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魂归来——从隆兴北伐到崖山殉道,华夏到底经历了什么?(连载)

写在前面
我是一个自小喜欢读历史的人。
于我而言,只有在中国的古典文化和历史烽烟的熏陶之中,才能获得自己心灵的慰藉。
与此同时,10年的游历生涯,也让我有幸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而在那厚重的历史书籍中,每一个让我心之神往的地方,我都会尽最大的可能一一走过,去亲临一个个历史曾经发生的瞬间。一如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古人进行一场隔世的对话。
而我所一直追溯的,便是从历史的尘埃里,去发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那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所在。
去年腊月二十八,当我身处在739年前汉蒙之间最后一战的崖山古战场之时,也许是陆秀夫那纵身的一跃,深深震撼了我;也许是南宋二十万军民的家国情怀深深的打动了我;也许是文天祥的那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民族气节深深感染了我。让身处在崖山海边的我久久不愿离去。
当回到我的故乡——湖北襄阳之后,我想用自己那并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浅陋的一知半解,从华夏大地(公元1161年到公元1279年)那117年间的历史风云之中,用拙笔去复活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所体现的信仰,道统,正义,气节,良知;让一个民族的忠、孝、礼、义、廉、耻为更多的人所共知;让投身于崖山海面的那20万颗民族的灵魂复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当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正视,去接受那一段汉人被征服的历史,毕竟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也无需去执着于民族间的爱恨情仇。
我唯一期望的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崖山之于我们,可以像麦加之于伊斯兰,也可以像耶路撒冷之于基督徒那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朝拜,成为一个民族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信仰所在地。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2:12:09 +0800 CST  

第一章 初登帝位
公元1162年,56岁的宋高宗赵构已经辛勤耕耘后宫三十余年在了。他不是吝啬的人,自即位以来就兢兢业业的秉持着让后宫三千佳丽都能雨露均沾的高尚工作,即使在年老体衰的年纪里也一直坚持提枪上阵,在翻云覆雨中艰辛并快乐着。
然而多年来,任英雄老去,美人迟暮,却始终没有哪位受其临幸的美人,能为其生下那么一儿半女,让其有承欢膝下之乐,尽享天伦之欢。
遥想赵构当年,靖康之时,那是能拉开八百斤大弓的优秀皇子;靖康之变以后,那是能翻山越岭,踏冰卧雪,巡游江海的逃跑健将。
奈何他这么优秀的基因,偏偏老天却让他绝了嗣,也白瞎了后宫那万亩良田!这时的我们有理由感叹,感叹那些深宫红颜注定要在孤独中凋零;我们也有理由同情,同情赵构那江海余生,老泪纵横的曾经!
关于不孕这个问题,赵构想不通,我想他每次祭祀天地的时候,肯定在心里不服气的默问了老天爷十万遍为什么!
三十多年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时局让他头疼欲裂,五千多个日夜频繁的巫山云雨耗尽了他的元气。对于他来说,房事做的再多,也生不出儿子,国政处理的再好,就算将版图扩张到火星上去,那又有个屁用,终究还是做了别人的嫁衣!
于是他默然接受了自己生不出儿子的事实,在一片惋惜声中,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开始于深宫之中置身事外,当起了太上皇。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退位后的赵构竟然又奇迹般的在太上皇的岗位上创造了一项至今无人能打破的世界记录。他这个当太上皇的时间有点长,长的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帝王当皇帝的时间。一干就是25年,足足熬过了80岁,这在放眼上下五千年的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想一想这真端的是大手笔,好气魄!
自从建炎南渡以来,面对北方那气势汹汹的金国,赵构那是半辈子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面对金国来的“国书”,赵构要俯首称臣;金国的皇帝过生日,他要派人送礼;金国的皇帝结婚,他要派人去祝贺;金国的皇帝纳妃,他要派人去送大补品;金国的皇帝篡位,他要派人去恭喜;金国的皇帝死了,他要派人去吊唁。对于他来说,金国的皇帝死了,他是一脸的高兴,而对于那些本该热闹的喜事,他都是一脸死了亲爹的哭丧表情!
时光不舍昼夜的如流水般逝去,三十年的青春弹指一挥间成为了过往,时代面貌在无声中将旧貌换成了新颜,赵构的皇帝之路也成为历史的昨天。
捡了便宜的宋孝宗赵昚登基之后,对于他这个便宜老爹三十多年来卑躬屈膝的行为表示不能接受。此刻,先不要说我们的赵昚同志狂妄,我们宋孝宗赵昚的狂妄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的赵昚是伟大的赵匡胤子孙,从小立志要北伐中原,中兴大宋。
宋孝宗即位之初最想干的事,那便是要去宋太祖赵匡胤的皇陵前扫墓,奈何中间山高路远,江河纵横,关键是那儿一直还被金国占领着,条件不允许。即使偷偷摸摸去了,能不能回来都还是问题。
为了自己想干的事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这是赵昚一贯的态度。
对于屌丝来说,没有挖不了的墙角,只有挖不动的墙角;对于此时的宋孝宗来说,没有扫不了的陵墓,只有扫不到的陵墓。要去给祖宗赵匡胤扫墓这件事,宋孝宗是认真的,任谁劝都不好使!
只是,这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怎么去的问题!
放心,赵昚同志早就把这个问题想好了。
下面,让我们来采访一下赵昚同志。
笔者:“请问赵昚同志,您是怎么看待给先祖扫墓这件事情的呢?”
赵昚:“自宋开国以来,先祖陵寝尽在黄河以南。时隔二百余年,国土沦丧,衣冠南渡,终使祖上蒙尘。子孙未曾亲临祭拜祖宗陵寝三十余年,实乃赵氏子孙之耻辱所在。每每思及此处,朕身心俱痛。朕如今初继大统,如不能以全子孙之孝道,朕又有何面目君临天下,统领亿兆臣民”
笔者:“据我所知,赵氏皇族的陵寝,现在可都还处于沦陷区,您打算怎么过去呢?”
