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wzheguilai0416 104楼 2010-03-05 19:46:43
幽州突骑、冀州强弩,豫州荡骑都为三国时北方最强的军事力量。其中幽州突骑、豫州荡骑长期掌握在琅琊王氏手里。另外琅琊王氏在冀州、司州、并州、凉州、荆州势力也极大。
-----------------------------
@孤鸿再回首 4071楼 2014-05-07 08:24:43
可是三国时期的凉州军队的战斗力不行吗?? 最近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认为凉州的战斗力应该排第一呀
-----------------------------
@wzheguilai0416 4073楼 2014-05-07 10:37:17
凉州战斗力也不可小觑。然应稍逊幽州突骑一筹。
刘秀以幽州突骑取天下。灵帝时,蔡邕《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弩,天下精兵,国家胆核。天下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也。”
东汉时,羌人之乱令东汉政府吃尽了苦头。东汉政府多次用幽州乌丸、鲜卑骑兵平叛羌人之乱。
曹操征马超,身着精甲的五千精骑立下奇功。这五千精骑的主力应即为幽州突骑。夏侯渊征西,闪电般平定羌族、氐族、汉族联军之叛,西部从事王......
-----------------------------
@孤鸿再回首 4075楼 2014-05-07 11:39:38
可以董卓领导的是凉州兵士,吕布集团属于并州兵士。吕布却因害怕董卓而投降董卓。而且在后来李催郭汜领着凉州兵马与吕布的并州兵相战,以压倒性取得胜利。最后还是因为二人火并,才使得凉州军暂时退出中原。凉州军应该比并州军战斗力强吧?后来马超投降刘备,使得刘璋手下练战的勇气都没有。
-----------------------------
呵呵,我说的是幽州突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07 12:11:08 +0800 CST  
@其实我是好孩纸 4077楼 2014-05-07 13:42:04
@wzheguilai0416 11楼 2010-03-01 17:59:00
呵呵,看来揭露千古真相和以中原为正统不得人心啊。居然发帖屡次失败。
—————————————————
蜀中无大将 蜀国没有做好人才继承 前期的大将 关羽 张飞 赵云 还有谋臣诸葛亮 都是中原人
川蜀之地 仍有未开化的地方 民智未开 诸葛亮地方选错了 魏国后期人才济济 归结为 地方稳固 中原实在是中国的魂 炎黄贵胄 ......
-----------------------------
欢迎新朋友。《三国志》表面上是奉魏为正统,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奉蜀汉为正统。详见拙文《三国志:某种程度官方版的三国演义》http://bbs.tianya.cn/post-no05-306883-1.shtml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07 16:20:16 +0800 CST  
@回菊 4010楼 2014-03-04 19:27:42
战争的爆发往往具有偶然性.但第一次攻辽应该是作了准备,不知是何人的方案,进攻的时机选的不太好.但第三次攻辽就好多了,是上半年开春进行,到达辽东正是雨季,辽东的骑兵无法施展,被困在城里,仲达同时又在胶东准备了水军,可把物资与人员方便地运到作战的第一线,所以轻松地打败了公孙渊.这说明仲达的总体能力还是更胜一筹,也许是吸取了前二次的教训.
天时和地利对大规模战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点是万万马虎不得的.拿破仑......
-----------------------------
回菊兄好久好久没来了。甚是想念。魏灭辽东燕国之战的胜负手是司马懿所率四万中军避开公孙渊历数代打造、长达数十里的辽队堑壕而渡过辽水而出现在其后方。司马懿所率中军从正月出发到六月才抵达辽东,四万人行军极其缓慢,应是携带重装备。此四万人必定大都是旱鸭子,应是乘船而非游过对岸。青州的水军及其船队之功也不可忽视。

