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

各位大侠,周一的大餐来了,请各位慢慢享用,也就在今天开始,我希望切入宋词,请大家赶紧买一本宋词的书来,重温一下吧。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4:33 +0800 CST  
068-小楼吹彻玉笙寒 魂断南唐一场梦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大宋刚刚开国,我们就一连串的交待了三大历史迷案: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
一个比一个神秘,一个比一个扑朔迷离,一个比一个让我们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
特别是金匮之盟,关于大宋皇位传承这么重要的事,在杜太后死后,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在任何场合公关提及这件事,记录者赵普也没有再提及这件事,甚至连杜太后指定的接班人赵光义他都没有提及一个字!直到大宋第四大迷案斧声烛影发生后,赵匡胤死了,有没有金匮之盟,人家赵光义都已经接班当上皇帝了,已经被罢除宰相职务赋闲在家的赵普才拿出这个金匮之盟来证明赵光义当皇帝的合法性!
你觉得赵普拿出来的这个金匮之盟靠谱吗?他会是真的吗?!
咱们暂且收起满心的疑惑,把这个谜底留在15年之后赵光义当上皇帝时和斧声烛影并案追凶。
宋太祖赵匡胤在杜太后死后,首先要忙的一件大事就是给杜太后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大葬,而且,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在父亲死后的愧疚和母亲死后的不舍中,再一次近距离的面对生死这个人类的终极话题,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死后,什么都干不成了。
趁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做点事。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做为开国之君,他需要思考和处理的事情特别多,请注意,在真正的动手处理之前,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思考上。谋定而后动,动就从根本上动!这就是赵匡胤的做事风格。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在赵匡胤思考后,在和赵普密谋后,大宋还会发生很多看似平淡无奇,却影响了千年的大事,在赵匡胤没有出招之前,咱们给他一点时间先让他好好想想,
我们把目光从大宋移开,向东南转移900公里,转到另一帮极其悲痛的人群中,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4:39 +0800 CST  
目光越过长江,再越过南唐的都城金陵,溯江直上就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洪州,现今的江西南昌。
同样是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6月,在杜太后死后不久,在南唐也发生了一件对的中国影响巨大的大事。
南唐中主李璟死了,南唐后主李煜接班!
非常遗憾,这两位都已经不是皇帝了,只是名义上的国主,挂名的省长而已。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句诗放在南唐后主李煜适用,放在他父亲李璟身上也同样适用。
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原名李景通,即位后称李璟,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的一生大半辈子都是非常幸福的,但就在他最幸福的时候,才华横溢的诗词修养却埋下了灭国的祸根。这个祸根在他老年的时候开始发作,直到他抑郁的死去。
当他死的时候,或许会无比清晰地回忆起他快乐的童年。没有谁比他在晚唐更加幸福了,父亲李昪为他准备好了他能想到的一切,江山,美人,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风雪花月的文臣谋士,让他在江南富庶之地悠然的度过了大半生。
他更不会忘记,父皇李昪临死时对他做的那件刻骨铭心的事。
李昪临终前,把儿子李景通叫到病床前,挣扎着说出了他这辈子最后一个要求:“儿子,来,把你的手指伸出来,放进父皇嘴里……”
李璟不明所以,但刚刚洗过后的李景还是照着父皇的要求办了。
没想到的是,李昪不是轻轻的亲一下儿子的手指,而是一使劲就狠狠地咬了下去,把儿子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漓。看着痛声尖叫的儿子,才说出了自己心里最不放心的事:”儿子,疼吗?父皇就是怕你因为安乐而忘记了疼是什么感觉!你要记住你要强兵兴国守住祖业,保住社稷,但也不要像隋炀帝杨广那样自侍强大随便出兵,最后自取灭亡。自己掌握好这个度,知道吗!’
疼的受不了的李璟,连连点头,这可是他第一次流这么多血啊,这辈子都忘不了。
可是李璟的志向并不在开疆扩土,他更知道父皇所说的度究竟应该怎么掌握。
李璟即位后,对治国理政的兴趣不大,但对词报有强烈的热忱。在文学上,他是个十足的才华横溢之人,然而在政治上,却没有多大的能力。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5:16 +0800 CST  
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李璟在用人上也偏向有才华的人,所以团聚于他身边的臣子,几乎个个才气十足。诸位臣子中,冯延巳是令李璟非常欣赏的一个。冯延巳曾在《长命女》中将君臣之恩喻为夫妻之情,来表达李璟对他的知遇之恩。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能写这种不要脸艳词的鸟人,在治国能有用吗?可笑的很!
