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如何编纂《四库全书》的?


续上

读罢此文, 读者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夏完淳写此信时的心情。信中先是表述了父亲夏允彝以身殉国, 自己也即将步其后尘, 所以无法再报答慈母之爱的悲痛之情, 又念及全家为了抗击清兵, 家中男丁几乎全部牺牲, 而嫡母(夏允彝的正室)削发为尼, 遁入空门, 生母(夏允彝的妾,因妻无后,故又纳一妾)则移居亲戚家中, 故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 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 生不得相依, 死不得相问。……淳一死不足惜, 哀哀八口, 何以为生?”但夏完淳并不仅仅只有悲痛, 所以他又写道:“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表白如果有来世, 则自己还是要同父亲一起共举反清复明的大旗。

综观全篇文字, 悲壮凄婉, 血泪交融,有亲属之情到民族之恨, 有杀父之仇到亡国之痛,可谓既有绵绵无尽之恨意, 又有男儿凌云之壮志。他最后写的“恶梦十七年, 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 可以无愧矣。”表现了英雄本色, 不仅宁死不屈, 而且到了来世,也要为国为家报仇雪恨。当时他只有十七岁。

夏完淳生于一六三一年,卒于一六四七年,就义时年仅十七岁。他是松江华亭(现上海市松江区)人, 原名复, 字存古, 明末抗清将领, 诗人。他从小就能作诗, 天赋超群。14岁时即隨其父夏允彝起兵抗清, 其父殉国后, 他又与师父陈子龙、岳父钱旃一起领兵抗清。后来不幸战败被捕, 押到南京牢中。原来是明朝统师的洪承畴,这时已经投降了清朝,做了清兵的元师,负责江南的战事,夏完淳就是被他的部下所捕。洪承畴曾亲自审问夏完淳,因为他听说过其人其事, 并且想劝说其归降。但在审问过程中, 双方发生了争执。先是洪承畴以自己为例, 劝说夏完淳归顺“大清”,说这是识事务者为俊杰,是“顺从天意”,因为明朝大势已去, 无法挽回了……并且允诺: 如果投降,不但可以立即放人,还可以赐予官职, 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如不愿为官,则可给予金银。但夏完淳的回答, 则使洪承畴恼羞成怒。

夏完淳先是问:“你真是洪承畴吗? 真的是我所一向仰慕的洪经略洪大人吗?”“我当然是洪承畴,我骗你干什么?”洪承畴回答说。夏完淳直视着洪的脸说:“如果你真的是洪承畴, 那么我今天有几句话要对你说。你做官做到当朝的兵马大元师,又封为经略大人,可谓官至极品了。皇上对你如此恩宠信任, 你怎么忍心背叛? 想来你也自小读圣贤书,什么是忠孝节义, 什么是精忠报国, 什么叫杀身成仁, 难道你都忘了? 你读书都读到那里去了?………”。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1 15:02:56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1 15:07:28 +0800 CST  

续上

还未等夏完淳说完, 洪承畴就一拍桌子,满脸通红地说:“住口! 你懂什么?别跟我讲圣贤书, 我比你懂得多。什么叫天命难违? 你明白吗? 你小小年纪倒也真冥顽不化, 我看你年少, 想拉你一把, 你居然无动于衷。现在不跟你多讲, 我最后问你, 到底投降不投降?”“决不投降”夏完淳斩钉截铁地回答。洪承畴当即下令推出斩首, 夏完淳英勇就义。

清朝统一中国后,从它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共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且,中间还出现过所谓的“康、乾、嘉盛世”,似乎清朝的统治者很能干。其实,说到底,是它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挥舞血淋淋的屠刀,二是实行思想控制。挥舞屠刀一法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会使用,但极端控制人的思想一法却是清朝所发明的,因此清朝的文字狱就特别的多,有时只因写错了一个字,就弄得家破人亡,甚至滿门抄斩,而在清朝以前则很少发生这种事件。可以说清王朝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中 最奴性的一个朝代,。而且由于其统治时间之长,人民所受的毒害也最深。今天的中国历史把清朝说成是 一个朝代,清朝的统治者也都成了中国人, 所以清朝入侵中国,消灭明朝,也只能说是改朝换代。可在当时明朝末年,那就不同了: 清和明各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说明和清是并列的一个国家里的两个朝代吧? 吴三桂因泄私愤而敞开山海关大门,再加上明朝国内战乱(李自成、张献忠造反),清兵乘机大举入侵,所到之处,攻城略地,烧杀虏掠,扬州十日,嘉定屠城,那都是有史可循的。作为夏完淳来说,他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起兵抗清,那是理所当然。虽然兵败被捕,但他能拒绝一切利诱,坚贞不屈,最后以身殉国。

