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上策,那就是抓紧投靠李渊,现在的李渊,还非常需要支持者;你如果投靠李渊,李渊自然愿意出高价收买你,等李渊势力强大了,你再投靠他们,恐怕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而且,李渊现在能不能成功,还充满了不确定性,你现在投靠李渊,完全可以用大义凛然的内容去说啊。总而言之,你现在愿意为邪恶变态的大隋帝国效力,依然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但是你现在却义无反顾的与李渊合作,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想一想也会让人感动不已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渊还没有度过黄河,冯翊太守萧造就选择投降李渊了[注9];朝邑县法曹靳孝谟献蒲津、中山两座城;[注10]而河阴令李孝常更带着永丰仓前来投降李渊了。[注11]当然了,京兆各县也大都派使者向李渊请降。[注12]

在此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投靠了李渊,他的名字叫于志宁。
于志宁此时的官职并不高,他只是冠氏县长。但宇志宁是于瑾的重孙子,这种身份非同小可。于氏家族的江湖地位有多高,我前面说过很多,这里不重复了,虽然说这个家族,现在多少没落了,但它的影响力显然更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因为类似的原因,于志宁投靠李渊后,马上就进入权力中枢,参与机要。

在此期间,还有一个非常牛的人投降了李渊,那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兄哥。不久后,又有一个非常牛的人物投降了李渊,那就是房玄龄。
这两个人此时的官职,此时也不是很高,但是这两个人都有着非同小可的家族背景。关键是,这两个后来都称得正果非凡,因为长孙无忌,凌烟阁上排名第一;房玄龄凌烟阁上排名第五,都是大唐帝国著名宰相。[注13]

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基本史实,自然就会知道,李渊为什么敢制订夺取关中的战略,而且能轻易夺取关中了。因为总的来说,当时的叛乱就是潮流,而且李渊自带的基本盘非常大,所以各种叛乱力量,都会自然而然的向李渊大旗下靠拢。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不敢说谁处于李渊的位置上,也能取得相关的成功,但是真心说,处于李渊的位置上,并不需要多神奇的能力;也未必需要一个多神奇的儿子。

[注1]:当时,关中的群盗以孙华的势力最强,丙申(十八日),李渊到达汾阴,用书信前去招抚孙华。.......孙华从阳轻骑渡黄河来谒见李渊。李渊拉着他的手和他坐在一起,慰劳奖赏他,封他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任冯翊太守之职。孙华部众有功的人,让孙华依次授予官职,赏赐的物品非常丰厚。李渊让孙华先行渡河,随即派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以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领步骑兵六千人从粱山渡河,在河西扎营以等待大军的到来。
[注2]: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园为盗,有众数万,
[注3]:神通,隋末在京师。义师起,隋人捕之,神通潜入鄠县山南,与京师大侠史万宝、河东裴勣、柳崇礼等举兵以应义师。遣使与司竹贼帅何潘仁连结。潘仁奉平阳公主而至,神通与之合势,进下鄠县,众逾一万。
[注4]: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
[注5]: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
[注6]:左亲卫段纶是段文振的儿子,他娶了李渊的女儿,也在蓝田聚众,得到一万余人。
[注7]:原先,平凉的奴贼几万人包围扶风太守窦,几个月攻城不下,贼军粮食吃完。丘师利派他弟弟丘行恭率领五百人背着粮食、牵着牛、拿着酒到奴贼的军营,......丘行恭就率领这些人和丘师利在渭北一同谒见李世民。
[注8]:李氏使其奴马三宝说潘仁与之就神通,合势攻县,下之。
李氏又使马三宝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皆帅众从之。仲文,密之从父;师利,和之子也。
[注9]:丙辰(初八),冯翊太守萧造向李渊投降。
[注10]:朝邑县法曹武功人靳孝谟献蒲津、中两座城池归降李渊。
[注11]:华阴县令李孝常献永丰仓归降,并去接应河西的李渊诸军。
[注12]:京兆各县也大多派遣使者请求归降。
[注13]: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和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在长春宫谒见李渊。颜师古名籀,通常人们称呼他的字。于志宁是于宣敏的侄子,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他们都因文才知名。长孙无忌还很有才干谋略。李渊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并任用他们。他任命于志宁为记室,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0 16:06:41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簡單就是雅、大有行、英式船长、长翅膀的小公猫、雁小驴1、围炉煮酒话桑麻 、夜相当美、动感飞猪一号、王二十一、左道正门、zztdf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夺取长安

