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潇湘观渔抢到了周易取名字的红包,价值0.15个天涯贝【抢红包】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2 08:49:09 +0800 CST  
李计划落空,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更有信心。因为他发现,北军已经溃不成军,大都跑到马尔文岭上去了。

既然这样,就再次组织军队,打他个穷追不舍,打他个人仰马翻,把他们赶下海去。

7月1日,李集中军队,要仰攻马尔文岭。他的部下大惊,纷纷劝阻,说北军不是败退马尔文岭,而是有序退却上去的,上面已经严阵以待,仰攻一定很艰难。

----哼,我亲眼所见,北军已经丧胆,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李下令:发起总攻!

向上进攻,必然先用炮。南军集合大炮,发现有一半还留在很远的后卫线,还有一部分留在中途,能够马上运到前线的仅有20门。

20门炮面对山上,哪能有什么打击力?

李很失望。正在这时,有人报告,北军正在撤退,有逃跑的迹象。李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马上命令部队向上冲,不要让北军跑了。

事实证明,李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严重误判。首先,北军大多数早就有序撤退到马尔文岭,挖好了工事防守。李只看见一部分北军慌忙上山,以为所有北军都在溃退。其次,北军并没有要逃跑,相反,正集中了250门大炮,专等南军来攻。其中前线100门,还有海军炮火支援。

南军在李的强令下仰攻山上,被山上居高临下的炮火轰个正着,李坚持不停,催促士兵一部一部接着上,结果全部是送死。直到天黑。南军损失5000人之巨,北军没有损失多少人,大获全胜。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3 00:16:44 +0800 CST  
南军不断送死的打法,让麦克莱伦恐惧。他更加确信,南军肯定还有大部队在后面,否则不可能如此不顾伤亡地进攻。为安全计,还是早走为好。于是,7月2日,麦克莱伦离开马尔文岭,在大雨撤往半岛战役开始的地方----哈里斯马头。

南军损失惨重,无力再追,停战。

从6月25日到7月1日,南北两军恶战7天,史称“七日战役”。麦克莱伦五战四胜,却节节后退;李一胜四败,却步步进逼,把北军赶回原点,解除了里士满之围。麦克莱伦请求林肯增援10万人,林肯拒绝,因为总统实在无法理解麦克莱伦边胜利边撤退的做法。麦克莱伦不断强调对手有20万大军,没人相信,于是干脆从半岛撤军。李赢得战役胜利。

“七日战役”无论是杰克森还是李,都表现得很差。杰克森失常令人惊异,他的表现与杉安道谷地之战判若两人,后人估计,是杉安道谷地之战强度太大,杰克森连番征战,十分疲劳,身体没有恢复过来。这从他常常白天酣然入睡可以看出。

至于李,说实话,除了会制定作战计划,看不出他有什么杰出的统兵作战能力。恰恰相反,常常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包。这虽然与南军训练不足有关,但通观全战,李组织之粗疏、指挥之无力,几乎惨不忍睹。在作战中,李除了直接对垒硬战,几乎看不到巧战,以至于南军损失严重。北军看似被动,实际李拿他们没办法。此战中,南军伤亡达2万人,节节败退的北军损失1.6万人,比南军还少。北军在一系列的防御战中打得出色,麦克莱伦深受部下爱戴。

这一仗,不是李打得好,而是麦克莱伦被“南军有20万人”的虚假情报所吓怕,如果麦克莱伦知道南军仅有六七万人的话,恐怕就不会节节后退了。

不管怎么说,李赢了,解除了里士满之围,成为南方英雄。在胜利中不断撤退的麦克莱伦,成为北方的狗熊。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3 00:18:21 +0800 CST  
第六节 苦心孤诣

1862年是林肯的苦难年。2月份,最喜爱的儿子威利喝了受污染的水,死于伤寒,玛丽连续几个月哭泣,一直走不出悲痛。最后医生说,未来玛丽可以和孩子在天国相会,才止住了玛丽的哭泣。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玛丽在白宫举行了一场降神会,招致了民间广泛的批评。

林肯很悲痛,但没时间沉浸在家庭事务中,战时繁重的公务在等着他。战争笼罩在失败的阴云当中,寄予厚望的麦克莱伦事实证明是个胆小鬼。想换人却无人可换,林肯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

痛定思痛,他觉得要夺取胜利,必须另避蹊径。与他感觉一样的还有部分国会议员,以及一些对时局敏锐的人。他们觉得,南部远比想象的顽固,要击败南军,平定叛乱,军事上已经措手无策,唯有从军事外想办法。

军事之外,也想不出有什么可靠的办法,除非……废奴。

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件事。

但是,废奴的条件实在是不成熟。一则担心南北交界的蓄奴州投南,二则担心北方各州士兵不愿为废奴而战,三则担心反对党闹事……总之,就是条件不成熟。

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行的、能够改变大势的举措呢?

