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

口令 各位早安新的一天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07:14:58 +0800 CST  

抢到红包的同学,咱们都呼吁一下让西风兄今天就把【天涯万人聊宋朝】的贴子开了!
我和西风带着大家一起玩点好玩的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07:16:28 +0800 CST  
064-第二个敢跟宋太祖叫板的老李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杀鸡给谁看?杀鸡给猴看!
如果猴不看,或看不懂怎么办?
好办,把塞了大蒜的香蕉扔给猴子!
只要把猴惹急了,猴子会烦躁的自投罗网的。
鸡的事咱们已经解决了,就在赵匡胤的大宋全明星齐上阵迅速的李筠灭了之后,杀鸡的效应迅速显现。其他有反叛之心的猴子们(地方节度使),也不反叛了。还在观望的猴子们,也不观望了,纷纷进京朝拜新皇帝,道路远的就先发来贺电祝贺大宋开国,说备好厚礼就着赶来。
但不是所有的猴都这么懂事的,有的猴天生就比较高傲,你杀鸡,肯定是你想吃鸡了呗,跟我这只猴有什么关系,你杀你的,我玩我的!
这只不开眼,不懂事的猴就是咱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第二个老李:李重进。
李重进在大周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论血缘关系,他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亲外甥。他跟郭在的关系远在柴荣之上。年龄比柴荣还大,资格比柴荣老,血缘比柴荣近。如果不是柴荣确实比他优秀,那李重进当皇帝的可能性远超柴荣。
他是在郭威的力压下才认了柴荣这个皇帝,虽然他做为臣子的身份已经成为事实,但他恪尽职守,屡建战功,高平之战,南征淮南,李重进都是绝对主力。所以这个有身份,有地位,有战功,有威望的李重进,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该怎么处理呢?
赵匡胤也不含糊,他知道李重进和李筠是不一样的,人家啥都比你强,你还想拉拢别人?你能给别人什么呢?既然给不了,那就不给了。既然不能变为自己的朋友,那该免的肯定要免了啊。
所以赵匡胤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李重进的侍卫司都指挥使的职务给免了,剥夺了他的军权。
也给了个兼中书令的虚名,其实就是名义上一个顾问而已。
被舅舅郭威剥夺了当皇帝的机会,被柴荣误会打压调离中央去了扬州,被赵匡胤免了职务……自己忠心耿耿战功显赫,但怎么就么这点背,回回走下坡路啊!
他心里极不舒服,极不平衡!他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本不服赵匡胤。
但他并没有毛毛糙糙的就举兵造反,因为干这种事,师出无名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李重进怀着诸多不满,还是很谦虚的写了个申请,要进京入朝拜见皇帝。
他的想法跟李筠是一样一样的,听说你赵匡胤兵变造返了?玩的还挺炫酷的,得——借机打探打探,看看你到底咋玩的!但不好意思,不打申请,皇帝不批准,你是绝对不敢随便就自己来的,作为镇守一方的地方守将,没有皇帝批准不能擅自离镇入京,否则就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08:02:03 +0800 CST  
李重进想来开封看看,但赵匡胤却不想他来,特别不想。别的地方节度使要来,新皇帝都是特别欢迎的,只要你来,肯定都是来投降来朝拜来送礼的啊,皆大欢喜的事当然喜欢。
但李重进要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之前赵匡胤和李重进做同事时两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因为赵匡胤当时的老大张永德和李重进是死对头,所以李重进看张永德的小弟赵匡胤也不顺眼,经常拿话怼,搞得赵匡胤见他就怵,能躲就躲,能绕就绕。
现在当皇帝了,身份反转,没必要怕他了,但要强迫自己喜欢他,还真做不到。不能让李重进来,因为赵匡胤自己没做好接待他的准备,没想好怎么对待这个前朝重臣,升他的官?不可能。杀他的人?不忍心。贬?赏?都不太妥当!算了,我好没想好呢,你先别来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但不让他来的话还不能明说,当皇帝的直接公开拒绝肯定让天下笑话他小心眼啊。所以,必须找个委婉的,冠冕堂皇的拒绝的理由。所以,赵匡胤召见翰林学士李昉起草了一封拒绝的诏书:“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图,修朝觐之仪,何须此日!”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09:02:28 +0800 CST  
各位大侠,咱们还是第二个老李的事交待完吧,然后明天是大宋一场最有名的酒局,喜欢喝酒的兄弟们,不要缺席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2:18 +0800 CST  
虽是文言,此文甚佳。
看看人家这拒绝人的水平,能做到大宋开国的翰林学士确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李昉定的确实好,虽然很短,但意味很长,比喻的也很恰当,如果说皇帝是一个人的头脑的话,那大臣们就这个的胳膊和大腿,虽然没时时的挨在一起,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只要咱们彼此知心,江山社稷永葆,见不见面都是一样的,不用非得在此时进京相见啊,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封诏书看似婉言拒绝,实则进退有据,一石二鸟。
