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看来,杨坚、独孤伽罗心里揉不得沙子,就因为反对屠杀北周帝室这件事,李德林的官品职位再也没有升迁过。
杨坚终于还是走入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但这次不同了,他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他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小皇帝周静帝,虽然他的外戚身份使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太正常,可能留下篡位的千古骂名。但有一个规律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的占据这个万众敬仰的宝座。

这条规律的名字叫做弱肉强食。

杨坚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努力,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了。

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国家最适合的统治者。这个庞大的崭新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我将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16:29:46 +0800 CST  
十七、减免税徭得民心
隋朝建立,除了李穆一家显赫无比外,就得数高颎了。
高颎是隋朝政府第一任总理,在政府内阁中说一不二,直到隋文帝安排赵煚做自己的副手时,他突然觉得有点不妙,树大招风啊。
高颎于是推荐苏威取代自己的内阁总理职务。
苏威是陕西武功人,也是位有名的才子。
老爸苏绰出身于高干世家,被誉为“西魏改革家”,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深得北周创始人宇文泰的敬重,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当初西魏的一系列富国强民改革就是由苏绰一手操办的。
苏威乃名门之后,是个小帅哥。自古佳人爱帅哥,但奸雄也一样喜欢出类拔萃的帅哥。晋公宇文护辅政时,权倾天下,他就想把女儿嫁给苏威。宇文护专制朝廷,杀人不眨眼,连皇帝都死在他手里三个。
听到这个好信息,苏威却跑得不见人影了!
大总理的乘龙快婿都不做,到底想干什么?
苏威年纪虽不算大,可也猜得出树大招风的宇文护迟早会倒霉,连忙隐居到山寺中不再出来。

直到杨坚担任北周总理后,高颎推荐苏威,苏威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杨坚在卧室内与苏威促膝畅谈,非常赞叹他的才能。苏威得悉隋将受禅代周,立刻逃离长安,回归故里。杨坚知道苏威这样做是不想背负助纣为虐的乱臣之名,也不追究。等到建立大隋帝国后,杨坚就征召并任命苏威担任副总理、财政部长,并追封他的父亲苏绰为邳公,让苏威承袭爵位。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17:01:14 +0800 CST  
苏威的老爸在西魏时也干过财政部长,因为国库空虚,年年出现赤字,所以把各项税收法规及条例制定得非常重。颁行后他慨然叹道:“我今天所制定的税法,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只能在战乱之世满足国用,并不是治世的长久之计。不知后来人谁能把弓弦放松啊!”
苏绰说着话的时候,苏威就站在老爸的身边,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老爸这个夙愿!
苏威在财政部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向隋文帝杨坚奏请减免赋税徭役,尽量从轻从简。
减免税徭,对于老百姓是件天大的好事,放下重税的包袱大家就可以一心一意奔小康了!杨坚正是要大大的收取民心,两者一拍即合,苏威的建议很快就得到全面的推行和落实。
减免税徭的律令一出台,就得到朝廷上下及老百姓一片赞颂声,诸如当今开国皇帝是明君,还有我们赶上了迎接太平盛世到来的好时候之声响彻朝野。
大隋帝国取得开门红,隋文帝杨坚大喜,下令由苏威、高颎一起掌管内阁。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17:03:34 +0800 CST  
与此同时,独孤伽罗作为皇后也是很合格的,她尊礼长辈,官员的父母都得到她的礼遇;她禀性节俭,将宫中买珠宝的钱拿来犒赏将士,自己宫里要找一点多余的服饰都找不到;而且她还是个虔诚的佛徒(杨坚由尼姑养大,而“迦罗”一名本就出自梵语),每逢处决犯人的名单报上来,她总要涕泪交流,恳请杨坚谨慎决狱——这时候可瞧不出替丈夫下代周灭宇文皇族时的狠辣决心了。 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八百万,幽州军区司令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地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都督崔长仁是独孤伽罗的表兄,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杨坚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独孤伽罗进谏说:“国家的事岂可顾私情。”遂将崔长仁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曾受过皇后姐姐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姐姐,按律当斩。结果事发,杨坚怒气冲冲地要把这个不识相的小舅子杀掉。独孤皇后得到消息,整整绝食三天,非要保住弟弟的性命不可。最后独孤陀逃出生天,只判了个流放。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17:06:09 +0800 CST  
十八、锐意改革安天下
隋文帝杨坚在天下基本稳定、政治机构完善后,接受高颎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 但隋朝北部边境面临突厥的威胁,突厥原是活动于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迁,活跃在蒙古草原。在北齐、北周时,突厥经常向内地侵扰。杨坚初执周政时,采取和亲政策,努力缓和双边关系。杨坚代周后,突厥大举南侵,攻掠甘肃和陕北一带。 公元581年,当沙钵略攻隋时,隋朝大将长孙晟便针对突厥内部的矛盾,上书献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即遣使结好西面的达头、阿波可汗与联络东面的处罗侯及奚、霫等部,使沙钵略分兵防备左右,以分化削弱其力量,然后俟机击破之。隋文帝纳其策。582年,突厥40万众攻隋,长孙晟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使沙钵略回兵出塞。583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弘、高颎等出兵大举反击突厥,沙钵略、阿波等均战败,长孙晟又乘机说服阿波连结达头,归附于隋。随后突厥内乱,相互攻战不息。584年,任副使随副总理虞庆则出使突厥,还拜左勋卫车骑将军。585年,沙钵略上表称藩于隋,隋北部边患基本消除。 为进一步阻止突厥南下扰民,杨坚多次征发民众大修长城,并加强防御。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东突厥接受隋朝的控制,北部边防渐趋巩固。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37:21 +0800 CST  
杨坚在称帝之后,首先是把自己的儿子封到战略要地去驻守,同时掌管当地及周围的军事要塞。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杨坚罢黜了一些没有能力的大臣,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事务。

