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远走他乡的泰伯和虞仲
远古时期,有粮比有钱更加的有吸引力,古公亶父你再怎么迁,戎狄部落或游群还是会来抢掠。这样的背景下,古公亶父采取了东朝殷商,西拒戎狄的做法,向殷商称臣,和戎狄划清界限。《史记•周本纪》载:“古公直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政策,慢慢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另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由此给周氏争取各路诸侯和反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和戎狄划清界限,古公亶父特意采取了 “贬戎狄之俗”的措施,如《周本纪》载曰:“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古公亶父此时的政治策略很明确:亲殷商,疏戎狄,与商朝贵族任氏通婚,其三子季历娶了商女太任为妻,并努力学习商文化,向殷商称臣,如季历时,“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封“牧师”。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史记•周本纪》曰:“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亶父传位给三子季历是因为季历的儿子出生有圣瑞?(康熙传位给雍正是因为乾隆有圣瑞?)这样的说法是经不起考究的。古公长子太伯,次子虞仲气的从宝鸡岐山一口气跑到了荆蛮之地(吴国),还纹身削发,这得有多大气性才会有这番做法,搞得要跟古公断绝关系。
其中原因可能和“玄武门之变”差不多,周季历能文能武颇有谋略,古公认为其能撑起周氏天地,而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的志向和才智皆不及三子季历,颇具改革精神的古公为了周氏的将来,有意将季历定为接班人。被轻视的太伯和虞仲,觉得是奇耻大辱,于是一跑三千里,纹身断发,誓要跟古公断绝父子关系。纹身断发,太伯和虞仲这么做还有第二个原因,太伯和虞仲是为了接受夷越习俗,融入当地社会,没曾想二者在苏皖一带立了足,还打出了一片天地,是为后来的吴国(武王分封),这个细节很重要,后文叙述会用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5 18:13:46 +0800 CST  
周季历在向殷商俯首称臣的时候,殷商却一直把周氏当做戎狄的一支,只是把他们当做西拒戎狄的屏障,从来都未曾信任过周氏,可见于两件事:困季历,囚西伯。
事件一,困季历,如《古本竹书》记载:“文丁时期,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四年,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王殺季歷。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简而言之,季历在商王朝的支持下,西拒戎狄,屡获战功,为商王文丁(太丁)所妒,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季历给关起来,气得季历绝食而死。自此周氏就跟商王朝不共戴天,誓要反商了。周氏的怨愤,甚至不臣之心,商王朝帝乙帝辛可能是知道的,只是没当回事。史书记载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的人怎么可能智能低下,智能不低甚至很高的人怎么可能做出一眼就看出是低能的行为。窃以为帝辛对自己筋力超劲材力过人的武力值太过自信,以至没把周氏放在眼里,不相信周氏能翻起什么浪,后世有个典型案例,曰:楚霸王项羽。在远古时代,一般万人难敌的骁将因为身体激素水平过高,自信心爆棚,过于崇尚武力以致滋生骄傲怠慢行为。项羽放刘邦走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张良机谋多高,项伯胳膊肘往外拐,刘邦耍无赖就可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项羽的高傲,那种基于他对自己的武力值对自己破釜沉舟,靠硬实力推翻大秦朝的过度自信。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5 19:53:07 +0800 CST  
事件二,囚姬昌,帝辛时期,西伯昌的待遇其实也是和季历差不多少。《古本竹书》载曰:“十七年,西伯伐翟。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于程。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畢,得呂尚以為師。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師,遂遷于程。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帝辛二十三年,史书记载说在崇侯虎的谗言下,帝辛把西伯姬昌也给关了,客观的说,崇侯虎是帝辛的忠臣,颇有判断力,他看出了周氏的勃勃雄心。但帝辛把姬昌给囚在羑里(殷墟之北约5公里处),其实是软禁。姬昌在被软禁的期间,也不失志,抓时间把文王八卦(周易)给好好推算了一下,姬昌是在搞“易”的学术研究吗?非也,他在干一件大事。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5 20:18:16 +0800 CST  