李璟受到冯延巳这样有文采却很阿谀奉承的刺激,激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常常在睡完皇女妃后,文思泉涌,奋笔疾书,他把自己写好的作品拿给冯延巳点评,在写词上彼此切磋。有一次,李璟将自己刚写好的两首词拿给冯延巳看: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应天长》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望远行》
冯延巳读罢,不禁为皇帝的才情深深折服。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5:37 +0800 CST  
面对皇帝的询问,一时不敢妄加点评,他甘愿罚词一首。那日正值春季,杏花盛开,鸳鸯戏水,风景如画,便写下了这首《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搯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的这首词,恰如吹皱春水的一抹清风,让皇帝李璟脑洞大开,灵光闪现中,李璟写下了两首入选宋词三百首的传世佳作:
《浣溪沙》其一: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墓,接天流。
《浣溪沙》其二: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璟的词,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大愁无言”的境界。他好像什么都没做,就倚着栏杆、看着残荷、听着寒笙、流着泪珠,愁就在绿波间兴起了,仿佛一切自然得像一个梦。但若要造出了一个“让人反复咀嚼,终止于叹其功夫”的愁境,也不是一般词人能做到的。
面对这个日渐式微的国家,李璟的内心必定是五味陈杂的。悔恨、羞愧、惶恐、愤怒、失落、迷茫……万种愁绪一起涌上心头,这一切无人能解,只能写在词里。
这首《摊破浣溪沙》就是在彼时所写。我想李璟在写这首词时,一定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遗世独立在苍茫天地间。他把千愁万恨都交予了上天,这首词也不知不觉地成了他那时心境的最传神写照。
这样的诗词唱和,放在盛世王朝中可称得上是一段君臣佳话。然而,这个南唐的李氏王朝却并不稳固,危机始终存在着。在他们君臣吟词唱赋之时,有个叫北宋的王朝正在不断壮大,开始威胁着南唐。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6:05 +0800 CST  
当李煜接过这个风雨飘摇的江山时,南唐的政治已经向着灭亡的方向驶去。
在治国用兵强国富民这些国家根本大政上,他大多都没有按照他父皇的风格做,而是用他自己的理解在做他自己认为对的事。
在后周没有崛起的时候,南唐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国家富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他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文学和诗词上,他写了很多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歌词让宫女中弹唱。他这种追求和志向,深深的影响了他其中的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李煜,深得他父亲真传。
不幸的是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南唐帝国已经少了一半的国土,而且四邻都是流氓,整个南唐开始变得怨声载道民生贫困,好在有一条上天赐予他的长江天险,在他称臣割地赔款给后周之后,暂时保住了一小片江山。
与后周的一场恶战之后,当年的三月,李璟觉得金陵与长江北岸的敌营离得太近,太不安全,执意要迁都到洪都(今南昌)。离你远点,眼不见,心也不烦!
因为在迁都的过程中,他的龙舟在长江中突遇大风,直接被吹向北岸,差一点就让宋朝的水军不劳而获,南唐的大军是历尽周折才到了洪都,这时的李璟却病倒了。
真是生有地死有处,他千里迢迢担惊受怕地来到了洪都,竟然就是为了死在这里。他死的时候万念俱灰,给留在金陵的太子李从嘉的遗命是——再也不要为我奢靡浪费了,别修什么陵寝,只要有一个几尺高的坟头就好。我只求在地底下能够重获安宁。
这是平民一样的临终要求了,可惜他二十五岁的儿子李从嘉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父亲这样的要求。他一边大修陵墓,一边上表请求北方的赵匡胤,请求给予自己的父亲以皇帝的礼仪安葬。
也许是同样刚刚死了亲人的原故,赵匡胤答应了。李璟的尸体被隆重地迎回了南唐的京城金陵,追复帝号,定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下葬于顺陵。
当年的7月29日,他的儿子,准确地说是六儿子李从嘉,在金陵袭位为第三代南唐国主,从此改名为李煜。
有一个在文学修养上如此厉害的爹,那儿子是不是更加厉害呢?
我们确实不得不感谢一下两位宋朝的开国之君,用痛苦和磨难给我们塑造了个千古词帝!
历史的镜头切回到那个南唐的权利交接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本不该接班的李煜却当上了南唐后主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6:24 +0800 CST  
各位大侠,今天上午的内容更新完了,可以放开了嗨了!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7:13 +0800 CST  

