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品读《三国演义》中的三大主角

你说的很对,那个时代二代的水平普遍高于屌丝。只不过诸葛瞻毕业后连实习都没经历过,第一战就是国家生死存亡战,经验不足,压力太大。邓艾可是个从基层混起来的兵油子,又是个亡命徒。诸葛瞻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包括当年的赵括对阵白起,虽然赵括最终输了,但是以少战多,赵军重创秦军,秦军也伤亡过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7 07:54:03 +0800 CST  
二十一、灭国之功





诸葛瞻和邓艾交战,难度绝对不小,更何况他不听劝,失去了涪城的地利。看上去会是一败涂地的战争,结果让诸葛瞻玩的那是屡战屡胜。

当然了,这并不是诸葛瞻很厉害,这其实是诸葛亮很厉害。别看诸葛亮死了几十年,武侯余威足以震慑魏军心灵深处的脆弱神经。更何况邓艾的部队都是饱受蜀军摧残的西北军,诸葛亮的大名对他们来说就是噩梦。

举个例子来说吧,邓艾的心腹爱将师纂和邓忠到了绵竹,看见诸葛亮的木像掉头就走。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弥漫在每个魏军心中。诸葛瞻初战告捷,下面的表演时间交给了武侯之孙诸葛尚。按说武侯的孙子应该是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的技术性人才,但是诸葛尚表现的却像个战斗型人才。

师纂和邓忠遭到邓艾怒斥,于是这俩人重整旗鼓再度返回绵竹作战。虽然说邓艾一再声称诸葛瞻是无名下将,但是师纂和邓忠心中的阴影还是存在的,毕竟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这俩人带兵到了绵竹,发现只有一人一骑在那里等候,此人就是诸葛尚。这画面像极了当年汉中战场上,偃旗息鼓等待曹军的赵子龙。诸葛尚不仅这副做派像极了赵云,动起手来也像极了赵云。只见诸葛尚单枪匹马杀入曹军阵中,轻松的打败了能和姜维斗枪法不落下风的邓忠以及魏国名将师纂。诸葛尚在魏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与此同时诸葛瞻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心理上压力极大的魏军再度大败,师纂、邓忠受伤。

其实邓艾面对诸葛瞻这样的对手,心里也是没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邓艾吃亏就吃亏在知己不知彼,太不了解诸葛瞻。神秘的对手是最可怕。哪怕是对阵姜维,邓艾还可以精准的揣测姜维的思路,而面对诸葛瞻,邓艾有种无从判断的无力感。诸葛瞻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他有没有什么后招谁也不住知道。诸葛亮不仅是震慑魏军几十年的人物,单单在摩天岭下立了一块石碑,就把邓艾吓得心惊胆战。那这仗该怎么打?邓艾决定武的不行,就来文的。

邓艾给诸葛瞻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只要诸葛瞻投降,就封他为琅玡王。诸葛瞻接到信之后,陷入了琅玡王的无限憧憬当中。诸葛瞻没去过琅玡,但是他知道琅玡是他们诸葛家族的老家。这要是当了琅玡王,绝对的光宗耀祖。诸葛亮一生都没能身登王位,琅玡王,太爽了。

诸葛瞻的犹疑,让诸葛尚都看不下去了。邓艾派使者来,诸葛瞻居然接待。邓艾给诸葛瞻写信,诸葛瞻居然还看。邓艾用琅玡王的头衔劝降,诸葛瞻居然在权衡。诸葛尚问诸葛瞻是不是要投降,诸葛瞻这才醒过味来,不能投降。于是怒斩来使,跟邓艾决战。

邓艾一看诸葛瞻软硬不吃,于是派出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配合自己围攻诸葛瞻。没错,这就是邓艾当初围攻沓中的战略。这一招姜维都抵挡不住,何况诸葛瞻呢。诸葛瞻和邓艾正式交锋第一战,诸葛瞻大败退回绵竹,邓艾趁势围城。

面对着邓艾的围城,诸葛瞻的赌徒心理油然而生。他就好比赌场上摸不清对手底牌的赌徒一样,把面前的筹码一推,梭哈!

作为三军主帅,诸葛瞻居然冲动的带头冲了出去。从没见过手摇羽扇的诸葛亮拿刀,也从没见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冲锋陷阵。但是诸葛瞻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带头冲进魏军包围圈,轻描淡写的干掉了几百人。邓艾一看这哥们太猛了,都别上去送死,放箭。此时的诸葛瞻还在忘我的冲锋着,然后就中箭身亡,死得毫无价值。

诸葛瞻是没大本事。但是他在,蜀国就在。他死,蜀国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诸葛亮的儿子都打不过邓艾,谁还敢跟邓艾交战?还真有敢的,此人就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诸葛尚凭借血气之勇,对魏军发动自杀式冲锋。诸葛尚对魏军的伤害有限,最终的结果是诸葛尚结束了自己本该前途无量的人生。武侯子孙,到此皆休。蜀军没了取胜的信念,但是有一死的决心。在绵竹最后一战中,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也步诸葛瞻之后尘,对魏军发动了自杀式冲锋。最终三个人全部阵亡,成都城外,蜀军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邓艾顺利的来到了成都城下。不管怎么说,成都保卫战的前沿战场上,诸葛瞻带领着诸葛尚、张遵、黄崇、李球等名人之后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应有的气节。哪怕是犹豫了一刹那的诸葛瞻,最终还是战死沙场,为刘禅尽忠。

这时候成都还有一万多守军,是战、是守、是降、是走?成都城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朝臣们想出战的没有,想死守的没有,想要弃城而走的倒是不少。但是跑去哪里?朝臣们意见不一。

有人说跑到南方去,那里地形险要,可以坚守。另外还可以借助南蛮的兵力对抗邓艾。有人说眼下吴蜀联盟,应该逃到吴国去。当年就是在这个大殿上,谯周劝刘璋不要抵抗,还是投降的好。如今还是在这个大殿上,又是谯周站在这里,劝刘禅不要抵抗,乖乖投降。谯周是这么分析的,如果奔走南方,那麻烦就会接踵而至。为啥呢,因为南方是南蛮的势力范围。南蛮可靠吗?非常不可靠。如果刘禅奔走南方,既要组织军队对抗魏军,又得满足皇帝陛下奢华的生活,这得花钱啊。钱从哪来?还是得从税上来。想要钱,就得加税。蜀国南方能加税的对象就是南蛮人。汉族人加税还造反呢,何况高度自治的南蛮?因此南蛮去不得,去了就得玩完。那么东吴能去吗?更不能了。严格说东吴和西蜀那是世仇,只不过东吴有长江之险,西蜀有山川之固,因此双方各取所需,结为同盟。现在刘禅没了山川之固,带领朝臣去东吴建立流亡政府,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东吴凭什么养着一点实力都没有的蜀国君臣官僚?然后就是失去国土的刘禅和吴主孙休是平起平坐呢?还是刘禅向孙休称臣?谯周指出,还一点最关键的问题。东吴灭掉魏国是不可能的,但是魏国灭掉东吴是轻而易举的。所以说东吴并不安全,早晚都是被魏国俘虏的命。既然这样,倒不如投降。现在投降,魏国得树立榜样给东吴看,所以一定会善待刘禅。