因为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到李渊的大旗下,所以李渊渡过黄河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因为现在人马充足、粮草充足,分兵行动,已没有任何问题了。

9月12日,李渊就率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关中地区,早已遍地都是叛乱了;看到李渊亲自率军进入关中,叛乱势力更是不可抑制了,于是纷纷向李渊的大旗下靠拢。[注1]

9月16日到达朝邑,9月18日,把长春宫设为临时办公地点
李渊坐镇长春宫后,就兵分两路。一路大军由李建成、刘文静率领坐镇永丰仓,封锁潼关;另一路由李世民、刘弘基、殷开山率领进攻渭北,把长安城外围扫平。

在这种背景下,大隋帝国的留在西部的军事主力,很快就被压缩在两个孤立的、无法有效协作的地方。
坐镇河东郡的曲突通,想率军赶赴长安,被李建成、刘文静堵在潼关外面无法进来;长安城的隋军,面对李唐大军的进攻,更是躲在城里不敢出来。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6:19 +0800 CST  
李渊进入关中前,平阳公主(李渊嫡女)、李神通(李渊族弟)、段纶(李渊女婿)已在关中拉起七八万大军。看到李世民率军深入关中,他们马上纷纷向李世民靠拢。
刘弘基、殷开山随李世民深入关中后,就率军夺取长安城西部的扶风郡,很快也拥兵六万了。[注2]
面对此情此景,长安北部的延安、上郡、雕阴等地,也都纷纷请求归降李渊。[注3]

到此为止,谁也感觉夺取长安城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李渊也开始亲率大军向长安城进发;并且让李建成也率精兵从永丰仓向长安城进发。10月4日,李渊也到达长安城下,汇集在长安城下的作战部队,就有20多万了![注4]

面对此情此景,长安城自然是一片人心惶惶。
但是,李渊还是老套路,他并不急着进攻长安城,而是继续收割长安城外围的地区,并且反复对长安城作政治攻势。总而言之,长安城已是一个马上就要熟透的果实,李渊并不急着摘取它,而是促使它更加成熟,等着他自己落地。

10天后,也就是10月14日,长安城主要负责人,依然拒绝投降,于是李渊下令围城。
围城之后,自然是不断收割长安城外围,并且反复向长安城作政治攻势。在这种背景下,除了长安孤城之外的地区,渐渐都纳入了李渊的势力范围。

又过了20多天,李渊感觉攻城的时机成熟了,也就是10月27日,李渊终于开始下令攻城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6:35 +0800 CST  
此时,距李渊晋阳叛乱,已过去5个多月了。
整个过程,进行的有条不紊,因为此时的大隋帝国已是遍地叛乱,隋炀帝根本没有机动部队围剿李渊。这对叛乱者而言,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因为不用担心隋炀帝会派军增援,所以李渊就可以通过收割长安、河东孤城之外的地区,让自己的实力不断膨胀;更可以让长安、河东两座孤城感觉越来越绝望。