赵昚:“朕的祖宗陵寝在金国的占领区,那些南渡百姓的祖宗坟墓亦在金国的占领区。朕所思量,非为我赵氏一门所虑,实为我大宋万千北方遗民所计;朕之所为,非全我赵昚一人之忠孝,实全我万千南渡大宋子民之忠孝。朕思量再三,决计率领军民北伐,恢复旧时河山!”
ok,采访到此结束!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2:33:46 +0800 CST  
宋高宗赵构剧照!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2:35:10 +0800 CST  

第二章 赵构其心
时年七月,刚刚即位一个月的宋孝宗为已经死去多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平了反,而且恢复其官职。
这对处于西湖葛岭之中,没事儿钓钓鱼,听听曲儿才一个月的太上皇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赵构是当场气的火冒三丈,心里想着“老子刚退位,你这不是打老子的脸吗”!只是他没想到更麻烦的事儿还在后面。
又过了半个月,赵昚召当年的抗金老将张浚入朝,商讨北伐金国,收复河山的事宜。要是说之前赵昚给岳飞平凡只是释放一个主战的信号,而对于这次商讨北伐的事宜,赵昚可以说是已经下定决心,实在是迫不及待的想报仇雪恨!
升级为太上皇的赵构,平时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他平时的日常工作,就是坐在西湖葛岭的亭台楼阁之间,在春心荡漾之际,欣赏着一个个动人尤物的翩翩起舞,聆听着周围肌肤如水的美女的玉指轻弹,让春光无限的美女萦绕在他的周围,时而高山流水抚弦琴,时而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赵构来说,世间恐怕没有人可以过上这样舒坦的日子,而唯有他赵构可以站在西子湖边手指苍天,脚踏大地,拍着胸脯自豪的说道——我可以!
朝廷的主和派得知宋孝宗要北伐的这个消息,那是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来到西湖边上,于丝竹声中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构,同时还不忘欣赏两眼这周围的美女,猥琐的咽下两口唾沫。
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赵构在听完汇报之后,脸上的表情顿时晴转多云,而后变成了疾风骤雨。盛怒之下的赵构,并没有捕捉到这个官员刚才好色的举动。而是在怒火中烧之下,将刚刚端起来还没来得及喝的美酒琼浆,携之以雷霆之怒投掷于地。酒杯落地后四面开花,漫天的怒火和美酒的醇香融汇成此刻的气氛。
作为太上皇的赵构同志,丝毫没有照顾周围正在演奏中的那些美女们的感受,吓的人家花容失色,匍匐在地,对于此,我只想说,赵构这也太不懂怜香惜玉了!
杭州的七月,还处于盛夏的季节,姑娘们本身就穿的单薄,这一摔,给这些吹弹可破的美女们也吓的不轻,头顶和后背已经慢慢渗出丝丝香汗,紧张的心情让美人们的面色更加绯红,片刻间已经浸透了单薄的衣衫。加之以跪倒在地,这些美女们乍泄的春光、玲珑的身材加之以绯红的面容让但凡正常的男人都不忍直视,而又欲罢不能,更是令前来报信的官员血脉喷张,眼看着就要留下鼻血之际,赵构大袖一挥,引领着一群太监朝寝宫的方向走去,身后的官员随从也一路小跑的跟了上去,那个官员刚刚升起的膨胀之欲就这样被无情的扼杀,真是他妈扫兴!
回到寝宫的赵构,对于半个月前的岳飞事件没有站出来反对,他是深深的后悔,而这次的北伐事件,说什么也不能让赵昚这小子去干的!
赵构在刚才回来的路上强忍着怒火,报信的官员也跟了进来,默默的站在房间的一角,这时走进房间的赵构,来回的踱步,猛然间回过头来掀翻了厅堂之间的桌子,大声的说着“你让他马上给我滚过来,我要亲口问问他,他到底要干什么,他到底要干什么!”最后的那一句,喊的可真是声嘶力竭,有一种恨不得将赵昚吊起来狂抽的愤怒!
那名报信的官员也许当时心里还在意淫着刚才那些春光乍泄的美人,听到赵构的一声大喝,突然间吓的身骨俱软,意淫的春梦也随之飘然物外,向赵构行礼之后,又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跑了回去!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2:42:12 +0800 CST  

第三章 完颜亮陈兵江淮
宋孝宗赵昚虽然不是赵构的亲儿子,但并不代表宋孝宗不敬重赵构这个便宜又贵重的爹。宋孝宗的这个“孝”字,可不是平白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挣来的。
关于北伐这件事,在宋孝宗的眼里,自己所尽的是子孙之孝,国家之孝。对于赵构这里,他只能舍个人之小孝,行国家之大孝了!