刘禅一琢磨,对。到哪不是看歌舞、吃酒肉?投降。也就是说最后时刻,刘禅考虑的是他自己。至于朝中大臣、满城百姓、部队士兵完全顾不得了。也就是说,诸葛瞻、诸葛尚、张遵、黄崇、张球用生命为这样一个人去尽忠,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死毫无价值。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马邈去当带路党的必然性。你宁死不降的去拼命,但是你保卫的对象却分分钟投降来保命。你保卫成功了,他花天酒地吃特供。你保卫失败了,丢掉了性命。他还是可以花天酒地吃特供。哪说理去。

刘禅决定投降,毕竟抵抗是无效的。再说了,当年殷商宗室微子就当了带路党,率先投降了周武王,结果被封为公爵,比姜子牙还高一级。看上去这次朝会已经达成了一致,大家决定兴高采烈的去迎接邓艾。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湛站出来坚决反对投降。

问题来了,如果不投降,刘湛能够挽救危局吗?刘湛声称要带兵出战。刘禅一听,算了吧。诸葛瞻父子就是这么死的,让刘湛出战,徒增伤亡,到时候惹恼了邓艾,局势更加复杂。还有别的办法吗?刘湛说了,出战不行,那就君臣一起拼命,到时候大家一起死在城下,绝对荡气回肠。刘禅一听,闹了半天就这主意啊,可拉倒吧。谁爱死谁死,反正我不死。

与此同时,邓艾正在研究成都怎么打。作为帝国的都城,那城墙有可能和某些专家学者的脸皮一样厚,护城河必须又深又宽,城上守御器械必然丰富。根据之前文中描写,可以判断成都的城墙上最起码会配备诸葛连弩。弄不好还有当初诸葛亮攻打陈仓城用的大炮。邓艾同学此时应该带不过来大型攻城器械,即便是有,也可能是从江油、绵竹缴获一些。至于能不能打下成都,邓艾得好一番盘算。

邓艾还没采取行动,刘禅先采取了行动,给邓艾递上了降表。邓艾登时喜不自胜,什么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跟邓艾此时的兴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回想邓艾当初,因为任性和钟会赌气,走上了翻越阴平的不归路。接着赶上命好,滑落摩天岭没摔死。再接着赶上人品大爆发,江油守将马邈做了带路党。后来碰上诸葛瞻贻误战机,邓艾突破了涪城。再赶上诸葛瞻父子勇有余而谋不足,让邓艾攻下了绵竹。此时面对偌大的成都城,邓艾不用一兵一卒,居然得到了刘禅的降表。尼玛,这是灭国之功!锵锵锵锵,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噫!好,我中了!总之任何语言的描述都难以表达邓艾的兴奋。

曹操怎么样?倾全国之兵还是丢了汉中。诸葛亮怎么样?几十年也没进入关中。姜维怎么样?还不是龟缩在剑阁。钟会那厮怎么样?还觉得攻下汉中牛逼?玩去!内史腾,你当初灭了韩国是什么感觉?肯定没我爽吧,韩国太弱。王翦,你灭赵国什么感觉?你也不行,你是以强胜弱。

邓艾沉醉在灭国之功的喜悦当中,殊不知这灭国之功,最终成了邓艾的杀身之祸。个中奥秘,下节再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7 11:01:09 +0800 CST  
三张大网

姜维和钟会在剑阁死磕。在这场冲突中,姜维信心十足,就等着钟会的大军打累了,自己再出手收拾他们。其实钟会也信心十足,他就等着蜀军打累了,自己带兵冲上去灭了蜀国。俩人就在剑阁战中,得意的笑。笑着笑着,他俩就哭了。谁想得到邓艾人品大爆发,居然灭了蜀国。
消息传到前线,姜维都傻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姜维一生都以灭了魏国为己任,结果魏国没能灭了,自己的国家被灭了。对于姜维来说,理想碎了,人生碎了,一切都完了。再看姜维的部下们,各个都恼怒到了极点,甚至集体拔刀砍石。这时候姜维把部下们的情绪、动作都看在眼里。姜维琢磨人心思汉,其心可用。姜维决定用计弄死邓艾,阴死钟会,保着刘禅复国。
姜维的计谋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点可能会被大家忽略,姜维对部下情绪的解读是完全错误的。众将咬牙切齿、拔刀砍石,嘴里还都喊着话呢:“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
这什么意思呢?都知道攻坚战和防御战是最苦的。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这都是巨大的考验。就在这种高强度对抗当中,蜀军拼死保卫的伟大领袖突然投降了。将士们拔刀砍石头并不是对故国的思念,而是对伟大领袖的愤恨!简单说老子们玩了命的跟钟会死磕就是为了保卫你这个皇帝,结果我们还没投降呢,你先投降了,老子砍死你!
然而就是这种情绪,被姜维解读成对故国的思念,于是姜维做出了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常毒辣,姜维先假意投降钟会,然后利用钟会和邓艾的矛盾,假借钟会之手干掉邓艾。然后姜维忽悠钟会叛变,割据蜀地搞分裂。最后一步就是姜维干掉钟会,重新拥立刘禅为帝。大概姜维一生的才华,都表现在这个毒计上。姜维这个计谋,让我觉得十分感动。为人臣子能仗义到这个份上,还真不多见。
姜维就这样带着队伍投降了钟会。钟会正气的在军营里骂街,这哪说理去,自己攻下汉中的大功瞬间就被掩盖了。邓艾为啥没摔死在摩天岭?钟会正不爽呢,这头听说姜维来降,这回有点意思了。姜维的名头太大了,那是蜀国柱石、武侯亲传弟子。就算说他天下无敌,当时又有几个敢拍胸脯说比他厉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当世大才,如今拜在自己麾下,钟会甚至都有些飘飘然了。钟会对姜维那是一见如故,除了姜维本事大之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姜维最恨的那个人也正是钟会最恨的那个人,此人就是邓艾。既然都恨邓艾,这俩人就要联手搞死邓艾。
钟会对姜维敬仰有加,不仅没有夺了姜维的权利,还继续让他带领原部队。这时候,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姜维、钟会以及我们大家忽略的。随着邓艾灭了蜀国,魏军的战斗任务都结束了。也就是说钟会这个镇西将军麾下的青州、扬州等地的部队可以等待朝廷旨意返回驻地了。同样,姜维的部队对刘禅恨之入骨,想让他们跟随姜维转这么大圈,冒这么大风险继续保卫伟大领袖刘禅,根本办不到。这就意味着,钟会、姜维二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原部队的掌控。指望这样的部队去完成钟会的建国大业和姜维的复国伟业根本就没可能。然而正是邓艾不要命的成功激励着钟会、姜维二人。让这两个人放弃了既得利益,决定也任性一把,拿生命去赌明天。钟会和姜维结拜为兄弟,准备对邓艾下黑手。
此时的邓艾还没从灭国之功的失心疯中苏醒过来,在作死的路上开足了马力狂奔。邓艾在成都日日饮宴、夜夜笙歌,最离谱的是大封群臣。问题是论功行赏这事得朝廷做主,邓艾作为征西将军,是没这个权利的。如果说此时邓艾如果灭了刘禅全族,那么邓艾还有一线生机。关键是邓艾不仅厚待刘禅等投降派,还建议司马昭封刘禅为扶风王!这种行事作风像谁?像刘邦在关中约法三章收买民心,厚待秦王子婴。任谁解读,这都是不臣之心。
那么事实上邓艾是居功自傲,有不臣之心吗?没有。邓艾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很单纯的人,邓艾的僭越之举都是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灭了吴国。重赏诸将是为了激励士气继续作战,厚待蜀国皇帝公卿是为了给吴国做个样子。要说邓艾膨胀,那也是膨胀到了极点。但是他再膨胀,也没有不臣之心。虽然司马昭怀疑他,但是他也了解邓艾。于是给邓艾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封邓艾为太尉,把邓艾比作白起、韩信、吴汉、范增。
邓艾一看诏书,大喜过望,认为这是作为军事圈最大的殊荣。然而监军卫瓘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白起、韩信、范增都是受主公猜忌而不得善终的主。吴汉能得以善终,完全是他重杀伐,不顾名节。假如邓艾此时能效仿吴汉,则功成名就。如果学习那几位,就离死不远了。
邓艾这种天生的军事家,我想到了另一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岳武穆。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艺术,不容许半点的瑕疵。他们不是萧何,也不是王翦,自毁名节的事绝对干不出来。他们做事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围绕战争的胜利而进行。岳飞比起同僚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下场那是惨太多了。岳飞所有的冤屈都在于他没做错事,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然而他不明白,战争的胜利仅仅是他自己一厢情愿想要的,而不是皇帝想要的。皇帝要的是安全。邓艾也是一样,他在成都的所作所为除了他自身的膨胀意外,更多是为了灭东吴而铺路。但是邓艾不明白的是马上灭掉东吴只是邓艾一厢情愿的愿景,此时的司马昭要的是灭蜀和灭钟会,至于东吴,早晚都是囊中之物,不着急。
邓艾跟岳飞一样,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了全局,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自己没错。因此邓艾不顾卫瓘的提醒,再度给司马昭上书。邓艾这次上书的内容,真是僭越到了极点,其原文如下:
艾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宣。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先此申状,见可施行。谨书。

