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

11月17日,桂系决定将其16个团全部部署于湘桂边境,从南到北成一字长蛇阵。这个一字长蛇阵又呈北重南轻态势,在北段部署了10个团,在南段部署了6个团。这表明了桂系将红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挡在广西境外的决心,也表明桂系判断红军从桂北湘桂边境过境的可能性较大。当时的桂系可能还抱有中央红军从湘桂边境的黄沙河附近突围,而不是从全州至兴安间通过湘江的幻想。可是,桂系很快就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比红军从全州至兴安间渡江可怕得多的危险。
11月18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贺县白芒营,恭城龙虎关(又名镇峡关,位于湖南江永县与广西恭城县交界处)分别和桂军交战。
20日,我九军团逼近江华,21日,攻占江华县城,并派出两团兵力攻打龙虎关。白崇禧接到报告,说有红军二万余(红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部队都先后进入江华、永明,曾占领永明县城三天)、向江华、永明(今江永)而来,有进袭富川、贺县、恭城之势。
11月21日晚,白崇禧又接到了第七军的侦察报告称,红军已进攻道县。
当时桂系的兵力部署是北重南轻。如果中央红军不从北部全灌兴一带过境,而是从南面富川、贺县带进入广西腹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红八、红九军团向南进军,威胁广西腹地的同时,白崇禧又接到了一封从上海发来的密电。这封密电的发报者叫王建平,广西平乐县人,与白崇禧是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且私交甚厚。当时王建平已经混入蒋介石中枢参与机要,长期潜伏在上海为白崇禧收集情报。王建平说,蒋介石采用政学系头目杨永泰 “一举除三害”的毒计:“压迫共军由龙虎关两侧地区流窜平乐、昭平、苍梧,更以主力向东驱逐其进入广东新会、阳春地区,或者沿罗定、廉江逼入雷州半岛,预计两广兵力不足应付,自不能抗拒国军的大举进入,如此而一举三害俱除,消灭了蒋的心腹大患。”据时任桂军兵站部参谋长的汤壵回忆说,白崇收到电报后愤恨地说道:“好毒辣的计划,我们几乎上了大当。”又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这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管他哩,有匪有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造机会?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的机会。如果夏煦荃(夏威别号)挡不住,就开放兴安、灌阳、全县,让他们过去,反正我不能叫任何人进入平乐、梧州,牺牲我全省的精华。”
白崇禧又接到报告,说桂系飞机侦察得知,蒋军以大包围形势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已有七日以上,其主力似在新宁、东安。
这三件事表明,桂系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不是中央红军从桂北“四关”进入全州、灌阳、兴安,而是中央红军掉头南下,从富川、贺县一带进入广西腹地。为此白崇作出了将部署于全灌兴三角地区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决定。
11月20日晚(一说为21日晚),白崇禧在平乐主持召开了“防剿”红军的紧急军事会议,桂军军事长官及相关各县县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将驻防兴安、全州、灌阳一带的夏威所部主力向南撤往恭城一带。白崇禧决定,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一带,公在灌阳、兴安留少量部队,灌阳全县之间地域完全开放。夏威部主力南撤,桂系两个军的大部分部队将云集恭城一带,为保证供给,白崇禧宣布:“龙虎关到平乐一带民食一律供给军用,由县府发给粮票,以后给钱。如有藏匿不缴者,以有意留给共产党论罪。”
会后,白崇禧又于当夜命令前敌指挥部以李宗仁的名义电告蒋介石,略谓:“据迭报,匪主力由临武分经嘉禾、蓝山西窜,龙虎关、富川、贺县同时吃紧。仁部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故拟即将仁部主力,移赴恭城附近,策应富、贺、兴、灌。但兴安、灌阳以北,仅能留一部,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总司令所部,向全县推进,以期周密。”
