了战场上和敌人对砍如果不够勇猛砍不几下可能就被敌人砍没了。所以做为一个将军一定要很勇猛。如果你够勇猛,也可以百战不败。比如项羽,打仗基本靠勇猛,号称万人敌,平生无一败绩。因为项羽确实勇猛(力拔山兮气盖世)。而大黄就好比是霸王项羽,绝对是中药中的大将军。
做为一个大将军主要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平定祸乱,除暴安良。基本上干的都是拼命的事,也都是大事,解决的都是能动摇国家根本的事。你看一下大黄的主治为下瘀血,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这些哪一个不是玩疾、恶匪,能讨平如此“祸国殃民、为非作乱”之疾绝对配得上“大将军”的称号。
大黄色黄,块头又大,气香而烈,可以说是大块头又有爆脾气,这不就是天生的将军素质吗。而且味苦,性寒。其苦寒之性善于清热攻下,所以仲景的诸承气汤皆用大黄攻下清热荡涤肠胃。又因其能入血分,所以能攻下瘀血。前面的抵挡汤就是用大黄为主将攻下瘀血。而且其还能治因热上逆之吐血和流鼻血。

芒硝
《神农本草经》记载:芒硝,味苦,性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芒硝生于盐碱之地,其初生为朴硝,刮扫煎汁,过一夜之后其状如盐,再用水煎,澄清去渣,放入萝卜同煮熟,放入盆中,过一夜后结成白硝,其状如冰,其上生细芒如锋者就是芒硝。芒硝秉天地寒水之气而生,所以味咸,微苦,性寒,犹如寒冰能消除燥热。
大黄性寒,虽然也善于清热,但大黄之性善于冲锋,适合攻城拔寨,而芒硝好比炸弹,在攻城的时候,扔过去可以炸毁敌人的营寨。大黄和芒硝这两个黄金搭挡放在一起威力天下无二,能迅速的清除燥热拿下敌人的营寨。

调胃承气汤证是胃腑的燥热刚刚爆发出来,仲景迅速的派遣大黄和芒硝两味大寒之药清除胃腑的燥热之气。胃腑之燥热也只有大黄和芒硝这样的大寒之药能够承受的住,又因为在胃腑,所以称为调胃承气汤。
下面我们举一个调胃承气的案例。
张锡纯治一人,素伤烟色,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今因外感实热,十六七日大便犹未通下,心中烦热,腹中胀满,用洗肠法下燥粪少许,而胀满烦热如旧。医者谓其气虚脉弱,不敢投降下之药。及愚诊之,知其脉虽弱而火则甚实,遂用调胃承气汤加野台参、生赭石和天门冬以治,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徐徐温饮下,饮至两次,腹中作响,觉有开通之意,三次遂不敢服,迟两点钟,大便通下,内热全消,霍然痊愈。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0 19:32:44 +0800 CST  
第十二军团――大承气汤

外邪入侵人体攻占第二战区――阳明经就会爆发燥热的证状,当燥热刚爆发的时候如果及时用调胃承气汤清其燥热就会消除后患。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拦截就会使燥热进一步爆发,燥热大盛伤津灼液大便失去津液就会坚硬无比,形成胃家实证。这就好比酷热之天久不下雨大地就会变的干燥结硬。也就是说这时的敌人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实力倍增。因此我们这时就要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强攻猛炸。仲景就调集了空军部队与陆军装甲部队协同作战,首先是派遣空军对敌军进行猛轰狂炸,然后让陆军装甲部队清理战场,此战法乃二战时期著名的“闪电战”。所以再强大的敌军也抵挡不住如此强大的攻击力。而仲景派遣执行这次作战任务的就是非常强大的第十二军团――大承气汤。
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为二阳并病,而太阳病被解除了,敌人都集中在了阳明之腑,胃中燥热大盛,则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燥结,热盛而扰乱神明,则谵语。这些都说明了燥热之盛,敌人实力之强,因此仲景派出了王牌军团――大承气汤对其猛攻狂炸攻下其燥热。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芒硝三两,枳实五枚,厚朴半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渣,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仲景用大黄和芒硝把燥结的大便轰炸开,然后用枳实和厚朴把它们运出体外,这样一来,大便出,燥热解,如此重症仅用四味良药迅速解决,可见大承气汤之勇猛无敌。由于此汤太猛,不能轻易使用,所以把敌人消灭之后就不能再用了(得下,余勿服)。大黄和芒硝前面我们介绍过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枳实和厚朴。