大宋由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建立,其本人谓之宋太祖。而后,太祖驾崩,有其弟赵光义即皇帝位,谓之宋太宗。北宋国祚传承176年,赵匡胤之后,传承其国祚的乃是赵光义及其一脉子孙。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攻破北宋都成汴梁(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义一脉,除康王赵构在外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之外,宋朝钦、徽二帝及宋朝宗室尽数被金人掳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领导着抗金的大旗,建立南宋,谓之宋高宗。高宗有一子早夭,后来再无生育,赵光义一脉子孙身陷金国,南宋皇位继承人只能由散落在民间的太祖赵匡胤一脉子孙继承,宋孝宗便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构之后,国祚又回到太祖赵匡胤一脉。
面对太祖子孙赵昚提出的北伐,宋高宗赵构以太上皇的身份做出了反对,不过反对终究是无效的。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一个表面现象的存在,在其发生的背后,一定是各方原因促成的结果。
一个国家敢于向另一个国家发动进攻,如果这个国家的执政者智商没有问题,无非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自我感觉自身的实力强大了,敢于挑战对方了。另一个是发现对方内部出现问题了,实力变弱了。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宋孝宗和他那一帮大臣是弱智的可能,其次也可以排除南宋的军事实力突然强大了,可以达到公然挑战自己俯首称臣(隆兴北伐之前,南宋向金国称臣)的金国的条件。当排除了这两大原因之后,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金国的内部出现了问题。
事实确实如此,一年前,公元1161年十月,金国的皇帝完颜亮亲率60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侵,志在一举荡平南宋,活捉赵构,完成当年他的前辈金兀术没有完成的壮举。
读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很奇怪,明明是金人南侵,过了还不到一年,怎么又变成了南宋的北伐。如果你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你一定会感叹“不作死,就不会死”。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写这两句诗的哥们儿,就是那次南侵的主角——金国皇帝完颜亮。他抱着扫清寰宇,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而来。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他将长眠于长江边上的瓜洲渡口,结束他那诡异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从此只能用那双忧郁的眼睛紧盯着南宋的行在临安(今杭州),隔江兴叹,扼腕叹息。
那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大军意气风发的刚刚走到淮河边上,忽然得到部下奏报,金国统治下的契丹人造反了。本以为完颜亮听到这个消息会暴跳如雷,就算不亲率大军去平叛,起码也要派一偏师去灭火吧。
完颜亮同志当时很淡定。
“契丹,一个亡国的民族,心想着当年的辽国都被真人征服了,如今还能闹腾出什么动静,就近派兵消灭就好,何必劳烦大军北返,使灭宋之行功亏一篑。”
所以,他选择派宗室完颜雍剿灭叛乱。皇帝完颜亮同志继续率军南下渡过淮河去灭宋。
很不幸,叛军的势力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脆弱,契丹人以前的辽国都城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不久已经被契丹人占领。
而完颜亮也心满意足的渡过了淮河,同时也距离鬼门关又近了一步,!当时他正打的高兴呢,那时的他已经攻下了南宋长江北岸的扬州,滁州,庐州等地,正陈兵长江北岸,好不威风。
“辽国以前的都城算什么,这眼看马上就要拿下南宋的都城,完成粘罕大爷,金兀术大爷都没有办到的事儿,把赵构那老家伙抓住,让他们一家团聚,最后把他们葬在一起,也算了却他那位皇帝老爹和皇帝大哥的心愿。”
带着成全赵宋一族的心愿,完颜亮同志决定继续渡过长江,攻下临安府(杭州)。
不几日,一个更不幸的消息又传来完颜亮意气风发的耳朵里。这次倒不是契丹人的战果又扩大了,而是他派去剿灭契丹人叛变的宗室完颜雍造反了。
这可着实把他吓了一跳,更狠的还在后面呢!
据报,那个叫完颜雍的家伙,在两个南归将领的拥护下,已经在辽阳称了帝。最让他吐血的是,那个完颜雍鸠占鹊巢不说,竟然还把把他这个合法的皇帝给废了,现在正准备去攻打燕京(今北京),而他自己在此时已经却成了一个伪皇帝。
听完汇报的完颜亮再也淡定不下去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怎能打着,打着,南宋没被灭掉,自己的皇位都打没了,这叫什么事儿!”
完颜亮即刻下令封锁消息,准备回北方平定叛乱,就在这时,他还是不忘灭宋,准备留下一部分兵马,继续攻打南宋。
看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固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恒心,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完颜亮不仅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豪放的诗人和词人,其笔下诗词雄犷豪迈,尽显帝王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之志)
正在他准备动身北返平叛之时,他身边有个人说了一段话,准确的说,是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彻底的送上了黄泉路。
“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定矣”
给完颜亮出这个主意的人,名字叫李通,此人心机,总是让人感觉不寒而栗。短短几句话里,无不透露出他对这60万大军的不信任,他比他的主子还时刻担心着士兵的哗变,将士的离散,更担心那些家室都在辽阳附近的燕北诸军会发生叛变。所以,持他这种心理的人,也只能想出来一个馊主意去解决问题!
那便是强迫这批人渡江南下,然后焚烧船只,断绝回去的路,让士兵死战灭宋,而他们自己率领一部分兵马回北方平定叛乱。
办法是有了,只是这样真的好吗?完颜亮会同意吗?
很不幸,完颜亮同意了,并且立即执行了!
现在,完颜亮要继续渡江,去平定江南。只是这长江天险,是那么好渡的吗?
千百年来,多少有雄心壮志的人在此折戟沉沙,而你,就能例外吗?
完颜亮之前一路势如破竹,很快陈兵江北。然而,在这里,他却遇到了他这次南侵路上的最大克星,倒不是这个人打败了他,而仅仅是挡住了他。
但是有时候,挺住就意味着胜利!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2:48:51 +0800 CST  
海陵王完颜亮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7:11:23 +0800 CST  

第四章 虞允文督军江南
纵观华夏五千年之演变,每当民族处于危亡之时,总有一些人会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民族之延续,衣冠之传承,尽平生之余力!
当完颜亮陈兵江北采石矶之时,南宋的采石矶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士兵松松散散的斜躺于乡间小道,裨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细谈,完全不见有大战将至的感觉。更好像是几百年不知兵戈,不休边备的承平之兵。
而此时,南宋朝廷所派来的督军虞允文来到此地,便看到的是一幅这样的境况。一个书生,遇到了一群散兵,就是大战之前的真实写照。
初到采石(今安徽当涂),前来犒军的虞允文,面临的是找不到建康府都统王权的难题。
战争之初,王权率兵在淮河南岸布防,当他看到淮北数十万金军杀气腾腾而来的时候,他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一计,因为这个计谋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跑!所以,王权同志一枪没放,撒丫子开跑,直接丢弃了江淮重镇庐州(安徽合肥),和州(安徽和县)等地。
如果通读中国历朝历代的南北战争史,有一条规律将会一直出现,那便是中国南北争霸的三大战区,西部的川陕战区(对于今陕西汉中的争夺),中部的荆襄战区(对襄阳地区的争夺),东部的江淮战区(对合肥地区的争夺),这基本构成了北军南侵的军事进攻路线,也是南方防御北方的军事布防重点。三国时期,曹操占领汉中,成都地区一日数十惊;关羽猛攻襄阳樊城,中原震动,吓的曹操要迁都;而孙权一直在合肥激战张辽,一直打不过去,反而成全了张辽的一世英名。王权同志如此轻率的放弃了重镇合肥,而虞允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前来犒军。
现在大军压境,面对即将逃跑和刚刚溃散下来的18000南宋军兵,虞允文没怂,也没跑!他像个爷们儿一样站了出来。
也正是这次像个爷们儿一样的挺身而出,让宋朝军民在长江南岸筑起了一道完颜亮到死都没能突破的防线,也可以说因为这道防线,成功的延续了南宋的国祚。
当面对即将溃散的军士时,虞督军说了这么一段话:“金军如果渡江,汝辈又能逃到哪里?今前控大江,有地势之优,不如死中求生,背水一战!朝廷养汝辈三十余年,汝等难道不能一战报国吗?
