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齐国的大忽悠

越国本来是个物质匮乏、人才不济的国家,勾践动用全国国力支撑起了自己的王霸梦想。
而南京默默的镇守着越国的西大门,一百多年间,楚国从未从长江踏入过越国的土地。
但是越国国君的王霸天下的梦想却一代代延续着,或许是因为越国人骨子里就带有天生的好战心态。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无疆率领越国精锐再次北上攻打齐国(齐国人的内心是奔溃的),但是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齐国并没有派出大军抵抗越人,出现在越国大军面前的是一个谋士——孙衍!
此时天下风云已经大不相同,野心家、战略家们乘坐着马车奔驰在各国的道路上,强国变法成了所有诸侯们的心愿,可惜的是越国人并没有感觉到世界的变化。
孙衍将凭借自己的三寸舌头,让越国堕入毁灭的陷阱!
孙衍站在无疆面前,一番滔滔不绝的演讲:此时的楚国精锐部队全部在长江以北,正是越国灭亡楚国的最佳机会,只有消灭楚国,无疆才能威震天下!
无疆心动了,是啊!楚国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大军连夜掉头,直接向南扑过来。
越城里的士兵猛然间看到无数艘战船出现在了江面上,南京将要成为无疆灭亡楚国的基地……呃……确切的讲,是越国自取灭亡的起点!
楚国已经是诸侯中最为强盛的力量,越国只剩下个空壳子,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
满脑子王霸天下幻想的无疆被楚国的士兵一直追杀到姑苏城,没人知道临死前他有没有发觉自己上了齐国人孙衍的当!
但历史不会倒转,越国丢失了绝大部分土地,剩下的王族分奔离析,龟缩在绍兴一带。
南京迎来了新的主人——强大的楚国!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6 16:23:46 +0800 CST  
南京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政府

楚国人必须加紧控制新占领的土地,楚威王设立了江东郡(大致包括江苏、安徽南部),但吴越人对楚国有着深深的敌意,江东郡可并不太平。
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再次吸引了楚国智囊团的目光,但是之前的越城只是个军事堡垒,达不到扼守江东郡的目的,楚威王决定加强对南京的控制,让他成为钳制东南的前哨战!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越国人将南京看成抵御楚国的屏障,楚国人又反过来将南京视为控制吴越故地的基地。
南京最高的山是紫金山,紫金山最高峰顶上有裸露的赤色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紫光,所以南京人将它取名为金陵山。
楚威王大笔一挥,在金陵山附近勾画出一个全新的地名——金陵邑!
相当于一个县级行政区,南京终于结束了无政府状态,有了自己的县政府!
楚国的士兵日夜不停在清凉山上修建了一座全新的城池,里面全都是森严的军事堡垒。
金陵邑城西边高高的崖壁下是浩荡的长江水,南面是秦淮河口,站在城里,长江江面和整个南京的地貌尽收眼底。
金陵邑城像是扎在长江边上的一根钉子,牢牢的控制着想要反叛的吴越人。



县政府就设在了金陵邑城里,挂牌的那天楚威王甚至亲自到了这里,这应该有据可查的南京历史上迎接的第一位最高领导人。
楚威王慰问了建城的将士们,发放了从郢都带过来的福利品,会见了南京周边的市民代表,大家其乐融融,一片祥和景象。
但是楚国的相术师却看到了一件奇事,他站在清凉山顶,眺望着整个南京的地形,突然从庐龙山(狮子山)一带有一道紫气直射向天空,相术师告诉楚威王金陵邑的山川地形有“王气”,恐怕对楚国不利。
楚威王吃了一惊,长江以南已经全部都是他楚威王的地盘,除了他的首都外怎么能容许别的地方还有“王气”存在呢!
长江以南的楚人,吴人都信奉鬼神,在他们眼里一切山川自然都是有神灵的,君王们的重大决策都会有相术师占卜求卦。(现在的日本还保留着敬畏自然神的信仰)
相术师们连夜一起商讨破解王气的对策,还真的给这帮人找到了一个破解的办法,他们在现在狮子山北边龙湾挖了一个深坑,将一个金子打造的小人偶埋进了深坑里,这种小金人叫厌胜物,风水专家一致向楚威王打保票,只要小金人还埋在金陵邑的土里,绝对能压制住这里的王气!
这个是在南京流传很广的楚威王埋金镇王气的故事。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6 19:28:27 +0800 CST  
第六章、天下归秦

镇王气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但是此后吴越人再也没有给楚国形成威胁,金陵邑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扼守东南的作用。
此时战国大幕早已拉开,残酷的厮杀在所有土地上上演。
春秋时代客客气气,运动会般的战争场面再也不会出现。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中国的历史向来不缺乏戏剧化的反转故事,曾经被北方华夏人称为荆蛮的楚国,此时却俨然成为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楚国的国君痛骂着如狼似虎的秦国人。
野蛮,真的野蛮!秦国人甚至杀死了最高领袖周天子!(好吧,秦国人默默的说好像不遵周礼,带头称王的就是你们楚国佬!)
秦国人不会再和他们耍嘴皮子,他们已经蛰伏在中华的西边几百年了,现在他们要用秦国的兵甲和东方六国对话,主题就是血与火!
老迈的楚国看起来强盛富足,但早已被腐朽的“享乐主义”拖垮了,贵族们整天醉生梦死,吃喝玩乐,宫廷里面每天都是歌舞升平,干着急的屈原活活被气得跳了汨罗江。
到了嬴政发起总攻时,楚国只有一个江苏人项燕(项羽的爷爷)苦苦抵抗着豺狼般的秦军。
但天下大势已定,项燕也没办法力挽狂澜。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首都寿春(现在的安徽寿县),灭掉了楚国之后,秦军已经无人能挡,很快以风卷残云之势统一天下,大军甚至一路追击难逃的越人到广西、越南一带。
天下已定,从此归秦!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6 20:57:02 +0800 CST  
操心的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全国,但他却没办法开心,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天下实在是太大了,秦国的士兵再多也是顾得了东边,顾不了西边。
六国的人都各怀鬼胎,时刻想着报仇复国,巨大的不安全感始终萦绕在秦始皇的脑海中,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缴兵器,除了秦国将士外,所有人都不允许使用青铜兵器。
数不清的青铜兵器被船只,被马车拉到了咸阳城,其中就有当年从南京冶城铸造的无数宝剑。秦国的工匠将这些兵器熔化后,浇筑成了十二个巨大的金人塑像,每个重达109吨,塑像被安置在皇宫的四周,用来镇守六国的亡魂!