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货币、对外关系等方面。

在中央机构方面,杨坚废除了北周的官制,将秦、汉、魏、晋、南朝各代的中央官职作了一次大综合,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内史、门下、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户部六部)、秘书、内侍。掌握军政大权的是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际权力。三公虽然也有臣属,也参与国家政务,但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

三省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内史省是中央的决策机构,负责起草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长官称内史令;门下省是中央的审议机构,负责审察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称纳言;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全国的政令,长官称尚书令。三省互相独立,又互相牵制,共同担负丞相的职责,以避免丞相权力过大而危及皇权。三省制度的确立使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而皇帝的权力得到加强。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建等方面的事务。六部长官皆称尚书。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
在地方组织方面,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在南北朝时,州郡县的设置既滥又多。杨坚废除郡这一级,撤郡500多个,并且合并了不少州县,裁减了大批官员。这种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刀阔斧地精
简,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40:42 +0800 CST  
在州县属吏的任用方面,杨坚废除了地方官就地自聘臣属的制度。隋朝规定,凡九品以


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中央的吏部任免,州县官员要三年一换,不得连任,所用之人,必须是外州县者,凡本地人一律不得任用。这样,中央就把地方官用人之权全部牢牢控制,州县属官回避本州县,又防止了地方政权被当地豪强所把持。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杨坚十分重视吏治,奖励良臣,严惩不法官吏。为了使州县官吏能够廉洁治民,杨坚采取给田养廉的办法,奖励良臣,以使他们不去搜刮民脂民膏,堕入贪官污吏之列。与此同时,杨坚采取严刑,重治不法官吏。他经常派人侦察京城内外百官的施政情况,发现罪状便加以严惩。有时他秘密使人给官吏送去贿赂,一旦有官吏受贿,立即处死。在开国之初,大批良臣不断涌现,全国各地社会秩序井然,这与杨坚的吏治手段密不可分。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42:52 +0800 CST  
杨坚不仅要求各级官吏要清正廉明,不得奢侈腐化,他自己也带头节俭。隋文帝教训太子杨勇说:从古帝王没有喜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当太子,应该首先崇尚节俭。太子杨勇、三子杨俊都因生活奢侈,被罢免官职,宫廷内人们所用衣物,大多是破了再补,直到不能用为止。

有一年,关中闹饥荒,杨坚派人去察看灾情,见百姓所食都是豆粉拌糠,他拿着食品给群臣观看,涕泪俱下地责备自己无德,命令取消常膳,不吃酒肉。他率领饥民到洛阳就食,令卫士不得驱赶民众,遇见扶老携幼的群众,自己引马避路,好言抚慰,道路难走处,令左右扶助挑担的人。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45:02 +0800 CST  
杨坚建国后着手统一钱币与度量衡。自从东汉末年以后,中华民族一直处于分裂状态,钱币和度量衡也都各不相同,非常混乱。秦始皇时期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早已被各朝各国帝王打破,自行一套。杨坚称帝以后,深感钱币不同,度量衡各异,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他开始了统一钱币和度量衡的改革。
杨坚称帝之后,明令天下,钱币统一,新铸一种五铢钱,全国各地都发放样钱,凡是不合样钱的钱币,一律不允许流入市场。在此以后的各种钱币,全部废除,不许再用。