短短百十来字,邓艾表达了以下3点意思:
1、现在时趁热打铁灭掉吴国的最佳时机。
2、来回请示太麻烦,反正我做的是利于国家的事,灭吴这事就我一个人说了算。
3、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问对错,不讲官场那一套,自毁形象的事干不出来。

这信写的,就算是汉献帝也忍不了啊。简单说邓艾就是通知司马昭一声,我就是要灭吴,谁也别拦我,拦我我也不听。
邓艾的话虽然过分,但是司马昭应该早就知道他这性格。邓艾自出道以来,那就是得罪人的历史。除了老将陈泰看重他的才华,不计较细节,还真没多少人喜欢邓艾。司马昭太了解邓艾了,按说也不会因为这事就对邓艾起了杀心。但是司马昭利用邓艾的狂妄,把枪口瞄准了钟会。
与此同时,姜维派人在洛阳大造谣言,说邓艾要反。钟会更是派人截获邓艾的表文,伪造出更加无理的语气送给司马昭。其实跟当初马谡派人在邺城贴告示黑司马懿一样,被黑的人反与不反都不重要,关键看当权者是不是希望此人反叛。司马昭就差这个理由,于是拿住这一点,派钟会去逮捕邓艾。
当时司马昭的老婆王氏曾言,说钟会这人不老实,他说邓艾造反,还真未必。司马昭大笑,说钟会这点伎俩,我岂能不知。
就这样,当时全国的形式大概就是3面大网。钟会的大网罩住了邓艾;姜维的大网罩住了钟会、邓艾;司马昭的大网罩住了全天下。无论是网内还是网外,每个人似乎都很高兴。邓艾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钟会在其身后磨刀霍霍,姜维随时准备给钟会一闷棍,而司马昭看着他们在笑。而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正式认识一下另外一个人,监军卫瓘。
监军这个职位可了不得,相当于军队里的纪委书记。卫瓘在灭蜀之战中游走于钟会和邓艾之间,看上去是个碎催,实际上他才是魏军的掌控者,司马昭钦点的魏军统帅。因此卫瓘深知司马昭的意思,处处保着邓艾,放任钟会。-钟会要杀许仪的时候,卫瓘不说话,随他作死。钟会要杀诸葛绪的时候,卫瓘怕邓艾情绪激动,出来力保。邓艾居功自傲,跟司马昭叫板的时候,是卫瓘出来提醒这样干不妥。然而正是因为姜维在里面掺合,卫瓘不得不站到了邓艾的对立面,局面开始失控。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一个巨大的失控局面。但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失控局面,是有人在背后掌控的。下节再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8 10:36:52 +0800 CST  
三张大网

姜维和钟会在剑阁死磕。在这场冲突中,姜维信心十足,就等着钟会的大军打累了,自己再出手收拾他们。其实钟会也信心十足,他就等着蜀军打累了,自己带兵冲上去灭了蜀国。俩人就在剑阁战中,得意的笑。笑着笑着,他俩就哭了。谁想得到邓艾人品大爆发,居然灭了蜀国。

消息传到前线,姜维都傻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姜维一生都以灭了魏国为己任,结果魏国没能灭了,自己的国家被灭了。对于姜维来说,理想碎了,人生碎了,一切都完了。再看姜维的部下们,各个都恼怒到了极点,甚至集体拔刀砍石。这时候姜维把部下们的情绪、动作都看在眼里。姜维琢磨人心思汉,其心可用。姜维决定用计弄死邓艾,阴死钟会,保着刘禅复国。

姜维的计谋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点可能会被大家忽略,姜维对部下情绪的解读是完全错误的。众将咬牙切齿、拔刀砍石,嘴里还都喊着话呢:“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

这什么意思呢?都知道攻坚战和防御战是最苦的。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这都是巨大的考验。就在这种高强度对抗当中,蜀军拼死保卫的伟大领袖突然投降了。将士们拔刀砍石头并不是对故国的思念,而是对伟大领袖的愤恨!简单说老子们玩了命的跟钟会死磕就是为了保卫你这个皇帝,结果我们还没投降呢,你先投降了,老子砍死你!

