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出版更名《办公室里读历史》)

因为修改了一下,所以重新顶贴。看过的朋友就看这个吧!没看过的兄弟多来捧场!
一简介
古代只有一个职场,那就是官场,以帝王为核心的职场精英都是满肚子心眼的弄潮高手。他们当中有文人、有勇士、有君子、有痞子、有名士、有匪哥、更有忠奸善恶、英雄匹夫,总之各色人物都杂于其中。
为了能在这个能人堆里站住脚,所有人必须有一门功夫过硬,那就是心术!这门功夫没有专门的教科书,纯属自学成才,能否成为超人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帝王心术不是帝王们的心术,而是形成于古老职场(官场)的大智慧!
作为中国人,有两部书必须熟读,一部是文化大儒孔子的《论语》;另一部就是中国的历史。前者是关于做人的学问;后者是关于做事的智慧。
这个话题首先是一部历史,是从另类角度展示中国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有关职场生存的心术宝典!
这部书从封建职场(官场)的第一位“老总”秦始皇写起,秦始皇不是成功的老总,他建立的这个大公司(国家)给一般职员的待遇太低,用人万分的苛刻,对职员(老百姓)简直就是无情的奴役!所以他死后不久职员们便开始造反,他组建的公司很快倒闭。有无数职员开始竞争老总的位子,一个普通职员(草根百姓)距离老总的位子究竟有多远呢!
那就看看这帮竞争者的表现吧!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09:25:00 +0800 CST  
第二章:官场如战场
你可以不去算计别人,但保不准别人会算计你。


