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小八,这么晚还不睡觉,美容大业几时得成?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0:12:56 +0800 CST  
@海棠栖露 2015-04-28 00:12:56
小八,这么晚还不睡觉,美容大业几时得成?
-----------------------------
@江东一户侯 2015-04-28 00:20:26
夜深人静,走私适宜,海棠,加油!!!
-----------------------------
谢谢江东的极力支持。你们先去睡,我还要赶稿子。晚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0:23:28 +0800 CST  
昨天有一位同学问起古巴导弹危机。这个话题我很早以前详细了解过,本来准备写个短篇叙述一下。后来查证细节的时候,发现度娘的介绍非常棒,就直接转载了过来,或许对于大家理解召陵会盟,还有江东一户侯提到的锯箭法,都很有帮助。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37:27 +0800 CST  
一、起因

1.古巴革命
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月
古巴导弹危机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领袖人物年仅32岁。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2月,卡斯特罗出任总理,4月访问美国,还受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热烈欢迎。巴蒂斯塔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美国政府欢迎卡斯特罗,并不是赞赏反对独裁统治,而是企图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基础。
无论是卡斯特罗还是他的战友,本来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任何联系,而且甚至对马列主义、对共产主义学说尚无基本的认识。

2. 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日益恶化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的领导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国政府担心控制不了古巴,后院起火,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基础,于是就对古巴新政权产生了怨恨和不满,并且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古巴,企图逼新政府就范。但是古巴新政府的领导人很有骨气,并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这就导致了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日益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竟然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同时,从经济上开始对古巴进行制裁,把一个完全依靠生产和销售糖类来维持国计民生的国家严密地封锁起来,使它的食糖卖不出去,企图通过卡断经济命脉来扼杀年轻的古巴共和国。

3.猪湾事件
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B-26型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000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并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新政府。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预料到72小时之内,入侵者即被古巴人民一网打尽。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就此罢休,反而继续对古巴施加压力,继续采取敌视古巴的政策。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38:36 +0800 CST  
二、过程

1. 向苏联寻求援助
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足点。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的事情。他认为,古巴局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关系到苏联的威信及其在拉美的立脚点。古巴和苏联于1960年就恢复了外交关系。在美国同古巴绝交后,苏联就抓住机会,增加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苏古关系的发展,也就隐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和日后的导弹危机。
被逼入绝境的卡斯特罗,1960年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2. 赫鲁晓夫的逻辑:思前想后,值得一试
他坚决主张把导弹运进古巴,理由是:
第一,约翰·肯尼迪上台之后,吉隆滩战役登陆失败,使他在外交上输了一个回合,美国没有充分理由反对卡斯特罗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对付另一次入侵,其中包括接受苏联的核武器援助在内。
第二,对抗美国的包围。鉴于当时美国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应尽快秘密地把导弹运进古巴,而且要在美国发现之前装好,可供发射。
第三,最重要的一个动因,是为了在全球恢复美苏平衡。50年代后期,在军备竞赛中,肯尼迪政府在50年代后期拚命扩充其核武库,使美国在苏美核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赫鲁晓夫看来,向古巴部署导弹显然是恢复苏美平衡的一个快捷、便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军事角度来说,在古巴安置大约60枚导弹,有的射程1000英里,少数射程1500英里到2000英里,而且可以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因而事实上就会使苏联打击美国的能力增加一倍,改变苏联的战略地位。
第四,可以巩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地位,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控制古巴,从而把古巴作为同美国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以增强苏联的威慑能力。赫鲁晓夫或许也知道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军事冲突,但思前想后,觉得这场大赌博还是值得一试的。

3. 运送导弹:赫鲁晓夫的打算是,在古巴秘密部署核导弹,并且力争在美国发现之前做完这项工作。
1962年,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计划,赫鲁晓夫在7月3日和8日参加了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达成秘密协议。
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于7月开始实施。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 20或30倍的核弹头。经过伪装的第一批武器是在7月下旬用商船运抵古巴的。
直到1962年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4. 苏联一直否认
在此期间,苏联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在古巴拥有任何进攻武器。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表示:苏联不需要为了击败侵略,为了进行报复性的打击而将自己的武器转移到其他任何国家,例如古巴。赫鲁晓夫并且保证,在11月美国国会选举前,他不会挑起任何事件。一周以后,苏联政府发表了一个声明,特别提到征召后备役军人以及美国对苏联向古巴进行海运而引起的惊恐问题。声明说,苏联的船只是装运“给古巴人民日用品和食物”号,但是,接着又承认:“由于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集团的威胁,应古巴政府的请求,还装载着一定数量的武器,以及训练古巴人使用现代化武器的军事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声明继续说:“……我们的核武器爆炸力如此强大,而苏联又拥有如此强大的火箭来运载这些核弹头,以致没有必要在苏联疆土之外寻找发射核武器的场所。……苏联有可能从它自己的国土上支援任何爱好和平的国家,不仅是古巴。”

