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当时能够起草一部宪法、一篇《独立宣言》的人才有一大批,但知道怎么处理如此巨量债务的人,就一两个。
这就是汉密尔顿的重要性。
汉密尔顿《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长达4万字,耗尽了他的心血。这么长篇大论,有点出格。但汉密尔顿还担心,自己到底讲清楚了没,各位议员到底看得懂不?
1790年1月14日,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报告。他知道,债务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一定会争得不亦乐乎。好在众议院有麦迪逊坐镇,再争论也不会废了这个报告。
债务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兴衰,这个报告一定要通过,债务一定要偿还!
否则,美国兴旺无望。
汉密尔顿本想在国会宣讲报告,但国会不同意。国会担心,如果汉密尔顿亲口讲述,会影响议员的判断,难以保证立场中立。
这又产生了一个惯例:部长不要到议会报告工作。只把报告交给国会就完事了,回家安静等待结果。
果然,报告在议会掀起了悍然大波,反对者占主导地位。
汉密尔顿并不着急。因为议会有铁杆兄弟麦迪逊,此君才华横溢,有他做工作,早迟会做通。制宪会议那么难,弗州和纽约批准宪法那么难,最后都是这个小个子强度关山。这次也会一样。
汉密尔顿就这么预计的。
可是,当他知道议会的消息后,犹豫晴天霹雳。因为带头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铁杆兄弟麦迪逊!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7-23 00:03:59 +0800 CST  
汉密尔顿半天反应不过来,套用一句老话,“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到底是咋回事啊兄弟?我还指望你为我冲锋陷阵呢!
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是一对黄金搭档。两人年龄相近,志趣相投,脾气相和,理想相合,才能相长,惺惺相惜。都抱负远大,为美国的强盛不遗余力。两人在大陆会议立法、推动制宪、批准宪法等重大活动中,携手同心,并肩战斗,象双胞胎一样同进退。
他们是成双国士,是罕见的政治盟友、死铁兄弟,是华盛顿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麦迪逊突然翻脸,汉密尔顿连原因都不知道。
汉密尔顿好像被最亲近的人砍了一刀,猝不及防,非常痛苦。
汉密尔顿不是奔着部长岗位来的,他是奔着建设国家的宏伟理想来的。汉密尔顿的信用报告,寄托了他的全部理想,如果这个报告不通过,国家振兴无望,他这个财政部长当起来毫无意义。如果知道麦迪逊反对他的计划,他连这个财政部长都不会答应当的。
汉密尔顿不知道,麦迪逊之所以不惜毁掉友谊,撕破脸皮,是因为汉密尔顿的报告,触犯了麦迪逊心中的底线----起码的公平和正义!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7-31 23:08:17 +0800 CST  
2月2日,麦迪逊在众院发表长篇演讲,毫不留情全面批驳汉密尔顿的计划。
他说,汉密尔顿计划主张按照公债票面价格,国家全部偿付给债券持有人。这是坚决不行的。因为债券最初持有人是独立战争的老兵,他们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或其他原因,低价转卖给了投机分子。如果照汉密尔顿的计划办,国家补偿就全给了投机分子,老兵反而一无所获,钱全部被投机分子赚去了。
这公平吗?
老兵们流血流汗,钱却落到了投机分子手里。出生入死的人本应该得到补偿,可补偿却主要给了投机分子。
这,合理吗?
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毫无正义可言。
所以要反对,要坚决反对。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院就此开展激辩。
汉密尔顿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因,但他不可能听麦迪逊的,麦迪逊的办法也行不通。
双方激烈交锋。
这个问题争论了几个月,都没有结果。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7-31 23:08:37 +0800 CST  
两派的主要观点极其鲜明,针锋相对,毫不含糊。争论分两个议题展开:
第一, 债券按不按票面价值偿还?
就此问题,将两派的论点理一理,可以归纳如下:
汉派:应该按票面价值偿还。
麦派:不行,要区别对待,否则不合理。分四种情况:一是对原始持有人手上的债券要全部偿付;二是对倒卖债券的中间商不偿付。
以上两点没有疑义。关键是对第三种情况,即原始持有人低价转让的债券,要补偿其损失;四是对买到债券的现持有人,要按其付出的价格进行补偿。
如果不区别对待,就是对老兵不公正。
汉派:你们的想法可以理解,理论上也很正确。但这只是想得很美而已。实际无法操作。想想看,有的债券已经转手多次,你怎么去找到原始持有人?你就是能够找到,你也无法确定他们的转售价格,怎么补偿?
