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的前奏曲——三国》

15
2.8不听曹操言,吃亏在眼前
就在孙坚于南部风起云涌之时,就在大汉四方大乱之际,中原地区又是暗流汹涌。
一天,已故太傅陈蕃的儿子陈逸和法术家襄楷一起前往冀州刺史王芬的府中进行拜见。
双方客气一番后襄楷便直奔主题。他见四方无人,便阴狠狠的对王芬道:“大人,小人昨日夜观天下,发现中星错乱,妖星暗淡,此天象极不利于那些宦官,如果大人能在此时动手铲除宦官,必会成功,进而功名千秋!”
王芬:“好呀,如果能够成功消灭宦官,我王芬愿意充当马前卒,可却苦无机会,我总不能带兵去东京强杀那些宦官吧。”
陈逸一笑道:“大人多虑,我们这次来找大人正是因为有一个天赐良机摆在眼前!就看大人您敢不敢干了!”
王芬:“愿闻其详。”
陈逸:“据可靠消息,陛下最近一段时间要同张让、赵忠等一众宦官前往河间旧居,大人到时候可突然杀出,挟持陛下,杀掉那些为祸天下的宦官,然后废掉陛下,新立贤德的君主为帝!”
王芬一听这话,当即拍案称善。然后便开始联系各地豪杰准备起事。更用重礼聘请负有盛名的曹操和陶丘前来担任他的参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两个人都拒绝了。
先说陶丘。一开始,陶丘本来是想答应王芬的请求的,可就在他打算动身之时,他的好朋友华歆却找到了他,并语重心长的道:“废立皇帝,乃是天下最大之事,就连伊尹、霍光那样杰出的英才都会感到困难,更何况王芬性情疏阔,又缺乏威武的气概,行动一定会以失败告终,所以我奉劝你最好不要前去,那样不但不能成事,还会白白丢了性命。”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山东禹城西南四十里),在本地很有名望,同邴原、管宁三人有三人一龙之美赞,他说的话含金量非常重。所以陶丘当即拒绝了王芬的建议,没有前去投靠。
再说曹操,曹操要比陶丘讲究多了,他虽然没去赴任,但也好心的警告了王芬,并且说明的原因要比华歆更加透彻。举出了种种例子证明此次行动必将失败。
可一是王芬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二是他此时已经被冲动冲昏了头脑,所以根本没有听取曹操的意见,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的。
结果,事情果然如曹操和华歆所猜想的那样失败了。不过失败的原因既不是王芬的才能不够,也不是王芬不够果断决绝,而是,而是,哎呀太狗血了,我甚至都怀疑史书中写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话说就在汉灵帝打算北行的前三天入夜之时,北方天空突然在大半夜出现了一道赤气。
这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天际(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没见过如此奇景),负责观测天象的太史因此上书汉灵帝,声称北方正有阴谋酝酿中,希望汉灵帝不要在往北行。
汉灵帝于是取消了三天后北行的打算,并且派人前往北方进行调查。
结果这一查之下还真就查出王芬这档子事儿了,于是汉灵帝便召王芬入洛阳对峙。
此时的王芬已知道消息泄露,哪里还敢再往洛阳?便扔下自己的官印逃走了。
可当他逃到平原以后,却见不管哪里都张贴着通缉自己的告示,预感必死无疑,便直接在平原自杀了。此次酝酿已久的大型反叛活动也就这么虎头蛇尾的消之于无形了。
这可真是不听曹操言,吃亏在眼前呐。
本节参《九州春秋》《三国志》《资治通鉴》《魏书》《魏略》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7 14:30:35 +0800 CST  
16
2.9刘焉进益州
公元188年2月,黄巾余孽见这天下越发混乱,遂再次反叛,攻击汉朝郡县。
益州马相就是这其中最为活跃的一员。他自称是黄巾后裔,聚集了一万来人攻击益州郡县。
朝廷见益州混乱,再加上益州刺史郤(细)俭不得民心,便打算从京城再派一名官员前往任益州牧,总统战局,而这官员是谁呢?便是刘焉了。
刘焉,字君郎,汉室宗亲,江夏竟陵人(湖北天门),西汉鲁恭王的后代。
刘焉年轻的时候便在州郡做官,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被授予中郎之职,后因为老师祝公去世,因此辞去官职专门守丧。
(注:受春秋孔子等辈的影响,无论战国、秦、汉都有父、母、师者死而守孝三年的说法,这种礼仪虽然不是强制的,但在汉代时,尤其是当官的,如果有谁胆敢不遵从这种礼仪的话,便会被冠以不忠不孝之名,从此丢掉仕途。直到文帝时期,这个英明的皇帝觉得此种礼仪实在是太过X蛋,严重的损害了朝廷的办事效率,便将其废除,不准官员守孝如此长的时间,所以朝廷效率得以突飞猛进。但到东汉以后,这个制度又被重新摆上台面,官员们心中虽然暗恨,但表面上还要装作一副举双手赞成的样子)
守丧过后,刘焉被地方举荐为孝廉,因此再次进入仕途,先后做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
直到188年,刘焉见天下大乱,烽火不断,料定大汉灭亡只在旦夕之间,于是暗中使路子,贿赂张让、赵忠等辈,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能量将自己外放到一方为州牧,意图在外拥兵自重,构建一方势力。
那么这天下哪个州最适合割据发展呢?我只能说,益州没毛病。
此时的大汉一共有十二州一司隶,其中以益州的地盘最为广阔,发展空间最为庞大。
在农业上,益州有土地肥沃,天府之国的称号。更有多种多样的水果蔬菜,所以很难发生饥荒。
气候上,益州四季如春,极为养人。
经济上,虽然比不上中原那些出了名的大州,但靠着出售蜀锦等独有的益州特产,益州也绝对不算是穷州。
地理上,益州更是得天独厚。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大优势,毕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是白说的。
基于以上,刘焉第一个相中的便是益州。
正巧这时候马相在益州叛乱,益州刺史又不得民心,汉灵帝遂在赵忠和张让的忽悠下同意刘焉前往任职了。
可还没等刘焉进入益州,益州方面却捷报传来。
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这一段时间马相势如破竹,攻占了一座有一个郡县,消灭了一波又一波官军,甚至连益州刺史都被马相斩于马下。
可就在这时,益州从事贾龙却突然率一千余官军对马相发动了突然袭击,史料中没有记载贾龙是如何打败十倍于自己兵力的马相的,反正他就是那么打败了。
这之后,马相逃走,益州之乱在数日之间便被贾龙平定。贾龙之大名因此威震益州。
而这时候,刘焉也即将进入益州境内。贾龙一听新任州牧要来就任,便非常恭敬的选派官军亲自迎接刘焉。
刘焉对于贾龙的恭敬在外表上也十分欢喜,可心中却恨得暴起。
他刘焉来益州干什么来了?那是要干自己的事业,成为一方霸主来的!可自己刚刚到益州,就他X的出来一个猛人,在益州还有如此声望。最要命的是这贾龙对汉朝忠心耿耿,要是他知道自己的意图,还不得把自己的皮给扒了?