王翦来咸阳宫向秦王政道别,秦王政说:本王把西河的重兵交给你,就等于把身家性命交给了你!到西河之后,要好好操练兵卒!有人劝本王不能让你带兵,说你不是忠臣!还有人劝本王杀掉你,说你曾经是吕不韦的人!这些坏话我都不信,因为你是本王的恩人!将来必然还有人说你坏话,这都是因为你升迁太快了,权势太大了!你放心,本王既然敢把兵权给你,就会永远信赖你!谁也离间不了你我君臣!
王翦痛哭流涕,伏在地上叩头不止,直至额角浸出鲜血。
他在给秦王政表演感动,其实王翦也真感动!不过他从领导的话里悟出了另一层意思,应该是领导的真实想法。领导用话拉拢,说明领导对自己并不完全放心。
面对一个手里即将握有几十万军队的人,秦王政怎么可能放心呢。
王翦走后,秦王政在空荡荡的宫殿里默然许久,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旁伺候他的赵高说:吕不韦被您屁到了洛阳,王翦在西河,两人相距很近,万一王翦有野心,两人很可能会联手!吕不韦在秦国的根基很深,现在又郁郁不得志,保不准哪天会造反!
秦王政说:吕不韦要篡位早就篡了,不会等到现在!而王翦,我给他的权势已经够大了,作为人臣,他的富贵已经到顶,还有什么造反的理由呢?除非他想称王!王翦没那么大的野心,他的禀性只能做臣,永远做不了王。
赵高还要说什么,秦王政示意他闭嘴。
赵高何许人也?
赵高首先是个太监,其次是被秦王政赏识的太监。赵高最强的天赋就是察言观色,然后说出令上司满意的话。这是一个无能下属必备的素质。
赵高不是无能,他很有才华!他这个太监非同一般,不但精通法律,而且写一手好字,是最早的书法家。
秦王政让他闭嘴,是不想听赵高挑拨离间的话。也是在警告赵高:你没资格说三道四。
秦王政亲政一年后,彻底驾驭了秦国的政局。
在秦王政之前,他的祖辈们整整奋斗了六代,就是为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做准备。其实秦国已经足够强大了,只是缺少一位拥有超级能力和魄力的王,而秦王政恰恰是这样的王!
秦王政似乎直觉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他数次召集群臣商议扫灭六国的事。
其实在吕不韦时代,甚至在秦王政的祖辈时,都曾经对东方国家用过兵,只是收效甚微,虽然抢了一些地盘,但对扫灭六国无足轻重。
秦王政想玩大手笔。
殿上群臣,最了解秦王政心思的莫过于李斯,他已经在暗处把秦王政读透了,他知道秦王政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也知道秦王政洞察力很强,虽然刚愎自用,但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超常。这正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领导想干事,必须靠干事来取悦他。
秦王政问群臣扫灭六国的对策,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带头保持沉默!扫灭六国是件大事,不能轻易开口,主意出错了,会给秦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的富贵也就没了!甚至会赔上一家老小的性命。
李斯是客卿,在对外征伐的问题上有说话的资格。况且,这是他出头露脸的时刻,他的人生理想不是做个客卿就满足了!
保守的王绾想保住既得的富贵,激进的李斯想爬的更高,两个才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李斯在不该露脸的时候偏要露脸。
他站出来向秦王政建议:在扫灭六国之前,务必做好四个字的准备,那就是屯粮、练兵。灭六国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事,还要动用上百万人的军队,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是当前最紧要的事!
秦王政说:秦国的土地有限,没有十年八年,储藏不够那么多粮食!
李斯说:臣已经了解过,蜀郡(四川成都)岷江附近沃野千里,那里就是一个大大的粮仓!只是由于岷江水患不断,才使那里成为蛮荒之地,只要能根治岷江的水患,我们的军粮就不成问题!
秦王政问:谁能根治岷江的水患!
李斯说:蜀郡太守李冰!他已经在蜀郡为官多年,大大小小的河道也治理了不少,积累了丰富的治河经验!只要给他足够的决策权,他一定能根治岷江水患!
秦王政连声称好,命丞相王绾去具体实施治理岷江的计划。
看到外来户李斯在这次朝会上出尽风头,以王绾为首的本土派官僚很不爽!
什么是大事,秦王重视什么,什么就是大事,现在秦国最大的事就是扫灭六国!如果李斯总在这件事上抢风头,那将来他就是秦王政眼里的红人了,他会抢走本土派的权力!他会进而左右秦王政的决策,他会操控秦国的局势,到那天,本土派不会有好果子吃!
秦国本土派官僚达成了一种默契:在扫灭六国这件事上同李斯争风吃醋,多给秦王政出主意;然后找机会收拾掉李斯,收拾掉秦国的外来户集团!
王绾和冯劫密谋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套鬼主意。秦国最大的外来户就是吕不韦,他甚至差点做了秦国的主人!要打击外来户,先从吕不韦开刀!
秦王政要扫灭六国,外来户又来自六国,而以李斯为代表的外来户又率先建议秦王政去扫灭六国,这本身就很矛盾!
李斯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卖国求荣的行为!王绾一帮人给李斯定了性。
李斯想帮秦王政干事,王绾却要暗地里整人,他没看清秦朝官场的政治风向。
收拾人有很多种方法,关键要找到放倒对手的软肋,还要揣摩出领导的意图。在这方面王绾是高手!他善于把要整的人和别的人、别的事串连在一起,在不露声色的情况下打倒对手。
王绾和冯劫向秦王政进谏,说:吕不韦在洛阳并不老实,六国贵族纷纷去洛阳看望他,如果某一天秦国对六国展开攻势,吕不韦就是最大的内奸!吕不韦毕竟是个外来户,他怎么可能跟秦国一心呢!
秦王政沉思了片刻,问道:你们说怎么办!
王绾说:上策,将吕不韦赐死;下策,将他发配到蜀地,切断他和东方六国的秘密联络!
秦王政说:吕不韦对先王有大恩!再说他曾帮我料理秦国十于年,本王不忍杀他!就发配他去蜀地吧!
王绾领旨走了。
秦王政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对平时温顺的王绾有了新的看法。王绾之流原是吕不韦的人,当年恨不得给吕不韦舔屁股!而如今呢,他竟率先建议我杀掉吕不韦,这种人实在太可怕了!
扳倒吕不韦,王绾很高兴。他第一时间把曾经的上司吕大人迁到了蜀地。
这个结果不是王绾等人的终极目的,这只是整死吕不韦的前奏。
他们暗中派人搜罗吕不韦和嫪毐联络的罪证,然后上报给了秦王政。秦王政盛怒,他平生最恨反自己的人,同时也勾起了对吕不韦的那些仇怨!他给吕不韦写了封信,历数吕不韦当政时的罪状!
吕不韦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在无限悔恨中服毒自杀了。这位爷可悲之处在于,死了都不指导是谁发力要的自己的命。
吕不韦是外来户,他在秦国当政其间提拔了不少外来户做大官,李斯最初也是被他提拔起来的。他的彻底倒台,意味着外来户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李斯何等聪明,王绾等人极力置吕不韦于死地就是一个信号:他们在清除政敌。
李斯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没彻底取信秦王政之前,他选择藏头缩尾,用沉默换取时机。
几个月后,蜀郡太守李冰治理岷江水患的工程圆满结束。当年,那里的粮食就获得了大丰收,增产十几万吨!秦王政很高兴,对建议治水的李斯,以及负责治水的李冰进行了丰厚的赏赐。
秦国东面的近邻韩国饱受秦国的欺负,韩王害怕秦国实力强大后会灭掉自己,所以想了个鬼主意来消耗秦国的实力。
听说秦王政喜欢治水修渠,韩王就派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来秦国游说,建议秦王政把泾水、浊水、洛水三条河挖通,这样可以灌溉四百多万亩的耕地!但是,沟通三条河需要挖总长超过三百里的水渠,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秦王政尝到了修渠的甜头,就命郑国去实施修渠计划!
修渠工程进展到一半,有谍报人员向秦王政报告,郑国是韩国派来的特工,帮助秦国修渠是假,浪费秦国的财力是真!
秦王政大怒,命人召来郑国讯问,郑国承认自己是韩王的间谍,就是来秦国搞破坏的!
郑国是个外来户,同时又是秦王政加封的客卿!而以王绾为首的本土派,正在苦苦寻找打击客卿势力的机会,郑国修渠事件,正是彻底扫灭客卿集团的最佳时机,如果这个目的达到,王绾在秦国的势力就会一人独大!
王绾清除异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这套整人的组合拳终于打到了真正的对象。
他率众臣联名上奏:秦国所有的客卿都来自东方六国,这些人怎么可能尽心为秦国卖力呢?如今大王正准备扫灭六国,试想这些人愿意自己的祖国灭亡吗?大王应把所有的客卿驱逐出秦国,免得再有间谍出现!
秦王政正在气头上,他由对郑国的恨,引发到了所有客卿身上!他当即下令,在秦国的所有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李斯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他清楚秦王政这是一时糊涂,所以才受王绾等人的怂恿下了这道逐客令!他也清楚,自己的才能抱负只能在秦国施展,也只能“货卖”给秦王政,其它六国的王,都是昏庸无能的主子,他们不会接受激进治国的思想!
李斯决定和王绾等本土派做最后一搏,他给秦王政写了封长信,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担心秦王政收不到这封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信,就贿赂咸阳宫总管赵高,托他直接呈给秦王政。
秦王政展开李斯的《谏逐客书》观看,大意是:秦王的先祖们曾任用许多客卿做丞相,比如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秦孝公任用商鞅、秦昭王任用范雎。这些外来户正是秦国走向强大的基石!如果大王连几个客卿都容不下,将来又怎么能容下六国的百姓呢!这不是做帝王的胸怀!再有,郑国渠的修建工程不能半途而废,这条渠修成后秦人的子孙万代都会受益!并且,将来郑国渠灌溉的土地,将成为秦国的第二大军粮供应基地!
秦王政看完李斯的信恍然大悟,他开始重新审视帝王这个角色,也开始重新审视手下的这帮臣子。
他想:李斯曾建议我屯粮、练兵、扫灭六国;如今又建议我要有帝王的心胸!这个人做事着眼的是大局,他的才干必能帮我成就大业。而王绾呢!他这个丞相干了些什么?他在趁机排挤对手,巩固自己的权势!他把郑国渠事件扩大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打击掉以李斯为首的这帮能人。他想自己长治久安!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09:28:01 +0800 CST  
第三章:用人与制人
用你是为了让你干活;制你是为了让你把活干好。