白崇禧在发电的同时,命令驻防兴、全、灌三县的各部迅速做好南撤的一切准备。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5 21:44:43 +0800 CST  
蒋介石在接到白崇禧的电报后,没有直接复电,而是派出飞机到湘桂边境进行侦察。结果,蒋介石派出的飞机果然在江华、永明带发现了红八、红九军团的庞大队伍。“小诸葛”并没有撒谎。与幕僚们商量后,蒋介石于22日下午17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蒋介石还向何键发电,要求何键派湘军现下全州接防:
“衡州何总司令:
据德邻(李宗仁号)电,以‘据迭报,匪主力由临武分经嘉禾、蓝山西窜,龙虎关、富川、贺县同时吃紧。仁部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故拟即将仁部主力移赴恭城附近,策应富、贺、兴、灌。但兴安、灌阳以北,仅能留一部,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总司令所部向全县推进,以期周密。’等情,除复电外,希即查照办理具复。
蒋中正
二十二日十七时”
蒋介石居然同意桂系主力从“全灌兴铁三角”南撤!就是那个一心要“驱虎吞狼”的蒋介石!那个批准桂系把44师的四个团从江西调回广西,但规定该师必须有灌阳至全县间占领阵地的蒋介石!那个一再电令桂系在全灌兴三角地区兴修工事、部署重兵的蒋介石!也许蒋委员长一时糊涂?也许蒋光头并没有那么坏,他还是讲良心的?其实都不是。老蒋他是不得不批。桂系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李宗仁、白崇禧长期跟他老蒋作对。现在红军威胁广西腹地,事关桂系的生死存亡,你老蒋批不批,他桂系都要南撤。与其不批让人说你老蒋指挥不动桂军,还不如批了让人以为桂系还是要事事请示我老蒋!这不仅仅是爱面子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技巧!历史其实是多种力量互相博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结果。政治领导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让局势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得顺应局势,向现实妥协。但是,高明的领导人,即使在自己无力控制局势的情况下,也要设法让人们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现在老蒋就是这么一个领导人。所以,即使老蒋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至少也是一个高明的政客。
但是,蒋介石也没有高明到家,他没有想到,在他让一个军阀“听”命于他的同时,却又让另一个军阀不得不违抗他的命令。
白崇禧接悉复电后,没有等待湘军来接防,即刻下令连夜将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仅在全州留有7军24师72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灌阳留有一个团(判断为44师130团,因为该团在湘江战役中率先在新圩展开,向红三军团发起进攻)。白崇还命令夏威在撤退前将四关工事星夜挖去。
可是,湘军在接到蒋介石的接防命令后,并没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当然,以何键的聪明,他不会公然抗拒蒋介石的命令,而是寻找借口,委婉地抗拒蒋介石的命令,表面上做出还是听命于蒋介石的样子。中央红军过第二道封锁线时,何键的借口是红军通过粤军负责的第一道封锁线速度过快,他的湘军来不及南下堵截。现在,何键时而说桂军撤防太快,他的湘军来不及南下接防,时而说他的兵力太少,没有能力接防。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5 23:16:39 +0800 CST  
1934年11月22日傍晚,何键接到蒋介石让他派湘军南下接防的命令。23日上午,湘军刘建绪部侦知桂军悉数南撤、湘江防线无兵把守的情况,立即报告何键。面对这种情况,精明的何键装出了一副坚决执行蒋介石命令的样子—毕竟薛岳率领的中央军还在湖南呢!那个蒋介石派来监视他的刘文岛也还没走呢!
23日15时何键电令各军:
“命令:
(一)据报,匪大部尚在宁远、道县间与我三、四路军对抗中。一部已窜入富川。又据李觉师长电话,匪一、九两军团在龙虎关与桂军激战。又,桂军主力已移向恭城方向。
