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但是,长安城终于沦陷了。
长安城的沦陷,让屈突通的军心顿时一片混乱。因为长安城沦陷了,他们在潼关外围呆着,还有什么希望呢?关键是,李渊夺取关中后,主力大军随时会东出了,屈突通还怎么对抗呢?更可怕的还在于,屈突通一伙人的家属大都在关中,想投降的李渊的人,那是越来越多。

因为大道理永远是从两方面讲的。
从大道理上说,为忠君爱国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忠君爱国,就应该舍弃小家。
问题是,从大道理上讲,当今皇帝昏庸残暴,弄得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却说死活,要永远忠于暴君,这不是传说中的助纣为虐吗?

在这种背景下,屈突通的主要助手、儿子都投降了李渊。
屈突通的儿子代表李渊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就对自己儿子说,你以前是我儿子,现在就是我的敌人。于是,就拿箭往死射自己儿子。
屈突通的小弟,就对屈突通的手下高呼,现在关中沦陷了,我们都是关中人,我们现在要逃到哪里呢?关键是,现在的大隋帝国,你们看,还有希望吗?不要执迷不悟了。
在这种背景下,曲突通的手下纷纷选择了交枪投降。

面对此情此景,屈突通趴在地上,大声号哭。总而言之,不是我想投降,实在是因为我现在山穷水尽了;再总而言之,天地神明,先帝 ,希望您们会理解我。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2:55:33 +0800 CST  
删改了一些不妥的言词,重发一下前两段。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2:55:53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我是一皮狼98 、长翅膀的小公猫、雁小驴1、夜相当美、英式船长、动感飞猪一号 、不能乱说的、zztdf、簡單就是雅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六节 逐鹿中原

夺取关中,平定巴蜀后。
李渊集团的战略,应该怎么制定呢?是向西开拓,还是席卷中原呢?

这是一个问题。
618年11月9日,李渊率军攻克长安;619年1月22日,建成、世民就开始率军进入中原。

李渊之所以如此急着争夺中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时的中原还是名花无主,所以李唐大军进入中原后,有可能出现大家争相投靠李渊集团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李渊就有可能席卷中原的。

但是整体情形似乎并不理想,虽然也有人愿意支持李渊,但是支持的人显然比较有限。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的中原的底层叛乱势力,有李密为代表大的旗,绝不会轻易倒向李渊一边;现在中原的上层力量,因为有越王为代表的大旗,他们也绝不会轻易倒向李渊一边。

李渊率军进入关中时,关中实力派似乎只能在长安中央政府、李渊之间站队选择。因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实力派可以供他们选择。
而长安中央政府,多少是一个没落的、没有前途的政治力量。因为当时大隋帝国的军政重心移向了东部,大隋皇帝现在都已坐镇江都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纷纷倒向李渊一边。

但是在中原;李渊却需要和越王、李密两股强大的力量竞争。
李密大旗下号称拥兵百万;越王的大旗下有几十万隋军;而且都占据着广阔的地盘。李渊作为外来的力量,突然进入这里,能站住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指望大家都纷纷向他们靠拢,多少有些不现实。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4:51 +0800 CST  
这是次军事行动,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共同领衔的。
此时,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此时的世民还缺乏与建成相争的足够资本。更主要的是,如果李渊一直让世民给建成当助手,李世民恐怕是没有机会与建成相争的。
在这种背景下,千万要不说世民比建成能力强,能力强也没有用啊。因为建成当主帅,世民当副帅,那建成只要控制好行政、人事、后勤大权就可以了(或是把相关权力交给另外几个资深大佬就可以了),总而言之,李世民负责军事,李建成居中节制。
这样一玩,世民再能干,相对于建成来说,也就是一个打工仔了。

