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永济渠开通后,隋炀帝杨广还是没有大的行动。因为他还需要做更充分的战前准备!
不久,隋炀帝杨广便下了那个著名的诏令:向天下富人征税,每家至少十万钱。
战争需要大量的钱,而这些钱都是有大用处的,一方面购买军械辎重,另一方面则用来购买战马。
为什么要向富人征税呢?其实道理也很浅显,常规性税收均来自于下层老百姓,富人虽然也交,但相对于其家庭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战争税属于特殊性税收,加在穷人身上会加重其家庭负担,而加在富人身上则比较合理。看来,杨广还是考虑到了额外额外税收对普通老百姓造成的影响!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4:02:27 +0800 CST  
隋炀帝杨广便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来准备对高丽的战争!
杨广曾经做过前线统帅,所以他非常清楚备战的重要性。尤其是平陈战争,若不是战前充分的准备,绝对不会那么的顺利。
下面就看看杨广同志是如何备战的!

公元611年一月,隋炀帝杨广的亲信郭衍病死。这是杨广最信任的大臣,对杨广来说,可不是好兆头,可谓开门黑。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更为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大隋帝国主要只干了一件事情:备战高丽。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5:04:53 +0800 CST  
首先,隋炀帝杨广从扬州乘龙舟,带了很多美如天仙的宫女,像是去旅游。经过大运河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目的很简单:他要亲自指挥这场全国总动员、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战争。
接着,隋炀帝杨广发布诏书,正式向高丽宣战。诏书的内容非常少:“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缺失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图,仍事省方。”由此可见,其实杨广并不想真的发动战争,只要高丽国王高元臣服并来朝见,就可以立即撤兵。当然,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动硬的!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5:14:52 +0800 CST  
事实上,隋炀帝杨广发动的三征高丽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场军事演习,跟北巡突厥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要高丽国王高元能像东突厥启民可汗一样老实,双方就可以马上握手言和!按照杨广的想法,只要气势磅礴的隋朝百万雄师往辽东地区一摆,高元这小子肯定吓得尿裤子铁定投降。由此看来,杨广真是一个伟大的乐观主义者呀,他哪里会料到全国总动员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惨痛后果?!
隋炀帝杨广下诏在全国各地征召军队,无论远近,都要到北京集中;接着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1万人、弓弩手3万人、岭南制箭手3万人。于是乎,大隋帝国的四面八方的军队如滔滔江水一般向北京方向涌来!
军队是有了,接下来就要解决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5:26:32 +0800 CST  
隋炀帝杨广下诏在全国各地征召军队,无论远近,都要到北京集中;接着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1万人、弓弩手3万人、岭南制箭手3万人。于是乎,大隋帝国的四面八方的军队如滔滔江水一般向北京方向涌来!
军队是有了,接下来就要解决粮食问题了。杨广征调长江以南的民工和船只,让他们负责运输各大粮仓中的米到北京;大小船舶前后相连上千里。
粮食也有了,接着还要搞定军械和辎重,包括武器铠甲、攻城器具等等。杨广敕令黄河以南的老百姓和部分士兵,负责通过陆路将这些东西运往北京地区。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员多达几十万人,昼夜不停,士兵和民工在途中大量死亡,尸体压着尸体,污秽满路、恶臭扑鼻,大隋帝国的太平盛世景象一去不复返了,杨广的全国总动员,造成天下震动、危机四伏。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5:37:24 +0800 CST  
天爷似乎也对隋炀帝杨广的瞎折腾看不下去了,山东、河南的广大地区发大水,几十多个城市被淹没。

这些灾难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有:造船和养马!
造船的任务交给了幽州军区司令元弘嗣。这位司令是一个典型的酷吏,他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简直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不让民夫们休息,而是严令他们昼夜不停的站在水中服役,结果很多人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率竟然高达十分之三!
养马的任务则交给了山东地区的老百姓。这里的山东,不仅仅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包括整个太行山以东地区。养马,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养的好,不会得到政府一分钱赏赐,而一旦养的不好,则会家破人亡。因此,很多老百姓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原因很简单:把家中钱财都用来养马了!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6:26:25 +0800 CST  
@54375177 2011-06-16 15:49:26
摩拜,看来古代和现代的社会都差不多!
-----------------------------
非常感谢54375177等兄弟姐妹的关注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6:30:09 +0800 CST  
公元611年4月,隋炀帝杨广到达北京后,住在临朔宫,仍然与宫女美眉们整天寻欢作乐,而且天天下达命令征兵征粮,不管士兵及老百姓的死活。
对于广大山东老百姓来说,最要命的不是养马,而是各类繁重的劳役和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