原来在六国土地上的各大城市都遭到洗劫(裂天下之都),王宫里的珍奇异宝全部被运到了咸阳皇宫里,宫殿建筑在熊熊大火中被烧为灰烬,苏州、绍兴也是一片焦土。
轰轰烈烈的全国基础设施大建设运动展开了,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高速公路系统“驰道”的建设。
民间盛传东南有“天子气”,民谣中更说亡秦必楚!
这让秦始皇忧心忡忡,为了安抚原来六国的百姓,最高领袖不辞劳苦,马不停蹄的在驰道上奔驰,做着全国巡回演讲。
第五次巡游时秦始皇的车队路过了南京,此时的冶城早已荒废,越城和金陵邑城也已经满目疮痍。
可以说南京在秦始皇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随行的相术师同样注意到了南京的天子格局。
吴越人好勇斗狠,如果让他们占据这块有“天子气”的地方对抗大秦,后果不堪设想。
秦始皇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他的大秦帝国还要传到千秋万代呢!
秦始皇果断的采取了两大措施!
第一、凿断了位于江宁的方山,破坏王气格局;
第二、疏通了秦淮河,让河水将王气冲散(泄王气);
第三、将南京的名字改为“秣陵”,“秣”是养马之地的意思,通过这个贬低性的名字压制南京的王气!
楚国设置的金陵邑正式被秦始皇取消,为了不给可能反叛的吴越人割据南京的机会,越城和金陵邑都被摧毁了。
现在的南京区域被重新划分成秣陵县、江乘县、丹杨县还有江北的棠邑县。但是秣陵县政府在偏远的江宁秣陵街道;江乘县县政府在栖霞区大学城附近;丹杨县政府应该在南京南郊。
很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南京主城区成了荒芜之地,反倒是现在的郊区成为各个地方中心。
南京城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吴国时他是青铜冶炼基地,越国和楚国时都是地方的军事重镇!
但现在南京什么都不是了,只是大秦帝国一千个县城中最最普通的一员。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7 10:18:41 +0800 CST  
金陵王气

楚威王埋金以及秦始皇泄王气的故事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理性一点的讲秦始皇凿方山,疏通秦淮河,最主要的目的应该还是开垦灌溉南京周边的农田,属于大秦帝国轰轰烈烈的全国大建设运动中的水利工程部分。
宋朝时有人在南京附近一座山脚下挖出过一块石碑,据说上面写着“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北,不在山南,有人挖到,富了一国!”,据说这就是秦始皇刻下的埋金碑。但老实讲,怎么看都是有人故意的恶作剧。
关于金陵王气的说法,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古人非常重视堪舆术,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风水学。
南京城的西北是长江天险,东面有紫金山,南面是雨花台,山水环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守屏障。
当年六国联兵要攻打秦国,但联军到了函谷关外,秦军坚守不出,六国联军就毫无办法。
南京的防守格局作用就如同函谷关对于秦国的作用,中国的风水学抛开部分玄乎的东西,大体上还是讲究科学的地理勘察,古代的风水家看到了南京成为帝王之都的潜力,所以才形成了各种金陵王气的传说!



南京虽然一直以来不像苏州、绍兴那样成为一国首都,富甲一方,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但是金陵王气的潜质将是后来南京成为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城市的根本!
有没有王气对现代人或许根本不重要了,毕竟皇帝老子已经被推翻一百多年了!但南京王气仍然充斥在现代南京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深刻的感受到。
南京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冷风彻骨一定给很多在南京待过的人留下很深印象。
原来夏天时从东南海面吹来的凉爽的海风被东南一带连绵群山给阻挡了,冬天时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却能沿着空旷的长江江面吹进南京城区。
也就是说南京的王气格局恰好就是南京神奇的夏天闷热、冬天让你坐在家里瑟瑟发抖的元凶。
所以不要再抱怨南京的气候,那是“金陵王气”带给大家的问候!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7 16:15:51 +0800 CST  
第七章、待在南京的穷皇族

此时的安徽、江苏南部,还有浙江等大片区域都同属于新建立的会稽郡(发现没,会稽郡就是包邮区),这个郡实在太大了,如果造反整个江南地区秦帝国都无法控制。
于是秦始皇将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还有浙江北部的杭州和湖州圈到一起,成立了鄣郡,南京也在璋郡之内。这次划分意味着南京和江苏核心环太湖区的分离,而且一直到东晋南京成为首都后才结束。后来清朝时分开江南省的和秦始皇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南京最终没有成为秦帝国的麻烦,他彻底的沉沦了。
但是秦国疯狂的建设运动引来了全民的暴动(又不注重思想建设,还不给工资,不暴动才怪!)。
灭秦!灭秦!
六国的反叛者们揭竿而起,本来就好战的吴越人更是成了灭秦的主力军,本该千秋万世的秦帝国灭亡了。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重新分割了天下,理想主义的项羽希望重新恢复到春秋时代,各国共同治理天下的状态,而南京正是在项羽的封地中。
但是历史不会倒转,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刘邦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但最重要的是刘邦得到了当时天下无双的韩信大将军的帮助。
现在的浦口有一处点将台遗迹,当年项羽和韩信在此对峙,韩信兵力不足,不敢迎战。为了吓退项羽,韩信将自己的士兵隐藏在点将台下面的藏兵洞里,让他们列好军阵从藏兵洞里循环的走出来,经过点将台。项羽的密探看到后以为韩信手上有几十万大军,项羽认为还没到和韩信拼命的时候,于是撤军了。
后来项羽在垓下之战大败后,突围到了南京江北,所有的士兵都卸下盔甲、马鞍休息,从此老百姓就把项羽休息的地方叫做“卸甲甸”,也就是现在的六合大厂镇。
项羽从南京逃到安徽和县,最终自刎于乌江之畔!