然而就是这种情绪,被姜维解读成对故国的思念,于是姜维做出了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常毒辣,姜维先假意投降钟会,然后利用钟会和邓艾的矛盾,假借钟会之手干掉邓艾。然后姜维忽悠钟会叛变,割据蜀地搞分裂。最后一步就是姜维干掉钟会,重新拥立刘禅为帝。大概姜维一生的才华,都表现在这个毒计上。姜维这个计谋,让我觉得十分感动。为人臣子能仗义到这个份上,还真不多见。

姜维就这样带着队伍投降了钟会。钟会正气的在军营里骂街,这哪说理去,自己攻下汉中的大功瞬间就被掩盖了。邓艾为啥没摔死在摩天岭?钟会正不爽呢,这头听说姜维来降,这回有点意思了。姜维的名头太大了,那是蜀国柱石、武侯亲传弟子。就算说他天下无敌,当时又有几个敢拍胸脯说比他厉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当世大才,如今拜在自己麾下,钟会甚至都有些飘飘然了。钟会对姜维那是一见如故,除了姜维本事大之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姜维最恨的那个人也正是钟会最恨的那个人,此人就是邓艾。既然都恨邓艾,这俩人就要联手搞 死邓艾。

钟会对姜维敬仰有加,不仅没有夺了姜维的权利,还继续让他带领原部队。这时候,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姜维、钟会以及我们大家忽略的。随着邓艾灭了蜀国,魏军的战斗任务都结束了。也就是说钟会这个镇西将军麾下的青州、扬州等地的部队可以等待朝廷旨意返回驻地了。同样,姜维的部队对刘禅恨之入骨,想让他们跟随姜维转这么大圈,冒这么大风险继续保卫伟大领袖刘禅,根本办不到。这就意味着,钟会、姜维二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原部队的掌控。指望这样的部队去完成钟会的建国大业和姜维的复国伟业根本就没可能。然而正是邓艾不要命的成功激励着钟会、姜维二人。让这两个人放弃了既得利益,决定也任性一把,拿生命去赌明天。钟会和姜维结拜为兄弟,准备对邓艾下黑手。

此时的邓艾还没从灭国之功的失心疯中苏醒过来,在作死的路上开足了马力狂奔。邓艾在成都日日饮宴、夜夜笙歌,最离谱的是大封群臣。问题是论功行赏这事得朝廷做主,邓艾作为征西将军,是没这个权利的。如果说此时邓艾如果灭了刘禅全族,那么邓艾还有一线生机。关键是邓艾不仅厚待刘禅等投降派,还建议司马昭封刘禅为扶风王!这种行事作风像谁?像刘邦在关中约法三章收买民心,厚待秦王子婴。任谁解读,这都是不臣之心。

那么事实上邓艾是居功自傲,有不臣之心吗?没有。邓艾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很单纯的人,邓艾的僭越之举都是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灭了吴国。重赏诸将是为了激励士气继续作战,厚待蜀国皇帝公卿是为了给吴国做个样子。要说邓艾膨胀,那也是膨胀到了极点。但是他再膨胀,也没有不臣之心。虽然司马昭怀疑他,但是他也了解邓艾。于是给邓艾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封邓艾为太尉,把邓艾比作白起、韩信、吴汉、范增。

邓艾一看诏书,大喜过望,认为这是作为军事圈最大的殊荣。然而监军卫瓘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白起、韩信、范增都是受主公猜忌而不得善终的主。吴汉能得以善终,完全是他重杀伐,不顾名节。假如邓艾此时能效仿吴汉,则功成名就。如果学习那几位,就离死不远了。

邓艾这种天生的军事家,我想到了另一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岳武穆。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艺术,不容许半点的瑕疵。他们不是萧何,也不是王翦,自毁名节的事绝对干不出来。他们做事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围绕战争的胜利而进行。岳飞比起同僚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下场那是惨太多了。岳飞所有的冤屈都在于他没做错事,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然而他不明白,战争的胜利仅仅是他自己一厢情愿想要的,而不是皇帝想要的。皇帝要的是安全。邓艾也是一样,他在成都的所作所为除了他自身的膨胀意外,更多是为了灭东吴而铺路。但是邓艾不明白的是马上灭掉东吴只是邓艾一厢情愿的愿景,此时的司马昭要的是灭蜀和灭钟会,至于东吴,早晚都是囊中之物,不着急。

邓艾跟岳飞一样,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了全局,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自己没错。因此邓艾不顾卫瓘的提醒,再度给司马昭上书。邓艾这次上书的内容,真是僭越到了极点,其原文如下:

艾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宣。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先此申状,见可施行。谨书。



短短百十来字,邓艾表达了以下3点意思:

1、现在时趁热打铁灭掉吴国的最佳时机。

2、来回请示太麻烦,反正我做的是利于国家的事,灭吴这事就我一个人说了算。

3、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问对错,不讲官场那一套,自毁形象的事干不出来。



这信写的,就算是汉献帝也忍不了啊。简单说邓艾就是通知司马昭一声,我就是要灭吴,谁也别拦我,拦我我也不听。

邓艾的话虽然过分,但是司马昭应该早就知道他这性格。邓艾自出道以来,那就是得罪人的历史。除了老将陈泰看重他的才华,不计较细节,还真没多少人喜欢邓艾。司马昭太了解邓艾了,按说也不会因为这事就对邓艾起了杀心。但是司马昭利用邓艾的狂妄,把枪口瞄准了钟会。

与此同时,姜维派人在洛阳大造谣言,说邓艾要反。钟会更是派人截获邓艾的表文,伪造出更加无理的语气送给司马昭。其实跟当初马谡派人在邺城贴告示黑司马懿一样,被黑的人反与不反都不重要,关键看当权者是不是希望此人反叛。司马昭就差这个理由,于是拿住这一点,派钟会去逮捕邓艾。

当时司马昭的老婆王氏曾言,说钟会这人不老实,他说邓艾造反,还真未必。司马昭大笑,说钟会这点伎俩,我岂能不知。

就这样,当时全国的形式大概就是3面大网。钟会的大网罩住了邓艾;姜维的大网罩住了钟会、邓艾;司马昭的大网罩住了全天下。无论是网内还是网外,每个人似乎都很高兴。邓艾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钟会在其身后磨刀霍霍,姜维随时准备给钟会一闷棍,而司马昭看着他们在笑。而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正式认识一下另外一个人,监军卫瓘。

监军这个职位可了不得,相当于军队里的纪委书记。卫瓘在灭蜀之战中游走于钟会和邓艾之间,看上去是个碎催,实际上他才是魏军的掌控者,司马昭钦点的魏军统帅。因此卫瓘深知司马昭的意思,处处保着邓艾,放任钟会。-钟会要杀许仪的时候,卫瓘不说话,随他作死。钟会要杀诸葛绪的时候,卫瓘怕邓艾情绪激动,出来力保。邓艾居功自傲,跟司马昭叫板的时候,是卫瓘出来提醒这样干不妥。然而正是因为姜维在里面掺合,卫瓘不得不站到了邓艾的对立面,局面开始失控。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一个巨大的失控局面。但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失控局面,是有人在背后掌控的。下节再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8 10:42:10 +0800 CST  
一计害三贤