就是这个人,在完颜亮号称百万大军的凌厉攻势下,始终在长江南岸岿然不动,从容指挥,担下了本来并不属于他的军事责任。
众将对他的行为纷纷表示不解,只是他们又何尝知道,虞允文所守护的不仅仅是朝廷,更守护的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信仰,同时也是他心中的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叫做家国天下,也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只是这短短几个字,古今千年,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在长江的滩头,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面对着江北数十万的敌军,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讲下了这段话,担起了那份责,我们不得而知。
那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耻辱感,也是知耻而后勇!
完颜亮对长江南岸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所以,他很自信的开始渡江了。他曾经以为不会再有守军的对岸,在金军行至江心之时,场面让他失望了,等待着金军的是箭矢如雨,杀声震天了,更有“震天雷”这种南宋版手榴弹时不时的在金军密集的地方开花。
在长江天险面前,宋人的水战发挥了超高的水平,再加上虞允文的亲自指挥督战,宋军更是士气高涨,以往行走于白山黑水的金人迎来了噩梦的开始,激战数日,始终不曾有一兵一卒渡过江来。
完颜亮见采石一直无法突破,他决定换一个地方渡江,很快,他就选择了另一个渡江之地,这个地方叫做——瓜洲,而他自己,也即将在这里带着他自己的春秋大梦,走向他生命的终结!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7:26:51 +0800 CST  
来一张我的大偶像虞允文,酷毙了的画相!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7:36:52 +0800 CST  
第五章 完颜亮折戟瓜洲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名相王安石路过瓜洲,隔江而望自己的家乡京口,期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返回家乡,更期望自己能够重返北宋的朝堂,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王安石有没有回去我不知道,但完颜亮肯定回不去了。
当他率领大军到达瓜洲之时,在对岸京口就有杨沂中,成闵所率领的20万宋军集结,而虞允文也在马不停蹄的赶来,想要打过长江,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使能勉强成功渡江,那又能怎么样呢?此时之南宋,早已经不是35年前的那个南宋,而你完颜亮也不是金兀术,大家此时就算真刀真枪的碰一碰,鹿死谁手,也还犹未可知!
对于此时的完颜亮而言,攻下南宋,他将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胡汉的伟大帝王!那时,他的名声应该会盖过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受后世万人敬仰。而这一切,都将建立在他现在能否迅速的突破长江防线。而他要是突不破或者不能迅速突破,那等待着他的将是南北的夹击,到最后能否保全性命,都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要么赢得人生的万丈光芒,要么落下一个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就是完颜亮此刻所面对的局势。这是一场由他坐庄的豪赌,上天给予了他随时带着自己所有本钱离去的自由,也给予他随时退场的权利,然而欲望的野兽却在他体内发号施令,他决定把这场豪赌进行到底。
他等不了了,南宋有时间,他却没有时间了,完颜雍那个篡位者已经在发号施令了,已经在笼络人心了,跟随自己南下的将士已经在不停的逃亡了,如果再打不下南宋,这几十万大军,就会面临崩溃的局面!
不能再等了,进攻吧!渡江吧!只有彻底的灭亡南宋,以一个胜利者的头衔去平定北方的叛乱,才是一个王者应有的姿态,只要打赢这场战争,完颜雍的篡位就是一场闹剧,而他完颜亮就会成为女真建国以来最为伟大的帝王与勇士!这一刻,为了他自己,他拔出了利刃,驱赶着他的士兵冒死渡江,去为他个人而战。只是,他或许懂军事,懂政治,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人心!
完颜亮啊完颜亮,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要搞清楚,在这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这世间不是只有你自己,更有千千万万的子民,他们需要安定,需要生活。同时,这世间也不仅仅只有你这一个皇帝,皇帝多着呢,在金国除了你以外,就还有一个,钞票印多了,可能会贬值,而皇帝多了,就一定会作废!
当一个员工觉得工作不好干的时候,他会选择换老板;当所有的士兵觉得自己正在做无畏的牺牲时,他们就会考虑换皇帝!因为士兵也是人,他们也有思想,也有感情,他们也讨厌无休无止的侵略战争,而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你完颜亮给不了他们,那个正在燕京称帝的完颜雍却可以!
好吧,那就让所有的士兵大声的告诉你——完颜亮,我们需要生存,所以,你必须去死!
在一个风高浪急的晚上,完颜亮的营房外厮杀声四起,然后,一枝金国自己的利箭射入了他的胸膛,或许这一刻,他应该明白了,怎么去当一个皇帝,只可惜,这一刻已经太晚了!
金军士兵冲了进来,用弓弦勒死了还未断气的他。
第二天,金军拔营北去,向他们的新皇帝邀功,而后,金国的政局由于不是平稳的过渡,陷入了混乱。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8:42:17 +0800 CST  
采石矶大战!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08:57:00 +0800 CST  
第六章 赵构真的不容易
“你们听说了吗,金国的皇帝死了,而且还是被他自己的部下杀死的”
“怎么没听说啊,听说那皇帝死的可惨了”
“这年头儿,皇帝也不好当啊!”