现实主义终究战胜理想主义,项羽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而刘邦因为现实缔造了大汉帝国!
整个汉朝,南京一直沿袭着秦朝的建制,泯然众人,苦苦等待着崛起的机会!
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值得和大家好好说说。
当年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南京就在他的封地内,后来又将南京划给了自己堂兄荆王刘贾。
最后英布造反,杀死了刘贾,而英布也难逃一死!
平定了英布叛乱后,南京被划入了吴王刘濞的封地,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兵败被杀!
也就是说南京的几任封王都叛乱被杀了,悲催啊!
为什么他们敢于对抗中央朝廷,南京倒真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南京附近的大江南北都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史书记载刘濞当年疯狂的冶铜铸钱,富可敌国。
可以说南京的铜矿支撑着封王们对抗朝廷,也最终将他们的野心送上了断头台。
造反一个接着一个,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计策,颁布推恩令。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江都易王刘非病死,汉武帝赶紧将他的封地分化成不同的诸侯国,而南京的秣陵县被分给了刘非的儿子刘缠,称为秣陵侯国,国都为现在的江宁区秣陵街道。。
刘缠倒是没造反(侯国还没江宁区大,没造反实力),也平安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倒霉的是他没有儿子,秣陵侯国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撤销了!
江宁区湖熟镇一带也建立了湖熟侯国,整个江南遍地分布着芝麻大的侯国。
秣陵侯国实在太小了,史籍上几乎没有他的资料,好像就没有存在过。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悲催的国君,15年中在落后的秣陵县艰难的生活。推恩令之后诸侯国的国君已经没有实际的军政权力,只是一个虚职而已。
到了年底,刘缠会到秣陵县政府去讨要下一年的生活费。
县政府的官员虽然想将侯爷的生活质量搞好,但无奈……秣陵……实在太穷了!
国君的生活也只能将就了!
按照汉朝的制度,封君死之后会被葬在他的封地上,所以刘缠是葬在南京土地上的第一个皇族!
什么?你问我在哪里?
我怎么知道!反正就在江宁某座山的某个角落里,最大的可能是方山,如果大家去转悠时可以留着心眼,没准能发现什么线索。
汉朝人特别相信人死之后到了阴间还是要过柴米油盐的日子,所以贵族们挖空心思设计自己的墓室,阳间是贵族,下去也得做贵族。特别是诸侯们墓葬往往特别豪华,甚至超过皇帝。
鉴于刘缠的爵位实在太低,估计墓地就比较普通了,毕竟南京人可没那么多闲钱给他折腾。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8 09:40:00 +0800 CST  
南京的早期开发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隔一段时间就得闹腾一次,我国著名军事小说家罗贯中先生就说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西汉末年,皇家的大舅子王莽接受了“禅让”,建立了大新!随后浪漫主义的王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探索,由于和南京关系不大,不多说,感兴趣自己可以搜索下。
但是王莽的改革让北方的经济变得一塌糊涂,天灾人祸,田地里都是饿死的老百姓,大规模起义不可避免的爆发,东汉建立了。
北方的连年战乱,反而给南京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部分北方的汉人渡过长江,到江南广袤的荒原中开辟新生活。
南京友好的接纳了这些逃难的人,原本一望无际的荒野开始出现了一片片的农田。汉人的拓荒为南京积累了日后腾飞的原始基础!
为了开拓更多的农田,汉人开始大量砍伐,焚烧森林。汉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汉人的田地越来越广,江东一带形成了很多豪族集团。
百越开始攻击入侵的汉人,整个长江沿线成了汉人和南方土著的拉锯战线。为了对抗百越人,南迁的汉人平时耕田种地,一到战时,立马在族长领导下反击百越人。
虽然南京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华夏血液融入了,但已经过去了近千年,当年的华夏人早已经变成南方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在汉人眼里,他们不过是百越族的一员。
这是一场围绕生存权的争夺,失败者将要失去他们的土地!
对百越人来讲,现实非常残酷!他们要么躲进深山密林,要么向更加偏远的南方迁徙。
长江沿线彻底成为了汉人的农场,特别是苏州、绍兴一带重新成为江南粮仓。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8 18:24:37 +0800 CST  
第八章、流行性祖坟发光

汉朝时,南方人和华北人最为迷信鬼神。
一个野心家张角利用了这一点,创立了一个叫做“太平道”的邪教系统,黄巾起义爆发,包括南京在内的江东(汉朝江东就是现在江南的意思)信徒成为起义军中的重要力量。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为了彻底剿灭黄巾军,汉灵帝将军事大权下放到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招募军队,剿灭叛乱。
地方长官高兴坏了,从老百姓哪里抢来的粮食象征性的交一部分给中央,剩下全部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军队。
黄巾军被地方军镇长官迅速扑灭,但汉朝皇帝马上发现拥兵自重的军镇长官们开始不听话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英雄时代即将展开(恐怕没有比日本人更爱三国的了吧~~呵呵)。
东汉的时候中国人特别讲究门第出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能打洞。在那个时代你们种田,你就祖祖辈辈种田,你们家当官,那就世世代代当官。
像袁绍、袁术两兄弟,名字前总会被冠上“四世三公”,代表的是他们显赫的家世!
此时的江东孙氏家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生了,为什么说他重要,据说他出生前祖坟里冒着五彩光芒,按照中国历史记载一贯的套路,这是帝王的象征。
出生的男孩叫孙坚,他们老孙家世代都在江东做武官。
在江东的门阀排行榜上,孙家属于武将系统,在中国最高地位的永远都是文化人,武将世家的孙氏只能算是次等士族。



别说长大后的孙坚还真的意气风发,就是脑子有点倔,但是袁绍挂帅,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其他的军阀都算着小九九,只有孙坚一根筋,董卓跑,他就追,董卓停,他就打!愣是让董卓带着倒霉汉献帝逃出了两千年古都洛阳。
董卓心里苦啊,让手下大将李傕去开导开导孙坚。李傕替董卓传了话,干啥玩意追的这么紧?咱家跟你什么仇什么怨。
董卓:孙坚老弟啊,我把我女儿嫁给你,咱们就是亲家,以后天下都是我们的!
孙坚:呸!看你那副德行,你女儿白送我也不要。
或许是孙坚对汉朝的忠诚感动了上天,孙坚偶然在洛阳城的一口水井里发现了传国玉玺,看来祖坟开光真的要应验了。
出头的鸟儿被枪打,一根筋向前冲的孙坚被黄祖的部下暗箭射死,临死前孙坚看着传国玉玺,死死默默骂道:艹,导演……重新来吧,剧本好像不是这样写的!