口令 宋词开讲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07:47:32 +0800 CST  

@所有人 咱们大宋客栈的链接是这个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050318-6.shtml

大家有空了,可以随时过去坐坐。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8 11:43:01 +0800 CST  
各位大侠早上好,有这个点起床的小鸟吗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05:36:52 +0800 CST  
各位大侠,今天的早餐来了,各位慢慢享用,中午还有,晚上还有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08:18:39 +0800 CST  
068-春花秋月何时了 悔不该生帝王家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去世。
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李从嘉,在南唐首都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顺利登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的李煜。
也许此时刚刚当上皇帝的李煜并不清楚他的南唐所面临的危险,李煜也许没有想到,在他登上王位的那天开始,他自己的命运以及南唐帝国的命运已经改变,不可逆转?在把皇帝演成一个笑话的同时,他又把诗词演成了一个神话,在历史上四五百个皇帝中,他也许算是最失败的一个,但在诗词的文学造诣上全是全世界公认的千古词帝,没有之一。
他到底是怎么演绎这个故事的呢,就让他陪伴我们18年,将他创作的一首首经典传世的宋词伴随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位帝王的刀光剑影,一一道来吧。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七夕节,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出生了,这一年李璟还非常年轻,仅21岁。但他已经是六个儿子的父亲了!
你可能纳闷了,就算一年生一个,难道15岁的李璟开始娶老婆生娃了?
这是误解。不是人家结婚早,而是人家地位高,生六个娃跟一个老婆生是有点困难,但跟很多老婆生,也是很容易实现的啊。不得不感叹李煜他爸不但文学修养好,当男人也是棒棒的,播种造人的能力超强,他一生生了十个儿子,三个公主。在皇帝中虽然不算多,但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也是名列前茅的,可见李璟这一生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事业上,而是倾斜在了家庭。
但是很不幸,他家的老大李李弘冀,老二李弘茂虽然活了下来,但老三,老四,老五,连名都没来及起就都早早的夭折了,现在老六出生了,还能叫李李弘X吗?这个弘好像不吉利啊,算了,改一个吧,所以老六就有了李从嘉这个名字。
老大李弘冀出生时,李璟才15岁。
老二李弘茂出生时,李璟才16岁。
我的天,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呢,他看着老婆生的小宝宝,除了好奇,还觉得小宝宝哭起来真是烦死个人。所以他并没有特别喜欢这俩可爱的儿子,他觉得写诗画画睡老婆比逗宝宝有意思多了。
直到5年之后,老六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诗兴大发的李璟,看着刚出来的宝宝,眼里充满了爱意,难道这是牛郎织女送来的情种吗?
牛郎织女鹊桥会,应是文曲到我家!
李璟随口而出的一句诗,却一语成谶,注定了李煜多情坎坷的一生。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08:19:10 +0800 CST  
李煜千古词帝的造诣和成就,其实并不是从自己这一代开始的,而是从爷爷那一代就开启了诗词盛兴的家风。
他爷爷开创的南唐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三代帝王,三代神童,爷爷李昇、爸爸李璟和孙子李煜都是写诗写词的高手。
李昇是南唐的开国之君,在那种危机四伏的年代里,他的主要精力当然都应该放在打仗上了他读过书吗?他能有什么文采?历史上有确切的记载吗?
还真让我找着了,《全唐诗》中收录了李昇所作的《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这首诗作谈不上高明,但至少可以说明他在百战之余也有着风雅之心。
《江南余载》上还录有他的这样一件逸事:“烈祖尝以中秋夜玩月延宾亭,宋齐丘等皆会。时御史大夫李主明面东而坐,烈祖戏之曰:‘偏照陇西。’主明应声对曰:‘出自东海。’皆以帝之姓为讽也。”
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中秋赏月之时,李昇能够根据大臣的名字及其坐向随口就做出了对子,如果平时读书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可见李昇在吟诗作赋方面有着不错的潜质,可惜的是他那时主要的任务是打仗,得开疆扩土啊,顾不上写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应该会看到李昇更多的著作传世。
但这种遗憾很快就在他儿子李璟身上得到了弥补!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08:19:25 +0800 CST  
五代十国时期十四个皇帝中除了郭威和柴荣,其他人在历史中的评价都很差。
李昪除了会做诗做词,但他有也有人性丑恶的一面。做为流浪弃儿的李昪,在夺取杨吴皇位的过程中他架空养父;称帝后谋他害养同门兄弟;为了羞辱杨吴皇族,他甚至逼着他们做出乱伦丑行。
做为南唐的开国之君,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最多也只是个毁誉参半。但做为半开国半守成的李璟在历史上的评价就高多了,这倒不是因为李璟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他的诗词修养,让同为文人的史官不忍心喷他。所以很给面子的给了个这“仁君”的评价。
其实,李昪在临终时自己心里无比的清楚:做为开国之君,很多事是自己不得已为而之的,但这些道德污点,自己无法解释,永远也洗不掉,只能交班给心怀“仁义”的圣君替自己赎罪了。
所以在老大李景通(李璟),老二李景迁,老三李景遂,老四子李景达,五子李景逷在五个儿子中权衡的最重要的不是长幼次序和能力,而是仁义和情怀,而从小就喜欢读圣贤书的老大李璟就理所当然的接了班。
