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崖山之后中国古典文明时代结束

此后元军一路追杀两个赵氏皇族,流亡途中,赵昰被台风卷入海中,70岁的老臣江万载跳入海中救起了赵昰,自己却被海浪卷走,体弱多病的赵昰伤心过度,一病而死。
流亡政府扶正赵昺,不得不一路南逃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其实当时流亡政府的军事力量有限,数万水军中很多都是东南沿海的海盗组织、船户渔夫,出于对国家的忠诚,这些人聚集到了流亡政府旗下。
面对茫茫大海,张世杰不愿再逃亡南洋,孤注一掷,在海面上将一千多艘水军船只联接成巨大海上军寨,在崖山海面与元军寻求决战。
然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文天祥在海丰被元军俘虏,无比惨烈的崖山海战中南宋水军大败,绝望的丞相陆秀夫怀抱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自杀。据《宋史》记载,海战第二天,广东百姓看到海面上浮尸10万。
张世杰希望以杨太后的名义继续组织抵抗军,可得知皇帝已死后的杨太后也跳海自杀。此后大将张世杰座舰在平章山下(今广东海陵岛一带)海面被飓风裹挟沉入大海。
南宋灭亡的悲剧就此落幕,令人无限唏嘘!
当时已经是俘虏的文天祥在元军战舰上目睹了海上浮尸的恐怖一幕,心痛难忍。此后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到了建康,文天祥看到六朝古都金陵依然屹立,只是家国不在!
在城内驿站中,亡国之痛折磨着文天祥的内心,他写下了《金陵驿》两首,落泪感叹:“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忽必烈非常欣赏文天祥,在燕京(今北京)囚禁他达三年之久,希望能磨灭他的锐气,可文天祥终究不愿屈服,最终被杀。
建康百姓在雨花台下当年抗金英雄杨邦乂剖心就义处,将文天祥、杨邦乂供奉到一起,设立了“二忠祠”。
我们常常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断层的国家,其实这话只能说对了一半。
蒙古铁骑在横扫欧亚大陆时,也对原有的东西方文明进行了重新洗牌。在西方,蒙古骑兵将重甲之下的欧洲骑士军团打的狼狈不堪,封建领主制遭到挑战,原本处在黑暗中世纪时代的欧洲开始了个人的思想启蒙,希望突破基督教设立的樊笼。
而在东方,中国古典文明时代宣告结束,所谓正统华夏文明的概念不复存在。即便此后赶走了蒙元,以华夏文明为首的东方文明体系趋向于保守,失去了当年两宋时代强大的创造力。
宋元易鼎之后,西方崛起,东方衰落成为一种大的趋向。
无可逆转,无数文人墨客只得暗自伤心落泪!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18 10:59:24 +0800 CST  
第八十九章、集庆路36猛士对抗数万元军

其实在很多儒家官员的影响下,一些元朝皇帝也试图对蒙元进行汉化改革,只是蒙古从草原上带来的贵族势力太过强大,汉化改革会威胁他们汉人之老爷的身份,搁谁谁也会反对。
于是他们压制了皇帝们改革的计划,甚至发生过以儒治国的元仁宗被蒙古贵族刺杀的悲剧。而元代的军政大事都被这些蒙元贵族世袭继承。
中国史上有一定律,野蛮征服文明,文明最终同化野蛮。
当年驰骋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在华夏大地上过了几辈子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日子,野性终究被磨灭。当獠牙不再,曾经让汉人想起来就打哆嗦的蒙元铁骑也就没那么恐怖了。
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集庆路(元末大南京区的名称)36名猛士在花山(今句容茅山,36人中还有女生)与数万元军打游击,虽然最终失败,却振奋了大江南北抗争的决心。
大家猛然发现,蒙元军队不过如此!
而元末之世,蒙元贵族们疯狂掠夺土地,将百姓农田变更为他们的游牧场。平民赋税不断加重,甚至达到了元初的二十倍。可以说老百姓已经被逼到一个临界点上,只等一粒火星点炸火药桶。
而点燃火药桶的一是天灾,一是元政府自己!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元中央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对市面疯狂发行钞票,钱发多了钱本身也就不值钱了,物价飞涨,小老百姓们发现一夕之间他们的血汗钱都被财政部卷走了,谁能不生气?
至正十一年,元顺宗安排工部尚书贾鲁强征15万民工治理泛滥多年的黄河,蒙古老爷们趁机敲诈勒索,克扣款项。
滥发钞票!繁重徭役!两只火把点燃了压抑几十年的愤怒。
有人在黄河河道中挖出来独眼石人,后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韩山童、刘福通依托白莲教徒扯起反抗的大旗,一呼百应!(独眼石人是两人预先埋下去的)
韩山童被杀,刘福通就扶持他的儿子韩林儿,为了鼓舞更多汉人起来反抗,刘福通谎称老韩家是宋朝皇室后裔,徐州李二,濠州郭子兴,湖北徐寿辉纷纷响应。一时间,头戴红巾的“红巾军”遍布大江南北。
每每改朝换代,基本都是农民起义军打头阵,最终大多还是被贵族军队收割成果,比如绿林赤眉起义,光武帝刘秀接盘;黄巾军给汉末军阀做了嫁衣;瓦岗寨成全了老李家……
元代时期,汉人精英群体消亡了,所以元末起义绝对是“泥腿子”们的盛宴。
只是“泥腿子”中也分个三六九等,比如卖私盐的张士诚就号称是义军领袖中最富的,陈友谅还是县政府小官出身。
而朱元璋绝对是“泥腿子”中的“泥腿子”,属于最最底层的贱民出身。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19 21:04:23 +0800 CST  
朱元璋看中了集庆路