但是别忘了,老孙家可是祖坟上炸过光的,属于他们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那一年,虚岁才17的孙策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面,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孙策的的确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甚至在很多方面和楚霸王项羽都很相似。
父亲一心为国,最终也没落下好下场,汉室气数已尽,面对滚滚长江,孙策发誓一定要打下一片功业。
但此时的他一无所有,创业何其艰难!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9 11:57:54 +0800 CST  
地图爱好者,战略分析师——张纮

孙坚一死,孙策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还有几个姨太太到处流浪奔波,日子立马艰难了起来,那一年孙策16岁,孙权9岁。
也许是命运的眷顾,毕竟老孙家的祖坟是炸过关的!
困境中的孙策认识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文一武!文是张纮,武是周瑜,这两个人将成为辅佐孙策开创霸业的重要人物。
当时的扬州有一个名扬天下的地缘政治学者,最喜欢研究地图。孙策找上门来,讲述着自己的雄心抱负,说到激动的地方,还抹起眼泪。
美女的眼泪让人动情,英雄的眼泪让人动容!
张纮被孙策感动了,将一张《大汉帝国全图》摊开在地板上,用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拉,孙策一看,张纮手指划过的地方正是滚滚长江,摇摇头,没明白什么意思。



张纮说道:天下英雄都削尖脑袋往中原钻,坑少萝卜多,你老爹就是因为想抢别人的萝卜坑,结果被坑的主人给杀了。
张纮攥紧拳头,砸在地图上的江东地区,接着说:江东是个好地方,上面有长江天险保护,只要割据江东,再拿下荆州、徐州,就可以两面包围中原,扫荡天下!
孙策两眼放光,拉着张纮的手就不撒开:高招高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大事可成!
诸葛亮出山前给刘备写了个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千古传诵,但是张纮的割据江东理论才是三国局势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而张纮的计策也给了后来南京崛起一个巨大的机会,后面还将继续讲到张纮和南京的故事。
创业是需要本钱的,孙家的一点家底全被袁术吞并了,此时孙策找到了袁术,讨要父亲的旧部。
《三国演义》中对于这一事件的描述是孙策用传国玉玺换回了父亲的部下,但是《三国志》中从来就没有提到过玉玺的事,玉玺被发现直接就被袁术弄走了。(所以对于三国历史,大家不要受到小说的影响)
电视剧里将四世三公的袁术描写成一个大草包,但实际上英雄惜少年,袁术个人非常欣赏孙策。孙策夸下海口,要替袁术将整个江东打下来。
袁术心里暗暗想着:蒙谁呢,真打下来了,你个护食的小虎崽还会分给我嘛!
但袁术还是将1500人的孙坚旧部交给了孙策,送他踏上了征伐江东的旅途,当时的江东还有占据会稽(今绍兴)的王朗,占据曲阿(今江苏丹阳)的刘繇两大势力。
对袁术来讲,孙策是个毛还没长齐的老鹰,注定死在江东,1500人就当给你陪葬了。
脱离了袁术的孙策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憧憬着自己的霸业。
但孙策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写信,疯狂的写信,向四面八方投递出去,张纮、周瑜、程普、黄盖等等小伙伴纷纷聚集到了孙策手下。
孙策做的第二件事是拟定军队纪律章程,孙家军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抓到的俘虏愿意加入他们的热烈欢迎,不愿意的分发口粮,自行回家种地。
孙家军简直成了江东红军,老百姓算是看出来了,孙策就是江东人民的大救星!来孙策军营报到的逃兵、流民数不胜数,还有人将自家的马也送给了孙策(古代一匹马就相当于现在一辆豪华轿车啊)。孙家军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到达安徽和县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五六千人。
孙策很快向天下军阀们展示了自己的可怕之处,他完全就是当年的项羽的翻版。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孙策大军从和县渡江,连续出击,所向披靡,击败了刘繇部下樊能、张英,连克横江、当利,从和县渡江之后,拿下牛渚大营(今马鞍山采石镇),威震整个江东。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9 15:51:41 +0800 CST  
第九章、南京是小霸王孙策战斗生涯中遇到的硬骨头

但是啃猪脚总有磕到牙的时候,名不见经传的南京意外的成为顺风顺水的孙策眼中难啃的骨头。
刘繇两大部下薛礼驻守秣陵县城,笮融驻扎在县城南部,两个人坚守不出,孙策竟然拿他们没办法。
薛礼本来是陶谦的手下,因为受到排挤,带着自己的士兵赶走了本来合法的县政府,占领了南京;笮融就是个人渣,专门杀自己的恩人,在扬州时郡长赵昱好心收留他,被他酒席上干死,还掠夺扬州财物,带着士兵南下投奔薛礼。
薛礼让他在江宁南部修建防御土城,两人从此唇齿相依,共同占据秣陵。
很快南京这片土地将要见证孙策的军事指挥天赋!
孙策上来就装孙子,笮融上钩了,大军摆开来要拿下孙策,孙策的士兵都是死心塌地跟着他打江山的,笮融的守军军心涣散,战斗才打响,笮融的士兵就全跑回土城里的,还算不错,只被孙策斩杀了500多人。
如果薛礼在孙策和笮融战斗时,从后方偷袭孙策,首尾夹击,孙策必死无疑。但是战斗结束的太快了,这边薛礼还在给士兵做战前训话,看门的老头过来报告战斗已经结束了。
这一仗直接把笮融的胆子都吓破了,马上龟缩在自己的土城里,闭门不出。孙策马上回头攻打秣陵县城,那薛礼也不抵抗了,直接弃城逃进了笮融军营,笮融又犯了老毛病,将恩人薛礼也杀了。
孙策还没能在秣陵县城里喘口气,哨兵带来消息,樊能带着数万大军攻打牛渚大营,如果牛渚被拿下,那么孙策将陷入樊能和笮融的包夹中,腹背受敌,十分不利。
孙策当机立断,回军攻打樊能,孙策的进攻指挥相当艺术,大军火速来到牛渚,樊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孙策给包了饺子。这一仗,竟然俘虏了一万多士兵、家眷。(孙策发了!)