麦派:即使再难也要找,这是原则问题。独立战争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推翻专制,追求自由和正义。在独立战争中付出的是老兵,现在获得补偿的是投机商人,你们觉得这公平吗?请问正义在哪里?
汉派:债券的交易是自由和自主的,没有人强迫,老兵们出售债券,是一种交易行为,当然得遵从商业原则,承担交易后果,赚钱亏钱,自我负责。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7 23:47:56 +0800 CST  
麦派:是吗?你们说得倒轻巧。许多老兵们卖出债券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服兵役本来报酬极低,老兵们已经吃了大亏,进而导致他们生活难以为继,第二次吃亏,后来他们被迫低价出售债券,第三次吃亏。你们还好意思说他们的债券交易是自由和自主的!他们的交易是没有人强迫,但是是生活所迫,是不合理的政策所迫,是不合理的体制所迫!
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老兵们!你们这么对待老兵,良心在那里?
汉派:善良不代表正确,更不代表行得通。老兵出售债券的理由五花八门,你们凭什么一口咬定所有的人是生活所迫?你怎么分辨那些是生活所迫,那些不是?有的债券转手很多次,怎么确定有几个中间商?得要多少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麦派:无论分辨多么难,也要去做。独立宣言确立“1776原则”不能违背!
汉派:你们明知道这么做行不通,却偏要坚持,这说明,你们的目的就是让政府瘫痪!
麦派:我们不想让政府瘫痪,只想维护正义。而且,如果大部分补偿到了投机商的手里的话,那么财富就会迅速集中在他们手中。经济集中就会导致政治集中、权力集中。你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向独裁体制。这是一场阴谋。
汉派:资本集中有什么不好?商人和工厂老板是素质比较高的群体,金钱到了他们手中,就会变成资本,投入生产经营,产生更多价值,激活国家经济。要是资金分散到普通老百姓手里,他们生活苦,素质差,会今朝有酒今朝醉,迅速花掉,很少能投资。即使投资也不容易成功。
金钱分散是资金,集中是资本,你们觉得哪种更好?
金钱到老百姓手里是消费,到老板手里是投资,你们觉得哪种更好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7 23:48:26 +0800 CST  
麦派:你们这是瞎扯。投机者们只顾把债券倒来倒去,哪里会产生什么财富?财富最靠谱的标志是土地,土地才是财富的根本。资本家经商,只让物品流动,又不会增加物品,哪里会增加社会总财富?公共债务就是一场灾难!
汉派:@#¥%
麦派:#¥&*(
争论得再多,也会没完没了。投票吧。
麦迪逊提出区别补偿提案,表决以36:13否决了麦迪逊提案,汉密尔顿一方获胜。
麦迪逊虽说心向正义,但他的办法确实行不通。
正义,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麦迪逊很难受。他是议会巨擎和常胜将军,所提提案多数获得通过,这次是他的一次惨败。
汉密尔顿松了一口气。
但这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问题的另一半是:中央该不该接管州债。
很多州在独立战争期间,欠了很多债务。特别是作为主战场的北方,各州债务沉重。南方各州相对少一些。独立战争胜利后有的州开始还债,有的已经还得差不多了。
汉派认为,不管怎样,州债应该由联邦政府接管偿还,麦派认为不应该,两派口水纷飞。
汉派:独立战争是一场共同的事业,州债是共同事业的遗产,理应由联邦政府共同偿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9 00:19:28 +0800 CST  
麦派:没有必要。各州情况不一样,还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吧。
汉派:接管州债非常有必要。现在联邦统管了关税,各州要还债,必定要设立其他税收。这样各州税种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全国就会很混乱。
麦派:你们说得漂亮。一旦债务由联邦还,一定会以同一标准收税来还。北方债多负担这么多税,南方债少也负担这么多税,这合理吗?
汉派:那咋办呢?
