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我为什么会列举这四个小皇帝呢?
因为我们看完这四个小皇帝被废的过程,再看隋文帝篡夺北周天下的过程,肯定就会感觉,一切太似曾相识了。

第一、周宣帝是合法上位的小皇帝,至少这种合法性毫无争议。

第二、隋文帝抹黑周宣帝的内容,怎么看也与前面四个小皇帝似曾相识。

周武帝死了,葬礼正在筹备之中,周宣帝那是一 点悲伤的意思都没有,更有甚者,周宣帝还高兴的大骂自己老爸,总而言之,这个老家伙早就该死了!然后,就迫不急待的找周武帝的后宫的女人睡觉去了。[注5]
这种内容,真有可信度吗?显然是一点也没有的。因为我们在现实中见过这种人吗?估计是没有人见过的,因为这就不是正常人的表现。
当然了,这种内容写在历史书上,关键是还找不到相反的内容,所以许多人就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隋文帝这样抹黑周宣帝、并且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周宣帝全家的?
自然是把周宣帝全家杀掉!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2 21:55:03 +0800 CST  
如果这一切看得不太真切。我们看看司马昭一伙人,杀死高贵乡公曹髦后,是怎么抹黑高贵乡公曹髦的?[注6]
司马昭抹黑曹髦的内容,也是这种老套,总而言之,小皇帝不孝顺的到了变态的地步,对国家不负责的,也到了变态的地步。而司马昭呢,则是一个大忠臣,他对小皇帝一忍再忍,但是被小皇帝逼得退无可退,最后只能把小皇帝干掉了。
因为司马昭没有成功控制话语权,所以谁也知道,高贵乡公各种变态的表现,都是司马昭无耻的抹黑罢了。

其实呢,杨坚都不是从周宣帝手里夺取皇位的。
只是因为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当时只有8岁,想给他编点黑材料,这个难度真心说有点大,而且让谁也会感觉有些不厚道,毕竟这放到现在,周静帝只是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啊。

这一切,让我不禁想起伊索寓言里的一个故事。
狼想吃小羊时说,你去年骂过我。小羊说,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呢?狼就说,你没有骂过我,肯定你爸爸骂过我。于是扑过去把小羊吃了。
杨坚篡位的逻辑大约就是如此。
周静帝只是一个八岁的小朋友,杨坚想从他手中篡位,把周静帝的父亲黑了又黑,就能证明他篡位有理。这叫什么逻辑呢?
我无意就此苛责非议杨坚,毕竟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下,抛开皇权的视角,大家希望一个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当皇帝,而不希望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小朋友当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注1]: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注2]: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
封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

[注3]:前废帝讳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也。...世祖践祚,立为皇太子。.....八年闰王月庚申,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
废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长子也。....泰始二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四月己亥,太宗崩。庚子,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郁林王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也。....文惠太子薨,立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世祖崩,太孙即位。
东昏侯宝卷,字智藏,高宗第二子也。本名明贤,高宗辅政后改焉。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己酉,高宗崩,太子即位。

[注4]:初践阼,受玺绂,悖然无哀容。.....初太后疾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兒!”《宋书.前废帝》
元徽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赐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华,因此欲加鸩害,已令太医煮药,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帝曰:“汝语大有理。”
侍太子疾及居丧,忧容号毁,见者呜咽;裁还私室,即欢笑酣饮。常令女巫杨氏祷祀,速求天位。及太子卒,谓由杨氏之力,倍加敬信。既为太孙,世祖有疾,又令杨氏祷祀。时何妃犹在西州,世祖疾稍危,太孙与何妃书,纸中央作一大喜字,而作三十六小喜字绕之。
葬明皇帝于兴安陵,庙号高宗。东昏侯恶灵在太极殿,欲速葬,徐孝嗣固争,得逾月。帝每当哭,辄云喉痛。太中大夫羊阐入临,无发,号恸俯仰,帻遂脱地,帝辍哭大笑,谓左右曰:“秃啼来乎!”