十七岁的夏完淳,以今天的眼光来说,尚未成年,应该是一个还在念高中的学生。可是当时的夏完淳,却担当起领兵抗击侵略者的重任。呜呼! 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有多大差别?将洪承畴与夏完淳一比较,就明白此理了。(补充一点: 夏完淳就义之日距今已三百多年,但后来之人并没有忘记他。就在现今的松江地图上, 我们可以找到一处标有“夏完淳墓”四个红字的地方。)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2 20:51:39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2 20:56:56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2 21:12:00 +0800 CST  

(附录五)

抗清诗人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又名介,字懋中,号大樽。松江华亭( 海市松江区)人, 明末民族英雄。祖上世代务农。父亲陈所闻,以文学驰名江南,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刑、工两部员外郎。陈子龙六岁入学,受其父影响, 攻读诗词, 勤研经史。天启三年(1623),十六岁考得童生,名列第二。

当时太监魏忠贤在朝中专权, 很多廷臣因为反对魏忠贤,被削职为民或关入狱中受虐至死。陈所闻虽告病在家,但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仰天长叹,又教导陈子龙分析邪正之别,明察是非。天启五年(1625),阉党矫旨到苏州逮捕告假在家的文选员外郎周顺昌,激起当地民众的公愤,在纷乱中,一名提犯人的官员被愤怒的群众打死。为伸张正气,表达自己抗议阉党的不法行为,陈子龙冒着灭族的风险,将稻草缚成一个人样,“书奄名射之”。从这一年开始,他先后与本郡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以及苏州、嘉兴等府的一些文人学士结为好友,后来大都成为江南党社运动的骨干。天启六年(1626),陈子龙补松江府学生员。同年他的父亲病故, 守孝而闭门不出,一心博览群书,尤其苦读于古代文学。

待续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4 19:37:02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4 19:40:51 +0800 CST  

续上

崇祯元年(1628),陈子龙二十一岁,与邵阳知县张轨端的女儿结为夫妻。后纳妾蔡氏。当时,江南一代名妓柳如是(1618—1664),年方二十余,“色艺双佳”,擅长诗、词、赋,堪称才貌双全,芳名远扬。不少才子对她爱慕不已。陈子龙虽一度也曾迷恋醇酒美色,但开始对柳如是並无好感。柳如是钦佩陈子龙享誉海内,欲委身于他,曾数次写帖托人转交陈子龙, 向陈表达爱慕之意,並自称“女弟”。 最终两人曾短暂同居, 后又分离。

陈子龙与柳如是“自由恋爱”的故事 ,在清代虽已有人流传,但说法不一。讲述最明白的则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写的《柳如是别传》。据《柳如是别传》一文考证,在崇祯八年春夏之季,陈与柳曾短期同居,感情深挚。然而最终不能结为夫妻,甚至永别, 一是由于陈妻张孺人从中横插一刀, 表示与柳不能相容,而柳亦不甘心为妾;二是由于陈的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柳之要求。这样分析虽然合情合理,也附合事实,但是这只是指出了他们最终分手的外因。陈、柳爱情有花而没有结果,应该说还有两点内因:一是陈受当时的士风影响,没有再敢向前一步;二是陈对待女性的态度相当传统,而柳则具有追求平等自由的观念。外因和内因结合起来,才是他们最终分手的原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5 18:32:07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5 18:37:33 +0800 CST  