麦派:大部分南部各州,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债务,现在接管后,又要缴税还债,属于重复还债,不公正。所以要先对各州债务进行清算和结算,无论哪个州,还余多少债,就交多少税还债,这才公正合理。估计弗州现存债务300万元,缴税却要500万,很不公平。就像对原债务人没有做出公正的补偿一样,也不公正。
汉派:接管州债,联邦偿还,有利于树立联邦政府负责任的形象,增强国家向心力。你想,债权人从同一个地方得到偿付款,又是同一方式、同一标准、同样利息,这样就有了相同的利益,他们就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支持联邦政府。对于新生的联邦政府而言,这种团结和支持非常重要。
麦派:花言巧语。联邦接管州债,表面上是为各州分忧,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方式,不知不觉地、隐晦地掌握了对各州的经济主权。债务接管的主要问题不是金钱,而是权力!是中央对各州的控制、信托和独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9 00:53:36 +0800 CST  


汉密尔顿财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9 19:52:40 +0800 CST  
汉派:这完全是一种污蔑。
麦派: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汉派:你们只从一个方面考虑问题。你们想到没有,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集中,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能够集中力量谋发展,这就是优点。接管州债这样的活动,不是腐败的集中,而是各类积极能量和因素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能为国家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麦派:哈,还动力呢。“集中的权力有着固有的恶”,难道连这点常识你们都不懂?
汉派:固有的恶?你们才是“固有的恶”。大家都看得到,一些州在独立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牺牲,才导致债务沉重。独立战争不是一个州的战争,是全体十三州的战争。现在战争胜利了,你们就想抛开他们不管,你们难道不“恶”?现在中央想接管,让全国共同来承担,你们却千般狡辩,万般不愿,完全反对,你们难道不“恶”?
冷酷、自私、无情,这就是你们的特性,没有谁比你们更恶。
麦派:@#¥!%。
……
道理其实很明白,就是谈不拢。事情也简单,就是债务轻的不愿多负担,债务重的想让大家分摊一点,各持己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9 22:49:58 +0800 CST  
争得差不多没新意了,投票。
1790年4月12日众院表决,以31票对29票否决了汉密尔顿的意见,麦迪逊获胜。
汉密尔顿闻知,眼前一黑,差点摔倒。他的宏大理想,仅仅以如此微小的差距落败。
一票可以拉平,两票可以反超,差距之微,令人慨叹。
这回轮到麦迪逊松了一口气,心情愉快。他算了一下,虽然票差很小,但只要联合得当,无论汉密尔顿怎么折腾,都无法过关。
两票之差居然是天堑之隔。
汉密尔顿心急如焚,数天间瘦了很多。
【关于建都地点的争论】
1789年首次提出建立新都,《宪法》规定,新都面积不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不得放在一个州内,必须从附近的州购置土地。
在建都之前,选择一个临时首都,为期10年。10年内建好新都,然后搬入。
本来联邦不缺候选首都,纽约、费城等城市都有资格成为首都。但是,美国南方人有个奇怪的感觉:城市不是好地方,是卑鄙的商人和无耻的投机家的乐园;要是把首都放在城市,政府就会被这些卑鄙无耻的人把持,这不行。应该把首都建在远离大城市的深林荒野之地,这样才让人放心!
议题一抛出 就引起各州垂涎,争论异常激烈。各州都讲出一大堆理由,证明自己才是建都的首选之地。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09 22:50:31 +0800 CST  
州中的龙头老大----弗州,提出要建在离华盛顿家乡不远的波托马克河附近,其他州一点都不服。
马萨诸塞说,我们是最早闹革命的地方,革命中做出的牺牲最大,首都理应建在我州。
纽约说,我们州是商业大州、出口大州,东部代表州,经济活跃。纽约市是个现成的首都,根本就不要建新都,首都理应留在我州。