李渊下令进攻长安城时,长安城多少已是充满绝望了。

从西部地区看,长安外围的地区,差不多都被李渊收割干净了;关中西部的地区,已被薛举、李轨两大叛乱势力占据了;河东郡的隋军面对,似乎也看不到增援关中的可能性。

从全国的情形去看,隋军主力在洛阳一线被李密打得只能苦苦支撑,似乎看不到翻盘的机会;江南虽然有炀帝亲自坐镇,但是江南的叛乱越来越多。
长安城这样苦苦支撑下去,前途在什么地方?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6:49 +0800 CST  
李渊在下令攻城后,还表示自己是大隋帝国的忠臣。总而言之,我不是来造反的,我是来挽救大隋帝国的;再总而言之,我的忠心可表天地,你们为什么要误会我呢?
虽然说,李渊的这种话,连鬼也哄不了,但是却显然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态度,换而言之,他会尊重大家的既得利益。
关键是,现在长安城实在看不到什么希望,于是主战派很难占据主流。于是10月27日李渊下令攻城,11月9日长安城就沦陷了。

甚至从李渊大军逼近长安城算起,也仅仅过去一个月时间。李渊10月4日兵临长安城下,11月9日长安城就沦陷了。

更有甚至者,从李渊率军渡过黄河算起,还不到两个月。9月12日李渊率军渡过黄河,11月9日长安城就沦陷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7:04 +0800 CST  
类似的事实,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李密如果愿意进攻长安城,也可以这样迅速夺取长安城。所以,人们总会说,李密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其实呢,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李渊可以轻易夺取长安城,主要是因为隋军主力被李密牵制在了洛阳一线;如果李密率军从洛阳向长安转移,隋军主力肯定也会从洛阳向长安城转移的。

事实上,让李密无法夺取洛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隋炀帝把隋军主力抽入了中原战场;绝不是因为洛阳城比长安城更险要;如果隋炀帝把用于洛阳的军事资源,都投入河东、长安一线,李渊的结局,绝不会比李密更幸运。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7:19 +0800 CST  
李渊夺取长安后,意味着他已在未来的争霸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因为盘点天下实力派。李渊如果说自己是第二大实派,恐怕只有隋炀帝敢说自己是第一大实力派了。其它人,实在没法与李渊相比了。
但是,隋炀帝的历史包袱太大,他作为统一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帝国现在已是摇摇欲坠,他虽然控制的地区依然非常广阔,但是他的统治显然是一副随时会崩盘的样子。

现在的李渊占据着山西的主要经济区域,而且还占据了关中。这种实力可是非同小可的。
要知道,现在河北省是窦建德、罗艺、高开道三大实力派并存,而且存在争斗,所以谁也不能与李渊的实力相比。
河南山东两省,现在有洛阳城横在中间,关键是,大隋帝国的军事主力云集在这里,这两省的实力派一时无法打局面。
山西省的刘武周,因为李渊已和突厥达成共识,所以他只能占据山西北部一隅之地,同样无法打开局面。
关中以西地区,现在是薛举、李轨两大实力派并存;而且关中以西的地区,从综合实力上,与关中就差着一大截。
江南地区,现在是炀帝、杜伏威、萧珗、林士弘、李子通几大力量并存。
至于巴蜀地区,现在就好像一头肥羊般的存在,因为这里既然没有强势的官方代表力量存在,也没有强大的叛乱首脑存在。

到此为止,李渊夺取天下的主动权,已握在手中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7:31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再从李渊进入长安城说起。

李渊进入长安城后,代王坐在殿上,李渊的士兵试图冲过去冒犯代王。代王的嫡系小弟就说,你们这是想干什么?李渊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隋帝国的忠臣吗?现在代王坐在这里,你们都不赶紧下拜,这是要干什么?
无法无天的士兵,听到这种质问,当时就都老实了。[注5]

类似的场景,让我想起汉献帝初遇董卓时的场景。总而言之,你现在过来是保驾的,还是劫驾的?董卓当时就蒙了。年幼的汉献帝就告诉他,你如果是前来保驾的,现在大汉皇帝就在眼前,你们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这是想干什么?
董卓一听这种质问,吓得都赶紧下马磕头。