续上

陈子龙于崇祯二年考中秀才,名列第一。是年,夏允彝、杜麟征二人在松江成立“几社”。 几社和其他文社一样,起初是通过以文会友,选择志同道合者和学习制艺,后来由于政治形势改变,逐渐演变成一股舆论动力。最初入社者有周立勋、徐孚远、彭燕又等三人。后来陈子龙得知也积极要求加入,众人见他虽然年少,但已熟读经史,落笔不同凡响, 就接受他的要求,遂成六人之数, 世称“几社六子”。几社的特点是入社极严,非师生子弟不能入社,社友与社友之间亲如兄弟。几社成立后,首先刻印制艺范本《几社壬申文选》,收集六子之文,每人入选六十首。又刻《几社会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几社名声大振, 陈子龙的名气亦因之蒸蒸日上,登门拜访者可谓车水马龙。

崇祯三年(1630)秋,陈子龙应乡试考中举人。次年赴京师会试,落第归里,闭门研读古文词。又作书数万言论时政得失,本欲上奏朝廷、被友人告戒而中止。崇祯七年春,再度赴京会试,又不中,遂回家闭门谢客,专意于诗词,作古诗乐府百余章, 成《玉堂集》、《平露堂集》。崇祯十年,陈子龙第三次公车北上,这一次终于“修成正果”,:考毕榜发,他与夏允彝同中进士,俱在丙科,当赴外地为官。陈子龙选得广东惠州府司理,赴任途上,尚未抵达目的地, 却在半途闻继母病故,遂返回家中治丧。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7 19:36:29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7 19:39:46 +0800 CST  

续上

此时明王朝的统治已危如累卵,内部各地农民起义,外敌又在旁虎视眈眈。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已使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出于忧国忧民的精神,大声疾呼文化要“经世致用”,以改变腐朽落后的社会现实,陈子龙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位突出代表。这一时期,他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了两件事。

崇祯十一年(1638)夏,陈子龙出于时代的紧迫感,与徐孚远、宋徵璧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凡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旁采高深以志在征实,编纂成《皇明经世文编》,共计五百零四卷,又补遗四卷。是书的目的是“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农田、水利、学校、典章等等,并根据当时的许多现实问题,对其中一些文章加旁注,表达了编者的政治主张。陈子龙等人出此书的动机,声称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崇古非今、华而不实”的腐朽之风。有人说它是一部“从历史实际出发,总结了明朝两百几十年统治经验,企图从中得出教训,用以改变当前现实、经世致用之书。……”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8 19:31:14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28 19:33:15 +0800 CST  

续上

陈子龙又整理了徐光启的巨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先驱者,其一生研究及生平所学,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涉。特别在农业专研上更是用心.因为他认为农事关系到黎民百姓的生存,以及国家的强国之本,这个观点对于当时作为农业国家的中国来说,当然是千正万确的。对于徐光启的为人和学问,陈子龙一贯是十分敬佩的,早年曾到北京拜访他,请教救国济民之道。徐光启去世后,陈子龙从其孙处借得《农书》草稿数十卷,日夜抄录一遍。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原稿略作整改,约删去重复或多余处约百分之三十,补充内容约百分之二十.遂成煌煌然《农政全书》六十卷显世。陈子龙又作《凡例》,概述《农政全书》的写作宗旨、主要内容、思想基础和徐光启的真知灼见。同时抒发了他本人的社会经济主张。编辑《皇明经世文编》和整理《农政全书》,是陈子龙一生中两件最主要的贡献。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是非常的重视。

此后,陈子龙曾一度声称欲归乡里,不再为官。然而,面对着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加上清军的步步进逼,最终还是放弃个人打算,于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又兼任诸暨知县。在官之日,由于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他刚柔并用,一边实行保甲制度,又设互首之法和连坐之令,镇压饥民起义;一边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十五年(1642)五月,在浙江巡抚董象恒监督下,陈子龙率标兵千余人到浙江遂昌县,积极参加浙、赣、闽三省会剿,镇压多年来活动在三省交界处的福建汀州人邱凌霄父子为首的山民起义。十六年春,李自成起义军破承德,震动南京。他受董象恒委派负责筹划军备,在余杭等地筑关建台,整修城池,铸炮储粮,巩固南京城防。崇祯十七年初,陈子龙因招抚浙江东阳县诸生许都起义有功,授兵科给事中之职。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30 19:59:59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6-30 20:05:22 +0800 CST  
勿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7-01 19:03:32 +0800 CST  