第一,如果你李重进是只懂事的猴,就老老实实的待在杨州,别来,等我想好了对策再说。
第二,如果李重进是只顽皮的猴,敢违诏不遵,硬要进京,那就是意图谋反,正好师出有名,可出兵剿灭。
其实,这个一石二鸟之计,妙就妙在:反着来,让李重进热脸贴了冷屁股。
你想觐见,就是不让你见,你想来表忠心也好还是想来探虚实也好就是不给你机会,先凉着!这就像家庭冷暴力是一样的,本来是一家人,却把你当空气,直接无视你的存在,你会不会的脊背发凉。
李重进很快就感到了后背的这一阵寒意,他知道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漩涡,怎么说都不对,怎么干别人都不会喜欢。
这也也许就是自己的命吧,命该如此,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既然是敏感时期,那自己还是低调行事吧,所以,李重进连一句不满的话都没公开表达,但他在扬州城做了一系列安排,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度过了大半辈子的李重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感,新皇帝赵匡胤对自己的不满,很可能让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为了自保,为了应对可能的诸多不测,他派兵暗中加固城防,修缮甲兵,招募壮大地方军队,加强了军队日常的操练。
在这一点上,李重进的性格要沉稳的多,老成持重的多,有章有法的多。
建隆元年,公元的960年4月,远在扬州的李重进在听到李筠在山西长治造反的消息后,他的心想有点复杂,既对这个忠于后周的老同事李筠表示钦佩,又觉得李筠这么鲁莽的起兵造反几乎没有一点胜算,最起码造反前给自己写封信啊,”南北夹击“这种三岁孩子都能想到的战略,他李筠硬是没想到,真是武夫无脑到家了。
实在看不下去的李重进,于是就派了一名自己最信的过的手下:翟守珣,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北上去联络山西的李筠。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2:55 +0800 CST  
翟守珣没敢怠慢,他日夜兼程奔向西北。虽然方向是没错,但中间怎么停下来了呢?奔到开封的翟守珣没有继续往山西跑,而是把这封机密信通过李处耘交给了赵匡胤。
这个事,被《宋史》详细的记录了下来,这个得到李重进信任的翟守珣,认识赵匡胤的时间,远比李重进长的多,他是李处耕很多年前就安排在潜伏在李重进身边的卧底,一直在监视李重进的这个卧底终于浮出了水面,给新皇帝赵匡胤看的这封信,意义重大。
自李筠造反那天起,赵匡胤就最提心的事不是他和北汉联和,而是这“二李”联手。因为如果双方同时发难,南北夹击,自己就要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最要命的是,大宋刚刚用兵变篡权建国,一旦二李”联手打出“反宋复周”的大旗,那些效忠于后周的地方藩镇就会群雄而起,联合攻击,那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
赵普给的建议是分而治之,对,必须把他们分开,一个一个打,一个一个治。
赵匡胤心计一计,但对翟守珣问了一个问题:“倘若朕赐给李重进丹书铁券,不管他怎么样,都永远免他一死,你说他能相信我吗?”其实就相当于把免死金牌发给李重进,给他吃颗定心丸。赵匡胤想用这种特殊礼物来安抚李重进。
但翟守珣的回答让赵匡胤十分失望。宋史记载,守珣曰:"重进终无归顺之志。"
在李重进身边多年的人说李重进这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归顺的,其实基本上就宣判了他在宋太宜赵匡胤心中的死刑。
赵匡胤死死地盯着翟守珣,说:”当务必令重进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以分兵势。“
意思是让翟守珣想尽一切办法先稳住李重进,不能让他们在这时候成功联手,必须把他们分开,得先让李重进按兵不动,别捣蛋,现在正打李筠呢,顾不上分兵收拾你老李。
翟守珣毅然接受这个艰难的使命。他没有再去山西,而是返回了扬州,并立刻向李重进进行了汇报,说的很详细也很具体,但基本上都是李筠军队纪律如何松弛、军心如何涣散、李筠本人如何缺乏谋略、实力差距如何悬殊等等,最终结论是:李筠是拿自己全家开玩笑,彻底就是一个笑话,就算有北汉和契丹帮忙,都很难成大气,所以最好是静观其变,先等等再说。
李重进一边频频点头,一边暗自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还好提前派员考察,若是被有勇无谋的李筠拖下水,那后果不堪设想。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3:23 +0800 CST  
李重进马上取消了那一点点起兵造反的打算。本来就是想想,也没说真造反啊,所以当南北夹攻的机会从身边悄悄溜走时,李重进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甚至还在幻想李筠能跟赵匡胤拼个两败俱伤,然后由他坐收渔翁之利,也许有机会趁他们打的伤亡惨重时,自己再出兵杀回开封,恢复回周的江山,把皇帝再改回姓李。
可惜李重进忘了唇亡齿寒、各个击破的道理。他就这样等了两个月,终于等来李筠兵败身亡的消息。
对于李筠的失败,李重进心中的庆幸远远多于后悔!好险,好险,幸亏当时听了翟守珣建议,没有贸然和李筠联手造反,否则,小赵同学一定不会放过自己的。
在李重进看来,自己派人联系李筠的事做的如此机密,朝廷根本不知道啊,自己跟朝廷还有回旋余地,无论反叛还是臣服都可以选择,所以他依然被蒙在鼓里,依然在静观其变,依然没有轻举妄动。
赵匡胤打败李筠之后,在赵普的建议下,做了一个全国范围的重大举措:各地方节度使换防,啥意思,意思是说你以前管河南的,现在去管山东,你以前管河北的,现在去管湖南,就是交叉式换防,这招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用,各大军区,三五年刚混熟,就给你换个陌生的地方。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家心里都清楚,咱就不点破了!