总的来说,李渊现在还不敢丢掉大隋帝国的旗帜,所以只能对代王表示臣服。
李渊见到代王,赶紧磕头拜见,哭得眼泪哗哗直流。总而言之,我可是忠臣啊;我可是忠臣啊。[注6]但是不管李渊怎么表演,代王的命运已是一片黯淡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7:43 +0800 CST  
六天后,李渊拥戴13岁的代王为大隋新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李渊这样做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长安政府,现在是众多实力派并存的政府。换而言之,李渊只是坐在人臣第一把交椅上,大家都是同殿称臣的同事。
此时的李渊,对与自己合作的大哥级人物,还表示着足够的尊重。比如,他见到大哥级的人物,还是称兄道弟的,还是一副朋友相待的样子。甚至而言,李渊刚当皇帝时,与大哥级的人物相处时,依然是这种态度。[注7]
总的来说,先高举大隋帝国的旗帜,建立一个临时的联合政权,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构建一个以李渊为中心的新政权。

[注1]:李世民率兵赴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都率众跟随李世民,在阿城屯驻下,李世民有能作战的兵力十三万,军令严整,秋毫无犯。
[注2]:李渊命令刘弘基、殷开山分兵向西攻取扶风,他们拥有部众六万人,向南渡过渭水,屯驻在长安故城。
[注3]:延安、上郡、雕阴等地都请求归降李渊。
[注4]:冬季,十月,辛巳(初四),李渊到达长安,在春明门西北扎营,各路军队全部汇集,共二十余万人。
[注5]:代王杨侑在东宫,他身边的人奔逃溃散,只有侍读姚思廉侍立在杨侑身旁。李渊的军士将登入殿堂,姚思廉厉声斥责军士道:“唐王兴举义兵,扶助帝室,你们不得无礼!”军士们都愕然,在庭院中排列站立。
[注6]:李渊到东宫迎奉代王杨侑,把他迁居到大兴殿后面,让姚思廉扶着代王杨侑到顺阳下,李渊流泪跪拜而去。
[注7]:唐高祖每次上朝,都自称名字,请贵臣们与他同坐一条榻上。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2 20:58:02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左道正门、长翅膀的小公猫、大有行、雁小驴1、王二十一、踏浪行波逍遥行、英式船长、动感飞猪一号、夜相当美、簡單就是雅、zztdf、骑鹤下揚州 、围炉煮酒话桑麻 、草苞、我是一皮狼98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 平定巴蜀

李渊夺取长安后,本身就已在天下争霸战中占尽了优势。
而在当时,更有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等着李渊。那就是南部的巴蜀地区,现在就如同一只肥羊等着李渊去吞食。

巴蜀可是非常小可的地区。
事实上,一个人占据了巴蜀地区,就可以在天纷争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东汉灭亡后,刘焉刘璋父子据巴蜀,就是一方诸侯;刘备据巴蜀,就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了;西晋崩盘后,李氏据巴蜀,也是一方举足轻重的诸侯。
后来巴蜀并入了南朝,但是王敦据巴蜀,可以居高临下的看中央政府;桓温据巴蜀,一样可以居高临下看中央政府。

如果此时巴蜀地区已一片混乱,已博弈出了强势的叛乱首脑;或是有强势的官方代表人物坐镇。李渊想依靠关中夺取巴蜀,难度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要知道,翻开去三四百年的历史,夺取巴蜀的北方大佬只有两个,一个是司马昭、一个是宇文泰。其它时候,巴蜀或是独立存在,或是作为南朝的后院存在。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08:23 +0800 CST  
李唐夺取巴蜀的战略价值,怎么高估,也不过分。
因为李唐北占关中,南据巴蜀,整体实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大佬拥有这种实力,就算整个关东实现了统一,整个江南实现了统一,也很难说他处于劣势。在关东、江南都是几大实力派并存的格局下,李唐所占据的优势,那就几乎是压倒性的了。