基于此,刘焉心中十分窝火。同时他也知道,如果想完成心中的报复,就必须先宰了贾龙,但这个时候自己刚刚到益州,还不得民心、军心,想宰掉贾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所以,刘焉不得不对贾龙笑脸相迎,暂时隐忍,积攒实力,等实力强大以后再行消灭贾龙。
不过距离刘焉彻底和贾龙撕破脸皮还要等一段时间,我们两年以后再说。
本节参《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8 08:12:37 +0800 CST  
马腾、韩遂、公孙瓒、孙坚、刘焉、刘虞、袁绍、曹操、董卓等辈的布局皆以完成,董卓即将入京,精彩的三国即将全面展开,还请各位多多顶贴,支持我今天二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8 08:17:03 +0800 CST  
书友们,今儿个已经有四个人回复支持我了,兄弟我要求不高,只要有五个人顶贴支持我就再更一节,现在就差一个了,就差一个!!!!!今天三百多点击量难道五个都出不来嘛??!!!四缺一啊~~~!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8 16:16:22 +0800 CST  
17
2.10先胜后败
公元188年3月,也就是刘焉到益州任职的一个月以后,汉灵帝见东北郡县没有足够的实力对张举、张纯发动攻击,遂下诏匈奴,让匈奴单于羌渠派兵前往刘虞手下听命。准备用刘虞去消灭张举、张纯。
(注:匈奴,一说夏之后代,西汉初期为顶峰时期,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平定了整个北方草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轻骑兵战斗集团,但和汉朝的百年战争以后,匈奴已经是千疮百孔,又内乱不断,所以分裂为南北匈奴。再后来,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西汉陈汤所灭,北匈奴遂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匈奴便又被重新称呼为匈奴。东汉以后,匈奴再次因为内斗分裂为南北匈奴,最后在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带领下,北匈奴被打的西迁,再后来又被汉朝不断攻击,无奈往欧洲方面迁徙,从此也没有回到东方,所以归顺汉朝的南匈奴再次被称为匈奴本名,可这个时候的匈奴,已经再也不复当初的强大)
将渠单于不敢违背大汉皇帝之命,便准备遣左贤王率领骑兵前去幽州听候差遣。
可匈奴人了解东汉皇帝的尿性,再加上现在东汉已经乱的没有边际,匈奴人普遍害怕以后汉朝对他们征用不断,所以一些部落首领便建议羌渠单于不要给汉朝支援。
但这羌渠单于害怕汉朝害怕到了骨子里,所以拒绝了手下的提议,坚持要派左贤王前往幽州。
于是,匈奴大乱,多个部落的首领,共计十余万的匈奴人背叛羌渠单于,并将其斩杀,然后匈奴人共立了羌渠单于的儿子,右贤王於扶罗为新任单于。
至此,匈奴亦同汉朝断绝了从属关系。
同月,张举见州郡朝廷军迟迟没有动静,又听说匈奴内部出了乱子,大喜!遂遣张纯和丘力居率领联军四面出击,同时攻击青、徐、幽、冀四州。
汉灵帝因此大急,也不管公孙瓒手上有没有那个兵力,便紧急下令公孙瓒率本部兵马前往迎击张纯所部,并下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打退张纯的侵袭。
公孙瓒无奈,只能率本部精骑前往石门山进行讨伐。
可让公孙瓒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严重高估了对手的实力。
张纯手下虽然人多势众,但论单兵作战能力却根本无法和公孙瓒手下的骑兵相提并论。竟被公孙瓒一冲而散。
张纯见势不妙,赶紧往大本营肥如而逃。可公孙瓒岂会给他这个机会?见张纯要逃,赶紧命副将率一部骑兵绕到张纯归路之上,将他堵得死死的。
张纯那废物真真儿吓懵了。见归路被堵,忙不迭便往塞外乌桓方向奔逃。企图用乌桓的力量打退公孙瓒的追兵。
而公孙瓒呢?先不说兵法谋略比不比得上孙坚,起码他比孙坚还要疯。人家孙坚只不过是跨郡作战。可公孙瓒呢?直接跨越国境线作战。
身在肥如的张举听说此事以后也是高度重视,当即召回了丘力居的部队,并让他前往塞外,攻击公孙瓒骑兵团的背后。
再看公孙瓒。
现在的公孙瓒可是意气风发了,不但击败了兵力数倍于自己的张纯,还追的张纯如丧家之犬一般。可就在公孙瓒追出塞外的时候,却遭到了乌桓本土骑兵的强力阻击,这些来自乌桓的骑兵可不是张纯手下的那些废物。他们一个个战斗力彪悍,较之公孙瓒的精骑也只强不弱。
公孙瓒见敌军强大异常,事不可再为,便撤军而回了。
可就在公孙瓒退至辽西管子城的时候,前方突现尘烟,数之不尽的乌桓骑兵正直冲公孙瓒而来。来人不必说,正是丘力居的主力乌桓骑兵了。
因为两方的战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所以公孙瓒不敢力敌,只能率众撤到管子城内屯守。
丘力居深知汉人打守城战的恐怖,所以根本不攻城,而是和北面的追兵会师以后将管子城团团围住,打算饿死公孙瓒。
公孙瓒虽然看出了丘力居的意图,但却没有办法,毕竟管子乃一小城,根本没有多少粮食供自己长期死守,所以只能率军突围而逃。
在逃跑的过程中,丘力居给予了公孙瓒最凶猛的打击,所以公孙瓒的部队在这场逃亡战中损失惨重,十不存四(骑兵被追杀的十不存四,这已经很严重了)。
此战之后,张举则声势更盛,一副要吞并北方的架势。
本节参《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8 18:16:47 +0800 CST  
18
2.11梁子
现在这汉朝天下,西北有韩遂、马腾,东北有张举、张纯,正北有鲜卑祸乱,南方有诸蛮、诸夷,内部更有百姓的起义和黄巾残部不断烧杀掠夺,所以汉灵帝在这段时间有一种极度不安全感。
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汉灵帝于公元188年8月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士兵皆从精锐中挑选,专门负责保卫自己的安全。
并且,为了八校尉所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汉灵帝还不准别人推荐校尉,每个校尉都要汉灵帝亲自选择,选得几乎都是当时名声最盛的人,甚至连隐居的曹操都被强扒了出来。
此八校尉名单如下:
蹇硕为上军校尉负责总统八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方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这八个人我就不像各位一一介绍了,因为介绍也没有什么价值,只有袁绍,因为以后还要多次出场,所以详细介绍一下。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县人(河南汝南附近),从其高祖父袁安开始,四世皆为三公重臣(袁安官至司徒,然后袁敞司空、袁阳太尉,最后袁逢、袁隗皆为三公),并且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清流之士,所以袁氏一族在大汉声名极旺,势力雄厚。
可袁绍比较可怜,不但是袁氏庶出之子,还在出生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袁绍以后都是绝对没有机会触及家主之位的。混一个旁支末端就算是不错了。
可袁绍却非常有能力,不管是作为文官还是武官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并且,袁绍天生自带“贵族光环”,一走一过皆有浑然天成的贵族之气,一点不显不做作,所以无数人争相投靠,使得袁绍声名大噪,在家族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更甚至大将军何进都听说过袁绍的大名,出重礼邀请,所以袁绍便在那个时候投奔了何进。
直到本年,汉灵帝亲点袁绍进入西园八校尉,袁绍便和曹操成为了同事。
11月,本来便混乱不堪的西部又发生了王国之乱。这王国起义以后部队发展非常迅速,瞬间便有数万之众,并且和韩遂、马腾结为联盟,四面攻城略地,现今已经开始围攻陈仓,准备南下攻蜀。
汉灵帝不想让西部继续乱下去了,所以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统帅四万中央军,携前将军董卓所部共同攻击王国叛军。
因为现在陈仓正遭受随时陷落的危机,所以当两位将军会师以后,董卓建议立即前往救援此地,但皇甫嵩却连想都没想便断然拒绝道:“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陈仓虽小,但城墙坚固,守卫严密,很不容易被攻破,王国兵力虽强,但攻击陈仓并不是人多就能攻下来的,所以本将军料定,他王国短时间内必拿不下陈仓。如此拖延日久,敌军的士气便会丧尽,人马必定疲惫,到时候我军再突然杀出,定能将王国之乱一举而定!”