[注5]: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淫欲。

[注6]: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弒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2 21:56:01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左道正门 、雁小驴1 、围炉煮酒话桑麻、英式船长、夜相当美 、大有行、男人不能穷1、258歹 、魔鬼筋肉猫、赖不叽叽、致远悠扬 、我是一皮狼98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周宣帝重新布局 (上)

周武帝设计的权力格局,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也非常清晰的格局。那就是亲王、外戚并重的格局。

只要周宣帝愿意维持这种权力格局,虽然不敢说皇权稳如泰山,但是杨坚想篡位,恐怕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因为在这个权力格局里,帝国最有权势、威望的臣子,并不是杨坚;而是齐王宇文宪。

杨坚是皇后的父亲、是帝国的执政官;而且还是独孤氏、杨氏两大豪门的代表人物,这种身份自然是极高了。
问题是,宇文宪是皇帝的叔叔,而且功勋卓著;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明显高杨坚一头。

杨坚可以取得篡位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齐王宇文宪权力太大了、威望太高了,所以小皇帝对这种亲王、外戚并重的格局一点安全感也没有。于是刚刚上位,就把齐王宇文宪清理出局了。

齐王宇文宪的出局,意味着周武帝设计的权力格局崩塌了。
从这层意义上,周宣帝上位后,所犯的错误与明朝建文帝上位后犯的错误相似,那就是刚刚上位,就迫不及待的更改老皇帝留下的权力格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7:31 +0800 CST  
在周武帝亲政前,宇文宪就是帝国最举足轻重的亲王。
最初,宇文宪以亲王身份,坐镇蜀地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注1]
随后,宇文宪以大司马、小冢宰的身份,位列帝国常委席内。[注2]

周武帝夺权后,就让宇文宪接替宇文护成为大冢宰[注3];当然了,因为宇文宪江湖地位太高,所以周武帝对他一直充满猜忌[注4]。
但是,宇文宪地位太过尊荣,而且有着第一流的军事、政治才能,所以在周武帝时代,地位依然一直继续上升。尤其是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宇文宪更是居功至伟,所以统一北方后,宇文宪感觉自己的声名、功绩已到了人臣的顶点,再继续升高,就会引发不测了,所以都不敢再积极参与军政事务。[注5]
如果宇文宪活着,杨坚想篡位,估计就是给宇文宪当踏脚石用吧。因为杨坚敢篡位,宇文宪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灭了他,江湖地位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的。

从这层意义上,只要宇文宪活着,杨坚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忠于皇帝;维持亲王、外戚联合执政的格局;否则,也就是给给宇文宪当踏脚石罢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7:46 +0800 CST  
如果小皇帝仅仅是除掉一个宇文宪,杨坚依然未必有篡位的机会。问题是,与此同时,小皇帝还把另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族成员宇文孝伯杀了。
宇文孝伯与周武帝同年同月同日生,关键是,宇文泰很喜欢宇文孝伯,所以就把他收养在自己家里。于是宇文孝伯从小就和周武帝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在周武帝作傀儡皇帝期间,宇文孝伯一直都是周武帝最亲近的人之一。
关键是,周武帝夺回大权后,宇文孝伯依然是周武帝最亲近的人之一[注6]
更主要的是,周武死前,让宇文孝伯主管禁军,并托孤于宇文孝伯。[注7]
小皇帝想杀齐王宇文宪时,为了拉拢宇文孝伯就说,杀了齐王宇文宪,我让你取代他的地位。[注8]从这层意义上,宇文孝伯就是仅次于宇文宪的重臣。

宇文孝伯一听小皇帝要杀齐王宇文宪,马上就劝阻他。总而言之,如果齐王宇文宪真的会危及社稷,你老爸早把他杀了,还用得着你动手?权力的稳定来自于各种力量的平衡、制约,你老爸留下齐王宇文宪,自然就有留下他的道理!你把齐王宇文宪这样重量级的大哥清理出局,你老爸设计好的权力格局,就会有崩塌的危险。

当然了,宇文孝伯的话,不可能说得这样直白,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你老爸临死前说了,绝不可以随便猜忌、杀戮亲王,现在你老爸尸骨未寒,你就想杀自己的亲叔叔,恕我不能支持你。