秦王政虽然年轻,但读人的功力却很深,他终于看透了王绾的险恶用心,也看出李斯有经天纬地之才!他要重用李斯,要重新摆布秦朝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让李斯的力量制约王绾的力量。
他召集群臣开会,宣布废除逐客令,任命李斯为廷尉,权力仅次于王绾和冯劫。他还提拔一些外来户进入中央,或去地方任要职,客卿集团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绾明白,秦王政在借李斯打压自己的野心,在用客卿力量制约自己的力量!他很狼狈,也很恐惧,他知道秦王政琢磨透了自己的心思,他彻底服了,从此不敢再和秦王政耍心眼!
秦王政用提升李斯的办法控制住了来自王绾的政治暗流,他开始筹划对六国用兵的具体战略。
李斯建议:要灭掉东方六国,应采取各个击破的原则,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具体办法,先和远方的楚、齐、燕三国搞好关系,拆散六国联盟;然后重点消灭与秦国接壤的赵、魏、韩三国。而赵、魏、韩三国中,赵国的力量最强,秦国要进兵中原,第一个要突破的就是赵国这道屏障。
秦王政说:秦、赵争斗了上百年,赵国这块骨头实在太硬!况且,赵国的三军统帅是李牧,那厮从没打过败仗!
李斯笑道:赵王昏聩,他手下的群臣尽是些奸佞小人,只要摆平李牧,赵国这座大厦会立刻倾覆。
秦王政说:你的意思是用离间计害死李牧!不大可能吧!李牧是赵国的丞相、大将军、被赵王封为武安君,他权倾朝野,赵王对他十分信任,要离间他们君臣很不容易。
李斯说:李牧总揽军政大权,在赵国的名声盛过赵王!这叫臣强主弱!赵王极力给李牧加官进爵,不是因为信任,而是因为恐惧,他怕李牧篡权!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似亲密,实质上相互猜忌!臣已派谍报人员去赵国调查过,赵王最信任的人叫郭开,那厮是个溜须拍马、贪财好利的小人,大王可以利用他去陷害李牧!
秦王政说:连秦国都很难战胜的人,郭开和赵王对付的了吗?
李斯说:小人治国不行,害人却是高手!在贿赂郭开谋害李牧之前,我们先要给郭开创造时机。
秦王政问:怎么给郭开创造时机?
李斯说:派王翦率大军去攻打赵国,赵王一定派李牧来迎敌!赵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如秦国,李牧必定采取坚守的战法,利用深沟高垒拖垮我们!大王命王翦和李牧长期对峙,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要不了一年,赵王就会怀疑李牧另有图谋!到那时再去贿赂郭开,让他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并让他劝赵王杀掉李牧!臣预言李牧必死!李牧一死,赵国指日可破!
秦王政采纳李斯的建议,派王翦去进攻赵国,并命王翦去具体实施离间计。
秦、赵两国拼了上百年的刀枪,可谓一条道走了很久!李斯帮秦王政改变了打法,要和赵国拼阴谋!
秦国进兵中原有南北两个门口,北门口就是赵国,攻灭赵国,可长驱直入去收拾燕、齐两国;南门口就是韩国,灭掉韩国,可全力对楚国用兵。
在秦、赵大军相互对垒期间,秦王政开始谋划灭韩的办法。
韩国的地盘比赵国小得多,而且韩兵的战斗力也不如赵国,只是韩国的城池太坚固高大,攻起来费力!秦王政想用最少的弹药换取最大的成果!
韩王是出名的吝啬鬼,韩国的兵将都埋怨韩王给的俸禄太少,有战功的人也很少重赏,所以韩人都不愿意为韩王卖命。
秦王政对赵国用兵,引起了韩王的警惕,他起用一个叫腾的军事才子去驻守南阳,并封腾为南阳假守(代理太守)。南阳是韩、秦之间的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秦王政从南阳假守腾的身上看出了门道,韩王封腾为假守,连个正式的太守都不给,足见韩王对腾不是太信任,也足见腾很不得志!
秦王政想:南阳假守腾这个墙角是否可以挖过来呢!
他急忙找来李斯商议:听说南阳假守腾有大才,只是在韩王手下不得施展!一个有大志的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得志!本王想派你去游说腾,只要他肯归顺,本王封他为内吏(中央委员),并给他兵,让他去攻灭韩国,给他施展才能抱负的舞台!
李斯说:大王看人实在精准,将来攻灭韩国的人就是腾!
在李斯的劝说下,腾叛韩归秦,秦王政给腾十万士兵,命他去灭韩,可以独断灭韩过程中的一切事务。
秦王政再次改变了战争的模板,先瓦解对手,然后用对手的人去打击对手!
腾对韩国的地理形势非常了解,对韩国的守城将领更熟悉,他采取打拉结合的办法,灭韩工作进行得顺风顺水,很快将韩国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一年后,攻赵前线总指挥王翦用离间计害死了天敌李牧,然后摧枯拉朽一般灭掉了赵国。
当王翦扫平赵国全境时,手下的军队已扩充至四十万人!在赵境休整三个月后,秦王政又命王翦率兵全力进攻燕国。
燕王听说秦国灭赵,已经吓得要死,接着有探马来报,说秦军已到达燕国边境,燕王彻底晕了。他能对群臣说的只有一句话:本王该如何是好呢!
有智囊出来建议说:王翦灭赵,功高震主!如今他手下有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在赵地自立为王!大王可以派人去游说王翦,如果他能在赵地称王,我们的危险就解除了。
王翦正和众将商议进兵燕国的办法,有兵卒进来禀报,说燕国派来密使求见。王翦命副将主持会议,他回自己的大帐单独会见燕国的密使。
燕国密使说:王将军,有句谚语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您现在就是秦王放出的狗,等猎物杀尽,秦王也会把你烹掉!
王翦一愣,这样的论调他第一次听说,很新鲜,也很刺人!
王翦问:你的意思是?
燕国密使说:王将军不如回赵地称王,你有四十万大军,还惧秦王吗?
王翦怦然心动,随后又平静了下来。自己手下虽有四十万大军,但大部分都是秦人,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秦国,不会追随自己冒险!
再有,秦王已经派官员去赵地主政,他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政策得到了赵人的拥护!自己返回赵地称王,赵人不一定买账!
最致命的一点是,秦王政是个雄才,自己远不他的对手!可是燕国密使说的一点不错,自己是秦王放出的狗,等没了猎物,秦王会怎么处置自己呢!
这让王翦回忆起秦王政用感情拉拢自己的那一幕,现在看来,秦王政的拉拢不亚于举起的屠刀!将来自己凯旋而回,秦王政必定要拿走自己手里的兵权,如果再有小人从中挑拨,凭秦王政的强势集权,他必定会灭了自己。
王翦犹豫不定,一时也想不出解脱的办法,他只好扣留燕国密使,叫来儿子王贲商议。
王贲是军队的副统帅,军事才干一点不次于他老爸,头脑绝对在他老爸之上,他问王翦:父亲敢和秦王作对称王吗?
王翦答:不敢!
王贲说:父亲既然不敢冒险称王,就要坚定的效忠秦王!
王翦说:你知道四十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秦国的安危都攥在我手里;意味着我可以横扫六国,占地称王!意味着我是秦王最大的威胁!等灭掉燕国,我手下的军队可以扩充到五十万人!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大将掌握这么多的兵!树大必然招风啊!
王贲说:看来父亲是在考虑退路!等灭燕之后,父亲可以装病,然后交出兵权回家养老,这样就不会落到兔死狗烹的结局!
王翦说:那燕国密使呢!该怎么处置?
王贲说:杀掉燕国密使,将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用此表明您的忠心!
王翦听从王贲的建议,当众斩杀燕国密使,然后将密使的人头送至咸阳。
秦王政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很生气,他琢磨不透王翦为什么不送活人,而送来一颗不会说话的人头!
他叫来李斯询问缘由。
李斯说:王翦送来燕使的人头有两个目的,一则表白自己的忠心;二则希望大王不要相信挑拨离间的话!王翦斩杀燕国说客,就是为了不让他在大王面前胡说八道!
秦王政说:王翦心思太重,本王怎么会怀疑他的忠心呢!
李斯说:王翦控制着秦国的大部分军队,而且在做剿灭六国的具体工作,等扫平六国,他手里的兵可达百万!到那时没人能制约他,他可以在任何一块地盘上称王!
秦王政说:王翦打仗天下第一,但是他没能量做王,他缺乏独断大事的魄力,更不懂驾驭天下的王道!所以,做事过于谨慎的王翦只能做将,永远做不了王!
李斯承认自己读人的功力不如秦王政,所以没敢再说什么!
这是一场信任危机,秦王政没表现出任何的不信任!其实他的疑心比谁都重!他最担心的就是失去对王翦的控制!只是这种担心不能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哪怕是他最信赖的人李斯面前。
王翦是他的臣,李斯也是他的臣。当着李斯去猜疑王翦,李斯会作何感想!
信任是拴住下属最有力的绳索。作为官场里的老大,最好不要轻易暴露想法。
秦王政又将燕国密使的人头送回了王翦处,并让秦使传话:王将军可独断军中大事,再有类似的事,无需上报本王!
秦王政的表态,致使王翦内心更加不安!他知道秦王政脾气暴躁,相当专权,现在竟然向他说软话了,这只能说明秦王政在极力稳住自己,怕自己有野心!不过现在选择归隐还不是时候,要等攻灭燕国之后!
经过十几天的谋划,王翦开始了对燕国的征伐。
秦军很快攻破了燕国的都城,燕王潜逃至辽东。
王翦派人去咸阳向秦王报喜,同时带去了自己的病休报告!
王翦是个聪明人。“物极必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王翦恰恰到了“物极”的程度。他懂官场里的规则。
他主动求退正符合秦王政的心思,秦王政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君臣之间搞得很融洽。
秦王政命王翦回国休养,同时把王翦的军队分为三部分,命十万人驻守燕地,命王贲率十万人攻打魏国,命李信率二十万人去攻打楚国。
王贲在魏国连战连捷,很快拿下了魏都,从此魏国也并入了秦国的版图。
去攻灭楚国的李信却没那么顺畅,他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落花流水!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大怒,他立即撤了李信的职,并亲自去王翦的府上,请王翦再度出山。
王翦很为难,也很感动。
在同意出山之前,他向秦王政提了三个条件:第一、让他去攻楚可以,必须给他六十万兵卒!第二、灭楚之后,便回家养老!第三、希望秦王政能提前赐给他一些土地田宅!
秦王政笑道:看来王将军真不想为本王卖命了!现在东方六国只剩下齐国和楚国,王将军灭楚之后,可顺道灭掉齐国,帮本王统一天下!为什么总想着回来养老呢!天下不定,王将军有心情养老吗!
王翦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只要大王信任老奴,老奴愿意战死杀场!
秦王政扶起王翦,命王翦坐下说话。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秦王政叹息道:燕、赵两国是老将军舍命攻下的,魏国是您儿子王贲舍命攻灭的,你们父子对本王有恩啊!现在还要烦劳老将军去攻楚,本王于心不忍啊!可是楚国实在强大,您不出山,恐怕楚国很难征服!等灭楚之后,老将军就回国养老,让王贲去剿灭齐国!秦国这帮将军,本王最亲最近的就是你们父子!
王翦和秦王政相处多年,从来没听秦王政说过这么有情有意的话!在王翦看来,秦王政是位智商极高、冷酷无情的神,没有谁能猜透他的心思。但王翦相信,今天这番话绝对是秦王政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帝王,会把感情藏得很深,但终究还是有感情!
王翦倍受感动,他被秦王政征服了,不是因为帝王的权威,而是因为帝王的感情!他要为秦王政去奋力拼杀,那是必须的!不计任何酬劳,不考虑任何后路!
秦王政见王翦又开始掉眼泪,知道自己的思想工作已经做到位了,做领导的必须先把下属的“心”拿下,下属才能把工作干好。
他问王翦:楚国名将项燕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在秦、楚边境,这个人很不好对付!王将军想过打败楚军的办法吗?
王翦说:项燕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跟他对兵要有耐心,只拼防守不拼进攻,等把楚军的战斗热情耗没了,就是打败他的时候!
对于消灭楚国的一系列作战问题,两人谈了很久。
在对楚国发动战争之前,秦王政同王翦进行了一场心术上的较量,王翦要的是信任,秦王政给的是人情。
秦国的各路大军开始在咸阳东南集结,军营连绵数百里。王翦就要率领秦军出发了,他已经把秦国的武装力量掏空了。
作为帝王,秦王政考虑的不仅仅是作战的问题,他要兼顾全局,他要协调各种力量。秦王政最信任的人就是李斯,关于对楚国作战,他单独召见李斯,想听听李斯还有什么高见!
李斯说:臣担心的只有一件事,王翦兵权太大,等灭楚之后,假设他在楚地拥兵自重,谁还能制他!
秦王政说:王翦是忠臣,他不会背叛我!
李斯说:楚国地域辽阔,王翦又控制着天下的劲兵,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是打仗的一流高手,等攻灭楚国,这父子俩就具备了称王的一切基础!大王治理天下不能靠感情,要靠手段!
秦王政问:你说本王应该怎么制约王翦!
李斯说:首先把王翦父子分开,另派王贲去东北剿灭燕国的残余力量;其次给王翦多安排几个副手,等王翦击灭项燕的主力部队,命副手们立刻均分王翦的军权!
秦王政采纳李斯的建议,命蒙恬、李信、尉僚做王翦的副手,并给蒙恬一道密旨,如果王翦将来拒绝交出兵权,可就地将其斩首!
李斯搞权谋的功力还是比秦王政老辣,制人光用嘴不行,必须有手段。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部队开进了楚国境内,项燕带兵迎战。
王翦造了一座坚固的大营,命全体将士严防死守!楚国的兵将是带着气来的,他们要誓死捍卫家园,他们像受伤的狮子一样围着秦军的大营猛攻,断断续续的攻了三个月,秦军的大营坚如磐石,楚军没占到半点便宜,只是把心中的仇恨都发泄光了。
楚军不再攻营,选择和秦军对垒,看谁能熬到最后。
这样过了一年,楚军最后的一点耐心也被秦军耗光了,他们开始懈怠,甚至忽略了强大秦军的存在!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很难扭转!在楚军看来,六十万秦军就是活死人,他们从没见识过六十万秦军究竟有多庞大!也没体验过六十万秦军的威力如何!
王翦这只大鸟伏在楚地一年不飞不鸣,让秦王政很上火,他甚至怀疑王翦真的有野心!群臣要求罢免王翦的奏章似雪片一样飞来,秦王政没做任何表态,他暗暗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使自己的耐心胜过王翦!
如此又过了三个月,秦王政为了表达对王翦的信任,派亲信赵高带着所有弹劾王翦的奏章去秦营慰问!
王翦一边看弹劾自己的奏章一边出汗,那些弹劾自己的人太有才了,字字句句都似尖刀在捅王翦的心。他也实在佩服秦王政的肚量和定力,换一般的帝王,早被这些奏章整晕了!
赵高说:大王让我传话给王将军,你尽管安心坚守,我军下一年的粮草已经备齐了!
王翦跪在地上大哭,他非常感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自从王翦被秦王政重用以来,已经跪在地上哭了三次!也许哭也是一种政治权术吧。若干年后,又出了一个善哭的官场达人,这人就是刘备。
又这样过了两个月,一天晚上,王翦招集众将开会,约定黎明时分对楚营发起总攻,并作了周密的部署!这个命令来得太突然了,连秦国的兵将都没想到,楚军就更想不到了!
这个突袭几乎让楚军全部灭绝,连最高首领项燕都阵亡了!
项燕一死,楚国再没有谁能和王翦抗衡,秦军很快攻破了楚国都城,并俘虏了楚王。
王翦很聪明,灭楚之后,他立刻将兵权交给第一副手蒙恬,自己亲自押解着楚王回咸阳复命去了!
秦王政给了王翦很多赏赐,并安置王翦回家养老!
大杀功臣是每位开国君主要做的事,这叫解除政治威胁!官场中的潮起潮落也是铁定的规律,王翦是一个懂进退的官场老手。这使他安全躲过了官场中的暗礁。
王翦的军权被蒙恬、李信、尉僚三位将军分割。秦王政命蒙恬率二十万秦军去协助王贲攻灭齐国;命李信率二十万大军驻守楚地;命尉僚率剩余的部队回国守卫。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09:30:08 +0800 CST  
接第四章: 角色转换
领导需要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变身,领导肯定变脸。