但是,类似的权力格局,通常是无法一直执行的;尤其是李渊称帝之后,类似的权力格局,就注定会重改的。
基于皇帝的角度,太子率领帝国军事主力,长期在外独当一面,他突然想让皇帝提前退休,皇帝就比较尴尬了。
基于太子的角度,他率领帝国军事主力,处于这种嫌疑之地,工作时肯定会畏手畏脚的;关键是,太子是帝国的二号人物,他的权力地位都已顶格了;他战功再大,也不能让他再升一级的;而失败了,却有可能会影响他的地位。

因为类似的原因,太子率军事主力出征,就是一条危险的红线。皇帝不会轻易踩这条红线,太子也不会轻易去踩这条红线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5:06 +0800 CST  
李唐帝国在草创阶段时,这种矛盾并不明显,所以开国第一战,就是建成、世民联手进行的;此次进军中原,也是建成、世民联手的。而他们两个人联手,建成为主、世民为副,那就是无可争议的。

而从此以后,李建成就不再轻易率领帝国军事主力出征了。
这绝不是因为李渊不信任李建成的能力,更不是因为李建成此次行动失败,而是因为这次军事行动结束后一个月,李渊就称帝了。建成就是大唐帝国的太子了。
建成当了大唐帝国的太子,自然不能再以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存在了;所以他即使参与军事行动,也是以李渊的助手在大本营进行;或是率领偏师进行比较重要的、但是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

后来,秦王长期独当一面,势力出现失控的迹象,所以李渊才让太子建成再次率领军事主力出征。但是,秦王势力已难以瓦解了。因为有太多人的利益,已和世民捆绑的太深了。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李世民临阵想退缩,这些人也会鼓励李世民向前冲的。

关键是,李渊此时再布局已非常危险了。
因为建成、世民的势力都太大了;他削弱建成的结果,就是世民有可能失控;他削弱世民,建成就有可能失控。
如果他同时削弱建成、世民,局势同样有可能失控;而这种失控的结果,就是有可能让整个李氏家族走向毁灭。布局到此时,已隐然是两晋南北朝的困境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5:21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建成、世民率军进入中原后,并没有出现人们纷纷前来归附的场面。于是两三个月后,建成、世民开始率军返回了。

他们之所以需要返回关中,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现在中原是李密、王世充两大力量并存,李渊集团在中原一时难以打开局面,因为中原地区的主要势力集团,大都选择了站在这两个人的大旗下。

许多时候,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表面上许多事是靠军事解决的,其实是政治解决的。
在许多时候,大家对你的态度是什么?比你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多高,更重要。
你身后的政治资源很多,大家都愿意站在你身后,你就是一个屁事不懂,一样可以傲视天下。因为你屁事不懂,站在你身后的大哥级人物,那可是什么牛人也有啊!
最经典的就是顺治是六岁的小朋友,说他屁事不懂,绝不算夸张。问题是,蒙汉满八旗的大哥都愿意站在他身后,人家照样能领导满清入主中原,还能领导满清一统大江南北!

反过来说,你的军事政治才能牛X的一塌糊涂,但是你大家都不愿意站在你身后,或是都愿意站在你的政敌身后,就照样屁也不是。
在这种背景下,千万不要说你有多牛X,多牛X也不行啊。
这也就是顺风顺水时,拿破仑领着几千小弟,就能一胜再胜,最后称雄整个欧洲;逆风逆水时,拿破仑领着几十万大军,却是一败再败,两度被囚于海岛。
当然了,项羽顺风顺水之际,领着几千小弟,就要称雄天下;后来风向变了,项羽领着几十万大军,却只能在乌江边绝望自杀。
唐庄宗也是如此的。顺风顺水之际,以了隅之地大败各路强敌;逆风逆水之际,君临天下,却稀里糊涂的被清理出局了。

何为顺风顺水呢?就是因为大家都愿意站在你身后;或是想打击你的政敌。
何为逆风逆水呢?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站在身后,或是都想站在你政敌的身后。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5:42 +0800 CST  
事实上,李渊此前的所有胜利,几乎都是靠庞大的基本盘,与反复的站队实现;真正值得一提的硬仗,目前为此,没有进行过。
在山西,只在河西、霍邑、绛郡遇到点抵抗,但都是当天就结束了战斗。离石、龙泉等郡,更是张纶率领的偏师就解决了。
在河东郡遇到抵抗,但是李渊直接练过它,经过长时间的相持,就让他瓦解了。