势均力敌下,一支预备役的出现都会改变战争的进程,更何况此役魏国多派出四万精锐参战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07 16:41:10 +0800 CST  
@回菊 4080楼 2014-05-11 16:22:15
谢谢楼主挂念。
前期家事影响心情,近期工作又发生变动,人大相对清闲的日子从此没有了。
好在是进了宣传部门且兼了县文联主席的职务,与楼主来讲,算是有机会正式邀请了,欢迎来郯城做客。
-----------------------------
祝贺回菊兄。暑假(大概七月初)一定前去拜访。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1 22:44:45 +0800 CST  
@回菊 4081楼 2014-05-11 16:33:34
顺便问一句,不知道楼主与临沂的梁鲁闽是否有过接触,此君父辈是郯城人,爱好写做,应该是生在福建,我在十多年前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而今楼主又工作在福建,有机会碰在一起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
上高中时就喜欢读梁鲁闽的散文、小说,可一直无缘相见。若机缘巧合能碰在一起,必既是人生一大幸事,亦是一大乐事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1 22:45:35 +0800 CST  
今天是鄙人的生日。十几个亲朋好友聚在一家方便停车的野味酒店,没人陪我喝酒,一直喝饮料。后来酒店的老总过来了,我和他喝了一瓶白酒。他是一位大老粗,加上是当地人,带有明显的闽南普通话,觥筹交错间很是寂寥。现在感觉飘飘然,早些睡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1 22:54:45 +0800 CST  
多谢回菊兄。现在已经写到238年,距离王祥去世的时间还有30年。暑假前肯定能结束。希望回菊兄百忙中雅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2 09:22:05 +0800 CST  
@清馨2013 4088楼 2014-05-12 09:37:40
不错
-----------------------------
谢谢支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2 16:13:26 +0800 CST  
过程(1):魏军潜渡辽水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洛阳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抵达辽水。

在此之前,神秘的副统帅(疑为青徐都督王雄)已经越海收复带方、乐浪二郡。他应即在此时诣司马懿的军队。

《三国志公孙渊传》云,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二十馀里。司马懿军至,公孙渊命令卑衍逆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攻,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

吕思勉先生说:“《三国志》上所说的兵谋,大都是靠不住的。”《三国志》关于此战的记载,疑点颇多。

最大的疑点是公孙渊令卑衍逆战。

此时司马懿兵力四万,而卑衍兵力为数万。对卑衍来说,上策则是依靠绵延二十余里(《晋书宣帝纪》云六七十里)的围堑,坚壁高垒,等待魏军强攻。下策则是弃城而出,与强大的对手司马懿决一死战。

《晋书宣帝纪》则有不同的说法,而是记载载公孙渊得讯后令大将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

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资治通鉴》采后书而弃前书。司马懿的计策不知是否为公孙渊的老对头、副统帅王雄深思熟虑的结果。绕过辽东的马其诺防线直逼襄平的关键是需要足够强大的舰队、水师以运兵及保证后勤供应。

度过辽水的魏军可不是赤手空拳,而是战马、兵器、攻城的器械都一应俱全;孤军深入而无粮草供应的结果,众人皆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16 16:58:43 +0800 CST  
@回菊 4091楼 2014-05-20 19:58:50
最近发言的怎么这么少,人都哪儿去了。
司马灭公孙应该是经典战役,事前仲达就明确预测到了公孙的三策,结果公孙还真的是采取了最下策而没有采取主动弃城远逃的最上策。
看来人都有本性的弱点,公孙以为侥幸可以固守拖败对方,好好的城池丢了确实可惜,弃城而走意味着前途未卜,即使胜也得有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岂知仲达就是要的这个结果。
-----------------------------
呵呵,弃城远逃则意味着不战而放弃公孙家族五十年的基业。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21 21:46:33 +0800 CST  
李世民评价道:“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

答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21 21:50:46 +0800 CST  
@回菊 4094楼 2014-05-21 23:33:04
一换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和心情参与讨论了。
但常常挂念着,今晚再上来看看。
征蜀与征辽最大的不同是,蜀有强大的地形纵深来阻止外来攻击。辽东虽然偏远,但仅仅只有一道辽河可以阻挡,攻破了辽河,就可直指襄平,一道城墙怎么能长久抵挡住大军的攻击。
-----------------------------
谢谢回菊兄百忙之中留言。我最近倒是很悠闲,只是前段时间做翻译为赶进度,经常熬夜,累着了,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曹操曾:'海北土地,割以付君(公孙度),世世子孙,实得有之。”这是公孙家族的实力使然。孙楚如是评价公孙渊:“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齐,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

此时燕人比蜀人勇敢,这无可厚非。公孙家族控弦十万,其战斗力绝不亚于蜀汉。诸葛亮只是带四万军队北伐,司马懿采取守势,损兵折将,而公孙家族通过联姻及武力征服等手段,其势力范围已扩至朝鲜半岛纵深处。