1862年春天,林肯正式考虑废奴事宜。

林肯内心是极其反感奴隶制的,1840年代还在当国会议员时,就提出议案,废除首都奴隶制。后来又因为反对奴隶制扩张,愤而重出江湖,竞选国会议员,与道格拉斯恶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3 23:58:49 +0800 CST  
为了选举,他不得不采取中庸立场,但内心永远燃烧着废奴的火焰,并视之为奋斗终身、留名青史的伟大事业。

他没有料到,南北分裂演化为战争后,废奴成为一件不合时宜的事。为了维护联邦统一,不得不压下这件事。但世易时移,废奴,居然又隐隐成为打击叛乱的杀手锏。

林肯决定,珍惜这次机会。

废奴最大的的阻力,来自民意。激进派的主张太快,普通民众的反应太慢,二者都不合时宜。林肯的任务,就是安抚激进派,同时引导绝大多数人民,慢慢理解这件事、接受这件事、同意这件事。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林肯日夜思考,试图找到最恰当、最稳妥的办法。1862年3月份,他向国会提出,用赎买的方式废奴。他的方案是,参众两院联合通过决议:无论哪个蓄奴州,只要同意在将来某一时点废奴,联邦现在就提供援助。

林肯算了一笔账:用一天的战争开销,就可以按每个黑奴400美元的标准,赎买特拉华州的所有奴隶;用87天的军费,就可以赎买所有南北交界州的奴隶。

赎买废奴,简单实惠,容易操作,没有负面影响,是个两边都能接受的办法。只要各州愿意维护联邦统一、愿意结束战争,这是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林肯的一厢情愿。这个方案交由各交界州议会批准时,没有一个州签字。林肯遭受挫败。

废奴,远比想象中的艰难。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3 23:59:46 +0800 CST  
受林肯的影响,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于4月通过法案,规定在哥伦比亚特区实行赎买废奴,林肯高度肯定并迅速签署,实现了林肯14年前的宏愿。

此刻,麦克莱伦正在半岛逡巡不进。

国会和总统决定在首都废奴,打响了联邦政府废奴第一枪,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激进的废奴派高呼胜利,交界的蓄奴州忧心忡忡。马里兰和北弗州的奴隶主们,赶紧把奴隶卖掉,免得到时候人财两空。有的人喊冤:交界州大多数奴隶主对联邦忠心耿耿,联邦政府推行赎买废奴,对这些爱国者不公平、不公平!

但是,半岛战役的一败涂地更加表明,必须加快废奴进程。战争中,南方征用黑奴或白人带来黑奴,为他们挖壕沟、建碉堡、赶马车、搞炊事、当护理……除了打仗,黑奴什么都干,为南军提供巨大支持。在后方,黑人从事种、养、采、管,包揽农事和家务,腾出白人参战。

要是宣布废奴,这些奴隶获得自由,他们就能离开奴隶主,南方经济将被摧毁;他们离开战场,南方的作战能力将严重削弱。没有黑奴的支持,南方的失败是注定的。

当时北方23州的人口2200万,其中黑人50万;叛乱11州的人口900万,其中黑奴350万。

除去黑人,北南白人2150万对550万,接近4:1。没有黑奴支撑,如此悬殊的比例注定了南方失败的命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4 23:27:47 +0800 CST  
除了人口优势,北方还有工商业经济优势。北方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的86%,铁路线的70%,银行资本的80%,以及97%的军火生产。

南方就这点可怜的工业,还少不了黑奴的身影。若没有黑奴,连这点生产能力都要打折。

战争的失败,迫使联邦政府决定尝试推进废奴,对南方实行釜底抽薪。

国会的激进派不理会民间呼声,操纵国会通过了一个新的充公法案。

一年前曾经通过一个充公法案,规定没收和释放战场上为叛乱分子做事的黑奴。新的法案则规定,解放所有从事叛乱活动者所拥有的全部奴隶,不管他们是否参与战事。

看上去,只是解放叛乱者的奴隶,合情合理。但是,只要此门一开,就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一则,交界州许多奴隶主,曾经多多少少动摇过,或暗中支持过南方人;有的亲戚就在南方,与南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担心划入“从事叛乱活动者”的范围。二则,奴隶主们普遍担心,这一步一旦实施,下一步就是全面废奴。