但是,这样一场至关李唐未来命运的战争,史书记载的却是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因为翻遍新旧唐书,李唐夺取巴蜀的过程,也就短短几段话。
第一段话,大约就是李渊夺取长安,便派使者致函各地,于是巴蜀的军政长官,叛乱首脑,纷纷派子弟拜见李渊请求归顺。[注1]
第二段话,大约就是李渊让李孝恭抚慰山南,十几天之后,就传檄而定金川到巴蜀三十多个州;[注2]
第三段话,大约就是李渊让詹俊、李仲衮进攻巴蜀,很快就夺取了。[注3]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08:54 +0800 CST  
如果说平定巴蜀的主要参与者,李孝恭还算个大人物,那詹俊、李仲衮两个人,似乎就是打酱油的,因为翻遍新旧唐书,这两个人似乎只有这里露过一面,在其它地方,想找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件困难之极的事。至于李渊派到巴蜀的使者,更是一些连名字也找不到的、连脸也没有露过的龙套演员。

整个过程,似乎也找不到多少细节性的内容;关键是,从时间表上看,似乎也就是一两个月内就全胜收场了。

李渊夺取巴蜀的时间表,大约是这样的。
11月9日李渊夺取长安。12月初,就派李孝恭平定西南,12月底,李孝恭大败朱粲,然后传檄而定西南30余个郡。
12月底,詹俊、李仲衮受命夺取巴蜀,然后巴蜀就全部插上了李渊的旗帜。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09:09 +0800 CST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场至关李唐未来命运的战争,史书会记载的这样轻描淡写?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相关战争,与李世民无关,如果过多描写相关战争,夸大相关战争的价值,会削弱李世民在李唐历史中的地位。
一切是显然的,李唐占据关中,夺取巴蜀后,在随后的争霸战中,那就是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如果过分强调这些,李世民作为一代战神的形象,肯定是会影响的。所以,史书对于相关内容自然会模糊化处理。

第二,李渊夺取关中时,巴蜀以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存在着。
它作为大隋帝国的辖区,却没有一个强势的官方代表人物坐镇,所以内部就是一片散砂;更神奇的还在于,这里一直相对稳定,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叛乱,更没有什么称雄当地叛乱首脑。
这种地方,在当时背景下,怎么看也就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更主要的是,还是因为隋炀帝选择亲自坐镇江南,所以江南一时无法产生强大的叛乱首领;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也没有江南力量能染指巴蜀。
这样一来,可真是便宜了李渊,因为李渊夺取关中后,几乎在没有任何竞争的背景下,就夺取巴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09:33 +0800 CST  
李孝恭并没有修成正果,而过多描述李孝恭开国时的战功,就会抢了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的戏份。
所以李孝恭征服了巴蜀的战绩,我们通常总会觉得,真正的功劳并不属于李孝恭,甚至也不属于某个人。

总而言之,这是时也势也;这场战争的胜利,有李孝恭不多,没李孝恭不少。总而言之,你别看平蜀战争是李孝恭领衔的,李孝恭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至于詹俊、李仲衮更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
再总而言之,李孝恭、詹俊、李仲衮可以夺取巴蜀,就是因为李渊基本盘强大,加上蜀中没有强大的割据势力。

因为在李孝恭、詹俊、李仲衮的相关的战功时,史书总是强调李渊所占的优势,总而言之,以李渊当时的声势、实力,那真是让一条狗坐在统帅的位置上,也能把西南征服了。
这就好像,以巴西队的实力,就是让一条狗当教练,吊打个中国队,也没有什么悬念啊。

当然了,在说李孝恭的战功时,史书又会强调李靖的作用,总而言之,有李靖那样的助手,就是让一条狗坐在统帅的位置上,也能把江南征服啊。
还是前面的类比,以巴西队的实力,就是让一条狗当领队,吊打中国队,也没有什么悬念啊。