续上

许都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官僚家庭,任侠仗义,乐于助人,曾是陈子龙的朋友,陈子龙曾经数次向上级部门推荐他为官,但上级不用。这次许都起义的原因和经过,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比较真实,乃:录如下:是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入江西,许都练兵自卫,姚县令斥其不法,许都赠送黄金千两,仍不能解决问题,县令並说许都隐匿吴昌时赃银十万两,应当一起交官。许都见县令存心找岔,遂偕友人入县衙门。县令见许都带人直闯衙门,.大声怒责,且欲将许都关入牢中。许都等人遂先发制人,先把县令捆在柱上,,鞭打数十,然后又将县令关入监狱,分封府库,聚众造反。但许都经陈子龙规劝并且在浙江巡抚左光先承诺“免去死罪”而投降后,由于左光先不顾陈子龙的再三要求,违背当初许下的只要许都自缚来降“当免去死罪”的承诺,将许都及部众六十余人都杀死。对此,陈子龙很是不满;又闻祖母病甚笃,便没有去赴任,于三月告假归里省亲。

祟祯十七年(1644)五月二日,陈子龙得知京师陷落,皇帝自尽,不禁号滔大哭.,悲慟欲绝。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起用陈子龙,恢复原有官职。陈子龙六月入朝就任,上言防江之策,莫过水师。又上三疏:“一劝勤学定志,二上布置两淮之策,三阵先朝致乱在于上下相猜,朋党互角,以为鉴戒。在近两个月内,陈子龙前后共呈上三十余疏,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举荐人材;批评马士英重用阮大铖;反对中贵四出选民女并乘机横行勒索, 等等。但是福王也是一个腐朽无能之辈,他朝政不修,大权旁落,被控制在首辅马士英手里,他对马士英是言听计从。陈子龙的一切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引起马士英的猜忌,其他群小见到陈子龙更是如同见到敌人一样。在这种环境下, 陈子龙感到大势已去, 这个朝廷已无药可救,遂愤然于九月请假回家,,离开南京。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7-02 14:27:40 +0800 CST  
勿再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7-02 14:28:54 +0800 CST  

续上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被清军攻克,福王政权从此结束,陈子龙避至泖滨。昔日旧友陈洪范当时已经降清,派人招抚他和夏允彝归降清朝,夏允彝坚决拒绝,陈子龙则避而不见。又有原明参将洪恩炳,与陈子龙素以兄弟相称,此时亦降清,自称安抚使路过松江求见,陈子龙则拒不接见。闰六月,江南各郡纷纷起兵,,组织义军,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这时,陈子龙集众千余人驻扎陈湖,伺机起兵。夏允彝致书联络副总兵吴志葵、参将鲁之玙,率水师三千自吴淞进入泖湖,总兵官黄蜚率船千艘、水师二万由无锡前来会师。是月初十日,陈子龙设明太祖像誓师起义,原明两广总督沈犹龙拜称总督兵部尚书,陈子龙拜称监军左给事中。

陈子龙所集义兵,虽有千余之众,但粮饷缺乏来源,且其中有很多渔民,不会打仗,不懂纪律,战斗力甚差,与吴志葵水师进攻苏州, 结果惨败。黄蜚不听陈子龙的劝阻,将二万水师移营黄浦江,因沿途水道狭隘,单行数十里,首尾不能相应,仅支撑两月,亦被清军击败。八月三日,松江城陷,沈犹龙等人悉数阵亡。陈子龙在城西遇清兵,幸得逃脱,携家避往昆山。夏允彝投水而死。 接着,陈子龙避难青浦县金泽,最后隐姓埋名入住嘉善县陶庄水月庵,称为禅僧,取名信衷。在此,他与庵僧衍门一起钻研佛学。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7-03 15:41:58 +0800 CST  
勿再删。
楼主 蒙恩夏生  发布于 2019-07-03 15:42:49 +0800 CST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28663

发表时间:2019-06-03 01:35: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2 19:19:18 +0800 CST

评论数: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