为了营救文王姬昌,周氏后来不惜大出血,用许多珍宝和美女把姬昌给换了回来。帝辛老眼昏花,看上了美女和珍宝,把姬昌给放啦?怎么可能,另有玄机,帝辛没那么蠢。《竹书》记载:帝辛三十三年,姬昌被商王錫命,得专征伐(主要是戎狄方向)。现在的理解是周氏好像成为了“西征大元帅”,无有辖制,不是这样的,周氏这是相当于西征主力军,西征大军还有帝辛安插的眼线和监军。商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耐力和意志力超群的姬昌慢慢占得上风,借“西征大元帅”之职,给了周氏名正言顺的笼络和统制西路诸侯的大好机会。其实帝辛这样做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也就趁着周氏大出血这个台阶就下了,为表对周氏的关切和重视,才用了“錫命”这么高规格的任命方式。因为现在殷商大军正在伐东夷(徐夷为首),帝辛东西两线不能兼顾,西线不得不交给周氏固守,当时帝辛心里盘算着,只要征伐东夷归来,周氏显然不是事儿。没曾想,周武王趁帝辛还没来得及消化战果,就联合牧誓八国和其他众小国来找他算账了,“我命由天不由我”的帝辛要完犊子了。
由此可见,帝辛也好,夏桀也罢,被古人抹黑的是多么严重。但远古时期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又有客观历史条件需要的必要性,要没有这样的理念,封建建制就容易分崩离析,基于封建统治的时代需要,必须得有一种对立形态和主流形态来引导封建社会价值观和维护君主集权。
今时今日的我们可是生活在认知大爆炸的新时代,非黑即白的思维应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了。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5 20:21:26 +0800 CST  
纠结的姬昌
姬昌回到西岐后,除了积极征伐戎狄外,还干了几件事:继续广施仁德(主要是有钱粮),暗地组建反殷联盟(帝辛给的机会),向殷安插间谍以获悉殷商动向(如胶鬲),并积极争取本该上位为商王的微子启(微子启是长子,帝辛是微子启的三弟),姬昌最主要的收获是“偶遇”了姜子牙。周氏主要目的是要复仇,但复仇取决于实力,而实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次要目的是算算周氏有没有取殷商而代之的“天命”?文王七年软禁于羑里,不断的推算,有没有天命?有?没有?有?没有?………实力够不够?够?不够?够?不够?………诸侯会愿不愿结盟?愿?不愿?………看看,文王推算七年的卦,可不是搞学术研究,是在谋划大事呢,只是他最终都没推算明白,其实是没底气,没有“革命”的勇气,因为实力不够。还是后来的吕尚(姜尚,姜子牙)给文王吃了定心丸,或者说是吕尚把徘徊在“反与不反”的姬昌给“踹”了一脚。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最初的记载可见于东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后来经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渲染后,成为朗朗上口的歇后语为后人所知。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6 13:01:44 +0800 CST  
姜子牙何许人也?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6 14:11:10 +0800 CST  
吕尚本为贵胄之后,只是到他出世的时候,家道早已中落,但毕竟是“家底”的,如书简。人穷志不穷的吕尚自是从小读书,满腹经纶,但一直不得志,不为王侯所用也没有门路。帝辛商纣王那里是不可能有平民百姓的位置的,那时的贵胄爵位都是世袭,平民根本没半点机会。当时帝辛(准确的说是殷商)的东征西讨,繁重赋税已经使得殷民不堪其负,长此以往,显然是国将不国的意思。“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的重点不是英雄,而是说“时势”的重要性,平民出身想施展报复改变现状,唯有待天时之变。很显然,帝辛给了吕尚机会,于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吕尚从吕地千里迢迢跑到西岐,就是为了见西伯侯姬昌,可他一介平民身份低微,西伯侯姬昌不是他想见就能见的。吕尚经过一番思量,他没有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而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500多年后有一个老夫子,他20岁就立志入仕但仕途一直不顺,先是仓库管理,后又是牧场养殖……。他在知天命之年选择了一条艰难道路,周游列国去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无奈时运不济无有识货者,近古稀之年专注于收徒著书的教育事业,他就是为后世尊为儒学大圣人大教育家的孔丘,孔老夫子。



又600多年后,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得益于汉武帝元光元年成立的“察举制”,在获得“业内”评级大佬庞德公“水镜先生”的肯定后,给其“卧龙”评价的诸葛孔明。“卧龙”的评价不是说孔明多么厉害,而是说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就是生不逢时的意思,重点在一个“卧”字。



同样庞士元的“凤雏”的重点是在于一个“雏”字,通俗的理解是:还嫩着呢!



由此可见想要办成事,天时和时势是何等重要,其次才是定位和方法,此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精要。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6 14:17:14 +0800 CST  
不寻常的“偶遇”
关于吕尚和姬昌之间的相遇不会是突然的偶遇,也不是吕尚躲在深山老林里钓鱼不让外界知道,身负远大抱负的吕尚怎么可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从吕国那么远跑到西岐就为了在深山老林里钓鱼?没道理啊!窃以为为了制造和西伯侯姬昌的“偶遇”,吕尚是做了一些前期工作的,在摸清了周文王经常去的地方和一些常走的道路后,他在人员相对集聚区的必经道路附近的山林里找了一个没什么鱼的池塘,不是“隐溪”,用直钩钓鱼的“怪异”行为和“奇言怪论”来引起周边民众的讨论,对没有门路见西伯侯姬昌的吕尚来说,唯有等,一直等。这时我们做一个尴尬的假设,假如周氏没多少心思反商,有实力就反,没实力那就安于现状,吕尚会面临一个什么状况?
