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作者:@平衡金坚 时间:2015-04-13 20:54:51
楼主怎么评价杰克逊总统这个人呢?
---------------------------------------------
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
个人觉得:
1.军事天才
2.有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好打抱不平
3.敢于亮剑,英雄
4.最大的功绩,可能是无意中纵深推进了民主政治。
5.可惜文化水平太低,施政措施过于简单化,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总统任上的几件事情,大多给后人留下难题。同时,后期有越来越走向他自己的反面的趋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3 23:41:54 +0800 CST  
作者:@愚卉 时间:2015-04-13 21:01:11   潇湘观渔 2015-04-12 01:16:03
辉格党的共同目标是反杰克逊,在其他方面就难以一致了。围绕提名,他们吵吵闹闹,无法统一意见,最后连提名大会也未开,仅通过各州立法机构和选民会议,提名三个候选人。东部是马萨诸塞州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南部是田纳西州的休.L.怀特,西部是俄亥俄州的威廉.亨利.哈里森。
这怎么选?
辉格党的想法是,让四人混选,导致人人无法过半,然后像1824年一样,由众议院选举总统,到这个时候,辉格党再根据实际情况,推举......
-----------------------------
杰克逊的故事很好看,那他是不是就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了?
-----------------------------------------------------------------------------
基本退出了。但还有较大的影响力,后面 还决定了一位总统的产生。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3 23:44:38 +0800 CST  
面对艰难时局,范.布伦采取紧急政府干预措施,刺激经济,恢复生产。
这是现代人的想法。范.布伦不会这么做。美国政府这么做,是100多年以后的事。
范.布伦时代的观念刚好相反,那时人们害怕公权力,主张政府少干预社会生活,管事越少的政府越好。经济奉行自由竞争,不要政府干预。谁要是利用国家权力刺激经济,就是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要受谴责。
范.布伦正持上述观念,所以未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干等经济自己慢慢恢复。
他首要考虑的是,力避经济危机波及政府,必须保证财政资金用于保政府日常运转。为此,他提出建立国库制度。
杰克逊把政府财政收入存入各州银行,范.布伦担心,在经济危机中,各相关银行会动用政府资金应付危机需求,那就会给联邦财政带来巨大隐患。弄不好,会影响到政府工作人员发工资,进而动摇政府的根本。
所以,他向国会提案:建立独立的国库制度,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税款(财政资金),不能由私人银行管理。办法是在几个大城市分设政府经费存放处,政府官员利用国库的分支机构收取税收硬币,政府再用硬币支付政府一切费用。同时发行国库券,募集政府资金。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4 11:46:28 +0800 CST  
他讲出来的理由,正是前述观念的反映,大意是:宪法没有授权国会,向公民提供特殊补助,以解救他们因商业和信贷波动而造成的损失。政府对私人业务干预越少,就对社会繁荣的促进越多。国家对企业和私人遭受损失进行资金援助或者立法援助的做法,实际上是用一部分人的财产,为另一部分人谋利益。
从经济自由竞争和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他说的是对的,虽然今天看来,有点不明觉厉。
但是,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政府竟然不伸援手,道理上说不过呀。但那个时候偏偏说得过,因此,那个时候,整个社会还在交学费,公共治理水平还没有进化到100年以后的水平上来。
范.布伦的提案遭到国会的反对。
反对的原因,倒不是国会主张社会救济,而是议员来自各州,代表各州利益,当然主张政府资金放到各州银行。
范.布伦反复争取,议员反复驳斥,一直较量3年多,到1840年国会才意识到建立国库的好处和必要性,通过了这项法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4 11:46:49 +0800 CST  
范.布伦此举保障了政府掌控财政资金,但银行缺乏这块资金后,投放市场的资金当然减少了,这样更加恶化了经济危机。
巨大的萧条中,老板们重心起步,惨淡经营,老板们付不起工人高工资,反而要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进行原始积累。于是乎,工人每天要工作13 至16 小时,工资很低,工作极累,生活艰难。有的工人还因负债而坐牢。
工人们受不了了,愤而起来示威游行,纷纷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实行十小时工作制。范.布伦开始重视不够,后来连白宫以外的政府工作人员都闹起来了,集体抗议,这才让总统慌神。在劳工运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强大压力下,总统于1840 年3 月同意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并规定不得因此减少工资。
范.布伦面对危机,不是没想办法,而是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受限于那时候的认知水平,他的措施效果甚微,甚至起了反作用。四年任期内,他没能缓解危机,总统当得辛苦,经常当救火队长,但没什么亮眼的政绩。
范.布伦20岁当律师,仅仅18年后,就冲到了参议员的位置,此后16年,干过参议员、纽约州长、国务卿、驻英公使、副总统,可谓极富政治才能。当上总统后,却遭遇罕见的经济危机,纵有才干也无英雄用武之地。
评价他的只有四个字:生不逢时。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4 18:49:36 +0800 CST  
第二节 令人意外的两位总统哈里逊和泰勒