厚朴
《神农本草经》记载:厚朴,味苦,性湿。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万物都秉阴阳二气而生,不过有的秉的阳气多,有的秉的阴气多,也有得纯阳之气和纯阴之气的。明末名医刘潜冮说:“草木能四时不凋者,或得于纯阴,或得于纯阳。”也就是说得纯阴或纯阳之物由于自身的气比较纯比较足,不易受外界的气候的影响,不会因外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而变化,一年四季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厚朴味苦,性温,四季不凋,可知其得纯阳之气。其味苦,辛开苦降,苦能下降下泄;其性温,温能散寒,所以厚朴能降气散寒。其能降肺气,仲景用其治上逆之喘症;又能降胃肠之气,仲景大小承气汤用其降泄大便。其实人身之气其皆能降。

中风、伤寒、头痛、寒热为外感在表之证,表证应用发表之药,发表之药都有表散之性,可是厚朴却是降泄之性,是往里往下走的,为什么《本经》说其能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呢?
因为厚朴虽苦,可其苦后有点甘,所以能入中土降散结气,可以治中风、伤寒根于气结在中土者,也就是治气结在里而牵连到体表,造成表证不解的病症。

枳实
《神农本草经》记载:枳实味苦,性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如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我国地大,各地气候环境都不一样,其中气候差别很明显的就是南方和北方。南方炎热,北方寒冷。而橘子树生活在南方结的果实为橘,到了北方结的果实就成了枳。南方阳气旺,阳之气往外升散,橘子生南方具阳之气,其味辛甘发散,吃多了容易上火,嘴上起泡;北方阴气盛,阴之气向内敛降,枳实生北方具阴之气,其味苦酸敛降,可以去热降泄。橘枳之性也是因为气候的不同造成的。

枳实味苦,性寒,可以降泄,其能除寒热结是因为其降泄之性可以把寒热互结之处冲散开然后把它泄出去。如果寒热结于中部脾胃则脾胃被损伤不能消谷长肌肉;如果寒热结于下部肠胃则肠胃结滞而为痢。枳实降泄其结,使肠胃气机通畅,所以可以止利、长肌肉。
《本经》说其主大风在皮肤中如豆如麻,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我们的人体是表里相应的,皮肤之中为肌肉,肌肉为脾胃所主,脾胃有寒热则会现于肌肉,寒热结于肌肉间,被风所袭,则气不能流通,相阻相壅两如豆如麻。其病根在脾胃,枳实降泄脾胃寒热之结,拔其病根,里病除在表之病自然也就解除了。

大承气汤证是阳明经燥热大盛耗干津液使胃家的食物残渣燥结变的很坚硬形成胃家实证。仲景用空军部队大黄和芒硝对其进行猛烈轰炸攻破其坚硬的燥结,用陆军装甲部队枳实和厚朴把燥结清除体外,这样一样,燥热清,燥结除,转危为安。如此强盛的燥热之气也只有此汤能够承受的住,所以此汤称为大承气汤。
下面我们举一个大承气汤的案例。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一杨姓男子,45岁,身体甚壮实(壮实之人阳旺,一般易得阳明病),五日前伤于寒,头痛发热,自服止痛片,至汗大出,热不解反而更盛(汗大出亡津液,燥热大发),夜间谵语,如见鬼状,全家惊恐。入室诊之,患者卧于炕上,面赤汗垢,察舌苔,黄腻厚浊,尖有芒刺,诊其脉,沉滑有力。触胸腹,体若燔炭,摸着都烫手,脐左右坚硬(大便燥结),疼痛拒压,这些都是实热内盛之候,宜大承气汤攻下。仅一剂,大便通而痛止,热退神清。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2 10:56:44 +0800 CST  
第十三军团――小承气汤

阳明经为燥气主令,被攻占之后就容易激发其燥热之气,当燥热刚爆发的时候仲景用调胃承气汤及时把燥热之气消灭掉以绝后患。可是如果燥热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使燥热大发这时就要用大承气汤猛攻,可是大承气汤太过勇猛,如果病情不重不能使用,因为大承气汤乃空军与陆军联合作战为迅猛的“闪电战”,坏破力极大,中医有句话叫有病则病挡之。如果病情严重用猛烈的“闪电战法”可以迅速的消灭敌人而不会伤及无辜百姓。可是如果病情不够严重,敌人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大,而使用了大承气汤这一闪电战法结果可能伤害的是自家百姓。因此就要先试探敌情。怎么试探?就是先派遣一个不太强大的军团去打头阵,如果这个先头部队能把敌人干掉,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动大军了。如果先头部队打不下来,那么就要大军出动,空军和陆军联合出战以迅猛之势拿下敌军。
仲景曰:若不大便五六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燥热没有大盛还未形成胃家大实之证,王牌军团――大承气汤不能出动,如果过了五六日,怀疑敌人实力增强,形成了胃家实证,可以派遣陆军装甲部队前去试探敌情,仲景就派遣了小承气汤先去冲个锋,如果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初头硬,后必溏),就不能使用大承气汤了。如果小承气汤去打了半天对敌人来说只是个热身运动只放了屁(转矢气),说明敌人实力强大,这时就要派大承气汤出马(此有燥屎,乃可攻之)。