因此,此法案有可能是岩浆,只要冲出地面,就会成为火山。

林肯的一位民主党朋友,拿着法案副本,匆匆赶到白宫面见总统,强烈要求总统不要签署。否则,“边界州的朋友将撑不下去”,“民主党有理由重整旗鼓,再组织一次针对政府的抗争”。

一句话,只要你签署,风暴将会来临,你将再无宁日。

林肯还是签署了。他宁愿面对风暴,也要做正确的事。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4 23:28:30 +0800 CST  
最终,这个法案并没有带来惊涛骇浪。因为这个法案无法实施。法案只讲要充公,却没有讲如何认定“从事叛乱活动者”的范围,也没有讲怎么充公,没有操作性,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无法执行的东东。

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糟。杉安道谷地战役后,林肯惊叹于杰克森的表现,对弗里蒙特、班克斯、麦克道尔极为失望,就在“七日战役”的第二天(6月26日),他对东部战区进行重组,将弗里蒙特、班克斯、麦克道尔三个军团合并,组建弗吉尼亚军团,由约翰.波普(John Pope)出任军团司令。

约翰.波普此前名不见经传。他是肯塔基人,他家与林肯家交好,是玛丽不远不近的亲戚。1842年从西点毕业,在美墨战争中表现不错。他陪林肯上任,内战爆发后想留在总统身边当参谋,林肯却派他回伊州招兵,后任密苏里州志愿兵准将。他最显眼的特点是敢于进攻。1861年12月在黑水河流域击败南军,获1300名俘虏。1862年3月晋升密西西比河军团少将司令,平定密西西比河流域暴乱,占领新马德里和10号岛,接着南攻孟菲斯。这一连串的攻势和胜利,不亚于格兰特。林肯看到亲戚兼朋友英雄了得,十分激动----他终于发现了两个敢战、善战的将军,总统决定赋予重任。

于是,把波普提升为弗吉尼亚军团司令,负责东部战场;把哈瑞克拎走,提拔格兰特负责西部战场。

有了这两个人,林肯宽心不少,对军事前景又充满希望。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5 23:49:43 +0800 CST  
但军事到底能否取胜,有待检验,南军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因此,还是要采取废奴这个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是“七日战役”失败后,林肯政府受到潮水般的批评。林肯认定,非废奴不可。看到国会废奴有一茬没一茬的,小打小闹,效果一般,林肯决心动用总统权力,大力度废奴,用非常手段拯救联邦。

7月13日林肯和苏沃德、威尔斯等内阁成员谈起这件事,他俩劝他慎重。林肯不停思索,反复权衡,精心起草废奴宣言。7月21日和22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研究讨论他的宣言草稿。

他在宣言中宣布,到1863年1月1日止,还在反对联邦的叛乱州的奴隶,一律解放,永远获得自由。

内阁成员们听到林肯的豪迈宣言,大多震惊不已。

国防部长斯坦顿大声叫好。他清楚废奴在军事上的作用,因而极力赞成。

第二个赞成的是贝茨。他一表态,大家错愕。因为他是著名的保守派,在此之前他是反对废奴的著名人士。他之所以转变,是因为他的家庭因内战分裂,四个儿子有的在联邦军中,有的在南军中,弄不好有可能战场上儿子打儿子,一想到这点,老贝茨无比悲催。因而他赞成废奴,希望快点结束这折磨人的战争。

但贝茨赞成废奴是有条件的,他希望获得解放的奴隶,全部移民中美洲或非洲,不要呆在美国,使白人种族退化堕落或道德败坏。林肯表示,移不移民由黑人自己定,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

威尔斯一言不发。史密斯没有作声,他事后表示,若林肯签署宣言,他就辞职走人。
布莱尔反对。他担心宣言发表后,会导致边界州投南,导致民主党复起,共和党会在秋季选举中失败。

林肯把目光投向蔡斯。蔡斯是公认的废奴主义激进派,早就呼吁废奴。可他的意见是反对,让大家的眼镜跌了一地。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5 23:50:35 +0800 CST  
蔡斯说:总统的提案,彻底超出了他这个激进废奴派的想象。他主张在军队的监管下,采取可行的办法有序废奴,不主张突然全面废奴,担心社会矛盾瞬间爆发,一面出现烧杀抢掠,一面支持叛乱,导致南方天下大乱,进而引起全球奴隶解放运动。总之,这将是个极其危险的举措。

蔡斯的话,可信吗?