范.布伦在焦头烂额中度过四年,迎来1840年大选。谁都知道,范.布伦会参选连任,又会受到经济危机的拖累。对手党辉格党群英跃跃欲试,其中以克莱最为心情急迫。他12年前就与杰克逊同台竞技,如今岁月如刀催人老,还不疯狂就老了。他知道,对手范.布伦民意不高,克莱只要得到提名,就能取得胜利。
这次机会千载难逢。
他自己是辉格党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要得到提名,最有可能。
可事实是,他是最不可能得到提名的人。
因为反对他的人太多。有些人因为他是奴隶主而反对他,有些人因他政商关系密切反对他。辉格党越来越觉得,应该推举一位战斗英雄参加大选。美国人有英雄情结,前总统杰克逊广受欢迎就是明证。
符合条件的有两个: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和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哈里森在上次大选中得票不俗。
克莱不服,想办法挤进候选人。于是在辉格党的党代会上,提出克莱、斯科特和哈里森三个人选,会议代表最终选择了哈里森。为争取南方选票,大会选择另一个战争英雄南方人约翰?泰勒为副总统候选人。
克莱没去参加大会,呆在华盛顿等消息。大会最后一天,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大会代表推举哈里森的消息传来时,克莱气愤地说,“我是政党历史上最倒霉的人,(大选)肯定会输的时候总让我上,这次谁都能赢,被提名的反倒不是我。”
事实确实如此。
民主党人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克莱落选,民主党失去了一位劲敌。而哈里森已经67岁,十分老迈。民主党人戏称哈里森是“老太太”、“哈里森奶奶”。
民主党人的一份报纸说,“这个老头根本不想当总统”,“哈里森更想要的是每年两千美元的退休金、一桶果酒和一个小木屋。”
嘲笑哈里森老迈无能,应当退休,去山林里当土老帽去。
谁知,辉格党就以“果酒和小木屋”作为哈里森的标志,把他打造成为平民的代言人,把范.布伦描绘为为贵族的代言人,以平民对权贵为竞选主轴,吸引选民。普通老百姓当然喜欢平民,拒绝权贵,范.布伦因而选得很被动。
当然,真正对大选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危机,范.布伦不可能赢得胜利。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5 00:39:53 +0800 CST  