据朱元璋自己讲他的祖籍是金陵句容(当然了,现在句容已经不属于南京),后来迁到了泗州,父亲那辈为了躲避税款债务,逃到了濠州。
老朱家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年少的朱重八给地主家放牛。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对少年朱重八来讲绝对是不堪回首的岁月,父母、大哥相继在瘟疫中病死。同乡刘继祖可怜朱家的孩子,给了一块坟地让兄弟俩埋葬了家人。
可以讲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和当年的刘裕很像,只是他比刘裕更惨十倍。
为了能吃饭活命,朱重八剃度当了小和尚,只是乱世之下,寺庙里也没有余粮啊!老主持只好打发小和尚们做了“行脚僧”,四处化缘,可以讲朱元璋的世界观就是在三年游僧生涯中形成的。
回到皇觉寺后的朱重八赶上了元将彻里不花正在抓壮丁,他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前途问题,是猪狗一样的逃跑还是留下来继续青灯古佛。拿不定主意的朱元璋找人算了一卦,结果“神”告诉朱元璋造反去吧,那是你的归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则不妨)
就近参军的朱元璋自然投到了郭子兴帐下,运气不错,郭子兴让朱元璋做了随身亲兵,理由就是他长得不凡(又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因为表现突出,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马氏也就是大脚马皇后,一次朱元璋被郭子兴猜疑关禁闭,马皇后怀中揣热饼送给朱元璋吃。可以说朱元璋能够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女人马皇后。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占据高邮称王,丞相脱脱亲自领兵讨伐他,顺便将金陵江北的六合包围了,六合守将向郭子兴求救。
郭子兴是个守着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的人,不愿兴师动众,朱元璋却看到了六合不保,滁州也迟早被脱脱拿下的现实境况,坚持要去营救。郭子兴占了一卦,不吉利,于是众人中没人敢去,担子落在了朱元璋手上。最终朱元璋妙计解六合之围。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能从要饭到坐上皇位,纯属中了踩狗屎的运气。不排除有运气成分,但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完全是浅水困蛟龙。六合之南就是集庆路,那里有一个更大的舞台,等待朱元璋这样的蛟龙去征服。
对元政府来讲,大败张士诚的丞相脱脱其实是个好同志,只是良将在外,朝中必定奸臣当道,横扫红巾军的脱脱居然神奇的被召回了。没有了元军主力,江淮一带重新成为各路义军抢食的蛋糕。
郭子兴采纳了朱元璋的意见,趁乱拿下了江北重镇和州(今安徽和县)。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绝对是朱元璋的幸运年,两件大事:一、郭子兴终于死了,朱元璋伸展翅膀,雄鹰终于不受节制的起飞了;二、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称帝本身和朱元璋关系不大(朱元璋甚至拒绝了韩林儿的册封),但是造反的人太多,元军也只能捡出头鸟来打,中原红巾军吸引了元军主力,羽翼之下的朱元璋摊开地图,在集庆路上画了一个红圈。
时机到了,可以行动了,集庆路作战A计划摆上桌面。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19 21:07:00 +0800 CST  
朱元璋攻占金陵