判断:匪以一部佯攻龙虎关等处,吸引桂军主力南移,其大部必循萧克故道向西急窜。
(二)我军应不失时机,尾匪追击。并应增强湘水上游防线,衔接桂军,防匪逸窜。
(三)着三、四两路联合,迅速击破当前之匪,尾匪追剿。
(四)……
(五)着第一路沿湘水上游延伸至全州之线,与桂军切取联络,堵匪西窜。
我认为这道命令又是“政治家”何键的一个杰作:首先,湘军与国民党中央军一直与中央红军保持一定距离,并不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红军在湖南境内是相当从容的,中革军委甚至曾命令中央纵队在道县附近原地休整。如果要准确地表达当时红军情况,用一句“匪大部在宁远、道县之间”就行了。可何键却说成“匪大部尚在宁远、道县间与我三、四路军对抗中”,立马将他指挥的湘军、中央军积极作战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接着,他将红军两个军团南下攻占江华、永明后对龙虎关、富川、贺县的进攻判断为“佯攻”。这个是很厉害的,因为如果红军两个南下军团的进攻是“佯攻”,则说明白崇禧将桂军主力南撤的作法是错误的,当然老蒋同意桂军主力南撤也是错误的。再接着,何键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命令“三、四两路联合,迅速击破当前之匪,尾匪追剿”,二是“着第一路沿湘水上游延伸至全州之线,与桂军切取联络,堵匪西窜”。这两个措施从表面上看很积极,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仔细琢磨却是大有文章。首先,当时全州至兴安间湘江门户洞开,如果一心要在湘江东岸歼灭红军,正确的做法是命令尾追的湘军与中央军暂缓追击,待南下的湘军将湘江门户关闭后再行追击,何以何键反而是命令三、四路“迅速击破当前之匪,尾匪追剿”?莫非是要促使红军尽快过江?又,何键命令第一路,也即是刘建绪的部队,“沿湘水上游延伸至全州之线”,可是全州至兴安间的湘江河段怎么办?谁来负责?这个何键不提。再有,刘建绪部应该于什么时间进占全州,何键也没讲。
如果说何键11月23日的命令对蒋介石的命令还是阳奉阴违的话,则两天之后何键给部下的命令便是对蒋介石命令的公然违抗了。11月25日,何键再电刘建绪、薛岳:“着第一路追剿司令刘建绪指挥所部,担任黄沙河至全州之线,置重点于全州东北地区”;“着第二路追剿司令薛岳指挥所部,担任零陵至黄沙河之线,集结主力东安附近,并策应第一路”。
在25日的命令中,何键盘明确规定,刘建绪的防线是黄沙河至全州,重点在全州东北地区。全州以南、兴安以北的60公里湘江河段怎么办?电文没有说,但是个人都明白,刘建绪用不着为这60公里操心,只管守好黄沙河至全州段就行了。
刘建绪完全领会并彻底执行了何键的指示精神。刘建绪23日便接到何键的命令,要求 他将防线延伸至全州,可他的部队却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才于11月27日进驻全州,并且进了全州城后便停了下来,不再南进。这才使得比刘建绪晚一步到达的红一军团得以在全州以南、兴安以北建立阻击阵地,将湘江通道一直保持到12月1日。
你白崇禧的桂军是“只侧击,不堵击”,人家何键的湘军何尝不是“只侧击,不堵击”,只是人家何键和他的湘军更低调,不张扬罢了。或者说,是何键的笔杆子更善于狡辩罢了。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6 10:32:00 +0800 CST  
直到现在,都有人讲,讲湘军未能接替桂军,封锁湘江,是因为桂军突然南撤,搞得湘军措手不及。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片谬论。
按照这种谬论的说法,刘建绪的四个师在得知桂军南撤后,便急急忙忙从百余里甚至数百里外的零陵、衡阳地区南下抢占全州,终究因路太远而被红一军团抢了先。先不说当时刘建绪的部队到底在哪,就算他的部队真在零陵、衡阳一带,那也是有问题的。11月12日,蒋介石便命令刘建绪的第一路军进占全州,与桂军切取联系,这十几天里,你刘建绪都干嘛去了?怎么这个时间还在百余里甚至数百里外的零陵、衡阳?你置蒋//总//统//的命令于何地?就算你湘军与桂军达成了协议,防线以黄沙河为界,那你刘建绪的部队也至少应该到了黄沙河吧?黄沙河距全州有多远?不过二十多公里,半天到不了,一天也总该到了吧!可是你这时却说自己还在零陵与衡阳之间,那零陵与黄沙河之间的上百里地段岂不是无兵防守?幸亏当时指挥红军的不是毛泽东,不然中央红军也许一夜之间便从零陵与黄沙河之间突围而出了!这不是失职是什么?况且人家林彪的红一军团能一天行军上百里,桂军夏威部也能一日一夜(桂军22日晚南撤,至27日晚,共五日五夜,据当事人回忆在恭城附近住两三日,则在路上的时间大约是两日两夜)便能南撤百余公里(灌阳至恭城107公里),就你刘建绪的部队百余里(不是公里)路要走上四五天?