“我还听说金国的内部正在干架呢,那打的是天昏地暗啊”
“是啊,你没看到长江北边的金军都撤走了吗”
完颜亮虽然死了,但在江湖上或茶馆里,却留下了有关于他无尽的传说。这样的新闻一经传播,在“国际”上即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上到国家政客,下到小老头,小老太太都在议论他。其火爆程度,那可是比今日头条还要火。
虽然完颜亮的死,成为了很多南宋人士茶余饭后的闲谈,可谈完后,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只是有一个人可着实的松了一口气,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赵构同志。
想当初完颜亮可是奔着让他们一家团聚的目的来的,看到当时长江北岸的几十万铁骑,赵构几次三番的还想像建炎元年那样,到海上去“观光”几个月,好在虞允文和李显忠率领宋军挡住了金军的进攻,他才勉强没有“巡视海上”。后来他发现完颜亮用刀逼着金兵渡江时,他的一颗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万一完颜亮这个疯子真的攻过来怎么办,吓的他小心肝每天砰砰直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完颜亮的士兵是好样儿的,干死了自己的皇帝,但这件事却让赵构高兴不起来。这一说,又是勾起了赵构一段心惊肉跳的往事,每当半夜想起来,他都是一身冷汗,也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像兵变这样的事儿,他比完颜亮早经历几十年,只不过他运气好,当初苗刘兵变的时候,苗傅和刘正彦率领禁卫军没有直接进皇宫一刀砍了他。据说那次都给他吓尿了,也有说他那次直接被吓阳痿了,反正他后来是没有子嗣,估计是真的。(他唯一的三岁儿子,在那场兵变中被折腾死了,从此算是绝了后)。
苗刘二位的下场也比较惨,在杭州被赵构当众下令凌迟了,虽然如此,这次的兵变却让赵构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而他一生对武将的猜忌与不信任,或许也是来自于此!
赵构的皇帝之路,经历了这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走的那是惊心动魄。北伐吧,打不过人家,不打吧,人家说你怂,时不时的金国人还南下个一两次,整的赵构三天两头的心里砰砰跳。就这样,赵构的半辈子过去了,这次他是真的不想再受刺激了,以前它是想着,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好说。而现在他可是“努力“了几十年,还是要担惊受怕。去你大爷的,老子也没个后,这皇帝老子不干了!
就这样,赵构禅位了,宋太祖的七世孙赵昚即位了,是谓宋孝宗。
古今中外,每一次政权的交接,如果不是平稳的过渡,必然会引起国内政局的动荡,南宋是赵构一再坚持下的禅让,那是一天到晚哭爹喊娘似的求着退位,就这宋孝宗还不想干,所以,南宋国内的政权很平稳的交接了。
而金国这次却是个例外,在东北有契丹人造反,在山东有汉人造反,老皇帝刚死,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完颜雍还是在老皇帝完颜亮没死之前,他自己给自己封的。说专业点,完颜雍你这这属于篡位,说难听点,你这叫不要脸。金国的内部是一片混乱,这个烂摊子你完颜雍不收拾,谁收拾,谁让你抢着当皇帝呢!
不知道金宋两国有没有互相恭贺对方的新皇登基,金国就主动的伸出了橄榄枝来议和。心里想着自己现在不打南宋了,南宋应该偷着乐了,自己好稳定国内的局势。
东北契丹人的造反南宋管不着,而在山东汉人造反的队伍中,有两个人即将走进我们的视线。其中一个叫耿京,这个人昙花一现,在释放出自己的光芒之后,化作一颗流星,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还有一个人,将会出现很久很久,直到43年后的下一次北伐,都还有他的身影出现,而但凡只要读过书的人,大多都知道他的名字,这个人的叫做——辛弃疾!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1:18:11 +0800 CST  
南宋时期的多民族政权分布图以及采石矶大战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2:17:01 +0800 CST  
第七章 金戈铁马辛弃疾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南宋的大词人辛弃疾,也是那个承蒙后世抬爱,被称为一代词中之龙的辛弃疾。
公元1162年,也是那个倒霉蛋完颜亮侵宋的那一年。辛弃疾22岁,孔武有力,风流倜傥,一米八几的身高,标准的大帅哥一个。
他这个年纪搁在现在,应该是上大学的年纪、泡妞的年纪。然而,此时的辛弃疾已经拉起了一支2000余人的抗金队伍,在山东竖起了抗金的大旗。此时的耿京是抗金中的战斗机,聚集十数万余人。辛弃疾便投到了他的帐下效力。
22岁的辛弃疾,34岁的耿京就这么走在了一起,结成亲密的战友。一起扛过枪,估计也一起分过“赃”,或许也一起嫖过娼。如果要是没有什么变故,他们估计会幸福的生活下去。
有一天,辛弃疾觉得他们的生活缺点什么。耿京如同丈二的和尚,憨厚的摸了摸头,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这快意恩仇的生活到底缺少什么?他们从不缺少激情,也从不缺少血性,更不缺柴米油盐。但是辛弃疾告诉他,他们缺少一个家,耿京不知道家是什么,但辛弃疾知道。
辛弃疾所说的家,那首先是一个强大的国,而后是一个温暖的家。然而现在,祖国的怀抱离他们太遥远。身为汉人,却在山东这地界造金人的反。让辛大帅哥儿在感到可笑之余,又始终是孤立无援。他觉得应该去争取南宋的承认和支持。
思虑再三,辛弃疾决定率部归附南宋,融入南宋那个大家庭。
耿京说:“好”。
不日,辛弃疾亲赴南宋,商谈归附事宜。
在临别之际,耿京为辛弃疾整理了凌乱的衣襟,亲自挑选了一匹快马,精选五十名俊俏健儿与辛弃疾同行。
耿京:“此去山高路远,金人出没无常,弟当自行珍重;南廷近况,我等亦不知晓,弟应小心为上。兄在此静候弟之佳音,望早日北返,领吾等众弟兄,率表南归。”
辛弃疾:“弃疾将去,定不负兄等众望,兄亦珍重,众弟兄亦珍重”,说完,疾身上马,绝尘而去,