960年9月,赵匡胤任命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别在扬州那个富贵的鱼米之乡待着了,来山东吧,这里比较饥荒,你发挥发挥老干部吃苦耐劳的特长,给年轻人树个榜样。
别多想,朝廷还是相信你的,所以赵匡胤又派六宅使陈思诲给李重进送去一份特殊礼物——丹书铁券,特意转告他,可以了,现在可以入朝觐见了。
又天真又傻萌的李重进再次陷入迷茫。
在这个时候换防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李重进当然知道这是调虎离山准备下手,但他很快就替赵匡胤找了一个开脱的理由,这是全国范围大调整,又不是针对我李重进一个人,确实没必要想太多,况且小赵同学还真赐给了我丹书铁券啊,有了这道免死金牌,那还怕啥呢。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3:50 +0800 CST  
李重进思虑再三,他决定还是去一趟开封,跟小赵同学当面聊聊,有啥误会说一说,也许就化解了。
但他这个大胆的举动,遭到了部下强烈的反对,不管是幕僚还是在臣,大家一致认为皇帝赵匡胤是不可信的,已经磨刀霍霍了,还是请你来喝酒,这不明摆着骗人吗?什么丹书铁券?更不可信,他说有效就有效,他说无效就无效啊,就无赖的说你这块是伪造的,上面的签名是假的,你能把他吃了?
本来就多疑摇摆的李重进又乱了方寸,到底是进是退,是从是反?
960年9月20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终于在大家的劝说下做出了决定,他扣留朝廷使者陈思诲,宣布起兵造反。
但喊个造反的口号虽然不难,但难的是你真的做好造反的准备了吗?如果李重进确实早就想造反了,那造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该很充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应该说非常糟糕!
最重要的是李重进直接控制的兵力严重不足,加上半年来东拼西凑的新兵也不过万人,这点兵力别说北下打开封了,就是死守杨州都不够用的。
刚喊了要造反的李重进马上就后悔了,他自知这么玩很快就完犊子了,必须聘请高水平外援。他就最近的邻居南唐求援。当年的淮南之战,南唐被后周打破了胆,赵匡胤更是号称南唐第一杀星,李璟哪有胆量和他作对?
南唐后主李璟此时已是马上就要离世的老人了,收到这位昔日故人的求援信号后,李璟没有丝毫的犹豫,十分坦诚地表示明确拒绝了,不但拒绝了,还第一时间把这封求援造反的信,报告了给赵匡胤,称自己坚决与反贼李重进划清界限,坚决反对“两个王朝,一赵一李”的分裂行为。
好啊你个李重进,你到底还是反了!
之前没收拾你就是因为师出无名,又不背负骂名,现在你造反了,那就是我大宋不共戴天的敌人,不灭了你,我就不是赵匡胤!
咱们的宋太祖,好像特别喜欢御驾亲征这事,又一次要亲自上阵了。赵普提出“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的建议,赵匡胤马上组织实施。
9月22日,赵匡胤任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王审琦为副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率大军进讨李重进。
但不可思议的是石守信在巡查了一圈之后说,陛下,这仗咱们不用打,已经赢了。
确实是这样的,扬州城的全体官兵和百姓在城中挂的标语是:欢迎新皇帝和各位大臣莅临指导工作,我的天,啥情况啊这是?发现领导们是来揍自己的,才搞笑的把标语换成了: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4:11 +0800 CST  
11月,赵匡胤抵达扬州城下,下令攻城。
城内守军毫无斗志,象征性抵抗一番后束手就擒。正式攻城的战斗从黄昏时分开始,到掌灯时分结束,耗时不足一个时辰;而整个造反历时也不到两个月。
李重进也许早就料到是这个结局,他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想明白了很多事。
反正都得一死,我老李绝不向城外那个所谓的皇帝屈膝投降,于是和李筠一样选择了自焚,全家老小数十口一同葬身火海。
李重进确实不是一个聪明人,却是一个不愿低头苟活的硬汉。
第二个老李也以惨败的结局告别了自己的演出。
赵匡胤用雷霆万钧之势扫荡二李叛乱,极大震慑了地方藩镇,用实力告诉他们一个铁般的事实:赵匡胤才是天命之所归,不信这个邪的人都丢了性命。
其实,像二李这样怀有异心的藩镇大有人在:
成德军节度使郭崇
保义军节度使袁彦
义武军节度使孙行友
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
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没反,但都心怀二心并没有真正的心悦诚服。
赵匡胤针对每个人不同情况,对他们采取或怀柔,或批评,或安抚,或监视,或调离等手段,恩威并济,软硬兼施,让这些藩镇将领领教了自己的种种手段!
大宋的天下从二李平定后慢慢步入了缓慢的和平期。
有仗可打时,中央禁军的首领们都是极其吃香的,因为打天下还得指着他们来呢。
但现在没仗可打了,现在从打天下要到治天下了?难得还得指着义社十兄弟这哥几个吗?
那怎么对待这些有开国之功做了巨大贡献的开国功臣呢?
赵匡胤连续几夜都陷入了深深长思中……
极度不安的赵匡胤决定请这帮哥们喝顿酒……聊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4:48 +0800 CST  
好了,各位大侠,今天下午的内容更新完了,明天请各位大侠一起来参加大宋最著名的一场酒局,杯酒释兵权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18:48 +0800 CST  