其实在这场钩心斗角的灭蜀之战后,邓艾的目光一直瞄准着东吴,钟会的目光瞄着邓艾,司马昭的目光瞄着钟会。发现没?姜维是被邓艾、钟会、司马昭忽略掉的重要一环。姜维计算着邓艾、钟会,同样没有考虑到自己。或者说姜维并没有时间考虑一下自己,此时的姜维对军队毫无掌控力,而且姜维对自己也掌握不了,为啥?因为此时的姜维,身患重病,病入膏肓。只不过姜维被复国的信念支撑着,毫无觉察自己身体的异样。

姜维不单单是忽略了自己,同样也忽略了司马昭。司马昭以邓艾造反为名,封钟会为司徒,命他逮捕邓艾。司马昭诏书一下,就意味着钟会再次获得了对军队的合法掌控权。昔日镇东将军节制的青州、扬州等地的军队有了新的任务,因此他们再度围绕在钟司徒的周围,准备向“反贼”邓艾下手。要说钟会此时灭了邓艾,那是手到擒来。钟会的部队人数是邓艾的六倍,而且装备精良,又有姜维的降军相助,邓艾的部队是无论如何不能抵御的。但是钟会和姜维的目的不仅仅是灭了邓艾,俩人心里都有小九九。尤其是钟会,就想像当初收了诸葛绪部队一样收了邓艾的部队,这样实力壮大,为将来造反做准备。而姜维的复国大业,必须建立在钟会造反的基础上。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邓艾的反情不明,而且邓艾在军队中地位很高,贸然动手也不好。于是钟会和邓艾决定派个炮灰去,这个炮灰就是司马昭放在军队中的实际掌舵人:卫瓘。钟会派遣卫瓘去逮捕邓艾。关键是邓艾没有造反啊,而且邓艾有言在先,自己要自专伐吴之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卫瓘敢去抓他,他就敢剁了卫瓘。只要他剁了卫瓘,那就证明邓艾反了,到时候钟会名正言顺的去拘捕邓艾,事半功倍。

卫瓘那可是司马昭放在军队的代言人,这哥们头发丝拔下来都是空的,心眼多着呢。没两把刷子,司马昭怎么可能派他游走于邓艾和钟会之间呢。卫瓘本来的任务就是保邓艾、阴钟会。但是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站在邓艾的对立面,去当钟会手中的刀。那邓艾现在是什么状态,卫瓘一清二楚。假如贸然去拘捕邓艾,那卫瓘一定会成为钟会坐实邓艾反情的牺牲品。该怎么做,卫瓘玩了一手绝的。

卫瓘在出发之前,给邓艾的手下散播消息。说邓艾谋反已经得到了朝廷认证,钟司徒的大军即将来拘捕邓艾。如果各位当什么都没发生,那么灭国之功的封赏还能继续享受。如果谁敢帮助邓艾拒捕,那就得灭满门。

成都这帮兵油子又不傻,灭国之功几辈子也见不到一次。如今个个封赏有加,爽的不行不行的。这时候谁还能为了邓艾跟朝廷叫板?尤其是这帮人的家属可都在中原。因此卫瓘一路到了成都,没收到任何抵挡。

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卫瓘专案组突然冲进了邓艾的住处,迅速拘捕了睡梦中的邓艾、邓忠父子俩。邓艾的亲信其实还想过来营救,但是看到卫瓘手里的诏书和城外飞扬的尘土,个个都蔫了。就这样,卫瓘轻而易举的拘捕了邓艾,把人交给钟会复命。卫瓘这一手,其实是出乎钟会意料的。邓艾没反抗就被逮捕了,似乎跟剧本不大一样。但是活捉邓艾的喜悦完全打败了钟会心中的疑惑。

钟会和姜维羞辱了一番邓艾。由于邓艾在没反抗的情况下被拘捕,也就是说目前来看,邓艾谋反证据不足。钟会不能当场杀了邓艾,于是派人把邓艾发配洛阳审理。这时候,姜维发现自己的计划仿佛成功的一半。于是玩命忽悠钟会造反。

劝人造反,是门学问。总不能让姜维直接对钟会说,您造反吧。这不行,姜维画了个圈,请钟会跳进去。姜维说,立了大功之后,必须得隐退江湖。你看人家韩信,功劳那么大,不晓得退隐江湖,被杀了吧。再看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和范蠡。文种不听范蠡的话退隐江湖,结果被勾践杀了吧。所以说你目前立这么大功劳,不如学习范蠡隐退,善始善终。

钟会一琢磨,拉倒吧。像钟会这么大能,隐忍到了四十岁才有机会驰骋疆场,这还没过瘾呢,隐退?门也没有。不隐退怎么保全身家性命呢?只能造反。况且钟会知道自己造反有好的条件啊,比如姜维投降了自己,天下再无对手。比如蜀地易守难攻,钟会又得到了姜维献上的西蜀地形图。就等着邓艾被押赴洛阳咔嚓一刀,自己就能行动了。

其实在司马昭的计划当中,现在邓艾被活捉,计划也就要收网了。对于司马昭来说,肯定不会杀邓艾。抓他一次,给他长个教训,也就算完事了。至于钟会,也未必就要杀掉。司马昭带领大军进驻长安,给钟会写信,说怕他干不掉邓艾,来帮助他。如果钟会懂事,把军权一交,司马昭也不用杀他。毕竟钟会都四十岁了,留着当幕僚也好。司马昭能制得住钟会,不仅如此,司马昭的心腹贾充也制得住钟会。如果钟会不懂事,军队里还有卫瓘呢。卫瓘怎么逮捕的邓艾,就能怎么逮捕钟会。司马昭当初为啥征调镇东将军麾下的部队去灭蜀,道理就在这儿。

然而司马昭没想到的是,姜维还在里面掺和着呢。姜维看到司马昭给钟会写的信,说这是君疑臣,臣必死。因此忽悠钟会立刻造反。造反得有理由啊,姜维教给钟会说是郭太后有遗诏,让讨伐司马昭。虽然这理由牵强的谁都不信,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在姜维的计划里,只要钟会造反,就寻个风流罪过,杀掉钟会所有的手下将领。这样将来造钟会的反也容易,毕竟钟会的部将都死光了。

这一年上元佳节,也就是咱现在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钟会聚集众将在成都的皇宫里一起喝酒过节,看元宵晚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钟会提出了自己造反的构想。底下人正吃着饭呢,顿时惊呆了。好好的造个毛反?况且家里人都在中原,疯了吧。因此大家都不说话,气氛相当和谐,场面十分的安静。钟会明白了,大家伙这是不愿意造反。好办,谁不造反,当场斩了。众将一琢磨,最近挣的钱还没来得及转进余额宝,当场被斩太冤枉了。那怎么办?那就先答应呗,有什么事等回到军营再说。但是钟会不给他们机会,诸将签完造反意向书之后,被钟会关进大殿里。