5.被发现
1962年8月,美国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
1962年10月14日是星期天。在这个万里无云的星期日凌晨,两架美国U2飞机从南向北飞过了古巴西部上空。他们拍摄了大量照片。由专家们仔细地研究放大照片上的每一个画面。
10月15日,他们认出了一座发射台、许多发射弹道导弹的建筑物,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在修建射程为2000英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使用的坚固的永久基地。而且,美国鉴定专家确信,发射装置上安装的是导弹核武器。
1962年10月16日,约翰·肯尼迪总统才得到上述情况的汇报。他对赫鲁晓夫欺骗他的行为非常恼怒,并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关系重大。他没有料到苏联人在古巴这样一个地方会采取如此轻率和冒险的行动,没有料到转眼之间古巴戏剧性地拥有了在西半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装备最好的军事力量。肯尼迪感到,苏联导弹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要是不猛烈回击,那就会有损他的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他的不信任,并使美国如芒在背。肯尼迪决定,要使苏联明白美国不惜一战的决心。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0:09 +0800 CST  
6.海上封锁,美国态度强硬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约翰·肯尼迪认为这一“秘密、迅速和异乎寻常的导弹设施”是“蓄意的挑衅和对现状作出的毫无道理的改变,是美国不能接受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又以强调的语气列举了美国即将采取的海上“隔离等初步措施”。他在演说中用“隔离”一词代替了“封锁”,认为这个词比“封锁”火药味较少,比较适用于和平、自卫的行动。然而,婉转的言词并没有减弱行动的火药味。封锁命令一下达,美国地面、空中和两栖作战部队即开始集中。此外,还调集出兵古巴所需要的军需物资,开始采取保护美国免遭核袭击的种种预防措施。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美国总统下令,载有核弹头的美国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的上空。
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着实让赫鲁晓夫吃了一惊,于是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赫鲁晓夫低估了美国的情报系统和肯尼迪政府的强硬态度。

7. 世界危在旦夕
在肯尼迪发表广播讲话以后的5天中,即从1962年10月23日至27日,局势紧张到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核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加勒比海上空,整个世界危在旦夕。
10月23日,星期二。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的拦截,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
1962年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美舰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在发射台上听候指令。不仅在佛罗里达和邻近各州,美国集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参战,而且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美国对古巴实施的海上“隔离”,于10月24日上午10时起正式开始。在蓝色的加勒比海上,美国海军舰只控制了几千英里长的海域。在离古巴东部海岸约300公里的大特克岛上,设有巨大的美军导弹跟踪站,密切监视往古巴去的船只的一举一动。整个古巴像个铁桶似地被团团围住了。
1962年10月25日,苏联此时作出了一个决定,即以不携带武器的船只去考验封锁。

8.最紧张、微妙的阶段 赫鲁晓夫寻求妥协
10月26日,星期五。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被白宫形容为“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信,它“显然是在情感冲动下写的,充满着要避免核战的激情”。在信中,赫鲁晓夫承认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但把它们说成是纯粹防御性的。然后他说,他深切地渴望和平,让我们不要使这种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吧,强行实行隔离只会使苏联采取它自己认为必要的措施。但是,如果美国作出不会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的保证,并且,如果它撤回自己的舰队,不再搞隔离,这就会使一切马上改观。
1962年10月27日,就在美国总统答复赫鲁晓夫来信之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又收到了苏联领导人发出的第二封颇为冗长、带官腔的并带有更大火药味的信件(这也许是由苏联外交部写的)。信中包含着实质上不同的立场,其实质是谋求实现一种相互交换。
“我的这一建议是: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我们同意这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
肯尼迪立即拒绝了这种交换方法。他没有答复这封信,但白宫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土耳其与古巴危机毫不相干。这封信既反映出克里姆林宫内部意见的不一致,又使美国对苏联的意图更加捉摸不定,因而使局势又复杂化了。
此时,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核部队和常规部队都已经奉命准备随时行动,一支庞大的入侵部队也聚集在佛罗里达。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官方普遍估计,在古巴的几个发射场已处于发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导弹发射场的任何直接空袭都可能造成美国城市上空的热核爆炸。肯尼迪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权衡了赞成与反对从土耳其撤除导弹的两种主张,讨论了空中打击和入侵的时间表。
正当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激烈紧张地辩论应采取什么对策和一筹莫展的时候,罗伯特·肯尼迪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摆脱危机的办法。他说,为什么不可以不理睬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信呢?
他向赫鲁晓夫发出了接受他10月26日星期五"提议"的信:
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962年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 ……
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962年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约翰·肯尼迪[1]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0:42 +0800 CST  
三、结束