因为山东地区距离北京最近,所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劳役最多、最繁重。其中最厉害、最要命的一项就是运粮!
当时,只能看到离家的人,却看不到回来的人;可见路程之艰险、督促之严厉。很多人由于不能按期完成运输任务,干脆半路就逃亡了!
再加上黄河发生大洪水,淹没了几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这下子不得了了,绝大多数田地都被洪水淹没,粮食颗粒无收。一场史上罕见的大饥荒随之而来!
当地官吏不仅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反而大发灾荒财:哄抬物价,强买强卖;而贪污腐化更是无所不在。老百姓的生活简直恶化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老百姓无衣御寒、无食果腹,很多人被活生生的饿死。
与其这样悲惨的死去,倒不如豁出去去做强盗!很多老百姓被逼上梁山。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条不得已的道路,难道要在家里等着被饿死吗?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7:00:08 +0800 CST  


到了公元611年下半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备战高丽的错误决策,大隋帝国的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乱世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老百姓做盗贼的越来越多,山东地区逐渐形成了三股比较大的反隋朝武装:王薄、刘霸道和窦建德。当时,他们的兵力都达到了10万人以上,而且攻城略地,闹的天下大乱!
山东地区乱成一锅粥,地方官吏无法镇压,便向朝廷报告了这些情况。隋炀帝杨广知道后,既没有深入调查,也没有考虑这里边的深层次原因,而是下了一个很简单的诏令:命令地方军和基层官员相互配合,捕捉盗贼;随时捕获,就地正法!对于杨广同志来说,这些家伙就是一群反朝廷分子,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为非作歹的暴徒,就是一群应该严厉镇压的罪犯。
说实话,如果此时的隋炀帝杨广能够稍微了解一下民情,稍微开仓赈济一下,就绝对不会出现后来那样严重的局面!可惜,杨广根本没有这个考虑。
很明显,这样子肯定无法解决问题,相反只会激起更剧烈的反抗。没多久,各地聚众造反的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7:17:52 +0800 CST  
即便如此,雄心勃勃追求世界霸主的隋炀帝杨广,他是个胸怀大志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乐观主义者,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理会这些国内老百姓造反这些所谓的小事了!因为,隋朝大军已经集结完毕。
实事求是地说,这绝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隋朝准备征高丽的军队共计114万人,后勤人数更是达到了228万人。这可能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其中,富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人数应该在50万左右,其余的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是来充数的。
114万加上228万等于342万,约为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其中肯定以青壮年为主,也就是说,这些人口应该能占到全国青壮年的百分之四十。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几乎全国一半的劳动力都来对付高丽了,谁来种粮食?谁来养家糊口?各种各样的矛盾全都暴露出来了。倘若一旦隋朝战败,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7:37:37 +0800 CST  
因为比起老爸隋文帝杨坚的平陈战争来,隋炀帝杨广与高丽的战前准备工作还是要差了一大截。
第一,隋文帝的备战工作更富有成效。隋文帝曾经听从高颎的建议,对南陈实行过一个非常有效的方略:破坏陈朝的经济,而且收效甚大。但杨广自始至终都没有对高丽的经济做出过任何破坏,属于实际的战略上的失误。
第二,隋文帝的备战工作更为合理。平陈战争规模巨大,但隋文帝合理的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没有给全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破坏和影响。但杨广却搞的怨声载道,甚至引起了天下大乱!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9:45:24 +0800 CST  
第三,比起隋文帝来,隋炀帝杨广的作战方略不清晰。正如我们前面所述,杨广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真正要打仗的意思,就是想通过浩大的声势来吓倒对手。这势必会造成轻敌思想的恣意生长,而这种思想也势必会传导给各个领兵将领。更要命的是,没有清晰的作战方略,就会导致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如果不打仗就算了,若是真打起来,那可真就是顾此失彼了。
要么,你就坚决果断、全力以赴用战争手段狠狠地打垮敌人;要么,你就不要带这么庞大的军队出来,派能言善辩的使臣不战而屈人之兵,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这是作为庞大的军队统帅最忌讳的败笔!而我们的杨广同志骄傲轻敌,没有真正做好与高丽决一死战的心理准备。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19:53:43 +0800 CST  
@付家三公子 2011-06-16 19:51:11
顶起
-----------------------------
非常感谢付家三公子兄弟的大力支持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0:01:04 +0800 CST  
二十八、一意孤行的进攻
隋炀帝杨广怕隋朝在东方全力对付高丽,而西突厥在西方捣乱,为了削弱西突厥,杨广与中央办公厅主任裴矩商议对策,