董卓对于皇甫嵩的办法不怎么感冒,但因为人家皇甫嵩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将军,所以也不敢像对张温那样肆无忌惮,便阴着脸离去了。
直到公元189年2月,陈仓已经坚守了王国九十多天的攻势,皇甫嵩感觉时机已到,便率军急速往陈仓而去。
那边正在进攻陈仓的王国听说皇甫嵩大军即将抵达,吓得不行,认定凭现在的疲惫之军一定不是朝廷军的对手,于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解除了对陈仓的包围,并率众撤退了。
可就在王国所部刚刚撤退还不到半天的时候,皇甫嵩和董卓的部队也抵达了陈仓,听说王国撤退以后,皇甫嵩挥军便要追击,可董卓却在这时候拉着皇甫嵩的手道:“将军不可,兵法上说穷寇勿迫,归众勿追,现在王国已经成了穷寇和归众,是不能追击的,不然很容易被反扑啊。”
皇甫嵩被董卓这突然的一幕造一愣,然后怒极而笑,推开董卓的手无不鄙视的道:“你小子懂不懂兵法?之前我之所以不进攻就是为了磨灭敌之锐气,而现在正是敌人士气最低的时候,他们已经是丧失斗志的疲惫之师,而不是什么‘归众’,也不是什么‘穷寇’,既然你这么害怕的话,那你就给我率领本部兵马在部队的最后面做后援吧,本将军亲自出马斩杀敌军!”
就这样,皇甫嵩抛弃了董卓,直接带着本部兵马前往追击王国所部。
结果,正如皇甫嵩所言,王国的部队已经没有半点战心,所以一战击溃,王国虽成功逃走,但所带来的部队几乎被全灭。王国之乱就这么被皇甫嵩轻轻松松的平定了。
而身在后军的董卓呢?除了贡献几次全都不对的计谋以外没有半点儿作用和功劳。因此,董卓开始恨起了皇甫嵩,二人从此结下了梁子。
本节参《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志》华峤《汉书》《英雄记》《魏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9 08:30:16 +0800 CST  
各位,老规矩!只要五个人的回复咱就继续二更,请各位多多支持啊!新帖真的需要各位支持才能站起来,谢谢了。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9 08:33:48 +0800 CST  
19
2.12卑劣的公孙瓒
公元189年2月,王国狼狈的逃回了自己的驻地。可就在此时,韩遂和马腾之军却突然杀到,并以无能为名废掉了王国的首领之位,然后另立洛阳人阎忠担任首领。
可没过多久,阎忠却病死了(天知道是不是病死的),其所辖之地盘、部队皆无人统领。
韩遂、马腾等西北小部叛军首领便使用各种手段来侵吞这些士兵和地盘。
于是,西北叛军龌龊不断,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再难做到团结一心,势力逐渐衰弱。
同月,见东北边境无人可治张举,汉灵帝遂任刘虞为幽州牧,前往幽州平定叛乱。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山东郯城),汉室宗亲。刘虞的祖父刘嘉曾经担任过光禄勋,父亲刘舒也担任过丹阳太守,所以不仅仅是汉室宗亲,还是官宦世家。
刘虞因为通晓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又因为本身的身份背景,所以在加冠之后被封为郡县小吏。因为经常能圆满的完成上司布置的任务,所以被升为郡吏。再后来又因为政绩卓著而越过了太守,直接提升为幽州刺史。
刘虞在担任幽州刺史期间,同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少数民族之间处的相当融洽,所以这些少数民族在刘虞担任幽州刺史期间从来不侵犯幽州,时不时还带一些土特产来献给刘虞,所以那时候的幽州免于战火涂炭,百姓的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可后来不知道这刘虞得罪了朝中的哪位“大人”,竟然被免去官职,赋闲在家。直到黄巾之乱平定以后,天下百废待兴,所以汉灵帝重新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那些被战乱和天灾折磨的不成样子的百姓们。
不久,刘虞就因为圆满完成了朝廷的任务而被提拔为宗正(九卿之一,掌汉室宗亲和外戚的大员),再次进入了大汉的政治舞台。
直到公元189年,汉灵帝见东北诸郡县无一人能治张举等辈,便命熟悉东北事务的刘虞前往任幽州任州牧。
可刘虞一到幽州便和幽州拥有最强大骑兵集团的公孙瓒产生了分歧。
公孙瓒认为,对于张举这等叛贼和丘力居这等异族就应该用最血腥暴力的方式才能将他们彻底铲除。
刘虞和公孙瓒的想法却正好相反。
刘虞认为,对于现在幽州的局势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用自己的仁德降服乌桓,那么张举就会失去最大的依仗,到时候便会不战而逃。
结果事实证明,刘虞确实要比公孙瓒更有远见。当刘虞正式成为幽州牧以后,立即派遣使者往各个异族首领处建交,希望能够开启边市,像以前一样互通有无。
异族为什么要抢夺汉朝边境的财物?还不是因为汉朝有的他们没有吗?可历届幽州牧中除了刘虞等少数几人以外,在没有哪个州牧真心和他们做买卖,全都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欺骗坑害他们。所以这些异族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汉朝边境展开寇掠行动。
如今,刘虞回来了,他们当然乐意继续和这个慈祥诚信的汉朝大员建交。
所以一时之间,北方诸骑马民族皆停止了对幽州的兵刃,丘力居更是决绝,竟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的部队撤出了幽州,把张举和张纯坑的一脸懵13。
这两个反贼都是废物,能够嚣张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乌桓骑兵的缘故,如今这最大依仗走了,他们当然没有胆子继续造反。但这时候收手已经来不及了,你就是像朝廷投降了,最后也必是惨死的下场。
为什么?因为你张举不是普通的造反,而是要改朝换代啊!