这种赶不及的说法,连何键都不敢轻易用。
1934年11月23日19时何键致电蒋介石:
“ 迭奉钧令,务歼匪于湘、漓水以东地区,职于元日拼命追剿,寒日进驻衡阳,本最大之决心,将所部区为五路,分任追堵,并请粤、桂两协剿。又经派刘建绪赴全县与白商妥,联防堵击,即经呈报在案。刻奉养酉电,已准桂军主力移赴恭城附近,所有灌阳、兴安以北地区防务,责令职路军南移担任,闻命悚懼。缘职路军兵力,除已令周、李、李三路跟匪进剿,尚在宁、道间与匪主力对战外,薛路正向零陵集结,尚未完毕。刘路原以主力布置零陵以南、黄沙河之线,刻又令其伸延至全县与桂军衔接,实属再无余力继续南移,增任两三百里之正面防务……刻下新宁、城步、绥宁及其以北等县,无兵控置。若灌、兴、全间,又准桂军移调,则不免门户洞开,任匪扬长而去……似此情势迫切,忽予变更计划,兵力、时机两不许可。合围之局既撤,追匪之师徒劳。职受钧座付托之重,虽明知粉身碎骨,难免功亏一篑。”
何键这封电报倒是比较实在,不像有些作家,硬要说刘建绪的部队还在上百里、数百里之外。相反,他说薛岳的第二路都正向零陵集结,则刘建绪的第一路便应当在零陵与黄沙河之间了,如此一来便不存在赶不及的问题了。何键没有说路太远,赶不及,他只是说刘建绪的兵力有限,无力“增任两三百里之正面防务”。只是奇怪,全州至兴安间的湘江段只有约六十公里,加上全州至黄沙河的二十余公里,也不过八十余公里,又何来两三百里?况且,按原来蒋介石的指示,刘建绪也是要防守全州的,而黄沙河至零陵段则由薛岳的中央军负责。后来由于有了湘桂“全州协议”,刘建绪部才改守零陵至黄沙河段。现在,刘建绪又由防守零陵至黄沙河地段,改为防守全州附近及以南地段,零陵至黄沙河段自然改由薛岳的中央军防守。这只是防守地段的变更,根本就谈不上“增任两三百里之正面防务”。
何键又说“刻下新宁、城步、绥宁及其以北等县,无兵控置”。新宁、城步、绥宁等地的守备,那是红军突破湘江之后的事了,红军还未到湘江,何键便要派兵防守红军突破湘江后可能会受到威胁的地段了,倒是深谋远虑,目光长远!可是这长远的目光却只为自己考虑:派薛岳的中央军和刘建绪的湘军防守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是为了防止中央红军北上湖南腹地;说要派兵防守新宁、城步、绥宁,那是为了防止突破湘江后的中央红军北上湘西。总而言之,我何键愿意派兵从东面尾追,乐意派兵在红军北面防守,就是不愿派兵到西面拦截!
最后,何键讲忽然变更计划,事情将无可挽回,虽然他何键为了党///国的事业宁愿粉身碎骨也无济于事了,说得自己忠心耿耿,却把责任全推到了“变更计划”上,也就是推到了提出变更计划的白崇禧和同意变更计划的蒋介石身上。推责任推到白崇禧身上也就罢了,还推到老蒋身上,这种“忠心”也未免太假了吧!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9 08:31:34 +0800 CST  
各位老兄,给我提提意见、拍拍砖啊!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9 12:32:45 +0800 CST  
看来新华兄比较了解情况。我是个业余爱好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便拿来跟大家共同探讨,对很多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9 22:18:24 +0800 CST  
谢谢woodtigers 兄的鼓励!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9 22:19:44 +0800 CST  
更过分的是,何键还将他这番话对与此事无关的第三者讲了。11月26日,何键又致电粤军总司令陈济棠:
“ 现匪部已抵文市圩,而全、兴间之桂军于昨呈奉委座,准其东移,而令敝部南延接防。当匪已逼近,忽予变更计划,洞开门户,敝部纵有飞技,亦已无及。国事不可为,付之一叹!