正好西突厥酋长射匮派使者来求婚,裴矩说:“处罗可汗不来朝见,是依恃他势力强大。我请求用计谋削弱他,使西突厥分裂,就容易制服他们了。射匮是都六可汗的儿子,达头可汗的孙子。他家世代都是可汗,统治着突厥西部,现在闻知射匮失去官职,已附于处罗可汗了。因此他派遣使者来结交求援,愿陛下对他的使者厚礼相待,任命射匮为大可汗,那么突厥就会分裂,他们两部分都会服从于我们了。”杨广高兴地说:“你说的对。”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1:12:51 +0800 CST  
于是隋炀帝杨广就派裴矩早晚都到馆驿,委婉地暗示劝告使者。杨广亲自在仁风殿召见射匮的使者,述说处罗可汗不顺从的情况,称赞射匮一向亲善,并说将要立他为大可汗,命令他发兵诛灭处罗可汗,然后再办婚事。杨广取桃竹白羽箭一支,赐给射匮,并告诉他:“这件事应该快办,快得就如箭一 样。”使者返回西突厥,路经处罗可汗驻地,处罗可汗很喜欢这支箭,想把它留下,射匮的使者以诡计才得逃脱。射匮听使者汇报此事后,大为高兴,发兵袭击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大败,抛弃妻子,仅率几千骑兵向东逃走,在路上又被打败,只好寄居在高昌境内。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1:24:52 +0800 CST  
高昌王曲伯雅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大隋帝国朝廷。隋炀帝杨广派遣裴矩与亲近左右驰马到达玉门关晋昌城,明白地告诉处罗可汗让他入朝。山穷水尽的处罗可汗来到北京的临朔宫朝见杨广,杨广大为高兴,以特殊的礼仪接待了处罗可汗。杨广和处罗可汗一起宴饮,处罗可汗向杨广跪拜稽首,为这么晚才觐见皇帝而谢罪。杨广以好言安尉他,准备了天下的山珍海味,安排了盛大的美女乐队,绚丽的罗绮,美妙的音乐,使人耳目一新,然而寄人篱下的处罗可汗面对美酒佳肴、美女如云却始终怏怏不乐。公元612年一月,隋炀帝杨广又把西突厥处罗可汗的部下一分为三。杨广亲自把处罗可汗带着到处巡游,并给予他丰厚赏赐,以防止他作乱。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1:31:56 +0800 CST  
我们雄心勃勃的杨广同志并不想英年早逝,他还想长生不老,一个叫潘诞的道士自称三百岁,为杨广炼长生不老药。杨广专门为他建造嵩阳观,建了几百间华丽的别墅,派童男童女各120人侍候潘道士,让他享受三品官的待遇,还有几千人供他使用,花了成千上万的金银,但是用了六年时间,长生不老药连影子也没见到,杨广对老神仙产生了怀疑,就问他怎么回事?潘道士回答:“没有找到石头的胆,可以用童男童女的胆36斗代替。”这不是把我们的皇帝同志当三岁小孩哄吗?杨广大怒,下令将三百多岁的潘道士押到北京斩首。潘道士临死嘴还硬:“这是皇帝没有福气,天兵天将要来接我了,我要去梵摩天去了。”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1:38:10 +0800 CST  
这时,大隋帝国的百万大军集结北京,接下来就该出征了!

但是,有一个叫做耿询的大臣却出来极力劝谏:高丽不能讨,讨必无功。隋炀帝杨广一听火冒三丈,这不是明摆着诅咒朕、动摇军心嘛,于是立即下令将这个家伙拖出去砍头!幸好耿询的一个好朋友何稠出来苦苦哀求,这才保住了他的命。
但这件事却给杨广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杨广便问旁边的庾质:“高丽的人口比不上我国的一个郡,现朕亲率这么多的军队讨伐它,你认为胜败如何?”
庾质回到道:“以多胜少,讨伐高丽可以取胜,但臣私下有愚见,不希望陛下亲自出征。”
杨广听完后,脸色一变,厉声说道:“今天朕统领大军到此,怎么能未见敌军自己就先退却呢?”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1:53:20 +0800 CST  
庾质镇定自若地说:“作战而不能取胜,恐怕有损陛下威望;要是陛下留在北京,只派猛将劲卒,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就一定能获胜。军机在于神速,迟缓就会无功!”

应该说,这个庾质的确不是一般人物,对局势和问题看的非常清楚。我认为,当时的大臣之中,看到这一点的绝对不在少数。只是大家惧怕皇帝杨广,便将这些话都烂在肚子里了。倘若不是杨广主动问起,估计这位同志也不会主动说出这番话!

那么,庾质是什么人物?为什么会得到杨广如此看重?
其实答案很简单,庾质是一个跟章仇太冀类似的人物;更直白的说吧,这位同志就是一个江湖术士。不过,他的见解确实是非凡。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2:07:27 +0800 CST  
杨广听完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就奚落他说:“你既然害怕前往,自己可以留在此地。”
杨广的后宫佳丽也反对杨广进攻高丽,萧皇后、十六院夫人、宫女们舍不得她们的杨广哥哥离开她们去打仗,美丽聪明的袁紫烟以天象警示杨广,但她们的柔情攻势也打动不了一意孤行的杨广哥哥。
已经退二线的前总理苏威等人也反对杨广亲自兴师动众进攻高丽。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杨广同志太自负、太自傲了,他自己决定的事情,别人就是说破了嘴也不能动摇分毫!倘若他此时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历史可能就真的要改写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公元612年,一场决定历史进程的战争拉开战幕了!


楼主 吉日春雨  发布于 2011-06-16 22:16:29 +0800 CST  

楼主:吉日春雨

字数:1159300

发表时间:2011-05-04 16: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4 11:24:10 +0800 CST

评论数:28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