公元前221年,王贲顺利拿下齐国。至此,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秦帝国时代。
从秦王政奋斗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善于玩大手笔的王,扫灭六国的成功,更助长了他的自负,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对手!如果说有,那就是死神!
他认为已往的所有帝王都不如他,也自信身后的所有帝王也不会超过他,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很好听的称号───皇帝!而他就是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伟大,后来他想到了“空前绝后”!自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空前绝后,自己在做别的帝王不能做到的事。
他想:以前自己做事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摧毁”!摧毁一切压制自己的敌人!现在呢,自己做事的核心还是两个字“建立”!建立自己牢固的统治体系,建立一个伟大帝王应该拥有的一切!
秦始皇清楚,六国虽然被消灭,但是天下人的心还不稳定,有许多人还不买自己的帐。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皇权。巩固皇权或许用不着动武,应该用政治手段,再加上冷酷无情的法制。
秦始皇坐上皇帝最初的日子,一天到晚的召开班子会,讨论统治天下的办法。领导班子成员讨论的虽然是治国大道,但心思却不一样。
秦始皇没有竞争对手,他是秦帝国这座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个人,可以为所欲为。他的心思是把天下各色人等摆平,让众人听话、顺从。
而以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为首的重臣,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他们必须参透秦始皇的心思,想方设法博得秦始皇的重用,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在宦海中淹死,同时放倒竞争对手步步高升。
伴君如伴虎啊!何况秦始皇是这样伟大而残忍的君主呢!
李斯在这方面用的心思最狠!他从一个落魄的外来户,历尽艰险爬到秦国的权力中心,期间饱尝了不少心酸,更有绝望的无奈。
在秦始皇扫灭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已深得秦始皇的赏识,但是他头上还有一个天敌,那人就是王绾!
李斯能直觉出王绾对自己的嫉妒,王绾身后还有许多嫉妒自己的人,他们恨不能把自己碎尸
!李斯和王绾一党只是表面和平,实质势如水火,未来的宿命是:不是自己完蛋,就是他们完蛋。
李斯认为,要使自己不完蛋,就必须抓住秦始皇的心思,逐渐挤掉王绾!而这些天的讨论大会,就是扳倒王绾的最佳时机。
论政治才干,李斯绝对在王绾之上;论对秦始皇的了解,李斯也在王绾之上!这也是王绾恨李斯的原因之一。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10:58:53 +0800 CST  
谢谢哦!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14:28:52 +0800 CST  
谢谢哦!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16:04:05 +0800 CST  