约公元前1076年,好多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为天命归于何处而迷惑不已的西伯侯姬昌听到这个“怪人怪事”的消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亲自去看这个“怪人”,而是派次子姬发去查看究竟。此时的姬发已过弱冠之年,其志远大,思敏甚捷,敢想敢干,只是其面容清瘦,或身体有恙。
是日,姬发带人到得吕尚所居之地,打听到其垂钓之处,兴致勃勃的前去一探究竟,果真在一小溪旁见一披蓑戴笠之人。
姬发径直走上前去,拜问曰:“先生可是传言直钩垂钓之人?”
吕尚闻言,未有言语也未有动作,就端坐着。
姬发见吕尚无有表示,于是再拜问曰:“素闻先生惊人之语,可否赐教一二?”
这时吕尚悠悠说了一句:“公子,请回来处,勿惊了鱼儿!”
姬发一听顿时来了气,怒曰:“先生好是无礼,吾等特地前来请教,何以如此慢待!”
吕尚听后竟然收杆,看都不看姬发一眼,就走了!剩下姬发等人大眼瞪小眼,在风中凌乱。缓过神来的姬发作势要前去找吕尚理论,还好随从将其拉住。
怒气冲冲的姬发回去后给姬昌添油加醋的把吕尚给痛斥了一番,姬昌听后倒是哈哈一笑,曰:“竖子,好生无礼”。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6 20:28:09 +0800 CST  
多日后,姬昌领着次子姬发和一众随从到了吕尚垂钓之地,但,没人!什么情况?姬发一看急忙解释道:“前几日,吾等确于此见之,待吾去寻!”姬昌挥手制止,曰:“稍安,且候之”,就这样一候就是两日。
两日后,吕尚如期而至,还是蓑衣斗笠直钩钓竿,多年不变的标配装备和动作。姬昌等人一早就等待在此处,不过是在远处隐蔽之地,从早上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太阳都快西斜了,吕尚就像石化了一样,一动不动。姬昌见天色已晚,于是起身整理衣冠,前去,安静的坐在吕尚身边,看着他钓鱼没有说话。
又过了好半晌,姬昌开口曰:“先生知鱼乎?”
吕尚叹曰:“不知也!”
“既不知鱼,何以钓鱼?”
“子非鱼,又怎知鱼之性也!”
姬昌闻言,顿时语塞,愣了一会儿,回曰:“先生大才也,何居于山林?”
吕尚仔细的看了看姬昌,曰:“龙者,奔腾四野,翱翔九天。怎屈于塘也,岂不悲哉?”
姬昌闻言,转头望着浅塘,曰:“此塘促狭何来龙也!龙不居九天乎?”
吕尚微微一笑,曰:“浅塘之鲤未敢言龙,一遇风云才化龙”。
姬昌 拜曰:“风云之势几何?如何助得鲤化龙?”
吕尚起身认真道:“风云之变在势也。势之变在民意取舍,势之决依民心向背。”
姬昌疑惑曰:“岂不有天命乎?”
吕尚悠悠曰:“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逆,顺天命抚民心,势之要也。今之时,紫微星幽暗,西之将星璀璨,势之至也!”
“然众星附紫微,势何其大也,为之奈何?”
“待天时弱其势,扬其意分其众,盟诸侯许重利,抚民意顺天命”
姬昌闻言一惊,肃然起身做大揖曰:“望先生助我!”
吕尚忙起身行礼,做大揖曰:“肝脑涂地!”