口令 为李重进默哀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3:21:24 +0800 CST  

【天涯万人聊宋朝】
咱们大家的后花园,每天都去去乐一乐啊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050318-1.shtml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4:13:11 +0800 CST  

口令 大宋后花园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3 14:14:17 +0800 CST  

@所有人 各位大侠早上好!
感谢悠然兄的墨宝,这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天,即使对大宋一无所知的人,都大多知道“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因为它太传奇了,太不可以思议了,在一将功成成骨枯的残酷战争中,开国皇帝如何对待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成了考核一个皇帝除了功业之外,道德上是否有污点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但害怕史官的皇帝们,却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开国后即杀功臣。
在得一个好名声,还是坐稳皇帝宝座的选择中,他们都选择了后者。
这很务实,没什么好指责别人的。
但宋太祖赵匡胤却用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把这事给办了?喝一场酒就真的能干成这么难办的事吗?
杯酒释兵权到底真的发生过吗?还是说相声的意淫杜撰的呢?
历史上也有很多个不同版本!我们究竟该信哪一个呢?
这就是今天这一章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会让你看到在历史书上看不到的东西!
不是我故意要这么做,而是,我们做为一千年后的现代人,我们不想看的结果和分析,史官都写了,我们想看的过程和详情,史官一个字都没提。
那在结果发生之前,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这就是探寻历史最有趣的地方!
还原过程,还原人物,还原他们当时所思所想!
这是个挑战,而我一直在挑战的路上,
来,给我一个掌声,
等会,我给你点颜色看看!

各位早安!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6:54:34 +0800 CST  

口令 早安签到爱我就好抢红包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6:55:44 +0800 CST  