秦始皇自诩是前无古人的帝王,所以他肯定不想仿效古人!再有,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证明,古人的那一套治国办法已经过时了。对于这些,李斯心里最清楚。
在这些天的讨论会上,李斯一直保持沉默,他发现王绾张口古制、闭口古制,极力主张实行古代的治国办法,对于他的演讲,秦始皇不置可否!这显而易见是秦始皇对王绾的治国套路不感兴趣,一个宰相不能治国,那还能当宰相吗!
李斯知道自己该说话了,而且自己一张口,王绾的相位就会地震。
李斯站在大殿上侃侃而谈,众人听得目瞪口呆。以下就是李斯语录:
第一条,皇帝治理天下治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制的是人,把人制住,江山就能坐稳。怎样做才能把人制住呢?首先不能让老百姓手里有兵器,所以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天下的兵器,然后聚集起来销毁。
第二条,春秋战国乱了五六百年,是谁在兴风作浪,绝对不是穷苦的老百姓,是六国的贵族权臣,他们是社会动荡的罪魁祸首!要想使社会稳定,必须制住这群人!陛下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把六国豪强全部迁到咸阳附近,命秦兵严加看管。
第三条,王绾丞相建议陛下实行分封制,微臣认为万万不可!分封制分封的是什么,分封的是陛下手里的权力!贵族功臣一旦被封王、封侯,他们就拥有了自己的地盘,拥有了和陛下抗衡的军队,他们就是大国里的小国,有朝一日会起来搞动乱,会使秦帝国像西周一样四分五裂,会出现第二个春秋战国。
秦始皇听得津津有味,双眼不时放射出迫人的光芒,他对李斯的治国理论很感兴趣。并且,秦始皇要的就是集权,而不是分权!灭六国就是为了唯我独尊,他怎么可能再分封国王呢!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眼皮底下再有一方的老大出现!
李斯接着说:陛下要想使秦帝国长治久安,您必须直接掌握军权,军权在手,别人想乱也乱起不起来!王公子弟、功臣权贵可以享受封君的待遇,但绝对不能给地盘,给军队;各级官吏只给他们治理地方的权力,不能给他们兵权!各级官吏只能听命于陛下,不能再听命其他任何人,这样陛下就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
秦始皇听完李斯的神侃拍案而起,他为李斯大声喝彩,当即决定实行李斯的治国办法!并责成李斯起草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总理朝政的王绾晒到了一边。
李斯首创郡县制,把秦国分为三十六个郡(相当于现在的省),郡里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下面依次设置县、乡、亭各级行政部门,管理地方事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三位行政首脑,丞相总理行政事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司法监察。
李斯的这套治国理论,很对秦始皇的胃口,它无限提升了皇帝的权力,极大巩固了秦帝国的统治。
李斯也靠自己的实力放倒了王绾,成为秦帝国的新丞相!从此和秦始皇结成了风雨不透的政治同盟,秦始皇是秦国的老大,他是秦国的老二!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6 17:00:17 +0800 CST  
封建官场里永远没有和平,你不放倒对手,就会被对手放倒!
眼见秦国渐渐太平,王权超级的巩固,秦始皇终于可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喘口气了。权力高度集中未必是件好事,对于秦始皇这位好大喜功、独断专行的爷更是这样!秦始皇想干什么没人拦得住,也没人敢拦!不管是对是错,谁都不敢进谏,连屁都不敢放!
作为二把手的李斯,人臣的尊贵已到顶级!他读过不少书,深晓物盛则衰的道理!所以他开始藏头缩尾,大行隐忍之术,尽力和秦始皇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以此来保住自己的权势富贵。
随着秦国大统一的形势渐入佳境,李斯知道自己正在向药渣过渡!风雨不透不能代表铁板一块,毕竟他的心和秦始皇的心还隔着两层肚皮,要想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活得长久,并且传给子孙后代,必须听秦始皇的话!秦始皇可以犯错,但自己却不能说错话。
所以李斯有自己为官的一套的原则:涉及到治国方面的事,他会极度卖力,有啥说啥;涉及到秦始皇的私欲,李斯会装傻充愣,绝不多说一句话!
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终极目的是用来满足私欲的,秦始皇不是神,所以他也不例外!李斯绝对是能臣,但也绝对不是忠臣,眼见秦始皇在玩火,他却咬牙闭眼装傻子!
秦始皇前半生是伟大的,其中应该有李斯多一半的功劳;后半生绝对是不伟大的,罪魁祸首是他那颗超级有魄力的心,或许也有李斯的责任。
我们可以给秦始皇算一笔烂账,看看这位超级帝王在后半生到底犯了什么错。
以阿房宫为首的豪华宫殿一共修了七百多处,先后动用民工一百多万人,直到秦始皇死去都没修完。
修筑万里长城动用五十多万人。
修筑从咸阳到内蒙古包头的直道(用土夯筑的公路),全长一千八百多里,动用民工三十多万人。
修建骊山陵墓(秦始皇的坟墓),动用民工三十多万人。
以上只是庞大的工程项目,动用的民工粗略的加在一起是二百多万人,还有其它的小工程项目,总计动用民工也在百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供应粮食、物资的后勤服务人员,秦始皇在大兴土木上动用的人力可达五六百万!
这些工程都是又苦又累的活,很多人没等工程完工就累死在了工地上,许多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最要命的工程就是万里长城的修建,据史料记载,修长城的民工十有八九都不能生还;而修骊山陵墓的民工,据说秦始皇死后,这些人都被活埋在骊山陵墓里,陪秦始皇一起殉葬了!
除了以上这些数不胜数的工程,秦始皇还调动一百多万兵卒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现在广东、广西两省),这一百多万兵卒的吃喝拉撒也是由老百姓运输供给的!老百姓为秦始皇的远征军运输军需物资,要自备干粮。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7 14:32:10 +0800 CST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的过程中已经伤害了不少人,而他坐上皇帝后,依然在无情的伤人!当时秦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三千来万,被他驱使奴役的人估计要占秦国的半数,究竟有多少人因此丧命,根本无法估计!他一个人的私欲,不知让多少女人没了丈夫;不知让多少孩子没了爹娘;不知让多少老人无人赡养!
因为秦始皇的权力太大;因为他手里有重兵;因为地方官吏不得不执行秦朝严酷的刑罚,所以老百姓只能把对秦始皇的恨埋在心里。
秦始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太轻视天下的老百姓了,太拿老百姓的生命不当事了!老百姓是谁!老百姓是供养秦国统治者的爹娘!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低,让他们基本上能解决温饱,然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足矣了。
秦始皇非但给不了老百姓安稳的日子,还无情的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
秦始皇在用个人权威挑战老百姓的力量!一方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另一方是默默忍受的草根,双方的较量,要不了多久就会爆发!虽然在秦始皇之前的所有朝代中,没出现过草根起来造反争王的先例,并且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也没人敢起来公开反他!
魄力是很可怕的能力,用对了就是魄力;用不对就是破坏力。
李斯的角色转换很成功,由能臣蜕变成了媚臣;秦始皇的角色转换相当失败,从前用暴力,现在是暴君。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7 15:16:28 +0800 CST  
谢谢哦!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7 15:50:21 +0800 CST  
仁兄说得精辟!做官的第一定律!估计两样都具备最好!一只手干事,另一只手拍人!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7 16:44:08 +0800 CST  
第五章:最好管住自己的嘴
在官场里嘴可以要命。说对话可以要别人的命;说错话只能要自己的命