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他认识到,长期容忍无法打破而又日益加强的封锁不利于苏联,封锁拖得越久,苏联的损失比美国就越大。在作出这一决定时,他已经来不及、也不想与性格倔强的卡斯特罗商量了,因为他已通过情报部门获悉,如果第二天不给美国答复,美军就会在29日或30日轰炸苏联的导弹设备和古巴的军事目标,然后,入侵该岛。再拖延下去,就意味着死亡。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信中说:
“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随着这一句话的播出,这场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信中没有再提撤出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为对等条件。
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
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肯尼迪同时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命令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
加勒比海又平静了下来。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1:05 +0800 CST  
四、影响

1.美苏关系的转折
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
2. 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
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在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
3.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
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1972年的《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4.苏古矛盾
而对于第三者古巴而言,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
5. 美苏利益交换
为了不使得美国的北大西洋公约盟国感到难堪、另外也出于宣传目的,美国从土耳其撤军比苏联晚一些,而且是秘密撤军。这样美国从表面上来看是这场危机的胜利者。不顾虑这个对外的心理效果的话苏联在这场危机中获得了一个战术胜利。通过在古巴布署和撤出导弹,苏联达到了美国从苏联的邻国撤出导弹的目的。平心而论,双方都达成了原先所设定的目标,也都各自保住的面子,算是一个相当圆满的解决。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2:23 +0800 CST  
顺便跟大家告个假,刚刚开完一个会,现在马上又要出去,争取上午赶回来更一段;如果来不及,就只能下午再来。不好意思。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4:26 +0800 CST  
@海棠栖露 4380楼 2015-04-27 22:55:00
秦君祖先(非子以前)以赵为氏是不错,但氏是可以改变的,至于封于秦后是否即改作秦氏,我也不知道。但三字经里说: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
@哲郡 2015-04-28 09:16:16
哲郡兄,我追问一句,非子以前以赵为氏,是怎么得出的?
—————————————————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嬴姓后人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这段话有三个问题:
1、“以国为姓”,当是“以国为氏”,太史公在史记里......
-----------------------------
哲郡兄,下午再仔细看你的留言罢。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09:44:58 +0800 CST  
冒个泡,证明我回来了。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14:41:04 +0800 CST  
@海棠栖露 4380楼 2015-04-27 22:55:00
秦君祖先(非子以前)以赵为氏是不错,但氏是可以改变的,至于封于秦后是否即改作秦氏,我也不知道。但三字经里说: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
@哲郡 2015-04-28 09:16:16
哲郡兄,我追问一句,非子以前以赵为氏,是怎么得出的?
—————————————————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嬴姓后人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这段话有三个问题:
1、“以国为姓”,当是“以国为氏”,太史公在史记里......
-----------------------------
哲郡兄的讲解,条理很清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15:29:04 +0800 CST  
@地球家国 2015-04-25 16:54:57
据说秦国与赵国是一个祖先,都是嬴姓。秦国,嬴姓,秦氏,秦国国君一般都是叫赢某。赵国,嬴姓,赵氏,赵国国君都是叫赵某。不知道怎么解释,一个称姓,一个称氏,楼主能不能给讲解一下
-----------------------------
@海棠栖露 2015-04-25 22:17:49
很抱歉,海棠急切间给不出答案。
如果有哪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解释一下就太棒了。
-----------------------------
@风起吴越 2015-04-27 08:48:04
国君无氏,以国称之。所以对先秦君主称姓、称氏都是错误的,比如常看到有人拿周公和秦武王的姓名取笑,就显得很无知,人家正式的称呼是周公旦,秦武王荡或者秦王荡。同理公族的称呼都是公子、公孙或者王子、王孙加名组成的。氏是一般贵族用的,公室成员只有到了需要脱离公族的情况下才会取氏,表示从此自己不是公族成员了。
-----------------------------
@海棠栖露 2015-04-27 09:05:15
谢谢指教!
春秋时期人物的称呼确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海棠到现在仍然一知半解。在撰写此文时,随着对 历史 知识了解的加深,常常需要回过头去修改前文中错误的称呼,譬如周公姬旦和召公姬虎这样的例子(当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指正,海棠不是搞 历史 出身,写春秋完全是出自兴趣爱好)。
风起吴越 兄的看法,令海棠耳目一新,但有两个问题存疑。
第一个。海棠知道国君应该以国号为氏,但似乎......
-----------------------------
@gxq1024 2015-04-28 13:52:21
赞同风起吴越的说法
国君不讲氏,氏是士大夫阶层用的,郑国、宋国、越国等等不讲郑氏、宋氏、越氏。齐国姜子牙辅佐周文王之前,属于落魄士族阶层,为吕氏。可能后人习惯,称齐国为吕氏。楚国类似。
一般公族的公孙以后,就需要脱离公族,自己立氏。所以三桓,严格意义上讲就已经是脱离公族了。
造父封赵城,为士大夫阶层,立赵氏。至于恶来之后,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跟姓赵氏也是符合逻辑的......
-----------------------------
谢谢gxq1024,道理越辨越明,海棠深受教益。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15:31:45 +0800 CST  
第二十四章 荆楚易帜(六)