进入关中,各地都是不战而下。只是在长安城下,进行了比较大的战争,但是从当时的描写,也实在没有什么激烈可言。毕竟,长安孤城一座,而且丝毫看不到希望,所以城内的抵抗意志是非常有限的。
至于夺取巴蜀,更是席卷而下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建成、世民深入中原,大约还是希望出现人们纷纷站在自己大旗下的局面。但是因为中原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李密、王世充),所以他们能吸引到的力量实在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父子自然会发现,夺取中原的时机并不成熟。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6:00 +0800 CST  
当然了,建成、世民率军反回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陇右的薛举蠢蠢欲动,想和李渊一赌输赢了。关键是,薛举还取得了突厥人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李渊的军事主力长久留在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就比较危险了。

薛举的战斗力有多强大。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
李建成、李世民四月底率军返回长安。六月就开始和薛举开战了。但是结果呢,大唐军队让打得惨败而回。
只要我们知道这个基本事实,大约就会知道,如果大唐的军事主力在建成、世民率领下长时间留在中原,有多可怕了吧。

总的来说,李渊最初试图逐鹿中原,大约是因为关中、巴蜀取得的太容易,让他相信自己大旗在中原树起,也可以席卷而下。很不幸,反响比较有限。于是李渊集团就开始决定,先把西北搞定了,再奢谈逐鹿中原。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6:14 +0800 CST  
当然了,建成、世民兄弟急着返回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的原因,那就是是隋炀帝死了。经过简单的权衡利弊,李渊认为称帝对自己更有利,自然需要建成、世民率军事主力回关中为自己老爸站台。

隋炀帝死后。
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拥戴秦王之子为大隋的新皇帝;洛阳拥戴越王为大隋新皇帝;而江南的萧珗更是直接爬上了皇位。

建成、世民兄弟4月22日返回长安;5月14日长安城的大隋皇帝,就已搬出皇宫了;5月20日,李渊就称帝了。6月10日,李世民率领八路总管去和薛举作战;7月9日,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惨败浅水源。

从这个时间表,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李建成、李世民当时从中原率军回来的迫切性,因为西部的事实在太多了、也太大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李渊称帝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2 20:56:29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我是一皮狼98 、动感飞猪一号、大有行、长翅膀的小公猫、英式船长、雁小驴1、夜相当美 、zztdf 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七节 李渊称帝


李渊称帝的套路,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权臣篡位的套路接近。
先以执政官的身份控制中央政府大权。

然后,职务、爵位、地位不断上升;服饰、出行的排场,和皇帝越来越接近。
开始称丞相,后来称相国;开始称公,后来称王;头戴的王冠和皇冠越来越象,出行时的旌旗和皇帝一模一样了。
最后一步,就是皇帝让人捧着玉玺给李渊送去;而李渊呢,自然得拒绝再三,总而言之,这可使不得啊,这可使不得啊!然后呢,文武百官纷纷劝李渊接受皇帝的好意,李渊依然拒绝再三,总而言之,这可使不得啊,这可使不得啊!最后,盛情难却之下,李渊终于爬上了皇位。

如果说玩的有什么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李渊在长安城,先尊称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等于让炀帝光荣退休了),再立炀帝的孙子代王为大隋皇帝,然后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渊可以迅速爬上皇位,还有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那就是江都的宇文化及,把隋炀帝火并了。宇文化及火并隋炀帝的结果,就是李渊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太上皇隋炀帝发丧,然后借口小皇帝年幼(当时代王只有13岁),加快了篡位的步伐。