马丁.范.布伦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5 08:39:06 +0800 CST  
哈里森不是辉格党的领导,他竟选期间,选举的重大决策都是辉格党领导层作出的,特别是克莱和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哈里森颇为不满。选前为了团结,哈里森忍气吞声,当选后就不再客气了。
当选后,他前往克莱所在的肯塔基州,公开表示,不想跟克莱见面。
这是对克莱的羞辱。
哈里森还担心,如果跟克莱见面,会让别人误解为,克莱才是党内和政府里的实权人物,他这个总统得听克莱的。
于是,他把架子摆足,让大家明白,谁才是老大。
正当他端起架子人模狗样的时候,克莱却主动示好,公开邀请哈里森去他家作客。哈里森很被动,不去是失礼,不得不在克莱家住几天,拉近了感情。
这边才了,另一边又让哈里森郁闷,那个韦伯斯特未经他同意,居然自作主张帮新总统写好了就职演说词。
哎,怎么回事?你们这些家伙,以帮我为名,想骑在我头上是吧?我演说就要讲我自己的话,难道我必须做傀儡,照本宣科讲你的话,是吧?
老子拒绝。
哈里森自己准备了一篇很长的演说词,花里胡哨,与工作不挨边。他喜欢使用典故,据说草稿中有57个典故,别人修改时删掉一批,还是嫌多。
1841年3月4日就职典礼那天,天寒地冻,雨冷风寒,哈里森总统顶着凛冽寒气,饶有兴趣地念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宾客们冻得冷飕飕,暗地骂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00:29:22 +0800 CST  
哈里森不管这些,念念念,又长又臭,足足念了1小时45分钟。宾客们溜了不少。事后,哈里森的演讲广受批评。
大家其实不知道,最不好受的是总统本人。他年已68岁,没穿大衣,没戴帽子,为了风度,不顾温度,结果一下子感冒了。
一就职,马上忙起来了。哈里森带病工作,感冒加重。
围绕组阁,克莱和韦伯斯特争权夺利。
哈里森曾告诉克莱,内阁职务由他挑,克莱却选择留在参议院。哈里森遂任命韦伯斯特为国务卿,还把纽约市政府最好的职务给了韦伯斯特的支持者。
克莱十分不满,直截向哈里森发泄怨气。哈里森很气愤:请你挑职务你都不来,我任命别人你又生气,难道我这内阁人选必须听你的不成?
我偏不听你的摆布。
哈里森一怒之下正告克莱:“我跟你没有什么好说的,今后我们的一切交流,都通过书面进行。”
一句话,老子不想见你这个老怪物。
哈里森一连串急怒攻心,不利病情,不久感冒转化为肺炎。终日忙碌又让病情加重,竟然不治,就职仅一个月,开挂。
哈里森的死让大家不知所措。国务卿韦伯斯特赶紧派儿子飞马通报副总统。
副总统泰勒参加完就职仪式后,谨守分际,不参与内阁人事和政务,一溜烟回老家弗州威廉斯堡了。
泰勒得知哈里森病逝后深感震惊,两小时后匆匆动身, 4月6号傍晚赶回华盛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00:29:49 +0800 CST  


威廉.亨利.哈里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09:20:23 +0800 CST  
作者: @killywen 时间:2015-04-16 19:41:40  潇湘观渔 2014-04-02 01:24:45
新奥尔良保卫战胜利的喜讯,和签订《根特和约》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华盛顿,人们搞不清谁先谁后,很多人把新奥尔良保卫战视为美国对英国的巨大胜利,国家自豪心高涨。
只是可惜,这次胜利,对这场战争而言,没有必要。如果那时候有手机,这仗就不会发生,对死于这次战斗的两国官兵们,只能表示深深的惋惜。
不单新奥尔良保卫战没有必要,连整场英美战争都是不必要的。麦迪逊8年总统,能够让人记住的 历史 遗......
-----------------------------
这场战争没有必要?
楼主开玩笑了,嘿嘿。
美国当时五六百万人口,而英国本土人口有两三千万。
美国独立战争靠了法国。但美国不服气,要堂堂正正和英国打。
结果将英军击退。
如此刺激了美国巨大的自信心,他们会将杰克逊的做法复制出去。让他们100多年后成为世界霸主。