秦始皇被眼前这帮以李斯为首的群臣蒙蔽了眼睛,群臣们唯唯诺诺,他就以为天下人都会服服帖帖!他无法洞穿老百姓这个即庞大又弱势的群体,究竟隐藏着多大的能量!
在他有生之年,唯一洞察到的能量就是儒生的嘴!
儒生的特点是,能管住自己的手,却管不住自己的嘴!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大脑太活跃了,而神经(意志力)又太脆弱!自以为很高明,肚子里存不住话!
秦始皇被儒生甜言蜜语的嘴涮过两次,第一个拿他开涮的人叫徐福,第二个拿他开涮的人叫卢生!这两个人都是落魄的儒生,后来改行做了方士(靠相术、炼仙丹骗钱的人)。
他俩听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便先后向秦始皇行骗,吹嘘能为秦始皇找到长生不老仙丹!因此从秦始皇那儿骗走了无数的钱财!后来秦始皇发觉自己上了鬼子的当,命人搜寻徐福和卢生,那两个家伙早逃得不知去向了!
秦始皇很窝火,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又不能张扬,所以只好忍了!但是他从此对花言巧语的儒生产生了反感。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老儒生淳于越趁着酒劲大放厥词,搬出古书上的道理攻击时政,建议秦始皇分封诸侯,实行仁政!这显而易见是在和秦始皇唱对台戏!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已经好几年了,效果很好!再有,秦始皇崇尚用法治民,鄙视懦弱的儒家仁政!
秦始皇强忍怒火没有发作,这种场合,因为几句醉话就杀人!这不是秦始皇的作风,他做事必须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再说,他还有一杆火力十足的枪,像这样的事,用不着他亲自摆平!
秦始皇的枪就是李斯!
想当年,李斯打倒大儒王绾,自以为儒生这股势力不足忧虑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淳于越这些醉话,代表了所有儒生的心声。
他们是借分封制在打击我呀!这帮肉烂嘴不烂的儒生必须除掉!李斯想铲除异己势力。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7 17:04:51 +0800 CST  
因为顶我,所以继续发!呵呵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8 09:14:23 +0800 CST  
他站起来反击淳于越,说:淳于大人用古书教训圣上是何居心!古书上记载西周实行分封制,难道没记载西周是怎么灭亡的吗!就是分封制要了西周的命!而你现在也想要秦国的命!你明着是在为圣上尽忠,暗中是在反秦!
淳于越回击说:李丞相说的有点过了吧!照你的逻辑推断,所有的人都在反秦,也包括你!你建议圣上实行郡县制是在尽忠,我建议圣上实行分封制也是在尽忠!西周实行分封制,一代一代相传了一千多年,如果圣上大封子弟功臣去四方驻守,我大秦也会长治久安!
李斯说:不管西周传了多少代,最终还是亡了国!如果听你的实行分封制,我大秦也躲不过亡国的命运!你不是在反秦,是在干什么!
淳于越笑了,在场的所有儒生都笑了,笑得秦始皇直打寒战!
淳于越问李斯:有不亡的国家吗!任何一个国家最终都会灭亡!
淳于越这句话伤害的不是李斯,而是秦始皇,他在用刀子刮秦始皇的痛处!秦始皇平生最忌讳两个字,死和亡!他怕自己死,也怕秦亡!
淳于越的这句话刺激了秦始皇的兽性,他要杀掉眼前这个腐儒,要杀掉所有自以为是的腐儒!
淳于越还在为自己高妙的见解自鸣得意,他以为保持沉默的人都是傻子,只有他看出了秦国必亡的命运!却不知道他这张臭嘴,为儒生这个群体招来了灭顶之灾!
在领导面前有个规矩,可以撅着屁股干活,但绝对不能昂着头说话。
李斯指着淳于越的鼻子说:你这些话不是说给圣上听的,而是说给天下百姓听的,你在宣传反秦的理由!我大秦永远不会亡!要亡的是你们这些不安分的儒生!有你们在,这个社会就不会安宁!读了几本破书,就开始比手画脚,如果天下百姓都跟你们学,那才是秦国最大的危险呢!
淳于越还想辩解,秦始皇拍案而起,他没说话,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场欢快的宴会开到这里终于变了味!大多数人都在暗骂淳于越,放着快乐不享受,口无遮拦的吹嘘!你以为你是谁!除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之外,还有什么优势!装傻不会,装聪明倒会!你要为你的胡说八道付出代价,那是必然的!
嘴这个器官如果用不好,就是惹祸的根。
秦始皇想,有两样东西必须毁灭,一是古书;二是腐儒们的臭嘴!
李斯从秦始皇凝重的表情中洞悉了秦始皇的心思,这就是李斯的聪明之处,自以为是的儒生们只会瞎嚷嚷,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他们注定是炮灰的宿命!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8 09:21:56 +0800 CST  
谢谢哦!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8 14:20:07 +0800 CST  
李斯跪在地上向秦始皇请旨:圣上!据臣调查,以淳于越为首的那帮儒生,曾不止一次诽谤朝廷,他们的言论极富煽动性,如果天下百姓都仿效他们,后果将不堪设想!儒生之罪,甚过叛乱!
秦始皇说:读书人太可怕了!那些古书更可怕!人心都被它毁了!
李斯说:臣建议焚毁天下的反动书籍!
秦始皇说:反动的书籍要焚毁,反动的人也要毁!朕好心好意的养着他们,给他们俸禄,这帮鸟人却反朕,朕很伤心啊!
在场的群臣紧闭着嘴,没人再敢说什么,也没心情再喝酒!
秦始皇要杀人,至少淳于越必死!因为放几个闲屁就招来了杀身之祸,实在不值!
众人暗下决心,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端着秦始皇给的饭碗,说话办事要让主子开心!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李斯领了秦始皇的圣旨,就开始操办焚书、收拾儒生的事!
一场浩劫开始了,秦国的书籍大部分化为了灰烬!接着有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被活埋!估计这帮人都属于清谈客,没事爱谈一些治国大道,对李斯为首的当权派说三道四,大有怀才不遇的愤懑!所以被干实事的李斯整死了!嘴这玩意用歪了确实要命。
“焚书坑儒”事件说明秦国的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关系在进一步恶化,知识分子一向是老百姓的口舌,老百姓有什么怨恨,知识分子会率先说出来!如果统治者不买账,下一个节目就是人民起义!老百姓不会说,但会做。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8 16:04:05 +0800 CST  
第六章:表面对你尽忠的人也许是毁你最深的人
小人的逻辑是:用你时什么都豁得出去,不用你时什么都干得出来。