李渊从起兵,到爬上皇位,总共历时一年时间。

十一月...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二月 ,..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叫九锡。....
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有二旒 ,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07:36 +0800 CST  
李渊爬上皇位,首先牵涉一个问题,那就是英雄排座次的问题。
第一把交椅自然是李渊坐,因为他是大唐皇帝。
第二把交椅自然是李建成坐,因为他太子。
第三把交椅自然是李世民坐,因为他是最尊贵的亲王,还是帝国军队的实际负责人。
第四把交椅自然是李元吉坐,因为他是最尊贵的亲王,还独当一面负责大唐帝国老巢晋阳。

第五把交椅应该谁来坐呢?这个就有争议。李渊认为,应该让裴寂坐。因为裴寂有着资深的豪门背景,更是李渊的密友,还是李渊的主要助手。
对此,刘文静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刘文静一直认为,第五把交椅(也就是臣子的第一把交椅),应该由他来坐。

刘文静认为自己应该坐第五把交椅,自然有他的道理。
大唐开国时,最关键的一个坎,就是和突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刘文静代表李渊深入突厥,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随后,刘文静又独当一面坐镇潼关,成功阻止屈突通救援关中,并且后来俘虏屈突通;再后来,刘文静又率军夺取长安东部的广阔地区。
相对而言,裴寂一直坐在中央政府,好像没有太特殊的功劳啊。刘文静、裴寂的功劳谁大?实际上就好像争论秦王世民与太子建成,谁的功劳更大一样。这个真心说,有点说不清楚。是的,刘文静独当一面,完全成了很多任务,但是裴寂坐镇中央政府,协助李渊主持中央政务,功劳就小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09:45 +0800 CST  
刘文静的历史形象,明显比裴寂要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文静怎么看,也是小而化之的李世民(经常独当一面);而裴寂就是小而化之的李建成(经常协助李渊工作)。
李世民后来黑化裴寂,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大家相信,李渊在英雄排座次时,就是瞎胡来的。换而言之,刘文静明显应该排在裴寂前面,而李渊却让他排在了裴寂后面;李世民也应该排在建成前面,李渊却让他排在了建成身后。
李渊这样做,就算刘文静、李世民表示服气,旁观者也看不下眼啊!

裴寂后来成为反面人物,所以看着历史书,我们就会觉得,李渊让裴寂坐在第五把交椅上(人臣第一把交椅),是一种用人惟亲的行为。因为在传统历史书中,裴寂怎么看,也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霍邑城下,劝李渊退回晋阳;河东郡下,劝李渊不可直插关中;坐镇山西,让晋阳失守;后来竟然劝李渊烧了长安南逃以避突厥。总而言之,如果不是世民力挽狂澜,就裴寂这种猪队友,早把李渊坑死了。
既然如此,李渊竟然让刘文静坐在裴寂身后。不是刘文静不服,就是广大读史者,也不会服的。但是,只要我们客观看这段历史,自然就会知道,裴寂能坐在大唐帝国人臣的头把交椅上,自然有它的道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0:20 +0800 CST  
裴寂作为李渊的头号亲信、助手;裴寂作为大唐帝国的第一代宰相;如果过分拔高他的历史地位,就会影响李世民的形象,所以只能把他模糊化了、甚至黑化了。
事实上,不只是裴寂受到这种待遇,李唐开国功臣都会受到类似的处理。一切是显然的,李渊手下的高级助手,一个赛一个牛X,能么能体现出李世民只手托天的伟岸形象呢?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回到刘文静的事。
李渊开国之后,因为英雄排座次的问题,首先就引发了裴寂、刘文静之争。而且刘文静后来竟然因此死了。

