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魂归来——从隆兴北伐到崖山殉道,华夏到底经历了什么?(连载)

大将李显忠!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8:01:20 +0800 CST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8:31:51 +0800 CST  
南宋前期川陕名将——吴阶!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19:35:27 +0800 CST  
坑货邵宏渊!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20:12:41 +0800 CST  
第十一章 面向大海 扬帆远航
两淮地区的烽火随着一纸合约的签订暂时熄灭了下来,古老的华夏大地迎来了短暂的安宁与祥和。
浩浩荡荡的长江,再没有铁马金戈的厮杀之声,它又开始履行起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蕴育着大江南北的万亩良田。而雄浑的黄河,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静静流淌了千年,无论是哪个民族统治着两岸的土地,它都以最真实的模样,裹挟着西北的黄沙奔腾不息,浇灌着沿岸的千里耕地。
这些所谓的责任与义务,没有人赋予给它们。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子民,也得以安心享受着利用它们的权利,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大自然的无偿馈赠。所以古老的人们,自有生以来就在内心的深处一直对上天保持着由衷的敬畏!
复土的战争告一段落,南宋的子民对北国的思绪只能在心里紧锁。同时他们也知道,只有国富,才能最终支撑起复国的希望,而这战后经济的恢复,复国之资的积累,又岂是朝夕之间所能完成。
现在这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南宋国土,显然已经承载不了日益增加的人口,而恢复故土的希望,又只能寄托于日益壮大的南宋子民。
曾经的人类以为走向了山河之极,就可以停下自己的脚步。但是现在,南宋的子民开始把目光投之以穷极陆地的万里海疆,他们将以最友善的方式,带着东方的古老文明扬帆出海,开拓出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
好吧,那就扬帆起航吧!
就这样,背负着生存压力的南宋子民,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狼烟铁骑,但威胁性与之相比,又似乎毫不逊色,甚至比它更加强大,而这就是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
南宋的商船带着和平与友善,将华夏民族引以为豪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在一路乘风破浪之中,远销到世界各地。其航行路线东到日本,朝鲜海域;而南洋各国,欧洲沿海,甚至非洲沿海岸的国家,都有南宋商船的身影出没。在国内,南宋对外贸易的港口数量之多,在历朝历代中,仅次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其中像今天东南沿海的宁波,泉州,广州,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在南宋时代,都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而福建泉州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南宋国际贸易的GDP总量,占到了当时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可以这么说,当时全世界大部分沿海的国家,可能都在翘首期盼着南宋的商船到来,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南宋的经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一个自由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时代来临了。自战国以来的耕战思想,开始慢慢向商品经济的轨道上前进,偏安一隅的南宋,又一次缔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如果后来没有那个嗜血的民族出现,这个世界在千年之后的格局,又会怎么样呢,对于此,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如果。
我们只需要记得,我们的祖先曾经为世界带去的是商品,是信誉,是文明,是友善和帮助;而不是兵器,战争,掠夺,屠杀和奴役。
有了这些对照,今天的我们有理由自豪,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所传承的永远是文明与和平,直到8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是这样!
而回到经济大发展的南宋,那个毁灭这一切的敌人,马上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20:20:43 +0800 CST  
南宋的扬帆远航!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20:43:37 +0800 CST  
南宋经济贸易与对外港口分部!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21:04:57 +0800 CST  
第十二章 蒙古的悄然崛起
公元1206年,江南,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一年,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附近,“蒙古人民”召开了一场“民主”大会,各部族正在向王帐前的那个小个子行“注目礼”,因为这个人征服了他们,统一了他们。
当象征着最高统治权的权杖被这个人高举在手里的时候,蒙古人各自所在的部落开始骚动起来,嘴里叽里呱啦的不断重复着一句听不懂的蒙古语,这个声音越来越激动,越来越高亢,直到响彻了整个蒙古高原。
而这句蒙古语,翻译成汉文的意思,就是“成吉思汗”。随后,这个人跃然上马,向草原深处策马而去。接下来,则是所有的蒙古部落,挥舞着手上的弯刀,追随在他的身后,如疾风骤雨般奔腾而过。从此,整个欧亚大陆便在这马蹄声中颤抖,战争的风暴由此席卷开来。
不用说你也知道,这个人叫铁木真。此时,他44岁。
这个年龄对于人类来说,不算太小,也不算太老,太小意味着阅历和积累不够,做事浮躁;太老则意味着一个人锐气尽失,变得固执!