宾夕法尼亚说,你们别争了,费城早就是首都,什么都齐备,完全可以继续做首都。我州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建都,十分方便。我州位于十三州的地理中心,南北各半,建都位于全国中心,十分合理。
最南部的州佐治亚也说,首都最好建到最南端,我州阳光充足,风景优美,发展潜力大,建都前景无量。
加入联邦最晚的罗德岛,其代表慌忙慌急赶到国会,申明:国都最好建在我州。我州最自由,体现了独立战争的原则,加上我在在北部,建都可以守住北大门。境内风景秀丽,十分适合建都。
……
十三个州,没有不为自己讲话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0 23:19:09 +0800 CST  
演讲者一本正经,讲出的理由堂而皇之,仿佛真的是为国家着想。
实际上,都是为了地方利益。
按照每州一个地点计算,会产生13个候选地点。实际上,经过一年多的争论,产生了16个地点。
安纳波利斯、巴尔的摩、卡莱尔、弗雷德里克、日耳曼城、纽约、费城、波托马克河、特伦顿等地是热点。
16个地点,足以让人吵得筋疲力尽;热点这么多,足见没有地方有显著的优势。
平心而论,宾夕法尼亚地处地理中心,又是大州,也是革命中心州之一,费城又是多年的临时首都,该州的几个地点确实更符合人心。
但是,首都实在是太诱人了,各州无不极力争取。
尤其是弗州。
尤其是麦迪逊。
此人死死把着波托马克河不放,坚决不松口。其他地方任你怎么争,反正麦迪逊只坚持波托马克河,其他的一概不同意。
龙头州这么干,其他州要争赢就更难了。本来宾夕法尼亚还有点希望,但麦迪逊联合其他州一起反对,宾夕法尼亚就没戏了。
宾夕法尼亚人也不是傻瓜,麦迪逊一提波托马克河,他们也联合其他州反对,麦迪逊也只能苦笑。
到最后,无论哪个州有希望,其他州就联合起来反对,枪打出头鸟。
结果,没有一个州能成功。
大家齐心协力耍赖,众志成城地把这个问题打成死结。
【妥协就是请客吃饭】
远离纽约,一个人从家里出发,正式动身去当部长。此人便是杰弗逊。他从法国归国回到家里时,汉密尔顿已经为他的财政计划而奋斗,弄得筋疲力尽。
杰弗逊的故乡,到处流传华盛顿当总统的表现,很多人夸张地谈论总统就职仪式如何如何庞大,华盛顿如何如何风光,完全像国王的派头。
杰弗逊听了很不高兴。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1 23:44:00 +0800 CST  
潜意识中,对任何回归王权的东西,都很厌恶。
走啊走,走到宾州,顺道看望了富兰克林。老革命真的完全老了。1788年10月因病无法从事公务活动,只好退休在家里休养,但头脑还很机敏。杰弗逊亲眼看到老家伙一气写完了一封信,不禁为老人的脑力惊叹。要知道,老革命已经84岁了。那个时代,能够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凤毛麟角,更不要奢求头脑还这么灵便。
1990年4月16日,杰弗逊赶到纽约。第二天,久依病床的富兰克林忽然象一个健康人一样,起床站起,招呼人帮忙。他的亲人大为惊讶,以为他身体好转了,谁知他说:“请帮我整理一下床铺,让我死得像样些。”
亲人闻之,大惊失色,都劝他好好养病,早日康复,一定会长命百岁。他轻声回答:“我不希望这样”。
还是那么睿智和从容,知道大限将临。
当晚11点,这位伟人安详逝去。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崇尚个人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博爱的一生,是克己勤奋的一生。
美国人总结他的一生,公认为他是美国精神的代表。
所谓美国精神,主要体现在:
酷爱自由但服膺法律,强调人权但珍视义务,尊重政府但警惕滥权,爱戴领导但不盲目崇拜,信仰宗教但热爱科学,互帮互爱但崇尚独立,一切特色鲜明但少有偏激,整个社会兼容并包而又创新发展。
几乎所有美国人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摆脱一切思想的藩篱、习惯的束缚、家庭的清规、阶级的观点甚至民族的偏见,自由探索,亲身实践,深入本质,追求真理。不相信超自然事件,不依靠意识形态,喜欢找到证据,把事情弄清楚,凡事以有主见为荣,把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利害关系。这一切构成了美国性格。
富兰克林就是这种人的代表,被称为“美国先生”。
富兰克林之死,震惊大西洋两岸。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3 08:00:40 +0800 CST  
消息传到纽约,杰弗逊既惊讶又不惊讶。惊讶的是,才离开9天就不幸迅至,不惊讶的是,老人确实老了,谁时走人都在情理之中。
杰弗逊告诉华盛顿,请示该如何开展悼念活动。谁知华盛顿居然说:不举行悼念活动。
“为什么?”
“我不想开创一个政府行政部门悼念名人的先例,我不知开创这样一个先例是否合适?”