秦始皇临死前的那些日子,老百姓已经到了难以活命的境地,秦始皇的各项建筑群还在建设,渺小的草根们还在经受各种苦难,他们慨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牲畜!
公元前211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十个年头,一块大陨石从天而降,有人在陨石上刻了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是草根要造反的信号,这是反秦的第一声号角!这是对秦始皇无限的恨,也是对他无限的恐惧!他活着没人敢造反!
秦始皇听到这句话狂怒不止,他没有自我反省,却命官兵血洗陨石周围的村落,并将那块陨石焚毁。
一个靠暴力起家的人,也会因为暴力败家。
后来他又听到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想祖龙是谁!祖龙就是自己呀!
秦始皇是最怕死的人,所以这句话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自己真会死吗?自己真的要死了吗?这是他最大的软肋,也是他一生没能征服的对手!他开始吃不香,睡不着!
于是请来算卦的为自己破解,算卦的说:圣上今年命犯灾星,很不吉利!要想躲过这个劫数,只有搬家或外出巡游!
为了逃避死,秦始皇决定东巡,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巡游了!前四次是散心,这一次是避死!
(秦始皇死后,将出现两条主线,一是赵高祸乱朝廷;二是农民起义。这里将分别进行叙述,先说赵高篡权的过程;然后再回过头来追述陈胜、吴广起义。)
关于秦始皇要死的传闻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秦始皇死后将会怎样,这是每个有头脑的人思考的问题。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8 16:58:43 +0800 CST  
赵高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最深!他现在身兼多职,是皇宫的总管;是为秦始皇保管玉玺兵符的人;还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的老师。可见秦始皇对他极度赏识,极度信任。在秦始皇晚年,对赵高的宠幸胜过了所有臣子。
他想:秦始皇死后,谁将入主皇宫呢!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如果扶苏当权,自己的命运将如何!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一定会被冷落!被冷落又意味着什么!被冷落就意味着失宠!失宠之后,新生势力就会打击排挤自己!
他了解皇宫里的这帮太监,一个比一个阴狠,一个比一个变态,自己弄不好会被他们整死!因为自己曾经整死过不少潜在对手,所以别人执掌皇宫也会整自己!
赵高应该属于一个很不幸的人,他和秦始皇是一个祖先,都是秦王的后裔!只不过他这一支血脉越来越落魄,他爷爷、老爸都是因为获重罪被处死的!而他,也是因为犯罪被施了宫刑!这是一个爷们的奇耻大辱!所以他是在心理严重失衡中成长起来的人,内心充满了仇恨!他恨秦始皇,也恨秦始皇的祖辈!因为他的不幸是秦始皇家族制造的!
恨又有什么用呢!同样是老秦王的子孙,秦始皇是皇帝,自己是太监,这就是命。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头脑简单脾气暴躁,这厮极易控制!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讲,秦始皇都不会让胡亥接班!胡亥接不了班,自己的政治前途就完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如果胡亥能接班,自己将一步登天!凭借胡亥对自己的信任,凭借自己对胡亥的掌控,自己可以在秦国呼风唤雨!
所以他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的死将是一个契机,如果能把握住,如果胡亥真有天命,或许胡亥有接班的可能!胡亥和自己的优势就在于,能整天守着秦始皇,而自己又掌握着皇帝的玉玺兵符!这就是最大的机会!
当下属让领导绝对满意时,说明下属在领导身上下了很深的功夫,这样的人一定有野心,或许还包藏着祸心。
赵高就是让秦始皇父子绝对满意的人。
秦始皇要东巡,命胡亥陪右丞相冯去疾守卫咸阳!命李斯和赵高伴驾东游。
赵高直觉秦始皇或许真要死,暗中怂恿胡亥和秦始皇一起出巡!但是他没敢点破玄机。
胡亥这个人很会演戏!在秦始皇面前一向表现乖巧,秦始皇比较喜欢他,所以就答应了胡亥的请求。
赵高是纯小人,善于揣度时机。而李斯呢!虽然不是君子,但一般情况下是按君子的套路出牌的,他没想到秦始皇要死,也不敢想!所以在无形之中,赵高占得了先机。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9 09:28:32 +0800 CST  
第一部:草根距离皇帝有多远,已完稿!会陆续奉上!谢谢捧场!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9 14:38:48 +0800 CST  