但是南京的笮融还是孙策的心病,我相信此时的孙策肯定是看到了南京东南咽喉的重要地位,平定了牛渚后,再次进攻笮融。
大军将笮融的军事土城包围的水泄不通,可经过上次的教训后,任凭孙策的部下怎么叫骂,笮融就是不出来。
孙策这个人有个毛病,不注重个人安全,经常冲锋在前。(注意,他的死与这个细节有关)
拿不下来笮融,孙策自己也很着急,亲自带领士兵冲锋,被土城墙上的士兵流箭射中大腿。
孙策既有楚霸王的骁勇,也有刘邦的狡猾,这个差点让自己战死的意外,却让他想到了一个降服笮融的方法。他让士兵散发孙策被暗箭射死的消息,“孙郎已死”很快传到笮融耳朵里。
时不我待!
笮融的脸上开出灿烂的笑容,外面的孙策部下肯定已经群龙无首,军心涣散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战机。赶紧整顿兵马,打开城门,对孙策大军发起反攻。
孙策首先安排了几百名士兵诈败,将笮融的追兵引到了包围圈里,四周伏兵立马冲出来,高喊着“孙郎在此!”。
笮融一看,土山上站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将军,正是孙策本人,大呼上当,赶紧逃跑,被孙策的士兵一路追杀。
这一仗,笮融又损失了一千多人,但知道孙策没死后,笮融固守着自己的土城,再也不敢出来了。
野战中笮融打不过孙策,但是防守战他却相当在行,其实防守战比拼的就是战斗毅力。
孙策意识到笮融是个硬汉,短时间内啃不下他,于是转变思路,大军一路横扫,将南京周边的江宁区、句容以及安徽东南全部收入囊中。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9 19:54:31 +0800 CST  
@如此的平静 2016-07-09 18:38:53
写的好。了解下家乡的 历史
-----------------------------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09 21:38:42 +0800 CST  
孙策的创业速度三国无人能比

南京可以说是孙策战斗生涯的转折点!
在南京地区整顿军队后,孙策才发现自己已经手握近两万精兵,又有程普、黄盖这样的猛将。
他不再是一个仰望别人的小角色,他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跟割据一方的军阀们面对面的较量了!
去他的笮融,跳梁小丑,谁还跟你玩啊!
孙策大军马上向北方进发,直接向刘繇的老巢曲阿(今江苏丹阳)进发,实力上数倍于孙策的刘繇仗还没打起来,自己心里就已经虚了。
狭路相逢,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上天也不会眷顾你!
刘繇大败,孙策轻松的拿下曲阿。从南京之后,孙家军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抵抗,以后又相继消灭了吴郡(苏州)太守许贡,会稽的严白虎,活捉了会稽太守王朗。(污点是孙策在绍兴屠城)
各路军阀都在闷声发大财的时候,有了传国玉玺的袁术昏了头竟然称帝,于是被大家群殴,孙策趁这个机会将袁术在江东的势力一举荡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在湖北大败黄祖,虽然黄祖逃跑,孙策没能报杀父之仇,但缴获了近六千艘战船,孙家军有了天下第一水军,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水军将成为孙吴政权最重要的保护伞。
孙策正式统一了江东,自称会稽太守!
消息传来,诸侯震动,曹操感叹道:孙策这条疯狗!谁能挡得住他啊!(猘儿,谓难与争锋)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0 10:02:01 +0800 CST  
南京的讨逆将军府

曹操骂归骂,但正在和称帝的袁术打的火热,来不及管孙策的事,于是让倒霉皇帝写了一份诏书,册封孙策为讨逆将军。
统一江东后的孙权将自己的办公处设在了吴郡(今苏州),他时刻担心着北方的那些大军阀们盯上自己江东的肥肉,于是打造一条坚不可摧的长江防线成为当务之急!
或许是因为曾经在秣陵与笮融持久的拉锯战经历,引起孙策对南京一带军事防守作用的重视。
据《建康实录》记载,在南京后来成为东吴首都之前,孙策在南京建了自己的讨逆将军府,大致在如今的四牌楼东南大学的西面,那里原本有一条进香河,59年这条河被改造成下水道,上面铺上了盖板,就是现在的进香路。
孙策往返于湖北和苏州时,会在南京的府邸里落脚休息。(至于大乔会不会跟随孙策在府邸住过,不得而知)
我们可以想象那时的孙策登临清凉山,脚下是楚国的金陵邑旧城遗址,眼前是浩荡的长江水,心中肯定是感慨万千。



自己几乎是白手起家,在豪强林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江东共主!
但这只是他的起点,他的目标是广大的中原!
越是看似强大的巨人,越是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孙策一直以来就是孤胆英雄,无所畏惧。而他的敌人也恰恰抓住了他这个弱点。
袁术死后,曹操对孙策越来越不放心,他的谋士郭嘉却对曹操说:根本不用将孙策放在眼里,他虽然百战百胜,却行为轻率,早晚有一天会死在刺客手里。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骑着大马力的宝马在丹徒山(镇江市内)打猎,卫队的马力太小,被甩在身后,埋伏好的三名刺客趁机一箭射中了孙策,刺客被诛杀前招认自己是被孙策灭掉的许贡的门客,为主公报仇。
郭嘉真是神算子?!
怎么看这场刺杀根本就是郭嘉导演的一场阴谋,栽赃给已经死掉的许贡,毕竟死人是不会为自己辩驳的。
孙策的儿子们都太小了,狼群时代中很容易被人分食掉,孙策决定让二弟孙权接班。接着说了一段著名的话:说起冲锋打仗,老二你没我厉害,但你会眼光独到,会用人,将来护住江东家业应该没问题。以后遇到不懂得问题,军事上问周瑜,政治上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周瑜和孙策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当年在安徽安庆俘虏了著名美女大小乔姐妹,结果孙策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好兄弟,一辈子!孙策并不怀疑周瑜的忠心。
孙策拉着张昭的手说道:张先生有大智慧,老二年级小,您好好辅佐他。要是这小子实在不上道,您就取而代之,不要有什么顾忌。(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张昭吓的立马磕头,知道孙策故意拿话激他,从此以后果然尽心尽力辅佐孙权。
后来的刘备托孤和孙策如出一撤,估计也是刘备领会了孙策的高招,故意学他的。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0 18:20:51 +0800 CST  
第十章、孙权被孙策旧将认为是温室里的花朵