小承气汤的实力远不如大承气汤,但是对于敌人实力还不强大的情况,大承气汤出马虽然把敌人轻松搞定,但是也很容易把当地百姓给杀灭了,这样就造成了二次伤害,所以出多少兵也要根据敌人的军事实力而定。一定要把握好火候,病去而不伤正。而对于燥热还未大盛,大便虽然结硬,但是还未大实,这时派遣小承汤出战就是不二人选。
仲景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仲景此条的意思就是要等待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形成大实之证,就可以立马用大承气汤把敌人全歼。如果敌人还未完全进入包围圈,而敌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腹大满不通),这时就可以先派遣小承气汤出战压制敌人的火力(微和胃气),等待敌人被全包围之后再发起总攻把敌人全歼。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也。

小承气汤为大承气汤去掉芒硝。虽然去掉了具有寒冰之气的芒硝实力大减,但是实力依然很强,因为有猛将大黄挂帅,所以服了此汤,就会排大便,如果不排可以继续服用;如果排了就不能再服了(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也)。虽然其清热除燥攻下之力比大承气汤稍逊一筹,但是依然能承受很强的燥热,所以称为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合称为阳明三承气。此三承气汤就各自的战斗力而言,调胃承气汤如空军轰炸部队;小承气汤如陆军装甲部队;大承气汤就是空军轰炸部队和陆军装甲部队组成的联合部队。所以大承气汤战斗力最强,破坏力最大,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可妄动。
其实这三承气汤很像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三位高徒。其中小承气汤为三师弟沙悟净,调胃承气汤为二师兄猪悟能,大承气汤为大师兄孙悟空。这三师兄弟能力各不同,在遇到妖怪时,根据妖怪的能力不同,派遣相应的徒弟出马。

遇到妖怪时一般都是最不行的三师弟沙悟净先上,三师弟干不过妖怪,二师兄再上,二师兄还不行,最后只能请大师兄出场。大师兄孙悟空神通广大,一路西天取经,全靠大师兄。所以才有了沙悟净的那句经典台词――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西游记》其实也就是孙悟空一个人的戏。

唐僧西天取经全靠大师兄,而阳明病全靠大承气汤。但是大承气汤就像大师兄一样太猛,若非强敌,一般不派遣大承气汤出马。那么敌人强大到什么样的情况才能派遣大承气汤出战呢?仲景先师就给我们进行过系统的总结。
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则生,涩则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耳,大承气汤主之。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以上各条的证状都是使用大承气汤的情况,仲景说了很多,不过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在表解之后,才能用大承气汤攻下。这个仲景再三强调。
第二,日哺潮热。阳明得燥金之气,日晡为申酉戌燥金得令之时,所以日晡潮热。
第三,手足汗出。四肢秉气于脾胃,胃热旺盛则手足汗出
第四,谵语。燥热扰乱神明则谵语。
第五,呕不能食。胃中燥结,则水谷不下,下则呕不能食。
第六,脐腹痛满。肠中大便燥结不下则痛满。

以上就是使用大承汤的情况。也就是说让大师兄出马必须要在师父被妖怪抓走之后。不过有一种情况就是师父被放进蒸笼里马上就快被妖怪生米煮成熟饭了,这时应毫不犹豫的立马派大师兄出马降妖除魔赶紧把师父救出水火。而我们在燥热大发伤津亡液到极点的时候也要立马使用大承气汤。因为仲景说:“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意思是阳明燥热当令无所复传,病邪传入阳明则太、少之阳无权,三阴退避。如果燥热旺极就伤及三阴之液。三阴者,太阴、少阴、厥阴。太阴为脾,少阴为肾,厥阴为肝。阳旺极就会伤及脾液、肾液、肝液。此时必须急下,以保全阴液,否则阴液消亡,命亦难全。
仲景曰:发汗不解,腹满急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病不除,腹满痛,此为胃中大实伤及脾阴,所以必须立马派大承气汤攻下保脾之阴。

仲景曰: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汗出过多则肾阴消亡,亦当急下存阴。

仲景曰:伤寒六七日,目中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肝开窍于目,热盛伤及肝阴,则目中了了,睛不和,亦当急用大承气汤攻下。

以上三条为阳明燥热大盛伤及三阴津液必须急下之证。

阳明三承气汤为治阳明胃家实证的主方,《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治病选方也要随其证之轻重而选用之。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2 20:34:23 +0800 CST  
第十四军团――蜜煎导