此时的朱元璋手下已经汇聚了徐达、李善长、汤和、邓愈、冯国用、冯国胜等良将谋士,常遇春又来投奔。精兵虽多,都是步骑兵,想要攻下集庆路,就得渡江,没有一艘船的朱元璋难道游泳过江?
想什么来什么,廖永安、俞通海想要率领一千艘巢湖水师舰队投奔朱元璋。大喜之后的朱元璋又发愁了,元中丞蛮子海牙扼守巢湖各个出口,水师困在巢湖里出不来。
人要是顺起来,白开水也能喝出鸡汤味!
此时江淮一带突降大雨,巢湖水位暴涨,水师舰队趁机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连朱元璋自己都感叹道:天助我也!
攻金陵,必先取采石,这几乎成了标准军事套路。
六月初一,朱元璋击破高望(今浦口)元军后大部坐上巢湖水师舰船,江面上风帆林立。刚来的常遇春为了给新老板留下好印象,疯狗般拿下了牛渚大营,采石的元军吓破了胆,直接弃城逃跑。采石历来就是防卫金陵的首要之地,囤积了大量军事物资,之前和州闹粮荒,将士们看到采石一袋袋粮食后眼冒金光,都想着装船运粮回和州吃几顿饱饭。
当年项羽渡河之后,破釜沉舟,击溃了大将章邯统领的秦军主力,给秦朝致命打击。
朱元璋决心效法项羽,他命令斩断船缆,让运粮船随水流漂走,将士们都看傻眼了,不知道头头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对将士们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别总想着回江淮,老子们誓要在江南站稳脚跟!
无路可退的将士们一鼓作气,拿下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至此集庆路已经在朱元璋眼皮底下了。
九月,义军攻击集庆路的战役惨遭失败。只是对朱元璋来讲却是好事一件,此前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一直明里暗里和朱元璋争夺领导权,而郭天叙恰恰死在了这场战斗中,朱元璋顺势接收了老丈人郭子兴的部将。
集庆路附近集结的元军势力依然强大,朱元璋一连和他们纠缠了大半年,一直到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下达反攻令。长江中,常遇春率部分割了元水师舰队,岸上的伏兵用石炮轰击元水军,大败之后的蛮子海牙灰溜溜的躲进了集庆城。
当时陈兆先数万大军占据金陵方山,蛮子海牙据守集庆城,互为犄角,相互依存。
三月初一,朱元璋军水陆并行,直逼江宁镇,拿下方山陈兆先,俘虏36000名元军。此时长江北面的扬州元军叛变,而集庆东面是张士诚,南面、西面都是朱元璋的人,集庆成了死城。
十日,两军在紫金山下摆开阵势,决战打响,战斗力疲软的元军溃不成军,蛮子海牙撤出战场,投奔东面的张士诚。元御史大夫福寿坚守集庆城,拒不投降。
朱元璋命令木匠在城外加紧打造攻城云梯,踩着云梯的朱军顺利爬上城墙,福寿又带领元军退守凤凰台与朱军巷战,力战而死。
朱元璋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福寿,敬他是条汉子,恭敬的安葬了他。
至此,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祖籍地——集庆路,不过当年他的先祖活不下去,四处逃难,而如今他却是这里说一不二的主人!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0 18:37:48 +0800 CST  
第九十章、每一个占据金陵的军阀都会有雄霸天下的野心

金陵历史上被攻破了很多次,不管谁攻击,谁防守,受伤的总是城内的百姓。只是朱元璋的到来,在集庆城却是一件大喜事,老百姓们喜笑颜开的欢迎朱军进城,甚至于相互庆贺元军的离开。(城中人民皆喜悦,更向庆慰)
朱元璋对着城中大小官吏以及看热闹的老百姓展示了演讲口才,说道:元政府腐败无能,天下大乱,我朱元璋是来平乱的,保护一方百姓,大家不要跑,各司其职,该干嘛干嘛!
彼时,金陵已经被蒙元统治了82年,朱元璋的到来对集庆人来讲无疑就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而金陵对于朱元璋的创业生涯来讲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仅仅是反元农民军中普通的一支而已,部队基本也是打到哪算哪。
但夺取华夏四大古都之一的金陵后,“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却焕发贵族将军般的气质,他开始将重建正统汉族帝国的重任默默放在心中。
当年孙权取名“建业”,展示了自己王霸天下的雄心,朱元璋则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应天”可不是个平常的名字,意思是“应天之命”,只有帝王之都才能承受。朱元璋的改名已经暴露了他的雄心壮志。
此时的他拥兵10万,治下也有50万军民,算得上一方军阀了,此后的朱军大力向外拓展势力圈。
至正十七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取常州、常熟,朱元璋亲自拿下宁国,赵继祖占江阴, 常遇春攻池州,缪大亨下扬州,胡大海攻取皖南重地徽州城。
至正十九年,常遇春又下衢州城、胡大海占领处州,至此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中心,占据了江左、浙右大片土地。
但他必须低调,因为所面临的局面依然复杂,未来存在太多的变数。
此时应天府东北、南面都是元军,东南有张士诚,而西面还有徐寿辉(主要是他的手下陈友谅)。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0 18:38:44 +0800 CST  
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