宇文孝伯拒绝站在小皇帝的一边,于是小皇帝清理宇文宪后,就把宇文孝伯也清理出局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8:02 +0800 CST  
周宣帝留下宇文宪、杨坚互相牵制,是不是就可以保证自己权力稳定呢?
这个很难说,毕竟在当时背景下,为了维持皇权的稳定,历朝历代的皇帝,把各种能想到的方法都用过了。结果呢,都被事实无情的证明,在那种皇权不稳定的时代,皇权永远只能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想长久的维持皇权高高在上,那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在那个时代,王朝短命、皇权衰弱,是时代的主流;王朝长命一些,皇权强大一些,那是撞大运的。因为它需要各种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比如,周武帝36岁就死了。如果周武帝能活到60岁,因为强势皇帝的存在,北周帝国应该可以继续延续许多年的;而且周武帝继续活20多年,宇文皇族的力量可能更强大,异姓想篡位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但是这对历史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如果是这样,无非是该杨坚干的事,由周武帝去干了。而且从基本的历史事实去看,杨坚能做到的事,周武帝没有理由做不到。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8:15 +0800 CST  
有时候,一个人能不成功,源于众多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最经典的就是,刘玄猜忌刘縯,于是把刘縯清理出局了。结果呢?刘縯出局后,给光武帝刘秀腾出了空间。如果刘縯不死,光武帝刘秀恐怕只能继续给刘縯当小弟。
关键是,刘玄如果当时把刀往下压一压,刘秀依然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刘玄终于没有杀刘秀。于是刘秀蛟龙出海了。

再经典一些,就是桓玄猜忌刘牢之等北府军宿将,于是砍瓜切菜一样,砍倒一大片北府军宿将。如果没有这种大清洗,刘裕恐怕很难成为北府军的领衔人物。
关键是,如果桓玄当年的刀,往下压一压,刘裕一样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桓玄终于没有杀刘裕,于是刘裕很快猛虎归山了。

周宣帝如果不杀宇文宪,恐怕还真轮不着杨坚出头。关键是,处于周宣帝当时的位置上,如果看杨坚不顺眼,杨坚恐怕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周宣帝还是没有杀杨坚。于是,杨坚很快就成了大隋的开国皇帝。

类似的内容,用唯心史观、或是鸿门宴的思维去看;就是王者不死的证明。
甚至而言,用唯心史观、或是鸿门宴的思维去看,如果当时刘玄、桓玄、周宣帝痛下杀手,整个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用唯物史观去看,显然是,如果刘玄、桓玄、周宣帝能控制住局势,那刘秀、刘裕、杨坚扮演的角色,就会由他们去扮演。如果他们控制不住局势,没有刘秀、刘裕、杨坚,依然还会有其它人完成相关的历史使命。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8:28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周宣帝重新布局说起。

周宣帝上位后除掉的大哥级人物,并不是只有宇文宪、宇文孝伯。因为周宣帝,把王轨、宇文神举也清理出局了。

王轨、宇文神举都是周武帝的心腹。周武帝清理宇文护时,这两个人就是周武帝的主要助手。
在周武帝死的时候,王轨头衔是柱国、徐州总管、七州十五镇诸军事;宇文神举的头衔是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注10]
这种头衔,应该不比杨坚差多少吧。

但是很不幸,这两个人作为周武帝的心腹,与太子有着天然的隔阂。毕竟在那个年代,太子是皇帝最主要的竞争者之一。所以两个人作为周武帝的心腹,与太子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

在那种年代,许多人常常会无奈的处于难以解开的局中。
因为他们常常会成为皇帝制约太子的力量。如果老皇帝一直千秋万代;或是太子永远等不到上位的机会;或是太子上位后,也不是强势皇帝;那他们一直制约太子,也没有大问题。问题是,老皇帝死的比较早、太子还上位了,并且想杀谁就能杀谁,他们的前途,多少有些非常不妙。

太子成为周宣帝后,王轨、宇文神举都先后被清理出局了。[注11]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8:57 +0800 CST  
从这层意义上,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并不是杨坚;如果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是杨坚,在当时的权力格局下,他既然能除掉宇文宪、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自然也能除掉杨坚。

从这层意义上,正是因为周宣帝认为杨坚不是最危险的敌人,才给杨坚留下了机会。
对于权力者而言,驾驭天下的主要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平衡制约。只要几股巨大的力量互相制约,皇帝想弄谁也是一盘菜;因为皇帝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借力打力。
但是皇帝打破了这几股互相制约的力量,而无法构建起新的平衡,那皇帝再想打击一支独大的权臣,难度就比较大了。