公元585年,新五铢钱通行全国。为了防止再有私铸钱币流入市场,破坏钱币统一,杨坚严令,如有敢私铸钱币者立即诛杀。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是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它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以当时东都洛阳为例,有三大商业市场,即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其中丰都市周围六里,有一百二十行,三百余肆,四百余客栈,南北商贾往来,络绎不绝。粮、绵、纸、青瓷器、漆器、铁器、盐、香料等商品,应有尽有,市场商品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48:55 +0800 CST  
十九、创立科举选人才

隋朝开国之前,选拔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度,做官要凭门第,仕途完全为门阀世族把持。

隋朝建国不久,杨坚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度,规定每州每年要推荐有才学的贡士3人,推荐的标准是文章华美,并需经过特别考试。后来,杨坚又命令,凡是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要以有德、有才二科举人。把德和才结合起来,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担任官吏。到了隋炀帝时,开始设立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成立。

科举是以分科考试的方法取士,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考试以诗赋为主。隋朝的进士一科,对后世影响很大。以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这是选拔官吏制度的重大变革。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寒子弟,都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获得做官的机会。由此便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做官的局面,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使得大批下层平民,为了将来能获取官职而安心读书,这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很有益处。科举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权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0:52:04 +0800 CST  
二十、废严刑实行仁政

杨坚即位之后,命令杨素、裴政等十多人修定刑律。裴政为主,上采魏、晋旧制,下及


齐、梁,以“以轻代重,化死为生”为指导原则,制定了《开皇律》。废除了前代枭首、车裂、鞭刑等酷法,除了犯谋反罪,一律不用灭族之刑。律文仅五百条,极为简要。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种。死刑只分绞、斩二等。
杨坚又下诏:死罪囚必须报经大理寺复审,各州县不得自决死罪,不得在当地处决。同时又规定,死罪须经过三次奏请,才能行刑。民众有冤屈可以逐级上诉,直至诉至朝廷。

杨坚是个非常清明的开国皇帝。他采取的是“官严民宽”的政策,对各级官吏往往小罪重罚,可以不依法律,在朝堂上任意诛杀。而对民众犯罪,用心却是平恕。杨坚认为,官吏本负有治国安民之责,拿着国家俸禄,知礼知法,如渎职犯罪,必须严处。平民一年四季,耕作劳苦,自食血汗,知礼知法者不多,犯罪可以从宽。杨坚晚年,对待官吏更严。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1:05:24 +0800 CST  
杨坚即位后,在经济方面的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均田令。农民受田,仍按北齐的方法,每丁受露田(即规定种植粮食的耕地)80亩,桑田或麻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露田在人死后交还国家,桑田或麻田可传给子孙。丁牛一头受田60亩,一家限牛四头。但杨坚的均田制在执行时并不彻底,田“均”得相当有限。因为周武帝遵循齐制,杨坚也遵循齐制,实际上就是承认富贵人家已占田地的合法性。

杨坚派遣使官到各地推行均田法,地少人多的地方,富豪们想方设法抵制均田,甚至有人发动叛乱,杨坚乘机发兵镇压,然后没收其田地,分给无地的贫民。或者是鼓励农民向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大量垦荒。全国的耕地面积大为增加。

与均田相联系的是租赋的调整。杨坚数次下诏减免徭役和租税。租赋一般以床为单位,丁男一床,纳租粟三石,桑田调绢一匹,绵三两,麻田纳布一端,麻3斤。单丁及奴婢纳一半租税。在徭役方面,每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不久又下令减轻租赋徭役,成丁年龄由18岁提高到21岁。每年服役时间由一个月减为20天,调绢由一匹减为2丈。后来又允许50岁以上的人可以输庸代役,即交纳布帛代替力役,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5 21:12:23 +0800 CST  
二十一、杀功臣稳定后方

杨坚称帝后,皇后独孤伽罗直接参与政事。杨坚上朝,独孤伽罗总是同车相随,在幕后注视朝廷上的一切。如果发现杨坚处理问题有不妥的地方,独孤伽罗立即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杨坚马上改正,对杨坚处理政务帮助很大。等到杨坚退朝以后又一起回宫休息,夫妻仍然非常恩爱,在朝堂上劳累一天之后,夫妻二人相视一笑疲劳登时烟消云散。独孤伽罗实际成为皇帝背后的皇帝,皇宫中把皇帝皇后称为‘二圣’。