曹植《谏伐辽东表》:“臣伏以辽东负阻之国,势便形固,带以辽海。今轻车远攻,师疲力屈,彼有其备,所谓以逸待劳,以饱制饥者也。以臣观之,诚未易攻也。……若其不拔,旷日持久,暴师于野。然天时不测,水湿无常。彼我之兵,连于城下,进则有高城深池,无所施其功;退则有归途不通,道路瀐洳。”

《魏名臣奏》:“今懿奉辞诛罪,步骑数万,道路回阻,四千馀里,虽假天威,有征无战,寇或潜遁,消散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戒,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灾,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窃以为征辽最大的不同是,司马懿身边有位神秘的“大臣名将威名宿著者”担任副统帅。此人威名远震,在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北边诸将及司马懿所督中军所信服。前面在讲述魏国月海收复带方、乐浪郡以及粮草供应,已经罗里啰嗦,婆婆妈妈地说了青州水军之功。然而《魏名臣奏》仅提及北方诸将及司马懿所督的四万中军,并未提到青州水军,疑此位“大臣名将威名宿著者”便为青龙四年《236)突然蒸发、时任青徐都督的王雄。

司马懿且在司马懿抵达辽东前,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王雄便已经做足了文章。

青龙元年(233),王雄一石二鸟,迫使公孙渊在笑纳孙权的珍宝后,杀害孙权派来的张弥、许晏、贺达等人,吞并其万名精兵,从而为魏国灭辽东之战时,孙权迟迟不出兵打下伏笔。

青龙三年(235),王雄派剑客韩龙除掉控弦十余万骑的鲜卑首领轲比能而立其弟为王,鲜卑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曹魏北部鲜卑的威胁彻底解除。

青龙四年(236),肃慎自西周以来第一次向中原纳贡。高句丽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级,诣幽州。

魏国越海收复带方、乐浪郡,高句丽派数千兵参战,公孙渊已经成为瓮中之鳖。呵呵,只要有威震天下的王雄担任副统帅,主帅无论是谁,等着摘桃子了就是了。

魏灭辽东之战结束后,论功行赏,王雄应被封为雎陵侯,而其子王浑以其父功而被封为陵亭侯,封国在其父雎陵侯国之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22 12:43:00 +0800 CST  

综合王仲殊先生及吴金华先生的研究,《三国志》所载:“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

“景初二年”极可能为“景初三年”之讹。并不影响魏国越海收复带方、乐浪郡最可能的时间:景初二年春天。由于时间关系,不复赘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5-23 10:11:27 +0800 CST  
提前祝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01 00:23:48 +0800 CST  
@回菊 4104楼 2014-06-08 23:37:10
楼主最近哪儿去了,为什么没有更新。
-----------------------------
最近正以王雄家族为核心重写三国。目录、样张(开头几回)已经完成。考证、历史故事、悬疑相结合,以增强阅读性。打算年底前出版。明天继续探讨魏灭辽东之战。接下来分析青徐的实力及王祥的对手——孙韶。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09 23:11:34 +0800 CST  
过程(2)

首山之战

首山系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兵争之地。

上文说到魏军突然出现在辽东燕国马其诺防线之后,驻扎在辽队、依靠绵延二十余里(《晋书宣帝纪》云六七十里)的围堑的数万燕军迫不得已回救。这正中魏军下怀,双方在首山展开激战,结果燕军大败。

过程(3)

魏围襄平之战

襄平城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燕国的军事要塞,为兴建的燕长城的东部堡垒。

公元前284年左右,燕派大将秦开奔袭东胡,使“东胡却千余里”,又进击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然后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郡,同时置襄平县,郡、县治地均在襄平城(今辽阳市老城区)。

襄平的东、北为太子河,西边为小辽水,西南首山在望。

司马彪《战略》:“军到襄平,公围之。北面、东面有围不合(兵法云:“围城必阙),连车置水中,积石镇其上,以鹿角塞之。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太尉司马公讨之。军到襄平,去城百步,空重堑,坚连栅,安诸营,立楼橹。其近水沙地不得作围堑,而车轮以大弋[手豕]穿,中又竖轮障其前。 ”


七月辽东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魏军的运输船从辽口直驶到襄平城下。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钱大昕先生认为魏明帝不会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此句必为后人追改,因“(陈)寿是晋臣,无不避讳之理”。


原文:“承祚(陈寿)书司马懿必云宣王,惟此称名,盖述帝语不得云宣王也。然亦后人追改。……齐王芳诏曰:‘太尉体道正直。’何独非帝语而亦称官?盖寿为晋臣,无不避讳之理也!”