而他却不知道,这一去,即是永别。
辛弃疾孤身前往南宋,入朝觐见宋高宗赵构,提出了自己一干人等愿意率表归附的心愿,南宋朝廷也表示愿意接纳他们。而后辛弃疾即刻动身北返,星夜兼程之下,想把这一消息告诉耿京众兄弟。
当他刚刚进入山东地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耿京被手下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此刻潸然泪下。当眼泪流尽,他觉得他应该为自己的兄弟做点什么。
手刃张安国,这是辛弃疾此刻唯一的心愿。然而,当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边仅仅只有五十骑。而张安国自叛变以来,手下聚集不下五万人。
辛弃疾的目光从这五十个人的身上慢慢扫过,觉得不应该带他们去冒险。
“吾星夜北返,意欲率众兄弟南归。今兄为叛贼所杀,众人南归无望,然兄之大仇,吾当必报。尔等未附叛贼,乃忠义之士,当南下以报父母之国。吾将手刃叛贼而去,尔等勿再相随。”
说完,辛弃疾纵身上马,朝张安国大营疾驰而去,身后五十骑,策马追随左右,竟然无一人离去。
眼见张安国大营将近,辛弃疾纵马驰骋,率五十骑突入张安国大营,一路砍杀,如入无人之境。口中高呼:“尔等身为汉人,不思恢复父母之邦,助金贼以虐百姓,重乌纱而轻兄弟之义,所作所为,甚为汉人耻矣!今欲取叛贼张安国之头颅,祭耿京之英魂,望吾等为汉人计,勿相阻也”,
张安国大营五万叛军,大多都为受胁迫的山东汉人,深以为耻,眼观辛弃疾率一干人等,绑张安国而去,无一人阻拦。
辛弃疾策马南下,在长江北岸,下马回望北国,叩首百拜。而后一刀斩下张国安头颅,渡江南下,从此归入南宋!终其一生,却也再未曾回到过山东。
23岁的辛弃疾,用行动告诉了世人,什么叫汉子,什么叫兄弟!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3:29:26 +0800 CST  
一次词中之龙,大帅哥辛弃疾!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3:45:58 +0800 CST  
孟珙在南宋后期作为帝国的中流砥柱,独自支撑川蜀,荆襄两大战区,堪称当世名将!拙贴后面将会话万于字来写孟珙大帅!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5:02:35 +0800 CST  
第八章 军国大事,和与战
现在,回到金国军事和外交的烂摊子上来!
在完颜亮发兵南侵的时候,最初预计的是三路大军攻南宋,西路军从陕西突入荆襄;东路从淮水进攻江南,还有一路比较可怕,这一路是浙东道水军从海上直取临安。
上天似乎在和他开玩笑,也或是想惩罚他。他自己本人统帅的东路大军虽小有胜利,但一直被挡在长江北岸。其它两路兵马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西路军进攻不成,反被宋军吴磷所败,宋军乘势收复陕西,河南边境诸镇;浙东道水军更是逗的一比,竟然被造反的海州(今连云港)汉人武装魏胜和南宋水军提督李宝消灭殆尽。
恐怕这也是他在长江北岸进退失据,最后孤注一掷,反被部下所杀的间接原因吧。
完颜亮死了算是一了百了了,而完颜雍现在所必须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的烂摊子!金国正是在这“败军之际,危难之中”发出了求和的信号!
只是,这有些时候,人不能一厢情愿,你自己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吗?议和?我凭什么跟你议和?
虽然挑起战争的完颜亮已经死了,但是毕竟战争是两个国家的事,这时,他们要过来议和了。倒不是南宋不依不饶的要打他们,而是南宋这两年已经没给他们送钱了。而且由于他们西路军兵败,川蜀地区的宋将吴磷,可还占着战前属于金国的陕西,河南不少土地呢。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得出,金国这次不是来和谈的。说的通俗一点,首先,他们是来要钱的;接着,他们是来要地的。
我呸!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你打了我,现在还来问我要钱要地?
当时南宋国内正忙着宋高宗禅位的事呢,哪有时间理你呢?
“有事情等我退位了,你找新皇帝说去!我赵构是不是上辈子和你们金人有仇啊,连退个位你也来捣乱。现在没工夫搭理你,你先等一段时间,顺便来看看我们文明人的皇位继承权的交接!哪儿像你们,完颜亮的皇位是篡来的,完颜雍的皇位也是篡来的,一天到晚自己人篡来篡去的,真替你们害臊!
而接下来的事情告诉我们,野蛮人和文明人最大的区别除了不要脸之外,还有不知礼,还有没耐心!
宋孝宗1162年六月即位,在七月就把抗战派张浚召入朝中,看样子是不想议和了;而完颜雍的耐心,仿佛也只有几个月,他看样子已经不想再等了。
十一月,在数次以文书方式的外交没有得到回复之后,金人又一次以10万兵马驻军河南!扬言南宋要是再不同意金国要钱要地的要求,就进军江淮地区。
不过贸然开战,完颜雍应该是不敢的,毕竟去年这可死了个皇帝。故作姿态,吓唬南宋,以战逼和应该是其最终的目的。
南宋这边可换了个刚刚即位就想着干仗的皇帝呢!说议和就议和,也不现实。
所以是钱也不给,地也不给,就你会屯兵,我就不会屯兵吗?
1163年正月,南宋朝廷命张浚都督江淮东西两路兵马,开府建康(今南京),声援占领金国陕西河南几个边镇的吴磷。
三月,金国大将再一次厚着脸皮来说,你再不给我们钱,再不给我们地,我们可真要打你们了,金人这是嚷嚷了一年了,派兵也派了五个月了,就是没有打,南宋一如既往的还是没理他。
实在是不好意思,南宋现在考虑的不是金攻不攻宋的事,而是南宋要不要伐金的事。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5:34:07 +0800 CST  
来张宋孝宗,打打气!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6:05:54 +0800 CST  
第九章 战争唤起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热闹年年有,但是这几年的战争却特别多。身处江淮两岸的百姓,又一次嗅到了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息!