另外,朝鲜战争后,中美都互相不服。在越南继续激战。先签订停战协议,后来越南将美军驱逐了出去。
----------------------------
谢谢。不过你说的不符合实情。战争是国之大事,很少意气用事,不会因为服不服气去开战。
我看《美国通史》,里面也认为英美1812年战争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1:05:53 +0800 CST  
作者:@simentoto1 时间:2015-04-16 17:55:18   作者: @JimmyKuza 时间:2014-10-01 01:44:54
潇湘观渔 2821楼 2010-11-12 01:16
两军相遇,总是等对方列好阵以后,才会开打。经常互相礼让,请对方先开枪。有时候还会想办法激怒对方,让对方先动手。
双方严禁故意先射杀对方的军官。他们认为,要是先把指挥官打死了,这仗还有什么可打的。
也不准朝人背后开枪,认为那是极不道德的。
至于游击、偷袭、暗杀,那是强盗、罪犯、小人、流氓、恶贼才干的事。
绅士是不会这么干的。
其实,华盛顿早年就深受费尔法克斯家族影响,一生都钦敬和学习欧洲绅士风度,十分重视身份和荣誉,讲究正派做人。连打仗,也厌恶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游击战争,向往……
-----------------------------
大神 这段有点商榷之处 当时队列放排枪的作战方式是由当时武器限制决定的 当时士兵所用前装枪械在60米开外准确性非常糟糕 所以需要排队进行密集火力抵近射击来确保杀伤力 更有甚者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铁公爵麾下红虾兵甚至于会列队顶着弹雨前进到距敌20米处再开火设计 利用近距离密集杀伤摧毁地方士气 而后直接进行刺刀冲锋来打垮敌人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最大限度发挥火器的杀伤力 而且 敌人先开枪也占不了多大便宜 因为装填子弹非常耗时 往往在敌人进入射程之后开三到四枪就可以进行刺刀冲锋了 而且敌进入射程即开枪造成的杀伤非常有限 甚至会对己方士气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 甚至会出现争相礼让开枪的事情发生 因为实际情况往往是先开第一枪者吃亏 当然 这是从技术角度分析 大神神作 膜拜之余 略做商讨
---------------------------------------------
@潇湘观渔 2014-10-01 21:59:43
谢谢。
我以前也相信这种说法,可后来发现,这不是唯一原因。因为武器限制,不能解释“不先射杀军官、不背后偷射”等做法。
后面你会看到,印第安人和美洲土生白人,用同样质量的武器,游击战和正规战都打,都有取胜的例子,可见武器质量不是主要因素。
当时欧洲的这些军事规矩,应该是冷兵器时代军事传统的遗风。正因为枪械质量还不高,这些传统还能保持,后来枪的射程和准度提高以后,这些传统就难以保持下去......
-----------------------------
错了,英军这种错误的战术思想,跟绅士骑士观念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大一部分跟军事教条主义和枪有关。

说到枪必须谈到当时部队列装的枪械,滑膛抢。当时英军部队列装的都是前装式滑膛枪,有效射程约为100米左右,而一般来说,在线性战阵里,大部分高级、中级军官会处于有效射程以外进行指挥。

但其实在15世纪开始已经有有效射程更远的步枪出现,那就是来复枪(又名来福枪或者线膛枪)。由于在枪膛中刻印膛线令子弹可以旋转飞的更远和更准。为什么当时来复枪不能列装呢,因为射速的问题,来福枪装弹时需要用木槌一下以下把子弹敲到底火那,所以射速较用铁条一下桶到底的滑膛枪慢多了,而线型队形就是讲究火力,射速压制,所以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正规军不列装来复枪。只有猎人和民军会使用。而美国民军大多数是自带武器,里面有很多都是来复枪。

来复枪作为一种单兵武器,在沿北美西部边缘13个殖民地的技术熟练士兵中得到了应用。欧洲吸取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经验,到18世纪末时,来复枪和来复枪手已经成了欧洲战争的兵器和士兵的一部分。但是,来复枪的造价较高,加之发射速度又比较慢,因此,直到 19世纪过了很长时间后,在欧洲正规连级部队中还只是有选择地配备到少部部队和个人。

之前英军军官们呆在100米开外除非是撞大运中流弹,否则基本是安全。所以当时的线性战术的步兵操典一般安排各级军官都是超出100米开外的地方进行指挥,之所以被射杀的少,不是什么精神,纯粹武器问题,难打中而已。这个直到独立战争开始前被颠覆。

美国民兵所使用的来复枪是从它的原产地西德莱茵兰(那里的猎人已经用了近二百年)越洋过海传到了北美。位于宾夕法尼亚的德籍工匠又把它们改制为殖民地的樵夫使用的重量较轻、枪管较长的来复枪。这种来复枪可以实现150-200米左右的精确射击。远远超出军官们的安全距离,所以这种射杀军官的战术开始出现,在独立战争中,旺旺率先开火的都是美军也是这个原因。而由于英军军官的死板和教条主义吃了大亏,这种情况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才有所改变。