刘文静之死,从理论上并不冤枉,因为人事任命的权力,是皇帝最大的权力,皇帝让你坐第六把交椅,你非想坐第五把交椅,这叫什么事?
更主要的是,刘文静和兄弟一块喝酒喝多了,曾拔刀大喊,一定要杀了裴寂!这个性质就比较恶劣了,因为这意味着刘文静内心深处,对帝国的人事安排不满到了极点。
更要命的还在于,刘文静的兄弟找人在家里作法,也被人揭发了。这个就更复杂了,因为你找人在家作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你自己也承认,你们刘家这段时间诸事不顺,所以想作法换换风向。
问题是,你们刘家,怎么诸事不顺了?好像就是你们大哥刘文静,官当的有点小,所以对皇帝感觉有点不满?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大局的军政长官,有这种想法,不用上纲上线,也是想造反啊!尤其是喝醉了酒,还要高呼想杀另一个级别相当的军政长官,这更不用上纲上线,他也是想造反啊!
更主要的是,大唐帝国现在还没有统一天下,内部权力斗争非常激烈。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局势的大哥级人物,就这种心态,面对不逞之徒的拉拢时,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类似的逻辑推论,虽然不敢说多有理,但是处于皇权的视角,一切就是如此的。所以李渊称帝后没有多久,就把刘文静杀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1:47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还有点远,我们继续书归正传,顺着李渊开国英雄排座次说起。

坐第七把交椅的人是萧瑀。萧瑀可是隋唐之际的牛人。
萧瑀是标准的豪门贵族,因为他是梁明帝的儿子。
更主要的是,萧瑀有一个姐姐很早就嫁给了晋王杨广,而晋王杨广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于是萧瑀的姐姐就成了大隋帝国的皇后。
这样一来,萧瑀就身兼两层身份。第一、他是江南豪门的代表人物;第二、他是大隋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李渊夺取长安不久后,萧瑀正坐镇河池郡阻击薛举,一看大隋帝国没有前途,就带着河池郡投靠了李渊。
这样的人物进入李渊集团,李渊自然不敢殆慢,因为让这样的人物溶入李唐权力中心,代表的意义实在太大了。所以,萧瑀在李渊时代就宰相;进入李世民时代依然是宰相。虽然他在隋唐历史的知名度很低,至少普通历史爱好者,通常不会知道隋唐时期还有这样一号人物,但是他在凌烟阁画像排名第九。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2:44 +0800 CST  
坐第八把交椅的人,大约是窦威、窦抗。窦氏那是标准的豪门贵族。
窦威的父亲是隋朝的太傅,而且世代都是高官。史书是这样记载的,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
窦抗在隋炀帝初上位时,就是幽州总管了;李渊平定关中时,窦抗在西边北边防担任政治委员,于是就带领灵武、盐川几个郡前来投降。

窦氏家族,在大隋帝国时代,自然是标准的豪门贵族;更主要的是,窦氏家族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李渊的大老婆,也就是建成、世民的亲妈,就是窦氏家族的主要成员。
这样牛X闪闪的家族代表人物,又和李唐皇族有着这样深的渊源,又带着大量的股份进入李唐帝国,自然得往前坐啊。