这种批评圣上的话,如果只对圣上一个人讲,也许还算得上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可是拿着到处跟人说,就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忠臣了。
最要命的是,何键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蒋介石,何键说他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南下接防。可是对陈济棠,何键又说“敝部纵有飞技,亦已无及”,意思是事出突然,他来不及弥补。这种说法就与后来一些作者的说法相一致了。
后来,何键的一些部属也是持这一说法。
胡羽高,贵州人,曾任黔湘边区剿匪司令部(何键部)少将参议、黔湘两省政府顾问(贵州驻湘代表)、赣、粤、闽、湘、鄂、剿匪西路军总司令部顾问,他在《共匪西窜记》地书中评论说:
“ 当兵力转移之初,白氏心灵手敏,先电行营请示,得到复电许可,而后再电湘军延伸接防。又电陈恩元电话通知章亮基,转请何键饬令周浑元部迅速向南压迫,以便夹击。按上编日记计算,周浑元23日才抵宁远,26日才克道县;湘军之章亮基24日集中沙子街,陈光中师开抵黄沙河;薛岳所部才集结零陵;自然是决河救人,缓不济急。因为我军延伸不及,衔接不上,生出空隙,湘、桂两军原来拟定之封锁计划成为废纸。”
胡羽高这段话,显然是替湘军辩护的。不过他这段倒并不全是谬论,也有正确的地方。例如,他说白崇禧先电行营请示,待得到批准,才通知湘军。这确实是白崇禧耍了手腕,他如果真诚合作,自然应该事先与湘军勾通。但白崇禧怕湘军会激烈反对,致使蒋介石不批准,所以先向蒋介石请示,得到批准后,才通知湘军。这么一来,搞得湘军有点被动:遵令行事吧,又不太愿意,拒不执行吧,那又是违抗中央命令。幸而湖南是出产政治家的地方,湘军用政治家的手腕巧妙地解决了这道难题。
可是胡羽高后面的话便不好理解了:周浑元奉命追击红军,他行动迟缓不过是消极避战,以保存实力,这又与白崇禧何关?倒是他说的:“转请何键饬令周浑元部迅速向南压迫,以便夹击”这句话透露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白崇禧曾提出建议:既然红军要南下广西腹地,那湘军与中央军便应将红军向南压迫,以便与南撤至恭城一带的桂军对红军进行南北夹击。则,白崇禧这个建议表明,他并不是要开放湘江让红军通过,他在将桂军南撤后,仍然希望能将红军歼灭于湘桂边境的。
又,胡羽高自己也说,陈光中师24日便已经到了黄沙河,此地距全州不过25公里,湘军半天便可以到达,何以还要等到27日湘军才进驻全州?胡羽高为何还要说是“决河救人,缓不济急”?为何还要说:“因为我军延伸不及,衔接不上,生出空隙,湘、桂两军原来拟定之封锁计划成为废纸。”
胡羽高也没说,为什么湘军在进驻全州后,没有继续南进封锁湘江。要知道,连何总司令自己也说:“刻奉养酉电,已准桂军主力移赴恭城附近,所有灌阳、兴安以北地区防务,责令职路军南移担任。”蒋介石可是把全县以南、灌阳兴安以北的防务也交给湘军来负责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29 22:24:10 +0800 CST  
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是白崇禧突然将桂军主力南撤,致使全灌兴三角地带空虚,湘江全县至兴安段无兵防守。是湘军发现了这一情况,将情况上报蒋介石。蒋介石得知后十分恼怒,发电报严令桂军出击,桂军才不得不北上对红军进行侧击。这种说法在当今涉及湘江战役的文章、书藉中比皆是,也不知是谁先造出来的,以致以讹传讹。实际的情况,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是桂系先请示蒋介石,获得批准后,桂军才南撤的。而且是蒋介石将情况通知何键,命令湘军南下接防的。又何以会出现蒋介石不知道桂军南撤,要湘军报告他才知道的情形?至于蒋介石严令出击的电文,则是在桂军南撤又北返之后才发出的,它并不是针对桂军南撤一事的,而是针对湘桂两军坐视红军渡江,按兵不动的。这封电报并不是仅仅针对桂军的,而是同时针对湘军和桂军的。当然,蒋介石也没有资格对湘军、桂军说三道四,当你老蒋严令湘军、桂军出击的时候,你的中央军又在做什么?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7-30 09:35:35 +0800 CST  
我们已经看到,桂系在桂军南撤问题上,一直被冤枉了。湘军制造的舆论冤枉它,后世不严谨的文章书籍也冤枉它。很多人讲,桂军主力从全灌兴撤往恭城是公然的违抗命令。可事实上,桂军在南撤前,是请示了蒋介石,是获得了蒋介石批准的。相反,是湘军公然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蒋介石命令湘军在桂军南撤后,南下接防,以封锁湘江。而湘军却迟迟不执行,最后执行了也仅仅将防线延伸至全州,置全州以南60公里的防线于不顾。正是由于湘军的公然抗命,才使得湘江门户洞开达9日之久。
还有一种说法更严谨一些。一些人讲,红八、红九军团进攻龙虎关,只是为了调动敌人而进行的佯动,桂系小题大做,欺骗蒋介石说其腹地受到威胁,好让蒋介石批准桂军南撤,桂军南撤的真实目的是给红军让道。这种说法貌似有理,恐怕并不符合事实。