杰弗逊无语。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新总统那么二。4月21日,费城为富兰克林举行葬礼,2万多人送别。要知道,当时费城总人口也只有4万,成年人几乎全出来了。码头船下半旗,教堂哀钟长鸣,城里礼炮隆隆,向他作最后的告别。
4月22日,麦迪逊在众议院提议为富兰克林服丧一个月,议员们罕见地没一个耍贫嘴,无异议通过。两个月以后,消息传到法国,6月11日,巴黎国民议会,米拉波动议为富兰克林哀悼三天,拉法耶特等附议,议员鼓掌通过。
二货华盛顿这样评价富兰克林:“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受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受敬爱,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一代伟人逝去,地球还得运转。数天后,议会仍旧陷入债务和建都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3 23:39:16 +0800 CST  

杰弗逊到首都后,发现到处弥漫着权力崇拜的气息,不管是日常见面、饭桌上还是会议上,杰弗逊发现,自己可能是“唯一的民主派”。
其实,议会中的民主还是很充分的,一直因此陷入债务和建都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行动家汉密尔顿一天也没闲着,紧张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他知道,此事只有联合大州才有希望获得突破。可弗州领头人是麦迪逊,没办法联合的。那就只有找宾州,但是,收效甚微。
一天,汉密尔顿突然想到了杰弗逊,意识到这可能是个缺口。其他人是老油条,杰弗逊刚到首都,什么都不太懂,汉密尔顿可以……忽悠。只要水平高,不怕忽悠不到。
在弗州,杰弗逊的影响力比麦迪逊大,搞定杰弗逊,麦迪逊也无可奈何。
汉密尔顿派人与杰弗逊见面。那人作痛苦状,痛彻心扉地陈述债务法案的重要性,声称如果不通过,政府就没有信誉,投资就不会到来,经济将遭受打击,美国将毫无希望……反正,讲得越可怜越好,表情越痛苦越佳。不相信悲天悯人的杰弗逊你不动心。
杰弗逊那里受得了这个,马上动心了。
只是可惜,麦迪逊也在场。那人一讲完,麦迪逊就进行了驳斥。让那人的表演效果大打折扣。
那人讪讪而退。
但在杰弗逊心里种下了种子。杰弗逊在欧洲搞外交时,亲眼目睹一些企业,由于贷款不到而垮掉,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不小的损失。
杰弗逊从心底里赞成债务法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4 07:36:36 +0800 CST  
话说国会议员只要当面吵没用时,就想办法背后和谐,主要办法是----请客吃饭。有事到饭桌上谈。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喜欢这么干,美国也一样。
汉密尔顿就是这样,他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尝试到另一棵树上吊吊----宾州。他和宾州头头脑脑见面,桌上谈条件。他要求宾州赞成债务接管法案,他则帮忙拉票,争取把临时首都和永久首都都留在宾州。
但他拉了又拉,票数还是不够。
汉密尔顿气结,丧魂落魄。
万般无奈,还是得回过头来,找弗州这棵最大的树,想办法从杰弗逊处突破。
宾州从与汉密尔顿联合失败中得出结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必须找弗州这棵大树协商。只有两个大州联合起来,才能得偿心愿。可两个州都想要首都,那首都给谁呢?
饭桌上谈,向饭桌要结果。
6月15日,两家边吃边谈,谈着谈着灵感就来了:临时首都给宾州费城,永久首都给弗州波托马克河。
明眼人一看,宾州吃亏了。
宾州却觉得,弗州亏了。因为一旦临时首都落户费城,10年之后,肯定不会再迁了。波托马克河边是个什么地方?是一个林草密布的荒山丘陵,远离城市,人迹罕至,只适合打猎和隐居,属于“印第安人的棚屋地带”,10年之后不太可能把首都迁往这不毛之地。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4 23:41:15 +0800 CST  
这么一来,费城不久成了永久首都了吗?嘻嘻,厉害吧。
其实弗州更厉害。他们心有定见:新总统是弗州的,负责10年内建成新首都,到时候一定要搬迁。
双方都很满意。可一权衡,还是没有必过的把握,怕纽约和马萨诸塞等地捣鬼唱衰。
这时,汉密尔顿不失时机地登场了。
大约是19日,汉密尔顿和杰弗逊“不期而遇”,一起在 办公室外等候华盛顿。虽说两人都是华盛顿的阁僚,但平时各有各的事,不怎么见面。这天,他们“偶遇”了。
汉密尔顿失却了以往的自信和灿烂,风采全无。脸色阴暗,面容消瘦,极度沮丧,看上去完全失魂落魄。
这个失魂落魄的人主动走过来,一个动作把杰弗逊弄得很意外----他居然挽起了杰弗逊的手臂,好像他俩是多年的闺蜜。
汉密尔顿平日是个极度自信和傲岸的人,不可能为了什么事而放下身段。这次,却反常地向杰弗逊示好。
他向他谈起了债务法案,谈起了面临的艰难处境,希望杰弗逊从国家利益出发,想办法促进法案的批准。作为回报,他……
“兄台不必多讲了,明晚我请你吃餐饭!”