朱元璋虽然小时候没书读,但却深刻的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在应天府城中,朱元璋设立了专门的礼贤馆,广纳天下贤才能人。
而礼贤馆中先后来了两个重要的谋士,一个是徽州人朱升,一个是有大智慧的刘基。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向朱升求教如何才能成就帝王伟业,概括能力极强的朱升只用了九个字回道: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著名的“九字三策”。
在“九字三策”方针指导下,朱军每占领一地,就抓紧开垦良田,修筑堡垒。在应天府,元降将康茂才率领士兵在龙江以及金川河入江口两岸开辟出7000多亩良田,每年军粮自给自足外还能上交一部分,朱元璋把他当成了先进典型,在占领区内大力推广。
当时的陈友谅势力极大、野心极强,已经架空了老板徐寿辉,应天府处在陈友谅与张士诚的夹击之下。
果然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胁迫倒霉老板徐寿辉沿江而下,一举攻克应天上游的太平府。当时的陈友谅拥有十倍于朱元璋的水军力量,自以为应天府唾手可得,洋洋得意起来,直接杀死老板徐寿辉,建国称帝,国号为“汉”。
称帝后的陈友谅写信给张士诚,希望两边共同出击,夹击之下,朱元璋必死无疑。
张士诚是个守财的老地主,也没什么争天下的大野心,对于陈友谅的邀请犹豫不决。
此时应天府作战会议室中,各位将领、谋士叽里呱啦,热烈讨论着退敌之法,唯有刘基一言不发。朱元璋让别人都退下,单独向刘基请教退敌之策。
刘基只说了三点:
其一,试图投降者,杀之;
其二,我们囤积了多少年的粮食,现在拿出来,分给应天府军民;
其三,诱敌深入,在应天府外决战。
前两条都很好办,关键是如何引诱陈友谅过来呢?
朱元璋有难,上天自然会给他帮忙,谁让他是真命天子呢。
恰好此时有个金陵人从陈友谅处逃回来,向朱元璋报告陈友谅四处打听金陵新河口的位置问题。更巧的是驻守新河口一带的康茂才恰恰与陈友谅是老交情,朱元璋赶紧让他写一封信劝陈友谅立即发动进攻,不要迟疑。
李善长不理解:头儿,哪有写信劝别人赶快过来打自己的,这是怎么个道理?
朱元璋答道:如果再等下去,张士诚同意出兵的话,我们两面受敌,现在让陈友谅先过来,我们把他弄趴下,张士诚那胆小鬼就不敢动了!
康茂才在信中写道:大陈皇帝,老弟我驻守在新河口江东木桥,等您过来了,我给您作内应,大事可成!
其实这个骗术谈不上高明,稍微谨慎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
所以说有时人的一生还是得遭遇点挫折才能更好的成长,此前的陈友谅太顺了,陈汉皇帝轻松到手,他的脑子已经被一个个喜讯冲昏了。
高看了自己,小瞧了秃驴出身的朱元璋。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0 18:39:10 +0800 CST  
康茂才一封信差点要了陈友谅的命