在红军方面,红八、红九军团向南进军并不一定就是佯动。如果仅仅是佯动,是否需要动用整整两个军团,再加上红五军团的一部分?如果是佯动,为什么不事先计划好撤退路线和撤退时机,致使红八、红九军团在撤退过程中出现混乱,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是事先计划好的佯动,为什么时候在桂军南撤后的好几天内,中革军委都未作出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的决定?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使得红八、红九军团的行动看起来像是调动敌军的佯动。可是,如果桂军主力没有南撤,事态很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那时八、九军团的行动恐怕就不是佯动了。到了那时,也许又会说北面的红一军团是佯动了。练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步法,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与实是可以随时转换的。当桂军主力南撤时,红八、红九军团的进攻便是“虚”的;当桂军主力没有南撤时,红八、红九军团的进攻便可以是“实”的。《孙子•虚实》中讲“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在桂军方面,桂军应该真实地感受到了红八、红九军团对广西腹地的威胁。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种威胁,白崇禧才会将桂军主力南撤一百公里。如果仅仅是给红军让路,就用不着南撤一百公里,只须将桂军主力从全灌兴三角的中心地带撤出,退往兴安、灌阳,对通过的红军行注目礼就行了。可是白崇禧却只在灌阳与兴安各留了一个团,其余的8个团全部撤往恭城附近。这8个团加上原来部署在恭城附近的6个团,桂系在恭城附近集中了其16个团中的14个团!显然当时桂系感觉到中央红军从龙虎关、富川、贺县进入广西腹地的可能性,与从全灌兴西渡湘江的可能性同样大。桂系由于无法判断中央红军的最终进军路线,只好将其部队集中于恭城一带,以便随时向东支援龙虎关、富川、贺县,或者向北支援灌阳、兴安。
相比之下,桂系宁可让红军从全灌兴间西渡湘江,也不愿意让红军从富川、贺县进入广西腹地。万一红军南下进攻广西腹地,桂军在西面全力堵击,不让红军西进;粤军在东面全力堵击,不让红军东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何键的湘军再从北往南压迫红军,就会出现王建平密电中“一举除三害”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损失最大的将是红军和桂军。因为粤军、湘军、中央军的兵力都远超桂军。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只能全力击破西面的桂军,才有可能突围而出。因为红军在兵力上占优势,桂军打不好便会被红军击破,打得好也是两败俱伤。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乘机开进广西,桂系在广西的统治便会土崩瓦解。所以,在红军过境广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桂系会选择让红军从全灌兴通过,而红军也乐意从全灌兴通过。这对桂军和红军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讲,桂军给红军让道也确实不假。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1 23:34:15 +0800 CST  
虽然桂军的南撤事出有因,并不是违令,也不是欺骗,但也不能说桂系对红军的堵截是全心全意的。出于保全实力的需要,桂系也与广东的陈济棠一样,并不愿与红军打仗。陈济棠与红军签订了秘密协议,其实桂系也希望与红军签订秘密协议,只是未能如愿罢了。据说,桂系曾派出一个叫刘少南的人,到天津与吉鸿昌联系,希望吉鸿昌从中牵线,与共产党建立联系。1934年11月9日晚,刘少南与吉鸿昌、任应岐(胡汉民、李济深的人)在国民饭店二楼45号房间以打麻将为掩护秘密议事时,遭到蒋介石特务枪击,刘少南当场死亡。吉鸿昌、任应岐二人虽未被特务击中,却被法租界工部局扣押,后来又被引渡给南京政府,同年11月24日被杀害。刘少南的死亡和吉鸿昌的被捕,使桂系与共产党签订秘密协议的计划流产,对此,桂系甚是失望。据说,白崇禧在视察防线时曾对15军代军长夏威说:“谁给红军送个信,说我们让一条路任其通过。”这看似玩笑,却反映了桂系高层的真实心态。因为不能与红军接上联系,桂系不得不同时提防红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桂系先是在桂北大修工事、部署重兵,希望中央红军不要入境广西。当发现红军入境不可避免时,桂系又决定将桂军主力南撤至恭城,重点防堵红军进入广西腹地,让红军从桂北通过。这就好比为了保证水库堤坝的安全,不得不开辟一条泄洪道泄洪一般。并不是桂系对红军有好感,而是它在同时面对中央红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强敌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据说,桂系在1934年11月初,经过商议,确定了一个对红军的作战方针,也就是著名的“送客”方针:“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赶快送走”。如果这个方针是真的,那确实称得上经典之作。不过,从事态的实际发展来看,这不仅是桂军的对红军作战的指导方针,也是湘军对红军作战的指导方针。可以说,湘桂双方是不约而同,而且配合得相当默契。湘桂双方都要“送客”,桂军不南撤便送不了客,湘军遵令南下接防也送不了客。只有桂军南撤而湘军又不南下接防,才能达到“送客”的目的。正是在桂系和湘军的密切配合下,中央红军才被安全地“送”到了贵州。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1 23:37:17 +0800 CST  
作者:新华心 回复日期:2010-07-31 09:53:54
我也是看帖子才知道的。跟你们有能力发帖子的比我差远了,呵呵!
