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独孤伽罗于是提醒杨坚,杨坚与独孤伽罗一样对宇文皇族的人非常反感与警惕,当年在北周时他的生命时时刻刻受到威胁,宇文皇族使他感到巨大的压抑与危险,至今想起不寒而栗。所以杨坚与独孤伽罗对北周皇族毫不留情,反而对陈叔宝的皇族比较仁慈。杨坚与独孤伽罗决定挽救弟弟杨慧,让杨慧与宇文顺阳离婚。但杨慧拒绝了他们的好意,杨慧与宇文顺阳非常恩爱,不忍心与爱妻分手。杨慧再三向大哥杨坚、大嫂独孤伽罗求情,杨坚、独孤伽罗勉强同意不逼弟弟离婚,但从此兄弟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终于酿成了悲剧。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02:11 +0800 CST  
公元591年,杨慧在一次宴会上突然中毒身亡。杨坚并没有给弟弟赐封谥号,而且将顺阳公主从隋朝皇族除名。这时,杨坚的老同学郑译病死,杨坚却派人吊祭,赐谥号‘达’。大臣们都看不下去,要求为杨慧赐谥号,杨坚勉强给弟弟杨慧赐谥号‘穆’。杨慧的死,作为大哥大嫂的杨坚与独孤伽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平心而论,杨坚、独孤伽罗作为皇帝皇后是比较杰出的,但杨坚与独孤伽罗残忍对待弟弟杨慧的行为,也给他们自己的儿子们做了不好的榜样,为隋朝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11:36 +0800 CST  
三十一、战江南杨素平叛

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朝灭陈统一中国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朝实行的政策不满,便利用民间对隋朝把江南人民移民关中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公元590年十一月,婺州的汪文进、越州的高智慧、苏州的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蒋山的李忮、乐安的蔡道人、温州的沈孝彻、泉州的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叛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杨坚、独孤伽罗派杨素为元帅率军平叛。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21:04 +0800 CST  
杨素率军由扬州渡江,首先击破叛军朱莫问于京口。继而击败晋陵的顾世兴,顾世兴、鲍迁等再战,杨素击破之,俘鲍迁以下3000余人。又击败无锡的叶略。时沈玄侩、沈杰等等正围攻苏州,市长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侩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叛军,生擒陆孟孙、沈玄侩。叛军沈雪、沈能据栅自守,又被杨素攻克。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22:46 +0800 CST  
叛军首领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市长,率部据守浙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隋朝大将来护儿建议偷袭叛军,杨素采纳他的建议,并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使其恐惧不安;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尔后,杨素派大将史万岁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自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将其击败,俘叛军数千人。而后又平定叛军蔡道人、汪文进。杨素在温州击败叛军沈孝彻后,便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继续追击反隋叛军,前后战斗达100多次。高智慧被迫退守闽、越。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32:01 +0800 CST  
此时杨坚、独孤伽罗考虑到隋军长时间征战,便诏令杨素入朝。而杨素则认为:“余贼未殄,恐为后患”,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杨坚、独孤伽罗对杨素此举非常赞赏,命令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走海道向泉州追击叛军。

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杀市长刘弘,据州造反,各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所以没有防备。杨素率水师从海上进攻,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投降。王国庆知道大势已去,他反戈一击抓获高智慧,送交杨素,杨素将叛军首领高智慧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40:36 +0800 CST  
平江南叛乱之战,杨素辞谢杨坚、独孤伽罗回朝休养诏令,坚持除恶务尽,痛打落水狗,连续追歼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对巩固隋朝统一,发展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隋文帝杨坚、独孤伽罗大喜,杨坚派左领军将军、小舅子独孤陀犒劳杨素的隋军,赐杨素黄金四十斤,加银瓶,实以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顷,宅一区。平定江南叛乱,杨素居功至伟,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杨坚、独孤伽罗的丰厚赏赐,甚至于连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也被封了个名誉头衔。杨素不仅彻底巩固了自己内阁的地位,而且和杨坚、独孤伽罗的关系越来越好,甚至有超越总理高颎的势头。
大将史万岁同样功勋卓著,被封为京城禁卫军副司令,地位仅次于虞庆则。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8 20:45:32 +0800 CST  
三十二、隋朝内阁的斗争