姬昌连忙朝姬发示意上前,姬发心思何等敏捷,急忙上前作揖认错未敢起身,直到姬昌见吕尚颜色稍缓后才让他起身。姬昌的厉害和老辣,还体现在得知吕尚有一女曰邑姜后,直接和吕尚结成儿女亲家,这算是彻底绑定了二者的关系。
姬昌心中的大疑惑得到释怀,天命所归取决于“势”和“制”,而不是“命”和“授”。窃以为姬昌在推算“易”的时候可能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需要旁边的人肯定一下才会强化信心一样,吕尚给姬昌强化了这个“信心”。看来一直坚信“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的帝辛要被淘汰了,也就是“大势所趋”终将取代“天命所归”,也因为这一点认知的改变,周朝一世慢慢弱化了神权,逐渐向人治过渡,封建制体系慢慢优化完成。
远古时期,在没有科举制的时候,做官出仕都是靠世袭制或察举制,出身低微的士人几无上升通道。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窃以为“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故事,更多的是折射出古代读书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种内心的迫切呼唤,更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辛酸难言。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6 21:25:20 +0800 CST  
姬昌在受到姜子牙的肯定鼓舞后,紧接着就要执行其盟诸侯的战略,常见的是记载于《尚书 牧誓》的“牧誓八国”,为后文表述的需要,先将这八国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牧誓八国
殷商的无休止征伐和横征暴敛积累的凶恶名声,给西伯侯姬昌完成正义之师的联盟提供了诸多便利,以“牧誓八国”的八国为例,其他八百诸侯(虚数)另论。《尚书•牧誓》中 的八国除西羌在周地以西之外,庸、蜀、髳、微、卢、彭、濮等方国(或部族)或多或少与汉水流域有一定的关系。钱穆在《周初地理考》中说,“八国(除蜀)皆在周之东南,大河两岸,非西南僻远之蛮夷。”顾颉刚在《史林杂识初编•牧誓八国》中考证:“八国有几个都在湖北省境内”。
古庸国:谥号 上古东方斯巴达,意思是特别能战斗,大致位置在今湖北宜昌至十堰一带,《史记•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亦曰:“房州竹山县,本汉上庸县,古之庸国”。有关“庸国”的卜辞记述有“八月,伐归”、“十月王敦庸”, “辛未卜,王执庸”,“丁卯卜,止册庸大戊戊辰”,其时为群蛮之首,一直是商朝的敌对国,一直跟殷商都不太对付。
髳国:被妇好武丁伏击战打趴过。有关“髳国”的古文献不多,有说在山西的,有说在河南的,有说在四川汉源的等等,本文以为“髳国”所在地应在川东渝北湘北这一带。髳国所在后来有賨、共、奴、獽、濮、夷、蜑等族,以賨为主,此时并没有巴族、苴族,刘邦口里的“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误说成巴国,其实是“髳(賨)人战舞”,而非巴人。以“賨”代“髳”这样的做法是汉朝以后慢慢成型的,因巴中达州一带的髳人(抑或巴人)在范目的号召和带领下出陈仓道助刘邦夺天下,功成后为刘邦特赦轻税轻徭役以致有了“賨”或“板楯蛮”的称呼,这样的称呼渐渐见诸后世史书典籍,以致知“巴”、知“賨”不知“髳”。为了方便叙述和理解,后文以“賨”代“髳”)。巴族是后来武王分封其中姬姓子嗣到巫地(不是巴渝而是湘西一带)后才有了的,直到巴务相(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统一除了賨人之外其他巫地各族后才有了“巴国”的称呼。今天重庆地带历史演变途径大致为巴地髳人—巴国巴人—巴渝巴人,賨人。
古蜀国,包括古蜀人和氐人。在殷高宗武丁时期被殷商击败后,后来受尽殷商盘剥压制,对殷商颇为厌恶和愤恨。区域大致包括成都平原到陇南陕南一带的古蜀人和氐人活动叠加区域,如文中所述;
濮国:与古蜀往来密切,与古彝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区域大致为黔西北渝南一带,诸多支系部落的大融合,且称濮族;
羌国:即殷商时期的“羌方”,大致为甘肃定西天水到九寨松潘和“蜀国”关系紧密的西羌。周国主要是和蜀地盟约,是蜀地串联了羌,髳,濮三大部族。
微国:夏朝时位于山东西南部微山湖一带,商匡王太丁年间,征伐微国,微国兵败不得不西迁,先是迁到今山西东南部,后又迁移到今陕西眉县一带。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原则,周国先拉拢微国,但建国后没多久又把微国从眉县一带给赶到了秦岭以南,大致今陕西白河县和湖北郧县一带。
古卢国:牧誓八国之一,位于甘肃东部的泾河上游,今茹水河一带,助周伐殷功成后受封子爵之国,封于今湖北房县。《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盧国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亦曰:“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是巴蜀之境”。后来的卢国是春秋时期一小国,其址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带。
彭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活了八百年的“彭祖”,经考证后,其实是彭国延续了八百年。彭国在夏朝时期由彭氏部落的首领彭祖建立,位置大概在夏以东区域,具体未知。彭国与夏王关系比较密切,夏王启曾命大彭国君寿平定西河叛乱。商朝前期也很强大,商王外壬时,帮助商平定了邳人、姺人的叛乱。《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载:“三年(壬戌),彭伯克邳”。又载:“五年(甲子),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侁人来宾”。 但是,商王武丁灭掉了大彭国,大彭国前后大约存在了八百年,如《国语•郑语》载:“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彭国虽为殷商所灭,但后裔并未断绝而是到处迁徙,大致活动于湘西一带。

牧誓八国大致的区位图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7 18:39:19 +0800 CST  
秦岭北侧的周氏情形和牧誓八国的描述暂告一段落,回到古蜀地。
姬奭盟蜀地
姬昌在吃了姜子牙给的“定心丸”后准备执行复仇大计,同时尽一切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竭力拉拢百千诸侯一起反殷商,挨着西岐最近的,跟殷商仇恨最深的就是西羌,这个几乎不需要周氏专门去动员,只需要打个招呼就可以。但氐人以及秦岭以南的古蜀地,就得废些思量了,氐人以古蜀人为首,姬昌和吕尚左后权衡后,觉得重点工作还得做古蜀地的,派谁去合适呢?