============================================================================================呵呵,我今天看书,发现围追红四方面军的国民党军中也有个44师,这个44师也显然不是桂系的44师。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编制确实不是全国统一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1 23:43:42 +0800 CST  
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我一直觉得在湘江战役中,桂军主力从恭城返回桂北后,灌阳方向的桂军归夏威指挥,兴安方向的桂军归廖磊指挥。灌阳方向的桂军归夏威指挥这一点现在已经没有疑问,兴安方向的桂军归廖磊指挥则还找不到证据。难道兴安方向的桂军也归夏威指挥?或者两者都不是?希望高人指点!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09:40:25 +0800 CST  
对桂系的“送客”方针,我之所以说“如果这个方针是真的”,是因为我在刘斐的回忆文章《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送客”方针》看到这个说法,但刘斐没有说这个方针具体是谁提出的、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是在什么场合提出的。如果有高人能证明这个方针的真假,也望不吝赐教!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09:48:47 +0800 CST  
作者:多少呀 回复日期:2010-08-02 12:49:27
楼主自己歪楼, 絮絮叨叨的论证到底是桂系,还是何健更狡猾,别忘了题目是什么.
写的很闷
==========================================================================================我可能写得比较闷,但我并不是要论证是何键还是白崇禧更狡猾,我是想说明湘江缺口是怎么形成的,我认为这个缺口是蒋桂湘三方博弈的结果,蒋桂湘三方都作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当他们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时,这个缺口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了。我认为如果不说明湘江缺口的成因,就不能理解湘江战役为什么会变成历史上的那个样子。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12:57:11 +0800 CST  
正因为我想说明历史是各种力量互相博弈形成的结果,所以我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头到尾地讲故事,而是按蒋介石、粤军、湘军、桂军的次序,一个个地讲他们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所作出的选择。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13:04:22 +0800 CST  
关于何键的狡猾我确实讲得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在湘江战役前后,蒋、粤、桂都很狡猾,只有湘军的何键比较老实,一心为党国效忠,好像所有人都很自私,惟独他何键大公无私。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且,如果承认了这种观点,那我“历史是各种力量互相博弈形成的结果”的观点也就很难成立。所以,我要坚决地将这种观点打倒,因为不将它打倒,我的观点也就立不起来。这就是我絮絮叨叨的原因。
也许有人要问:“按你的说法,所有人都是自私的,那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我的回答是:世界上有好人,但在民国那样的乱世中,能够称雄一方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这就是我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在后面大家还会看到。就算是饱受批评的“左倾”领导人,我也不会认为他们是傻子。我不相信一个人只要沾上“左倾”,他的智商就会急剧下滑,下滑到不及常人的水平。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15:08:11 +0800 CST  
可能有人会认为,只有那激烈的战斗场面才是湘江战役,那些战前的博弈、部署、调动都不是湘江战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孙子讲“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败而后求战”,他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往往不是在战斗的过程中决定的,而往往是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如果你不去研究战斗前的博弈、部署、调动,而仅仅去研究战斗过程本身,那是很难明白胜者所以胜、败者所以败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15:18:27 +0800 CST  
六、失去的时间。
在湘江战役中,蒋桂湘三方各打各的算盘。蒋介石只让中央军担任在东面追击、在北面防止红军北上的任务,而把最为艰巨的正面堵截红军的任务交给了桂军和湘军。桂系为了保证广西腹地安全,也为了保全实力,在红军即将入境之际,突然将其主力从全灌兴撤往恭城。湘军则只乐意在北面部署重兵防止中央红军北上湖南腹地和湘西,只愿意派兵从东面驱赶中央红军尽快离境,而不愿在全灌兴间正面堵截中央红军。蒋桂湘三方都作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便是全州至兴安段湘江门户洞开达9日之久。