“这一仗可以不打吗?”江淮两岸的百姓作如是问。
完颜雍:“本来就没想着打,吓唬吓唬就行了!只要南宋给钱给地,还打什么打!”
赵昚:“为什么不打?凭什么不打?大军北上难道是去风景的吗?要钱?要地?我呸!本来也没打算给!”
四月份的宋孝宗干了一件大事,北伐中原时间终于确定了,就在本月。
关于这件事,三省部门不知道,枢密院不知道,刚刚退位的太上皇赵构只知道这小子想这么干,但是具体哪一天他却不知道!
当然,金国人也不知道。
金国还等着南宋的使臣来谈判呢。那是左盼右盼,最后等来的却不是议和的官员,看到的是张浚出兵两淮地区的兵马!金国人一脸的懵逼,真没见过这么玩的,这是什么性质,你们不知道吗?
“你们这属于不宣而战!”
宋孝宗年轻人的血性在此体现的杠杠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玩的就是心跳!
“祖宗的陵寝都还被你们这帮天杀的强盗占领者,现在不北伐,什么时候北伐!”
八万的北伐大军就这么一点不给面子的渡过了淮河。李显忠、邵宏渊两路兵马迅速攻占安徽灵璧,安徽泗县,紧接着合兵一处,攻打安徽宿州。很快宿州城破,李显忠名声大噪。而宿州被攻克,接下来便是挺近中原腹地,让中原为之震动。
而远在陕西河南战场上,守卫川陕的吴磷也随之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战果。一时间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热情,弥漫在整个中原大地。
30多年过去了,靖康南渡的人都已经垂垂老矣。他们已经上不动战场了,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的王师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征程。
只是,这一次又能走多远?
身处北国的汉人,已经历经金人30多年的统治。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随着他们的老去,他们的后代,又有谁能记得当初汴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辉煌与绚丽,又有谁能记得靖康之后,汴京的没落与凋零。
他们的后代生来就是金国人,接受金国的统治,教育和奴役。汉人这个民族称谓,或许在百年之后,在他们子子孙孙的脑海里,已经没有清晰的概念;或许有朝一日,汉人北伐归来,他们又会不会把这些百年前南渡的同宗子孙,视为异族入侵。
到那时,“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是不是会在这个曾经创造了汉唐文明的民族身上上演,你可以怀疑它的存在,但不可否定它的发生!
而身处北伐前线的将士,第一次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离自己的故乡如此之近。他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如当年岳飞的感受。
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江南老一代人的希望,希望他们进一步,再进一步。而此时北方的汉人,已经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他们的亲人回来了,阔别30年后,他们勇敢的走出了回家的那一步!
北伐到了这一步,无论它的成功与否,都已经不重要了。宋孝宗这一朝主战派,用自己的军事行动表明,北方的故土,他们时刻都没有忘记。无论失去多久,也要将它拿回来,这是汉人世世代代的使命,并且将一直传承下去。
当看到王师的挺近,身处金国统治下的汉人,他们会看到,朝廷没有放弃他们。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他们的亲人仍然在向他们靠近,哪怕走的慢一点,没关系,他们可以等,他们的子孙可以等。
也许在他们老去的那一天,他们会告诫自己的儿孙:“在那条大江的南方,身处在那里的人,和我们的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只是在某一年,他们被赶到了那里,他们曾经多次试图回来过,但是始终无法逾越这人为设定的边界。但是我要你们牢牢记住,他们和你们一脉相承,都有炎黄的血液在体内流淌!”
“用一场战争,让长江南北两岸的炎黄血液再沸腾一次吧!只要一个民族,能记住自己的祖先,那么这个民族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绝境,都终究会有复兴的那一天,而汉人必将重现祖先的辉煌!”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7:01:23 +0800 CST  
抗金名将张浚!传说乃张良后人!出将入相!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7:21:10 +0800 CST  
第十章 隆兴北伐功败垂成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宋室何至南渡?”
北伐大将李显忠其人,一个武将不惜死的经典代表人物;一个在多年前大破西夏的英雄人物;一个曾经差一点亲手结果掉金兀术的传奇人物;一个一生都在和金人死磕,从陕西,到四川,再到江淮,坚持守土抗金的热血将领。
他比宋孝宗更加痛恨金人,这一切都源于他有一个高贵的出身,更是有一个为之骄傲的祖先——李唐皇族。
而他本人,而为了抗金,以至于让留在陕西的整个李氏宗族,被金人全部屠杀!如此国仇家恨,李显忠焉能不报!
此次北伐,攻克宿州,是南宋十几年来未曾有过的战果。这些战果的获得,李显忠居功至伟。
北伐过程中,李显忠,邵宏渊各领一支兵马。能攻打下宿州重镇,李显忠出了大力气。而邵宏渊,却实在不可恭维,消极怠战是他北伐途中的整体表现;蛊惑军心,只为个人私利,丝毫没有胸怀整个北伐大局的报国之心是其在整个北伐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行为。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军攻克宿州之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安徽宿州失守,金国当即派遣大军来攻打宿州城,毕竟当时金军一直重兵屯军河南。
当金国大军的先锋刚到宿州城下,就被早已列阵城外,虚位以待的李显忠击败。然而,此时李显忠却高兴不起来。小胜金军的李显忠通过侦查,发现金人的十万增援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随后李显忠召邵宏渊合力抵御敌人的增援部队!邵宏渊竟然按兵不动,李显忠只好在第二天率本部兵马,独自迎战金人十万大军一整天!
平时大家都知道邵宏渊消极怠战,但是谁都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是如此的消极怠战。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其本人还能稳坐钓鱼台,真不知其是无知?无畏?亦或是赵构派来搅局的卧底?
夜已经深了,扎营城外的李显忠抬头仰望着距今700多年的星空,不知道当时的星光是否会对这个热血的将领投下那么眷顾的一眼。
尽管大战了一天,此刻的李显忠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困倦。现在的他,除了对明日的宿州城充满担忧之外,更对此次的北伐感到深深的不甘。他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此次的北伐,成功的希望已经不怎么大了!