在19世纪初的英法战争战争中,双方的军队都在自己军队穿插了射击准确心态稳定的来复枪手。所以英法战争中,军官开始大量的被狙击死亡,这就是阻击手sniper的前身了。这说明战争是残酷的,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绅士骑士精神的存在,只不过是后人的无知将它美化了。
--------------------------------------------------
英法两国军队绅士风度是存在一些的。你到网上检索一下,很容易找到证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1:14:50 +0800 CST  
作者:@killywen 时间:2015-04-16 21:11:27
新奥尔良保卫战胜利的喜讯,和签订《根特和约》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华盛顿,人们搞不清谁先谁后,很多人把新奥尔良保卫战视为美国对英国的巨大胜利,国家自豪心高涨。
只是可惜,这次胜利,对这场战争而言,没有必要。如果那时候有手机,这仗就不会发生,对死于这次战斗的两国官兵们,只能表示深深的惋惜。
不单新奥尔良保卫战没有必要,连整场英美战争都是不必要的。麦迪逊8年总统,能够让人记住的 历史 遗......
-----------------------------
这场战争没有必要?
楼主开玩笑了,嘿嘿。
美国当时五六百万人口,而英国本土人口有两三千万。
美国独立战争靠了法国。但美国不服气,要堂堂正正和英国打。
结果将英军击退。
如此刺激了美国巨大的自信心,他们会将杰克逊的做法复制出去。让他们100多年后成为世界霸主。
另外,朝鲜战争后,中美都互相不服。在越南继续激战。先签订停战协议,后来越南将美军驱逐了出去。
----------------------------
潇湘观渔 2015-04-16 21:05:53
谢谢。不过你说的不符合实情。战争是国之大事,很少意气用事,不会因为服不服气去开战。
我看《美国通史》,里面也认为英美1812年战争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
感觉一些教授写的历史,不要全信。
教授水平不太高,只看到几点。
比如美国南北战争,我感觉根本不是为了废奴,而是为了筹钱工业化,呵呵
-----------------------------------------------------------
从英美1812年战争的成因看,它不必要。
关于南北战争,我所看过的美国人写的东西,没有一个作者认为是为了废奴。毛时代中国的宣传才讲是废奴。为此,基辛格还与周争论了一番。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1:26:15 +0800 CST  
泰勒一到华盛顿,就碰到堵心的事。辉格党内有的人为了控制大局,居然说宪法没有明确,副总统到底是接任总统的职务呢,还是只能代理总统的工作。如果是后者,泰勒就只能称为“代总统”,而不是“总统”。
泰勒火冒三仗,知道是克莱在背后作怪。泰勒坚称自己是总统,而不是代总统。韦伯斯特也支持泰勒,于是当晚就宣誓就职,成为第十任总统。
克莱一派的人还啰里啰嗦,间或喊泰勒一声“代总统”,泰勒不应。写给泰勒的信件,凡是信封上有“代总统”字样的,一概不拆不看。
你们以为我泰勒好欺负,是吧?我就坚决和你们斗到底。你们想控制我,做梦!
一事才了,又一事堵心。
国务卿韦伯斯特告诉他,哈里森在时,政府决策完全由内阁集体投票决定,总统跟其他内阁成员一样,只有一票。韦伯斯特问泰勒,是否继续这样做。
泰勒答:“不。我愿意保留哈里森总统的内阁,但是一切由我说了算,如果哪个内阁成员不同意,他可以辞职。”
你们想架空我。没门!
总统就是总统,哪能与部长一样?
泰勒知道,内阁成员多数是克莱的人,要他们与总统保持一条心,不太可能。因此,必须换阁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3:22:16 +0800 CST  
但他又不能立即动手,克莱的实力不可小觑,若强行换班,必定导致分裂。
只能等待机会。
1840年大选后,国会参众两院都在辉格党的控制之下。克莱争取到哈里森总统的同意,决定召集新国会特别会议,决定重大事项。
在特别会议上,克莱提出了六项决议,包括停止独立财政、建立新的国家银行、增加进口税,还有一项新计划,让联邦政府把出售公共土地得到的收益分配给各州支配。
泰勒一贯反对独立财政,国会迅速通过取消独立财政法案,经泰勒签字生效。这是泰勒和克莱难得的一致。
在建立新的国家银行问题上,两人起了争议。泰勒主张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可以在各州开设分行,前提条件是要得到各州的批准。
克莱认为国家银行在各地开分行,不必由各州批准。
克莱主张国家银行的权力,泰勒主张各州的权力,两人较劲。
克莱最后接受妥协:只要州议会不拒绝,国家银行就可以在那里开设分行。
妥协方案得到国会批准,泰勒却对之进行否决,打回国会重新讨论。泰勒这样做,是表明他才是真正的总统,不是克莱。
克莱愤怒,他决定对总统的否决进行反否决,可无法争取到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只能干瞪眼。
两人至此完全闹僵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3:22:37 +0800 CST  
国会只好在两位大人物之间协调。国会议员找到泰勒,泰勒重申:各州必须有权决定是否在本州开设分行。
国会修改后,再次递交总统。泰勒看后说,这份议案不符合要求,除非再改,否则他就再度行使否决权。
克莱主导的国会拒绝修改,泰勒言出必行,否决了议案。
谁知,这次否决在泰勒内阁里引起了一场危机。
克莱在内阁里的支持者,想让泰勒在议案上签字。遭到拒绝。辉格党领袖呼吁内阁辞职,以显示议案的否决是总统一人造成的。内阁成员真的很听话,全体辞职,除了国务卿韦伯斯特外。
别人辞职时,韦伯斯特正跟泰勒在一起。韦伯斯特问:“总统先生,我该怎样做呢?”泰勒回答说:“你要自己决定。”韦伯斯特说,“如果让我自己定的话,我愿意留下来。”泰勒站起身来说,“你如果保证的话,那我告诉你,从现在开始,克莱死定了。”
泰勒说到做到,重新任命内阁,里面没有克莱的支持者。
克莱不甘心,发动人进行强烈抗议。一大批辉格党议员甚至开会投票,要把泰勒开除出党。
国家银行的议题让人焦灼,下一个议题又争斗不休。
克莱主张,把联邦政府出售公用土地得到的钱,分配给各州使用。