此人地位低了不行,这样显得不重视!能力低了不行,去之后两句话没说对,就可能被人给赶走!………西伯侯姬昌前后思量,左右权衡后,决定派其子姬奭(后来的召公)前去。
约公元前1070年,姬昌召姬奭于殿前,曰:“盟蜀地,利否?”
“蜀地偏远,其行崎岖。辱商年久,虽其心不忿,然慑商之势,怒不敢言耳!然,其地千里,来往不利,说之难矣,当重利诱之。”
“何利之有?”
“殷辱蜀多年,势不利,徒然耳!若盟于其行之弊,其形之势,其逐之利,其怨之心,必践矣!”
“又何解?”
“蜀,穷困山林之难行,道之不畅也;诓诱以盟之势大,事之可成也;辱败于殷商之景,利之可图也;怒不敢言之忿,泄之以口也!如此尔尔”
姬昌闻言,略作思量,颔首曰: “着尔等伺机行事!”
“唯”
三月后,周国使者姬奭领着随从,经陈仓古道过汉中越潘冢,辗转南下至成都平原,拜见了此时古蜀地大首领杜昊于三星堆坊市石殿内。姬奭道明来意后,杜昊临此等大事,不敢自决,急召众族长及司马等前来商议。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8 13:44:56 +0800 CST  
二更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8 18:28:18 +0800 CST  
什么情况?2167楼呢?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8 20:04:44 +0800 CST  
补发昨天为天涯所抽调的2167楼,分段发,看天涯还抽抽不!

煎熬的决定
待众人陆陆续续到齐后,姬奭对杜昊及诸位族长深深一揖,曰:“天下苦殷久矣,吾国欲盟天下正义之师,擎青天之义,伐殷之无道。素闻殷欺蜀地久矣,欲行义举否?”
杜昊无言,望了望柏毓,柏毓轻咳一声,曰:“吾地确为殷所累,业已驱之。殷,地处千里之外,伐之疲累,劳之无益也!”
夏氏族长姒平接言曰:“殷无道于天下,伐,乃义举也。奈何吾地人少器钝,道途艰险也!”
姜月望着姬奭,沉曰:“殷无道,天下共诛之,无不利。然吾地处偏远,殷欲扰吾地类吾地伐与。盟与贵国,何利于吾地?”
其余族长皆是望着姬奭,一言不发。
“何利于吾地?”未言胜败先谈利弊,看来有望,姬奭顿了顿,站起身来拱手曰:“蜀地处偏远,来往确不利也。然殷之兵车纵横四海,若复来蜀地,汝等奈何?以贵国一一己之力何以挡殷,岂不有前车之鉴乎?殷掘天下民赀,网天下民利,酒林肉池,琼楼殿宇,何其盛也!伐殷无道,势也,为民讨利,义也!若蜀随天下正义之师行此义举,黎民之幸也,天下之幸也!”
众人皆缄口不言齐齐望向杜昊。杜昊见状一时难决,遂曰:“周使远来,舟车劳顿,且先行歇息,容吾等思量。”
姬奭看此情形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定的事儿,对着众人拱手一揖,随着接待人员去了歇息的地方。
接下来便是古蜀地进退维谷的闭门会议。大堂之上,杜昊摸了摸胡须,沉痛曰:“神王先祖为殷所弑,此一仇也;神王之制为殷所废,此二仇也;吾地时艰皆败殷所赐,此三仇也;不复此三仇,愧对先祖,愧对族人,愧对万民也。”
柏毓闻言,深深叹息,无奈摇头曰:“想神王之势何其盛乎。今时之状,实不堪言也!”
姜月轻敲椅背,缓缓曰:“周国欲反商,其力有不逮。欲盟众诸侯合力以击殷。然殷兵强势盛,事恐难为也!”
姒平轻声曰:“利者,功成,方可取也,然败,失之几何?”