好像有合理的成分,也有夸大的成分。但这番话明显不严谨,不符合蔡斯平时的水准。
在座的人怀疑,蔡斯有私心杂念。他曾经两次参加大选失利,但并没有丧失希望。因为他发现,自杰克逊总统之后,一长串总统无人连任成功,现在林肯军事失败,内外交困,两年后的1864年大选显然希望不大,他蔡斯就要抓住这个机会。

蔡斯最大的支持力量是废奴派,他也一直是废奴派的旗手。现在,林肯突然高调废奴,其主张比蔡斯更激进,会一下子夺取蔡斯的旗手地位,全部收编废奴派政治势力,他蔡斯就没有希望了喽。

故而,要阻止林肯废奴。

苏沃德等大家讲完后,慢吞吞地进行了深入分析:废奴是好事,但总统的宣言可能会引起南方种族战争,对棉花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英法两国对南部棉花依存度高,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干涉。同时还要看到,宣言是纸上的东西,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宣布了又如何?仅仅白纸黑字是没有效果的。

苏沃德的分析,让大家对宣言更加没信心。

总统手下7位参会阁员,赞成和反对的比例是2:5,情况不妙。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7 12:49:56 +0800 CST  
但林肯一点也不意外,这个局面早就在他的预计之中,毫不奇怪。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林肯早就一一考虑过了,他有决心面对。倒是苏沃德最后一个建议打动了他。

苏沃德认为,目前形势不佳,若急于颁布宣言,会给人一种黔驴技穷、图穷匕首见的印象,公众会认为“是我们在败退时发出的最后一声尖叫,是失败时捞取的一根稻草,而不是水到渠成之事”,最好是等待胜利之鹰张开翅膀,被战地捷报鼓舞而一飞冲天的时候,再把总统的宣言挂在雄鹰的脖子上,翱翔蓝天。

国务卿的睿智极大地触动了总统,林肯把宣言草案放在一边,等待着一场战役的胜利。
胜利不会自己到来。林肯部署新的军事行动。1862年8月初,新任陆军总司令哈瑞克,命令麦克莱伦撤军到阿奎亚湾和亚历山大城,命令新任弗吉尼亚军团司令波普前来会合,两军合兵一处,直捣里士满。

两军汇合,兵力将达16万人,大大超过李不足6万的军队。林肯把希望寄托在波普身上----只要敢进攻,北军人数这么多,必胜无疑。

波普获得高升,手握7万大军的指挥权,信心满满,他在军团第一次讲话中说:“我从西部来,我们那里打仗,从来就是盯着敌人的背影追击,寻战敌人主力就地歼灭。我们的方针是进攻而不是防守。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带领你们攻击敌人,夺取胜利!”
北军士兵闻言,不敢相信。

波普手下三军,第一军弗里蒙特,负责高山军区;第二军班克斯,负责杉安道军区;第三军麦克道尓,负责拉帕汉诺克军区。弗里蒙特原为波普上级,不喜欢波普,现在不甘屈居波普之下,遂辞职,第一军换弗朗兹.西格少将统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7 12:50:28 +0800 CST  
李在七日战役后,也推进军事改革,破除臃肿机构,建立师团体制,减少指挥层次。他把全军分为三部分:第一师团5个师,由朗斯特里特指挥;第二师团2个师,由杰克森指挥;AP希尔师由李直接指挥。

李听说北军将合军攻南,有点急。他清楚,北军一旦合兵,南军将遭遇灭顶之灾。唯一的机会是,赶在北军汇合之前,击败数量较少的波普,然后再对付麦克莱伦。

如果北军两支大军快速汇合的话,李一点机会都没有。关键时刻,他曾经的亲爱的小弟麦克莱伦同学,又一次帮李的忙。

麦克莱伦担心,两军汇合后可能会统一指挥,波普将会爬到他的头上,这是“小拿破仑”所不能容忍的。于是,麦克莱伦同学故技重施,找各种理由拖延撤军时间,尽量放慢移动。

李知道后,大喜过望。决定集中兵力对付波普。

波普新上任,声势如虹。他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开展全面战争。所谓全面战争,就是不在局限于兵对兵,而是扩大到平民。波普规定,任何协助南军的平民,都要逮捕或枪决,房屋烧毁。