如果宇文宪等人在世时,周宣帝想打击杨坚,杨坚敢反抗,周宣帝就可以让宇文宪等人收拾杨坚。当然了,周宣帝如果这样玩,杨坚自然没有机会威胁他了,问题是,来自宇文宪等人的威胁有多大,谁也无法确定。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9:32 +0800 CST  
围绕皇权的博弈,谁也不要说某人忠心可表天地。当臣子权势超过皇帝时,就算臣子不愿意篡位,下面哭着喊着劝臣子篡位的人,肯定也是成群结队。在这种背景下,就算臣子不愿意篡位,下面的人也会通过各种威逼利诱让他去篡位的。
在宋代,赵匡胤让某个大哥掌握大量的权力,有人就劝赵匡胤要当心这个大哥尾大不掉。赵匡胤说这个大哥是忠臣,那个人就说,您也是忠心可表天地的人,问题是,大家都希望您当皇帝,大周帝国安在哉?[注12]
在唐代,唐肃宗想让建宁王掌握兵权,有人就劝唐肃宗,小心玄武门之变的。唐肃宗说,没有这样危险吧。对方就说,如果建宁手握兵权、通过军功拥有了无尚的威望,就算建宁王愿意向太子称臣,跟着建宁王混的人,也不会同意啊。[注13]

所以,在许多时候,臣子的忠心是靠不住的。
因为臣子爬到一定位置上,他就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人了,而是一个代表众多人利益的首脑了。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他愿意退这一步,下面的人也会纷纷劝他向前走那一步的;甚至会逼着他向前走那一步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9:42 +0800 CST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权力如何巨大,就是不篡位;其实呢,许多人的权力,那就是空有其表;凭他的权力想篡位,那就是不想活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当了某家公司的总经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看到公司上下全听他的;所以就有一种错觉,只要他愿意,就能把公司变成自己的,这也未免把一切说得太简单了。
一个人想把公司变成自己的,主要是看他的股权有多少;绝不是看他的管理权有多大。

如果一个人的股权有限,管理权再大,他也只是一个打工仔;如果股权非常巨大,就算他天天当甩手掌柜,他也是老板。

在政治舞台上,股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那就是帝国重要岗位的人,都是你的亲信、都是你提拔来的。更主要的是,这些人还必须还得与你有着根深蒂固、难以割舍的利害关系。只有如此,大家才会习惯性的希望更上一层楼。

因为类似的原因,刘备不想当皇帝,诸葛亮之类的人那就是连威逼带利诱,一个劲劝他称帝;因为类似的原因,赵匡胤不想当皇帝,下面的小弟强行就把黄袍披在他身上;因为类似的原因,李世民下不定决心火并李建成时,他下面的小弟也是纷纷给他鼓劲;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杨坚不想篡位时,下面的人纷纷给他鼓劲。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39:55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从最基本的事实去看,周宣帝能把宇文宪等大佬级的人物,轻易清理出局;还能在事后控制住局势。肯定是因为得到了杨坚等人的支持。否则,单凭一个皇帝的招牌,就想清除宇文宪、宇文孝伯,估计是无法实现的。

关键是,从最基本的事实去看,杨坚在此过程中,地位能一个劲的上升,肯定是因为他积极站在了周宣帝一边。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可调和的。所以,周宣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一直受到周武帝的各种打压。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周武帝打压太子的时候,杨坚是什么态度呢?显然是希望太子能忍辱负重,渡过这个坎。因为太子是杨坚的女婿!太子被废了,杨坚难免会跟着受到牵连;如果太子上位了,杨坚的地位自然会跟着上升。
这种关系,让周宣帝在称帝前,就会与杨坚会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周宣帝上位后,杨坚的地位显然也一直在稳步上升。至少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说自己在人臣中排名第二,还真没有谁敢说自己排名第一。
从理论上,还有许多人排在杨坚前面,但实际上,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已爬到了人臣的顶点上。
面对这种事实,所谓周宣帝一直猜忌杨坚、打压杨坚,恐怕只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40:06 +0800 CST  
这就好像,隋炀帝一直非常信任李渊;但是写在史书,却是隋炀帝一直猜忌李渊。
要知道,在局势一片混乱之际,隋炀帝让李渊出镇了军事重地晋阳,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而这种事实本身,就证明隋炀帝非常信任李渊,否则怎么会在那种背景下,让李渊坐镇这种地方呢?
事实上,李渊后来拥有叛乱的资本,就是因为隋炀帝让他处于了这种重要的位置上。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御用文人就说了,本来呢,隋炀帝非常猜忌李渊,但是李渊听从他老婆的遗言,给隋炀帝发了个大红包,隋炀帝一看红包这么大,当时就不再猜忌李渊了,并让李渊出镇军事重地晋阳了。[注14]
这样一处理,隋炀帝不但猜忌李渊,而且智商还非常有限;关键是道德毫无下限。因为几个大红包,就能让他迷失自己!