20日晚上,两人如约围在桌子边,旁边坐着汉密尔顿极不愿意看到的人----麦迪逊。
三个人都是天才。
他们谁也没有料到,从这餐饭起,这三个人开始决定联邦的走向,连老大华盛顿都开始逊色。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4 23:42:10 +0800 CST  
作者:@新昌仁慧 时间:2013-08-15 13:20:23   潇湘观渔 16715楼 2013-08-13 08:00:40
潜意识中,对任何回归王权的东西,都很厌恶。
走啊走,走到宾州,顺道看望了富兰克林。老革命真的完全老了。1788年10月因病无法从事公务活动,只好退休在家里休养,但头脑还很机敏。杰弗逊亲眼看到老家伙一气写完了一封信,不禁为老人的脑力惊叹。要知道,老革命已经84岁了。那个时代,能够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凤毛麟角,更不要奢求头脑还这么灵便。
1990年4月16日,杰弗逊赶到纽约。第二天,久依病床的富兰克林忽然......
-----------------------------
看到1990年,吓一跳。
---------------------------------------------
谢谢,是1790年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5 20:15:25 +0800 CST  
三个人进行了“友好协商”,达成了重要协议:弗州同意债务接管法案,汉密尔顿同意定都弗州。
具体就是,确定弗州的债务为3500万元,纳税也为3500万元,两项相抵,拉平,弗州不吃亏;
麦迪逊负责再拉3票赞成债务接管方案,确保过关;
汉密尔顿负责做好纽约、马萨诸塞的思想工作,不捣乱。
一餐饭,交易告成。看似无解的局面,三人一合计,就解决了,达成大功。
7月24日,州债接管法案在国会通过,不久,定都法案也顺利通过。老大难问题在餐桌上解决了。
汉密尔顿是赢家,债务接管计划过关,心中的宏图大业从此开始。
弗州是大赢家,还债上没吃亏,还抢来了首都。杰弗逊估计,首都给弗州带来的经济流量每年高达50万美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那么多。
更大的赢家是华盛顿。以前他看到这两件事陷入困境,忧心忡忡。受此影响,政府施政很艰难,华盛顿束手无策,很没有面子。现在,一下子都解决了,大家恢复了对政府的信心。
弗州抢来首都,就离他家不远。将来首都还命名为“华盛顿”,成为土财主华盛顿永恒的纪念。
华盛顿笑得最欢:“我说嘛,不管事情多难,总有解决的办法嘛”。
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债务法案通过以后,世界金融中心很快把美国划为信用等级最高的国家,外国资本潮水般地涌入美国,国家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获得巨大成功。
在此之前,美国看似困难重重,华盛顿们束手无策,但汉密尔顿一出,高手棋一着,全盘皆活。
汉密尔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5 21:40:52 +0800 CST  
第四节 裂 痕
债务和建都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争论如此之激烈,过程如此之曲折,还是让人惊心动魄。议员们为了地方利益,所展现出来的无节操、无节制、无顾忌,让人大开眼界。有的地方竟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让人震惊。没有几个人料到,中央政府建成以后,会是这个样子。长此以往,这个政府能不能存在下去,还真是让人忧心。
华盛顿看着立法机关乱糟糟,只能叹气,无可奈何。他贵为总统,却管不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保持行政分支的团结,维持中央政府运转,避免政府崩溃。
但是,他的想法太天真了。他不知道,目前立法机关的乱象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菜还没有上桌。他手下内阁的内斗,才是主菜。其所掀起的惊涛骇浪,差点倾覆政府大厦。
源头始于杰弗逊。
杰弗逊还在弗吉尼亚的时候,就风闻华盛顿当总统后,大摆君主气派。就职仪式上,坐着6匹白马拉的车,与君主相似;他还举行朝会,先由贵妇人向他施礼,再由达官贵人致敬,与皇家宫廷类似;华盛顿夫人只准贵族进入她那皇家式的起居室,两人态度十分傲骄……
到首都一看,发现人们讲的虽然不是100%准确,但大致不虚。
怎么回事?华盛顿以前不是这种人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3-08-16 07:37:25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