波普的命令激起全体南方同仇敌忾,就是北方也抗议波普侵犯平民,十分无耻,是杀人狂。此前双方军队,从没有针对平民开展军事行动。

杰克逊手下士兵多是弗州子弟,他们见波普对家乡平民烧杀抢掠,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攻打波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7 12:51:06 +0800 CST  
作者:@清湾捞仔 时间:2015-11-06 19:50:57   潇湘观渔 2015-11-04 23:28:30
除了人口优势,北方还有工商业经济优势。北方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的86%,铁路线的70%,银行资本的80%,以及97%的军火生产。
南方就这点可怜的工业,还少不了黑奴的身影。若没有黑奴,连这点生产能力都要打折。
战争的失败,迫使联邦政府决定尝试推进废奴,对南方实行釜底抽薪。
国会的激进派不理会民间呼声,操纵国会通过了一个新的充公法案。
一年前曾经通过一个充公法案,规定没收和释放战场上为叛乱分......
-----------------------------
@愚卉 2015-11-05 20:54:59
97%的军火生产。!
-----------------------------
这有个问题,南方人武器从哪里来
-----------------------------------------
1.南方预先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布坎南曾支持把许多武器弹药运往南方储存起来。
2.联邦重要的军火库、军事要塞和海军基地多设在南方。南方宣布叛乱后,很快便占领了这些地方,获得大批军火,仅武器就有19万件,财产总值3000万元。
3.南方还得到英法等国的各种援助。英法两国仅从1861~1863年便输送给南方步枪40多万支。
4.走私。南方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使北方海军防不胜防,而南方则可以很容易地避开北方的封锁,从国外运回武器和物资进行战争。
5.97%是开战时期的数字。开战后南方把军火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里士满的兵工厂年产步枪6万支等。但与北方比起来,小巫见大巫。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7 22:22:09 +0800 CST  
波普正命令各地军队到库尔佩珀法院集结,首先到达的是班克斯部1.1万人。李得知后,命令杰克森师团北上先攻,再令AP希尔和斯图尔特骑兵增援。

杰克森军恢复了杉安道谷地“神行太保”本色,行动迅速。8月7日出发,8月9日就与班克斯部在雪松山迎头相撞。

面对手下败将,杰克森充满信心,豪迈发令:立即进攻!

上次杰克森1.5万人对班克斯3.5万人,打得班克斯摸不着头脑,大败而逃。今天杰克森2.4万对班克斯1.1万,相信可轻松击败对手。

然而,班克斯不是胆小鬼。他吸取上次被动挨打的教训,先下手为强,乘南军列阵未稳,用大炮轰击,打南军一个措手不及。杰克森手下两个师长,一个竟被轰死,新顶替的师长情况不明,指挥不当,军队被打得四散。杰克森派其他部队顶上,也被北军打得抱头鼠窜,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关键时刻,杰克森夺过军旗,高呼口号,冲向敌人。主帅不怕死,三军齐亡命,一起高呼向北军发起冲锋。先让北军炮火哑口,然后依靠人数优势,冲杀北军,班克斯不得不撤退。

杰克森在后面紧追,同时要李带大部队沿着杰克森走过的线路,赶快前来会合。

北军西格部1.2万人及时赶到,接过班克斯阵地,挡住杰克森。波普调整计划,火速调集部队支援。

南军朗斯特里特也赶到,与杰克森会合。

波普大军遂在雪松山设阵,挡住朗斯特里特与杰克森,等待李来对阵。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8 12:54:36 +0800 CST  
波普对南军情况不明,不敢贸然进攻,专等麦克莱伦前来会合,集中优势兵力,与李决战。

麦克莱伦同学呢,还在向蜗牛学习,慢慢移动。哪怕你这边天塌下来他也不管。

波普与杰克森对阵,总没听说李的军队赶到。16日他对斯图亚特偏军发动骑兵袭击,捕获南军文件,得知李准备赶在麦克莱伦到来之前,击败波普。波普背脊发冷,赶紧命令军队撤退到拉帕汉诺克北岸,凭险布阵据守。杰克森跟上,两军对峙。

斯图亚特可不是好惹的。他见波普袭击了自己,大怒,寻机报复,也袭击波普营地,缴获文件。李从文件中得知,麦克莱伦正大举增援波普。如果增援到位,波普将拥有7.5万士兵,李只有5万,南军将处于劣势。