此时的钟会,其实犯了袁绍当年的毛病,开始瞎琢磨。这帮人是用还是杀?拿不定主意。所以这个事就这么僵持了。钟会也是头一次造反,没什么经验。这事开弓没有回头箭,琢磨个屁啊。就这么一拖,三天过去了,时间到了正月十八日。

这三天当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且说和钟会一起看元宵晚会的诸将都被囚禁,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公务在身,没有被囚禁起来。这一次单说三个没有被囚禁的魏将,丘建、胡渊、卫瓘。

卫瓘不用多讲,这哥们粘上毛比猴都精,肯定不会去赴宴。这个丘建,是钟会单方面的心腹。为啥说是单方面呢?钟会拿丘建当心腹,丘建可不拿钟会当主公。由于钟会是空降到这支大军中的总司令,所以他不知道手底下这帮人的关系网是怎么回事。比如说丘建吧,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护军胡烈,就关在大殿里。丘建不能不救啊,于是派人秘密跟胡烈通信。钟会不仅不知道胡烈是丘建的恩公,而且居然不知道胡烈的儿子胡渊就领兵在外执行防务。把人家爹关起来,还让人家在外领兵。这倒不是钟会傻,他真不知道有这层关系。

有丘建从中传递消息,胡渊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和诸位高级将领被囚禁,而且钟会要谋反。作为一支军队,当大军知道总司令要造反而不愿意跟随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围绕在监军卫瓘的周围。就这样,正月十八,在卫瓘的授意下,胡渊带着大军,杀向了成都皇宫。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钟会还没有下定斩杀诸将的决心。姜维急坏了,说不能再拖了,赶紧动手,迟则生变。钟会一咬牙一跺脚,杀!姜维得令,马上带人就诛杀魏将。刚走没几步,姜维腹痛难忍,当场晕倒。

等到姜维苏醒时,城外杀声震天,胡渊带着魏军开始攻击成都的皇宫。这一下,场面完全不受控制了。双方军服都一样,打起来谁也不认识谁。那怎么办?所有人都朝着钟会动手。钟会端的是能文能武,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能耍得一手好剑。只见钟会几剑挥出,数人倒地身亡。颇有李白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风范。问题是这是一场兵变,不是江湖比武,也不是黑帮火拼。武功好意义不大,魏军的弓箭瞬间将钟会射成了豪猪。

姜维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在姜维看来,斩其贼首,就能遏制这场动乱。于是姜维拔剑下殿,冲进了魏军当中。这一年姜维五十九岁,但是以他的武功,不敢说当时天下无敌,但是最起码也称得上罕逢敌手。可惜的是连钟会都能潇洒的斩杀数人,姜维还没动手,旧病复发。或者说姜维的旧病就没好过,此刻,钻心的疼痛让姜维真的无力再战。

想想姜维惊世骇俗的计划,关键时刻身体不受使唤,看上去是姜维最大的悲剧。其实我想说的是,姜维的这个计划并不是姜维自己知道。姜维在投降钟会之前,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部下。也就是说,姜维的这个计划,是要由当初镇守剑阁的所有蜀将一起完成。现在姜维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魏军当中。张翼在哪里?廖化在哪里?董厥在哪里?姜维绝望了,这种绝望正如当初他誓死保卫的伟大领袖投降;正如现在不能忍受的胸口疼;正如现在在这个熟悉的宫殿院子里,姜维孤独的一手仗剑、一手按着胸口。

还记得上元佳节之前,姜维秘密的给刘禅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请刘禅再忍几天,复国有望。当这份复国有望化作绝望,姜维感到累了。这些年姜维背着武侯传人这个沉重的包袱,斗郭淮、战陈泰、拼邓艾都不感到劳累。但是让姜维在前线拼杀的同时还要斗黄皓、斗张翼、廖化。姜维举起剑,横剑自刎,给自己画下了一个句号。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8 16:44:37 +0800 CST  
钟会、姜维皆亡。邓艾的部下赶紧去救邓艾。卫瓘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派人追上囚车杀了邓艾父子。本来钟会、姜维、邓艾都可以不死。最起码姜维和邓艾是可以不死的。但是正是因为姜维复国的信念,加速了钟会反叛的进程,搅乱了司马昭预先设置的计划。姜维的参与,让当世三位大才尽皆殒命。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姜维一计害三贤!

姜维死了,但是姜维身后还有一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这些事能帮我们理清哪些思路?下节再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8 16:46:12 +0800 CST  
有可能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9 19:21:46 +0800 CST  
二十四、三家归晋