一个蒙古帝国的雏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在他的手中慢慢成长,也便成了上天一种合理的安排。只是这种安排,对世界人民来说,未必是善意的!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将战争变成了爱好,将杀人变成了职业,将掠夺变成了习惯,把人性的丑陋和欲望无限的放大,将杀戮与嗜血在以后的百年之中,强加于欧亚大陆的40 多个国家和700多个民族。
是英雄亦或是恶魔,世间自有公断!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国际”形式。
那就从中原大地说起吧,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华夏大地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前前后后出现了十几个国家和几十个皇帝。
直到北宋的建立,才勉强完成局部统一之后。这时与北宋在西南方接壤的是白族人建立的大理国。在西北方有吐蕃诸部和后来独自坐大的西夏。在正北方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其中,当以辽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后来随着女真人从今天的黑龙江兴起,建立金国之后,先后灭亡辽国,北宋,就造成了南宋偏安江南的局面。
现在,随着蒙古的兴起加上之前辽国的宗室耶律大石在西域地区建立了西辽,南宋的周边邻居大致如下:
自淮河以南归南宋所有。
淮河以北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国。
南宋的西北方向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而西夏的西北方,是西辽。
南宋的西南方是大理。
西夏的正北方是刚刚崛起的蒙古。
所以,这个时期,是南宋,金,西夏,蒙古,吐蕃,大理,西辽,七个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虽然听起来比较混乱,但相比较于五代十国那个时代,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回到南宋,铁木真和他所领导的蒙古部落,从空间上来看,想要威胁到南宋王朝,首先要越过他的老主子金国。
除此之外,中间还隔着一个见风使舵,虚与委蛇的西夏国。
所以,不要着急,南宋和蒙古之间,会在28年之后的公元1234年才迎来了双方的第一场战争,在这个时间段里,蒙古人用了5年在休养生息,后面用23年的时间,灭掉了实力和版图远胜于自己,更远胜于宋王朝的金国。
蒙古人给了南宋王朝充足的准备时间,很遗憾,南宋还没有意识到蒙古这个威胁的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明天会发生什么,永远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与其忧虑未来,倒不如把握现在。而南宋,已经在很好的“把握”现在了。
在“外交”方面,看到蒙古人在不停的骚扰金国边境。南宋又开始在与金国的边境制造摩擦,经常率小股部队,突入金国控制的陕西境内,采取一些试探性的进攻,以试探金人的军事实力和态度。
如果我们抛开军事战略,抛开政治外交,将事情简单化,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南宋有如此举动,是最为正常不过。在这种“国际”形式发生对自己有利变化的情况下,作为汉人正统的南宋一方如果还没有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动,那么这样的民族才是真正的没有希望了!
随着千里之外蒙古马蹄声的响起,南宋的汉人又一次想到了遗留至今的国土沦丧,铁蹄下苟延残喘同宗子孙。
回想着多少南渡的汉人在岁月的侵蚀下饮恨而终,更有多少人翘首北望,最后还是客死在异乡。
43年前先人带着未竟的心愿逝去,而新生者仍需肩负大业砥砺前行。此时的南宋,背负着国仇家恨已经很久了,有一首词,已经在他们的心里默唱了千万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现在,蒙古的崛起,又一次让南宋看到了机会!
也许只有直捣黄龙府的那一天,他们才足以告慰一代抗金名将宗泽在临终前那高呼的三声:“过河!过河!过河!”。
也许,这个声音从南渡以来,就一直笼遭着南宋几代人,一直不断的在民众或者是君臣耳边萦绕回响,这是一个支撑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印记,也是一种永远不会消逝的精神!
南宋和蒙古在没有互通消息的情况下,无意间保持了一个短暂的统一战线,共同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金国。
蒙古要扩张,南宋要雪耻,所以,他们很默契的走到了一起!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8 23:22:09 +0800 CST  
战争狂,铁木真!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06:54:46 +0800 CST  
第十三章 为人臣子,当念祖宗之愤
公元1206年五月,秦桧在已经死了51年之后,被南宋的第三代皇帝宋宁宗赵扩,以“主和误国”之罪剥夺了王爵,改谥号谬丑。又一次对关于金国战与不战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其中诸如一代“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同志
爱国诗人陆游同志
当朝宰执韩侂胄,官员许及之、陈自强、苏师旦、赵师曐等人
千千万万立志于要恢复汉人故土的南宋子民
然而,战争机器的启动,缺了谁都可以,但是唯一不能缺的就是皇帝。如果他没有这个打算,主战派再高的呼声又能有什么用.