一直没发言的蚕丛(氐人)代表髟駹怒目圆睁,恨恨曰:“殷欺吾地,吾族及宗族久矣,以人殉为牺牲。吾族与殷不共戴天。若能报此仇必勠力行之,枭首又有何惧!”
玄嚣部和颛顼部的族长,不置可否,静静的坐着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柏毓起身来回踱步,复曰:“不论功成之利,且先论败绩。若败,吾地处中土千里之外,殷之兵车复来疲敝,吾等可战,可循,可避。今,神王之制已葬,殷能耐吾等几何?”
姒平斜靠椅背,手撑额头,或然曰:“吾地欲北出群山,交往于中土。奈何道行崎岖难行。老朽观周盟之心也切,何不借周之力开北出之道途,以便两地往来?”
姜月闻言起身,急曰:“岂不利殷之兵车入吾地乎?”
………………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9 10:11:06 +0800 CST  
第二部分

就这样患得患失的闭门会议和开放式讨论,来来回回好多轮,都没个定论。姬奭负命在身,在蜀地前前后后待了快一月实在待不下去了,要不是时而跟柏毓谈柏皇和中土之事,可能早都打道回府了,西伯侯姬昌还等着他回去告知盟誓情形。不管行不行也得有个结论才行,于是硬着头皮再次拜见古蜀首领和众族长。
议事殿上,杜昊示意众人稍安后,缓曰:“殷行无道,当伐。然,但凭周、蜀、羌之力,何以挡殷之势?”
姬奭回曰:“殷之无道,天下共诛之。实不相瞒,鄙人入此地前,吾国业已纵横各地,盟国无数”。
姜月端坐一侧,悠悠曰:“既如此,又何需吾地之助?”
姬奭站立于殿中,昂声曰:“贵地辱商多年,先王为殷所戮,王制为殷所毁,赀财为殷所劫,民不聊生,百业困顿,恨乎?怨乎?”
众人一听脸皮微微发热,皆是无言,连杜昊,柏毓,姜月都暗自垂首,其辱不可言也!
“吾之先祖为殷困而死,吾父为殷所囚,此乃吾国之耻,必报之!贵国畏殷之势,忘国之耻,丧国之威,缩于一隅,辱蜀王之魄,没蜀人之志,尔等岂有颜乎?吾国借势于贵国,汝等却如此这般怯懦。此盟?不盟也罢!”姬奭慷慨陈词完后,作势就要走!
髟駹一听,气得三尸神暴跳,大吼道:“好生大胆,安敢如此欺辱吾地。”
杜昊见状立即站起来身来,止住几要暴走的髟駹,急曰:“先生且慢!”柏毓也起身拉住姬奭,好言劝道:“先生莫急,且听吾等一言。”
杜昊问曰:“诚如先生所言,若盟与天下诸国,合天下之力以伐殷,未尝不可。败,乃天意。若成,又当如何?”
姬奭见状缓了缓语气,曰:“若伐殷功成,富殷之赀任取。贵国但有所求,吾国倾力应之。两国永修盟好,建邦交通有无,何如?”
杜老环视众人,皆是微微颔首。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9 10:19:31 +0800 CST  
非常感谢楼上两位老师提供的专业资料,两位老师皆是博学鸿儒,真是惶恐之至!

褒斜古道的由来
姒平向姬奭一揖曰:“吾国居山之阳,贵国居山之阴,彼此往来不利,古道水陆艰辛,北上时日绵长,若行义举,兵贵神速也。北之褒国有褒水斜水谷地,可贯贵国,然山高水险,飞禽折翅,走兽断足,人力不逮,为之奈何?”
姬奭曰:“吾曾入斜水,知其难也,然则非不可越,褒水之畔,可以舟代步。”
柏毓抚须曰:“褒水湍也,不利军行也。何不聚两国之力,以通褒水斜水?吾地自南而北,贵国自北而南,中汇于褒斜之接也,何如?”
姬奭快速的思量着开通褒斜古道的利弊:若褒斜道通,周氏越华山(秦岭)入古蜀地,乃至更往南之地,有利于南北往来,见古蜀地也有意通褒斜之道,且褒斜道最难之处的褒水古蜀地已自领,斜水道的开辟并不是很难。不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是利大于弊。两相权衡之后,何不成人之美,姬奭遂朗笑曰:“吾国亦有此意,待回禀吾公父,当行便利。”
蜀地众人皆是颔首朗笑。姬奭盟古蜀地,成!开褒斜古道,成!