孙策离开了人世,小霸王的一身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锐意进取的一生!
年级轻轻,从一千人马开始,打下了江东大片江山,成为东南诸侯。
但是继任的孙权却遇到了巨大的危机,他能够不负兄长所托,守住江东的家业吗?
孙权面临的难题有三项:
一、当年孙策意气风发,四方豪杰自愿追随他。可是在他们眼里孙权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将士们人心思变,有叛乱的可能;
二、此时苏州有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加上宜兴的周家,湖州的沈家,整个江东的农田基本被这些大家族给瓜分了,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部曲(私人军队)。孙家本来就是他们看不上的武将出身,次等士族,如果他们造反,孙权随时得滚出江东;
三、汉人不断南下,百越人全部躲进了深山密林里,所以被汉人叫做“山越”,他们没事就出来骚扰百姓,抢夺粮食,江东的老百姓每天都提心吊胆。
但孙权并没有恐惧,他是一个头脑极其冷静清楚的人,能在关键时刻找到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情。后来东吴几次生死存亡的大战,也都是因为孙权用人得当化险为夷,几乎每个将军在他的手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孙权同样祭出了三大招来应对:
一、命令在军队中最有威信的周瑜收服孙策旧部,该赏的赏,该杀的杀,能吓唬的就吓唬,在江东还没人敢不服周瑜的;
二、张昭是资格最老的大臣,让他四处应酬,笼络各大豪族,吃饭喝酒,一律公款报销!最可靠的是政治联姻,张昭差不多将老孙家的女儿都许给了四大豪族;
三、最麻烦的是山越人,两年前孙权跟着哥哥讨伐山越时,在宣城(今芜湖县青弋江镇)被山越人偷袭,刀已经夹在他的脖子上,孙权已经挥手和这个世界告别了,幸好被大将周泰拼死救了下来。
山越人是孙权的梦魇,对他们的斗争也贯穿了东吴大帝的一生,我们在后面详细介绍。
总之,江东的政权算是顺利的交接了。
此时天下风云突变,北方的曹操大败袁绍,手上还攥着倒霉皇帝,风头正盛。
对孙权的考验即将到来。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军北伐乌桓,斩单于蹋顿,俘虏二十万胡人,将汉人势力扩展到辽宁一带,从此北方一统!
曹操得意的看着地图,天下只剩下荆州和江东两只蚂蚱了,但是他们也蹦跶不了多久了,因为曹操决定亲自亲征南方,一统天下!
此时的曹操壮怀激烈,想想自己宦官家庭出身,受尽了出身高贵的袁绍、袁术两兄弟的嘲讽。
但现在呢?他们两人早已埋进黄土,而自己将成为天下霸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80万大军悄悄南下,荆州刘表已死,他的儿子立马灰溜溜的投降了曹操。
此时天下只剩下江东孙权了,当然了还有刘备,只是当时的刘备只是个赤条条的穷鬼!
看起来,江东要完了!但是绝境之处往往也是诞生希望的地方,谁能想到即将到来的大战将给南京新的希望!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1 13:03:20 +0800 CST  
南京的形象代言人

鲁肃到荆州去看看刘备的情况,此时的刘备什么家底都没有,联盟似乎没什么意义,到最后还是得江东人自己面对曹操。
但鲁肃还就一根筋了,非要联合刘备,就算是死,好歹也拉上个垫背的。
刘备听了这话,激动的泪眼汪汪,本来以为自己恐怕要回家继续编草鞋了,关键时刻居然还能抱上江东的大腿,何乐而不为!
神算子诸葛亮自荐和鲁肃一同前去江东,面见孙权,商讨联盟大事。
两人坐在帆船上,顺着长江向下,等到了南京江面时,神算诸葛亮立马被南京险要的山水格局吸引了。
他下船骑马登上了清凉山,放眼远望南京的山山水水,感叹道:紫金山像一条龙一样盘踞在东面,石头山如同猛虎蹲守在江边,这里真的是帝王安家的好地方啊!(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等见到了孙权,诸葛亮立马向孙权推荐南京才是江东咽喉要地,大军应该驻守在那里。
诸葛亮对于南京的评价引起了后世很多人对南京的赞美,“龙蟠虎踞”几乎成了南京最响亮的代名词。



可是《三国志》中明确说明了当时的诸葛亮是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见到孙权的,此后共同西行到了赤壁附近,也就是说诸葛亮联盟孙权并没有到南京。
难道“龙蟠虎踞”只不过是后人编造的故事?很多学者都相信诸葛亮并没有来过南京,而是刘备来过,而且是刘备劝说孙权迁都南京。
历史的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但这也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
重重迷雾中,需要抽丝剥茧,慢慢厘清所有的线索。
诸葛亮对南京的高度评价被记载在《吴录》上,这本书和《三国志》差不多同一时期发表,作者是西晋东吴史专家张勃。
一个东吴历史专家,对于几十年前才发生的大事,不可能记载错误。而关于刘备和南京的故事基本上都来自一些不靠谱的记载,可信度不高。
所以诸葛亮应该是在是赤壁之战后来到南京,“龙蟠虎踞”也确实是他给南京的评语!
我们知道在商品世界里,酒香也怕巷子深,看看现在影视剧里疯狂的植入广告就知道宣传的重要性!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长江以南,只有苏州、绍兴,还有一个后来崛起的广州三个大城市,南京是草根中的草根。
但历史给了南京崛起的机遇,只不过在此之前,南京需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
诸葛亮就是当之无愧的南京形象代言人!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1 19:58:21 +0800 CST  
赤壁大战

对于赤壁大战的故事,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甚至越南人都一清二楚,但我要把赤壁之战看成一场足球赛来分析:
主队:孙刘联军 教练:孙权 首发前锋:周瑜 战术:防守反击
客队:曹操大军 教练:曹操 首发前锋:蔡瑁、张允 战术:压上进攻
客场作战的曹操号称有80万大军,虽然吹牛了,实际也有20万精兵,还不算投降的荆州水军。孙权加上刘备的酱油部队一起有5万人。
比赛之前,曹操昏了头将自己的首发前锋(蔡瑁、张允)砍了头,又接受了间谍球员黄盖。结果比赛开始后黄盖竟然往自家球门射门,曹操懵圈了,正在这时候孙刘联军一股脑的向曹操冲过来,孙刘联军的每个球员都超常发挥。
曹操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没有裁判,没有规则的比赛,一把大火烧掉了他胜利的希望。小球会也能掰倒超级豪门!
曹操小看了长江天险,更小看了孙权。