基于此,张举和张纯解散了部队,只带少数心腹往塞外而逃。
张纯没等跑到地方便被自己的门客所杀,张举则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无消息。
至此,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虞便平定了祸害东北一年之多的张举之乱。
反观公孙瓒,这之前一直都是被动的局面,和刘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公孙瓒疯狂的羡慕嫉妒恨,甚至还派遣刺客去刺杀胡人的使者,意图以自己卑劣的手段嫁祸刘虞,让北方再次陷入混乱,这样自己便有了用武之地。
可这些湖人使者不知从哪里得来了消息,提前得知了公孙瓒的意图,乃绕道而行,躲过了公孙瓒的暗杀,并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刘虞。
刘虞听闻此事以后大为光火,当即上奏朝廷,将公孙瓒安排到右北平守边去了。公孙瓒因此大恨,和刘虞从此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本节参《资治通鉴》《三国志》《后汉书》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19 11:23:12 +0800 CST  
20
第三章 董卓进京,大汉崩塌
3.1权倾天下
公元189年4月,祸害了大汉整整22年的汉灵帝终于嗝屁朝梁。
按说汉灵帝这个昏君死了,众多大臣应该举手欢庆才是道理,可现在朝中诸多大臣却没有一个有这种想法,反倒是有种想哭的冲动。为什么?因为缺德带冒烟的汉灵帝在位22年都没有立过太子,如今他自己蹬蹬腿走人了,可他死了谁当皇帝?这玩意儿要是弄不好可是非常容易闹出宫廷政变的。所以一众大臣皆忧心忡忡。
当时,汉灵帝一共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何皇后所生之长子为刘辩,十四岁。老二为王美人所生之刘协,九岁(出生后便送汉灵帝老母董太后处抚养,所以也称董侯)。
按照古制,继承大统的应该是长子刘辩。可汉灵帝觉得刘辩太他X的像自己,不但为人轻佻,还没有半点儿威严。汉灵帝昏庸无道,但却有自知之明,知道汉朝要是再赶上一个他这样的皇帝就一点儿生还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迟迟没有立刘辩为太子,反倒是在临死前将刘协托付给心腹宦官蹇硕,意图让蹇硕在自己死去以后用手中的力量(西园八校尉头子)扶立刘协上位(真是一丁点儿的但当都没有)。
所以汉灵帝那边一死,蹇硕便想干死何进,然后立刘协为新任汉皇。
于是,他埋伏刀斧手于宫廷各处,然后以商议立新君为名,派使者去请何进进宫。何进万万没想到蹇硕的胆子大到了如此地步,竟然敢在宫中行刺自己,所以全无防备,就这么跟着做着往宫中而去。
可就在车队到达宫门外,即将入宫之时,军司马潘隐却在大门口疯狂的对何进“暗送秋波”(潘隐是何进安排在蹇硕身边间隙),这一顿秋天的大白菜迎面扑来,何进要是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那他就真成猪了。
基于此,何进立即调转车头,抄近道跑回了自己控制的军营,并率军入驻各郡国在京城之中的官邸,同时声称有病,不再入宫,不过却坚持刘辩应继承大位。
蹇硕失去了唯一一个杀掉何进的机会,所以投鼠忌器,再不敢有违何进的指令(西园八校尉的兵力不及何进的一半)。于是,皇子刘辩成功的继承了大统。
同月,刘辩尊何皇后为何太后,并请求何太后主持朝政(刘辩此时还未加冠)。
本月下旬,何太后大赦天下,改年号光熹,封刘辩之弟刘协为渤海王,任袁隗为太傅,和大将军何进一起主持尚书事务。
当做完这一切以后,何进已经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每当想起之前蹇硕想要暗害自己的事情便火冒三丈。总想置蹇硕于死地。
聪明的袁绍看出了何进的想法,便趁机向何进献计,请何进在诛杀蹇硕的过程中直接将所有的宦官全部杀掉,以铲除祸害天下的根源。
袁绍,四世三公,很有能力,和其堂弟袁术又威名海内,得四方豪杰归附,所以非常信任他,便从其建议,准备诛杀朝中所有宦官。
再看蹇硕。
这厮见大将军府中频繁调动,每天都有闻名天下的将军和谋士出入,所以心中不安,料定早晚会和何进有生死之搏,遂写信联系张让等宫中巨宦,希望和他们联合在一起,共同诛杀何进。
张让等宦官别看平时威风八面,鼻孔朝天,可一旦有危险他们比谁怂的都快。这不,见何进现在的实力远胜蹇硕,张让等宦官便直接将蹇硕给他们信转交给何进了。
何进见此信大喜,当即以此信为口实,命黄门令逮捕了蹇硕,并将其诛杀。
这之后,何进亦并掉蹇硕的部队归自己所有。
至此,大将军何进已完全掌握宫廷内外的兵权,可谓是权倾天下了。
可就是现在何进手中拥有这等实权,却依然有不怕死的敢于挑战何进的权威。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0 08:20:35 +0800 CST  
书友们!老规矩,只需要五个就二更,现在已经有两个了,只欠三个!请多多支持啊!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0 08:21:57 +0800 CST  
21
3.2四方入京
骠骑将军董重乃是董太后的侄子,在汉灵帝活着的时候便和何进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利。可如今汉灵帝死了,何进已经大权在握,那不知死活的董重依然想尽办法去削弱何进手中的权柄。何进因此而恼怒,总想找机会干掉董重,只不过暂时苦无借口罢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如白痴一般的董太后却给何进找到了非杀董重不可的理由。
之前我也和大家介绍过了,渤海王刘协是董太后辛辛苦苦养大的,所以老太太非常希望刘协能够继承大统,可最后却让刘辩成功夺位,这令老太太非常郁闷。所以整日沉着个脸。
而此时的何太后可谓意气风发,春风满面,每天都穿梭在后宫之中不亦乐乎。董太后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中。
同时,因为董太后是后宫中资格最老的存在,所以总是想对朝政指点一二,可每一次都被何太后横加阻拦,这就更令董太后愤恨不以。
终于,在何太后再一次示威般的路过董太后的门口时,董太后控制不住积攒心中多日的怒火,爆发了。
只见董太后疯狂的冲出门外,指着还未走远的何太后便是怒声痛骂:“何氏!你算一个什么东西?只不过是屠户之后罢了!要不是仗着你的哥哥,你岂有今天的位置?我告诉你,我侄子骠骑将军董重要砍下你哥哥的首级就好像探囊取物一般,我劝你还是不要太过嚣张,以免给自己留下杀身之祸。”
说完,老太太转身便走了。
本来,董太后只是想撒撒心中积攒多时的怒火,她也知道,凭自己侄子的能耐绝对弄不过何进。可有的时候,话真的不能乱说,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何太后听了董太后的“威胁”以后是又怒又怕,于是便将这些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何进,并催促何进早日收拾董氏之人。
于是,何进对董太后动手了。
5月1日,何进勾结三公诬陷董太后,然后将老太太强制迁回封国。
6日,何进带兵包围了董重的府邸,将其逮捕,并免除了他的职务。董重愤恨无比,在监狱中自杀。
6月7日,董太后不知何故突然死去,世人皆言此为何进所为,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何进便失去了民心。
7月1号,何皇后迁刘协为陈留王,准备过一段时让他滚蛋。
6日,袁绍再向何进进言:“大将军,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绝对的实力罢了,可如今大将军您统帅宫廷内外天下兵马,手下将帅也皆为天下英豪,这可是绝无仅有的天赐良机,所以将军您应该立即出击,杀掉那些为祸朝廷的宦官,事后必留名青史!”