姬奭也接盟蜀的这个契机,与先贤柏皇之后的柏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柏族也从姬奭了解了许多中原大势,愈发觉得古蜀地当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柏族之后与姬奭(召公)之后也有些许交集,见后文表述。
自周国和蜀国结盟后,褒斜古道的重开就拉开了序幕。约公元前1070年开凿一直到公元前1050年左右,前后历经近20年,褒斜古道通,中间修筑了歇脚驿站和临时石屋以作休憩和物资周转之用。古蜀国与褒国自汉中褒谷口入,沿褒水自南向北,周国与微国自眉县斜谷口入,沿斜水自北向南,汇合于太白县城。褒谷上游嘴口近20公里处水流平缓,红岩河以下至褒城之间,山谷狭窄,群峰错落,此为褒斜栈道的险峻之地。蜀褒之开山工取羌人筑飞栈之法,绝壁处采用积薪烧岩开凿缺口筑石栈、木栈,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褒斜古道的开辟在很大程度体现了古蜀人欲与中土加强联系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褒斜古道雏经秦、汉两朝及后世不断的修缮和改进,才有今日留下的褒斜道的痕迹,去过褒斜道的朋友对其险峻会有直观的体会。
谓曰:飞栈入云连碧天,笮桥掩映绕林间。青石木栈匍匐进,褒斜之巅隐谪仙。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19 19:09:27 +0800 CST  
阿普笃慕的抉择


约公元前1098年,阿普笃慕(和姬昌差不多年纪)出生于朱提,其身长丈余,面阔有髯,浓眉大眼,身形魁伟。其为支格阿鲁直系后裔,自小聪颖多智且勇武果敢。
约公元前1080年,成年后的笃慕在其父撮朱笃(族长)的要求下,去拜谷楷戛赶实、勺两家举办的古彝上古时期的招亲大会,也叫“赛歌会”,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与实、勺两家(部落)结烟亲盟。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长得体健貌端,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都是最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最后实、勺两家的3女蚩以武吐、能以咪都、尼以咪哺都看上了阿普笃慕。问题来了,前文说过古彝各部族和氏族为了各自利益需要的结盟特点,其中很重要的形式就是“烟亲盟”。此时其他几个部落(武僰系后支)的青年才俊也看上了实、勺两家的3女,更多的因素还是出于部落结盟以增强各自实力的需要。换句话说,其他的武僰系分支为了争取实、勺两家,也是想尽了折子,撮朱笃部落自然也是极尽拉拢只能,最后实、勺两家夹在两大势力之间,不得已才弄出一个“公开”的“招亲大会”。
现在显然不是讲“自由恋爱”“自由选择”的时候,本来对撮朱笃部落就有些排斥的其他武僰支系,信奉的是“佳缘天成?不。而是强者劫之!”
心有不甘的其他武僰支系后来纠结众多部落向撮朱笃部落发起了攻击,激战昼夜后,撮朱笃部落抵挡不住,不得已向实、勺两家求援。可能本来就倾心于撮朱笃部落的实、勺两家经过思量慎重,决定和阿普笃慕联合,三方组织部落联军,与来势汹汹的武僰支系部落展开激战。你攻我守的打了几天几夜,互有胜负,战局僵持不下。武僰系恼怒归恼怒,但见事不可为,也只好承认既成事实,在撮朱笃部落出让了些许地盘和利益后,双方各自罢兵。这次争斗为后来西南地区的格局变动埋下了伏笔,且看下文分解。
阿普笃慕后与蚩以武吐、能以咪都、尼以咪哺育有多子,其中六子表现突出,分别是笃慕阿切、笃慕阿考、笃慕阿热、笃慕阿卧、笃慕阿克、笃慕阿齐,这就是古彝历史上响当当的六祖。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20 18:15:43 +0800 CST  
二更
前文说到古蜀与周氏姬奭达成结盟一事,没过多久,古蜀杜氏就南下联系古彝昭曲部(撮朱笃部落)北上一起行伐殷之举,但当时古彝昭曲部远离中原,对中原之势不甚了解,撮朱笃觉得北上成都平原和伐殷对部族的发展没什么实质性帮助,他对自己的祖地(朱提)是充满了眷恋之情,于是婉拒了古蜀杜氏的初次邀请。日月变换斗转星移,远古时的生活没多少新意,除了偶尔的部族之争外,唯有的新意就是老天爷的脸色是不是又要变了,撮朱笃要遇到难事儿了。
约公元前1072年,年年发大水的若水(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水势比往年来的更猛了一些,可谓百年不遇,滔天洪水席卷朱提曲靖大部,农田大面积被毁坏,牲畜四散流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次生灾害不断。阿普笃慕跟随族人迁徙到云南东川区的乌蒙山一带(彝史称洛邑山)高处躲避洪灾。根据以往的经验,洪灾隔十几二十年就是有的,躲一躲就过去了,没曾想一到若水汛期,连发大水,撮朱笃部落不得已在山上呆了好几年,高地取水不易,不利农耕灌溉,仅靠放牧为生,生存甚是艰辛,恢复低地农耕时日漫长,族人受挫严重,终日唉声叹息。此时撮朱笃部落的族人全靠和古蜀地的铜及手工制品商贸往来以获取生活必需品,如此又度过艰辛的十余年。
公元前1055年左右,老族长撮朱笃已年迈,其力渐衰,阿普笃慕被推举为古彝昭曲部的大族长。此时北面的古蜀地在一边开辟着褒道,一边厉兵秣马准备北出秦岭,但古蜀杜氏忧及实力不济,不得已再次前来朱提动员。此时的阿普笃慕部落处在十字路口上,笃慕久思不能决,不得不召集各系族长商议时下当如何抉择。此时笃慕小儿子阿齐也都十五六岁了,算得成年,于是也都旁听了此次大会。
笃慕端坐堂首,待诸位族长到齐,望向右侧的老族长(撮朱笃),道:“阿爹,天神不恤,吾地维艰,今北地宗族前来相邀,如何是好?”