泰勒也支持,因为当时很多州在经济危机中负债累累,这一 “分配法案”能帮助各州摆脱困境。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3:23:25 +0800 CST  
可泰勒担心,如果把钱分给各州,联邦政府会出现资金短缺。
为解决联邦资金短缺,国会可能会提高进口税。作为南方人,泰勒反对进口税。
他思之再三,决定接受分配法案,唯一条件是,如果进口税超过20%,联邦政府分配给各州的资金就要暂停。
国会同意了,于是泰勒签字,法案生效。
果然,第二年联邦政府入不敷出,国会决定提高进口税,有些要超过20%。议案最后以微弱优势,在参众两院通过。
泰勒看到有的可能超过20%,不符合他事先提出的要求,他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此案。
泰勒的做法引起辉格党人的愤怒,但又没有足够的票数进行反否决。
国会无奈,只好另外起草和通过提高进口税的法案,只字不提联邦政府分配售地所得的问题。
泰勒这才签署。
其实,克莱与泰勒之间并无原则性分歧,也不是不能妥协。他俩之所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都是着眼未来:俩都想竞选下一任总统。现今民主党民望不高,将来的总统,极有可能从辉格党产生,故而俩互相踩,争出头,不把对方踩扁不会罢休。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6 23:26:47 +0800 CST  