史书对李孝恭的军事地位定论,是不是客观?我们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套在李世民头上,也没有什么错误。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10:17 +0800 CST  
总的来说,李唐夺取巴蜀后,虎视天下之势已基本奠定。
因为以李唐现在的实力,就是薛举、李轨合二为一,与李唐也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至于薛举、李轨争雄不让的背景下,能打败李唐,那就是奇迹,被李渊打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了,以李唐现在的实力;窦建德、李密、王世充、罗艺、徐圆朗合成一个军政集团,与李唐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在他们相互争雄不让的背景下,被李唐打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总的来说,现在的李唐,如果不犯大的错误,就可以以强对弱,慢慢兼并周边的对手。
史书通常总会模糊这种背景下,虽然说看着基本的历史事实,谁也能看出,李唐随后的战争,都是以强对弱的战争,但是大量云遮雾罩的历史细节存在,难免会让读史者感觉,李世民领衔的所有战争,都是以弱对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总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李世民神功无敌,李唐是绝不可能取得这些胜利的。

[注1]:唐王攻克长安之后,便致函通告各郡县,于是东起商洛,南至巴蜀,各地的郡县长官、盗贼首领、氐羌酋长,争相派遣子弟见唐王请求归顺,有关衙门每天要回复数以百计的信函。
[注2]: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尉大使,徇巴蜀,下三十馀州。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悉纵之。繇是腾檄所至辄下。
[注3]:甲辰(二十八日),李渊派云阳令詹俊、武功县正李仲衮进攻并攻下了巴蜀。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25 15:12:40 +0800 CST  
屈突通投降李渊后,李渊先肯定了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总而言之,你为了大隋帝国拼到山穷水尽,才选择投降,真乃忠臣义士也!
因为屈突通在大隋帝国就拥有很高的威望、地位;所以他投降李渊后,依然在前排就坐。
更主要的是,屈突通后来表现非常优秀,所以最后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之上。

屈突通投降李渊后,李渊就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那就是让他把河东郡拿下来。
屈突通开始以为,这个任务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他以前就是河东郡最高军政长官,现在自己亲自到河东劝降城里的人,城里的人应该都会给面子吧。关键是,自己这种忠心可表天地的大忠臣,都愿意投降李渊了,其它那些凡夫俗子,肯定更不会拒绝这种选择。

可是,当屈突通劝城里的人投降时,守城的尧君素直接告诉他,你这个出卖灵魂的可耻叛徒,你为了活命,就投降敌人,现在还有脸劝我们也投降。
什么皇军来时和你说了,只要我们愿意次枪投降,就能如何如之何,你自己是一个无耻的小人,你是不是以为我们也是这种无耻小人啊!
面对这种责骂,屈突通说,不是我想失身,实在是对方太强壮,我反抗了又反抗,我挣扎了又挣扎,实在是后来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尧君素告诉他,你力气尽了,所以选择失身;我力气现在还充足的很,你告诉你的主子,他有本事,就过来打我,千万不要想幻想我会投降。我告诉你,我尧君素就是死,也不会象你一样出卖灵魂。

面对此情此景,屈突通实在没脸在河东城下劝降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1:56:07 +0800 CST  
因为隋唐相交的历史,以李唐单方面的视角所记,所以在这段历史里,隋炀帝就是邪恶的化身;大隋帝国后来就是残暴的象征。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继续誓死效忠隋炀帝的人,是什么形象?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基于皇权的角度,这些人显然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而且必须得以正面形象出现。
因为这都是传说中的忠义之士,他们虽然死了,也值得后世永远学习。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众多这种忠义之士,皇权的神圣性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写到大隋帝国灭亡时,史官自然不忘夸奖那些誓死忠于大隋帝国的人;总而言之,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永远值得后世之人学习。尧君素不过是其中之一!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1:56:43 +0800 CST  
在近现代史上,因为民权政治兴起,类似的场面出现时,更让人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因为一些人,誓死为一个邪恶的、变态的军政集团效命时,他是什么形象?在此过程中,更对国家、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的人,他又是什么形象?
类似的人,写在书上,常常更是一种怪异的感觉。因为从主流的宣传去看,他们怎么看,也是坏人啊;问题是,看到反面的宣传时,他们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义之士啊。