与其他开国皇帝、皇后一样,杨坚、独孤伽罗对为自己得天下的功臣也很不放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些功臣要倒霉了。

郢国公王谊与杨坚交情很深,又曾平定讨伐司马消难叛乱时立有大功,杨坚称帝后,就把女儿兰陵公主下嫁给王谊的儿子为妻。后来杨坚忙于政务,对王谊的恩宠礼遇有所忽略,王谊不免心生怨恨,产生颠覆朝廷的想法。很快,就有人告发王谊,说王谊到处吹嘘自己名应图谶,有帝王之相。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5:38:39 +0800 CST  
有帝王之相的只能是皇帝杨坚一个人!王谊这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
隋文帝杨坚立即将王谊赐死,王谊死时46岁。
平定益州王谦叛乱的梁睿远比王谊功劳大,可功高不能震主,梁睿深知隋文帝杨坚猜忌心理特重,辞去益州军区司令的职务,回到京师,不问政务,并索性公开贪污受贿,表明自己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野心。
名声显赫的安德王杨雄为了能得善终,也闭门谢客,从此不敢再招摇过市。
杨坚的亲家王谊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当帝王的思想不慎外泄而已。可刘昉和梁士彦、宇文忻三个人这回是要动真格的——搞军事政变推翻杨坚。
刘昉原是上大将军,黄国公,为杨坚灭周称帝立下汗马功劳。刘昉享受出入可以带甲自卫的待遇,可杨坚需要他的关键时候总是掉链子,杨坚称帝后,改封刘昉为舒国公,不再任以职务。被皇帝冷落,,非常压抑。刘昉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时刻向着有一天能够翻云覆雨,东山再起。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6:06:22 +0800 CST  
正好曾在镇压尉迟迥叛乱中立下奇功的大将梁士彦、宇文忻也是寂寞难奈。
梁士彦、宇文忻都是与杨坚平辈的北周名将,官二代。而宇文忻早年跟杨坚的关系也都不错,兄弟相称。但这二人属于心高气傲的主儿,且军事过硬,杨坚不能不心存忌惮。所以,杨坚就只给二人郕国公和杞国公的名号,享受上柱国的职称待遇,把他们手中的军权削了个精光。
梁士彦和宇文忻对隋文帝杨坚大为恼火: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刘昉和梁士彦、宇文忻很快就凑到一起,称兄道弟,结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了。
毕竟刘昉是文臣,脑袋自然比武将们灵活,他一边私通梁士彦年轻美貌的后妻,一边在与梁士彦、宇文忻密谋中发誓,待事成之后,推梁士彦为帝。
梁士彦并不知刘昉和他年轻娇妻的私情,见刘昉频频登门拜访,还以为人家是抬举他:为什么刘昉不推举宇文忻当皇帝?
其实,刘昉做皇帝的野心久矣。他自己曾对人解说自己的名字:“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应王为万日天子。”而且计划要在蒲坂起兵造隋文帝杨坚的反。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7:44:21 +0800 CST  
蒲坂即蒲州,也就是今日的山西永济市,古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
而刘昉安排给梁士彦的战斗任务是待蒲坂起事,便率领家丁在关内策应,首断黄河桥,塞河阳路,广募盗贼为战士。然后两军结东西之旅,一举合连横之势,再北破晋阳为根据地,逐鹿天下。刘昉分配给宇文忻的工作则是在长安潜伏作内应。
刘昉的这个计划是否高明这里不置可否,但任何造反的第一条就是要保密。
隋文帝杨坚早就盯上他了!
这一年京师发生大饥荒,隋文帝杨坚下令禁酒,
这样造酒的粮食就可以省下了。但刘昉根本没把天子的诏令当一码事。越是禁品的物质越能卖的上高价,走俏市场。刘昉就叫小妾当街赁屋开起酒店来,公然售酒。
刘昉的此举立刻遭到隋朝中央纪委官员梁毗的弹劾。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7:49:41 +0800 CST  
杨坚、独孤伽罗明知道这是刘昉在公开的抗旨,但不足治其死罪,一棍子打死。便将梁毗的奏劾放到一边,答应刘昉去蒲州主持军事的请求。
不料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参预了他们的密谋,早就告发了他们。隋文帝杨坚却装得跟没事人一样,又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市长。
梁士彦喜出望外,他在与刘昉和宇文忻等人把酒狂欢时说:“天意让我们成功啊!”他又奏请朝廷任命薛摩儿为晋州副市长,隋文帝杨坚也爽快地答应了他。就在梁士彦等人与公卿大臣一起朝谒之际,隋文帝杨坚一声令下,宫殿卫士立刻冲进百官朝拜的行列,将梁士彦、宇文忻、刘昉三人当场拿下。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7:51:26 +0800 CST  
这三个功高震主的功臣在被审讯时嘴硬得很,死猪不怕开水烫,说什么也不认罪。隋文帝传令将薛摩儿带到大殿,当面对质。被梁士彦视为心腹的薛摩儿立马全部招供了梁士彦等三人谋反始末。梁士彦大惊失色,跌足大骂薛摩儿:“是你害死了我!”
公元586年,72岁的梁士彦、64岁的宇文忻、49岁的刘昉三位功臣都被处死,只有他们未参与密谋造反的叔侄、兄弟和老母免于一死,被除名为民,妻妾没官,幼小的儿子发配边疆当劳改。
数日后,隋文帝杨坚将三家悉数籍没的财产堆放在大殿外,他身穿白袍,喝令百官大臣用箭射梁士彦等三家的东西,谁箭射中什么便取什么。这既是一种对群臣的教育,告诫大家,应从谋反者的下场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同时也是对忠于政府者的一种物质奖励。
杨坚、独孤伽罗为什么会宽大地处理这件结党谋叛、大逆不道案?
并不是杨坚、独孤伽罗如何心慈手软,大隋帝国初立,北有突厥,西有吐谷浑的困扰,南有陈朝为患,因此杨坚与独孤伽罗不敢株连太多的人,恐怕人心恐慌,引发更大的内乱。
在雄主暴君的心中,没有任何人是可以真正值得相信的。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07:59:09 +0800 CST  
二十二、灭后梁扫清外围