谈判结束后,双方都对对方的底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都对对方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也都隐约看到了一丝和解的曙光。

当然,战争是极端复杂且无比凶险的系统工程,一场酝酿了这么久的大战,仅凭三言两语就想完全化解是不可能的,双方还需要继续考察对方的实力与意志,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直到相互妥协的充分条件出现为止。

于是,联军拔师南下,屯扎于楚国边境要塞陉地附近,楚成王也毫不示弱,立即派王室宗亲屈完率军加固陉地,双方进入相持观望阶段。

自春至夏,攻守双方就这么剑拔弩张地干耗着,虽然一个火星就能让双方陷入疯狂的杀戮,但双方发自内心地都不想也不敢制造摩擦。

时间在紧张的气氛中一点一滴缓慢流逝,最后齐桓公和楚成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双方旗鼓相当,战斗力接近,无论是打,还是吓,或是耗,都无法收获意外的惊喜,是时候进行实质性的和谈了。

考虑到楚军身处本国要塞,不可能弃守,所以齐桓公下令联军主动退却至召陵,与楚军脱离接触,为和谈营造条件。

楚成王心领神会,随即派屈完赴召陵拜会齐桓公。

为了达到谈判时居于有利地位的目的,齐桓公决定利用最后的机会来威吓楚国一把,故特意把联军精锐列成雄壮的阵势,然后邀请屈完同车阅兵。

阅兵途中,齐桓公客客气气地说:“我们这次起兵并非为了逞敝国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延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贵国和敝国同归于好如何?”

屈完更加客气地说:“您不远千里送福而来,真是辛苦了,同好也正是敝国的愿望呀!”

温情脉脉的话说完了,媾和的意思也表述清楚了,于是又开始打嘴巴仗。

齐桓公指着身边装束严整、一眼望不到头的兵士问屈完:“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屈完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方城是楚国据有南阳盆地后,利用南阳盆地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是连接江汉平原楚国腹心的通道)的地形特点,在群山隘口间修筑的城墙。建成以后,南阳盆地几近完全封闭,敌对势力若想自正北方入侵楚国,首先就要面临艰难的攻坚战。

而汉水则是众所周知的周昭王丧身之地,北方车骑视作畏途。

屈完把方城和汉水端出来,那等于摆明了告诉齐桓公,你的矛利,我的盾坚,真打起来,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齐桓公沉默不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屈完遂与联军各路诸侯歃血为盟,双方就此罢兵。

召陵会盟就像一场没有进球的足球赛,乍一看似乎很沉闷,其实亮点还是颇多,双方藉由谈判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结果,体现了各自对宏观局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取舍得当的政治智慧。

此外,以平局收场也不意味着双方没有分出胜负。

从即时结果上说,楚国被迫恢复了已中断约一个世纪的向周王室的进贡,周王朝至少在形式上获得了再次统一,这是齐桓公“尊王”政策的伟大胜利。

从长远影响上说,楚国被迫收敛了自己向中原扩张的野心,终齐桓公之世,楚国未再进行大规模的北伐。

齐桓公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成就不比血战一场达到的效果逊色。它反过来证明,齐桓公的确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最强者。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16:36:35 +0800 CST  
@看不顺眼就顶一下 2015-04-28 19:16:33
于无声处发一顶,以便海棠看见我。