退回北方的曹操,休养生息,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虽然赤壁大战中基本没刘备多少事,但是胜利果实还是要抢夺的。
天下三分的格局已经明朗!
此次曹操的突袭让孙权措手不及,毫无准备,匆忙的从苏州赶往长江沿线。
江东的将士们都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孙权的办公单位放在了苏州,可是苏州离长江防线还有两百里路,这次曹操是奔着荆州去了,如果80万大军直扑向江东,恐怕孙权人还没到,长江已经失守了。
长江在,江东在!长江失,江东亡!
搬家,必须搬家!放弃苏州,在长江沿线寻找一个新的城市。
那么,会是南京吗?
不可能,此时的南京一穷二白,在大城市苏州城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江东贵族们,怎么会愿意搬家到这样的乡下地方。
下游的镇江(当时叫京口)经济发达,也是老牌的军事重镇,南京拿什么跟镇江比!
南京落选了,不是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够出色,而是输在了底蕴上。
孙权带着江东豪族北上镇江,此后这样的搬家东吴还有很多次。镇江虽然比不了苏州,但是对贵族们来讲也已经过得去了,锦衣玉食的日子继续着,打败了强大的曹操,镇江城里到处都是欢呼声。
这是属于南方人的自豪时刻,大家其乐融融,都很满意。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2 10:13:47 +0800 CST  
第十一章、草根南京的逆袭

但是有一个老头子不开心,不满意!
他是张纮,一个绝对的战略家!小霸王孙策就是在他“割据江东,扫荡天下”的理论下,才能在江东站稳脚跟,才有了现在孙权和曹操叫板的底气。
他再次用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江东的危机,定都(还不能叫定都,说着方便)镇江,江东早晚得完蛋。
第一、镇江一带的长江航道淤泥堵塞的情况非常严重,小船还不怕,但此时东吴的战舰、商船很多都是几层楼高,吃水都要一丈多,常常陷在泥滩里;
第二、镇江北面,当年吴王夫差挖了一条人工河(邗沟),这条河连通了淮河和长江,曹操大军从淮河出发,可以直达镇江,一下子就给孙权他们一锅端;
第三、镇江后面就是泥滩地上海了,江东大军要是龟缩在那里,一旦被“包饺子”,只能向东跳进东海里了。
不得不佩服张纮的眼光,的的确确是三国战略分析师第一人。



那么最好的立足点在哪里呢?张纮给孙权的答案就是秣陵,也就是南京。
这个观点早在搬家之前张纮已经和孙权说过了,只是江东豪族们都不愿意离开苏州太远,被否决掉了。差不多也就在这一时期,诸葛亮同样和孙权提到了南京的防守重要性,但同样没有受到重视。
但张纮没有放弃,当年跟随孙策时张纮肯定到过南京很多次,可以肯定的是南京的山山水水肯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现在他再次来到南京,他要给孙权写一份考察报告,让所有人打消对秣陵的歧视。
没有人知道张纮在南京考察了多长时间,也没人知道他走过了南京多少山川河流,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纮从本地的老人那听到了关于南京的传奇故事。
张纮兴奋不已,因为这个故事将给南京正名——这里将不再是大家眼中养马的地方,这里是天子所在!
张纮回到了镇江,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文件交给了孙权。
文件主要分析了南京作为都城的三大优势:
首先南京正好在长江防线中间,向上可以到达荆州,向下可以直抵镇江,交通方便;
其次南京河道纵横,还有玄武湖这样巨大的湖泊,江东庞大的水军舰队可以在这些湖泊里操练布阵;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以为秣陵只是个养马的地方,看不起他。但实际上他的名字叫“金陵”,当年雄才大略的楚威王、秦始皇都害怕这里的“王者之气”。
很多事情,第一次听到时,你不相信,第二次听过,你不在意,但是第三次还有人跟你讲,还是像张纮这样说的有理有据,由不得不让你好好想想。
张纮的报告全面准确,令人信服,江东豪族们没话说,孙权也动心了。
“王者之气”,这不正是孙权梦寐以求的嘛!老孙家两代人奋斗了27年,赔上了父亲和哥哥两条性命,不就是为了王霸天下的梦想嘛!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江东大族们再次跟着孙权搬家。
下一站——南京!
700年里,苏州一直是吴地的核心,绍兴则是越地的核心;西安更是从西周以来的1400年里一直都是豪华大都市;洛阳在夏朝时就已经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算一算恐怕已经有惊人的两千年了!
曾几何时,南京只能默默的蜷缩在长江边上,注视着属于这些大都市的传奇故事。
只是现在,南京成了长江以南的核心,最为显要的城市,他不再需要仰望苏州、仰望绍兴。
河东?河西?
这只是南京传奇故事的开始。
草根也有逆袭日!麻雀也能变凤凰!
但这一切都需要感谢张纮的努力,他对南京有知遇之恩。可惜的是他看不到南京以后的繁华,也看不到孙权治理之下东吴的伟大了。张纮在苏州收拾行李,带着家眷前往南京的路途中病逝了。
他一力促成南京的崛起,当任务完成后,悄然逝去,可敬!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2 14:53:33 +0800 CST  
宇宙领袖金日成参观鬼脸城

“秣陵”这个名字实在太不好听,孙权亲自改名叫“建业”,意思就是这里将成为他建立帝王大业的中心。
赤壁之战,让孙权信心爆棚。曹阿瞒,也不过如此!
龙盘虎踞阻江流,割据由来起仲谋!
但是困难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如何将荒凉的建业建设成一个超级都市?这个问题困扰着孙权。
大臣们要给孙权建一座豪华办公大楼,被孙权拒绝了,江东比不了富庶的中原,眼下也只能一切就简,能节省的就节省。孙坚死之后,孙权一直跟在孙策后面颠沛流离,什么苦没吃过。
大哥当年的讨逆将军府还在,孙权打定主意就住在那。只是这个将军府不过是孙策临时歇脚的地方,简陋的很,估计屋顶上铺的都是茅草,四周只有篱笆院子。
堂堂江东之主,就算节俭,基本的脸面还是要的,否则刘备、曹操的使臣过来看到了,还不笑掉大牙。
工匠们对将军府里里外外重新装修了一遍,才让孙权住进去,也就是说当年的孙策、孙权其实就住在现在东南大学校区的西边。
那些从苏州过来的豪族就围绕着将军府修建起了宅邸,这里成了统治江东的核心。