随着杨素江南平叛胜利归来,杨素的威望不断上升。这直接威胁到副总理苏威的地位,在隋朝内阁中,高颎是政府总理,又是独孤伽罗的家臣出身,深受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信任。杨素暂时还威胁不到高颎的地位。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6:33:37 +0800 CST  
而苏威却压力巨大,因为苏威是个完完全全的文官,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苏威是靠搞经济搞财政起家,而在隋朝初年,战争不断,战突厥、攻陈朝、平内乱,在这样战火纷飞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在朝廷升迁更快?什么样的人最受皇帝的欢迎?什么样的人最能得到同僚的尊重?毫无疑问,有战功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绝大多数的隋朝高官都或多或少的拥有一点战功。比如高颎、杨素、虞庆则等等,即便是辛公义这样纯粹的文官,也曾经到战场上镀过金。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6:35:56 +0800 CST  
为什么苏威不要求去随军打仗呢?为什么不去建立战功呢?这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性格。苏威同志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稳打稳扎;而指挥战争、带领军队,靠的是果断凶狠,敢于冒险,敢于出奇制胜,以苏威的性格,恐怕只能错过一个又一个战机,到头来只能是全军覆没。苏威对自己也算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也就非常自觉的没去冒这个险。其实苏威想错了,他完全可以滥竽充数,比如平陈战争,他完全在前军统帅杨广身边出谋划策,坐收战功,但谨慎的苏威失去了这个良机。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6:52:48 +0800 CST  
而杨素在平陈战争、平叛战争中立下的巨大战功,以及杨素的老练毒辣,使苏威感到无形的压力。苏威也想到了应对的办法,那就是拉帮结派,建立统一战线对付杨素。总理高颎一直支持自己,用不着去拉。副总理苏威拉拢了不少重要官员,与自己建立对抗杨素的同盟,如外交部长卢恺、组织部副部长薛道衡等众多高官。但苏威的计划却被他的儿子苏夔破坏了。苏夔有文采,还是一个音乐家,杨素很器重苏夔,他有一次开玩笑地对苏威说:“杨素没有好儿子,苏夔没有好爸爸。”但多才多艺的苏夔却没有政治头脑,给老爸苏威引来麻烦。有一次,音乐家苏夔与中央大学系主任何妥等人议论音乐,这两个书呆子发生意见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让官员们为他们评理,官员们为了讨好副总理苏威,绝大多数为苏夔说话。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7:03:49 +0800 CST  
何妥势单力孤,愤愤不平说:“我教育人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难道被苏夔这个小孩子欺负吗?”何妥于是投靠苏威的政敌杨素,在杨素的授意下,何妥上疏皇帝,弹劾苏威父子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对官员要求很严的杨坚、独孤伽罗非常震惊,杨坚与独孤伽罗派他们的四儿子、蜀王杨秀与上柱国虞庆则等组成专案组查案,揭开了苏威集团结党营私的真相。杨坚、独孤伽罗大怒,要严惩苏威集团,幸亏总理高颎等人求情,58岁苏威才保住性命,但被撤销一切职务。外交部长卢恺也被开除公职。薛道衡等人受到通报批评,勉强保住饭碗。48岁的杨素如愿以偿,接替苏威出任副总理,与51岁的总理高颎共同掌管朝政,成为隋朝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8:01:57 +0800 CST  
杨素出任副总理,威风八面。杨素是个风度翩翩的老帅哥,风度气质比总理高颎还要好,但杨素心胸狭窄,为人的器量远不如高颎。杨素盛气凌人,排除异己,很多官员被杨素打击,对杨素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只有德高望重的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对杨素不买账,贺若弼认为自己的功劳比杨素大,理所应当做入阁拜相,对杨素愤愤不平,经常在朝堂上出言不逊。杨素让人报告杨坚、独孤伽罗,杨坚与独孤伽罗对贺若弼很不满,对领导信任重用的人别的人说三道四是官场的一大忌讳。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8:08:16 +0800 CST  
杨坚当面质问贺若弼:“我用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却说这两个人只能吃干饭,究竟是什么意思?”贺若弼答道:“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小舅子,我知道他们有几斤几两,所以才这样说。”杨坚看贺若弼出言不逊,气得龙颜变色。让皇帝生气,后果很严重。官员们见皇帝对贺若弼不满,就纷纷弹劾贺若弼怨恨皇帝,罪当处死。杨坚下令把贺若弼关进监狱,但杨坚并不想杀贺若弼,过了几天杨坚又召见贺若弼说:“做大臣的人应该带头遵守法律,你好好想想,自己有没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说:“我带兵攻打陈国,率领八千兵活捉陈叔宝,希望皇帝看在这件事上饶我一命。”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8:10:41 +0800 CST  
杨坚说:“你这个功劳我已经重赏了。”贺若弼说:“我还是希望皇帝能让我活命。”杨坚犹豫了一会,还是免了贺若弼的死罪,开除公职。过了一年多,杨坚的气消了,又恢复贺若弼的爵位。不久,也恢复了苏威的爵位。公元696年11月,灭陈有功的另一位大将韩擒虎病死,年55岁。韩擒虎临死说:“活着的时候做上柱国,死了做阎罗王,我这辈子满足了。”世事无常,有时早死早解脱,在隋朝初年功臣中,韩擒虎的结局相对较好。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08:19:52 +0800 CST  
三十三、太平盛世的荣耀