撮朱笃叹了口气,曰:“天神怒,吾辈有过。祖地得来不易也!”意思很明显,撮朱笃要固守祖地,其余族长闻言,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皆是不语!
此时笃慕的三子阿热如其父般身形高大且勇武果敢,因为和古蜀杜氏有商贸往来,时有来往于两地,对蜀地了解颇多,视野宽阔。见得其祖和各族长灰心丧气,出言曰:“祖地不可废,待天神怒息,可重回租地,继先祖之志。今之选或往东,或转西,或向北,往东为先祖故地,崇山峻岭沟壑险阻,拓之不易;往西亦是如此;吾闻吾见,北地平原,易耕种畜牧,况我宗族久居北地,此等前去也有照应,何不往北?”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20 21:38:21 +0800 CST  
撮朱笃闻言厉声曰:“竖子,休要妄言。北地或有战事,吾族岂能涉险!”见老祖发怒,阿热当即哑火,立马告罪,求救似的望着其父笃慕。
笃慕呵呵一笑,曰:“阿爹所言甚是,北地或临战事。据我所知,此战乃聚天下正义之师,以伐无道,非北地一力所能为也。若我族北上,居可食之地以累族之巨力。抑或天赐良机也未可知也!”
撮朱笃斜望着笃慕,曰:“可有计较?”
笃慕应之曰:“阿爹,取食之地乃保族之本,此为重!北地或临战事,我族血性男儿,去留从心!若功成,取赀财赚人力,重建祖地不有望乎!若败,我族远离中土,何忧之有也?”
撮朱笃闻之久久不语,悠悠叹息曰:“吾老矣,或去或留,一切抉于族长。”说完,拍了拍佝偻的背,颤颤巍巍的出了门。
笃慕和众族长起身恭送老族长,笃慕于堂上来回踱步,眉头深锁。好半晌后,笃慕以征询的语气问道:“北上?”
众族长你看我我看你,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说话,然后又都齐刷刷望着笃慕。
笃慕埋头沉思片刻,随即狠狠一拍椅子,站起身来,虎目圆睁道:“北上!”
次年,极具胆略和远见卓识的阿普笃慕经过艰难权衡与抉择后,把祖地收拾停当,老族长撮朱笃留守祖地,笃慕即带着大部族人跟随古蜀杜氏一同北上成都平原。古蜀杜氏有了阿普笃慕的加入,势力更上一层楼,在古蜀地的话语权明显更大了,精明能干的阿普笃慕后来也成为古蜀杜氏领导层的主要成员,其子阿热性格豪爽后入军旅,几年后成为千夫长。
不仅如此,阿热和他几个兄弟还南下串联了武僰支系和其他濮族,在昌意滇黔后裔的帮扶下,最终带了一千多濮族男儿北上一同入中原共伐殷商,是为牧誓八国中的“濮”,此濮非国,乃西南地区濮族的统称。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20 21:41:18 +0800 CST  
非常感谢朋友们和老师梦的支持,在此有个不情之请,望贴里的老师们以后提供专业资料的时候尽量的做一下分析和讲解,照顾一下贴里的其他朋友,咱们目的是探讨和推究,要是资料太过艰深,真的跟不上的。拜谢拜谢啦!
楼主 cdnwpu2019  发布于 2020-02-21 20:40:31 +0800 CST  

楼主:cdnwpu2019

字数:435842

发表时间:2019-11-13 01:10: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23 09:43:33 +0800 CST

评论数:416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