所以,很多历史事实,虽然出自传说中的正史,但我通常只把它当故事段子看的。
总的来说,历史只有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比较可信。一旦牵制细节,尤其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通常就是一个个的罗生门;关键是,许多内容,一看就是大字报上的内容,总而言之,耸人听闻、荒诞不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所为,只因为夺人眼球,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流传最广的内容。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40:31 +0800 CST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皇帝会完全相信杨坚。
因为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皇帝就是标准的孤家寡人。从理性的角度,他是谁也不会相信的,尤其是成熟的官僚政治还未构建起时。皇帝是不可能相信任何人的,因为只要权力格局出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抢夺他的权力。

从这层意义上,皇帝不猜忌杨坚,只是相对的。
事实上,周宣帝在打破自己父亲留下的权力格局后,就开始重新设置自己的权力格局。而这种权力格局,显然都是针对杨坚设置的。
从理论上,在周宣帝重新设置的权力格局下,杨坚是缺乏篡位能力的。但是,很不幸,周宣帝两年后就死了,所以他重新设置的权力格局,瞬间就让杨坚给打得七零八落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周宣帝重新布局 (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40:43 +0800 CST  
[注1]:世宗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邑万户。
[注2]:天和三年,以宪为大司马,治小冢宰,雍州牧如故。
[注3]: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寻以宪为大冢宰。
[注4]:宪既为护所委任,自天和之后,威势渐隆。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高祖亦悉其心,故得无患。然犹以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遥授冢宰,实夺其权也。
[注5]:宪素善谋,多算略,尤长于抚御,达于任使,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宪自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及高祖欲亲征北蕃,乃辞以疾。
[注6]:高祖尝从容谓之曰:“公之于我,犹汉高之与卢绾也。”乃赐以十三环金带。自是恒侍左右,出入卧内,朝之机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无所回避。至于时政得失,及外间细事,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及高祖将诛晋公护,密与卫王直图之。唯孝伯及王轨、宇文神举等颇得参预。护诛,授开府仪同三司,历司会中大夫、左右小宫伯、东宫左宫正。
[注7]:其后高祖北讨,至云阳宫,遂寝疾。驿召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注8]:谓孝伯曰:“公能为朕图齐王,当以其官位相授。”
[注9]:孝伯叩头曰:“先帝遗诏,不许滥诛骨肉。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帝不怿,因渐疏之。
[注10]:时晋公护专政,高祖密欲图之。以轨沉毅有识度,堪属以大事,遂问以可否。轨赞成之。 高祖嘉之,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七州十五镇诸军事。轨性严重,多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即授并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注11]:大象元年,帝令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注12]: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朝,帝欲使典兵,赵普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屡谏,不听。宣已出,普复怀之请见曰:“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复悔。”
帝曰:“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普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帝默然,事遂中止。
[注13]: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注14]: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5 11:41:18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ty_郑鹤271828、左道正门 、致远悠扬 、大有行、英式船长、交叉口的卡、jjk2017 、夜相当美、围炉煮酒话桑麻、雁小驴1、zhu_old、Cfmeng1234 、草苞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 周宣帝重新布局 (下)


周宣帝在历史上,一直以丑角的形象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位后,册立了五个皇后。翻遍历史书,一个皇帝有五个皇后,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传统史书在解释周宣帝这种行为的动机时,常常是把它归于周宣帝沉湎酒色。
其实呢,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皇帝给后宫女人各种名份,与沉湎酒色毫无关系。说得不好听点,皇帝不给那几个女人皇后的身份,也是随便睡她们,为什么要给他们皇后的名份呢?
从某种意义上,周宣帝的五后并立本身就是为了压制杨坚权势的,或是构建新的权力平衡。
我们知道,杨坚权势的重要一层保证,就是他是皇后的父亲。现在后宫突然多出四个皇后来,杨坚这层身份的意义就缩水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8 12:02:14 +0800 CST  
皇帝给后宫女人地位,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女色,而是为了重新分配权力利益。
皇宫突然又有四个女人成了皇后,杨坚女儿在后宫的地位就弱了;这就好像,一个办公室里本来只有一个科长,办公室里自然由他说了算;问题是,办公室里的几个科员,都突然提拔成了科长,还在一个科里共事。你说以前的科长,权力还能有多大?