大家别忘 了,这是咱们大宋的后花园,今天西风兄,已摆好酒宴,等着各位大侠畅饮,先过去喝两杯,盖个十层楼,把姑娘们安顿后再过来,
一会见!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050318-1.shtml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6:58:46 +0800 CST  
各位,大餐来了!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7:46:35 +0800 CST  
065-杯酒释兵权的三杯热酒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公元960年6月,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平定山西李筠的叛乱。
公元960年11月,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平定扬州李重进的叛乱。
二李叛乱平息后,中原局势得以安定,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像二李这样直指赵匡胤的大规模武装叛乱,各地节度使大多及时认清了当下的形势,归顺臣服于大宋,使得大宋政权初步稳定,开国之后,连打了两个大胜仗的赵匡胤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回到皇宫,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睡不踏实,总会在半夜惊醒,因为他总感觉自己床边有多人在那酣睡,这让他极为恼怒的说了一句名言: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那宋太祖说的睡在他旁边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他的邻居和他们的兄弟们!
赵匡胤从五代十国的刀光剑影中一路走来,他见证了五代诸朝的更迭,无一例外的都是骄兵悍将弑君篡位,而他自己也是依靠精心谋划的皇袍加身陈桥兵变才夺取了后周政权。
他很多清楚皇帝本无种,兵强马壮者得之。只要有兵,只要看上皇帝的宝座,造反夺权几乎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这个和忠诚、道德无关,事关人性和本能。
难道大宋也会像别的五代其他王朝一样很快被替换吗?他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跟着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应该怎么妥善安置呢?如何才能天下太平,长治久安?……
若无闲着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忧心烦恼杂事多,皇帝也会不快乐。
这一系列关系重大却又术为复杂的大事,困扰着他!这赵匡胤睡不好觉,半夜惊醒的原因。
让他苦闷的是,即使再烦恼,这些事都没办法跟他妈说,也没办法跟老婆诉苦,找亲弟弟商量商量?他也是可能被处理的当事人,站在对立面的亲弟,咋商量?
能只他心灵相通,颇有默契的就只有一个人了,没错,就是那个沉默寡言,内心行事的老大哥赵普。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7:46:53 +0800 CST  
于是,赵匡胤微服私访,摸黑来到赵普的府中,进入后室后,抿了一口上好的龙井之后,便问赵普:“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家,战火纷飞苍生涂炭,到底什么才是祸患的根源?我欲平息天下之乱,开太平盛世,创千年基业,可有良策?”
赵匡胤问的恳切,赵普也回答的直接,两个原因::“世道纷乱,国家不安,皆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赵匡胤又重复了一遍,并深深的点了点头!
很多时候,问题本身就是答案,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方镇太重。说的是自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当有钱有人又有枪的时候,造反和混战就是必然,怎么让他不重呢?这个咱们以后一步步的详细看赵匡胤是如何解这个扣的。
第二,君弱臣强。这个一下就说到宋太祖的痛处,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它是个虚权,兵权只是臣权,看似在皇权之下,可是兵要造反的时候,可远在皇权之上了。皇帝并不是真龙,上不了天,被砍时,也会血流成河。
“那怎么才能变君弱臣强为君强臣弱呢?”赵匡胤问赵普。
赵普回答的非常干脆:“今别无他法,只有夺其兵权,摄其钱谷,如此一来,天下自安,然后……”,
“好了,打住,不用往下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赵匡胤拦住了赵普接下来的话。
咱们其实已经非常熟悉赵匡胤这个人了,他与别的开国皇帝最大的不同是他有超准的预判和超强的洞察力。他已经猜到赵普接上来说什么,但他不能让赵普说出口,因为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那样做!
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是违背他做人底线的,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杀功臣的事,他觉得是不对的。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他的榜样,但玄武门之变却是他认为的道德污点,而他现在的所要做的事,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可抄,只能自己原创了!
赵匡胤心里无比清楚,要想天下大治,最要紧的是限制并削弱中央禁军首领和各地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把皇权巩固到无以复加。
宋朝建立以来,虽然后周王朝手握兵权的将领都被剪除或替换。但去了旧臣又来新贵。当年,参与陈桥兵变的禁军将领都得到了加官晋爵的封赏。赵匡胤明白,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自己是不会登上皇位的。新贵应该让他们贵的。
但是,任由功臣们继续掌握兵权,陈桥兵变皇袍加身这样的闹剧难道不会再重演吗?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赵匡胤问赵普,并不是想得到一个全新的另类答案,而是求证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否妥当可行!当赵普说的跟他想的一样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听从内心的真实声音了!
从赵普家里走出来时,已是深夜!
京城开封漫天的雪花飞舞!一场大雪让整个世界一下变得如此洁白,就是赵匡胤此时的心境一样,一扫往日的阴霾!抬头看见那一轮圆月,清冷的月光正照着洁白的雪!
赵匡胤像个孩子一般,连跳了几步,但很快就以稳健的步伐回到了宫里。
楼主 司马寻欢  发布于 2019-03-14 07:47:24 +0800 CST  

楼主:司马寻欢

字数:459647

发表时间:2019-01-19 00:27: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0:47:09 +0800 CST

评论数:616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