还记得当初司马昭给邓艾写信,把他比作白起、韩信、吴汉。很明显,这些人里面,只有在四川搞大清洗的吴汉善始善终。
还记得姜维劝钟会造反的时候,一再要求杀光钟会的副将,只有这样,将来姜维才有机会造钟会的反。
这两点一结合,我们就不难看出。司马昭设计的剧本是这样,让邓艾在四川搞大清洗,干掉蜀汉贵族集团。这样一搞必然动静很大,为了平息事端,让钟会再去遏制邓艾。紧接着司马昭回打着帮助钟会的旗号,亲自带兵来收拾这个乱摊子。
然而邓艾没有读懂剧本,钟会在姜维的催化下提前造反。虽然打乱了司马昭的计划,但是司马昭有应急预案。在卫瓘的操纵下,魏军有秩序的“暴乱”了。
几十万人在成都作乱,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卫瓘下令:“众军备归营所,以待王命。(原文)”然后留下小部分军队秩序井然的“暴乱”。暴乱分子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邓艾的爱将师纂和庞德的儿子庞会。师纂最恨谁?张翼啊。当初就是师纂镇守祁山的时候,张翼突然出现,差点干死师纂。因此师纂带人干掉了这位前蜀国车骑将军张翼,并且把张翼拆成了拼图。同为车骑将军,廖化家里就很太平。为啥呢?除了私仇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张翼在蜀地的人望太高。作为老四川人,张翼很长时间都是站在四川老百姓这头劝姜维不要北伐。当初蜀国荆州系把持政权的时候,张翼其实就是益州系的主心骨。张翼对蜀军的掌控其实是完全超越姜维的。也就是说,张翼活着,随时都有振臂一呼的可能。反观廖化,山贼出身,在四川不具备这个声望。
除了张翼之外,魏军杀了刘禅的太子刘璿。在这动乱下,刘璿被杀,而刘禅毫发无损。这说明这次动乱确实是有针对性的。刘璿一死,刘禅就成了光杆,相当于断了刘家的龙脉。卫瓘心里清楚,刘禅决计不会造反。但是刘璿不好说,作为一国储君,连皇位还没摸过就下台了,如果不干点什么,还真说不过去。为了防患于未然,魏军杀了刘璿。
提起蜀国贵族,就不得不说关羽。关羽就是神,头到洛阳能吓唬曹操,魂到东吴能杀吕蒙。他的孙子,汉寿亭侯关彝那是绝对不能留的。关彝如果打着关羽的旗号造反,那煽动力绝对比刘璿强。所以,庞德的儿子庞会恰到好处的去报仇,杀了关彝。
成都这头杀的差不多了,能造反的都铲除干净了。这时候,贾充带人来了。卫瓘这时候下令,住手!贾充出榜安民,“暴乱”的魏军集体立正站好向后转,跑步回到军营。然后成都就出现了“军民安堵,秋毫无犯(原文)”的局面。前一秒还是乱军,下一秒就成了人民子弟兵。魏军的军纪可见一斑。同时也证明了卫瓘对军队的掌控力和对暴乱节奏的控制力。
经过这场动乱之后,一个帝国的上层阶级就只剩下了刘禅、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殿中督张通等数人一起去洛阳。这就不难看出这场有秩序的动乱杀了多少蜀汉贵族公卿。在这批随着刘禅去洛阳的大臣中,称得上名门之后的就是张飞的儿子张绍。张绍之所以没遇上乱军,一方面是张飞的影响力不够大。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张绍是蜀汉投降派代表人物。当初也是他带人拜在邓艾麾下献上降表,所以说张绍在成都是遇不上乱军的。不知道张绍的亲妈是不是夏侯霸的妹妹。总之我们很难将张绍跟英雄无敌的张飞以及冠三军的张苞联系在一起。
蜀地已平,后事该怎么办?最终的结局是这样:邓艾谋反罪名坐实,反正他也死了。钟会谋反罪不容诛。那灭国之功是谁的?司马昭啊。司马昭亲自在长安指挥前线战斗,被封为晋王。那么蜀国这帮人该怎么处理呢?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给大宅子,月月发高薪,还给了绸缎百匹,奴婢百人。其他官员,包括刘禅的次子刘瑶在内,结封侯爵。至于那个人人切齿的黄皓,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刀、第三刀······,被司马昭下令凌迟。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9 20:09:31 +0800 CST  
那么说司马昭对刘禅放心吗?不放心。司马昭以前不认识刘禅。对刘禅的认识停留在荒淫无道上。但是有一点司马昭很清楚,在诸葛亮死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刘禅把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下。魏国政局动荡不安,吴国政局起伏不断。只有蜀国太太平平,再无权臣出现。你要说刘禅是个傻子,那谁还聪明?
所以司马昭要试探一下刘禅。那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刘禅带着蜀国旧臣去司马昭府上做客。司马昭派人安排大型文艺节目。先展示魏国舞蹈,再展示蜀国舞蹈。这时候,蜀国官员们开始了想念家乡,纷纷落泪。再看人家刘禅,谈笑风生。很多人把这个行为解读为刘禅是个傻子。事实上很明显这是司马昭做的一个局,假如刘禅跟那帮人一起哭,那刘禅的小命可就悬了。总之呢,刘禅看自己手下这帮人,简直是too young too simple。刘禅决定和他们划清界限,省的耽误自己。
刘禅这个行为,并没有让司马昭解读为傻,而是认为刘禅无情!司马昭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原文)”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司马昭是说刘禅这个人关键时刻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无情无义。就算是当初是诸葛亮死守剑阁,他也能抛弃诸葛亮投降。何况姜维呢。
人家都在那哭,刘禅在那笑。蜀国旧臣恨疯了刘禅。因为刘禅无情,蜀国的武将曾集体拔刀砍石头。如今轮到这帮文臣了,砍石头不现实。那个心眼最多的郤正决定阴一把刘禅。
司马昭问刘禅,想念家乡不?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原文)。”当刘禅去厕所的时候,郤正跟了上去,告诉刘禅如果司马昭再问,就说想念蜀地,这样司马昭就会放他们回四川。
郤正是真把刘禅当傻子了。谁能相信刘禅告诉司马昭自己想回家乡,而司马昭就会放刘禅回去?根本没这个可能。刘禅如果这么说,很可能被司马昭斩草除根。况且这是什么地方?司马昭家里的厕所啊,那是必须有监控的。
刘禅一琢磨,小样,还敢玩我,弄死你。于是在司马昭第二次问刘禅是否想念家乡的时候,刘禅闭着眼,说自己很想回家乡。表情做作,演技浮夸。当群众演员都不合格,演完连盒饭都不给的那种。司马昭一看太假了,根据监控显示,这话都是郤正教他的。于是司马昭问刘禅是不是郤正让他这么说的。如果说这时候刘禅保护了郤正,那他还是悬了。刘禅那是出了名的无情啊,当场就把郤正出卖了。而且出卖郤正时,刘禅的演技达到了影帝的水准。司马昭和身边的人笑了,原文中说“昭因此大喜,以后主诚实,再不疑也。(原文)”看了吧,以为后主诚实,实际上这人不诚实啊。
后来的故事就很平淡了,司马昭身死。其子司马炎集成晋王爵位,威逼魏国皇帝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再后来晋灭吴,俘获吴国皇帝孙皓,封为归命侯。至此三分归一统。
总的来说,刘协、曹奂、刘禅、孙皓这些亡国之君待遇还都不错,都得了善终。那么《三国演义》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最初的《三国演义》是什么样子,大概看不到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壬午版也好,毛版也好,其实是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就壬午版来说,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些人性的东西。比如说,在这部书里,我们看不到圣人。刘备怎么样,仁义道德,但是作者毫不留情的点出刘备的“极枭雄处”。诸葛亮怎么样,照样阴自己的队友。别管怎么说,设计烧死魏延那出确实不地道。关羽怎么样,武圣人杀颜良的时候也耍了花招钻空子。这都是作者直接描写出来的东西,很具备辩证性。恰恰也符合明朝末年新思想萌发的一种社会现象。到了毛版就不一样了,全篇弘扬主旋律。刘备就是一代圣主,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关羽就是春秋大义。恰恰符合清朝前期统一思想的官方强调。两版不对比着看还好,一旦对比起来,看到了毛版删改的东西。大概就能体会到清朝前期满地爬河蟹的壮观景象。
故事是一样的故事。壬午版大概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待,毛版就是站在官本位的角度去描述。而我们今天再看这样一部书,其实大可不必追寻古人读书的总结,可以重新去认识一下这些书里的人物。用心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
对于我选的三位主角,曹操其实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虽然对他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虚伪狡诈,但是我们不难从书里看到曹操这个人属于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虽然虚伪,但是真实。与曹操是一生宿敌的刘备刚好相反,非常的不真实。高兴了不笑,难过了不哭。不喝大了绝不吐露真性情。这两个人虽然最终都成功了,但是成功的过程和方式迥异,甚至是相反。不过我看到的曹操和刘备就是一类人,只不过曹操一出道就是大太监的孙子,大鸿胪的儿子。而刘备出生在小商贩家庭。俩人都喜欢兴趣爱好都相同,只不过这些斗鸡走马的生活对于曹操来说是家常便饭,对于刘备来说是奢望。曹操的奸诈是真情流露,他从小就不是实诚人。刘备的忠厚是刻意为之,也就是说他骨子里和曹操是一样的。