六月中旬,信心满满的陈友谅不再等张士诚回信,他相信自己的力量足以掐死朱元璋。
陈友谅的水军大多是巨型战舰,可以说是天下最强水军,所以陈友谅决定还是以水军为主导力量攻击应天。
由于康茂才已经给陈友谅指点了进攻方向,对朱元璋来讲反而简单了,可以针对性的布置防守力量。常遇春统兵3万,埋伏在幕府山一侧,徐达坐镇南门(即中华门),杨璟扼守江边大胜港(今大胜关),张德胜、朱虎统领水师在龙江关外待命。
而狮子山则成了战时指挥部所在,朱元璋带着刘基为首的参谋团坐镇山顶,纵览山下全局。
为了鼓舞士气,大脚马夫人拿出所有的积蓄犒赏将士。应天府军民上下一心,静候陈皇帝“驾临”。
应天府之战看似陈友谅铺天盖地而来,气势汹汹,但其实是朱元璋扎好了口袋,只等陈皇帝钻进来。
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先头部队在大胜港与杨璟苦战,没讨到便宜。陈友谅却毫不在意,一心想着江东木桥,带着水师舰队一头钻进新河口,却被一座坚固无比的石桥挡住。
这是怎么回事?老友康茂才明明说“江东木桥”,怎么木桥变石桥?被石桥阻截的军士们连声呼喊约定的暗号“老康!老康!”
可想而知,压根没人搭理。
陈友谅意识到自己着了道,命令舰队赶紧掉头退出去,转道江边的龙湾,在那里树立军栅。一切出乎意料的顺利,都在朱元璋的计划之中。将士们摩拳擦掌,想要包陈友谅的饺子,朱元璋却命令大家按兵不动,先吃饭!
此时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陈友谅的汉军猝不及防,饿着肚子在雨中洗脑子,而吃饱喝足的朱军则在大雨掩护下悄悄包围龙湾。(历史中,南京的梅雨季真的帮了守城者大忙!)
狮子山上打起了总攻的旗令,龙湾四周杀声四起,陆地上、江面上似乎都是凭空冒出来的朱军。此时大雨正好停了,朱军红着眼,硬碰硬的决战开始了,龙湾地势复杂,初来乍到的汉军被压制在江边动弹不得。
陈友谅下令已经登陆的士兵回撤至巨型战船上,无奈风浪之下好多战舰搁浅在了江边淤泥中,动弹不得。在朱军水陆两面攻势之下,汉军全线崩溃,无数巨舰毁于火海,无数将士沉尸江底,陈友谅只得划着小船突围出去。
张德胜乘胜追击,又连败两番汉军,甚至烧毁了陈友谅的座舰,陈皇帝狼狈逃往江州(今九江),皖南再次落入朱元璋控制之下。
龙湾之战,朱元璋缴获了“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都是巨型战舰的别名)等巨型战舰百余艘,俘虏汉军两万余人,可谓成果丰硕!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1 17:03:48 +0800 CST  
小明王韩林儿沉尸长江