阳明经为燥之气所化生,如果阳明经燥气偏盛,被外敌入侵之后其燥气就会被激发出来,根据其燥热的程度不同,仲景制定了清热除燥的阳明三承气汤。这三承气汤都很勇猛,如果燥热不盛绝不能轻易使用。燥热伤津耗液,就会形成大便硬结难出的胃家实证。如果自身津液亏虚,而燥热并未太盛,体内的燥热之气承受不住阳明三承气汤的威力,这时就不能使用阳明三承气汤,如果人体津液慢慢的恢复,这种胃家实证也能自愈。
仲景曰: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仲景说的也很明白,就是阳明经刚被外邪入侵出现燥热汗出的症状,这时医师及时用发汗的方法解除外邪,病基本上也就被解决了(病已差),但是还有点微烦就是体内还有点燥热之气,但是燥热之气并不大,而发汗又把津液给发出去了,造成津液亏损使胃中干燥大便才硬结。如果津液慢慢的恢复,这个大便硬也会恢复正常。从哪里知道津液自我恢复呢?就要观察他的小便,如果小便本来是一天三四次,而现在一天只有两次,比以前少了两次,那么减少的这两次小便的津液就会去滋润大便,大便有了津液的滋润自然就会正常排出(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上面那种情况是津液自回使大便正常排出。如果津液不能自回,燥热又不盛,阳明三承气汤又不能用该怎么办呢?这个,仲景早就给我们想出了办法,派出的是很弱小但又很能解决问题的第十四军团――蜜煎导。
仲景曰: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必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仲景此条说的也是因自汗出,又发汗造成津液亏虚,大便硬结。但是上一条是小便减少,津液自我恢复,而这一条是小便自利,津液不能自我恢复,而燥热又不严重,不能用阳明三承气汤(虽硬不可攻之),这时就要用蜜煎润便通导。当然了,仲景也说了土瓜根和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不过蜂蜜更易得更实用,真的是简便验廉啊。

蜜煎导方
蜜七合

上一味,入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去之。

蜜煎导方是用蜂蜜煎成硬条放入肛门,靠其润滑之性把大便导出。蜂蜜为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不像阳明三承气汤那样刚猛。阳明三承气汤如唐三藏的三位高徒,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妖魔鬼怪这三位高徒可以降妖除魔。如果在取经的路上遇到的不是法力高强的妖怪,而是高喊“此树是我裁,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绿林劫匪,这帮劫匪一没有法力,二也不是为了吃唐僧肉,只是想收点过路费弄点吃喝玩乐的钱。这时如果派遣三位高徒中的任何一位出战都能把这帮劫匪全送到西天去。可是这帮凡人只是路上打个劫就把他们的命给收了,显然惩罚有点太重,这也违背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因此就不能让这三位高徒出马。这时就需要唐三藏自己亲自出马,给这些平凡的“绿林好汉”念念大慈大悲咒把他们全感化了,让他们改邪归正,回头是岸。而蜜煎导方就是大慈大悲的唐三藏。因为这时只是津液亏虚,燥热并不大,这就好比一帮平凡的绿林劫匪挡了道。如果派三承气汤中的任何一位出马结果都太严重,虽然把燥结排了出来但是也伤了人的正气,因为三承汤太猛。所以这就要派唐三藏――蜜煎导方把它感化出来。而蜜煎导方就是一味蜂蜜炼成的,靠其润滑之性把结硬的大便给感化了。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蜂蜜。

蜂蜜
《神农本草经》记载:蜂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蜂蜜为蜜蜂采积花粉酿造而成,质甚稠粘,味至甘。其粘稠滑润之性可以润燥生津滑大便。其味至甘具土之性可以解毒。甘味性缓,其质稠粘,所以能缓急,和百药。

蜜煎导方适宜燥热不盛,虚弱体质,津液亏虚之证。用蜂蜜一味煎作挺纳入肛门导而通之,因此取名蜜煎导。下面我们举一个蜜煎导方的医案。

许叔微治一人,庚戌仲春,感染伤寒,都半个月了,热而自汗,大便不通,但是小便正常,神昏多睡。诊其脉,长大而虚。许叔微说:阳明证也。病人的哥哥说:我老弟的病和李大夫的很类似,也是阳明病,这个病证是不是要用承气汤呀?许叔微说:你弟弟的病虽然是阳明病,但是却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因为仲景说过阳明自汗,小便利者,为津液内竭,虽坚不可攻。而且他弟弟的脉是长大而虚,脉虚说明体质虚弱,燥热并未大盛,不可猛攻,宜用蜜煎导而通之。许叔微给他做了三剂蜜煎,用了三次之后,先下燥粪,后面下的就是稀溏的大便,已而汗解。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5 11:12:25 +0800 CST  
@flymm123 2020-02-25 19:32:23

-----------------------------
谢赞
楼主 心醉岐黄  发布于 2020-02-26 19:09:30 +0800 CST  

楼主:心醉岐黄

字数:82029

发表时间:2020-01-01 20:45:5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04:54:50 +0800 CST

评论数: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