泰勒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7 09:05:47 +0800 CST  
作者: @simentoto1 时间:2015-04-16 17:55:18   作者: @JimmyKuza 时间:2014-10-01 01:44:54
潇湘观渔 2821楼 2010-11-12 01:16
两军相遇,总是等对方列好阵以后,才会开打。经常互相礼让,请对方先开枪。有时候还会想办法激怒对方,让对方先动手。
双方严禁故意先射杀对方的军官。他们认为,要是先把指挥官打死了,这仗还有什么可打的。
也不准朝人背后开枪,认为那是极不道德的。
至于游击、偷袭、暗杀,那是强盗、罪犯、小人、流氓、恶贼才干的事。
绅士是不会这么干的。
其实,华盛顿早年就深受费尔法克斯家族影响,一生都钦敬和学习欧洲绅士风度,十分重视身份和荣誉,讲究正派做人。连打仗,也厌恶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游击战争,向往……
-----------------------------
大神 这段有点商榷之处 当时队列放排枪的作战方式是由当时武器限制决定的 当时士兵所用前装枪械在60米开外准确性非常糟糕 所以需要排队进行密集火力抵近射击来确保杀伤力 更有甚者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铁公爵麾下红虾兵甚至于会列队顶着弹雨前进到距敌20米处再开火设计 利用近距离密集杀伤摧毁地方士气 而后直接进行刺刀冲锋来打垮敌人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最大限度发挥火器的杀伤力 而且 敌人先开枪也占不了多大便宜 因为装填子弹非常耗时 往往在敌人进入射程之后开三到四枪就可以进行刺刀冲锋了 而且敌进入射程即开枪造成的杀伤非常有限 甚至会对己方士气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 甚至会出现争相礼让开枪的事情发生 因为实际情况往往是先开第一枪者吃亏 当然 这是从技术角度分析 大神神作 膜拜之余 略做商讨
---------------------------------------------
潇湘观渔 2014-10-01 21:59:43
谢谢。
我以前也相信这种说法,可后来发现,这不是唯一原因。因为武器限制,不能解释“不先射杀军官、不背后偷射”等做法。
后面你会看到,印第安人和美洲土生白人,用同样质量的武器,游击战和正规战都打,都有取胜的例子,可见武器质量不是主要因素。
当时欧洲的这些军事规矩,应该是冷兵器时代军事传统的遗风。正因为枪械质量还不高,这些传统还能保持,后来枪的射程和准度提高以后,这些传统就难以保持下去......
-----------------------------
错了,英军这种错误的战术思想,跟绅士骑士观念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大一部分跟军事教条主义和枪有关。
说到枪必须谈到当时部队列装的枪械,滑膛抢。当时英军部队列装的都是前装式滑膛枪,有效射程约为100米左右,而一般来说,在线性战阵里,大部分高级、中级军官会处于有效射程以外进行指挥。
但其实在15世纪开始已经有有效射程更远的步枪出现,那就是来复枪(又名来福枪或者线膛枪)。由于在枪膛中刻印膛线令子弹可以旋转飞的更远和更准。为什么当时来复枪不能列装呢,因为射速的问题,来福枪装弹时需要用木槌一下以下把子弹敲到底火那,所以射速较用铁条一下桶到底的滑膛枪慢多了,而线型队形就是讲究火力,射速压制,所以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正规军不列装来复枪。只有猎人和民军会使用。而美国民军大多数是自带武器,里面有很多都是来复枪。
来复枪作为一种单兵武器,在沿北美西部边缘13个殖民地的技术熟练士兵中得到了应用。欧洲吸取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经验,到18世纪末时,来复枪和来复枪手已经成了欧洲战争的兵器和士兵的一部分。但是,来复枪的造价较高,加之发射速度又比较慢,因此,直到 19世纪过了很长时间后,在欧洲正规连级部队中还只是有选择地配备到少部部队和个人。
之前英军军官们呆在100米开外除非是撞大运中流弹,否则基本是安全。所以当时的线性战术的步兵操典一般安排各级军官都是超出100米开外的地方进行指挥,之所以被射杀的少,不是什么精神,纯粹武器问题,难打中而已。这个直到独立战争开始前被颠覆。
美国民兵所使用的来复枪是从它的原产地西德莱茵兰(那里的猎人已经用了近二百年)越洋过海传到了北美。位于宾夕法尼亚的德籍工匠又把它们改制为殖民地的樵夫使用的重量较轻、枪管较长的来复枪。这种来复枪可以实现150-200米左右的精确射击。远远超出军官们的安全距离,所以这种射杀军官的战术开始出现,在独立战争中,旺旺率先开火的都是美军也是这个原因。而由于英军军官的死板和教条主义吃了大亏,这种情况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才有所改变。
在19世纪初的英法战争战争中,双方的军队都在自己军队穿插了射击准确心态稳定的来复枪手。所以英法战争中,军官开始大量的被狙击死亡,这就是阻击手sniper的前身了。这说明战争是残酷的,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绅士骑士精神的存在,只不过是后人的无知将它美化了。
--------------------------------------------------
潇湘观渔 2015-04-16 21:14:50
英法两国军队绅士风度是存在一些的。你到网上检索一下,很容易找到证据。
-----------------------------
用绅士风度你很难解释在独立战争不到20年以后的英法战争中大量军官被阻击射杀的事实。比如著名的英军第95步兵团的托马斯.普伦凯特(Thomas Plunkett),此人在1809年1月5日在维拉弗朗卡(Villafranca)击毙了著名的法国将军科尔伯(Colbert)。所谓的绅士风度,只会出现在任何一方放弃武器投降的情况下,因为这是胜利者的权利。而在战斗中,是不会有任何仁慈的。