金陵襟江带水,山峦叠嶂,龙湾之战中朱元璋充分发挥了应天府的地理防守优势。
以弱胜强的奇迹,也奠定了将士们以应天府为基地开创大业的决心!
然而纵观天下,北有早已称帝的韩林儿,东面张士诚也早就称过王,西面的陈友谅甚至已经是汉国皇帝了。
而朱元璋仍然没名没份,坚持“九字三策”战略,但在将士们的请求下朱元璋还是自封了个吴国公。得到消息的韩林儿立马派人过来承认朱元璋的爵位,以此拉拢他。但其实此时的朱元璋以元集庆路御史台为办公点,建立枢密院,已然走向实际的独立。
与此同时,中原红巾军主力北上,元将察罕帖木儿趁机包围了首都亳州,刘福通带上韩林儿逃到了安丰(今安徽寿县)。
早已“背叛革命”,投降元政府的张士诚响应元军,向安丰进兵。刘福通只能向朱元璋求救,可等朱元璋到达安丰时,刘福通已经战死,朱元璋将小明王韩林儿安置到滁州后立马班师回江南。
原来此时陈友谅在身后扯他后腿,要不是侄子朱文正在洪都硬扛了85天,搞不好此时应天府老巢已经被陈友谅端掉了。
腾过手来的朱元璋决心要和陈友谅好好算算账,双方最终在鄱阳湖摆开阵势对垒,陈友谅“望之成山”的巨型楼船舰队最终被朱元璋灵活的小破船用各类火器打败,陈友谅本人更是被雨点般的箭阵射死。
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决战,朱元璋再次不可思议的获胜,回到应天后,无比兴奋的朱元璋在鸡笼山大阅水陆两军。
此时的他可以称得上是天下最强者,终于可以抛弃“缓称王”的“九字三策”了。
至正二十四(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吴王。当初刚刚来金陵时,朱元璋一直住在城南富豪王彩帛的大宅子里,后来又搬进元政府的行御史台衙门,原本衙门办公楼自然也就成了吴王府(如今的王府园)。
称王后的朱元璋马不停蹄的赶到武昌督战,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献城投降,被带回金陵,后来又被封为汉王,如今的汉王府就是陈理的王府所在。
此时,长江中游完全进入朱元璋治下,除了蒙元外,唯一阻碍朱元璋称帝的力量就是张士诚了。
当然了,名义上的主子韩林儿也是个大问题。
不过,甩开膀子的朱元璋决定一气儿解决两大难题。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讨伐张士诚的檄文,此时的朱元璋名声太盛,杭州、湖州直接反张降朱,看似强大的张士诚立马成了孤家寡人,平江(即苏州)被朱元璋包围了。
围城的同时,朱元璋给廖永忠安排了一项特殊任务,北上的廖永忠忽悠小明王韩林儿:应天府那地儿特别好,我头儿让我过来接您到那去住住……放心,您当然还是皇上!
廖永忠从瓜步(今六合)安排韩林儿渡江来应天府,船行入江中后,却诡异的沉了,所谓的“宋氏后裔”就这样死在了滚滚长江中。(六朝时代,不少政敌暗杀都是江中沉船,招儿不在新,管用就行)
经过近十个月的“锁城”围困,平江城被朱军拿下,徐达特意安排船只由长江将俘虏张士诚送回应天府。
一路上,张士诚绝食求死,但一时又死不了。到了应天府当晚,上吊自杀,朱元璋以礼安葬了他,墓上镇以小白塔、铁香炉。(如今朝天宫东面有“大香炉”地名,据说就是取自张士诚墓前铁香炉典故)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1 17:04:26 +0800 CST  
最近备考中,没时间更,大家谅解下,合适的时间肯定会写完的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09-28 18:56:48 +0800 CST  
致各位读友:
前段时间准备了一个公职单位考试,遗憾的是没过面试。为了糊口,换了份工作,由于新进公司,还需要好好表现一番,故此本书只得停笔了。
当然,我肯定会把这本书写完的,至于是什么时候?不是明天,后天。大概就在以后的某一天。
感谢大家的一路相随,希望下次续书的时候各位还在。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10-09 18:58:26 +0800 CST  
建了个群,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加着玩玩,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一起出去走走南京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10-11 20:21:31 +0800 CST  
@陈子栗 8楼 2016-07-03 17:43:00

第三章、历史上第一个南京籍的名人

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西安、洛阳、临淄、郑州、苏州、绍兴、重庆、成都、商丘等等城市因为是各个诸侯国的首都而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搭载着各国使者、谋士的马车奔驰在这些城市之间,住在这些城市里的人呼风唤雨,指点江山,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都由住在这些城市里的人决定着。

所以说我们的祖先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两三千年前他们定都的城市,直到今天,依然是整个中国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

—————————————————
@梦履人 2016-10-12 01:12:53

玄武湖是人工湖,哪来的鳄鱼
-----------------------------
玄武湖是野生沼泽湖,演化过程中被人工改造过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10-12 15:41:21 +0800 CST  
沼泽湖也不准确,就是联通长江的蓄水洼地区,和鄱阳湖一个道理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10-12 15:45:21 +0800 CST  
@陈子栗 8楼 2016-07-03 17:43:00

第三章、历史上第一个南京籍的名人

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西安、洛阳、临淄、郑州、苏州、绍兴、重庆、成都、商丘等等城市因为是各个诸侯国的首都而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搭载着各国使者、谋士的马车奔驰在这些城市之间,住在这些城市里的人呼风唤雨,指点江山,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都由住在这些城市里的人决定着。

所以说我们的祖先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两三千年前他们定都的城市,直到今天,依然是整个中国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

—————————————————

@梦履人 2016-10-12 01:12:53

玄武湖是人工湖,哪来的鳄鱼

-----------------------------
@陈子栗 2016-10-12 15:41:21

玄武湖是野生沼泽湖,演化过程中被人工改造过
-----------------------------
沼泽湖也不准确,就是联通长江的蓄水洼地区,和鄱阳湖一个道理
楼主 陈子栗  发布于 2016-10-12 15:45:49 +0800 CST  

楼主:陈子栗

字数:234157

发表时间:2016-07-02 18: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1:12:57 +0800 CST

评论数:6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