一统天下,消除战乱,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一直是杨坚与独孤伽罗的夙愿。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以来,国家长期分裂已达四百多年,中间只有西晋将三国短暂统一了十一年,随后就是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南北朝分裂,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杨坚、独孤伽罗非常希望由他们来结束长期分裂动乱的局面。

随着大隋帝国对突厥和吐谷浑的军事打击取得具有实效性的大胜利,突厥等外族向大隋帝国称臣,北方和西北不再是隋朝的麻烦。杨坚、独孤伽罗把虎视眈眈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南方。
但隋文帝杨坚决意先拔掉夹在大隋帝国与江南陈朝之间的后梁国。
后梁国是北周前身西魏在555年设立的傀儡小国,首任国主萧詧是梁武帝萧衍的嫡孙,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称得上正宗的梁朝皇室血统。后梁国都城江陵,辖区江陵,方圆不过三百里的弹丸之地,全国人口仅有十几万。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后梁国的国主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当着西魏和北周的乖孩子,打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后,后梁国继续扮演奴仆的角色,效忠大隋帝国。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10:06:36 +0800 CST  
杨坚、独孤伽罗刚建国立朝之初,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对后梁小国十分客气,礼聘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为二儿子晋王杨广的妃子,结为秦晋之好。
585年,萧岿死去,太子萧琮继位。
萧琮年轻气盛,刚一上台就施展拳脚,要向陈朝收复失地,派后梁大将戚昕率水军攻打陈朝荆州治所公安城。这次征战虽然搞得红旗招展,声势浩大,戚昕却折戟沉沙,在荆州城下撞得头破血流,最后带着一群挂彩的伤兵狼狈而归。
攻陈失利,后梁国人心动摇。后梁大将许世武暗中勾结陈朝荆州市长陈慧纪,要把江陵城作为投降的进见礼,不料密谋泄露,萧琮斩杀了许世武。
隋文帝杨坚遂以保护后梁国主萧琮安全为由,诏令征召他入朝。587年八月,萧琮率领群臣百官二百余人离开江陵出发,到达大隋帝国都城长安。
后梁国主前脚刚离开了国家,隋文帝杨坚就派遣大将崔弘度率精锐部队组成抗陈援梁志愿军戍守江陵,理由是确保后梁国不受陈朝的大规模进攻,震慑敌人。而真正目的就是打算就此灭了后梁。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5-16 11:07:50 +0800 CST  

楼主:吉日春雨

字数:1159300

发表时间:2011-05-04 16: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4 11:24:10 +0800 CST

评论数:28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