话毕,何进被袁绍鼓动,遂前往宫中拜见何太后,请求诛杀朝廷一众宦官。
可这些宦官们将何太后伺候的舒舒服服,又是何太后制衡宫中大员的一把好牌,同时这些宦官在灵帝士气还救过何太后,何太后怎么会允许何进杀掉他们呢?便以一种官方的口吻回复道:“这可不行。哥哥,不是小妹不给你这个面子,而是从古至今,后宫之事都是由宦官们来管理的,如果他们不在了,那这后宫不就乱了套了吗?更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又怎能如此大动干戈呢?”
何进劝不动何太后,只能窝窝囊囊的回到大将军府。
袁绍见何进失败也不放弃,遂再次找到了何进,并继续献计,献了一个被当时人嘲笑,被后人痛骂千年的蠢猪之计。
只见袁绍义正言辞的道:“大将军,宦官为当世之毒瘤,不能不除,谁能除掉宦官谁就是这天下的救星,谁就能名垂千古!如果大将军实在不想违背太后的话,我这边还有一个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何进:“你说!”
袁绍:“大将军可立即下诏,命天下驻防四方的将领急速率精锐返回洛阳,以兵压太后!到时大军压境,还有谁敢说半个不字!”
何进贪图名声,闻听袁绍此提议连连称善,便即发诏书传布四方,请各方将领往洛阳而来。
可当谋士陈琳听说此事以后却吓得不行,连忙找到何进问道:“下官听闻大将军您要汇集天下军队前来威逼太后,以达到诛杀宦官的目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何进:“此事当真,怎么?难道有什么不妥?”
陈琳:“如果当真如此,那就大大不妥了!《周易》上有‘即鹿无虞’的说法,民间也有‘掩目捉雀’的谚语,这些微小的事物尚且不能用欺诈的办法达到目的,更何况是国家大事呢?现在大将军您总揽皇权,掌握天下军队,龙腾虎步,高下随心所欲。凭借您现在的威势,只需挑选一些精锐之士,发雷霆之威,越过太后直接对宦官发动攻击便能够成事。虽然这违反常规,但却合乎道义,绝对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可您却反而放弃了有利的条件,转而另求于他人!到时候大军压境,强者称雄,这就是所谓的‘倒持干戈’,把手柄交给别人来打自己。如此一来,您的布局绝对不会成功,反倒会成为祸乱的根源,还请大将军三思啊!”
陈琳说这话对不对?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可何进却不听,坚持用袁绍的办法来对付朝中宦官。
这之后,皇甫嵩等人也劝过何进,可没有一个劝谏成功的,我也不知道何进怎么就那么听袁绍的话。
与此同时,典军校尉曹操的府中,当他听同僚说了何进的举动之后先是愣了一会儿,好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概一分多钟以后,曹操这才哈哈大笑和同僚道:“袁绍、何进皆千古蠢猪。阉宦之官,古今皆有,不可缺少,只不过是历代先皇过度骄纵才会导致如今的局面罢了。如今的局面,只需要将十常侍等恶首诛灭便可,怎用全杀?就算是全杀,凭现在宦官的实力,只不过一个狱吏便可成事,何用如此劳师动众?如此,大必提前泄露,这就给了宦官准备的时间,我料何进必败无疑!不信你就看着吧!”
本节参《资治通鉴》《三国志》《魏书》《九州春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0 15:18:43 +0800 CST  
22
3.3何进之死
公元189年8月初,四方诸侯皆往洛阳而来,这其中最快的便是董卓。
董卓这厮接到命令以后率三千西凉精锐骑兵如疯了一般疾奔往洛阳,众人皆不知他为何要如此着急。
只有侍御史郑泰见此心声不妙,急劝何进让董卓撤兵回去,可何进并未听从,依然没有阻止董卓的丝毫念头。
直到董卓兵进绳池(距离洛阳只有八十于公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警告何进,何进这才开始害怕,于是遣人拿着诏书前去董卓处,命董卓急速撤军。
可一向“乖巧”的董卓这时候却根本不鸟何进的命令,赶走使者后,以更加疯狂的速度向洛阳挺近。
几日以后,董卓大军已经抵达洛阳城下,何进大恐,一边布置城防一边遣种邵带着皇帝的诏书前去命令董卓撤离。
岂料那董卓见圣旨以后根本就没有半点儿下跪的意思,还冷笑着道:“我怀疑现在宫中已经发生变故,尔等奸邪之辈难道是想趁此时机遣走我的士兵后夺权吗?来人!”
董卓副将:“在!”
董卓:“给我将这奸邪之辈绑了!”
副将:“是!”
一群如同虎狼一般的大兵在董卓的命令下直冲种邵走了过去,可种邵不愧他的“种”姓,那是真的有种,见此非但没有一丁点儿的害怕,反倒是在这群西凉兵即将捆他的时候一声怒喝:“我看你们谁敢!”
这一生爆吼将那些见惯了生死搏杀的西凉兵吓得一愣,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而不等董卓催促他们,种邵便将皇帝的诏书高高举过头顶,声嘶力竭道:“我种邵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前来命董卓退兵的,这上面有皇帝的印信,无可造假,你们竟然敢对我这个朝廷使者刀兵相向,难道你们都是叛贼吗?!难道你们都想步入黄泉吗!不怕死的,就过来绑我试试!看看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有没有一个能活!”
这话一说,周边的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害怕了,慌忙撤到一边。
董卓这个生气,正要上前制止,可就在这时候,种邵又冲到了董卓的身前,那嘴好像机关枪一样,给董卓一顿突突,各种大义如雨点一般疯狂砸下。
董卓说不过种邵,又见自己所部兵马被种邵整得没了战心,便只能暂时退兵夕阳亭(洛阳西郊),观察时势以后再行动作。
与此同时,大将军府。
此时的袁绍正在言辞激动的道:“大将军,现在军势已经形成,不管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你都必须急速斩杀众宦,如果事情拖得太久了,就会发生变化,难道大将军您还想重演当初窦武的悲剧吗?”