坐第九把交椅的人,是陈叔达。
陈叔达是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的弟弟;虽然陈朝灭亡了,但是陈叔达在江南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可观的;更主要的是,为了扩大统一战线,陈叔达自然得往最前排坐。所以,在李渊时代,陈叔达就是宰相之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3:48 +0800 CST  
不久后,宇文化及败亡。又有众多影响力巨大的豪门代表进入李渊集团。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分别是杨恭仁、宇文士及、封德彜、裴矩。
杨恭仁的父亲是隋文帝时代的四贵之一。
宇文士及的爷爷在北周帝国是上柱国;宇文化及的父亲在大隋帝国也是上柱国,而且还是炀帝时代的五贵之一;宇文士及还是隋炀帝的女婿。
封伦的爷爷在北齐帝国是三公级的人物;封伦是隋炀帝的亲信重臣。
裴矩是河东裴氏的代表人物;所以裴矩在隋文帝时代是前排就坐;他隋炀帝时代,是传说中的五贵之一。
按理说,这些人都有政治污点,因为他们宇文化及叛乱时,他们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宇文化及败亡后,才投靠的李渊。但是因为他们在大隋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有着不可低估的豪门背景;所以投靠李渊后,也都是宰相之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4:37 +0800 CST  
总的来说,李渊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是以李氏皇族嫡系成为核心;晋阳起兵元勋为骨干;以众多豪门大佬为框架构建的。
这种组织的稳定性、政治基础的广泛性,与他的竞争对手相比,那就是辗压式的。所以战争还未正式开始,各种反复的站队,就让李渊的政治对手,陷入后勤的危机之中;李渊的军事统帅,只要通过简单的相持,就能让对手的这种危机不断放大。等到对方感觉支撑不下去时,李唐突然雷霆一击,就可以让对手灰飞烟灭。薛举的失败,主要是因此而来的;刘武周的失败,主要也是由此而来的;王世充的失败,也主要是由此而来的。
许多地方,甚至就是通过站队实现的。比如,巴蜀地区就是如此落入李唐手中的;河西李轨就是因此覆灭的。
我无意说,在这种背景下,随便拉出个人当军事统帅,也可以建立李世民的功业。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场战争,李渊都是注定以强压弱的。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4 12:15:07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雁小驴1、大有行、动感飞猪一号、长翅膀的小公猫、王二十一、英式船长 、我是一皮狼98、簡單就是雅 、草苞 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一章 诸侯争霸


第一节 乱世大佬的上中下三策

薛举割据陇右(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东部)时,最初向西扩张受阻于李轨,向东扩张开始受阻于萧瑀(隋朝的河池太守),后来受阻于李渊,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应该加盟李渊吗?

薛举现在带股加盟李渊,肯定可以在李渊集团前排就坐的;如果割据陇右一隅之地,或是以此为基础角逐天下,肯定是凶多吉少的。
问题是,当他提出这种想法时,下面的人当时就炸锅了,因为我们都以为你是个英雄人物,现在看来,你也就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我们拥有十多万人马、还有这样广阔的一块地盘。你就因为目前受到一点点挫折,既没有伤筋又没有动骨,就有了要投降李渊的想法?真是连刘阿斗都不如,因为刘阿斗还是敌军打到都城之下才投降的。

成大事者,哪有一帆风顺的?
曹操修炼成魏武帝,一生遭受了多少失败?刘备修炼成昭烈帝,一生遭受了多少失败?如果孙权在赤壁之时就投降了,还能成为后来的吴大帝吗?刘邦修炼成汉高祖,还遭受了多少失败?

薛举一听这话,当时就不敢再说了。
因为你现在领着大家勇往直前,你就是老大;你现在想着投降,就凭你这副怂样,也会让大家火并了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7 17:44:50 +0800 CST  
在乱世之中,一个人如果只拉几千、几万人的队伍,占据几个县城的地盘。他很容易本能的选择用加盟的方式,扩张自己的势力,在这种背景下,他并不会为了维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就去和强敌玩命争夺。

问题是,当他拉起十几万队伍,占据了几个市,甚至一个省的地盘,那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此时,你让他选择用加盟的方式扩张自己的势力,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了。因为此时,他们更多考虑的事,是如何在维持自己独立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

独立的诱惑在于,大家可以共同主宰一块地盘。
在这种背景下,你让他们主动请外来力量分享自己的地盘,并且让外来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前排就坐的人,恐怕都会本能的去排斥。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7 17:45:09 +0800 CST  
总的来说,每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比较有实力的军政集团,都会分为左中右三派,并且让大哥在上中下三策中选择。

上策,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自己集团的独立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想着割据一方,或是统一北方(南方),再进一步就是统一天下。
下策,就是加盟强大的对手,凭借庞大的股份,溶入对方军政集团,在对方的军政集团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中策,那就是加盟对方,但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集团的独立地位。

哪种选择好呢?这在难说的很。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2-07 17:45:42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47426

发表时间:2019-07-24 03:28: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17 21:09:48 +0800 CST

评论数:90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