孙权是个谨慎主义者,这点和他的大哥完全不同,孙策也就是因为自己的马虎丢了性命,要不然小霸王孙策绝对有能力改写三国历史。住什么地儿可以将就,就是牛栏马棚那也就是个睡觉的地方。
但是建业城的安全问题是他最关心的,建业本来就在长江的咽喉上,既然自己要把建业当成帝王大业的基地,首先就要打造一个完美的建业保卫区。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
孙权跨马登上了诸葛亮口中所说的虎踞南京的石头山,脚下是当年楚威王建造的金陵邑城,五百年的沧桑洗礼,使它残破不堪,只剩下残垣断壁。浩荡的长江水奔流不息,下面是水军大寨,无数战船分列合进,好不壮观。
孙权感叹楚威王的军事眼光,这里相当于南京的门户,他决定重修金陵邑城,让它成为建业城的防守支点。
士兵们用巨大的条石在金陵邑城的遗址上砌筑了一座更加坚固的军事堡垒,既然这座山叫石头上,那么这座就叫石头城吧。
石头城的遗址还在清凉山上,唐代后长江改道,原本被江水不断冲刷的西侧崖壁下,现在已经成了公园。
奇怪的是远远能看到崖壁上隐约有一处突起的6米多高的红色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分明就是一张巨大的鬼脸,给人一种恐惧感,所以现在的石头城遗址,在南京又被叫做“鬼脸城”。
75年时,邓小平同志还带着宇宙领袖金日成专门来看过鬼脸城。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3 11:29:53 +0800 CST  
长江线上的烽火通信

石头城里设有江东最大的军械库,里面也囤积各种物资、粮草,为的就是假如建业城被敌人包围了,石头城里的守军就算得不到补给,也能孤立的战斗。
长江上下游,一直从上海到湖北沿岸的险要关隘都建造了一连串的烽火台城堡,就像北方的长城一样,形成一条沿江封锁及信息系统。
而这套系统的终端就是石头城,在城墙的西南面建造了一个极高的烽火总台。
据说如果刘备偷袭西陵(今湖北宜昌),烽火台点燃,只要半天时间,石头城里的守军就能看到西边滚滚的狼烟或者冲天火焰(白天烈焰,夜里烽火)。假想要是曹操想从最东边的上海摸进江东,估计两个小时后,建业城里的将士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去消灭入侵者了。
要知道上海到南京的高铁也得1个多小时,这真是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统,没有它的话很难想象后来的东吴能够对抗强大的曹魏那么多年。
而且它的长度并不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要短。可惜的是,除了少数像石头城这样的关隘还留有遗迹外,其它的都消失不见了,北方矗立的长城举世闻名,但孙权打造的长江烽火防线,几乎无人知晓,虽然在本质上它们有着相同的军事作用。



在石头城的下方,有一处长江沿岸最大的码头基地——石头津,就在如今的草场门附近。之前已经说过了,孙权能够战胜曹操完全靠的就是强大的水军,1700多年前,江东的水军绝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水上舰队!
而石头城就是孙权的水军基地,上千艘巨型战舰就停泊在石头津码头的水军大寨里。东吴的战舰基本上都是福建打造的(今福州、闽侯县一带),被中原人视为蛮夷的吴越人,自古以来就有高超的造船技术。
舰队里中等大小的船只可以同时运送80匹战马,大型的船只甚至能够搭载惊人的3000多将士,有些船的船舱上下就有5层!
想象一下,站在石头城城墙上,放眼望去,江面上一千艘张满风帆的战舰依次排列在长江岸边,那该有多么壮观!
而此时南京最早的遗迹,早已荒废的吴王夫差时代的冶城,也重新运转起来,成为国家铸币工厂。
此后主城区的外围,比如燕子矶、迈皋桥等等地方不断又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要塞。为了防止敌人从防守薄弱的南边进攻,秦淮河的两岸竖起了高高的木栅栏,沿途都有军队驻守。
孙权又在长江北岸建立了一个军事据点濡须口(今安徽和县),成为东吴在江北的攻防枢纽,长江上游的马鞍山、下游的镇江都成为南京的卫星保卫城。
大规模建设运动在南京各地展开着,大批的士兵不断涌入,他们在各地砍伐森林,兴建军营大寨,原本荒凉南京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针对建业的一整套防守体系被建立起来。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3 18:16:13 +0800 CST  
第十二章、孙权的噩梦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号称率领40万大军(曹操真是吹牛惯了)南征江东,一举攻破了濡须口。
孙权的水军阵型在长江中一字排开,威武无比,曹操感叹孙权要是自己的儿子就好了。(生子当如孙仲谋)
浩荡的江水给曹操留下了太深的阴影,一代枭雄竟然在孙权大军面前心虚了,不战撤退,从此之后一直到死再也没敢动江东分毫。
后来曹操的孙子率领10万大军准备灭掉孙权,到了长江边傻眼了,长江江面上全都结了冰块,船都下不了水,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古代南方比现在更寒冷)
长江防线固若金汤,又有世界无敌的水军保护着,看起来谁也不能攻破建业,但这里依然存在一个巨大的威胁。
威胁不是来自北方的曹魏,也不是来自西边的蜀汉,而是南方的原住民——山越。
多少年来,孙权常常回忆起少年时在芜湖被山越人刀架在脖子上的一刻,山越人是孙权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孙策入主江东的第一天开始,江东士兵无时无刻都在和山越人战斗着,但不得不佩服山越人的生存能力。楚国的强大实力没能彻底消灭越国,秦始皇50万大军南征百越,最后那些远征军大部分都死在可怕的丛林行军中,剩下的人再也没有回到北方,但山越仍然奇迹般的占据着南方大陆。
而现在山越人更加难以讨伐了,他们化整为零,成了躲藏在深山中的游击队。
南京附近的山中原本也都是山越人的根据地,孙权大军不断进驻,山越人早就被吓跑了。真正对南京构成威胁的是上游黄山山脉中隐藏的山越人。
赤壁之战的时候,黄山脚下的黟县、歙县4万多户山越民趁着江东水军跟着周瑜去了赤壁的时机,发动骚乱。
孙权派名将贺齐前去镇压,俘虏了一万多山越,斩杀了七千多人。尸骨堆叠在黄山脚下,日晒雨淋,晚上竟然发出大片大片幽冷的磷火,十分悲惨恐怖。
山越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很快全部投降,孙权对整个皖南重新划分,一直到现在皖南的县市大部分还是当年孙权亲自划分或命名的(包括歙县和黟县)。
表面上皖南好像被孙权控制住了。
曹操是个老江湖,心眼多得很,虽然暂时啃不下江东,但也不能让孙权过舒服日子。他派出的间谍们南下到皖南的深山老林里,策反山越各个头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在曹操间谍的忽悠下,丹杨(今安徽宣城)山越头领费栈起兵闹事。
宣城和南京也不过一百多公里,在眼皮子闹事,孙权不能忍啦!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7-14 10:20:45 +0800 CST  

楼主:陈子栗

字数:234157

发表时间:2016-07-02 18: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1:12:57 +0800 CST

评论数:6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