在杨坚、独孤伽罗、高颎、杨素、苏威等隋朝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大隋帝国的国力不断强大,经济繁荣,人民富足。那时的隋朝有近900万户,合计有近4500万人;东西9300里,南北一万四千多里,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疆域面积都达到了极盛,可以用空前来形容了,而后来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时期,全国也不过有户760万,人口4000万左右。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11:06:56 +0800 CST  
隋朝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粮食产量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当时的粮食产量实在太高,隋文帝杨坚只好命令在全国各地建立义仓贮备粮食,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每个仓库的存储量都在百万石(相当于现在的1亿斤大米)以上,直到唐朝时期仓库里的粮食依然可供食用。可见,那些掌管粮仓的官吏是比较负责任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隋朝的吏治确实是非常清明。杨坚下令开挖的大运河中的广通渠,长300多里,为水上运输与农业生产作出很大贡献。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16:38:16 +0800 CST  


而隋朝能动员起来的军队人数,当时已经达到了150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曾经历过战争考验,能征惯战,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隋朝周边的国家也大都臣服,愿意做隋朝的藩属国、愿意纳贡称臣,其中就有日本。当时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日本还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来,成为后来“遣唐使”的前奏,但唐朝时期的日本和中国已经不再是藩属国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了。
北方的突厥各部在长孙晟的计策下,也基本上臣服于隋朝。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16:40:20 +0800 CST  
南方在史万岁、来护儿等大将的治理下,也是日渐安定繁荣。

这就是隋文帝杨坚为首的隋朝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的“开皇盛世”。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甚至是“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难能可贵的是杨坚、独孤伽罗在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大好形势下,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亡国之君陈叔宝写诗歌颂隋文帝:“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表请隋文帝封禅泰山,杨坚与独孤伽罗不为所动。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16:42:14 +0800 CST  
三十四、杨素督造仁寿宫

公元593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命令杨素在歧州营造仁寿宫,杨素推荐宇文恺、封德彝负责监工。通过开山填谷,建造亭台楼阁宛转相连的豪华宫殿。宇文恺、封德彝为了讨好杨素,对民夫督促得非常严厉,为了追求工程进度,民夫工匠被迫玩命劳动,白天拼死干活,晚上也不让休息,很多人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也没有医生给他们治病,几万人活活累死。这些人死后被推入山谷,尸体堆成了小山,作为宫殿的地基。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9 20:55:25 +0800 CST  

楼主:吉日春雨

字数:1159300

发表时间:2011-05-04 16: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4 11:24:10 +0800 CST

评论数:28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