其实早在独立战争时期,有一个名为帕特里克的年轻军官曾设法说服了英军高层,使之相信狙击部队的存在是有极大价值的。英军指挥部同意帕特里克组建和训练一支为数100人的步枪手部队,部队中的士兵身着绿色的军服,采用和美国人类似的单兵作战战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帕特里克本人不久便死于美军的枪下,此事不了了之。所以与其说是战争中的绅士风度,还不如说是军事教条主义,英国传统军人不思变通的死板精神导致美军军官的存活。

至于案例,我清楚你指的是华盛顿未被射杀。但我比较倾向与交战双方出于宣传的原因对事情做出了夸张,跟什么骑士精神没关系。首先出现在视野以内不等于出现在射程以内,在线性战术中,受训士兵是严禁射击非射程以内的目标的,同时开火的时机也必须根据军官的指令。其次,准确度和装弹的问题,前装式滑膛火枪的准确度并不高装弹时间又慢(老兵1分钟3发),不是说想打中就能打中的,看到了未必就能打中,特别是当军官没有明确射击目标的时候。最后着装的问题,美军军装深色,不统一尤其是民军,不像英军一样,令英军士兵很难分辨出到底谁是军官服装,因此而放过目标很正常。而那种原来那个XX就是美军老大啊,我由于骑士精神没射杀这种马后炮更加不可信(鬼知道你是不是吹牛,想打没打到,没弹药,或者根本没反应过来要打)。

你看以下案例就明白了,英国人于1802年购买了800支“贝克尔”式步枪的采购合同用于装备新成立的第95步兵团。这种就是长射距的来复枪,让法军军官吃了大亏。同时法军也不甘落后,在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中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支狙击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们甚至配发了专用的绿色简易伪装背心。难到短短20年,骑士精神就消失了吗?错了,骑士精神根本不会用在正在交战的双方中的。

当射程和精确度更高的后装式步枪出现后,这种情况更加的明显。最典型的战例便是美国内战,至少有三名北军将领成为南军狙击手的牺牲品。南北战争中最著名的狙击战例要数1864年5月19日斯波特塞尔维那战役中约翰.塞奇威克(John Sedgewick)将军被击毙的例子。当时塞奇威克将军正视察战线后方的一个炮兵阵地,他看到士兵们由于惧怕对面战壕里的冷枪而畏畏缩缩的样子,于是大声斥责道:“距离这么远,他们连一只大象都别想打中!”,但是话音刚落便中弹落马。子弹是从他的左眼下方穿入的,这一枪来自南卡罗来纳步枪队中的狙击手本.珀维尔(Ben.Powell)。
-------------------------------------------------------------
谢谢。
1.你这段话的意思,和我前面的观点基本相似。我前面说过:“当时欧洲的这些军事规矩,应该是冷兵器时代军事传统的遗风。正因为枪械质量还不高,这些传统还能保持,后来枪的射程和准度提高以后,这些传统就难以保持下去......”
2.美军早年和“不讲规矩”的印第安人打交道,所以没有英军那样的“绅士精神”。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7 11:28:56 +0800 CST  
http://www.360doc.cn/article/70559_211057175.html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5-04-17 17:03:00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