皇帝明显是支持的,要不然他不会在两年前将岳飞追封为鄂王,也不会将秦桧定罪.
尽管这两个人都已经故去多年,但是有些事,死了的人看不见,但装睡的人可以觉醒,他希望借助这两个已经死去的人,传递出一种态度,那便是知耻!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蠢尔丑虏,犹托要盟,朘生灵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廷而敢为桀骜,洎行李之继迁,复嫚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招,属胡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言乎远,言乎近,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敏则有功,时哉勿失!”
这便是开禧北伐之时,当朝宰相韩侂胄让大名士李璧所写的伐金檄文。“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多少年了,终于又有人站出来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韩侂胄,这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名字,这是一个在隆兴北伐43年之后,又一个力主北伐,并且一手促成的人。
现在的朝廷,是老韩的时代,既然要开打,那开始吧。南宋在积累了近半个世纪以后,江淮两地的烽火又一次燃烧起来。这次的北伐路线,和43年前还是一样,结果也一样,也不一样。
隆兴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江淮战场和川蜀战场,上一次在江淮地区先胜后败,这一次仍然是这样!
唯一不同的是川蜀战区,这里的军事将领仿佛是世袭的,43年前的主将是吴磷,而这次的主将叫做吴曦.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这吴曦铁定是吴磷的后代.前者无论是在上一次抵御完颜亮的南侵,还是响应张浚的北伐时,都是尽忠守土,拼死力战。
而吴磷的后代吴曦,在这次开禧北伐的过程中,直接投了敌,阴谋据川蜀地区而称王。好在整个川蜀地区的军士从古至今都没有投敌卖国的行为。吴曦很快带着他的王爷梦下了地狱。
想当年吴阶、吴磷两兄弟,在靖康之变中,在完颜亮南侵中,在隆兴北伐中是何等的英雄,他们的后代,自他们去世后,也一直在川蜀地区抵御金军。而到了开禧北伐,吴家80多年守土川蜀的名声,至此被吴曦全部断送。
江淮地区的溃败,川蜀地区主将的投敌,南宋在等待了43年之后的北伐,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而一手导演这次北伐的宰执韩侂胄在战败之后,头颅被送呈金国。
而他在后世,也被打上庸人的印记,关于他的争议,数百年来褒贬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都还在为他昭雪平反。
我们姑且不论北伐的结果如何,也不论他的能力如何,他在这个时代,代表着普通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就值得我们的敬仰。
总有人说这次北伐准备不足,总有人说这次北伐不是时候。但是,700多年后的今天,谁能说说,报国要准备多久,雪耻要等到什么时候?
汉武帝成功了,所以他与秦始皇齐名;韩侂胄失败了,所以他被贯之以庸人的头衔。我们没有身处那个时代,所以我们应该对那个时代发生的历史保持敬畏!
作为一个平民,我们只能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以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状况为标准,去鉴别当时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发动这场战争,找到它的出发点和影响便已足够,其胜利与否,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开禧北伐的出发点必然为恢复故土而战,其影响在于又一次提醒那些“春风吹得游人醉,莫把杭州当汴州”的不思进取之人,不要再醉生梦死!
开禧北伐达到了这个目的中的一点,便已足够!
做为千百年前历史洪流之后的人,我们所当言者,仅仅只有历史。而政治非我等所当言,因为我们并不曾亲临历史的三峡,更不曾投身于当时的洪流,批评政治更非我等所当言!