话毕,何进好似是又下定了决心,乃任袁绍为司隶校尉,拥有不请示便可处决或抓捕犯人的权利。
袁绍于是再次紧密联系各方诸侯(包括董卓),随时准备在洛阳发动武装政变。
何太后因此大惧,遂将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全都罢免了,只留一些何进的亲信守在宫中而已。
那些平时嚣张跋扈的宦官们这时候就好像狗一般,统统“爬”到了何进的府邸,这时候他们也不求别的了,只求何进能够放过他们一马,让他们能够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而何进呢?这就是一个意志极不坚定的主。他见宦官如此样子,认为不会再对他们起到什么威胁,就这样答应了。
可他何进答应,有人不干!谁?自然是袁绍袁本初。
作为何进阵营中的狼派头子,袁绍见何进又朝令夕改,气的不行,便急忙跑去找何进,反复强调宦官的危害,希望何进能将这些毒瘤彻底清除。
可这一次何进一反常态的并没有答应袁绍的建议,而是坚持要放这些宦官们回到老家。
要我说这袁绍啊,这货真是职业坑何进。之前瞎出主意,把董卓引过来了。现在人家何进要放了这些宦官(放了也就放了,一群没有兵权的宦官回到来家以后又能怎么样),将这档子事告一段落,可袁绍还要横插一杠。这货竟然在被何进拒绝以后恼羞成怒,进而伪造诏书,命令全国各地的官员将朝中宦官的家人全都抓起来了。
何进听闻此事以后气的直跳脚,大骂袁绍胆大包天,但现在木已成舟,还能怎么办?唉~~,只能将这些宦官弄死了(墨迹死了)!
而那些宦官们呢?听说了袁绍的布置以后也明确的知道了何进是绝不可能放过他们了,所以也在为自己的安全谋划着什么。
8月25日,墨迹大将军何进再次进入皇宫,准备和何太后第三次商讨杀死宦官的事情。中常侍张让提前得到消息,便将十常侍和一些心腹宦官叫在一起,阴狠狠的和他们道:“大将军何进自从上次蹇硕事件以后基本不进皇宫,但凡进了,商量的都是要怎么诛杀我们。如今再次入宫,这绝对是要彻底诛杀我们了。所以与其在这等死,还不如拼他X的一把,给自己拼出一条活路。”
十常侍之一的段珪听罢疑惑的道:“张大人,您的意思是~~”
张让:“我的意思,咱们这般这般……”
次日,大将军何进前往皇宫,和何太后商定了诛杀宦官的事情以后便打算回到自己的府邸。可就在何进即将走出皇宫之时,一名小宦官却忙不迭的跑来和何进道:“大将军,太后说还有事情和您相商,请您到偏殿一叙。”
按说,凭现在何进和宦官之间的关系,但凡有点儿智商的都应该对这小宦官有所怀疑,可何进这蠢猪智商捉急,竟连丝毫怀疑都没有便和这小太监前往偏殿了。
就在何进到达偏殿门口的时候,身后那小宦官一个大飞脚将何进踹进偏殿,然后将大门从外锁得死死的。
何进怒极,起身便要拔剑。
可当他站起来以后,十多柄锋利的短剑却顶在他的身上。见最前面的便是张让,何进吓得面无人色,赶紧求饶道:“张大人,您这是何意?咱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你先把剑拿开,有什么话咱们……”
张让打断:“少他X在那放屁!何进,你凭着良心说,这天下大乱只是我们宦官的罪过吗?不是!!还有,你们何氏一族如果没有我们宦官的帮助还能有今天的威风八面?回想当初,先帝曾对你妹妹大怒,几乎废了她的皇后之位,要不是我们这些宦官留着眼泪去恳求先帝,各家人都用礼物去走关系,你以为你们何氏还能有今天?我们为什么这样做?难道是因为你何进脸上脑袋上长花了?你个臭屠户,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想给以后的自己留条后路?可你何进呢?得权以后却反过来要把我们全都弄死!你这个忘恩负义的豺狼,今天活该你去见阎王!”
话毕,也不等何进再行求饶。噗呲,张让的短剑直接插进了何进的胸膛。其他的宦官也在这之后轮番动手。
至此,权倾一时的大将军何进,死无全尸。
本节参《后汉书》《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1 09:43:13 +0800 CST  
书友们,今天这节更得稍微有点儿多,所以今天就不二更了,正好歇一歇。祝书友们有个愉快的一天。^_^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1 09:44:34 +0800 CST  
书友们,你们真是太讲究了!!!不二更也这么支持我,啥也不说了,我像大家保证,不管是现在的三国,还是以后的魏晋南北朝,甚至再往后,只要一节字数不是太多,我都会双更!尽量让你们过瘾一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
谢谢!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1 20:48:28 +0800 CST  
23
3.4宦官时代的终结
何进死了,张让等人的目的顺利达成。可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最难的。要知道,何进那些掌握兵权的心腹手下没有一个不想将自己这些宦官乱刀分尸,尤其是袁绍,这厮恨不得将自己这些人的皮生生扒掉。所以,如果认为斩杀何进就大功告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基于此,张让等人假冒何进的笔迹,提拔宦官的小狗,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代替袁绍主管京城兵马,任命许相为河南尹,主管京畿地区的政务。
可何进那些手下们一个比一个奸猾,岂是何进可比?他们见此诏书立马产生疑问,纷纷要求何进出来对峙。
如果我是张让的话,一定会趁着这个僵持的空隙赶紧走后门出逃。因为你不会有半点儿机会。可张让不知道抽的是什么羊癫疯,竟然命人直接将何进的脑袋给扔了出去。
见何进人头在他们面前不断翻滚,一众呜嗷喊叫的大兵们立即肃静。袁绍、袁术等大头子先是一惊,然后双眼之中竟爆发出无尽的火热和阴冷。
几息以后,袁术率先反应过来,他对着身后的众人大声嘶吼:“张让这阉狗造反了!皇帝陛下现在危在旦夕!众位都和我杀呀!”
话毕,拔出短刀就开始攻击大门。
袁绍见袁术比他快了一步,心中愤恨不已,于是也回身和支持自己的一众人吼道:“正门就交给公路(袁术字公路),尔等随我攻击朱雀门!”
在临走那一刻,袁绍、袁术两兄弟几乎同一时间对了一下眼,好像在说:“弟弟,最大的蛋糕还是我的,你,不行。”
“你这个庶子,就凭你也配和我抢功劳,走着瞧吧。”
就这样,两兄弟分别带领众人同时攻击宫中的两个门户。张让见无法抵挡,眼睛一转,竟和赵忠等宦官道:“你们先顶着,我带人去将皇帝和太后请来,这样我们便能不战而胜。”
赵忠信以为真,便任由张让率一众心腹狼狈的逃到了后宫之中。
这时候,何太后正在和刘辩、刘协身处一室,不知道相互说着什么。见张让等宦官浑身是血的样子,三人明显一紧。张让跑进室内以后装作慌张道:“太,太后不好了,大将军何进造反,现在正带领着士兵们攻击宫中门户,快和我走吧。”
造反?自己的哥哥要造自己的反?还是在今日商定消灭宦官以后造自己的反?开什么国际玩笑,何太后根本不可能相信,所以说什么都不和张让共同离开。
见此,张让终是撕下了伪装,只见这老宦官抽出腰中短剑,指着何太后阴狠狠的道:“臭娘们,赶紧跟老子走,不然老子现在就把你杀了!”
何太后被张让的真面目吓得两腿发软,哪里还有半点儿抵抗之心?便带着刘辩和刘协跟着张让进入天桥阁,准备越过天桥阁以后往北宫而逃。
可就在这时,尚书卢植突然带人杀到天桥阁附近(被皇甫嵩所救),遥遥指着张让等人便骂:“贼人休走!现在放下太后我留你一条全尸!”