遥想当年,厉帝输得毛都快不剩了,让谁看,也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众多留守中原的大哥小哥们,却坚信厉帝一定能卷土重来,并为此做着作绝不妥协的努力;甚至而言,他们就是明知厉帝毫无希望了,也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与中原王朝对抗到死。
这种精神,如果用皇权时代的视角去看,估计都可以立碑立传了,因为一个人不是心系国家人民、理想信仰,怎么可能坚持到这一步呢?甚至处于厉帝的视角去看,这也都是为了心系国家人民、有理想有信仰的仁人志士。
问题是,处于中原王朝的视角去看,这些人都是为了点蝇头小利,就一心与人民为敌到底的坏人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1:56:54 +0800 CST  
尧君素够传奇了。
而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尧君素的小弟杀尧君素投降李渊,王行本拒绝投降,率军把杀害尧君素的人都抓起来杀了。
然后王行本据蔳反继续和李唐对抗。
关键是,李唐还一直无法攻克。

王行本据蔳反与李唐又对抗了一年之久。
但是,王行本在隋末的地位,终究不能与尧君素、屈突通的地位相提并论。因为在最后时刻,王行本竟然投降了李渊。更主要的是,他投降李渊的结果,就是让李渊直接一刀砍了。

如果王行本最后与李渊对抗到底,喊着激昂的口号死了;人们读到王行本的历史时,难免也会为之动容,并且会受到各种称赞。问题是,在最后时刻他投降了敌人。
如果王行为投降李渊后,在李渊手下也混到凌烟阁上绘像,人们再读到王行本的历史时, 难免也会觉得颇具传奇色彩,问题是,他投降李渊后,直接就让李渊给砍了。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1:57:11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长翅膀的小公猫、大有行、雁小驴1、王二十一、踏浪行波逍遥行、英式船长、动感飞猪一号、夜相当美、簡單就是雅、zztdf、骑鹤下揚州 、围炉煮酒话桑麻 、草苞、我是一皮狼98、zztdf 、英式船长、经略辽东、那就爱谁谁谁吧 、左道正门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五节 夺取河东

河东郡的最高军政长官,一个叫屈突通,一个叫尧君素。

李渊叛乱后,河东郡是大隋帝国在山西省境内,最重要的驻军所在地。李渊席卷山西省南部后,一时无法攻克河东郡。于是就绕过河东郡直接插入了关中。
看到李渊竟然绕过河东郡直奔长安城而去,屈突通就让尧君素坐镇河东郡,然后自己率军赶赴长安城。

但是很不幸,屈突通走到潼关时,就被李建成、刘文静堵住无法向前了。

在随后的相持中,屈突通那是越来越绝望,因为整个关中地区,现在被李渊收割的差不多了,长安城已成为一座随时沦陷的孤城;而河东郡也成为一座孤城,并没有多少兵马了,因为主力部队已被屈突通带到潼关一线了;更要命的还在于,屈突通在潼关一线,又被刘文静打得大败,伤亡惨重。

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人劝屈突通投降李渊。
总而言之,大隋帝国就是一个随时要破产的公司,您继续为大隋帝国效力,好像一点前途也没有了!您现在带着河东郡投降李渊,那就等于带着大量股份加盟李渊集团,一定可以在李渊集团前排就坐的。
屈突通闻此,顿时哭得不可抑制,因为先帝对我恩重如山,当今皇帝对我信任有加,我如果有这种念头,岂不是成了猪狗不如的人?总而言之,这种话,你们以后少说!如果再有人敢说这种话,休怪我翻脸无情!
李渊派屈突通以前的亲信去召降李渊,屈突通看他竟然给李渊当说客,当时就砍他了的脑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20-01-30 12:53:22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47426

发表时间:2019-07-24 03:28: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17 21:09:48 +0800 CST

评论数:90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