当很多人在对刘邦,对朱元璋大杀功臣口诛笔伐的时候,大家所关心的是否是那些已经封王拜将的功臣,为他们不平,为他们叫屈。然而这时,谁的目光又能给那些刚刚经历了数年或数十年战乱的百姓,投下那么轻轻的一撇。
那些百战余生的功臣,他们为终结乱世而生,当乱世之后,天下需要大治,他们的存在,已经成为百姓和平生活的隐患。
而摧毁一个盛世,远远比终结一个乱世容易的多。他们一生经过腥风血雨的战争,能活下来的又岂是平庸之辈,当他们牢牢抓住权柄不放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当他们的所作所为,超过了一个帝国所能忍受的底线,他们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祸患所在。
君不见,刘邦之后,再无异姓军阀,民众自战国以来的生活得以安定,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开创了汉人富强的先河,更为汉武帝北击匈奴打下了基础;君不见,有朱元璋时代30年之积累,让朱棣时代得以扬帆出海,实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二人是将帝王之术运用到极致的人。而帝王之术无疑是这世间最为阴暗的心理学。修习此术的人,心里无非装着两样东西: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天下。
当一个帝王心里只装着自己的时候,那他就是一个暴君,诸如桀纣;当心里既装着自己,又装着天下的时候,那他就是一个明君,诸如杨坚;当一个帝王心里只装着天下的时候,那他就是圣君,诸如尧舜。
反之而言,帝王之心如果能分给百姓哪怕一丁点,那帝王之术,便又成了拯救劳苦大众的绝世良药。
利刃无言,当观执剑之人,事无成败,则看初心几何!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07:20:11 +0800 CST  
宋宁宗赵扩!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07:36:06 +0800 CST  
韩侂胄,韩太师!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07:53:46 +0800 CST  
老秦,秦桧,秦相国!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08:53:35 +0800 CST  
第十三章 璀璨文坛的的两颗流星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两个人的故事吧。
经历了两次北伐的辛弃疾和陆游,此时,一个67岁,一个80岁。他们都已经老了,稍微年轻一点的辛弃疾也就在这一年先陆游而去。
上天,你让他们相识的太晚了,这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人,他们这一生写着同样的诗文,做着一样的事情,怀揣着一样的抱负与理想,但是相识的时间却如此短暂。直到公元1203年,这两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才在红尘中相遇。
仅仅三年之后,弃疾就因病去世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哪怕是让他们早一点相逢也好。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上天虽然没能给你一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峥嵘岁月;
也没能给你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政治平台;
也让你委屈的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但是上天却给你准备了另一个时代,让你多年的文学积淀和满腔的复国热血在两宋的词坛上,散发着古往今来最为耀眼的光芒;
让一个铁血男儿的形象,在文学界叱咤了千年。
只是,这身后名是你想要的吗?
不,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匹战马,一柄利剑足矣,然后在某一个吹角连营的夜晚,挑灯看剑,一试锋芒!
三年之后,一位满鬓斑白的老者即将在无尽的的不甘与期望之中,离开这个世界。然而,他并不曾躺在床上老去,而是在临终之前,倚门而望,远眺北方,想尽量回忆些什么,但是他发现,好像自己一生从来都没有到过那个地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似乎又明白了,那个方向之所以如此的让他向往,不仅仅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去过,而是他知道,在那条黄河的两岸,有他祖先生活过的印记。然而那个地方从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被一群野蛮的女真人统治着。
现在他已经84岁了,他出生在绍兴,他没有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国难;对于金国,他只存在国仇,并不存在家恨。
但是他的一生都在声嘶力竭的呼唤与呐喊。
这个呐喊,有他自己“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求战之心;也有北方汉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殷殷期盼!
他呐喊过!奋斗过!拼搏过!现在,自己最后的一丝气力也即将耗尽,只是这收复中原的场景,他已经看不到了.