-----------------------------
老远就看见亲了。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1:05:36 +0800 CST  
@江东一户侯 4449楼 2015-04-28 19:19:00
有时候要适当地调节一下。
-----------------------------
@95273838 2015-04-28 19:38:48
调什么调,节什么节。一天五更!!少了抽皮鞭
—————————————————
我的意思是有时候要骚扰楼主一下,帮他放松神经。
-----------------------------
@江东一户侯 2015-04-28 20:41:37
牛要笼头马要鞭,楼主不抽不更新。你有叛变革命的倾向啊。环境是恶劣的,斗争是残酷的,同志!!不能心慈手软啊,不能有妇人之仁啊。要把催更的革命行动坚持到底!!!
-----------------------------
江东你好狠心啊!诅咒你明天就当楼主。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1:06:37 +0800 CST  
@xflso2015 2015-04-28 21:47:15
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催更班委会,发挥集体的力量。

-----------------------------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2:06:03 +0800 CST  
@萌呆呆的爱 2015-04-28 21:54:43
分享一个成长的故事。



-----------------------------
啧啧!先天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去整?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2:35:55 +0800 CST  
@看不顺眼就顶一下 2015-04-28 22:09:22
海棠,今晚更什么内容?

-----------------------------
继续齐桓公的霸业。马上就更。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3:13:03 +0800 CST  
第二十五章 一个人的珠穆朗玛

召陵会盟,北方联盟在齐桓公的领导下,迫使楚国恢复供奉周王室。

在解读这一现象时,我们不能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单纯地以为这只是体现了齐国的实力比楚国略高一筹,而忽视了齐桓公对中原诸侯如臂使指般的整合才是更有价值以及更加本质的命题。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只要中原诸侯精诚团结在齐国周围,齐国就是一个无法被战胜的存在。团结得越紧密,团结得越长久,齐国的霸权就越强大。

当然,国际政治风云瞬息万变,齐国的利益诉求在不断调整,中原诸侯也各有各的国情,要求它们长期无条件地、发自内心地拥戴齐国是不可能的。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当共同的敌人楚国近期行情看跌后,中原诸侯的外患压力骤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的和谐局面必然难以为继,相互之间耍花招甚至排挤倾轧的现象也就随之浮出水面了。

联军在召陵散会后,准备打道回府,返程的路线大致是西南-东北走向,也就是取道郑国和陈国之间去往位于山东的齐国。



这条路线呈对角线横贯中原,行程最短,既便于联军成员依次归国,又能从途经的联军成员国获取后勤补给,走起来比较舒坦,联军当初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到达楚国的。

可是,对于选择这条理论上最为理想的路线,有的联军成员国却不赞同。反对者是陈国的领队辕涛涂,他反对的理由其实是算了一笔经济账。

同学们不妨想象一下,齐桓公作为中原领袖亲征楚国,当齐军打从各诸侯国路过时,东道主总要拿出粮草来犒劳齐军吧。

那好,当齐军开到鲁国时,鲁国要招待齐军,招待完了,鲁军跟着齐军上路;当齐鲁联军开到宋国时,宋国要招待两国联军,招待完了,宋军跟着联军上路。

以此类推,当联军开到蔡国边境的陈国时,已经收纳了齐、鲁、宋、卫、郑、许、曹七支队伍,兵力达到鼎盛。

这么多体力工作者都要陈国招待,陈国的公费开支比之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庞大,无疑吃了一个大大的暗亏。

往事已矣,不提也罢。关键是联军自召陵原路返回时,首先经停的又是陈国,等于说之前七国来食的盛况又要重演一次,陈国想一想都有眼前一黑的感觉。

但辕涛涂不是个傻瓜,它知道这样的理由放在心里盘算一下可以,要是公布出来就极度无趣了。

可是藏着掖着又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辕涛涂寻思先说服另一个联军成员国,然后两国合力劝说齐桓公更改退兵的路线。

辕涛涂看中的对象是郑国,因为郑国也是既定路线的主要受害者,它位于陈国以北,有“六国来食”的痛苦经历,想必会与陈国同气相连、同舟共济。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28 23:19:11 +0800 CST  

楼主:海棠栖露

字数:1828809

发表时间:2015-02-24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0:51:34 +0800 CST

评论数:80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