或许历史将进入赵高时代。

秦始皇这次出巡一直到达东海,并在海上呆了数十天。秦始皇逃避死,强烈幻想能遇到仙!能摆脱死神长生不老!他的希望最终落空了,只好登陆西还。
没求到长生不老仙药对秦始皇是致命的打击,这位饱经人间血雨腥风的爷终于泄光了底气病倒了。

秦始皇恶言死!即便他已经病入膏肓,也没人敢向他提及死后的事。

弥留之际,秦始皇不得不面对自己要死的事实。他发现求仙以及长生不老只是破灭的神话,由此他想到了秦帝国,秦帝国也不会传及万世子孙!自己一生都在为至尊王权而奋斗,为绝对控制万民,自己用法严酷!到头来又怎样呢?读书人反自己,老百姓盼着自己早死!看来权利和暴力是征服不了民心的,这是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但是六国刚刚扫灭,六国的余孽、死党对秦王朝极度仇恨,不用暴力就不能控制他们,就不能让他们死心。如今秦帝国日趋稳定,也许该对天下百姓行仁政了,否则民愤会越积越深!
自己死后,该把王位传给谁呢!小儿子胡亥聪明怪伶俐,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摆布人际关系,善于揣度自己的心思讨好自己!这些小技巧用来做人还可以,用来治国肯定不行!

大儿子扶苏生性厚重,为人坦诚而少言寡语,不愿曲意逢迎而隐藏自己的想法!在治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自己“作对”,敢于在自己盛怒的时候进谏!当年他反对自己焚书坑儒就是有力的证据,说明他有勇气把天下扛在肩上,说明他有坚定的信念,这是做帝王必须拥有的素质。

楼主 闲侃春秋  发布于 2010-10-29 16:25:07 +0800 CST  

楼主:闲侃春秋

字数:478616

发表时间:2010-10-26 17: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03 18:40:39 +0800 CST

评论数:81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