正拉着太后往北宫逃的段珪闻言吓了一大跳,手不自觉便松了一下。何太后趁此天赐良机疯狂向后跑,竟一跃跳过了阁道的窗子,因此成功逃到了卢植那边。
张让大骂段珪废物,然后命几人把住天桥阁门户,留下阻挡卢植之人便继续带着刘辩和刘协往北宫而逃了。
再看袁绍那边,这庶子的能力确实要比他弟弟强了太多。就在袁术还在正门和一众宦官纠缠之时,袁绍早已杀掉赵忠,攻破了朱雀门,杀进了皇宫内部。
之后,袁绍将朱雀门紧锁,并下令一众大兵将皇宫中但凡没有胡子的男人全部诛杀,不论老少。
于是,本来灿烂辉煌的洛阳皇宫瞬时之间变成了惨烈无道的修罗地狱,到处遍布着惨叫声、求饶声。
结果只半天的功夫,袁绍所部便斩杀了两千多人!宫中宦官无一得活。
再看张让。
话说那张让逃到北宫以后便胁刘辩、刘协从北宫中的出谷门(北宫后门)狼狈而逃,可就在他们到达小平津,刚刚登上船只准备渡过黄河之时,尚书卢植却率军追杀而至。
他一边命士兵准备船只,一边对着不远处的张让大声吼道:“张让!你这个狗贼,我卢植对天发誓,抓到你之后必将你五马分尸,让你受尽这天下最痛苦的折磨以后才会杀了你!!!”
听得皇甫嵩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张让吓得双腿颤抖。他知道,就凭自己手中那点儿实力,哪怕是有皇帝在手,这天下也无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了。
于是,绝望以极的张让惨笑一声,然后在船上对刘辩下跪道:“我们已经无法再活了,以后的路就要靠陛下您自己走下去了,请珍重!”
说完,就听噗通一声,张让投河自尽。
其他的宦官我看看你你看看我,也都不愿受那非人一般折磨,所以皆随张让而去。
如此,祸害了汉朝百年多的宦官乱政终于宣告终结,那么这大汉天下会因此而重新兴盛吗?我只能说,这只不过是大乱的开端而已。
本节参《后汉书》《典略》《资治通鉴》《汉纪》《三国志》《献帝春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2 08:48:57 +0800 CST  
诸位书友,今天还有更新,我这就开始码字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2 08:49:40 +0800 CST  
24
3.5狡猾的董卓
滋啦~~,装载着刘辩和刘协的船只被卢植、闵贡等一众终于汉室的官员们拉上了岸,他们小心翼翼的将这两个大宝贝从船上搀扶下来,然后往洛阳而去。
在回归洛阳的途中,陆续有前来勤王的官员迎接刘辩,他们也都十分客气恭敬。
可就在一行人即将到达洛阳之际,董卓亦率三千精骑赶到。刘辩从未见过如此拥有杀气的士兵,亦从未见过如此丑陋的将领,所以当即吓得嚎啕大哭。
一名臣子见董卓将刘辩给吓哭了,无不愤怒的道:“董卓!你好大的胆子,接见皇帝怎能以重兵压之?还不速速退去?”
话毕,这大臣就这么等着董卓退走。可董卓非但没有半点儿退去的想法,反而抠着手指,看都不看这大臣,只是崩出“垃X”二字。
那大臣大怒,正想再次训斥董卓。可董卓却在他之前以更加轻蔑的口吻道:“你们这些所谓的国家大臣,上不能辅佐皇室,下不能安抚黎民,以至于皇帝现在流亡在外,你们不是垃X谁是垃X?就你们这样的垃X还敢让我的军队后撤?真荒天下之大谬。”
说到这,董卓直接抽出腰中宝刀,指着那名官员便厉声道:“给本将军滚一边去,不然我现在就弄死你!”
望着满眼杀气的董卓,看着董卓后面那凶悍的西凉骑兵,这官员不敢再说什么,唯唯诺诺的闪到一边去了。董卓就这样哈哈大笑的来到了刘辩身前,以极为嚣张的姿态拜见了刘辩。
这时候的刘辩早就吓傻了,看见董卓过来更是吓得哭叫连连。董卓试图和刘辩正常进行对话,可每次董卓稍一开口,那刘辩哭的声音就更加巨大,弄得董卓哭笑不得,真想一个大嘴巴子就这么扇过去。
就在董卓即将暴走之计,一个更加柔和稚嫩的声音却传到了董卓的耳中:“我皇兄因为经受了连续的变动,所以现在很脆弱,还请董将军不要见怪,董将军要是有急事的话可以和我相商,那也是一样的。”
听得这话,董卓吃惊一转头,迎面就看到了正在对他微笑的刘协。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面对着自己这么一个杀人无数的魔头,竟然脸不红心不跳,这小子有点儿意思。
于是,董卓不再搭理刘辩,转而和刘协开始讨论起了接下来要进行的相关事宜。
而刘协呢?面对着董卓的问题一一作答,从容稳妥,从始至终都没有过半点儿疏漏。
于是,董卓看刘协大为顺眼。
同时,董卓一直自称是董太后的亲戚(请注意是自称),刘协更是董太后拉扯大的,所以董卓从这时候开始便有了废刘辩而立刘协的心思。
次日,刘辩成功回到了洛阳,并赏了董卓、丁原等护驾有功之辈。
与此同时,骑都尉鲍信也刚刚来到宫中,当他听完本次政变的前因后果以后立即找到了袁绍,并郑重的和其道:“本初,董卓率强兵入京,恐怕有不轨之念,现在他的骑兵刚刚进入京城,还非常疲惫,所以必须立即下手,率本部兵马突袭此贼,把持朝中大权,不然必被此贼所胁,还请早做决断。”
讲真,谁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不想做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真正”至尊?袁绍也是很想斩杀董卓的,可现在董卓大兵在洛阳,袁绍实无把握一举诛杀此贼,所以没有听从鲍信的请求,反而按兵不动。
那么就奇怪了?之前不是说过董卓里里外外也就三千骑兵,怎么就成大兵了?怎么就没有把握弄死他了?不算朝廷南北军,就算是西园八校尉也能轻轻松松的至董卓于死地了才对呀。
原来,董卓这狡猾的东西自打迎接了刘辩和刘协以后便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可就像之前说的,他只有三千骑兵,虽然这三千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不弱,可只这点儿人是绝对不可能达成他的目标的。于是狡猾的董卓心生一计。
在董卓回到洛阳以后,他表面上将自己的部队安放在一处,可到了夜晚,这厮便令这些骑兵悄悄出城,然后等白天再大张旗鼓的进入洛阳。如此反复,这就令别人以为董卓已经有数万大军进入了洛阳。你别说是袁绍这个蠢货。在当时,甚至连更加狡猾的曹操都没能看出董卓的阴谋,所以董卓在一时之间成为了洛阳“势力”最为庞大的存在。
在当时,如果袁绍能拼了命的袭击董卓,这事儿是铁定会成功的,历史也将会被改写。可袁绍没有,而没有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当初何进手下的大部分部队将领全都投奔到了董卓的麾下。这就使得董卓真正的强大起来。
可现在虽然拥有了洛阳最强大的实力,董卓依然不敢随意行动。因为还有一个绊脚石,只有将他弄死,自己才算是真正的东京无敌!这个绊脚石是谁呢?便是执金吾丁原了!