为避免这种坏情况出现,李决定采取大胆行动,命令杰克逊和斯图亚特带领2.5万军队,绕到北军东北方向,切断波普与华盛顿之间的交通线。

波普天天对着杰克森,寻思破敌之策。8月25日,杰克森全军突然不见了,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波普大惊,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派人四处搜索杰克森的去向,一旦知晓,就追杀到底,坚决消灭这支出没无常的“狐狸军”。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8 12:55:18 +0800 CST  
此刻,杰克森正往北军东北方向疾行,两天之内,奔行60英里(96公里),于8月27日到达马纳萨斯,占领交通枢纽布里斯托车站。

杰克森步兵再次以惊人的速度,赢得“铁脚骑兵”的美称。

他们打败此地少量守军,冲进军需仓库,肆意掠夺。士兵们大摆筵宴,彻夜狂欢。除了能吃的和能带的,其余物品一把火烧个干净。他们破坏铁轨,让三辆火车迎面相撞……

波普终于探知杰克森行踪,原来绕到自己背后去了,他命令军队,火速追击,一定要把杰克森歼灭在马纳萨斯。

波普不愧为敢于进攻的将军,他率领军队毫不迟疑,快速行动,杰克森到达马纳萨斯的第二天,波普的前锋军队也飞奔到了马纳萨斯,速度惊人。他们到时,只见军需仓库浓烟滚滚,杰克森军队不见一人。

这狐狸,又跑到哪里去了?

波普突然醒悟:不好,这里离首都不远,杰克森这只狐狸,可能进攻华盛顿去了!

一想到这点,波普一身冷汗。林肯把重担交给他,要是首都被占,那我波普有何面目见人?

波普赶紧下令,全军急向森特维尔集中,回防首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8 22:59:27 +0800 CST  
波普后面各支军队,都正向马纳萨斯赶来。麦克道尔的后卫师接到新命令后,火速转向森特维尔。其他师没有收到命令,依旧奔向马纳萨斯,结果迷了路。

麦克道尔后卫师的师长叫鲁佛斯.金,他率军经过奔牛溪石桥时,看见远处山上一个南军骑兵,观察了他们一阵然后离去。金没在意,继续前进。

这个南军骑兵不是别人,正是杰克森。

原来,波普想错了。杰克森并没有进攻首都,而是于28日中午,偷偷埋伏在第一次马纳萨斯之战的战场附近。这里是北军必经之路,杰克森找机会下手。

果然一支支北军从此地经过,杰克森正寻思该怎样动手。这时,金的部队竟然不小心,走进了杰克森的包围圈。

再不下手,更待何时?杰克森下令,猛攻!

霎时,炮火齐鸣,杰克森军冲出森林,杀向北军。北军仓促应战,傻了。更要命的是,北军没有听到统一抵抗的命令,无人组织反击,军队犹如一盘散沙,各旅被迫各自为战。

师长哪里去了?

金哪儿也没去,他正犯癫痫,在地上翻滚,然后彻底虚脱。

由于树林太密,阻隔了南军,杰克森部队无法全面进攻,也被分成各块,与北军混战在一块。激战两个多小时天黑,停战。检点下来,意外地两军伤亡相当,都是1300人左右,南军难言胜利。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8 23:00:13 +0800 CST  
杰克森三个师长,两个受重伤。其中一个叫艾维尔的师长,亲自骑马跑到前线督战,军士一起欢呼。欢呼声引起北军注意,他们集中炮火向师长发射,师长炸没了一条腿。

金从癫痫中缓过神来,战斗结束了。他带领军队连夜逃走,向波普汇报战斗情况。

波普听说杰克森在奔牛溪,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只要没有进攻首都,那就好说。随即下令各地军队,继续向马纳萨斯集结,一定要逮住杰克森,不让这铁脚狐狸跑了!

出乎波普意料,杰克森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意思。原来,他已经和李商定,由杰克森在此地拖住波普,李急速赶来,对波普发动突然袭击,打波普一个措手不及。

李带3万大军,一直沿着杰克森的路线急忙赶来,28日已经到达奔牛山口,北军好几支部队发现了李的行踪,可就是没有人报告波普,结果北军总指挥一门心思围困杰克森,对即将赶到战场的李一无所知。

29日早上,北军各路对杰克逊实现了包抄,波普激动大叫:杰克森,看你往哪里逃?随即命令西格向杰克逊发起攻击,第二次奔牛溪战役爆发。

杰克逊早已严阵以待,西格的部队不足万人,激战之后,进攻无效,反被击退。

10点钟,李和朗斯特里特军赶到现场,杰克逊任务完成,松了一口气。这时,一颗子弹飞来,从李胸前划过,差点要了李的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8 23:00:59 +0800 CST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9 12:16:54 +0800 CST  
上图:约翰.波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11-09 12:17:12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