而今晚的月亮,也似乎比30年前建炎南渡的那个夜晚更加暗淡。白日的厮杀声早已被这无声的黑夜吞噬。他是多么的希望,对面的金军在这无声的黑夜中就此一觉睡去,再也不要醒来。那他就不必再为明日的宿州城所担忧。我想,如果黑暗中的星空就此答应他,那么他也可以安心的睡去,一解这数月来刀光剑影的疲劳!
李显忠的思绪在今晚注定会被打断。就在金人和宋人都已经人困马乏进入梦想之际,邵宏渊的军营里突然鼓声响起!
莫非这小子此刻良心发现,要去出偷袭金军,这是李显忠的第一反应。然而,事实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原来,他的部下贪生怕死,想逃跑又不敢,就在半夜击鼓呐喊,谣传金军已经破城,乘乱带着所部兵马逃跑。这一跑就引起了连锁反应,那些看到主将和副将不和的领兵将领,也各自引兵离去,宿州的守城力量为之大损。李显忠只好从宿州外围撤进城内,坚守城池。
金军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不肯放过这次机会,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宿州城,李显忠拼死力战,战至第二天清晨,斩首两千余级,这时也不知道邵宏渊在干嘛。估计很有可能在睡觉。
眼看金军越来越多,城楼东北角已经快有二十余人将要攻上来,李显忠手持大刀阔斧,将攻城金军砍下城去,苦战几个时辰,金军退却。
李显忠看着已经即将陷落的宿州城,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仰天长叹:“若众将合力守城,共击金军,城外的金军又能算得了什么?将其主帅擒住,消灭来犯之敌,进而光复整个河南,这不是没有可能!而今,众将士已经离心离德,好不容易获得的北伐战果功亏一篑,而我等独木难支,只能率部撤离,要不然只能被尽数歼灭了!上天难道不想让我们收复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扰我们?”
李显忠的声音,在大战之后,残破不堪的宿州城内回响,只是这声嘶力竭的呐喊,能唤醒如邵宏渊之流的消极恢复之人吗,答案是不知道,也没有人能回答他。
北伐的成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在撤退的路上,李显忠遭遇了金军的埋伏,损失惨重。金人内部不稳,暂时无心侵宋,便没有追击。李显忠撤退到江苏盱眙,因为张浚正在那个地方,他自己上交官印,等待朝廷降罪。
李显忠的溃败,严重的打击了这个刚刚即位不久的宋孝宗的信心。朝廷主和派的官员乘机在朝堂上攻击张浚,妄图将其批倒,批臭!
对那些只会在事后说风凉话的主和派,宋孝宗一如既往的表达出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北伐之事,有我和张浚共同商定,决定北伐之事在朕,作战失利,朕当与张浚共担”。而后依然听取张浚的建议,巩固已经获得的军事成果,严防金军的南下,并且整饬两淮地区的军备,与金军形成南北对峙!
此刻让我们以上帝的视角来俯视整个公元1163北中国的广袤国土!我们可以在黄河的两岸,清楚的看到金国的统治区域内,东北有契丹人在造反;中原的汉人也在造反,山东的汉人还在造反;连金国自己皇位的传承都在靠造反!
如今宋孝宗这个愣头青还死命的要干仗。此刻金国的完颜雍其实比南宋的赵昚更加心力交瘁,根本无心战争!而这也是他们在宋孝宗不宣而战,在宿州得胜的情况下,没有继续派大军南下的原因。
他们估计是打不起仗了!但是过了没几天,金国人又来要钱要地了!
在金国的认知里,这次战争可以不追究,但是该称臣还是要称臣,该给的钱还是要给,完颜亮时期,占领的土地要还!
就这些要求,反正十几万大军还在两淮地区放着,让南宋朝廷自己看着办,这就是金国的态度!
南宋现在还占着完颜亮侵宋时候的便宜,手里握着开战之前的海州(今连云港),也就是宋水师提督李宝和造反的魏胜消灭完颜亮水军的地方,泗州(今安徽泗县),还有吴磷所占领的唐州(河南唐河),邓州(河南邓州)。而且已经将近两年没有去金国称臣朝贡了,这个实在是条件不允许,没听说过两个国家之间打仗,还去给敌国送钱的!
南宋国内在关于和战的问题上,激烈的争辩着,后来主和派还是占据了上风,南宋和金国之间的讨价还价就被摆上了台面。一场新的关于金钱,土地,名声,地位的口水之战就此打响!
而这场口水之战的唯一原则就是——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打!
古往今来的皇权更迭,王权交替,无不以战争开始,以政治结束。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个话题,一直是一条铁的定律!
只有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用战争来解决,这次的隆兴北伐,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获得重大战果。而在六月底,战争已经进入对峙状态,双方进入议和的准备之中,而这个议和的过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想来也对,北宋和辽国澶渊之盟的议和,让宋辽之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一次合议,百年和平,怎么能不慎重。
然而,这种合议的共同遵守,首先是建立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北宋与辽之间,怎么说也相对公平;而南宋与金,恐怕就不见得了,所以金兀术不遵守,完颜亮不遵守,赵昚不遵守,而这次隆兴北伐之后的议和,也只是给南宋和金带来了43年的“和平”,议和的结果无非就是双方的互相妥协,而但凡只要有人不甘,烽火必将再燃烧中原大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和陆游两个人见证了这次的隆兴北伐全部经过,在43年之后,宋金两国烽烟再起,这两人仍然健在,而这段战争时间的空白,他们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全部倾注于笔下的诗文,只可惜两人在垂垂老矣的年纪里才陌地相逢!
让我们静静等待下一次汉人热血的复活吧,而这段时间,一个草原上的民族正在渐渐崛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南宋与金的掘墓人,已经悄然现身!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7:45:15 +0800 CST  

楼主:万古丹心

字数:301414

发表时间:2018-11-28 10:12: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2 19:53:59 +0800 CST

评论数:34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