而李璟给父皇李昪留下好印象是在五岁的时候,老师教的诗,转个身就能出口成诵,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十岁的时候,李璟就写出了他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新竹》。
诗云:‘棲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
从小看大,小时候就显示出来的诗词才华,已经注定李璟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当了皇帝也是文人皇帝。李璟虽然在治国方面没有太大的建树,但他性格温和谨慎从事,使得偏居江南的南唐国变得十分富庶。
李璟要论开疆扩土的本事,很稀松平常。虽有经营天下的志向,但缺乏选材用才的机制,南唐虽然曾经一度搞过扩张,想把南方的几个邻国都吃掉,但是因为用人不当,结果是得不偿失,当后周的部队进攻南唐时,以割地、赔款、称臣来收场。
在朝廷内政上,李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自己文彩飞扬,就喜欢任用有文采的大臣,重用了像冯延巳这些“问题人物”,国家太平时他们在讨论诗词,后周军队打来了他们还在讨论诗词,国家危在旦夕了他们还在讨论诗词。
李昪传位给李璟时看中的是他的仁义,但李璟这个仁义有点过了头,他处处心慈手软,该出手时不出手,讲人情不讲法律。他觉得冯延巳这样的人这么有才,就一定应该是有用的,所以李璟一直是偏心袒护。有人要弹劾冯延巳,他就出来和稀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朝廷内部拉帮结派,内讧不断,整个国家的风气是重诗文而不重经济,更别说侵略别的国家壮大自己了。
李璟虽然没有做好皇帝的本职工作,但他在书法、诗词这些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精通。他写的宋词,现在只留下了十来首,但首首都是精品。因为自己的个人爱好,他就爱屋及乌的对南唐的文化事业格外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兴办学校,搜罗图书,招揽文艺人才,南唐举国上下的文化氛围都特别浓厚。
李煜就是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氛围里出生,并一天天慢慢长大。
对一个孩子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童年,对童年影响最大的是所处的环境,环境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他的家族和父母。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14:50:46 +0800 CST  
生于深宫之中,长有妇人之手的李煜,有李璟这样的一个父亲,他受到是什么样的熏陶呢?
而李璟又有什么样的治国本事给儿子学呢?他能听到的就是父皇跟大臣们讨论如何填词,讨论哪句写的好,哪句写的妙,你先做一首,我再和一首。
因为受到父皇李璟这样言传身教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煜得到了一般的孩子绝对享受不到的诗词启蒙教育。
小李煜也很争气,在诗词方面的领悟,他表现出来惊人的天赋。父皇教的他一学就会,父皇和老师没教的他自己也能琢磨出新的创意。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音乐、书画、诗词,在他十岁之前这十八般“武艺”已经样样精通了。
李璟对于李煜来说,他既是一个好爸爸,也是人生中第一个好老师。
他不仅给李煜提供了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还一手把儿子送进了一个广阔的文学艺术的世界,李煜的少年时代就是这样幸福和平静,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皇家小孩儿,如果就一直这么无忧无虑的长大,世间只是多了一个能写会画的才子,而不会是中往今来排名第一的词帝。
因为一个人在取得伟大的成就之前还要经历很多的折磨和劫难。
这么一个天才般的少年,连皇帝李璟都这么喜欢并宠爱他,还会有人不喜欢他吗?
有啊,这个不喜欢他的人就是他的大哥李弘冀!
而不喜欢他的理由也非常奇葩,就是因为这个小六弟的长相太好看了,别的都能原谅,不能原谅是居然长了一双皇帝的瞳孔!
这让皇长子,第一顺位要接父皇李璟皇位的李弘冀做出一个最狠心的决定,弟弟必须死!
我的天……再一次验证了一句老话:自古无情帝王家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14:51:09 +0800 CST  

口令 千古词帝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15:13:19 +0800 CST  

要喝下午茶的同学来咱们大宋客栈小坐一下吧,乐一下: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050318-7.shtml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15:20:42 +0800 CST  
各位大侠晚上好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9 19:16:53 +0800 CST  
@所有人 各位大侠早上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之所归!
所谓天命,就是在无数次尝试之后,你终于明白了上天对你最好的安排是什么,但是这个安排不会一开始就给你揭晓答案的,它需要你去猜,去测,去追求,去探索!
也许一下就猜中了,这辈子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也许大半辈子不也没猜中,还在忿忿不平的不跟命运做着抗争!
所谓的命,认了才是命,不认,它就啥都不是!
所以这辈子应该做点啥,到底能干成点啥,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其实存于自己的内心。
内心能接受,一切安好。内心不接受,奋起抗争。都没有错。
但一切都要趁年轻,无所顾忌的时候!
你知道你的天命之所归了吗?
各位早安!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20 06:44:12 +0800 CST  

口令 早安签到春到来到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20 06:45:13 +0800 CST  

楼主:司马寻欢

字数:459647

发表时间:2019-01-19 00:2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0:47:09 +0800 CST

评论数:616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