诸葛亮是全书最大的主角,无可争议的男一号。诸葛亮的本事太大,大的有点超前。所以书里任何一个人都跟不上他的思路。诸葛亮所作所为绝对是一个权臣行为,之所以和其他权臣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还是和理想有关。董卓、李傕、郭汜、孙峻、孙綝之辈抢班夺权就是为了低级趣味的享乐。曹操、司马师、司马昭是为了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司马懿是为了保命,诸葛亮则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搞一套新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其实在明朝末年已经十分兴盛。王夫之的《宋论》其实已经开始了对君主制度合理性的思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开始了对君主制度的批判。这些新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概在嘉靖年间,就有这样的社会思潮。小说里的诸葛亮,在位期间努力打造了一个虚君政体。在这个政治体制下,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但是不参政。诸葛亮作为首相,掌控着国家机器的运转。然后问题就来了,诸葛亮这套体制,最终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落实,所以随着诸葛亮的死亡,再也没人能撑起这个政体。诸葛亮之所以没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虚君政体,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邓艾那样的灭国之功,这也是诸葛亮玩命北伐的根本原因。
姜维同学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创造的人物。从性格上讲,姜维像极了赵云,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作者塑造的这些英雄人物当中,武圣关羽难免傲气凌人,诸葛亮也有阴暗的一面,锦马超也曾勇而无谋。赵云这个人物,那是找不到一点缺点的。端的是古代社会忠、智、礼、义、信完美结合的人物。而姜维就是赵云的延续,但是从本事上讲,姜维又比赵云大很多。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赵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冲锋陷阵的工作就好了。姜维不一样,他肩上的担子很重。诸葛亮不指望他能延续自己的理想,因为姜维的资历远远不够。诸葛亮希望姜维能保全蜀国,但是姜维都自己的定位就是北伐中原,灭掉魏国,也正是这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定位,最终拖死了姜维。
姜维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朋友。最讽刺的是,真正欣赏姜维,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居然是他要算计的对手:钟会。人生至此,悲剧的无以复加。姜维自刎之后,魏军解剖了姜维的尸体,发现他胆如鸡蛋那么大。很多人解读为姜维这个人很胆大,其实作者只不过要告诉大家,姜维关键时刻胸口疼是有道理的,他早已病魔缠身。或许姜维跟司马师一样,得的是恶性肿瘤。姜维和诸葛亮其实是表现了制度的重要性。同样是个昏君,诸葛亮的虚君制度可以带着国家正常运转,百姓不至于饿肚子。但是换成君主制,以姜维的大才,也难以把国家领上正道。
这大概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思潮,读完嘉靖壬午版《三国演义》,再去读一遍《明夷待访录》,明朝中后期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思考,可见端倪。
在此感谢所有读者对我的支持,以及大家对我知识盲点的指正。即便是有事耽误,大家也是不离不弃。表示感谢的同时,我也深感惭愧,能力有限,水平一般,时间还不太能保证。但是依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你们若是不弃,我便笔耕不辍,再次感谢大家。
(全篇完)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9 20:11:37 +0800 CST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12828-1.shtml
新帖开写,西游记中计---- 另类解读西游记,欢迎大家捧场。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19 22:47:24 +0800 CST  
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素“klingkun”名字叫“笑谈中”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0-28 23:34:54 +0800 CST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2015-12-01 09:41:08
楼主所读 三国演义 是何版本?丰富翔实很多,完全超越市面流通的版本。是楼主 自己补充了的么
-----------------------------
明朝的任午版,完全没有自己补充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2-09 12:46:41 +0800 CST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2015-12-06 13:09:58
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太吸引人了,追着看简直看出了颈椎病,快出书吧。很经典,那么,对比一下三国志再说说不同吧,看完了这么多分析,粉丝们更期待楼市聊聊接近真实的 历史
-----------------------------
写完西游记就不打算分析名著了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2-09 12:51:50 +0800 CST  
@春哥姨妈 2015-11-23 16:12:01
之前在原公司上班时,无聊时都会来看看楼主大作。特别喜欢三国,楼主知识面极广,语言也很犀利和搞笑。一直到现在我已在另一家公司时终于看完了,感觉比重读一遍三国更舒爽,有太多我自己读三国时的疑问被楼主提到并解答了,那时自己都懒得去深究。
在原公司时为了给公司品牌顶帖,也用公司的小号(好几个小号)回复过,现在这个才是我自己的号。。。总之,不知道说啥好,毕竟受楼主影响深远,不上来赞扬一番是不对的。......
-----------------------------
隐藏的够深啊,哈哈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2-09 12:52:33 +0800 CST  
@董千富 2015-12-24 18:13:16
钱文忠?哈哈,楼主真逗,我开始还以为是何方神圣,愕然一会才知道是“前文中”。
-----------------------------
错别字很多,惭愧啊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5-12-24 21:41:47 +0800 CST  
@fallinric 237楼 2015-07-13 22:44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是因为通过他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把诸葛亮讲得这么腹黑,故意或间接害死了关羽啥的...只是为了独揽大权有点不太能接受...
------------------------------
@klingkun 2015-07-14 06:45:26
诸葛亮只有独揽大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忘掉印象中的诸葛亮,看书重新认识一下,政治家都没那么简单,
-----------------------------
@e_gun 2015-07-14 09:37:22
不用用道德标准评判政治家。
-----------------------------
@u_111051296 2016-04-11 01:33:03
什么叫他独揽大权?那他六出祁山而不得胜是何缘故?不是因为受制于刘禅吗 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他早已功成名就,请赐教 我只看出他感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使他能大展宏图,一心为刘备兴复汉室,尽心竭虑,每日勤于军务,食少睡少,想要尽快兴复汉室 你说他想独揽大权是和缘故?刘备亦是信任他才托孤于他,什么叫刘备叫刘禅要忍让诸葛亮,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 因为刘禅斗不过诸葛 真是谬哉 说得好像诸葛要反一样,刘备在时他亦......
-----------------------------
你怎么看霍光?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6-04-11 09:24:35 +0800 CST  
@fallinric 2016-04-11 22:03:30
大家有没看武神赵子龙?估计只有NC粉能看得下去,粉丝们还在豆瓣刷5星好评。估计子龙要是活着的话会杀这个剧组七进七出吧!
-----------------------------
我觉得一遍就能杀干净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6-04-29 14:34:49 +0800 CST  
@sdhzdmhfszcb 2016-09-14 15:59:47
@klingkun 中秋节快乐,朋友!
-----------------------------
谢谢,中秋同乐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6-09-15 16:17:18 +0800 CST  
@缙云山中的游客 2016-09-14 20:39:03
祝楼主中秋节快乐!
-----------------------------
也祝你中秋节快乐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6-09-15 16:17:48 +0800 CST  
新帖开放,请大家继续捧场:http://bbs.tianya.cn/post-no05-434853-1.shtml
楼主 klingkun  发布于 2016-09-25 22:50:37 +0800 CST  

楼主:klingkun

字数:437384

发表时间:2015-03-12 16: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10:01:15 +0800 CST

评论数:7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