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已经陷入了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在东面,有国民党中央军和湘军的6个师;在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的5个师;在西北面有湘军的4个师;在西面有桂军的5个师;在南面,有粤军的数个师。中央红军似乎已经插翅难飞,然而在这个看似没有任何机会的局面中,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由于蒋桂湘三方的博弈,国民党军的封锁线在全州至兴安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中央红军可以从这个缺口钻出去,跳出蒋桂湘粤的包围圈。
有人讲,中央红军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后,不应该继续西进,而应该向北进入湖南腹地,或者向东杀他一个回马枪。我以为,并不能因为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比较大,就认定中央红军西进桂北的决策是错误的。前面已经说过,在当时,湘军的数量是桂军的四倍,国民党中央军又有9个师进入湖南,粤军的数量是桂军的三倍。北面、东面是湘军、中央军,南面是粤军,西面是桂军。西面的桂军兵力最少,集中兵力冲破西面桂军的封锁,是中央红军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由于蒋桂湘三方的矛盾,全州与兴安间出现了一个宽六十多公里的缺口。如果中央红军能抓住战机,完全可以从这个缺口突围而出,而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
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失误不在突围方向的选择上,而在突围时间和行军速度的把握上。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20:14:52 +0800 CST  
驻防全灌兴的桂军主力于22日(一说为21日)南撤,中革军委却迟至25日下午才下定决心从全州至兴安间西渡湘江。其间原因至今仍然少有披露。从披露出来的零星情况看,当时关于下一步转移方向在高层可能有争论。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者是“三人团”。所谓“三人团”,就是当时的最高军事决策小组,包括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秦邦宪(又名博古)、政治局常委兼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常委周恩来、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我们知道,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的最初战略目的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苏区。对这个决策,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央苏区的创建者是持有不同意见的,他们认为当时的决策者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中央苏区丢掉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彭德怀语)。在长征初期,毛泽东似乎一直主张寻找机会与国民党军决战,一直希望中央红军主力能返回中央苏区,这可以从他在湘江战役前提的几次建议反映出来。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毛泽东给中革军委去信,建议红军主力出击湖南中部,“调动江西敌人到湖南而消灭之”。
1934年11月6日,毛泽东在广东仁化县的城口(位于第二道封锁线的中心)分析敌情,向中央提议:“红军不要在砰石过粤汉铁路,不要取宜章、临武,而应该向北越诸广山,沿来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带休整,仍到永丰、蓝田、宝庆(今湖南邵阳市)等地摆开战场,消灭围剿之敌人。”他认为,如果能够这样,便可组织力量进行坚决反击,杀个回马枪,歼灭敌一路或一部,仍有可能扭转战局,打破“围剿”。
中央红军进抵第三、四道封锁线之间的湖南宁远时,毛泽东再次向中央提出改变进军方向的建议:“红军主力不要过潇水,不要攻道(县)、江(华),应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今湖南永州)的粟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据地去。”
在红军占领道县后,毛泽东再次提出自己的主张:“红军应沿潇水西岸北上,攻板桥铺、渔涛湾、华江铺、双牌、富家桥,再向西攻零陵,过湘江向北取冷水滩,越过湘桂铁路,进军宝庆,诱敌决战,夺取反‘围剿’的胜利。”
中央红军进至湘桂边界,准备西渡湘江时,毛泽东再次向中央提出:红军进入广西境内后,应立即从灌阳的文市北上攻占全州,但不应该从全州县城以南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该从全州以北的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攻湖南东安,后北上直取宝庆,接着可从东北攻两市镇、永丰,也可继续北上攻新邵,再穿过湘中丘陵,攻打蓝田,并在此摆开战场与敌进行决战。待粉碎“围剿”之敌后,或在湘中建立根据地,或返回中央苏区去。
可见,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寻机歼敌夺取反“围剿”胜利的希望。这说明他作为中央苏区的创建者,对中央苏区和苏区人民的感情是深厚的。

楼主 秦日月  发布于 2010-08-02 22:57:07 +0800 CST  

楼主:秦日月

字数:175243

发表时间:2010-07-08 03: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9 23:13:44 +0800 CST

评论数:4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