疑本来明帝所极力称赞的人物为《魏名臣奏》提到的“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即那位神秘的副统帅,也就是莫名人间蒸发的王雄,,原文为“王休征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只不过王导、王敦兄弟谋害王澄后,大权独揽而篡改为司马懿。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10 18:48:37 +0800 CST  
西班牙与荷兰的这场焦点之战,距离结束还有二十分钟,荷兰已经四比一领先,真是难以想象的比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14 04:32:03 +0800 CST  
@回菊 4109楼 2014-06-16 20:52:17
辽东之战且近尾声,在证明副佐方面应该有猛料呀。
另外,按惯例大战通常还要设监军,这次战役的监军楼主也应交待一下。
-----------------------------
西晋灭吴之战,主帅为贾充,而副统帅为皇帝司马炎的丈人叔——行(代理)冠军将军杨济,兵分六路伐吴。对于副统帅《三国志》也是只字未提。之所以不提杨济,极可能和杨骏、杨济兄弟被害有关。

至于监军。似乎有一惯例:设副统帅,就不设监军;设监军,就不设副统帅。例如司马懿抵挡诸葛亮时,差点酿下大祸,多亏了监军辛毗;魏国伐蜀汉时,司马昭任主帅,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三路攻打蜀汉。

《魏名臣奏》提到一位“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担任副统帅。如此看来,此役未设监军。至于兵力,《晋书》仅提及司马懿的四万中军,明显欠妥。极可能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度辽将军毋丘俭为北路,青州刺史程喜为南路,司马懿督中军为中路,兵分三路伐辽东燕国。至于副统帅(疑为王雄),“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则是实际上的指挥者。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17 09:46:46 +0800 CST  
魏国伐蜀汉时,司马昭任主帅,征西将军邓艾从狄道到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而司马昭坐镇长安,随三人出兵的是监军卫瓘。值得注意的是,王雄之子王乂此时为司马昭的相国司马,而相国司马主军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17 09:58:58 +0800 CST  
司马懿围襄平,适逢大雨,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三国志》载,围城一月,“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降。”

既然公孙渊已经铁心叛乱,岂无一月存粮之理?照理即使司马懿不出兵,城内百姓会被活活饿死呢?

唇亡齿寒,而此时孙权已派远洋船队前来支援公孙渊。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易守难攻。一座城池,往往数月甚至数年不能攻下。故《孙子兵法》云:上上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战,攻城最下。如果公孙渊再坚持数月到冰天雪地的冬天,魏军的四万中军的战斗力势必要打折扣。


然而,公孙渊已经坚持不住了。天象正预示着辽东燕国的灭亡。《三国志明帝纪》载:“癸丑,有彗星见张宿。丙寅,司马宣王围公孙渊於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海东诸郡平。”《明帝纪》对公孙渊被杀的时间不详,《公孙渊传》载:“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壬午,渊众溃,与其子脩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当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壬午距离丙寅17天。也就是说,自流星坠亡到公孙渊死亡,时间是17天。

公孙渊死亡的时间除了八月外,还有两种说法。《宋书·天文志》:“景初二年八月彗星见张,长三尺,逆西行,四十一日灭。占曰:‘为兵丧。张,周分野,洛邑恶之。’其十月,斩公孙渊。”

《晋书·天文志》:襄八月丙寅夜,有大流星长数十丈,白色有芒鬣(liè扫帚的末端),从首山东北流,坠襄平城东南。占曰:“围城而有流星来走城上及坠城中者破。”又曰:“星坠,当其下有战场。”又曰:“凡星所坠,国易姓。”九月,文懿(即公孙渊,因需避李渊之讳)突围走,至星坠所被斩,屠城,坑其众。”

魏军攻城,极可能遭到襄平百姓的抵抗。城破后,十五岁以下男子七千余人被杀,燕国自丞相以下文武百官两千余人被杀。辽东居民也被逐渐迁到青州。翌年即景初三年(239)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正始元年(240)二月,春寒料峭,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

景初二年(238)十一月,论功行赏。前文已提,王雄极可能被徙封为雎陵侯,而其子王浑以父勋而被封为陵亭侯。

雎陵的位置意味深长。雎陵位于徐州的南端,为魏国、吴国之间的前沿阵地。

接下来我们分析曾经的幽州刺史、而今疑为青徐都督王雄在徐州南端的对手——孙吴的幽州牧——孙韶。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6-17 11:19:05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