我们必须得知道,突然多出的四个皇后,除了一个叫朱满月的女人,其它三个女人都是非常有身份有背景的。
朱满月之所以成为皇后,是因为他是太子的母亲。剩下的三个皇后,都是非常有背景的。
一个皇后名叫尉迟炽繁,他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孙女。
一个皇后叫陈月仪,她是大将军陈山提的女儿。
一个皇帝叫元乐尚,她是开府元晟的女儿。
这几个皇后的出现,等于突然多出三个非常有身份的外戚,而且这三个外戚因为女儿封为皇后,地位马上就跟着提升了。比如,大将军陈山提在女儿封为皇后,他马上就成了上柱国,进鄅国公;而开府元晟在女儿封为皇后,他的马上也成了上柱国,封翼国公。这样一来,杨坚作为外戚的身份,自然就下降了。
而后来,尉迟皇后的爷爷尉迟迥,就是领衔对抗杨坚的军政大佬。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8 12:02:42 +0800 CST  
周宣帝在历史上饱受非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皇位禅让给自己7岁的儿子。
看着政治宣传的史料,用英雄史观去这段历史,周宣帝这种玩法就是极尽脑残的;因为把皇位禅让给7岁的儿子,这叫什么事呢?这不是希望帝国早早灭亡吗?
其实呢,周宣帝这样一操作,等于又让帝国多出一个比杨坚地位更高的人。因为杨坚的权势太大了,仅凭太子的班底、名份,显然不能彻底凌驾于杨坚之上,至少让杨坚对太子磕头,多少是有些不现实的。

现在,太子突然成了皇帝。那他从哪个角度,也比杨坚地位要高了。第一、从名份上,他是君、杨坚是臣,至少杨坚敢不对他磕头,这就是要反天了。
第二、从实力上,围绕皇帝配置的班底可以非常大。

而变成太上皇的周宣帝呢?从哪个角度上,肯定也比杨坚地位要高。

如果说,在宇文宪出局后,杨坚渐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就成了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因为他见到太上皇、小皇帝都需要磕头的。
而且周宣帝还给7岁的小皇帝,早早安置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叫司马令姬。司马令姬的父亲叫司马消难,当时官拜大将军、荥阳郡公。
而后来,司马皇后的父亲,也是领衔对抗杨坚的主要军政长官之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8 12:03:46 +0800 CST  
太上皇、皇帝并立的格局,虽然比较怪异,但它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最简单而言,北魏献文帝曾把皇位禅让给5岁的儿子。
再简单而言,赵武灵王曾把皇位禅让给10岁的儿子。
因为这两个皇帝在历史上并不是丑角,所以面对他们把皇位(王位)禅让给年幼的儿子,人们都知道,他们这是出于政治的考量,绝不是因为他们想回后宫吃喝玩乐了。
而周宣帝成了丑角,所以他把皇位禅让给七岁的儿子,自然就成了他脑残、荒唐的铁证。

更主要的是,周宣帝禅让后,也没有交出权力的意思。
相反,周宣帝禅让权力之后不久,就派军把陈朝江北地区全部夺取了。要知道,当时陈后主的父亲还没有死。
以周宣帝的这种军事成就,如果能多活若干年,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南伐,能不能取得统一天下的殊荣呢?应该是没有多问题的。
只可惜,周宣帝禅让出皇位不久就死了,于是这个殊荣,就只能由他的后继者摘取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8 12:04:20 +0800 CST  
从权力制约的关系去看,周宣帝的这种玩法虽然怪异,但也也应该可以制约杨坚的。
但是周宣帝布的这个局,后来很快出现了问题。因为周宣帝两年后就死了。
周宣帝为什么会死的这样早?因为周宣帝是反面人物,所以历史书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玩女人玩多了。

而实际上,这应该只是意外;历史上英年早逝的英雄多了,他们因为什么早死的呢?
历史上荒淫的恶棍,长寿的也多了,他们为什么不早死呢?

所以,过多的纠结于周宣帝怎么死,只是让历史拥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却无助于我们理解这段历史。
因为我们把他当成正面人物看,自然只能感叹他英年早逝;如果我们把他当成反面人物看,自然就觉得他荒淫无度早死了。

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周宣帝20岁当皇帝,22岁就死了。
他的早死,让这个看起来,本身就有些不靠谱的权力格局,顿时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因为周宣帝一死,杨坚顺序就成了帝国人臣的第一人。关键是,小皇帝现在只有7岁;五个太后中排名第一的人是杨坚的女儿。杨坚的权力显然比以前更大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9-08-28 12:13:01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47426

发表时间:2019-07-24 03:28: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17 21:09:48 +0800 CST

评论数:90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