而收复中原的重任,也只有让后代来完成了,随后他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遗言,不甘的闭上了自己那双已经深陷的眼睛。
他死了吗?不不不,他的肉体虽然已经消亡,但是精神却永远存留于他所存世的9000多首诗文里。从此,这世间只是少了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诗人,却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多了一批批以复兴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汉家子弟。所以他有理由骄傲,也有理由自豪,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陆游。
也就在这一年,完成统一的蒙古部落即将发动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而之前金国的防御重心一直放在南宋身上,对于蒙古高原所发生的一切,压根就没当回事。
蒙古在经过了三次攻打西夏之后,就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这个曾经欺压了他的金国,而后整个中国北方陷入马蹄嘶鸣,战火纷飞之中,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也在这马蹄声中,发生着惨绝人寰的惊天巨变!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0:08:03 +0800 CST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0:29:33 +0800 CST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0:46:26 +0800 CST  
下面,将进入北中国的历史烽烟之中,千里的狼烟将围绕着黄河流域展开!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2:02:32 +0800 CST  
各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2:14:18 +0800 CST  
第十五章 塞北秋风起 战马又嘶鸣
历史总是在无尽的轮回之中,上演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故事。
长城以北的草原与大漠,有着与农耕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这些草原上的民族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在百十年间迅速崛起,而后像流星一样划过璀璨的星空,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无从寻觅。
魏晋以后,匂奴这个草原上曾经的王者,在历史的洪流里逐渐消于无形;盛唐之后,突厥这个民族,似乎已经了无踪迹。随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这些民族在北方大草原开始了角逐。
经过三百多年的厮杀与融合之后,在中国北方形成了西辽、西夏、金、蒙古政权并存的局面。
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八卦,有男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做金国的藩属,他选择为自己的欲望而战。开始将他的屠刀,挥向了同为金国藩属的西夏。而后,中国的北方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杀伐之中,上演着一幕幕弱肉强食的丛林故事。
塞北的秋风如往年一样苍劲,而对于一个在草原上长大的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铁木真在大帐里等待一个消息已经很久了。几个月来,西夏那边始终没有回信,他似乎已将失去了耐心。
“报……大汗,出使西夏的使臣回来了”
铁木真:“带他进帐”。
此时的铁木真手里,正把玩着一柄镶嵌着蓝宝石的利刃。这是两年前,消灭他义父王罕的势力时缴获的。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他彰显着胜利的象征物,更是他辉煌战绩的解说词。源于此,他对这件宝物爱不释手。
使臣上前,向铁木真行礼。
“西夏那边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了?”这虽是一句带有期望语气的疑问句,但从铁木真的嘴里说出来,却流露出的是不可拂逆的威严。
使臣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起身将西夏的国书,双手呈于铁木真,而后退下去沉默的站在一边。
铁木真打开国书之后,看着那短短的几行字,虽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无任何面部表情,但是使者明显的感觉到一阵腾腾杀气瞬间袭遍了他的全身。
只见国书上赫然写着“夏与蒙古,同属大金之藩属,而金夏交好百年,岂有弃宗主而投蒙古之理。蒙古既为金之臣属,当尽臣子之本分,万勿心生异志,恐招致兵戈。”
看完之后的铁木真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手边的利刃,伴随着凌厉的风声,深深的刺进了眼前的案牍之上,随之将国书丢弃于帐内燃烧的霹雳啪啦的炉火之中。
他觉得自己的最后一丝耐心就这样耗尽。既然不称臣,那就用战争来说话吧!“对于国家的敌人来说,没有比坟墓更好的地方了。”这是铁木真恪守了一生的人生信条,直到他断气的那一刻。
公元1207年秋,蒙古铁骑的战力达到了一年中最为强悍的时候,在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放牧和休养之后,铁木真的兵马变得兵强而马壮。而即将到来的的冬天,却是漫长而寒冷,所以在秋天选择去相对温暖一点西夏境内去作战,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场不错的旅行。
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称臣纳贡为理由,率领着蒙古骑兵,浩浩荡荡的去向西夏打秋风。
只不过,西夏可不会傻乎乎的等着铁木真来揍他,这秋风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到的。在这个过程中,蒙古军遭到西夏的顽强抵抗。尽管如此,蒙古人这次还是有战果的,他们攻下了兀刺海城,在小试兵威,大肆劫掠后,心满意足的退兵而去。
对于蒙古人的这次打秋风,抢劫不是最重要的,其性质却是最恶劣的。掠夺的本性开始暴露出来,而试探金国的态度也是铁木真此行的目的所在。
一个月过去,金国没有反应;半年过去了,金国没有反应,一年过去了,金国还是没有反应。
金国的放纵,为蒙古平添了几分虚妄的勇气,拿你的小弟开刀你都没反应。既然如此,那就让战争来的再猛烈一些吧!
公元1209年,蒙古军轻车熟路的再次攻入西夏境内,西夏太子率领五万人马抵抗,被蒙古军一战击溃,损失惨重;七月,蒙古继续攻城,西夏名将嵬名令公率领五万兵马坚守城池,击败蒙古军的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九月,蒙古军打伏击战败西夏军,俘虏嵬名令公,进而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2:16:35 +0800 CST  
北方的战火从西夏开始!


楼主 万古丹心  发布于 2018-11-29 12:42:14 +0800 CST  

楼主:万古丹心

字数:301414

发表时间:2018-11-28 10:12: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2 19:53:59 +0800 CST

评论数:34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