本节参《英雄记》《三国志》《九州春秋》《资治通鉴》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2 13:32:00 +0800 CST  
25
3.6袁绍的反抗
丁原,字建阳,兖州南城县人(山东平邑一带),被封执金吾之前为并州刺史,东汉西北大军阀,虽然在表面上是并州牧董卓的下属,可他手下将领和士兵的战斗力却一丁点儿都不低于董卓,甚至将领的质量还要远远高于董卓。
那么丁原手下的将领都有谁呢?别人不知道,我就说两个,吕布和张辽。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内蒙古包头九原区麻池镇西北),凭借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武勇在并州任武职。
这之后,吕布被火眼金睛的丁原所挖掘,一路提拔,直到成为丁原的主薄(贴身秘书,正好兼保镖了),受到丁原百分之百的信任。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山西朔州),为西汉民族英雄聂壹的后代(引诱军臣单于往陷阱而去,事败被杀)。所以张辽本名为聂辽。
聂辽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两三个大人都进不了他的身。长大以后更是勇猛非常,喜好游侠之事。
可总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聂辽在一次和人打斗的过程中不慎将一人打死,为躲避官府和仇家的追杀,他远走并州,并改姓为张,从此以张辽为姓名。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喜欢怨天尤人,恨自己没有一个好爹,恨自己没有好的运气,给自己找种种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已经努力了。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为不管在什么时代,金子总会发光,关键是你到底是不是金子。很巧的,张辽就是这颗金子。
因为张辽的武艺极为出众,大名很快便传了出去。丁原最喜欢的就是似吕布、张辽这种骁将,所以第一时间便将张辽揽入了自己的阵营之中,给他一路升迁。
以上,便是吕布和张辽的一个简单介绍。试想,丁原既有精锐骑兵在手,又有两大猛将在侧,怎能不对董卓形成威胁?所以,董卓现在最首要考虑的便是如何能够杀了丁原,并将他的精锐骑兵全都并过来。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非常困难,可狡猾的董卓总是有办法。
既然不能从正面攻击,那就从内部瓦解他!
丁原最信任的人是谁?自然是心腹吕布!董卓相信,只要能将吕布收买,杀掉丁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一旦丁原“非正常死亡”,那自己并掉丁原的部队简直不要太容易。所以董卓出血本收买吕布,但凡好东西都往吕布那边怼。
吕布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终是投了董卓,并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斩杀了丁原。
董卓在这之后顺利的接管了张辽等一众丁原心腹,将其部队全部并到自己麾下。至此,董卓巨兵在握,洛阳已经再没有一个人是董卓的对手。
于是,董卓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8月17日,董卓暗示刘辩,希望他能封自己为三公,刘辩不敢违抗,乃封董卓为司空。
20日,董卓征召蔡邕,希望这个天下著名的清流能够投靠自己,以此给自己增加贤德的名声。
(注: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大清官,因为得罪权宦而远避江东,至今已在江东躲藏十余年)
可蔡邕深知董卓的揍性,所以坚决不奉召,董卓因此暗中写信威胁蔡邕,声称如果不遵从自己的意志,便诛杀蔡邕满门。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命安全,无奈的蔡邕只能应招,前往洛阳听从董卓的安排。
岂料董卓极为尊敬蔡邕,不但对他以国士之礼,还连升蔡邕三级大官,最后直接被升为了侍中。
(侍中,直接供皇帝差遣的官职,亦为皇帝的参谋,有大量的机会和皇帝探讨天下大事)
此招果然奏效,董卓重用蔡邕之后,天下诸多清流都对其另眼相看,民众也开始对董卓报有期待,希望这个新任司空能够带着汉朝重回荣耀。可董卓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却让天下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以至于董卓好不容易积攒的那点儿声望荡然无存。
本月下旬的一天,袁绍正在自己的府中独自喝着闷酒(此时袁绍已经得知董卓之前瞒天过海之计,所以整日郁闷),可就在这时,一名下人匆匆来到,并说董卓要召见自己。
袁绍虽说不愿,但现在董卓太过强大,所以也不想和董卓撕破脸面,便无奈而去。
见袁绍已到,董卓笑脸相迎,双方虚与委蛇片刻,董卓便直入主题:“本初啊,我认为这天下的君主都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先帝并不贤明,所以使得这个天下逐渐混乱,不知你对我的说法可有什么意见。”
袁绍不知道董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点头应付。
见袁绍不敢反对自己的说法,董卓微微一笑,继续道:“据我近日所观,现在的小皇帝根本不行,没一点儿明君的样子,所以不适合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了,要不然只会让我大汉皇朝越发混乱。本初你觉得呢?”
袁绍:“……”
董卓:“呵呵,要我看那董侯(刘协)不错,有点儿小聪明,所以我打算立他为皇帝。不过嘛~~~,这人光有点儿小聪明还是不够的,如果在大事上糊涂,那依然无法治理好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所以我打算考察董侯一段时间,如果他实在没有办法胜任皇帝这个工作,我想汉朝也应该换一个姓氏来管理一下了。你觉得如何呢?”
一听这话,憋了半天的袁绍实在是再也不能忍受了。这什么意思?这不就是自己要当皇帝的节奏吗?于是,袁绍愤然起身,对董卓毫不客气的道:“这话说的不对!我大汉统治天下快四百年了,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帝年幼,并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怎能说废就废?还换一个姓氏来统治这个天下?换谁?换你董卓吗?!”
见袁绍指着自己的鼻子大呼小叫,董卓怒不可遏,当即手按剑柄对袁绍大声道:“小崽子,在我董卓面前你也敢如此放肆?我告诉你,现在这天下的事情全都由我董卓来做决定,我想要怎样,不服吗?!你难道想试一试我董卓的刀锋不锋利吗?!”
袁绍也不怂,直接将自己的佩刀横了过来,然后冷哼着道:“董卓,你难道认为这天下的英雄只有你一个吗?少陪!!!”
话毕,袁绍转身便走。而董卓因为袁绍在京城之中还有一定的士兵,同时又因为袁绍非常有名望,所以没有立即杀他,准备过后再找他算账。可袁绍这时候聪明的很,料定董卓过后必定杀他,所以根本没有回去官邸,将官印挂在东门便逃亡渤海了(袁术亦在同时逃往南阳)。
本节参《三国志》《英雄记》《九州春秋》《资治通鉴》《献帝春秋》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3 12:48:43 +0800 CST  
今天字数不少,就一更了。另外,各位书友,本楼晚上要去趟省城办事,大概明天下午才会回家,所以更新大概会晚一些,还请各位谅解。^_^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3 12:50:53 +0800 CST  
本楼去也!各位明天晚上见~~~
楼主 鸟山居士  发布于 2019-06-23 17:51:36 +0800 CST  

楼主:鸟山居士

字数:507786

发表时间:2019-06-13 19:44: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2 15:34:37 +0800 CST

评论数:17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